Transcript
Page 1: 独家冠名 春雷启蛰 上灯圆子落灯面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8-03/04/A16/20180304A16_pdf.pdf“落灯”是必绑要吃面的。 吃面,象征着 长长久久、顺顺畅畅,寓意喜庆绵绵,健

惊蛰

丘石篆刻

邮储银行“白领贷”“白”金服务品质 “领”动白领生活

详询 96889690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孔玮摄

惊蛰, 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 3月 5日或 6日。 2018年惊蛰时间是 3 月 5 日 23:28:06, 星期一,农历正月十八。

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此时地球已经到达太阳黄经 345度。从这一节气起,气温上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也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通常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鹏)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据经验得知,惊蛰前后我国大范围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增多,大部分地区开始进人了春耕农忙。 把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惊醒了,过冬的虫卵此时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责任编辑:纪春 校对:费治中2018年 3月 4日 星期日江海风物16

社址: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 邮编:226018� � �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 �传真:85529867� � �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江海晚报” 发行热线:85118867� � � �广告热线:85118889

集自张謇书法

春晴泛舟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独家冠名

春雷启蛰上灯圆子落灯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

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是指受到惊吓而狂奔;“蛰”是藏躲之意。 冬天,一些昆虫和小动物要躲到地底下, 不饮不食,叫冬眠,也叫“入蛰”。惊蛰,顾名思义,是滚滚春雷惊醒了它们。 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惊蛰开始就能够听见雷声了。古人取“惊蛰”来形象概括,实在是太高明了。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春雷声, 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是个桃花红、杏花白、蔷薇盛开的时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 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它描述了一个万物萌生的场面:桃花绽放了花蕾;黄鹂在清脆试啼;动物开始求偶繁殖,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明天惊蛰,恰逢元宵“落灯”之日。南通元宵灯节一直沿袭正月十三

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灯期为 6天的习俗。 场面虽不及京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样灯火满城、游人满街、火树银花、通宵歌舞,但也毫不逊色。 从前,南通大部分庙里元宵都装过灯,而灯最多、最好看也最热吵的,要数十字街东边的城隍庙。《崇川咫闻录》载:“灯以郡庙红球灯为江北巨观。 其小者若八角印方。 宫壁诸灯或画绢、或贴绒、或饰水晶玻璃,皆为上元节神前供设。 至丹阳灯,剪彩镂纸为人物状,则张挂于亭间为玩具。 ”1986年,市群艺馆首创“三元庙会”,正月半那天有几万人涌来看灯,游人把人民路从友谊桥到和平桥的一段挤得水泄不通,也应了“十字街上人轧人”这句南通俗语。

元宵节的“浪漫”自古有之。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时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赏花灯恰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极好时机。

按南通“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风俗,“落灯”是必绑要吃面的。 吃面,象征着长长久久、顺顺畅畅,寓意喜庆绵绵,健康长寿。 其实这一说法早在《仪徽岁时记》中就有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

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 ”

说到吃面,我们南通的面可谓独领风骚。 从前“万宜楼”的虾仁面、肴蹄面、香菇肉丝面,闻名全城。 最有特色的是长鱼丝面。 把活的长鱼拎出来放到开水锅里,锅盖一盖, 烫死了以后捞出来冷水一漂,用枵竹爿儿去骨、划丝,切成短段儿,洗洗灵泛再下锅油煠。 鲜卤子是加了作料和大蒜用小火慢慢煨出来的,这样的浇头还有什伲话说?

被评为南通市十大名点的“曹公面”,相传是民族英雄曹顶发明。 面筋道,有咬嚼。 面汤是由猪筒骨、老母鸡、虾皮、文蛤等上好食材用文火熬制而成,味道鲜、咸、香。 特别是那盛面的碗,大如小脸盆,光面汤就有一大半。 民间戏称是“吓煞人的碗,淹煞人的汤,饿煞人的面”。

以前,南通街上的面店不少。 记忆犹新的是十字街东北角的“麻油刀切面”。 店门朝西, 北面一间是擀面的地方。 说是擀面,其实是人坐在杠棒上一遍遍压出来的。最为奇的是那把切面的宽刀,将近三尺长,有把子分量呢!店里天天早起坐客满堂,大部分是晨练和附近的老主顾, 都是冲着刀切面和麻油、胡椒来的。 西门彭家巷的“王炳生刀切面”也誉满通城。有特色的还有人民路丁古角巷子口“雪园” 的“银丝鸡蛋面”。店里下面的三个师傅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在做碗的时候,你要先和她说好了是干拌还是半汤,否则等面起了锅,就是一式的大汤。时间再往前点儿,马房角“庄冲”家的面大家一致公认, 有的老主顾还要候在那里等吃头汤面呢!在用缸爿票的时候,南通电影院对过“源泰和” 二楼上是专门吃面的。 后来, 在建设路第一个转弯口上有家

“马房角饺面店”,这里煠的火饺、下的面也是没得话说。 店里还有个特色面叫“龙虎对”。一听名字你万万不要以为是蛇肉烧猫儿肉,其实就是一半馄饨一半面。

另外,明天“落灯”,值了十几天班的那条“看灯的鱼”(看,念“龛”,意看管)不必再“存仓”了,可以尽情地享用了!

王宇明(作者系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资深媒体人,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南通市区卷)》《衣胞之地———我的南通州》)

节 气 介 绍

节 气 诗 句

《山水方滋》惊蛰之景 锥石国画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