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做细做深做实“大数据” 发展壮大达州数字经济责任编辑:叶向东 编辑:欧迪勇 陈晓彬 电话:2389342 E—mail:dzrbyw@126.com 第17484 期 今日4

责任编辑:叶向东 编辑:欧迪勇 陈晓彬 电话:2389342 E—mail:[email protected]

第17484期

今日4版

庚子年四月廿七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15

2020年5月

1919星期二

掌上达州

中共达州市委机关报 达州日报社出版

值班编委:蒲建国秦巴网www.qinb.net

微信:dzrbdzwb 微博:984250799

达州日报网www.dzrbs.com

3 版

通川新闻

建设“品质通川”助推“达州创副”——通川区2020年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经济参考报》5月18日刊发题为《构筑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的报道。文章称,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就如何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包括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加快在西部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同时,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其中,在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

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此外,意见还对深化西部地区重点领域改革作出部署。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探索集体荒漠土地市场化路径,设定土地用途,鼓励个人申领使用权;深化资源性产品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定价成本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市场体系;提高西部地区直接融资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发行上市融资、再融资,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在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征信市场建设,培育有良好信誉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研发适合西部地区的征信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云中表示,意见对未来西部中长期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我国区域发展在全国层面的均衡性,将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构建网络化空间和链条化产业的发展余地很大,同时西部自身在生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消费等多方面有较大需求,再加上双向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规模优势。

构筑新格局西部大开发重磅政策落地

本报讯 为全力抓好我市促外贸稳增长工作,达州海关积极培育推动实体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成功助推万源市特色农产品蜂蜜出口香港。

截至目前,万源市太一蜂业有限公司的蜂蜜产品已成功出口 4 批次到达香港,出口总额达 37.4 万元。据反馈,出口至香港的蜂蜜产品得到了当地市民的高度认可,后续将逐步扩大销售网络渠道,通过香港口岸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据悉,疫情初期,达州海关通过线上研判辖区企业产品种类及生态属性,精准定位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定较为成熟的万源

市太一蜂业有限公司的蜂蜜产品为出口重点培育对象。通过深挖产品生态品牌潜力,及时为企业收集供港蜂产品检验检测标准、风险预警等技术性贸易等措施,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达州海关还指定专人进行“一对一”网上报关指导,全力支持企业产品快速通关、即查即放,从报关到通关仅需6小时,真正做到“零延时”服务。

达州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继续支持、帮助更多实体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全力继续抓好我市促外贸稳增长工作。

(余博文 本报记者 江吉)

提供“零延时”服务

达州海关助推万源蜂蜜产品出口香港

本报讯 5 月18日,市委书记包惠前往市大数据管理局,看望干部职工,调研大数据管理、数字经济发展等工作。

包惠对市大数据管理局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她说,刚刚成立 1 年多的市大数据管理局,各项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学习中成长、在奋进中作为,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作思路、发展规划和平台载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设想到实施”的重大跨越。大数据产业是达州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行业。大家要主动抢抓国家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重大政策机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大力度实施,盘活大数据、建设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强化大应用。

包惠指出,要注重科学超前,抓好战略谋划。抓住编制“十四五”规划契机,抓住中央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遇,把达州数字经济谋划实、研究透、落实好。加强向上衔接,争取更多“达州方案”、达州项目纳入省上规划。要坚持开放共享,抓好数据管理。加强数据统筹,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规范数据管理,加

快形成大数据“资源池”,用活数据释放价值,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对信息安全保持高度警惕,确保数据信息绝对安全。要坚持集群集约,抓好数字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改造,推进“大数据+”产业的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用好产业优惠政策,优化大数据产业布局,突出达州大数据产业特色。要坚持广泛应用,抓好智慧城市建设。立足数据共享整合,盘活城市数据资产,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和应用,提升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对大数据

工作的获得感。包惠强调,坐而论道干不成事,推

动事业发展关键在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做细做深做实大数据管理各项工作,推动达州数字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总量“冲刺 4000 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市长杜海洋,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王洪波参加调研。

(本报记者 谭楚甲)

包惠到市大数据管理局调研

做细做深做实“大数据”发展壮大达州数字经济

本报讯 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竹浆纸产业的大好时机,推动全市竹浆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市政府出台《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 年)》(以下简称

《规划》)。按照《规划》,到 2029 年,我市

化学竹浆产能达31.8万吨,实现造纸产业总产值 119.78 亿元、税收10.78亿元、利润13.18亿元。未来10 年,预计项目投资 82.5 亿元,其中竹资源基地建设投资14.7亿元、竹浆制浆造纸产业投资67.8亿元,在渠县李渡工业园内建成占地面积约 2538 亩的绿色竹浆纸产业园区。全市新造竹林面积40万亩,低

产低效竹林改造20万亩,竹林丰产培育 20 万亩。规划期末全市竹林面积稳定在 100 万亩以上,竹材产量 每 年 达 到 120 万 吨 以 上 。 到2029 年,全市化学制浆产能达到31.8 万吨,生活用纸及后加工产能达到60万吨,竹原纤维产能达到3万吨,包装纸产能达到 30 万吨,风俗用纸1.2万吨。

据了解,达州竹资源较为丰富,现有竹林面积64.07万亩。加快发展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充分利用竹林资源提高竹农收入,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约记者 魏坤)

市政府出台《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9年 我市实现造纸产业总产值超119亿本报讯 日前,市政府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2020年,全市确保实现粮食新增扩种面积11.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846.9万亩,粮食总产达320万吨,确保实现“十四连增”;6月底前,力争80%以上新建养殖场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全年完成生猪出栏420万头目标任务;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度及以前安排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以及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备案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5月底前,全面完成 2019 年省下达26.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的

29个项目工程;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

《通知》指出,市政府将把粮食和生猪生产保供、高标准农田和农业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县

(市、区)、达州高新区政务目标考核的内容,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对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取消涉农工作考评和奖励资格。

《通知》最后表示,我市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脱贫目标任务。

(本报记者 江吉)

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

进一步抓好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五月中旬的川东北,白天地表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三十几度。为了早日完成普光气田分水岭区块天然气集输产能工程建设,参加施工的各路将士发扬新时代铁人精神,每天连续奋战在大巴山崇山峻岭间,争分夺秒快速推进新区块生产设备安装。

图为 5 月 16 日上午,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组织专业施工单位,在分 602-1 井生产平台安装集气站收发球筒装置阀门。

(李守峰 摄)

我省年内将新增培育15个省级现代农业粮食园区。日前,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这是继大春粮食扩种后,四川扎紧“粮袋子”的又一举措。

15个园区分布在大邑县、大竹县、渠县等15个县(市、区)。根据此前摸

底,这15个县(市、区)均有粮食种植基础,且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为鼓励各地加快园区培育步伐,我省将给予每个县(市、区)1000万元培育资金,用于配套园区设施、探索粮食种植、扩种激励奖励等。(据《四川日报》)

我省新增培育15个省级现代农业粮食园区大竹渠县榜上有名

本报讯 5月18日,记者从市水产局获悉,去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禁捕退捕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退捕工作。

自禁捕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后于2019年12月底完成了对涉及保护区内的全部286艘和非保护区525艘渔船的退捕,2020年4月10日前完成了余下的非保护区 428 艘渔船的退捕工作。至此,我市的捕捞渔船、捕捞许可证、网具

已全部回收完毕,全面完成了退捕任务。据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

市将继续统筹农业农村、财政和人社部门,积极做好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公安部门协作,强化执法联动,严厉打击违法捕捞行为,确保禁捕工作取得实效。

(黄显刚 刘川恋 本 报 记 者曹芮铭)

我市全面完成退捕工作

本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由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蜀宣花牛养殖基地上榜,这也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据悉,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10家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这些基地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经验,体现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先进性、集成性、综合性,值得各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经营者参考借鉴。

据悉,四川省宣汉锦宏蜀宣牧业

有限公司位于宣汉县大成镇瓦窑村 1组,2012 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 万元,占地 100 余亩,牛舍面积1.3万平方米,现年存栏蜀宣花牛1000余头,主要从事肉牛养殖销售和蜀宣花牛一级扩繁,年产值达600余万元。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院县合作,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下,宣汉成为全省农区养牛第一县、川东北脆李第一大县。(本报记者 邱霞)

宣汉县一企业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