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cb12CB12C20140129epaper.sxycrb.com/hhcb/misc/2/2014-01/29/12/2014012912_pdf.pdf · 家拍卖行均上拍过溥儒画的“马”。一柄 《春郊试马图》成扇,2012年冬在嘉德秋

2014年1月29日/星期三收 藏 责任编辑 王捷 / 校对 商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12

□陆斯嘉

马,寓意吉祥,又适宜入画。因此,“高大上”的马儿,常常成为艺术家的灵感之源和创作对象,同时受到收藏者青睐。艺术市场爱“拍马”,这话并不为过。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从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到邮票、钱币、油画、瓷器中的马,再到当代艺术,艺术界的各个领域总是“马不停蹄”。

邮票之马

邮票中的宝马当属“龙马邮票”。1888年,大清台湾邮政局邮票“龙马图邮票”问世,印有一龙一马,全套含红绿二色,每幅25张,存世量极少。发行后,邮票没有被实际使用,而是改作火车票,被不同铁路公司加盖公司标志。

2010 年,一套完整的清代龙马图邮票在香港亮相。由于龙马图邮票是清朝在台湾的第一套官方邮票,在邮政史上具有很高地位,且全球仅存一套完整版本。因此,这套邮票当时创下880万港元的高价。

新中国最早出现的“马”文物图案邮票是1953年发行的特6《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中的第一枚《马夫与马》。1961 年,原邮电部发行 T46《唐三彩》邮票全套8枚,其中4枚为《唐三彩》马邮票。这套邮票发行早,存量稀,目前市价约为每套800元。1978年,发行了以徐悲鸿代表作品为图的T28《奔马》邮票全套 10 枚和小型张 1 枚。据介绍,目前小型张的市价在3500元左右,10枚邮票的价格约在 300 元。1983 年,T88《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及小型张发行;1990年,T151《秦始皇陵铜车马》邮票小型张发行;联合国也曾发行“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及小本票”。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横双联印邮票及2001年发行的《昭陵六骏》邮票及凸凹雕版小版张中,马无处不在。此外,1990年至今已发行了三轮生肖马票。

油画、瓷器、钱币之马

画家常玉的父亲是一名以画马闻名的乡绅,常玉本人对马儿也十分钟情,在近40年的艺术历程中,他多次以马为主题创作。常玉习惯将动物放置于有独特气氛的风景里或广袤的平原之中,广阔

的空间与渺小孤独的动物,通过这种反差,衬托出寂然孤单的情绪。其绘于上世纪30年代的油画《草原上的马群》、《曲腿马》、蚀刻版画《马》,以及50年代的油画《原野之马》、《斑点双马》等作品时有出现在香港、台湾以及内地的拍场。

在画中用几匹马儿寄托乡愁和抒写人生况味的,还有林风眠。他曾说过:

“《山居相马》画的就是我的家乡和亲人。”该油画2008年上拍于北京华辰。此外,在丁衍庸《仕女与马》(1971年)、周春芽《黑色的石头和黑色的马》(1991年)等油画中,姿态各异的马儿也先后上拍。

马也常在瓷器里露脸。馆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中国瓷器的三绝之一。画面上,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桨而立的期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崇祯青花瓷常以人物故事为纹饰。2003 年,一件明崇祯青花千里走单骑图笔筒在内地上拍,画面外壁以青花描绘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投奔刘备的场景。2007 年,一件明崇祯青花驯马图笔筒以81.7万元成交。

在康熙青花八骏图碗、雍正斗彩海马纹盘等瓷器拍品中也能找到马儿的身影。此外,明清时期,一类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的小杯,因形状倒置似马蹄,被命名为马蹄杯。

马儿还出现在钱币上,有一种钱币以“马兰钱”命名。民国时期,四川军政府接管造币厂,铸行“军政府造四川铜币”,马兰钱上常见各式骏马和兰花,此外也不乏飞鸟、牛、蝴蝶、梅花等动植物图案。

书画之马

中国历来不乏画马能手,如唐朝的陈闳、韩滉、韦偃;五代的胡瓌、李赞华;宋朝的李公麟;元朝的赵孟頫、赵雍、任仁发;明朝的张穆等。2011年,一件古代绘画《滚尘马图》手卷,在西泠拍得1150万元。

清朝的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也擅画马。他笔下的马,分为两类:一类是奉命的写生作品,描画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向清廷进贡的马匹;一类是自由创作题材,如台北故宫藏的《百骏图》卷、《八骏图》轴等。2011年,北京保利上拍过郎世宁的《百骏图》手卷、2004

年中国嘉德上拍过他的《骑猎图》立轴。爱新觉罗·溥儒出身清皇族,近年来

其书画作品市价增幅可观。溥先生晚年在台湾常以马入画。包括香港苏富比、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上海崇源在内的多家拍卖行均上拍过溥儒画的“马”。一柄

《春郊试马图》成扇,2012年冬在嘉德秋拍中拍出了69万元。

近现代画家中,徐悲鸿的《奔马图》人尽皆知,他一生所画奔马图非常多,并无具体的数据可考。庞薰琹在其自传中曾描述过徐悲鸿流水画马——“地上铺了七八张纸,第一笔先在每张纸上画马鼻子……第二笔马头,接着马身、马腿,最后一笔是马尾”。北京荣宝2010年秋拍中,一幅标为徐悲鸿的《奔马图》,以1680 万元成交,成为当天书画专场成交价最高的作品。

海派画家对马也情有独钟。吴湖帆、任伯年、赵叔孺、殷稚相、葛香兰的笔下皆有良驹。朵云轩2004年上拍了吴湖帆的《相马图》(4 幅),成交价 22 万元;北京保利2010年上拍了吴湖帆的临《李公麟五马图》,成交价 16.8 万元;任伯年1890 年作《远公和尚观马图》立轴,2004年于香港苏富比上拍,成交价近50万元。

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马

▲清政府发行的龙马图邮票。

盘点

历书,过去又称“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它是皇帝(殊批)颁布,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清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的名为弘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名为“时宪书”。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唐贞元十七年(公元 801 年)以前,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缮写的,据《旧唐书·文宗本记》载,到太和九年(公元 835 年)各地就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

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本历书是唐代的《乾符四年历书》。乾符四年为唐僖宗李俨年号,即公元877年。这本历书于1900年在敦煌石窟被发现,印历卷首已

残缺,无标题。令人愤恨的是,这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竟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劫往伦敦,现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古时的历书内容除以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外,多以具体指导农事、参谋生活为主。清代以前历书的封面多为金黄色,除标明某某年时宪书外,还在其显著位置标注“钦天监钦遵御制数理精蕴印造时宪法书颁行天下”等字样,却绝少画面,更无广告,其内容除四季节气之外,一般都是年神方位之图、全年诸事宜忌详目及管理钦天监事务主要人员品级正副纪录次数名单。民国的历书封面开始出现广告画、宣传画和领袖肖像,其扉页开始有万国地图和名人肖像出现。此时历书内容有年历、文字、广告、火车站名表、储蓄复利表等。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始见《春牛图》,此后自然俗成了一种约定。解放区的历书一般都与时事政治、前线战况、边区建设等密切关联。扉页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董必武、叶剑英、贺龙、刘伯承、陈毅、吕正操、聂荣臻等领袖人物出现。

新中国早期历书出版发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出版社(一般民间历书不再出现),因此,在版本、开本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历书的封面也开始走向全彩艺术化,其内容也多以反映新中国、新气象和三面红旗为主。1950年4月13日我

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1951年所有出版的多种历书都全文作了转载,有的还配有多幅图解。20 世纪 60 年代初历书始见藏、维、朝等各种民族文字版本,地区化、民族化特色逐渐浓厚,此时,历书扉页的《春牛图》也渐换为《铁牛图》。

历书流传至今已与封建帝王时代的历书有了本质的区别,就其种类而言,有年历、月历、日历、台历、怀历等多种。历书的版本种类繁多,规格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历书的尺寸尚在8开、16开、32开和64开之间,最小的则见1959年128开《全日历》。在内容上,完全剔除了古历书时代的精神糟粕,还将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政治、金融经济、科技卫生、天文地理、文化艺术、春联谚语等溶于其中,深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

历书收藏,且易且难。“易”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30年的历书很好集全,价位也不高,一般只有 5 元~10 元。而“文革”时期的历书就较难集全,其价位在15元~20元。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历书也应在30元以下,民国时期的历书一般在 50 元~100 元。晚清的历书应在 300 元~1000 元。清中期及早期以前的历书无论是在拍卖场还是在收藏品市场,都已很难寻觅,如出现也多被善本收藏者购得,所以价格也很难估定。

(《燕赵都市报》1.20)

辞旧迎新话历书收藏

▲白俄罗斯的马年纪念币。

▲1964年历书。

奇石是室外庭园中常用的装饰物。由于奇石的形态和纹理古雅优美,摆放位置得当,可以使整个庭院显得既幽雅自然又充满吉祥气氛。

喜欢古典类家居风格的,适合摆放“瘦、皱、漏、透”之类的奇石,例如灵璧石、太湖石、梅兰竹菊等画面石,能达到修身养性的功效;喜欢现代家居风格的,可选择色泽丰富、质地坚硬、视觉冲击力强的奇石,如近年来流行的大化石、彩陶石、乌江石等;喜欢欧式家居风格的,则宜选择抽象感比较强、想象空间比较大的奇石,如摩尔石、梨皮石等。

从房间类型上讲,客厅是休闲、聚会的地方,也是来访者留意观察的地方。色彩热烈、图案生动、形象夸张的奇石最适合摆放在这里,可以让来宾眼睛一亮,方便大家一起品评欣赏。没有起名或尚无主题的奇石也可摆放在客厅,有朋友前来可以共同讨论。书房作为读书、写作、学习的场所,要求宁静,这里应摆放一些色彩清新淡雅、图案具有诗情画意的奇石,可以令人或平心静气地思考问题,或激发创作灵感。一些个人

偏爱的、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奇石也可摆放在书房。卧室是休息的地方,石皮平滑、石型稳重、色彩柔和的奇石最适合摆放。

奇石和家具也需要配合。一般来说,高而重的奇石不宜摆放在较高的位置,如瘦高的茶几上不能摆放戈壁石、灵璧石、太湖石等,否则会让人感觉不安,还可能发生不安全的事情。而诸如黄河石、长江石等以欣赏画面为主的奇石则不宜摆放在较低的位置,这样视觉上很不舒服。写字台或茶几上可摆放石皮较好且平缓的山形石,读书休闲时可摩挲摩挲。电脑桌上可摆放画面石,眼睛疲劳时看看可舒缓眼睛。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已注明产地及石种的观赏石有95种,分为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工艺石共 6个大类。其中象形石、纹理石、清供石3类涵盖了绝大部分石种,如灵璧石、太湖石、昆石等。生物化石类指动、植物化石。矿物晶体类指绿松石、孔雀石、水晶、萤石等。工艺石类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

(《今晚经济周报》1.24)

收藏奇石的门道

甲午马票发行没多久便马失前蹄,价格降幅很大,不少人认为,这全怪马票价格先前炒得太高。可甲午马票也很委屈:“大师兄”猴票没带好路我能怎么办?

1 月 18 日至 19 日,老字号拍卖行斯宾客在香港推出了1980年庚申猴80枚全张版邮票,虽然备受关注,但最终成交价仅为120万港元,相比 2011 年拍出的 120 万人民币缩水了将近30万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金猴”价格表现平平并不令人意外,因为目前单枚猴票价格也就在1.1万元上下,短时期内很难接近最高时的1.5万元,更别说突破了。

猴票市场的平淡自然会影响到马票行情。作为中国第一张生肖票的庚申猴票被称作邮品市场的

“风向标”,它从最初的8分钱到如今的万余元一枚,每一次涨跌都反映甚至引领着中国邮票市场的走向,这就是所谓的“龙头效应”。这位龙头老大的上位并非全靠炒作,很大程

度上是机缘巧合。据统计,庚申猴票发行量只有80 万套,且起初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开辟邮市,人们逐渐意识到能从集邮中获利,于是掀起一股全民集邮热。当时庚申猴票价格很低,几元就能买到,但水涨船高,猴票价格很快便成倍增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便突破千元一枚。1992 年,第二轮猴票面世,此时许多手头尚无第一轮猴票的集藏者幡然醒悟,四处搜罗庚申猴票,此“猴哥”从此被民间广为认知,价格迎来了新一轮上涨,而且是直线飙升。进入21世纪,“猴票过万”已成共识。

近两年猴票价格有所回落,整个邮票市场的行情也不甚明朗。反观这一轮甲午马,尽管已是第三轮马票了,但它绝对是一匹“神马”,因为还没发行价格已经炒上天了。甲午马大版原价 24 元,问市当日竟达到了320元,小版票溢价 983%,如果按此趋势发展下去,马上就能把“猴哥”拉下马。但很显然,甲午马的疯涨违背了客观规律,马票是涨是跌,最终还是要看猴票的脸色。

价格回落不代表甲午马不具备升值潜力,在此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甲午马要想真正热起来,不能光靠炒,还要善于挖掘其收藏价值,这才是长久之计。(《西安晚报》1.26)

猴哥,去哪?马票涨跌向“猴”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