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红色记忆 - szb.westking.comszb.westking.com/smxrb/images/2019-07/12/06/smxrb2019071206.… · 德经》后,带着超越生死、超越时空 的灵魂,骑一青牛出关,

浩 浩 汤 汤 的 黄 河水,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东流

入海,浇灌出华夏五千年文明,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开发利用黄河,

黄河走上了一条河流变畅、两岸变绿、流域内安居乐业的大

河良性发展之路。

大 河 之 变聚焦黄河治理三大新变化

A6 特刊特刊

红色记忆红色记忆2019 年 7 月 12 日 星期五

周年周年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

英烈谱英烈谱崤函

责编责编//卢姣姣卢姣姣 投稿信箱投稿信箱::xbcfxbcf22b@[email protected]

征稿启事70年风云激荡,70年峥嵘岁月。今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 70 华诞。70

年间,神州大地有着说不完的沧桑巨变,每一个家庭都能拿出反映社会变化的文本资料和生活物件,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段记载着 70 年峥嵘岁月的记忆。这些图片、文字作为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的缩影和见证 ,记 录 着 点 滴 变 化 ,留 存 着 历 史 印 记 。为反映时代巨变,赞美家乡三门峡的发展变迁,展现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向新中国 70 华 诞 献 礼 ,本 报 特 别 推 出“ 回 眸 70年”征稿活动,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优秀文稿、图片。

本活动只接收电子稿,来稿请在邮件主题处标明“回眸 70 年征稿”字样。来稿请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信箱,文字稿统一 报 送 word 格 式 ,图 片 电 子 版 统 一 报 送jpg 格式。文字稿需起好标题,图片需标明 拍 摄 内 容 、拍 摄 时 间 和 地 点 等 文 字 说明,并请注明作者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邮 编 、邮 箱 。 热 忱 欢 迎 读 者 积 极 来稿! 本报编辑部

庆祝新中国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 7070周年周年

点亮天鹅城点亮天鹅城·《·《河南思客河南思客》》知名作家赞崤知名作家赞崤函函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三门峡市社科联 主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吴焕先,1907 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村

(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 1923 年考入麻城乙种蚕业 学 校 ,开 始 接 受 革 命 思 想 。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他一家六口惨遭国民党地方民团杀害。

1927 年 11 月,吴焕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县南部坚持武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后任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席、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黄安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

“围剿”。1932 年 10 月,红四方面军

主力离开苏区后,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参与领导重建第二十五军,任军长。在国民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

下,他指挥部队连续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战斗的胜利。1934 年 4 月,第二十五、二十八军合编为第二十五军后,吴焕先任政治委员。

1934 年 11 月,奉中共中央指示,吴焕先率部进行长征,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陕西南部秦岭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组织地方武装和发展红军主力,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开辟了鄂豫陕苏区,先后任中共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

1935 年 7 月,吴焕先率部西进 ,接 应 中 共 中 央 和 红 军 北上。同年 8 月 21 日,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 时 遭国民党军突然袭击。吴焕先在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 28 岁。随后,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下于 9月与陕北红军会师。

2009 年,吴焕先被评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办供稿)

一坨一坨的黄土,仿佛雨后朝气蓬勃的蘑菇,密密麻麻生长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一条莽莽苍苍的土路,蜿蜒起伏如巨龙,从古都洛阳腾空而起,自东向西,飞向另一个古都西安。巨龙攀越连绵起伏的丘陵,身子中段跌入崤山至潼关之间的涧谷,尔后沿着深险如函、仅容一车通行的谷道,飘飘然西天而逝。而在“长安古道”涧谷所处的路口(今灵宝市北 13公里),却留下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千年雄峙、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函谷雄关。

2019 年 6 月 22 日,我随《河南思客》采风团登上函谷关。站在瞭望台上远眺,似有沉闷的血腥气阵阵扑来——先是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率楚、赵、魏、韩、燕、卫六国军队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胜,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惨状目不忍睹;继是秦始皇六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战车辘辘,杀气腾腾,然而奔至函谷关处,一 场 血 腥 风 雨 过 后 ,乘 兴 而 来 ,败 兴 而 归 ;再 到 秦 朝 末年 ,在 揭 竿 而 起 的 楚 汉 对 峙 当 中 ,那位市井豪杰出身的亭长刘邦,也曾镇守关卡,阻住了具有万夫不当之 勇 的 项 羽 进 攻 ;末 了 是 唐 代 的

“安史之乱”,官兵与叛军在关前短兵相接,血肉迸溅的桃林大战让人望而生畏……

“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 场 。”顺 着 炮 台 上 炮 口 所 指 的 方向,一页页与此有关的战乱岁月,决堤的河水一般漫漶过来。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此关经历了史上著名的七雄争霸、楚汉相争与撼天动地的黄巢、李自成起义,经历了长期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但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进取关中,函谷关仍以其凛然不可冒犯的姿态,再现了当年兵家必争之地的悲壮、苍凉和炙手可热。

拂去华夏历史上浓郁的狼烟烽火,另外一缕厚重的烟云,同样无法挥去,那就是 我 国 古 代 思 想 家 、哲学 家 老 子 著 述 五 千 言《道 德 经》的圣 地 ,千 百 年 来 ,一 直 牵 系 着 众 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奔赴这里朝圣祭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请恕我愚钝,实在弄不懂《道德经》里

“玄之又玄”的博大精深,更闹不清这些涉及天、地、人的三维空间,且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里的独到见解,却晓得此作一旦横空出世,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其产生了空前的关注和热情,以至千百年广泛流传,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诞生于春秋末年的老子,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与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也是“中国哲学之父”和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自问世以来,有史记载的版本就达上千种。也许因为忧思过度,在娘胎里就鹤发童颜的老聃先生,由于参透了战乱岁月的飘萍人生,所以闪烁着超绝尘寰的智慧光芒,在函谷关用精血和魂魄铸就了五千言《道德经》后,带着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灵魂,骑一青牛出关 , 将“道家之源”的辉煌,戛然而止在西边的漫天黄沙之中。

穿 越 关 楼 ,便 是 书 载“ 车 不 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的“长安古道”。我,就沿着这条函谷关道,寻寻 觅 觅 地 踽 踽 独 行 。 踏着 先 祖 老 子 出 关 的 足 迹 苦 苦 追索 ,对 于 哲 人 的 博 大 精 深 依 然 是一 知 半 解 。 好 在 云 山 雾 罩 之 中 ,通 俗 的 译 文 在 景 区 的 书 屋 里 星 罗棋 布 。 于 是 我 拿 起 一 本 ,信 手 翻开 ,竟 是 第 六 章 :“ 谷 神 不 死 ,是 谓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是 谓 天 地 根 。”细 细 研 读 ,似 有 所 悟 :是 啊 ,眼 前

“ 一 夫 当 关 、万 夫 莫 开 ”的 千 古 雄关 —— 函 谷 关 ,不 就 是 诞 生 中 华文 明 史 上 博 大 精 深 之 道 教 文 化 的

“玄牝之门”吗?是啊,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

的文明史中,不就始终沿着“天下为公 ,人 人 平 等 ”“ 四 海 之 内 ,皆 为 亲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至今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人间正“道”,走向世界,走向辉煌吗?

黄河畅流对于东流的黄河水,唐诗中有“黄河水流无已时”

的吟咏。然而黄河并非“长流无已”,这条大河在 20世纪末曾多次出现断流。

水利部黄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水 资 源 管 理 与 调 度 局水量调度处处长可素娟说,黄河断流,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也和缺少统一调度管理、沿黄地区无序用水有关。

为缓和黄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竞争性用水的矛盾,国家实施了黄河水量统一调度。1987 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黄河水权进行高度集中的行政性分配。1998 年,《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生效,黄河水量开始实施统一调度、总量控制 、以 供 定 需 ,结 束 沿 黄 各 省 区 无 序 用 水 的 历 史 。2006 年,《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正式由国务院颁布实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起来。

1999 年 至 今 ,黄 河 干 流 已 实 现 连 续 20 年 无 断流。统一调度黄河流域水资源,为国内外解决大江大河断流问题提供了经验。

日前,记者驱车 2600 多公里,从河南省郑州市郊的花园口逆流而上至甘肃省兰州市,看到黄河水携万钧之势冲入深山峡谷,又在沃野平原缓缓流淌。在河水连绵不绝的滋润中,沿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河滩地区形成许多绿洲,水鸟飞翔其间。

潼关水文站靠近黄河与渭河交汇处,是黄土高原的边缘。站长张同强介绍,2017—2018 水量调度年度,黄河中游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 34%,潼关段的河水径流仍然保持正常,年均流量远超过 50 立方米每秒的防断流预警流量。

头道拐水文站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点,紧邻千年古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该站公布的最新实测数据表明,头道拐断面在 2017—2018水量调度年度的最小日均流量为 141 立方米每秒,为防断流预警流量的 2 倍多,整年度未发生小流量预警事件。

虽然黄河干流已畅流 20年,但仍存在河道淤积、地上悬河等问题。近 20年来,黄河来水总体减少,两岸用水不断增加,导致黄河下游的冲沙水量减少,主河槽淤积加重,在悬河之中又出现悬河,形成“二级悬河”。

治黄专家表示,虽然黄河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联合调度,形成冲沙水量为河道冲淤,但是下游河槽仍高于滩面两三米,汛期的短时集中暴雨,可能造成河槽满溢,出现溃堤的风险。

绿染“几”字湾黄河中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形成一道蜿蜒的

“几”字湾。“几”字湾东北部,有一片色彩斑斓的砒砂岩分布区,这便是黄河流域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内蒙古准格尔旗,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

20 世纪 80 年代,准格尔旗相继开展了砒砂岩沙棘减沙生态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30 多年过去了,治理区早已脱胎换骨。

暮春时节,记者来到准格尔旗砒砂岩治理区,只见五彩的砒砂岩披上了由沙棘、油松、山杏织成的翠绿外衣,粉白色杏花点缀其上,清香扑鼻。

准格尔旗水利局副局长武志强介绍,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准格尔旗的水土保持治理程度达 60%,植被覆盖率达 74%。

准格尔旗砒砂岩治理区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缩影。为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规律,黄委在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在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和陕西绥德县设立了 3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是我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试验站。已在天水试验站工作 38 年的水土保持试验基地主任苏广旭介绍,这里的梁家坪试验场于1951 年开展了全国最早的山地果园试验研究,龙王沟试验场创建了黄河流域第一个水土保持牧草试验原种圃。

52 岁的李建文,至今难忘小时候在父亲工作的庆阳市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南小河沟试验场抓兔子、掏鸟窝的场景。长大后,他子承父业来到这里工作,如今已成为试验场的副场长。

他说:“如今的南小河沟,深深浅浅的绿色望不到尽 头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程 度 已 达 87% ,林 草 覆 盖 率84.5%。现在林深树密,可不好抓兔子喽。”

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所在的陕北榆林地区,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当地的一句顺口溜道尽曾经的生态脆弱。

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榆林已是满目青翠,林木覆盖率提高到 33%,陕北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 余公里。

黄委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科技处副处长王富贵说:“通过 70 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黄土高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 23 万平方千米,林草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 10%~30%。曾经黄色的‘几’字湾,已现勃勃生机,这一片绿色正在黄河两岸不断延伸。”

分布在黄河内蒙古段两岸的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是黄河“几”字湾沿岸的“大沙盆”。如今,这里也在上演着由黄变绿的生态奇迹。

库布其沙漠南缘的内蒙古达拉特旗官井村,在 20世纪 80 年代时,只剩下一棵柳树。如今经过治理,全村绿林环绕,一棵树变成 19 万亩树林……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率已达 25%,实现“绿肥黄瘦”的转变。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已写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

水土保持措施使“几”字湾变绿,但绿色中也潜藏着危险。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说,水土保持措施只在一定量级降雨下起作用,一旦发生超量级降雨,淤地坝可能被冲垮,之前积蓄的泥沙将被全部冲走,水土流失反而会加大,出现泥沙“零存整取”的风险。

1998 年 7 月,特大暴雨冲垮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柳沟流域内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形成含沙量达 1350公斤每立方米的洪水,高含沙量的洪水流入黄河,形成一座巨型沙坝将黄河拦腰截断。

“黄河两岸的生态治理永远在路上,生态恢复更需久久为功。”王富贵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复杂难治,入黄泥沙淤积始终是治黄的一大难题。

驯服大冰河1951 年 3 月中旬,春风拂过北方大地,冰冻的黄

河开始“苏醒”。此时,地处高纬度的内蒙古河段还有较厚的冰

层,上游流凌在河道内遇阻,在河套地区塔尔湾形成巨型冰坝,随时有漫溢决口的危险。

在大堤上指挥防凌的米仓县(今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副县长蔡子萍,眼见水位居高不下,十分着急。有人提议说:“如果能有飞机把冰坝炸塌就好了。”

蔡子萍立刻将提议逐级向上报告。电话很快打到北京,中央领导闻讯,立即派出空军轰炸机飞临塔尔湾上空,炸开冰坝,解除险情。从此之后,黄河防凌中开始使用飞机炸冰除险。

黄河凌汛是由于下游纬度高于上游,封开河不同步,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多发生在宁蒙段和山东段,其中宁蒙段凌情最为严重。

据历史记载,1855 年至 1955 年的 100 年间,黄河山东段有 29 年发生凌汛决溢,决口近百处。黄河内蒙古段平均每年卡冰结坝 20 处左右,几乎年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凌汛灾害。

1957 年,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1961 年大坝建成后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人民治黄 70 多年来,与凌汛的斗争从未停止。”黄委水旱灾害防御局副局长魏向阳说,2000 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2014 年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始调节控制后,上游的凌汛威胁得到部分缓解。

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总库容 600亿立方米,在汛期有效地发挥了“蓄水池”“调节器”的作用。黄河干支流水库的修建和联合调度,为汛期安澜提供坚强保障。2000 年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辅之以三门峡、陆浑、故县、河口村等水库,可使花园口千年一遇洪峰由 42300 立方米每秒,削减到 22600 立方米每秒。

水库调度与河道工程、科学监控等措施多管齐下,不仅有效防御了凌汛,还保证了桃汛和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书写了大江大河治理的宝贵经验。

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村,是一个位于黄河边的小村子,曾经频受黄河水害威胁。

78 岁的村民付二生,经历了两次洪水冲毁家园。“第一次是 20 世纪 60 年代我 20 多岁时,在家听到‘轰隆隆’的水声,啥也来不及收拾就往外跑。”付二生说,那次大水把村子冲走一大半,村民们在高地上重新盖了房屋,还在河边垒起大堤。

然而,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一次洪水,冲垮大堤,淹没村庄,村民们不得不再次搬家。

“已经习惯了黄河涨水,水涨了,我们就赶着牲畜到‘圪旦’上,等水降了再回来。”付二生说。

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圪旦”指平原上突起的高地。受洪水威胁,当地许多村子都建在高处,取名为

“李根圪旦”“云家圪旦”“皮房圪旦”……如今,记者来到黄河边的“圪旦”村,只见河水静

静流过,岸边风吹麦浪、牛羊成群,欢声笑语从农家院中传出。

“黄河水旱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片刻不能松懈。”魏向阳说。目前,虽然高标准堤防为黄河穿上了

“金钟罩”,然而上游还有部分地区的堤防建设标准不高,下游的险工和控导工程没有及时根据河流水沙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对游荡性河段的约束力有待增强,黄河治理还需要一代代黄河儿女接续奋斗。 (据新华社)

吴焕先:

鄂豫陕苏区创建人

玄牝之门宋宏建

↑1957 年,“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开工典礼现场

→建设中的三门峡水利枢纽

↓如今,三门峡大坝每年一次调水调沙成为黄河上一道亮丽风景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