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觉得心酸的时候

觉得心酸的时候,,

是美食抚平了我的心

是美食抚平了我的心

觉得心酸的时候

觉得心酸的时候,,

是美食抚平了我的心

是美食抚平了我的心

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04个人史记 每个普通人的故事 都是历史的一个碎片WEEKEND

大学毕业那年,二十岁刚出头的我,拎着装了两套换洗衣裳的小包,独自从鱼米之乡湖北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晃悠悠到了成都。那是2007年的初夏,我应做情感杂志编辑的小姐姐之邀,到成都游玩。

初到成都的那个下午,在杂志社等待小姐姐下班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气质独特的女人走到我跟前,一脸和蔼地对我说:“嘿,小丫头,不如留下来上班吧?”原来是总编!后来无数次回想这一幕,仿佛梦境般不真实。我甚至没有准备简历,没有面试经验,仅仅因为发表了那几篇酸得掉牙的爱情小说,就这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我在杂志社隔壁的桂花巷租了个套二,行李不多,拎包入住。带我入行的小姐姐没多久就回了自己的家乡,新来的女同事沈熹微与我年龄相仿,写得一手好文,我们很快便成为了同居女友。

无数个清晨,我们洗完头还未干,微风里满是洗发水的淡淡香气,穿过桂花巷一路走到杂志社上班。杂志社就在宽窄巷子的尽头,常常加班改稿到深夜,饥肠辘辘的时候,我和沈熹微,还有杂志社一群小姑娘,就去那家名叫

“茶马古道”的小酒馆吃海鲜烧烤,喝花雕酒,玩真心话大冒险。我们坐在小酒馆的露台,在春风沉醉的夜晚,就着皎洁的月光饮酒,交换心事。一切都很好,也不缺烦恼。烦恼当然是爱情,是谈及未来,不确定的种种。

那一年初入职场,年轻莽撞如我,幻想靠一支笔在这座城市生存。仅凭着对文字的一腔热爱,写了一篇又一篇爱情故事,同时结识了一批圈内好友,发展了自己的作者资源。我几乎能约到圈内所有大腕儿的稿子,雪小禅、连谏、榛生……我问连谏约到了长篇悬疑小说

《魅妆》在杂志连载,我是责任编辑,后来出版成小说,还卖了影视版权,拍成了电影——这大概是我离娱乐圈最近的一次。

第二年经历了5·12地震,在写字楼的最高层,东倒西歪一阵猛烈晃动后,伴随着美编小妹妹的哭叫声,我们手拉手往楼下跑。记得余震期间去朋友家住,出租车驶过罗曼大酒店,一张广告牌,印着成都女作家洁尘的照片,以及她对这座城市的点评——温存饱足、诙谐洒脱。印象深刻是因为后来无数次想要换个城市生活,并为之尝试,在别处漂泊,颠沛流离,兜兜转转好几年,每到一处总会回想起那场团结人心的灾难,感受过各路好友的关心与厚爱,令我最终又回来。

今年是在成都的11年了,这期间我经历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也见证了自媒体的崛起。我从杂志编辑转行到了手机报编辑,再到自媒体运营,这11年里,我赶在青春的尾巴上,谈了一场愉快甜蜜的恋爱,和爱人手拖手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尝遍了藏在旮旯角落里的苍蝇馆子,搬了无数次家,和爱人一起打拼,在成都买了车子房子,结了婚生了娃,最终落户在此。这11年里,我亲眼见证了成都的飞速发展,如今我能讲一口正宗标准的成都话,带着外地好友去吃只有本地人才光顾的川菜馆子,给他们描述十年前我初来乍到时各个景区的模样。如今,他乡即故乡。

每一年的感恩节,我一定会记得发祝福短信给带我入行的小姐姐及那个破例让我留在杂志社并教会我不少职业技能的总编,感激她们让我拥有此刻平凡但安稳的生活。当然也有遗憾,我的女友沈熹微去年因病离世,这才惊觉时光匆匆,而人到中年,青春已逝。这座城市带给我太多的温情脉脉,我见证了它的发展,它又何尝不是见证了我的整个青春。 (鹿鹿)

我见证了它的发展

我见证了它的发展,,它也见证了我的青春

它也见证了我的青春

我见证了它的发展

我见证了它的发展,,它也见证了我的青春

它也见证了我的青春

刚来成都的时候,因为朋友租住的老小区正好空了一间房子要找新人合租,我看都没看就按地址搬了去——就在现在的油篓街一家串串楼上,顶楼。房间很老,但还算干净,但从没有住过顶楼的我,并不知道接下来的夜晚究竟有多恐怖。

刚到成都的前两天忙着收拾房间,人太累,晚上倒头就睡,什么都听不见。到了第三天,才刚躺下,我就意识到天花板上发出了非常恐怖的声音,一会儿是叽叽叽的叫唤,一会儿是砰砰砰的追赶。我整个人钻进被子躲在铺盖下面瑟瑟发抖,判定那奇怪的声音应该是非常肥大的老鼠……

从那天起,只要黑夜一来临,我整个人就被惊悚环绕,不敢睡觉,总感觉脆弱老化的天花板会砰一声掉下来。

虽然那时觉得很无望,但是接来下,周围的太多美食让我每一次觉得心酸的时候都抚平了我的心——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吃完这顿再追加一顿!天桥下的凉面,便民菜市的手工饺子和馒头,小区门口的夫妻肺片、烤鸭和

棒棒鸡,无数销魂美味的烧烤、串串和火锅……谢谢你们,让我初到成都的日子,虽然孤单但并不觉得凄苦! (蓓蓓)

经历多年我们成了真正的成都人

这些年的人和事

这些年的人和事,,

都是味觉串起来的

都是味觉串起来的

这些年的人和事

这些年的人和事,,

都是味觉串起来的

都是味觉串起来的

编辑 李洁 美编 杨培央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刚到成都,我租的房子在茶店子,那时候到水碾河上班,有个小8路直达,要1块5;还可以8路转4路,要多花时间,但可以省2毛,我基本都是选这种走法。我住的地方楼下有个烧烤,烤的土豆特别好吃,5毛钱一串,我转车上班能省4毛,下班我添1毛就可以吃串土豆了。当时我天天想的是有一天如果有钱了,我要把这家的土豆吃个饱。

搬到光华村正是流行《月亮惹的祸》的那一年。单位在布后街,每天我骑自行车上班,叮叮当当的。我当时租的房子远在财大后门外,二楼,楼外有个坝子,可以晒衣服,休息时还可以喝点茶,现在想来,这环境还是舒适的,只是当年忙着生存,没有闲心思。

这样的房子没有厨房,我都是在屋外生蜂窝煤做饭。冬天的时候,我买一个猪蹄,早上上班前把它放在炉子上。要吃猪蹄的那一

整天都是很幸福的,上班的路上,想着放在炉子上的猪蹄,笑了;上班时想起,又笑了;到下班时,更是自行车踩得跟风火轮似的。到家了,冷得鼻涕长流,饿得前胸贴着后背的我端起我那放在炉子上炖了一整天的猪蹄,脸都幸福得红起来:热气腾腾,又软又糯,只消吃一小口,幸福得无以言喻。

休息时有时候去财大后门,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有一家摊鸡蛋饼是我的最爱。并不是她的鸡蛋饼味道多么好,而是她家的鸡蛋是那些摊位中最大的。而且老板每次摊饼时都会在所有鸡蛋里再给你挑一个最大的鸡蛋。生活的艰辛让我在目测鸡蛋大小这件事上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后来离开了,就再也没吃过鸡蛋饼了。

搬到马鞍路时,是我、我同学、我同学的妹妹、我同学妹妹的同学一起租的,我们住

在7楼。我同学耍了朋友,每次她男朋友来,我就要当“厅长”,所以我怨气很足。她男朋友为了安抚我,每次都让他爸烧好吃的带过来。这招很灵,我不仅不抱怨当厅长,如果他没来,我还经常让我同学喊他来。他带过来其中一道菜是姜汁鸡,好吃得无法重复。我自己做过,也在外面餐馆里点过,但都不是那种味儿。

肥肠粉是另一个朋友带来的。他超级爱打双扣这种需要四个人同时参与的游戏,到我们这里就能随时开始。他每次想打双扣了,就去打一大盆甘记肥肠粉过来,他家就住在甘记的马路对面。

现在偶尔去甘记,我还会想起吃着肥肠粉打双扣的日子。所以说好吃的人,想法都是特别奇怪的,回忆自己刚到成都那些年的人和事,都是味觉串起来的。 (三姐)

工 作 也工 作 也好好,,爱情也罢爱情也罢……人生有无……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数种可能,,等等我们摊开手迎我们摊开手迎接接。。从两手空从两手空空初到成都这空初到成都这座城市闯荡打座城市闯荡打拼拼,,到被包容到被包容开放的她留下开放的她留下接纳接纳,,回望刚回望刚到成都的那两到成都的那两年年,,无数新成无数新成都人留下了他都人留下了他们 自 己 的 故们 自 己 的 故事事。。

18年前,为了改变日渐沉闷的生活工作环境,迎着21世纪的新曙光,我从泸州来到了成都。

我是土生土长的泸州人。泸州拥有沱江、长江,城中还有飞跨的长江大桥,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泸州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骨子里都透着一股子豪迈。

初到成都时,暂居在通锦桥的一个小区里。只有几岁的儿子,特别喜欢吃当时通锦桥头廖土鸡店里的黑牛肉,因为就隔着一座桥,有天我就让他自己去买。

我站在窗前观察,只见儿子走到桥中间就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不知道是该进还是退。我忙下楼前去询问,儿子委屈地问:妈妈,你说走过桥就转弯,关键哪里有桥嘛?

明明就站在桥上,儿子却对桥熟视无睹。又想起几年前才到单位的一位姐姐,也是深得家乡水土浸润的泸州人。她特别喜欢锻炼身体,因为住在靠近羊犀立交的西沿线上,我就建议她沿摸底河沿岸跑步,环境优美清幽宜人,可姐姐老是抱怨找不到河,我觉得好生奇怪,摸底河明明横穿金沙那么显眼,为何找不到?

有天中午闲暇,我决定亲自带姐姐沿河走一圈。来到同怡路的摸底河桥上,我指着河水说,姐姐,这就

是摸底河哦!不想姐姐一副惊讶表情大笑着说,妹妹,这哪里是河嘛?那个中午,两个见惯了大江大河的泸州人,面对窄窄的摸底河,笑作了一团。

如今,成都在我们这些曾经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外乡人的见证下,日新月异地换了模样。多年过去了,我也结束了动荡不安的日子,在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成了真真正正的成都人。 (桃花水母)

从土生土长的泸州人

从土生土长的泸州人

到真真正正的成都人

到真真正正的成都人

从土生土长的泸州人

从土生土长的泸州人

到真真正正的成都人

到真真正正的成都人

刚来成都那一年,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大大小小的包裹从重庆直接寄到了成都的表姐家,从此开始了我长达一年的蹭吃蹭住的日子。说起来其实并不苦,只是在重庆待了好几年,一开始总会有些不习惯。

来到成都后,我的生活圈子一下温和了起来,没有了逢饭局必喝酒的江湖规矩和熬通宵的不良习惯,我一个曾经放浪形骸的人,从此过上了戒酒早睡的健康生活。健康一点,其实也挺好的,只是躁动惯了,温吞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少了点年轻的冲动——本质原因是——对于为了省房租而蹭住在航空港表姐家里的我来说,一切休闲活动,都是不存在的。

住在航空港而在CBD上班,是种单程通勤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的体验,几乎就足以让我放弃一切业余生活:约朋友吃饭永远不能尽兴,聊天聊到一半就得起立先走;逛街这种耗时的事情更不敢想,网购是我唯一的消费方式;作为一个新人,我甚至不敢加班——因为回家不仅要转车,通往三环外的公交车还收得异常早。

回家吃完饭,都没什么时间玩手机就得洗洗睡了,毕竟第二天还要早起,还要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除了上班,永远在车上,所以,第一年对成都的印象是模糊的。

第二年我搬出了表姐家,在距离公司只有10分钟的地方租了一个单间。生活空间变窄了,生活内容却丰富了,终于有了时间在两点一线之外的区域探索,也才真正开始有机会去融入这个城市,看到它真正的模样。

现在呢?当年的不习惯都变成了我的新习惯,我成了健康积极的新一代成都人。飞速发展的这座城市,也“拉近”了我家与表姐家距离。 (王朱)

总会有些不习惯

总会有些不习惯,,慢慢变成了新习惯

慢慢变成了新习惯

总会有些不习惯

总会有些不习惯,,慢慢变成了新习惯

慢慢变成了新习惯

“个人史记”长期征集普通人的个人回忆录。您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漫步过的街道、玩耍过的院坝、工作过的厂房……每一处特定的场合,都曾留下过珍贵的往事。如果您愿意的话,请您将您的故事和我们分享。

此外,主题征集“刚到成都那两年”,继续欢迎您的投稿。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来函请寄:成都市红星路159号成都商报“大周末”工作室

征稿启事

插画 阿笙

刚来成都刚来成都那两年那两年

红星路二段159号成都传媒集团一楼大厅内右侧

为您服务100元一行 每行13个字 86511885

86621326QQ: 2413397691� 、 2374450247� � � � � 3073856424� 、 847451695�提示:本专栏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在任何网站

发布广告代理事宜。欢迎客户在QQ上留言咨询广告

搬家公司●宏运搬家84446188★85147988

厂房租售

●温江海峡工业园区(转让土地面积39.12亩)转租厂房及物业等9300平(无证)价格面议(或电话)13908232979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