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 - kfrb.kf.cnkfrb.kf.cn/tplimg/1/2015-07/31/12/2015073112_pdf.pdf · 书,小学时的课本,零散的硬币,奶奶的剪纸 等,它们成为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收藏品。

12 2015年 7月 31日 星期五

责编:马丽 版式:李雯 校对:亚强 品读书香

报业集团地址: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 邮编:475004 新闻编辑中心 22925698 时政新闻部 22925725 经济新闻部 22685160 社会新闻部 22924017 深度新闻报道部 22685059 县区新闻部 22925726 专刊副刊编辑中心 22925095 周刊编辑部 22685162 热线 22910911 广告营业大厅 22953838 22953939 总编办公室 22925723 开封网 22924343 发行部 22924847订报热线:顺河站22953571 龙亭站22168202 西区站23659630 南关站23982739 鼓楼站23157107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22922994 业务科22924346 22932810 龙韵纸业22923753 广告经营许可证:4102003000003 印刷单位: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 地址:劳动路北段64号院内 发行方式:自办发行 定价:周一1.20元 周二至周五1.80元 周六0.60元

《心会痛 才算长大》

作者:张智澜

出版方:作家出版社

《有梦不觉人生寒》

作者:于丹

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

来稿请投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让心灵充满正能量汪梦芬

把自己变成美丽风景代连华

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叶雷

《致最好的你》

作者:静悠

出版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忽然出走的时光》

作者:吴淡如

出版方:江苏文艺出版社

《人生有何意义》

作者:胡适

出版方: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把 自 己 变 成 一 道 风 景》是 青 年 作 家 危 笑天 最 新 出 版 的 励 志 文 集 。 在 这 部 文 集 里 ,作 者以 轻 松 幽 默 的 笔 触 ,诠 释 了 唯 有 自 己 优 秀 ,才会 吸 引 他 人 欣 赏 的 目 光 ,从 而 把 自 己 变 成 美 丽风景的道理。

该 书 共 分 5 辑 ,有《书 香 影 韵》、《人 在 旅途》、《滚 滚 红 尘》等 ,共 收 录 作 者 近 期 发 表 的 作品 120 多 篇 ,篇 篇 精 彩 ,字 字 珠 玑 ,读 来 清 澈 恬淡,犹如给心灵注入缕缕甘甜。

笛 卡 尔 说 :“ 读 一 本 好 书 ,就 是 和 许 多 高 尚的 人 谈 话 。”那 么 ,谁 会 拒 绝 和 许 多 高 尚 的 人 谈话 呢 ? 唯 有 读 书 ,才 能 让 自 己 也 变 得 高 尚 睿智 ,而 读 书 不 分 时 间 地 点 ,不 分 年 龄 大 小 ,更 没有 打 烊 的 时 候 。 在《读 书 不 打 烊》里 ,作 者 不 仅为 24 小时不打烊的书店点赞,也由衷希望世界的 每 个 角 落 ,天 天 都 有 面 向 读 者 敞 开 的 书 店 ,那 是 读 书 人 的 幸 福 ,也 是 传 播 知 识 的 一 种 途径,因为“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

十 年 后 的 你 是 什 么 模 样 ,你 想 象 过 吗 ? 或者 说 ,你 敢 想 象 吗 ? 夜 深 人 静 时 ,梳 理 着 流 年里 的 沧 桑 过 往 ,然 后 再 展 望 未 来 ,不 妨 写 一 篇文 字 ,如《写 给 十 年 后 的 自 己》。 十 年 后 的 自 己

会 是 什 么 样 呢 ? 是 实 现 了 自 己 多 年 的 梦 想 ,还是 拥 有 了 曾 经 不 可 企 及 的 繁 华 ,是 不 是 多 了 些成 熟 ,而 少 了 一 些 真 诚 。 无 论 十 年 后 的 自 己 ,有 着 怎 样 的 际 遇 ,都 不 要 忘 记 自 己 曾 为 此 付 出的 努 力 。 你 也 许 一 事 无 成 ,也 许 小 有 成 就 ,但

毕竟有了梦想。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身 为 80 后 作 家 ,危 笑 天 也 和 许 多 大 男 孩 一

样 ,经 历 过 诸 多 坎 坷 曲 折 ,最 终 走 上 写 作 之路 。 虽 然 枯 燥 寂 寞 ,他 却 一 直 笔 耕 不 辍 ,努 力将 自 己 变 成 美 丽 风 景 ,因 为 只 有 自 己 优 秀 ,才能获得赏识,才能拥有更美好的前途。

青 春 如 呼 啸 的 火 车 匆 匆 逝 去 ,没 有 谁 能 留住 青 春 ,但 却 能《留 住 青 春 记 忆 的 收 藏》。“ 我 有一 个 收 藏 记 忆 的 宝 箱 ,只 要 一 打 开 它 ,那 些 熟悉 而 亲 切 的 画 面 便 会 朝 我 们 扑 面 而 来 ……”那么 作 者 的 宝 箱 里 ,收 藏 着 什 么 呢 ? 儿 时 的 童 话书 ,小 学 时 的 课 本 ,零 散 的 硬 币 ,奶 奶 的 剪 纸等,它们成为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收藏品。

所 谓 的 收 藏 品 也 许 一 文 不 值 ,但 却 是 人 生中 最 值 得 珍 惜 的 ,那 不 是 用 金 钱 能 衡 量 的 无 价之 宝 。 而 作 者 以 深 情 的 笔 触 ,盘 点 纯 真 朴 素 的过 往 ,尊 重 过 去 ,珍 惜 现 在 ,因 为 丰 富 的 人 生 阅历就是最好的收藏。

在《把 自 己 变 成 一 道 风 景》这 本 励 志 文 集中 ,作 者 危 笑 天 为 读 者 诠 释 了 深 邃 的 人 生 哲理 ,人 生 处 处 有 风 景 ,而 最 美 的 风 景 则 是 自 己 ,唯有将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能风景这边独好。

读书丰富人生蔡永庆

从“ 书 是 人 类 进 步 的 阶 梯 ”到“ 读 书 破 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无数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在揭示着书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从远古时代,原始人类最早在岩石上刻壁画,到现在新新人类手中的电子书,书伴随着人类的进化,承担着知识传承与文化交流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倾向于那种直接、快捷、形式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书籍,尤其是传统的纸质书籍,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打开一本新买的书,闻着迷人的墨香,心中那无可名状的兴奋与喜悦;我还记得,少年时,夜深人静躲在被窝里,废寝忘食地读书直到睡去的时光;我还记得,大学时,为了省钱,在书店的书架前,即使站到脚酸也要把一本书看完才回宿舍的日子;我还记得,工作后,有了钱,终于买到心仪的书籍时,摩挲着封面、爱不释手的那种喜悦和感动。可以说,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完全无法割舍。

但是现如今,周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觉得读书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人均读书数量中,中国人读书很少,人均每年读书才 5 本,而以色列最多,人均每年读 60 多本,发达国家的美国,人均每年也读40 多本书。曾经看过网上一个帖子,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摄影师拍到许多正在读书的外国人,而他们的身边都是把玩着手机的中国人。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一个人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个国家的人民读书不多,这个国家就很难成为文明、发达的国家。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依然如此,沉迷于手机、游戏、电视等,我们的国家又会怎样?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面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时候,浮现在脑海里的不是只有“漂亮、厉害”,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他们乐的时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当他们愁的时候,是“伫倚危楼风细细”……

所以,请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吧。用你的眼睛去读书,读书中形形色色的故

事:读《西游记》,让你读到小人物与各种恶势力斗争抗争的故事;读《狼图腾》,让你读到草原狼和蒙古族人民与草原同生存共命运的奋斗 精 神 …… 读 每 一 本 书 都 会 有 不 同 的 收 获 。读书丰富人生。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

用你的头脑去读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

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用你的心灵去读书,香茶氤氲中,手捧一本好书,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到生命的意义。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带来的是长久的宁静。著名女作家池莉说:“世界上绝对的好事很少,但阅读是一件绝对的好事。”读书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我们多活几辈子,可以让我们解除很多难以言语的痛苦。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这些年,读了很多“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对真假“鸡汤”文已经一目了然。而真的“鸡汤”文,就是像《心灵的盛宴》这样的书籍。

毕 淑 敏 温 馨 如 烛 光 的 文 字 ,深 入 人 心 。她最擅长将人性的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合成 融 道 德 、文 学 、科 学 于 一 体 的 美 学 况 味 。她直面人生的各类问题,像是在用一把把一尘 不 染 的 手 术 刀 ,娴 熟 、有 技 巧 地 切 除 我 们心 灵 的 障 碍 与 悲 伤 ,真 的 不 愧 为“ 文 学 的 白衣天使”。

《心灵的盛宴》是一本关于心灵的温暖书籍,它主要围绕心灵的主题,从多角度诠释如何穿越生命中的迷惘、焦虑、孤独和困惑,安顿好我们的心灵,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它告诉我们如何把心安顿好,获取前行的正能量。她教会我们如何倾听、审视自己的内心,只有把心安顿好,才能在淡定宁静中收获圆满的人生。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坏事,也没有绝对的好事,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和感悟世界了。你是孤儿,但 你 可 以 从 小 培 养 独 立 自 主 发 愤 图 强 的 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相信前途就有光明。殊不见多少父母双全的孩子,碌碌无为敷衍一生。你没有高大的身材,但你有机敏的头脑和乐于助人的善意,那么我坚信会有好运气在前面的拐角处等候你。你没有天使的面孔,但你有过人的美德,那么我相信你一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美貌并不等于幸福,无数红颜薄命的女子,都在用不幸的眼泪诠释这个朴素道理。”作者教会我们如何把生活里的每一分繁琐蜕变成充实的人生经历。同时,她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走得太快,就容易把灵魂弄丢。能把心照料好的人,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生命的整个景观,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津津有味。

作者用《心灵的盛宴》这本书渐渐地抚平了我们心灵深处幽微的褶皱,安顿疲劳的灵魂。“心灵的宴席是自己烹饪的,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己准备的,所有的调料都是自己扑撒上去的。为自己做一桌美味的宴席吧,让我们的精神在这种独酌品尝中,得到全新的正能量,充满干劲地走曲折的道路,抵达光明的前方。”

当 我 们 以 崭 新 的 姿 态 向 世 界 微 笑 时 ,心底的坚冰也会渐渐消融。我们就像那田野里的向日葵,寻着太阳初升的方向,一路引吭高歌,迎难而上。在平凡的世界里,真正尝到心灵受宠的滋味,迸发出生命蓄势的力量。

方寸间的文明,双手中的传承,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在岁月的长河里采撷。能绕地球两圈的探寻行程,几十种民族文字的起源演变,几十个非遗项目的现状,300 余幅国家图书馆珍藏图片。《我们的文字》一书,以“文字”为线,带领我们穿越 3000年历史的时光隧道,重温中国的记忆,感受震撼心灵的文字之美。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深地理解

了小学语文老师的那句话:“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皮。”是的,对一个人来说,字如其人;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文字就是文化的血脉之根。

文字是什么?文字是如何产生的?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一共产生过多少种文字?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古典文字,汉字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为什么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有什么样的独特身世?5000 年的历史中,除了汉字以外,我们还有哪些文字?哪些民族在使用它们?这些文字从哪里来?哪些文字已经消失?哪些文字还在流传?文字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字的真相,就是历史跌宕命运的缩影;文字是有感情的,可有多少人倾听过她关于喜怒哀乐的诉说呢?

为什么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属性?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为什么说不同的文字包含着不同的世界观?为什么人们要把写过字的纸放到惜字塔里焚化?为什么造纸术会是中国人发明的?为什么贾宝玉说林黛玉看的琴谱是天书?文字传承的是什么?文为何要以字来点睛?文字与民俗、文字与艺术、文字避讳、文字崇拜、文字传播等主题该怎样解读?文字绝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意思的书写符号,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

命脉、文化结晶、历史所系;我们的文字,正是我们认同感、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核心来源。

这就是《我们的文字》,涵盖了我们文字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记忆,是一本了解文字故事的阅读指南,更是一本了解我国文化血脉之根的微型百科全书。汉字是有温度的,更是有温情的。虽然文字的书写是以平面、直线的形式呈现,但认字、写字的过程中蕴藏着不同空间层次的趣味,那便是联想的思维空间和它背后丰富的汉文化。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不禁眼含热泪。

当下,我们的文字正在遭遇危机。科技让我们的文字书写进入了键盘时代、语音时代、意识时代,

“提笔忘字”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普遍尴尬。文化的交流、激荡,文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娱乐”游戏,珍惜我们语言的自发自觉意识正在不断被销噬。教育的异化,汉字的教学已浅薄得只剩下认识字体、记诵发音,把对一个很难字的正确书写作为了应试教育的胜利,而不是将其作为文字传承的象征,忽略了汉字本身的构成与演变,我们又怎能领略到文化的深度与厚度?文字是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像保卫黄河一样,来保卫

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字,让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记忆,共同

的价值。56 个民族,30 种左右的文字,共同组成了中国的文字大家庭,更是见证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活化石”。文字,传承着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文字。《我们的文字》的第八章,专门列举了“与文字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及部分省级非遗项目”。可是,现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才 47 项,代表性传承人只有 88 位,其中 9 位已经仙逝;省级非遗项目只有 15 项,代表性传承人只有 39 位,其中 1 位已经仙逝。他们是在为保护我们的文化血脉之根努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入他们的行列,让他们不再孤单。

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我们的文字,都记载了我们的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根。文字是穿越时空的文化符号,只有对文字有感觉,才能对文化有感觉。文字是我们的,我们书写着怎样的文字,怎样的文字也在塑造着怎样的我们。编者说,《我们的文字》

“不是一本文字学的专业书籍,仅仅是一些对自己国家的文字有着深深热爱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给自己所挚爱的文字写的一封情书”。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封“情书”,并爱上她、珍惜她、呵护她。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