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 cnepaper.com · 多少工匠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呢?如果你连自己的明天在 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东西。 我们知道德国和日本,是最有工匠精神的两个国家。“工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

周刊热线:84910259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仲一晴 排版:仲一晴 校对:侯焰

((上上))

()朱红与雕刻的缘分是在玉器厂结下的。他的父亲曾

在玉器厂工作过,儿时的朱红常常到玉器厂玩,看着师傅们如何在玉石上雕刻。师傅们挥舞着刻刀,不久后,一件精美的作品就在他们的手中诞生。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深深地印刻在小朱红的心里。

读初中的时候,学生中间流行雕刻图章,朱红也凑热闹,结果发现自己不仅能刻章,还能雕龙刻凤。天赋使然,还是从小的耳濡目染?不管怎样,18岁的朱红做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自学雕刻。把爱好当作事业,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朱红买了大量相关资料阅读,仔细研究别人的作品,先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雕刻,后来慢慢自己创作。

渐渐地,朱红有了名气!请他雕刻的顾客越来越多,他的作品逐渐被市场认可。多年来,在雕刻事业里拼搏,朱红深深感到少年时的梦想、青年时的积累、中年时的阅历对雕刻都大有裨益。现在,有几位爱好雕刻的市民正跟着朱红学雕刻,朱红希望他们多些热爱,多些悟性,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进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赋加上勤奋,朱红逐渐在靖江艺术界闯出名气,从核雕、木雕到玉石雕刻,他都得心应手,风格自成一派。“竹木牙角”无一不会,倒也雕一件成一件,还没有失过手的时候。

在朱红的工作室,看他做出来的东西,橄榄核四五公分长,他能雕刻罗汉头像。一个头像一天功夫,十八罗汉十八天完成。用巴林石,他雕过一把茶壶盖子,比一元硬币还小,水可注入其中却倒不出来,因为壶太小,导致压力不够。这件作品,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展出过。

同时展出的还有他的 12件作品,巴林石雕《刘海戏金蟾》、黄杨木雕《瑶池赴会》、《醉卧铁拐李》等。2000 年,朱红受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并现场进行雕刻演示,他雕刻的作品被收入江苏省民间工艺博览会优秀作品集。2002 年,朱红参加江苏(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被评为江苏省农民文艺之星。

朱红不仅能雕小件作品,也能雕大的刻件。他曾以泡沫为材料,为某企业雕刻了和真牛一样大小的《躬耕牛》,也只雕了四五天。大件雕刻时难度也很大,特别是泡沫这种几乎没有坚硬度的材料。朱红雕刻完成后,见到作品的人无不赞叹牛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朱红告诉笔者,雕刻名贵材料时,他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选素材,只有便宜的核桃、橄榄核,他才能够自己选择题材。他说,迎合市场是我们这样的艺人首要的任务。“而工匠精神中其实也包含有探索、坚持自己的风格、融入自己的理解和精神等要素的。”他说。朱红的无奈,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今天,似乎有点非主流,但笔者很赞成一句话:工匠精神必须要以工匠制度为支撑,工匠精神很浪漫,工匠制度却是现实。

要想在一个行业中将产品做到极致,特别是手工产品,工匠们必须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成本。工匠也是人,也有经济压力,也要养家糊口。工匠付出的时间、严谨、坚持和耐心,真正转换成经济收益,又能有多少呢?又能支撑多少工匠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呢?如果你连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东西。

我们知道德国和日本,是最有工匠精神的两个国家。“工匠”用一生的时间钻研、做好一件事在日本并不鲜见,有些行业还出现一个家庭十几代人只做一件事。德国和日本工匠精神的底气,来源于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工匠制度,和对违规者的严厉惩罚。人治大于法治,立法不严,选择性执法,建立不起工匠制度,就没有工匠习惯,更不可能有工匠精神。那么工匠制度中最先应该明确的一条,就是对工匠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保障。

也许有人会问,在制度里标明经济收入、地位保障,具有可操作性吗?的确如此,操作还有很多的问题要研究和解决,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对工匠劳动成果的尊重,比如:我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今天我们真正要学的,是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工匠习惯升华为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更呼唤工匠制度!

朱红,一位年过不惑的靖江人,18岁时开始自学雕刻,如今有自己的工作室,在圈内很受大家关注和褒扬,被称为“朱大师”。

从事雕刻工作,朱红乐此不疲,26年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在他看来,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10年,20年,一辈子,做得快乐且专注。

::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雕刻师朱红

朱红的工作室内,墙壁上挂着各种雕刻工具。他在台灯下,手持刻刀,在一块乒乓球大小的绿松石上雕刻。埋头搞雕刻的朱红话不多,朋友却很多。紫砂界的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也是他的朋友,多有过往。朱红还喜欢摄影,喜欢旅游,喜欢喝茶,呼朋唤友,走遍天下。

他雕刻的素材有很多,但大致是市场需求什么,他就雕什么,都由客户做主。“比方说,我手里正在雕刻这款绿松石,市场价格非常高,都是论克出售的。我不能随心所欲地帮客户雕刻,而是要看客户喜欢什么。蟾蜍、貔貅、寿星等吉祥物形象多为客户所选。”他说。也有些石料,客户拿不定主意,就非常信任地交给朱红,由他根据石料的形状,思考雕刻题材。有一次,朋友交给他一块龙蛋石,石头上有三种色彩,如何巧妙地利用三种色彩,又不破坏龙蛋石的整体形状,为此朱红整整思考了三年,终于有一天突发灵感,将那块龙蛋石雕刻成了一个寿星。

26年从事雕刻工作,朱红乐此不疲,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他说,所谓工匠精神,其实就是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有些行当,可能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它、从事它,用工匠精神去成就,其实也是成就自己。

工匠精神呼唤工匠制度·仲一晴·

三□本报记者仲一晴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