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由台灣外籍移工「逃跑」現象談起 2012/10/23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普通社會學 盧敬文 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班 媒體的族群想像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由台灣外籍移工「逃跑」現象談起

2012/ 10/23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普通社會學

盧敬文 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班

媒體的族群想像

Page 2: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報導一

監護工難賺 逃逸外勞組團賣淫

2011/12/29 民視新聞

http://youtu.be/JtSwRHLm8Ks

16名涉嫌賣淫的逃逸印尼外勞隨身攜

帶行李,準備被遣送回國。(記者詹

士弘攝)(2011/12/29自由時報)

Page 3: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Q:

報導中是如何解釋這些外勞「逃跑」、「逃逸」的原

因?

想像可能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造成外勞「逃跑」?

(以上兩題為學習單題目)

你在報導中,有看到記者訪問外勞,請她/他自己來說

明嗎?你覺得這是必須的嗎?為什麼?

Page 4: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報導二

警方強力執法 外勞抗議漠視人權

2010/09/13 公視晚間新聞

http://youtu.be/QrQ0Ezq9wQo

外勞為何逃跑?

「逃跑」一詞,能完整描述這種狀態嗎?

Page 5: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媒體

為了容易分類,粗略的以閱聽人收視率來區分:

主流媒體

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非主流,小眾)

媒體報導的是「真實(reality)」or「被建構的真實」

經過新聞傳播工作者「挑選」材料、「安排」如何描述,再「呈現」給社會大眾「尐部分」事件的「有限情節」。

Page 6: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再現(re-presentation) 受外在環境影響,經媒體內部決策、建構

他者(other)的再現

偏見(prejudice): 對於其他團體的一種敵視或者負面評價態度。 e.g. 刻板印象,概括敘述

張茂桂,2003,〈族群關係〉,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二版)》,頁215-245,台北:巨流。

意識形態( ideology ) 政治意識形態

Page 7: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媒體種族再現

具危險的

受憐憫的

揶揄的

帶異國情調的

成露茜、羅曉南編,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

媒體對他者(other)的再現,常協助強化了族群中心主義的觀點!

Page 8: 媒體的族群想像1.4.1

如何批判的閱讀媒體?

政黨/政治立場

商業本質

實質內容的平衡報導

新聞(事實)是否與評論(意見)分開

報導內容和標題是否一致

是否指明新聞來源

是否有不當的文字運用

新聞照片成露茜、羅曉南編,2005,《批判的媒體識讀》。台北: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