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13 年 11 月 30 日 家庭教育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13 年 11 月 30 日

家庭教育精选集

Page 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

目 录 在驾车中体会“父母经” ......................................................... 5

让孩子享受“独立的高兴” ....................................................... 7

爸爸去哪儿?回归家庭最好 ....................................................... 8

微言大义:家庭教育箴言 40 句 ................................................... 11

家庭晚餐——如何从饭桌上的交谈建立更深的关系 .................................. 17

杂谈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 21

读《论语》带小孩:何为父母之道 ................................................ 26

儿童说谎,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 ................................................ 30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 34

薛涌:不愿意被考验的一代 ...................................................... 36

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扯,蕴藏怎样的家庭教育智慧? .................................. 40

《家庭教育宣言》——给孩子一份爱的承诺 ........................................ 42

阅读教育:美国学校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 44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今日在京拉开帷幕! ................................ 47

家长心理课:儿童发展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 48

给孩子的爱、心、情三宝,你有几样? ............................................ 51

“早练”还是“早恋”?——少年少女交往的解读 .................................. 54

如何教孩子认识成功与失败? .................................................... 59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 62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爱他们的母亲 ........................................ 70

家庭教育的艺术: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 72

权力欲是“家庭病毒” .......................................................... 74

妈妈,不要对我发火! .......................................................... 76

体验死亡:一堂另类美式亲子课 .................................................. 78

周国平: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 .................................................... 81

一个误传了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 .................................................. 89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写在女儿 20岁生日 ....................................... 95

Page 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 97

爸爸的神奇教养魔力 ........................................................... 106

孩子在公共场所发飙时怎么办? ................................................. 110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 113

愿你慢慢长大 ................................................................. 117

李开复: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 120

怎么和孩子谈钱? ............................................................. 127

一刀切弱化英语教育,你怎么看? ............................................... 129

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 ............................................... 132

朱永新:教育,从家庭开始 ..................................................... 134

一位“坏脾气”美国严师何以桃李满天下 ......................................... 138

儿子的“寻人启事” ........................................................... 143

俞敏洪寄语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 145

不让孩子“成年” 只会累死父母 ............................................... 146

马未都说教育 ................................................................. 148

香港少有“熊孩子”的秘诀 ..................................................... 154

研究生、总统女士和狐狸妈妈 ................................................... 158

我不是完美小孩 ............................................................... 161

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 166

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 175

调查:网瘾是精神疾病,根子在爹妈 ............................................. 178

陈丹青: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 ....................................... 184

家庭是如何成就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 ............................................. 186

放牛班的考卷 ................................................................. 190

一份 1934年的素质教育大纲 .................................................... 194

寻找专心风格,陪孩子一起做 ................................................... 196

父亲的觉醒 ................................................................... 200

孩子的每个职业梦想都值得尊重 ................................................. 202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 ........................................................... 204

著名史学家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 208

Page 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

一个德国母亲的 4个教育细节 ................................................... 211

没有架子的哈佛教授 ........................................................... 214

家风:一个美国医生的成长 ..................................................... 220

俞敏洪:假期最喜欢读书 ....................................................... 223

追寻我们自由的脚步 ........................................................... 227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 232

“企二代”精英柳青:父亲对我精神上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 236

给家人的微情书 ............................................................... 240

家庭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者 ..................................................... 242

一个父亲的纠结 ............................................................... 245

在美国为什么不鼓励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 248

一位美国妈妈的 iPhone家规 .................................................... 251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 ......................................... 253

周国平:《家》 ............................................................... 256

芬兰教育 世界第一的秘密 ...................................................... 258

一位曾被学校放弃的学生如何成长为台大教授? ................................... 263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 ......................................................... 266

数学家丘成桐:我的启蒙教育 ................................................... 269

于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 272

教师节特辑:致教师——经典隽语录 ............................................. 279

奥数与“神童”:走偏的偏才教育 ............................................... 280

一位家长的心灵历程:孩子是差生怎么办 ......................................... 285

母亲致儿子:我为何一直以你为骄傲 ............................................. 290

做个“懒”家长,坚持不陪读 ................................................... 293

“相信未来”——李开复与大学生度过入学第一天 ................................. 296

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关” ..................................................... 306

家庭德育启示: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 309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 311

一位犹太裔中国母亲的家庭教育 ................................................. 314

请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早晨 ....................................................... 318

Page 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

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 ....................................... 321

有一种孩子,值得等待:一位心理学家的成长故事 ................................. 324

爸爸,你将给孩子留下什么回忆? ............................................... 326

你的孩子适合定制教育吗?盘点定制教育成功案例 ................................. 330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当秦始皇和武则天生了个哪吒 ................................. 334

你的“母爱”,是否需要自省? ................................................. 337

幼子在,不远游 ............................................................... 340

Page 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

在驾车中体会“父母经”

2013-11-3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现在城市里私家车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习惯了以车代步的生

活。很多人会在起步停车间放任思绪想东想西,而本文作者,居然视角独特地悟出了

一些驾车和教育相通的道理,让人叹服。

在驾车中体会“父母经”

作者:孟迁

加油不见提速

通常情况下,一踩油门,车必然会提速。可是有很多情况,却加油不见提速,比

如车上坡的时候,路太颠的时候,车轱辘被陷住的时候,手刹没放下的时候,左脚踩

着离合的时候……

说这个干什么呢?因为人很多时候和车很像的,有没有见到有人特别努力,却总

也没有成果?有没有记得有时候自己感觉很累,可事实上什么也没做?有没有困惑着

自家的孩子很聪明,做家长的管的也挺紧,可成绩就是稳定的落后?

为何如此呢?努力不见成果,就像车在坎坷的路上,能量被耗掉了;什么也没做

却很累,就像车被陷住,虽然车一直在努力着,却没前进;孩子聪明,家长也尽责,

可是车拉着手刹呢,怎么能不落后呢?

所以家长们,也看看油门之外的世界吧。

Page 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

不怕万一,只求一万

电影《梅兰芳》里,梅兰芳要去美国演出,有点怕,经纪人冯子光又说要抵押房

子贷款,这时梅兰芳就问主张去美国的经纪人邱如白说:三哥,万一去美国败了呢?

怎么办?邱如白说:只管一万,不管万一。

当时就觉得这话说得好。我在练车时就更加有体会了。北京的路况这么复杂,驾

车人这么多,谁知道有没有心里有火没处发或者干脆对生活厌烦,甚至喝酒喝到不知

道自己是谁的主儿呢?如果怕那个万一,还出不出门呢?让咱们换一种情境,有没有

听说学校因为游泳池淹死学生而取消游泳课的呢?有没有学校因为怕出事而取消春游

的呢?更多的是发生在家庭里,太多的情况是,孩子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挂在

大人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那要有个万一,可怎么办呢?现在有些家庭,宁可孩子什么

也不做,也不要冒那个万一的险。于是,生生因为莫须有的万一,误了本该有的一万。

守住本位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有《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

之大宝曰位。

我有炫耀古文之嫌么?不知道。不过坐在身边的教练让我马上想到这两句话。

第一次教练教导我,开车可以让别人,但不能让到自己没地方;第二次教导则是,

让速不让路,你可以放慢速度,但是不能让出你自己的车道。

我想到有的父母管孩子学习管得特别严,严到伤了孩子,而生活中又特别纵孩子,

纵到屈了自己;有的人用贬低自己去恭维别人;有的人谦卑到轻佻;有的人是顾及所

有的人,除了自己……不都是没有守住自己的“车道”而把事情变糟么?

别管路,管好自己

我刚上路的时候,那个担心呀!前后左右都是车,碰上谁也不得了。旁边的陪练

老师说,甭管别的车,你就好好在你的路线里开你的车就行了。

当时一听,咋说的这么在理呢?路上有多少车,别人怎么开,你哪能管得了呢?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自己。管不了的也就别担心,一边怕一边开,反而神

经过敏,反应过度,更危险。原来最好的选择竟也是最简单的,就是好好地在你的路

面上开你的车。真正的安全感不在于路况,而在于你觉得能把握自己。

很多父母尽量给孩子好的条件,就好像在挑一条各方面的都好的路给孩子走,可

是人生哪里只有好路走呢?还是教给孩子把握自己的方法最有用。

(本文转自孟迁博客)

Page 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

让孩子享受“独立的高兴”

2013-11-2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现行的教育,似乎拥有无形的牵引力,牵引着孩子时时追求

那些永远耀眼的“第一”。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顶点都可以激起他们

本能的高兴。作为父母,我们应让孩子如一棵树苗,享受每一天的成长,在自己的生

命里,以自然的状态,一步一步,生长成最美丽的自己。

独立的高兴

文/王学富 博士、心理咨询师;原文刊载于乐读网

我的儿子王逸尘读高一,数学考了 61分,很高兴。但班上还有不少人考 80多分,

学校还有一个考了 100分呢。他的高兴,在别的同学看来,简直有点傻呵呵的。那么

多人的分数都比你高,你还高兴个什么劲儿呀?

原来,自从去高中之后,他的数学考试,第一次考了 39分,第二次考了 49分,

这次一下子考了 61分,这还不要高兴吗?他独自高兴。

班上还有一个学生,考完之后,回家阴沉着脸,父母都不敢问他考了多少分。后

来知道,他考了第七名。

Page 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

王逸尘的这种高兴被我称为“独立的高兴”。并且看到,这种独立的高兴,在当

今社会越来越稀少了,如同自然环境变差了,某种动物渐渐稀少了一样。现在,我们

的文化环境变了,不大支持这种独立的高兴,反而会削弱它,损害它的生存。我的儿

子能坚持多久,我也不知道。但常常看到周围有一些人过得很痛苦,是因为他们失掉

了这种独立的高兴,就感到惋惜。人生总有一些东西,培养起来很难,失掉却容易,

失掉了很难再想找回来。

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在灌输一种条件化的高兴,并且指给每个人看,高山之巅那

座塔,说,到了顶点,我们才有高兴的资格。当我们到了顶点,却也高兴不起来。因

为一路都不高兴,现在已经失掉了高兴的能力。

独立的高兴,不是不上进,而是按自然的方式上进。如同一棵树,按自己的方式

去成长,享受自己的成长,上承雨露,下接沃土,抽枝散叶,开花结果。

爸爸去哪儿?回归家庭最好

2013-11-2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集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

儿》火热爆棚,创下“零差评”的辉煌收视纪录。究其原因,不仅仅是明星效应,更

重要的是其中透漏的对父亲教养方式的审视。“女主内、男主外”的观念似乎把父亲

隔离在教育之外,但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允许父教的缺席。家,因完满而温馨,因

陪伴而幸福。若问爸爸“去哪儿”,相信家庭才是孩子期盼的方向。

Page 1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

爸爸去哪儿?回归家庭最好

文/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新东方

家庭教育中心专家顾问

原文刊载于新东方迈格森国际教育官网

近来湖南卫视的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电视片中一个个职场“明

星”以父亲的身份单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地方,体验 72小时的郊野生活。

无拘无束的孩子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中表现了他们的童真,同时也状况百出;父亲

们面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体现了他们的教子智慧、能力和责任担当,也有对孩子问题

的难以招架或处理欠妥。

这档节目所表现的孩子和父亲行为细节的林林总总,引起诸多观众的情感共鸣,

进而引发了对如何做父亲的思考。

思考之一:父亲本就是人的家庭角色

无论是演艺界的名角还是体坛名将,都是一个人的职业角色,为众人关注和追捧

说明了他们职业上有过辉煌的业绩。

而父亲是人的家庭角色,这个角色是孩子赋予的,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

父亲的角色身份,父亲与子女的自然属性是唯一的,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改变不

了。

正因为此,父亲有义务履行对孩子的养育责任。也可以说,履行职业角色和当一

个称职的父亲对一个人来说是两件不同的事,每件事都有不同的角色规范和社会期待,

职业角色再辉煌也不能说明父亲角色的成功。

父亲是否称职、是否优秀,是孩子说了算的,评价标准是把孩子培养成了怎样一

个人。为什么有的名人的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普通农民的孩子成了社会精英?

这的确说明了他们在履行父亲角色上的差异,明星的成功不是父亲的成功,普通劳动

者可以是不普通的父亲。

思考之二:做了父亲就要有担当

对父亲而言,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是平行的,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要履行不同的责

任。做父亲就要尽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自觉的行动,或多或少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

提,而且还有法律约束。

Page 1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

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可是在我们国家“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由来已久,

把“男”与“女”即父亲与母亲、“内”与“外”即事业与家庭割裂了开来。

尽管人们认同“养不教,父之过”,尽管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不同是女人也有

了家庭以外的事业,尽管不少年轻的、觉悟了的现代父亲承担了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

但仍有众多当了父亲的男人依然会把抚养教育孩子当做额外的事,还会以“不适合”、

“不会”、“我给你们挣钱”等等很多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孩子的母亲也自觉自

愿地在孩子身上下了比男人更多的功夫。

于是“父教缺失”成了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一大问题,于是“阴盛阳衰”成了诸

多社会领域的“难言之隐”,也于是有专家发出“拯救男孩”的呼喊。其实最该拯救

的是孩子的父亲,是我们这个社会对男与女、对事业与家庭认识的扭曲。

是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担当,是父亲就要有父亲的担当。不想承担抚养教育孩子责

任的父亲干脆就别当父亲,不想学习怎么当好父亲的父亲当不成好父亲。对孩子“生

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的父亲不仅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

在制造社会问题。

所以站在社会整体的高度来考量,父亲角色的失败比工作角色失败的负效应更大,

能抵消一个男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且孩子人生失败的恶果无法挽回。想让自己的

孩子优秀吗?就要在孩子身上有必要的、正确的付出。

思考之三:家庭是孩子最自然的学堂

“爸爸去哪儿”中“明星”爸爸们与孩子共同体验 72小时的郊野生活,作为电视

节目是个不错的创意。而对众多的爸爸来说没有这样的机会,对孩子们来说却渴望有

无数个 72小时与爸爸在一起,就自身的生活环境来说不是郊野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庭。

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爸爸与孩子是对偶存在的,有爸爸才有孩子,有孩子才称

得上爸爸。爸爸不仅与妈妈一同给了孩子生命,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完整、美

满的成长环境。

生活即教育,家庭是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最自然的学堂,良好的家庭环

境是一块外部环境无以替代的教育沃土。孩子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在家务的承担

之中、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养成尊重他人、勤勉、守秩序、服从整体等基本习惯,

并将其融于社会生活中。

这样的实践环境无需刻意创造,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相互了解、彼此学习、共

同欢乐可以随时发生。在家庭这个真实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理解、体验每个生活细

节的价值和在生活中的意义,有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家庭就是孩子未

来独立投身社会的“练兵场”,关键是爸爸们想不想、会不会去运用。

看过“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更多需要思考的是爸爸怎样承担对孩子的责任、

表现对孩子的父爱?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教育的缺失和不良?如何

Page 1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

与孩子的妈妈共同在家庭这个教育的沃土上耕耘?爸爸去哪儿才能引领孩子健康快乐

地成长……

其实,无论爸爸去哪儿、带着孩子去哪儿,都是从家出发的,无论走到哪里,最

终还是要回归家庭。

微言大义:家庭教育箴言 40 句

2013-11-2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40句教育箴言,句句聚焦家庭教育,微言大义,耐人寻味,

可常品常思,常省吾身。

微言大义:家庭教育箴言 40 句

原文刊载于译言网

001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001 Good character is better than extraordinary talent.

002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002 Baby's emotion is the mirror of their knowing the world.

Page 1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

003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003 Gift is just like the the flowers and trees in nature, needing trimmingand

cultivation.

004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004 For kids, life is a school, where everything can be the object of their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005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005 Kids' learning should be all-round rather than being confined to the learning of

reading, writing, counting and various skills.

006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006 It will damage the kids' normal mental development, if their education is

rushed or slowed.

007 任何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007 The first step to success in every field is interest. It is especially true for kids'

learning.

008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008 Education should begin with exploring kids' interests and habits from their

psychology.

009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009 Parentsare educating themselves while educating their children.

010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010 Parents are the natural teachers, who mak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hildren,

especiallybabies.

011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011 It is more meaningful to stimulate the children's desire for knowledge

andlearning than to teach them finite knowledge.

Page 1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

012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012 Parents should help their children develop their habit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and 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so as to build their confidence.

013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

013 The main skill in teaching children is to make what the children shoulddo into a

game.

014 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014 Success=1% IQ+99%EQ

015 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因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015 Mother's love is the most sacred affection in the world, in that it has no other

complex feelings intermingled in.

016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016 There are various possibilities hidden when children are in their childhood,

which needs parents' discovery and guidance.

017 只有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017 Only when teachers and parents coordinate, can the joint force of education be

formed.

018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

018 Parents cannot accompany the children all their life, so it is a must tocultivate

their social awareness and their sense of independence.

Page 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

019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019 Before the age of reasoning, the children can only accept images, butnot

conceptions.

020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020 Parenting is also a process of continual perception and study.

021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021 The art of education does not lie in imparting knowledge, but inarousing and

encouraging.

022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022 The Kids' sense of humor is the most natural and the most candid language,

which needs parents to discover and experience diligently.

023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启蒙老师

023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to teach the kids to conduct in life.

024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024 The child's reason grows gradually. So don't feed them, but guide them.

025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025 Everydetail can be used to educate kids, so long as parents are adept at using

it.

026 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026 It i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for kids to learn in life.

Page 1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

027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027 The modelling of character begins at infancy.

028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028 You should expose your child to trials if you really love him.

029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029 It will make kids easily integrate into the story scenerio and get education fromit

by blurring imagination and demonstration.

030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030 It is a marvellous approach to keeping the kids active in thinking byguidins

them in time to tell stories.

031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031 It is much more useful to guide the kids with the implicature of fairy tales tothink

and to explore than dull preaching.

032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032 Simple,concise fairy tales are often embedded with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profoud truth.

033 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033 Rich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ook knowledge.

034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034 In the world of kids, all the things havethoughts and feelings, just as human

beings do.

035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035 Education begins wit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kid's nature.

036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买来的现成的精美玩具玩得快乐

036 Kids get more fun from their DIY small and rough toys than from the purchased

delicate ready-made toys.

Page 1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

037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037 Parents are the first school for the kids to know about the world and

acquireknowledge.

038 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038 There are bitterness and happiness in bringing up a child.

039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039 Eductating kids requires not only patience, but also methods and skills.

040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040 The foremost task of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and learning for parents.

Page 1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

家庭晚餐——如何从饭桌上的交谈建立更深的关系

2013-11-2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塔尔·班夏哈因为开设《幸福课》

而名噪全球,他曾谈到,“最能有效预测孩子未来能否拥有幸福的关键是:童年时是

否常常和父母一起用餐。家庭里的餐桌时间,往往就是分享的时间、也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别小看餐桌上的分享,其中蕴含着许多家庭教育的智慧,当然,方法虽然简

单,需要的却是持之以恒,因为家庭教育是一种“慢教育”,孩子需慢养,方可待花

开。

家庭晚餐——如何从饭桌上的交谈建立更深的关系

文/Mimi Wilson & Mary Beth Lagerborg 译/王仁芬;原文刊载于《爱家》杂志

今天的世界,家人一起晩餐的时间常受到各种“外力”的侵袭:工作、练球、音

乐课、健身房、电视等等,再加上电话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它更雪上加霜。

对一些家庭而言,全家一起坐下来吃顿晩餐是不可能的,他们非得花时间作精心

的安排才能把一家人团聚一起。而那些费心招聚全家的人,发现这样的聚集再辛苦也

值得。

Page 1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

珠玑的交谈

一位年轻的妇女骄傲地说:“我从幼儿园起就能背诵所有美国总统的名字。”她

的父母在晚餐桌上带他们玩游戏,以每个总统名字的开头字母编成有趣的歌谣,帮助

他们记下这些名字。

另一方面,一位小学校长说:“我注意到这几年来孩童的变化,他们谈话的字汇

非常缺乏。我想是因为他们花太多时间在电视机面前,而很少与父母交谈的缘故。”

孩子习惯从与家人的交谈中学习说话的技巧,从交谈中所学的技巧,往往能影响

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甚至往后一生的生活。

最近一项关于学校成绩和身心健康的问卷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这是一项在国

外所作的调查,小编注)又有稳固家庭支持的孩子,最容易有成功的学校生活。另外

他们还发现一点:最成功的学生,通常也是最常与全家一起吃饭的那些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地方来自由地梦想,表达没来由的恐惧和心里的想法。我

们需要一些能接纳我们所开的玩笑的人,即使这些玩笑一点都不好笑,或者他们已经

听过许多次了。我们需要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不必作最聪明的或最滑稽的人,在那

里我们所说的话都被仔细聆听。

有一个朋友追忆她儿子在幼儿园时的情形说:“我真喜欢仔仔认为他甚么都能做

的那段日子,那时他还不知道有些事他做不到。”我们知道有些梦想确实不容易达成,

但我们用不着在晚餐桌上体会这些。我们所需要加强的是继续尝试的勇气!

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的特性和气氛。虽然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能使每一

个人都开口说话。然而下列这些要诀却是对大家非常有帮助的。

1.全家围坐桌旁,把一切搅扰,尤其是电视和电话的搅扰,减到最低限度。

2.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建立一些不至垄断谈话的规矩。如果家里有人喜欢独占

舞台,在他(她)不得不喘口气时打断他,另请他人发表意见。

3.订出餐桌上讲话、行为和话题的基本规则,避免沟通过于空泛失去重心。

4.孩子在吃完饭后,依他们的年龄个性,或是要求他们先退席或是让他们学习在

桌旁坐一段时间。对年幼的孩子,着色本有助于使他们的手和脑保持忙碌,不致于无

聊生事。

5.无论对方在不在场,不要使谈话落入批评。虽然有些人的行为的确不对,但是

我们必须肯定每一个人的价值。如果餐桌上的谈话都是这种正面的态度,孩子就会放

心表达他们的感觉。如果家里的小孩子或大人表达出强烈的感觉,例如,对考试失败

Page 2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

觉得很失望,家人要对他设身处地的了解而不要去批评他。不要故作轻松,或帮他找

借口,也不要怪罪到老师头上。

6.在餐桌上要问每一个人都会回答的问题,但不要问“是非题”。要塑造出坦诚和说

错没关系的气氛。例如,对一个情绪起伏不定的青少年,追述自己在那段期间的经历,

让你的孩子知道,你自己在那个时期也曾经没有安全感。让他们知道你在成长的过程

中也曾有过困难。

7.圣经中的教导提到:“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就可知道当

怎样回答人。”适量的盐不会使食物太咸或淡而无味,反而会增加它天然的滋味,使你

的谈话激发出别人心中最好的面。交谈要活泼、生动,但不要尖锐。要参与谈话,但

不要垄断谈话。

使家人畅所欲言

家庭里有甚么好谈的呢?太多了!你可以先订一、两个讨论的话题,或者干脆自

由交谈。大部分的人主张两者混合,鼓励孩子按照他们理解的程度尽量参与谈话。

你可以从别人的谈话里,或报章杂志、电视电影及街坊邻里发生的事上,找到合

适的话题。当你想到一个好的话题时,就写在日历上、厨房的黑板上,或桌上的备忘

录里。有时也可以请家里其它的成员来构思话题。

你们可以选读一段别人写给你们全家的信,一起回忆写信的这位亲戚或朋友。为

他(她)纪念,然后一人写一小段话给他。你也可以些笑话、漫画、谜语或诗词到餐

桌上来分享。如果某个话题引不起家人的与趣,那也没甚么关系,再试别的话题就是

了。

学习的好例子

当饥荒与内战侵袭索马里,联合国派遣部队分送食物时,我们就拿出我们的家庭

地图来(最好放在餐桌附近)。索马里在那里?也许孩子反而比大人更清楚(通常如

此)。它与哪些国家相邻?它的气候与土壤如何?我们对他们的情况知道多少?一个

六岁的女孩在她家的晚餐桌上说:“可惜索马里没有一个约瑟,否则他会为饥荒预存

粮食。”

你也可以把一个地球仪放在桌子中间,玩一起找国家或海洋、大城或大洲的游戏。

你还可以研究这个季节的星座图,出三、四个星座,然后一起寻赏夜空。好奇心是会

传染的,所以能够传递下去是最好的。

由于旅游和信息的发达,世界正迅速地缩小。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更深切了解这

个世界,至少他们可以借着电子邮件与不同文化的人连结在一起。家人可以利用晚餐

时间分享彼此的知识与技能,为孩子预备面对未来世界的生活。

Page 2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

如果孩子正在学习外国语言,或父母懂得另一种语言,全家人可以学习一些共同

的词汇,讨论那个语言与英文的不同;或学习一些友善的外国语,像谢谢、请、对不

起、早安等。

也可以一起讨论全家人都看过的电影、音乐会或书籍。鼓励家人多思考、分析,

然后清楚地表达,以便分辨何为有价值的,为无意义的事物。

孩子必需学会知道:不是所有印刷品、书刊都值得读,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值

得看。媒体上所看到或所听到的报导,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或是健康的。不是所有的人

都值得信任,他们的行为也不一定都值得效法。

《今天》的节目主持人柯凯蒂说:“以前我父亲每天晚上,都要每一个孩子各带

一个新字到餐桌上来和大家分享。”

召开家庭会议

吃饭时间也可以用来举行定期的家庭会议。你可以借着家庭会议来讨论家人对写

作业、看电视和就寝时间等的规矩,尤其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或在暑假来临时,不

妨一起计划一些活动或安排度假的事。任何时候都可以针对需要正确处理的问题提出

个人意见。

看看邻居、亲戚或朋友中有哪些人需要鼓励,想想看你的家庭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或是替他们作一顿饭,或是看小孩、照顾宠物、割草、送花等等。再不然圣诞节一到,

招聚全家人一起写张圣诞卡,寄给亲友。

不论如何,餐桌上的气氛要由父母来主导,营造互相尊重的语气,此外,还要悉

心聆听。虽然最后通常由父母来作决定,但是你要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意见是很宝贵的,

他们也参与了家庭的决定。当他们有这种感觉时,家庭话题的内容就会更丰富,他们

对家庭的认同感将更强烈,对学校与世界的参与,也将更具信心。

在今天这个异常忙碌的社会里,一家人能够借着晚餐聚在一起的机会是应当珍惜的,

如何善用这段珍贵的时间,坚固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是家庭和谐

的重要关键。这个选择操在作父母的手中,只要愿意付出心力来耕耘,我们将发现孩

子们开始盼望晚餐的来到,和我们会有说不完的话。这岂不是我们作父母的梦想吗?

何不就采取行动,从今天的晚餐开始吧!

Page 2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

杂谈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2013-11-2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曾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

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他把儿童的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

核心位置,很多知名的教育家也深刻地认同这一观点。而反观中国孩子的道德教育,

在以智育为主的应试教育体制中自然靠边站,且其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受人诟病已久。

在本文中,作者中肯地呈现了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的一些现状,并提出了一些颇有

价值的观点,值得各位一读。

杂谈英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文/徐剑梅 知名时评人;原文刊载于《共识网·思想者博客》

关于诚信,大家都相信要从娃娃抓起。怎么抓?英国有些基本的观念似乎不大一

样,或许不无借鉴意义。

Page 2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

一、小孩不是白纸

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

美的图画"(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1958年)。一直以讹传讹地以为说的

是小孩子跟张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当然,毛主席他

老人家其实说的不是这个。

但一位英国朋友却说,西方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 tabularasa(拉丁

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

继承了父母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白纸论"是个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在西方已

经过时了。

在西方社会,一般认为,影响儿童品性的主要是孩子的父母、长辈、老师、明星

偶像(社会榜样),以及社会的总体氛围。

二、道德不靠教导

在英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通常称做"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

称"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 process),目的不是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

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应该如何处理人与人、人

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其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

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这个"感染",跟"感染

感冒",是同一个动词(catch)的同一个用法。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

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

得和理解。

三、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怎么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一位名叫卡罗尔的英国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告

诉记者,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

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

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或者社会上发生的

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

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

织募捐及参加其它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卡罗尔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

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Page 2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

四、不淡泊输赢,但要享受过程

那么,如何防范学生做弊?答案很简单:老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这样一

个基本观念:如果你靠欺骗方式获胜,那么你其实已经输了。

不过,英国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

"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

但也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

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

要紧的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居英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

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功名利禄都想要,但最要紧的是这是自己心

之所喜,性之所趋。

五、不要妨碍别人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记者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

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野,也有人称为"对陌生

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等都

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哲人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

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去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

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

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

安全。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六、理想不必远大

第一次碰到英国人,是多年前汤姆逊基金会一个高级英语新闻写作课程的老师,

名叫罗伯特•李。他说,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于是,他中学一毕业就去

了一家运输公司,17岁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开着卡车环游了整个欧洲,回来换

了工作,找到一家报纸,从最底层干起,晚上上夜校自修新闻专业,他又实现了许多

个人生理想!

我听得目瞪口呆,惭愧我直到那时才第一次想到,理想原来可以不是永久牌的,

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不是人生或人类的终极目的。理想居然这么容易实现!

认识罗伯特时,他已经快到知天命之年了,他从来没觉得当卡车司机的理想渺小,

相反,17岁就实现理想,他有一种成就感,回忆的时候一脸陶醉。

Page 2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

相形之下,我觉得小时候被教导应该有的那些理想,比如当科学家,因为与自己

的智力结构太不合拍,反而弄得从小就失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进而干脆认为

理想就是那些与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直到现在,一谈理想,我的第一反应

还是指那些远在天边的想法。

七、诚信要靠制度

教育归教育,很多英国人并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说法,

也怀疑教育的道德功用。相反,他们相信,人心有恶,但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价值观和

文化传统。

一个例子是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许多英国酒吧都不许黑人入内。后经立法禁

止,今天,不仅公共场所不许黑人入内的作法已经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黑

人还进入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成为堂堂议员,黑人女性阿莫斯甚至当上了上院领袖—

—英国贵族的总头儿!当时的报纸上,连声嘟囔也没见着。

但这不等于英国没有种族歧视,相反,很多白人仍然歧视有色人种,但他们一般

不会公开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不正确"。

在采访中,一位英国人甚至说,他很少考虑诚信问题,他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去相

信别人诚不诚实,因为法律和制度摆在那儿,不诚实的后果摆在那儿。成熟明晰的法

律和制度执行久了,人们自然逐渐习惯于放弃占小便宜,心知肚明从长远来看,占小

便宜会吃大亏。

八、诚实的利害关系

比如说大学生贷款问题,英国大学生可以申请的助学贷款五花八门,甚至可谓多

如牛毛,很多学生一毕业就跑到国外工作,为什么英国银行不担心他们欠债不还?

其实答案再简单没有:每个英国人一生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申请

助学贷款、工作收入、报税、退休金……全都得靠这个"信用号"。换言之,这个号码,

等于你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而且将伴随你一生。你想欠债不还?那就等于你想放弃

与你的信用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切身利益。

再比如,据统计,英国人每个人都有5张以上的信用卡,一般没人敢信用卡透支

之后到期不还帐。为什么?因为一旦欠钱没有及时还――还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你

就等于上了各间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将来贷款买房办公司等等,都会比别人矮一头,

平空添了数不清的困难。信用卡制度对遏止社会腐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Page 2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

九、灰色地带的欺诈

尽管如此,若单挑英国社会的欺诈事例,那数落上三天三夜也数落不完。比如有

统计说,英国每年因商业欺诈至少损失 138亿英镑,而冒领养老金、救济金甚至抚养

子女津贴等,更是英国社会福利系统头痛了多年的老问题,据统计每年冒领金额高达

20亿英镑。

至于没病装病泡病假,要求付现金来逃税等等也是司空见惯的行为。2003 年 9月,

英国两位大学教授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声称约三分之二英国中产阶级人士都承认干

过夸大保险偿付金额,要求付现金来逃税之类不诚实的勾当,却不认为这些欺诈行为

是犯罪。这两位教授甚至总结说:英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不诚实的社会。"

至于英国政界,不诚实的例子也能举出一大串儿来。阿彻勋爵是上院贵族,前保

守党副主席,还是腰缠万贯的畅销书作家,可他请人发假誓作伪证,东窗事发后也得

坐牢。国防部顾问凯利自杀案中,为调查时任首相布莱尔有没有在伊拉克武器情报问

题上说谎,唐宁街简直被折腾了个底朝天。布莱尔本人说,他要果真被证实蓄意夸大

对伊动武证据,肯定早就得辞职走人。可是,凯利自杀之初,他宣称自己与凯利名字

被公开无关,后来又对负责独立调查的赫顿法官承认自己负有全部责任,说话前后矛

盾,保守党领袖史密斯公开指斥布莱尔是个撒谎家。

但史密斯自己也有诚信上的麻烦。布莱尔为伊拉克情报门头疼的时候,英国报界

一直在折腾史密斯当选保守党领袖后还雇用妻子当秘书,向众议院领薪水的事儿。英

国议院议员行为规范委员会就此展开调查。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史密斯在公众中

的诚信度肯定因此缩水。

结语: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管这林子在东方,还是西方。

事实上,笔者通过纷繁歧异的文化,每每看到的,却是相似的人性。

因此,西方的月亮,绝不比东方更圆。营造社会诚信环境,更要紧的是靠有效的

制度和法律,道德品性教育不可缺少,但应该和制度与法律结合在一起。不然,孩子

们在学校学的是一番道理,来到社会后见识的又是另一套游戏规则,原来学的道理都

行不通,这痛苦就大了。

Page 2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

读《论语》带小孩:何为父母之道

2013-11-2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自孩子降生,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到底

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出的答案是—

—希望让孩子生活在自由、亲密、民主的氛围中。尤其是曾经成长于严格管教家庭环

境下的父母们,更是告诉自己,要给孩子自由,和孩子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但往往问

题又出现了,这种自由、亲密、民主的尺度该如何把握?父母是否还要保留为人父母

该有的权威?父母的天命到底为何?一起来看看《论语》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读《论语》带小孩:何为父母之道

文/張曼娟 著名华文女作家、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我在一家餐厅的候座区排队,旁边有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正在聊天。他

们长得都很漂亮,衣裳、鞋袜和背包显然经过精心打理,若不是时尚名牌,肯定也是

设计师款式,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立刻上场走秀或登上童装目录。孩子们聊天的内容

又是什么呢?

第一个男孩说:「我们家里我最大,我想看什么电视,全家人都要陪我看。」

Page 2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

第二个女孩说:「看电视根本没什么。我妈妈说我才是我们家的大王,我想要什

么,他们都要买给我,不然我就哭,他们最怕我哭了。」

第三个女孩抿着嘴笑,轻声说:「那有什么了不起。」她圆亮亮的眼珠转向两个

同伴:「你们敢打你爸吗?」

第一个男孩说:「小时候会打啊。」

第二个女孩附和的点头。

第三个女孩露出胜利的微笑:「我是说,现在。我敢打我爸耳光喔。」

小女孩的表情和语气使我不寒而栗,虽然只是个孩子,她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权力,

她在父母身上试验并开展她的权力范围。她当然明了自己的权力是父母爱的给予,她

选择回报的却是耳光──用暴力与屈辱加诸于爱她的人。

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谚语:「两岁打娘,娘会笑;二十打娘,娘上吊。」

打打闹闹,是朋友间的乐趣,却是亲子关系中的悲剧。

今日的父母亲,昨日仍是孩子时,与父母的关系往往都是紧绷的。那时的父母亲

可不懂什么儿童心理学,他们服膺的父母学,是「严加管教」,或是「棒下出孝子」。

昨日孩子在体罚或压抑下成长,不禁在心中勾勒未来的蓝图:「绝不打骂小孩」、「要

当他们的朋友」……

昨日孩子成为今日父母之后,用最尊重孩子的方式把孩子带大,内心却有着巨大

的失落、焦虑与感伤:「我这么尊重他,他为什么不尊重我?」

【读论语‧带小孩】

论语札记.玖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宪问篇第十四

译:孔子说:「爱护一个人,怎能不训练他,让他常常劳动呢?真心为一个人好,

怎么能不规劝教导他呢?」

父母亲心心念念要给孩子最大的尊重,于此同时,是否思考过,自己尊重了「父

母」的身分与天职吗?是的,父母,乃是一种身分,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承担

着教养子女的任务。有些父母带着童年的创伤,为了怕伤害孩子的感觉,小心翼翼,

动辄得咎,最后成了不敢拂逆儿女的「孝子」、「孝女」。等到孩子的心性被养得骄

纵、傲慢,成了家中的霸王,父母亲感到大势已去,急着揭竿起义,想要收复失土,

为时已晚。父母亲的失策,不在于后来的管教失当,而在于应当管教时错失良机。

爱一个孩子,不仅是尊重而已,更应该教导他,让他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给他

规范和约束,让他知道,这世界并不是因他而存在的。

许多孩子在密不透风的保护下成长,功课由家教帮着做;书包由菲佣(台湾是菲

律宾家政人员的重要输出地,小编注)帮着背;鞋带由父母帮着系,他们从不需要为

「活着」付出一点劳动力。除非父母亲可以确保孩子一生都有人服侍,否则,等到他

必须为自己劳动的时候,不仅手足无措,还会有更大的怀疑与挫折。

Page 2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

曾经,小学堂的夏令营里,有个被宠坏的小霸王,已经小学五年级了,却总要老

师蹲下来为他系鞋带,他说在家里都是阿公、阿妈和爸爸、妈妈帮他系的,他说他不

会系鞋带。「你真的连鞋带都不会系啊?」我问他。

那孩子笑笑的看着我,眼中闪动着优越的光:「对啊。所以,你要帮我系鞋带。」

「这样啊,」我俯下身,停顿三秒钟,把自己的鞋带解开,对他说:「那我来教

你吧。不然,你都快要念完小学了,连鞋带都不会系,会被人家取笑的。」

孩子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只好跟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学会系鞋带。当他

完成了系鞋带的功课,我拍拍他的手背鼓励他:「看!你做得很好。以后,不但不用

人家帮忙,还可以帮阿公、阿妈系鞋带喔。」

我衷心希望,他学到的不仅是系鞋带的功课而已。

【读论语‧带小孩】

论语札记.拾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第九

译:颜渊赞叹的说:「仰起头来看,比想象更崇高;深入去挖掘,比想象更坚毅。

眼看着在面前,忽然发觉又到了身后。老师就是这样缓慢而持续的引领着我们,用他

的知识与经验开阔我的眼界,又用规范与约束使我成为谦恭有礼的人,就算我想停下

脚步,却不由自主往前走……」

颜渊赞叹的是孔子的「为师之道」,而这不也是「父母之道」吗?

父母亲应该树立起既高且深的形象,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不管父母的社会经济

地位如何,孩子都会依恋的爱着父母亲。因为,除了父母之外,他们别无所有,这也

正是父母在孩子心中建立形象的好时机。

父母亲要仔细的观察孩子心性,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让孩子知道,我一直

在注意你,你的言行举止代表了家教,也代表着父母亲。

孩子的脑部发育并未完全,容易冲动,往往会有所谓的「人来疯」,疯狂的奔跑,

尖锐的喊叫,陷入一种迷失的狂热中。我记得自己的童年,偶尔也会发生失控场面,

这种时候,最渴望的,是一个能使我停止下来的大人。当父亲或母亲攫住心跳加速、

胸腔快要爆炸的我,双手捧住我的脸,注视着我的眼睛,坚定的对我说:「乖,你现

在太激动了,要冷静一下。来!我们休息一下。」当他们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一边

去「冷静」的时候,我一边喘息,一边升起一种解脱的松弛和安心。

父母的手,推动着孩子向前,也终止孩子停不下来的躁动。

Page 3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

【读论语‧带小孩】

论语札记.拾壹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篇第十三

译:孔子说:「名分若不正当,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分量;说话没分量,想要做的

事当然无法成就;事情做不成,便无法建立礼乐;礼乐无法建立,刑罚就不能有效实

施;刑罚无法实施,那么,百姓便会觉得茫然失措,无所归依了。」

当我听见父母亲宣称:「我不想当孩子的父母,我想当孩子的朋友。」这样的话,

总是十分忧心。父母不想当父母,那么,该由谁来担负父母亲的神圣使命呢?父母亲

是儿女灵魂的雕塑师;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全心全意仰望与

爱慕的第一个对象,假若父母不想当父母,首先辜负的就是孩子啊。怎么竟还以为这

是爱孩子的表现呢?或者竟以为这是最新颖时尚的想法?

孩子的一生会遇见很多朋友,邻居、同学、网友、同事……甚至是常常在捷运(台

湾将地铁称为捷运,小编注)上巧遇的人,都可能成为他的朋友,他们从不缺少朋友。

而父母亲,只能有一个,无比珍贵,绝无仅有。

当我钟爱的侄儿幼年时,我常喜欢跟他说:「嘿!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啊。」刚开

始他很开心,渐渐的,没那么热络了,直到他念小学四年级的某一天,突然这样响应:

「我们不只是朋友而已,我们是血缘之亲,你是我姑姑。」他的表情很认真,近乎严

肃。我立即收敛了笑嘻嘻的脸孔,慎重点头:「你说得很对。」

孩子其实可以清楚分辨,朋友与亲人的不同,朋友与父母亲更加不同。我们怎么

甘愿用「父母」这么稀罕珍贵的身分,去换取那么普遍广泛的「朋友」称谓呢?这不

是有点降格以求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父母亲是一种天命。先把父母的天职做好,让孩子爱你、

敬你,长大后的孩子会明白,父母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越朋友。孩子对父母的爱,

也将欲罢而不能了。

(原文标题为“读论语带小孩:循循善诱,父母的天命”)

Page 3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

儿童说谎,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

2013-11-2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3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或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情节,妈妈或爸爸

生气地指着孩子怒斥:“你小小年纪居然已经学会了撒谎!!!”,伴随而来的是言

语甚至身体上的惩罚。因为在很多家长们看来,撒谎是孩子成长中的恶疾,一旦萌芽,

必须遏止,诚实教育要从小抓起。但撒谎对于孩子而言,真有那么严重吗?儿童撒谎

就意味着道德发展出现异常?一些心理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说谎出现在

每个孩子身上,与其说是道德问题,不如说它们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

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重要步骤

原文刊载于《新京报》

所有的父母都体验过孩子撒谎的经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说谎是不是学坏了,担

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心理学专家认为,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说谎

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与其说是道德问题,不如说它们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必经阶段。

3 岁的园园从幼儿园回来后哭着向妈妈告状,中午睡觉的时候,老师打她了。为此,

园园第二天不肯再上幼儿园了。园园妈妈刚开始非常气愤,想立刻找老师理论,但冷

静一想,也许这其中有什么误会?于是,她把园园全身上下仔细查看了一番,并没有

发现伤痕,她又仔细询问园园,为什么老师打她?是怎么打她的?园园说,午睡的时

候,其他小朋友都睡着了,自己睡不着,老师就用手打自己后背。妈妈问园园,老师

打得疼不疼?园园说不疼。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老师只是拍她的后背哄她睡觉。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须过分担心,

但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1200名2岁至16岁儿童。

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

随后研究人员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

到”90%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

研究还显示,儿童说谎情况随年龄增长变化。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 岁时

这一数字达到 50%,4 岁时接近 90%,12 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

说谎。16 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 70%。

那么,家长如何辨别孩子是否撒谎?是否要纠正?教育专家、心理学博士唐洪表

示,对于小年龄段孩子出现的无意识撒谎,家长没有必要刻意去纠正。随着他们对社

会认知越来越多,知道如何区分想象和现实,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而对于刻意撒谎,

家长应弄清事实真相,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说谎行为,

也不要夸大其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孩子们有意识地撒谎,目的可能是害怕受到责罚、想引起关注、想得到某样东西

等。

Page 3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

■ 案例分析

孩子大部分的撒谎与成人有关,是孩子达不到成人对他们的要求。

家长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特别明显。家长平时有说谎习惯,会给孩子带来消极影

响。

A.为“迎合妈妈”而说谎

四岁的果果性格内向,她经常和妈妈说,“我不喜欢女孩子,我在幼儿园都不和女

孩子在一起玩。我只和小虎、刚刚这些男同学玩。”果果今天告诉妈妈,和小虎、刚刚

一起在沙堆里玩沙子了,明天告诉妈妈和这俩小伙伴一起捉迷藏了。但妈妈到幼儿园

后,发现果果并没有和那俩男生一起玩,而是和楼下的玉儿在玩洋娃娃。妈妈问老师,

果果平时爱和谁一起玩?老师说,果果胆子很小,总是和邻居玉儿在一起,玩一些过

家家的游戏。妈妈很奇怪,为什么果果要撒这种谎?

专家分析: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已经较成熟,她撒谎可能是希望事情能这么发

生。这要引发家长反思,是不是平时家人对男孩更看重?孩子有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说

法迎合和讨好父母的本能。通过分析,果果妈妈想起,自己小时候觉得女生小心眼,

爱和男生玩,平时也经常说男孩好相处等,也许这无意识中对果果产生了影响。

B.说谎是想获得父母关爱

妈妈带五岁的张贝贝去巴厘岛度假,晚上贝贝突然开始哭,说肚子疼得要死了,

当时吓坏了妈妈,连夜和爸爸联系了第二天一早的航班回国。走之前,妈妈和贝贝说,

明天一走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了,这时贝贝又说肚子不那么疼了,第二天高高兴兴

地去了动物园。后来,贝贝和父母去上海度假,又发生了同样的一幕,急得父母赶紧

把孩子送去最近的医院挂急诊,后来提到要去游乐场,贝贝又好了。

专家分析:

有些孩子背后的意愿强烈可能会导致机体的一些功能失调。比如,孩子说肚子疼

不想上学,是想待在家里,待在家里的动机是希望父母能陪伴,而这背后深层次原因

是父母平时的关爱太少。

据介绍,贝贝从小由老人带大,平时没有和父母一起住过,缺少父母关爱,因此

她单独与父母相处时会觉得不适应,她说肚子疼是为了能达到回家的目的。

C.通过撒谎表达需求要制止

正在上学前班的毛豆把同桌的铅笔盒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带回了家,妈妈发现后

问他,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毛豆一直坚持说,我没拿,铅笔盒是自己跑到我书包里

Page 3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

的。毛豆妈妈非常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偷窃和撒谎,长此以往,撒谎是否会变

成他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专家分析:

有很多孩子撒谎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现在独生子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为集

体中最好的零食、玩具也应该是自己的,遇上喜欢的就会自动拿回家。他们会编一些“老

师发的”、“小朋友的”等谎言为自己掩饰。这样的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谎言就会变成

惯性。

■ 矫正

A.无意识撒谎 不必纠正

3 岁左右低龄段的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不成熟,会出现

一种无意识的说谎,他们会把现实和想象混淆。比如,老师问,这周日你做了什么呀?

孩子说,我去了动物园!但他其实只是在电视里看了动物世界。

针对无意识撒谎,家长不必太紧张。很多孩子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例如,孩子说

昨天我到月亮上去了,家长没有必要纠正它。如果孩子的语言中充满想象力就会被认

为是说谎,这容易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反而可以借此契机,告诉孩子月亮长什么

样子,月亮离地球有多远等与月亮有关的真实的知识。等孩子慢慢社会化,行为开始

越来越多地模仿成人,语言也逐渐丰富,能分清你我的概念了,无意识撒谎的现象会

逐步消除。

B.有意识撒谎冷处理加引导

5-6 岁的孩子,把现实和想象混淆的情况很少,他们撒谎大多数是有意识的。目的

可能是害怕受到责罚、想引起关注、想得到某样东西等。

有意识说谎的原因主要是害怕受到惩罚;希望引起关注;愿望不能够实现;为满足虚荣心、模仿成人等。

Page 3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4—

孩子大部分的撒谎与成人有关,是孩子达不到成人对他们的要求。当孩子撒谎时,

家长要采取冷处理方式,不要情绪过激,更不能体罚孩子,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要告

诉孩子你已经发现了他在撒谎,但并不给他压力。和孩子对话,引导他自己承认说谎,

说出说谎的动机,耐心给孩子指明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

同时,家长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特别明显。家长平时有说谎习惯,会给孩子带来

消极影响。父母自己要诚实,如果犯了错,也要主动承认。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013-11-2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家长应该打孩子吗?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有了定论——

不该,因为打孩子是一种建立在大人和孩子之间体力不对等基础之上的暴力行为,当

你体罚时,你就是向孩子灌输了以强凌弱的合理性,给孩子的心灵撕开伤痕……可又

有多少家长在孩子犯了不可轻易原谅的错误后,因爱之深,责之切而不得不打了孩子,

而且内心经受的痛楚远比不打孩子要沉重?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震颤人心的文章,并

非为家庭暴力辩护,而是以之为镜,映照出家长心中爱的煎熬。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文/毕淑敏;著名作家

Page 3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5—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

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说所有的话我都心

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

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

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

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

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

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

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

异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

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 心都宣

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

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

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

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

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

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

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

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

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

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 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 5 楼。于

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Page 3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6—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

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

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

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

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

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

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薛涌:不愿意被考验的一代

2013-11-2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很多人

对于其持鲜明而坚决的反对态度,认为应试教育体制压抑甚至泯灭了这一代孩子的活

力和创造力,应当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另一方面,却又时时忧心于我们的年轻一代

在学业的挑战下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受不住压力,这种矛盾到底因何而生呢?今天

Page 3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7—

推荐一篇留美学者薛涌先生的文章,希望引发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当然,这篇

文章或是偏激,或是中肯,取决于您的立场。

薛涌:不愿意被考验的一代

薛涌 耶鲁大学博士、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原文刊载于新加坡《联合早报》

【教育课题】

2013年,中国多地紧锣密鼓地设计改革高考的方案。10月份先有“英语退出高考”

之说,11月又有了“数学退出高考”的设想。这些并非仅仅是决策者的构思。网上的

民调显示,有大约九成网民支持英语退出高考,近 75%的网民支持数学退出高考。熟悉

中国网络情况的人恐怕都知道,这些网民,往往是年轻人。说这些民调多少反映了年

轻一代的意见,恐怕并不过分。

决策者的动机,据说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但是,只要有高考存在,取消或消减某

科考试,学生照样还是围着考试转。而且由于考试科目减少,在高考指挥棒下学习的

内容会更狭窄。拥护这些“改革”的年轻人,理由也是叹为观止:英语学半天学不会,

浪费精力!数学太难,学了半天,毕业后除了领工资数钱,根本派不上用场……

读书不愿意考试,年轻人充沛的精力是否能用于其他地方呢?似乎也没有。比如

2012年中国掀起马拉松热。没想到猝死事件层出不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猝死,多

发生在年轻人中,而且往往是在 10公里或者几千米的比赛中。结果,各大中小学纷纷

在运动会、体育课达标等方面取消长跑。5000 米、3000 米等等比赛,成了高危项目。

有些大学的传统运动会,被迫改为游艺,被讥之为老干部活动。想必年轻人对这样的

决定也很支持,因为首先是他们拒绝参加长距离的耐力运动。想必他们也是理由一箩

筐:人类早就现代化了,到哪里都开车,登山也用缆车,哪里还用得上跑步?

读书不能考试,体能比老年人还脆弱,难道这就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或者说,难

道这就是年长者对下一代的期待?

我在这里并不想为应试教育辩护。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病重重,确实应该改革。

但是,考试是马克斯•韦伯所谓的高度理性化、科层化的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基本方式,

尽管有着种种弊端,其效率无容置疑、其功能无法替代。我们可以改革考试,但无法

取消考试。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数学、英语恰恰属于比较有客观标准、“含金量”

Page 3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8—

比较高的。即使有诸多不完美之处,经过改革使之完善的技术困难相对较少,特别是

有许多相关的国际测试作为参考。改革高考,拿这两门开刀实在是匪夷所思。

许多反对考试的中国人总说:美国的教育不看分数,更注重创造力。其实,美国

的大学录取,绝大部分还是要看分数,虽然不是仅仅看分数。这不仅有 SAT、高中平均

成绩,SAT的专业考试多达 20门、另有 34门相当于大学程度的 AP考试。其中数学和

外语方面的考试就有好几门。当然,这些都不属于“必考”。但是,随着升学战的升

温,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经常要考五六门 AP课程。我 14岁的女儿,高一已经开始选

了 AP课,等于上了大学水平的课程。学校里也几乎每天都有考试。平时的表现不敢有

一点疏忽,因为高中平均成绩对于申请大学至关重要。当然,还有每天一两个小时的

体育训练。她的越野队,5公里的山地越野赛也几乎是每周都有。无论是申请大学或竞

争性较强的私立学校,如果你有某种体育爱好,往往要填报具体的成绩。这和考试的

分数有什么区别?像她这样的美国孩子,也往往晚上用功到 12点以后。

回头看看中国,给孩子“减压”的呼声响成一片。似乎高考太残酷了。学子愤愤

然地要让英语、数学“滚出高考”。可是,看看 2013 年的高考录取率,大部分省市超

过了 80%,有几个省份到了 90%以上。我们这代人 30多年前高考时,录取率仅百分之

四、五。那时的考试,也比现在僵化得多。可是,大家为有这样的机会兴奋不已,觉

得这是中国最为公正的竞争规则。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会被大得多的压力激励、而不是

吓倒?现在这代人,面对那么一点点压力就叫苦不迭、乃至不停地怪罪环境、制度、

家庭、运气……就是不怪罪自己?

【误判教育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的公众,包括家长和学生,在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上普遍出现了

误判。当今的首要之务不是减压。恰恰相反,是要帮助年轻人迎接生活的压力。缺乏

压力,是他们成长中的最大问题之一。道理其实显而易见:在近 30年经济高速增长中

成长起来的一代,至少那些大中城市的中产阶层子弟,大致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没

有经历过贫困、饥饿等基本生存危机的一代。他们的父母,从读书、买房、结婚等等,

大多有能力对他们进行扶植。他们的欲求、期待,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爆棚,却

远没有经历过、甚至无法体会父母那辈人的艰难困苦和牺牲,故而把得到的一切都视

为当然,把好吃懒做当作潇洒、“酷”,把奋斗当作卑贱、不幸。结果,他们中有些

人跑几步动不动就要猝死,考几次试就要精神崩溃。

从富裕走向骄逸,自古就是“富不过三代”的基本程式,也每每为先知先觉者所

警示。1899 年,马上就要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一

篇也许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演讲:《奋发的人生》(Strenuous Life)。当时美国刚

刚经历了“镀金时代”,成为世界最大的 GDP,也是最富有的国家。许多人因为家庭有

了财富积累,可以不必为了生存而劳作。于是罗斯福敏锐地警告人们“卑贱之安逸”

(ignoble ease)的危险,大力推崇那种不畏艰险和劳苦,敢于为了伟大的目标而奋

Page 4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9—

斗的人们。他特别强调闲暇(leisure)和闲散(idleness)之分。闲暇,自柏拉图以

来就被西方的思想家视为有美德的生活方式。闲暇意味着人们可以不必为了生存之必

须而劳作,故而能专注于精神追求。在罗斯福看来,那些无衣食之忧的人,投身于科

学、文学、艺术、历史研究等等非赢利性事业,属于明智地运用了自己的闲暇。这样

的闲暇,同样意味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并能增进整个社会之福益,使人生充满意义。

闲散,则是一种骄奢淫逸,是贪图“怯懦的和平”,将导致人性之堕落和文明的衰亡。

罗斯福本人,就一直以身作则。他是生于富家大族的病儿,有充足的理由和条件

选择安逸的生活。但是,他自幼投身于艰苦的体育训练,然后慨然从戎。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他当了总统后,常青藤的橄榄球比赛过于野蛮,1904年死在球场上的学生竟

达 21位,死者血肉模糊的面部照片在媒体刊出后举国震惊,以哈佛校长艾略特为首的

教育家考虑废除橄榄球。罗斯福对此忧心忡忡,认为一旦废除这种强悍的运动,美国

人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绅士品性”就将不保。为此,他在白宫召集哈佛、耶鲁、普

林斯顿这三巨头的峰会,要求大家改革橄榄球的规则,使之文明得足以让社会接受,

但要保持锤炼年轻人品格的野性。

到了 1950 年代,美国在二战后崛起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并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

特别是在富裕的郊区长大的一代,已经不知道饥饿和贫困为何物。许多教育家忧心忡

忡,认为生存压力是生物进化对人的成长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美国在战后有了历史上

第一代没有生存压力的人,这将可能导致人格的残缺。像《为什么强尼不会阅读》等

探讨青少年发展障碍的书,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一句话,富裕时代的流行病就是富

贵病。

治疗这种富贵病的办法是什么?当然不是让社会重新回到贫困中,而是让成长在

良好环境中的年轻人,接受新的挑战。学业的挑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就在罗斯福

倡导“奋发的生活”之时,哈佛校长艾略特等开始致力于提高常青藤的学术品质,把

一些“富裕而愚蠢”的闲散蓝血贵族排拒在门外。在 20世纪初,SAT等测试纷纷被发

明出来。到了战后五六十年代,考试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压倒了家门因素,成为常

青藤选材的核心标准,乃至许多世代常青藤的富家子弟再也进不去了。不错,常青藤

选材,除了考试还有其他标准。比如一些弱势阶层子弟分数偏低却依然有机会。但那

并非说考试没有意义,而是因为这些学生经历了更大的磨难,有着更为奋发的人生。

艾略特就曾一方面致力于提高哈佛的学术标准,一方面取消希腊文、拉丁文的入学考

试。他的理由是,这些古典文字普通公立学校不教。去除这一障碍,平民子弟就能和

在寄宿学校受过古典训练的富家子弟竞争,给前者更多的机会,给后者更大的压力。

中国社会上对英语、数学考试的敌意、或取消体育课和运动会的长跑等等,则并

非是因为要给在底层经受更大磨难的穷孩子更多的机会,而是因为富二代学不会英语、

作不了数学题、甚至也跑不了步。一向娇惯孩子的家长也不忍心。难道这代人不正面

对一个英语日益成为国际语言的全球化浪潮吗?难道热衷于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孩子,

不知道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吗?难道拒不接触外部世界、只管在领工资时数

Page 4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0—

数钱就可以打发一生吗?从小不愿被考验的一代,长大后就经不住考验。如此下去,

中国就将成为“一代不如一代”衰落社会。

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扯,蕴藏怎样的家庭教育智慧?

2013-11-2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教师提的最

后一条建议是:“保密……”他认为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

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这个重要论点同样适用于家庭

教育情景中,父母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应该隐藏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教育可以少一

分刻意,多一分自然,少一分灌输,多一分引导,将道理、价值融入到和孩子的闲扯

中,润物于无声处。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扯

文/布希奇 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

闲扯有时候是大道理的变身,有时候是高性能灭火器,既然功能这么多,那就时

不时跟孩子闲扯扯吧。

Page 4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1—

好的亲子关系总离不开父母与孩子间的良性互动,而互动方式也随孩子年龄增长

发生着变化。比如我家,已经逐次停止或递减了之前做游戏、玩拼图、去游乐园、看

电影等活动,火热进行中的是—闲扯。

有一天,我早晨上班,碰到一个环卫工人正挥动大扫帚扫落叶,而且边扫边唱:“噢,

生活,生活那个就是啊—生下来去干活噢—”我一听,乐了。

晚上下班,街角有个菜贩,在地上铺了块草绿色编织布,摆了一大堆土豆和豌豆。

豌豆因为价格便宜,卖得很快,排到我时,只剩下很小一堆了。老板麻利地过秤,喜

眉喜眼地说:“看来豌豆胜利了,土豆要加油啦!嘿,快来买哇,好土豆 5 元两斤喽!”

哈,太有才了。

晚饭时,我把这两件事讲给儿子,他听得饶有兴趣。最后,我顺带进行了个小总

结:“看他们多乐观,人活着,不论做什么,都要有这样的精气神儿,有事没事,多给

自己找点小乐子。”“嗯嗯。”儿子会心地点头。其实,“闲扯”有时就是大道理的奇妙变身。

又一天。

儿子到家比平时晚了 40 分钟,他一进门就气冲冲地说:“今天气死我了。”“哦,雨

天,车不好坐吧。”我微笑着问。“岂止是不好坐,简直太难坐了。”接着,他生气地讲

起自己的遭遇:先是半个小时也没有等来回家要坐的 258 路,最后只好改坐 116 路;

可上了 116 路之后,却发现人多车闷,站了一小会儿,他的衣服就湿透了。这还不算,

更让他生气的是,116 路开出两站后,居然有三辆 258 路从旁边驶过,而且一辆比一

辆乘客少,他心里直呼“点儿背”。

我边听边点头,表示认可,同时我又跟他说:“我今天比你还惨哪!”“哦?”儿子似

乎有些怀疑。于是,我慢慢讲起自己的遭遇:“早晨我出门时,雨正下得猛,等了半天

也没打到车,我决定去坐公交车,可刚走到车站,一辆轿车就从我身旁疾驰而过,溅

起的水花足足有一米多高,结果可想而知。我浑身湿漉漉地好容易等来了公交车,可

开出几站后,司机又说前面修路得改道,我只好提前下车,走到公司时,两只鞋都成

了‘灌汤包’。”

“太悲催了!”我一讲完,儿子就迫不及待地说,“这司机太没素质、太缺德了。”“每

次下雨都有这样的司机。”“真想给那车扔块大砖头。”儿子为我打抱不平。“可这砖头扔

出去,我恐怕要去警察局找你了,以暴制恶,终究要两败俱伤啊。”

“我也是说说气话,不会真那么做的。”儿子摇摇头接着说,“本来我一肚子气,可

一听你的遭遇,我竟然不郁闷了。”“呵呵,大烦恼一出,小烦恼遁了吧。”“还真是,就

像那个本来为没鞋苦恼的人,后来发现有人没有脚之后,才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算

最糟糕的。”“我记得张爱玲讲过,‘说不出来的委屈才是真委屈’。”“妈妈是想说,说不出

来的生气才是真生气,但我们俩今天的遭遇都是能讲出来的,所以也算不上真生气,

是吗?”“正解。”我笑着跟儿子点点头。

十来分钟的闲扯,儿子的火气尽消。看来闲扯,有时还是高性能灭火器。

Page 4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2—

这天早上,儿子说自己做了一个梦。

“什么梦,我帮你解解。”儿子津津有味地讲起来:“我俩一起坐公交车,你半道儿

自己下车了,我一直坐到书城,然后,到书城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竟然莫名其妙开

始打各种怪兽。”我稍作思考,开始解梦:“我半道儿下车了是吗?因为你要去上大学、

要展翅高飞了啊,书城就是你的大学;在那里写作业,说明你会很认真地完成学业;

至于打怪兽,当然是因为今天要考数学了,每道题都是一只小怪兽,打怪兽就是解答

数学题喽!”

本来儿子脸上还挂着不安,但听我“释梦”之后,他轻松了许多:“妈妈,别说,你

解的梦还挺合情合理。”之后,儿子毫无压力地去参加考试了。

期末考试后,儿子说:“今天原打算和奇奇一起玩英雄杀,可惜没玩成。”“为什么?”

我问。“他考完英语,对答案时发现自己错了 15 道选择题,就没心情了。”“那倒是,谁

错那么多都会不爽的,你对答案没?”“我没对。”“你要是也错那么多还玩吗?”“我不会

错那么多的。”“假设呢?”“那—还玩呀,反正已经考过了,郁闷也白郁闷。”“当然,你

这么想也没错,但奇奇的反应也属于正常。”“所以,考完就拉倒,压根儿不必对答案,

省得自寻烦恼。”儿子很是自信地说。

我该说什么呢?批评他逃避、没上进心、傻乐呵?不不,闲扯只是交流对人、物、

事的各自看法,既不能扣大帽子,也不需下太过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不然,很容易把

每次闲扯都升级为一场干巴无趣的批评教育,那样,孩子很快就不愿意再与你闲扯了。

所以,闲扯,有时只是闲扯。

周国平在《父母怎样爱孩子》中谈过三点教子经,第一点就是:舍得花时间和孩

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我想,我和儿子的

闲扯也应该算是他所说的闲谈吧。如今,儿子越来越表现出“有出息”的样子,想来,闲

扯的功劳不小。因为,正是那些表面看起来无足轻重的闲扯,引领着儿子学会观察生

活、领悟人生,还丰富了他的情感、放松了他的心情……进步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家庭教育宣言》——给孩子一份爱的承诺

2013-11-1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4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英国文学家萧伯纳曾经说,家庭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

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我们都有家,但我们在面对孩子的缺点和

失败时,有多少人用爱去包容和弥补他们的缺点,让失败去激发和奠定他们未来的成

功呢?在 2013 年 11 月 17 日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别开生面的闭幕式上,主

持人宣读了一份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发出的家庭教育宣言,号召大家一起给孩子一份

爱的承诺。读罢此文,您愿意给孩子这样的承诺吗?

《家庭教育宣言》——给孩子一份爱的承诺

文/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我愿意给你一个甜蜜的家。甜蜜,快乐,温暖。在这里,你可以笑,可以哭,可

以沮丧,可以张狂,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论你在外面遭遇了什么,处境多么狼狈,这

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

我愿意给你一个拥抱,即使你不是我希望的模样,不够聪慧,不够优秀,满足不

了我做父母的虚荣,也不愿听从指引去走平顺的阳关大道。就算在心底里无数次地愤

怒、失望、叹息,我还是给你尊重、信任和支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

那一个,你需要用你的脚走自己的路。

我愿意做你的伙伴,在你年幼时陪你打滚玩乐,在你成长时陪你彻夜谈心。我会

陪你看世界,听音乐,一起等待花开,一起帮小鸟筑窝;我会陪你玩泥巴,给你当马

骑,做你最可靠的盟友。我知道,这些实践、体验、探索、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

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玩中学,在操作中探索,在游戏中成长的孩子未来最有核心

竞争力。同时我也享受,能和你在一起的有限的时间。

Page 4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4—

我愿意聆听你的童言童语,即使它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我愿意采纳你的意见,

即使它并不高明,我愿意平等地和你对视,即使这需要我弯下腰。尊重、欣赏、认同、

分享,会让你现在认识一个自信的自己,将来坦然面对世界。

我愿意身体力行地做好自己,做正直勇敢的人,做诚实守信的人,做不懒惰的人,

孝顺你的祖父祖母,善待他人,不断修正和进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你的镜子,不染

尘埃。

我愿意做在你身后的那个人,看你跑,看你跌倒,看你初次做饭烫起水泡。我不

会扶你起来,不会手把手教你做题,不会因为心疼你帮你洗碗,甚至会给你加更重的

担子,布置更多的任务。但当你真正需要我时,我必从身后伸出援手。

我愿意和你一起做梦,欣赏你所有的奇思妙想,即使背地里我认为那是胡言乱语、

异想天开。梦想是人对自我形象的理想化,是积极的精神生活,梦想可以唤醒心中沉

睡的巨人,迸发无尽的力量。希望有一天,你的梦可以越做越大,不仅是关于自己或

是某个群体,而是关于全社会、全人类。时代进步,需要这样的人。

我愿意和你一起认识生命。你的降生,是生命为我制造的奇迹。我希望和你一起

见证这个奇迹,见证生之可贵,见证生之精彩。自然界的生命可能很顽强,也可能很

脆弱,可能很伟大,也可能很渺小,可能尊贵,也可能卑微,一切取决于个人的理解。

我愿意和你一起发现生命的精彩之处,经过这些你也会宝贝它、珍惜它,并且享受它,

不仅善待自己,而且善待其它。是生命,就该绽放最璀璨的光芒!

阅读教育:美国学校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2013-11-1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4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 13岁最迟 15岁前如果养不

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

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想必大家对这个研究结果并不吃惊,因为阅读习惯与其

他良好习惯一样,应当在儿童早期进行引导和培养。而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人的年人均阅读量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的水平,这也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学校、家

庭在阅读教育这一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是旅美教育专家黄

全愈老师的一篇文章,他对自己孩子在美国上学期间受到的阅读教育情况做了分享,

值得一读。

美国学校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文/黄全愈 旅美教育专家、现任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记得我读小学那会儿,老师要求一个生字要写一整页,一笔一画都要求工工整整。

可能我这个人生来就对拿笔写字感到不适应,抄生字是最让我发憷的事。一页纸,一

百来个字,开头几个还算工整,越往后笔越不听使唤,加上耐心也用得差不多了,那

千奇百怪的字形就出来了。老师那时爱用“蚂蚁爬”、“猴上树”来形容我的字。几十年过

去了,我的字还是属于“蚂蚁爬”、“猴上树”一类。

看矿矿在美国学校学语言,常感叹我小时候学写字的“痛苦”。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

个星期,矿矿从学校带回了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只有几页纸,彩色的图画,加上一两

行印得大大的字。书名叫《伏瑞德和塔德》。伏瑞德是只大狗,塔德是只小狗。该书

用拟人的手法把两只狗写成两个好朋友。它俩“人模狗样”的,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

瘦一胖,一快一慢,在旅游的路上闹尽了笑话。矿矿那时还不认得很多单词,一个词

一个词猜着读,加上风趣的图画,他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我有点好奇,矿矿从哪里找来这么一本书?“矿矿,你的家庭作业呢?先做完作业

再看小人书。”

开学到现在,我还没看到儿子做过一次家庭作业。

矿矿举起手中的书说:“爸爸,这是老师叫读的。是老师借给我的。老师说我可以

带回家来读。”矿矿很正经地解释道。

早就听说美国的小学没多少家庭作业。难道这就是家庭作业不成?果然,在随之

而来的家长会上,矿矿的老师证实了我的猜疑。

她说:“会读书很重要。我们在这个学期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每天都能坚

持读书。”

Page 4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6—

我早就听说过“以读带其他”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的关键是“带动”,不是 “代替”。也

就是说,“以读来带动其他”,而不是“以读来代替其他”。

当时,我的理解也仅仅限于理论的学习,实践中行不行,我的心里是打鼓的。读

书固然重要,但对还不认识几个字的孩子来说,记生词、学发音、懂语法,恐怕是更

基础的东西吧。

老师给了每个家长一张表格。细看竟是一张“读书报告表”。家长的任务是把孩子每

天读的书名记录下来、积累起来,以此来监督孩子的读书进度。年终,还要以此为据

来奖励孩子。

从此,矿矿每天都从学校带回一本小人书,在家里堂而皇之地享受读书之乐,一

副“君权神授”的样子,理所当然地用读小人书“代替”家庭作业。

每每看到此景,我就感慨万分。上小学时,我最爱看小说。妈妈总是唠叨我不用

心做功课。后来,我想出了一个策略来,当着她的面我是一副认认真真学习的样子,

等她一转身,我就从屁股底下抽出书来读。

随着矿矿一年一年长大,转了一个学校又一个学校,换了一个老师又一个老师,

家庭作业也逐渐地多起来,但有趣的是,读书这门“家庭作业”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他读

的书也越来越厚、越来越多。

1999 年夏天,矿矿考上了一所有名的私立男校。还没到学校报到,就收到了他未

来的英语老师的信,要求矿矿利用夏天放假的时间读完包括《大卫•科波菲尔》在内的

几本小说。

从小学开始,美国学校就进行一种“读书考试”。读完了一本书,老师就会让你参加

一个考试。这个考试只针对这本书,什么主题、人物、情节啦,可能都会考到。这种“读

书考试”的试题,由考试公司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书,制定出不

同的考题。比如,《大卫•科波菲尔》是九年级读的书,如果七年级的孩子读了这本书,

又可以通过有关这本书的考试的话,就证明这个七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九年级的阅读水

平。

矿矿就经常选高年级的书来读,以此来标榜自己的阅读水平高于一般同学。有一

年回国讲学,我发现华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已与一些学校在实验这种 “以读带其他”

的教学方法。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在享受读书的快乐之中,孩子们确实学到了不少

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难道这不是“have fun”吗?当美国的家长轻松地对正在走进学

校的孩子说“have fun”时,他们确实是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减负

后,中国的孩子们得到了一份礼物——必读书目。教育界人士对这个书目评评点点,

说什么的都有。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学习总是同苦连在一起的。自古就有“头悬梁、

锥刺股”之说。读书苦,苦读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到底是不是一件苦差

事呢?的确,头悬梁、锥刺股是很苦,甚至很痛苦。在我看来,一个生字抄上一百遍

Page 4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7—

既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如果学习是在做一件反反复复并且毫无实

际意义的事,那的确是痛苦无比。痛苦就痛苦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无理学”

中的“无用功”上。享乐读书,这难道不是教育所追求的一个境界吗?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今日在京拉开帷幕!

2013-11-1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今日在京拉开帷幕!

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以“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为主题,邀请中央及地方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海内外家庭教育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 1000 多位嘉

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事。

论坛将从家庭文化的视角出发,深入解读家庭教育领域前沿理论与思潮,探讨当

前家庭教育实践困境,分享家庭教育工作经验,探索家庭教育发展新思路,为推动中

国家庭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Page 4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8—

主 题: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

时 间:2013 年 11 月 17 日 9:00-16:00

地 点: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

主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承办单位: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学术支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论坛预告片,建议在 Wifi环境下观看)

家长心理课:儿童发展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2013-11-1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5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4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哥白尼发现“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您的孩子发现“我不

是全宇宙的中心”。咦,小家伙的心思开始变得复杂了,你以为他会出石头,结果他

却出了剪刀,原来他早就猜到你会出布。他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许许

多多的人,这许许多多人还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这意味着他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观点采择能力,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这一过程称作是儿童发展中“哥白

尼式的革命”。本文将用简单而富于趣味的文字让大家认识这一“革命”。

儿童发展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文/刘建鸿 心理学博士;原文刊载于《学前教育》(家教版)

小鳄鱼牙痛不得不去看牙医,心里怕怕。牙医不得不给鳄鱼看牙病,也是心里怕

怕。两人心里都在打鼓,又不得不做,一左一右,相映成趣。

一见面时,两个都“啊”的一声,接着两边都心惊惊地想“我一定得去吗”,又都鼓励

自己“我一定要勇敢”。好不容易拔了牙的小鳄鱼心想:“真痛啊,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

到他……”。那边牙医也在寻思:“(鳄鱼的嘴好可怕啊)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

这是日本著名童书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它以生动幽默的方式,为儿童图解了同

一情境下(牙科医院)来看病的小鳄鱼和牙医的感受。

当儿童一会儿看着左边的鳄鱼怕怕,一会儿看着右边的牙医怕怕,当他意识到两

边都在“怕”对方却不知道对方也在怕自己时,一定觉得很有趣。

能看懂这个故事,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一定观点采择的能力。4—6 岁的儿童正处于

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转变期。所谓观点采择是指能够了解他人和某一角色的观点,并

将其与自己的观点相协调的能力。

Page 5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0—

不知道,你有没有和小朋友玩“剪刀、石头、布”的经历。你很容易就能赢 4 岁多的

小朋友,你或许还会笑他:“这么个小笨孩,还不知道猜我的心思呢,刚才出什么现在

还照着出!”但你再和五六岁的小朋友玩,赢得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还常常输!有的

小孩“鬼”得很,赢了还会很开心地自报“秘诀”:“我刚才出了剪刀赢了,他还会猜我继续

出,可我偏不!”

差一、两岁的孩子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儿童怎么一下子变得鬼机灵起来

了?这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增强。4 岁的儿童因为还不会

从对方的角度来“猜”自己,所以在游戏中不会变化,也不知道掩饰(常常还没出“剪刀、

石头、布”,就暴露了),所以大人才“屡屡得手”。

心理学家米德认为,在小孩常玩的“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体会

不同角色的心理,从而提高观点采择能力。4岁的小美扮成医生给洋娃娃打针,她一

手拿着一支笔(假装是注射针筒),一手边抚摸洋娃娃边安慰说:“不痛不痛,一下子

就好,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她在这样的扮演中能更好地理解一些社会规范和期望,并

努力符合这些规范和期望。事实上,她的父母清楚地起得前几天她刚去打针时还害怕

得不停哭闹。而透过小美玩得极为专注的游戏,我们能发现她正试图“听医生的话,说

服自己”,慢慢内化他人的观点和期望,同时也是对自己“害怕打针”的安慰和疏解。

儿童有了观点采择的能力,就会慢慢“反观自身”,也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能

力,例如李晓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儿童在游戏中输给了对方,4 岁组的 85%的

被试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反应,赢的小朋友急切地要求拿奖品,有的还会对伙伴做鬼

脸,输的人常常是气呼呼的,满脸不高兴甚至当场哭起来;而 5 岁组有 55%的被试出

现了掩饰情绪的反应,赢了的小朋友会有些不好意思,输了的有些小朋友还会主动帮

对方挑选奖品,但表情显得不自然,脸色发红,会避开老师的眼光,眼神转来转去,

好像不知道看哪里好;到了 6 岁组表现出掩饰情绪反应的居然有 85%。

儿童开始变得复杂了,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他人的“心思”――知道输了的小朋友不开

心,为了照顾他人的心理开始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显得“自己赢了也不骄傲”,

这些都有利于儿童今后的同伴交往和内化社会规范。

同时,观点采择既有认知上的(了解其他人的观点、想法),也包括情感上的(又

被称为移情,即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如果说认知观点采择让儿童能够

去理解他人,也从其他人的眼里来看自己,逐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评价日

渐客观;那么情感观点采择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其他人的情感,它为儿童养成亲社会行

为(如分享、合作、互助、尊重等)提供了内在动机。

如何提高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呢?

1、幼儿园、家庭里要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幼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能

够加入充满想象力又丰富多彩的角色让儿童扮演,会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扮演《夏洛

的网》里的小猪威尔伯、蜘蛛夏洛、老鼠坦普尔顿等)。

Page 5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1—

2、在家庭、社区里要让儿童有更多接触同年龄玩伴的机会,这样他们在玩耍中也

会有更多机会来感受到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在运用观点采择能力的同时逐渐提高。例

如小伙伴们一起玩可能会为玩具分享发生争执,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情境做一个分享

讨论:先让儿童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观察他们的心情和表现;不分享给别人时,

让孩子观察他人的心情与表现;当儿童没有玩具又很想玩,谈谈自己心里有何感受;

如果其他小朋友这时候愿意分享玩具,谈谈心里的感受。即在短时间内让玩具的所有

者,被分享者互换角色,更深刻地意识到等待分享而得不到分享时的内心体验,在分

享体验的同时引导、培养儿童养成分享行为。

3、幼儿教师、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增加儿童采择不同角色观点、情感的能

力。例如讲《我舌头疼》的故事(蓝火车温情童话系列,少年儿童出版社):六岁的

阿诺,特别喜欢说话。他舌头很大,也很灵活。一天,乒乓嘭!阿诺爬楼梯去教室,

去一不小心绊倒了,顺着楼梯滚了下去……他那不安分的舌头正好伸在外面,舌头疼

得眼冒金星。老师上课时问他,他舌头还在疼,吐出的话变成了“啊嗨嘿哈,哈嗨耗昏

哈”。老师有点生气,“我不允许你这样,谁也不能对我伸舌头”。校长也来了,要阿诺

向老师道个歉,结果阿诺一开口“嘿呼嗨斯……”。“我不允许你这样,我要给你父母打

电话”校长说。她转过身,怒气冲冲要出门。但是她忘了先把门打开,直接撞在了门上。

老师急切地走上前,问道:“校长,你没事儿吧?”“后怀哈黑”。什么,他问道,校长只

好伸出舌头,让他们看看被咬伤的舌头。阿诺和校长这时互相看了看,伸出他们的舌

头,两人都笑了。故事讲完后可以和孩子讨论“为什么校长开始很生气,最后伸出舌头

也笑了?”

4、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善用一些机会对儿童做适时的提示。例如当奶奶说只爱吃

鱼头时,可以循循善诱地让儿童去体会“奶奶是不是真的不爱吃鱼肉”,让儿童换一个角

度思考,体会到成人对他的关爱。逐步培养儿童主动去尊重、关心长辈的行为。

早期的儿童是自我中心化的,观点采择让儿童逐步地“去中心化”,逐步理解他人的

情感和观点,同时对自己的评价也开始融入了他人的观点,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作是

儿童发展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家长和老师们如果在儿童发展中能够提供更多观点采择

的机会和尝试,对儿童的社会化,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都有长远的价值。

给孩子的爱、心、情三宝,你有几样?

2013-11-1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5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您是否保留着您小孩的第一双小鞋,您是否还记得他/她第

一次叫爸爸妈妈的懵懂与开心,您是否现在已经感到幸福满满?当初我们用心爱孩子,

他/她每一个不经意的成长都使我们感受到真情的回馈。而这精心的时刻典藏在我们的

脑海中,就构成了当下挂在嘴上的笑容。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对孩子的投入还是一如

既往的细腻与真切吗?还是越来越多的让金钱成为了衡量自己投资孩子与家庭够不够

的安心称?

爱心情三宝

文/游乾桂;台湾著名亲子作家

朋友家中有一样很意思,造形优美的笔筒,鞋子形状的,很有童趣,我指了指笔

筒,我问友人:“哪里买的?”

他露出诡异的笑:“你买不到?”

为什么买不到?

我一时半刻解不出来。

“你真买不到?”

朋友重复了一遍,这有意思了,他能买到的东西,我为什么买不了,葫芦中到底

卖什么膏药?

Page 5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3—

朋友眼见我怪异的表情,噗嗤笑出声来:“那是儿子的鞋子,怎么买得到。”

经他一说,我才赫然开窍,那是他儿子穿过的第一双童鞋,而他所收集的还不止

这些,另有第一件衣,第一条裤子等等,有裱框,有镀铜的,一样样整齐排列开来,

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干嘛这么做?

典藏回忆。

这个他的答案,小小的碰撞我的心灵。

回忆?

是的,就是回忆;他觉得它很重要,人一旦老了,与儿女分隔两地,所得大约就

只是回忆一事了,我终于明白岳父替他们的子女留下一张张泛黄相片的意义,原来那

就是回忆了,当时间逝去,人跟着老化之后,所留下的就只有这些藏在脑海中的记忆

了。

那一天之后,我发誓,也要替孩子们留下一点点可以珍藏的作品。

我开始把当年三岁的儿子,五岁的女儿,说过的话,写过的字,画过的画收而藏

之,有骂我的,有赞扬我的,有窝心的,有爆笑的,十年后取出来共赏,个个笑到飙

泪,我终于发现,原来记忆是这个好的玩艺,如果少了它,我不知人生有多么贫民。

教育,我一向当成投资,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一分耕耘许有一分收获,不耕

地就等同于看天田了;但该投资什么?

钱?

不对。

钱只要稍稍即可,太多钱了,反而会使人与人失去了关系,太在乎钱了,还会让

孩子以为钱才是最重要的;钱最重要了,那么父母重不重要呢?关于这一点,可想而

知了;富可敌国之后,亲情更淡,既然我们用钱把他养大,他可能用钱帮我们终老,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将住进了养老院了。

爱是第一个该投资的。我问过儿女,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他们答说爱,这一点

真不枉费我多年努力,我告诉子女,再忙我都会起床煮早餐,女儿说干嘛这么费事,

我说不会啊,因为我想要他们在老了之后,也可同等待我。

我不厌其烦的肉麻当有趣的告诉他们,这世界上他们是我永远的心肝宝贝,他们

只负责对得起自己就好了,不用对得起我,也不要对得起列祖列宗,更不必对得起分

数。

再来是心。

我只有一颗心,但紧紧的放在他们身上。

用心不是用说的,要用做的,我是行动派者,至少让孩子看见我们替他所做的一

切;我常把工作与孩子做比方,我说孩子比工作重要,当孩子的事与工作抵触时,孩

子优先。

最后是情。

Page 5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4—

家,在我的观念中与旅馆不同,家是有情的,旅馆是无情的;家是港湾与花园,

可以靠泊与休憩,更重要的还有安全感,但旅馆则无。

努力工作当是为了钱,但我把大部的钱用在家的美化上,儿子与女儿的房间我用

心改造了一次,儿子有一天很感性的跟我说,彷佛住在小木屋里。

爱心情三样宝,我做了一些,孩子也感受到了,我想这就够了。

“早练”还是“早恋”?——少年少女交往的解读

2013-11-1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青春期是人生花开的季节,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开始步入生

命中一段必经的奇妙世界,这里的风景让他们充满着好奇和渴望,这里常见的十字路

口让他们也少不了困惑与迷茫。在这段旅程中里,本应有爸爸妈妈做他们的领航员,

指引成长方向,但大多数爸爸妈妈却在担惊受怕,害怕他们被自己眼中的罂粟花

——“早恋”迷上,担心太多、顾虑太久,很多时候却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不妨静下

心来,细细观察,走近孩子们的世界,与孩子一起经历这段成长。

“早练”还是“早恋”?——少年少女交往的解读

陈一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

育高峰论坛演讲嘉宾

原文刊载于陈一筠博客

Page 5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5—

在孩子青春成熟期和人格成长期,异性之间的交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不可缺少的

内容。这种交往担负着恋前训练和婚前准备的重要任务,是孩子们不可被剥夺的基本

需求和权利。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仍有太多家长和老师还在用“早恋”这根大棒围追堵截孩子与

异性的交往,其结果是适得其反。须知,禁忌只能加剧饥渴感,压制必然助长逆反心。

少男少女处在十多年的“性待业期”,性冲动、性压力甚至“性风暴”困扰着孩子,如

果他们没有正大光明的途径去缓释,就会从歪门邪道上去爆发。

具体说来,少男少女交往至少有如下重要功能。

1.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今天,应试教育的压力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它剥夺了孩子的金色童年,黯淡了孩

子的花季天空,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然而,孩子生性是要玩乐的。儿

童时,父母陪孩子玩,哄着玩,买玩具给他们。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听哄,也

不爱玩具,更不愿与父母玩了。他们跟谁玩呢?今天的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

当玩伴,只好在家庭之外找同龄伙伴玩了。

为什么同龄的异性伙伴之间最好玩?因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体内性激素注定他

们成为不同的性别磁场,女孩是阴极,男孩是阳极,发生阴阳互吸的“磁场反应”。磁场

反应中产生的“性愫”、“情愫”,给孩子们带来特殊的滋养,使少男少女在一起的游乐活

动更富有情趣:唱歌、跳舞、过生日、逛马路、聊天......无不有异样的感受。“男女搭

配,干活不累”,成年男女不也有这样的体验吗?世界上许许多多高雅的文体活动都是

为男女共同参加而设计的:交谊舞、探戈、华尔兹、花样滑冰、男女声二重唱等等,

多么有趣,多么优美,多么高雅,谁能从中看出什么低级趣味吗?学校应尽可能组织

有少男少女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谁家的孩子有这样的机会在大庭广众之中、光天化

日之下参加这类活动,谁家的孩子就更阳光、更健康,就不需要偷偷摸摸转入地下去

约会异性,也不必到网吧去感受虚拟的异性交往之欢。

记得几年前,教育部就曾通知:中小学生不必再做第七、第八套广播体操,小学

生可以跳集体舞,中学生可跳探戈、华尔兹。这是为什么?因为“性待业期”的少男少女

需要正大光明地通过男女接触释放性压力。跳集体舞要手拉手,肌肤接触,跳交谊舞

还有身体的接触,这不就是一种光明正大地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吗?“公开放电,比较安

全,私下放电,十分危险;集体放电,很是安全,个体放电,难免危险。”智慧的教育

者们如是说。

家长和老师们在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应积极支持和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参加集

体活动。例如,节假日鼓励孩子约上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的异性同龄伙伴出去玩耍,

体验异性交往的乐趣。

2.完成第二次断乳期,为今后的恋爱择偶做早期准备

Page 5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6—

家长们都记得孩子第一次断乳吧?那时他(她)哭呀、闹呀,多可怜你也得给断

奶。那麽,“第二次断乳期”呢,是指性心理的断乳。女孩到达青春期,成为阴极磁场,

不自觉地被身边那个最亲近的阳性磁场吸引。那是谁呢?那就是她的父亲。人们通常

可以发现,青春期的女孩在父亲面前的表现很矛盾:她羞涩躲避,但同时又对父亲充

满神秘和好奇,欲求亲近。一位优秀的父亲可能成为女儿心目中第一个异性“偶像”。儿

子到了青春期,对母亲也有同样的性心理反应。这是少男少女青春发育初期对异性家

长的眷念和对同性家长有所排斥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女儿长期“恋父”或儿子长期“恋

母”,形成所谓的“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那就会造成性心理发育不良,影响到他们今

后与同辈异性之间的交往,甚至形成择偶偏误。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尽早地帮助孩

子把青春期的磁场反应对象尽快转移到同龄异性群体中去,这个过程叫做“第二次断乳”。

此时,孩子没有“谈婚论嫁”的目的,不承受“搞对象”的压力,坦然、从容地走进异

性世界,去见识异性朋友的千姿百态,去发现同辈异性与长辈异性之间的差别,同时,

体察到哪类异性与自己比较“投合”。如果这种交往与未来恋爱择偶有什么关系的话,那

就是为恋爱择偶进行早期“训练”。前面讲到,一个人不能等到考试再读书,而是先读书,

再考试,就是这个意思。孩子们将有一天去和一个异性建立天长地久的夫妻关系。建

立与维护夫妻关系的知识、智慧、能力、技巧什么时候学习和训练?那就是现在。如

今很难想象,一个不曾在青春期有过充分、自然的男女交往的青年人,到他(她)20

多岁就突然懂得怎样物色对象和建立幸福婚姻了。

看看今天某些大学生吧!他们中学时代不惜“寒窗苦读”,到了大学则疯狂恋爱,动

辄同居,把同居当做练习本,合则留,不合则散,由此造成了多少身心伤害?大学校

园的悲情故事甚至毁命惨案,难道还不能唤起今天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思考吗?

更有些青年男女,不曾练习过男女交往,贸然与初识的异性成婚,把婚姻当成了“练习

本”,轻率结婚又轻率离婚,此类悲剧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建议把青春期少男少女的

交往视为“早练”,而不是“早恋”。既然是练习,父母就别那么紧张,孩子也不要肯定。

家长要指导孩子把握分寸,不做冒险的事。但这个“练习”的过程是不能缺少的,否则将

以什么知识与智慧去应对未来的人生“考试”呢?须知,在婚姻大事上的“考试”若不及格,

比任何一次中考或高考失败的后果都要深远得多。

近年来,有大量遭遇恋爱挫折或婚姻失败的男女去寻求心理援助,其实,心里援

助只能帮助他们应对失败的后果,而失败的原因则多半在于当事者对恋爱、择偶、婚

姻的无知和缺少异性交往的实际经验。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今天的男孩女孩,将来

做夫妻和做父母,就像将来去求职谋生和做专业人士一样,需要尽早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一学习的阶段即青春期是不可耽误的。

3.消除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健康

少男少女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例如:“体像障碍”,即不悦纳自己

的青春体貌;加上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摩擦,父母不和造成家庭气氛恶化等等。烦恼

Page 5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7—

中的孩子,就像掉入一个泥坑,必然痛苦挣扎。此时多么需要一条“救命绳”将其拔出泥

坑。谁来提供这条“救命绳”?当然首先应当是父母。然而,今天的家长们,少有人能够

走进孩子的心扉,理解孩子在泥坑中挣扎的苦境。家长们大概认为,既然孩子交给了

学校,就由学校负责心理疏导吧。可是要知道,学校有一两个心理辅导老师,哪里能

够及时帮助每一个有心理需求的孩子呢?一个班主任带领五、六十个学生,哪里能那

么及时和仔细地发现每个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每天在孩子身边的父母,难道不应

当更及时地了解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吗?可是,家长们普遍地将目光聚焦在孩子的

考试分数或作业本上,忽视了分数背后更重要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谁在提供甚至充当着“救命绳”,救助着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同伴?那就

是同龄的朋友,身边的同学,尤其是异性朋友或同学。为什么异性同学最能起到“救命

绳”的作用呢?那是因为异性同学带着其性别磁场,在相互的磁场反应中,给困境中的

伙伴提供了特有的“性愫”和“性愫”滋养。当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烦恼与困顿中,异性的搭

救往往是最及时而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烦恼中的青少年更渴望异性的友情。一位异

性走进对方心扉,说出几句安抚的话语,也许并无多高水平,但那种话语来自同龄人

之口,最能设身处地;来自异性之口,具有强烈的“磁力”。就这样,困境中的同伴如获

救命稻草,茅塞顿开,心旷神怡,很快逃出泥坑,走上正轨。不错,此时的一对,颇

显亲密无间,关系特别,但家长和老师们大可不必紧张和担忧其“早恋”。只是此时此刻

此地,烦恼中的孩子急需对方救助;但当其走上正轨,渐渐感到手中的“救命绳”不再有

用,于是信手抛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困境中萌生的异性之情往往脆弱短暂,无

需持久。但这种友情救助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难以替代的。作为

师长,应当感激施救的异性同学,而不应当去斥责甚至羞辱他们。正是获得了这样的

救助,泥坑中的孩子才避免了从心理困扰到心理疾病,才无需去求助心理医生。

然而,有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异性交往太过敏感,常常以成年人的偏见去误导

孩子。有位母亲到“青苹果”咨询室来求助,称她的儿子上学期成绩下降,情绪欠佳,亏

了有位女生上门来给儿子补课,陪他上学放学,儿子情绪很快好转,期末考试成绩名

列前茅。这位母亲心里很是喜欢那个女孩,说她长得俊俏,学习又好,家里还是知识

分子,于是就“默认”了。可是她发现,这学期那个女孩再也没来了,常陪他儿子上学的

是另一个女孩。这位母亲很是疑惑,她问:“我的儿子会不会像他爸爸那‘个花心大萝卜’?”

咨询专家反问这位母亲:“一个小姑娘给你儿子补补课,陪他几天上学放学,你就“默认”

了?你默认什么?默认你家的儿媳妇搞定了?是你早恋还是你儿子早恋?”这位母亲

不过是直白地讲出了自己的荒唐想法,像这类敏感多疑乃至误导孩子的父母,可能大

有人在呢!

4.提升智慧,促进孩子自尊与自信心的发展

Page 5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8—

青春期是孩子智慧增长的高峰期。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男性和女性在智商上

并无差异,但智力结构和发展方向上有所差异。一般来讲,男性比较长于逻辑思维、

抽象记忆,地理方位感强;女性长于形象思维、机械记忆,女性的语言功能一般强于

男性。男女各有优势,但优势背后是劣势。男女在一起学习,、交流、探讨、切磋,

有利于优势互补,克服性别带来的智力局限,为今后选择专业和职业创造更有利的条

件。所以,现代文明国家,一般不再保留男女分校的传统,因为女性也有机会进入男

性的传统职业领域如工程师、律师、政治家等,而男性也可选择传统上属于女性的职

业如办公室文员、护理、幼儿教师等,这就大大拓宽了现代男女的择业范围,以适应

职业市场的变化。

青春期又是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的关键期。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最怕丢

面子的事是在其喜欢、在乎的异性面前遭遇打击;反过来说,他们在其珍爱的异性面

前总是努力“挣表现”,以获取好感,满足自尊的需要。那么,家长和老师们知晓孩子有

了要好的异性同学时,应当持有何种态度呢?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儿子十来岁时,还

不讲究衣着,甚至不注意清洁卫生,蓬头垢面就去上学,老师批评训斥也许都不曾管

用。但有一天,儿子偷偷地在镜子面前端详自己,对衣物、用品也开始讲究起来。为

什么?也许已经“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了;注视他的那双眼睛是异性的还是同性的?

多半是后者。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某重点中学重点班高二年级的一位男生小马,原本学习成绩优秀,初中毕业时与

同班一位女生被保送到这个重点学校。但从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小马学习成绩迅速

下滑,一年来,已是三门功课不及格的劣等生,他把全班的期末考试的总平均分数拉

下来,害得这个班从先前的年级第二降到第末。同学抱怨、老师批评都不管用。第三

学期寒假里,2 月 14 日,西方的情人节,那天正是同学们返校开班会的日子。散会后

大家一窝蜂涌进情人卡商店,有的买三五张,有的买十张八张。这位“劣等生”也随大流

进了商店,转来转去,最后买了一张情人卡。踌躇良久,决定送给与他一起保送来的

那位女生,班里的学习委员小周。小马在小小卡片上写下两句肺腑之言:“我想和你做

朋友,但愿你不会拒绝。”小周拿到这张情人卡,顿觉尴尬。该怎样回答他呢?他学习

成绩那么差,想与我交朋友,什么意思?小周回到家,忍不住把这张卡片给妈妈看了。

她妈妈在大学教心理学,见到女儿的表现有些迷茫,便笑着对女儿说:“你是班里的学

习委员,不觉得有责任帮助这位男生吗?再说,我看卡片上那两句话没什么毛病。人

家求助于你,或许欣赏你,期待你,有什么不对?你应当回答他。做朋友便是帮助他

的机会。”

有了母亲的开导和鼓励,小周勇敢地回赠了小马一张情人卡,在诗情画意的小卡

片上也写下了整整齐齐两行字:“我很愿意和你做朋友,希望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共同

努力学习,你要追上班级的步伐啊!我相信你能够再现你初中时代的辉煌,加油吧!”

小马收到这张宝贵的卡片,内心感动之极。开学时,他递给了小周一封长长的信,倾

Page 6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59—

诉了他内心的悲哀:“高一下学期,父母闹离婚了。妈妈下岗,爸爸在外边有了女人,

他们很快离婚了。父亲本应每月付我 300 元抚养费,但三个月后他就人间蒸发了。妈

妈无力承担我的学费和生活费。我只好向爷爷奶奶求助,他们都是退休工人,生活也

很清苦。从那时起,我就感到自己成了大人的包袱,整天想着如何自力更生。我看到

麦当劳有招聘广告,就去应聘。人家要我出示身份证,可我还不到十六岁啊!我有时

想退学算了,但又不舍得离开这么好的学校。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初二曾经

说过永远爱我的那个女生,有一天与一个男生亲热地走在大街上,从我身旁走过去连

个招呼都没打。那一刻,我连活下去的勇气都快要丧失了。摆在我面前的似乎有两条

路:一条是离开这个城市,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去打工养活自己;另一条是提

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好让爷爷奶奶不再背我这个沉重的包袱......”。小马在信的末尾写

道:“是的,我现在是班里最差的男生,拖了班极的后腿,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但是,

请你相信,从下学期开始,为了你,我要成为班里最优秀的男生!”

小周收到这封信时非常感动,她把信给母亲看了。母亲对女儿说:“你看,少男少

女之间的友情原本很美好,它给人巨大的激励。这个男生,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

了爹妈,都没有下决心成为班里最优秀的男人,为了你,要成为班里最优秀的男生。

这就是青春友情的价值,不值得你去行动吗?”

我多麽希望家长和老师们都有这位母亲的胸怀!然而,人们常见的情形却是:当

父母发现女儿书包里有那麽张小纸条,好似如临大敌,如遇洪水猛兽,定要女儿供出

是哪个“流氓”干的。其结果如何,大家可以想象。

总之,少男少女的交往,是青春期不可延缓的任务,父母应当帮助和督促孩子认

真去履行这一任务。

如何教孩子认识成功与失败?

2013-11-1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6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一个人,无论小孩还是大人,能否取得成功,与他如何看待

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存在强烈的关联性,而他(她)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呈现出的是

一种长期而稳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自孩提时就受到了父母态度的有力塑造。

对于这个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引入“固定型理论家”与“成长型理论家”的分析视

角,来分析父母该如何奖励孩子的成功、安慰孩子的失败,有趣而深刻,大家多体悟

体悟。

如何教孩子认识成功与失败?

文/Karen Salmansohn,美国知名作家

原文刊载于壹心理

你有没有这样夸过你的孩子:“你天生聪颖,”“你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你

生来就擅长这个!”如果你夸过,那么尽管这些赞美听上去是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但是实际上从长远看来,它们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德韦克

博士极力支持家长和老师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代替这些赞美。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名杰出研究者。她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教

孩子们用“成长型理论家学习方式”来学习和生活的书——与“固定型理论家学习方

式”相对。

“固定型理论家”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总把成功归因于先天的,不可改变的能

力(一种特有的固定才能)。他们往往会这样说:“你很有才华”或者“你很有天赋”。

Page 6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1—

相对而言,"成长型理论家"相信只有通过努力去做那些必要的工作才能够获得成功。

他们往往会这样说:“因为你努力去做了,所以你办到了。我为你而感到自豪,你凭

着自己的天赋投入了额外的自觉,努力,耐心和勇气。”

根据德韦克博士所说的,获得成功的很大关键在于去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

家”——所以当失败或失意发生时,你已经准备好投入必要的自律,努力,耐心和勇

气来克服它们!

基本上,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是孩子们成长中所信奉的极为重要的核心价值

观。德韦克博士已经做了许多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属于“固定型理论家”的这些学

生认为成功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一些东西,所以他们实际赢少输多——因为他们在失

败后更有可能感到无助,然后他们便放弃了。

相比之下,那些属于“成长型理论家”的学生们认为成功需要长期的自律,努力,

耐心和勇气,所以久而久之他们赢多输少——因为他们把失败归咎于还不够努力,没

有寻找帮助或是再次的自我反省。因此,这些学生只不过是更努力地学习,试图自我

反省以及接受帮助,而不是失败之后就说放弃。

在一次研究中,学生们被划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信奉固定型理论,另一组则表

现为信奉成长型理论。两组事先进行了一场简单的数学小测验——两组都胜利通过了。

然后,两组又做了一份难度很大的数学考卷——这些学生可能以零通过率告终。果不

其然,他们都没通过。现在开始才是这项研究的高潮部分。

接下来让这两组进行第三次数学测验——1 场极其容易的小测验。这次固定型理

论家组失败了——因为他们被之前未能通过的考试打乱了手脚。然而,成长型理论家

组胜利通过了——因为之前的一次失败并未让他们自乱阵脚。

这是为什么?因为成长型理论家理智地面对了短期的失意,而短期的失败从长远

看来仅仅是一些通往卓越之路的绊脚石,并且他们长期以往,坚定不移地顺着这条卓

越之路走下去——被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这些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所激励。

迈克尔•乔丹曾经说过:“我投偏了我篮球生涯中的 9000 多个球,我打输了将近

300 场球赛。在 26 场球赛中,我们的胜利完全寄希望于我最后的投篮,但是我失手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生活中失败,但这同时也成就了我。”

迈克尔•乔丹是一个成长型理论家的典型例子。同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成长型

理论家的代表人物。

爱迪生公开说过:“结果?为什么这样说,伙计,我已经得到了许多结果!如果

我找到了 1000 种会失败的方法,那其实我也并未失败。我不气馁,因为每一个错误尝

试的否定都是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

Page 6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2—

不幸的是,现在许多成人都是以“固定型理论家”的心理模式成长起来的。因此

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朋友们用“固定型理论”心理吹嘘他们没有付出汗水就能成功。结

果就是,不久以后,当“固定型理论家”心理的孩子们成长为了“固定型理论家”心

理的成人们,他们会发现当失意和障碍突然出现在成功道路上时,自己变得很容易气

馁。

基本来说,“成长型理论家”能坦然接受短期的失意和失败,这是通往成功之路

的一部分。相较之下,“固定型理论家”只有短浅的目光,重视当前的十全十美,所

以当路障到来时,他们就会从自律的马车上摔下来。

德维克博士相信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处,所以在抚养教

育孩子时,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养成更多自律,努力,耐心和勇气的核心价值观后,

他们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受益良多。

【两个任务】

1. 自然地对孩子说成长型理论家会说的话

不要再吹嘘你没有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而是开始讲述你有多努力工作以及在工作

中你变得有多耐心。并且当孩子成功或失败了,请关注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测验中获得了一个优秀的成绩,你应该忍住别

说:“哇,你的数学好棒!”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我为你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你努力

学习过了,所以才获得了这个好成绩。你的天赋以及为这不容易的数学测验付出的汗

水都得到了回报。”

而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失败了,你千万不该这样说:“数学只不过不是你的长项,”

而是该说:“你很聪明自觉。我知道如果你再努力那么一点点,或和朋友们一起学习,

你就能知道如何在下次测验中考得更好。”

2. 你自己要成为一个成长型理论家,然后去解决问题

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而不是单就“针对问题的思维心态”(即“抱怨的思维

心态”或是“自怨自艾的思维心态”)去和孩子谈话。

你如何来保持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花 20%注意力在问题上,80%在问题

的解决上。当你有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心态”,并且选择花 80%的注意力在问题的解决

和措词上——你将不仅能快速地朝着成功道路迈进,更会在当下就立即感觉到情况好

很多了。

再重复一遍,要不停对你的孩子说:“为你的努力庆祝,而不是结果。”

(原文标题为“如何去安慰失败和犯错的孩子?”)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Page 6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3—

2013-11-1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1999年 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家庭教育手册》,国内教

育学者编译了中文版本,全文分为“家庭是什么”、“家教”、“同情心”、“个性

与理想”、“游戏”等五大板块,内容通俗易懂,却极有深度和针对性。邻国十几年

前的家教手册,在中国的今天,依然还属前沿 ,实在是值得反思。本手册内容齐全,

科学性强,推荐大家收藏,常读常思常用。

日本家庭教育手册

文/【日本】文部科学省

主编译/李季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

(一)家庭是什么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

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

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

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

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

一次再认识吧。

●不会珍惜自己的人也不会珍惜孩子

Page 6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4—

养育孩子确实很重要,但是整天神经绷得紧紧的也吃不消,父母的烦躁不安会传

染给孩子。

正因为养育孩子很辛苦,所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父

母应互相配合,共同承担。有效利用孩子去托幼机构的时间,可让你的身心有个"休整

"。

另外,有什么事别自己一个人烦恼。鼓起勇气去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保健中心、

儿童咨询所等处跟专家谈谈。

在家里,父母充满幸福的笑容,会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

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得越来越弱,对孩子辨别善恶、分清好

坏的社会教育也越来越马虎。通常,父亲和母亲的育儿方针基本一致,但父亲和母亲

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纠正过于密切的母子关系。父亲自然地参与养育孩子,

发挥父亲的影响力,父母的互相积极很有必要。母亲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瞧

不起父亲。父亲也应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声斥责母亲。

●未必"一说就知道",但不说就更不知道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什么都不说,要互相理解是很难的。不断增加夫妻之间、父母

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础。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

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交谈是最好不过了。 全家人一起吃饭,一起交流各自的近况,早晨

的问候,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参加社区的义务活动等等,这些对

增加交流都很重要。

●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饮食生活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健康,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全家人一

起吃饭的愉悦、父母费心做出的饭菜等等自然地将父母的爱传达给孩子。由此得到的

满足感、信赖感能使孩子开朗、坚强地成长。

●父母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孩子一定能领会到

由于家长要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容易使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变少。但是,

疼爱孩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家长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

心中。

另外,各种各样的烦恼是难免的,别一个人承受着,应请亲戚、朋友们协助,或

积极利用社区的咨询窗以及育儿机构。

无论何时,都要充满自信地养育孩子,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Page 6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5—

(二)家教

●不知为什么,孩子的缺点跟父母总很相似

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如果

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

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孩

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规矩"是为谁定的

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门限时间、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

谎等社会规范。

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

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如果你想让孩子不幸,那就什么都给他买吧

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在定

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如果真为孩子着想,比起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更应在孩子身上花费心血,倾注

父母之爱。

●如果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他将变得很能干

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日

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

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

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电视,那太寂寞啦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屋里看电视、看录像、玩电子游戏的话,容易造成与他人、与

大自然接触的体验不够,与他人不能很好地交流,缺乏同情心,生与死的现实感薄弱,

不能区别现实与假想世界,给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留下阴影。 给孩子创设与其他小朋

Page 6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6—

友一起玩、自然体验的机会,并让其积极参加。定出不多看电视、录像,不多玩电子

游戏的规矩,并使孩子养成遵守这些规矩的习惯。

●给孩子单独房间的同时,也给他定好规矩吧

如果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父母就搞不清孩子在干些什么,父母与孩子间

的对话也会减少。况且,有的孩子房间甚至会成为犯罪现场。

要使孩子房间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定出家规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

先在起居室露个面再进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不上锁;孩子带朋友进自己房间前,

先把朋友介绍给父母;父母觉得有必要时可以进入孩子的房间,以便把握孩子的实际

情况等等。

●孩子并不能正确发出"危险"信号

父母情绪焦躁,对孩子的爱抚、疼爱不够,以及对孩子过分娇生惯养和过多干预

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常常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出现肚

子疼、恶心、拉肚子、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发烧等症状,以及吃得过多、失眠、吮

指头、咬指甲等行为。当察觉到这些症状、行为后,不要只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还要好好想想这些症状、行为是不是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

不要仅给孩子贴上"神经过敏"、"任性"、"赖学"之类的标签了事,要好好观察孩子,

认真听听孩子说话,做出努力理解孩子的姿态很重要。同时,也要与熟悉孩子的医生

好好谈谈。

●孩子愿意跟怎样的父母谈心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产生的

不满积累太多的话,有时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孩子突然大发脾气时,连孩子本人和家

长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其实,孩子发火、苦恼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时做到仔细听

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事非常关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实

体会到自己被父母爱着。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爱着时,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问题。这样能避免不必要的

冲突,使孩子能接纳别人、正视问题,茁壮成长。

(三)同情心

●幸福,不仅有从别人那儿得到的幸福,还有为别人造福的幸福

有 65%的中、小学生说他们"没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车、电车上让座。为培养同情

弱者,有勇气帮助、爱护弱者的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

候开始,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应率先给孩子做出榜样,逐渐

Page 6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7—

培养孩子给孕妇、老年人等让座,当残疾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上前询问等等的行为习

惯。

●不希望孩子成为歧视他人的人

当发觉孩子有欺负、伤害、污辱别人的行为时,父母有责任教导自己的孩子:对

正直的人来说,这是可耻的行为!

在这种时候,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讲讲父母是如何爱孩子、希望孩

子成为杰出的人;讲讲看到自己孩子欺负弱者时是多么吃惊;看到自己孩子对别人受

到伤害时反而高兴是多么气愤;等等。尽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传达给孩子。

还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容许孩子欺负别人。

这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人和人不一样,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着亲近的人死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如果渐渐习惯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中不

断重复杀人虚构的死的话,将很难体会到"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戏、精心培育花草虫鱼等,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各种生物以

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机会,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珍贵。

还有,让孩子想像失去亲人的家属和有心灵创伤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种悲

伤是多么深切。

●最精彩的书,是父母自己念给孩子听的书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之温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接触优秀的图书。和家长一起阅

读并产生共鸣的时候,正是丰富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宝贵时刻。

就像人必须有吃饭时间一样,父母也应费心开设"读书时间",哪怕只有一点点时间

也没关系,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吧!

但是,如果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一下子给孩子念很难的故事,会搞得孩子心理

紧张、焦虑,反而可能使孩子对书产生厌恶情绪。所以,还是由浅入深慢慢来吧!

(四)个性与理想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

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

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

Page 6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8—

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让孩

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父母应

重视孩子的个性,去爱"就是这样"的孩子吧!

●不要总是指责缺点,应使优点不断增多

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

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

充满信心。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吧!

那么,成为营养和水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该批评

的时候就批评,该表扬的时候应好好表扬。在心里定下批评一次、表扬三次的"一比三

"标准吧。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有了理想人会变得坚强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孩子没有热情、对将来不抱幻想和希望、对艰难的目标

还未挑战就先放弃,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

多么滑稽可笑,作为父母,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

还有,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

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标是在流大汗、不断重复失

败的过程中达到的。父母要热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没有一个孩子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

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有的父母只将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

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踢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孩子。这对孩子的个性

及孩子的成长、发展没有好处。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孩子会变得容易失去自信。把

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

自己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切实地培养你的孩子吧!

●"拔苗助长"要不得

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断增加。但是,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

学这学那的,等到上了小学、中学,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惫不堪。在那种老把自己的孩

子跟别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气氛中,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被

扭曲。而且,过早地让孩子学习,也减少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游戏及各种各

样的体验机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应正确地看待孩子,充分认识根据孩子的个性、以充足的时间踏踏实实地培养孩

子的重要性。

Page 7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69—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完美主义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无缺。一旦孩子出现小小的失败、

丁点儿过错,父母马上变得神经过敏、心理紧张、焦虑不安。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育儿

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

必太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五)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幼儿期,孩子通过游戏运用感知进行

活动、想像、动手制作东西。如果减少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机会,将会使孩子从奔来跑

去的户外游戏转向在家里一个人游戏的现象变得突出。

近年出现了一些喜欢看电视而不爱玩玩具,喜欢粘着妈妈而不会和其他孩子玩、

在户外不知道怎么玩的孩子。

应该认识到,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玩吧!

●常说真累啊、累死啦的孩子多起来了

现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被时间赶着跑,游戏的时间也被削减,不能悠闲地

玩的孩子里,有不少人动不动就觉得累,没有什麽事也会觉得烦,不开心。

只有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孩子才会从心里感到游戏的乐趣,去创造、发展

游戏,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及创造能力得到发展。父母应该鼓起勇气,给孩子充足的时

间和充分的自由。

●人生需要的东西是从自然中学得的

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室内游戏在不断增加,而在大自然中进行的游戏正在不断减

少。鼓励孩子去野外游戏,并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让孩子感受到接触动植物、

接触自然的乐趣。可以全家人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有时候也可以

让孩子离开父母一个人参加此类活动。

在大自然中玩,通过体验惊异、感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也能使孩子

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理解忍耐的重要性。

●跟其他大孩子、小孩子一起玩,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在不同年龄层次构成的集体中,孩子能学到不少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对小的孩

子来说,通过集体生活,能理解遵守纪律、自制的重要性;对大的孩子来说,通过集

体生活,能培养他们关心别人、在集体中起带头作用等责任感。

Page 7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0—

在你周围有社区义务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青少年团体活动等等。具有不

同年龄层次孩子的集体,能给孩子们提供相互切磋的宝贵机会。父母要重新认识这些

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在家庭里每年进行的例行活动,意义也很重大

春节、女孩节、端午节、七夕、生日、圣诞节、年末大扫除等等这些家庭里的例

行活动,孩子们不仅能与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流、联络,加深亲情,也是他

们关心社区、亲近传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

●你的生活态度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据调查,日本的青年人在对社会产生了不满而采取积极行动的比例,从国际水准

来看是极低的。

迄今为止,社会要求勤劳、顺从的国民。但是,从现在开始,社会要求自己思考、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自己行动、勇气十足的社会成员。为培养那种不仅考虑自己所在

单位的利益,还放眼于社区以及整个社会,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人,重要的是父母

自身应该先理解独立思考、自我行动、刻意创新、充满勇气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去努

力、去挑战。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爱他们的母亲

2013-11-1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7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英国有一句名谚,“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在母爱的怀抱里,孩子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这该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真

正的爱是一种互动、是一种传递,在这样温馨画面中,还需要有一位深爱母亲的父亲,

因为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是良好亲子关系建立和孩子未来成长的基础。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

文/卡玛;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

一位父亲能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们的母亲。

这天的咖啡店里,坐在我斜对面的,是一对外国夫妇。夫妻俩正在低声聊天,不

知说到了什么,丈夫突然伸出手,拉过妻子的手,放在唇边吻了起来。妻子笑着,脸

上微微的红晕,眼睛闪亮,一对夫妻沉浸在他们的幸福中,旁若无人。

他们的小女儿,在咖啡店里四处走。走到我的面前,就站住了,我对她做鬼脸,

她捂着脸害羞地笑,真是很可爱。我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中国古代的美人像给她

看,她走过来,把小胳膊很亲昵很信任地放在我的腿上,靠着我。我把笔递给她,让

她也画,她在纸上胡乱画了一些线条,我问她:“这是什么?”她说:“是你!”“啊!”

我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她更开心了,笑得咯咯的。

我的前面,也坐着一对母子。妈妈背对着我,正在给丈夫打电话:“你这人怎么

这样,咱们之间再大的问题,也得面对面谈啊,逃避不是办法。即便是离婚,咱们也

得见面解决是吧?你这么躲着不见我,算怎么回事?孩子你也不见,你说有你这么做

父亲的吗?”说到孩子,女人明显地哽咽了。

她的孩子,一个小男孩,坐在她的对面,抱着一杯冰淇淋,一下一下用勺子舔着

奶油,神情木然,好像眼前的世界都和他无关。妈妈在对面哽咽,他看了看,又把目

光转到别处去,神情还是木的。我一直看着他,等待他的目光和我相遇,然后,立即

见缝插针地盛放一朵笑容给他。我总觉得那样木然和冷漠的神情,不应该出现在一个

孩子的脸上。他显然是吃了一惊,看了看我,在自己的座位上扭捏了几下,就把身子

缩下去了—他躲着我专门盛放给他的笑容,再也不肯和我目光相接。

这个小男孩,隔着那么远,我还是能感觉到他小小内心世界的灰暗和胆怯。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差不多的年纪,但给人的感觉却如此不同。因为他们

的母亲是不同的,一个沐浴在爱中,一个正承受着丈夫的冷漠。

一位父亲能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们的母亲。因为生活在丈夫的爱中

的女人,她的心是柔软的、舒畅的、温润的、安定的,会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会创造出一个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拥有这样一位女人,最直接、最大的受

益人,就是孩子。

Page 7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2—

家庭教育的艺术: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2013-11-1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父母被老师告知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怎么办呢,这还真是

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些妈妈想出了妙招儿,她们一般不会直接的打骂孩子,相反,

他们很可能会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你,保护孩子自信心,同时

尝试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斗志。乍听上去,这不失一个好的对策,可是,有位妈妈却

为此提出了质疑,面对同样的问题,经过一番理性的思量后,她改变了主意……

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文/佚名(欢迎作者与我们联络);原文刊载于西祠胡同﹒亲子版

儿子一年级学期过半时,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告诉我,儿子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

题,得想想办法调动他的积极性。老师如此诚恳,我自然一定要想办法。

我想起曾看过的两篇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孩子为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感到沮丧,

妈妈怕孩子失去信心,就撒了一个谎,说路上遇到老师了,老师跟妈妈说很喜欢你。

孩子听了很高兴。过了几天,孩子说被老师表扬了。看着孩子的笑脸,妈妈觉得自己

撒的这个谎很值,因为孩子被激发起了自信心,努力表现,积极进取,被老师表扬;

然后孩子再做得更好,再被老师表扬……总之是一个良性循环。

另一个故事是,有个妈妈去开家长会,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但是当男孩问

起的时候,妈妈却说,老师说你很好,只是需要在某处再做得如何就更好了。次次家

长会都是如此。就这样,原本一个在老师眼中一无是处的孩子,最后成长为一个优秀

的孩子。

Page 7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3—

这两个故事中的妈妈,为了鼓励孩子,都虚构了“老师喜欢你”的话,并取得良

好效果,激励了孩子的信心。

我要不要这样效仿呢?为什么一定要讨得老师的喜欢呢?难道学习不是孩子自己

的事吗?难道孩子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吗?

犹豫中,我不由地又想起第三个故事:有个很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进了一家名企

工作,做得也很好,但是三年之后,他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地辞职了,后来的职

场生涯并不顺利。为此,他去找了心理咨询师。他诉说自己当年辞职,就是因为一直

努力工作,却没有获得老板的表扬,这让他很沮丧,以为自己做得不好。经过心理师

分析,他才明白,他做得很好,但老板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不会时时关注他,给予

他表扬和肯定。这样一个职场常识,他却在经历了一番周折后才懂得。

我觉得有类似感受的人应该很多吧,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

我们学习,我们努力,我们做得好,就是为了要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喜欢,老师和家长

不喜欢,我们就失去动力了。

这一切还要不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复?我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清晰了。

回家我问儿子:“儿子,听说你上课很沉着噢。”

儿子问:“什么叫沉着?”

我说:“就是一副你自己胸有成竹,别人却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儿子又接着问啥叫胸有成竹,啥叫别人摸不着头脑,我说:“打个比方讲,上课

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听懂了,这叫胸有成竹;但老师 不知道,因为你从来不举手回答

问题,这就叫老师摸不着头脑。”

儿子哈哈笑:“老师就喜欢找女生回答问题,我还不如不举手呢。”

“那你举过没有呢?”

“没举过。”

“那你怎么就知道老师不喜欢男生呢?”

“肯定的啦。”

“这么肯定?也许吧。不过,你下次可以试试看,说不定老师就喊你了呢?”

“不可能,老师就喜欢女生。”

“那你觉得女生们积极举手就是为了要讨得老师的喜欢?”

“你以为!”

“据我跟老师聊天的情况来看,老师看学生举不举手回答问题,其实是想知道你

们有没有听懂。不过因为女生举手积极,老师只好喊女生了,你们男生不爱举手,老

师想喊也没得喊啊。”

“这倒也是。”

“所以呢,你举手回答问题,不是为了要讨老师的喜欢,而是为了要告诉老师,

这个问题你会了,你听懂了。如果你们都举手,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再讲了;

如果你们都不举手,或者举手的人不多,那老师还要再讲一讲,明白了吗?”

Page 7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4—

“这样啊。”

这是儿子一年级时我跟他的一次谈话,后来陆陆续续还有过“作业做得好,是为

了讨老师喜欢,还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学的知识”“认真考试是为了讨老师的喜欢,

还是为了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种种的谈话,我一直在做的工作,就是把学习以及学

习包含的种种行为,从儿子以为的“是为了讨老师喜欢”的层面厘清为“这些都是自

己本来就应该做的事”。

如今儿子已经读二年级了,前不久我去听他们的公开课,看见儿子时不时就把小

手举得高高的,看得我都诧异了,但那一堂课,老师一次都没有喊他,我心里暗暗嘀

咕:呀,这会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啊?

放学回家,我首先表扬他:“儿子,看你把小手举得那么高,再加上你们班其他

同学,怪不得书上都说跟雨后春笋似的。”

儿子笑,我又问:“不过老师好像都没有喊到你,你有什么感觉?”

儿子说:“啥感觉也没有,老师顾不上呗,那么多同学举手呢。”

听到这个答案我已经很高兴了,但忍不住又朝前探了一步:“你不会觉得老师是

不喜欢你吧?”

儿子“切”了一声,说:“我们班 50多个同学呢,她喜欢了这个忘掉了那个也正

常,我到现在还有几个同学的名字都没记住呢。”

啪啪啪,我忍不住为儿子鼓起了掌。

最近网上有这样一句话转发率很高:“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

是生命。”我们要帮助孩子寻找内在的动力。当然,作为社会化的人,并不能够完全

排除外界的肯定和支持,但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是可借,而不可全部依赖的。

权力欲是“家庭病毒” 2013-11-0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7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曾有教育学家说,父亲是孩子来到世间的第一个玩具。父

亲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孩子的玩具?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发生

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权力与爱处于天秤的两边?为什么说父母消解自己的权力意

识是一辈子要做的功课?这里分享《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先生在 2012

年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中的演讲观点——权力欲是“家庭病毒”。

权力欲是“家庭病毒”

摘录自 2012年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吴伯凡演讲实录

在家庭当中,父母往往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负能量场”当中,原因是什么?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发生变化,首先可能表现在,有一天孩

子会意识到原来父亲不是那么高大,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有这样一句话,“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可是对某个人来说,你就是

他的整个世界”,这句话适合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孩

子面前,你是他的整个世界。但是终有一天,你在孩子面前又会回到普通人的样子。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能调试好自己心态,而还想维持那个虚幻的、在孩子心中的高

大形象的时候,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正确性。而孩子对父母的正确性、

高大性已经处于一种解构状态,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对立——父母端起

了架子,孩子也端起了架子,双方的脸上看不到笑容,冷战不断地升级,我把它叫做

面具与面具之间的竞争。这是一场双方都于心不忍但又全力以赴投入,希望结束但等

着对方先来告饶、来求和,因而一直持续下去的战争。这种冷战一旦开始,家庭的教

育一定会像电脑中了病毒一样的,是没法往前进展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持一种心

态,要回到父母跟孩子的最初的那种平常心、那种状态里。

有一个教育学家说,父亲是孩子来到世间的第一个玩具。父亲为什么会心甘情愿

地去做孩子的玩具?因为那个时候他跟孩子是一体的,没有必要扮演一种高大的人格,

没必要去戴上一个面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权力意识开始抬头,家庭的冷战

就开始出现,这个负能量场就会出来了。心理学家荣格说,在人的内心,在一个家庭,

在一个组织,甚至在一个社会里头,权力和爱处于天秤的两边,如果权力越大,那么

爱就会越少,如果爱越大,权力就会越少。我们对一个人的权力欲越重,我们对他的

爱也就越少,我们对一个人越是爱,爱越多,我们对他的控制欲就会越少。所以我们

说父爱和母爱的根本的差别是在于有权力欲和没权力欲的差别,母亲总是喜欢那个最

没有出息的孩子,父亲总是喜欢那个最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因为父爱的理由是他

值得爱,母爱的理由是他需要爱。

Page 7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6—

在家庭当中一旦是权力欲抬头,我们的家庭别说教育,连正常家庭的维持都可能

成为问题。这是父母并不知道的,父母在说,我总是为你好。这样一个自认为善良的

初衷会不断实施干预,使整个家庭都成为一个负能量场,其目的是为了构筑自己的权

威,说话的人浑然不知在子女的眼里,自己已经是一个不断自我丑化的病人,所以权

力欲这个“家庭病毒”发作的时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每一个父母都说孩子太不听话,实际上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在哲学中被称为习惯性

不服从和逆反,他只是在某种场景、某种权力结构里头做出了一种自动的反应,并不

是说他在所有的环境里都是这样的。当你给了他一个“场”,他自然就做出这样的反应,

那当这个“场”不再存在的时候,他的反应也就不同了。所以父母如何去俯首甘为孺子牛,

尽可能地消解自己的权力意识是一辈子要做的功课。

妈妈,不要对我发火! 2013-11-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却总有追求完美的父母。孩子们内心

的波澜,无声的呐喊,是否让你的心灵有所震撼?

妈妈,不要对我发火!

文/摘自网络

我还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你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

我还记得,我牙牙学语时,你不停地对着我重复,哪怕只是一个字,

Page 7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7—

我还记得,我蹒跚学步时,你总是张开双臂,对我说,来吧,不要怕……

你的耐心,让我学会了走路和说话,

现在,我人生之路刚刚起步,

才开始尝试着挣脱你的搀扶,

去探索我周围所有的一切,

我也会失败、摔倒,

妈妈,你为什么突然就变得怒目圆睁、说着刺耳的语言、对着我大叫大嚷。

我出生睁开眼看到你的时候,你是我眼中最美的天使,

你有温柔的眼神、鼓励的表情和无私的希望,

妈妈,你对我发火,是不是告诉我,你那里已不再是我的天堂。

虽然我装得满不在乎,可我真的很想努力做好,我真的很害怕,

我不愿看到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庞,

我怎样才能让你重新成为我的天使妈妈,

可努力过后,你依然会发火,

因为你需要我完美,

完美得就像那年历中的孩子,可他只是挂在墙上。

我做不到,也很伤心,我一定很让你失望,

虽然你在对我发火时,我装得就像没事儿人一样。

我呆呆地看着你,强忍着眼泪,

不想让你知道,

我无数次躲在被窝里,流着眼泪,怀念着我以前天使妈妈的模样。

知道你上班辛苦,可上学未必轻松,

常常是坚持过了冗长的课时,但课间也只能留在原位上,

没完没了地做题目,去那些课外讲堂,无休止地面对那些老师们的说教和撒谎,

假期里只能在家里,享用爷爷奶奶准备的一日三餐,

除了电视和游戏,我只能望着窗外发呆,

可我不能抑制我骨节的生长,和对自立的渴望,

我也想像鸽子一样在外面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飞翔,

可我一直在笼子里,无法舒展翅膀,

而你的呵斥,更让我丧失信心,丧失勇气,丧失尝试的欲望。

妈妈,你能不能回到从前,回到你抱我在怀里时的模样,

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我不能保证我不会摔倒、不会失败,不会胆怯、不会迷茫,

妈妈,到那时,你能不能还像小时候教我学走路时一样,

对我说,大胆地走吧,不要怕,别紧张!

Page 7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8—

体验死亡:一堂另类美式亲子课 2013-11-0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几天前,一位十岁小孩因作业无法完成,一气之下以跳楼之

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闻者无不震惊,强烈谴责教师者有之,深度质问家长者

有之,但大都愤怒于成人强加给孩子的压力。悲剧不可挽回,人死不能复生,从生命

教育的角度,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到底如何理解死亡,学校、家庭应如何给孩

子最好的生命教育,如何让他们认识生命的珍贵,守护亲情,珍爱自己?

体验死亡:一堂另类美式亲子课

文/朵朵;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

只有真正体验过“死亡”,才能明白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很多人对“死亡”二字讳莫如深,更别说把它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在美国,很多

中小学校就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坦然地与学生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34 岁的我,

也和儿子一起体验了一把“死亡教育”,感悟颇多。

直面死亡

2009年,我在纽约读医学博士,老公被公司调到美国总部上班。于是,6岁的儿

子成成也被接到美国上学。由于是插班生,老师对我们很照顾,还专门花了一上午时

间给我讲述了注意事项,特别指出了关于死亡教育课程的问题。

Page 8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79—

我吓了一跳:国外的学校怎么还开设这样的课程?在中国长大的孩子能适应吗?

随后我了解到,其实死亡教育在美国很普及,跟其他课程没有什么区别。我半信半疑,

老师瑟琳娜建议我前几次课程跟着成成一起上。

成成入学一周,我便接到了瑟琳娜的电话,说本周三下午有一堂关于“死亡教育”

的课程,希望我能陪同。

瑟琳娜以美人鱼的童话故事切入,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老师,美人鱼最后化

成泡泡,是不是就是死去了?”“是!”“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死呢?”“是!”成成

也站起来,问道,“那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死吗?”“是!”儿子突然哭了起来,说,

“我不想爸爸妈妈死掉!”同学见状,开始取笑成成,说他是个胆小鬼。我赶紧搂住

儿子,准备安慰他。

瑟琳娜却把成成叫上讲台,并让其他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她用童话式的理由安抚

了儿子的心:童话故事里公主和王子虽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最后都会死去,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也一样会有生老病死。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段路程,路走完了,

生命也到了尽头。你的父母也会走完他们的路,但这并不可怕。父母死后,会升到天

空做星星,当你想他们时,可以抬头仰望星空。那颗跟你眨眼睛的星星,就是你的父

母。

这是瑟琳娜“美化”至亲的死亡,以便让孩子能接受“亲人死亡离别”的恐惧与

悲痛。成成擦干眼泪,走下讲台,拉着我的手,问道:“妈妈,你死后真的会变成星

星在天上看着我吗?”我笑着点点头。

其实看到儿子哭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告诉他,爸爸妈妈是不会死的,会永

远陪在他身边。多亏瑟琳娜反应快,给出了合理并能让孩子们接受的解释。我开始对

死亡教育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体验死亡

2011年 6月的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后,情绪很低落。原来是班上同学们集体养的

兔子“花生”死掉了,老师说要给它开个追悼会。对于“花生”的离开,成成显得非

常悲伤。我猜测老师应该是想通过兔子事件,阐释一些生命的道理。

第二天,教室里坐满了人,家长们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瑟琳娜开始说话了,小

白兔“花生”的离世,让很多同学都很悲痛,当然也有些同学表现得事不关己。这两

种情绪其实都是不对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帮“花生”做一本纪念册,大家可以把平

时给“花生”拍的照片,有关“花生”的成长记录,或者想对“花生”说的话都收进

这本纪念册里。

孩子们忙活了一阵子,纪念册总算是做好了。瑟琳娜翻看着纪念册,脸上露出了

欣慰的笑容。“‘花生’在生前得到了你们细心的照料,离开时它带着满足的‘笑容’,

Page 8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0—

你们给了‘花生’一段幸福满满的生命之旅。‘花生’生前给你们带来了欢乐,离开

后你们应该感激并肯定它曾经存在的价值。”

所有的家长都认真聆听瑟琳娜说的每一句话。我也在思索,这位普通的小学教师,

通过一只兔子的离世,让孩子认识到了正确对待死亡的情感体验。

回家后,我问儿子对于兔子的死,是怎么想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很难过,但听老

师说后,感觉兔子离开是很正常的事,就像花儿最后都要枯萎一样,它会变成种子,

明年再开放的!”儿子回答道。看着儿子课后能平静地面对生死,让我十分欣慰,不

禁赞叹死亡教育课程的神奇。“那……妈妈我可以养一只小白兔,也叫它‘花生’吗?”

我欣慰地点点头。

周末,我和儿子来到小动物市场,买了一只和“花生”长得差不多的兔子。儿子

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和“花生”讲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正视死亡

转眼已到 2012年,儿子升到三年级了。2012并不是世界末日,但却让人体验了一

回“生离死别”。

4月的一个周五,成成放学回家,告诉我周末需要和他去一趟殡仪馆。我很惊奇发

生了什么事情?儿子解释说是死亡教育课程的安排,老师只说了集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天一大早,我驱车带着儿子来到了位于郊区的一家殡仪馆。对于这次“死亡

体验”我充满了好奇,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可眼前的场景仍然让我震颤。

在殡仪馆的小广场里,阳光温柔地洒落,四周是鲜花绽放和青草葱郁,唯独广场

正中,静默地躺着一口棺材—黑漆漆的颜色,连同它所覆盖住的阴影,与四周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更让人望而生寒。

这时,一位牧师走了过来,他是今天的死亡体验课老师—杰克。

而大家的目光始终集中在广场正中央,杰克见状,微笑着对人群说道:“有哪位

家长愿意进到棺材里面体验一下?”话音刚落,人群中一阵小小的骚动。这个时候,

儿子紧紧扯住我的衣服,示意我不要举手。儿子的举动,反倒激起了我的欲望,传统

观念固然重要,但这毕竟只是一次体验而已,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告诉成成,如果不去参加,那大老远跑过来干吗呢?我拉着儿子的手,对他点

点头,并向杰克示意我要参加。杰克看到我举手,有些震惊,毕竟我是位东方女性。

此时,广场上响起了《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我的心悲哀起来,

仿佛跟随着这低沉悲伤的音乐,真的要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一般。我在众人的注视下,

慢慢地走向广场正中央,每一步都异常沉重,现场的气氛也凝重起来。

也许是受到了周围气氛的影响,成成紧紧地拉住我的手,越攥越紧。我放开儿子

的手,躺进棺材,“最后”一眼看了看这个让我留恋的世界,然后深吸一口气闭上了

眼睛。就在杰克把棺盖合上的一刹那,成成突然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妈

妈!不!你不要进去!妈妈!你快出来!你不能丢下我!”听到儿子的呼唤,我的心

Page 8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1—

也为之一沉,如果我真的就这样离开这个世界,儿子该怎么办?父亲、老公该怎么办?

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回想起母亲离世的场景,更让我深刻地警醒,人活着一定要好好

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它真的太宝贵了。

“妈妈!妈妈!你快回答我!”儿子继续哭喊。估计静默了 10 分钟,杰克才派人

打开棺材,我睁开眼睛,恍如隔世,庆幸,活着真好!出来后,儿子径直扑向我,抽

泣着。我抱紧他,“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为了“庆祝”我还活着,儿子自觉地保证,

以后会更爱我,会更加听话,我窃喜不已。

杰克喊住我,让我在墓碑上写下墓志铭。棺材旁边竖着一座仿制的墓碑,我走上

前,用笔写下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地过活,不留遗憾!”

所有孩子和家长,为我的勇气和儿子的孝心鼓掌。她们纷纷举手,也想体验一把

死亡的感觉。只有真正体验过后,才能明白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经过死亡教育的洗礼,我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今年毕业后,我打算回国发展。

母亲离世时,我不在她身边。如今父亲和老公的父母已经年迈,我和老公决定在他们

的有生之年,陪在他们身边。在重新审视生死之后,我更加发现家人和亲情才是最需

要珍惜的。

周国平: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 2013-11-0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长久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生饱受应试教育的摧残,在素

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 PK 赛中,应试教育似乎稳立于不败之地,很多学生被它所伤,却

苦叹无奈。教育体制难以短期改变,我们该何去何从?本文将展现一个快乐地战胜应

试体制的案例,虽未必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却似乎闪现一道寻找素质教育的曙光。文

章虽长,读起来,也是意味深长。

Page 8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2—

快乐地战胜应试体制

——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来信

文/周国平 当代著名哲学家;原文刊载于周国平新浪博客

我收到一个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来信,她在信中叙述了她的学习经历,大致情

况是:在父母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和她自己兴趣至上的学习态度支配下,似乎很不用

功,也没有上任何课外班,但喜欢读书和探究新知,课内成绩长期不佳,但最后奇迹

般地在应试方面也后来居上,并且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征得她的同意,我把这封信和我的回信发表在我的博客上。我不必再多说什么,

大家自己看信,我特别推荐广大中小学生的家长看,你们会明白,你们是可以抗争今

天的教育体制,为你们的孩子争得快乐的权利和真正的素质教育的。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我在开头先摘录信中的若干句子——

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

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开始看哲学……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英语一个同

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失去对事物感兴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认为这也是一种能

力,因为我身边有很觉得我们所学的一切都很没劲的同学,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兴趣爱

好——如果玩电脑游戏、上网、追星、八卦不算的话。

我发觉,可能现在的学生之所以学得那么痛苦,就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残忍

地剥夺了“喜欢”的能力!

我父亲证明了个人是可以反抗体制的,至少可以不屈从于体制,并且让我们这些

未步入社会的人不至于成为社会所谓利益的傀儡。

您曾经说过,素质高的孩子,即使是在应试体制下也不会差。我十分同意。应试

考查的是素质中的冰山一角,拥有整座冰山的孩子当然不会害怕有人来试探他的边沿!

王卉媛的来信

周国平老师:

您好!

我是一个学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给您写一封信。这封信

是有关教育的。我想对您说,您对“拯救孩子”“拯救教育”的呼喊并不孤独,也绝不无力,

您的努力并不会白费,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不仅仅是意识到当今教育体制的畸形,

而且还会奋起反抗——“能拯救一个是一个”!

Page 8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3—

我是在二模前两天看到您的书的。也许您会惊讶为什么那个时候还会“看闲书”——

可是,正是您这“闲书”让我信心更充足、心态更平稳。那本书是《善良•丰富•高贵》,

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您也许不知道,您的书为一个十多年来努力反抗教育体制却又

时时处于彷徨犹豫中的父亲增添了信心。他并不懂教育和哲学,所以他没有办法像您

那样坚定,也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作为支撑——他只是凭直觉和人生经验觉

得,这教育体制太不合理了,我们必须加以反抗。

我的父母一直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教育”我——其实,他们都不清楚那算不算

教育,他们说他们的教育就是“不管”。爸爸忍住来自其他孩子家长的强大压力没有给我

报任何奥数、英语班,而根据我的兴趣为我选择了美术班。当我总是在“玩”而不学习时,

他没有训斥也没有唠叨,而是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几经波折,没有任何奥数和英语

学习史的我总算凭美术特长躲开了一所风气极差的初中,进入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我初一时成绩不好,只排在年级二百名左右,可是初二忽然对英语(其实是英语小说)

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三又觉得化学有趣,一下就变成了班里第一,签约留了

本校高中……到了高中,又是一段默默无闻,名次屡次在 20 名左右徘徊,但期间出板

报、帮忙策划班会、参加各种活动过得十分快乐——然后,鬼使神差,在一个假期的“抢

跑”后,一上高三就考了个年级第一,然后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我居然能考上北大……

最近爸爸如释重负,不停地说“咱们胜利了”——他是说,我们对抗教育体制胜利了,至

少是已经胜利了一半。(因为毕竟进了北大也不能说明这个人就一定有出息,胜利与

否要看一生的轨迹才能下定论。不过至少我一直活得很开心很开心!)

其实到现在,我都觉得像在做梦。像我这种不知道何谓“刻苦”的人竟然也能上北大?

只一年真正用心的努力,这对那些孜孜十余年的孩子们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我一直在

玩啊!不过,在我将我的疑惑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之后,她告诉我,也许我认为是“玩”

的事在多数人看来都是“学”。我想了想——看闲书,读简本英文小说,看动漫,画画,

有时写点东西,看看《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高二时迷上了相对论,高三快结束时

开始看哲学(还是受您影响,真是感谢您!让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确实学到了

很多东西。闲书让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屹立不倒”总是第一,英文小说无意中也给了我的

英语一个同语文一样不可动摇的地位,正是吃着这两科的老底我才能在高三一年猛攻

理综和数学。看动漫让我有了日语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或许悲观,但

毕竟是世界观啊),也促进了我画技的提高。画画……嗯,很快乐(这也许才是最重

要的,不是吗?),而且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还帮我融入了集体。至于相对论和哲

学,则纯粹是“学到了东西”,没什么实际好处,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这更好。

您现在可以想象,当我读到您对教育的看法时,我有多么如释重负了!那种“不经

努力却得到了别人本该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的负罪感减轻了许多。我一直以

来其实是在用另一种让我十分快乐的方式在“学习”,不知不觉地学习。原来我高三那年

的所谓“努力”,也只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我开始庆幸,我除高三之外一直在不知不觉

Page 8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4—

中接受着——不,实行着自我的“素质教育”,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失去对事物感兴

趣的能力(是的,我一直认为这也是一种能力,因为我身边有很觉得我们所学的一切

都很没劲的同学,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如果玩电脑游戏、上网、追星、八

卦不算的话)。我一直对学校的态度是:我喜欢这个学科,但我不喜欢这门课,也不

喜欢做题,更不喜欢毫无意义的作业。如果没有同学,我绝不想去上学。所以,别人

问我是否喜欢英语,我总是说喜欢英语,但我不喜欢英语课。(这是大实话,到现在

我还是语法白痴,我做题从来只凭语感。我在好好听语法课之前已经知道这些意思用

英语该怎么表达了,那我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要这么表达呢?背那么多语法名词有什

么意义?我们学汉语的时候学语法了吗?这岂非舍本逐末!单词也是,都是在看英语

文本的过程中总是遇到这个词,慢慢就领会了意思的,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字母背???

总之,我无论单词还是所谓语法都没背过,英语语法课对我简直是个折磨,像听天书

一样;看到同学念单词拼字母我也觉得莫名其妙。可我又时常心生惭愧,因为我没经

过任何痛苦的背诵便让英语达到了一个让同学羡慕的水平——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同样,我物理习题课或概念课听得云里雾里觉得枯燥得很,可是看到课本上有关“时间

是相对的”却兴致盎然,让爸爸借了几本科普读物看了几个通宵,搞得上课不停打瞌睡。

那段时期,我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可成绩最差的也是物理。我对科目的兴趣与分数

无关。

凡是我喜欢的事情,我都能做得很出色很投入,凡是我厌恶的东西,虽然不得不

应付,但肯定不会太好,而且会很费力。然后我发觉,可能现在的学生之所以学得那

么痛苦,就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被残忍地剥夺了“喜欢”的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本是

与生俱来的,就像您说的,只要好好保护就可以了,可现在,一切都在残忍地扼杀着

那些生命的珍宝!在看到您的文章以前,我和爸爸经常议论现在的教育体制,那时我

还没想那么深,我们一致认为,现今的教育方式就是把孩子都变成傻子呆子,只会做

题的机器,目标就是分,分,分!我向来不欣赏死学习的人,可又不得不承认那种坚

忍不拔的精神确实可嘉,但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头,又说不上来。现在我认为那种不

对劲就是,那种精神好是好,可惜被生拉硬拽着用错了地方。要是能够“好好保护”“孩

子的天性”,那么学习就会很活了,创造力也会喷涌而出。

我忽然感觉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并不是他们想变成“死学习”的人,是教育,本应使

他们成才的教育逼着他们“学习死”的啊……看完您的《宝贝,宝贝》,在感叹着啾啾有

这样一个用心的父亲的幸运之余,也在感叹着我自己的幸运。我简直开始崇拜我父亲

了。他的“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很好地保护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一直以朋友的

身份和我相处,让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一个近乎完美的童年(相对来说太完美了,在

别的小朋友撅着小嘴上着奥数时,我和我表妹正在楼下疯跑)。谢谢您一直看到现在,

我实在是写得刹不住车,其实我已经删掉一大段了……

接下来我想说说我父亲,他和您一样,也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而且我相

信像他这样的父亲(或母亲)一定还有,而且他们也曾经像我父亲一样陷入过长期的

Page 8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5—

心理斗争和彷徨不定的困惑。您的文章,多少会令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们增强自信,

而且会令更多明智的父母下定决心“拯救孩子”。我父亲证明了个人是可以反抗体制的,

至少可以不屈从于体制,并且让我们这些未步入社会的人不至于成为社会所谓利益的

傀儡。(这让我想起了郑渊洁,不过我爸爸说他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不让我上学,另外

他觉得与学校里同龄人接触还是很有必要的。)倘若反抗的人再多些,能掀起一场教

育革命也尚未可知!

我父亲少年时十分努力,不停地做题、练习,又恰好赶上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大

概是第二年吧),考上了北大数学系。可是后来工作当中,爸爸却发现曾经那些重复

的训练只能磨灭创造力,使人变得机械——他最近对我说,他是不想让我也“变成那样”,

他想让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于是,爸爸所谓对我的“矫枉过正”便开始了。

自我小时候起,爸爸便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从不管束我,一切尽可能顺我的天性,

让我在自由的氛围中成长。不过他买了很多书给我,要知道那时候四五本书的价格就

差不多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可他从不吝惜钱。我是在妈妈念故事的声音中长大的。

在这期间,由于妈妈念书时我同时也跟着在看那本书上的字,慢慢便认识了很多。(所

以后来当我读到您可爱的啾啾认字的过程时,不禁感叹那惊人的相似性,果然潜移默

化才是正确的方法。)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对我刮目相看,甚至找上家门质

问我爸妈我的作文是不是他们帮我写的——那时的我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在同龄人

中还是很出色的,爸爸妈妈其实也很惊讶,因为他们“从没刻意教过”我。

然而,到了二三年级,我便不是那么显眼了,因为我经常算错数,对英语也没有

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我向来学不会,至少学不好。当时几乎所有家长都给孩子报

奥数、英语班,我爸爸也有点犹豫,问我报不报,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说“不报!”。于

是,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没有报过任何奥数、英语班,只是一直“顺其自然”。爸爸说,

他在那段日子里其实特别犹豫,举棋不定,他又怕我没学这些会吃亏,又不甘心成为

这个他觉得极为不合理的体制的奴隶,让我变成做题机器。彷徨许久,“我就不信了!”

爸爸把心一横,再没有提给我报那些做广告做得花里胡哨的奥数、英语班。

在别人上着课外班的时候,我要不就和表妹在外面疯玩,要不在家里津津有味地

看着妈妈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因为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挑书,就随便借,我也就随

便看,所以读书很杂,没有看到经典名著,这也是小小的遗憾。最爽的就是非典时期

了,不用上学,一天猫在家里看小说或传记。虽然没能接触到那些伟大的作品,可是

小学这段经历给我奠下了读书的习惯。)

因为没学奥数和英语,我也确实吃了不少亏,小升初时为了不让我分配到家附近

一所风气极差的初中(真的极差,据说老师和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对骂!要不然爸爸妈

妈也不会那么着急),爸爸到处跑,带着我到处去参加各中学的招生考试,可是由于

没学过奥数英语什么的到处碰壁,哪都不要,最后还是二十中学以我的美术特长录取

了我。小升初碰了一鼻子灰,爸爸又开始后悔没有给我报奥数了。但木已成舟,也只

能走一步说一步,爸爸却也不想退缩,仍然坚持他“顺其自然”的教育态度,不怎么插手

Page 8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6—

我的学习,几乎从不过问我的考试成绩,一般是我主动告诉他,成绩好坏他都不表态,

以免我骄傲或难过。可是初二第一次考试(好像是吧)我的成绩居然掉到了 173 名,

爸爸终于还是沉不住气了,他很失望,同时对“顺其自然”产生了很深的怀疑。

可是,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转机。初二新加了物理课,我十分喜欢,觉得很有意

思,比方程语法什么的有趣多了,于是就开始认真地学物理——很容易,很好玩,很

神奇,当时就这心理。同时,爸爸早就买来的一套英文读物也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看

了一本,觉得故事很有趣,就看下去了……到初三,我已经看完了一整套,又开始看

另外一套。物理成绩很好,化学我也挺有兴趣,英语也由于看小说突飞猛进……173

名在一年的工夫里竟然蹦到了 19 名。自那之后,爸爸信心倍增,因为他发现我还有很

大的潜力。这时候,同班那些学过奥数和英语的人很多已经不如我了,这使爸爸感到

自己应该是对的。

上了高中以后,我的成绩在 4~34 之间蹦跶,具体名次依我对该阶段所学内容的感

兴趣程度决定。出现最多的名次在 20 左右,当时我们家的亲戚还有我爸爸自己都没想

过让我上名校,甚至我姥姥看到我“不学”的样子担心我会考不上大学。爸爸又开始动摇,

觉得要是那时候给我报了奥数,我的计算能力就不会那么差,理科就不会那么拉我后

腿了。他无数次问我,那会儿是不是应该给我报奥数,每次我都使劲摇头,明确地告

诉他,如果当时他给我报奥数,出于抵触心理我会干脆连数学都不学了的。

到了高二,我做了一个有关相对论的研究性学习,把班主任老师吓着了。其实书

上那些概念我都懂,就是不爱做题,再加上马虎,成绩自然高不上去。她了解了这个

之后,我就被莫名其妙地拉进了“尖子生工程”,要知道其他的六个人都是稳定在 10 名

以内的呀!受宠若惊的我终于萌生了“努力”的念头,在即将高三的那个暑假第一次脑袋

里想着“高考”这俩字去啃厚厚的辅导材料。昏天黑地!我发现我很适合自学,真快。开

学第一次考试,我考了年级第一,把第二名甩在后面 39 分。于是爸爸又兴奋异常,觉

得自己没错……

就是这样,爸爸的脑袋里充满了相互斗争的想法,一直斗争到我的高考成绩发下

来。670,排在北京市 270 名。要知道,中考时,我的名次是海淀区 1780 名!连我都

不相信这是真的。爸爸兴奋得一夜都没睡觉,和我聊了一宿……这是属于他和我的战

争,一个赌注是我的前程和他的努力的赌,现在,我们没错,错的是这个体制。始终

在爸爸心头争来斗去的矛盾现在可以不再出现了,因为接下来的路属于我,爸爸已经

完成了他的使命,我今后的路还很长。(说得好像太严重了些?可我觉得要是老爸真

的不做这个斗争,我现在没准真考不上大学,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曾说他

把我矫枉过正了,把我引上了文学方向(我高中学的理科,报的却是北大中文系。只

有北大这样招,别的学校都没有,要不然我高三一年也许不会那么拼命往北大奔),

可我觉得这也蛮好。

我相信,一定还有家长在与这个体制做着斗争。我也会继续努力,我一定要证明

爸爸“顺其自然”没有错,顺应孩子的天性才是教育所应做的。您的啾啾让我更加深信这

Page 8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7—

一点,家长和学校所应该做的只是引导,绝不是替孩子做决定,更不是将孩子的天性

一并扼杀。天性自由发展的孩子也许早年不会显露出出色的一面,但他长大后既是一

个“人”,也是一个“人才”,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何况您曾经说过,接受素质教育,素质

提高的孩子,即使是在应试体制下也不会差。我十分同意。应试考查的是素质中的冰

山一角,拥有整座冰山的孩子当然不会害怕有人来试探他的边沿!天性自由发展的孩

子,会比天性受到压制的孩子优秀许多,虽然那压制并不是那些可怜的孩子的错。我

相信您也会在“拯救孩子”“拯救教育”的路上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相信将来啾啾会

成为一个真性情的快乐的人,我为她祝福!

在结尾前,我想再说些有关我自己的话,望不要介意——前面我说,您的文章让

我更加有信心、心态更稳,这一方面是因为您的话为我们与体制作斗争的行动提供了

“理论支持”,而且我们看到与体制作斗争的并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人;另一方面,也是因

为您为我打开了哲学的大门。我以前一直以为哲学高深莫测,直到高中政治学到《哲

学生活》才发现原来哲学那么有意思,可是我们家有的哲学类的书都是康德、莱布尼

茨等人的原著(爸爸上学时买的,还是老版),真是看不懂的……二模前那两天,我

一口气将您的《善良•丰富•高贵》、《安静的位置》都读完(如果这样说不冒犯的话:

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那两天我什么都没复习,只是看您的书,结果二模考

了 666,海淀区 123 名。究其原因有三:看到好书心情好;您的书让我的灵感喷涌而

出,语文作文写得特忘我(主题是追寻真理的青年精神,命题作文,见附件);有了

一个较开阔的眼光,考试时就看得很淡了,平静得出奇。最重要的是,您让我看到了

一颗仍旧真挚仍旧坚守安静领地的心灵,真的感谢您。(我不会说华丽的话,而且我

想您也不喜欢华丽的话,所以,我只好只说声谢谢。)我会继续关注您的书和您可爱

的啾啾。抱歉,希望这封信没有太占用您的时间。

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告诉我,我这种学法对那些用功的孩子真的没有不公平吗?

我总觉得我的运气(其实,我甚至连运气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似乎太好了些,成长

太顺了些,心里总是有强烈的不安,好像我剥夺了别人什么一样。这样真的好吗?虽

然这些问题不会影响我以后的路,但我仍然克服不了这强烈的愧疚感。我好像只尽了

一点努力就得到了一切。我爸爸总是说“老天爷是公平的”,可当我问他“你信老天爷吗?”

他却回答“不信”。爸爸是针对我小时候耳朵因医疗事故而导致四级听力残疾一事说的,

他说我“该受的苦提前受了”……可我不能接受,因为我觉得耳朵的事甚至利大于弊,如

果不是因为这个我还不会总猫在家里看书呢,如果不看书,我还不可能考上北大呢,

再说影响又不大……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可

是即使这样,我也没法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好运……

如能回函,不胜欣喜。对您耐心读完这封信再次致谢!

2010 届高考北京一考生

2010 年 6 月 25 日

Page 8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8—

周国平的回信

卉媛:

我要告诉你,你的信给我带来的也是欣喜。感谢你详细地叙述了你顺应自己的天

性抵制应试教育并获大胜的经历,我读得津津有味。你有一个好父亲,你说他只是凭

直觉和人生经验,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有好的直觉的人何其少,能够尊重自己的人

生经验的人何其少,这正是今天的悲哀。否则,体制再浑蛋,教育的状况也不会落到

这么糟的地步,尤其是这样浑蛋的体制不可能这么顺利有效地推行。你虽然尚缺人生

经验,但你的直觉也非常好,所以能够排除干扰,我行我素。

你不必感到愧疚和不安。不公平是体制造成的。在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灾

难中——今天的教育正是这样的一场灾难——有大量遇难者,只有少数幸存者,这是

没有办法的。难道所有人都遇难才公平吗?当然不,为了战胜灾难,为了灾后重建,

幸存者越多越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机会成为幸存者,这本身就是一种贡献。

三篇作文也看了,不错,但能看出是作文,所以往往不免用推理代替真情实感。

你的信完全是真情实感。你有文学才华,现在不必写作文了吧,不妨自由自在地写点

东西。

我会把你的信给啾啾看,她会受到鼓励,坚定对我的教育理念的信心。如果你同

意,我还想把信贴在我的博客上,给这个坏世界树一个好榜样。我相信,无论家长,

还是中学生,对当今教育弊端有所认识但怕失去什么而不敢抵制的不在少数,你的经

历对他们会有说服力,在抵制这一边加上一个砝码。

我会关注你在北大的继续成长。北大现在也沾染了这个时代的许多毛病,你仍要

独立思考。

周国平

2010 年 8 月 8 日

Page 9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89—

一个误传了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

2013-11-0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从众是大部分个体都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于大部分家长

而言,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上,长久以来也有从众的“传统”,当别人忙着送孩子

上兴趣班时,自家孩子也赶紧跟上;当大众崇尚某种热门教育方式时,自己也立马学

习;还有更多长期被误读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一传再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

发现,保持思考的独立性对家长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意志品质,若真能如此,家庭教育

也许就会少几分盲从,多几分理性。

一个误传了很久的美国育儿观念

图文/心路独舞 美国大学任职,工程博士,美国媒体自由撰稿人,读者原创版特约作者

小孩子跌倒了父母怎么办?扶还是不扶?这原本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

在中国的父母之中引发了很多争论。

扶的一方认为,这是关心、是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安慰,况且孩子真的要是摔

疼了,不扶便是冷漠,扶则是在给孩子以身作则,否则将来孩子长大了遇见别人有困

难需要帮助时,他会想“反正他自己能挺过去。爸爸妈妈小时候就是这么对我的”,

于是持这种观点的人找到了道德的制高点:如果大家都不去帮助别人,那世界将会变

得多么可怕!

Page 9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0—

而不扶的人则认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摔倒了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

因为父母是不会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对孩子的爱未必是宠爱,有时候需要放手。如果

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去玩,这不仅鼓励孩子的

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处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会变相纵容孩子的依赖和娇气。

而且,持不扶观点的家长祭出了一个最有力的佐证:你看,美国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

一时间,不扶的观点好像占了上风,因为在幼儿教育领域,美国不论是在理论还

是实践方面在世界上的确占据着领先的地位。那么美国家长真的凭任孩子摔倒而不管

不顾吗?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开始宣传这是美国家长的做法的,我也看过一些没有第一手养

育经验的海外华人隔靴搔痒地介绍所谓的美国育儿经验,我不知道大肆宣扬这类理念

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仅仅是无知或想当然,我非常不赞成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培

养孩子独立和勇敢精神的猜测,我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和很多事情一样,割裂了发生的

背景和前提孤立地去做猜测,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孩子摔到扶与不扶这件事情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美国养育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竭尽全力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把安全设施作足,

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美国的幼儿园、家里、游乐场、公共场合等都非常重视为

小孩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例如电源插座都用塑料插头封上,地上铺软垫,尖锐的桌

子角包好,楼梯口装门等,所有的儿童用品从吃的到用的都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细致和

严格的监测。比如在幼儿园的婴儿班,总会辟出一个特定铺有厚垫的区域让孩子爬,

四周有安全的隔离物,那个地方只有家长和保育员才能进入,还必需脱鞋才行;在幼

儿班,房间里除了厚厚的垫子和必要的设施(儿童小桌椅)玩具外,几乎空无一物,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走路还不稳、易摔倒。美国儿童的游乐场也是按年龄分的,

1-3岁的地上全部铺了塑胶,滑梯什么的都很矮小,孩子玩的时候即使摔下来也不会受

伤。4岁以后的游乐场也会铺上厚厚软软的碎木屑,滑梯的高度也得严格遵守儿童建筑

设施的安全规定。

写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明白了吧,美国小孩子摔倒了的话,美国家长不去扶不是因

为要去锻炼孩子的勇敢精神,根本是因为安全设施做足了根本不大可能受伤的缘故罢

了。

但百密一疏,偶尔也会有意外发生,孩子真的摔倒受了伤,美国家长肯定比谁跑

得都快,抱起孩子赶紧自己处理或上医院,若是发生在学校或幼儿园还要追究责任人,

而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发生的原因,堵住在安全设施和制度上可能的隐患。譬如丫丫学

校曾有一个孩子从体育馆前台的舞台上跳下来把脚扭伤了,虽然是孩子顽皮,但孩子

的家长则反问:既然存在掉下来摔坏的风险,为什么孩子会被允许到舞台上玩?从那

以后在舞台前面醒目的位置上便立起了一个警示牌子,告诉孩子不准上去玩、可能受

伤之类的。

Page 9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1—

只有把安全隐患都消灭掉,小孩的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保证了,美国的家长才会看

到孩子摔倒了任他们自己去爬起来,所以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时候,不仅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那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学习的精华所在。

下面的照片是在小城住宅区的游乐场里拍摄的,地面按不同年龄的游乐区分别铺

设了塑胶海绵、仿生地毯或碎木屑等,游乐场用栅栏等封闭,在设计上最大程度地保

证了孩子的安全,所以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孩子摔倒了不会摔伤,自己会爬

起来,大人则凑到一起聊聊天或自己看书等。

Page 9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2—

Page 9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3—

Page 9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4—

Page 9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5—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写在女儿 20 岁生日

2013-11-0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常说父爱如山,高大、稳重、深沉,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

刻意的雕饰,却直击心灵,伴儿女一生。一位父亲在女儿 20岁时,为她书信一封,作

为女儿的成年礼。没有警示告诫,没有居高临下,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平和诉

说自己用生命沉淀的智慧,不炫文采,实实在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读,慢慢

赏悟。

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

文/陈伟光 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社长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

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不觉,你已经 20 岁了。按中国传统观念,你从此就是成年

人,可以自主决定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了。你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求学、恋爱、

婚姻、家庭、职业等等。如何完成这些课题,直接关系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爸爸想对你说——

Page 9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6—

人总是在困难中前行,千万不要抱怨。生命犹如溪流,源于何处,流经何处,归

向何处,由不得自己,无所谓好坏,坦然面对、全盘接受便是。抱怨是弱者的心态,

于事无补,于人于己无益。

烦恼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守住善念不移。人之忧乐,系于得失。得之不惊,失

之莫憾。结善缘,诚感恩,人神共佑,处处安泰。纵遇违逆,莫生恶念,恶念只会带

来烦恼。

人的价值在于付出,以索取为耻。付出,证明你富有;索取,证明你贫穷。帮助

别人,快乐的是自己。向人索取,得到的是失落。尊严比黄金宝贵千倍。

没有坏运气,只有坏习气。种种不顺,习气所造。好习气带来好运气。所谓好习

气,概而言之,乃一心不乱、一丝不苟。好习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点点滴滴事关修

行。

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享受。掌握一门专业知识,便拥有进入文明社会的名

片。专业没有高低,喜欢便好。知识不在多少,会用便好。会学习的人,其实是在玩

一种智慧游戏。

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快乐。干什么并不重要,喜欢就好。钱多少并不重

要,够用就好。最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释放能量,释放快乐,释放人格之美。

爱情不是拥有,而是相互赠予。与其追求爱情,不如打理自己。从内外兼修到内

外兼优,爱神自然眷顾。不排斥、不攀附,善良真挚最可靠。切莫追求完美,切莫迷

信激情,切莫执着永恒。

相对宇宙地球很渺小,相对人类个人很渺小。爱护自己,悲悯众生,欣赏自然,

乐观自在,安身之处即故乡。财富、地位等仅是身份象征,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心灵。

心量大者,不计较、不比较,烦恼随风散,动静皆自由。

身体比事业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追求比超越重要。人生是一个生命过程,好

好享受这个过程,让生命之光活泼泼地闪耀在寄身所在的时空中。

爸爸

Page 9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7—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2013-11-0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朱永新先生曾经在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谈到,

“一个人的精神发达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此言可谓精辟。同样,在家庭中,孩子成

长过程中的精神发达史也是他(她)的阅读史。但往往情形是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的

价值,却难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基于此,今天为大家推荐网络红人秋叶老师一篇讲述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配图文章,他育有一个阅读量令人咂舌,爱好写作的女儿,想

必他的经验之谈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图文/秋叶 原文刊载于左岸读书

阅读就是看书,看自己喜欢的书,看自己觉得有内涵的书,阅读绝对不是我们语

文流行的阅读理解,搞什么标准答案,事实上我们中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大部分文章,

文字粗陋浅薄,故事残缺不全,背景支零破碎,读起来味同嚼蜡,却大段要求背诵,

让人情何以堪!

Page 9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8—

一个人书看到了,思想自然不同;思想不同了,言谈气质自然不同;言谈气质不

同了,文章风流自然不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阅读那些原原本本的文字经

典,那些没有被二次加工的文字,那些能够让我们一气呵成读下来的文字,这样的文

字阅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有收益。

Page 10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99—

我总觉得父母送给孩子的礼物不应该是财富,孩子的财富应该让他们靠自己的双

手赚取,我们父母能给孩子的,除了养育,除了提供教育,最好是给他们终身受益的

习惯,运动,艺术,旅游,摄影,集邮,阅读等等,都是这样的好习惯。

阅读就是头脑的粮食,但阅读这种粮食有一点和吃饭不同,不怕吃得晚,任何时

候开始都行,就怕你从来没尝到这种美食的滋味。有句话说得好:“除了爱情,没有任

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好处

无穷。

Page 10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0—

让孩子爱上阅读最简单的方法, 我觉得莫过于让父母先成为爱书的人。如果父母

坚持每天都看一点书,慢慢地看书会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然后慢慢地看书也会成

为你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身体成长,需要吃饭,而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却需要思考,阅读是促进

思考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成年人却拿自己忙为借口,愿意花大价钱去听一些讲师

的二手培训班,却不肯静下心认认真真读一本经典。大部分父母自己就没有体会过,

教科书以外的多元阅读,到底可以给自己的人生什么有趣或有益的启发。自己没有体

会过的事情,又怎么会想到可能发生在子女的身上?

好的阅读就是悦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代中国人不爱看书倒也罢,可

劝人看书的多半也充满功利心,这才是阅读的大敌。仅想着功利的事情,只怕阅读就

失去了原有的快乐,而一件事变得不快乐,就没有人愿意真正投入其中。如果阅读只

是为了应试,那么孩子只会渐渐远离阅读。

钱理群先生说:“读书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活动:一书在手,就可以打破时空界限,

自由穿梭于古今中外,漫游于人类所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在阅读中重新经历、

重新感受书本中的生活…中小学教育注重的是经典阅读,孩子们就可以与创造人类和

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对话”。

Page 10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1—

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学习仅仅依靠天赋或者强化机械记忆就能脱颖而出,但是随

着年岁增长,要理解的事物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就需要复杂的智力活动,简单的机

械记忆能力已经对学习提升难以提供较大的帮助。那么在小时候通过阅读这样的脑力

体操,对智力开发更全面的孩子反而学习的后劲就上来了。

简单的题目训练一百遍,自然可以得满分,但是复杂的思维可不能通过简单的训

练就有结果,阅读就是训练复杂思维的一种好办法,何必为了眼前的一点成绩牺牲孩

子未来成长的空间?

Page 10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2—

现在物价飞涨,收入不涨,但普通家庭应不怕把钱花在书上,买书买不穷人,买

衣服,买烟买酒,玩单反,炒股炒楼玩古董,哪样都比读书败家。在美国买一本不错

的书的价格大概可以吃三顿麦当劳,在中国一本书的价格只值一顿麦当劳。

给孩子买书,首先要确保总量买够,保证孩子一年的阅读量。一个作者,一个系

列的书,假如还不错,特别是公认的经典,孩子还喜欢,不妨陆续添齐全,孩 子对自

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品种要买够,孩子爱看什么书,不

爱看怎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应该过分限制,不能说你喜欢读《百年孤独》就见

不得孩子喜欢《阿衰》漫画。孩子读书有个问题,不像成人,有意识选择一些书补充

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孩子读书,如果自己选,往往是只读自己 喜欢的类型,这

样下去,思维也就局限在一个套路里。所以买书,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

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也就是知识面要买够。

每个孩子成长经历,兴趣不同,爱看什么书没有共同的答案,你急着下指导棋,

也许是扼杀天性,也许是扼杀兴趣。孩子看书有个缺点,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时千万

别演变为情绪对抗,他要躺在沙发上看书,你不许,他偏要,你扔书,这样一来二去

还怎么看书?还有,孩子看书看快看慢,也别管,家长不要让孩子看书的时候强调读

懂,认字,理解,慢读,给孩子自由,孩子自己知道如何调整的,我们不要什么事情

都替孩子想,要相信他们知道如何让自己适应环境。

Page 10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3—

家长总不自觉地期望看到孩子读了几本书后,能多认识几个字,能记住几个好的

描写手法借鉴到作文里面,能理解一些故事情节,能背诵一些精彩段落。其实,小孩

子最恨的就是写读后感了,读书本来是个开心的事情,小时候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

了,何必着急一定要她借这个机会完成太多的功利想法?

孩子有的天性就是爱看书的,但有的孩子未必,要说天性,爱看电视的更多,所

以让孩子爱看上书,家长的诱导很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每个月都带他们去逛书店,

逐步从纯漫画,图文漫画,文字比较多的漫画,文字有内涵的漫画,过渡到文字书,

Page 10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4—

不着急,书看多了,自然品位就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尽早在固定的时间给

孩子读故事,虽然有时很烦很累人,但一定值得。

读书自然是读经典最好,但是所谓经典,却未必就是好看的书,但也要尽量买没

有删减原汁原味的书。不要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当我们能阅 读一些

比较考验智力的书后,过于浅薄的书对大脑就很难再起到足够的刺激,所以,我们可

以买一些相对来说,有点超前的书给孩子看。

中国人很奇怪,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用最世界最高智力难度的题目

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方面用自己的平均水平智商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进度,安排阅

读内容。大人对孩子的不自信,其实是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

Page 10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5—

对孩子阅读习惯而言,最大的敌人是谁?当然是电视!电脑毕竟还需要点复杂操

作,电视简单,有些动画节目全天不停,对孩子的诱惑简直是无敌的。孩子很难控制

电视瘾、电脑症,主旨唯有控制分配好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当然,终究的办法

就是直接封电视,让孩子没有电视这个念想。

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所以还需要给孩子增加一些阅读的

快乐。比如奖励新书,读他写的文章,把他的文章贴到博客或微博空间里……

Page 10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6—

阅读不会让你富有,也不会让你成为焦点,甚至不能帮你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

从那里得到的唯一实惠是永远永远不再孤单,阅读不同于学习,它是拥抱自我灵魂的

过程。读一本好书,是可以和它同呼吸的,那一刻内心很轻盈,很快乐。书不会说话,

但是书可以把世界打开给你。

人的成长总会遇到困惑,而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在困惑的时候,好比找到一扇门,

从此你不在孤单,书会告诉你,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曾和你为一样的问题苦恼。

拥抱阅读,阅读好书,让阅读成为悦读,不管是对你,还是对孩子。

爸爸的神奇教养魔力

2013-11-0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对于一个家庭的角色分工,传统观点是“男主外、女主内”,

丈夫赚钱养家,妻子相夫教子,尽管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家庭已是夫妻双方同时在外

工作,但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不少家庭仍落到了母亲身上。爸爸的教养似乎可有可无,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父亲在孩子的教养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父亲的哪些“教

养魔力”是母亲无可替代的?忙碌爸爸又该怎么融入孩子的生活?解开种种疑问,就

让本文娓娓道来。

Page 10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7—

爸爸的神奇教养魔力

文/李宜蓁;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

父亲的角色因着时代流动,父亲独一无二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重视。以往讲到家

庭亲职角色(“亲职教育”即 “parental education”,我国台湾学者中译为“亲职教育”,其

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本平台加注),

几乎直接跟母职划上等号,父亲在家里是个“赚取面包的人”(bread-winner),在情感

给予和生活照顾方面,父亲的功能似乎不大。但研究一致指出,父亲的角色从来都不

是可有可无。

我们的父亲,不论在成长过程中是出席还是缺席,都在我们生命中扮演重大的角

色。《富爸爸不如好爸爸》作者、心理医师戴维.史都(David Stoop)表示。

嘉义大学家庭教育与咨商研究所教授张再明引述美国学者瑞蓓卡.欧尼尔

(Rebecca O’Neill)针对无父家庭的长期研究表示,在父亲缺席的家中成长的孩子,

学业表现较差,辍学率高,人际关系较差,很早就交友但不擅长处理异性关系,反社

会(暴力或吸毒)行为与离婚率偏高。而女孩未婚生子与尝试同居者较多,有了家庭

也不在乎父亲的角色,形成无父的循环。这群无父的孩子让美国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

《好个性胜过好成绩》一书提及美国一项一九五○年起长期的父亲研究发现,孩子

若在五岁时有父亲陪伴与照顾,长大后比无父的孩子更有同理心与慈悲心。甚至等研

究对象到了四十一岁,他们的人际关系较好,婚姻较为持久而美满,有自己的孩子,

也和朋友有共同娱乐。

【父亲不可或缺的四种角色】

父亲终其一生都应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但父职的角色内容应按照孩子的年纪

发展而变化。知名的父职研究者、现任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D)

资深研究科学家麦可.兰布(Michael E. Lamb)表示。父亲在孩子各成长阶段最重要

的角色如下:

零~五岁的幼年期,父亲是不可或缺的安全第三者:《富爸爸不如好爸爸》一书

提到,一岁起的婴幼儿需要在心理上离开母亲,追求独立个体感,但之前对母亲的倚

赖可能让他们在离开的过程中相当挣扎痛苦。此时父亲必须成为那个“安全的第三者”,

陪伴孩子、让他们有自信在心理上离开母亲,得以和母亲以外的人建立关系。

六~十二岁的学龄期,父亲是具权威象征的模范角色:学龄期孩子学着从他律转

为自律,此时父亲应善用其权威感,为家庭设立规范,并以身作则发挥影响力,培养

孩子内在的道德是非概念与自信。小时候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知道”,一句话就能让

Page 10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8—

使坏的孩子乖乖听话。父母亲虽都能扮演道德规范者,但父亲的象征意义较难以撼动,

较适合执行管教任务。

十三~十八岁的青春期,父亲成了儿子的竞争对手、女儿的第一段异性关系:青

春期的男孩特别需要父亲在身边做为性别认同楷模,让他了解自己将来的样子。这时

的男孩倾向跟妈妈较亲、女孩跟爸爸较亲。儿子先把父亲当竞争对手,在各方面挑战

父亲,随后发展出类似父亲的男子气概。女儿则藉由与父亲的互动,形成往后与异性

相处的模式。

十九岁之后,父亲是精神导师:子女成年后,父亲必须在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上

给予建议,鼓励并支持他们的职涯发展。这在东方以父系为主的社会更为明显。

【爸爸不是第二个妈妈】

随着家庭结构与时代变迁,社会文化对好爸爸的期待不断膨胀,但基本上仍被视

为母亲角色的延伸。

事实上,好爸爸绝不等于第二个妈妈。常有父亲感到自己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插不

上手。《亲子天下》针对父亲的调查显示,近四成的爸爸认为,家中教养重要决策是

由妈妈主导。

作家刘墉说,母爱从怀孕的经验开始出发,父爱却是理性认知得来。父亲会在旁

看着孩子思考和摸索,偶尔加以引导,而母亲可能在孩子还没开始想之前就动手帮他

做好了。两种角色需相辅相成。

台湾师大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副教授林如萍提醒,传统的父亲与母亲角色已经有

很大的松动,彼此都不能再躲在刻板印象的保护伞里。在共亲职的前提下,爸爸妈妈

应该依照各自擅长来育儿。没有女生一定得做什么,如同没有男生就一定不能做什么,

两人合作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加分。

【父亲关键能力:粗野与敢于冒险的游戏天赋】

其实研究显示,经常被视为不适合参与教养的父性特质(如粗野的游戏方式、冒

险独立性格、竞争、理性),正是父亲发挥独特影响的关键能力。

父亲爱和孩子玩大肢体、操作型的游戏,如抓到肩膀上坐飞机、骑马打仗、堆乐

高。研究发现,父亲粗野的游戏运动方式,带孩子经历激烈的情绪起伏,可藉此磨练

社交技巧与冒险性格,让孩子体验竞赛乐趣,大胆勇敢的测试自己的底限。

《好个性胜过好成绩》作者、心理学家约翰.高特曼(John Gottman)指出,孩

子从游戏中体验到害怕、却又好玩刺激的情绪,他们会注意父亲的暗示并做出回应。

比如说,尖叫和咯咯笑能让他开怀大笑因而延长游戏时间;当父亲宣布游戏结束,他

们必须学着从兴奋中恢复平静。

奶爸郭恒祺就会和女儿从事“妈妈不放心”的活动。例如,下雨时父女瞒着妈妈跑去

淋雨,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Page 11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09—

当母亲偏重于发展孩子的口语与社交技巧,父亲往往提供了机械性、空间逻辑与

数学等概念。全职奶爸陈嘉佑常抱着女儿旋转跳舞,此外他会拿玩具在不同的地方、

用不同的方式旋转。有的爸爸会刻意带孩子绕路回家,培养方向感;或购物时让小孩

自己算术结账,活用数学能力。

研究显示,爸爸比较不能忍受不必要的倚赖行为(例如某件事不会做就哭着求救),

可激发孩子的独立感。郭恒祺的女儿逗家猫玩,不小心被抓了一把,只说“爸爸,我被

抓了”,没哭也没叫,继续玩她的洋娃娃,因为爸爸不曾急忙跑来给她安慰。

【好爸爸保证班五大招】

爸爸是一种专业,需要学习。以下整理给好爸爸的建议:

1.从怀孕开始就准备: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几乎未曾提供男性学习当爸爸的

任何技巧与提醒。很多父亲都是一边当爸爸、一边在错误中摸索,等真正上手,通常

黄金依附时期也过去了。因此嘉义大学教授张再明呼吁,男性最好从太太怀孕起开始

投入学习,做足心理准备,才不会在孩子出生后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

2.说故事是最简单的教养:念故事给孩子听是较静态的亲子互动方式,最近日本

一群巡回说故事的绘本爸爸从中变了些把戏。他们选择一些含有冒险、无厘头、恐怖、

动物生命或科幻元素等偏向“爸爸口味”的绘本,搭配夸张的跳舞和音乐,让说故事有趣

活泼起来,也将父性特质传递给孩子。

3.用心参与彼此生活:“亲子关系的经营一定要靠时间,投入愈多,就愈不容易

放手。”台湾师大副教授林如萍剖析。爸爸应在每日固定保留亲子时间,举凡一起吃早

晚餐、接送上下学、参加亲师会、当说故事爸爸都行。反之,父亲也可聊聊自己的工

作,有空时请孩子到公司一起午餐。日本 NHK 电视台的“PaPa Saurus”节目常介绍创

意父亲的小点子,一位设计师父亲想让儿子更了解他的工作内容,便找时间和儿子一

起用废纸板设计超炫的变形金刚。虽是纸做的,穿起来也很威风。

4.多点弹性、耐心与重视过程:《教养关键在爸爸》书中提到,父性的特质有切

割、统整和支配,通常还有不喜欢浪费、无法等待等过于追求合理化的性格,例如经

常听到父亲大声训斥孩子“电灯和冷气不用一定要关掉”。提醒父亲,时时记得调整自己

可能过于强势与要求合理化的个性。《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则建议父亲,育儿

过程记得多放点耐心和弹性,不要只注重成品(未来孩子成年的样子)而忽略过程(享

受当个爸爸)。

5.学会道歉和倾听:当父亲犯错或无法信守承诺时,开口道歉,取得孩子的谅解,

让他们知道老爸也有弱点和缺点。跟孩子道歉对许多爸爸来说并不简单,需要反复练

习。有五个孩子的天才老爹比尔.寇斯比本身是教育博士,他在著作《做个好爸爸》

中说:“别怕让子女知道你并不是个完美的父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时时刻刻

都在,是可以信赖的、碰到困难可以跑来说‘我有困难’的最佳对象。”

Page 11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0—

很多父亲对“分享感觉”这件事感到别扭不自在,落入“只会说教、不知倾听”的传统

父亲框架中。爱家出了名的作家赵宁曾说,他希望做个“听话的爸爸”,分享孩子的快乐

和委屈。因此父亲务必试着听听孩子的内心话,了解他们个别的需求与感受。

跟上一个时代的爸爸相比,现代父亲是开放度更高、更可能被引导,进而展现多

元父职内容的一代。弘光大学(位于台湾省台中市,是一所以医护起家的科技大学,

本平台加注)助理教授赵蕙铃经常到中部的幼儿园所对家长演讲,开场前她一定数数

在场有几位父亲,请大家热烈鼓励一番。

愿意开放心胸、学当好爸爸的父亲愈来愈多。他们开始学习付出,懂得享受育儿

之乐;他们积极寻求另一种父子或父女关系的可能,希望延长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赏

味期限。“我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至少可以选择要成为怎么样的父母。”爸爸们,加油!

孩子在公共场所发飙时怎么办?

2013-11-0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在公共场所,一些孩子常由于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嚎

啕大哭,弄得父母不知所措。不少父母惯用的解决之道是向孩子妥协,殊不知,妥协

反而会使孩子的行为得到强化,让孩子下次故技重施;也有的父母选择“硬碰硬”,

这往往可能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在今天推荐的文章中,一位父亲面对女儿发飙,却

选择了一种特别的处理方式,叫做“街道隔离反省”。

Page 11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1—

孩子在公共场所发飙时怎么办?

文/Seth Slater 译/Johnsondeng;英文刊载于 Psychology Today网

这是一个发生在纽约的真实故事。纽约的街道生活既严厉又充满着爱,但有时可

能会显得更严厉。

一位 36 岁的父亲领着 5 岁的女儿,正沿着人行道走去。比起往日,今天算是比较

平静的了,周围往来的人也不算多,此刻也显得异常的平静。但这里毕竟是纽约,周

围不可能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这里的一切照旧。突然,有事情发生了,正在那时所有

的父母都惊呆了。

就因为一句话不合惹怒了五岁的小女孩。瞬间使这里变成了众人的戏场。更糟糕

的是,这里的所有人都成了观众。你也许已经猜到了,当帷幕拉开时,众人的脾气也

来了。

小女孩那张天真无邪的脸,你刚才还在为之所陶醉,此刻已全变了个样,满脸气

得发红,上气不接下气,又是跺脚又是摇头的,拽得紧紧的小拳头在空中愤怒地挥舞

着。你的孩子真的是着魔了,看她那眼泪一股股的涌出。但还有比这更严重的,那尖

叫的哭声。天哪,简直就是在尖叫,好比女鬼遭到诅咒时发出的叫声。

你两眼发傻,茫然不知所措。但不管怎样已是为时太晚,闹剧已经上演了,已经

惊动了周围的人。

街道两旁的人都停了下来,都来围观你女儿和你。他们有的背着手有的叉着腰,

停下来就是为了看热闹。或许你还应该为他们准备些爆米花。但此时此刻他们那不是

偏头就是挤眉弄眼的姿态,足以让你明白他们不受欢迎。

事实上,在你脑海的某个角落里,你可能还在想他们会对你进行抨击:“你到底对

孩子怎么了?”或“你的女儿经常这样吗?”或“嗨!老兄,这可是公共场所呢。你就不打

算个想法子制止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不笨,答案是肯定的,你会。

面对公众的不满及压力时,也许应该先诱导性地安慰一下小孩。比如给她糖吃,

或答应给她买玩具,反正你得想法子摆脱这种尴尬的社会场面,尽量让她停止愤怒。

许多为人父母的,一旦屈服了都会采取上面的做法。

然而,长期屈服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孩子会因此养成用威胁的方式去获

取他们未得到的东西,即一种多年来毫无约束就养成了的习惯。正如伤害可能是以自

己的方式来平息愤怒的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方法。然而,大嗓门加上严厉而惩罚式的威

Page 11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2—

胁语气可能会让你的孩子感到什么也听不进去,而且感觉你很无礼。这样的方法可能

不但不会让他们平静下来,反而会更加激起他们的愤怒。

那么,如果你五岁的女儿在纽约大街上蛮横无礼时,你会怎么做呢?

故事中的这位父亲一开始采取的方式是“让孩子隔离反省(Time-out)”。此时周围

的人都来围观,这对于父亲而言,作出这个决定实在是有些艰难,但比起等到大家都

不再围观时再行动,这是更有效的办法。隔离反省更倾向于惩罚的是某种行为,而不

是愤怒本身。

任何优秀的行为学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甚至是别的动物)一旦受到惩

罚,会立即将惩罚同发生在惩罚前的一切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愤怒和隔离反

省之间的时间差里,无论父母花多大功夫,多么有耐心地去做解释,这个时间差本身

并不会给孩子简单地传递出“你这种行为不被允许”的信息。

专业动物训练师常常使用隔离反省去连结跨物种间的语言障碍,这是他们的本质

工作,因此隔离反省也就成了培训师与动物间循环交流的日常与预期成分。但就算是

在专业的背景下,隔离反省的结果有时可能会加剧愤怒。

之前我担任海豚训练师时发现,隔离反省的海豚有时就配合得很好,完全表现出

海洋哺乳动物的姿态。但不是所有训练过程都那么顺利,有的海豚腾向空中、落地前

就会侧转身子,以此来产生巨大的似腹部直接落地的拍打声。海豚愤怒的表现还包括

以尾叶拍打水面,以及如孩子生气时来回蹬腿的反常游泳动作。就这一点而言,在它

们平静下来之前事情往往会更糟糕。

我们的父辈在纽约市的大庭广众之下学会了某些直觉的(或经验的)、积极的、

保护性的街头智慧(street smart moves),这是让任何纽约人都引以为豪的。这也同

时避开了儿童保护服务(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见文末注解)和相关制度的潜在

干预。

父亲有意识地离开愤怒的女儿,与女儿保持一段比较较短的距离,并将背随意斜

倚在一旁的建筑物上,明显摆出一副轻松、耐心、不带威胁成分的架势。接下来是继

续跟女儿谈话,告诉女儿无论是什么让她生气,她都可以和爸爸一起商量,只要她平

静下来。而且还告诉女儿会给她时间去平复心情,如果她需要的话。

最后,他要传递的信息变得清楚明了:“这样做就没什么不妥,是可以不用花太多

的时间和耐心就可以做到的事。”他的女儿由此而明白了他表达的东西并渐渐平静了下

来。这样的举动甚至征服了围观的群众。闹剧结束了,人们又恢复了他们的旅程。人

群里的一名男子甚至还在这位父亲的身旁停下来对他说,“老兄,你做得太棒了!我想

“街道隔离反省”就是你发明的!”

Page 11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3—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2013-10-3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常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似乎令人感觉滑

稽,却一语道出了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微妙情愫。在很多父亲眼中,女儿是上天赐予他

们的最美好不过的礼物,喜欢看着她承欢膝下,喜欢看着她一天天快乐的长大,可是

更怕她长大后被人“虏掠”而去。于是乎,一个个假想敌便在父亲的恐惧中顺应而生。

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也不例外,面对假想敌,明明“痛恨”万分可又不得不伪作轻松,

他眼中的假想敌究竟是谁呢?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

文/余光中

二女幼珊在港参加侨生联考,以第一志愿分发台大外文系。听到这消息,我松了

一口气,从此不必担心四个女儿通通嫁给广东男孩了。

我对广东男孩当然并无偏见,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爱的广东少年,颇讨

老师的欢心,但是要我把四个女儿全都让那些“靓仔”、“叻仔”掳掠了去,却舍不得。不

过,女儿要嫁谁,说得洒脱些,是她们的自由意志,说得玄妙些呢,是因缘,做父亲

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况在这件事上,做母亲的往往位居要冲,自然而然成了女儿

Page 1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4—

的亲密顾问,甚至亲密战友,作战的对象不是男友,却是父亲。等到做父亲的惊醒过

来,早已腹背受敌,难挽大势了。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最可爱的时候是在十岁以前,因为那时她完全属于自己。在

男友的眼里,她最可爱的时候却在十七岁以后,因为这时她正像毕业班的学生,已经

一心向外了。父亲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对父亲来说,世界上没有东西比稚龄的

女儿更完美的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长大,除非你用急冻术把她久藏,不过这恐怕是

违法的,而且她的男友迟早会骑了骏马或摩托车来,把她吻醒。

我未用太空舱的冻眠术,一任时光催迫,日月轮转,再揉眼时,怎么四个女儿都

已依次长大,昔日的童话之门砰地一关,再也回不去了。四个女儿,依次是珊珊、幼

珊、佩珊、季珊。简直可以排成一条珊瑚礁。珊珊十二岁的那年,有一次,未满九岁

的佩珊忽然对来访的客人说:“喂,告诉你,我姐姐是一个少女了!”在座的大人全笑了

起来。

曾几何时,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最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时光的魔杖下,点化成“少

女”了。冥冥之中,有四个“少男”正偷偷袭来,虽然蹑手蹑足,屏声止息,我却感到背

后有四双眼睛,像所有的坏男孩那样,目光灼灼,心存不轨,只等时机一到,便会站

到亮处,装出伪善的笑容,叫我岳父。

我当然不会应他。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

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

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交!

而最可恼的,却是树上的果子,竟有自动落入行人手中的样子。树怪行人不该擅

自来摘果子,行人却说是果子刚好掉下来,给他接着罢了。这种事,总是里应外合才

成功的。当初我自己结婚,不也是有一位少女开门揖盗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说得真是不错。不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

厌行人。现在是轮到我来开车。

好多年来,我已经习于和五个女人为伍,浴室里弥漫着香皂和香水气味,沙发上

散置皮包和发卷,餐桌上没有人和我争酒,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戏称吾庐为“女生宿舍”,

也已经很久了。做了“女生宿舍”的舍监,自然不欢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别有用心的一

类。但自己辖下的女生,尤其是前面的三位,已有“不稳”的现象,却令我想起叶慈的一

句诗:

一切已崩溃,失去重心。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学医还是学文,迟早会从我疑惧

的迷雾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

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

我在亮处,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只怪当初没有把四个女

儿及时冷藏,使时间不能拐骗,社会也无由污染。现在她们都已大了,回不了头。我

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丰满,什么力量都阻止不

Page 11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5—

了他们了。先下手为强,这件事,该乘那四个假想敌还在襁褓的时候,就予以解决的。

至少美国诗人纳许(Ogden Nash,1902~1971)劝我们如此。

他在一首妙诗《由女婴之父来唱的歌》之中,说他生了女儿吉儿之后,惴惴不安,

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个男婴也在长大,现在虽然还浑浑噩噩,口吐白沫,却注定将

来会抢走他的吉儿。于是做父亲的每次在公园里看见婴儿车中的男婴,都不由神色一

变,暗暗想:“会不会是这家伙?”

想着想着,他“杀机陡萌”,便要解开那男婴身上的别针,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

把盐撒进他的奶瓶,把沙撒进他的菠菜汁,再扔头优游的鳄鱼到他的婴儿车里陪他游

戏,逼他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而去,去娶别人的女儿。足见诗人以未来的女婿为假想

敌,早已有了前例。

不过一切都太迟了。当初没有当机立断,采取非常措施,像纳许诗中所说的那样,

真是一大失策。如今的局面,套一句史书上常见的话,已经是“寇入深矣!”女儿的墙上

和书桌的玻璃垫下,以前的海报和剪报之类,还是披头,拜丝,大卫•凯西弟的形象,

现在纷纷都换上男友了。至少,滩头阵地已经被入侵的军队占领了去,这一仗是必败

的了。记得我们小时,这一类的照片仍被列为机密要件,不是藏在枕头套里,贴着梦

境,便是夹在书堆深处,偶尔翻出来神往一番,哪有这么二十四小时眼前供奉的?

这一批形迹可疑的假想敌,究竟是哪年哪月开始入侵厦门街余宅的,已经不可考

了。只记得六年前迁港之后,攻城的军事便换了一批口操粤语少年来接手。至于交战

的细节,就得问名义上是守城的那几个女将,我这位“昏君”是再也搞不清的了。只知道

敌方的炮火,起先是瞄准我家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笔迹,久了也能猜个七分;继

而是集中在我家的电话,“落弹点”就在我书桌的背后,我的文苑就是他们的沙场,一夜

之间,总有十几次脑震荡。那些粤音平上去入,有九声之多,也令我难以研判敌情。

现在我带幼珊回了厦门街,那头的广东部队轮到我太太去抵挡,我在这头,只要留意

台湾健儿,任务就轻松多了。

信箱被袭,只如战争的默片,还不打紧。其实我宁可多情的少年勤写情书,那样

至少可以练习作文,不致在视听教育的时代荒废了中文。可怕的还是电话中弹,那一

串串警告的铃声,把战场从门外的信箱扩至书房的腹地,默片变成了身历声,假想敌

在实弹射击了。更可怕的,却是假想敌真的闯进了城来,成了有血有肉的真敌人,不

再是假想了好玩的了,就像军事演习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来了一样。真敌人是看得

出来的。在某一女儿的接应之下,他占领了沙发的一角,从此两人呢喃细语。嗫嚅密

谈,即使脉脉相对的时候,那气氛也浓得化不开,窒得全家人都透不过气来。这时几

个姐妹早已回避得远远的了,任谁都看得出情况有异。万一敌人留下来吃饭,那空气

就更为紧张,好像摆好姿势,面对照相机一般。平时鸭塘一般的餐桌,四姐妹这时像

在演哑剧,连筷子和调羹都似乎得到了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来。明知这僭越的小子

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谁晓得宝贝女儿现在是十八变中的第几变呢?)心里却不由自

Page 11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6—

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也明知女儿正如将熟之瓜,终有一天会蒂落而去,却希望不

是随眼前这自负的小子。

当然,四个女儿也自有不乖的时候,在恼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

快出现,把她们统统带走。但是那一天真要来到时,我一定又会懊悔不已。我能够想

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终于也结婚之后。宋淇有一天

对我说:“真羡慕你的女儿全在身边!”真的吗?至少目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羡

之处。也许真要等到最小的季珊也跟着假想敌度蜜月去了,才会和我存并坐在空空的

长沙发上,翻阅她们小时相簿,追忆从前,六人一车长途壮游的盛况,或是晚餐桌上,

热气蒸腾,大家共享的灿烂灯光。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

得美的。这么一想,又希望那四个假想敌,那四个生手笨脚的小伙子,还是多吃几口

闭门羹,慢一点出现吧。

袁枚写诗,把生女儿说成“情疑中副车”,这书袋掉得很有意思,却也流露了重男轻

女的封建意识。照袁枚的说法,我是连中了四次副车,命中率够高的了。余宅的四个

小女孩现在变成了四个小妇人,在假想敌环伺之下,若问我择婿有何条件,一时倒恐

怕答不上来。沉吟半晌,我也许会说:“这件事情,上有月下老人的婚姻谱,谁也不能

窜改,包括韦固,下有两个海誓山盟的情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凭什么要逆天

拂人,梗在中间?何况终身大事,神秘莫测,事先无法推理,事后不能悔棋,就算交

给 21 世纪的电脑,恐怕也算不出什么或然率来。倒不如故示慷慨,伪作轻松,博一个

开明父亲的美名,到时候带颗私章,去做主婚人就是了。”

问的人笑了起来,指着我说:“什么叫做‘伪作轻松’?可见你心里并不轻松。”

我当然不很轻松,否则就不是她们的父亲了。例如人种的问题,就很令人烦恼。

万一女儿发痴,爱上一个耸肩摊手口香糖嚼个不停的小怪人,该怎么办呢?在理性上,

我愿意“有婿无类”,做一个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但是在感情上,还没有大方到让一个

臂毛如猿的小伙子把我的女儿抱过门槛。

现在当然不再是“严夷夏之防”的时代,但是一任单纯的家庭扩充成一个小型的联合

国,也大可不必。问的人又笑了,问我可曾听说混血儿的聪明超乎常人。我说:“听过,

但是我不希罕抱一个天才的‘混血孙’。我不要一个天才儿童叫我 Grandpa,我要他叫我

外公。”问的人不肯罢休:“那么省籍呢?”

“省籍无所谓,”我说。“我就是苏闽联姻的结果,还不坏吧?当初我母亲从福建写

信回武进,说当地有人向她求婚。娘家大惊小怪,说‘那么远!怎么就嫁给南蛮!’后来

娘家发现,除了言语不通之外,这位闽南姑爷并无可疑之处。这几年,广东男孩锲而

不舍,对我家的压力很大,有一天闽粤结成了秦晋,我也不会感到意外。如果有个台

湾少年特别巴结我,其志又不在跟我谈文论诗,我也不会怎么为难他的。至于其他各

省,从黑龙江直到云南,口操各种方言的少年,只要我女儿不嫌他,我自然也欢迎。”

“那么学识呢?”

Page 11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7—

“学什么都可以。也不一定要是学者,学者往往不是好女婿,更不是好丈夫。只有

一点:中文必须精通。中文不通,将祸延吾孙!”

客又笑了。“相貌重不重要?”他再问。

“你真是迂阔之至!”这次轮到我发笑了。“这种事,我女儿自己会注意,怎么会要

我来操心?”

笨客还想问下去,忽然门铃响起。我起身去开大门,发现长发乱处,又一个假想

敌来掠余宅。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1928 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1948 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

年毕业。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

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 年 4 月,84 岁的余光中受聘

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愿你慢慢长大

2013-10-3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细腻的,如潺潺流水般,润物于无声境界,

却也能折射出万般波澜。“美女政治学者”刘瑜在女儿满 100天时为她写了一封信,

其中的文字触动了太多人的心灵。她感谢女儿的到来,让她的生命更完整;她希望女

儿追求真善美,怀着敬畏和热情之心拥抱自己最美的梦想;她愿与孩子做朋友,一同

成长。一起来聆听她的轻柔话语如何承载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深寄托与祝福。

Page 11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8—

愿你慢慢长大

文/刘瑜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 原文刊载于共识网

亲爱的小布谷:

今天是你满百天的日子。当我写下“百天”这个词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 一

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在过去 100 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每天变出一

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如果没有你,这 100 天,就会像它之前的 100 天,以及它之后

的 100 天,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终。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

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

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理由。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

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

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以前我不

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

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

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

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

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没有几个汉语

词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

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凤”,当父母

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理?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

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

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希望的

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理解的

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

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

的理发师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

世界上,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

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

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

Page 12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19—

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

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

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

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

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

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

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

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

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

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我说希望以后“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到

了朋友们的集体嘲笑。他们说,这事可没什么盼头,因为你不能预测你的孩子将长成

什么样,一个喜欢读托尔斯泰作品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喜欢读《兵器知识》的小孩,

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热爱摇滚乐的小孩,甚至,一个什么都喜欢的

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小孩,而就算他价值观念兴趣爱好都和你相近,他

也宁愿和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你……好吧,妈妈不指望你 15 岁那年和爸爸妈妈成立

一个读书小组,或者 25 岁那年去非洲旅行时叫上妈妈。如果有一天你发展出一个与妈

妈截然不同的自我,我希望能为你的独立而高兴。如果你宁愿跟你那个满脸青春痘的

胖姑娘同桌而不是妈妈交流人生,那么我会为你的人缘而高兴。如果——那简直是一

定的——我们为“中国往何处去”以及“今晚该吃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那也是极

有可能的——你也像妈妈一样脾气火爆,我也希望你愤然离家出走的时候记得带上手

机、钥匙和钱包。

小布谷,你看,我已经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以后”上面了,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

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怀孕的时候,妈妈天天盼着你能健康出生,你健康出生以后,

妈妈又盼着你能尽快满月,满月之后盼百天,百天之后盼周岁。也许妈妈应该把目光

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对,现在。现在的你,有 100 个烦人的理由,你有时候因为吃不

够哭,有时候又因为厌奶哭,你半夜总醒,醒了又不肯睡。你常常肠绞痛,肠绞痛刚

有好转就又开始发低烧,发烧刚好又开始得湿疹。但就在筋疲力尽的妈妈开始考虑是

把你卖给马戏团还是把你扔进垃圾桶时,你却靠在妈妈怀里突然憨憨地一笑,小眼睛

眯眯着,小肉堆堆着,就这一笑,又足以让妈妈升起“累死算了”的豪情。岂止你的笑,

你睡着时嘴巴像小鱼一样嘬嘬嘬的样子,你咿咿呀呀时耸耸着的鼻子,你消失在层层

下巴之后的脖子,你边吃奶边哭时的“哎呀哎呀”声,你可以数得出根数却被妈妈称为浓

密的睫毛……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惊喜。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

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

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

Page 12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0—

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

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布妈

2013 年 5 月 22 日

李开复: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2013-10-2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像开源的过程,急也不得,硬也不

得。顺应规律,慢慢的疏通,因势利导,或许会让孩子绽放更美的自己。作为父母,

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又不失偏颇?又如何才能把自己对孩子施加的影响

转化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呢?回顾李开复先生在 2009年第二届新东方

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所做的主题演讲,品道好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Page 12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1—

李开复: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演讲人/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做父母的一些感受。刚才主持人谈到我

写给我女儿的一封信,就让我从这封信开始谈吧。这封信是今年我送我女儿去读大学

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觉得有一些话要跟她说,但是面对面说这么长好像太多了,所

以决定用信的方式写给她。当时应该是三天,每天早上五点到六点多,我修改了几次

以后,把这封信交到她手中。

其实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很多人问我怎么老爱写信,给学生写了七封

信,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还有给高校写信,还给自己女儿写信,还把它公开出来。为

什么要写信?其实我觉得信是比言语、比电话更好的方式,因为你可以想清楚你要传

达的是什么理念,而且你可以让这封信长久地留下来、沉淀下来,让女儿以后还可以

阅读它。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面还有最珍贵的五六十封我父亲写

给我的信,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的时代、电话

的时代,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你深思熟虑的一些想法,让孩子能够永久珍贵地留下怀

念和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也有人问我这封信是写给我女儿的,还是给中国的大学生写的?其实我这封信仅

仅是为我女儿写的,但是后来我决定把这封信在博客上发表,我认为中国的学生还有

中国的父母读了这封信可以有一些启发和帮助。所以在今天新东方发书的会议里,也

有我的一封信,如果有想法的话,也可以到我的博客留言。

我今天想讲的是我认为自己做父亲这十多年的一些感受,还有我自己做孩子、做

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有些是从我父母亲那里学到的,有些是从西方的教育中

学到。我总结了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对孩子的成长要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我给我大女儿

的那封信里,从她的出生,一直到大学,一直到她在课外活动的表现,小时候乖巧的

表现,初生时父女的感情,我没有保留地描述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感情的交流、正面

的回馈,给孩子一种感情、一种认可、一种鼓励的做法,这才是让孩子长大的时候需

要的一种父母亲应有的态度。但是我也知道很多父母亲,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

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教导孩子。但是我们退一步想想,如果是在一个恐吓的环

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被批评,他长大了可能

就潜移默化地认为我们交流不满意就会批评,他可能就会变成很霸道的人,如果他做

得不好就要惩罚,或者被威胁,比如说你不可以哭,再哭我就惩罚你了。在这样的恐

Page 12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2—

惧之下的孩子,为了怕失去父母的爱,非常可怜地怕被处罚,他只有压抑掩藏自己的

恐惧,自我否定自己的情感,也许这样的管教之下,你可以管出来一个非常听话的孩

子,但是很遗憾,他可能也会缺乏自信,他可能也会自觉有罪,他可能也觉得别人无

法体谅他的情绪,他也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是这样一个非常负面的环境。因为孩子

的长大都是潜移默化地受环境所影响,所以这种批评惩罚之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多情

感的缺陷和问题。

而且我觉得如果常常惩罚孩子、批评孩子,会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失去

自信心,会让他们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我也不是说永远不惩罚孩子,但是惩罚

孩子的时候,你可以惩罚他,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对道德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责任

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就是失败。因为在人成长的过程中,

最多的教训就是失败中所得到的。如果从小你就告诉他失败是不好的,他就会开始不

承认自己有失败,或者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会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且他不会从

失败中检讨、成长,所以最好不要惩罚,尤其不要惩罚失败。

相对来说,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 11 岁刚到美国的时候,不会讲英

文,几乎是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孩子,但是美国的教育环境就是非常奖励你的优点,

而不去批评你的缺点。我非常清晰地记得,我进入学校的时候,校长就牺牲了自己午

餐的时间来教我英语(论坛)。我也非常清晰的记得,当有一次老师说1/7是多少的时候,

我虽然英文不好,但是我很快地答出这个答案,老师说你数学真好,同学也说你数学

真好,你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是在这样的鼓励下,我几乎认为自己

是数学天才,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告诉我们,针对 18 个

学生的实验,在很多课堂里有 18 个学生,每个课堂里随机挑一个学生出来,然后有针

对性地鼓励这个孩子,告诉他说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你是最有光明的未来的,常常

给他最多正面的评价,然后多年以后,他们再衡量,发现这 18 个里面那一个最常被夸

奖的孩子,最后平均起来,真的比其他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这个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

的,并不见得是真正的优秀。所以这告诉我们人需要有正面的回馈,才会刺激他学习

的欲望。所以对孩子来说,我们要鼓励他,无论是像 1/7 的回答正确,还是这 18 个孩

子随即被调出来的夸奖,我们会看到鼓励的作用。

如果书读得不好怎么办呢?当时我记得我的数据很好,但是我的美国历史很糟,

但是我记得老师当时没有打击我,也没有惩罚我,反而他告诉我,你可以回家去做你

的历史考试,我让你翻字典,让你用三个小时、五个小时来做别人用一个小时的考试,

因为你英文不好,但是我相信你不会去偷看书。所以这句话对我的鼓励,老师给我一

切的机会,没有批评我,打击我,我一定要把这个做好,反而加强了我要读好这门课

的愿望,而且也培养了责任感。因为老师这么信任我,知道我不会打开课本,所以我

不会辜负他的希望。他同时给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有责任感,还让我有了荣誉感。

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Page 12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3—

我记得我教我小女儿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学校有些孩子对她不好,欺负她这也

不行,那也不行,她失去了自信。当时我怎么鼓励她的呢?言语的鼓励是不够的,朋

友都告诉她,她写得东西都很糟。我说你写点东西吧!7 岁的她说要写本自传,她说自

传很厚,我不会打字。我说我帮你打。于是她拿来厚厚的纸,一张、两张地编给我,

我就当她的打字员。当自传写完了以后,她非常兴奋地给她同学看。“谁说我写得不好,

你们谁还能写这么厚啊?”当然还有同学说你 7 岁写什么自传啊,她说我 7 岁当然要写

自传,我 70 岁再写哪还记得我 7 岁做过什么?所以这就是一个例子,从一个被别人说

写作不好,一直到要写自传的成长过程。

第二就是多信任、多放权,少严管、少施压,因为在非常严厉的管理之下长大的

孩子,他没有办法独立,父母亲告诉他说,你一定要做一二三四,早上起来把你所有

的事情都策划好了,你要做好所有的事情才能吃饭睡觉。这样的孩子也许会听话,但

是他失去了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可能没有办法独立。他一旦进了大学,没

有人帮他策划,他就迷失了。他无法判断一天的时间应该怎么花,所以这样的严管是

适得其反的。而且施压,如果你每天给他很大的压力,孩子在读书、高考(论坛)种种压

力之下,如果再施压,他真的可能会爆炸,会受不了,而且他会非常忧虑,“如果我做

不到,父母亲不满意怎么办?”这些都是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从小就

要完全放权,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要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怎么

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这是一个逐渐放权的过程。我知道很多父母亲还在想我为了他好,才要去管他,我知

道你会这些说,但是我给你四个理由,不应该太管他而不放权。

第一,你可能不懂这一代,你并不像你的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第二,如果你帮他做了太多的决定,反而让他觉得父母做的决定,这不是我的决

定,我弃权了,我不必负责任。

第三,如果你做了太多的管教,可能他自己已经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找不到自己

的兴趣,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常常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学生就举手说,

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

的兴趣,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如果管得太严,可能就把孩子变成这样的

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增加太多的压力,让他们受冷落。今天我们知道孩子心理的问题,

甚至有自杀的问题,想不开的问题,抑郁症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面造成

的,所以父母亲对孩子一定不要太过分地施压,而且应该有解压的责任,我们不但不

要施压,而且要解压。如果你去读我给女儿的一封信就会看到我跟女儿在里面写的,

我知道我的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虽然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有告诉她你一定要得几分,

但是她总是觉得自己要得好的成绩,也许是周围的中国孩子让她培养成的,她有时候

也会不经意地跟我们说,大学这么贵,读这个大学我真的要好好读一点成绩。所以我

Page 12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4—

觉得我有必要告诉她,成绩不重要,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有责任感了,而且有太深的责

任感了,有太大的压力了,所以我在这封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

这句话就是“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

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

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我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你的成绩,你只要毕业就可以

了。我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能尽我父亲的责任,帮她解压,而不是增加她的压力。

今天父母亲往往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最近我也跟大概三四十位青年人沟通,因

为在创新工厂,我们给了三四十个 offer。非常惊讶的是,有些说我的父亲说应该怎么

样,我的母亲说应该怎么样,有的人说我父母亲觉得我应该跟李开复,有的说我父母

亲觉得我应该在上海工作。我说:“这是你父母亲的决定还是你自己的决定?”后来我就

很无奈了,我说:“我来跟你的父母亲沟通一下好了。”他说对不起,我的父母亲不会用

Email。我就奇怪了,不会用 Email 的父母亲,居然告诉孩子应该去哪一个互联网公司

工作,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但是我还是写了两页的信,给这几位父母亲,也希望他

们能够支持他们的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今天的父母亲为孩子好是对的,而且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你对他们做什么还不

如他们懂得多,那告诉他们做什么就是害了他们。这封信里我告诉女儿要追随自己的

心,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追随自己的兴趣,去尝试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

点,在你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不要想得太周密,我选这门课有没有用,我爱什么就学什么。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我跟她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

很后悔,后来我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对我

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四岁多的时候,我告诉父母亲我不要读

幼儿园我要读小学。我的父母亲说好,你只要考得上,我就让你学。最后考上了,早

读了一年书,这个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有意义的是,我不是一个机器,我不是父母的

附属品,我是一个自己有决策权力的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了,是一个自己能做决

定的人了,是一个能让别人信任的人了。所以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

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他会深具责任感,因为他会感谢,你们信任我,

让我做这个决策,我一定会负责任把这个事情做好。你决定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反而

适得其反。

第三个给父母的建议是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

是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中国的环境,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往往会犯一个比较大的

错误,就是会说教,会告诉孩子这个是真理,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你给我背下来。这

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圣贤讲的话就是要背出来,但是其实 21 世纪

已经不是这样的世纪了,21 世纪不是一个黑白的世纪,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所以

当你教孩子的时候,不要用传道的方法。很小的孩子可以,但是大一点的孩子不可以。

Page 12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5—

这样的学习之下,孩子不懂,而且这件事也不见得是这么黑白分明的,学了反而不见

得是对的,而且孩子也失去了判断,因为没有教他为什么,因为是你叫他学了,不是

他想学的。所以传道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事情。

那解惑呢?孩子想知道什么,父母亲要知道,但是仅仅解惑的孩子仅仅记得父母

亲帮助他一件事情,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懂得。如果要真正地懂得,我给大家的建议是,

一定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可以

来看一个问题。说教又会适得其反,你说教之后,孩子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

他不认可你,你说的他不同意,他就叛逆了;第二种可能就是,你告诉我,我记得了,

我背会了,他就失去了判断力,因为他以后什么都认为你知道真理,但是其实你知道

你是不知道的。这样就造成了他失去判断力,又是适得其反。

要教孩子有思想的能力,就是授渔,教他如何钓鱼,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在大学

中的学习,我总是告诉我的青年同学们,大学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

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因为那代表

一种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从不同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说的互动的学习。

我给女儿的这封信里曾经提到,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观点来想

它,我鼓励她参加辩论会,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游戏,我鼓励她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

方。比如辩论美国应不应该入侵伊拉克,女儿认为当然不应该了,我说等一等,我希

望你考虑一下,去参加辩论的时候,去辩论另外一方,说美国为什么应该入侵伊拉克,

我不是做道德和真理的判断,我只是说任何一个决定都有两面性,有道理去支持它,

也有道理去反对它。我希望我女儿多想她不自然地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

情是有两面的,不见得任何一面是对或者是错。当你面对两面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更

深刻的思考问题,一方面你会知道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另外你知道对方怎么想,你也

会辩论得比较好。也会培养你的同理心,去理解别人怎么想。所以要多想不同的观点,

不要告诉孩子每一个事情一定是错的,一定是对的。

除了这种所谓的批判式思维之外,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很多父母亲跟

孩子说,“你今天怎么了,跟朋友打架了?你再打架,我把你打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

你这样不是很可笑吗,你叫他不要再暴力,你自己又暴力地对待他?所以父母亲对孩

子的教育,真正凝聚、沉淀在孩子的心中、脑中的是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你是怎么

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的自己不守时,那些让孩子讲礼貌的自己不讲礼貌,那些让孩

子讲诚信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自己不负责,那就是没有做到教育。所以在你想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首先你要做什么样的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则,

因为你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他随时都在看着你,都在从你的身上学习,如果你只说不

练,他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会不相信你真的是要他学习你说的那些话。

在我给女儿的信中我谈到了以诚待人,我谈到多交点朋友,不要要求朋友跟你一

样。我也跟他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说你看爸爸的几个好朋友,哪一个是跟我一样的人

Page 12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6—

呢,所以不要强求你的朋友是跟你一样嗜好、一样个性的人,只要你真心对他,他真

心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我自己没有做到,我说这句话就没有说服力。

最后一点,可能更多的是中国长幼有序,父母亲要有一定的威严。我的父亲虽然

是很好的父亲,他是很爱国的,他是极端诚信的,他是非常负责任的,他从每一个角

度都是一个模范父亲,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他还是觉得我是长辈,你是孩

子,你开了玩笑我也不要笑,我要让你知道长幼有序,对我要尊敬。其实尊敬还是需

要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因为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

中可能会有很多各种不同的压力,我想你也知道当你孩子面临的问题、面临的困惑、

面临的挑战,你不希望他只去咨询他的同学,我相信你还是想要他跟你探讨怎么去解

决他的种种困惑。如果你要达到这一点,你一定要得到他的信任,如果他只是觉得我

的父亲、母亲是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绝对不能跟他说我爱上了某一个男生,我绝对不

能跟他说我跟某一个朋友吵架了。他什么话都不跟你说,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这

时候你会说 90 后我搞不懂他们,其实是你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定了很多规矩,只是

认为孩子是你的附属品。这个做法在 21 世纪已经过时了。

我认为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很胆小、害怕、保守,希望什么

事情都得到你的批准,如果他认为是你的附属品,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有主权的、有选

择权力的孩子,21 世纪这样的人很难达到他的潜力,很难在优秀的企业或者学校里脱

颖而出,所以我相信你并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保守、胆小、被动、听话的孩子。这种

孩子也许在三五十年前是很受企业欢迎的,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希望培养

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

能彼此倾诉的,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孩子。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我总告诉自己

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常常觉得我的爸爸比较疯狂没有架子,跟我开玩笑,像一个朋

友一样,让我有很多话都跟他说,这是我想做的方向和目的。

我也知道今天的 90 后很多的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

矩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不能学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要学他们的。以前我都是用电子

邮件的,自从要跟我女儿沟通之后,尤其她上大学之后,我就老用 IM,在 IM 上,我

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我知道中国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美国也有那么

一套,因为她在美国读书,总是讲那种像 90 后的网络语言,中国也有类似的这种网络

语言。我也学着在 IM 上跟她这样讲,刚开始跟她讲,她觉得好奇怪啊,这么老的人用

这种语言跟她讲。但是我前天跟她讲的时候,她说,你还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这就

告诉我们,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

的朋友,因为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希望他们心里有问题能够来咨询我们的。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我希望今天的演讲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

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

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谢谢!

Page 12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7—

怎么和孩子谈钱?

2013-10-2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怎么和孩子谈钱”,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并非如此。说简

单,是因为每一位父母都能简单回答钱做何用、有何面值、如何赚钱等诸多孩子从幼

儿起就开始提出的问题。说不简单,是因为身处现代商业社会,财商对于一个人是如

此重要,从对待金钱的正确价值观到有可能增加收入的方法,这些从来都不是孩子成

年走入社会后无师自通的,它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引领孩子一起思考。今天

推荐著名财经作家劳拉•范德卡姆的一篇文章,相信她对“怎么和孩子谈钱”问题上的

忧与思对各位会有所启发,尽管她也没有给出完整的答案。

怎么和孩子谈钱?

文/劳拉•范德卡姆(Laura Vanderkam) 财经作家、财富网站(Fortune.com)定期供稿人

原文刊载于《财富》中文网

我的三个孩子现在还不太明白钱是怎么回事,这也很正常。三个孩子中最大的也

才刚刚 4 岁。

两个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储钱罐,用来存放亲戚们给的零钱。最近,他们跟着

奶奶去了趟沃尔玛(Wal-Mart)超市的玩具区,因为情人节时奶奶给了他们每人 5 美

Page 12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8—

元,他们想看看把钱合起来能买些什么玩具。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和孩子的爸爸

就有必要开始和他们谈谈钱了,而且我们必须讲明白。

对于这样的谈话,我谈不上有什么期待。虽然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写和钱有关的

文章,但这个问题依然让我踌躇。起初我的想法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每 1 美元的价

值”——珍惜金钱,就像他们的爸爸和我一样。谁知道未来十年美国经济还会遭遇什么

样的风暴呢?我应当教会他们,有点钱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得越多,就越发意识到(以我们目前的状况)要教会他们节

俭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不太确定是否应该将我所有的金钱观原原本本地教给他们。

现在经济前景充满着不确定性,我希望孩子们在思考金钱时能秉着富足的态度,但也

要有一份危机感——钱再多,也是不够的。我想教他们要聪明地用钱,不要浪费,也

不要吝啬,但这些分寸把握之微妙,很难和孩子们讲清楚并让他们付诸实践。

当我开始研究孩子和钱这个话题时,我以为关于零花钱、理财教育等肯定已有很

多的研究。毕竟育儿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经验的父母们可能已经发现,专家们宣

扬的种种理论莫衷一是,其中很多甚至根本就没有研究作为基础。

从同行评审期刊刊登的文章来看,以做家务活为条件给零花钱看来是效果最好的

做法,但根本不给零花钱的方法也很普遍。

尽管众说纷纭,但所有专家都谈到了将父辈的金钱观传授给子女的重要性。

这正是我感到困难的地方。我的金钱观是什么呢?

“知道每 1 美元的价值”,我的这种观念来自于我的家庭,我的家人经常用优惠券购

物。我的父母后来生活得不错,但成长过程中如果我想要什么东西,我总要等到圣诞

节或生日。没人把我送到非洲做志愿者,所以我的大学论文也不是这类选题;我的大

学论文都是在意大利餐馆 Fazoli's 打工期间利用 15 分钟的“吸烟休息”时间在停车场上

写出来的。站一整天换取每小时不到 5 美元的报酬,会让你对赚每一元钱可能要付出

的努力都心怀必要的敬意。

十五年一晃而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已远离了整日抹蒜香黄油的日子。我觉得很幸

运,如今我能给孩子们提供较好的生活。但谈到孩子和钱,自我感觉良好只会把事情

搞得一团糟。

前不久的一个周六,我和最大的孩子一起去逛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他

看到了展示区的“托马斯和朋友们”(Thomas & Friends),那是一套木质玩具火车,

其中有一列是他还没有的,他想让我买。虽然标价 21.99 美元,我还是立刻答应了他

的要求,很快买下了那个高登快速火车头(Gordon the Express Engine)。但过后,

闲下来想起这件事时,我有点后悔,担心宠坏了孩子。他还不懂得 1 美元的价值呢!

买这个火车头的钱,是当年我在 Fazoli's 给面包抹五个小时的黄油才能赚到的工资。

然后,我想到了头一天晚上我的丈夫、兄弟和我因为高兴,喝酒助兴,花费远远

超出了 21.99 美元。为什么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开心一下?

Page 13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29—

事实或许让人难以接受,但除非我愿意让我们大家都过清苦的日子(但我们努力

工作不正是为了过得好一点吗?),否则根本就没办法教孩子和我一样的节俭,当年

我为了省下每罐鸡汤 1.5 美元的钱,曾经自己炖鸡骨头做高汤。如果我现在买的是密

保诺(Ziploc)的品牌保鲜袋,孩子们将来也会买密保诺保鲜袋,而不是普通保鲜袋。

不过,这也不全是坏事,我不知道我能省就省的观念,究竟是因为节俭是一个优

秀品质,还是因为看多了个人理财资料。它有它的好处:我除了按揭贷款外从未有过

其他债务。但也有弊端,我在慈善捐款和礼物馈赠方面总是有所节制。

由于请人照看孩子的费用不菲,在请人方面我总是能拖就拖,结果导致我无法全

身心追求职业发展,还给我们的婚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也不愿在我的事业方面进

行投资,比如雇几个助手或进行付费宣传,因为我总是告诉自己,我自己做,就可以

把钱省下来。可是有时事情做得并不如意,更多情况下根本就没做。

我想告诉孩子们,如果不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为节省而节省并不是一项美德。

金钱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并不是因为数目,而是因为金钱能做到很多事情。有时候,

我们必须要承担风险,有时候面对重要的事情该花就得花。

其中也包括孩子们的快乐。我不确定将来等他们工作时,决定经济的因素是什么。

必须得为未来做好计划,但如果未来不可知,也可以适当享受现在。我试图在省吃俭

用和铺张浪费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使金钱褪去浮华,成为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

工具。可惜的是这个道理很难在玩具区给孩子讲明白。

一刀切弱化英语教育,你怎么看?

2013-10-2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13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近期北京中高考英语分值调整方案可谓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

事,掀起阵阵波澜。谈到英语教育,学与不学、考与不考,两大对立阵营争得不可开

交,随手打开一则相关的网络评论便可见到观点的强烈对比。其实,英语的重要性早

已不证自明,但不可否认,传统的英语教育方式及应试教育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让

英语这门优美的语言变成不少中国学生的噩梦和负担。如何直面深层次的问题,逐步

消解问题的症结,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而非一刀切弱化英语教育。今天推荐南方周末

一篇评论员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您参与讨论!

一刀切弱化英语教育不可取

文/支振锋 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 原文刊载于《南方周末》

在万众翘首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浪潮中,北京终于率先扔下了一只靴子:2016 年中

高考英语分值均有相当幅度下调。

在中国大中小学几乎所有课程中,英语都是设置最普遍、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

引起的争议,也广泛而热烈。争议无异会带有情绪,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普

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涉及一项教育公共政策的革新时,我们就需要多方位的理性视角,

得好好“算计算计”。

首先是功能的视角。毋庸讳言,在英语文明仍属强势文明的今天,英语是最为通

用的国际语言,许多科技、文化资料和信息都以英语为载体发表和传播,因此,无论

是个人视野的开阔、就业的选择,还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英语都是有益的工具。

不仅接引国外新知需要英语,将中国科技与文化向国外推广也需要英语。于我有益,

为何不学?于国家发展有利,何不广泛推行?

但收益的另一面是成本。为了使用英语这个有益工具,我们需要投入多大的公共

资源和个人资源?是否需要政府在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教育阶段都强制推行,是否

需要在所有领域的就业、职称上都要强制考核?这中间不仅涉及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

与财政经费的投放,还涉及公民人生(时间、金钱)资源的分配。

成本和收益的中间则是方法与技术。当前英语考试太突出选拔功能,这种筛选,

要将一部分人淘汰出去,导致了英语教育的异化。

如果一定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推行英语教育,如果中高

考仍需要考英语,那么,怎么教育、怎么考才能使英语不仅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

而且真正成为能熟练运用的“活工具”?国民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如何以对英语

的真实需求为导向?恐怕这些才是英语教育改革的真问题。

Page 13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1—

其次是对个体选择的尊重。现代义务教育是普惠性的、普遍性的,也因此在一定

意义上是强制性的。统一的选拔考试具有“淘汰”功能,也存在强制。但教育的本义不是

强制,而是通过赋予知识,给人生更多选择。

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学习英语的天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习英语?

是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用到英语?仅仅为了适应选拔和筛选,孩子们是否一定能真正

掌握、灵活运用英语工具,而不仅是应试英语、哑巴英语?如果以上答案都“不是”或不

一定是,岂非严重的浪费?

因此,对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天分不在英语的人,对那些不需要用到英语的人,

就不一定强制他们学英语。

国家应尊重个体的选择:消极方面,对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和领域,在大学里

不要强求学英语,评职称时不要强求考英语;积极方面,对在中小学阶段实在不喜欢

英语的孩子,可给他们提供别的语言选择。比如鼓励孩子学习其他外语,在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也可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学习本国少数民族的语言。

第三个视角是文明的竞争。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与西方文明的强势输出,成为世

界现象。与之相适应,西方的强势,成为深受其影响的发展中世界一部分知识精英不

自觉的思想底色,但对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一些民众来说,这损害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由此触动了他们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强烈情绪,这是当前民众反感普遍性强制学习

英语的一个背景。

但这种“文明的焦虑”不应导致封闭,恰恰应该更开放。一种看法认为英语“危及”了

中文,但问题的关键究竟是我们对英语太重视了,还是对中文太不重视了呢?实际上,

一切外语都不应是中文的敌人,过于功利的教育才是。恰恰相反,中国如果真正要成

为文明的重镇甚至新的中心(之一),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全世界的语言与文

明。

在可见的较长时期里,我们仍然需要英语,需要英语教育。英语教育与考试的改

革,不应是“关窗”,而应是“开门”;不应该是政府粗放的强制推行,而是允许公民审慎

选择的精明算计。如果对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够使我们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打开

视野与心房,使我们对更多的外语(及本国少数民族语)学习持更开放的态度,最终

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Page 13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2—

诸葛亮《诫子书》的家庭教育智慧

2013-10-2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诸葛亮历来被视作智慧的化身,他在 54岁临终前给 8岁的儿

子诸葛瞻留下 86字的《诫子书》,开篇就给儿子一个高远的人生立意,希望儿子做“君

子”。他用一个“静”字来提示儿子不要浮躁,需要平心意静、安静地学习和反省。

他强调“俭以养德”,以此提醒儿子不可以因一个权贵的父亲而堕落。在当下复杂的

社会环境中,让我们记住孔明先生的告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解读

文/陶清澈;摘录自《名门家训》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要有鸿鹄之志,如果没有志向,

像庄子所嘲笑的燕雀那样,“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是难有大作为的。

但是,仅仅空有一腔的豪情壮志是无济于事的,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就必须要

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远大志向准备足够的条件,因为“风之积也不厚,则

负大翼也无力”。

诸葛亮历来被视作智慧的化身。他为刘备三顾茅庐之诚意所感动,提出天下三分

之计后,和刘备出生入死,历尽重重艰难,终于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和魏国、吴国

相抗衡。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他如不是日以继夜地研读经史兵法,也不会生出那么多

锦囊妙计,更别提实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了。因此诸葛亮训诫后人的时候,强调要立志

的同时,还要发奋苦学,否则,志向只能是空谈而已。诸葛亮在其所著之名篇《诫子

书》中写道: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Page 13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3—

学习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封信中,我们能够看到诸葛亮

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和殷切盼望,他一再强调学习与志向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做人要有

志向,不能庸庸碌碌、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还要有发奋吃苦

的精神,应当保持恒久不变的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

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几乎

每位家长都知道这两句话,我们小的时候,家长也曾经以这样两句话教导过我们。通

过这两句话,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高

峰,才能为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打下根基;心中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学习时也就有了

动力。离开了勤学苦读,个人的远大志向只能是镜花水月,而没有远大的志向,勤学

苦读也难以持久。因此,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还要鼓励孩子为了目标

而努力学习。那么家长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呢?

一、要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学习。由于孩子年幼,意志力和毅力都比较薄弱,因此

为了能够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学习。父母不仅要培

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知识,还应当注意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

候不失时机地进行认真指引。同时家长要切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不能过于严格,

不要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以免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

理,从而降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保持勤奋的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当让孩

子参加适当的劳动来保持勤奋的习惯,因为勤奋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而且还体现在

劳动上。当孩子步入社会以后,他从小保持的勤奋习惯就能在工作中体现出来了,这

对他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三、孩子树立志向,激励孩子奋发向上。俗话说,“人无志则不立”。家长要帮助孩

子树立志向,让他明确努力的方向。只有孩子树立了远大志向,他才能够为这个志向

而努力和发奋,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日常生活里,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

兴趣所在,帮助孩子明确志向,然后指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使孩子向着自己的目

标不断努力。

四、要适时地鞭策孩子,以免孩子自满。一般情况下,孩子稍稍取得成绩,听到

一些称赞之后便容易自满,不思进取。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对孩子的心态进行及时

的调整,根据他的表现提出更高一步的要求,让孩子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而不会自

满于眼下取得的成绩而裹足不前。

附:《诫子书》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Page 13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4—

朱永新:教育,从家庭开始

2013-10-2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古语云,“至要莫若教子”,一语道出人生中没有比教育子

女更为重要的事业。教育,从家庭开始,以树为喻,家庭教育是树之根,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似枝叶,树根坚实,枝叶繁茂如锦上添花,若树根不坚,纵使枝繁叶茂,也

难成参天大树。今天与大家分享朱永新先生在 2012 年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上所做的主题演讲,一起去体悟“教育,从家庭开始”的深刻内涵。

朱永新:教育,从家庭开始

演讲人/朱永新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邀请我好几次,一直没有机会来。这一次来,果然让我

很感动,那么多的人对家庭教育都非常地关注。

我的演讲题目是《教育,从家庭开始》。我讲三个主题:第一,家庭是最容易出

错的地方;第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第三,阅读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

Page 13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5—

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

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

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

能不能健康成长?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在职场里面

要拼搏、要晋升,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是,在职场里累了,回到家里还可以倾诉。

所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

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知道,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

有把儿童当人来看,包括到今天,我们依然很多人还没有把儿童当人来看。真正的发

现儿童、把儿童当人来看待是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尊重儿童,尊重人的地位。特别

是自从有了《联合国儿童宪章》,规定我们必须要尊重儿童、爱护儿童。但是,有了

儿童宪章,我们就真正把儿童当儿童了吗?也没有,更不要说把他当独立的人了。

托尔斯泰曾经说,孩子自出生到 5 岁的这段年龄期内,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

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 5 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

这个话很有意思,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孩子在 5 岁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第三,家庭是真正的人诞生的摇篮。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

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

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

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

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的。

第四,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

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证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

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

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就可

以对孩子发号施令了。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司机”充斥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个国家一定

是危险的。

我非常敬佩俞敏洪先生,新东方虽然是从外语培训开始做起来的,但是每年拿出

几百万支持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像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这样的公益机

构太少了,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培养、支持这样的父母教育机构,让全社会所有的父

母都有机会得到最可靠的、最科学的资讯和最有效的帮助。

第五,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使儿童无所适从。现在的家庭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

和前面一个观点是有联系的,因为父母的教育观点不一样,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也不一

样,现在是一个孩子有一对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于还有更年长的人,

他们整个教育方向经常不一致。

Page 13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6—

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第一,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

动地球的手。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

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其实人的成年阶段

最具挑战性、最复杂的工作,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任务。

很多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

情。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总是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包括在餐桌上

的每一句话,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

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通常,优秀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

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

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因为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他们很

容易犯错。

第二,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值。所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所有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然而,现在我们的教育用同一个标

准,即哈佛的标准、北大的标准,以及分数的标准,这个方向就错了。应该让孩子成

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第三,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二:重智轻德的功利化。现在,我们是一卷遮百丑。只

要考试分数好,家里的奖励就来了,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其他的

孩子。这样,孩子渐渐地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只关注自己,甚至对家人都不关注。

这样的孩子能走多远呢?如果教育不关注人的品格发展,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

第四,父母易犯的错误之三:宠爱或冷漠的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宠爱、过度关

心、过度照顾,造成了很多长不大的孩子。前不久我还看到一位寄宿中学生,每个星

期寄一个脏衣服邮包回家,或者说爸爸妈妈两个星期到学校来一趟,做一次保姆。另

一种则是极其冷漠,对孩子不闻不问。

第五,好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如何少犯、甚至不犯错误?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童年时代,一天犹如一年。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

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

门的人。

这句话其实也是说:培育孩子,是父母再次成长的一个过程。好父母不应把教育

孩子当做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应该当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

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

今年 7 月在山东淄博召开的第 12 届“新教育年会”上,一个企业家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很感动。他说,新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亲子共读。我们孩子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晚

上必须要给孩子讲故事,以前我每天晚上不到 11 点不回家,自从我的孩子到了常老师

Page 13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7—

的班以后,我每天晚上 8 点必须回家。干什么?讲故事给孩子听。只有给孩子播下善

良的种子,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个种子才能发芽,播种什么才能收获什么。

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前不久我出版了一本小书《我的阅读观》,对阅读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包括序言《改变,从阅读开始》,第一章“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第二章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第三章“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

没有真正的教育”、第四章“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和第五章“共读共

写共同生活”。大家可以去看看。

第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很多人都以为身体成长了,精神自

然就会成长,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对于每一个个体,精神的成长都需要重复他们祖先

的故事,人类几千年伟大的思想和智慧在在最伟大的著作里面。当你不读它的时候,

那些东西就是废纸;只有你读它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拥有它。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

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

们的气质和品位。

第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不是个体的行为,

阅读和民族是有关系的。我们一直呼吁要建立阅读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

值,包括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从

哪里来?从阅读中来。当一个民族拥有共同思想和财富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共同的

价值。

第三,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应该

成为会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应该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

么呢?当然是图书,阅读是最美好的事情。

第四,不做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不少家庭貌合神离,看起来住在一个屋檐下,

吃的是一锅饭,但是精神上没有走到一起。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

和密码。所以,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第五,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人的一生都是围绕童年展开的。童年见识真、

善、美越多,他心中的真、善、美越多,他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那真、善、美

在哪里呢?它就在童书里。人生前 14 年读的书,对人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很多

作家、心理学家都有充分认识的。

谢谢大家!

Page 13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8—

一位“坏脾气”美国严师何以桃李满天下

2013-10-2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但是在现代教育

理念的影响下,温和、友善的教育理念成为了主流,我们呼唤素质教育,呼唤爱的教

育,呼唤快乐中学习,唯不尚严。事实上,“严”并没有错,只是能严而有法,严而

有度的教师少之又少,所以大家宁可舍之。本文书写的主人公是一位看起来有些“过

分”的美国严师,但他用渗透着威严的血液铸成了桃李满天下的成就,他那背道而驰

的教育中其实蕴含着更理性的“道”,这也引发了作者一系列关于美国教育的反思。

一位“坏脾气”美国严师何以桃李满天下?

文/乔安妮·李普曼 《新闻周刊》专栏作家,《华尔街日报》前副主编

原文刊载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我曾经有一位老师,他把那些将事情搞砸了的学生称为“白痴”。这位老师名叫杰里

•库普钦斯基(Jerry Kupchynsky),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乌克兰移民,他当时担任

我们的乐队指挥。当有人在演奏中音调不准时,他会让整个乐团停下来,然后大吼道:

Page 14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39—

“第一小提琴声部哪个人聋了?!”他让我们一直排练、直到每个人的手指几近流血。他

还会用铅笔戳我们以此来纠正我们不标准的双手和臂膀姿势。

如果换做是在今天,他准会被解雇。但在几年前他去世之际,他得到的却是众人

的敬仰:40 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和曾经的同事都从全国各地飞回新泽西我的家乡,大家

拖着老乐器一起举办了场音乐会悼念他。我也提着好久都没摸的中提琴参与到其中。

那一天,当我们音乐会的幕布升起时,我们所组成的是一支与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Philharmonic)规模相当的交响乐团。

大家对 K 先生这位坏脾气故师的真情流露让我震惊。但让我同样震惊的是他这些

学生的成就。有一些人成为了音乐家,但大多数人都在其他领域脱颖而出,像法律界、

学术界还有医学界。研究表明,在音乐教育与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性。但

仅仅只有这些,无法解释我们对一位曾在整个青少年期折磨过我们的老师姗姗来迟的、

澎湃的感恩之情。

我们正处于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全国性自责浪潮当中。我们的学生落后于世界其他

地方的学生,这一点让我们每天都感到痛心疾首。美国 15 岁的学生在自然学科上被其

他 12 个国家的同龄人甩在身后,而在数学科目上则落后于 17 个国家的学生,超越美

国学生的同龄人不仅仅在亚洲,而且还有一些来自芬兰、爱沙尼亚和荷兰。我们的这

种集体性恐慌——即对美国教育不足的恐慌——被资本化,与之相关的书籍与咨询业

务已成长起来,整个业界都在追问:当今的美国教育者做错了什么?

我将提出一个不同的问题。K 先生的为师之道对在哪里?他的教育方法与我们今

天笃信的教育法公然相抗、背道而驰,但人们不能否认其成效性,我们能从这样一位

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事实证明,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将 K 先生的教育法与各领域——从

音乐到数学再到医学界——最新的发现相比较,会得出一个统一的、惊人的结论:现

在是时候该重振老式教育法了。不仅仅是传统教育,而是老式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

也就是我们多数人在孩童时期所熟知的、带有严明纪律与严苛要求的教育方法。这么

说是因为:它真的管用。

我不是在这里呼吁虐待;如果有一位教师辱骂我的孩子,我会第一个站出来投诉。

但最新的证据对我这一小小的建议给予了支持。诸多研究现已表明,除了别的以外,

适度的童年压力还能使人受益;赞美会如何挫杀孩子们的自尊;以及为何与美国高中

毕业生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分数相比,决心勇气是更佳的成功先兆。

所有这些都与更友善、更温和的理念背道而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后者一直主

宰着美国教育界。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帮学生们梳理知识,而不是将要点硬敲进

他们的脑袋。进行项目与协作性学习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像讲课灌输及死记硬背这

样的传统方法则被嘲笑为“训练与扼杀”——会令人不悦,会被当成吸干年轻头脑创造性

与积极性的一种方式而遭到人们唾弃。

Page 14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0—

但这一普遍观念并不正确。而下面提及的八项原则——你可以将之称为宣言,受

我的故师启发形成、并受到新兴研究支持的号召——解释了背后的原因。

1. 一点点痛对你有好处。

心理学家 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进行的研究表明,要成为某

方面真正的专家需要大约一万小时的实践,这一概念因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在其著作《异类》(Outliers)中提及而推广开来,而埃里克森

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但来自同一研究、同样重要却常常被人忽略的结论是:真正的

专家需要老师给出“建设性的、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反馈”,埃里克森博士在 2007 年刊发

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了这一点。他对

诸多领域中——从小提琴演奏到外科手术、电脑编程再到国际象棋——数一数二的从

业者进行了研究评估。结果发现,所有这些佼佼者“专门挑选了那些不易动情的导师,

这些老师将对他们提出挑战,并促使他们的表现更上一层楼。”

2. 灌输知识,严苛训练。

死记硬背机械性学习法长期以来都遭到质疑,但如今却被认为是那些来自印度(死

记硬背在那里仍然很受重视)家庭的孩子在全美拼字比赛(NationalSpelling Bee

Championship)中能将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的一个原因。这一文化差异也有助于解释

为何中国(以及在美的华人家庭)的学生数学更好。与此同时,有研究明确地显示,

美国学生却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挣扎,他们对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得不够熟练——

而且几乎没有人被要求去背乘法表。

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威廉•克莱姆(William Klemm)称,美

国需要纠正反对记背的偏见。甚至连美国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Education)都

拉响了警铃,他们在 2008 年的一份报告中斥责美国学校,为学生缺少数学运算流利度

(这一概念在报告中提及的次数不少于 17 次)而感到悲哀。该报告总结道,学校需要

接受令人生畏的“灌输知识与实践练习”的教育之道。

3. 失败也是一种选择。

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因素,意识到这一点的孩子实际上表现更佳。在

2012 年的一项研究中,111 名法国六年级学生被布置了一些难度超出其能力的回文构

词法问题。然后,有一组学生被告知,失败与再尝试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接下来

的测试中,这些学生一直都比其他参与者表现更佳。

当然了,我们担心的是:失败将令我们的孩子在精神上受到创伤、使其自尊心尽

失。这个想法,又错了。在 2006 年的一项研究中,鲍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一位研究生追踪调查了 31 名被要求参加试音并接受排名的俄亥俄

州各乐队的学生,结果发现就算是那些排名最低的人“从长期来看,也并未减少其积极

Page 14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1—

性与自尊心”。该研究得出结论称,教育者在选出赢家和输家时,“无需担忧那些消极影

响”。

4. 严厉比和善更好。

是什么造就了一位教师的成功?为了找到答案,从 2005 年开始,在克莱蒙研究大

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教育学教授玛丽•波普兰(Mary Poplin)的带领

下,一组研究人员花了五年时间观察了 31 位教学最高效的老师(根据学生考试分数衡

量挑选出来的)。这些老师都在洛杉矶最差的学校教书,他们就职的校区分布在诸如

中南区(South Central)和沃茨(Watts)这样的街区。研究人员最大的发现是:“他

们都是严师。”波普兰教授说:“这个结论出人意料。”

研究人员曾认为,大多数教学最高效的老师是通过协作学习与讨论来使学生掌握

知识的。但结果相反,他们发现那些依赖传统显性教学方式(如讲课)的纪律严明者

教学效果最佳。波普兰教授说:“这些老师的核心理念是,‘从孩子们的潜力上来看,我

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表现欠佳,所以我的工作是就此做点什么——而且我也可以为此做

点什么。’”

波普兰教授在一份长篇幅的学术论文中发表了她的结论。但她称,一名四年级学

生用一种更简洁明了的方式总结了她的发现:“在我上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

当我哭泣的时候,我的老师总会纵容我。当我进了 T 太太的班级,她告诉我,别抱怨

了,去学习。我觉得她说得对,我得更努力地学习。”

5. 创造性也可后天习得。

传统教育遭受指摘的一点就是它会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但天普大学

(Temple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罗伯特•W•韦斯伯格(Robert W. Weisberg)的研究

表明,事实正好相反。韦斯伯格教授已对包括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弗

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与毕加索(Picasso)在内的创新天才进行了

研究,结果发现不存在天生就是天才这回事。大多数创新巨匠工作都极其努力,他们

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努力收获成功。这些成就(在外人看来)似乎是突发的灵

感与重大的突破。

举个例子,韦斯伯格教授分析了毕加索 1937 年的名作《格尔尼卡》(Guernica)。

在德国人轰炸了西班牙城镇格尔尼卡后,毕加索作了这幅画。《格尔尼卡》被人们视

为一个全新原创的概念,但韦斯伯格教授却发现它与毕加索早期的一些作品息息相关,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在研习了戈雅(Goya)画作以及在那个时代流行的共产党影像

后,从二者当中汲取灵感完成的。韦斯伯格教授告诉我,究根探底,创造性将以各种

方式追溯至基本的理念。他说:“当你在一个学科领域内进行创造时,你得先将自己浸

入到这个学科框架中去。你的音乐老师要求你们所做的这些,正是在为学习该科目打

基础。”

Page 14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2—

6. 坚忍不拔胜过天分。

近几年,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克沃

思(Angela Duckworth)一直在对拼字比赛的冠军得主、常青藤盟校的本科生及美国

西点军事学院(U.S. MilitaryAcademy in West Point)的学员进行研究——总共超过

2800 名研究对象。在他们的身上,她发现坚忍不拔——这里指对长期目标的激情和坚

持——是成功的最佳先兆。事实上,坚韧通常都与天分无关,甚至与其呈负相关。

达克沃思教授在其职业初期是一所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她刚刚赢得了 2013 年麦

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genius grant”)。她研发了一套“坚韧指数”,该指数要求

人们在 12 个诸如“我总是有始有终”和“我每几个月都会对新生事物产生兴趣”之类的问

题上自测打分。当她将这套测试题用到即将入校的西点学员身上时,她发现那些得分

高的人相对不太可能从被人称为“野兽兵营”的、“惨无人道”的夏季训练营中半路退出。

西点自己的那一套测试方式——将高中毕业生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课堂排名、

领导能力和身体适应性包含在内的一个指标——无法预测最终坚持留下来的会是哪些

人。

达克沃思教授认为坚忍不拔的品质能够教授给学生。她称,有一个出奇简单的因

素就是乐观——植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信念:他们有能力改变并因而取得进步。

在 2009 年针对新教师的一项研究中,她在学年开始前给每一位老师在乐观度上打了分

(通过一份问卷测试得出)。到了年底,那些拥有乐天派老师的学生在学业方面收获

更多。

7. 夸奖会让你脆弱。

我的故师 K 先生很少夸奖我们。他最高程度的夸奖不过是“不算差”。那表明他注

意到了一些事。斯坦福大学(Stanford)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已

发现,那些被人夸为“聪明”的 10 岁孩子变得更不自信。而那些被人称为“干活卖力”的

孩子则变得更自信、表现也更佳。

德韦克教授在 2007 年刊发于《教育领导学》期刊(Educational Leadership)上

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夸奖智商的全部意义在于提高信心与积极性,但二者都是转瞬即

逝的。如果说成功意味着他们是聪明的,那么奋斗打拼就该意味着他们不聪明了。”

8. 压力让你更强大。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Buffalo)2011 年的一份研究发现,童年

时期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增强人们乐观的性格。心理学教授马克•D•西里(Mark D. Seery)

对健康的本科生进行了压力评估。该评估是基于这些学生在面对 37 种不同类型的重大

负面事件,如家人离世或身患疾病时的表现得出的。然后西里教授将他们的双手插入

Page 14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3—

冰水当中。与从未感受过压力的人相比,那些已经历过适当数量有压力的事件的学生

实际上感受到的痛楚更少。

西里教授告诉我说:“拥有这些与负面事件打交道的往昔会让人们更倾向于整体乐

观主义。他们更有本事去处理那些哪怕是日常的生活压力。”

西里教授的结论是以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Nebraska)心理学家理查德•

丁斯特比尔(Richard Dienstbier)的研究为基础的,后者是“韧性”概念的倡导者——

这里的“韧性”是指就算是处理日常压力也会让你变得更强大。你会如何定义日常压力呢?

西里教授称:“就是普通平凡的事情,像有位狠角色老师之类的。”

我故去的严师 K 先生可以就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写上一本书。不论是被人公认

的,还是我的个人见解,这些原则都令人生畏:冷酷,生硬,而且还有点儿吓人。

但总而言之,它们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东西:自信。它们的核心理念是信仰,是

学生们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信仰。有这么一说:教师之所以苛刻严厉,并不是因为他觉

得学生永远都不会去学,而是因为他百分之百地确信学生会去学。

数十年之后,K 先生曾经的学生终于也领悟了这个道理。一位后来在常青藤名校

攻读了博士学位的小提琴手解释道:“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自律。”一位现今担任科技企

业高管的大提琴手补充道:“自我激励。”另一位如今的职业大提琴家说:“坚韧。他教

会了我们如何失败——以及如何让自己再次振作起来。”

显然,K 先生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你不能因此就否认他的成就。这是

我们所有人都能受教受益的一堂课。

儿子的“寻人启事”

2013-10-2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14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自从有了孩子,很多父母就开始了寻找理想孩子之路。理想

中的孩子,身体好、学习好、品格好、习惯好,总之,即使不是样样好,也有长项为

父母争光。而父母眼中总有一个参照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时刻在自己的孩子

前方领跑。为什么总是父母在寻找理想的孩子,而不是思考如何做孩子理想的父母呢?

爱孩子,就要包容他(她)的不完美,只有悦纳孩子,孩子才会悦纳自己。

儿子的“寻人启事”

文/王丹 原文刊载于《情感读本·文明篇》2013年第 6期

看到儿子拿回来的勉强及格的试卷,我失望透了。儿子都 11 岁了,还一点儿都不

懂事,一点儿也不听话,一点儿也不争气,各方面都不如同龄人。失望之余,我写了

一篇《寻人启事》来发泄心中的怒火,全文如下:

我有一个好孩子,可是后来丢失了。现在特登报寻找。

他今年 11 岁,很聪明,但不骄傲。他热爱学习,做作业非常认真,每次考试都是

全班前三名。他很听话,从来不用父母操心。吃饭不挑食,身体健康,很少生病。他

热爱劳动,积极做家务。不玩游戏,也很少看电视。他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在亲戚

和长辈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他有很多品德优良、成绩优秀的朋友。在父母有烦心事

时,他不会去打扰,而是很懂事地来安慰父母。他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钱。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得体,让父母感到骄傲。可是,谁能告诉我,他在哪里呢?

写完后,我又看了一遍,不禁感慨万千,假如我真有这么一个儿子,那该多么幸

福啊!

当晚,我把这个《寻人启事》贴在了儿子房间的门上,然后去睡觉了。我想,第

二天早上儿子起床后应该看得到。真希望他能知耻而后勇,向着我心目中理想的儿子

前进。哪怕只是接近一点儿,我也会很欣慰的。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儿子门上的《寻人启事》已经没有了。当我走回自己的房间

时,惊讶地发现门上也贴了一张寻人启事。揭下来仔细一看,我愣住了。

儿子写的《寻人启事》,全文如下:

我有一个好妈妈,可是后来不见了。现在特登报寻找。

妈妈很普通,她没有电影明星那样光彩照人,也没有市长那样大的权力,更不像

世界首富那样有钱,但她很爱我。在我什么都不会,只会发出恼人的哭声时,她从不

嫌弃我。她每天都慈爱地陪伴我。在深夜里,虽然她很困了,甚至睡着了,但只要我

发出一声哭叫,她就会立刻满怀关切地抱住我,紧张地查看我哪里出了问题,然后再

哄我睡觉。她花了好多时间教我这个小笨蛋说话和走路,虽然我学了很久,才含混不

Page 14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5—

清地说出了“妈妈”这个词,但妈妈从来不说我笨,相反,她还兴高采烈地亲我,夸我聪

明,让我大受鼓舞。

后来我上学了,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依然很爱我。她说,早开的花不一

定会早结果,早结果的不一定结的果就大。妈妈从来不因我的成绩而嘲笑我,她知道,

越是成绩不好,越需要关心和鼓励。她还说,相比成绩而言,我的健康和快乐更重要。

虽然我总是犯错,总是因为成绩不好让妈妈丢脸,但她依然很爱我,因为我是她的孩

子。我也很爱妈妈,不是因为她是优秀工作者,而是因为她是我妈妈。

看完儿子写的启事,我泪流满面。做父母的常常会因为孩子不够优秀而抱怨他们,

但孩子却没有因为我们不够有钱、不够有权、不够漂亮而抱怨什么。真正的爱,不是

应该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吗?

我擦干泪,再次来到儿子门前——我要向儿子道歉。

俞敏洪寄语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2013-10-2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讲到家庭教育,我们可以谈谈家庭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某种文化中

长大的人,一辈子都抹不去这种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文化会渗透到一个人日常的所有

言行和判断之中。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所以在中国文化中

长大的人,身上带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气质,比如好义气、讲人情、重视集体趋同、轻

视个人主义等等。从微观层面讲,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家庭文化

会熏陶出不同类型的孩子来。我们有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句话谈论的并不是基因的传承,而是文化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超过了

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从小让孩子跟着读书,孩子长大

Page 14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6—

了一般都会喜欢读书,所以就有了书香门第这样的说法;如果父母喜欢户外活动,孩

子从小跟着父母出去行走,长大了孩子也一定喜欢行走天下。

一般来说,家庭文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家庭整体环境的影响:

比如家里的布置比较温馨,孩子个性就会更加柔和;家庭亲戚朋友多好客,孩子就会

更加大方;第二,父母个性的影响:如果父母个性急躁,孩子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不太柔顺要不也急躁;如果父母比较通情达理,孩子就不会倔强固执;第三,父母

行为的影响,孩子从小到大,父母是绝对的榜样,日常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模仿,所

以说话尖刻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宽厚的孩子来。

那我们就一定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父母喜欢读书孩子却不喜欢读书?有的家庭

父母不喜欢读书孩子却变成了读书人?这里面依然是家庭文化的影响。比如我有一个

朋友自己是读书人,但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因为读书穷了一辈子,这样孩子就有了读书

不好的念头,就不喜欢读书了。我自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我父母都不是读书人,那

我为什么从小喜欢读书呢?是因为我父母反复和我灌输,读书人未来一定会有出息,

而且农村的传统是对于读书人十分尊敬,所以我慢慢就喜欢上了读书。可见父母的意

识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家庭文化必须是十分真实、知行合一的,有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自己瞧不起知

识分子,孩子自然就不会读书,这样的家庭是伪知识分子家庭,其家庭的核心文化并

不是知识分子文化,自然培养不出知识分子的孩子来。在家庭文化中,最忌讳的就是

言行不一致,比如一个政府领导家庭,口头上天天为人民服务,实际天天贪污腐败,

这样的家庭很难培养出正直的有思想的后代政治家。

所以,深刻探讨家庭文化对于孩子们的影响,让每个家庭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

发展和成长,是现在家庭教育的新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不让孩子“成年” 只会累死父母 2013-10-2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14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成功

一件事时,会感觉有安全感,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而相反,如果自己的努力始终徒

劳无功,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实在难以相信自己“可以”。而这也是

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观点:人能否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能力是由个人经验决定的。这带给

我们在家庭教育上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不让孩子“成年” 只会累死父母

文/洪兰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一位朋友响应政府就业辅助计划请了两名年轻人,但是这两个人迟到早退,遇事

则推,而且摆明了反正是短期就业,「我不想学」,令他大摇其头。

另一位朋友说他儿子国立大学毕业四年了,还没有正式工作,每次去上班就抱怨

工作跟他志趣不合、跟同事合不来,动不动就辞职,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爷爷家中住」,也令他烦恼不已,完全是张岱在《自道小康》中所说的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锄头耶,太重;忠臣耶,怕痛;之人耶,有用没用」。

假如国家栽培出来的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企业界不能用,我们要这些学生做什

么?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年轻人没有上进心?

最近有研究指出现在幼儿园教得太早,在孩子大脑还未发育好之前,教以前一年

级才学的东西,使学习变成挫折。的确,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变成压力,既然是压力,

当然不会主动去做,逼急了,孩子会采取逃避的态度,就像大人碰到压力会逃避到酒

精中,孩子碰到压力便逃避到电玩中,恐惧学习的孩子就愈来愈多了。

尼采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谈主控力(the will to power),其实,人都想控制他的环

境,连两个月大的婴儿都希望做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实验者在婴儿摇篮上装了一个动作感应器,他只要头一动,摇篮上的走马灯就会

动,婴儿发现这个祕密后就会不断的转动他的头,看着会动的灯高兴的咯咯笑;控制

组婴儿睡同样的摇篮,也有着同样的走马灯,只是没有感应器,不能自己控制走马灯

的动,但是走马灯仍会动,设定好了每一分钟转一下。结果这组婴儿就安安静静的躺

着,不会去动他的头,也不会笑。

因此主控力是个强烈的动机,驱使孩子去探索。如果什么都是别人安排好了,自

己不需用大脑,只要跟着做就好的话,孩子会很快失去动机,变成叫一下,动一下的

木头人。我们看到凡是注重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国家,如日本、韩国,都有很多啃老

族的青年,对人生不抱希望,也没有自主谋生的动机。

Page 14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8—

孩子并不会长大就自然变成大人,他需要教导与角色模范,如果每天把孩子关在

补习班,他是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的。上周我去台东的太麻里,发现香兰部落的孩子做

完功课后会去一间中间可以升火的小木屋,是部落提供男孩们谈心的地方。在那里,

孩子透过部落的其他男性角色模范,学习如何做大人。

「成年」在所有动物中都是大事,迟迟不让孩子「成年」只会累死父母。目前的

教育好像愈来愈符合时代的需求,我们该认真审慎的去思考,为什我们的教育会制造

出不知人生目的为何的大学生呢?

马未都说教育 2013-10-2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尽管只上到小学四年级,但这并未影响马未都自学成才,早

在 1981年就以小说《今夜月儿圆》而一夜成名,如今他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杂

家,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渊博、生动又极富个性。马未都对于

教育问题也常常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他的专访

文章,涵盖知识结构、家庭教育、美学教育、孩子阅读等一系列于我们非常有启发的

话题。

马未都说教育

文/邢星;原文刊载于《人民教育》2013年 3期

陈丹青说起木心(木心:陈丹青导师,编者注),曾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说:

私下,我完全不是可以和他对话的人,但他要说话,不得已,乃将我们权且当作可以

Page 15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49—

聆听的人。采访马未都的时候,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马未都自己也说:“采访,是我

没兴趣的事儿,我喜欢对教育说话。”

“对于教育来说,让人知道知识的结构很重要”

在马未都眼中,知识是结构性的,有层次高低,“对于教育来说呢,让人知道知识

的结构很重要”。

什么知识最“高级”?

是科学吗?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那时马未都 11 岁,上小学四年级,“从此以后就

没有机会再到学校读书”。回想这段短暂的“上学生涯”,马未都说:“和现在一样,都是

先学算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什么我们从小学数理化,这是因为科学是所有学问

里最基础、最简单、最具体的,可以‘教’给你。比如说水烧到 100℃就开了,就汽化了,

这是非常容易观察到、也容易听懂并记住的知识。我们曾经认为科学可以救国,后来

发现科学最不可以救国,因为它没有阶级性。从理论上讲,一个专利谁都可以应用。”

是文学,或是收藏所属的美学吗?

马未都也曾一路被时代裹挟着,“随父母去五七干校劳动,回家待业,然后去农村

插队,最后回城当工人”,他是用文学进行了第一次命运突围。在工厂的时候,“小时候

喜欢文学”的马未都搞起了业余创作。1981 年 8 月 20 日,只有 4 个版的《中国青年报》

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马未都一夜成名。两个月后,他被调入

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社里最年轻的编辑。那一年,马未都 26 岁。

“年轻的时候,人很容易喜欢文学,喜欢文学以后就会让人觉得生活很美好。因为

文学有个好处——理解度因人而异,有的人看得深一点,有的人看得浅一点,起码自

己都觉得看懂了,所以文学也是一个很垫底儿的东西。”马未都的评论有时听起来格外

扎耳,倒不是因为他的言语里带有什么情感上的强烈倾向,而是因为他的分析里透着

一股子冷冽的理性。他如此“看透了文学界”,所以“就离开文学,走到文物这一级”。

收藏,帮助马未都又一次突破了命运的“圈套”。

马未都眯起他标志性的小眼睛,回忆起来:“收藏,我要是仔细想,大概从小学就

开始喜欢了。我记得六几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查抄,抄完人就走了,扔下来好多不

知道是什么的物件儿,我拿着看,就喜欢这种旧东西,但那时候没意识。我真正开始

收藏是在工作以后,20 世纪 80 年代初吧,到现在有 30 年了。我总觉得,人生总是得

有一点儿喜好,我只是喜欢破解很多历史的谜题,收藏就是慢慢地把历史搞明白。”马

未都爱收藏,这从言谈间能感觉出来,但他话锋一转,说道:“很多人认为收藏是个不

得了的技术,我认为是个‘小技’,就是你对一个物的敏感程度,多是天生的。有人对音

乐敏感,有人对绘画敏感,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敏感呗。”

“第二个社会层面是文学。再往上走就是美学,美学就开始变得比较深奥,比较理

性。”可属于美学层面的收藏仍是“小技”,到底什么是“大技”呢?

Page 15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0—

马未都说:“再往上走是哲学,哲学就包括了政治,我年轻的时候觉得政治高级。

再往上是玄学,《易经》啊、宗教啊,它已经不是常规的‘学’可以解释的。”

人为什么要知道知识的结构?

“一个人啊,你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明白。”马未都意味深长地说。

“比如过去写陶瓷的书,一般卖个几千本就不得了了,我写《瓷之色》一卖几万本,

这是很难的。是因为我可以用科学、文学、美学、哲学、玄学五个层面向你表述这个

杯子。”马未都拿起桌上的青釉杯子,啜了口茶,继续说道,“这个杯子,科学的表述,

它是以金属铁作为主要着色元素,含量大约是 3%,如果超过 6%,它就呈现黑色,如

果低于 1.5%,它就呈现白色。用文学表述呢,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从美学角度说它这个青色,这是冷色系中可以让大部分人很容易接受的一个颜色。从

哲学层面去表达,青釉是主观色,相对的,中国还有一种绿釉,是客观色,就是自然

界中有的颜色。再到玄学层面,道家跟上天沟通写的祝文就叫‘青辞’,他认为这种颜色

是能够跟上天沟通的。”

“你看,它可以从各个层面去表述,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层次去看,深者看深、浅者

看浅。”马未都说,“我们现在都是隔空对话,站山上的人说‘一览众山小’,站山底就是‘悠

然见南山’,你不能说哪句话对、哪句话错,只是看他站在哪儿。”所谓“站在高处”呢,“只

是我能够准确地知道,哪个层面最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哪个层面又有所提高。”

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马未都说:“这个就需要你悟出来。”

“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以身作则”

“我平生背下来的最后一首诗是跟我儿子背的。”马未都一说起儿子,整个人都不太

一样,那种变化很难形容,却分明就是因为父爱。

“那时候我都 40 多岁了,儿子上中学了吧。当时他在家里念一首诗,我回屋一听,

说:‘这是什么诗啊?我怎么不知道啊。’他说:‘我可倒霉了,我今天在班上抽了一道题,

明天要第一个背这首诗。’我也不知道这首诗,我说:‘行,你爹都这岁数了,我跟你一

块儿背吧。’是杜甫的一首诗,写在安史之乱之后,说‘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

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

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马未都一边回忆,一边流畅地诵出这首杜甫的《白帝》,

他笑说,“我当时背完,这隔了多少年了。我儿子他比我背得快,但现在我问他,人家

根本就不记得。”

马未都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我跟你一块儿背”,因为,“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就是

以身作则,这是肯定的”。

Page 15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1—

至于如何才能背而不忘,马未都也认同“从小诵读”的观点。他说:“古人就是诵读,

不要求你懂,只要求你背,你背了一辈子忘不了。我们才能背多少。乾隆皇帝 12 岁四

书五经全背得下来。”

因为有了儿子,马未都对教育的关注更具体。

“我记得我儿子,好像是小学三年级吧,开始学作文。老师出了个命题作文叫《铅

笔盒》,他在那儿胡编乱造半天。最后在结尾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心里话:‘我最喜欢

铅笔盒里的小尺子,它能帮我把等号画直。’这是多好的内心真实的表达,而且极富于

个人情感。”马未都感叹着,转而感慨,“我觉得作文有这样一句话,作文该打满分,然

后在这句话下画一条红线,告诉他,是因为这句话你得的满分。那么每个学生就知道

该怎么去获得这个分。他知道什么是‘对’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错’,也没有必

要知道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你只要准确地表达出来你想表达的内容或者情感就

可以了。现在小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按理说,一个人在学科里最怕的不应该是作文,

因为作文就是把说话变成文字嘛,这有什么难呢?是我们人为地设置了很多障碍,让

小学生去获得一个高标准的得分。我们今天就是要求得太多,所以把小学生全给毁了。”

儿子 16 岁留学英国,马未都说:“把儿子送出去,第一是基于他自己愿意出去,

第二呢,我愿意让他离开父母去生存。儿子尽管不为钱发愁,但是他一个人独立地在

海外生活,尤其当时英语又不行,他能够在英国自己上 7 年学,自己选专业、自己考

大学,什么都是自己弄,挺好,这是一个锻炼啊!孩子一定要有一个离开父母的时候,

如果没有这个时候,我觉着孩子都不能进步。”

说到现在的孩子,马未都格外地担忧:“过去呢,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体系

指向一致,老师和家长都是这么教育的:‘我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儿,我就在

哪儿发光。’所以我们小时候都是有理想的,我们的理想都是‘把红旗插遍世界每一个角

落’。今天呢,学校、家庭、社会都变得非常功利,其实功利不可怕,可怕的是三个体

系功利的方向不一致,这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的孩子是没有理想的,孩子

是一个不停地转换角色的孩子。所以,今天的教育确实是一个难题。”

“社会应该有些美学教育”

1996 年,马未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2002

年,观复杭州分馆开馆;2005 年,厦门再开新馆;2007 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更

名为“观复博物馆”,正式实行理事会制,开始了私立博物馆的社会化之路。马未都说:

“这个馆最终会成为社会之物,不是我的。”

当初创办博物馆,用马未都的话说,“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事儿”。

“我一开始就是喜欢收藏,当收藏的东西多的时候呢,我希望它公诸于世,希望它

有一个教化作用。西方,尤其是欧洲,这方面的教育比重比较大。你到欧洲去看那些

国家,都非常艺术,所以说它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应

该有一些美学的教育。”

Page 15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2—

“我 1992 年申请注册,1996 年批下来,这样说起来都 20 年了。那年我才 30 多岁,

也不知道这事儿后面有多麻烦。让我老婆说就是:‘你摆着个好日子不过,非做这苦差

事。’”博物馆做起来“辛苦”,马未都却不改初衷:“但人生总是需要一个精神支柱嘛。我

不认为一个人背负这么多东西有什么好处,而我认为所有事业有成的人吧,最终都应

该为社会不唱高调地做一些事儿。”

马未都畅想着未来的“观复”:“当博物馆能够完整地、有效地、跟我无关地运营的

时候,那就是我最大的愉悦。我老说,最佳状态应该是我偷偷地来,到门口买张票,

进来以后觉得哪儿都特好,这就够了。”

“而且我不喜欢居高临下地做事儿。”马未都说,“我老想着有一个好地方,地上都

是博物馆赞助人的雕像。我自个儿先做一个,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我坐一把椅子,

空着一把,谁来了谁在这儿照个像——人生也就做到这事儿了,你死后就是这样了。

美国有一个企业家叫盖蒂,他在美国做了最著名的盖蒂博物馆。我找盖蒂的像,想象

那一定是一个大铜像,坐或者站在一个大墩上面,结果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我请别人

给我指,其实就在大厅里站在平地上,一个 1:1 的雕像,比我还矮,旁边写着‘盖蒂,

××年生,××年死’,别的什么都没有。我觉得很震撼,远比把他举到天上还舒服,我就

喜欢那样的。”

马未都也一针见血地指明:“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教育环境非常差,美学教育单靠社

会环境浸染效果太慢。”这就需要学校美学教育来补充。“至少,”马未都强调着,“至少

啊,应该从高中以后加强美学和哲学的教育。”

现实却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过度地重视科技的教育,轻视甚至缺少文学、美学、

哲学这些人文学科的教育,所以今天的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寡味。”

马未都理想中的美学教育形式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美学教育得有人会讲,不能它美在哪里都说不清楚。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完全可以讲一课,就讲

它究竟好在哪里。”马未都一旦聊开某个话题,语速极快,但似乎仍跟不上他思维的速

度,他几乎是紧赶着才来得及述说这些想法:“‘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

这么短的一句话 14 个字里,很自然地写出了 4 个颜色;‘鸣’翠柳满足了你的听觉,‘一

行白鹭上青天’满足你的视觉,而且听‘黄鹂鸣’是倾听,看‘上青天’是仰视,这调整了你

的角度;它从技巧上又这么自然贴切,你很难做到。下面一句呢,‘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千秋’雪这个时间长度就有了,‘万里’船有一个可以供你遐想的地理

长度,这是一个时空的跨度;同时呢,这个‘千秋雪’和‘万里船’不是孤零零的,有一个

窗、一个门作为它审美的参照,这是一个三维空间,一直延伸到我这个屋子里。你想

想,用四七二十八个字要描绘这么多的内容,我们谁有这个本事?”

Page 15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3—

“阅读是找到教育突破口的途径”

马未都说:“人应该接受系统教育,然后是不系统地学习,就是要打破这个系统。

打破它肯定有一个口,你要找到那个口子,阅读是途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都太窄。”马未都讲起自己的读书经历,“我十几岁、

二十岁的时候,拿起来看着特别过瘾的书是大部头的医学书,看解剖、看人体,就是

喜欢。这些书跟专业无关,我可能终身都用不上,但是不代表它不会在某一个地方有

潜在的好处。”

马未都切切地叮嘱:“多看书,多看各种书,同时要多想。我有一句话老跟年轻人

说,特别管用,叫‘凡事多想一步’。就像下棋,你只要能多想一步,就能赢很多人。怎

么‘多想一步’呢,就是不要停留在已形成的一个局面,要把它冲出去。”

书究竟应该怎么读?

“我觉得,人在读书中最好的状态是一个既冷静、又能够设身处地地深入一点儿的

状态。”马未都说起自己当年读《红楼梦》的情景:“我当时对曹雪芹崇拜得五体投地,

看书的时候就想,曹雪芹写得有什么好。比如我去看他怎么描述这个贾宝玉,他说:‘面

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

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绦,系着一块美玉。’他一开始说

脸色,‘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说毛发,下面形容的都是五官,你看他最简单的文学描写

这种罗列啊;他下面两个动态描写,我觉得一般人写不出来,‘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

而有情’。曹雪芹这一段描写都非常精炼,我当时就说,‘哦,他是这么写’,就明白了,

这是我十几岁的事儿。”

马未都自学成才,但他同时强调:“现在很多成功的人没有很好的学历,这会让人

觉得好像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出不了这样的人,他成功就是因为冲出教育的框架。但是

你要知道,大部分人是不能获得所谓‘成功人士’意义上的成功的,而一个受过良好教育

的人,他基本能获得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所以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坏处。我们认

为啊,像清华、北大这样的一类大学,毕业生成功率至少 95%以上。”

因为仍将教育主要诉诸学校系统,马未都对于学校教育的现状也格外关注:“我喜

欢对教育说话,因为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确实有问题。”

“过去教育人是把德育融进知识里面去,比如《三字经》把中国简史说一遍,《千

字文》告诉你很多科学道理,同时也告诉你很多做人的准则。我们现在,知识是知识,

道德是道德,分开教授,这就麻烦了。学生认为道德只在思想品德课上管用,这就是

最坏的事。”马未都越分析,眉头皱得越紧,“我们今天的教育注重知识和技巧,但这个

知识呢是不停地更新的,你也要不停地去学习。所以我觉得,教育主要是教学习的方

法和做人的准则,这两条恰恰是中国教育中最弱的。”

洞明皆学问,马未都就是这样一个要把事儿“看透”的人。“对,所以就特痛苦。”他

比谁都明白。正是这份“明白”加上这份“痛苦”,在马未都这儿转化为一种社会担当

Page 15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4—

——“我是一个愿意做传播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能力做传播的人,对吧。”马未都在问,

却并不需要别人给他一个答案,他自己早有答案。

“观复”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日复命”。“观”为看,“复”即反复,意思是世间万

物的规律要静下心来反复观察才能洞明——难得明白人,更难得马未都这般敢说的明

白人。

香港少有“熊孩子”的秘诀 2013-10-1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熊孩子”一词走红网络,是因为它代表具有极大的好奇力

和破坏力、脾气倔强、要求令人抓狂、惹人讨厌、不懂事等特质的一类孩子,其破坏

力之大堪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媲美。因“熊孩子”常见且战斗力惊人,竟有网友

制作出了《抵抗熊孩子最终作战方案》。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南方都市报的教育文章,

让我们了解香港少有“熊孩子”的秘诀。

公德教育、家庭规范和社会低容忍度三方用力,

让“熊孩子”在香港成为稀有物种

原文刊载于南方都市报

香港少见“熊孩子”

如果要评选一种破坏力堪比龙卷风和地震的人类力量,在无数人的记忆里,“熊

孩子”绝对可以入选榜单,形容他们特质的关键词简直可以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Page 15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5—

媲美:极大的好奇心、五颗星的破坏力指数,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拥有充足的时间和被

大人默许的各种无厘头要求。据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至少经历过一次 1到 12 岁的“熊

孩子”袭击,随便以“熊孩子”为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充满各种“惨痛经历”的吐槽

点星罗密布:辛苦存了一年的限量版高达模型或毛绒玩具被无端毁坏、储存重要工作

资料的电脑硬盘被水浇短路,就连身处公共场合,也要被迫欣赏他们的高分贝呐喊和

躲避“互相追逐”……以至于一向以科技普及为己任的“果壳网”和“知乎”专门盖

了两个 800楼的帖子:熊孩子出没,怎么破!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与内地只有一河

之隔的香港,熊孩子却仿佛是个稀有物种。地铁公交上鲜有打扰他人的非礼貌举动,

在餐厅用餐也是安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连之前在上海展出时“饱受重伤”的 100

座哆啦 A梦塑像,在香港海港城展览时也几乎“毫发无损”。香港人有什么秘诀可以

破除“熊孩子”的顽劣?其实,只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上花点心思,“熊孩

子”的成长基数自然会降低许多。

香港从幼儿园开始就通过角色扮演和社会实践引导孩子培养公德

早在 1985年,香港教育署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针对幼儿园到高中各个不

同的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公民教育目标和课程。在“熊孩子”高峰期的幼儿园和小

学阶段,香港学校就通过公民教育科中的“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课

程,让儿童认识到职责、规则、合作、权利和义务等概念,而到熊孩子的初中时期,

学校又通过厘清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发展个人与人际关系的技能来彻底扭转“熊孩

子”的成长方向。南都记者在香港教育署的官方网站看到,“个人与社群”、“个人

与社会”是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的一个核心要点:通过厘清家庭成员的职责、邻里的

概念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教育小孩如何成为一个有良好行为的社会公民。

廖凤香是香港卓思英文学校暨幼稚园的校长,在她看来,对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开

展公民和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幼稚园正是小孩基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

个时候如果学校不加以引导,很多坏习惯长大了就扭转不过来。”听完记者描述有关

“熊孩子”的恶习,廖凤香表示很惊讶,“虽然学校也有比较调皮的小孩,但在一些

涉及与他人交往或社会公共场合,孩子们的纪律性还是很好的,因为学校会从小班就

开始给他们引导”。

根据教育署的规定,廖凤香所在的卓思幼稚园也专门开设了公民德育教育科课程,

比起照本宣科地按课本上的抽象内容灌输给小孩,幼儿园的公民教育课形式更加多样

化。“我们会有角色扮演、主题月以及校外实践活动。”所谓角色扮演,即把课堂设

置成孩子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生活场景,譬如医院、游乐场、餐厅等,“孩子们

在互相扮演这些场所角色的过程中,由老师在旁指引,指出他们行为不当的地方并示

范正确的行为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在玩的过程中明白某些行为的必要性。”除此之

外,幼儿园也会在每个月举办主题月活动,通过开展校外实地社会实践,比如带领孩

子们到博物馆参观等,在更加真实的环境里引导小孩的个人行为。

Page 15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6—

在香港中环一家小学任教的洪辰坦言,很难说究竟是公民德育教育的哪一课影响

了学生的行为与想法,“因为香港的公民教育是一脉相承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

高中,课程内容基本上都在随着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去调整,教给他们怎么去做一

个尊重生命权利、同时对他人和社会友好的公民”。比起幼儿园,香港小学开展公民

德育教育采取课外活动和课后实践的方式更多,除了单纯的德育方面的培养,还会更

加注重培养学生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品格。在洪辰所在的小学,校方会定期组织学

生根据德育的主题举办话剧、诗歌、绘画等活动,也会通过到社区帮忙、照顾老人、

到街头开展慈善捐款等方式,让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香港人认定家庭是孩子行为养成最大责任方,需从小引导不干扰他人

在廖凤香看来,学校的公民德育教育并不能彻底破坏一个“熊孩子”生长的土壤,

比起学校,家庭是更关键的一个因素。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一个深刻体会:“我们幼

稚园因为地处新界,所以会有同时生活在内地和香港的孩子,在小孩行为的培养上内

地和香港父母的方式还是很不同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小孩如果上学时校服穿错,

香港的小孩就会自己主动去承担错误,但内地的父母则大多会把责任揽上身,不让孩

子受一点责备;很多时候课堂上教给孩子的行为规范,有些内地父母回家也不跟小孩

复习和执行,孩子下次再来上课又会忘掉。”其实廖凤香的观察与大多数饱受“熊孩

子”之苦的无辜网友有着惊人的一致,几乎每一个遭吐槽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

“熊父母”,而保护“熊孩子”屡教不改甚至愈演愈烈的“尚方宝剑”,就是“熊父

母”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他们还小不懂事,你这么大了和他们计较什么”!但在家长

这种片面纵容的背后,社会并没有无条件忍让的义务。

去年,香港家庭教育学院与沙田新城市广场合作发表了一项有关“香港学童礼貌

表现”的调查结果,受访的 300位家长中,有接近八成的家长认为“在家灌输礼貌是

重要的”,有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礼貌属于家教的重要项目”、“家庭是孩子行为

养成的最大责任方”,只有约一成的家长认为,“只要子女成绩好,少少无礼行为是

可以接受的”。香港家庭教育学院主席狄志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常生活的礼貌

实在是很基本和很容易做到,若这样也做不到,日后也不能自然地有礼貌,现今工作

讲团队,一个无礼貌的人不会受欢迎。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最大,而家长所做

的教育也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

在深圳从事广告文案策划的 Alsa 有一个香港亲戚,每年回老家过春节,香港阿姨

家那对三岁龙凤胎小孩的表现总是让那些在沙发上蹿下跳的内地小孩的家长汗颜。“三

岁大的小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修养都特别好,到了我家看到新鲜的玩意儿,从

来都是先问过父母,再问过我,大家都同意了才敢去动它。而我老家那些孩子,过年

聚在一起只差没把我家整个都掀翻过来。”提起香港小孩的好家教,A lsa至今有一件

小事仍记忆犹新,“去年我和香港阿姨一起从老家开车回深圳,长达八个小时的路程,

Page 15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7—

这对三岁小孩几乎都没有吵闹,即便在车上坐久了实在不舒服,也是声音轻轻地向妈

妈抱怨两句、撒撒娇,那么小的一辆汽车空间,他们很注意不去影响车里的其他人。”

A lsa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以前与大伯家一位 5岁小孩共同乘车,后者时不时跑到

驾驶座位动挡位,差点导致撞车,一度让我再也不想与孩子一起出行了,这两个香港

小孩可算是消解了我对"熊孩子"的心理阴影。”

关于家庭在小孩成长行为上的培养,香港理工大学就读的 25岁本土学生 G ary似

乎更有自己的体会。“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香港人来说,我们的父辈年轻时基本上都

生活在空间窄小、隔音很差的环境里,那个时候如果稍微大点声音说话,旁边受影响

的人就会投诉。也许正因为父辈们有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我们从小的时候就被教育

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特别在公共场合,因为你的行为让你的朋友和家

长都处于焦点,是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

香港社会对“熊孩子”的容忍度低,孩子有出格行为会被即时教育

其实不仅学校和家庭,即便放在整个香港社会,“熊孩子”的生长空间也十分有

限,而由此引发的内地和香港的骂战也从未停止。因为小孩在地铁饮食、奔跑嬉戏等

举动,香港市民从来都是毫不客气地加以制止,而有些家长出于护短心理而展开的骂

战,点击率也一度在互联网上高居不下。虽然这其中多少涉及到文化的差异,但香港

社会对熊孩子容忍程度较低的事实是确凿无疑的。

今年 4月 26日,备受期待的哆啦 A梦展在上海举行,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在香港展出时几乎完好无损的 100座哆啦 A梦塑像却在上海“沦陷”了。虽然塑像附

近张贴着“请大家礼貌对待哆啦 A梦”之类的告示语,且主办方也在极力限制入场,

但孩子们见到哆啦 A梦的热情实在无法消解。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公展第二天,就已

经有一部分哆啦 A梦的脚被粘上了,此后更严重的是,哆啦 A梦手中的道具有些触角

也被折断,而在展出现场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于若无其事骑在塑像上的孩子,家

长忙的不是去喝止,而是拿出相机赶紧拍照留念。

针对公众展览中的“熊孩子”行为,香港海港城公关 Jenny Mei介绍了香港的独

特经验。日前正在香港举办的大黄鸭中国首秀,除了高达 16米的大黄鸭停留在维港海

面,在海港城商场前面也有一系列的黄鸭塑像展出。Jenny表示,人流较多的时候,展

览会设置单行参观通道,让家长带着孩子沿着通道有序排队,而小孩对于黄鸭的每一

个“过分”举动,海港城工作人员都会眼明手快地加以制止,“直接告诉他们这些行

为不恰当,也会要求家长帮忙劝导”,每天海港城还会请专业的师傅对展品进行清洁

和修复,“每天尽可能保持展品的焕然一新,看到这些,小孩子们也不敢太下重手”。

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的媒体人蔡力向记者表示:“在香港的公共场合,真的很少看

到小孩哭闹和相互追逐的现象。有一次在罗湖口岸过关,因为排队人数比较多,有一

名小孩尿急憋不住,家长就抱着他尿在一旁的垃圾箱里,这时香港海关的工作人员马

上过来制止了,并提醒家长这是一种十分不文明的举动。”另外一次蔡力在香港一间

Page 15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8—

餐厅吃饭,中途有两名小孩因为意见不合在店内吵闹,“餐厅服务生也立刻走到跟前

提醒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影响到其他食客进食,可以说,如果想让香港人对熊孩子

袖手旁观,这基本上不太可能”。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认为:“香港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

与西方文化直接挂钩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礼仪教育依然存在,同时西方文化

当中对于个体责任的界定也十分清晰。香港社会对待小孩的态度恰恰是这两种文化对

接的结果,一方面承认小孩在智识上的现阶段不足,不事事用大人的要求去规范他们,

但另一方面又从小让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个体,必须遵循社会公德礼仪的重要性,这

其实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教育。但在内地,无论是礼仪还是公民责任教育现阶段还

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即便强调孩子听话,也走向了凡事服从人制的极端,而不是去服

从一个统一的社会普遍公德。”

研究生、总统女士和狐狸妈妈 2013-10-1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父母的过度呵护使许多孩子成了名符其实的被一路牵着长大

的一代。这些孩子依赖性过强,独立性缺失,成年之后,没有了父母这一对“双拐”,

忽然发现,前方的路是如此迷茫,不知方向。这不禁引发我们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

深思。或许适当的收敛起作为家长的光芒,有意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这

块钻石反而会因被切割成更多的面而愈发闪亮。

Page 16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59—

研究生、总统女士和狐狸妈妈

文/黄全愈 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研究主任

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几年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

究所给研究生开了一门“生存技能”课。许多人很不理解:研究生也需要学习生存技能

吗?

完全有必要!有一件事对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的 W 老师震动很大,这才促成了

给研究生开“生存技能”课一事。一位老师打算让一位研究生去购买一些实验器材,

列好清单后,就交给这位研究生。这位学生拿到清单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老师:“这

些东西到哪儿去买?” 老师说:“医疗商店。” 学生又问:“那医疗商店在哪里?”

老师又答道:“可能在新街口方向。” 然后,学生就骑着自行车去了。约一个半小时

后,他回来了。老师问他:“买到没有?” 他说:“这家医疗商店我找到了,可是没

有。” 老师很吃惊:“既然没有,难道你不能找第二家吗?” 他很自然地说:“那

第二家在哪里呀?”

老师深感震惊!

读到此报道,我也深感震惊!

震惊之余,我又想:这能完全怪学生吗?

我们做长辈的历来包办太多,以致学生从小就是老师和父母的“影子”,没有主

见,缺乏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许多时候,甚至事情还没有开始,我们就把正确与否

的答案预先告诉了孩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什么不应该

怎样做……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既然已是“冰冻三尺”的研究生,他能

不依赖老师的答案吗?

换言之,从小就手把手地“牵”着一路长大的孩子,当他发现第一家没有卖,你

能指望他不问“那第二家在哪里”吗?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老师从来是有问必答的。而美国的老师,甚至是

教授,常常告诉学生:“我不懂!”

美国的老师或教授说不懂,学生就得自己去找答案;中国教师不能说不懂,教师

越能找答案,学生找答案的能力就越弱,依赖性就越强。

别说孩子,就是大人对他人依赖多了,也同样会削弱自己的独立性。过去,我们

家的电脑有问题,都是我这个“专家”处理的。随着儿子矿矿对电脑越来越“专家”,

我这个“专家”也就越来越弱智。现在,只要电脑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叫矿矿来

处理。以至于矿矿说:“爸爸,我记得这种问题原来都是您帮我处理的,现在怎么靠

我来帮您处理啦?”

Page 16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0—

有一次,我的电脑有问题,矿矿实在太忙,应付了一阵,问题依旧,就撂下烂摊

子走了。我不得不一步一步地重新进行研究,最后解决了问题。

矿矿说:“爸爸,您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或者是怕麻烦,依赖性太强?” 我说:

“为了引导你学电脑,我开始是装傻,后来是真傻。” 一方面,人是社会动物,人的

生存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正因为人要依赖集体生存,所以个人的独立能力越强,

生存能力也就越强。特种部队或侦察兵的训练内容之一,就是独立生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题目颇大,许多家长感觉无从着手。有的家长对我说:“我

也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没有办法,许多事情我让孩子独立去做,但孩子就是不愿

做,或者不知道怎么做。最后还得我们大人来做……”

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

的独立思考。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说的

出人意料的东西》。这个节目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 女孩很自信地答

道:“总统!” 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

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 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

全场一片笑声。比尔:“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 女孩不屑地说:“当然

肯定!” 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的票的男士举手。” 伴随

着笑声,有不少男士举手。

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士投你的票呀。” 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

“还不到三分之一!” 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

有男士把手举起来。” 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

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士仍然举手,

不投的放下手。”

比尔这一招厉害。在女孩的挤兑和众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

放下来,确实不太容易。这样一来,虽然仍有人放下来手,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

了许多。

比尔得意扬扬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士投

你的票啦。” 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露出一

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面并不愿投我的票!”

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这是典型的美式独立思考。没

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

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

该怎样做?什么不应该怎样做?……没有内在的思考,就没有外在的行动。我们许多

家长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就让孩子去行动。结果,要么孩子没有行动的内在思想

基础,要么孩子变成了被幕后的手牵着线的“木偶”。如前面那位买器材的同学,发

现第一家商店没有卖,就会回来问:“那第二家在哪里?”

Page 16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1—

我曾看过一个日本电影纪录片,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让我至今难

以忘怀。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

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

里赶走。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被深深地刺痛了,并感到一阵阵强烈的

心灵震撼!

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又是多么智慧、多么

理智的生存教育!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当一回狐狸妈妈”——父母的

庇护越多,孩子的独立性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狐狸妈妈早就想通了这一层,但人

类的理智有时尚不及狐狸。

我不是完美小孩

2013-10-1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大人热切的“希望”与“期待”,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措

手不及,甚至深深失望。其实,在成人眼中不完美的孩子很简单,他们只是希望被理

解,被尊重,被认真的疼爱。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或许你会读懂

专属孩子的那片天空。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几米用简单到让人心动的漫画,道出了孩子

的心声,言语朴实却掷地有声。一起来欣赏这让孩子共鸣,让成人回味的涓涓细语吧。

Page 16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2—

我不是完美小孩

图文/几米,节选自几米画作《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

但你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劳而坚强地活。

大人希望自己孩子的脑袋里开出智慧的花

朵。而别人孩子的脑袋里最好长出一堆杂草。

Page 16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3—

大人喜欢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

却又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

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Page 16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4—

大人都爱说孩子是他们的一面镜子,

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行为的反射。

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

可是,我不想要变成好模样,也不需要好榜样。

我要自己长大,变成自己的样子,我讨厌变成

别人的镜子。

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

请爱我现在的样子,

疼我现在的样子,

赞美我现在的样子。

Page 16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5—

大人希望孩子能够承担压力,

但孩子们不懂自己为什么要承担压力……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

长成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

但大人的希望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当我为你歌唱时,请别挑剔我五音不全。

当我为你写诗时,请别嫌弃我言语乏味。

当我为你跳舞时,请别嘲笑我四肢僵硬。

请告诉我,

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一切,都令你感到幸福。

Page 16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6—

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2013-10-1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当国人正趋之若鹜地把孩子送往美国时,却有一对美国夫妇

为让女儿接受中国教育而举家移民中国。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对美国夫妇的做法是令

人匪夷所思的,也并不认同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但是这对夫妇的选择无疑会给我们带

来一些重要启示。对某一种教育的评价应该建立在深度的了解、体验和对比的基础上,

没有完美的教育,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教育,关键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上学?

Kay 的爸爸(美籍,斯坦福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本科)

Kay的妈妈(中国籍,北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本科,南加州大学东亚文学硕士)

原文刊载于中评网

在国人趋之若鹜地把不及弱冠的孩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的时候,一对跨国夫妇反

其道而行之,为了让女儿接受中国的教育,举家移民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Kay 的爸爸:

“我不想让女儿在美国上学最大的顾虑还不是学校,是美国文化。”

有三个最主要的原因:

Page 16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7—

一、美国文化中反智主义太严重,最明显的是在中小学。大家最想当的是 cool

kids(酷小孩),cool kids 都是不爱学习的,如果你爱学习,大家都认为你是 nerd(书呆

子),嘲笑你孤立你,如果你喜欢学习,成长环境很负面,一路要承受很多同辈的不认

同。

二、在美国从小就“被接触”大量毒品和性。要从小就开始抵制,而且不断有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迫使你尝试,这对于教育是很大的干扰。

三、男女非常不平等。当然,世界上哪里男女都是不平等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尤

其严重。我特别反感美国文化从小就宣传女生要 hot(性感),要 slutty(风骚),作为女孩

子在美国成长的社会氛围特别不好。你看看中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照出相来穿着

校服,戴着厚眼镜,很学生样。美国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年纪,每天

化妆去学校,穿像成人一样的衣服。你觉得哪个更接受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种文

化更健康?在美国长大,女孩子如果不好看,或者不融入这种氛围,会有很大的同辈压

力,被排斥,对于女孩子学习是很大的干扰。

Kay 的妈妈:

一、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校园回忆

我认为我的孩子在中国长大、受教育比在美国快乐的可能性更大。我给加州大学、

耶鲁大学都做过几个学期的助教,后来上研究生也教过很多美国大学生,这些年我都

在问我教过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当然,能上这些学校的通常学习比较好,他们回忆

起中学却没有一个说喜欢或者带着怀念的情绪,都不喜欢自己的中学生涯。相反,我

和我的朋友们,现在都毕业几年了,对于校园生活都带着美好的回忆。这么多年过去,

还是非常留恋学生时代。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形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有一种潮流,国内媒体倾向于宣传国外中小学作业少,下午三点放学,孩子

多么多么快乐,已形成大趋势。这些陈述是否属实还有待商榷。其实在西方,上私校(一

般私校教育水平高于公共学校)的中学生也是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开始上各种课外班,

补课到晚上八、九点,好学校的学生年级越高,压力越大,我先生回忆起高三时候每

天晚上都 12 点后睡觉。

更重要的是,快乐和幸福感都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作业少就等于会更快乐。

有两个影响快乐的因素容易被人忽略:第一个是成就感。其实你观察小孩子穿鞋,或

者搭一会儿积木高楼,就能发现人类从小开始就对自己经过努力完成某种任务、达到

一个结果感到自然的快乐和欣慰。成就感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那究竟

什么是成就感呢?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有努力这个过程。譬如一个人考两科,一科非常

简单,没有任何准备也考得很好;另一科要付出很多努力,然后才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这个人一定是对后者印象更深刻。

Page 16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8—

我个人在美国念研究生的感觉是很没有意思,因为并不需要多么刻苦,不准备随

便答卷成绩都是一等,这样的成绩不代表任何付出,自然没有记忆深刻之处;相反,回

忆起大学时代经常挑灯夜战、但大家都刻苦、即使你付出全部努力也未必获得一等成

绩的日子,那时的记忆更隽永。所以,这点令我看蔡美儿的书时马上理解了她的意思,

我很同意,绝对不是没有压力的孩子就会更快乐。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我觉得通过

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在国内

接受教育,从小就有很多竞争,很多压力,要取得任何成果,必然需要努力,这个过

程和这种经历本身对于美好回忆的形成是很有深远意义的。

影响快乐的另一个因素是集体主义。我说的集体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

种生活状态。国内人口密集,从小到大有很多经历其实都是集体主义的。譬如,上中

学上早自习,晚自习,大家一起做课间操眼保操;大学住宿舍,早起刷牙遇到甲乙丙,

大家一起上课自习,逛街卧谈,过了很多年我才明白这些在一生中都是头等有意义的

事,因为随着人离开校园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会越来越脱离集体的影响,然后会意

识到那些经历的独特和同辈情谊的可贵。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机会经历这些时刻。我上

大学时四个同学住一个寝室,我先生上大学在斯坦福两个人一间,地方大了他就感觉

更快乐了吗?未必。相反,他自己说,我和我大学室友的感情四年下来确实比他在美国

学校和同学建立的更深。

集体主义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你日深月久,积累如何与人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人

以后的生活工作成家立业都是很重要的。在美国长大,人口不密集,所以如果我不喜

欢你,我就另找一个地方,用空间来避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在中国长大,你不喜

欢你家邻居,能立刻搬家么?我们大学时室友通常都是四年不换的,如果你不喜欢室友,

怎么办?一定要找到欣赏对方、和平相处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与人交际。

刘瑜有篇文章叫《集体体操》,写得特逗特实诚特刘瑜。她回忆了自己脱离“单位”,

漂泊海外这么多年,没有了集体组织多年自由自在以后的心理状态,其中一段特别写

实:

“我已经 31 岁,但是有时候,我希望有人突然敲我的门,大喊:起来了,起来了,

做早操了!

然后我骂骂咧咧、睡眼惺忪地起床,去刷牙洗脸,走廊上碰见老大和老二,水房

里碰见老三和老四,回到宿舍,看见在梳妆打扮的老五。然后朝阳下,混迹于成千上

万人,我伸胳膊踢腿,从伸展运动做到整理运动。

就算我是厌烦这一切的,可是后来我发现凡是令你烦躁的,其实帮助你防止抑郁。

当然抑郁和烦躁谁比谁更可恶,好比自杀与他杀谁比谁更可怕,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

我个人对于集体主义抗抑郁功能深有体会。在美国,校园生活没有任何集体主义

生活状态,看似自由自在,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这种状态下人真的容易抑郁,就连我教

Page 17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69—

过的学 20 岁不到,父母掏钱供他们上的昂贵私校,从来没有什么人生挫折苦难,但有

好几个都在吃抗抑郁的药,或者多动症药的。这些年在美国我从一开始看到 20 岁人吃

抗抑郁药感到吃惊,到见怪不怪,因为身边美国孩子吃抗抑郁药实在很普通,而且越

是私校富人区,这样孩子越多(当然并不是说穷人不抑郁,但一是穷人担心生计问题;

二是这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有直接关系)。至于刘瑜说的抑郁是否一

定比烦躁更糟?我倾向讨论的是有选择没选择的问题。生活在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如

果烦躁你可选择避开人群自己宅,如果抑郁你可以选择人群;但如果在没有人群没有任

何集体主义生活状态的地方,你却没有人群选,只能“被宅”,结果是“被抑郁”。

二、中国的教育制度更为公平

中国教育有其自身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教育的选拔制度是很公平的:学习好的

同学去好学校,很简单。任何制度都需要一个选拔标准,这里的标准是统一化的考试,

这是最能避免教育腐败的选拔方式。相对于美国财富决定教育这种标准,我让孩子在

中国接受教育心里会感觉更公平。

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上大学时,我身边北大同学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父母各个行业都有。还有不少同学家境比较困难,就系里这个小样本看,比例大概 10%

吧,都靠各种助学金或者自己做家教完成了学业。

美国的 segregation(区域分化)非常严重。如果你有钱,你的轨迹是这样:从小上

私校,一年 2-4 万学费;大学上好的私校,一年 4-5 万。你的同学都是同一阶层,即使

中小学去的是公共学校,因为是按住房分学区的,好学区房都很贵,所以能去富区富

学校的家庭也是一个阶层的。

我曾在耶鲁北大项目做了一年助教,两学期大概一共有 40 多个耶鲁的学生,没有

一个家庭不是中产以上,大概一半学生家里都是有游艇,或者开旅馆的。我也请我先

生回忆过他大学认识的所有人的家庭状况是怎样的,他努力回忆了大概 100 个,最后

说想到有一个同学是家庭经济不好拿助学金的。

反之,如果是穷的家庭,住在不好的区里,可以预见教育环境是非常差的,因为

第一学校很差,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同辈压力。你的同辈大部分都不愿读书,

大部分也不会试图脱离这个环境,因为他们看不到好的例子,更不相信自己有不同的

可能。我有位同事,来自洛杉矶著名的乱区,那里帮派活动猖獗。他回忆起初中同学,

大部分都加入了帮派,现在已经没几个还活着。他很庆幸地说:“如果不是我搬回菲律

宾上学,我肯定也跟他们差不多。”

关于美国教育与财富的直接联姻,一位在上海生活多年现在美国教书的女老师,

同时也是我喜爱的作者,在一篇题为文章《为何我说在美国寒门难出贵子》中也有深

入分析,从美国学校假期长导致金钱直接决定孩子能否持续学习,到贫困区危险治安

Page 17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0—

情况,和贫困区孩子对于不相信自己能活过 40 岁这种预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都是非

常现实的因素。

我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人,需要丰富的经历,增长更多的见识,接触不同社会阶

层,而不是把其它人群的生活简化为新闻中的一个名词。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

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

Kay 爸爸补充:“是这样,不知哪个只有半个脑子的人立法,规定公共学校的资金

来自这个学区房子的房产税(在美国有房产的人每年都需要交大约房价总值 1%,2%的

房产税,各个州和区数字不同)。所以不用多高的智商就马上可以料到,有钱的人都住

一起,这个公共学校自然超级有钱。圣地亚哥(Kay 爸爸长大的地方)我们区附近有两个

学校,有一个是超级有钱的高中,我家不在那个区所以我不能去。这里高中一般都有

停车场(高二高三学生和老师都开车去学校),你看我们学校的车都是沃尔沃之类老车,

那个学校停的车好多都是跑车,几十万美金的车,给上高中的小孩,对对,还有 Delorean,

嗯?没见过么?就是 Back to the Future(科幻电影《回到未来》)里那种车。”(此时穿插

Google 图片,兴致高昂地展示该车)

Kay 爸爸接着说:“美国人不喜欢承认‘社会阶级’这个概念,所以假装美国不是一个

阶级社会,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其实根源一样,因为大家不喜欢承认‘有钱的人得到更

好的服务,’同样基于这种理想主义,美国人不愿意支持‘学习好的孩子得到更好教育’

的制度,这样说起来是哦,不是好坏学校之分,不是有钱没钱的学校,大家都去同一

个公共学校。所以不能像中国一样选拔好学生进好学校或者一个班。你也可以‘买进’

一个好学校,就是在好学区买房。但当然这些操作都不是在表面上进行的。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好学生不能被选拔去单独的班或者学校,那必须和学

习水平相对低的呆在一个班,每个班级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怎么讲课呢?只能给中等水

平的同学讲,所以结果是好学生永远都是觉得上课很无聊,讲课慢……”

Kay 妈妈插话:“这是难以避免的,无论什么制度,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各

种水平的。老师只能按中等水平讲。”

Kay 爸爸:“对,但这就涉及一个程度问题。美国的教育制度积极地阻止了聚集好

学生的可能。基本情况是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得到更适当的教育,成了被浪费的资源。”

三、中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如果你不在中国长大,不可能理解它。作为历史最悠久

的民族,中国对于世界认识的智慧是绝对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国长大,会错过这

笔宝藏。

美国的整体思维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大众深受媒体洗脑,缺乏对外面世界的

了解,生活在被宣传为“最好的”国家里。我一直很赞同冯唐所说的:“人心应该相对复

杂起来,不要从小就是标准答案,不是对就是错。”人类文明几千年下来,非黑即白,

Page 17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1—

非对即错的结果不过是排除异己,不是圣战就是文革。我和我先生都认为这种黑白世

界观根本不符合世界上大部分现实。人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而中国人的世界观整

体上比较理性。

如果指望孩子在美国长大还可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周围有

太多例子,即使家长努力让小孩子说中文上中文课,小孩子都是要和别的小孩一样,“为

什么别的孩子都不学中文跑去玩而我要学?”自然抵制学中文。很多小孩子上学后在家

里也是父母问中文,孩子答英文。反之,国内大家都在学十八般武艺,小孩子希望跟

着朋友,是有学习动力的。

除了以上顾虑之外,我也有一些硬件上的考虑:首先,国内文化氛围好,书店多,

学习条件好。小小一个地区都有很多家好几层的书店,各种书籍和音像资料应有尽有。

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一样,中学大学都度过了很多无事在书店晃荡的日子,至今很怀

念。我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在全世界 33 个国家居住过,最后还是由衷感叹,要说文

化氛围和学习条件,还是国内好。

其次,学费有所值的问题。现在各界人士都认为,美国继房地产崩盘后,下一个

危机是学债的崩溃。确实,这里几乎人人都有学债,有的多得惊人,譬如如果培养一

个医生,医学院一路教育投入大概 50 万美金。更有新闻报道,年轻人身负十余万学债,

订婚时未向对方说明,对方知道后感觉受到欺骗而悔婚。

我和我先生同龄,2003 年上大学,斯坦福学费是每年 40000 美金,北大是每年

4900 元人民币,四年下来差距极大。(Kay 爸爸补充:那是我上学时,现在可能更高了)

但这两校的教育水平真的差这么多么?!由于我和我先生都比较话痨,对各种事情讨论

很多,认识五年每天还是聊天都能不间断聊几个小时,就我们这几年个人体会来看,

我们俩除了专业知识很多互不覆盖(一个文学,一个数学和计算机),其余的思维能力和

知识深度都差不多。当然,在美国上私校,更多时候并不是为知识,而是为了校友人

脉。这就看你认为花三五十万美金来积攒所谓人脉是否值得了。(Kay 爸爸补充:你花

的每分钱绝对得到了更多的教育,我的教育不可能超过你的 50 倍)

人们只会买自己认为物有所值的东西。现在较好的私立大学通常学费每年 4-5 万

美金,还在不断涨,人们认为值得才会支付,但随着经济不振,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

条件不断下降,无法支付高昂学费(如同当初房产危机无法支付月供)最后结果自然是不

选择昂贵私校。现在已经有不少外籍居民离开美国回到家乡让孩子在家乡上大学。

父母对孩子总是尽心尽力。但做理性的父母在我看来也是养育好孩子的条件之一,

我认为,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五十万美金反正常年放着没用,可以送孩子去上私校。

但作为普通人家,完全没必要所谓砸锅卖铁就为孩子投钱到一个产出值不可量的私校

上。我和我先生都来自普通家庭,我们认为孩子将来怎么样也一样要靠她自己,父母

教养已足够,没什么必要为她铺路。替她把路都铺好了,还算是她的人生么?

Page 17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2—

Kay 爸爸:“我再来说说教育本身的一些情况吧”:

第一,美国教育这些年来越来越侧重“different learning types”(不同的学习型,

大致理论是每个学生如何学习,接受信息是不一样的,譬如有的听讲课就可以理解,

有的就不可以),所以如果只用一种方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理解。我认为这个理

论是有道理的,用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有好处。不幸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个理论很

多时候其实只不过让很多孩子“feel good”(感觉好)而已。他们会说:“哦,不是我学习不

好,只不过我不是 visual learner(视觉学习型)而已。”不过是给了他们更多借口。

第二,美国教育还有一大块是“团队合作”。我认为这是完全失败的一块教学,从

来没成功过。给你讲讲我的亲身经验吧,所谓“团队合作”通常情况是这样:在这里长大

的美国孩子对于什么是可接受的标准感觉完全不同,有的学生觉得得个 B 或 C 就可以

了。所以“团队合作”的任务发下来,团队里那些标准低的学生总是等到最后一分钟不得

不做才开始,然后马马虎虎就算完了,那些 over achievers(总是超越期待去完成更多

更好的人)比如我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每次结果就是我一个人做好这个项目,

帮别的学生得 A。

当然,“团队合作”通常有张纸,可以写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什么,但你如果如实写你

做了什么什么,别人只是偷懒,基本没做,团队其他人当然恨死你,你也倒霉。所以

标准高的人永远是“lose lose”的情况(不可能赢的情况)。总之,“团队合作”实际应用中

就是最用功的孩子帮其他孩子得 A。

第三,美国教育这些年一大趋势是标准化考试越来越多,老师的自主选择越来越

少。老师都有一个单子,上面列着必须讲的内容,这个单子只有越来越长,从来没减

短,所以老师越来越被迫去覆盖所有测试内容。这取决于不同老师,有的老师严重,

有的好些。我高中有个历史老师,上课就是让我们拿荧光笔,说哪行哪行划哪句话,

再有哪行哪行划哪句,然后考试都是考划的重点。也有时候先做样题,就是和最后考

试非常相似的题目。我特别讨厌这种教学,我认为好的教学是启迪人,传授知识,每

个人都必须认真听,不知道哪部分要考到,最后考的是你的理解。可惜的是大部分学

生都很喜欢划重点,而且还会对不这么明显告诉你考题的老师施压,所以老师越来越

受制于测试。

第四,美国教育还有一个趋势,在我说就是家长越来越自私。有个漫画我觉得很

形象:第一张是 50 年代,一个小孩考了 F(不及格),爸爸对着孩子说:“What's wrong

with you?”(你怎么回事?)第二张是现在,小孩考了 F,爸爸对着老师说:“What's wrong

with you?!”现在趋势是家长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好,如果分数不好,肯定是老

师的问题,总是指责老师不对。

Page 17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3—

我也特别反感上学的时候,每次考完总有学生去和老师争论“为什么给我 B/C”然后

每天追着老师,就是期望让老师烦到受不了来给自己要分。真忍不住想说:“Deal!(面

对,应对之意)这根本是你自己不努力!”

第五,美国学校里有一种风气,“数学是让人讨厌的学科”。现在已经不再是教育,

而是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恨数学”就像“每个孩子都讨厌西兰花”一样,

反正大家都这么认为,“讨厌数学”才是正常的。所以,中学里,总有学生上课挑战老师

“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这些想象的数字?”要老师花时间来辩解证明为什么要讲这

个。总在浪费时间。最后我们数学老师画了个表,放在一边,列了好多职业和这些职

业应用到的数学。

我不喜欢这种文化。我认为老师不应该被放在需要为自己辩解为什么讲某些知识

的位置上。不能因为某些学生觉得自己长大可能去百货公司卖东西不需要某些知识就

必须被迫辩解为什么还要传授知识。

Kay 爸爸最后的总结是:“我对美国教育想到的就这些。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我是

一个高标准的人,我个人对于教育制度有很高的期待,所以你听到我抱怨的地方比较

多。其实,总体说来我觉得我的高中挺好,大概有 50%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我对好老

师的定义就是真的让我学到了知识。”

Kay 父母还与 Eric/ Grace 夫妇就中美教育进行了讨论(Eric 夫妇简介:Eric,生于

美国,小学四年级随父母举家回台湾,读完高中以后进入斯坦福,现斯坦福电子工程

学博士;Grace,生于美国,小学开始回台湾上学,高中后进入美国大学,现任某富裕

学区小学老师,工作第八年。双方系台湾上学时中学同学。)

Kay 妈妈:“Eric,你能不能简单概括下你这些年经历中美教育最深刻的感受。”

“我觉得亚洲和美国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态度,根本上在于

社会文化的不同。在亚洲普遍尊敬知识分子。在台湾如此,我想大陆应该也差不多,

你说教授?大家自然会觉得啊很有知识让人尊敬。在美国你说教授?no body ares。(谁

在意呢?)因为美国成功的标准,大家尊敬的,那就是要会赚钱。”

Kay 妈妈:“嗯,是的。那具体到学校教育,你觉得两边各有什么优势呢?”

“我觉得亚洲的教育优势在于,它很重视读书,会教你如何读书,让你能把书念得

很好。我上了斯坦福以后发现我读书比周围同学都快很多,所以同样时间我就可以掌

握更多内容,这绝对得益于我一直在台湾受的教育。但是亚洲教育的问题也在于这点,

我有些同学,读书不好,但是比如会摄影什么,很好很有天赋,但因为书读得不好,

受到很大压力,一直没有自信,最后摄影什么的也没有很好发展。”

Kay 妈妈:“对,因为亚洲在观念上还是觉得读书最重要,所以是一种单线发展,

首先,要努力读书,读书不行,再考虑别的。”

Page 17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4—

“对,其实美国这里也有一条主导的线,就是体育,我也有一些台湾朋友,在台湾

上学时学习很差,后来到了美国,但是长大后某天突然发现他们也上了斯坦福之类,

就很吃惊:‘What happened?’(怎么回事?)发现很多都是靠体育。所以,如果学习不好,

但有别的特长的学生可能在美国有很多机会发展,也有机会上好大学,但在台湾就没

有。”

Kay 妈妈:“Eric,你是四年级回去的,你当时什么感觉?你觉得这个时间段对你的

教育影响怎么样?”

“四年级回去,感觉压力很大,你也知道美国这里小学学不了什么,回去那一年基

本什么都不记得了,就是读书读书,我还记得我妈妈专门教我数学(注:Eric 父母,早

年回台湾后久未回美,最终放弃美国绿卡,定居新竹,均为大学教授。)”Eric 想了想,

补充道:“其实我觉得我弟弟得到了 the best of two worlds(两边最好的东西),他回去

时是一年级,所以他国文比我要好很多,他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也可以读,比如看金庸

啦;英文很难的哲学什么也可以读。(Eric 弟弟,与其兄上同一中小学,大学斯坦福,专

业经济学,现在北京,任职研究人员。)”

Kay 爸爸:“你们两个什么打算?将来有了孩子会在这里还是在台湾上学?”

Grace:“大学两边都可以,能上斯坦福当然很好,台大也很好,但可能更难考。

中小学应该是回台湾上,其实真的要看小孩怎么样,如果小孩很聪明,是读书的料,

还是在亚洲更好,学习氛围好;如果不爱读书,可能在美国压力会少一些,然后有特长

也会有发展,不会被打压到。”

座谈结束时 Kay 爸爸总结:“我们希望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当然希望她在工作方

面有更多的选择。我认为美国鼎盛的年代已经过去,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生活水平越

来越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只会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与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相当的

经济体。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大。所以父母当然应该让孩子到有更多机会的地方去。”

Kay 妈妈:“在有国籍不同父母的家庭中,怎样养孩子不可避免包含了双方关于世

界趋势走向的判断。我们意见一致,这真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起来以前看北京的一个

外国刊物做调查,调查在京居住的外国人为什么选择居住在北京,其中第一条是‘身处

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自己会有历史的参与感。’现在美国社会多年生活的经历让我特

别理解这段话。社会氛围对于一个人心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却是至关重要的。根

本上说,我最希望的是孩子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

(仅代表采访者观点)

Page 17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5—

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2013-10-1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丰子恺,一位才华横溢、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

国际友人尊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本文亦如是。很多父母都盼着孩子快快长大,似乎长大成人后人世间便少了一个“捣

蛋鬼”。但在丰子恺的眼中,女儿的童年是黄金时代,送女儿走出黄金时代是悲喜交

加。悲,因无法再相遇阿宝的天真烂漫;喜,是孩子的成熟给父母带来的欣慰。细细

品来,你会发现,本文不仅有一个父亲对黄金时代的女儿的留恋,更充盈着对人生不

再重来的童年时代的无限憧憬与怀念。

丰子恺: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文/丰子恺(1898-1975)

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

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堕地,嘤嘤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

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态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

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

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的不

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古人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

以喜,一则以惧。”我现在反行了古人的话,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觉得悲喜

交集。

所喜者,近年来你的态度行为的变化,都是你将由孩子变成成人的表示。我的辛

苦和你母亲的劬劳似乎有了成绩,私心庆慰。所悲者,你的黄金时代快要度尽,现实

渐渐暴露,你将停止你的美丽的梦,而开始生活的奋斗了,我们仿佛丧失了一个从小

Page 17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6—

依傍在身边的孩子,而另得了一个新交的知友。“乐莫乐兮新相知”;然而旧日天真

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

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

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象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

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

吃过饭,是我同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

“这样大的姑娘儿,还在路上教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

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

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

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

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我怪怨人类中何必有男女之分。

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么?

记得有一天,我从上海回来。你们兄弟姊妹照例拥在我身旁,等候我从提箱中取

出“好东西”来分。我欣然地取出一束巧克力来,分给你们每人一包。你的弟妹们到

手了这五色金银的巧克力,照例欢喜得大闹一场,雀跃地拿去尝新了。你手持了这赠

品也表示欢喜,跟着弟妹们去了。然而过了几天,我偶然在楼窗中望下来,看见花台

旁边,你拿着一包新开的巧克力,正在分给弟妹三人。他们各自争多嫌少,你忙着为

他们均分。在一块缺角的巧克力上添了一张五色金银的包纸派给小妹妹了,方才三面

公平。他们欢喜地吃糖了,你也欢喜地看他们吃。这使我觉得惊奇。吃巧克力,向来

是我家儿童们的一大乐事。因为乡村里只有箬叶包的糖塌饼,草纸包的状元糕,没有

这种五色金银的糖果;只有甜煞的粽子糖,咸煞的盐青果,没有这种异香异味的糖果。

所以我每次到上海,一定要买些回来分给儿童,籍添家庭的乐趣。儿童们切望我回家

的目的,大半就在这“好东西”上。你向来也是这“好东西”的切望者之一人。你曾

经和弟妹们赌赛谁是最后吃完;你曾经把五色金银的锡纸积受起来制成华丽的手工品,

使弟妹们艳羡。这回你怎么一想,肯把自己的一包藏起来,如数分给弟妹们吃呢?我

看你为他们分均匀了之后表示非常的欢喜,同从前赌得了最后吃完时一样,不觉倚在

楼上独笑起来。

因为我忆起了你小时候的事:十来年之前,你是我家里的一个捣乱分子,每天为

了要求的不满足而哭几场,挨母亲打几顿。你吃蛋只要吃蛋黄,不要吃蛋白,母亲偶

然夹一筷蛋白在你的饭碗里,你便把饭粒和蛋白乱拨在桌子上,同时大喊“要黄!要

黄!”你以为凡物较好者就叫做“黄”。所以有一次你要小椅子玩耍,母亲搬一个小

凳子给你,你也大喊“要黄!要黄!”你要长竹竿玩,母亲拿一根“史的克”给你,

你也大喊“要黄!要黄!”你看不起那时候还只一二岁而不会活动的软软。吃东西时,

把不好吃的东西留着给软软吃;讲故事时,把不幸的角色派给软软当。向母亲有所要

求而不得允许的时候,你就高声地问:“当错软软么?当错软软么?”你的意思以为:

软软这个人要不得,其要求可以不允许;而阿宝是一个重要不过的人,其要求岂有不

Page 17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7—

允许之理?今所以不允许者,大概是当错了软软的原故。所以每次高声地提醒你母亲,

务要她证明阿宝正身,允许一切要求而后已。这个一味“要黄”而专门欺侮弱小的捣

乱分子,今天在那里牺牲自己的幸福来增殖弟妹们的幸福,使我看了觉得可笑,又觉

得可悲。你往日的一切雄心和梦想已经宣告失败,开始在遏制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

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了;你已将走出惟我独尊的黄金时代,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

辛味了。

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

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

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

候。我所描的那幅题曰《爸爸还不来》的画,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的等我归家为题材

的。因为我在过去的十来年中,以你们为我的生活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

作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觉得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来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

家。去年这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

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

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

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

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做中

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的世间去了。我觉得你此行比出嫁更重

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

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

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

去,正如前诗中说:“自小闺内训,事姑贻我忧。”事姑取甚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

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约十年前,我曾作一册描写你们的黄金时代的画集(《子恺画集》)。其序文(《给

我的孩子们》)中曾经有这样的话:“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

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

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

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来的情形。我眼

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

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写这些话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你果然已经“懂得我的话”了!果然也要“走

这条路”了!无常迅速,念此又安得不结中肠啊!

Page 17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8—

调查:网瘾是精神疾病,根子在爹妈 2013-10-1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已经深入绝大部分家庭,

上网已成为孩子离不开、放不下的“家庭作业”,即使是在乡镇农村,遍地开花的网

吧也能让家中无电脑的孩子轻松上网。如今,孩子们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不少

孩子已经开始沉溺其中,当然,也有一些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这么小却能够熟练使用

电子产品是聪明的表现。事实上,网络成瘾早已经被视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顽疾,

很多家长正为此困扰不已。本期推荐人民日报于 9月 27日和 10月 11日分别刊登的“聚

焦·青少年网瘾调查”系列文章:《网瘾也是精神疾病》(上篇)和《孩子有网瘾,

根子在爹妈》(下篇)。值得每位家长一读。

调查:网瘾是精神疾病,根子在爹妈

原文刊载于《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篇:网瘾也是精神疾病】

1.中国网瘾标准成为世界诊断标准

网瘾青少年多伴发抑郁症,表现为易激惹、言行冲动暴躁、情绪易失控、生活懒

散拖拉等

Page 18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79—

“两年前,我第一次到这儿,是被骗来的。”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国青少年

心理成长基地,来自广西的 16岁男孩陈昂(化名)对记者说,“这次是两位教官接到

妈妈电话后,去家里接我的。”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都先想结果,总是害怕、焦虑,与同学交往困难。” 14

岁那年,陈昂迷恋上网络游戏,为此逃学半个月。在报社做校对的妈妈心急如焚,多

方探寻得知北京军区总医院开办了一个网瘾治疗机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2011年 7月,妈妈以“陪外公看病”的理由把他骗到北京。在该基地,小陈昂治疗了

两个月,9月初返回广西上学。

“我在学校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心里苦闷、拘束。”陈昂说,“今年春天开始,

我在家玩了两个月游戏,没去上课……”

随着我国互联网使用低龄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直至成瘾问题日趋严峻。中

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

年超过 2400万人,还有 18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倾向。

“8年来,我们收治了 5500多名网瘾少年。”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

陶然介绍,“大部分孩子伴发抑郁症状。未成年人的抑郁不容易被发现和诊断。他们

不像成年人表现出唉声叹气的样子,也不总是独自在房间流泪哭泣。他们更多地表现

为易激惹、言行冲动暴躁、情绪易失控、生活懒散拖拉等。”

今年 5月,“玩网络游戏成瘾”被美国列入精神疾病的一个新病种。美国精神病

协会在最新修订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采纳了陶然领衔制定的《网

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志着中国网瘾标准成为世界诊断标准。

然而,这个中国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的标准,却引发一片争

议。有学者质疑,网瘾是否应该列入精神病?

2.网瘾破坏两三代人的生活

长期沉溺网络游戏,大脑社会功能会“废用性萎缩”,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绪

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2003年开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当大夫的陶然发现,陆续有家长因孩

子沉溺网络而来求诊。这是不是病?能不能治?当时有医生们还拿不准。经过学习摸

索,2005年,陶然团队收治了 200 多个沉迷网络的孩子。通过临床实践,他们慢慢发

觉这是一种病。

“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不上学,在生物学上这叫‘社会功能受损’。检查发现,

他们的大脑功能出现变化。”陶然说,大脑组织与人体肌肉一样,用进废退。因玩游

戏无需太多思考,大脑只要兴奋一个区就够用,时间久了,其社会功能就“废用性萎

缩”,出现情感麻痹等症状,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严重退化。大量核磁、

脑功能检查显示,孩子若每天玩网游 6小时以上,半年后,其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

谢下降 15%,大脑氧代谢下降 8%。

Page 18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精神疾病的诊断有两个基础指标,一是给自己和他人

带来痛苦,二是社会功能受损。”陶然表示,这两条,网络游戏成瘾者都具备。

“5年前大学毕业,我在家待了两年,玩网络游戏。”“海归”邹航(化名)眨着

一双单纯的眼睛说,“去年夏天从加拿大回国后,没找工作,宅在家里通宵网游。我

妈急了,今年春节一过,把我弄到这里。”

27岁的北京人邹航,是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最年长的学员,来该基地半年有

余,改变不大。

“我的生活缺乏目标,一直都是妈妈替我操心。”邹航对记者说,“我童年时,

爸爸就病逝了。妈妈是大学老师,特别看重学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不

让我干。我的中学和大学生活都很封闭,与人交往被动。”

尽管曾就读人大附中实验班、北大数学系等名校,邹航对学习并未产生真正的兴

趣。两年前,见他迷恋网游,母亲找到一家留学中介。到了加拿大,他的生活圈子更

小。因语言障碍,做研究时不知道同学们在讨论什么,文献看得半懂不懂。毕业论文

写不下去,他索性打道回府。

“除了网络游戏,没有事情能引起我的兴趣。”邹航百无聊赖地说,“我不知道

今后干些什么……”

儿子的话,让躲在隔壁的母亲泪流满面。

“没有见过被网瘾折磨的人,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被破坏得多么彻底。他们的生

命之舟如同搁浅沙漠,情感淡漠、身体虚弱、情绪低沉、自暴自弃、得过且过。”陶

然痛心地指出,网瘾不像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只给当事人带来痛苦,它的破坏力会

累及两三代人的生活。

3.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持续上网 6—12小时,连续 3个月,为网瘾的病程标准。网

瘾与烟瘾、酒瘾、毒瘾等对实体物质上瘾不同,更具隐蔽性

“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介绍,该基地

对其学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网瘾少年觉得生活没劲儿;94.6%的网瘾少

年具有内向、敏感的个性特质,他们内心自卑,对生活有强烈的无助感;54.8%的网瘾

少年因上网受到阻拦,采取过暴力手段。有人把门反锁起来殴打妈妈,有人把热开水

浇到爸爸头上,有人甚至残忍地把妈妈耳朵剪掉一边,还有人用碎玻璃片顶着医务人

员的脖子要求出院……

“百姓平时常说的‘精神病’,多属医学上的重型精神疾病。比如‘疯子’,是

指‘精神分裂症’。”陶然说,事实上,轻型精神疾病范围更广,包括网络游戏成瘾

等。网瘾看不见、摸不着,是纯精神性的,与烟瘾、酒瘾、毒瘾等对实体物质上瘾不

同,因此更具隐蔽性。它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伤害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一旦发现通

常达到较严重的后果。

Page 18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1—

银娟认为,网瘾被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会引起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更可以给许多

徘徊在成瘾边缘的孩子们敲响警钟:你已经有患病的迹象了,继续下去只会越病越重。

“染上网瘾后不治疗,意味着社会功能的消退。” 银娟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

孩子,容易出现网络孤独症。他们的生活完全网络化了,与周围人的情感隔膜、淡漠。

而网络游戏中一些打斗、砍杀、枪战、色情等内容,更会模糊这些心智尚未健全、缺

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引发他们欺诈、偷盗甚至淫乱等犯罪行为。

这些年,关于网瘾少年逃课辍学、离家出走甚至违法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统计表明,7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与“网瘾”有关。

初二学生小明因沉迷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眼见身上的钱已快花完,他在网上购

买面具、片刀及黑头套等作案工具,打算用恐吓手段实施抢劫,结果未遂。庭审时,

法官问他,为何采取这样的作案手段?他说都是从网游中学来的。

为了把病态的网络成瘾者与网虫、网迷们区分开来,做到早防早治,陶然团队从

2005年开始,先后对 1200 位网瘾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玩网络游戏

成瘾是一种疾病,并总结出网络游戏成瘾的 9条诊断标准。9条里符合 5条,才能被诊

断为精神疾病。其中,网瘾的病程标准是,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持续上网 6—12小时,

连续 3个月。

【下篇:孩子有网瘾 根子在爹妈】

1.爹不疼娘不亲是主因

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的培养,

没有亲子之间的温情

吴涛,瘦弱文静,细声慢语。很难想象,这位北京某名校的大二学生,半年前在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操场上,竟当众给送他来戒网瘾的母亲一记重

重的耳光。

“我的生活一直很单调。从初中开始,基本上除了睡觉就是学习。”回顾自己的

成长环境,吴涛告诉我们,“爸爸是语文老师,看重学习,与我交流不多。上了高中

和大学,我们沟通更少。”

2011年,学习一直很好的吴涛没有考上自己向往的复旦大学。盯着电脑上的成绩

单,他愣了许久,五六天没出屋门。来北京上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妈妈给选的,他

的学习兴趣不大。大一的上半学期,数学就“挂科”。假期回家,吴涛闭门不出,白

天睡觉,晚上上网。见他头发长、人消瘦,家人以为他丢了魂儿,找人来“叫魂儿”,

把他气得逃回北京。

回校后,他频繁出入网吧。“网吧里大学生和打工者居多,一个比一个熬得晚。

我的自制力有人监督时还可以,上大学后没人管束,就放任自流了。”吴涛没日没夜

Page 18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2—

地泡在网吧里,游戏成了生活的全部。逃课不到一个月,学校通知他的父母。父母急

忙带着一帮亲戚从山东老家赶来,强行把他送到网瘾治疗基地。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无法统一,人有时候就会逃避。”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

学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认为,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

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心理问题。

该基地对已收治的 5000 多病例统计发现,网瘾青少年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格

特点。一是家庭环境冷漠,缺少温情;二是生活单调,兴趣狭窄;三是社交能力较差,

缺少朋友;四是自我认同度较低。“缺少父母关爱是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因素。”北京

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对收治病例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网瘾青少年 3岁前,与父母

有半年以上的分离,没有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

摇篮。”陶然说,父母如果不能提供孩子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就容

易胆小、自卑,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抗挫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制力减弱。

此外,网瘾孩子还缺乏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儿童成长中应

与身边的邻居、亲戚、玩伴等建立越来越紧密的人际联系,这是他们社会属性的需要。

但是,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孩子社交情感的需求,也不重视其他兴趣

的培养。当孩子在现实中与家长、同学发生隔阂,对未来目标感到迷茫时,就把网络

当成逃避问题、体验人际情感的唯一途径。

2.不良养育方式是推手

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出了问题,既溺爱又控制。87%的网瘾少年缺

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每周平均不到 1小时,这类孩子普遍低自尊、高抑郁

14岁的宾宾来自陕西榆林。今年 3月开始迷上网游,宅在家里,玩得昏天黑地。

爸爸威胁他要告知班主任,他吞玻璃自杀。爸爸慌了,无奈默许他辍学。7月暑期,爸

爸买好车票想带他外出旅游散心,他不去。20多天后,爸爸旅游归来,对一直在家玩

网游的宾宾说:“儿子别玩了,尝尝我带回的东西。”话音刚落,他蹿起来一把掐住

爸爸的脖子……爸爸害怕了,与妈妈、爷爷、奶奶一同商量,把他骗到北京治疗。

“孩子是家长的镜像。”宾宾的心理医生、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医师李丽娟说,孩子掉进网瘾的深渊,是父母的养教方式出了问题。

据介绍,宾宾的父母生活上对他溺爱有加。冬天吃饭时,妈妈大碗套小碗,中间

灌热水保温,以免他吃凉了。小学阶段,为了让他早晨多睡会儿,妈妈在被窝里给熟

睡着的他穿上衣服。但在学习上,作为教师的爸爸对他要求高。爸爸脾气急,宾宾性

子慢,稍不认真便遭打骂,从上学开始就不快乐,孩子对爸爸就是恨。

“我们曾在 3500例网络成瘾的孩子中做过调查,他们当中恨家长、恨同学、恨老

师的人占很大比例。”陶然介绍,“58%的网瘾少年打过父母。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

自家庭伤害。”

Page 18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3—

“家庭伤害中,首推父爱缺失,比例高达 87%。”调查显示,多数网瘾少年与父亲

关系不良,6岁以后普遍缺乏父爱,双方有效沟通时间每周平均不到 1小时。“父亲在

孩子的成长中是精神象征,给他们力量、自尊和勇气。”陶然表示,工作狂的父亲,

爱愤怒的父亲,性格过于内向木讷、逆来顺受的父亲,都易造成父爱缺失,导致网瘾

少年低自尊、高抑郁。

“第二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陶然说,“我们发现,网瘾孩子的

父母,教师最多,约占 30%,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经商者。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

严重误区。”

首先是教育大于爱。“教育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不在

意情感的交流。”陶然说,心理学上的“生命之树”理念告诉我们,亲子关系是“根”,

只有它粗壮发达,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生命之树常青。和谐的亲子关系意味着

理解、尊重、支持和肯定,但现实中,许多家长没有爱,只有教育,导致孩子自我评

价低,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寻找发泄途径。

其次是把责任等同于爱。网瘾少年的家长都自以为是,认为他们给孩子的东西都

是最好的,以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就是爱,其实这些只是

责任。真正的爱是满足孩子精神、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网瘾少年严重匮缺父母关爱,

所以从虚拟世界中寻求寄托。

“我国经济发展腾飞了,教育理念没跟上。”李丽娟说,过去没钱买电脑,也接

触不到网络游戏。现在有条件了,家长却“谈网色变”。“电子海洛因”是网络时代

对中国教养方式提出的严峻挑战。

3.改善家庭环境是关键

父母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沟通、尊重和鼓励

16岁的吉林女孩媛媛来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4个月了,她在努力

学习,争取 2个月后能够回家。

“我们早晨 6点起床跑操,上午有团体课或大课,下午军训或做游戏,晚上 9点

还有半小时的体能训练。”媛媛说,“团体课上,我们互相当治疗师,交流各自网瘾

原因,讨论网瘾危害。”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由团中央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九部委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共

同组建。2006年创办以来,采取心理、医学、军训、教育、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

治疗模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综合干预,来这里的孩子一般要接受 3—6

个月的封闭式管理。

“情绪不消除,理性出不来。”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心

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介绍说,前 10天,不让孩子见父母。待情绪冷静下来,再根据

情况给予相应的个体治疗、团体治疗或家庭治疗。

Page 18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4—

孩子戒除网瘾过程中,家长扮演重要角色。该基地成立之初就开设家长课堂,教

家长如何做合格的父母。上午孩子们团体课探讨的问题,拿到下午家长们的团体课上

讨论,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过去说,人生天地间。如今是,人活网络里。”吴涛的父亲慨叹,当利用网络、

依赖网络已成为当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家长需要跟上时代,对网瘾有适当的了解,引

导孩子健康使用网络。

“抵御网瘾这个‘洪水猛兽’,首先要改善家庭环境。”宾宾父亲认识到,父母

应当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的观

念。

“焦虑的父母与其急于从网游夺回孩子,不如先想办法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

媛媛的父亲反思,应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他

们着想。比如,带他们出外旅游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转移对网游的注意

力。

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陶然建议:一是家庭预防。7岁以前尽量不让孩子接触 iPad

等“电子保姆”。二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尊重和鼓励。三

是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更多伙伴关系,避免过度内向、自闭。四是培养孩子广泛

的业余爱好,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五是让孩子的理想自我与现

实自我尽量接近。

陈丹青: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

2013-10-1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18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近年来对中国学生缺少创新精神的批评从没有停止过,问题

到底出在哪里?画家陈丹青常常语出惊人,在他看来,“无所谓‘素质教育’,尤其,

素质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

这里摘录陈丹青先生于 2007 年出版的《退步集续编》谈素质教育的一段文章,希望和

大家一起共同反思,探索解决之道。

陈丹青: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

文/陈丹青;原文刊载于作者《退步集续编》

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好,或者不好,通常的说法,看他是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可是

为什么即便是今日的大学生,甚至大学的教育者也普遍存在“素质问题”?

以我的偏见,考察一个人的素质,除了种种课程及教育措施,还要看他的家庭出

身、师承关系、交游范围、社会阅历;这些条件,与学校有关,也与学校无关。

就我记忆所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童年少年时代,贩夫走卒、农夫农妇和今

天的市井和农民比,所谓素质,要好得多。正如刘小枫先生准确指出的那样,传统时

代的教育主要是宗法教育,宗法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无关。我们在文学史中多

次发现,好几位大师幼年的教养来自目不识丁的祖母、奶妈、家丁和仆人……

我们观察教育在一代人身上的后果,要推前 20 年或 30 年,才能找到根源。同样

道理,我们也可以向后推算:今天 20 岁到 30 岁一代年轻人的家长与老师,大致就是

我们这一代人;今天在两课(英语、政治)考试中挣扎长大的少年人,10 年、20 年后

将要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执掌教育大权,带着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体人格与集体素质,

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如此推算,以百年中国历史变化之剧,文化断层之深,一代与一代之间教育品质

的差异,乃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质不堪补救的后果,这后果,又是未来教育后果的层

层前因。

教育的功德,教育的遗患,在于隔代见效的因果报应。

有一本著名的家庭之书《傅雷家书》,在我出国前就出版了,十八年后回国,这

本书居然还在畅销。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已经没有了。现在、

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冒出新的钢琴神童乃至种种天才,但是还会有那样的家长,给孩

子写那样的家信吗?在如今的千万封家信中,还能浸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吗?

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那样的素质教育,再

好的大学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Page 18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6—

家庭是如何成就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

2013-10-1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有人曾研究了 45年来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传记,发现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这些科学巨匠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鼓励、启发、引导、尊重伴

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莫言,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瑞典学院颁奖典礼上

以《讲故事的人》博得众彩。他不吝笔墨讲述自己的母亲,朴实言语中流淌着对母亲

的浓浓情意,也散发着母亲朴素的家庭教育的光芒。家庭之于莫言的意义为何?让我

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声音。

家庭是如何成就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

文/莫言 节选自《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

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

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

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 1922 年,卒于 1994 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

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

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

Page 18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7—

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

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

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

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

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

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

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

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

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

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

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

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

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

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

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

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

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

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

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

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

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

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

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

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

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

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

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Page 18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8—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

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

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

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

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

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

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

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

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

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

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

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

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

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

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

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

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

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

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

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

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

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

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

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像。我们那地方流

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

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

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

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

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

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

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Page 19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89—

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

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

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

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

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

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

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

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

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

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

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

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

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

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

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

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

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 年 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

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

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

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

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 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 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

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

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

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

界的缩影一样。

Page 19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0—

放牛班的考卷

2013-10-1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一个人本可成为一个天才,但可惜被教育成了“白痴”,多

少人正在重复遭遇这样的悲伤;一个人曾被认为是“白痴”,却最终被教育成了天才,

这只是极少数人偶遇的幸运。何尝不想远离那份悲伤,何尝不想收获那份幸运,这个

教育好梦,似乎看得见,其实很遥远。读罢此文,等待你的,是深深的触动。

放牛班的考卷

文/李家同,原(台湾)清华大学代理校长、静宜大学以及暨南大学校长

原文刊载于台湾东森新闻云网站

如果我们将一个程度已经落后的孩子和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书,他会

快乐吗?如果将一个不够聪明的孩子和一些聪明的孩子弄在一起,他会快乐吗?……

我有一个习惯,在没有事可做的日子,会开车到乡下去,漫无目的地乱逛,原则

是越荒凉的地方,越是我想去的。

在台湾乡间开车,过一阵子就会路过一所小学或是国中,周末,这种学校虽然大

门不一定能让你开车进去,但是将车子停下来,再走进去是一定可以的。周末的校园

永远安静得很,但总有些小孩子在里面玩耍,有的打球,有的蹲在地上找毛毛虫。

Page 19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1—

我们乡间的学校有两个特色:第一,校园永远是很干净的,小孩子在周五放学以

前,一定会将整个校园打扫得很干净才离开。第二,校园里永远有大树成荫,而且也

有不少的花草树木,我一直知道小学和国中的经费并不充裕,但是每一所学校的盆栽

和花草都是有模有样的。

两个星期以前,我又乱逛了,这所国中实在不大,少子化(指生育率下降,造成

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加注)使很多国中的人数越来越少,

我是被它进门的一大排黑板树吸引住的。黑板树的特点是非常高,它们不像榕树那样

往横处发展,有时可能影响到房屋的基础。由于它们长得特别高,我一下子就被这一

大排树吸引住了。进去以后,发现这排黑板树下面有一个石牌,牌子上的词句非常特

别:“王老师,谢谢你,我们的考卷都还留着。民国 XX 年放牛班全体同学。”

我对这个牌子上的词句十分好奇,离开以前,将校名和地址都记了下来,回家以

后也立刻查出了校长的名字。我寄了一封信给他,问他那个石牌上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表示我愿意再去他们学校一次。反正我已退休,成天待在家里也闷得发慌。

校长立刻打电话给我,于是,上个周末,我又去了这所国中。校长应该算是中年

人,我是在周六下午去的,学校里有一些小孩子在玩耍,就他一个老师,从他的校长

室就可以看到那一大排黑板树。

我第一个问题是“放牛班”,社会上对这个名词的看法是被放弃的一群孩子,现

在,教育部已经不准有放牛班了,过去这所学校一定也有过放牛班,但是为什么放牛

班的孩子如此感谢王老师呢?

校长说,在过去,这里还算热闹,这所国中的人数也很多,有些孩子程度很好,

有些很差,放牛班也就应运而生,几乎没有老师肯教放牛班,因为这些孩子无论上什

么课,都没有兴趣,不是胡闹,就是睡觉。学校从来不在意放牛班学生的程度,反正

他们都不能升入好的高中,学校只要盯紧几位功课好的同学,给他们各种恶补,使他

们能够应付高中入学考试。如果真有人考上了某一个明星高中,学校门口就会有大红

布条高高挂,写上学生的姓名和他被录取的高中。

当时,学校里有一位王老师,别人都不肯教放牛班,他却偏偏抢着教,而他也的

确教得很好。最难得的是他乐在其中,有人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

他的看法显然是“得天下落后孩子而教之,不亦乐乎”。

放牛班的人数永远不多,因为很多家长一听到自己的孩子被分发到放牛班,就会

来抗议,学校也会接受抗议,将那个孩子分到好班去上课。在放牛班里剩下的孩子,

往往家境不太好,家长对孩子的上学也不太关心,何谓放牛班?他们多半搞不清楚,

根本不会来抗议。

既然人数不多,王老师就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一个新班开始,王老

师会给同学一个测验,这个测验一下子就测出每一位孩子的程度。虽然是国一,其实

很多小孩对分数的运算完全搞不清楚,鸡兔同笼的问题就更不用谈了。当年小学不教

英文,所以英文的程度不用测验,反正一概从 ABC 教起。

Page 19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2—

王老师是一个很实在的老师,他不教难的题目,因此当时小学生要学的鸡兔同笼

问题,他一开始绝对不教,而留到学二元一次方程式时才教。他发现放牛班同学们通

常不会分数的加减乘除,因此他会花好多时间去教会孩子们这门学问。等分数学好了,

他会教孩子们正负数运算,再熟悉脱括号,很多孩子碰到好几层括号就会搞混,因此

打好基础要花很多时间。王老师将这些都教会了以后,才开始教一元一次方程式,放

牛班的学生学一元一次方程式,往往已经是国中一年级下学期了。

王老师也会考试,但一概考得不难,只是浅尝即止。他常常说,你们只要会最基

本的就可以了。当时孩子们对此有点闷,他们认为他们也应该学些难的题目,但是王

老师告诉他们不要花太多时间在难题上,而应该将基本的搞熟。如果基本的学不好,

难的也不一定学得好,结果反而一切都考不好。如果基本的学好了,虽然不会难题,

但总能拿到一些分数,王老师也一再告诉他们,将来长大成人,只要会基本功夫,就

可以应付社会需要了。

校长还讲了很多王老师教书的秘诀,我当时没有记笔记,现在有些忘掉了。我最

好奇的是石牌上的一句话,“考卷都还留着”,我从小到大,不知道被考过了多少次,

但从未想到要将考卷留着。

校长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档案夹,里面全是考卷,我看了一下,果真考卷上的

话是非常特别的。举一个例子,一张考卷上,王老师写道,“XX 同学,实在对不起你,

看来,你仍不会最小公倍数,不要担心,我会好好教会你的。”另一张考卷上,王老

师写道,“XX 同学,恭喜你,你知道分数除法如何做了,但你忘了分数是可以约分的,

一定要约分成为。”

还有一张考卷上有这么一段:“XX 同学,实在抱歉,没想到你对于负数的加减乘

除仍弄不清楚,不要担心,下课我会教你的,你必须多练习几次,一定学得会的。”

考卷的后面部分,显示出这位孩子已经上了轨道,王老师不再道歉,但仍然不吝于勉

励:“XX 同学,你做得真好,没有问题了。”“XX 同学,你等我下次出稍微难一点

的题目给你做,当然我会先给你看难题的例题的。”

我当时看了这些考卷,许久没有说一句话。我只听说学生被校方强迫写“悔过书”,

也老是听到从前老师如何以打手心来促使孩子进步,从未听过老师向同学说对不起的。

“教不严,师之惰”是听过的,但也没有人认真地遵行这个教育原则,没想到王老师

真的认为孩子没有学好,是他身为老师的问题。

校长看到我默然无语,只好打破静默,他主动告诉我这些考卷都是他自己的。他

说他小时候数学奇差无比,他的父母都是农人,无法教他,他当然也进不了补习班,

家教更不用说了。他一直以为他自己笨,幸亏被分到了王老师的放牛班,他才发现他

数学不错了。国中毕业以后,他一路顺利地从师大毕业,志愿回到母校来教书,我问

Page 19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3—

他教什么,他说他教的是数学。语毕,校长眼泪流了出来,有好几分钟说不出话来,

我赶快问,“很多同学都留着考卷吗?”校长说,的确如此。

校长还告诉我一个故事,他念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作微积分的习题,书本

是英文的,他的爸爸完全看不懂那些微积分符号,问他说,“儿子,你真的懂这些东

西吗?”他说他懂的。他爸爸觉得他好了不起。他回想起小时候,当时他连小学的数

学题目都不会,现在居然可以做大学微积分的题目,他知道这都是王老师的功劳。如

果不是他落入放牛班,又遇到了王老师,恐怕连普通的代数都不会。

由于政府的三令五申,放牛班结束了,因材施教变成了混材施教,王老师的特权

没有了,他虽然想帮弱势孩子的忙,但常遭到聪明孩子的家长的指责。校长也劝他多

花时间在聪明孩子身上,因为社会只在乎一所国中有多少学生考上了明星学校,媒体

不会报导这所国中的弱势学生有多大进步。

王老师很早就退休了,退休以后,他家每天晚上都高朋满座。因为他志愿给弱势

孩子补习,孩子们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被家长掐着颈子来的,可是他们很快就喜欢上

王老师了。因为王老师的教材几乎是为他们量身订做的,真是合身,学生会一直感到

自己在进步之中,当然乐不可支。何况王老师还不时给他们喝牛奶和吃饼干。

在我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上一次教改的一句口号:“快乐学习”,忽然想通了,

如果我们将一个程度已经落后的孩子和一些程度很高的孩子放在一起念书,他会快乐

吗?如果将一个不够聪明的孩子和一些聪明的孩子弄在一起,他会快乐吗?

这所学校的放牛班学生为什么如此怀念王老师?说穿了,道理很简单,王老师使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快乐,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也建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正如那

位校长所讲的,他当年何其幸运,被分到了放牛班。很多人痛恨放牛班,其实如果放

牛班有王老师,学生才真是有福了。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放牛班,问题在于放牛班有没有王老师。

【放牛班】是一种俚语称呼。在台湾,所谓”放牛班”就是初中的不升学班,专给

那些被认为没有出息的差生开设,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家庭,很多人家

里很穷。放牛班制度一直是台湾教育制度的一个为人所诟病的污点。

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因为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这里的学生

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因此该片的台湾译名为“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放

牛班”在台湾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

Page 19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4—

一份 1934年的素质教育大纲 2013-10-1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作为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一个教育家的伟大绝不仅仅表现在思想上,更在于将思想化作现实的行动中。在创办

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后,他委托其弟子汪达之担任晓庄师范在苏北

的特约中心学校——新安小学的校长,本文将呈现该校的计划大纲。身处新时代的你,

看着“旧社会”的教学计划,是否会受到些许启发呢?

1934 年的素质教育

文/雪里梅;原文刊载于《西安晚报》

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我一直不甚了解,直至看到一份 1934 年的《淮安新

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下文简称《大纲》)后,才若有所悟。

这是一所按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从前的教育是“读死书,读书

死!舍书本外无教育,所以造成许许多多‘书呆子’。现在要从整个生活出发,过整

个生活,受整个的教育。”

《大纲》分四部分:一、经费;二、生活;三、环境;四、口号。其中最吸引我

的是第二部分,亦即最有特色的“生活”部分。此部分下列五项“生活目标”——1、

康健的体魄;2、科学的头脑;3、艺术的兴趣;4、生产的技能;5、自由、平等、互

助的精神。事实上,正是这缺一不可的五项目标最终成就了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Page 19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5—

为了保证这五项目标的切实贯彻,《大纲》又详细制定了“生活的方法”,下分

“个人生活”和“团体生活”两部分。前者共 29 项,其中:

一、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

二、每天整洁一次。

三、每天写日记一篇。

四、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

五、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

六、每天看本埠和外埠报各一份。

我看到第五条“每天大便一次”时,忍不住笑了出来,笑罢又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说完了每天要做的事,接下来是每年要做的事——

七、每年种痘一次。

八、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

九、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

……

可以看出,制定者很注意孩子身心的平衡,同时也为了便于操作,把每条内容都

“数字化”了。

《大纲》在规定了每个学生“每天”、“每年”要做的事之后,又进一步扩大到

了人对环境的认识上。

比如,十五、要认识环境中最易见的动植物各十种以上,并且要观察各一种以上

的生长过程及对人类的关系。

十六、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

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

十七、能欣赏名歌名画和自然风景。

……

看到第十六条时,我忽然心生敬意。其实,到现在,我还不认识一颗星星呢。有

时到郊外,站在夜晚的星空下,抬头仰望满天星斗,总要靠别人的指点才能分辨出哪

个是北斗星,哪个是牵牛星或织女星。

此外,在《大纲》中还有五条颇具体的要求。

十九、会唱十二首新歌。

二十、会弄一种乐器。

二十三、会制科学玩具及动植矿物标本各十种以上。

二十四、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二十五、会摄影和冲洗晒印照片。

……

而《大纲》最后三条既实在又颇有意味。

Page 19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6—

廿七、会运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

廿八、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之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

者、瓦匠、木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观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

廿九、要学会游泳和撑船。

另外,在“团体生活”部分,也有一些值得回味、借鉴的内容,如,“每日轮流

做主席和记录”、“每日轮流烧饭和抬水”、“每年长途旅行一次”、“养鸡五对狗

两只”、“捕灭蚊虫、并懂得蚊虫何以为人类大敌”、“征集社会的批判”等。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进了这样一所学校,经过五六年的素

质教育熏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不难看出,以上这些细致、甚至琐碎的内容,

无不紧紧扣住开头的五项“生活目标”——即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

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其目的显然是想通过具体切实而又生动活泼

的教育实践,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身心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透过这份《大纲》,

更能看出制定者的良苦用心:试图由此来建构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以及人与自然等的关系。而这样的教育,比之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无疑是大大地改进

了,而且,我个人认为,它比今天有些地方倡导的“素质教育”更明晰、更切实。

寻找专心风格,陪孩子一起做

2013-10-0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身在浮躁的社会,愈来愈发现专注力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任何事业,无专注难有作为。毫无疑问,专注力需从

孩提时期开始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专心风格,如何去

Page 19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7—

寻找和发现孩子的专心风格,如何运用适当的教育策略,提升其专注力,是值得每个

家长思考的问题。作者是一位特殊教育系教授,似乎本文是为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

量身定做,实质上对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在

种种诱惑面前,孩子们的专注力正在一点点被腐蚀。

寻找专心风格,陪孩子一起做

文/孟瑛如,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

生活在高科技风城的我,最常接到的抱怨,就是自己小孩无法专心学习,或是学

校老师觉得专注力有问题的孩子,在班上很难教的咨询电话。但有一次,在面对小个

案咨询过程中,听妈妈喋喋不休数落儿子「罄竹难书」的脱线行为(脱线:港澳台方

言,大意为突然转换话题、发神经,扯到别的地方,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加注),连

我都想建议妈妈至少在孩子面前要委婉表达时,胀红脸的小个案突然脱口而出:「你

们大人都这样啦!你以为我不想专心上课,做个好学生喔!」

小个案说得很对,是啊!谁不想做个专心的乖小孩?然而在现今事事强调速度、

立即与未来的流行文化,充满声色刺激和整日忙碌的生活,点点滴滴都在腐蚀这一代

孩子的专注力。偏偏现今爸妈及教师的工作负荷都较以往大,在面对不专注的状况时,

更常会因疲倦而失去耐性,产生恶性循环的失控状况!若问,「孩子在什么时候最可

爱?」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睡觉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想说的是:「当我有空

的时候!」

在人人都忙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改善这些不只「少一根筋」,而是「只剩一根筋」、

缺乏专注力的孩子?现在不论所强调的是激发潜能或是适度调教的教养技巧,其实大

多数父母与教师都明白,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独特气质。与其忽视或压抑他的气质,

倒不如运用好的教养技巧去循循善诱,加强他本性良善的一面与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自己的学习管道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专心风格虽是天生,然而专心技巧却是可教导的,专注力是

可以改善的。尤其若能顺应孩子先天的专心风格去做专心技巧的指导,必然更能在事

半功倍的情形下,协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管道。难以独立完成工作,时时需要

他人在旁督导,是这些孩子的典型特征,常惹得家长或老师生活秩序大乱、疲累不堪!

其实有些简单的教养方式,足以让孩子在专注力上有大改变。在进行这些步骤前,别

忘了先跟孩子讨论独立工作的重要性与成就感,给予一定的信任,学会用鼓励的眼光

看孩子跨出属于自己的每一步。

Page 19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8—

有时无法放手或要求事事完美,除了累坏大人之外,也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试试以下的小步骤,可能你与孩子都能同时体会独立与专注的惊喜!

步骤一:寻找与建立专心风格

学习首重专心,其次才是各种学习策略的运用。专心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自

己」主导和维护对某件事的专注,他将左右学习效率和成果。我们要顺应,而非对抗

孩子的专心风格,只要孩子能用他最适合的方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形下完成自己的

工作,其实我们都应予以支持。在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专心风格上,我们可以这样做:

●寻找孩子的专心风格

有些孩子需中规中矩安静做事;有的孩子则偏好在音乐流泻的环境中做事。家长

若能不坚持自己规定的做事方式,允许孩子尝试,将有助于孩子自己发展出适合自己

的专心风格。例如,孩子若能证明听音乐会让他工作更有效率,只要他不妨碍别人,

家长就应该接受。

●寻找孩子每日最易专心的时刻

有的孩子是在早上,或者刚吃完东西;有的必须身旁没有其他小朋友,或在享有

小小成就感时。选择对的时机,会使孩子较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家长应客观观察、记录孩子的读书时间至少两星期以上,也可由孩子自定义。在

建立固定的读书时间习惯上,家长应尽可能配合孩子的时间表。例如,周一至周五时

尽可能不外食,以免回家时间不一致。若放学后另有课辅或才艺学习的孩子,则可因

应原有课辅及才艺上课时间,采取固定时间但不固定时段的方法进行。

同时也建议养成每日固定读书时间的习惯,在时间上应以半小时为标准,再渐次

延长,让原本不习惯专心的孩子,有缓冲调整的空间。再者,若执行遇到瓶颈时,别

忘了给孩子缓冲的休息时间。周末假日更应安排固定的休闲时间,最好培养孩子有固

定的运动习惯,大量消耗体力,孩子反而更容易专注。不专注的孩子在晨跑后,接着

上课的专注性通常会更好,但这却是一般教师及家长,最容易忽视的。

●寻找孩子专心的管道

喜欢用听觉学习的孩子——需不断有口语或其他听觉提示,讲解事情最好能与孩

子设定简短的关键词口诀。例如,对做事冲动但适合听觉理解学习的孩子,可在提示

其做事时以「停、想、选、做」四字口诀,提醒孩子在快胡乱下决定前,先停止所有

行动,让自己冷静想一想并选择可行的方法,再开始动手做。

喜欢用视觉提示学习的孩子──需要图形、文字、手势、肢体动作或其他视觉提示,

可与孩子设定固定的图形、手势或关键词提示,做任何说明时需以肢体动作辅助说明。

例如,在孩子书桌上可放置整理盒,标示红色为「待完成」,蓝色为「已完成」,协

Page 20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199—

助其了解尚有多少工作未做完;针对常忘记带需用物品到校的孩子,家中书桌前可贴:

「睡觉前请按联络簿整理好书包」,家门的鞋柜前可贴:「请再确认应带物品」;在

班上可用红绿灯般大的红、绿圆形纸板,贴在黑板上,提醒孩子红灯(红色圆形纸板)

时应保持安静,绿灯(绿色圆形纸板)时可放松或参与讨论。

也有些依赖动作演练才能专心的孩子,这时最好能逐步操练或陪他动手做一遍。

选择孩子适合的管道才能使孩子在专心度练习上能事半功倍。

有些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会非常专心,其他事则消极抵抗,慢吞吞。此时,教

师及家长可先检视,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引起他消极抵制某些事。例如,对某种教

法或管教方式接受度低、畏惧特定对象等,若无前述原因需排除。这时教师及家长则

可针对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设计活动,以提升孩子较不喜好事情上的专心度。例如,孩

子喜欢玩游戏王牌,却不喜欢算数学的加减乘除,我们可以用算游戏王牌中的战斗力

与防御力方式,来教孩子算加减乘除。

●多赞美孩子的努力

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当孩子表现好时,请别只凸显他的成就,而更应看到过程

中他所付出的专心与努力,并藉此让孩子了解成就与专心中间的关联性。

步骤二:跟孩子说话的原则:简单、正向、清楚、可行

孩子有时无法独立完成工作,可能是大人给的指令太快、太多或过于含糊,造成

孩子有问题不知如何开口问,无法独立完成工作便成常态。只要说慢一点,简单一点,

具体一点,正向一点,并且示范多一点,很多孩子便能学习慢慢独立完成工作。

简单来说,就是多使用「HOW」的句子,少使用「WHY」的句子。针对不同类型

的特殊孩子,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

●针对常会伴随多动现象,易受小事干扰而分心,思想冲动且健忘,厌恶认知学习

上需要持续专心、活动的注意力涣散孩子:

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条列式的方式交代工作,并以文字、注音或图画,说明

如何完成各项工作步骤,让他依说明步骤执行。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则可给予完整的

流程图,让他依步骤做事,完成后,再给予鼓励。一段练习时间后,再慢慢加深工作

的难度。

●针对常伴随退缩与行动迟缓现象,需花很长时间去完成一件很简单事情的注意力

不足孩子:

可把工作简化成几个步骤,示范给孩子看后,要求他自行逐步操作一次。每完成

一个小步骤均可视情形给予奖励,同时边操作边提示口诀或重点,藉由放声思考方式,

协助其完成工作。

Page 20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0—

训练常会伴随疲累与分心现象,做一件事常需分多次完成的注意力短暂孩子,建

议将工作分成更小的部分,然后一步一步的完成工作并给予适度休息。例如,将作业

分成若干小部分,要求孩子十五分钟内完成第一部分;若达到目标,则可休息五分钟,

然后再继续第二部分。

●针对常会伴随固执行为现象,会在上课或做功课时,只专注自己的固执行为的孩

子:

为引起动机、逐步训练注意力固执的孩子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可将工作中最简

单的部分留给孩子独立完成,之后逐渐增加他独立作业的时间。过程中间应注重转移

固执源(指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却非合时合地合宜的行为或物品),建立新行为的

原则。例如,喜玩衣领的孩子可尽量穿着圆领的衣服以减少其玩衣领的行为;喜乱涂

鸦者,可要求双手放背后上课,或两手抓握课本让课本立着。如此,孩子不能用手涂

鸦或因课本立着,不易涂鸦,转而产生专心听课的新行为。

父亲的觉醒

2013-10-0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当孩子的行为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似乎已经习惯用

指责来反馈。指责错误,无可厚非,但如果指责并没有建立在与孩子充分的沟通、对

孩子行为有足够的理解基础之上,非但无法改变他(她)的行为,反而会让孩子逐步

失去安全感和自尊。儿童并非缩小版的大人,我们要走进他们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去

尝试读懂他们的心灵,正如亚里士多德那句经典哲理,“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Page 20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1—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全美国几乎各大杂志和报纸都转载过,成千上万的人曾为之而感

动的短文。

父亲的觉醒

文/【美】李文斯登·劳奈德

我的乖孩子,在你睡着的时候我要说一些话。你躺在床上,小手掌枕在你面颊之

下,金黄色的卷发湿湿地粘在你微汗的前额。我刚刚悄悄地一个人走进你的房间。几

分钟之前我在书房里看报纸的时候,一阵懊悔的浪潮淹没了我,使我喘不过气来。

带着愧疚的心,我走到你的床边。

我想到了许多的事情。我的乖孩子,我对你太凶暴了。在你穿衣服去上学的时候

我责骂你,因为你只用毛巾在脸上抹了一下。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子我又对你大发脾

气。

你把你的东西丢在地板上我又对你大声吼叫。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你把东西撒在桌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

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面包上涂的牛油太多。在你出去玩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

你转过身来向我挥手,大声地说:“再见,爸爸!”而我则蹙起眉头对你说:“挺起胸来,

一切又重新开始。”我在路上就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珠。你的长袜子上破了好几个洞,

我在你朋友面前押着你回家,让你受到羞辱。袜子要花钱买的——如果你自己花钱买

你就会多感觉一点了!你想,我的乖孩子,做爸爸的居然说这种话!

你还记得吗?过了一会儿,我在书房里看报,你怯怯地走了进来,眼睛里带着委

屈的样子。我从报纸上面看到了你,对你的打搅颇感不耐。你在房门口犹豫着。

“你要做什么?”我凶凶地说。

你没有说话,但是突然跑过来,抱住我的颈子亲吻我,带着上帝使之充沛的你的

心,和我的忽视也不能使之萎缩的爱,用你的小手臂又紧抱了我一下。然后你走开了,

脚步快速地轻踏楼梯上楼去了。

我的乖孩子,你离开以后不久,报纸从我手中滑到了地板上,一阵使我难过的强

烈的恐惧涌上了我的心头。习惯真是害我不浅。吹毛求疵和申诉的习惯——这是我对

你作为一名小男孩的报偿。这不是我不爱你,而是对年轻人期望过高了。我以我自己

年龄的标准来权衡你。而你的本性中却有着那样多真、善、美。你的小小的心犹如照

亮群山的晨曦——你跑进来并亲吻我祝我晚安这种自发的冲动显示这一切。今天晚上

其他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我的乖孩子,我在黑暗中走到你的床边,跪在这儿,心理

充满着愧疚。

这只是个没有太大效用的赎罪;我知道假如在你醒着的时候告诉你这一切,你也

不会明白。但是从明天起,我要做一名真正的爸爸。我要做你的好朋友,你受苦难的

Page 20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2—

时候我也受苦难,你兴奋的时候我也兴奋。我会把不耐烦的话忍住。我会像在一个典

礼中一样不停地庄严地说:“他只是一个男孩——一个小男孩!”

我想我从前是把你当作一名大人来看。但是我的乖孩子,我现在看你,蜷缩着疲

惫地躺在床上,我看到你仍然是一名婴孩。你在你妈妈怀里,头靠在双肩上,还只是

昨天的事。我以前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

我们不要责怪别人,我们要试着了解他们。我们要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原文标题为“不体贴的爸爸”)

孩子的每个职业梦想都值得尊重

2013-10-0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江苏盐城市政设施管理处下水道班班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

得者李智慧女士近期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最美青工》专题节目时谈到了一件

事:在一次带领团队现场作业时,恰逢一对母子经过,妈妈当着她们的面对孩子说“你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他们一样”,令她颇感无奈。事实上,这个母亲“简单粗

暴、缺乏尊重”的教育话语反映了大部分家长的职业教育方式:先给职业划分高低贵

贱,再告诫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好成绩才能使他们未来远离这些“低贱”体力

职业。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吗?到底应给孩子怎样的职业启蒙?值得我们每一个

家长深思。

Page 20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3—

孩子的每个职业梦想都值得尊重

文/加州魔豆(网名) 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已获作者授权

小时候,我爸爸常跟我说:“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

好工作”。我当时不明白,好工作是什么。我想当卖糖的售货员,这样每天都有糖吃。

我想当个种果树的农民,这样果子一成熟,我就可以把果子摘下来,这是我一直向往

的事情。可是,爸爸马上告诉我:这是没有出息的。

我爸爸告诉我,长大了我可以去当记者,或者当作家。但是,我一直到长到很大,

都不知道记者和作家的工作具体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想,如果,从小有人带我去体验

这样的职业,那说不定我真会从小就朝这个方向努力。

后来,我有了孩子,我们生活在美国。每个星期五,收垃圾的车都会到小区来,

我们把垃圾分类放在垃圾桶里,摆在路边,这样垃圾车开过来,会用它长长的铁爪子

把垃圾桶抓起来,倒扣在车厢里,再把垃圾桶放下,垃圾就被收走了。儿子对这个特

别有兴趣,每次都要追着垃圾车,跑一个街区。他跟我说,长大后,也要当个开垃圾

车的,操纵那个铁爪子。我赞赏地说:嗯,确实很酷呢!为了满足他的这一兴趣,每

个周五的早晨,我都会跟他一起等垃圾车的到来,然后带他跟着垃圾车跑,尽管臭气

熏天也全然不顾。我后来还专门开车带他去垃圾场,看垃圾怎么分类处理,垃圾车怎

么工作。后来,孩子俨然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谁也看不出,这只

是一个 3 岁的孩子。

在美国的幼儿园,也常常有这样的职业体验课,带孩子去参观消防局,警局等,

让孩子很直观地去了解一门工作。幼儿园的教室里,还会有各种情景布置,有银行,

医院,超市。。。孩子们在一起扮演各种角色,理解职业的内涵。他们还会定期请某

种特定职业的人来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会带来各种工具

和模型,让孩子明白,每一个工具是怎么用的,每一种车是什么用途。像这种寓教于

乐的职业教育,在美国的幼儿教育中,是很普遍的事情。

在中国,似乎把工作的高低贵贱分得很清楚,父母也很明显的把这种观念灌输给

孩子。“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和她一样扫大街”像这样的话,就当着清洁工的面说

给孩子听。而孩子对职业的了解,大都从身边的劳动者开始,很多孩子从小的理想,

就是当清洁工,卡车司机,售票员……因为他们能发现这些工作的乐趣。但是,这样

的理想很快就会被父母狠狠地遏制,因为这样的工作“没出息”,你们长大后要当医

生,当科学家,当投资家。可是,对于这样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家长很少给

予过这方面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是“好”:收入好,地位高。

从我小时候,到我现在自己也成为一个家长,几十年了,我听到的,仍然是:好

好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对于职业的教育,似乎存在这么一个误区,那就是把

Page 20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4—

职业分为三六九等,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但是,很少涉及到,职

业的具体内涵,帮助孩子去体验和了解某项职业。很多人大学毕业从事的都不是自己

喜欢的工作,因为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工作根本不了解。问他们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这个

专业,回答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说这个可以,可是父母真得对这个行业了解吗?不一定。

在国外,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喜欢当成选择工作的第一标准,不管是什么工作,

首先要能享受它。只要是通过劳动来获得回报的工作,都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平等对

待。他们从小对某项工作表现好奇与兴趣,也会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得到肯定和满足,

家长会鼓励并赞赏孩子的想法,并带他去深入的了解。

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这样不同的念头,有的是长久的,有的是转瞬即

逝的,当孩子对某种职业有热情的时候,一定要去帮助他,鼓励他,带他去了解。在

孩子的眼里,工作没有好坏之分,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某一个吸引他们的东西。对于

孩子的职业教育,不是给孩子划分工作的层次,而是带他们去体验与了解不同的职业,

学到知识,然后用他所学和所能理解的,去自己做决定。这才是一个父母给孩子所谓

的规划未来。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

2013-10-0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既有“中兴第一名

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然而近百年来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却被

推崇备至,曾氏后代人才辈出,可谓家风绵长,世代书香,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

宿论。曾国藩有名言,“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他给曾家的老屋起名“八

Page 20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5—

本堂”,即人生有八件根本,但家才是所有根本的根本。在这个价值迷失、浮躁不安

的时代,在“坑爹”等家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妨让《曾国藩家书》走入我

们的视野,让我们共同领悟曾国藩过人的人生智慧。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

【勤奋篇】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

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

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4.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5.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6.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7.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

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

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

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

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

其勤劳也。

8.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解读:曾国藩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但他也并非生下来就具有非凡的修养。曾国藩年

轻的时候也被浮夸的毛病困扰着,治学亦不精深。后来他拜唐鉴为师,练成了静功,

并获得了额外的收获,即悟出了天下“最败人”两个字是“傲”与“惰”。当时天下

纷乱,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认为只有先聚拢人心才能重振中华,便盼望将自

Page 20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6—

己树立为勤奋的典范,带领手下人克勤克俭。他以勤治军,以勤治家,更以勤修身,

一生的成就都基本上建立在“勤”字上。怎么去修炼“勤”功?曾国藩只以四字作答

——一曰早起,二曰有恒。没有人可以只依靠天分成功,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父母

看到孩子劳累产生爱怜之心属人之常情,但治学、修身都是需要有吃苦精神的。在保

证孩子健康成长发育需要的基础上,可能需要家长对孩子“狠心”一点。

【节俭篇】

9.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0.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

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11.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12.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13.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解读:戒骄奢从节俭,曾国藩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身体力行。清朝官员的薪俸是不

低的,特别是曾国藩最后已经升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因此

曾国藩虽然不至于过多么奢侈的生活,应该也不会过得很清苦,可是曾国藩和他的家

人却一直过得异常清苦,而且曾国藩也在给自己的弟弟和子女的家书中告诫他们说“无

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在曾国

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才能成就

一番事业。现在的父母给孩子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直到发现子女开始追求

名牌,不珍惜金钱,也不懂得勤俭节约,才又开始反思。提倡节俭,并非刻意追求“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俭以养德”,勤俭是为了戒骄戒奢,培养孩子的坚强不息、

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的精神品质。物质上“穷困”,精神上“富有”,这

才是超脱了所谓“富养”“穷养”等表象的养育方法的内涵所在。

【治学篇】

14.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

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Page 20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7—

15.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6.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

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

一语耳。

17.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

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18.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

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

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9. 读书时应看、温、习、思四事并行。"看生书应该求快,不多读就显得孤陋寡闻;

温习旧书应该精熟,不背诵则容易忘记。思考要经常,不这样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

马跛不能飞弛。这四点缺一不可。

20. 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

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

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骛,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解读: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他中过举人之后,连续参加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要不是

第二年恰逢皇太后 60大寿特设恩科,曾国藩的人生和中国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但

他终究能成为一代大儒,无非也就是坚持了两个字——“恒”和“专”。自对阵太平

天国始,曾国藩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事务越来越多,但从无一日荒废读书,从无一

天不曾练字。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贵在有

恒。另外,曾国藩察觉到书籍浩浩如江海,难以穷尽,便择其善者而学之,每读一本

书,必专心致志,一部未完绝不换他部。读书如此,凡事亦如此,都逃不过一个“专”

字。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好比捡了玉米丢香蕉,捡了西瓜丢玉米,最后一无所获的

猴子,到最后只能落得两手空空。家长引导孩子学习,最重要乃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习习惯。“恒”和“专”并不是两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灵丹妙药。

Page 20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8—

著名史学家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2013-10-0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众多传承下来的经典家训家书中,《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历

代学者对其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

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这里摘录著名史学家

唐翼明老师解读的《教子》篇,相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做父母仍有所启迪。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文/唐翼明 著名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

摘录于《天天新报》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全书阐述立身治家之法,内容涉及教育、儒学、佛学、

历史、社会、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颜氏家训》序言后的第一篇就是《教子》,

讲的是教育子女的问题。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几个关于教育子女的重要见解,

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参考价值。

教子要从严 :溺爱是孩子一生的隐患,不能只爱不教

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教育子女的第二个重要原则(第一个重要原则为教子要

趁早,本文未摘录),就是教子要从严,不能只爱不教。颜之推说:“吾见世间,无教

Page 21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09—

而有爱,每不能然。”(我看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宠爱,

总觉得不能同意。)又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做父母的既威严

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并由此产生孝心了。)就是说,他很不同意一般人

对子女只爱不教,只有父母威严,又有慈爱,子女才会畏惧谨慎,对父母产生孝顺之

心。

孩子要经历磨练才能成才,但有些父母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怕孩子受了委

屈,不忍心看孩子受眼前之苦,该骂不骂,该打不打。颜之推说,这是“重于诃怒伤其

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不愿意严厉地呵责怒骂,怕伤了子女的脸面;不忍心用

荆条抽打,怕子女皮肉受苦。)

我们不提倡体罚孩子,但一些父母溺爱自己的子女,失去了起码的是非准则,“饮

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

其为所欲为,本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本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就是说,

孩子想吃什么就喂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应该批评的反而奖励,应该责骂的却一

笑而过。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不懂得是非,以为应当这样,等到长大了,习惯养成,

再来管教已经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父母的责骂反而会引起子女的反感,造成父子之

间的怨恨,养出一些逆子、败家子来,“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

以为本来就该如此。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将

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子女对父母的

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亲子有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颜之推在《教子》篇中提到,父母跟儿女之间,一方面要亲爱周到,另一方面又

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以过于亲密。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

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亲对孩子要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密;骨肉

之间要相亲相爱,不能简慢。如果流于简慢,就无法做到父慈子孝;如果过分亲密,

就会产生放肆不敬的行为。)

“狎”是亲昵,亲爱得没有分寸,没有规矩;“简”是怠慢,不周到,不细致。

中国传统认为,父子之间首先是一种尊卑的关系,这种关系永远不可能颠倒,连

君臣关系也是仿照父子关系建立的,所以叫“君父”、“臣子”。这个尊卑必须严格遵守,

否则整个社会都会乱套。所以父子之间再亲密,也不可以没有分寸没有规矩。

咱们老祖宗的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看基本上没有错。西方人其实也并不是不讲

尊卑上下,将军和士兵、董事长和员工、总统和平民,人格是平等的,但尊卑上下仍

然是明确而清楚的,不然整个社会的运作都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东西方只是在具体的

作法上、细节上有些差别而已。中国人从前对尊卑上下之间的人格平等缺乏足够的认

Page 21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0—

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认识,孔夫子讲“仁”,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这种人

格上的平等),这一点是应该检讨的,但不能因为追求人格平等而忽视尊卑。

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分尊卑上下,就没有秩序,没有礼貌,也就谈不上和

谐。父母跟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不可以过分亲密,才能使孩子不仅爱父母,也

尊敬父母,甚至有一点畏惧,这样,教育也才能实施。《论语》中说孔子“远其子”,古

人还提倡“易子而教”,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也自有其讲究。比方说,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他

单独睡一个房间,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有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在里面。

中国人从前因为贫穷,父母子女常常不得不睡在同一个房里,甚至同一张床上,这显

然是不好的,道理不必多讲,成年人都明白。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比不上西方人那么

讲究。但是保持一定距离,只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并不是说对儿女不要慈爱,或

儿女对父母不要孝顺,而是说慈爱与孝顺都要在承认尊卑上下的基础上进行,只要不

破坏这个基础,慈爱与孝顺则愈周到愈好。

颜之推既提醒做父母的要跟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强调父母子女之间慈孝要周

到,这是很全面的看法。现在的父母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好,要么就是跟子女

太亲密,不注意尊卑,缺了应有的距离与礼节;要么就是漫不经心,关心不够。父母

子女之间的种种矛盾与不和就是这样产生的。

身教塑人格:家长的自我修养很重要

颜之推在《教子》篇中的最后一段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

颜之推讲,他有一个儿子,十六岁了,略通文墨,他就让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用

来服侍当时的达官贵人。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皇族和贵族喜欢的乐

器,所以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得到达官贵人的赏爱,也因而就有当官发财的机会。

讲完这个故事后,颜之推很感慨,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

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真奇怪啊,如果用这种歪门邪道,

就是让子女当到部长、总理,我也不愿意让你们走这条路。在颜之推的时代,中国北

方的政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他自己也在北齐做官二十来年,所以他的话不能不说

得很含蓄,但他的感慨是深沉的。稍加分析,就知道这感叹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对本民族文化,也就是汉文化的热爱。

第二,对趋炎附势、不择手段谋求利益的人的鄙视。

第三,提出了教育子女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则问题,即:怎么教子女?教子女什么?

天下父母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子孙发达,但是怎样才能使子成龙,

使女成凤,使子孙发达呢?这就大有讲究了。一些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一时的权势,总想走捷径,甚至不择手段通过歪门斜道来达到目的,而不知道教育子

女的根本原则是要让他们走正道,让他们做堂堂正正的人。

Page 21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1—

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教子要有义方”(朱伯庐《治家格言》),《三字经》中也

提到过:“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什么是“义方”?怎样才叫“有义方”?简单地说,就是以“圣贤之道”来教育子孙,用

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教给子女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世

界观与人生观?这就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思想境界了。这样,就归结到了一个最根本性

的问题上:教育子女的前提和根本乃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境界不高,却要教

出优秀的子女来,恐怕很难。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靠身教,而非言教。自己思想境界高,堂堂正

正,事业有成就,对社会有贡献,就是子女的最好榜样。《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个

故事说,谢安的太太教训儿子,却看到丈夫很少教儿子,就问他,怎么从没有看到你

教儿子?谢安回答说,我怎么没有教?“我常自教儿”。谢安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我的一言一行,儿子耳闻目见,都是在教育他。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做一个君子还是做一个小人,或者说,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坏人,对于子女的

一生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点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最能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个德国母亲的 4 个教育细节

2013-10-0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密斯.凡.德罗被誉为 20 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

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其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细节的准

确、生动才能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而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其实,教

Page 21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2—

育又何尝不是如此,教育没有神话,多一份对细节的关注,就多一份收获丰硕果实的

希望。孩子生在家庭中,父母即为其言行的榜样,孩子以其天真纯洁的心灵接受着父

母每一个教育细节的雕琢,细节决定成败。本文作者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德期间与

房东的交往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位德国母亲严谨的教育细节,发人深省。

一个德国母亲的 4 个教育细节

文/佚名(欢迎作者与我们联系)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

活。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

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

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 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

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

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

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

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 3枚导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 300

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

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

善罢甘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

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

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

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

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

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

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

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

—”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Page 21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3—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玛丽一直很认真

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只见她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

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

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

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

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

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

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 9岁多一

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

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

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

了吗,干嘛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

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

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炼自

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

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玛丽的语气很平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我们中国的那些小皇帝们,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微照顾不周就大吵大闹,很多孩子读到高中了却仍然让父

母为自己洗内裤洗袜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担心又汗颜。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

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

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

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想起在国内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为了培养学

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经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义务打扫卫生,并

且要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学生敷衍塞责、草草打扫应付了事,就连很

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内心不以为然,说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都能克服

重重困难再度迅速崛起,同时我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奔驰车呼啸而过,耳边似乎传来世

界杯赛场上德国队横扫千军的呐喊!有这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国的繁荣和强大

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Page 2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4—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

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

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分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

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

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

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

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打紧,只听她

啊的一声尖叫,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正琢磨,见玛丽深

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一分钟。”

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八点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钟嘛!

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一分钟而已。”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

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罢休。

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怪不得以前听人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做什么事

说好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就像瑞士的钟表一样准。由此看来,果真如此。我突然又

想到,玛丽今天的行为绝不是为了教育孩子或故意做给我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习惯

性行为,这将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

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育者如果只口头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这样做

那样做,而自己却不给孩子树立榜样,怎么会让孩子服气呢!

没有架子的哈佛教授

2013-10-0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21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高等教育,按照一项

比较权威的排名,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有 85%在美国,美国正在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吸

引世界各地有潜质的年轻人到美国学习,而美国卡内基小组的一项研究更是表明,美

国的经济实力有 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根本在于教育体

制的差异,而教育体制又深深根治于政治体制。对于两者差异比较的文章,其实已经

不甚枚举,今天推荐的这一篇同样描述二者的差异,只不过缘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故事中娓娓道来,生动而不失深度。

没有架子的哈佛教授

文/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后

原文刊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三辑

一、哈佛教授的头衔与脾气

2009年9月中旬,我刚到哈佛大学不久,第一次去见博士后导师哈特(Oliver Hart)

教授。哈特教授是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目前的领军人物之

一,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和法律经济学会主席,而且是有望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人。因此我担心他架子很大,不好接触。没想到,见面后我们寒暄了几句,他就让

我以后叫他 Oliver。我说按照中国传统我绝对不能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我应该称呼

您哈特教授。他说我不在乎这个,我也要叫你名字。接着,他询问了我的研究计划、

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情况。然后,他说明天我们有一次研讨会在 MIT 举行,那个地方比

较远,他可以开车捎我过去。我本能地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走过去就行了。在 MIT

的研讨会结束后,哈特教授让我搭他的车回去,我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同车的还有哈

佛经济系另一个著名教授阿庚(Aghion)以及另一个哈佛博士后。我感慨地说,真羡

慕美国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随便叫名字。而且,所有的大学教师都可以简称教授,

不管是正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讲师)。相反,中国的同事关系是一种等级制

度,从校长、院长、正教授、副教授到讲师或助教。而且,中国的正教授可以称教授,

而副教授只能在非正式场合称教授,但讲师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称教授。聪明的中国

人一方面为了保持等级体系,另一方面为了避讳,于是凡是讲师一律改成“博士”!阿庚

教授听了哈哈大笑,说他们法国也是这样子的。

美国的教授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区别。例如,哈佛经济系的教师大致分为六级:

助理教授、副教授、普通正教授、讲席教授、院级教授和校级教授。校级教授是最高

级别的教授,目前经济系只有两位,一位是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

(Amartya Sen),另一位是前任哈佛校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哈佛,

只有正教授才是终身职位,助理教授和副教授都不是“铁饭碗”。除了哈佛、耶鲁,其他

Page 21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6—

美国大学的副教授一般都是终身职,而且有些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也有讲席头衔。另外

还有非终身轨的讲师(lecturer)。教授的等级差别主要是表现在薪酬上,不代表学术

水平的高低,更不是获取资源的“硬通货”。系主任基本上是正教授轮流担任,没有什么

实权。实权都在各种教授委员会那里,比如,招人有招聘委员会,升职有职称委员会。

哈佛经济系有 60 多个教师(faculty),只有一个系主任。系主任助理是一个行政职务,

由非教师序列的职员(staff)担任。哈佛不少教授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

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院士(Fellow),但这些头衔全都是一种荣誉职位,没有

任何实权,也没有专门的津贴,更不会与各种评奖挂钩。哈佛某个系有五六个诺贝尔

奖得主,他们连专用的停车位都没有。哪怕你是诺贝尔奖得主,一旦申请不到资金,

就招不到学生,紧接着就要关闭自己的实验室。

在很多中国经济学师生心目中,像巴罗(Barro)、弗登伯格(Fudenberg)、曼

昆(Mankiw)和施莱佛(Shleifer)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简直跟神一样,是可望而不可

及的。然而在哈佛,像这样的大腕每天都可以撞见一堆。毫不夸张地说,在哈佛经济

系大楼(Littauer center)里,摔一跤都可能跌倒在这些人身上。接触几次后,你会发

现这些“大师”、“权威”和“泰斗”其实也像平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不管你是普通教授还

是诺贝尔奖得主,吃饭都要自己排队,出门都要自己开车,开会都要自己拎包。

有一次,我参加每周二中午举行的产业组织研究生午餐研讨会。艾斯(Susan Athey)

教授是主持人之一,她是第一个获得克拉克奖的女经济学家,而且是那种少年成名的

明星经济学家。这次做报告的研究生讲了几分钟后,她才匆匆走进教室。此时,前几

排都坐满了学生,但没有一个学生让座。她自己搬了把椅子,随意坐在一个角落里,

一边吃东西一边听讲。午餐研讨会是从中午 12 点到 1 点。到了 1 点整时,主讲人讲完

了论文,但还在和提问者进行交流。此时,艾斯站起来跟主讲人说,对不起,我得先

走了,因为我马上要上课了。而在我看来,拖延时间的是主讲人,说对不起的也应该

是他。还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公共经济学研讨会。我坐下后,施莱佛教授进来了,就

坐在我旁边。因为他跟哈特教授很熟,所以我也经常见到他。他手里没有演讲稿,问

能不能借我的给他看一下。我随手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不过他并没有怎么看讲稿,

而是信手翻了翻,然后就开始他一贯的漫游式提问。研讨会结束后,他走在我前头。

经过活动门时,他一手把着门,让我先走。我哪里好意思,连忙说你先走。客气了一

番,最后竟然还是我先走了,因为我看到后面还有好多人呢。艾斯和施莱佛目前都是

普通教授,没有冠以讲席,但是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很高,在学术界地位也很高。

来哈佛之前,我曾经给不少外国教授发过电子邮件索取论文电子版或者请教问题。

多数教授都会热情地回信,其中几个还因为没有电子版而给我邮寄了打印稿。我写博

士论文时,因为涉及的主题是不完全契约理论,所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本领域的两个

Oliver——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哈特(Oliver Hart)——请教过几个学术

问题,他们都对我的问题做了答复。我认识的一个博士生在波士顿学院访问,他在哈

佛旁听了一门课程,想请任课的教授写一份证明文件。那个教授不仅立即答应了,而

Page 21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7—

且开头用词就是“在我与某某先生一起工作的期间……”。其客气程度实在令人感动。

二、中国教授的头衔与脾气

中国的大学实质上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有人都被纳入了一个上至副部级下至

科级乃至股级干部的森严等级。等级越高,资源就越多,自然越受欢迎。而表示等级

的主要信号,就是一个人的头衔。中国的头衔是一种难以向美国人解释的怪物,例如

谁能准确地翻译“博导”呢?在大学里,从职称上讲,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每

一种职称内部又分出一至四等,据说一共有 13 级。从职务上讲,有教研室主任、系主

任、院长、校长,所有职务还有若干副职或助理,然后还有一个平行的党委系统。在

本校系统之外,还有省部级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

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和评

审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这些校外系统的

职务可不是虚的,是官方文件规定的“专家”,而且是带级别的。假如一个人是国务院学

科评议组成员或组长,那是可以直接评二级教授的。在职称和职务之间,还有博士生

导师、学科教授、责任教授、院士这些头衔。另外,还有新世纪人才计划、国家百千

万人才工程、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都是很有份量的奖励头衔。

不是在大学里混几年的,根本搞不清楚这些名堂。

在等级制下,大学里的所有这些头衔,全都与资源配置挂钩,而不仅仅是表示工

资或津贴不同。例如,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必须是副教授以上级

别。有些学校规定,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必须由学院申报,而二级教授可

以直接申报。这些项目和奖项不仅仅是给钱,更重要的是能在评职称时加分。如果一

个人是院士,那在中国就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在申请课题、评奖时可以说攻无不克。

相比之下,美国的科学院院士仅仅是一种荣誉,真是可怜。有人会问,在职称、职务

和奖项之间,究竟先有谁后有谁?一个基本的观察是,有职称的人不一定有职务和奖

项,比如一个普通正教授很可能仅仅是一个教授。但是谁见过有高级职务的人没有高

级职称和高级奖项?看来,三者之中,职务的头衔最重要。头衔如此重要,有如神器,

大学教师焉能漠然视之?有关部门又焉能轻易颁授?至于这些头衔是否与学术水平正

相关,只有天知道,因为学术水平的衡量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还记得国内一个经济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有一则新闻,说是祝贺本院教师获得了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但是,新闻里既没有教师的姓名,也没有教师的项目名

称。为啥?因为获得资助者是讲师,那是教师序列里最低的一级。按照“突出领导”的传

统,官方显然认为没有必要提及讲师的姓名,反正获得项目一事已经体现了领导的政

绩。真是绝啊!

我在中国做了二十年学生和三年老师,很难想象中国的大学老师会像哈佛教授那

样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中国当然有很多和蔼可亲的老师,也不乏乐于助人的教授,

但是身居高位、久负盛名还能对人一视同仁者实在太少。我自己就见证了很多令人不

Page 21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8—

愉快的场景。读博士生期间,我曾在一次会议上报告自己的论文。评议人是某著名大

学的著名教授,而且还是个“长江学者”。他多次直接打断我的报告,而且动辄就说“这

个你没搞懂”、“你说的不对”。当时我年轻气盛,也就毫不客气地反驳。像这种没有风

度的对话在哈佛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便听众对主讲人的文章有很负面的评价,也会比

较委婉地指出,不管背后怎么议论。否则,按一个 MIT 商学院教授的话来说,这是还

没有充分进化的表现。刚工作不久,我曾参加了一个课题组。课题组开会讨论前,主

持人挨个介绍在座的老师,轮到我时直接就跳过去了。此时,一个领导站起来给大家

发名片,轮到我时便也直接跳过去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是刚工作的讲师,人微言轻,

不值得提及。后来我就退出那个课题组了。

中国的著名教授做报告,如果有高级职务,必定有相应级别的领导出席,以示隆

重;会上必定介绍其诸多头衔,以示尊重;会后必定奉上丰厚酬金,往往还要安排宴

请和专车接送,以示贵重。要是像哈佛那样搞得“平易近人”,主讲人就会觉得没有面子,

邀请单位也会觉得没给面子,下次就见不到面了。哈佛经济系每周大约有十几位外单

位教授来做学术报告。如果都要搞开场白,介绍头衔,安排迎来送往,那恐怕也得十

几个院级干部才能应付。

三、中美对比:权威集中是根本

浏览美国的大学网站,你会发现所有教师的名单都是按姓氏音序排列。这样做有

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所有教师都是平等的;二是方便人们查找。再看中国的大学网站,

90%的教师名单都是按头衔大小排列。一般职务优于职称,少数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会

列在校长或院长之前,职称或职务相同的就按入校年份排列。不少大学的网站甚至根

本不列讲师的名字。在开会时也按这种复杂的程序来排座位。中国人的时间和智力很

多就耗费在这类没有任何生产性的事务上。注重头衔的教授,往往非常讲究排场,脾

气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美国教授也不是人人和蔼可亲,但总体上中美两国的大学教

授在头衔和脾气两方面差别非常悬殊。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体制性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评价体系的问题。美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比较完善、透明,因此

教授们不需要借助各种头衔来判别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而中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

不完善,更不透明,因此教授们需要通过官方认可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类型。美国拥

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原因之一是大学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迫使大

学内部形成了透明的评价体系。即便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虽三足鼎立,但绝对

无法垄断美国大学的第一集团。MIT、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庞大的加州大学系

统都对三强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有实力的教授得不到恰当的

评价和有竞争力的报酬,就会立即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以哈佛为例。原先哈佛很

少从本系直接提升正教授,而是从世界范围内遴选顶尖人才担任正教授,这实际上严

重地压抑了本系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今年哈佛经济系居然一下子决定从本系提升两位

正教授(终身职),其中一位叫 Emmanuel Farhi,法国人,2006 年才从 MIT 博士毕

Page 22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19—

业,现在还是助理教授,但是已经在五大顶尖杂志上发表了 7 篇论文;另一位叫 Gita

Gopinath,印度女性,现在是副教授。据哈佛经济系主任说,前者已经收到来自普林

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正教授 offer,而后者也收到了来自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

正教授 offer。哈佛如果不提升他们,他们就会流失。像哈佛这样雄霸世界的大学都必

须正视人才评价,因此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授根本不担心没有好待遇。激烈的大学竞

争导致教授流动速度很快,信息交流又很透明,评价机制也很公正,谁有什么水平和

学术声誉,圈子内的同行和研究生全都知道,因此美国大学的教授自然不需要靠一个

头衔来炫耀。美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封面上,对作者的介绍往往就是一句话,他是什么

大学的教授,研究什么,通常不会写上在哪里读本科、博士,担任过什么行政职务,

得过什么奖励,在哪些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要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写了“他在 AER、

QJE 上发表论文多篇”,那肯定会被哈佛的人笑死,因为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论文乃是哈

佛教授的最低要求。

中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就复杂多了,关键是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评

价过程又不透明,而这一切又源于受行政体系庇护的大学之间缺乏真正的竞争。以发

表文章为例,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可能认为《经济研究》或《经济学季刊》是最好的,

但中年教师往往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是最好的,老年人可能认为《经济学动态》是

最好的。众口难调,标准不一,规则混乱。面对一群正教授,究竟谁的水平高呢?行

内人都说不清楚,行外人就更是捉摸不透了。于是,就必须有教授之外的头衔,例如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批次、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多一个头衔,就表明一个人多得

到一份认可。因此,不管是在学界内部,还是在学界之外,中国教授总希望自己的头

衔多一些,份量重一些,这样才能更有利地发射关于自己类型的信号。一个人如果特

别在乎自己的头衔,生怕别人不知道,怎么可能有平易近人的脾气呢?怎么可能为了

学术而学术呢?

第二个原因是权威配置的问题。美国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不仅在政治领域如

此,而且在整个社会领域也如此。例如,一个即便贵为总统,也不能随意干涉学术研

究,更不敢轻易向大学索取学位。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1986 年哈佛大学正值建校

350 周年,准备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来做毕业典礼的演讲。里根想要一个荣誉博士学

位,但被哈佛拒绝了,于是他没参加典礼。美国学界内部也是权威分散的。每个教授

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可能是权威,但是在另一个领域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绝对不会有

很大的影响。我将美国的这种权威格局称为“分立的权威配置”,而中国则是围绕行政体

系形成一种“集中的权威配置”。典型的情况是,一个人只要当了官,权力、金钱、美女

和学位便信手可得。这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的权威配置。学术界的情况也不会比官场好

太多。一个人如果担任了行政职务,有了诸多头衔,掌握的资源就多了,围着他转的

人也多了。如果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那他每天不会被累死?因此,官越大,脾气

越大,这是一种均衡,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吧。

Page 22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0—

家风:一个美国医生的成长

2013-10-0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

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环境中每一个

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

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

的塑造。”著名法国作家罗兰这样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影响,不

在于家里的房子多大,不在于父母的职业如何,也不在于父母给予孩子多少知识,根

本在于精神层面的塑造——弥漫于整个家庭之中的家风。

家风:一个美国医生的成长

文/何赖瑞(Larry Harris),美国知名医生,著有《It All Starts At Home》;译/求真,

原文刊载于《爱家》杂志

我的工作伦理是从家里学到的。小时候,母亲给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分派有工作。

做完之后她得亲自检查,确定我们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是她帮助我们准备自己去面对

人生的方法之一。举个例子,她教我们每个人怎样洗碗,如何擦干。如果有一个碟子

没洗干净,她就会将全部餐具放回水槽中,让我们重洗一遍。

母亲教了我一个可贵的功课:如果第一次就把我的工作做好,就不需多做一次了。

她要我们做到尽善尽美。在我家,“负责任”就是工作的代名词。当我们在院子里工

作时,父亲的态度跟母亲的没有两样。不论是割草或是粑落叶,除非我们做对了,否

则就得不停的做,直到做对为止。

Page 22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1—

严格的家规

做日常家务时我们要遵守几个规矩,原则之一就是“无论是否是你弄脏或搞乱的,

谁看到了谁就得清理干净。”

我的父母虽然订下严格的规矩,他们却从来没有勉强我们往某种特定的职业发展。

我们选择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工作领域里尽力发挥。我们不只一次

听母亲说,“你可以成为一个医生,一个律师或是教师。或者你可以成为一个清理垃圾

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清理垃圾的人,就要做最成功的一个。”

父亲的教导也使我们受益良多。他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就业的机会就该积极地

去争取。不要因此而小看自己,因为你是诚实地在赚取生活。”

1973 年我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前,杜克大学的医学院已录取了我在秋季班入学。这

两个学期之间的暑假我需要找一份工作。(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在哪一个暑假不需要找

工作的。)我去接受一位青年就业辅导的面试。他说,“我有一份最适合你的工作,是

在堡端口空军基地的医疗所。”

我以为我的职务会在室内,而且能得到一些病人照顾方面的工作体验。所以,第

一天上班时,我穿了一件正式的衬衫并打了条领带。当人事部主任瞪着我的衣着打量

时,我就知道不妙了。

他说,“你是来做园丁的。”事不从人愿,我发觉我唯一可得到的生活体验是严热的

太阳。人事主任把我派到外面做初级清洁工,我欣然接受了,因为在割草方面我有充

份的经验。事实上我相当感激能找到一份工作,我并下定决心要让大家看到这基地最

干净的一个庭院。

那第一天的傍晚回家时,我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得好象在大雨中淋过似的,我心想

只要洗一洗就好了,并没有多在意。

整个夏天我努力地让自己成为这医疗处所雇用过的最好的庭园工。我把草割得很

整齐并把周围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相信没有人比我还要认真了。我想,无论如何,

我有一份工作,并且父亲曾不断地提醒我们,所有诚实的工作都是好工作。我很珍惜

能有这种机会,想到我所照顾的庭园能给予每一个来访的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颇感

欣慰。

不轻看小事

我在 1980 年自己开了诊所,从事小儿科医生的工作。直到现在我仍然相信,没有

任何一件事是可以轻看的小事。

Page 22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2—

有时我去医院看孩童,如果他需要换尿布,我就替他换,有些医生没有把孩子包

裹好就离开了,我一定会帮他们盖好被,而且尽可能让婴孩感到舒服。在动手术时,

我若掉了一样东西在地上,手术结束后,我本能地会去捡起来。

有一次,有一个护士阻止我捡,并说,“你是医生,你不需要担心这些事。”

我说,“这只是我们何家人做事的习惯。”

几个星期前,诊所里的一个厕所的下水道不通,我用通水管的压缩器把问题处理

好之后,就拿了一把拖把开始擦地。刚好我一个病人的妈妈从走廊的另一头走来,正

要经过我时她停了下来。

“啊!何医生?”

“是的。”我回答,停下了手上的工作。

“你,……你是何医生?”

“对呀。”我继续擦地。

“你在做什么呀!擦地?”

“要不然谁来擦?”

就在这时候,另外两位妈妈走进来,她叫住她们说,“看!这位何医生自己在擦地!

你们信不信?”

“如果地需要擦我就擦。”我说,“我母亲常说‘如果你们看到什么地方需要打扫,就

把它打扫干净。’我看到这儿需要打扫,我就照着她的话做啰!”

她们笑了起来,当她们转身走时,我听到其中一位对另两位说,她希望她先生也

接受过这种训练。

在这位母亲表示讶异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做什么不寻常的事。我只是遵从

了四十多年前所接受的训练而已。

珍贵的传承

那天晚上,我把这事告诉我的两个儿子小德和小伦。我说,“如果因某种原因我不

能成为一个医生而必需靠割草维生的话,对我来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当我发觉自己

讲话开始听起来颇像父亲时我就笑了。(老实说,我很喜欢像他。)我再一次跟他们

谈他们祖父的事。是的,我知道,他们一辈子都不断地听到关于祖父的事,但是我还

是要再告诉他们一遍。

我的爸爸非常清楚,我们不能在我们所占有的职位上找到尊严,无论是哪一种工

作,尊严都应当是在我们所做的工作中体验出来的。

Page 22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3—

俞敏洪:假期最喜欢读书

2013-10-0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国庆长假拉开序幕,大多数人选择“行万里路”,亦有人待

在家里“读万卷书”,无论哪一个选择,没有对错,让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已经足够。因为害怕假期人山人海的场面,俞敏洪老师在去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都待

在家静静读书,这个国庆假,相信很多人也会像俞老师一样在家读书,今天推荐他的

一篇假期读书心得,以飨各位。没有出游计划的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在家阅读,也是

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哦!

俞敏洪:假期最喜欢读书

文/俞敏洪,原文刊载于俞敏洪老师博客(2012 年 10 月)

整个中秋节和国庆节,因为害怕到处都是人的场面,就一直躲在家里。我个性中

最大的矛盾是喜欢热闹,又喜欢清幽。喜欢热闹是有一帮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吹拉

弹唱,直至通宵达旦。喜欢清幽是喜欢一个人待着,散步、发呆、阅读。所以我的生

活常常一面是高朋满座,另一面就是幽室独处。高朋满座的时候兴致盎然,幽室独处

的时候心静如水,这是我追求的境界,尽管远没有达到,但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当然,不管如何喜欢热闹,有两件事情我到今天为止也不愿意参与,一是挤在一

Page 22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4—

起看热闹,尤其是挤在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中间,比如“五一”、“十一”挤在一个

景点,变成了人看人而不是人看景点;二是我不愿意逛商场,像有些人那样没有目的

逛商场一逛就是一天,我觉得这一定不是同一个星球上的生物。

在热闹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我选择了待在家里,除了发呆之外,就是阅读。人发

呆的耐心总是有限的,除非得了老年痴呆症,否则发呆时间太长,脑袋里更加一团浆

糊,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书来读,这恰恰是书最大的用

处。当全世界都抛弃你或者你抛弃了全世界,惟一能够和你不离不弃的就是你手头的

那些书籍。

这个假期,顺手拿到的几本书分别是日本历史学家盐野七生著的《罗马人的故事》,

阎连科著的《我和父辈》,彼得•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美国作家艾瑞克的《忠

诚》,还有高晓松的《如丧》。一下子就五本书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读到第六本书。

不过,五本书就已经有点餍足的感觉了。

盐野七生是个女性,酷爱罗马文化和罗马历史,在罗马待了几十年,定居罗马,

从 1992年开始,用 15年的历史,写出了《罗马人的故事》十五卷。我一直在猜这个

日本女人为什么叫盐野七生,难道她的祖先是做盐田生意的?难道他是家里的第七个

孩子?日本人有用地理环境起名的习惯,由此推断,也许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在

村头的树下春天生的吧?不过这里确实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罗马

人的故事》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十五卷的故事,在中国总共

出版了七卷,后面的八卷应该会陆续出来。

我前面已经读过了六卷,这一次读的是第七卷《臭名昭著的皇帝》,专门讲了奥

古斯都大帝之后罗马的四个皇帝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乌斯、尼禄的事情。罗马

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恺撒大帝开了个头,奥古斯都真正实现了帝国化,后面的

这四个皇帝是帝国的继承者,同时也体现了帝国继承的局限性。和中国古代一样,如

果刚好有经验的人继位,国家就会稳定发展,如果遇到年轻人继位,就会导致国家动

荡。卡里古拉 24岁继位、尼禄 17岁继位,各种决策的不成熟导致了帝国的动荡。但

有意思的是尽管在帝国时期,元老院也起到了很多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元老院和很多

罗马公民,已经养成了对于过去几百年形成的公共事务规则和传统的尊重,所以一旦

皇帝事情做得离谱,即使原来忠于皇帝的人也会背叛皇帝。让我感到罗马人最厉害的

地方,就是他们忠于传统和规则远胜于忠于个人。所以当两位年轻的皇帝比较离谱的

时候,一个被手下人刺杀,另一个被宣布为国家公敌被追捕而自杀。这在中国是不可

想象的事情,皇帝被宣布为国家公敌,开什么玩笑,朕就是国家。在中国,也从来没

有像元老院这样的一个机构,或多或少凌驾在皇帝之上,可以对皇帝的行为进行制裁,

或者说在皇帝之外,有一个价值体系全民公认,皇帝一旦违反就会有灭顶之灾。所以,

在罗马,即使像尼禄这样被历史一直认为是暴君的人物,其最大的罪恶也就是弑母杀

妻,好像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对于公民的伤害。在中国,一个皇帝比如朱棣,就可以

灭人十族,一杀人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没有一种力量可以进行制衡。

Page 22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5—

阎连科是一个近几年开始响亮的作家,2009年被列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而轰动,

紧接着他的《风雅颂》长篇小说又引起争论,据说对北大极尽讽刺打击之能事,但我

自己没有读过这本小说,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一次读《我和父辈》,是因为

一次在飞机场候机偶然买了这本书。宣传语为“一曲长歌当哭,道尽世情冷暖”。这

个假期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觉得确实写得很真诚。尽管起转落笔间,感情思想的描述

有一点做作,但实实在在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一个人成长的真实故事,是一个

家庭、一个家族生活和苦难,以及生命挣扎的真实写照。他自己成长的故事,他父亲、

大伯和四叔的生死故事,足以让人动容。野夫的散文是我特别喜欢的,尽管阎连科的

文笔不如野夫的好,但感情的真挚不相上下。我也出生农村,所以书中描述的农村生

活和作为基层老百姓无望的艰难,感同身受。一口气把书读完了,然后掩卷太息了一

会。

德鲁克是管理学的祖师爷,现代管理学科的先驱,在他之前,管理学一直被认为

不是一门科学,是他对管理学和管理实践的研究,对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变革产生了革

命性的影响。他出了很多管理学的书,比如《管理的实践》,很受大家推崇,我基本

读不下去。但这次读他的回忆录《旁观者》,却是一口气读完。这是德鲁克 1978年写

的回忆录,德鲁克 2005 年去世,所以他写完后接近三十年才去世。他的这本回忆录,

不是回忆自己的管理实践,也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在他生命成长过程中对于遇

到的一些有趣人物的回忆。这些人物对于他的成长影响至深,在和这些人物的接触中,

德鲁克也形成了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人物有从小对他有很大

影响的格瑞塔奶奶,还有他的小学老师,然后是弗洛伊德、基辛格、佛利德伯格、美

国报阀鲁斯和美国通用汽车的救星、被认为第一个真正职业经理人的斯隆(写到这里

突然想起来,不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是不是和这个斯隆相关,一查百度,

发现确实是这个斯隆捐款 500万美金在 1952年建立的)。这本书中最深刻的一章是写

的德国头号纳粹战犯汉斯,和他一起工作的时候是一个胆小自卑的人物,最后变成了

杀人魔王,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怪兽;同时还讲述了当时在美国新闻界很有影响力的

人物谢弗,如何一步步蜕变成被纳粹所利用的绵羊,帮助纳粹在全世界掩盖真相。这

两个人的故事说明了邪恶对于一个人的侵蚀是多么的容易。《旁观者》是一篇有血有

肉的文字。只要文字传达真实感情,就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文字。

读《忠诚》一书,从头读到尾,都是把忠诚作为困境来描述的。书的英文名称

《Loyalty the Vexing Virtue》,就已经表明了忠诚的品德,常常会给人带来道德的

困境。作者 Eric Felten 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在本书中,他论述了战争中

的忠诚、家庭中的忠诚、爱情中的忠诚、朋友间的忠诚、企业中的忠诚、政治上的忠

诚,以及在这些忠诚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困境。比如,在战争中是忠于上司的命令,还

是忠于战友间的友谊;在家庭中如果出现犯罪的人,是忠于家庭保守秘密,还是忠于

法律揭露罪犯;在爱情中是忠于自己已经结婚的配偶还是忠于自己的感情等等。在分

析了忠诚的种种困境后,最后的结论是忠诚依然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和尊重的美德,

Page 22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6—

尽管忠诚带来种种疑惑,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忠诚,将到处都是背信弃义、尔虞我诈,

社会秩序也会为此崩溃。

在我看来,忠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在忠诚中只要坚持两条底线就行,一

是不是愚昧的忠诚,也就是没有任何价值体系的忠诚,二是两人之间的忠诚不至于伤

害到社会。另外,忠诚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忠诚于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尊敬他的价

值体系和理想,如果对方变了,我的忠诚就变得毫无意义。比如,汪精卫最初去刺杀

摄政王载沣,最后被捕,在监狱里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这个时候的汪精卫是值得追随和忠诚的,但到了他投降日本帝国主义,

反过来支持日本人,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再有人追随忠诚,就变成了卖国贼汉

奸,这时候的忠诚就死活要不得的。每个人都会遇上忠诚的困境,但最可怕的是一个

国家要老百姓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挑动家里人反家里人,就像文

化大革命的时候,让子女揭发批斗父母,或者和父母脱离关系,是完全没有人性的黑

暗时代。我想,一个人在坚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忠于自己的内心,可能是最问心

无愧的忠诚了吧。

高晓松的《如丧》,是他在看守所蹲了半年之后出来出的一本书,但实际上在进

看守所之前就打算出的一本书。我和高晓松有过一面之缘。两年前的五四青年节,团

中央在人民大学举行了一场“五四”青年歌唱晚会。报道是这样写的:5月 4 日晚,“我

与祖国共奋进——伴我成长的歌声”青春歌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行。来自

首都高校的大学生和各个时期的杰出青年代表与青年歌手一起,用优美的旋律唱响青

春、祝福祖国。俞敏洪与高晓松共同演绎《同桌的你》、阿里郎的《青苹果乐园》、

成方圆的《童年》、谭维维的《往日时光》、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郑绪岚的

《牧羊曲》,仿佛时光机器,让记忆停留在纯真的青春岁月。晚会当时让我和高晓松,

还有几个大学生一起唱了《同桌的你》,结果高晓松被我带着跑了调,下台后第一句

话就说什么时候一起喝酒,要罚我一杯。但后来各忙各的就忘了这茬,结果一年之后,

就听说高晓松醉酒撞车的事情,然后就听说他低调认错,自己坚持要坐六个月的牢,

给自己一个机会反省自己。

这本《如丧》,有些文字就是在看守所反思的结果,其中《写给 1988年暑假的高

晓松》和《如丧青春》写得比较动人。青春不再,故事犹在,故事中的高晓松,比后

来成名后的高晓松更加可爱和动人。整本书收集的文章比较散乱,但整体还是给人一

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气势,也通透着一种诗人气质。高晓松这种带有贵族气的人,

从来不知道自卑为何物,即使坐牢也带有意气风发的感觉,属于我蛮喜欢的男人类型。

喜欢他的《青春无悔》的歌词:“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

走……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对我的爱恋,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你说亲爱

的道声再见,转过年轻的脸,含笑的带泪的不变的眼……”

一个假期,就读了这么几本书,记录下来,免得最后彻底忘记了,以后的岁月里

再翻看到这里,就会知道自己读过这些书。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加,刚刚做过的事情

就恍如隔世,而隔世的事情却慢慢近在眼前。

Page 22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7—

追寻我们自由的脚步

2013-09-3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平时多读书,假期游四方。国庆长假前最后一天,您是否已经描绘好你们的假期计划?

旅行,多么难得的机会,可让父母放下手中的工作,孩子丢掉肩上的书包,一起背上

行囊,奔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同品味新的风景,共同享受家庭亲密的时光。带着孩

子旅行,请用心体悟,静待心灵的成长。

追寻我们自由的脚步

文/佚名(欢迎作者与我们联系) 原文刊载于《中国台湾网》

“旅行是一个驯养的过程。就像小王子驯养他的玫瑰花,独一无二;就像狐狸驯

养小王子,有了麦穗的颜色……旅行,于我,是在驯养第 N 个故乡。”多年前,我在

《四个女人的幸福出逃》一书中这样写道。

出发,似乎是我曾经的生命常态。“远方有故乡,故乡在流浪”。

坚守自由奔放的心

曾一度,我跟许许多多宣称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年轻人一样害怕有孩子。结婚

多年,我努力做丁克一族,只是因为害怕孩子的到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束缚渴

望自由的心和想要奔跑的双腿。

Page 22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8—

直到 Rainbow 的意外到来。

毫无征兆的,她来了,而且顽强地、固执地留了下来。

那是一段艰难时光。抉择,是最难的过程。

但当我发现,我依旧可以怀揣着肚里那棵正在逐渐长大的小苗乘坐飞机去上海,

去荷兰,回娘家;我依旧可以登高远眺,可以做瑜伽,照样上班,照常吃饭睡觉。除

了身材日益臃肿变形,生活并没有因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而改变太多,我逐渐欣然接

受,期盼着她快些降落世间,与我一起体验悲欢喜乐。

最后,她终于真切地来了,带着响亮的啼哭和睁得大大的双眼,一眨不眨地好奇

地盯着我,仿佛想要透过她的母亲,看透这个世界。

Rainbow 出生后的头 3 个月,是我人生中最幸福而又最艰辛的岁月。睡眠严重不足,

带着大小便的尿布、床单堆成了山等着清洗,老板打来电话催促尽快回岗工作,寒风

把这弱小的婴儿堵在房内,也逼迫她的奶娘我足不出户……我觉得,那时的我,都快

患上产后抑郁症了。

幸运的是,很快就到了春节,我们决定带着孩子去往家住南方的爷爷奶奶家过年。

南方温润的气候,摆脱了家务琐事的烦恼,没了老板的催促,能时刻与孩子和孩儿爹

在一起,这趟探亲之旅的一切,很快就让我活了过来。回到家,我精神焕发,浑身充

满活力,重新燃起了成为优秀母亲和优秀伴侣的信心。

这趟旅行让我发现,带着孩子出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即便是出远门,只要

提前做好功课,准备充分,它所带来的快乐完全可以让困难忽略不计。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就会越来越容易。

我们全家的这一趟远途亲子旅行得以成功首先得感谢我的好友 Erica,是他们全家

在孩子 4 个月大时的一趟京赣自驾之旅给了我非凡的信心。要知道,如果没有他人的

鼓励,没有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我是不敢贸然带着仅 4 个月大的孩子飞行长达 3

个小时,从寒温带去到亚热带地区的。

Erica 夫妻俩也是狂热的旅行一族。孩子的出生同样让他们困惑——还能像从前一样想

走就背上行囊出发吗?压抑、狂躁与疲倦日益吞噬着这对曾经活力奔放的爱人,夫妻

关系也一度降温。

怎么办?孩子 4 个月大的那个仲夏,他和太太毅然决定带着孩子开车奔赴江西婺

源。令他们惊喜与意外的是,一路上孩子安静极了。吃了睡,睡了吃,醒来时就安静

地躺在婴儿提篮里望着窗外,听着汽车音乐播放器里流淌出的或柔美或激荡回肠的音

乐,如大人一样,他在享受着漫长而美好的旅程。

那趟旅行轻松又惬意,因照顾孩子、处理家务以及工作带来的疲惫一扫而空。两

人发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初次相识的甜蜜岁月。

Erica 说:“最重要的是,这趟旅行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愿意并付诸行动,拥有孩子的

生活也能够朝着我们期待的那种自由奔放的状态发展。让我们改变或者坚守的,并不

是孩子的到来,而是自己的内心。”

Page 23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29—

是的,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我们全家一同去旅行的原因之一就是继续坚守我们的

内心,坚守那颗自由奔放的心。

新父母尤其需要旅行

还有谁能比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更需要这样的旅行呢?我们以为自己还是个孩

子,却突然之间成了别人的父母,肩负重任。因为获得一个新的生命,却又必须放弃

某些东西,有时甚至包括自由和梦想,那些放弃,太难了。我们要付出,为这个新的

生命,付出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带他感知世界,感受爱。

一个新生命的成长并不容易。他会哭,会闹,但他不会说话,你不懂他的表达,

一次次的理解失败,太容易挫伤新生父母的信心——我是合格的母亲吗?我是合格的

父亲吗?我的孩子怎么会毫无缘由地哭闹,他怎么啦?他为什么总是生病?他为什么

深更半夜还不入睡?

尤其是做母亲的人。据统计,约有高达 50%~70%的新妈妈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后

抑郁症。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很多,包括产后体内荷尔蒙分泌的变化影响了脑部活

动。而其首要原因是在心理上不适应母亲角色,对生活习惯的改变难以接受。医学专

家建议,为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除了保证新妈妈的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外,家人要

多体谅新妈妈的情绪变化,鼓励并协助新妈妈尽情投入到新生活中来,不要把自己闭

锁在家里,天气好时一定带着小宝宝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精神振奋起来。

旅行,就可以让新妈妈远离日常琐事,放松心情,忘掉一切烦恼。哪怕是去一次

附近的公园,回家之后,家里的空气都会变得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不出发?

儿子 Major 两个月大时我们一家四口的周末郊野露营之旅让我异常难忘。之前的

很多次亲子旅行让我意识到,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其他地方,我都要换同样多的尿布,

喂同样多次奶,同样睡那么久的觉,很好的是,出门在外,我不用洗碗,不用擦地,

更好的是,宝贝们一出门就很乖,吃得也好,睡得也香,根本不需要像在家时那样哄

着才能入睡,劝着才会好好吃饭。那么,我为什么非要把这些事放在家里做呢?当我

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发现带着孩子出门去旅行,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我对带着一

个弱小的新生儿出门这件事不再畏惧。是的,我为什么非要待在家里,为什么不去一

个优美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情?

我坐在开满二月蓝的小树林里给我的小 Major 喂奶,他睁着大大的双眼望向我头

顶湛蓝的天空,先生 Panke 在不远处支起一顶四人大帐篷,女儿 Rainbow 在爸爸身旁

跑来跑去帮忙,时不时采一朵小花别在自己头上,我们的耳畔回响着鸟儿清脆的鸣叫,

而旁边的炉子里正冒着热腾腾的蒸汽——我们的午饭就快好了。

我开始进入了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不曾有过的放松状态。我第一次全神贯注地观

察我的两个孩子,他们是个奇迹,是我们生命中收获的最好礼物。望着他们,无数个

不眠之夜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Page 23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0—

那是我们亲密的机会

带着孩子出门旅行,尤其是带着一两岁的孩子去旅行,听起来的确是件令人头疼

的事。特别是对刚做父母的人来说,自己对孩子还不了解,带着一个“陌生”的孩子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听着就令人头大。哪些地方可以带着孩子去?怎么带着孩子

去?路上他怎么睡觉?要带什么东西?要带多少东西?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孩子在路

上哭闹怎么办?

问题实在太多。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过了 3 岁,上面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他开始挑剔父母的旅行安排,他开始挣脱父母的双手独

自行动。

于是,为了省却这样的麻烦,很多父母决定,省却旅行。

但是,养育孩子,必定会遭遇许多麻烦。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未必喜欢去做,

我们做的,也未必都是我们喜欢的。而把不喜欢的事情变成喜欢的事,是一种生活艺

术,很考验智慧。同样,面对并战胜养儿育女过程中的困难,是我们的责任,会让我

们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层的领悟。

带着孩子去旅行,恰巧给了我们一次全家人时刻亲密相处的机会,给了我们了解

孩子、了解自我的机会,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起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感到带孩子很困难、认为孩子不听话的父母,通常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很少,很

难花时间认真、用心去了解孩子成长的必然规律。带着孩子去旅行,能让平常忙碌的

父母静下心来、真正用心去认识自己的孩子。

旅途中,一家人多了许多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让彼此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大

自然面前,爸爸妈妈也显示出活泼的天性,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不再像平时那样严肃,

也有一颗天真、活泼、童稚的心。而父母也很快就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和脾性,掌

握孩子的生活规律,知道孩子的喜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父母与孩子之间,天生心有灵犀。

一旦父母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处理与孩子有关的问题也就变得得心应手,困

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父母角色也会产生新的认识:

其实我们能够成为优秀的爸爸妈妈,我们本身就是很好的爸爸妈妈。

两代人的代沟,也在旅行途中,慢慢缩小。彼此之间的一个关爱的动作、鼓励的

眼神,都能让对方心领神会。

每一次旅行,Rainbow 和 Major 都非常开心、非常配合。Rainbow 说:“妈妈,

我好喜欢与你们一起去旅行。旅行的时候,爸爸就不用上班了,妈妈也不用工作。我

们一家人,整天都在一起。这太棒了。”

是的。还有什么时候,能让我们全家,全心全意地跟彼此一直在一起呢?

Page 23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1—

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与孩子一同出门旅行,很多时候不得不按照孩子的意愿行事,所以对成人来说貌

似会变得枯燥乏味。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自从有了孩子,生活除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还有你意想

不到的快乐;孩子带来的,除了教育难题,还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

眼光?

你像小时候一样,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原来蚂蚁搬家这件渺小的事也充满奥秘;

你会重新把电视机调到卡通频道,与孩子一起温习久违的《蓝精灵》或者《樱桃小丸

子》;你发现你小时候从没见过的乐高益智积木原来这么好玩又有趣;你在北海公园

与孩子荡着小舟,一同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忆起了小学三年

级的那次春游。

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小时候,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缅怀我们失去的童年,同

时,将失去的童年重新温习一遍。

在孩子出生后的这 4 年多里,我一直对孩子心怀感激。孩子给我开启了生活中的

另一扇窗,让我鼓足勇气踏上了一直梦寐以求的职业道路。

多年前,我渴望成为自由撰稿人,不被职场的规则束缚,能有大量时间旅行和做

学问,但我害怕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初期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收入朝不保夕,没有团

队相携而行,于是,我一拖再拖,继续一边渴望着新生活,一边痛苦地在旧生活中挣

扎着。

终于,孩子的降生让这一切有了改变。因为双方老人都无法来帮我们带孩子,请

的保姆又不能让人满意放心,迫使我痛下决心辞去收入丰厚的稳定工作,回家当起了

全职妈妈。这次辞职,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转折。我知道,我再也无法重回正常的职

场轨道,只能朝着自由职业者的方向努力前行。

走出来才看到,海阔天空。

我也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只要你有梦想并付诸行动,你总会过上你渴望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是孩子的到来,让我鼓起勇气,迈出了第一步。

谁说这不是孩子带给我的一次成长?

旅行也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恐怕我永远也不会走进草莓园去采摘草莓,也

就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草莓到底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恐怕

永远也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好玩的充气城堡。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恐怕我永远也

不会战胜内心对蛇、鳝鱼等会蜿蜒爬行的冷血动物的恐惧。

心理学家芭芭拉.安吉丽思在其《活在当下》一书中写道:“你的孩子并不单纯是

你的孩子,他们是你的老师、你的向导、向你挑战的人、让你学到教训的人、把事实

摆在你面前的人、治愈你心灵创伤的人、擦亮你灵魂的人。”

是的。孩子,带着我们去到我们不曾去过、想不到要去的地方。孩子,带着我们

一路上,以不同的眼光重新探索我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孩子,带着我们重新上路,去

找寻我们丢失的快乐。与孩子一路同行,于是,我们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心智成长。

如果孩子想要带着我们去旅行,那就不要犹豫,不要拒绝,赶紧一起上路吧。

Page 23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2—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2013-09-2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199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为

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被引进大陆,引发了一场全国大讨论。如今,情商的重要价

值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而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情商如何通常会看这个人对于自身

情绪的控制力。事实上,家庭是孩子学习情绪能力最重要的开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

要的情绪教练,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情绪教育问题上通常“手足无措,

烦恼不已”。希望本期推荐的文章于大家有所收获。

您是孩子最好的情绪教练吗?

文/陈念怡;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

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

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面

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Page 23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3—

1. 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

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

行为当成报复。

2. 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

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

学会了「情绪勒索」。

3. 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

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

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 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

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6. 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

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

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 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

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

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8. 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

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

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爸妈如何当好情绪教练?】

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

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

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一)三个步骤破解孩子情绪密码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

父母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 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

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

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Page 23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4—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洪俪瑜指出,国人因文化的关系,并不接纳负向的

情绪。在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这样」,或是轻忽压抑,而

不能提供孩子一个实际练习面对和处理负向情绪的机会,或是体会孩子在处理这种情

绪时需要一段心理历程。例如:当我觉得害怕、紧张、担心、嫉妒时,我觉得如何?

我可以怎么办?

如此一来,孩子表面上可能没事,但内心那股「气」依然存在,「情绪垃圾」愈

积愈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

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

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步骤 2: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

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回应孩子的

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

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

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步骤 3: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

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二)四个处方笺提升情绪力

处方笺 1:身心觉察,换个想法更好

情绪管理的基础是自我觉察。最早提出「EQ」概念的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沙洛维建

议父母,要多和孩子谈感受,让孩子和他的「感觉」在一起,问「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哪一种情绪的感受最深刻?」帮孩子把潜藏的感觉引发出来。情绪就像画家手中的

缤纷颜料,唯有自由的经验各种情绪,才知道如何运用它、调整它。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例如: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

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等。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

肉放松、静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青少年心理谘商专家蔡秀玲在《情绪管理》提出「每日情绪纪录表」的做法。父

母可陪孩子记录每日的情绪变化,找出他常有的情绪反应、伴随的想法及行为,让孩

子了解情绪、想法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尝试换个想法。

例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事件),觉得既生气又难过(情绪反应),因为他认

为两人一定不会和好,而他自己再也交不到好朋友(想法),于是跟爸妈说他明天不

Page 23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5—

想去上学(行为)。其实,导致情绪的主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想

法」。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在想法中少用「一定」、「必须」等字眼,就能降低

情绪的强度和影响。

处方笺 2:爱与肯定,累积快乐存折

「正向心理学」(大陆一般译做“积极心理学”,博主加注)之父塞利格曼在《真实

的快乐》指出,童年积存的正向情绪,是孩子未来遭遇挫折时可吃的老本。正向情绪

可拓展孩子的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的,负面情绪会削弱孩子的忍受度。

正向的情绪经验存得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气面对困境,消除负向情绪。

塞利格曼强调,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乐观,或者否认、避免

负面情绪。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气氛、无条件的爱但有

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好事件,都能为孩子架设一张「情绪安全网」。

处方笺 3:亲子共读,丰富情绪语汇

研究发现,能够表达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较不会把情绪反应在行为上,也比较不

容易把情绪转成生理反应。

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建议,藉由亲子共读,让孩子累积丰富多元的「情

绪语汇」。情绪语汇帮助孩子标示不同情绪状态,学习用适切的「字╲语言」描述自

己确切的感受。

故事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

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藉由读后讨论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

角度,观察事情的始末,了解书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

情绪反应,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情绪语汇也分不同的强度和层次。例如:孩子说他很「害怕」时,你是否分辨得

出他是不安(轻度)、挂心(中下程度)、焦虑(中度)、苦恼(中上程度),还是

惊恐(强度)呢?先协助孩子分辨他的情绪落在「情绪坐标图」的哪个点,才能根据

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调节之道。

处方笺 4:身教重于一切

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在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洪俪瑜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和

孩子一样,但对于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而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过观察、模仿,不断吸收父母因应情绪的风格,在孩子面前适当表现你的

情绪益显重要。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Page 23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6—

当你坦诚的说「妈妈明天要上台报告,觉得很紧张」时,孩子学会「有情绪是人

之常情」;当你遇到挫折,对自己说「没关系,只要我冷静下来想清楚,一定有办法

克服」,孩子了解到「自我对话的重要性」;当孩子手中的气球不慎飘走了,你高兴

大喊:「你看,气球妈妈在呼唤它了,赶快和气球说再见!」原本悲伤的孩子就会发

现「转换情绪带来的惊奇」。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EQ 教育不是特效药,而是汉方药(这里指日本汉方药,

即日本化的中国传统医药,博主加注)」,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培养情绪力是一个

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

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原文标题为:孩子闹情绪,父母不能做的事!)

“企二代”精英柳青:父亲对我精神上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2013-09-2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如今,人们谈起“富二代”、“企二代”,或多或少都会带

有几分感情色彩,认为他们的“成功”只是依靠父辈的奋斗和积累,坐享其成,甚至

认为他们是扶不起的一代,终究富不过三代。而本文中的“企二代”柳青却是独树一

帜,她是中国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女儿,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她

一步步走向事业的成功,而这一切,与父亲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在这个重物质轻

精神的当下,柳传志是怎样诠释父亲的角色呢?希望本文于大家有所启发。

Page 23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7—

“企二代”精英柳青:父亲对我精神上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文/欣荣 原文刊载于《好家长·青春期教育》杂志 网络无全文,已获授权

柳传志是中国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创始人,被誉为中国 IT“教父”。面对外界,柳

传志把自己倾注一生心血的联想比喻成自己的“女儿”。而在现实中,柳传志的确有一个

让他自豪的优秀女儿——35 岁的高盛(亚洲)集团直接投资部总经理柳青。

身为典型的“企二代”,柳青最感激的是父亲对她性格、意志、品质的培养。父亲不

仅是中国 IT 教父,还是她通往成功路上的“教父”。

重诺守信,说到的事情一定得做到

柳青出生于 1978 年,她童年记忆中的父亲慈爱而又温和。小时候,父亲善讲故事

教育她,比如讲《狼来了》这个故事,父亲是想告诉她,爱说谎的孩子不受欢迎,最

后反倒害了自己。

转眼,柳青上了幼儿园,只要有时间,父亲都会骑车送她。每次接她放学,父亲

总会问她今天学了什么,柳青便把白天学的东西告诉父亲,还给父亲唱儿歌,拉着他

一起表演节目,父亲童心未泯,也扭腰摆胯地和她一起又唱又跳。

不过,父亲虽然对柳青极尽疼爱,但对她如何和小伙伴相处、个人品质方面却非

常在意。有一次,柳青在幼儿园加餐时,一个平时很霸道的小男孩抢走她手里的饼干,

柳青伸手去夺,却被小男孩一把推倒在地,柳青哇地哭了,老师批评了那个小男孩。

这件事情过后,柳青对那个小男孩耿耿于怀,她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便把他喜欢的手

枪玩具藏了起来,看到那个小男孩焦急的样子,柳青很解气。

父亲知道后,没有训斥女儿,而是温和地诱导她:“他抢你的饼干是他不对,老师

已经批评了他,而你藏人家的玩具就是你的错了,如果你不改正,大家知道后就不会

和你玩了,因为人家知道你是个小心眼的孩子!”

父亲这一通分析,让柳青红了脸,第二天,她把玩具找出来,当面还给了那个小

男孩,还向对方说了对不起。父亲在全家人面前表扬了她,说她知错就改,是个好孩

子。

在柳青眼中,父亲是个重诺守信的人,说到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父亲觉得这是做

人做事的底线,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求孩子们一定要做到。在与父亲的相处中,

柳青处处能感到父亲做事的魄力。

初三上半学期,有一天,柳青上学前,请求父亲下班路过一家书店时,帮她买一

套学习资料,怕父亲忘了,她还专门强调了一句,说,老爸,您要是忙,我就自己去

买。父亲爽快地说,我记到心里了,不会耽搁你用的!

Page 23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8—

当天晚上,父亲一进门,柳青就向他要学习资料。父亲拍拍后脑勺,懊恼地说,

糟糕,光想着公司的事情了,这事儿忘了个一干二净。看着女儿失望的神情,父亲说,

你等着,我这就给你买来。母亲忙阻拦说,你上了一天班,累了,让司机买好送过来

就行了。父亲说,司机还得回家陪家人,哪好意思麻烦人家,没关系,我去去就来。

没想到,父亲这一去,将近两个小时才回来。父亲说,他到外面拦了辆的士,路

上又遇到了堵车,折腾了很久。不过,总算对女儿有交代了。

身教重于言传。有了父亲的垂范,柳青也养成了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风。

意志磨练,对她的成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柳青读书后,父亲经常给她转述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父亲很

认可这个理念,对她意志方面的培养从未放松过。

柳青从上小学开始,父亲就让她坐公交车上学,爷爷奶奶不放心,想送孙女,父

亲笑着说:“早放手,早独立,让她自己去吧!”柳青背着书包出门时,父亲终究有些不

放心,一再叮嘱她要小心,车停稳了才能上下,人太多了就等下一辆。

有一次,柳青放学回到家,听到父亲低声对母亲说,他的车路过女儿学校门口,

本想停下来载她一起回来,可想了想还是算了,载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还是让青

青自己回来吧!

柳青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儿,班里的很多同学放学时,都有家长开车来接。父亲

路过校门,连搭个顺风车都不让,也太过分了吧!为此,她还默默生了好几天的气。

直到长大以后,她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柳青升入初二后,为了应对体育达标考试,她决定每天跑步,父亲建议她订个计

划,由他来监督。柳青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天气暖和时,柳青还能坚持,到了冬天就要考验她的意志力了。有一次,北京飘

起了大雪,父亲到外地公干,跑步的时间到了,柳青就想偷懒,没想到家里的电话响

了起来,柳青心里咯噔一下,预感到是父亲打来的。哥哥接了起来,父亲的声音从电

话里传了出来:“青青去跑步了吗?”哥哥向柳青眨眨眼,柳青跑向鞋柜,拿出运动鞋,

向哥哥扬了扬,哥哥会意地说:“妹妹穿好运动鞋正要出门呢,放心吧,老爸!”

有了父亲的远程监督,柳青再也不敢懈怠,把自己的跑步计划坚持下去。结果,

她不但练出了棒棒的身体,800 米、1500 米成绩还达到了学校运动会竞赛的最佳成绩。

父亲对柳青的意志磨练,对她的成长起了助推作用。2002 年,柳青哈佛毕业后,

去报考美国高盛集团,经过重重面试,她终于拿到了高盛的录取通知书,并到香港分

部上班。

那一年,赶上互联网泡沫破灭,经济形势不好,本应 20 多人干的活儿却压到了 6

个人的头上,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同进来的 6 名同事走了一半。柳青也受不了了,找

Page 24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39—

父亲诉苦。父亲认真地告诉她:“一般人被球砸着了会感到疼,而足球运动员主动顶球

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疼,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选择,你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一定

要坚持下去!”

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的,必定是个乐观主义者。柳青咬牙坚持了下去,

两年之后,她从投资银行转到了直接投资部,岗位仍是最辛苦的。又过了两年,她被

提升为高级经理,然后是执行董事,直至担任该部门的董事总经理。

用身教传递孝心,事业、家庭美满才算真正的成功

柳青 6 岁那年,父亲下海创办了联想公司,母亲也忙得不可开交,陪伴柳青最多

的是大她 8 岁的哥哥柳林。

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父母抽不出时间,只能让哥哥代劳。班主任点名:“柳青的

家长到了没?”柳林应声站起,声音宏亮地说:“我就是!”一下子引得家长们哄笑起来,

柳林被笑得涨红了脸。

第二天,哥哥把开家长会的尴尬经历讲给了父母,父亲显得很内疚,他拍了拍哥

哥的肩膀,又摸摸了柳青的头,满脸歉意说:“我和妈妈光忙自己的事情了,对你俩照

顾不够,以后我会尽量抽出时间陪陪你们!”

父亲说到做到,无论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饶有兴趣地听兄妹俩讲讲

学校里的事情,问他们读些什么书,或和孩子一起看场电影。每年的除夕夜,父亲派

发压岁钱时,都会感慨地说一句:“你俩是爸妈一生最大的财富,今生能和你们在一起,

是爸爸妈妈最欣慰的事情!”父亲虽然没说出那个“爱”字,但话语中的浓浓爱意柳青能

体会得到。

在孝心方面,父亲一直是身教重于言传,他对柳青和哥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没有孝心的人就没有责任感!父亲在北京扎根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接到身边,只

要他不出差,每天都要和父母聊聊天,临睡前还给父母洗脚、捶背,父亲的孝行感染

了柳青和哥哥,懂事后,她也学着给爷爷奶奶捶背、洗脚。

让柳青最感动的还有父母的感情,他们是大学同学,又一同下海创业,多年来同

甘共苦、相濡以沫。父亲每次出差的时候,都会问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话,就多陪

陪母亲。如今,柳青像父亲当年一样,只要不出差,每天都要和父母聊聊天,帮他们

做些事情。

作为“企二代”精英,柳青经常对朋友说,父亲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在精神层面,父亲

培养了她的性格、意志和品质,这些都让她受益终生。有这样的父亲,她真的很幸运。

Page 24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0—

给家人的微情书

2013-09-2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

好的事,就是好好爱他(她)的母亲。其实这背后隐含了深意:充满爱和温暖的成长

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爱的浸润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家庭教育。在一个有爱

的家庭中成长,终会成长一个有爱的人,本期为大家分享一篇很特别的文章,作者为

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各写了一封微情书,几句简单的话语,传递出浓郁的爱,化作一

股股久不散去的暖流。

给家人的微情书

文/王小蕊,原文刊载于《广州日报》

@老爸:这次回家,老妈狠狠地表扬了你,说你已经戒烟,也很少喝酒了,每天早

晚还出去遛弯儿,不舒服就及时去医院,特别注意身体。我问你为什么改变这么大,

你说:“我有一天做梦,梦到没有了我,你哭得一塌糊涂,我怕没有我你会很孤单。”

臭老爸,你让我的眼泪猝不及防。你知道,这比“我爱你”深沉得多!

@老妈:听到一个女人在超市里打电话说:“妈妈,包饺子要放酵母吗?”那一刻,

我忽然特别想你。小到洗衣,大到生子,碰到难题,一定会想到你。如果有一串号码,

拨出去,就拨向了琐碎的生活、安稳的幸福,那号码一定是你的。昨天,我向时光许

了个愿:“妈妈是个美人,岁月你别伤害她。”它答应我它会慢慢走。

Page 24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1—

@老公:那个下雪天,我们特意走到很远的车站坐车,为的是可以在路上多看一会

儿雪。我多想天再冷一些,把你说的话都冻成小颗粒,我一颗颗收集起来,带回家放

在冰箱里。想你的时候,就拿出一颗放在手心里焐热,听听你的声音,化成水后再放

回冰箱。可以一遍遍听下去,直到不挂念你。这封情书,给正在出差的你。

@老公:今天看书,我被一句话击中:“我们俩,一辈子,我把我的都给你。”不

知是今天泪点太低,还是因为我终于懂得了这句话里厚重的爱。曾经我以为爱很复杂、

很艰难,是你让我知道爱如此简单。就好像用杯子装满清水,清清凉凉地喝下去,你

的身体需要它,所以愿意日日夜夜重复。爱人,感谢有你。

@老姐:明明你女儿惹你生气,你却连带着我一起教训:“唯独你俩让我操心,让

我挂念,让我想起来就烦!”你越说越激动,直到哭得稀里哗啦。被教训的我挤眉弄

眼,心里却是漫天漫地的温暖。我知道你挂念我,却不知道你的爱是如此厚重。姐,

我有没有告诉你,这种“唯独”让人心里多暖多舒服呀!

@老妹:你约我明年去西藏,后年去柬埔寨。你说:“姐,老了可以用我的假牙敲

敲你的假牙,用我的拐棍碰碰你的拐棍,看看谁的更结实。”有你相伴的生活总是如

此充盈而单纯。可今天,你却惹我流了泪。你说:“姐,我和你憧憬那么多未来,约

定那么多事情,是因为怕意外把我们分开。”世事惶惶,但我信未来总是温暖的。

@儿子:身体痛,去做推拿,你像个跟屁虫一样,进了按摩室也寸步不离。转悠得

我心烦加头晕,喊了几次让你去外面大厅,你执拗着不同意。晚上,你命令我趴在床

上,像模像样地给我按后背,说:“试试我这个按摩师的手艺,专门为你学的。”这

时候,我讨厌病痛,却爱我的病体。

@女儿:有些人,有些事,我开始归为前世的爱与情,不然怎么办呢,总有那么多

的喜欢,那么多的心甘与情愿。对于这么多的莫名其妙,我只能说,前世我们在一起,

或是爱情,或是亲情,不是我爱了你一世,就是被你爱了一世。离开的那天清晨,你

以为我睡了,轻轻抚摸我的头发,其实我只是闭紧了眼睛,体会你的舍不得。

@家人:聚散离合,其实这人生就是一场戏,我们哪一个人不是戏子?可是,我们

一起来演一场“我爱你”的戏好不好?这戏呀,要演一辈子,所以,我们都要演得投

入些再投入些,好不好?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刻,我们就该谢幕了,我会对你们说:“谢

谢观看,来生不见。”家人,遇见你们,一世就够了。

Page 24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2—

家庭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者

2013-09-2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像口香糖一样被人们翻来

覆去的咀嚼,似乎已经成为了定理,一直以来,植根于人们脑中的观念是父母教育孩

子,孩子从父母身上接受教育。仅仅只是如此吗?事实上,好的教育永远都会表现为

一种有机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教师从学生的反馈发现自

己的不足,获得改进空间;在家里,父母以行为表率教给孩子基本的道理,并培养其

良好的习惯,同时,孩子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也不断给父母带来成长和反思。各位

家长,你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呢?

家庭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者

文/南在南方(网名) 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

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所喜欢的,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或抱在怀里。

我跟他说,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他问:“什么是分享?”我说:“就是把喜欢

Page 24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3—

的食物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吃。”他说:“我喜欢自个儿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

理,他依然不改。

正好那阵子他换牙,我对他说起一句老话:众人吃,喷喷香;一人吃,烂牙床。

把他掉牙与吃独食联系起来了。他觉得牙齿掉了很难看,于是,不藏食物了。

有一天,我在家里招待朋友,儿子忽然跑进房间抱出来一瓶酒。那是一瓶放了近

10年的酒,此前我跟他说过,这瓶酒很珍贵。

他把酒放在桌上说:“好东西要和朋友分享。”

这让我有点儿脸红。

想一想,当我们要求孩子不自私时,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慷慨?

儿子 3岁前的一个月,我们开始给他做思想动员,说从 3岁生日开始,要和他分

床睡了。

他问:“为什么要分床?”我说:“小孩儿大了都要一个人睡觉的,就像小鸟长

大了要离开鸟巢。”

他勉强答应了。可生日那天晚上,他变卦了,无论如何都不肯一个人睡,说:“为

什么我一个小孩儿要一个人睡,你们两个大人要睡一起?”

我们妥协了,决定我来陪他睡。他说:“不许半夜跑了。”我答应了。好不容易

哄他睡着了,给他掖好被子,离开,定好闹钟,在凌晨 5点钟再去陪他。

他早晨醒来第一句话会问:“你一直都在这儿吧?”

我说:“是啊。”

这样持续将近一个月。元旦那天晚上,我问他有啥新年愿望,他说:“我要发明

一个东西,把你整傻,这样半夜你就不会跑了。”我笑了,他也笑了,说:“爸爸是

个骗子。”

我们要求孩子诚实,可自己有时候却是“骗子”。孩子让我们明白自己有那么多

难言之隐,那么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拥有秘密。

儿子在草坪上奔跑,我喊他回来,说:“小草有生命,你这样会把小草踩痛的。”

他问:“那草怎么不喊痛啊?”我说:“小草不会说话。不仅小草,小鱼也不会说话,

但它们都是生命,不要伤害它们。”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家里的下水道堵了,我用了各种法子都没有通好。后来就去菜场买了几条泥鳅,

Page 24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4—

准备派它们去疏通下水道。儿子见了泥鳅,要我把它们养起来。我哄他说:“先让泥

鳅去办事,等它们把下水道弄通了,就给你养着。”他想想答应了。

当然泥鳅一去不复返,下水道也通了。第二天我早早去买了几条泥鳅回来。他高

兴极了,却发现了问题,说:“这不是昨天的泥鳅,昨天的大,今天的小。”他问:

“它们去了哪里?”

我只好告诉他这些泥鳅的确切去处。他问:“那你为什么不爱惜它们,它们是有

生命的啊?”我无言以对。

有一回,放在桌子上的 50块钱不见了,我们到处找都没有找到,问儿子是不是拿

了,他吞吞吐吐地说偷偷拿过一次钱,是 5块的,买零食吃了,但桌子上那 50块绝对

没拿。

我当然不相信,朝着他屁股来了几巴掌,但他还是说没拿。虽然他没再遭皮肉之

苦,但我心里想,这事一定是他干的。

没几天,却在狗窝里找到 50块钱,这让我很不安。于是,我向他道歉。

他说:“光道歉是不行的,我得打你屁股啊。”我想了想,趴在沙发上,让他打

我屁股。这让他高兴坏了,打一巴掌,傻笑一阵。

那一刻,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他眼里,爸爸是个庞然大物,但现在他可以打

爸爸屁股,也许这就是平等。

一个人成为一个人的父亲,是那样的偶然,但他的一生却因此改变。他死心塌地

像石头铺在地上,垫起孩子愿望的脚尖。

我们陪伴孩子、滋养孩子,他们同样陪伴我们、滋养我们。我们教育他们,更需

要接受他们的教育,因为他们拥有世上最美好的心灵。

(原文标题为“我也是偶然成为你父亲”)

Page 24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5—

一个父亲的纠结

2013-09-2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理想的丰满总是难以抵挡现实的骨感,打一个不太雅观的比

喻,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如同一块臭豆腐一样,很多人都觉着臭,却都爱吃且排着队伍

买,所以臭豆腐虽然臭飘十里却始终热卖。尽管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很多父母还

是在盘算着努力着如何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问及原因,大

多数的回应都是围绕着“孩子在差学校以后成绩就跟不上了,前途堪忧”之类展开,

实质上就是分数问题。而文中这位父亲似乎在坚持着一种教育理想——无为而治,但

在现实的逼迫下,周围人的质疑下,他陷入了纠结。

一个父亲的纠结

文/朱学东 《中国周刊》总编

原文刊载于《中国周刊》

我有两个中学同学,都是事业有成,一位是金融投资家,一位是跨国公司老总,

各有一个女儿,都刚经历过小升初。跨国公司老总的太太也是女强人,孩子在校成绩

也很好,却从来没有上过什么课外班,金融投资家的太太专职在家带孩子,每周休息

日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小升初“坑班”、“网校”。前些年聚会,投资家太太总是绘声绘色

讲述各种与小升初有关的故事,形象生动,常让我们目瞪口呆。投资家同学笑称自己

太太是“虎妈”。

Page 24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6—

但他太太总是批评我们太不拿孩子的未来当回事。到快小升初时,两位同学都四

处托人,也有朋友给与各种建议。跨国公司老总最后是凭着自己杰出校友的面子,找

了无数人,才勉强让孩子进了自己母校的附中,没去成孩子想去的学校,根本没有给

孩子考试的机会。

上了“坑班”、“网校”的投资家的姑娘是幸运儿,最终考上了一所心仪的中学。学校

招考时,200 名学生参加了目标学校的英、语、数考试,20 名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

时,老师问完家庭情况,问孩子有何特长,孩子说英语,以及参加过话剧演出。招考

老师问她都演过什么,小姑娘说演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老师问小姑娘,能不能背一段,小姑娘张嘴就来,一段鲍西亚的台词,折服了招考老

师。小姑娘成了仅有的两名通过面试的幸运儿,省了她父亲不少心。

我的一位好友,也算有些地位财富,儿子成绩也很好,前不久为儿子小升初的事,

放下尊严,低三下四,四处托人,费尽了心思,才算有些眉目。

当他跟我们夫妇讲述那些小升初的故事的时候,看我漠然无关的样子,气得直说

“你们家朱学东啥都不知道,简直就像头蠢猪一样,将来有得你们受”。

我们家孩子的作业都是她自己做,我们基本不管。偶尔看看,还常与孩子发生冲

突,最厉害的是那次关于“林荫道”的,丫头写成“林阴道”,我固执地认为错了,孩子委

屈地说语文课本就是那样写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落伍了,没跟上语文革命的

时代,委屈了孩子。这次冤假错案,吓得我更不敢辅导孩子了。

我也带孩子上各种班,画画练琴游泳等。但没有一个是我们要给孩子报的,都是

孩子受诱导后,回家提出要学的。

我对于孩子的这种要求,也认同。我出生农家,自小没有机会条件,也没有这方

面的修养,如今孩子想学,我也觉得,学着在语言文字之外,用声音色彩表达自己对

世界的看法,多好。我只有一种要求:自愿,可以不参加考级不成为行家里手,但不

得半途而废。我说,这是韧性的训练。

但身边那些各种学习班的故事听多了,我也难免心动。去年在犹豫是否也让孩子

上什么奥数坑班时,北京市下发了一个通知,大意是不准再让奥数坑班网校与小升初

挂钩。有许多北京有名的中学,都随之公开表白,坚决执行有关政策规定。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我这个人容易相信人,尤其相信光天化日下白字黑字

公开的承诺。既如此,我跟太太商量,就不让孩子上那样的班了。

“你们怎么就这么傻啊,这话也能信?”投资家的太太“虎妈”听说我们的决定,直怪

我们,劝我们改弦易辙,以免误了孩子。

但我们还是决定相信政府相信学校公开的承诺。一开始,奥数、坑班似乎偃旗息

鼓了。我们觉得自己的选择颇为明智,孩子在家干她喜欢的事,心宽体胖了。

然而,很快,奥数班坑班网校又似星星之火,势不可挡了。身边朋友邻居的孩子,

都进了奥数什么之类的班。

Page 24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7—

虽然我依然坚持不让孩子上这样的班,但我忍不住给孩子念叨,要好好学习,将

来考个好学校。

平常我们聚会,都带着孩子,孩子听我们讲多了,自然也知道一鳞半爪,心思也

重了。

有一天,孩子问我:“爸爸,将来我跟您当校友怎么样?”

我玩笑着回说:“好啊。那你就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人大附中,考上人大附,就

是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也就直接进‘隔壁’了。爸爸可没钱没势,全要靠我们自己努力”。

“人大附中这么难考么?”孩子沉思后突然问我,“爸爸,要是我自己考上了人大附

中怎么说?能给我买个平板电脑么?”

我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什么平板电脑,买,最好的。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

要什么就买什么,只要爸爸能办到。”

孩子看我回答如此干脆激动,有些迟疑了:“那万一考不上人大附,考个四中八中

之类的,行么?”

“行!都一样!”

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对傻瓜父女的对话—北京早就取消了小升初的统一考试,

考名校只能偷偷摸摸进行,且要提前上名校组织的“坑班”,丫头没上过“坑班”,几乎连

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是一个传统得有些野蛮的父亲,但我一直没有在学习成绩上逼孩子。

我只是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受到正常的教育,不仅有分数,还有知识;不仅

有知识,更有人格。

但是,我清楚,我们的学校,虽然也很努力,但这方面的缺陷很多。比如,关于

爱的教育,关于人性向善的教育,远远不够。我也是从我家孩子的身上,学到了如何

让孩子补上这一课的。

孩子大概 6 岁时,从书架上找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让她妈妈读给她听。

我认为这书不适合孩子,但她非要她妈妈读,读了几天后,还跟我提问书中的问题。

虽然我认为她这个年纪本该是读童话故事的,但我突然间感到,能够在这个年纪接触

这样的书,于她也许是个好事,书里所描述的那些感伤的残酷的场面,以及闪耀的爱

可以战胜奴役的故事,也许会因此而埋藏在她心灵深处。

在一个浮躁而残酷竞争的现实世界里,读书是非常奢侈的,尤其是小说,更何况

是经典小说。也许她长大后再也没有机会去读这些书了。

也就是从孩子听《汤姆叔叔小屋》起,我开始逐渐向孩子推荐那些世界名著,那

些关于人道人性,关于自然等小说图书,我送了一套全新的世界名著给丫头,鼓励她

在课外阅读。

Page 24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8—

甚至,我说,当你在上中学之前,把这一套几十本世界名著都读完了,上哪个中

学都行,因为,你会从中学会爱,学会关怀,学会尊重,学会同情,学会勇敢,学会

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以及懂得如何有尊严地去面对挑战和苦难。

我一直像生活在乌托邦里,用自认为合适的方法“逼迫”孩子,而不是考试的方法。

后来在各种公开私下场合,我也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谬论”。

太太也听了许多小升初的传奇故事,但常不服气,难道不上重点中学就不行了?

我清楚,不是不行,但是有差别。就像我和我的弟弟一样,我们同一小学,到他上中

学,划片到另一公社的中学,那个中学比我的中学差许多,社会身份的差异由此种下。

如今听多了看多了小升初的残酷荒唐的故事,虽然扭曲人性浪费钱财,但我们都

只有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不拼爹便拼孩子的非常态世界里,既然不能选择逃离,

那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努力,谁都大意不起。即便是我的逼迫孩子读书的方法,某种意

义上其实也是一种剑走偏锋的路子。

我不知道,面对越来越大的小升初压力,我是否还能挺住。

在美国为什么不鼓励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2013-09-2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每一个孩子都有过写家庭作业的经历,通常而言,无论是从

家长还是从教师的角度,孩子们得到的“教育指示”也通常是差不多的——家庭作业

要完成,家庭作业要做对,不会的爸妈也要辅导做对。因为在大多数教师、家长的教

育观里,家庭作业是一定要做对的,接受辅导也合理应当。然而在美国,大多数的教

师和家长都不认同和支持家长辅导作业,比如教师就会认为家长辅导过的作业,教师

Page 25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49—

判断的是家长的水平和思路,而根本看不出学生的想法,这就失去作业的本来意义。

本文作者任教于美国,她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一

读。

在美国为什么不鼓励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文/心路独舞(网名) 美国高校教师,博士

从丫丫学前班起,每次开学前的迎新会上,老师在讲到课后作业的时候都不忘对

家长提上一句:“不管是不是全部正确,一定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完成作业哟”。习

惯了中国教育方式的我一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颇有些惊诧,这倒不是因为丫丫的作

业需要辅导,而是在我的心目之中,家长坐在孩子旁边监督、辅导、和检查孩子的作

业是最正常不过的风景,而大多数美国教师却并不鼓励家长这样做,哪怕最后孩子自

己做出的作业在我眼里很烂,老师都会鼓励地夸上一句:“我太为你高兴了,因为这

些都是你们自己完成的呀!”

为此,我专门和丫丫的校长请教过原因,这位有着幼儿教育学博士学位和丰富教

学经验的老师是这样给我解释的:“给孩子布置作业的目的,除了增加孩子对课堂传

授概念的了解、提高孩子相关学科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开孩子的视野,锻炼自

我探索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能形成对事物独立的看法。而

家长辅导过的作业,老师判断的是家长的水平和思路,而根本看不出学生的想法了,

这就失去作业的本来意义。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路便被禁锢了,失去了自我探索的能

力和创造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会是一代又一代的机器人,而且很可能会一代

不如一代。只有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做,才能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如果真有需要辅导地

方的话,那也应该是我们这样有职业训练和养成的教师的工作,而不应该父母来承担”。

老师们这样看,而家长又是怎样想的呢?丫丫一个美国同学的妈妈和我在同一所

大学任教,常凑在一起吃午饭,她是这样和我解释的:“多数的美国家长并不赞成辅

导孩子做作业,不仅因为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和微妙的尺

度,更重要的是做作业是一个性格养成的过程,家长直接辅导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

理,对孩子来说,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是更重要的一个训练,完成作业就是他们自己

应当担负起来的责任之一”。

如果孩子对作业确实有大量不懂的地方怎么办?难道家长应该眼睁睁地看着孩子

把错误的答案交给老师?对此,美国的教育专家指出,在作业上家长应该对孩子放手,

允许孩子犯错误,而不是企图帮助孩子把作业“修理”完美,因为只有孩子从小学会

了怎么面对和解决困难,养成接受并战胜挫折的能力,才可慢慢锤炼出自己的学习技

能,从而应付将来人生道路上可能的困难。如果家长确实需要帮助孩子才能完成作业

的,家长应该把帮了孩子多少报告老师,因为学校有专门帮助学习上有障碍学生的相

Page 25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0—

关部门,他们会介入并综合诊断学生的情况,从而给出专业性的建议和帮助。譬如丫

丫的年级就有一些在阅读上特别吃力甚至有障碍的孩子,老师特别告诉他们并不是因

为他们笨,而是进步得比别人稍微慢一点而已,所以学校需要将他们专门归到一个小

组,指派对此有经验的老师专门辅导。

前一段时间曾有亚裔组织在媒体上抱怨美国大学在录取上有“歧视”行为存在,

提出的证据是亚裔学生的 SAT 考试非常完美,却比其他族裔更难被藤校录取。纽约时

报马上回以批评的口吻说:“一些亚裔家长为了辅导孩子出钱买了很多SAT 考试课本,

帮助他们用机械重复的手段作海量的练习来培训孩子升学考试的技能,这样考出的分

数有什么意义呢?”可见主流媒体对我们这种对付考试的机械训练早已了如指掌,且

不屑一顾。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就应该袖手旁观呢?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和精

神科学教授库帕指出,家长如果想在学习上帮助孩子的话,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

最重要的,比如:划定做作业的固定时间,保证时间上的专时专用,辟出专门做作业

的空间,里面要没有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东西等。家长还可以把做作业当成一个亲子的

过程,没有什么比榜样的力量更重要了,你若想你孩子能专心并热爱阅读的话,你自

己也要拿起书本;你要想孩子能爱学习,你自己要身先士卒才是。

至于到我个人的意见,我是极其鼓励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的,但我比较喜欢

个案个别处理,美国孩子偶尔有些课后的综合项目(Project)会对孩子的能力构成严

重的挑战,为了保证孩子不丧失信心,这时家长的参与和帮助就变得很重要了,但实

际到具体要注意方法,不能居高临下地介入,最好能以平等的姿态参与,虚心倾听,

从侧面建议引导。另外,虽然我不辅导课后作业,但我会引导孩子阅读学习大量的课

外知识,拓宽视野,还会和孩子以平等的身份一起去探索,学会使用学习的资源和工

具设施,包括数据库搜索、答案筛选和归纳、图书馆检索等。

最后把我翻译的美国教育专家的建议列在这里,如果你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做作业

的话,不妨参考以下的“要”与“不要”,祝愿每一个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这会让孩子把你当拐棍。

要:帮助孩子启动项目,广泛提出建议,但让他自己决定。

不要:允许孩子看电视、讲电话、吃东西等。

要:在房子里专门辟出适合做作业的一角。

不要:打压或者念叨孩子以胁迫他完成作业,这会产生逆反心理,应该注重培养

的是动力。

要:赞扬孩子,因为鼓励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要:用钱和礼物贿赂孩子做作业,这会养成孩子驱逐利益的心态。

要:用积极的活动鼓励孩子,比如一起去一次孩子渴望的动物园等。

记住:一个主动追赶蝴蝶的孩子是会比后面有野猪追着的跑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

长久,后者压力一旦取消可能就不跑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情况。

Page 25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1—

一位美国妈妈的 iPhone 家规

2013-09-2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如今,手机在校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现在的手机不单单是

发短信、打电话的工具,更是集网络、游戏以及各种应用程序于一身的智能平台,因

此也吸引了众多学生为之疯狂,那么作为家长的您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呢?

美国一位 13岁孩子的母亲——霍夫曼在送给孩子一部崭新的 iPhone的同时,也别出

心裁的附带了一份“iPhone 家规”,让这部手机成为“合约机”。条款看似苛刻,实则

融汇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恰逢近日新一代 iPhone上市,与各位爸爸妈妈共

享此文。

老妈的 iPhone 家规

原文刊载于《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3 年第 8 期

亲爱的格雷戈里:

节日快乐!相信你现在肯定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 iPhone 手机而倍感兴奋。你现在

已经是一个 13 岁的男孩了,而且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

好这部手机。但是想要接受这个礼物你必须接受合同里面规定的约束。我希望你能够

理解,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而且能和能先进科技“和平共

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受约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下 18 条规

定的话,我只能将这部 iPhone 手机收回。

Page 25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2—

1.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这部 iPhone 手机是我的,是我买的这部苹果智能手机。

现在我将这部手机借给你使用。妈妈是不是很伟大?

2. 我在任何时候都有权知道这部 iPhone 手机的密码。

3. 如果手机响了就接听,这毕竟是一部手机。接听电话时要注意礼貌。如果来电

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你更要接电话。不可以忽略妈妈和爸爸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

许有这种情况发生。

4. 在有课的时候,每晚 7 点半要及时将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在周末的时候可

以在晚上 9 点交。晚上我们会将手机关机,在第二天早上 7 点半开机。在给你的同学

打电话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尊重我们的

家庭,那你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5. 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如果你需要和别人通过手机联系,能打电话就别发短信,

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6. 如果手机掉马桶里了、掉地上了或者丢了,你必须对因此而产生的维修或者购

买新手机费用负责。你可以割草坪、照顾小孩来挣钱,也可以将父母给你过生日的钱

攒起来。上面我说到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7. 不允许使用科技伎俩来撒谎或者欺骗别人。不准用手机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

8. 如果有些话你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上和别人说清楚,不准通过手机来发短信、

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

9. 如果有些事你不能在家里和父母说的话,更不许通过手机发短信、邮件等方式

向别人表达。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10. 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只能搜索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问题

和信息。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好当面向人请教,尤其是向妈妈或者爸爸。

11. 在公共场合要么关机,要么调成静音放起来。特别是在餐馆、影院或者和别

人说话的时候。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不要因为这部 iPhone 而改变自己。

12. 不能发送或者接受带有你(或者他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更不能以此为

乐。虽然你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会有人诱惑你这么做,我相信聪明的儿子知道如何拒

绝这种人。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很有可能会毁掉你的大好年华,甚至你未来的大学生

活。网络实际上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很难去挽救,尤其是那种

能败坏人名声的事情。

13. 不能用 iPhone 手机录制特别多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把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会存在你的记忆当中的。

14. 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而又明智的决定。这毕竟是一部手机,

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这样你就会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

更强大,因为你能够坦然地过一种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

Page 25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3—

15. 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

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

够利用这个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16. 时不时地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这对提高你的智力有

帮助。

17. 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时常出去

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谈话,要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

18. 如果你因为这部 iPhone 手机而将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我会

将这部手机收回。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请你记

住,我亲爱的孩子,妈妈和你都在学习,我是你团队的一员,我们永远会在一起的。

我希望以上的这些条款你能够同意。实际上这份合同里面所列的注意事项不仅仅

适用于这部 iPhone 手机,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你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而且

充满变革的世界。妈妈相信你有着强大的意志力,相信你不会沉迷于这部 iPhone 手机。

爱你,我亲爱的儿子。节日快乐!希望你能喜欢这款很棒的 iPhone 手机。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

2013-09-2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左传》里有一句话:“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用通俗的话说,如果爱子女,就应该教育子女行事要明大义,遵守规矩法度,而不是

Page 25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4—

走邪门歪道。在今天看来,这句古话仍然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它道出了家庭教育

之根本——品格教育。对父母而言,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但“父母之爱子,则为

之计深远”,在情感上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原则,注重培养孩子优秀

的品格,让他们懂得为人的基本规矩和道理。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

文/闾丘露薇

面对外界的指责,梦鸽说 “儿子是忠厚孩子,错的是社会环境”。

人是多面的,一个人在家人,朋友,陌生人的眼中,往往会展现不同的一面,加

起来了,才叠构成一个相对接近于真实的人,所以,对于一个不相识的人,更难以依

靠媒体,或者父母的描述,去进行判断。之所以关心,是因为涉嫌犯罪,而这个时候,

大家关心的是证据,其他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们这些外人来说,毫无关系。

至于社会环境,很遗憾,确实不理想。我不知道别人,但是自己为人母,总是有

这样那样的担心,担心有坏人,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或者把孩子带上邪路,去做一些

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也因为这样,更明白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战战兢兢。

因为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应对这个复杂

社会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话,

是不能够说的,有些人,尽量的远离。说到底,让孩子有一个是非观念,毕竟,孩子

总不能够二十四小时保持在父母的视野之内,那个时候,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学习去

判断,学习去成长。

在 Facebook 上看到香港的朋友们在分享一封信,一个家长对另外一名家长的投

诉,起因是这位家长发现,在这些学龄前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的时候,其中一个孩子特

别的霸道,不单单把玩具全部归为己有,而且还打那些想要和他分享玩具的同龄人。

而最让这名家长担忧和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那个孩子的家长就

坐在一边,对于自己孩子的作为,视而不见。这名家长在信的最后提醒那位家长:孩

子如何成长,父母的教育很重要,也因为这样,虽然和自己不想关,还是觉得,应该

写这封信。

一些留言觉得,小孩子嘛,何必如此较真?看到这样的言论会觉得非常担心。毕

竟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社会环境当然重要,而这当中包括父母如何教养,孩子的行

为举止,很多时候就是父母的是非对错观念的同步反应。也因为这样,看到那些带着

孩子,在公共场合和别人大声吵架,甚至动手打人的父母,会担心,这样的言传身教,

孩子未来会不会有同样的暴力行为倾向?学术调查结果就显示,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

Page 25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5—

倾向的人,大部分的父母,就有家暴行为。我采访过家暴的受害者,她说,自己的公

公平时就会殴打婆婆,也因为这样,丈夫惊讶于她提出离婚,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这

样过来了,而婆婆就一直在劝她,夫妻本不就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的吗?

也因为这样,当一个孩子出现行为差错的时候,是不是身为父母的先要问问自己:

有没有教过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偏差,给孩子做了一个

不好的榜样?在孩子出现坏习惯或者不检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对待

孩子,是不是毫无原则,而把这种无原则,理所当然的人为,这是父母无条件的爱?

同样在 Facebook 上,美国的朋友分享了一封,一位美国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

儿子选择在 Facebook 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之后,身为父母,和儿子的朋友们一起,

同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如果是我,会觉得非常伤心,当然,更会反省,为何孩子选

择不和自己当面谈呢?

这位妈妈的信很短,他告诉儿子,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他的性取向而

有任何的改变。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一句话,提醒儿子,收拾房间里面的饮料

罐头和茶杯,不要等到蚂蚁爬进去之后。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位无条件,但是有原则的

妈妈。

无条件的爱,意味着当孩子犯了错,别人都不喜欢他,或者不接受他的时候,他

会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抛弃自己,就算自己的孩子做的选择,不是自己的心头好,

甚至不喜欢,但是只要没有犯错,不涉及到是非,依然给与孩子选择的自由。坚持原

则,意味着不会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甚至颠倒是非黑白,强词夺理,或者利用手

中的特权,为的就是帮孩子推卸责任。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

变成溺爱。经常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跌倒了,冲过去扶起孩子的同时,拍打地面,

然后告诉孩子,那块地是坏人,它已经接受了惩罚了,所以不要再哭了。那块地其实

就像社会环境,跌倒往往是因为不平坦。可惜这些家长没有借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

这样的地面如何保护好自己,也没有提醒自己,遇到这样的地面要更小心看管孩子。

而想深一层,这是因为这些家长本身的固有思维,一旦发生问题,原因一定在外部,

从来不反省自己。

Page 25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6—

周国平:《家》

2013-09-1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家,是一份重担,是一份责任;是彼此的真诚相待,更是能

够携手相伴的慢慢旅程。中秋佳节将至,若能与家人相逢,必是一段幸福日子。周国

平先生的一篇美文《家》分享给大家。

文/周国平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

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见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

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

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

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

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

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Page 25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7—

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

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

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

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

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

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

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

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家庭是人类一切社会组织中最自然的社会组织,是把人与大地、与生命的源头联

结起来的主要纽带。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窝,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

踏实的生命感觉。无家的人倒是一身轻,只怕这轻有时难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种

在这世上没有根基的虚无感觉之中。

人是一种很贪心的动物,他往往想同时得到彼此矛盾的东西。譬如说,他既想要

安宁,又想要自由,既想有一个温暖的窝,又想作浪漫的漂流。他很容易这山望那山

高,不满足于既得的这一面而向往未得的那一面,于是便有了进出“围城”的迷乱和折腾。

不过,就大多数人而言,是宁愿为了安宁而约束一下自由的。一度以唾弃家庭为时髦

的现代人,现在纷纷回归家庭,珍视和谐的婚姻,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原因很简单,

人终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作为社会之细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会天性得到最经常

最切近的满足。

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更是一个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体。两个生命因相爱而结

合为一个家,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生命随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流归何处?我

敢说,很大一部分流入这个家,转化为这个家的生命了。共同生活的时间愈长,这个

家就愈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其中交织着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无数细小而

宝贵的共同记忆,在多数情况下还有共同抚育小生命的辛劳和欢乐。正因为如此,即

使在爱情已经消失的情况下,离异仍然会使当事人感觉到一种撕裂的痛楚。此时不是

别的东西,而正是家这个活体,这个由双方生命岁月交织成的生命体在感到疼痛。如

果我们时时记住家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惧死,我们就会心疼它,

更加细心地爱护它了。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避免一些原可避免的家庭破裂的悲剧了。

心疼这个家吧,如同心疼一个默默护佑着也铭记着我们的生命岁月的善良的亲人。

我尝自问:大千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

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

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

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

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

Page 25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8—

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的。相反,

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

万里”的情境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可贵。

芬兰教育 世界第一的秘密

2013-09-1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和对比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

现状往往能够启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芬兰的教育质量世界知名,这个北欧国家已经

在教育方面连年惊艳全球。芬兰的教育制度有何特色?教育理念精髓为何?教师队伍

质量高在什么方面?一起通过本文管窥一斑。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原文刊载于台湾《天下》

世界前三大新闻通讯社路透社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传送给全球新闻界使用的两张

照片,竟然活生生被一个十三岁的芬兰中学生拆穿。2011 年八月,路透社转用俄罗斯

电台影片,刊登两张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海底下插国旗的照片,住在芬兰北方小镇的少

年塞罗丁看到报纸后,觉得怪怪的,于是动手找资料,确认这张潜艇照片是翻拍自电

影「铁达尼」里面的一个片段。路透社被迫认错道歉。

这就是芬兰教育为什么能连年惊艳全球的原因:小孩会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找

答案。教育已然成为芬兰最成功的出口产品。近几年,这个僻处北欧边界的极地国度,

访客络绎于途。

Page 26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59—

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远走天涯海角到此,为

的就是汲取「芬兰第一」的经验。《经济学人》更在去年为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

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自公元两千年开始,经合组织(OECD)每三年举办十五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

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称霸,

解决问题和数学则位居第二。 「芬兰能,为什么瑞典不能?」书柜上兀自摆着台湾教

育部长杜正胜九月前来拜访时所送的关公像,谈到芬兰的优异表现,瑞典教育部次长

欧斯博格(Bertil Ostberg)不无感慨。尽管瑞典中学生在PISA的表现仍高于平均

水平,瑞典民众显然不够满意,毕竟,芬兰三十年前启动教育改革时,还是向瑞典取

的经。

不光是瑞典,北欧在教育投注最多经费的丹麦和挪威,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

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抓药方。 教育,让芬兰学生成为新的「北海小英雄」。过去

二十年,世界各国前仆后继,挹注庞大资源推动教育改革,小小一个芬兰凭什么摘下

桂冠? 拟定长期策略、坚持核心价值、改革师资,是芬兰教育成功的三大支柱。

绿荫盎然。这栋原本是工厂的白色建筑物,还维持干净朴实的样貌。掌舵基础教

育的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以下简称教委会),

就隐身在首都赫尔辛基市区这片幽静的小区里。

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出

七○年代初期,教委会扛下芬兰独立建国后最大规模的改革重担,他们的使命是提

供高质量的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训练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下一代。 教委会决定采

用「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的模式,让七岁到十五岁的中小学生,不

分年级,都待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在九年一贯教育中,学生课本、交通和午餐费用,

全由政府负担,经费则由中央政府出资五七%,地方政府分摊四三%。这个决策延续

三十年至今,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

坚持平等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贯穿改革脉络、促使政策成功的教育核心价值,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

当其他国家还在施行精英教育时,芬兰却反其道而行,绝不标榜精英,坚持每一

个小孩公平受教。 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六十万中小学学生,

分布在四千所综合学校,平均每校约一百五十人,班级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小班小校

的制度有利于「无一人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

翻开芬兰各种教育文宣,从不高调「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

是问题。

Page 26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0—

只是,北欧国家都强调平等,芬兰能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了对的

策略。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而是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分配在「最需要的地

方」,也就是初级中学和学习迟缓者身上。 在 OECD 国家评比中,芬兰是运用教育

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

费最多;反观芬兰,投资在初级中学生的经费,每人平均达八千二百美元,在所有就

学年龄中最高。

说话慢条斯理的教委会资深顾问劳卡南(Reijo Laukkanen),拿出去年在瑞士洛

桑大学演讲芬兰教改策略的讲稿剖析,之所以做这个策略选择,是因为「这阶段的小

孩正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最多的资源。」劳卡南表示,从PISA成果看出,

芬兰在这群初中生的投资报酬率很高。

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

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是芬兰专注策略的另一个重点。专门负责特殊教育

的教委会顾问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会的目的是让「每个」小孩都具备

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

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费用由政府负担。 芬兰有将近二○%中小学生接受额外学习辅导,

OECD 国家平均只有六%。曾经当过特教老师的寇依薇拉边看数据边说,在老师早期

介入辅导后,有轻微学习障碍的小孩都进步很快,一两个月之后,就不再需要「补救」。

采用资源专注的策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芬兰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没有明显城乡

差距。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五%(差距最小的是人口

仅三十万的冰岛)。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相差不

大。

「排名」、「资优」犯大忌

「芬兰没有坏学生,即使最差的学生也很好,」以培育师资闻名的约瓦斯其拉大

学(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长瓦里亚维(Jouni Valijarvi)直言,芬兰

十五岁以下人口逐年减少,将资源导入需要辅导的小孩身上,可以创造最大的国家利

益,「我们承担不起放弃任何一个人。」 且慢!学得快的人要怎么办?会不会是另外

一种不公平?芬兰人自有他们的逻辑:「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

帮忙。」

对此,五年前嫁到芬兰、目前正攻读教育博士的张家倩感受颇深。她曾到芬兰的

中小学实习,芬兰学校乍看之下,毫不起眼,甚至有点沈闷;但是,看得愈多她就愈

体会到,这就是芬兰教育「平凡中见实力」的特质,老师上课总是花最多时间在「把

Page 26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1—

慢的人教会」。「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张家倩观察,

芬兰老师没有赶进度的压力,即使她在大学学芬兰语,讲师也总是要等全部人都学会,

才继续教新的课程。 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

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没有能力分班这回事。

二十八岁、在赫尔辛基大学任职的海蒂回忆,她念中小学时数学很好,但老师从

来不会公开说她功课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几本进阶数学让她自己看。 最能展现教育平

等价值的,是芬兰政府对移民子女一视同仁的态度。 不论是否有芬兰国籍,移民子女

都能免费上学,政府还额外拨预算让他们学习母语,每周上两堂,为期四年。

一位住在首都近郊的台湾妈妈就说,学校原本聘请一位大陆籍教师教她两个小孩

中文,但她坚持要让小孩学繁体字,地方政府同意她自己找台湾老师来教,老师的钟

点费和交通费由政府支付。 在专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价值外,芬兰教改能够一路顺

畅无阻至今,还必须归功于一群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回首来时路,三十年前主导教改的教委会前任主委阿侯(Erkki Aho)也不讳言,

如果不是老师大力支持,配合师资改革决策,芬兰教育绝不会有今天成果。 自一九七

九年开始,教委会就定调,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几乎是

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

时,除了要看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

进录取率仅一○%的师范窄门。

专研师资培育的赫尔辛基大学教授坎萨宁(Pertti Kansanen)指出,芬兰师范体

系的唯一任务,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师,并发展必要的专业质量,以确保教师生涯能够

持续进步。换句话说,在芬兰,老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有能力学习,才有能力创新教学,教育才会不断提升,」作育无数教师的瓦里

亚维比喻,在芬兰,老师是一种「最爱学习的动物」。 芬兰老师爱学习出了名,大学

暑期班开课,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学老师。芬兰教育部长现在最头痛的是缺老师,好学

的老师都跑去继续念博士;芬兰企业也喜欢雇用老师,跟政府抢人。据芬兰第一大报

《赫尔辛基邮报》调查,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行业就是当老师;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

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

在芬兰驻台湾商务办事处代表史亚睿(Jari Seilonen)的眼中,芬兰老师教的不是

「知识」,而是「学习怎么学习」。 史亚睿的母亲就是幼教老师,他从小跟着其他小

孩一起听母亲念书、阅读;小孩问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讲出正确答案,而是给他一个

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学。 挑高的天花板下,淡色木地板上,穿着各色袜子的脚

丫子跑来跳去。赫尔辛基郊区小学教室里十几个小孩,华裔的 Tina 趴在桌上自己看书,

Page 26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2—

对面的 Sarka 在画画,有的玩玩具、有的写作业,教英文的老师拿着颜色图卡,蹲在

两个小孩前面继续比划。

没有吵闹,也没有不耐烦,老师不必时时刻刻盯着,每个小朋友都有老师为他们

量身订作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尽管门坎高,又受欢迎,教师在芬

兰并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调查中,不论是新进或资深者,芬兰教师平均薪资都

比先进国家和欧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国民所得较芬兰低的南韩与西班牙。 留着一

把大胡子,在中学教物理已二十四年的史亚力屈指计算,他每月收入扣税之后,大约

有两千欧元(约台币八万多元),跟大学毕业生差不多。 他笑说,家里两个小孩的育

婴假都是他在休的,因为太太赚得钱比他多很多。

「做老师不是为了钱,是因为我们真的相信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史亚力深

信不疑,师资即国力,老师愈好,国家就愈强大。

严格要求师资质量,芬兰政府也相对给老师和学校最大的教学自主权。教委会和

教育部每四年制定并公布核心课程纲要,其他如征聘师资、经营管理则由各校自治,

举凡班级大小、课程内容、学生课表,甚至是每年上课几学期都由学校全权负责;至

于要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科书,则由老师自由选择。

芬兰中小学并没有全国一致的联合评量,学校也很少有考试;芬兰官方也不进行

教师评鉴。 被问到是否要考核教师表现,任职教委会长达三十年的资深顾问劳卡南几

乎动了气,反问:「为什么要评鉴老师?」他骄傲地说,芬兰根本没有不好的老师,

每个老师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绩。 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并不实施学

校评鉴制度,对学校有绝对信任,再小的学校,也拥有绝对行政自主权。

赫尔辛基市内的拉托卡塔诺(Latokartano)小学,决定在校内推行不分年级上课,

一百八十个学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课表,有的人八点半上学,有的则是九点或九点半,

大家放学的时间也不一样。 学校事务的决策机关是董事会,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师

代表、一位职员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长与当地小区选出。董事会决定学校课程方针和

预算使用,及聘用教师。 拥有法学和教育双硕士学位的校长亨卡拉透露,每学期初,

班级老师会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坐下来讨论小孩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评量不是根

据和其他人的比较,而是看是否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他们没有成绩单,只有学习报

告。

「我们强调的是学习,不是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说得一口

流利英文,亨卡拉再三强调,在芬兰,教育的目的是学习,而非竞争。

全世界最爱看书的国民更重要的是,芬兰教育还有一笔他国难望其项背的幸运资

产,那就是他们有一群热爱阅读的国民。芬兰人在家阅读的传统已传承四百多年,是

全世界最爱跟图书馆借书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十七本书。根据调查,四一%的芬兰

中学生,最常从事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有对的策略,

用了对的人,芬兰教育怎么可能不好?

Page 26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3—

一位曾被学校放弃的学生如何成长为台大教授?

2013-09-1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本文的主人公小学放火烧班级考卷、中学被学校开除、大学

复读勉强考上,他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里绝对算是“差生中的差生”了。

学校教育面对成百上千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在这样

的体系下,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会被淘汰,可能是因为考试成绩落后,也可能是因

为行为特异无法管理……面对这样的特殊个案,家长、学校老师该如何应对?他们是

否还有潜能可挖?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且看本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台大教授张文亮:从教室逃走的天才

文/张文亮 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小五就放火烧了全班考卷,中学因为太爱问问题,被校长痛打、被学校开除,大

学重考才勉强考上。从小到大在教育体制里跌跌撞撞、受伤不断的张文亮,如今却是

台大最受学生肯定的教授之一。他不仅获得台大优良导师奖,他所开的课程,常常塞

满三、四百名学生。

在课堂上,他可以把冰冷的科学变成一堂堂精采的故事,用科学写文学,从文学

探索科学,牛顿、法拉第、金庸、《福尔摩斯》、《唐诗》、《宋词》、《西游记》

在他的课堂里都可以相遇、碰撞出火花。有人形容张文亮是最会说故事的科学家,他

写书超过二十本,主题从科普到文史、传记、工程、漫画,几乎每本书都获奖。

张文亮如何从一个教室里逃走的问题学生,变成一个激发人心、鼓舞学习的老师?

他的故事,提供了教育现场什么样的启示?

Page 26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4—

我是公务人员的孩子,母亲在银行工作,父亲在糖厂工作,弟妹成绩都很好,但

我的成绩却起伏很大。虽然我很喜欢念书,但考试往往无法呈现我努力的成果。

从小我就是个问题学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曾经跑到教室里,把全班的考卷

给烧了,因为我讨厌这种教育的方式。还有一次老师在监考的时候,我把钢笔打开,

从他后面这样唰的~~喷过去,把他的衣服全部喷脏了!我觉得这是上学真正有趣的

地方。当然,我受到严重的惩罚。我爸也会打我,小五我曾被打到手心喷血,手上现

在还有疤,脸上也被踢过,因为我爸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了中学,我被老师修理得很厉害,后来还被开除过,因为我在教室里喜欢问一

些奇怪的问题。我问老师:「博伊尔是谁?」又很想知道,安培和焦耳是谁,因为我

相信他们一定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某些因素让他们写下这些公式。但老师要我不要再

问这些问题了,因为联考不会考,只要把公式背下来就好了。但我还是一直追问,就

一直被处罚,有一次我反射性挥手挡了回去,就被当做殴打老师,后来就被学校开除

了。

一个被教育界放弃的孩子

我在教室里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我比较喜欢教室外面的鸟在叫、树叶是那么绿、

云是那么蓝,所以很容易分心。下课后我很喜欢到野外去,我的自我学习都来自野外,

因为在野外,我看到不懂的事物或是我没办法再深入看第二次的,就会回来看书找答

案。譬如「云为什么会是这个形状?」「为什么草的旁边会有这种花朵?」「叶子跟

花朵的颜色为什么会差这么多?」我就会去图书馆翻书。

我不一定是回来读教科书,因为教科书通常是不太会教书的老师去编的。教科书

应该有非常好的文学、非常好的音乐。教科书应该是带着色彩的,教科书不能取代我

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但我觉得我们的教科书往往是拦阻我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所

以我宁愿接触课外书。

回顾我的学习历程,我小学是一天到晚被学校殴打的,中学是被学校开除过的,

高中是念夜间部的,大学是重考才勉强考上中原大学的。但是,我后来为什么会变成

台大的教授?

这是因为我到后来,其实是一个已经被教育界放弃的孩子。我在教育体系里、考

试的方式下,找不到对知识的喜爱,到了大学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压力了,那是我

重新开始的时候。从此我海阔天空,我有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不需要再去跟别人竞争。

那时候我才知道,用考试去分辨学生的程度是满低层次的。高层次的教育,只要

问几个问题就知道学生的程度。所以我们的中小学,是在培养低层次的学生,不是在

培养高层次的学生,因为我们整个教育是用低层次的方法评断学生。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是个异类,但当时我遇到一个老师,他只收异类。这个老师

是国科会科教组的组长毛松霖。他就只收几个学生,每周一次,跟他问一些问题,无

所不谈。他的教材就是报纸,我们可以谈政治、性行为、信仰、经济、艺术等各种问

题。我们谈论的地方就是在冰果室或是校园的草地上,这个老师带了我们四年,每个

Page 26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5—

星期跟我们谈一次。我觉得「冰果室里的这一堂课」是我一生里所受的教育,最精采

的地方。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没有希望的。我第一次跟毛老师谈话之后,他给我

一个功课,要我下次讲给他听,我讲给他听之后,他就跟我说,我是个天才。我说:

「我联考都考不上,怎么会是个天才?」

他说:「天才有四种,第一种很会记忆,考试可以考得很好。第二种很会分析,

考试也可以考得很好。第三种天才,很会整合,他就『完蛋』了。第四种,他有艺术

跳跃的思维,直觉类型的天才,他也会『完蛋』了。」他所谓的「完蛋」,就是指会

被联考放弃的学生,在联考教育体制下,后面这两种天才就「完蛋」了。所以必须想

办法让后两种天才不要被教育体制牺牲。

我听完他的话,当下很感动,因为从来没有人说我是天才,大家都说我是问题学

生。我后来自己体会,我应该是属于第三种类型的天才。

我是异类的天才?

我知道自己是个异类的天才之后,就自己开始去做整合的工作。我曾经问过毛老

师要怎么整合?他说要整合对人类文化有影响的科目。我问他是哪些科目?他说,只

有三科。第一科,历史。第二科,经济。第三科,音乐与美术。这三门课里选一门,

就可以影响人类的文化。

因为我不太懂经济、也不懂音乐,所以我选历史。一个人如果懂历史,他可以懂

大学里所有的学科。我就开始读所有的历史,像是讲医学的历史、美术的历史……只

要有历史这两个字我统统挑出来读,不是为了兴趣,是为了使命。

在大学那段时间,我就是用六○%的时间去读我科系的东西,用四○%读课外的

书,然后整合在一起。

大学我读环境污染,那是因为我考试分数很低,所以进到这个系。当我在读环境

污染的时候,其实台湾没什么环境污染,等到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台湾的环境污染变

得很严重,我刚好「躬逢其盛」,接触了很多环境污染的议题,也排解了很多纠纷。

在那段期间我几乎走遍台湾所有的乡村、所有的客家庄,所以后来我可以写关于台湾

的水、台湾的客家庄。

在排解纠纷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知识不够,解决问题不是有热情就可以了,所

以就再去念环境污染的博士学位。因为我觉得很亏欠那些受害的农渔民,他们对我有

很高的期待,但是我帮不了忙。

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就来台大教书。我在大学教书这么多年的观察发现,只要

学生服你,他就会有学习动力,他就会学得好。因为在教学里面,最重要的是师生关

系,关系超过知识的传授、品德的传授。University(大学),原意应该是指「师生联

盟」,因为我们一生里面遇到最好的教育都是因为我跟某个老师发生一种非常好的「师

生联盟」的关系。一个老师之所以有魅力,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老师」,他的魅力来

自于他的使命感,来自于他和学生所建立的联盟关系。

Page 26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6—

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

2013-09-1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父母一起碰到父母熟

悉但自己并不认识的朋友时,父母通常会说“XX,赶紧叫叔叔(阿姨)好呀!”,如

果孩子此时未开口,可能就会被父母指责“没礼貌”。久而久之,孩子也逐渐习惯父

母在这种公众场合下的批评。其实,孩子遇到陌生人表现出畏怯和害羞,是一种本能

的反应,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世界,直接指责是对他们自尊的一种伤害。让孩

子学会礼貌,关键在于对孩子的尊重。

别逼孩子打招呼

文/李坤珊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现任教於美国波士顿的教师训练中心和幼儿园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 赶快说阿姨好呀!」回到台湾三个星期,不管是

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的要他们手

中或怀中的幼儿跟我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总还顺着大人,缅腼的轻声说「阿姨好。」个性较为内向、

敏感的,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一边钩着眼睛看我,不说就是不说。站在一旁的大

人也觉得尴尬,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

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个儿小不表示自尊线也很低】

每一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总觉得好不忍心。我曾经是小孩,现在又天天与幼

儿相处,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

Page 26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7—

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成人失望。而这种种的感觉,都得

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

我常想,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那为什么我们的孩

子(幼儿)应该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在众目睽睽下,责

备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儿呢?

或许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是,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我们觉得他们那矮矮的

身驱里,没有太多感觉,没有太多自尊。所以,我们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就算受伤,

也是一点点。此外,成人的话是一种教导,「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许,在我们小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也被默视了,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也

看不见幼儿的自尊心?我们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我们

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因为连他心爱的爸妈(甚至爷爷奶奶)也觉得他不够好,在

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是的,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绝对不会落人口舌。

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没礼貌、太吵、不听话……),「警惕孩子」的

目地达成了,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吗?以羞辱为手段

的幼儿教养,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为手段,所遇见的第一个吊诡,是语言的暴力。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

为让一个人羞愧,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没有礼貌、你将来

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语言,也就理所

当然!这类的语言,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所达成的效果

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这类的语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愿望,所牺牲的,是孩子自

身的尊严。

伤害孩子的尊严,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伤害孩子的尊严,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

觉。这样的轮回,所带来的默视情绪,甚至情绪伤害,永无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你的

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主要照

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

来形容这个现象。

虽然这个焦虑,会在一岁半后,逐渐淡化,但随着年纪渐长,在面对陌生人的那

一剎那,他们会有一些直觉的警觉。他们会静静的看着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

觉,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

Page 26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8—

「陌生人焦虑」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

连结和依附,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而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又何尝不是与

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透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

这个观察,这道「安检」过程。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

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主

要照顾者)还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大人丢脸……」。

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大人怎么想,小孩也该立即

这么想;大人认为要有礼貌、见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该立刻这么

做。孩子会认为不这样听话,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吗?

三、罪恶感的建立

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罪恶感。它与幼儿「好奇、

主动探索」的热情,紧密相连。

当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这锅里有什么?去试探我这样做,他是不是就会

这样反应?这种种试探的结果,却也可能打破某样东西,或惹毛了哪个人,与成人的

意愿和秩序相左。于是孩子会愧疚自己让大人生气,把「自己不好」这样的罪恶感加

诸在自己身上。

同样的道理,当幼儿因为需要时间去观察陌生人,却得不到认可,又听见成人一

再说自己无礼时,他会产生罪恶感。一则可能孩子觉得愤怒,反而不去做;二则也可

能孩子觉得自己太差劲,就不得已顺从了。不管是绝不依从或暂时顺服,两者都忽略

了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样

顺从,也因为自己的感觉有错,还是不好。

【从尊重中学会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关键,仍是尊重。最有效的

办法是示范和引导。以我在书店看到的场景为例:

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

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

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着说:「你的娃娃好可爱。」

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好可爱,

小涵再见。」

妈妈说:「跟王阿姨说再见。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Page 27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69—

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这个例子里,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她先善

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

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

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

子的意愿。

那一天离开书店后,我在一家公司的楼下碰见友人。才一见面,他立即对着他那

三岁的外甥说:「快叫李阿姨」。静寂一秒后,他催促说:「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没

有礼貌。」

而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静静的对他微笑,慢慢的说:「你好,

我是李阿姨。你不认识我,有些害怕,对不对?」

我想藉由这样的说法,让小孩安心,也提醒那个大人。但无奈的是,那个看不见

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继续说着:「这么没有礼貌……」眼看着那嘴巴越抿越紧的小孩,

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数学家丘成桐:我的启蒙教育

2013-09-1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哈佛大学教授、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用他

的成长经历证明启蒙教育往往能够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但颇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当

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丘成桐的童年却是在柳公权的书法、《红楼梦》的诗词

Page 27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0—

和歌德的《浮士德》中度过的。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

能够创造伟大发明的。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

思想的熏陶和文化的积淀,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数学家丘成桐:我的启蒙教育

节选自丘成桐先生在北师大附中建校 110 周年时发表的演讲

原文刊载于《人民教育》

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历史

非常悠久的学校,到今年已经成立 110 周年了。历史上培养了很多人才,我在这表示

钦佩。中学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非常愿意和中学生交流。

一位中学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所以我结合个人的成长经验先谈谈家庭

教育。

我在 1960 年通过考试到香港培正中学读书。培正中学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学校,而

我的小学教育是在香港的乡村完成的,连最基本的英文和算术都不够水平,所以念中

学一年级需要比较用功才能追上培正的课程。但是在乡下的学校闲散惯了,始终提不

起很大的兴趣念书。当时的班主任是一位叫叶息机的女老师,培正当时每学期有三段

考试,每段结束时,老师会写评语。第一期叶老师说我多言多动,第二期说我仍多言

多动,最后一期结语说略有进步,可见我当时读书的光景。

所幸先父母对我管教甚严。先父丘镇英,1935 年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

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深造,专攻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史。先父当学院的教

授时,学生常到家中论学,使我感受良多。我 10 岁时,父亲要求我和我的大哥练习柳

公权的书法,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这些文章到现在我还可以背下来,做学问和

做人的态度,在文章中都体现出来。

我们爱看武侠小说,父亲觉得这些小说素质不高,便买了很多章回小说,还要求

孩子们背诵里面的诗词,比如《红楼梦》里的诗词。后来,父亲还让我读鲁迅、王国

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以及西方的书籍如歌德的《浮士德》等。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

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父亲是大学教师,但薪水很低,家里入不敷出。我至今

非常感激父母从来没有鼓励我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读书,总是希望我们有一个崇高的

志愿。他在哲学上的看法,尤其讲述希腊哲学家的操守,和寻求大自然的真和美,使

我觉得数学是一个高尚而雅致的学科。父亲在所著《西洋哲学史》的引言中引用了《文

心雕龙·诸子》篇的一段:“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

于千载之下。”这一段话激励我,使我立志清高,也希望有所创作,能够传诸后世。

Page 27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1—

我父亲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常常教育子女,做人立志必须以国家为前提。我也很喜

欢读司马迁的诗词。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正可以来描述一个读书人应有的志向。

一个学者的成长就像鱼在水中游泳,鸟在空中飞翔,树在林中长大一样,受到周

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伟大

发明的。比如爱因斯坦年轻时受到的都是一流的教育。

一个成功的学者需要吸收历史上累积下来的成果,并且与当代的学者切磋产生共

鸣。人生很短,无论一个人多聪明,多有天分,也不可能漠视几千年来伟大学者共同

努力得来的成果。这是人类了解大自然、了解人生、了解人际关系累积下来的经验,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成就的,所以一个人小的时候博览群书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自认

为天赋很高,不读书就可以做出重要的题目,在我看来是没有意义的。四十多年来,

我所接触的世界上知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还没有这样的天才。

最近有一位日本 80 后作家加藤嘉一在新书《中国的逻辑》中谈道,在中国知识非

常廉价。中国的物价、房价都在涨,独书价不涨。书价便宜的原因是买书的人少。中

国的文化是很深厚的,如果你们年轻人不读书,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传承。不论经济怎

么发展,但是文化不发展,中国都不可能成为大国。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看书,看有意

义的书,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小学学习的数学不能引起我的兴趣,除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外,就是鸡兔同笼等

问题,因此大部分时间花在看书和到山间田野去玩耍,也背诵先父教导的古文和诗词,

反而有益身心。

在中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线性方程,使我觉得兴奋。因为从前用公式解答鸡兔同笼

问题,现在可以用线性方程来解答,不用记公式而是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让我觉

得很兴奋,成绩也比小学的时候好。我父亲在我读 9 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先父的去

世使我们一家陷人困境。但母亲坚持认为孩子们应该继续学业。尽管当时我有政府的

奖学金,但仍不够支付我所有的费用。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给小孩子做家教挣钱。

我参考了历史上著名学者的生平,发现大部分成名的学者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

人的成长规律很多,原因也很多,相关的学术观点也莫衷一是。但是良好的家教,无

论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童年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不可替

代的,它往往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虽然一位家长可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是他在

孩子很小的时候仍然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乐趣。对孩子们来说,学到多少

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我小学的成绩并不

理想,但我父亲培养了我学习的兴趣,成为我一生中永不枯竭的动力,可以学任何想

学的东西。相比之下,中国式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们兴趣的培

养,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领略到做学问的兴趣。

无论如何,学生回家以后,一定要有温习的空间和时间。遇到挫折的时候,需要

家长的安慰和鼓励。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Page 27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2—

另外,家长和老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渠道,才会知道孩子遇到的问题。现在

有些家长都在做事,没有时间教导小孩,听任小孩放纵,反而要求学校负责孩子的一

切,这是不负责任的。反过来说,由于只有一个小孩的缘故,父母很宠爱小孩,望子

成龙。很多家长对小孩期望太高,往往要求他们读一些超乎他们能力的课程。略有成

就,就说他们的孩子是天才,却不知是害了孩子。每个人应该努力了解自己的能力,

努力学习。

于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2013-09-1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人之为人应有的基本修养和

价值理念,一个人的行为处世是否有教养,并不在于他(她)在学校教育中积累了多

少知识,而根源在于家庭教育让他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经典文

化沉淀中,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智慧,习父母之道,一定不能绕开它

们。本期推荐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 2009年第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

的演讲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大家好,我是于丹。首先要向大家道歉,俞敏洪老师很早就邀请我来到这个论坛

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家庭教育的心得,但是很不凑巧,因为有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

在现场跟大家交流,只能跟大家通过视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新东方其实一直在致力于全社会的教育,那么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在这里举办,我

觉得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意义,这是全民教育的时代,这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家庭

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是一个信任社会化的阶段,大家都觉得,把孩子交给

Page 27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3—

社会、交给越来越细分的专业学校,孩子可以到新东方读英语,可以去上奥数,可以

去学电脑、绘画、钢琴……每一样的专业技术越细分,家长越觉得孩子是可以被专业

化的社会化组装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才的。在这中间,家庭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中国在悠久的传统中,大家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读私塾。私塾是一个什么

概念?也许它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不如我们现代教育这么条分缕析,没有这么完备的

教学系统,没有现代的实验室。但是私塾过去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教几个小

孩子的。其中交流、沟通、开放的课程,因人而异的调整,有时候比现代的教育要强

一点。在今天,其实我想是一个多元教育匹配的阶段,也就是说,每一个当父母的人

都不可能指望着让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学校,三年五载回来他就迅速地成为一个合

格的社会公民。毕竟,学校是教专业的,而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

中国人是信任家教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

他的家教。我们在今天会经常见到一些学问水平很不错的人,学历文凭拿得很高的人,

不一定就有教养,知识跟教养是两码事。所以我觉得今天谈一谈关于家庭教育,我想

说我自己的几个感受。

首先一点,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

中国人的修养是什么呢?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讲,家庭首先是建立伦理关系的地方。

在《论语》上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这一生的

成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

的孝悌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友善兄弟,这就够学一阵

了,就先得把这个伦理关系协调好,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和谐、什么是人在家里的责

任、什么是人的义务,先把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个。第二个就是人在社会上,叫做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

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对大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

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这一段是我们说的社会学习。第三段是什么呢?第三段叫

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可

以去进行专业的文化学习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那些书本上的、文字的东西,这个

时候你差不多可以学了。

但是我们想想今天的日子呢?大家都是倒过来,一个小孩子,家庭教育,社会的

学习都没有接触的时候,可能小小年纪就去学文了。小孩开始被背诗词了,写写字了,

学那种学前班了,一直上完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

甚至被社会修理,一个人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然后再去逐渐学习。而最后忽

略的是什么呢?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最忽略的就是家庭教育,恰恰就是入则孝,

出则悌,这一段没有了。

Page 27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4—

那么是不是没了这个孝敬了,大家说在今天是一个重要的事吗?那不是自己家跟

父母的事吗?对于中国人来讲,家庭论题的教育绝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是你认知

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中国人没有上教堂的习惯,中国人不去膜拜一个外在

的神,他们讲究的是出门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人信任的就是伦理中建立起来那

种笃诚守信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有上教堂传统的人,要是眼前打翻一个杯子,他可

能会本能的说,我的上帝。但是一个中国人,可能会本能就会喊,哎呀,我的妈呀。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中国人的呼爹喊妈就是西方的神来用的,这就是中国强调家庭教

育,认知伦理关系重要性的一个前提,就认识了伦理,你才能到世界上走得更远,整

个从亲人之间拓展到朋友之间,才能够有家国天下的关系,这就叫修身齐家治国,最

后才到平天下。

所以这个伦理价值的建立,在今天特别是在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往往是被忽略的。

越是发达的大城市,越是精英高知的家庭,这个孩子小时候上的各种辅导班、学前班

越多,而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一起分享家务劳动的时间越少。我在大学里

面其实见过很多各地的尖子生,来到北师大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考分都不低,但是

进考场考试的时候会有妈妈在外面着急地敲玻璃。我出去说孩子是不是忘带什么文具

了?妈妈说,你赶快告诉那个穿格子衬衫的孩子,那是我的孩子,让他进考场之前一

定要去一趟厕所。这都不是在说笑话,这是我实实在在遇到的,并不罕见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在想,这些孩子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分数都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一个

月之间要换三四间宿舍,跟每个宿舍的人都住不来,不是抢一个桌子就是抢一个床位,

要不就哭了,要不就是睡不着了,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个新生群体有时候想安顿

就要花好长时间,这些到底缺了什么呢?绝不是他们的学校教育做得不好,做得不好

他们不会考上这么好的学校。缺了什么呢?我们要回去问问家庭,追着一个大学生提

醒要上厕所的妈妈,到底是合格的慈母还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所以我说,学习伦理

的认知,学习一个人格的建立,这件事情没有哪门专业课可以完成,他在中国的家庭

中。

一个家庭,过去中国都是大家族,是有一些封建礼节,讲究一些长幼尊卑。如果

你把那些不好的东西扬弃掉,你会看到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的公平,每个人的奉献,

每个人的分享,这在一个大家庭中是能传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今天越来越多变成了

核心家庭,大家族的概念消解了,但是一个孩子,他作为家里的希望,他仅仅是学习

的载体吗?他的身上还能够建立什么呢?一个人还有爱的能力吗?今天我们即使在成

人世界中会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就是爱,越来越变成一句宣言而不是行动。

很多年轻人常常抱怨,我这么去爱一个人,为什么他还不领情,为什么他还离开

我?我们今天不缺情歌、不缺情诗、不缺情书、不缺铺天盖地的甜言蜜语,缺什么呢?

就是温暖朴素地为你所爱的人做事。爱也是一种执行力,这件事情学校里教不来,看

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有的时候承载的爱太多,他会觉得他人的爱情是一种本份,因为

Page 27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5—

他学习好。但是如果一个习惯于为他人做事的人会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人的爱是一

种情分,所以是情分,人才会感恩,是本分得不到就会抱怨。我们需要成长起来的新

公民,不是那种只掠夺爱的人,而是能够施予爱的人。这件事情跟家庭教育关系更大。

固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都在进行这种教育,但是你想一想,从幼儿园开始就有

老师五加二等于零的说法,什么意思呢?1、2、3、4、5,小娃娃在幼儿园排队讲秩序,

有礼貌,分享,做值日,打扫卫生,还容易建立起来,周末回家两天,回来以后老师

说等于零了。两天回去,爷爷奶奶包好的水果喂到嘴里,袜子脱下来给洗了,床给铺

好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早上也可以不起床了,下午也可以睡懒觉了,想不做什

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了。到周一来了,老师愁眉苦脸说,哎呀,五加二等于零了。这样

的说法在幼儿园老师起码还有意识,到了小学,到了中学,更多的不是在教一个学生

的生活规范,而是教他们的知识系统。五加二等于什么,这个问题连意识都没人意识

了。那等到他们真正上大学以后,教到我们这些老师手里的时候,我们感觉的只有遗

憾,来不及了。很多家教的事情,等大学老师去做,来不及了!

穿越大学,走上社会,很快这些孩子又会有他们的家庭。有时候我跟大家开玩笑

说,现在的孩子不光是说学习的问题让人操心,你现在还不是禁止他谈恋爱,就是你

让他谈恋爱他有时候都不会恋爱了。因为两个独生子女家庭被呵护起来的孩子,好起

来的时候如胶如漆,吵起来的时候心里头都有天大委屈。女孩指责男孩经常会说,你

为什么不像我爸那样对我,我爸从前一直都是怎么怎么做的。男孩就会理直气壮的说,

那我妈还怎么怎么对我的呢,你为什么不像我妈那样对我?这也不是说笑话,因为他

们习惯于那样被对待。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再下一代独生子女又怎么样?

所以我说关于伦理、价值,一个人人格的铸就,这起自于家庭教育,这是我认为家庭

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第二方面,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建立一个孩子充分的想象和自信的

地方。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科出发,以知识出发去进行一种对象化的教授。

而只有在家里,每个家长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知道自己的孩子长项

短项都在于什么。可以说,个体差异有先天的气质,有后天的习惯,天渊之别。偏科

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吗?我们今天面对的什么是人才?有的时候我很遗憾,单纯信

任一种专业化教育,有的时候会把一个天才教成庸才。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个孩子来

到世界上都是一个天才,带着他的奇思妙想。但是他的想象力受到鼓励吗?他的兴趣

受到尊重吗?他个人的潜能被敏锐地发现了吗?

这一切责任在他的父母!指望着老师从一个班 30、40 个孩子去发现并且捕捉而且

鼓励每个孩子不可替代的优点,这几乎是一种奢望。再好的班主任也做不到,但是每

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你有理由把他当成世界上唯一的这一个。他的气质、他的兴

Page 27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6—

趣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我们不见得要求一个孩子每一门的

功课都是平均分,你可以去发觉他与众不同的那种独特的灵敏度。作为克服缺点,有

的时候我觉得不如说扬长避短。一个人的短处可以避开,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每个

人都有很多很多的短处,我自己几乎是从读小学开始数学就没有学太明白过,一直到

中学数理化全都不好。我只有在作文上从小就好,但是我一直遇到好老师和好家长,

就是告诉我不用自卑,把你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

我想正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家里,我爸爸在我 3、4 岁的时候就开始念叨诗词,念叨

这些经典的句子,带着我玩儿,带着我学,后来我才培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说家里

如果鼓励一个孩子的兴趣,完全是一种游戏一样地就教了,大家能够怎么教孩子呢?

我现在还记得我父亲目前最早给我教诗词的时候,我很小,我记得他能够扛着我

在肩膀上,带我春天去看花,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他把我

架在肩上说,你看,这些花儿闹吗?我说不闹啊,都安安静静一朵一朵开着。我爸爸

抓着我的腿,说你抱着爸爸了头坐稳了,然后就围着树跑,跑起来的时候你看那个花

闹吗?我记得我乐得咯咯的,我说真闹,花都像走马灯一样跑起来了。然后爸爸停下

来说,一个人静止看花的时候就觉得它只是宁静的,我们用这个词就会用“春意绽、

春意放、春意开”,那就没什么生动了。如果一个人的心里能够有那种动态,你就会

觉得哗,这一树的鲜花都是喧喧闹闹的。什么叫生动啊?就是把花能写得像鸟一样,

这就是生机蓬勃,这是我很小的时候。中国诗意的境界就在那个时候进入我的心里了,

我觉得它很美好。

好多人都问我,说《论语》这么枯燥的东西,你什么时候开始背的?我还真没有

背过。我从小到大都没人让我背过,而到现在我也不会背《论语》,只是大人给我讲。

也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出门,只要有朋友聚会,爸爸就跟我说,你看“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有多少叔叔阿姨,这里有多少老师?我就数一圈,

回来可能算出有 8 个半老师还是有 7 个半老师。然后爸爸说其实这个“三”不是固定

的数字,就是说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去挑挑,就看看谁是老师。然后再看一圈,觉得

有一个阿姨对谁都好,照顾这个,呵护那个,特别好。一个叔叔,说话高门大嗓的,

随地吐痰,这个不好。后来就跟爸爸说,那个阿姨是老师,那个叔叔不是老师。我爸

爸就说,那阿姨就是老师,这就叫见贤思齐,你得跟他一样好,那叔叔也是老师,这

叫见不贤则内自省,你觉得他做得不好吧,你就问问自己,哎呀,我会不会也那么不

好,所以他也是个老师。那个时候我就会跟大人说,我才不会像他那么做,那么做都

不好啊。爸爸就说是啊,你看孩子看着都不好,就是因为有人看觉得不好。但是一个

人的时候呢?中国人为什么说君子慎独,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不会这么做啊?有的时候

呢可能大人说了一半我就跑了,我从来没有被揪回来坐在那儿,说还没说完,背着手

听完,没有,跑了就跑了,下回不知道是吃饭、玩,什么时候又捡起一个话题,又说

起来了。对我来讲,我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很庆幸我出生在文革的末期,在外面

Page 27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7—

一片批林批孔的时候,我们家也没人要求我背过《论语》,但是不停的有人在给我讲

这些道理。这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习染,因为他知道一个孩子的优与劣。

所以什么是一个人的兴趣呢?我的女儿现在也很小,但是她也很爱诗词。她四岁

的时候就能背整个《春江花月夜》,背下来之后她自己乱讲意境。她会说“昨夜闲谈

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赴西斜”。这一段的意境呢,

江潭落月赴西斜,那个斜是歪斜的斜,是指月亮又西斜了,但是押韵要读成 xia。可是

这个道理我跟她讲不清楚,她太小了。所以我女儿经常望文生义地跟她的小朋友说:

“你看江潭上的月亮啊,正好落在了晚霞上。说早晨的霞叫朝霞,晚上的霞叫夕霞,

‘落月赴夕霞’那一片霞光上还有月亮,你说多美啊!

这样的时候我真的跟她讲不清楚,我只能认可她这种说法。我觉得有想象力总比

没有好,她喜欢一件事情你先让她瞎想去,先让她去背,总比你现在就告诉她,这个

字你读错了,这个“斜”字在这里押韵,为什么读 xia,它跟晚霞的霞为什么不同,我

觉得她会失去兴趣。也许我不是一个懂科学的妈妈,但是我是尊重孩子兴趣的妈妈。

对我的孩子来讲,她少背几首诗没有关系,关键是她要快乐,她要保持着那种蓬勃的

自信和那种创造的愿望。所以我们经常说到一个什么意境,我女儿就会画画,她经常

会画得满天飞花,星月同辉,地上会生长出星,会生长着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包括

台灯、包括云彩,所有这些东西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给她的永远是鼓励,因为这

是一个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在想,家庭教育,它让一个孩子从小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是值得尊敬的事。

国家图书馆的老馆长任继愈先生,在他去世之前我还去跟他聊过天,93 岁的老人了。

当时他跟我说了一段话,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现在最大的悲哀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就

推行标准答案。老师发给小朋友一人一块小圆饼干,小朋友咬一口举起来说,这是什

么?标准答案是月牙。任老说,我如果说这是小船行不行?我如果说这是人剪下来的

指甲行不行?我为什么非要说它是月牙呢?所以任老当时说,如果连小孩子,幼儿园

就习惯什么叫标准答案,他这一辈子怎么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呢?

任老这段话其实挺发人深省,某种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社会化教育的一个平

衡器,社会教育要求不讲标准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了小学、到了中学、到了高考前我

们还不讲标准答案吗?如果说社会教育给学生的是一种确定性价值的认可,那么家庭

教育给孩子们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价值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跟社会

教育形成的平衡系统才能够真正塑造起来一个健全的人。

所以我说家庭教育的第二个意义是因材施教,真正能够开发一个孩子对象化的潜

能。

第三点,我认为家庭教育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使这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一个孩子有爱、有自信、有梦想,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轻易妥协,这种教育

也许要伴随他终其一生。一个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语或行

Page 27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8—

动的施教,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说家庭教育是随时随

地都在发生。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

进,一起成长。所以我说家庭教育是循环教育,它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也有晚辈对

长辈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晚辈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处于一个超音速的时代,他们

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有他们的游戏方式,他们不应该紧紧承载大人的斥责,说现在

的孩子没出息,一代不如一代,这只会形成一种逆反。为什么长辈不向晚辈学习呢?

所以我觉得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元素是长辈向晚辈学习,学习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

成长的生命状态,让这个家庭保持一种蓬勃新鲜,大家一起去淘气,大家一起去玩一

个游戏,一起去郊游,或者一起完成一次颠覆性的行动。越多这样的 DIY 行为,越多

养成全家一起其乐融融的行为,也许最后创造不了什么具体价值,但是在享受过程。

完成一种开放态度,态度的建立永远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东西。爱是一种态度,融

合是一种态度,平等和尊重也是一种态度。所以我想当家长能够向孩子学习的时候我

们就进步了。

现在我女儿从幼儿园回来,经常会给我一些教育,确实是我不知道的。我女儿有

时候走在路边,看着草就会问,妈妈你能去分一下那是狗尾巴草还是燕麦吗?这个知

识我从小没学过,她会告诉我。春天看见花开的时候她会说,妈妈你能分出来黄色的

花里,哪种是迎春,哪种是连翘吗?她会告诉我,哪个是四瓣的哪个是五瓣的,哪个

是向上长的,哪个是向下垂的。她会回家用碘酒做实验,跟淀粉去发生化学反应,说

我给你作一幅画吧。所有这一切让我感到新奇,所有这些其实都给我们一种态度,我

们跟着孩子练琴的时候,跟着孩子画画的时候,哪怕跟着孩子异想天开、胡说八道、

进入她的童话世界的时候,我们没完成一次生命的成长吗?

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做家长的人,我们应该心怀敬畏,不敢轻易地斥责孩子说,

你这叫瞎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赶紧停下这种愚蠢的行为。我们到底有多

少自信敢轻而易举对孩子说这句话呢?有的时候我们因为不懂而粗暴,有时候我们因

为学习而谦卑。所以我想,家庭教育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载体,它使家里的每个人拥有

自信,拥有从容,拥有成长,拥有面对未来的态度。所以这种循环使一个人真正成为

最好的自己。

所以这是我对家庭教育的一点浅见,我说第一,家庭教育是建立价值观的地方,

认知伦理关系,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第二,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地方,它尊

重个体差异,鼓励孩子的梦想,让他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建树;第三,家庭教育是一

个循环的载体,它让家里的每个人都呈现一种开放的成长,最终完成一个适应时代的

过程。从这三个意义上来讲,我想再好的社会教育,再专业化的教育时代,仍然需要

家庭教育。也许我们今天从这个论坛走出去,回到家里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被教育者。

今天开始回去学习,今天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分享成长,明天我们大家都会快乐一点,

祝福大家,谢谢!

Page 28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79—

教师节特辑:致教师——经典隽语录

2013-09-1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祝天下所有教师节日快乐!本期

要和大家分享一些那些年我们熟悉的教师经典隽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品味经

典中传递对教师的祝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春秋)孔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春秋)孔子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秦)吕不韦 《吕氏春秋》

务学不如务求师。 ——(汉)杨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唐)柳宗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宋)欧阳修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宋)司马光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宋)程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

郑燮

Page 28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0—

为学莫重于尊师。 ——(清)谭嗣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苏联)斯大林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

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波兰)居里夫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布鲁纳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前苏联)捷尔

任斯基

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佚名

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佚名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佚名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

片言之赐,皆我师也。——佚名

(摘自网络,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整理)

奥数与“神童”:走偏的偏才教育

2013-09-0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提起奥数,提起神童,这两个话题总能刺激公众的神经,这

本是两个中性词,然而如今却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价值色彩。奥数本质上是一种因材

Page 28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1—

施教的偏才教育,其目标群体是对数学有强烈兴趣且表现出潜质的数学天才,从一开

始就注定只适合少数人,然而在国内,却已演变为忽视孩子兴趣和禀赋的“必修课”,

众多家长和学校趋之若鹜,乐此不疲,令孩子叫苦不迭;而“神童”更是一种客观存

在,神童可以被发现,却不能被主观培养,然而又有多少家长醉心于提早开发孩子的

智力,坚信“神童教育”可以让孩子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呢?

偏才教育与通才教育

文/王宾 原文刊载于凤凰博报

美国的名牌大学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文史类非实用的系(如历史系、英文系)所

占的分量很大。比如耶鲁,历史是最热门的专业,历史系竟有 90 位左右的教师,其中

50 位左右是终身教授。相比之下,计算机系教师仅 30 人左右,终身教授仅 20 位左右。

至于管理类的本科专业,在耶鲁等名校竟根本就没有。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认为,

大学本科的目标是培养人的素质,即美国教育界所津津乐道的培养“完整的人”。因

此,本科教育重在通才教育;而在通才教育中,文史类理应占核心地位。著名数学家

丘成桐就素来力挺通才教育,他说:“我喜欢有创新思想的学生,不但数学有一定能

力,还要学习其他科目,因为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需要通才训练。”近年来,美国许

多院校开始开设一些或取材于流行文化和时尚运动或某些教授想与学生分享自己在某

方面的兴趣而设立的课程,也可视作与时俱进的通才教育。

网上曾流传一个笑话,说中国人在美国购物,付账时抬头看看天,马上报出准确

的数字,美国人咂舌惊呼“云计算”!2008 年是奥运年,但对许多孩子来说,其实每

年都是奥林匹克年。不过不是指体育竞技,而是俗称“奥数”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自从十多年前奥数热开始出现,如今已经渗进中小学的每个角落,并形成了一个规模

庞大的产业。据了解,仅仅北京市奥数催生出来的市场规模就超过 20 亿元。一个稍具

规模的奥数培训机构,一年少则有数百万元多则有数千万元的收入。与此同时,奥数

出版物也是奥数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产业,一些大的培训机构专门设有售书部。

然而,在奥数班火爆的今天,奥数学习却成了一些孩子的噩梦。广州市对 1000 名

少儿开展“梦想大调查”,不少孩子的梦想竟然是“永远不要再上奥数课”。可见,

强化奥数是畸形教育理念。

武汉市教育部门 2010 年就已发出通知:各种奥赛成绩不得与“小升初”挂钩,教

育部也不认可那些民间竞赛获奖证书。但禁令之下,武汉小学生数学奥赛反而越来越

热,2011 年 4 月,武汉市约有 3000 名小学生参加了两项数学竞赛,不少孩子赶考两

场。原因何在?因为小学生奥赛获奖成绩仍是进入名中学的敲门砖。有家长称,为了

孩子参加培训和考试,几年下来花费了两万多元,还不包括路费、生活费,家长也赔

进了不少时间。但不少家长却认为“值得!你不参加,别人参加,同学之间的差距就

会越拉越大。”

Page 28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2—

其实,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只有 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而且,奥数“高

手”也未必就是数学英才。据统计,自 1986 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奥数竞赛以来,共有

100 多名选手获得金牌;但迄今为止,这些金牌选手尚无一人获得高端的“菲尔兹奖”。

也就是说,奥数热并没有为中国选拔出真正的数学精英。在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读书的

一群优秀奥赛选手中,媒体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未来真正想从事数学研究的寥寥无几。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元说,一个人是否有研究数学的天赋,其实要到 16 岁

左右才能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学奥数,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国际数学大

师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也曾经炮轰奥数,认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

我们的天才”。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经常遇到一些中学生向他请教奥数题,陈先生

回答说:“我不会做。”无论这是否陈大师的自谦,但也可启示我们:连数学大师都

不会做或不愿做或不屑做的奥数题,为什么中小学生要抢着学呢?

原来,很多地方的小学毕业生入读重点中学,奥数成绩是一项“择优录取”的重

要指标。因此,尽管知道学奥数对大多数的中小学学生用处不大,甚至还有害处,但

众多家长却趋之若鹜地让自己的孩子上奥数班。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

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

“黄赌毒”还厉害。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

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

平心而论,奥数本身也不是值得人们口诛笔伐的坏东西,奥赛宗旨也是为了尽早

发现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开展奥数教育和奥赛。问题是,这

样一个启智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却日渐异化。比如,非要让那些禀赋一般的孩子扑在

奥数上,就变成了一种有悖教育伦理的精神折磨。为了择校,人人都争学奥数,使奥

数成了一条通往名校的新的“独木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认为,奥数其实是

一种思维训练,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全民奥数”把学生思维练得变态变形。“‘全

民奥数’背后其实是一个利益团体,与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是相悖的。”

尽管奥数饱受非议,但却屡禁不止。盖因它具有非常功利和实用的价值,加上产

业链的利益驱动,于是其生命力表现得特别顽强。一些地方发展到“全民奥数”,而

“疯狂的奥数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应赛教育、功利教育。而在美国,参加“奥赛”纯

属个人兴趣,没有哪所学校进行强化培训,当然也就不存在“敲门砖”功能。因此许

多美国学生甚至压根儿不知有什么“奥赛”。奇怪的是,美国仍然进入国际“奥赛”

前三甲,而且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

中国人热爱“神童”,古已有之。《三国志》记载曹冲 6 岁称象;《全唐诗》收

入骆宾王 7 岁所作《咏鹅》;《宋史》记录司马光 7 岁砸缸救人……这些古代的“神

童”,现在还出现在小学课本中,激励今天的孩子奋发向上。然而,“神童”是否都

很神奇?并不尽然。东汉孔融 10 岁与士大夫论老子、孔子,长大后当官主政,却弄得

民不聊生,最后抛妻弃子独自逃跑,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南朝江淹,少

年成名文采斐然,几年后文章却写得干巴巴,被讥为“江郎才尽”;唐朝方仲永,5

Page 28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3—

岁无师自通能作诗,20 岁却“泯然众人矣”,徒留“伤仲永”……当代“神童”也很

多。1978 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少年班,20 名最小 11 岁、最大 16 岁的少

年开始攻读理论物理等学科。在当时百废待兴、呼唤“科学春天”的时代背景下,他

们获得了高度的赞誉,成为那一时期的学生偶像。到了 21 世纪,“少年班”已不“解

渴”,“早教班”应运而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过时,“没有天才也

要培养出天才”才是“正道”。于是,便有了 800 余名“小神童”在幼儿园里接受中

科院一年级班测评的盛况,有了各大医院儿童智商检测排长队的奇观,有了重点中学

门口凭智商检测结果报考“超常班”的景象。曾有媒体报道,被誉为“神童”的东北

男孩王思涵,当年以 14 岁的年龄取得高考总分 572 分的佳绩,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

化专业。不料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并因为多门科目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与“奥数”现象相比,“神童”现象显然更令人瞩目,“神童教育”也将中国偏

才教育推向极致。1977 年,宁铂成为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的第一人,并一度让万千

学生家长为“神童”现象着迷。这个从江西赣州市走出的全国风云人物,6 岁看完《中

医学概论》就能替人开药方,看完围棋书后就可以与高手对弈,看完唐诗宋词便能吟

诗作对……1982 年,19 岁的宁铂本科毕业留校,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讲师。然而,在

中国科大任教期间,宁铂不务正业,却研究宗教和气功。1993 年始,他醉心佛学并两

度出家。1998 年,宁铂曾参加央视《实话实说》栏目一期有关神童教育的讨论,他对

此表达了不予肯定的态度,被媒体解读为向神童教育开炮。

1996 年 6 月出生的孙天瑞,13 岁参加高考获得 654 分的好成绩。其父孙峰希望

他上北大,但孙天瑞坚持要上航大,因为这是他的兴趣所在。到航大本硕博连读 7 年,

毕业时他也才 20 岁。孙峰说,他没给孩子请过家教,也压根儿没想过培养“神童”,

当然也没有偏才教育理念。孙天瑞每晚写作业的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

看课外书、下棋、打乒乓球。这说明“神童”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主观培养的;因

此,“神童教育”是个伪命题。如果一定要研究这个命题,那就应把力气花在提高他

们的情商上。因为,智商与情商在“神童”身上大抵是不平衡的,例如 11 岁就攻读香

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沈诗钧,举止却很稚嫩、表情也很羞涩。10 岁考取天津工程师

范学院的张炘炀、12 岁考取湖南师范大学的李延、11 岁参加高考考了 639 分的龚民

等“小神童”们,智力都堪称超群,生性都很腼腆。因此,“神童教育”应本着“先

成人后成长”理念,除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外,更应关注其心理成长。

16 岁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攻读博士的神童张炘炀,一直是媒体关注焦点。

2011 年 10 月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说自己曾好几次威逼父母,如果不给他在北京买

房就会中断学业。他的话在网上引起一片哗然。有网友说:多么自私的孩子,接受那

么多教育有什么用?有网友甚至说:他应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由于“神童” 智力大幅超前让人觉得很“神”、很风光,备受国人追捧;媒体此

起彼伏地报道,又让人产生神州大地盛产“神童”。于是,精明的商人很快嗅出其中

Page 28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4—

的商机,“2 岁识字,3 岁阅读,7 岁读初中,15 岁上大学”的广告夺人眼球,声称“天

才摇篮”的郑州市一家幼儿园便对此开出了一年 10 万零 1 元的学费。

上文说过,“神童”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主观培养的;因此至今全世界也还没

有哪个人或者组织宣称“神童”可以批量生产。郑州的这所幼儿园宣称大规模培养“神

童”,无疑极不靠谱嘛。最新科研表明,对孩子进行天才培训,使其大脑提早成熟,

以后的发展空间反而变小。江西省社会学会会长王明美亦认为“神童教育”在本质上

是违反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世界银行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协调员、美国儿

童早期教育领域权威杨一鸣女士也指出,对 0 到 6 岁的儿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

力和社会情感认知,“比智力培育重要得多”。

外国也有“神童”,但与中国“神童”的模式迥异。例如,马其顿 8 岁的小学生

马尔科·卡萨兰于 2009 年初通过微软公司的 IT 专业考试,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计算

机系统管理者,被报界称作计算机行业的莫扎特。印度 8 岁男孩阿曼·拉赫曼因在北

阿肯德邦台拉登互动艺术学院教成人制作电脑动画,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大学讲师。他

的家人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两相对照,笔者赞成此说:中国多天才,外国多大师;

中国学生赢在“奥赛”起跑线,而成年人输在“诺贝尔奖”终点线。或者说,中国“神

童”基础扎实但后劲不足,这一畸形的“偏才教育”现实发人深思。英国剑桥大学对

从本校毕业的那些荣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更非

“神童”。他们大抵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大学时代埋头学业,工作后潜心科研,最终

走向辉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

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神童”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几率有多高?英国米德尔克斯大学 36 年间跟踪调

查了 210 名“神童”,结果仅 3%的人最终功成名就。与之相呼应的是一个极端个案:

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在自己的儿子塞达斯身上进行“培养试验”,孩子一出生

就教他认识英文字母,用各类教科书取代玩具。果然,塞达斯 6 个月大时就能读出 26

个英文字母。此后,2 岁看懂中学课本,4 岁发表 4 篇文章,6 岁完成解剖学论文,12

岁被哈佛大学录取。正当人们对这孩子艳羡不已时,塞达斯却出现一系列反常举动。

比如,在不该笑的时候傻笑。最终,“早教”使他的神经系统失常,14 岁住进了精神

病院。在这个极端案例之后,哈佛大学没有再招收过“低龄神童”。尽管按照规定,

任何学校录取学生时都不允许年龄歧视,但世界名校无一不对“神童”的录取慎之又

慎。即便如此,还是不乏悲剧:牛津大学一位“女神童”毕业后因缺乏谋生能力,最

终沦为妓女;耶鲁大学一位“硕士神童”在家追杀母亲,被控谋杀未遂……

为了与“神童”或“准神童”相匹配,中国学校一度流行开设“少年班”。几年

过去了,由于存在种种弊端,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被放弃了。但是在以色列,一个类

似中国“少年班”的教学项目却越来越受欢迎。只是,跟中国“少年班”不同的是,

这个被称为“墨菲特”的项目在加强学生的学习强度、灌输更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

培养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墨菲特”项目负责人奥尔纳说,

Page 28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5—

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不管他们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项目组成

员尼察说,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的学生是他们最需要的。该班学生除了需要学习国

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要额外学习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他们的家庭作业也比普通学

生多一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启发式教育,并且鼓励学生相互指导和讨论。此

外,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之将来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和社会生活。

一位家长的心灵历程:孩子是差生怎么办

2013-09-0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视角来看: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如有些孩

子人际关系特佳,也许数理能力发展缓慢;有些孩子在音乐领域特强,可能语言能力

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也只是众多衡量孩子能力的指标之一。而对于父母而言,

好孩子,需慢养,不能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迷失。本文作者的儿子在学校的评价体

系里是一位差生,但她努力去接纳儿子,尊重孩子的特质,保护儿子的自信。

孩子是差生怎么办?

文/橄榄树;摘自网络

背景介绍:

儿子终于小学毕业了,班主任在毕业前夕曾经非常诚恳地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希

望能够给新生家长一些启发。她在发给我的短信中写道:“**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

Page 28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6—

正因为他的善良,质朴才让我们老师如此喜欢他,而从我的角度来看也是正因为他的

善良,没有其他的“杂念”才让他的学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

过程中学业是可以等待的,而孩子善良、为他人着想等本真的问题又是不容等待的。”

文中虽然有不少看似明智之语,但是我也有时候会动摇,不那么坚定,所以看似

是鼓励后来人,更多的是给自己打气。

希望看到此文的同行人能够互相鼓励,陪伴孩子成长。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六年前的今天是儿子开始学生生涯的第一天。

那一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

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 以内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

概 2 位数,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也开始了陪读生涯。

一年级第一学期,基本上属于幼小衔接,而对于儿子来说整个一、二年级都在过

渡当中。

刚入学的时候,作业抄不下来,拿回来都是甲骨文一样的天书,只好硬着头皮给

其他家长打电话,听着人家的小姑娘口齿清晰地倒背如流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五一

十的说出来,我那个汗颜呀,提醒自己不能和人家比。一比就紧张。

一、二年级时候儿子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当时曾经总结他为“三不学生”,

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不答。

或许儿子真的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反正老师讲什么,好像与他无关,虽然没

有什么坐不住的情况,眼睛也看着黑板,但是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听课效率不

高是他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家之后也没有养成马上写作业的习惯,总是磨磨蹭蹭,我只好连哄再劝,威逼

利诱,到最后甚至需要把他按在书桌前,好不容易写了一页,忽然发现后面还有两页,

小家伙绝望地立马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放声大哭。我一看都 9 点了,心一横说干脆就

写到这儿吧!小家伙洗洗睡了,我则给老师发了短信,解释了儿子的情况。

在此要感谢儿子的老师们,能够体谅这个孩子的特点,虽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但是我们周末一般会补上,整个一、二年级我们都保证了孩子 9 点上床睡觉,充足的

睡眠对孩子来说他太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我 1 米 6 的个子,孩子 12 岁就超过了一米

8。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考试不答,那是因为儿子不知道考试是干嘛呢,刚开始读不懂题,后来就是答着

答着开始玩了,经常带着写了几笔的“待达标”的卷子回家了。尤其是期末的时候连续两

周,每天带着朱笔的“待达标”卷子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要说不在乎,那是装的,

太虚伪了,但还是不厌其烦的,一道一道的讲解订正,别人的订正需要几分钟,我们

母子需要一个小时,几乎就是重新做一遍。所以那个时候儿子在卷子边缘上都写得满

满登登的,既有我对试卷的分析,也有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

Page 28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7—

发现儿子比别的孩子发育慢半拍始自幼儿园时期,把孩子往人堆里一放,就知道

大概了;而真正让你感觉到压力的则是上学以后,每次的考试分数就是一把尺子,把

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这个时候是最为煎熬的,以前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动摇,怀疑自

己是否耽误了孩子,甚至想要补救,更加严格的要求孩子,其实真正的自信不是成绩

的提高,那是外界的评价,真正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能行!要做到这一点,

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很难。

所以儿子的爸爸经常鼓励我们母子,与其他孩子比起来,我们上学多学了一门功

课就是:“逆商”,在逆境中还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并走出困境。的确如此,当所有

的分数都在告诉你不行,你还能每天带着灿烂的笑容去上学,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

了,战胜自我,乐观向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孩子走向社会还会怕风雨,怕挫折吗?

在儿子的三门主要功课中,我花费精力最大的是数学,其次是英语。

每天的口算,曾经是我们母子的噩梦,在速度和正确率之间很难两全,后来我干

脆不计时了,就是摆弄糖果啦,纽扣啦,无非就是十以内的加减嘛,可是 2 个月了,

愣是没掌握,而马上就要学 20 以内的加减法了,我几乎就要崩溃了。

而转机也来了,突然有一天,学到 9+3=?,我说儿子你看,9 差一个就够 10 了,

那跟 3 借一个呗,就剩 2 了,结果不就是 12 了嘛,哦,儿子懵懂的眼神忽然开了窍一

样,说妈妈我知道了,8+4 也等于 12,因为需要跟 4 借 2 个,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

耳朵,激动地把儿子抱了起来,大声说,对啊,就是这样啊。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规律,儿子每到期中就是低谷。但是转机也往往就在这个时候,

家长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等待这一刻。

三年级开始学习乘法分配率,无论是(a+b)*c 型还是 ac+bc 型,儿子都学的稀

里糊涂,尤其是 36*99+36 这类题,他往往看不到第二个 36 是 1 个 36,因为那个 1

比较抽象。

四则运算的法则他也比较混乱,尤其加减法混在一起的时候,出括号的时候总是

出错。小数和分数混合计算的时候,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我纠正很多次也不管

用,他总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题。

说起来,现在已经到了中学,我感觉难点的乘法分配率他还是会发懵。

数学这个东西,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比较难,很多数学特别差的人也成为

了大学者,钱钟书,吴晗,其他例子包括马云,李安,郎咸平,我特别奇怪郎咸平那

么差的数学怎么会成为经济学家。

儿子英语学得比较早,所以一、二年级的时候以前的底子还能发挥点作用,我也

就把力气都花在数学上了。

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背单词以后,噩梦再次降临。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儿子无法

独立阅读。只能我读一句,他跟着读一句,甚至对话都很难开展。尽管我们亲子阅读

Page 28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8—

开始很早,大概半岁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三岁左右开始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但是

显然这个孩子是有点阅读障碍的。从学习汉语拼音特别困难就显露出这个特点了,加

上阅读的时候串行,落字那是家常便饭,在英语学习上就更明显了。

整个三四年级的英语单词,我们只能抄写,没法背下来,默下来,甚至 26 个字母

他都很难默完整。感谢儿子的老师给予他最大的宽容,别的同学在听写单词的时候,

儿子能够照着书写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没有讨厌英语,没有放弃英语,应该

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转机在我彻底绝望,甚至打算放弃英语的时候再次来临。

五年级的上学期,有节课是有关 cooking 的内容,学到了 spaghetti 这个词,当我

还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读的时候,儿子纠正我的发音,说妈妈你读错,应该是这样读,

我吃惊地说,孩子,可能你是对的,妈妈从来没学过这个词,大概是意大利语,说明

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就是这句话,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劲头,居然一个晚上把那段课文

读得滚瓜烂熟,我马上给老师发短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专门

提问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的朗读了下来,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这次经历让

儿子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趁热打铁顺利地掌握了 phonics,从此以后见到陌

生的单词都能拼出来了,而且可以独立朗读原版书了,这些进步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事。

回顾儿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从一二年级的懵懵懂懂,三四年级的压抑无奈,到五

六年级迎头追赶,虽然与其他孩子依然有差距,但是与自己相比,进步已经是天壤之

别了。

学习能力也许是天生的,家长千万不能强求,只有你接受这个现实,才有可能针

对性的帮助他;而你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及令人绝望的成绩,那只能越来越往

下滑。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非常煎熬的,经常会彻底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失

败的家长。

而当你愿意接纳孩子,更重要的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时候,转机也就出现了。

首先,我觉得自己是个好母亲,但是我也打过孩子,骂过孩子,每每都深深自责。

我曾经在网上宣泄过自己的无奈无助和绝望,等来的反而是各种板砖,像文革大字报

一样,什么你不是好母亲,绝对不能打孩子,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吃药等等论调。

在这里,我告诫那些与我有同样困扰的家长说,要坚信自己是个好母亲,这点比

什么都重要。一个人是不可能彻底洗心革面的,而是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打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已经发生过了,那么就试着让自己下次更冷静,

不要在自责中煎熬,那只会让你更冲动。

而且很多人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你的付出,他们打着“保护孩子”的道德大旗,其

实他们不过是以现状来推断原因而已。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个孩子的天生禀赋是有很大

差异的。

Page 29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89—

这里我有一个小体会,不一定对,仅供参考,那就是——相对来说早期教育比较

成功的女孩居多。无论你的孩子是男是女,我们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只要比,你

就会失落。

其次,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它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长要时刻提醒

孩子,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这个论调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真是要彻底相信它,如同虔诚的信仰一样,那

还是很难的。

我们的大环境在这里,在成绩不佳的情况下,保护好孩子的自信,考验着每一个

家长。我想,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养育儿子这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和他爸爸竭尽全力来保护他不受到伤害。

在孩子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长的,能够以最长远的眼光,来塑造他的

人格,并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儿子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能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甚至是打扫卫生的

阿姨。临近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刘老师曾经动情地给我讲了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个小

故事,那还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走廊打闹,打扫卫生的阿姨说,刚

拖完的地板,踩上脚印了,其他同学不以为然,而儿子则大声告诫同学,要尊重阿姨

的劳动,我们到操场玩吧。虽然从来没听孩子回家说过,时隔两年听到这个细节,我

依然很感动,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感到自豪。

儿子还是一个非常厚道的孩子,与同学交往过程中,虽然也有过一些小冲突,但

是每次我们都开导他,同学之间要宽容,真诚的赞美别人,即使遭到嘲笑也不必放在

心上。我非常欣慰,儿子遇到不开心的事,能够信任父母,并从父母这里得到了安慰

和正确的引导,没有记仇,第二天依然高高兴兴去上学。

儿子爱读书,热爱大自然。这也是家庭的熏陶。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阅读,喜欢音

乐,喜欢看电影,更喜欢远足。

周末我们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公园,电影院。大自然是一

部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一年四季的轮回,花草鱼虫的变迁,高大如松柏,孱弱如蝼

蚁,都是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各种人生哲理与智慧都在大自然当中。当一家

三口在草地上打滚,嬉闹,我们都成为大自然的孩子了,孩子与父母也是平等的了。

而书,音乐,电影则是前人赞美大自然的精华。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就掌握了最好

的学习工具,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而音乐是美的熏陶,电影更是各种艺

术形式的浓缩,能够更生动的展现人类智慧的精华。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家长向孩子传递人生智慧的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获取越来越方便,而智慧却不易得。而学习将是

终其一生的,站在这样的角度,我们还需要在意起跑线的早晚吗?未来会出现我们根

本无法想象的职业,我们的经验在这些孩子身上也许用不上了。

Page 29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0—

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记忆力,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只有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真正发挥了大脑的潜能,而且是无限的潜能。为什么现在出现了这

么多的 IT 精英,因为他们创造的需求是不受资源限制,而且也不耗费地球资源。

家长期望孩子的人生道路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估计律师啊,医生啊,还有大学

教授啊,是家长最期望孩子的未来职业。但是又有多少人放弃了医生的道路,从事了

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弃医从文的特别多啊,鲁迅,余华,毕淑敏;从政的孙中山,

从乐的罗大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人生经历丰富或许会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吧。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或许你还是为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那么教育现在也多元化

了吧。

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选择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民办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

中国高考,准备到国外学习。此外,人民币升值了,北京的房子值钱了,中国人可以

负担得起海外留学的费用了,这一切的变化就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周围。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培养孩子的根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质,如果公立

教育不适合,换个环境;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还有很多职业不需要成绩。如果孩子

注定要过不同于父母的人生道路,那么不要强加你的理想给他,做好我们自己,毕竟

我们还在中年,人生道路也很长。

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母亲致儿子:我为何一直以你为骄傲

2013-09-0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29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给家长出一道问答题,“孩子最让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大部分家长会将答案锁定在学习成绩上,无可否认,这就是我们当下的一种教育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主人公似乎显得有些特别,她是一位细腻而宽容的母亲,她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难过着孩子的难过,却没有迷失在教育的荒野里,她只是站在孩

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更多的发现孩子的优点,尊重孩子的兴趣所在,在她心中,

远不止一种衡量孩子的尺度。

孩子,我为你骄傲

文/花千树;摘自网络

孩子,很久以来,我就一直以你为骄傲。

我并不十分在意你的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在未来的日子里,许多的知识会自然的

完善,那些无需记得那么牢固的东西,了解了解就是了,不必为了未来要忘记的东西

放弃你当前的快乐与爱好。我翻你的英语书,我就知道你是个很好的孩子了,我一看

你记的笔记就知道你上课是如何的专心。这很好,我很满意。我们偶尔一起记单词,

你的记忆的快速与准确也令我刮目相看——我在你读小学时还未发现你记忆的天赋呢。

真好,随着年龄的成长,你身上让我喜悦的东西越来越多。

你那么快乐的、投入的打篮球,你与篮球一见钟情,我真高兴。偶尔,你中午打

球忘记吃饭,我觉得能够那么投入那么热爱地做一件事情,真好。我与你一样体会快

乐,在你快乐的时候,我也是快乐的,在你沉醉其中时,我也是沉醉的,我知道沉醉

于一件健康的运动有多么好。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你打球可以扣篮了,够得着篮框了,一只手可以抓住篮球了,你知道你打球的最

佳位置应是中锋,我听着你取得的进步,我在你的快乐的叙述中开心的笑。孩子,这

一切真好。

你还有三十多天就要中考了,我曾经想,是不是可以在这有限的日子里,把快乐

放一放,把爱好放一放,是不是需要在最后时刻拼拼命,毕竟我们读了三年初中,是

到检验的时候了。昨天接到电话,说是你打球时手受伤了,一只手肿了,一只手经拍

片有点什么脱离。今天我们去接你回家,你的左手小心托着你的右手,我听说你昨晚

疼得一夜没有睡好,可是你在车上说:我想打篮球!哈哈哈,我觉得没有比这更让我

欣慰的了。你一路上讲着你的快乐:你的体育得了满分,你的微机得了满分,你的化

学实验也侥幸得了满分。你上课抓得可紧了,一点也没有松懈。你的同学在你受了伤

后,都那么照顾你,给你买露露喝,给你糖吃......呵呵,孩子,这次受伤我想是为了完

美你初中的记忆。你心满意足地附和道:我想是的。

老师也说,在学习上你根本就不知道着急。为此我曾经皱过眉头。可是,我现在

为你感到骄傲!我觉得你是在健康成长着,我为什么还要索求那么多呢?

Page 29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2—

学习成绩仅仅是评定你的一个方面,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你的快乐能力,你的

承受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你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你的为人着想的能力,你的包容心,

同情心,理解他人的能力,你的吃苦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静思能力,你的处事

态度……各种能力多了,如果都要打分,那学习成绩才占多小的一个比例呢?所以,

我是更全面的衡量着你,我觉得我的确为你感到骄傲。

而且现在学校所学的,就应当是你需要学的吗?那只是少数人制订的一个圈子,

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参照呢?是因为他们博学?还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是因为

他们掌握着宇宙的真理?还是因为他们通过编订教材进一步确定着他们在教育领域的

位置?通过编订教材使他们的腰包充实?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仅是人类浩瀚文化中的一

朵浪花,而这浪花是少数人为我的孩子还有千百万孩子所定的一个圈子,为什么我要

认为我的孩子在这个小圈子里适应了就是优秀的呢?当这个圈子越来越窄时,我作为

一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应当给孩子打开这圈子的篱笆,让他在一个更宽敞的环境下

快乐的生活与学习。

我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吗?我是在更长远的为孩子着想。人说:十年河东,十年

河西。是说世事易变,人生无常。那么,我们今天所推崇的升学标准,就业标准,也

许仅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许是畸形的产物,我所能给孩子的,就是希望他掌握一个

更宏大的标准,更符合宇宙真理的标准,这样,任时间流逝,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才会活得更好,因为人所有的不顺,都是因为逆天而行才产生的。

你从小到大,总是那么沉稳,对人总是那么包容。你在五六岁时,一次在矮墙上

与小伙伴们一起跑时摔下来了,分明是亚龙推了你一把才导致此的,可我想找亚龙训

斥时,你却拦着我说:亚龙不是故意的!这样的事情有过几次,所以,我常常为着我

的孩子骄傲!我所骄傲的标准,从来没有想要附和别人采用的标准。因为人的标准在

不断变化,而宇宙是有着他恒定不变的标准的,那就是慈善之心、宽容忍耐。

我对孩子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呢?我只是希望他不去过大富大贵的生活,因为人在

富足的生活里尤其容易迷失自己。我的周围有许多穷人,牛儿奶奶,七十多岁了,还

要劳作,血压那么高也舍不得到医院看病;还有那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总是拾柴禾;

还有邻居兵海家,孩子好几个,能吃上什么好东西呢?还有福辰,他家的孩子也是多

么的可怜啊;亚龙才十七岁就开始给人打工卖苦力挣钱了......孩子,如果有哪一天你很

有钱了,想想他们,要付出多少辛苦才可以得到一点物质的喜悦呢?所以穿名牌,我

觉得是会感到难过的,想到这些穷人,是想落泪的。一个人富足的时候,也永远要想

着,还有很多的可怜的人,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时候,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所以,永

远不要铺张与奢侈,当与别人共享财富时,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当把钱财看得淡而又

淡时,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与轻松。孩子,我看见你严肃的点头附和着我的想法,我感

动得想要落泪。作为爱你的母亲,我能给你什么呢?我希望给予你更长远的幸福,而

不仅仅是一时一世啊。

先到此吧,我要读会儿书。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不读书。

Page 29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3—

做个“懒”家长,坚持不陪读

2013-09-05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每年的开学季,家长是否应当陪读一定会是教育领域里的热

门话题,这已经演变为定期上演的规律性事件。这几天,各大新闻媒体的教育版又在

此话题上投入了大量笔墨,最近还出现了“父亲陪读,与女儿同上一所大学”新闻,

激起了教育界、公众的热烈讨论。在当前,认同陪读行为和反对陪读行为的父母都似

乎有令自己坚守的理由,这也一定程度上促使公众观点从来都没有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反对陪读的家长的感悟,他结合自己的实际育子经验来为其

观点做论证。

做个“懒”家长,坚持不陪读

[摘自网络,作者不详] 每当看到或听到家长为陪孩子读书而含辛茹苦时,我不免感慨一番。家长陪读,

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孩子,为什么要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我的孩子的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扪心自问,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操多少心。

从小到大,孩子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我们这个家长当得确实比较轻松。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建立孩子和读书之间的“缘分”。孩子一两岁

的时候,尽管离认字还早,我们还是买来一些图画书,和他一起“读”书,讲述书中

的故事给他听,让他领悟读书的乐趣。他渐渐长大一些,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不急于回答,而是有意识地把他的注意力引到书上去,告诉他“我们一起到书里

找答案”,让他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大一些,孩子听故事着了迷,我们便买来童

Page 29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4—

话故事读给他听。他百听不厌,好奇心和求知欲变得越来越强烈。那期间,我因为工

作和进修的需要,看书学习几乎成了每个晚上必做的功课;他妈妈也经常从学校阅览

室带书刊回家看,对《收获》一类的杂志爱不释手。耳濡目染,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与

日俱增。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孩子懂

事起,我们就常跟他说,家长在不在身边都要认真学习,学习不是为家长,也不是为

老师,只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才能把书读好。我还现身说法,讲起自己小时候

读书的事情:那时候农村条件差,连电灯都没有。一到晚上,大人们休息了,我就着

煤油灯微弱的光线看书、做作业,时间一长,父母心疼煤油烧多了,还催我早点睡觉。

那时候,村里好多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而无缘上学,我格外珍惜父母给我读书的

机会,学习上从不要家长督促,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中等

师范学校。此外,我还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刻苦读书的故事给孩子听,在他

幼小的心田播撒下爱读书的种子。

让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坚持不陪读。孩子上小学之后,很自然地

爱上了学习。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桩事情,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和他妈

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从不盯着他做作业,也很少去检查、订正他的作业。他如果把

作业做错了,老师怎么要求他订正,他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从不找我们家长“耍赖”。

记得那时候,小学生放暑假(寒假)前,还要带回家一册厚厚的暑假(寒假)作业。

放假没有多少天,孩子就三下五除二,把它们统统给解决掉,然后利用余下较长的假

期,找课外书看或找小伙伴们玩。见他这样争气,我们也乐得省心,成了名副其实的

“懒”家长。在学习的舞台上,他是主角,我们做家长的是欣赏者、喝彩者,偶尔帮

他跑跑龙套,做一些学习资料搜集等服务性工作。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家长就怕他学习不专心,怕他把作

业做错,怕这怕那的,喜欢陪着孩子学习。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很少有孩子天生

就是学习自觉性差的,如果他一上学就有不专心的表现,那多半是因为这之前孩子没

有与书籍建立良好的“缘分”。家长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孩子与读书学习的“感情”,

帮助他尽快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然后渐渐地从他身边隐退。如果家长不及时抽身,

一“陪”到底的话,那会使孩子的学习依赖性越来越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无疑是利

少弊多。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家长的陪读而特别优秀的孩子,证明了家长陪

读确实不是一条好路子。

我们从不对孩子的学习给予物质奖励。我们一直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好好学习,是孩子的职责;考试考好了,是孩子的学习获得了丰收。这跟农民辛勤耕

Page 29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5—

耘后收获庄稼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有的是精

神上的肯定、鼓励或安慰,但从不在他考试前许诺、考试后兑现某种物质奖励。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起钩来,想通过这种办法来激励孩子努

力学习。其实,这样做容易误导孩子的学习动机,好像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某种

物质奖励。一旦孩子认为家长许诺的奖励没有足够的诱惑力,或者他干脆就不想获得

家长的奖励时,学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

为两组。老师对 A 组的孩子们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 B 组的孩子

们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你们自己创作的画”。两个组的孩子们都画了画,但是心

理学家通过暗中观察,可以看到 A 组的孩子们大多都是被动地画着什么,他们绘画的

兴趣明显地被降低了,而 B 组的孩子们却都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检验画作,B

组孩子的画充满了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 A 组。这个实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

年龄组里都进行过,得到的结论完全一样。按常理推断,对孩子们的绘画成绩给予奖

励,会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水平,然而事实却正相反。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

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了

兴趣。

只有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家长许诺的某种物质奖励,

而是为了自己成长的需要时,孩子读书才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动力。

如果家长要为孩子购物,也要“师出有名”,尽可能将购物的原因与孩子的学习

成绩脱钩。孩子读初中的一个暑假,我们和他一起上街选购了溜冰鞋、MP3 和小灵通,

但这和他考试取得好成绩没有关系。孩子自己也清楚,买溜冰鞋是想拉长他体育学习

的“短腿”;听听音乐是想调剂一下他的课余生活,顺便给他增添些“音乐细胞”;

买小灵通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高中住校生活联系方便(后来学校不允许带,小灵通基本

处于休息状态)。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当孩子把学习当做自己的

事情成了习惯,步入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做家长的哪会有不轻松的道理呢?

Page 29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6—

“相信未来”——李开复与大学生度过入学第一天

2013-09-0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继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后,大学也将陆续迎来报到季,对于

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即将远离父母和家乡,开始他们崭新的大学生涯。相对于

中小学时期而言,大学里的生活是如此的不一样,学生仿佛进入一片自由的天空,有

了更多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大学、自己的未来做

合理的规划,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本文是李开复先生在新

东方“相信未来”2011年度大学生新生学习规划讲座上的演讲,无论你的角色是父母,

还是学生,相信本文都将对你有所启发。

我在后台正好跟俞敏洪老师碰面,也交流了一下。我问俞老师:你是北大英文系

的,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他的回答是,海明威。非常有档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狄更斯。比较通俗一点(大家笑),容易看得懂,《双城

记》什么的。但是我今天开场想跟大家谈他写的另外一本书,叫做 A Christmas Carol,

有人翻译成《圣诞欢歌》,你们读过吗?电影看过吗?电影是讲一个小气财神的故事。

因为环境的影响,让主人公变成了一个自私的、小气的、苛刻的财神。圣诞节的前一

晚,有三个灵魂来拜访他。最后一个灵魂叫未来,带着主人公去看他个人在人生结束

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主人公看到后,觉得如果再这么下去,人生结局不幸。他醒来之

后就下定决心,决定刚才发生的事情那个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从

此之后,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个善人。

Page 29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7—

今天分享这个故事,是"给未来的你",希望你能看到未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我未来称为什么养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不是确切地知道每

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你们要相信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

工场,Google、微软这三个地方我们所雇佣的每个员工,我们招聘的每个毕业生,来

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微薄上留言的每位求助者,他们都是

二十来岁,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今

天是 9月 2日,2015年,我跟在座的各位会谈什么事情,你们心中的困惑又是什么,

你们要发展成为的人在 2011 年的今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讨

的:2015年的你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演讲一共分 4个部分。

1. 首先我认为,有可能 2015年你会成为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在创新工场去年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去了 15所高校,找到了顶尖的计算机系毕业

的学生,发出了 200份 offer,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来

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之前,我不想误导任何的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会问: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想做的一件事情。当时我的想法是,

既然是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这个问题总应该想透宗应该知道答案吧?如果你不想创业,

我可能就不希望你太努力地来创新工场,因为也许你会在一个大企业或者政府里得到

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回答。常见的回答有:

——啊?你真的是开复吗?是真的开复吗?

——是的,我想跟你谈谈创新工场对你的邀请。在谈 offer前,我想先知道,你

是否想过创业的事情?

——这时 80%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过。

其实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 offer的人都没有想过

创业是否是你自己的道路,这一点就是一种迷茫。这个数据还是顶尖学生的迷茫,我

在网上看到更多的同学的发问,比如专业不对口,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爱做

什么……

今天我想跟大家将的是,你们这大学四年,有一件事要做好,就是认清你自己,

要弄清楚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要知道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

赋在哪里。在你考虑这个事情之前,首先要知道你要清空的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就

是:这个事情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你周围的人,

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想要你成为

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所以大学四年,其他都可以再学,但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天赋。

为什么天赋如此重要?你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硬变成一个音乐家,硬要

他去作曲,他能去成就微软吗?如果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人硬要他去编程,他有可能成

Page 29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8—

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至少亏欠

你自己的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样你才能够把你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另外我深深相信,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自

己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着这个事情,最后他

不成功都会很奇怪。

那该怎么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给你们的建议也很简单:多尝试。多尝试那些自己

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或者去网上求知。

重点是你要给自己分配时间,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可能存在的地方。还有,

不要很刻意地去说,我未来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要很功利地去学某一个知识系统,

因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就错失了你心中真正最爱做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人生

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人生中的一些经历都像是一个个点,

在人生未来某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当你还没有画出你的曲线的

时候,不要苛求每个点都在正确的位置,否则你可能就没有真正追随你的心。

我来演讲前,看了下我大学里选的课,发现有三种:一是选之前觉得可能有兴趣

的,选了以后发现非常枯燥,上课都在睡觉,实际没有兴趣的,包括经济学,美国政

治,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这几个都是我发现原来自己没有兴

趣的。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花了时间选这些课,因为选之前以为自己有兴趣,选之

后明白自己没兴趣,就让人生的选择划掉了一个,能多划掉些选择,这样的 elimination

也是一件好的事情。第二种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发现你爱上了它,这

个感觉特别好,而且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课,

才发现撞上了自己喜欢的课,也就是计算机。还有第三种可能发生的是,学完以后发

现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有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些都是

一个个的点,也许你的人生未来有一天会把这些点串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我对哲

学很有兴趣,学了没用,又不可能做哲学家,但我今天写的书和文章,如果有丝毫的

哲理在里面,还是要感谢当时学的哲学。当时还学了中国文学,听起来也很荒谬,这

个学计算机的人学文学干什么,就是有兴趣嘛,那毕业了有用吗?没用,但是我这几年

出了 5本书,至少还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中国文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

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课程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英语写作、国际关系,

这些在 Google的四年确实蛮用得上的。

这些选课的决定,当时做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当时就觉得上一上。第一种发现

不喜欢的,就扔掉,第二种是爱上的,就马上去追随它,第三种是喜欢但是没用的,

那就先留着,以后终于会把它串起来。

我知道在座的许多同学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你在美国换专业选课之类都很

轻松,我们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很多是被限制的。确实中国有很多限制。但我跟你

分享一个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有一个很能干的工友名字叫尚若辉(音),他毕业于一

个排名非常靠后的大学,几乎最后,没人听过那所大学的名字,因为父母亲说你学会

Page 30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299—

计吧这个好找工作。但他学了才发现,没有兴趣,挂课,但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居

然有一个方向叫用户体验设计,他特别感兴趣,怎么父母没告诉,怎么高考时没这么

一个选择。但他没想这么多,就在网上交了各种相关的朋友,在网上上了各种课程,

在论坛里发问,跟国内外的朋友交流,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方面的热情,也有这

方面的天赋。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打工,半年之内赚了 4万块,他的设计让

人赞不绝口。但就在他发现非常开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以前只挂一两科,这个学

期他挂了 4科,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兴趣。他跟父母做了沟通,他毕业以后不做会计,

但他也尽力提升成绩,至少达到毕业的标准。父母看到这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还是

不错的,就没有要求他了。他也就一边读书把成绩提起来,一边在新浪找到了一个兼

职的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然后一毕业就在创新工场投资

的知乎团队哩,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所以当你找到自己的最爱的时候,

你会发现你会想魔术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再次分享一下乔布斯的一段名言:2005年斯坦福说:不要被信条所束缚,最重要

的是拥有跟随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

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我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才不会迷

茫。

2.成为应试机器的人。

知道自己的迷茫还是有希望找到兴趣的,但成为应试机器的人就更严重了。在创

新工场每年收到几万份简历。常常,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比如,某人,男,

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 80 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一个简历千篇一律地

都是用这些成绩数字来描述一个人,而且是用在应试体系里的数字来描述一个人。这

样的人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难道你在大学四年教育之后,只能给我这些数字吗?你是

否成为了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一台机器?你的特点在什么地方?除了你的分数之外,你

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你学懂了什么?你在学到的地方有没有好的创意,你是否知道你学的

东西有没有用处?你在课堂学的东西能发挥出来吗?

所以,第二点我想建议的就是,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

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 12年的应试教育,今天应该划上一个句点。我希望你

们能逆转过去教育对你们所做的一切迫害,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有关思考方面,一共有三种大学四年里你必须学会的学习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

以帮助你从应试的壳里飞出来:

第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这个特别重要,这点做不到,一切其他的大学教育都

是白学了。读中学的时候,老师会一次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但是进了大学以后,

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在这四年中你一定要

从一个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能学会自己学习知识的人。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

Page 30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0—

要有理解的能力,不能只有背诵的能力。这包括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

以然,要能够无师自通,给你一本课本,你能把它看懂,做到这些,你就拥有自学的

能力了。

那你可能要说,我从何开始才能具备自学的能力呢?唯一一件必须学会的事情,就

是学会问为什么。因为在应试教育里面,只要学了"什么"就可以及格了,就可以背诵

了,就可以考试了,但是在大学里面,你不能只学"什么",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

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是如此的,你才能再次把它推出来,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

通。随时都要问为什么,上课问,去论坛问,上网问,问同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

到底。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你学的每样知识,不要知识知道这个公式是

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真实的工作中有什么用。因为你进入社会才会知道,

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老板认为你最需要的知识。有

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的有用的知识,只是你一生中要用的 5%而已。所以更重

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知识怎么能够应用起来。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

把这个英文应用到比如说写一个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理解

这个编程怎么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这些都需要你在学习时多

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反对学数学,认为像指数

之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直到有一天,我告诉她会用指数,你就可以计算你的银行

有多少钱。我问他,你如果有 100块钱,每年 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

答案居然不是 200块钱的时候,她就突然有兴趣了。她说,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她

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我就告诉她,指数是有用的,要学会融会贯通,知道怎么实践。

第三种能力叫做 critical thinking,就是批判式思维。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

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值得了解,都

值得珍惜。不要被教条锁住,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这里我也想讲一个创新

工场的工友王俊煜的故事,他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然后进入了 google,google是

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是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

这个技术能够多酷,能够多困难,能够多难让竞争对手抄袭,但是比较少去想,用户

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做用户体验的人,特别在乎用户的感

觉,而且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被抄袭,如果用户不喜欢还是不会去

用的,他在 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在 google的时候因为是工程师文化,

他的声音有时候就会被淹没,但是他执着地提出他的想法,至少在两款产品上提供了

巨大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加入了创新工场,成为了豌豆夹

这个产品的共同创始人,做出了非常好的产品,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

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这证实了,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看问题,一定

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Page 30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1—

怎么样培养这个 critical thinking 呢?我建议你们以后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

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

那样?这样可以让你更深的了解,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我女儿以前参加过辩论社,

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

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听起来觉得很奇怪,我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我要去

辩论它呢?多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

首先你会知道,有不止一个方法来看问题,其次,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

辩论的时候好用,第三,辩论的对方也会知道,你居然这么有知识,两边都想得这么

清楚,让你未来更能够平衡,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所以,如果你希望未来的四年不要成为一个应试机器,那就希望你多问问"为什么

",还有"为什么不",还有"这又什么用",这能够帮助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

还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3.2015 年在座的某位同学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我感觉很被动。

有一位同学对我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

人的注意,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这其实很自然,因为在应试教育的

氛围长大,在过去的十几年,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养人际关系。

所以我会给你们建议:首先,在校的时候要多培养你们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

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会发现,

信任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信任这个东西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是犯一次错就可能毁

于一旦。

如何跟你的朋友培养友情,我建议你们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

因为大学的友情往往是那种不变质的,可以受益一辈子的。希望你能将心比心,能像

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

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能在大学四年交到这么一批好朋友。

第二,我也希望你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

明就很好、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能够思考的人如果不能表达,等

于一个不能狗思考的人。

另外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一个创业家 Tim Westergren,是很著名的互联网公司

pandora的创世人,他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我能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我

会挑选口才。

如果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比如投资者、顾客、用户。

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发掘公司的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

以激发你的员工的斗志和潜力。当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是我很惊讶我见到的每一

个创业者都有这方面的才华。而口才不是在学校里任何课程可以学到的。所以口才、

表达非常重要。

Page 30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2—

第三个最重要的建议是多争取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你大学这四年,如果你想突破,

成为一个不那么内向的人,成为一个外向,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你要多学习团队

合作,因为你会发现,进入社会里面,团队的合作代表了一切,在课堂里面,是不那

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的时候,如果团队合作,那不久作弊了么?如果想毕业之后有

好的团队合作,在读书时一定要学习、培养。

"我听到的我会忘掉,我看到的也不会记住,我做过的我才真正明白。"必须去实

践,才能真正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的,是怎么定目标的,是怎么达到目标的,你

会学习如何跟人协作,跟人协商,能够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注意到,我在 google 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 2年,在这 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

雇佣过任何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所以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至少你们要答应

我,不要回家去悠闲着玩一个暑假,因为暑假是你少数的难得的可以投入实习工作的

机会。暑假是没有学业压力的,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你的时间花在实习上面。没有一

个没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 google 或者创新工场。这代表了实习让你真正体会了社会

要什么。毕竟学校和社会是脱节的。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在企业里

我们需要什么。唯一的方法学到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就是暑假去实习。如果你找不到

创新工场、google、百度这么好的公司实习,我的建议,去任何一个公司。去一个能

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对口的公司也没问题。技术公司找不到,找服务业,哪怕是到

餐馆里段盘子,都有价值。虽然你不会想端盘子一辈子,但是你端盘子的时候,有机

会跟周围的人,跟顾客、跟老板的接触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除了实习之外,

还有学生的社团,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所以参与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个非常

好的学习的方式。

重复一下,如果想提高情商,我的三个建议:培养友情,培养口才,争取实习。

相关一点:如果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么办?争取工作机会碰壁了怎么办?万一我

去百度应聘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他们嘲笑我怎么办?万一我发现自己很不足怎么办?

万一我发现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再次提醒你,积极主动,不

要畏惧失败。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

人,要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事业计划。理由非常简单:只有你能管理你

自己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

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

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和最少的机会。有的时候你可能回想,算了吧,别

争取了吧,休息一下,多累呀。但是你不能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而你不去

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不去做个决定,也是在做决定——你做的决定就是让你成

为一个被动、消极、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励犯错的,甚至是惩罚犯错的。但仔细想想,

我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你跌倒了,

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你说错了,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你可能快淹死了。你第

Page 30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3—

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但现在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因为失败而

被打倒。你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中站起来,失败中学到更多。这也是我今天能跟大家

分享的,我的任何成功,最大的我学到的教训都是来自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我们都非常尊敬的乔布斯先生最近身体不是特别的好,他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尤其在看到他身体越来越弱的时候:记住你们即将死去,这件事情帮助我指明了生命

中重要的选择,因为生命中所有的荣誉。。。。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

留下来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你担心失败或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最好的解药。如果你能

清空一切,你没理由不去做那些你必须做的事情。

4.未来的你可能是一个浮躁、贪婪的你。

这个我在年轻人中间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更多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因为环境中有

很多不公平,有一些富翁迅速致富,不是每个最诚信的人都得到了最大的成功,有一

些人非常贪婪,做的事情尼姑非常浮躁,但是他们依然成了亿万富翁。这些人很不幸

成为了部分在座的你们的偶像,或者部分你们未来奋斗的动力。

奋斗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基于这种侥幸致富来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

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一定要花很多的时间

去学习,有一本书《异类》里面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一万个小时的练

习才了不起的。莫扎特联系了 1万个小时,比尔盖茨编程了 1万个小时。千万不要浮

躁,不要认为可以得到侥幸的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

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这里我分享一个故事,隐去主人公的名字,用假名。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

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凤(化名),她是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很聪明,对技

术对产品都很有感觉,而且口才非常好。因为她自己在表面上非常光鲜,她被团队一

致推为团队的负责人。但她非常浮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整个团

队,认为自己可以做商业计划,甚至我们都相信了她自己的说法。但很不幸的是,她

浮躁地希望能够快速得到成功,能够快速出名。结果,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

头与搞人际关系上,而疏忽了脚踏实地地把产品做好。最后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

队成员一个又一个离开,最后自己也离职了。这个例子看到的是很不幸的,一个完全

有机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因为浮躁,没有得到成功。这让我也有很大感触,让我

们今后面对这些创业都青年人才时,必须常常问你,考你,确保你做了你需要做的功

课。比如你花了 100个小时,你在你的产品方向,你的领域里,一定要懂得比我们多。

如果你没有花这个苦功夫,没有懂得比我们多,我们就不要投资你。这是我们从中自

己学习到的一个教训。这样也可以避免这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另外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批学生发了一个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

了我的电影。非常得意。这一下就吸引眼球了。洋洋得意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

Page 30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4—

一辟谣,他们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经过微薄的转发,最后也许大家知道了创新工

场没投资它,但是它已经出名了。这是他们悉心的计划。计划因此可以火起来。但是

这种浮躁的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一个传统的企业可能

就算了,息事宁人了,或者辟谣,或者别理他。但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

个教训,因此他们收到了我们律师的电话。这个电话警告了他们,如果不停止侵权,

我们告他们。然后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说他们这么做是不可接受的,请不要

再闹了,学校可能也惩罚了他们。结果,他玩火自焚了。希望这也成为一个教训。

在微博的时代,其实这种虚假很多时候都不能蒙骗人,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可

以问问郭美美。

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例子,也隐去他的名字。一位叫小高的创业者,他有了所有的

创业者应有的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创业过,有经验,也有在大公司任职

的经历,口才很好,非常自信,30 出头,从我们眼里,从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都是

一个需要追捧,抢的创业者。他来见了我们,跟我们讲了创业想法,听了以后我们觉

得蛮好的。这个人也很好,团队也很好。我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他了。但

是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我说你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他说 4个月我可以把这个产品

做出来。但是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间绝对做不出来。我又

问他,你这个想法为什么和在现在公司做的业务非常相似?他慌忙地回答,不会不会的,

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一定是不一样的。听了这两句话之后,我心里大概知道

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在的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出来。另起炉灶,用不同的用户体验来

包装原公司的技术,4个月做出一个平常要花 2年的时间做的产品。这可能是他的如意

算盘。当时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要问这么清楚,

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他没说他是偷窃,我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是了么。

听到这话,我非常失望,对创新工场我没有教好我的员工非常失望。于是,那个周末

我发了个邮件:今生我们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在这里不只是

为了金钱,也是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成为顶尖的早期投资者,

我们也希望能正面影响中国的创业环境。我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孵化顶尖的企业,也希

望能够帮助他们成为受世界尊敬的企业。我们不仅仅希望扶持最聪明能干的创业者,

我们也希望找到德才兼备的创业典范。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创业者的时候,不仅仅要

看他是否能赚钱,而要深度理解这个人,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好领导。

如果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代码或践踏别人,我们是绝对不能够容忍这

样的一个人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赚多少钱。作为创新工场,我们的一举一动

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无论是对我们平台的员工,还是对我们投资的公司,如果我们支

持犯罪,我们自己就是在犯罪。如果我们投资邪恶,我们自己就是邪恶。如果我们自

己容忍卑鄙,我们自己就是卑鄙。

我们不能浮躁,我们更不能不诚信。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在座如果有想创业的同

学,我劝你们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做过实习,你

Page 30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5—

也不会深度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

全才的。给自己至少几年的时间,再去创业。尤其是要去做高科技产品的创业的话。

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就是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在里面学习几年。当你觉得自己

学够了的时候,你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再过几年再来创业也不迟。我们要求

每一个来创新工场创业的人,都懂得比我们多,对领域有丰富的涉猎和经验。

例如,豌豆家团队,除了王均与之外,还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叫崔瑾。崔瑾的经

历让人最感叹的一代是她在北大国际关系毕业,她非常想学习创业,有人告诉她有一

个很不错的公司,叫百度,让她去申请,当时百度没有太多职位,就跟她说你要来的

话就做前台,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她就答应了。所以今天崔瑾经过在百度、奥美、

google的累计,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够成为豌豆家的首席运营官,

很大的程度来自于毕业的那一天她没有带着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不愿意接受一

个前台的工作。她愿意从基层做起,虚心地学习。

再举一个清华的例子。我们投资的一个创业者叫许朝军,可能大家都在网上看到

了一些他的发展,他在大学的时候先从 chinaren干起,然后被收购进搜狐,然后又到

了陈一舟的千橡,跟王兴一起做了校内网,之后成了人人网,几十亿美元上市,之后

又到了盛大,成为边锋的总裁,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他今年才 30岁。我想讲的不是不

是说他多成功,当然今天他很成功,拿了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做了

点点网,崛起非常块。我想讲的不是他有多成功,而是他有一个多么谦卑的第一天,

在 12年前的今天,他从乡下来到北京,他发现周围的人懂得都比他多。他傻傻地进了

计算机系,但是他从来没摸过计算机。他周围的人在城里长大的都会编程。他告诉自

己,一定要学习、赶上这些人。他要先学会打字,但是买不起键盘。他就在纸做的键

盘上练习学会了打字。他编程如果那不到计时,就在纸上编程,辛苦地把自己训练成

了计算机高手,在很多很好的企业里做得非常好。而他从搜狐出来的时候,曾经有风

险投资家对他说,你很厉害,在中国最早的社区 chinaren 就做得这么好,然后搜狐收

购了以后,23岁就成了技术总监,这简直前途无量,我们想投 100万美金,让你做任

何你想做的事情。他说: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习够,我现在是懂技术了,但是我在运

营、市场、用户方面还要继续学习,然后他就一次又一次参加了不同企业,学会了他

所需要的一切,最后他才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出来做了点点网。所以你看这么成功的

一个人,他拒绝了 100万美元的投资,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继续学习。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再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话不是乔布斯些的,是一个叫 kewin kelly 的人些的,kewin 今年 65

岁,是美国有名的科技预言家和科技作家,他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有幸我去年见到

了他,我跟他说乔布斯从你那里学到了人生的座右铭,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肯定不是告诉我们都笨笨的,都饿饿的,一定是有更深的理解。

你可不可以用最简单、最容易懂的语言,阐述、诠释这四个英文字给我听?他是这么说

的: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如果我们不学习,科技的发展速度会让我们所有的一

Page 30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6—

切在 5年后被清空,所以我们必须用初学者的谦虚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来

拥抱未来的知识。——希望大家也能记得这句话。

谦虚、渴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的学习,就可以避免浮躁、贪婪的你。

各位同学,人生在世,我们拥有的两个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才华和我们的时间。

才华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这一生可以说,是用我们的时间来换取才华。而

在你们大学这四年,你们可能是这一生拥有最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的阶段。所以希

望你们务必利用这四年的时间,把握这四年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才华。昨天刚踏入校

门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一个青涩的、被动的,为了应试分数读书的,被家庭呵护的,

刚毕业的中学生,今天希望你们从这个讲座听到如何避免迷茫困惑、应试机器、孤独

被动、浮躁贪婪这些可能是未来不好的你,四年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追随你们的心,

学习思考、脚踏实地、成为高智商、高情商,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并且

讲诚信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同学们,祝福你们过精彩的四年,成为一个精彩的人。

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关”

2013-09-0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对于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孩子而言,他们正在经历人生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而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反应,父母们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孩子哭闹

者有之,焦虑者有之,兴奋者亦有之……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学生生活,父母如何才能

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口呢?本期文章尝试就这个问题进行解读。

Page 30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7—

如何陪孩子度过“入园关”

[摘自《中国教育报》]

儿童从家庭中走入幼儿园,这是他们真正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台阶”,对其成长

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心理学者称之为“心理断乳”。能否顺利地迈好这一

步,关系到儿童个体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以及自信心等品质。

在许多家长看来,儿童入园家长要做的主要是为他们购买书包、蜡笔、学具以及

体面的服装等,顶多不过是当孩子哭闹着不去幼儿园时应安慰、哄着他们入园而已。

殊不知,帮助儿童顺利完成由家庭养育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是一门系统的社会工程,

家庭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告诉孩子:入园是件快乐的事情

研究表明:许多孩子刚入园时之所以哭闹,是因为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

“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来吓唬孩子,使他们误以为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相反,

曾经有这样一位懂教育的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小虎,听话啊。不听话不送你

去幼儿园。”结果邻居们惊奇地发现,小虎入园竟然一声都没有哭过。为什么会出现

两种迥异的结果呢?关键是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使用了不同的暗示语言:前者

把幼儿园当成了“管人”的地方,似乎只有“不听话”的孩子才去那里;而后者把幼

儿园当成了一个好地方,只有“听话”的孩子才能去那里。实际上,他们在有意无意

地开展着入园准备工作,却因方法不同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减轻分离焦虑:关键是家长而不是儿童

我们曾经做过“亲子入园分离焦虑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入园分离焦

虑是随着家长焦虑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大的,反之,家长焦虑程度越低,儿童入园分

离焦虑就相对较轻。在相关研究中我们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学教师,她

的孩子入园三个月了依然哭闹不止。通过观察发现,每天早晨她送孩子来幼儿园时,

母子俩总要呈现一幅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看到的“生离死别”的壮观场景,而且每次

送完孩子以后,这位妈妈就绕到教室的窗户后面,偷偷地看着,许久才肯离去,很多

时候能看到她边朝教室里观望边默默地流着眼泪。下午接孩子时,她会冲过去抱起孩

子,嘴里还念叨着:“想妈妈了吗,小朋友打没打你,老师批评没批评你?”在孩子

面前表现出极大的担心和焦虑。孩子哭起来:“妈妈我怕,明天不来幼儿园行吗?”

经过我们耐心细致地干预工作,大大缓解了这位家长的焦虑,结果仅仅过了两周的时

间,这个孩子便融入了集体生活。由此看来,减轻分离焦虑,从家长做起很重要。

Page 30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8—

相信孩子:能够适应其生存环境

在许多成年人眼里,幼小的儿童是“软弱无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儿

童极大的不信任。有研究者还发现,儿童早期就学会了用哭声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

似乎懂得了“我一哭,父母就会过来”。其实,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与之匹配

的自我防御能力。如新生儿对人脸具有特殊的偏好,对母亲的声音具有较大的偏好。

这是由于新生儿需要从周围环境迅速地辨别出能够给予他喂奶和安全的“对象”,虽

然此时在他脑海里根本还没有妈妈的概念。再如低幼儿童从生理特点上具有同样的自

我保护机制,他们以“骨骼钙化程度较低”来适应因动作协调性差而走路不稳带来的

风险,这就是我们很少见到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摔个跟斗就骨折”情形的原因。

每个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身心特点,以适应其赖以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由此看来,

成年人的某些担心是多余的。同样,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与生活,在设施完备、师资

优良以及配餐合理的优越环境里,还有什么可担心呢?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来做

现在的孩子大都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锻炼的机会,凡事都要由家长包办代替,使

部分孩子产生了“习得性无能”。对于已经入园的儿童来说,他已经走出了家门步入

了社会(幼儿园),标志着孩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这要求他们“具有一

定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锻炼各种能力。孩子从在幼儿园的

所见所闻中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动手能力方面会有很大长进,这就激发了儿童“自

己动手做事情”的热情,他们也愿意帮助大人们扫地、收拾桌子、洗碗等等,此时家

长要珍视孩子的这种愿望,给孩子锻炼与表现的机会。家长还要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

“你真的很棒”。孩子做事情肯定不会像我们成年人那样熟练,即使是在洗碗时打碎

了碗也不要责怪孩子,仍然要鼓励孩子“帮着家长做家务”这种行为,并启发孩子善

于观察事物,找到最佳的做事方法。

重视担当教育:长大意味着为自己负责

入园是儿童从家庭中走出来、步入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担当教育千万

不能少。从社会学角度看,其角色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家长如何地“溺爱”或者

“娇惯”,来到幼儿园都是一样的“社会角色”——小朋友,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平

等的。由过去的“家庭中心地位”变换成“普通一员”的身份,可能会存在着巨大的

落差。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完成这一过渡,并告诉儿童:你长大

了,应该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起责任来。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之所以把“游戏”

称之为“工作”,其初衷是想从小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良苦用心昭之若示。因此,

担当教育是儿童责任心培植的最初阶段,也是良好社会认知的开端。

Page 31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09—

家庭德育启示: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2013-09-0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是在

所难免的,有时候,他们犯下的错误甚至会伤害到他人、给他人造成或大或小的利益

损害。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会很自然产生愤怒的情绪,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这样的时刻正是进行德育的重要机会。此时,父母要善于运用孩子的羞耻心,去激发

他们的歉然、反悔的情绪体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常在这样的情况

下,孩子的羞耻心会越来越强,他们会越来越学会明辨是非;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引

导孩子认识错误、为错误负责(如道歉)的行为体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相反,

如果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只是挖苦、讽刺、羞辱,甚至体罚,就会使孩子幼小的心

灵受到创伤,久而久之,会使他们的羞耻心逐渐淡化和泯灭,或者走向极端。本期为

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处理孩子犯下的错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文/孙道荣

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

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

Page 31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0—

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

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

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

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

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帖子

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

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

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她们将承担全部

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

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

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

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

说,妈妈,我错了!

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

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

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

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

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

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主都表示,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包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

的包容当成自己犯错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

失望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自始至终,她没有推卸责任,没有

逃避,也没有雷霆大怒。事情圆满解决,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

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

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Page 31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1—

一位当事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

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

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

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

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够做到吗?

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2013-08-3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常常听到很多父母袒露心声,说自己教育孩子非常没有耐心。

其实他们已经一语中的,发现了问题的要害。教育孩子没有耐心通常以对孩子的过于

担忧、太着急、求一时的速率为表现特征,如孩子成绩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就心急如焚,

采取各种措施令其不在群体中落伍,行为上出现偏差,就立刻采取一些应激的措施。

然而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好孩子,就要慢慢养。台湾的一位知名人

物,被尊称为台湾卡内基之父的黑幼龙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

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

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

动人。”他曾经历过孩子叛逆、行为最恶劣的岁月。比如他的二儿子,在青春期时曾

在超市偷东西,但他在高三时大逆转,现在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副院长。黑幼龙说,

那时如果他着急了,痛打儿子一顿,孩子以后可能真的会变成不良少年。本篇文章就

与大家一起分享他是如何慢养孩子的。

Page 31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2—

慢养,找回相信孩子的力量

黑幼龙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被人尊称为台湾卡内基之父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以开放的方式和孩子们相处,不代表我对孩子的教养什么都不做,完全放任。

举例来说,一九八四年的奥运在洛杉矶举行,孩子们不晓得哪来的消息,知道奥

运的闭幕式在征求高中生表演霹雳舞,他们就和邻居的一个男孩一起去报名了。

那时候他们都没有驾照,所以我们得开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高速公路,送他们

到洛杉矶的一个运动场练舞,而练习常常到晚上十二点才结束,这样的练习持续了三、

四个月,我们就这样天天接送。奥运闭幕的时候,电视转播还真的有他们表演霹雳舞

的画面,虽然只出现短短几秒钟,但全家都好兴奋喔!我现在回想,那时还真不知哪

来的劲,可以这样全然支持他们练霹雳舞,来回接送他们却不以为苦。

小儿子立行念六年级的时候,突然告诉我们,他迷上了潜水,那时他还不到规定

的年龄,不过他自己跟教练不断沟通,坚持自己想学,教练在测试他的反应后才答应,

我们也决定支持他。潜水课程必须要有潜水衣、背氧气筒、戴头盔的全身装备,凌晨

四、五点,天还没亮就要开船出海练习。我们每天早上摸黑,睡眠不足地载着他到教

练海边的办公室,教练先教他们各种在海底时用来求救、沟通的等各种手势,然后才

正式下水。立行后来告诉我,其实当他在海上准备要潜水时,心理还是有些害怕,但

对我们能够支持他参加潜水,他真的非常开心。

我们对孩子们的爱,不会因为他们功课不好、行为稍微有点凸槌(闽南话,意为

搞砸了或者出意外,博主加注)而改变,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兴趣,如果我们可以支

持,就会尽量协助完成。黑立璃从小文笔就好,因为表现杰出,老师邀请她参加新闻

夏令营。第一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不能让她参加。

第二年太太百龄认为孩子有这个天分,老师也惜才,虽然家里没钱,但百龄决定

先刷卡,让立璃参加夏令营充分发挥她的潜能。

孩子们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更想看父母怎么做,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孩子们只要学校有活动,或是学业成绩得奖受表扬,我们都会尽量到场,一起分

享他们在台上表演、得奖的喜悦。黑立言六年级的时候全家住在台湾,我常会开车带

孩子们固定到四、五个孤儿院,孤儿院里面有很多蒙古症及肌肉萎缩症的小朋友,孩

子们可以决定自己要捐多少的零用钱;说实话,这些有身心障碍的小朋友,连我看了

有时都觉得害怕,但我希望孩子们可以透过和孤儿院小朋友的互动,付出爱心,同时

理解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环境的人,应该更有同理心和包容心,也更知道感恩和惜福。

Page 31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3—

在小孩长大过程中,爸爸妈妈除了要求孩子读书,应该也要和孩子们一起玩,支

持孩子的作为,以及让孩子们学习分享、感恩及惜福的经验。这些其实从孩子们青少

年时期就可以开始。孩子们会听父母的话,但他们更想看父母怎么做,如果能一起参

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我们都希望能够教养孩子,却忽略了父母以身

作则其实非常重要。

有了各式各样的活动经验,加上我们的支持和参与,四个孩子的包容力都非常高。

有一次女儿立璃告诉我,她很开心自己的三个孩子能在新加坡成长,因为新加坡

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包着头巾的印度人、有黑人、有白人,也有许多华人,对他们

来说,各色人种早已见怪不怪。我这才发现,包容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不同的

人能够充分尊重,对孩子们后来是否快乐会有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社会、政治

都有影响。

在台湾,政治对立严重,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可是跟政治理

念不同的人在一起时,怎么应对、用什么态度都非常重要,像以前十字军东征,也是

因为宗教理念不同引起的,如果每个孩子从小都能有包容心、都能尊重别人,或许这

样的冲突就会少一些。

我和太太结婚以来,搬了二十几次家,每次搬家就会有不同的邻居、学校、玩伴。

搬家理由很多,可能是职务调动、买了房子等等,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有不同环

境一直搬家,但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父母应该要注意的;让他们多看不同的环

境,开开眼界,对孩子的包容力有正面帮助。我觉得自己比较有创意、点子多,可能

跟小时候成天在田野探索、奔跑玩耍有关。

四个孩子在不同时代长大,连他们自己都能感觉到彼此有些不同。例如老大黑立

言对政治很感兴趣,他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从台湾带一本《新新闻》杂志过去,黑

立言就拿着杂志拚命看,老二黑立国则一点都不想翻。立言一直保留对政治的兴趣,

其他在美国的华人小孩,不是念书就是玩,但立言很喜欢看新闻,在美国的时候我们

订《世界日报》,有一次看到台湾政府要增加警察的权力,立言就会发表意见:「全

世界的国家都在削减警察的权力,怎么台湾反倒增加?」另外像民进党的发展啦、陈

文成事件啦,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关心时事已经变成他的重要兴趣。隔了很多年他们

都长大了,两兄弟一起长大,个性差很多,但丝毫不影响彼此的感情,我想这就是包

容力最好的例子。

我对四个孩子处理感情及选择婚姻对象的态度也是一样。一个扶轮社的朋友谈到

儿子的女朋友,我问他:「你儿子和女朋友准备结婚了吗?」我朋友说:「我如果不

赞成的话,他绝对不敢结婚啦!」他那句话提醒了我,我仔细回想,其实我对四个孩

子的感情和婚姻从来没有表达过反对的意见,但必须诚实地说,我当然有自己的期待

和想法,但一定要忍住!这点可能和我爸妈对待我们的方式也有关,因为他们从来不

管。

Page 3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4—

举例来说,黑立国的太太是黑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年龄比黑立国大四岁,而且

有过一次婚姻的经验,是个很有个性的女人。刚开始我们和她的互动不是很好,而且

人总是会有私心,觉得黑立国是个医生,条件也很不错,应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我

也表达过不同意见,但尽量不要干涉;后来他们决定要结婚,我们也没办法,只能祝

福。现在他们结婚十年了,婚姻非常幸福,毕竟孩子是跟另一半过一生,不是跟父母

一辈子。其他的孩子也一样,黑立璃从小就喜欢男生,男朋友一个换过一个,黑立言

以前的女朋友有时候也和我们理想中的不同,但我们都没有多说些什么。

说实话,孩子们交往的对象和我们的想象都有差距,但结果都很好。我想这除了

幸运外,也提醒了父母,应该要相信孩子自己的选择!其实,孩子的十岁、二十岁甚

至成家立业后,会有很大的不同,也许父母可以放轻松一点,不必急于一定要马上有

成果,因为有的孩子成熟得快,有的较慢,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近年,台湾兴起一阵「慢活」风潮,其实教养孩子也要「慢养」:和孩子抱一抱、

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父母要转向孩子,孩子要转向父母,这样的家

庭是互相关心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加分。

在这个过程中,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

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孩子可以发现最好的自己。宁愿

在孩子的起跑点帮他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不要追求一时的方法而输在起跑点;我们

要和孩子一起赢在人生的终点,享受父母与孩子带来的祝福。

一位犹太裔中国母亲的家庭教育

2013-08-29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31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或许受古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中国的很多家

长们总认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几乎忽略关于理财的教育,害怕孩子过早地沉

迷于金钱,但其实心中又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成为有钱人。因此好多孩子养成了花钱就

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而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至于理财能力,家长们

认为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可是事实远非如此,现在的成年人大多有这样一种体会,

经常感觉自己在消费、金融管理等知识面前一片茫然,何况孩子们呢?本期为大家分

享一篇此前已经见诸于媒体和网络的关于犹太人财商教育的文章:一名中国单亲妈妈

(犹太裔)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回到以色列,一直以来,这位母亲秉承着中国“再苦不

能苦孩子”的原则,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先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孩子上学的

时候辛苦卖春卷。然而她的教育方式却受到了邻居的斥责,再后来,情况逐渐发生了

惊人的变化……

吴铭:我在以色列做母亲

1992 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 岁的老大、12 岁的老二和 10 岁的小

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

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

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 3 个

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

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

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

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 3 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

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

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 谢克尔兑换人民币 2 块

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 谢克尔等于 100 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

来个谢克尔。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 年 5 月,我把 3 个孩子都接到

了以色列。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

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

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

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 3 个孩子围坐

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

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

Page 31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6—

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

亲……”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

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

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

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

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

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

带 20 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 10 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

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

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

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

“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

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

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

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

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

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

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 100 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

一次衣服需要支付 50 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

个春卷 30 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

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 3 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

实,按照老价钱,50 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 400 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

40 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 200 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

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 100 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

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

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 10 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

了 10 份,他接待了 200 个听众,入场券收入 2000 雅戈洛,在上缴学校 500 雅戈洛的

场地费用后,利润 1500 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

Page 31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7—

明的小犹太商人。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

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 ——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

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

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

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

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

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

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 6000 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

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

给他 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 600 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

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老大

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

进货,1 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 2000 谢克尔。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

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

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

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

润——老二以他 14 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

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 2 篇,每篇 1000 字,每月 8000 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

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

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

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

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

我占 40%股份、老大 30%、老二 20%、老三 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

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

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

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

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

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

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

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

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

Page 31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8—

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 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

售价 2 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

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

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

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

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

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

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

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

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

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

请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早晨

2013-08-28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哪个孩子不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呢?孩子们希望和爸爸妈

妈快乐相处、快乐度过每一天。在网络上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孩子生长于批评中,

便学会论断人;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

虑;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孩

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孩子生长于安

全中,便充满了信心;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生活。多么好的诗文啊!它表达

Page 32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19—

出了所有真正爱孩子同时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父母的心声。但在现实中,我们仍然会看

到太多的父母,他们带给孩子的,却始终是一片阴霾,甚至是痛苦,在文中就有这样

的案例。

请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早晨

文/布希奇;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

一天之计在于晨,请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早晨。

“你倒是快写啊!”

“你说我起早贪黑地挣钱供你上学容易吗?”

“你看看,考这么点儿分,能考上哪儿?”

……

早上 5 点,女人尖锐、绝望、气急败坏的声音从相邻公寓楼的一扇窗户中传出,

已经持续了一周,渐渐听出原委,女人每天这时下夜班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显然

没有完成,要签字的试卷成绩也是一塌糊涂。

5 点半,儿子起床洗漱时,女人仍以高亢的声音唱着独角戏。“唉,这个妈妈,不

懂得教育方法啊,这早饭还怎么吃?”儿子大人样摇着头叹息。我心里,真真的心疼那

个被吼的孩子。初夏的早晨,雀儿啁啾,草木在沁凉的微风中吐着缕缕清香,然而,

孩子哪里会有心境心情感受并体悟这些美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孩子的早晨如此开始,

怎样期待这一天的精彩?

以前路过建筑工地时,常看到入口处写着醒目的大字“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

家”,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初衷亦是希望自家孩子每天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的。然而,美好的初衷极易淹没在奔忙的生活洪流里。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因为家里动迁,公司和幼儿园一下都离远了,早晨便

特别忙乱,赶上儿子淘气不听话,我往往就会不可抑制地发起火来,嘴上不停数落训

斥,手上也显得粗暴,推推搡搡地把他送到班里后,火急火燎跑去上班。有天晚上去

接儿子,老师委婉地跟我说:“以后呢,要让孩子高高兴兴来园,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

绪,尽量别在早晨批评孩子,不然孩子这一天都会闹情绪,很难管理。”我稍稍怔了下,

嘴上没说,心里却想:小屁孩儿一个,懂得什么闹情绪,和小朋友玩会儿不就好了?

老师似乎看穿我的心思,慢慢地历数起这几天里,儿子哪天与小朋友打架,不好好吃

饭,中午不睡觉,哪天很乖巧,聪明又好学,画了幅漂亮的画。

我边听边回忆,果然,那些表现好的日子都是甜蜜蜜说了“再见”我才走的,表现差

的日子则是我气呼呼一推,转身就走的。“想不到,小小人儿也会有情绪,还闹大脾气。”

Page 32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0—

我惭愧地说。“是啊,别看孩子小,他们可是最敏锐的超级小雷达,父母每分每秒的情

绪变化,都会被他们感应到并做出相同的反应。”老师微笑着温和地说。

同儿子往园门走时,看到新漆的围墙上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卡通画,有一幅是妈妈

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笑哈哈地跨进幼儿园,旁边还配有卡通字:请爸爸妈妈送给孩

子一个明媚的早晨!这字和画,让我心里涌起一阵阵悸动和感慨。

我想起我五六岁时,某天早晨从睡梦中醒来,母亲正轻轻地把漂亮的五彩线系在

我的手腕上,见我睁开眼睛,母亲笑着说:“今天过端午节,起来出去玩吧,过会儿喊

你回来吃粽子。”我惊诧,喜悦,像小鸟一样飞出屋子,满院子跑啊,跳啊,乐啊。父

亲沉默严厉,母亲多病爱生气,像这样的早晨,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它如同一块温润

碧玉,永久地珍藏在我的人生中。我常有遗憾,这样的宝玉,我仅有一块,却全然忘

了,我的儿子,他还不曾真正拥有过这样的宝玉呢。过往那些鸡飞狗跳的早晨,伴着

无名的起床气,我常会无所顾忌地随意发火。哪里想过,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清晨,

更没有考虑过,当我把他往幼儿园一推走人后,老师面对的是怎样的小火药桶?满肚

子委屈怨气的孩子,如何用饱满的愉悦的精神状态去学习新知识?如何与周围的小朋

友友好和睦地相处?

老师的话点醒了我,父母是孩子的整个天空,这个天空如果一早就阴云密布,电

闪雷鸣,那孩子的心情又怎么会阳光快乐?从那以后,我开始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坚决不在早晨与孩子发生冲突,总是保证让他高高兴兴出门。其实,这样做也并不是

难事,早晨的时间极短暂,填进了喜悦,阴霾就没地儿落脚了。而孩子的要求又是那

么的少,仅仅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弯弯眼睛翘翘嘴角的微笑;一句温暖的叮嘱:

路上小心啊;一个小小的动作:轻轻拍拍他的头或肩;或者是直抒胸臆的祝福:祝你

今天开心哦!儿子的脸上立时就会大放光彩,人也如同饮饱水的小苗儿,舒枝展叶青

翠欲滴起来。而这样做,慢慢地还会生出另一个好处,就是自己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好。

其实,当孩子一肚子憋屈时,哪个家长会一肚子喜悦?父母与孩子永远是双赢双输的

格局。

“妈妈,我出发啦。”我正左思右想,儿子已经站在门口整装待发了。“噢,好好学

习,天天向上哦。”我笑着说,随之送到门口。“再见,妈妈。”儿子笑着扬扬手。“晚上

见,帅哥。”我笑着回应。如此,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了,多么简单。

作业重要,考试成绩也重要,可有什么比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愉悦的

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更重要呢?想到此,我下了决心,要去敲响陌生的房门,跟那

位急躁的妈妈说:请务必给孩子一个明媚的早晨,那将是孩子一生的珍宝。

Page 32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1—

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

2013-08-27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泱泱中华几千年,沉淀了光辉璀璨的文化遗产,在这其中,

就包含一代又一代哲人、教育家传递和积累的经典家庭教育智慧,透着独特的光芒,

熠熠生辉。古人尊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平”的根本在于“修身”,“修

身”则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之影响。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特别注重对子

女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智慧的传承。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知名家庭社

会学学者、家庭教育专家关颖老师的一篇文章。

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

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原文刊载于作者博客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教育。

历史上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以及各种家规、家范、家诫中,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论

述的重点;历代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人称颂。注重教子做人,是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勉子立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

年届 70 时写了《戒子益恩书》一文,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咨尔茕

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

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邪!可不深念邪!” 这段话的

Page 32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2—

意思是说,想到你孤孤单单一人,没有同胞兄弟可以相互依靠,你更应该勉励自己努

力探求君子之道,深入钻研、修养,不要有丝毫懈怠。要恭敬、谨慎、威严、讲礼仪,

以便做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要能显耀而有名誉,要靠朋友同事的推崇;然而,要成

为有高尚德行的人,能立足于世上,要靠自己有志气去努力。假如一个人因此自立于

世上,名声称著,对他的父母来说,也是一件荣耀的事。这些,你能不认真、深入思

考吗?

唐太宗为了对子女进行德行教育,于贞观七年(公元 633 年)命大臣魏征“录古来帝

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分赐给子女,要求他们把此书“置于座右,

用为立身之本”。他的妻子也很重视对子女进行德行教育,在这方面,成了唐太宗的“贤

内助”。贞观年间,太子李承乾的乳母劝长孙皇后出面讲情,请太宗皇帝恩准东宫添置

些器物。长孙皇后即坚决予以反对,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

也。”在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看来,他们的子女已经有了荣华富贵,如果仍旧追求富贵,

贪图物质享受,就很难承继大业。这表明他们对子女的德行教育不仅重视,而且要求

严格。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从

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出发,提出要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有同情心,诚实,爱父母,

爱别人等 9 个方面品德教育的内容,是教子立德的高度概括。

二、诫子自立

在我国许多颇有见地的“家训”之类的著述中,都告诫子孙后代不要依赖祖辈的地位

和财产。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社会地位,争取前途。

《颜氏家训》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常自求

诸身耳。”《温氏母训》说:“岂有子孙专靠祖父过活之理,自有一人衣禄,若肯立志,

大小自成结果;若只逸乐自娱,惟恐前人遗产不充裕者,吾恐虽得前人百万家资,必

有坐困之日矣。”清朝金敞的《宗范》中说:“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中国历史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诫子自立的生动事例。北宋于真宗

时参加政事,后拜相的王旦,就注重教子自立。他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

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 王旦清楚,教育子孙自重、自立才合爱子之道。他生

平不置田宅,也切实地为子孙自立创造了条件,这是很明智的。

宋史学家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一书中也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事例。如春秋时期楚

国宰相孙叔敖告诫儿子自己死后不要接受国王的封地。其子遵父嘱,当国王要“以美地

封其子”时,婉辞谢绝,被传为佳话;汉朝皇太子的老师疏广,年老回家时,皇帝赐予

其重金,他经常用钱财宴请乡邻故旧,却不置办家产留给子孙。南唐时德胜军节度使

兼中书令周本,从来都是“好施乐助”,有人劝他留点遗产给子孙,他却希望子孙不要依

赖父母,而要学他的奋斗精神,自立自强。如此等等。这些诫子自立的故事,读起来

很是感人。

Page 32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3—

三、教子孝亲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赡养父母是儿女的道德责任,强调子女应当报答父母的养育

之恩。孟子在谈到世俗之孝时,把在物质上侍奉双亲作为孝的重要内容。儒家经典《孝

经》也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

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孔子还提出:“父母唯其疾之忧”。也就是说,作子女的,不但要

操心父母的赡养问题,还应以父母的疾病为忧,对父母精心照料。

不仅如此,作为子孙孝父祖,还应做到敬亲,即要求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祖的真

诚的尊敬之情。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引用孔子的话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说,真正的孝要求子女在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

色。如果只侍奉父母,但态度生硬、脸色不好,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司马光还主张子孙对父祖应当做到“孝而不失规劝。”在《温公家范》中他说:“进谏

为救过,亲之命可以从而不从,是悖戾也。不可从而从之,则陷亲于大恶,然而不谏,

是路人。”父母之命是正确的,不听从是不对的。父母之命是不正确的,子女也听从,

则等于助长父母的过失,这种子女就象和父母是毫无关系的人,那也是不孝。

对于为什么子女对父母要孝,宋朝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因为每个人从小到

大,都是得益于父母真诚的爱抚、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舍身忘我的保护。那么对自己父

母的养育之思,无论怎样孝敬都不为过。

正是在传统孝道中积极因索的影响、熏陶之下,我国古代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

子孙孝敬父祖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为世人称道。

四、训子以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德行修养的基础条件。在古代的许多家训中都把

勤勉俭朴作为训诫子弟的重要内容。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是专门对儿子进行勤俭教

育的家训。他引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并举出

一系列“成由俭,败由奢”的典型事例,告诫儿子说:“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他不仅要儿子记住这个道理,而巳要求用这种品德教育子子孙孙。

民国初年就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指出不勤不俭的危害。

他说:“不勤不俭不但害小孩的志气,并且害渠的身体;不俭不但教小孩眼前枉使几个钱,

并且教渠将来受不尽的苦。”他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学那绝无见识的父母,把儿子当

成祖宗,任他享福,却自己爱做牛马,替他受罪,不但苦了自己,并且害了儿子。”他

还具体论述了对孩子进行勤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实践意义。

在我国家庭教育历史上,诸多的教子做人的著述、范例和原则、方法是宝贵的历

史财富。作为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Page 32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4—

有一种孩子,值得等待:一位心理学家的成长故事

2013-08-26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世说新语》有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告诉我们,

一个小孩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之后不一定就能有多少成就。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环境里,

不少人相信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神童的案例:年少时何其了得,取得

的成绩总给人留下无数的惊叹号和对其父母的艳羡,但长大后却趋于平庸,再无多大

作为。其实,很多时候这是家长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带来的结果。作为家长,无论

是孩子是否早慧,保持平常心都很重要。也许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未取得真正的成

功,但只要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知识有热情、对世界有关怀,就值得我们等待。小

时了了者,也可能大器晚成。

有一种孩子,值得等待

詹志禹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假如你的孩子都快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你会失望吗?

个案 F 小时了了,他生于一八五六年的欧洲,为犹太后裔,父亲是一个仁慈、和

善、乐观却失败的商人。家中有七个小孩,家境极为艰困,但父母甚至保母,都对 F

Page 32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5—

慈爱有加。F 从小天资聪颖,他的父亲曾骄傲的说道:“F 的小脚趾头都比我的脑袋还

聪明。”

家境改善之后,F 成为家庭的重心,他拥有个人的房间与书架,家人的行动及生

活安排大都迁就他。他拥有完全的自由来选择自己的事业生涯,但他迟迟没有找到定

向,因为他擅长与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在中学时代,F 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说:“在中学七年的求学生涯中,我一直是

班上的顶尖人物,我在那里享有特权,几乎没有无法通过的考试。”但他并不陷入课业

的牢笼,他喜欢运动,善于健行、游泳、溜冰;他喜欢社交,乐于分享。他在中学以

最高荣誉毕业。

大学时代,他热情的探索与追寻,广泛的涉猎跨领域知识。他曾一度迷恋于军旅

生涯,幻想成为伟大的将军;但在当时,政治与军旅生涯对犹太人都不太可能,所以

他转而攻读法律。有一天,他读到歌德咏叹“大自然”的诗歌,深受感动,又转而攻读医

学。但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广涉宗教、文学、戏剧、神话、哲学、科学及生物学等,自

嘲“对于知识具有一种贪婪的渴求”。

他的语文能力很强,熟稔德文、英文与法文,并自修西班牙文,曾经把英国哲学

家米尔的著作翻译成德文。他喜欢写信,信函充满热情、活泼、诙谐、讥讽、反思与

告白。他也写诗词、剧本和小说,作品充满观察力、想象力和感情;他驾驭口语的能

力也很卓越,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演说家。

他野心勃勃,从年轻时代就认定自己在有生之年必有所成就,问题只是:要选择

哪一个领域来达到最高的造诣?他发现自己对数学和物理无法专精,对音乐的敏感度

也有局限,但知道自己“关切人类的事务更甚于自然的物体”。

他从医学院毕业之后并未实习,而是投入实验室进行神经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曾

经研究八目鳗的某种特大细胞组织及小龙虾的神经细胞构造等。他在二、三十岁时发

表了不少作品,质量也不错,但并未受到重视。他仍然不确定自己在哪一个领域才会

杰出。

三十岁了,他获得一笔奖学金,前往巴黎一个医院工作,观察到不少精神官能症

患者,由内科医师夏考特掌管临床诊疗。夏考特成为 F 的良师典范,两人维持了若干

年的友谊;然而,F 对精神官能症发展出一套很另类的观点,让夏考特感觉很不舒服,

终至结束友谊。

天才之死或蛹之生?

三十九岁了,F 的第六个小孩出世,家庭财务更形拮据,与妻子的关系恶化,而

且身患慢性胃病之苦,却沉溺于吞云吐雾之乐,感觉自己即将揭开一项伟大的自然奥

秘。这会是天才之死或蛹之生?

这一年,他撰写了“科学心理学计划”,尝试将自己所发展的有关歇斯底里症、压抑、

意识、潜意识等心理机制,奠定一个神经学基础,但未出版。这一年,他也逐渐觉察

Page 32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6—

到梦的功能、过程与机制。四十岁时,他草拟了《梦的解析》的主要构想,随后若干

年,他持续对自己的梦境进行自我分析,并与一位好友交换解析的观点。

四十三岁时,他完成了巨著《梦的解析》,并于来年正式出版,但并未立即引起

回响,头两年仅销售三百五十一本,差点绝版。但他并不灰心,于四十五到四十九岁

之间,又陆续出版了《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笑话与潜意识的联系》、《性学

三论》等书,逐渐受到认可。写到这里,他的面纱已经揭开!

弗洛伊德原属于医学界,但他对于精神官能症的革命性观点,在当时的医学领域

却被视为离经叛道、胡说八道,完全不见容于当时的派典,所以他重起炉灶,建构自

己的派典与学术社群。他在四十六到五十四岁之间,首先组织一个“星期三心理学会”,

提供同好心理医师分享案例、分析案例。这个学会逐渐扩大,变成“维也纳心理分析学

会”,甚至美国和瑞士有些学者(例如荣格)也受到这个崭新派典的吸引而前来参与互

动,所以学会再度发展成“国际心理分析协会”。心理分析宛如一种国际运动,弗洛伊德

宛如一位宗教领袖,展开信仰革命。

他探究的兴趣也逐步扩展到政治与文化议题,在五十六岁出版《图腾与禁忌》,

七十一岁出版《一种幻想的未来》,七十四岁出版《文明及其不满》,同年获颁象征

最高荣誉的歌德奖,地位一如世界级领袖爱因斯坦、甘地等人。他旺盛的创作力持续

到去世那一年,八十三岁,出版了《摩西与一神论》,才向这个世界挥一挥衣袖。

父母总是担心晚定向的孩子,但只要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知识有热情、对世界

有关怀,就值得我们等待。小时了了者,也可能大器晚成。

爸爸,你将给孩子留下什么回忆? 2013-08-24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Page 32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小时候爸爸妈妈喜欢问我们:“你比较爱妈妈?还是爸爸?”

在记忆中,好像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对于儿童而言,爸爸和妈妈的角色都

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互替代。但在一般的家庭分工里,妈妈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陪伴孩子左右,在孩子的记忆里,妈妈有更多的存在感,从表面上看这一定程度上弱

化了父亲的存在价值。实际上,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作为男性角色,对孩子成长的重

要价值,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已经给出了证明。本文作者李坤珊是留美

幼教博士,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爸爸留给她的美好回忆至今清晰如回放电影一般,

这对她之后的学习、成长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而之后的幼教研究和实践经历更让

她意识到,爸爸将给孩子留下什么记忆是如此重要!

爸爸,你给孩子什么记忆?

李坤珊,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的教师训练中心和幼儿园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

儿子小福还在念幼儿园时,有一天问我:“约翰和莎菲雅的爸爸妈妈都离婚了,

他们要轮流去两个家,他们说那是规定,虽然他们都不喜欢搬来搬去。但是,为什么

要规定呢?”

其实,我了解天性敏感的儿子,他真正的担心是:“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有两个家

要去?”这个担心,不只他有,家庭价值和结构的改变,已使得这一代的许多幼儿,有

同样的担心。而这种担心,是我们这一代在当小孩时普遍没有的。

对小小孩来说,这种担心代表什么?让我们在孩子天真的响应中,找到一些答案。

许多父母喜欢问小小孩:“你比较爱妈妈?还是爸爸?”而小小孩也总是侧着头,笑

着但不解的回答:“我爱妈妈,也爱爸爸!”对幼儿来说,爸爸不能取代妈妈,妈妈也不

能代替爸爸,问他比较爱谁是个傻问题!

每回父亲节或母亲节时,请班上的小朋友画卡片给爸爸或妈妈,就算我说的很清

楚:“请画妈妈(或爸爸)。”他们仍是说:“我要画全家人和我们的小狗。”对幼儿来说,

“家”指的是那里头的每一个成员。画爸爸,不能不画妈妈,更不能不画自己。有了自己,

那哥哥和妹妹更是少不了。

“家”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少了谁,那就不是家,而且谁

也不能替代谁,这就是他们对“亲情”的定义。所以当孩子看见周遭、或是他自己必须面

对家人分开时,这与他们的理解相冲突,不解和困惑是必然的反应。而这个定义,也

给了我们成人一些启示。

Page 32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8—

成人世界里的婚姻关系,有法定合约,所以只要合约书不存在,婚姻关系就可以

荡然无存。但“亲情”呢?亲情,是没有合约书的!“家”对孩子来说,里头的每一个人都

有亲情关系,怎么会有人说要分开呢?不能在一起了呢?

亲情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

“亲情”不仅没有合约书,也不一定需要血缘关系,它是无法离弃、分开的!它倚靠

的,是彼此与彼此间长久、独特和亲密的关系。所以,重要的不是血缘,而是长久的

培养;关键的,不是公式化的爱,而是独特的一对一关系。

因此,“妈妈和我”,不同于“爸爸和我”;“我什么时候最想找妈妈”和“我什么时候最

想找爸爸”,也不会是一样的。按理推断,夫妻关系若能从合约关系,转化成亲情关系,

那离弃,是不是就不会构成选项了呢?

那天,班上三岁的小迪,不小心尿湿裤子,躲在教室的厕所里,哭着找爸爸。他

说:“我要爸爸来帮我、救我!”只要他与其他小朋友有冲突,他也会说类似的话:“我

要找我的爸爸。”很显然的,爸爸是他的安全保垒。

一般来说,在家庭的分工里,妈妈常常是幼儿生活起居的照顾者,所以幼儿总想

要妈妈陪他吃饭、睡觉、安慰他,妈妈成了孩子的“安全保垒”。那爸爸呢?一旦不需要

那么细致的生活照顾,做爸爸的,似乎就成了孩子的大玩偶与“最佳玩伴”。

仔细听听小小孩跟爸爸一起念书、说话、散步、和玩游戏的声音,你或许不能理

解:为什么那一大一小,总是那么“吵”啊,动不动就跑过来追过去,令人发昏。孩子的

爸,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能那么轻易的回到小小孩的世界,跟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无

厘头。

所以在刻板印象上,一遇到委屈,孩子总想找安全保垒妈妈;一想欢乐,肯定缠

着最佳玩伴爸爸不放。但那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固定的!每一个幼儿,与爸爸妈妈

的关系不仅各不相同,也无法互相取代。爸爸或妈妈与个别孩子之间独特的互动模式,

只有靠自己去经营、培养。这是妈妈和爸爸的个别功课,谁也无法帮谁做。

爱的互动,永远的记忆

在大人的世界里,不把自己和他人做个比较,好像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小

小孩却不一样,他们对分析比较不在行,但非常擅长从他人和自己的互动里,感受到

不同的喜爱、厌烦、烦恼和反应模式,建立自己和每个人之间的特殊连结,无可分离。

直到现在,十四岁的宁宁只要一看到《月亮晚安》的封面,就会瞇着眼睛笑说:“我

记得里面的大兔子和小兔子,爸爸以前常念这本书给我听。”而这个记忆,已是十几年

前的事了。时间会过去,但记忆会长存心中,永不褪色。爸爸在宁宁生命里所搭建的

Page 33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29—

爱和互动,让宁宁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都能与爸爸手牵手一起回到那记忆,回到一

个大男人把小宁宁拥在怀里的每一天、每一晚……

台湾友人的老板很慷慨,常在下班后请他们几个人去唱歌吃饭。而他们都有家,

家中都有孩子。我常在想:“他们的孩子,一定常常在等着爸爸回家。”或者,那些孩子

早已习惯爸爸很晚才回家,所以爸爸在不在家,也就无所谓了!

不管是一天到晚等爸爸回家,或者是爸爸在不在家也无所谓,这两种幼儿的反应,

是无奈也是放弃。所造成的结果,常是妈妈和孩子自己形成固定的家庭生活步调。在

这步调里,爸爸成了外人,他的一举一动,没有和其他成员像齿轮一样契合,反而要

互相迁就。

爸爸的角色,是妈妈无法取代的。少了与爸爸共处欢乐,也是个缺憾,那是再多

玩具也弥补不了的。虽然那缺憾不至于让孩子长不好,但要是没有那缺憾,孩子会长

得更好,不是吗?这个道理虽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但其实不用那些研究报告,只要看

你宝贝孩子脸上的笑容,答案就很明显了。

有天我们去朋友家吃饭,那对擅长理财的夫妻说:“要是能够重来,我们不会像以

前一样,为了替孩子存钱,全家人哪儿都没有去。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家人一起旅行、

一起做许多事,那些珍贵的记忆,才是传家之宝。”

今年四月,我们全家人到以色列去旅行。回来后,我们把一张张死海的浮力、耶

路撒冷的丰富遗迹与其他旅行照片放在一起。十二岁的小福,每回一看见那些照片总

说:“妈妈,你看你吓成那个样子。我常常跟你说,你要多运动……”

爱,就是要赖在一起

一起看电影、一起做饭、一起游戏、一起旅行,全家人在一起,做什么都好。“全

家人在一起”,是一个努力,也是一个承诺,在现在的社会结构里,并不容易实行,但

只要你愿意。

不知道四十年后,或者有一天我离开人世后,宁宁和小福最记得他们的妈妈什么

事?许多答案,只能耐心等待,让时间来说明。

我最记得我爸爸什么?我不但知道,而且还有很清楚的影像。三十几年前,爸爸

在竹竿上绑条绳子,带我钓青蛙;他在后头追着,教我跨蹲在横杆上,歪着学骑大人

的脚踏车……那些影像,无关乎华丽和多寡,只有浓浓的想念和舍不得。

我和全天下有爸爸爱、或曾有爸爸爱的大人和小孩一样,我们都是幸运的。爱我

们的爸爸,给了我们记忆,给了我们想念,给了我们舍不得。有人让我们这样想念和

舍不得,那就是幸福。

Page 33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0—

孩子记得的你,将直接影响到他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大人和父母。而孩子会记得

的你,没有人能替你做这门功课。你在他的记忆里是温暖的、是挑剔的、是宽容的、

是欢乐的、是常为他人着想的、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你能定义。

你的孩子适合定制教育吗?盘点定制教育成功案例

2013-08-23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说起定制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

培养方案。一般来说,可实行“定制教育”的孩子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着特殊的天分

或兴趣,同时父母亦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对其进行培养。教育意识的觉醒和经济能力

的提升,使得一些家长能在孩子的教育上选择个性化的“定制菜单”,除了他们自身

对于定制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那些大家所熟知的定制教育成功案例也是支撑他们做

如此选择的重要理由。定制教育到底适合怎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风险?成功的案

例是否可以复制?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读读本篇文章。

你的孩子适合定制教育吗?盘点定制教育成功案例

[摘自:北京日报]

如今,就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花费重金,要把孩子送到名校的时候,有些家长

却“离经叛道”,把孩子带回家,自己培养,选择个性化的定制教育。

Page 33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1—

一些接受定制教育的孩子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取得了某种成功。那么,个性

化定制教育有哪些优势?又适合哪些群体呢?

退学回家 职业培养

>>>造就台球传奇丁俊晖

8 岁打出斯诺克台球第一杆,10 岁打遍老家江苏宜兴无敌手,11 岁单杆打出 118

分,15 岁获得亚运会斯诺克台球比赛金牌和世界青年斯诺克比赛冠军,16 岁转成职业

选手赴英国参加世界台球职业巡回赛,连续两次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

廉姆斯,成为世界职业台球界首位持外卡夺冠的球手。

他就是“台球神童”丁俊晖。

丁俊晖,1987 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父母经营副食品生意。父亲丁文钧就是一个台

球爱好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丁俊晖拿起了比自己还高的球杆,站在木箱上,将一个

高难度的球送进底洞,从此,稚气未褪的他便和台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台球神童”的培养方式,却也不走寻常路。

丁俊晖在台球上进步神速,然而,沉迷于台球也让他学习成绩下滑极快。丁文钧

竟然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让丁俊晖退学,专心练球,举家从老家迁到

上海,又从上海迁到广东东莞,目的只有一个:支持儿子打球。在其他同龄的孩子还

在学校里朗朗读书的时候,丁俊晖已经开始了奔波于各个赛场。

面对亲戚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质疑,丁文钧表示,自己不是不希望儿子念书,但

是读书不是获取成功的唯一道路,如果儿子有别的方面的才华,为什么硬逼他读书,

不让他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施展才华呢?丁俊晖也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退学和南下,

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而“丁俊晖模式”,也已经成为了不少斯诺克业内人士所认同的中国体育人才新

的培养机制。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的“体校-体工队-国家队”人才培养模式之外,“家

庭培养”模式为中国斯诺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私塾” 童话教材

>>>郑亚旗的别样学业生涯

大家都知道“童话大王”郑渊洁,可是创办《皮皮鲁》杂志的却不是他,而是他

的儿子郑亚旗。

郑亚旗不是传统教育“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郑渊洁的“现代私塾”。小学毕业

后即在家中接受教育,三年时间完成中学六年课程。

Page 33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2—

郑渊洁父子对学校很多做法都不认同,比如老师训斥学生、学校考前漏题等。学

校教育往往不太重视心灵教育这一块,而这是郑渊洁最看重的。

郑亚旗的“家庭私塾”有黑板,有讲台,有课桌,一切和学校的布置一样。郑渊

洁还在暖气片上绑上了一面国旗,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

郑亚旗的教材也是颇具特色。郑渊洁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用写童话的方式编写教

材,自己童话主人公皮皮鲁、鲁西西贯穿始终。郑渊洁编撰了《郑家菜》等 10 部教材,

概括了多种知识和方法。郑渊洁在编撰这套教材前,将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仔仔细细读

了两遍。郑渊洁表示,学校提供给孩子的只是考试能力,而在这之外,还有更重要的

诸如爱的能力、生存能力、自主能力等。

郑渊洁教授儿子写作,同时还聘请了退休的高级教师,教授其他课程。由于郑亚

旗还在爱睡觉的年纪,所以课程都是从下午开始。一天三节课,没有礼拜日。三年之

后,郑亚旗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从这所特殊的学校毕业了。

对这样的私塾生活,郑亚旗表示满意,虽然没有集体生活的那种乐趣,但别人也

享受不到自己不上学的乐趣。跟学历相比,他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他有一个完全不一

样的人生。

优秀成绩 回应质疑

>>>蓉榕的家庭教育不简单

成都女孩蓉榕从小就表现出很多过人的天赋:一岁半会识 200 多个字,三岁能阅

读儿童读物,四岁开始记日记,五岁开始学钢琴、围棋等,六岁开始学英语……蓉榕

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王俊也没让女儿去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上学。

她认为,女儿在家上学比在学校学得多,开心得多。

在家上学期间,蓉榕的培养方式是母亲为其量身定做的。王俊负责教蓉榕画画,

语文和数学是专门请来的老师上门辅导,而钢琴、表演、英语、围棋等,都是把蓉榕

送到少年宫的兴趣班。蓉榕在 8 岁的时候就学完了小学课程,后来又继续在家读了三

年,学完了全部中学课程。2010 年,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录取。蓉榕在大学的学习也是

游刃有余:入学半年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 A,完成的作业频频被老师留在学校作展示。

蓉榕认为,在家上学的话,她学完一课马上就可以往后面学了,但如果在学校,

老师不可能照顾每一个人。而且不用做作业到很晚,可学的东西比在学校多,就这一

点来看,在家上学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Page 33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3—

延伸阅读

>>>定制教育能否复制

这些成功的定制教育案例表明,个性化定制教育可以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孩

子的天赋和能力,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那么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否复制呢?

无疑,这些为孩子定制教育的家长是冒险的,丁文钧直接用“赌一把”来形容,

郑渊洁在带孩子回家读书的时候,也是征求了很多朋友的建议;蓉榕的父母甚至直接

被质疑违反了义务教育法。而且,个性化的定制教育,对一般家庭来说,教育成本是

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高风险投资”那么久,一旦有了差错,不仅家庭会血本无归,

对孩子的前途也是大问题。除了硬件条件,家长双方至少有一人能够辞职专门照顾孩

子,还需要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需要很多方法和技巧,这对家长的“软件

设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些成功的定制教育,终究只是个例。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个性化发展,在自

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潜能,或许还需要整个教育体制的不断努力。

专家观点

>>>不妨以“个性教育” 取代“素质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个体的成功,不是教育的成功。这些案例背后反映的问题,恰恰是我们中国没有

个性化教育,学生没有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学校执行单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把所有学

生都纳入到一个体系中,甚至有些艺术、体育特长生又通过加分的方式重新纳入到这

个体系中来。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加拿大,学校会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完成必

修课的同时,学生有很多门选修课程可以进行自由选择,最后只要完成必修课和选修

课的共同组合,学生就可以毕业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多元的选择空间,学校

有多元的评价体系,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充分发展,不必在学习和兴趣之间做二选一

的选择。

个性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更注重教育的本质,即让每个人生

活更美好。这一概念显然比素质教育更清晰,需要的是给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

给学生提供多元教育选择。进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应朝这方面努力,打破单一的

评价体系,让每所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

Page 335: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4—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当秦始皇和武则天生了个哪吒

2013-08-22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性格色彩学由美国著名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泰勒﹒哈特曼

(Taylor Hartman)创立,这门学说把众多性格分为红、蓝、白、黄四种颜色,认为

性格是行为的内码,决定了我们如何行为,思考和反应。在国内,有一位极具个性、

拥趸如云的名人正在做性格色彩学的探索和研究,他就是乐嘉。本篇文章中,乐嘉把

性格色彩学运用到家庭教育案例分析中,饶有趣味,推荐大家一读。其实,在家庭教

育中,无论性格色彩学的科学性到底如何,但其中反映的一个黄金法则大家一定是认

同的——每一个人都有其性格上的独特性,孩子如是,家长亦如是,家长在与孩子相

处时,必须考虑性格上的差异性,以实现更好的融合。

当秦始皇和武则天生了个哪吒

文/乐嘉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

原文刊载于《婚姻与家庭》杂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色彩,如何辨别自家“毛毛头”的性格色彩并搞定他,

是爸爸妈妈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当“黄色”家长遇到“黄色”孩子,该是怎样的情景?或许你可以假设秦始皇和

武则天结了婚,生下一个像哪吒一样难以管教的孩子。现实中,“黄色”孩子的叛逆

性是四种颜色中最强的,“黄色”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部战争史。

Page 336: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5—

问题一 黄色父母要从“王座”上走下来

“黄色”孩子小宝打从会爬会走起,就秉持“我的事情我作主”,老爸老妈叫他

往左他偏要往右,叫他睡觉他偏要玩游戏。每天晚饭时,“黄色”老妈都要和小宝战

斗数十回合:小宝不想吃饭想吃饼干,老妈不让;每当小宝丢下汤匙不吃,希望老妈

给自己饼干,老妈却淡定地说:“不吃饭的话,就饿一晚上吧。”

小宝刚记事的时候,看见红彤彤的辣酱颜色诱人,吵着要吃,爷爷奶奶拦着不让,

只有老妈力排众议,给他吃了一大勺,小宝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爷爷奶奶心疼得要

命,只有老妈泰然自若地说:“不给他吃点苦头,他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不能碰。”

自那以后,老妈对小宝的态度一直都是这样,而小宝总是力图反抗,虽然每次都以失

败告终。斗争的次数多了,有一次小宝故意说:“我不喜欢妈妈,妈妈不如我的班主

任好。”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黄色”老妈听后,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方式来解决这件

事。从那以后,每天晚上,老妈让小宝写完作业后,念一张纸条:“我最爱的人是我

的妈妈,妈妈生我养我,妈妈的恩情我一辈子不会忘。”

“黄色”孩子天生就擅长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父母的管教,

他们叛逆性很强。而“黄色”家长又很强势、不容有错,遇到叛逆的孩子会用直接压

制的方法:“大黄压小黄”。

那么,结果如何呢?小宝在老妈的严格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坦白痞子”。每次

在学校欺负同学、不守纪律之后,回到家里,老妈责问“犯了什么错”,小宝会毫不

脸红地把自己的错误一一道出,还有为什么而犯错以及以后该如何改正全都倒背如流。

在无懈可击的回答之后,连“黄色”老妈也挑不出什么错了,只能告诫“看你下次表

现”。可到了下次,小宝依旧我行我素。

“黄色”家长不能用自己习惯的压制教育法来管教孩子,应该变压制为引导,充

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但最难的是调整黄色家长自己的心态,从“王座”上走下

来。

问题二 不能拿亲情做交易

学员阿勇和父母的亲情濒临破裂,与他们一家三口都是黄色性格有关。自打记事

起,父母就忙于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和阿勇促膝聊天。父母对阿勇的要求是独立、

凡事强过别人。小学时阿勇是班上的尖子生,完全不需要父母操心,但到了中学,阿

勇迷上了网络,在网络游戏的厮杀征战中找到了感觉,成绩逐渐下滑。当父母突然发

现儿子成绩掉到班里 20 名以后时,迅速采取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快速见效的方法,把儿

子送进一所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学校。

“黄色”的特点是关注事多于关注人,他们认为,只要事情能快速解决,问题就

没了,既然没了问题,情绪也就解决了。但阿勇父母没有想到,把儿子送进那所学校,

带来的是儿子对他们的彻底失望。因为那所学校的管理十分严苛,犯一个小错误就要

Page 337: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6—

罚做俯卧撑若干下,或者抄书很多遍,使得阿勇原本很自我的性格受到压抑。在无数

次说了真话被打压之后,阿勇假装自己已经被改造成“顺民”,瞒过了老师,终于逃

出学校。

回来以后,阿勇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落千丈。当

阿勇发现自己无法超过别人时,他直接想到了结果—考上理想的大学无望了。于是阿

勇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和一帮社会上的朋友一起玩,希望他们能帮他找到一份

工作。在父母的眼中,阿勇“堕落”了。一天,父亲在网吧里抓住了谎称去上学的阿

勇,挥拳相向。阿勇望着父亲,眼中冒出怒火,但并未出一声,他决定要让父亲付出

代价。

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阿勇不去上学,也不跟父母说话,父母想尽了办法,也无法

从他嘴里撬出话来,而日益逼近的“高考”让父母充满了危机感。最后,父母从一位

阿勇信任的阿姨口中得知了阿勇的想法:要想让他去上学,父母必须给他 5000 元钱,

以弥补网吧里当众打他的“精神损失”。

孩子和父母间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父母痛心疾首,开始反省过往的种种。

“黄色”孩子天生就争强好胜,总想压倒别人,而父母用的方式不恰当,让孩子误以

为一切都是交易,面对父母的不当教育—打,孩子想出了“精神损失赔偿”。这时,

父母唯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反思自己,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问题三 “黄色”孩子要学会示弱

小鸣就是在“黄色”父母教育下长大的“黄色”孩子,家境优越的他从小就知道

自己要什么,从不沉湎于享受,少年时就出国留学。他成绩优异,提前一年大学毕业,

进入最好的研究生专业学习。可就在读研期间,发生一件事,让他不得不中断学业。

因为成绩好,加上刻苦努力,班上有几个同学总是请他帮忙做作业,而他也毫不客气,

按照劳动获取报酬—一份作业若干美元。与此同时,他还在校外兼职做设计,每天时

间排得满满。有一次,因为兼职工作临时忙碌,他随便应付了一份作业给同学,同学

因此受到老师批评,一气之下,那同学找人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拦住了他,不但要回

了所付的酬劳,还拿走了他身上值钱的物品。那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孤立

无助,学习生活了好几年,连一个知心好友都没有。而一向自信能搞定一切的他忽然

陷入迷茫,对日后的生活感到无法控制的他设法结束学习回了国。其实,归根结底,

还是黄色父母教的“永不吃亏”的价值观害了他。

“黄色”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忽略了培养孩子对人敞开心扉的能力,因为

这本身就是他们自己的弱项。他们也很难去教孩子“关注别人的感受”以及“退一步

海阔天空”,因为这也是他们自己难以突破的瓶颈。“黄色”家长要想成功教育和他

们一样的“黄色”孩子,首要的是放下自我,自己改变了,教育方式才能随之而变。

Page 338: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7—

你的“母爱”,是否需要自省?

2013-08-21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母爱是和煦的春风”,“世

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对于母爱,人们从来没有吝啬过优美隽永

的文字,因为,妈妈在儿女身上倾注的爱永远是那么的厚重,温暖,永远是儿女心灵

的港湾。“不用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

本文作者一句简单却无比犀利的反问,却让众多中国妈妈刹那间陷入沉默……

“母爱”的自省

文/赵翼如;原文刊载于人民网

英国某家报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

结果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的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

就这几个字。一针扎准了痛穴。

有一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个小学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我没有童年》。

在一片对“外因”的讨伐声中,我周围却有一拨妈妈,以敢让自己触礁的勇气,站出

来说——“对不起孩子们:在我。”

中国的文化里,缺乏足够的自省力。如果一切都是体制之过,那么,构建这体制

的人到哪里去了?

对童年的亏欠,谁来说一声“对不起”?

临近母亲节,有妈妈在写“病了的母爱”。

Page 339: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8—

不用说,天底下最疼孩子的是妈妈。可今天的妈妈,知道孩子哪儿疼吗?

忽然听见孩子们背地里扎堆喊“疼”——

“父母皆祸害”——是某个网络论坛发出的痛陈之声。参与这个论坛的孩子,一下子

冒出来好几万!一幅题为《母爱》的漫画:妈妈伸出手臂抱住孩子,怎么爱他都不够,

干脆化身千手观音——无数臂膀环绕起爱的暖兜。孩子如同掉进蛛网,挣扎不得。

病了吗,母爱?

母爱,本应是温暖传递的一环。从前说起母爱,人们容易想到棉花。领受布衣的

柔软,感觉棉被的慈祥。你会看见门口遮阴的老树,灶里烧煮的南瓜。母爱,把人安

顿得很平和。

从前的妈妈,像一个自然形成的村落,有植物的滋润气息,鲜亮、清香。檐下一

兜兰草、木盆、农具……萝卜青菜也好,歪瓜裂枣也罢,都是大地的孩子,一个也不

会被忽略。可城市化的进程,把村落变成了大厦。妈妈住到楼里,空旷的客厅,水晶

吊灯缺少温度。院子的栅栏,围着些奇花异树。无名草木似乎消失了一般。

如今母爱的流行模式之一,是横刀立马的“中国虎妈”,举着儿女第一的记分牌。

爱默生说过,成功,如流感一样,是一种侵袭所有体质的疾病。

病了的母爱,感染了一种“病毒”——迷失于数字化的伪成功。忘记了数字背后的孩

子,忘记了——你的孩子只有一个童年。

病了的母爱,有火烧火燎的倾向,对孩子过度介入的趋势。妈妈在分数竞争中奋

力参与,脚步是匆忙的,目光是焦虑的,身影是慌张的。很有点刹不住车似的失控感,

好像一松手就出局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百分之三十的妈妈,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孩子的成败上。比

如“直升机”妈妈——一种新类型的母爱:妈妈像直升机一样,时刻在孩子周围盘旋。通

常“头上顶雷脚下带火,功架到位身手利索”,会突然从空中俯冲而下,解决孩子的问题。

还有所谓“护墙型”妈妈,“套娃式”妈妈……

“祸害”一词,同样触疼了许多妈妈。孩子感觉到疼,妈妈却弄不清疼的来处。

这是一个疼痛的“链接”——妈妈也感觉到不间断的疼,真说不清,有多少伤疤纵横

在心。孩子或许是你最大的快乐之源,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疼痛之根。

对妈妈来说,孩子的生存前景和生命需要之间太难平衡。

中国很少有人知道,美国现在最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有着世界上最破旧的学校大

门。门槛却比哈佛、耶鲁大学还高——这就是“深泉学院”。

我儿子学校有个同学,打算放弃哈佛、耶鲁大学,去这个优秀学生的乌托邦。

瓦尔登湖边,似乎出现了新一代的梭罗。

“深泉学院”的创办人卢西恩认为:物质世界充满罪恶,真正的人要倾听荒漠。沙漠

有一种深沉的人格,如果你专注地侧耳倾听,就能捕捉到它的声音;如果你正为物质

奔忙争斗,那么就听不到。

Page 340: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39—

以分数来衡量成功的单一标准,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灵成长——那种施予爱和同

情他人的能力,对美和快乐传递的能力……而这一切才构筑了成功的精神维度!

那次和友人一夜长谈,问及她可打算要孩子,她竟然脱口道:这年头哪敢要孩子?

不是说养不起,而是——你扛得起一个生命的成长之疼吗?世界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多

变,妈妈从来也没像今天这么难当!

被称为“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穿梭于人类敌对行为的硝烟之间”,几乎成了

勇敢与正义的象征,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顿时变得十分脆弱,“仿佛一颗子弹击

中了我,我向自己提出了这样可怕的问题:你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

天你会带着责备冲我哭喊: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希拉里干脆引用一句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要举全村之力。她说如果你想在

美国任何地方打开愧疚的闸门,那就谈孩子教育吧,这话题能把我们很多矛盾的感情

引发出来。

我亲历过一个母亲的酸甜苦辣,在求助的漫长过程中,明白了得病的不只是孩子,

更是妈妈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黑夜。早就有人指出了“我们身上的鬼”,那就是“人在人上”。

细观妈妈们的内心,大都有“鬼”:太渴望孩子成功。这本来也正常,该质疑的是成

功的定义,仅仅是高分、高薪、高人一头吗?

某些“祸害”,是不是这“鬼”闹的?成功学大行其道,病了的母爱,是不是隐形推手?

记得有一天,和我斗气的儿子扔过来一句话,硬邦邦地砸疼了我:听说过吗?有

一种毒药叫成功!

毒药?

毒着呢,它逼你交出整个童年。

难道你不想成功?

假如我对自由的向往,超过对成功的渴望呢?假如我只是一辆自行车,你为什么

指望我成为一列火车?与其变成气喘吁吁的火车,还不如做慢慢滑行的单车,至少我

是快乐的。

如今一些女孩,不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

嗨!成功是人一辈子的毒,戒也难的。我单车单骑可以吧,自己运送自己可以吧。

都做人上人,谁做人中人?

我后脖一阵发凉。

惊讶于卡夫卡的洞见:以睿智的目光重新打量生活道路,可看到最坏的事情,并

非识破显而易见的恶行,而是看穿那些曾经认为是善的行为。

眼前闪过市场热销的《成功学》、《名人堂》……哈佛大学一位财政专家算了另

一笔账:如果要用市场营销的方式让孩子在小、中、大学等都取得名次,可太不简单。

如此下来,就是经销他们的灵魂,这会摧毁他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Page 341: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40—

由此看到孩子内心的艰难处境。那疼,不是踢球受伤的疼,而是他们目光中的硬,

身体上的紧,童年的缺失……

史铁生一再说到心魂的黑夜:写作……是探访心魂的黑夜。

真正的拷问,在于能否撕开自身黑夜,承认心里有“鬼”,并对孩子说出生命真相。

今天缺少的,不是虎妈,而是更多的正常母亲。

幼子在,不远游 2013-08-20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为人子女,要多尽子女责任,

陪在父母身边,其中道理不言自明;然而,在当下,为人父母,多陪在子女身边亦是

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作者提倡“幼子在,不远游”这个新概念。中国超过有 6000万的

留守儿童父母,城市里绝大多数的年轻夫妻都在生完孩子后双双返回工作岗位,将孩

子托管给保姆或是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看来,努力工作和挣钱才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

件,这是孩子获得美好未来的基础。也许,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创造一个“钱途”

许他一个明天。而是与之朝夕相处,关注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

幼子在,不远游

[摘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2002 年我到了美国,当时 30 岁,国内事业尚可,担心到了美国未必适应,所以

准备去探探路,不满意就打道回府。因此,我是一个人打前站,家人没有陪同。中国

这个做法并不稀奇,有很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到了美国,却发现友邦人士对此莫名

惊诧。有一个美国妈妈直接跟我说: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们美国人是不愿意和

Page 342: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41—

家人如此分离的。现役军人派驻外地,可能不能避免这样的分离。因工作、学习分开

的情况少很多。即便是在签证比较困难的年代,留学生出来,配偶和孩子签证一般都

容易通过。我接触的大部分美国人觉得家庭分离不人道——不过美国是个多元化社会,

大都会的家庭在关系上较为松散些。

11 年后,在最近的一天,我在俄克拉荷马的一家餐厅,与家庭、亲子关系专家艾

伦·马丁(Alan Martin)教授讨论同样的话题。我换了工作,即将换去另外一个城市,但

房子在俄克拉荷马这里,孩子也适应了这边的环境,连根拔起谈何容易。本来也可以

暂时“大撒把”,我先走,一家人慢慢会合。但现在这已经不是好的选项。一家人平平安

安在一起,比别的什么都重要。在美国,家庭高于事业几乎是社会共识,没有多少人

崇尚“舍小家顾大家”式的牺牲。

午餐中间,我和马丁教授说到了家庭分离问题,他跟我说到了菲律宾的海外劳工

家庭。不久前,他和在韩国任教的斯科特·哈珀教授(Scott Harper)曾对这些家庭做过一

次实证研究,调查这些家庭的亲子关系。他们的调查结果发表在《家庭问题期刊》

(Journal ofFamily Issues)上。这篇题为《跨国外劳和菲律宾父亲:男人出国打工对家

庭的影响》(TransnationalMigratory Labor and Filipino Fathers: How Families Are

Affected When Men WorkAbroard)的论文,提到了菲律宾男人出国打工后,家庭关系

发生的变化。文章将父母共同抚育孩子的家庭,和只有母亲在抚育的家庭进行了对比,

发现只有母亲在抚育、男人在外国打工的家庭,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更多,另外母

子关系也受到更多影响。在双亲共同抚育的家庭,父母亲角色比较清晰,比如在很多

菲律宾家庭,父亲更严格一些,母亲更温暖一些。当父亲常年在外国打工的情况下,

母亲又当爹又当妈,父亲和母亲的界限模糊了,加上妈妈独自养育孩子时压力巨大,

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那种温暖少了很多,这类变化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阴影。马丁和哈

珀的文章只谈到了父亲出国打工的情形。菲律宾曾有一句口号:我们照料全世界(We

nurse theworld)。有很多菲律宾妈妈出国当菲佣,父亲在家单独支撑的家庭也不少,

也会面临只有母亲在家同样的问题。

如果说菲律宾外劳家庭里单亲抚养值得担忧的话,中国超过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

育问题该如何面对?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亲戚带的

孩子。让祖辈带孩子,貌似资源优化组合——大人去忙事业,老人照看孩子,实际上

这么做很短视,甚至可以说祸患无穷。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我们将面临一个由祖辈拉

扯大的“留守一代”,尚不知这会造成多少具体的社会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代人

的教育严重缺失,他们的上升空间进一步压缩,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停滞。

如今技术手段发达,通过网络打长途比过去便宜了很多,联系上快捷了,但有一

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马丁教授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管控”(control)和“支

持”(support)相配合,两者都要做到位,才能有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

在美国,亲子关系都已经成了一门大学问,叫 parenting,直译过来叫“做父母”,

相关图书汗牛充栋,不过较少有人讨论 grandparenting(做祖父母)。把养儿育女的

Page 343: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42—

责任委托给祖辈,对几代人都不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划界限,这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你让老一代去做他们实在力不从心。不管他们自己承认还是否认,年龄摆在那里,精

力毕竟有限。大部分老年人哪怕自己愿意,甚至是主动请缨,也不能让他们担负抚养

孩子的主要责任。他们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存,这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

我在家乡看到,留守的儿童吵闹,需要管教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奶奶能哄住就谢天谢

地,谈不上什么立规矩成方圆。爷爷奶奶并不能提供教养,很多时候只能让其放任自

流,比如由着孩子打游戏,根本管束不住。分明这是做父母管束的职责,但有时候父

母亲还因为这些原因,和上一辈闹别扭,就是错上加错,更进一步破坏家庭关系。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更改,是做父母几遍、几十遍、几百遍督促着实现

的。你无法说“精神上与孩子同在”。孩子生活中所需的各种教育、支持和指导,也应该

主要由父母提供,哪怕我们做父母的自己也不过是边做边学。举个十分简单的例子,

女孩子和祖辈一起过,母亲不在身边,初次来月经,这种事无法跟别人讲,小孩找不

到最亲的人答疑解惑,只能一个人承受惊恐。有时候被人性侵了也不知道找人倾诉,

更不要说事前的防备。父母日常的接触和“同在”,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除非自

己上梁不正,否则父母的做事做人对孩子也是榜样,也能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父

母亲从外地寄钱回来,或许能弥补自己的内疚,但是搞不好还把孩子耽搁:很多劣质

产品下乡,孩子吃得很上瘾,钱花掉,却营养不良。

说到家庭关系,中国人道德观有些顾上不顾下,只考虑“父母在,不远游”,现在

甚至都有法律要求孩子定期探望父母,这种法律是在我们特定的价值观土壤上才能孕

育出来。我觉得更需要努力的,是如何让幼年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养而不教也是可

耻的。我们应该提倡“幼子在,不远游”这个概念。只不过这不能通过法律来死板解决。

社会也得创造条件,消除户籍等诸多入学、购房的门槛,让孩子能在父母工作的地方

就近上学。一些本地父母也不能从争夺资源这个狭窄的视角看问题,给这种改变制造

阻力。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些负面效应和潜在问题是会波及到整个环境的。不公正

环境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让整个社会都成为受害者。

父母的心态也值得我们反思。父母和幼年子女的分离,多基于有更多钱才有安全

感的一种假设。一些父母出于“生计”的考虑离家打工谋生,过去条件都不好,情有可原。

可是我越来越多地发现,生计所迫已经不是什么借口。一些农村青年出去打工,外面

生活成本极高,也攒不下多少钱,倒不如在附近找一个赚钱少,但是能够照顾家庭的

工作。大部分农村青年在老家有住房,没有当房奴的压力,收入稍微减少可以承受。

或者说起码夫妻一方应该有一个人经常性在家照顾孩子,或者打工路途近一些,能比

较方便地回去探望。

一些高学历高收入的城市年轻父母,一样把孩子交给祖辈甚至保姆带,甚至孩子

刚一生下来稍作休息就跑回去上班。带孩子本身也是乐趣,大家看美剧时候,可能会

发现很多父母睡觉前给孩子读书,这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趣有益的事。我微博上有朋

友称,有的父母怕休息不好影响次日工作,连哄孩子睡觉都不愿意,基本上“辞掉孩子

Page 344: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精选集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343—

带工作”去了。这种做法让人思考良多。我理解国内竞争激烈,可是工作真的比孩子重

要,值得这样去颠倒次序吗?是带孩子更费劲更操心,所以选择逃避责任,去工作也

不愿意带孩子?还是新一代的父母,比父辈还不知道怎么去带孩子,所以索性外包自

己的养育职责?如是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又如何从我们身上,学习到我们如何做父

母,或者看我们如何坚韧不拔地摸索着做更好的父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何时是了?

不过我惊奇地看到,将父母职责“外包”的情况已经不是例外,而已经是常规了。

正常的代际关系,用俗话来说,应“草屋年年盖,一代管一代”。父母应该多去负责

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放弃当下的抚育职责,说给孩子们创造未来,这个逻辑似乎别扭。

孩子的未来又岂只能用挣钱来造就?回想我们自己这一两代人吧。那些当年费尽心机

安排孩子进厂以便让他们财务安全的父母,或许是在白发苍苍的时候,眼看着人到中

年的子女下岗失业。未来变化无常,“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

母创造一个“钱途”许他一个明天。而是与之朝夕相处,关注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

们。做父母的当然需要面向未来,但功夫应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