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空間資訊與智慧生活 第一週 認識地圖與方位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空間資訊與智慧生活

第一週 認識地圖與方位

Page 2: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地圖演變過程

古代地圖

現代地圖

3D地圖

Page 3: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古代地圖 最早以實測為基礎的古地圖,是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挖掘出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圖: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

地形圖內容包括自然要素(河流、山脈)和社會經濟要素(居民地、道路),這和現代地圖基本要素相似。

資料來源:http://ribendili.baike.com/article-137320.html日本地理百科

• 徒手繪製,與實際現實地貌落差較大

• 未標示比例尺與方向標示

Page 4: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現代地圖

圖片來源:http://www.tw7799.com/?p=322

隨著電腦時代的來臨,地圖不再是手繪。

地圖上有更豐富、詳細的資訊,如台中市玩樂地圖中,道路資訊非常詳細,用不同的顏色、圖形(Symbol)標示國道、縣道等資訊,再用圖例(Legend)呈現每個玩樂點的資訊。

• 電腦繪製,與實際現實地貌接近。

• 運用顏色與圖例標示出豐富的地圖內容。

Page 5: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3D地圖

資料來源:http://www.appshot.net/op/news?nid=1641

隨著網路時代與資訊技術進步,地圖也從2D躍進到3D,展現出都市中栩栩如生的3D建物模型(3D Building Models)

在3D的地圖中,顯示著真實的道路街景與擬真的建物模型,彷彿置身在真實的世界中。

• 3D建物存在雲端資料庫,使用者透過網路即可讀取。

• 除3D建物外,還能顯示地表高程(DTM)等資訊。

Page 6: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一) 數學要素

應包含控制點、地圖坐標系統、比例尺與地圖走向

地圖要素

Page 7: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二) 地理要素

應包含自然、社會經濟要素與輔助要素,如商業、住宅、交通路網、河流水系、地貌、土質和植被、境界線等

地圖要素

Page 8: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三) 其他要素

應包含附加的文字和工具型資料,如外圖廓、接圖表、圖名、坡度尺、圖解、編圖單位、編圖時間與依據等

地圖要素

Page 9: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地圖的類型

1. 平面圖

一、一般地圖 2. 地形圖

3. 地理圖

二、專題地圖

Page 10: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沒有特定的主題,主要表示一個地區各種的地理現象

舉凡地表上各種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料,例如道路、聚落、疆界、水域、高程....等的空間組合或位置關係。

人文資料詳簡程度依比例尺大小而有不同

一、一般地圖(General reference map)

圖片來源:http://volcano.gl.ntu.edu.tw/worldwide/taiwan_digitalmap_large.htm

Page 11: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目的在表示單一地理現象的空間變化,或是各地理現象的相對關係。

主要是反應某一主題,因此視所欲反應主題需要,與將主題無關的地理資料加以省略。

相較於普通地圖,主題地圖常是小比例尺,因為所包含的地區較大,才能看出分布結構的特性。

二、主題地圖(thematic map)

圖片來源:www1.geo.ntnu.edu.tw台灣國家地圖集

Page 12: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台灣地區五萬分之一圖幅接合及編號規則

圖片來源:GIS中心

Page 13: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常用地形圖與像片基本圖圖幅編碼

圖片來源:GIS中心

Page 14: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方位角與方向角

方位角:以特定基準方向為起點(一般為北方),依順時針方式旋轉至指示方向所在位置,期間所夾的角度稱之。

反方位角:與方位角相反方向的方位角稱之。亦即方位角旋轉180度所得之結果(反方位角=方位角+180度)

方位 方位角

方位與方位角

方位角 50˚

N(0 ˚)

*若不足180度加180度 方位角 230 ˚

反方位角 50˚

Page 15: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方向角:以南北為基準朝東西兩側所量取的角度稱之。

方位角與方向角

N

S

E W

N45˚E

方向角

N

S

E W

NE NW

SE SW

方向

Page 16: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
Page 17: 磨課師:認識地圖與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