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远程教学 《 宪法学 》

Preview:

DESCRIPTION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远程教学 《 宪法学 》. 第一讲 宪法绪论.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傅思明教授. 引 言.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宪法的基本理论; 2.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4. 国家的性质和形式;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 国家机构以及政党制度。. 引 言. (二) 《 宪法学 》 课程与宪法典 1. 本课程的体系同宪法结构的关系。 2. 本课程的内容同宪法典内容的关系。 【 说明 】1982 年宪法的结构与内容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宪法学》远程教学《宪法学》

第一讲 宪法绪论第一讲 宪法绪论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傅思明教授

引 言引 言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宪法的基本理论; 2.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 宪法的实施与监督; 4. 国家的性质和形式;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6. 国家机构以及政党制度。

引 言引 言 (二)《宪法学》课程与宪法典 1. 本课程的体系同宪法结构的关系。 2. 本课程的内容同宪法典内容的关系。 【说明】 1982 年宪法的结构与内容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 国歌 国徽和首都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说明】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是学习宪

法时首先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一、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 宪法是法,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有机

组成部分。 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的意

志表现,都是经过特定的程序制定成法律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1. 宪法的内容。 2. 宪法的效力。 3. 宪法的规范。 4. 宪法的修改程序。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实例】 1993 年 2 月 14 日,中共中央向七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后接受该建议,并形成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在人大常委会讨论中共中央修宪建议过程中,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反馈到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讨论后认为这些意见有必要写入宪法,遂于 1993 年 3 月 14 日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补充建议》。 由于当时全国人大已经召开,中共中央遂将该《补充建议》直接提交全国人大主席团,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将该建议印发大会。

在此过程中,有的代表提出中共中央直接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因此,中共中央的上述《补充建议》由北京市等 32 个代表团的 2383 名代表签名, 3 月 23日以代表提案的方式,向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补充修正案》。

该修宪提案提交全国人大后,大会主席团将其列入了会议议程,并将其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宪提案合并,形成一份修宪提案,交付大会表决。

是为我国宪法的第 3 至第 11 条宪法修正案。

1993 年修宪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 1 / 5 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了修宪提案。这在我国宪法修改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里有三个宪法问题:

第一,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和 2383 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出修宪提案后,大会主席团能否将这两个不同的修宪提案合二为一,进而提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第二, 2383 名代表提出修正案后,全国人大主席团将其列入会议议程的程序是否多余?

第三, 2383 名代表能否对常委会的修宪提案再次提出修正?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三)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

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四)宪法与宪政 1. 从宪法到宪政。 2. 宪政包括四要素 : ( 1 )宪法:宪政的前提; ( 2 )民主:宪政的内容; ( 3 )人权:宪政的目标; ( 4 )法治:宪政的保障。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宪法的分类 (一 )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 (二 )真实宪法和虚假宪法。 (三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四 )柔性宪法和刚性宪法。 (五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第二节 宪法规范第二节 宪法规范

【说明】

法律规范与宪法规范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规范第二节 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 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2.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3.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国家与国内各民族、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第二节 宪法规范第二节 宪法规范

二、宪法规范本身的特点 1.最高性 2.广泛性 3.原则性 4.概括性 5.适应性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说明】 了解宪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一)宪法指导思想的涵义 宪法指导思想是制定或者修改宪法

时确定宪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的灵魂。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二)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发展 1.宪法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二、宪法的一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在西方,最早提出主权观念的是

法国的思想家波丹,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二)人权原则

人权概念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三)法治原则 法治思想在历史上早就有人提出

过,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中国古代也有“人治”与“法治”的争论。

法治是各国宪法中的普遍原则。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四)“三权分立”原则 英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

首创了近代分权学说。 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法国

的孟德斯鳩完整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

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第三节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以人为本原则(三)依法治国原则(四)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一、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1.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

2.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二、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1.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建设。 2.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 3. 宪法推动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节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宪法的作用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说明】 世界各国的宪政实践表明,宪法发挥作用

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诸如:培养公民的宪法观念、落实宪法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开展违宪审查。

【案例】文革批斗会,刘少奇被红卫兵勒令做喷气式,接受羞辱。回到办公室后,他拿出《宪法》抗议:“我是国家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这震耳欲聋的声音竟然激不起丝毫回声! 但是 ,同为难友的陈毅元帅,对红卫兵喊的不是什么“宪法”,而是高喊:“毛主席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小将们一听,果然傻眼了。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观念培养 1 、设置“宪法节”或“宪法纪念日”。 功能:宪法节成为国民的节日或休假日。 2 、在重要场所放置宪法模型或文本。 功能:公民经常看到宪法,接受其熏陶。

(二)实行法治 A. 建设法治国家 1 、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改花了 20年

时间。 2 、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指的国

家机器。 3 、依法治国的“依”,指权力行使依据法律。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B. 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 ( 1 )以法律维护权利,以法律

对抗权力。 ( 2 )法治化生存:享受法律是

人的生存状态。 【实例】法律、年龄与人生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三)官员宣誓仪式

1. 宣誓:官员就职时誓言遵守宪法和法律。

2.宣誓意味着官员更要受宪法和法律约束。

【实例】 ( 1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

开始执行职务前,须作如下宣誓: “我庄严宣誓:我将忠实地履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全力维护、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实例】 ( 2 ) 1993 年《俄罗斯宪法》规

定,总统就职必须进行宣誓,誓词为: “在执行俄罗斯总统全权之际,我郑重宣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实例】

( 3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宣誓仪式。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四)官员问责制 1. 问责方式 ( 1 )引咎辞职制度; ( 2 )弹劾制度。 对政府官员和法官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制度。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 2. 问责原理 ( 1 )宪法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 ( 2 )“责任政府理论”: ■政策失当——政治责任; ■违法失职——法律责任;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道义责任。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一、宪法监督实施的必要性

1. 宪法需要落实。

2. 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类型 1.人民监督。 2.立法机关的宪法监督。 3.国家元首的宪法监督。 4.普通法院的宪法监督。 5.宪法法院的宪法监督。

(一)普通法院违宪审查制:以美国为代表

【案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发生于 1

801 年。以亚当斯为首的联邦党与以杰弗逊为首的共和党之间的政治角逐白热化。在 1800年底的举行总统大选中,亚当斯未获连任,杰弗逊获胜,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

在总统权力交接之前,亚当斯利用手中的总统权力及其由联邦党所控制的国会,委任联邦党人出任联邦法官。 正好在 1800年 12 月,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埃尔斯沃思辞职,亚当斯提名当时任亚当斯政府国务卿的马歇尔继任首席大法官。这一提名立即获得国会批准。 但马歇尔未立即就任,而是续任国务卿至换届为止。同时亚当斯抓紧提名由联邦党人出任新调整的法官职位,这些新提名的法官在杰弗逊就任总统前两天获得由联邦党人控制的国会批准。

就在亚当斯任职总统的最后一天,他正式签署了 42 名哥伦比亚和亚历山大地区的法官的委任书,并盖了国印。这些委任状都由国务卿马歇尔颁发给法官本人。

作为国务卿的马歇尔于 3 月 3 日抓紧送发委任状,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仍有 17份治安法官的委任状未能送出。其中一位就是马伯里。

杰弗逊就任总统后任命麦迪逊为国务卿。随后,指令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发送任命状。

麦迪逊拒发任命状,引起未接到任命状但已获得法官任命者的不满。被任命为华盛顿郡的治安法官马伯里就以 1789 年的《司法法》第 13 条规定(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合众国公职人员发布职务执行令状)为依据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对国务卿麦迪逊下达法院强制令,强制他向马伯里等人发出委任状。

这就是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美国总统选举案】 2000年 12 月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人工重新计票的作法违宪。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宪法法院违宪审查制:以德国为代表

【裁决公民宪法权利案】 1972 年 3 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 “监狱检查犯人信件,侵犯公民通讯自由 权 ; 《 监狱管理 条 例 》违宪 无效。”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机制 (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

宪法实施。 ( 2 )违宪审查的启动——《立法

法》规定: A. 有关国家机关有权提出违宪审查的

要求; B. 公民有权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案例 1 】 2003 年周一超案。 1611位公民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 要求对

《公务员暂行条例》、各省《公务员体检标准》

进行违宪审查。

【案例 2 】 2003 年广东孙志刚案。

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建议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随后,国务院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案例 3 】某市一位女副市长到离休年龄后,她发现国家规定了男女不同的离退休年龄。根据规定,与她同岁的男性副市长仍可多工作三年。

她认为:这是违反宪法平等原则的。于是,以男女不同的离退休规定违宪为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违宪审查的建议。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三、宪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一)监督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 1. 对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 2.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审查 ; 3. 对政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的行为进行审查。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监督宪法的主要方式 1.事先审查 ; 2. 事后审查。 3.附带性审查 ; 4. 宪法控诉。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四、我国的宪法监督 (一)我国对宪法实施监督的历史发展 1.我国四部宪法的规定。 2.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

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第五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 (二)我国的宪法监督 1.宪法监督的基础:宪法在序言中庄严宣布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协助监督: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权力的过程中发挥具体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责:宪法第 99 条规定:地方各级人大都必须在本行政区内保证宪法的实施。 4.宪法监督体系:宪法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使我国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社会主义法制监督体系。

谢 谢 各 位 !谢 谢 各 位 !再见 !再见 !

《宪 法 学》《宪 法 学》 (讲座)(讲座)

第二讲 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二讲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远程教学《宪法学》远程教学《宪法学》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傅思明教授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宪法在人类社会的产生

(一)人类需要宪法吗? 【西方故事】一个刚进天国的人询问圣彼得,他是否可以先看一看天国的宪法?

他被告知 :( 1 )天国里没有宪法; ( 2 )天国里的居民不需要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人类为什么需要宪法? 1 、国家权力的特性。 公民从出生到死亡都要与国家权力打交道。

【天使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 、国家权力受宪法规范,是法治发展规

律。 宪法用来干什么? 【法学、医学和神学】 【案例】 2003 年 4 月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因“乙肝小三阳”被拒公务员门外,愤怒之下举刀刺杀公务员,造成一死一重伤,周被判处死刑。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 、宪法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实例】《美国宪法》序言规定 : “我们,美国人民,为了建立更完美的

国度,维护正义,保障国内安宁,保证国防,增进全民福利,保证我们与子孙后代永享自由、财产安全和幸福,特制定本宪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实例】 1793 年的法国《宪

法》宣称:“社会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政府是为保障人们享受自然的 、 不可动摇的 权 利 而设立的。”

【实例】《俄罗斯宪法》规定:“国家政策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保证每个人获得公正和体面的生活及不受阻碍的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实例】《中国宪法》序言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结论】为了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宪法究竟约束谁? 1 、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宪法。 【实例】英国是世界宪法的发源地,

1215 年订立《自由大宪章》。 《大宪章》限制国王绝对权力,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承认王权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 、宪法是官员行使国家权力的“营业执照”。

【实例】约翰逊总统临终遗言——“把我的头枕在我们国家的宪法上”。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四)一个国家,一部宪法,一种命运 1 、宪法与国家 ■有宪法的国家与没有宪法的国家。 2 、宪法与公民 ■宪法出发点和归宿:保障公民生活质量。 【格言】风能进 ,雨能进 ,国王不能进。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一)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扩展

是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1. 人民主权、天赋人权、法治、分权

理论是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2.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功绩在于:

他们为资产阶级夺取权利并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政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从政治条件看,宪法产生的前提是封建主义政权变为资本主义政权。

三、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状况三、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状况 (一)初创时期的资本主义宪法。 第一,资本主义宪法在初创时期的历史进步性。 第二,资本主义宪法在初创时期的本质局限性。 (二)现代资本主义宪法及其走向。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1. 苏俄宪法和苏联宪法 ; 2.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宪法 ; 3. 中国社会主义宪法 .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肇始 1. 康有为等人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 2.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不革命决不能立宪”的主张。

3.清政府于 1908 年制定《钦定宪法大纲》、 1911 年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二、辛亥革命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于 1912 年 3 月11 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三、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1. 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于 1914 年组织“约法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

2. 1923 年军阀曹锟在掌握政权后,于 1923 年 10月 10日颁布《中华民国宪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宪法 1.1931 年 6 月,国民党政府制定了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2. 1946 年底,国民党政府召开伪国

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于1947年 1 月 1 日公布。

五、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1.1931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 1941 年 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根据地还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946 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小结】不同类型宪法的命运。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一、新中国颁布的宪法典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 197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 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五)《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二、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一) 1988 年通过第 1 和第 2 条宪法修正案 (二) 1993 年通过第 3 至第 11 条宪法修正案 (三) 1999 年通过第 12 至第 17条宪法修正案 (四) 2004 年通过第 18 至第 31 条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三、中国宪法适用的演进和发展 (一)宪法适用的重要性。 宪法第 5 条规定 :“ 一切国家机

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实例】 2004 年修宪: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案例】 2003 年 6 月 5 日夜 ,某地张女士遭遇歹徒强奸,怕孩子被伤害,只好忍痛就范。

报案后,派出所所长估计,大胆歹徒第二天还会来,决定实施守候抓捕。不过,所长对她说,“我们一定能抓住歹徒,但请你配合一次。他怎么做,你不要反抗,我们会安排民警在现场抓住他”。

张女士只好冒着再被强奸的痛苦配合警方。第二天,歹徒又来了,见妇女也不反抗,顺利实施了强奸行为。然而现场 4 名警察不知何故,歹徒竟在民警的包围下逃脱。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案例】 2003 年 5 月,某市法院审理一起男方提起的离婚案。法院依据女方的申请,为了收集男方包二奶的证据。法官前往移动公司,要查询男方的手机通话清单。

移动公司认为法院无权查询,予以拒绝。法院对该公司罚款 3万元,责令协助调查。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案例】 2004 年4月某县法院要对一民事案件完成执行任务,因被执行人朱明在广东东莞,但具体地点不详,案件无法执行。

法院决定:到省移动公司县分公司,欲查询其儿子的手机号码及通话记录,以确定被执行人在东莞的电话,并最终锁定被执行人的所在地。但移动公司县分公司根据《电信条例》的规定,拒绝协助调查。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1. 《电信条例》第 66 条规定: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

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其内容进行检查”。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发展

法院认为: 《民事诉讼法》第 65 条规定:法院有权向

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电信条例》只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得与《民事诉讼法》相抵触。如有抵触以法律为准。

法院最终裁定: 对移动公司罚款 3万元,责令协助调查。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2.我国宪法第 40条规定: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

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研究】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 ( 1 )通信秘密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

利,限制该项权利 ,仅限于宪法明文规定的特殊情形。

( 2 )移动用户的通话详单记载了大量的个人隐私和秘密,属于宪法保护的通信秘密范畴。

因此,法院调查取证应符合宪法规定,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结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文: 《关于如何理解宪法 40条、民事诉讼法 65 条、电信条例 66 条的交换意见 》 ,明确表态:

“同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意见”。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二)宪法在司法领域适用的发展 1 、宪法适用的司法障碍。 A.1955 年批复:《关于刑事案件判决

中不宜引用宪法作为论罪科刑依据的批复》。

B.1986 年批复:《关于法院制作法律文书如何引用法律文件的批复》。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2 、中国宪法走向司法化 【案例】齐玉玲起诉陈晓琪、陈克政、滕州八中、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教育局案

最高法院 2001 年 8 月 13 日作出《关于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玲宪法上的受教育权,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案例】齐玉苓与陈晓琪均系滕州八中 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被告陈晓琪在 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中,因成绩不合格,失去了继续参加统考的资格。

齐玉苓参加了中专统招及委培考试后,其统考的分数超过了委培分数线,济宁商校将其录取。

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操纵下,从滕州八中领取了该通知后即以“齐玉玲”的名义入济宁商校就读。

陈晓琪从济宁商校毕业后,以“齐玉玲”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齐玉苓经过复读,后就读于邹城劳动技校, 1996 年8 月被分配到山东鲁南铁合金总厂工作,自1998 年 7月,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

1999 年齐玉苓得知陈晓琪冒用其姓名上学并就业后,以陈晓琪及有关学校和单位侵害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

枣庄市中院一审认为陈晓琪侵害了齐玉苓的姓名权,判决陈晓琪停止侵害,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齐玉苓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 35000 元。

齐玉苓不服上诉,要求陈晓琪等赔偿损失 56万元。

二审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于 8 月 13 日专门就该案作出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明确指出:

“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8 月 23 日,山东高院作出了终审判决,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侵害;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齐玉苓赔礼道歉;

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7000 元由陈晓琪和陈克政赔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赔偿齐玉苓精神损害赔偿费 50000 元。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三)非常时期的宪法适用问题 1.危机时期,政府拥有国家紧急权力。 【分析】国家紧急权力的特性: ( 1 )权力优先:可以限制公民权利; ( 2 )程序特殊:可以紧急出台措施; ( 3 )社会配合:公民配合政府行动。

【案例】《魏玛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有权在公共安全和秩序受到严重扰乱或陷入危机状态,无须征得议会同意,即可下令暂时中止某人或者所有人的个人权利”。

希特勒凭借该条款,说服兴登堡总统中止了所有人权利。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宪法被废弃。

【 1 】希特勒以《新闻紧急法令》为武器,宣称凡批评政府者,均受惩罚;

【 2 】以《保护国民和国家法令》,取消《魏玛宪法》中公民享有的人身、言论自由等权利。

【 3 】以《消除人民与国家痛苦法》取代魏玛宪法。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2 、危机中的宪法适用,是我国宪政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危机应对中,如何尊重人权? ( 2 )如何建立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 3 )如何强化对政府官员的问责?

【案例】 2000年 5 月 20日上午 8:30分,有一头野生羚牛进入一户村民刘昌家,把刘顶倒在地。刘妻吓得躲在碗柜底下。围观的村民认出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村委会主任得知即向乡政府汇报。 乡长向县林业局汇报后于 10:00到现场。

此时刘生命垂危,而羚牛在屋里来回走动。 县林业局副局长于 11:00 赶到现场,成立抢救指挥部,研究决定向林业厅汇报,但已 11:30。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 “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杀害国家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家林业部申请特许猎捕证。”

下午 1:20传来省林业厅指示,可以击毙羚牛。指挥部立即部署击毙方案。

2:00,县公安局长带领 30名警察赶到现场, 指挥部经过现场察看,确定了击毙方案。 4:20,警察开枪击毙羚牛。

从 8:30—4:20,处置结束,刘因伤失血过多已经死亡。其妻在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讨论】政府处理符合宪法原理吗?

谢 谢 各 位 !谢 谢 各 位 !再见 !再见 !

《宪 法 学》《宪 法 学》 (讲座)(讲座)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