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遗传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边旭明

Preview:

DESCRIPTION

产前遗传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边旭明. 产前遗传咨询. 定义: 针对各种高危因素,评估本次妊娠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对父母进行解释,并根据不同的适应征,进行产前诊断;解释产前诊断的结果以及可能的妊娠结局. 造成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 遗传性 胚胎胎儿期获得性. 遗传性因素. 染色体病 单基因病:如 DMD 多基因病:如 NTD. 遗传病的特点. 多呈临床综合征的形式,常表现 为智力低下、发育异常、死产与 新生儿死亡率高 有胎次效应、年龄效应和性别效应 具有家族性、先天性和终生性.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隐性流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产前遗传咨询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边旭明

2

产前遗传咨询 定义: 针对各种高危因素,评估本次妊娠

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对父母进行解释,并根据不同的适应征,进行产前诊断;解释产前诊断的结果以及可能的妊娠结局

3

造成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

遗传性

胚胎胎儿期获得性

4

遗传性因素

染色体病 单基因病:如 DMD 多基因病:如 NTD

5

遗传病的特点

多呈临床综合征的形式,常表现 为智力低下、发育异常、死产与 新生儿死亡率高 有胎次效应、年龄效应和性别效应 具有家族性、先天性和终生性

6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7

隐性流产定义:指在受孕至有明确停经史之前发生的流产,表现为没有任何症状,临床 上不可识别临床前的隐性妊娠失败率: 22%临床可识别的妊娠失败率: 12%

( wilcox 1988 )

8

着床时间和妊娠结局排卵后的 8-10 天内着床, 84 %能以妊娠为结局受精 12 天后胚胎仍未着床,流产的风险大大的增加着床发生时间 流产比例

9 天 13% 10 天 20% 11 天 52 % 12 天 82 %

9

有临床表现的流产率可识别的妊娠在前 3 个月内的流产率为 10-12 %( Simpon 1993 )

维持妊娠至 16 周后,发生自然流产的几率是 1%

所以大多数 9-12 周发生的流产,往往已胎死宫内数周(过期流产)

10

流产的高危因素母亲的年龄

40 岁的孕妇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 20岁妇女的 2 倍 ( Stein 1980 )

母亲既往孕史 流产的风险随着母亲既往流产次数增加而

上升;有过 3 次或以上流产的母亲再次妊娠失败率为 25-30 %( Warburton 1984 )

11

胚胎形态异常

形态表现多样,胎囊偏大或偏小,不均匀很可能是遗传学因素所致异常形态胚胎中, 57-78 %存在染色体异常

非整倍体异常 25% 嵌合异常 22% 多倍体异常 13 % Munne 1995

12

妊娠囊形态与染色体三体空妊娠囊常见于 2,4,7,9,14,15,20,21 对染色体三体可辨认的胚胎组织常见于 X, 12, 13, 15, 18, 20, 22 对染色体三体与能存活的染色体三体比较,不能存活的染色体三体胚胎往往生长更缓慢( warburton 1991 )

13

特殊胚胎异常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有三个生殖核和一个双极细胞体: 三倍体异常形态不均匀的生殖核: 嵌合三倍体多核分裂球: 多倍体异常单个细胞占优势的胚胎组织: 多倍体异常来自大卵子细胞的胚胎组织: 三倍体异常

14

自发流产的染色体类型类型 发生频率 %

正常 46 , XX或 46 , XY 54.1

三倍体 7.7

69 , XXX 2.7

69 , XYX 0.2

69 , XXY 4.0

其他 0.8

四倍体 2.6

92 , XXXX 1.5

92 , XXYY 0.55

未描述 0.55

性染色体 X 单体 8.6

结构异常 1.5

性染色体多体 0.2

47 , XXX 0.05

47 , XXY 0.15

常染色体单体 0.1

15

常染色体三体的类型

类型 发生频率 %

常染色体三体 22.3

1 0

2 1.11

3 0.25

4 0.64

5 0.04

6 0.14

7 0.89

8 0.79

9 0.72

10 0.36

11 0.04

类型 发生频率 %

常染色体三体 12 0.18

13 1.07

14 0.82

15 1.68

16 7.27

17 0.18

18 1.15

19 0.01

20 0.61

21 2.11

22 2.26

16

染色体异常在妊娠 4-6 月及以后的流产中,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与足月活产的情况相似:

13,18,21 三体 X 染色体单体 性染色体多体异常

17

不同妊娠阶段流产的染色体异常比例

Frequency of CHR anomalies %

18

常染色体三体早期妊娠流产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除 1号染色体三体外,其余的三体都在流产胚胎中发现过,但13,16,18,21 和 22号染色体三体最常见90% 的常染色体三体是在母亲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的,其中 75-90%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母亲的减数分裂错误率受到母亲年龄的影响 ( Xoon 1996 )

19

X 染色体单体第二位的染色体异常原因,占所有自发流产的 15-20 %80% 为父源性染色体缺失( Chandley 1981 )

自然流产的胚胎可能只具备一个脐带的残端,或已具备 Turner 的某些特征妊娠晚期胚胎的典型表现是囊性水囊瘤和全身水肿

20

多倍体异常三倍体( 3n= 69 )和四倍体( 4n=92 )三倍体核型多为 69,XXY 和 69,XXX机制:主要由双精入卵导致三倍体胚胎妊娠囊偏大,胎盘绒毛呈囊样变性退化三倍体胎儿可出现神经管缺陷、脐膨出,面部畸形和肢体异常也有报道四倍体胚胎早期即流产,很少能发育到 4-5周,足月期更为少见

21

性染色多体47,XXY 和 47,XYY占男性活产新生儿的 1/800- 100047,XXX 在女性活产新生儿中的比例也是 1/800左右来源:在 47,XXX 个体中

母亲的第一次减数分裂错误 59% 母亲的第二次减数分裂错误 16% 父亲的第一或第二次减数分裂 6% 合子形成以后 19% ( MacDonald et al. )

22

性染色多体

47,XXY一半来源于父亲,另一半来源于母亲,后者通常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错误 ( MacDonald et al. , 1994 )

几乎所有的 47,XYY都是来源于父亲的 ( Hassold et al. , 1991 )

23

局限性胎盘嵌合状态与流产

局限性胎盘嵌合 (CPM) :嵌合状态仅限于胎盘,而相应的胚胎却是正常的许多的研究表明了 CPM 往往是IUGR 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自然流产胚胎母体绒毛膜绒毛的分析,可见 CPM 状态与的自然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24

小结

着床前的胚胎中 染色体异常的比例很高( 50 %)

在形态正常的胚胎中 有 25%存在染色体的异常

在形态异常的胚胎中 有 50- 70%存在染色体异常

类型可以为单细胞合嵌体,混杂的多细胞嵌合异常,非混杂性非整倍体异常

25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抗 体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26

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与流产率升高有关 Dayan Daniels , 1996 ; Stagnaro-Green等, 1990

糖尿病 I 型糖尿病的女性,其自然流产和胎儿先

天性异常的几率增加,风险程度与孕早期血糖水平控制有关

Greene , 1999

27

黄体功能不全( LPD )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子宫对孕激素反应失当的情况

黄体分泌孕激素,是在滋养细胞能够产生足量孕激素前维持妊娠的重要生理过程

在多种非遗传因素中,孕激素缺乏是导致不能维持着床的主要原因

黄体功能不全

28

黄体功能不全LPD 的发病机制包括:

促性腺释放激素( GnRH )分泌减少 促卵泡激素( FSH )分泌减少 促黄体生成素( LH )分泌减少 卵巢类固醇生成障碍、 子宫受体缺陷 由孕激素所诱导的基因产物缺陷

29

黄体功能不足LPD一度被认为是造成临床可识别流产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过高的估计了 LPD 的发生率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病理表现不特异孕期或黄体期测定孕酮水平仅有 71 %特异性

( Daya 1988 )早孕期孕酮的低下可能是流产的结果而非原因目前 LPD 是一个有争议的病理状态,早孕期孕酮的治疗的疗效也不确切

30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31

感染是导致晚期流产的原因之一,理论上也可致早期流产,但危险度较低与自然流产相关的感染病原体:

天花、牛痘、伤寒沙门菌、胚胎弧菌、疟疾、风疹病毒、生殖器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布鲁菌、弓形虫、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脲原体、阴道 B 族链球菌等

途径:经胎盘屏障的宫内感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反复流产史的夫妇或许具有一定疗效( Toth et al., 1986), 但有待证实

感染与流产

32

TORCH

T :弓形体 (toxoplasma)

R :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 virus , CMV)

H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 HSV )

33

风疹病毒感染概况:

临床表现不特异, 1/4 的风疹感染为亚临床,但病毒血症可感染胚胎及胎儿

风疹病毒抗体 IgG (+)孕期再感染者,极少影响胎儿

首次感染或无免疫力的患者在皮疹出现后 1-2 周或病毒血症发生后 2-3 周时抗体滴度达到高峰。

特异的 IgM 抗体峰值出现在 7-10 天,持续至皮疹出现后 4 周(美国妇产科学会, 1992 )。风疹的再感染可能引起短暂的IgM轻度升高。

风疹接触者建议不用免疫球蛋白。

传播途径 经胎盘胎膜传播

34

风疹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A. 母亲发病孕周与新生儿先天感染率 :

孕 12 周内—— 80% ; 13-14 周—— 54% ;中孕期—— 25% B.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眼睛损伤:白内障、青光眼、小眼和其他畸形 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感觉神经性耳聋 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包括脑膜脑炎 胎儿生长受限 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肝炎、肝脾肿大和黄疸 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骨质改变 染色体异常

C. 广义的风疹综合征包括渐进性全脑炎和 I 型糖尿病。

35

风疹疫苗的接种 妊娠期间对风疹易感的妇女产后应免疫注射 MMR

(麻疹-腮腺炎-风疹)

2001 年 10 月,美国联邦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将推荐的风疹疫苗接种至妊娠的间隔由以往的 3 个月缩短到了 1 个月

哺乳期没有接种 MMR 的禁忌症

妊娠期间接受风疹免疫不是终止 妊娠的指征

36

巨细胞病毒感染

概况: 普遍存在的 DNA 疱疹病毒

多数孕期感染是复发性的,很少引起明显的临床后遗症或造成先天感染

传播途径 经胎盘传播为主,也可经宫颈上行感染

对胎儿的影响 新生儿巨细胞性包涵体病:患儿躯体小、肝脾肿大、黄疸、血小 板减少、小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听觉及视觉损害和智力发

育迟缓 先天感染引起的某些重要缺陷:如听力的丧失 , 异常的智能指

数 ,癫痫及行为问题一般到 4 岁时才变得明显。

37

巨细胞病毒感染

筛查: 不建议使用血清学筛查:

不能准确预测原发性感染的后遗症 没有疫苗 1%-2% 的新生儿分泌巨细胞病毒,鉴别与分离不切合实际

(美国妇产科学会 2000 )

原发性感染时:恢复期患者血清 IgG滴度比急性期增加 4 倍;或通过测定母亲 IgM 抗体来诊断

复发性感染通常不伴有 IgM 抗体产生。

38

巨细胞病毒感染

妊娠结局: 主要受原发感染时妊娠期别的影响,即使在早孕期原发

感染,大多数新生儿的发育仍是正常的

产前诊断: 超声、 CT或 MRI检测到小头畸形、心室肥大、颅骨钙

化或肠道高回声 羊水病毒培养或脐静脉血检测 IgM 可对疑似原发感染者

确诊 PCR 可以检测羊水和胎儿血液中的病毒 DNA

39

弓形体感染

传播途径: 进食受感染的生肉 接触感染的猫粪内的卵母细胞 胎儿经胎盘感染

对胎儿的影响: 流产 妊娠早期的感染更具有致死性 先天性弓形体病:低出生体重、肝脾肿大、黄疸和贫血、神经系统疾病、脉络膜视网膜炎

40

弓形体感染

筛查: 除 HIV 感染的孕妇,不推荐常规筛查 孕前弓形体抗体 IgG (+),则该孕妇的胎儿没有先天性感

染的危险性 近期感染 IgM (+), IgM (+)可以持续存在数

年, IgG滴度上升两倍即可诊为活动性感染或滴度极高,大于 1 : 512 可能表示近期或目前患病

美国妇产科学会( 2000 )

产前诊断: PCR羊水分析可在 1 天内明确诊断

治疗: 急性患者建议抗生素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能降低胎儿

感染发生率

41

预防接种与妊娠

原则上,妊娠期不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但在疾病的爆发期,可接种细菌疫苗。

42

常用的疫苗 活病毒疫苗:如麻疹、风疹、脊髓灰 质炎等 灭活的细菌菌苗:如肺炎球菌、脑膜炎 双球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等 类毒素:如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球蛋白:如乙肝、狂犬病、破伤 风、水痘等

43

流感疫苗 每年,美国卫生部门会选出 3 种最有可 能在次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针对 这些病毒的疫苗。由于免疫系统建立 免疫反应需要时间,所以接种流感疫 苗的时间最好是 10 月份前后,这样等 到次年 3 月份流感高发期,人体就已经 具备较强的免疫力。

44

不建议在妊娠期注射流感疫苗;如果 要注射,也绝对不要在妊娠的前 3 个月 注射。

流感疫苗 (续 )

45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46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异常 (针对自身的免疫异常) 抗心磷脂抗体 狼疮抗凝物

同种免疫异常 (针对他人的免疫异常) 夫妻间 HLA 共享

47

妊娠中晚期复发性流产与某些自身免疫病有关 ( Branch et al.,1989)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孕妇中孕期流产的机率上升

Blumenfeld & Brenner , 1999

相关的自身抗体(如抗磷脂抗体)是否导致早期流产尚有争议,一般倾向于没有影响 Simpson 1998

前瞻性研究表明,抗精子抗体与流产的关系不明显,但对复发性流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NICHD DIEP 2000

自身免疫异常与复发性流产

48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49

药物与妊娠 药物致畸分期

卵子期:全或无 胚胎期:致畸最关键阶段 胎儿期:不会引起结构上的畸形

50

用 药 原 则 除非药物的疗效明显大于对胎儿所产生的 潜在危险,否则孕妇及哺乳妇女不宜用药 若有可能,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应避免用 任何药物 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 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

51

已知的致畸剂

ACE抑制剂 a 酒精 氨喋呤 雄激素 白消安 酰胺咪嗪

阿维A酯 异维甲酸 锂 他巴唑 氨甲喋呤

52

已知的致畸剂 (续 )

四环素 丹那唑 三甲双酮 乙烯雌酚

( DES ) 2-n-丙基戊酸

青霉胺 二氯苯 苯妥英 香豆素 放射性碘 环磷酰胺

53

妊娠期用药研究举例:抗甲状腺药物

背景资料妊娠合并甲亢或甲亢合并妊娠对母婴健康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至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常见的医疗行为:或者医生建议不要

生育、人工流产,或者患者妊娠期停药

54

妊娠期用药研究举例:抗甲状腺药物(续 )

问题在于,甲亢合并妊娠时要不要治疗?什么时候治疗?选择什么药物治疗?

55

妊娠期用药研究举例:抗甲状腺药物(续 )

1983 年至 2003 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 101 例妊娠合并甲亢妇女的新生儿为研究组,同期未合并甲亢妇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

回顾性分析妊娠不同阶段开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种类对产科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56

研究结果:妊娠合并甲亢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PIH(%)

早产(%)

低体重儿

(%)

先天畸形

(%)

对照组 6.7 3.3 0.6 0.9

研究组 20.2 16.2 10.1 6.9

P 均 <0.01 0

5

10

15

20

25

妊高征 早产 LBW 先天畸形

我院同期妊娠甲亢

57

研究结果:不同妊期开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母婴的影响

PIH(%)

早产(%)

低体重儿

(%)孕早中期

6.1 9.1 6.1

孕晚期 54.5 63.6 36.4

P 均 <0.0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妊高征 早产 低出生体重

孕早中期孕晚期

c

58

研究结果:抗甲状腺药物的致畸作用孕早期抗甲状腺药物的致畸作用

分组 畸形( n )正常( n )畸形发生率

(%)Odds Ratio P

未用药组n= 61

1 60 1.6 1.0 -

PTU 组 *

n= 281 27 3.6 42.9 <0.001

MMI 组 ¶

n= 125 7 41.7 828.0 <0.001

* PTU :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um )¶ MMI :甲巯咪唑,即他巴唑( methimazole)

59

研究结论妊娠合并甲亢或者甲亢合并妊娠一定要治疗;而且越早治疗,严重不良产科结果的发生率就越低

他巴唑有显著的致畸作用,妊娠期应避免使用。有生育要求的甲亢患者,应在妊娠前将他巴唑换成丙基硫氧嘧啶

60

孕期常用抗生素分类B类 地丹诺辛、叠氮胸苷、呋喃妥英、红霉 素、磺胺、甲硝唑、利福布丁、两性霉 素、林丹、青霉素、头孢菌素、制霉菌素C类 Zalcitabine(ddC) 、氨曲南、叠氮胸苷、

氟康唑、氟喹啉、更昔洛韦、甲苯咪唑、 甲氧苄啶、氯奎、噻嘧啶、万古霉素、无环 鸟苷、亚胺培南、伊曲康唑、 Stavudine(d4T)

D类 奎宁、四环素、氨基糖甙

61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许多化学物质都被提出与胎儿死亡有关迄今为止,只有其中的一部分结论获得了公认 ( Savitz et al. , 1994 )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麻醉气体(笑气)、砷、苯胺染料、苯、溶剂、环氧乙烷、福尔马林、杀虫剂和一些二价金属(铅、汞等) 危险性最大的是在橡胶工业、电池生产工厂和化学产品工厂中工作的工人

62

X 线辐射 高剂量外源性放射线和内源性放射性核素都被证明确实具有引发流产的作用 孕妇盆腔的放射线暴露量<0.1 Gy (即 10 rad) 时,胎儿受到的威胁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胸片的放射线暴露量一般是 0.02-0.07 Gy (相当于 2- 7 rad ) 目前认为一次医用 X 线检查对临床可识别流产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多大的辐射剂量会导致流产,目前还不清楚

63

电磁场、短波和超声波暴露于视频显示终端(电视、电脑)的电磁场,以及短波、超声波不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Schnorr 1991 & Tashkinen 1990

64

化疗药物 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可以造成流产,尤其在早孕期

医院中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工作人员有发生不良妊娠事件的潜在危险

65

吸烟 吸烟是到导致自发性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吸烟和自然流产(尤其是整倍体流产)的相关性目前得到了公认每天吸食烟 14 支以上的女性,比对照组流产风险增加 2倍

Kline 1980

每天每吸食 10 支烟,流产的风险增加 1.2 倍

Armstrong 1992

66

酒精 饮酒和流产之间的因果关系曾一度广泛被接受,但现在该观点又受到置疑妊娠前 8 周频繁饮酒可导致自然流产和胎儿异常

Floyd 1999

每周饮酒 2 次的孕妇,流产率是不饮酒孕妇的 2 倍,每天饮酒者是不饮酒孕妇的 3 倍

Kline 1980

近 10 年多个研究表明没有自然流产史与有自然流产史的妇女对于酒精摄入量没有差别 ( Ness et al. 1999 )

67

避孕措施

宫内避孕器明确增加了流产的危险性,妊娠 3-6 个月时对胎儿的危害更大

在妊娠前或妊娠过程中,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胎儿流产率 ( Simpson , 2001 )

68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重组、与妊娠失败相关的基因异常(包括多基因因素)

母亲疾病 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异常、糖尿病、宫腔粘连、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米勒管发育异常

感 染 细菌性阴道炎、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弓形虫

免疫因素 抗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 、抗胎儿抗体、胚胎毒性抗体、父系 HLA 共享

有毒物质 药物、化学物质、避孕措施、射线、酒精其 他 心理因素、创伤

流产和出生缺陷的病因

69

创伤一般产妇容易将流产的原因归咎于创伤,如撞击或挤压腹部等。但实际上胎儿得到了母体腹壁组织、子宫和羊水等良好保护 , 创伤对早期妊娠的影响是相当小的 严重的创伤导致胎盘早剥、胎膜早破与流产 ,早产的关系密切

70

心理因素心理障碍一直被认为可能与早期流产有关

Stray-Pedersen ( 1984 )研究了 16名有反复流产史的妊娠妇女,仅依靠更多的心理支持,其妊娠成功率为 85% ,远高于没有得到心理支持的妇女(成功率 36% )

有关心理因素对妊娠的作用,目前没有明确的生物学解释

71

产前诊断的标准 行产前诊断的疾病应有明确的定义, 并为不可治愈或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 量的出生缺陷 疾病有连续遗传的高风险 有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标准 知情选择与知情同意

72

产前诊断的局限性 产前诊断通常只针对某种高风险的出生 缺陷,结果正常者不能保证胎儿无缺陷 在胎儿生长发育中,有些出生缺陷发生 比较晚 不是在任何孕周都能进行产前诊断 介入性产前诊断可能对母胎造成影响 少数不可避免的人为错误

73

产前诊断后的咨询针对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不同原因,选择适当的产前诊断方法,诊断或除外胎儿先天异常

产前咨询医师向孕妇及其家属解释产前诊断结果及可能的妊娠结局,帮助孕妇作出选择

74

部门构成及工作流程

儿科遗传咨询门诊产科门诊 产前咨询门诊

生化筛查 超声 介入性产前诊断

细胞遗传学 酶学 基因诊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