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纲 , 摸准路径 以变制变 , 提高实效

Preview:

DESCRIPTION

研究考纲 , 摸准路径 以变制变 , 提高实效. - 2008 物理高考二轮复习的思考. 金陵中学 陈连余. 一、我看 《 考试说明 》. ◇ 《 考试说明 》 变化的影响. ◇ 《 考试说明 》 带来的悬疑. 1 、 《 考试说明 》 变化的影响. ( 1 )改变了试卷结构 选择题 形式:单选与多选分开 内容:热光原→力学+电学 实验题 探究性实验 计算题 力学+电学. ( 2 )改变了综合格局 以往综合题的传统热点 ◇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电磁感应中的双棒切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研究考纲 , 摸准路径

以变制变 , 提高实效

- 2008 物理高考二轮复习的思考

金陵中学 陈连余

◇《考试说明》变化的影响

◇ 《考试说明》带来的悬疑

一、我看《考试说明》

( 1 )改变了试卷结构 选择题 形式:单选与多选分开 内容:热光原→力学+电学 实验题 探究性实验 计算题 力学+电学

1 、《考试说明》变化的影响

( 2 )改变了综合格局 以往综合题的传统热点

◇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 ◇ 电磁感应中的双棒切割 ◇ 简谐运动与动量、能量的综合 ◇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动量的综合 ……

( 3 )凸显主干知识的主干地位 以力学为例:

◇ 受力分析 ◇ 物体的平衡 ◇ 牛顿运动定律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功和功率 ◇ 动能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 4 )改变了备考策略 ◇ 二轮复习战役的提前打响 ◇ 选考内容和必考内容的备考侧重 ◇ 指定实验与编外实验的复习重点 ◇ 选考内容中的指定实验和必考内容

的指定实验的复习策略 ……

( 1 )试卷结构

2 、《考试说明》带来的悬疑

“08 物理高考”的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20 分。与以往相比,考试时间缩短,赋分值减少,这就意味着“ 08 高考”物理试卷的题量将会减少。但是,对每位考生来说,有效题是 17题还是 16 题?计算题是 3 还是 4 ?

方案

1 :

一、单项选择题( 5 小题,赋分 15分)二、多项选择题( 4 小题,赋分 16分)三、选考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赋分 12 分,每

位考生选择其中 2 小题作答,共赋分 24分)四、必考简答题(共 2 小题,共赋分 18分)五、计算题(共 4 小题,共赋分 47分)

全卷 18 题,每位考生有效答题 17 题。

方案

2 :

一、单项选择题( 4 小题,赋分 12分)二、多项选择题( 4 小题,赋分 16分)

四、选考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赋分 12 分,每

位考生选择其中 2 小题作答,共赋分 24分)

三、必考简答题(共 2 小题,共赋分 18分)

五、计算题(共 4 小题,共赋分 50分)

全卷 17 题,每位考生有效答题 16 题。

“必考模块实验考点偏少”(只有 7 个)

——意味着什么? “电学实验考点奇少” (只有 2 个)

——意味着什么?实验被冠以“实验、探究”

——意味着什么?

(2) 实验考查

传统电学实验没有列入

——意味着什么?

必考实验的总数目明显少于往年。必考内容只列出 7 个探究性实验。在选考内容中,模块 3 - 3 、3 - 4 和 3 - 5 中各列出了 1 个、 2 个和 1 个探究性实验。

是不是这些实验以外的实验就一定不在高考实验范围以内呢?

《考试说明》中的一段话似乎给出了答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选考模块题的公平和等值能做到吗?

( 3 )公平和等值

◇使用鲁科版教材的考生吃亏吗?

◇教学条件的差异性会影响考生答题吗?

( 4 )教材地位

◇相当重要!

经验告诉我们,命题专家在命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有的取材于教材,是课本例题、练习题改编题。

08 年高考是江苏走进新课程后的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生动体现就是教材。所以,我们要格外关注教材。

◇没有必要!

现在一纲多本。 08 高考中涉及到鲁科版和人教版。

体现公平性,回避课本、避免嫌疑。

( 5 )考点解读的“准确性”考点 1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Ⅰ级要求。说明“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不作要求”。

( 2007 江苏卷)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 μmg 。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 m 的最大拉力为 ( B )

A.3μmg /5 B.3μmg/4

C.3μmg/2 D.μmg

考点 1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级要求。说明“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作要求;在非惯性系

内运动的问题不作要求”。

考点 12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 实验、探究)

考点 22 抛体运动 Ⅱ级要求。说明“斜抛运动只做定性要求”。

命题专家的理解与大众的理解一致吗

在一次投篮游戏中,小刚同学调整好力度,将球从 A 点向篮筐 B 投去,结果球沿如图所示划着一条弧线飞到篮筐后方。已知 A 、 B 等高,则下次再投时,他可能作出的调整为( )

A.减小初速度,抛出方向不变 B.增大初速度,抛出方向不变 C.初速度大小不变,增大抛出角度 D.初速度大小不变,减小抛出角度

ACD

( 2008届上学期南通期末题)在地面上某一高度处将 A球以初速度 v1 水平抛出,同时在 A球正下方地面处将 B球以初速度 v2斜向上抛出,结果两球在空中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 AD )

A. A 和 B初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v1< v2

B. A 和 B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A> aB

C. A 作匀变速运动, B 作变加速运动 D. A 和 B 的速度变化相同

(2008南京一模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附近,小球 B以初速度 v斜向上瞄准另一小球 A射出,恰巧在 B球射出的同时, A球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 C ) A.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B.相同时间内 B速度变化一定比 A 的速度变化大 C.两球的动能都随离地竖直高度均匀变化 D. A 、 B 两球一定会相碰

命题专家的理解与大众的理解一致吗考点 24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

Ⅱ级要求。

没有说明。

以前配有附加说明“向心力只要求在同一条直线上”。

L h

N

FF

G

圆锥摆 漏斗中的圆周运动

考点 38 电容器 电容 Ⅰ级要求。附加说“电容器的计算不作要求”。

考点 39 示波管 Ⅰ级要求。附加说明“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不作要求”。

( 6 )选考模块怎么考题量——每一个选考模块命制一道试题

题型——选考模块试题均为所谓简答题

难度——选考模块试题不应出现“难题”

但:“容易题”?“中等难度题”?

赋分——选考模块试题赋分均应为 12 分

呈现——( 1 )三小题“拼盘”( 4×3 )

( 2 )两小题“拼盘”( 6×2 )

( 3 )大小题“拼盘”( 8+4 )

“拼盘”可保证较高的知识“覆盖率”

难度设置应从整卷情况统筹来考虑

实验题?

物理复习 收拾行囊

一轮复习 行囊查点

二轮复习 行囊打包

专题复习

物理二轮复习通常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我看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中的解题训练是以“专题复习”为背景的

解题训练“ 专题复习”

明理

溯源

求变

组合

明理 物理——“物”之“理”学习物理——了解“物”之“理”物理解题——解出“物”之“理”

二轮复习中的解题训练——通过解题说清道理

道理知识层面的道理

方法层面的道理

溯源

物理试题——以模型参与的过程为背景

物理试题之“源”——模型与过程

二轮复习中的解题训练把握模型具备的特征

了解过程遵从的规律

求变

物理试题——常见题演变

解题关键——应付变化

二轮复习中的解题训练——关键在于“求变”

组合

物理专题复习——涉及某种类型的习题组合

二轮复习中的解题训练——针对的不是某道题而是某类题

知识专题

确定专题方法专题

能力专题实验专题

◇物体的平衡◇力与运动: 力与直线运动; 力与曲线运动; 力与天体运动。◇功和能◇电场与磁场◇物体在场中的运动: 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运

动; 物体在重力场和磁场中的运

动; 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分析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分析

知识专题

1 、整体法与隔离法;

2 、用数学、物理方法求极值; 3 、临界问题;

6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技巧; 7 、隐含条件的挖掘;

8 、物理图景的构建; 9 、物理图象; ……

方法专题

1 、探究性实验专题 2 、设计性实验专题 ……

实验专题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示例1

探究性实验复习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

例 1 图为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根据照片展现的情景请你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只需提出问题,不必作出回答和解释):

( 1 ) 。 ( 2 ) 。

提出问题

给你描述一种自然现象、实验现象,或是提供一幅图片,请你根据现象的描述和图片的观察,提出其中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且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例 2 学过单摆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条(如一把米尺)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所示。以 O 为悬点,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 C 点为重心,板长为L ,周期用 T表示。

关于影响复摆周期的因素,请你做出两点猜想。 (不需要论证) 猜想 1 ; 猜想 2 。

猜想与假设

给你提出问题,要你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者对已有的研究结果作出合理的推测。

延伸:表中提供了一组天体运行时的参数。根据表中数据,对于天体公转周期 T与半长轴 r之间的定量关系你将会作出怎样的猜想?

星体 半长轴 r(10^6km)

公转周期T (天 )

水星 57 87.97

金星 108 225

地球 149 365

火星 228 687

木星 778 4333

土星 1426 10759

天王星 2869 30686

海王星 4495 60188

T r∝ T r∝ 2 T r∝ 1.5

nkxy nlgxlgklgy

lgy

lgx

lgk

0

例 3 假设一个由高中学生组成的航天兴趣小组正乘外星科学考察飞船前往 X星球,准备用携带的下列器材测量 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这些器材是:

A.钩码 1盒 B.重锤 1个

C.已知直径的带孔金属小球一个 D.无弹性的丝线 1根 E.刻度尺 1把 F.测力计 1 个 G.天平 1台(含砝码 1盒)

H.秒表 1 个 I.支架(实验中起固定作用) J.光电计时器(可用来精确测量运动物体经过某两点的时间间隔)

到达 X星球后,某学生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重力加速度的值。现请你完成他所做的实验:

实验一:(已经完成) ( 1 )选用的器材有: A 、 F 、 G 。 (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钩码的质量 m ,钩码的重力 F 。

( 3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 m

Fg /

实验二: ( 1 )选用的器材有: _________________

( 2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给你提出问题,要你根据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如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制定出实验方案 .

例 4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 图 (a) 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 (b) 中图线 l 、 2 、 3 、 4 、 5 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时间(s)下落距离

(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 .0 X

(1) 与上述过程中 A 、 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

是 . (2) 图 (a) 中的 AB 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 X处的值为 .

(3) 图 (b) 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 比较图 (b) 中的图线 l 和 5 ,指出在 1.0~ 1.5s 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

实验任务和要求

制订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服务对象及服务要求

制订服务方案

挑选服务员设计实验电路

完成指定任务

特殊要求

一般要求

特殊要求

一般要求

示例2设计性实验复习

( 2008南京一模题)有以下的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尽可能精确地测量出待测电流表的满偏电流.A .待测电流表 A0 :满偏电流约为 700 ~ 800μA 、内阻约 100Ω , 已知表盘刻度均匀、总格数为 N .B .电流表 A :量程 0.6A 、内阻 0.1Ω .C .电压表 V :量程 3V 、内阻 3kΩ .D .滑动变阻器 R :最大阻值 200Ω .E .电源 E :电动势约 3V 、内阻约 1.5Ω .F .开关 S 一个.(1) 根据你的测量需要,“ B .电流表 A” 、“ C .电压表 V”中应选择 ______ .(只需填写序号即可)(2) 在虚线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3) 测量过程中,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 A的指针偏转了 n 格,可算出满偏电流 IAmax = _______ ,式中除 N 、n 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___ .

( 2007江苏卷)要描绘某电学元件(最大电流不超过 6 mA ,最大电压不超过 7 V )的伏安特性曲线,设计电路如图,图中定值电阻 R 为 1 kΩ ,用于限流;电流表量程为 10 mA,内阻约为 5 Ω;电压表(未画出)量程为 10 V,内阻约为 10 kΩ;电源电动势E 为 12 V,内阻不计。 ⑴实验时有两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  a 、阻值 0到 200 Ω ,额定电流 0.3 A   b 、阻值0到 20 Ω ,额定电流 0.5 A本实验应选的滑动变阻器是 a还是 b?

M A待测元件O P

NR

E

(2007上海卷)为了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末知电阻,某同学使用了干电池( 1.5V ),毫安表( 1mA ),电阻箱( 0-9999 ),电键,导线等器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 a )所示,实验时,将电阻箱阻值置于最大,断开 K2 ,闭合 K1 ,减小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I1= 1.00mA ,记录电流强度值;然后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断开 K1 ,闭合 K2 ,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I1= 0.80mA ,记录电流强度值。由此可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 ______ 。

375

经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中电源电动势的值可能与标称值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误差。为避免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设计了如图( b )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过程如下:

断开 K1 ,闭合 K2 ,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某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其大小为 I;断开 K2 ,闭合 K1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 ,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其大小为 R0 。由此可测出 Rx= ____ 。

I R0

他设计好电路,你先读懂他的方案和思路,领悟他的意图,进而完成指定任务。

他提出要求,给你器材,你设计实验并完成指定任务。

设计性实验类型

三.我的教学建议 1 .狠练基本功。 突出“练”,以练定讲。 破除“假懂”。 第一,精心设计课堂训练。 第二,适量适度课外训练。 第三,定期进行限时训练。

2.引导知识梳理。

一轮复习由“薄变厚”。

二轮复习由厚变薄。

3.注意精评优评 ( 1 )四评: 评错误解答,防止重蹈覆辙; 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 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 评陈题演变,提高忧患意识。 ( 2 )四讲: 讲共性和个性; 讲思路和规律; 讲题型和技巧; 讲发散和变化。

4.重视选考模块。

尽管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选考模块中不出现难题,但 24 分的权重让每位考生不能忽视,这部分丢分较多后的局势将会相当被动。

得选修模块者不一定得高分,但是,失选修模块者一定得不了高分。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看书,通过专题训练促使学生回归教材。

5.加强实验复习。 今年《考试说明》中的实验比例进一步提高。实验题历来是物理考试的重灾区,此次模考也不例外,电学实验题的市均分仅为 1.6 分,得分率仅为 18%。在二轮复习中要继续加强实验,首先要练好《考试说明》中指定的“ 7+ 4” 的实验,第二要有一些拓展性实验,第三要加强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训练。

6.尝试新题型。

近年来物理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辨析评价题(先提出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给出解答,请你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破绽);信息题(提供一些信息,可能是你从未涉及过的知识,也可能给你提供一些规律或理论,请你据此解决问题)等。另外,还有讨论题、开放性试题等。

7.促进习惯养成。 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认真审题的习惯、画图分析的习惯、统一单位的习惯、规范表达、讨论结果的习惯。具体的说: “会读”、 “会分析”、 “会运算”、 “会答题”。

8.注重联系实际。

这是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大趋势。在《考试说明》中的“指导思想”部分,明确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事实上,近年来的物理命题已经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了。《考试说明》中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意味着 08 年的物理命题会坚持这个方向,而且会进一步加强。

9.挖掘教材资源。

专家们在命制高考试题时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试题可以取材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也可以在“原型”题上改编。 08 年江苏高考是走进新课程后的成果检阅年,而新课程理念的最好注解就是教材。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格外关注教材。同时,因为江苏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教材,所以我们特别要关注两套教材中的共性素材。

10.坚持有序教学。

现在,信息多、资料多、要做的工作更多,可能让你应接不暇。这就需要你气定神闲、指挥若定,坚持选择性、有效性和有序性,科学安排时间,筛选各种信息,选择使用资料,有条不紊地实施既定的复习方略。

谢谢!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