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yr excellent teachers' story

Preview: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

的教學秘笈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目錄

CONTENTS

郭禹廷 1

溫燕霞 8

許超群 14

林淑媛 21

採訪․撰稿/陸冠臻、阮懿秀 後記/杜元亨 拍攝/柯立芬

郭禹廷

系 所 醫學院醫學系

專 長 影像醫學、磁振學

教授科目 磁振學、放射線診斷技術、電腦斷層技術實習、

超音波診斷技術學(含實驗)、消化系統等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2

就在校慶的這一天早晨,小記者們正襟危坐,懷著既

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因為今天要訪問的對象是教學傑出教

師的獲獎者:郭禹廷醫師!

文字圖像化 做出吸睛簡報

首先,擔任醫學系放射學科副教授的郭醫師,最受到

好評的是教材上的製作,郭醫師在校內和校外都演講過

「如何做好授課與簡報」的主題,他提到教材製作應該放

置多一些的動畫、影像及圖片,搭配少量但言簡意賅的文

字。在這方面的經驗分享裡,他笑稱自己以前第一次上課

時簡報充滿了文字,以前的投影片是要一張一張放進投影

機播放的,當時帶了四大盤投影片上課,但上到後來連自

己都快上不下去了,更何況是學生呢?

郭醫師也講到,由於醫學環境、教育趨勢……等諸多

因素的改變,過去和現在製作教材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因為教學比較自由,老師可以跟班代說一聲,將兩小

時的課增加為四小時。不過漸漸地,他跟著時代的步伐調

整上課的節奏,郭醫師謙稱,自己不是教育專家,但是他

想人類一般對於影像的學習應該比文字容易些,「或許是

因為我教的是影像診斷,因此在圖片和文字比例的拿捏上

比較有優勢吧!」他說。

郭醫師也跟分享了關於 Dyslexia(失讀症)的見解,

有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其實都有文字閱讀上的困難,沒辦

郭禹廷

3

法看很長的句子,而我們常聽到的閱讀障礙只是失讀症的

其中一種。國外曾經研究過,一個人對於文字的理解可能

和其受教育的時間長度有關,因此並不是每個人對文字天

生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徹;然而圖像雖然也無法滿足所有人

的需求,但或許是個能更容易被接受的做法,郭醫師就在

這些過程中逐步改善了自己的教學,他說:「就像是小時

候在看卡通影片,我們開始去學習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事。」

但若是完全沒有文字,上課的同學們也會無所適從、

感到恐慌,因此郭醫師並沒有讓文字全部消失,而是保留

關鍵字或重點。另外他教材中的圖也都各有特色、並盡量

讓它們影像化或以動畫方式呈現,比起共筆,就像看電影

一樣生動。雖然醫學的內容十分博大精深,但郭醫師仍然

非常用心地製作教材,他和其他有教學熱忱的老師們抱持

著相同的信念,無非是想將正確的醫學知識傳授給下一代,

將所學在未來實際用上。畢竟醫學領域關係著一條條寶貴

的生命,著實是要謹慎為之的啊!

學生的回饋是老師教學的動力

郭醫師也提到,學生學習的熱忱與回饋也是他非常重

視的部分。教學平臺、PowerCam……等,都是可以幫助

學習的工具,但老師都還是希望學生可以到課堂上課,郭

醫師說,不能只怪學生不到課,他自己也時常反省與檢討,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4

思考應該怎麼做,可以讓同學們上課的意願變高,他笑稱:

「就像買 CD 跟看現場演唱會的體會不同,我試著讓上課

不只是像在看 PowerCam,要讓學生感覺來到賺到。老師

上課像在講故事,即使無法記得全部,但會比全然陌生的

印象好很多。」同學們學習的熱忱很重要,他希望自己可

以做到吸引學生來上課,讓用心能被更多人一起分享。

郭醫師的教材製作走到今天,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

學生給他的教材十分兩級化的評價,有的學生認為圖又多、

講解也清楚,因此非常容易懂;有的學生覺得字太少,「或

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從小習慣畫重點的關係。」他說。無

論如何,他希望能讓學生將所學吸收得更完整,並朝這方

面的想法做努力。

老師教的少 學生學的多

從以前的學生身分,轉換為醫師與教師,對他來說花

了好一段時間調整。沒有人教過他應該要怎麼上課,於是

他一開始便抱持想要改善以前覺得上課沒有聽足夠的部

分,補充給自己的學生完整的知識,準備了好幾個月,產

生了前面提到的四大盤投影片,但成效不彰,甚至自己都

覺得糟透了,但他沒有放棄並且繼續努力,從經驗中去改

善,就在任職醫師的期間至英國念了三年書,重溫學生的

感覺,學習到一些國外的上課方式,與自己的經驗融合調

郭禹廷

5

整後,變成了現在的教學方式。郭醫師舉了一個例子說明,

就好比一本厚厚的原文書,國外的老師是引導學生去做討

論、帶入那個情境中;但他當初的想法就彷彿是要把一整

本原文書的內容全部塞給學生。此外,學校後來也對上課

的投影片有所規範,郭醫師說他不清楚其它的系或課程的

情形,但他自己在醫學系的課程裡,一堂課五十分鐘,不

能夠超過四十五張簡報,有段時間甚至還會開會審查,席

間與學生代表對話,這讓他感到有些吃驚,但這也讓他改

變了製作簡報的方式,從四個小時、兩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的份量,逐步的去濃縮精簡。郭醫師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感

受,準時上下課、上課說重點、讓學生感覺學習是快樂與

有熱忱的,他笑說自己以前也是學生,非常記得那種時間

到了但老師怎麼還不下課的感覺。

郭醫師注重學生的回饋,可以藉由學生填的教學評

量和之後的實習課程了解,他發現從實習的情況來看,他

粗估在校內所學的東西,大約只記得一半,待進入見習、

實習階段,學生有需要新的知識,便會看見自己需要的部

分,找到自己想學的知識,每位老師都是某科的專家,對

於自己本科的某些知識認歸為基礎實則有些過深;且每位

老師的「一點點基本」累加在學生身上便成了大量。或許

藉由分科之後的實習,所需的經驗與學識能有更直接而深

刻的體會,因此他秉持教導學生基礎中的基礎,讓學生可

以順利通過國考的程度教學。他也曾經嘗試 TBL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6

(Team-Based Learning)教學,不過相較於國外學生上課

的小團體(十幾人),醫學系與後醫系的人數加起來之龐

大,「每個人大概講五秒就沒了。」郭醫師說。雖然這樣

的教學法仍有待進一步修正,不過小記者查了一下,郭醫

師不只今年獲選教學傑出教師,過去教學優良教師的名單

裡也有他的身影,另外也榮獲今年已至第八屆、由醫學生

票選的孔夫子獎,看來郭醫師在教學上的用心與付出,大

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亦師亦友 以學生角度反思自己

讓郭醫師成為此次教學傑出教師的原因莫過於郭醫

師喜歡與學生做朋友,因郭醫師本身擔任系上導師,擔任

系導師期間經常收到系上導生的請假通知,充滿疑惑與納

悶的同時,郭醫師找了自己系上幾位導生會談,郭醫師除

了站在導師的身分與之會談,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

的想法,當他聽見導生表示到校上課成效不一定比在家自

修或看 Powercam 好,自己不禁感到驚訝,也在此時,他

意識到今昔學生的差異,反思自己授課方式,最後讓他不

斷地修正上課教材與精彩的上課方式,再度獲得此項殊

榮。

高醫因為有教師群的努力,所以才屆屆出人才,系系

出菁英,在校園接受充足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請別忘了為

郭禹廷

7

教導我們的老師們鼓掌。

後記:郭醫師是一個很有趣的人,讓人的感覺是很隨

遇而安,每件事都會用平常心去對待,但並不是一個沒有

要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他選擇放鬆心情,盡自己的能

力去做好每件事,總會有不同的出路,畢竟現在社會上滿

街都是大學生,不好好提昇自己的競爭力,真的不能在社

會上爭取到一席之地,老師讓我們知道做人的選擇很多,

在一些重要的抉擇裡,可以先向更好的方向出發。

回顧之前在郭醫師上課時,發現郭老師從頭到尾都在

強調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個人的一生都不一樣。畢竟人生

不是只有一個面向,選擇了些什麼?又後悔選擇了些什麼?

這都是有所不同的,郭醫師到目前為止都沒看到有什麼悔

恨的事情,所以說,每個人每段時間的感覺都不同,如果

可以擁有像郭醫師一樣的人生,又或者是那顆永遠樂觀、

永遠年輕的心,這是我們所羨慕的。因此,對於現在的處

境,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換個角度想,想想它美好的一

面;上郭醫師的課猶如喝了一杯好茶,看似平凡的內容,

也是有很多發人省思的地方。

採訪․撰稿/陸冠臻 拍攝/黃永琪

溫燕霞

系 所 藥學院藥學系

專 長 藥物光學純度分析、立體異構物分析、戒菸評估

教授科目 藥學行政及法規、分析化學實驗、基礎科學實驗、

藥學實習、藥物臨床試驗研究特論實習等

溫燕霞

9

星期四的上午,來到第一教學大樓五樓研究室,今天

小記者要拜訪的,正是教學傑出教師獲獎人:藥學系的溫

燕霞老師!

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的教學方法

溫老師除了言談間十分親切之外,也不吝分享了自己

在教學上的經驗。首先,關於課堂互動的部分,溫老師在

「藥師行政及法規」的課程中導入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法,讓學生們分成小組,討

論關於藥學上的一些知識與法規,法條的部分可以自己先

預習,而由於該課的學生們都已經實習過,對相關事物便

能依照自己接觸過的經驗,有各個不同觀點,溫老師也告

訴學生,有些問題不是非得有正確的答案,但藉由小組討

論激盪與交流想法,能從中學習及獲得成長。不過若是真

的有疑惑的地方,她也會寫 e-mail 請教相關專家,並回

應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在請到專家演講時獲得不錯的

效益,講者們紛紛表示學生們對法規的熟悉程度令人開心,

在發問上也比較有深度。

然而,若是都沒有人提問,要怎麼鼓勵學生發問呢?

溫老師笑說:「如果都沒有人問問題,那就換我來發問啊!」

老師說,她會抓出一些演講中的重點提問,一方面解決疑

惑,一方面也可以激勵學生發問。但老師認為,整堂課程

上下來不會沒有問題,而且就她的經驗來看,學生們很少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10

發生這樣的情形。提到藥學系的學生,溫老師毫不猶豫地

給予他們能力與態度上的肯定!

另外,說到 PBL,便會聯想到 TBL(Team-Based

Learning),溫老師認為兩者的差異在於用什麼關聯去看,

例如 PBL 是拋出一個問題來作導向,而 TBL 則是比較著

重在小組討論。但溫老師本來就有讓學生做分組的工作,

因此在兩種教學法上收穫都十分不錯。老師也告訴我們,

其實在她所帶的一年級課程「基礎科學實驗」裡,也有類

似專題研討的部分,雖然才一年級就要學生查 paper、摘

錄資料與上臺報告,對學生來說是件辛苦的事,查到的內

容沒辦法完全了解、資料太過龐大,當人家只給你短短的

五分鐘或十五分鐘,要怎麼掌握關鍵、抓住重點,在在都

考驗著學生們的能力。但辛勤的耕作總能收成甜美的果實,

後來許多高年級的學生都向溫老師表示,幸好當初有受過

這樣的「磨練」,這對於他們後來的課程或做研究、彙整

資料等能力上都有莫大的助益。

在分組討論的部分,面臨剛才所提及資料過於龐大的

問題時,溫老師說她常會看到很有趣的現象:學生會將資

料分段,每個組員各自分配一段內容,但這樣容易導致資

料從中後段閱讀時,在不了解前文的情況下更看不懂。因

此溫老師便建議學生維持分段的方式,但準備前面部分的

學生先看,和大家分享之後,再循序往下進行,因此討論

不會只有一次,在學習的過程裡也加深了學生們的印象。

溫燕霞

11

即使上臺報告時總會有優異表現與尚有進步空間的學生,

但老師都會循循善誘,並指出要修正的地方,讓學生可以

一次比一次更好。溫老師也提到,她分組報告的方式是要

求所有的組員都要上臺,且順序是當場抽籤的而由老師指

定報告的部分,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將整組的報告完整了

解,這也讓高年級學生在之後的研究更加得心應手。溫老

師也會讓學生明白不能只照本宣科的唸簡報,畢竟未來要

和民眾講解用藥,不可能都不開口說話,除此之外還要有

彙整、說到重點的表達能力。

師生關係 從記住學生姓名開始

當然,學生們上臺一定會緊張,但那表示他們對這件

事很負責、很在乎,是一件好事。而溫老師也不吝於跟我

們分享她第一次教書的經驗,她說當時緊張得根本不敢看

學生,但從記得他們的名字開始,多多認識學生,這不但

是件快樂的事,也能和學生有良好的互動,教學上也是有

所幫助的。溫老師在和學生的互動上以驚人的記憶力聞名,

她會記得教過的學生,即使是畢業許久的學生們,站在研

究室門口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溫老師對於說出他們

的名字總是游刃有餘。雖然她笑說自己現在「記憶體不足」,

但小記者真的認為老師非常厲害!就身為學生的立場而

言,對於老師記得自己,是會感到很開心的!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12

走出教室 贏向未來

除了學校的課程,溫老師也鼓勵學生到校外去參訪。

例如在藥政管理、藥師管理等等,衛生局是個主軸,公部

門對於民眾的參訪一般都會持歡迎與積極的態度。而藥師

法規中提到公會時,老師也建議學生們到地方公會去看一

看,總幹事會帶著學生們了解內部的運作概況,讓學生聽

簡報、提問題。多多出外學習,能夠先培養一些在職場上

的軟實力與抗壓性,即使過程中有挫敗、會碰釘子,但學

生們都不會灰心喪志,因為他們都知道,有問題時老師一

定會給予幫助,可以放心而努力的去衝,出了社會之後,

也會成為比較積極上進的一份子。對此溫老師再度給予學

生肯定,另外也十分開心在她身後有許多校友給她幫助,

系上的互助網絡也建立得十分健全。

學生在大四時會到相關單位去實習,藥學系的學生無

非是往醫院或藥廠走,溫老師常常找時間到各地訪視學生,

從一開始的自掏腰包,到後來系上的老師們也紛紛加入這

個行列,讓學生們在實習的過程感受到無比的溫暖。溫老

師也會請實習單位填寫回饋意見表,學生表現良好時她給

予肯定;有狀況發生時,老師認為自己身為主負責人,即

使不是導生,她也會盡力去了解並協助解決問題。

溫老師會獲得教學傑出教師的獎項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訪問的過程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她對學生的用心,而

溫燕霞

13

從老師告訴我們,關於學生所給的回饋上,也確實可以看

見師生間的互動是很不錯的。到訪問的尾聲,老師都還提

到,她認為在教學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先從記得學生開

始,大學因為授課的方式和國高中差異不小,光是學生的

流動量就非常龐大,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記得學生,

除了他們會感到窩心以外,也能夠為師生間的互動建立好

的開端。我們都相信,在高醫有許多老師,也都是以這樣

的心情在為學生付出,因此,讓我們再次為這些用心教導

我們的教師群獻上最真摯的掌聲吧!

採訪․撰稿/蔡雅雯、楊庚瑾、沈姵妏、施昱如 拍攝/蘇政元

許超群 是好醫師,也是好老師-許超群與教育這件事

系 所 醫學院醫學系

專 長 一般內科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重症加護醫學

教授科目 長期呼吸照護學實習、重症呼吸照護學等

許超群

15

在這次專訪的一開始,許超群老師提到:「沒有一個

醫學生在畢業時的志向是成為一位好老師。成就他後來成

為好老師的,是他自己對醫學教育的責任感,和那群充滿

學習熱情、努力發問、又懂得回饋的學生。」我們後來談

到了「學習的熱情」,許老師認為「老師最重要的責任並

不是塞知識給學生,而是要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並點

燃學生們學習的熱情。」老師一直口沫橫飛的傳授知識並

不是個好的教學方式,那些知識往往左耳進右耳出;當學

生有熱情去學習時,他們自己會在已建立好的學習環境中

主動的吸收知識並累積經驗。許老師認為醫學系學生的熱

情經常來自於病人,因為某些病人的故事令他們感動,這

時候老師要在一旁引導,將他們的感動化為熊熊烈火,變

成他們努力向上的動力來源。許老師同時非常強調言教身

教,尤其在臨床上,學生會學習和模仿老師的作為,

「Students do as you do, not as you say.」,所以老師們自己

要做最好的榜樣。 

引導式教學 啟發學生思考

臺灣的教育方式使得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羞於

發問,尤其大學裡很多堂課都屬大班制,老師與學生們更

難有進一步的互動。針對這點,許老師認為若學生不好意

思發問,老師也可以主動問學生問題,並強調 「即使問

了問題,學生也不一定要立刻回答,重點是引導他們開啟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16

思考這件事」,只要他們回家後能重新思考並為找尋答案

而查資料,這樣也就夠了。老師應該要相信每位學生都有

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他們需要的不是口沫橫飛說出來的

知識,而是老師們的引導。

在許老師的教學生涯裡,他不斷地調適自己的教學方

式。以前許老師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慢慢的他也重視

分享經驗,現在他則會退一步去思考他要學生學會什麼,

要用什麼技巧來教他們。許老師會要求他指導的學生每天

要提出至少一個問題,通常學生們一開始都不曉得要問什

麼,於是他們會為了找問題,在查房的過程中更專注地觀

察、更用心的思考,這也是實踐引導式教學的一個技巧。

對於那些不好意思提問的學生,許老師會請他們寫下心得,

有些人雖羞於面對面的溝通,但在文字表達上卻很活潑,

所以許老師會請他們每天寫一些簡短的心得並 e-mail 給

他。在學生寫 e-mail 的過程中,也能達到讓他們思考的

目的。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新進老師也一樣會有

自己的教學模式。透過多觀察、多跟其他老師交流,能讓

他們在教學方面有所成長。

許超群

17

教學藍圖︱基礎醫學課程的規劃與構想

醫學的能力是由知識、技能與態度三者架構起來,三

者都要兼顧才能成為一個好的臨床工作者。老師本來在醫

學教育中負責較偏重於臨床的教學,後來因為擔任呼吸治

療學系「重症呼吸治療學」課程的負責老師,而有機緣開

始接觸基礎醫學課程的規畫。學校基礎醫學課程大多著重

在基礎知識的傳遞,和醫院裡的臨床教學有著很大的不

同。

2007 至 2010 年許老師在哈佛大學進修時,旁聽了許

多課程,由這些課程中得到了許多啟發。許老師旁聽的課

程中,通常一門課程就是由一個老師負責授課,雖然和臺

灣同樣是大班上課,卻更容易掌握學生的情況、與學生互

動,也能掌控整門課程想傳達給學生的核心概念。回國後

接下了「重症呼吸治療學」課程,許老師問自己:「我想

帶給學生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臨床教育中,許老師傾向讓學生「問」,從「問」中

學;但在上基礎課程時,學生都還像一張白紙,負責老師

必須對課程安排有清楚的主軸,並把國考重點、臨床實用

性等考慮其中。訂定主軸目標後,接下來要找到合適的教

師來授課。不過現實與理想總有一些衝突,改變課程規劃

的同時必然會有反對的聲音,而良好的溝通也是一門課

題。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18

教學藍圖|從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

以醫學系的課程為例,即便是大班授課,許老師也傾

向將臨床的實際案例及摸得到看得到的醫療設備帶進教

室,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直到學生進了醫院,「教學」

變成一件「教」學生如何「學」的課題,老師所需做的是

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並點燃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自

學發展。例如給學生「教」的機會,確定那些單向輸入的

知識也有輸出的能力,那才是真正的學會。

學生的改變與回饋

學生很少因為單一老師的教學而有「顯著」的改變,

畢竟這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在學校上課的老師很多,所

以每一個老師的影響力相對微小。像醫學系同學以後到醫

院見習,一個專科的學習時間也不過兩個禮拜,這麼短的

時間內很難觀察出同學們有什麼改變,就算有也到下一個

科去了。

若學生有所成長,老師會從同學的表現感受到他們內

心的快樂與感謝。有時學生也會透過寫小卡片、從國外寄

回明信片、寫電子郵件等方式回饋給老師。這些正向的回

饋是很令人開心的,也是老師們繼續用心教學的重要動力。

另外,若是遇到學習意願低落或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老

師的角色便更為重要,適時的鼓勵、稱讚與引導,時常能

許超群

19

讓這些學生開啟學習之窗。

教學、服務、研究的平衡

醫學大學裡的醫師同時身兼教學、服務和研究的責任,

然而三者要同時做到「出色」並不容易。身為臨床工作者,

每位醫師都該不斷追求專業,盡心盡力的在臨床服務中照

顧好病人;反觀教學在這個大環境裡其實較不被重視,在

教學上特別投注心力的醫師們,通常都是因為對教學有熱

情、有責任,加上學生們的正向回饋,才有動力一直堅持

下去。現在醫院推動「教學型主治醫師」,想必能對這個

現況有所改善,畢竟「教學」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專業,

不僅課要上得好,課程規劃的能力也要好,才能夠真正幫

助學生。而「研究」也很花時間,也需要熱情來支撐。教

學、服務、研究三者之間的平衡,依每個人的人生規劃而

有所不同。以老師自己而言,三個目標是分段進行的,一

開始先以臨床工作為主,累積經驗,把自己提升到一個程

度;接著以研究為主,也去了哈佛大學進修;現階段則是

有點以教學為主,但這也是機緣安排之下的結果。團隊需

要我們做什麼,就要勇於承擔,順勢學習。每個人一天只

有二十四小時,時間管理非常重要,生活和工作都需更有

效率。

教學並非老師最大的專長,因此沒有太多長遠的規劃,

但許老師會維持一貫對教學的熱情,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20

繼續精進自己的教學技巧,讓每個自己帶到的學生都不會

空手而歸。

給學在學習和人生上的建議

這幾年來,學生對於學習、工作或是想讓自己更好這

方面的熱情似乎逐年下降。熱情需要原料跟火去燒,但小

宇宙會有燒完的時候,如何在生活中去找到熱情就變得相

當重要,利用這些熱情去激發學習、去轉換成工作上的動

力。許老師以他自己當例子:在醫學方面,熱情往往是來

自於病人,有些來自於同儕(團隊學習的氣氛)。

現在臺灣的醫療環境不佳,導致大部份的人只求安穩、

獨善其身、避免糾紛就好,這對整個社會是不好的。社會

仍是需要有衝勁、有能力的人帶頭在前面衝,才會改變、

才會進步;若每個人都只侷限於舊的事物,這社會永遠只

能留在原地踏步。所以許老師鼓勵學生們要多培養創造力,

但光有創造力仍不夠,還要有意志力、執行力、領導力及

良好的溝通技巧,所以要學習的面向十分廣泛,大家要打

開心中的學習之窗,終身學習,像海綿般不斷的吸收周遭

正面的能量。

採訪․撰稿/黃昱衡 拍攝/蘇政元

林淑媛

系 所 護理學院護理學系

專 長 護理專業發展、尿失禁護理、長期照護、老人護理

教授科目 健康評估特論、成人衛生護理學特論等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22

林淑媛老師是這屆教學傑出教師獎的五位得主之一,

高雄醫學大學從 92 年開始每年會遴選教學傑出教師與教

學優良教師,肯定平日老師的教學熱忱與成果。而林老師

所獲得的教學傑出教師獎,更是十分不易,每年都不超過

五位!林老師在護理學系擔任副教授,課堂上總能將許多

知識結合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開心學習。學習加上

分享,今日,我們跟林老師相約,希望能了解她的教學理

念及特色教學。

愛與鞭子 讓學習變的主動

恰好在相約的教室門口相遇,儘管從未見過林老師,

但是當下卻能從身旁傳出一陣溫馨親切的氣息辨認出來;

林老師的教學理念就如同這第一眼印象:她希望學生能在

學習上得到成就、能更進一步主動學習!

林老師表示,她習慣採用愛與鞭子的教育。第一是給

予鼓勵,希望愛的教育能讓學生因為有成就感而自發性學

習;第二則是適當的提醒成績,讓學生能因為課業成績的

約束而主動學習。林老師同時也幫助受困學生走出困難,

如果遇到學習意願低落的學生,林老師往往會主動了解原

因,比方說確認是否遭遇到生活上的困難,又或者是外務

影響了生活,接著進一步的共尋解決之道,並通知導師關

心學生的狀況。

當然,儘管熱忱滿滿,但定義自在個人;林老師也並

林淑媛

23

非沒有遇過挫折,她回憶道,因為自己給予學生的期待高,

有時會被學生將自己的關心、提醒誤解為嚴厲、要求;此

外,她也遇過課程評量低的挫折,然而了解之下,給予評

比的學生卻是因為情緒關係,而非針對課程提出改進,因

此,如何拿捏好愛的教育與鞭子的教育無疑是一件難題。

開始擔任教職的時候,若遇學生不主動學習時,林老

師雖然傷心,但是後來她找到了解決方式即是轉換自己的

想法。林老師說,要改變別人的想法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於是她先改變自己的想法。首先放開相應而生的不解,然

後了解學生,並多給予鼓勵。慢慢地,在她試著建立雙向

溝通的橋梁後,她發現學生的態度有所改變,不再像以前

一樣充滿敵意。

林老師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新進教師做好自己:「課

前充分準備、適當調整簡報的份量,並準時上下課」,用

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傳遞知識的熱情與尊重,必定可以讓

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學熱忱。

林老師同時也給予大學生幾點課業上的建議:學會時

間管理、不要過度依賴共筆、考前要安排充裕時間準備、

一定要到課堂上課,好更了解重點。對於未來,她也提到,

大一新生就要有點想法,大三就要確定好自己未來的職涯

方向,究竟是就業,又或者繼續攻讀研究所,然後儘早準

備。

因為到了大四的時候,校方往往已準備好許多就業機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24

會、演講給予學生參與,這時才開始準備壓力會十分龐大,

並且錯失許多就業好機會。林老師舉例,現在醫院普遍缺

少護士,因此往往會早早就來面試,並且希望錄取者能在

七月底的國考結束後直接上班。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時間管

理的重要性,只有在事情來臨前準備好,才能主動學習並

實踐自己的理想,不像群眾隨風而動。

護理系的教學秘笈:概念圖

進一步我們談到了林老師的教學技巧。林老師表示,

高醫護理學系最驕傲的教學方法便是「概念圖」。這個方

法首先由高醫護理學系開始運用在內外科護理課程上,然

後經過兩年,再將教學經驗寫成書籍《概念圖─護理之應

用》作進一步推廣。護理學系的上課教材都由老師親自編

寫並定期更新,課程上也常以概念圖做為學習利器。

林老師回憶,概念圖的教學法是她在九年前與系上幾

位老師共

同推廣,

概念圖應

用在護理

學系的臨

床教學上,

相當能發

揮它的優 林淑媛老師解說如何運用概念圖教學法

林淑媛

25

勢:訓練批判性思考。概念圖的使用方式是將自己的想法

寫入代表概念的方格中,利用箭頭和連線表現出概念彼此

間的關係;它可以讓概念視覺化,反應出繪圖者腦海中推

導的所有知識,因此有利於讓學生進行正確的邏輯推演,

也讓老師能檢視學生是否成功吸收自己所傳達的主要概

念知識。

目前護理學系在大二開始,便會培養學生繪製概念圖

的能力;大二的護理學系學生需要繪製出學理機轉圖,到

了大三,更進一步的會要求三人一組合力繪製臨床案例的

病情分析。林老師指出,概念圖也可以結合 PBL,護理

系研究生也常透過這樣的方式訓練自己的學習技巧。

教學的不同面貌:TPBL、OSCE 與實習經驗手冊

有別於概念圖,護理學系的學生還會經歷兩樣不同的

學習方式,分別是 TPBL 與 OSCE。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

試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廣泛地被應用在訓練標準動作與技巧。林老師表示,

OSCE 主要是運用標準病人以評量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態

度,標準病人事先會接受訓練,並依照劇本演出,因為他

們跟學生不認識的因素,讓老師能透過 OSCE 客觀地評

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另一項學習方法 TPBL,是一種團隊導向學習(TBL),

讓學生透過問題以團隊方式討論解決,林老師指出 TPBL

不同凡響的教學路

高醫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教學秘笈

26

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在事前花時間溫習功課,因為若缺乏

事前準備,就沒有能力參與課程的討論;她同時也表示,

「主動學習」是她認為過去與現在最大的變化,學子們一

定要能自我學習!

而最後一項則屬於護理學系的特色:實習經驗手冊,

這本冊子記錄包括護理學系學生自一年級至四年級所需

要培養能力的學習歷程,比方說特殊技術認證、核心能力

的自評等,隨著年級上升學生會得到各項證明;這本小冊

子也設計了回饋機制,老師可以親手給學生寫下評語,這

溫馨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自我的盲點,也能直接感受

到老師的關心與付出,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從林老師身上可以感受到溫馨的大家長氣息,她是位

可親的先進:專業,卻不嚴肅;也總是為了學生能在學習

上的成果打拼進步。因為林老師的態度與高度,再加上所

秉持的教學理念,難怪能成為教學傑出教師!

本書特色

為樹立仿效的教學典範,高雄醫學大學以

提升教師教學力為使命,致力於挹注創新教學

知能,提升全體教師教學品質。

本書邀請100學年度教學傑出教師分享身

教言教的故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或數位教

材等,使本校教師能從中重拾教學理念,增進

教材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精進教學專業工作,

有效提升教師實務能力與學生學習成效。

指導單位: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主辦單位:教務處教學發展組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

協辦單位: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

專訪人物:醫學系 郭禹廷

藥學系 溫彥霞

醫學系 許超群

護理學系 林淑媛

專訪團隊:陸冠臻、阮懿秀、蔡雅雯、楊庚瑾、沈姵妏、

施昱如、黃昱衡、杜元亨

拍攝團隊:柯立芬、黃永琪、蘇政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