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18 WA13 要闻调查C - epaper.xmnn.cnepaper.xmnn.cn/xmwb/20180618/13.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责编/陈玉清 美编/传明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特别关注 A13

即时互动:@厦门晚报 @我要说 厦门网:www.xmnn.cn 电子邮箱:xmwbjyzb@163.com

观点

槟榔小学今年举行了两次义卖活动,一次是义卖学校菜地的蔬菜,另一次是毕业季义卖。两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都很明确,义卖物品的定价也有讲究。

槟榔小学有一块300多平方米的菜地,主要供学生体验农耕劳作。今年4月,学校举行义卖,为“梦想田园”新一季启动筹集资金。一开始,有学生提出一把菜卖1元,学生发展部主任叶成斐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给学生算了一笔账。她把菜地的基础费用、产量算给学生听,随后还让他们去菜市场、超市了解不同种类的蔬菜价格。义卖

活动举行时,学生以市场价为参考,大、中、小把的蔬菜每把分别卖8元、5元、3元。义卖的对象不局限于校园的老师或家长,还卖给附近的社区居民。

前不久,该校又举行了一次义卖,为毕业季活动筹集资金。学生们卖的是各班的文化产品,比如印有班级logo的钥匙扣、扇子等。在活动前,各班学生对毕业典礼的支出做了预算,再通过调查问卷确定大家可接受的义卖品价格。比如一个钥匙扣的成本价是1.7元,最后定价为3元。“义卖是要让学生去真正地体验,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叶成斐说。

防止义卖“变味”家校合力开良方本报报道引热议,市教育局德育处表示,只有真正“走心”的德育活动才有长久生命力

《爱心义卖若变“大甩卖”,意义何在?》后续

上周,本报《爱心义卖若变“大甩卖”,意义何在?》一文刊登后,引发市民读者热议。有人认为一些学校的义卖活动确实“变味”了,也有人认为是部分家长认识发生了偏差,导致活动“变味”。有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一些义卖活动的确

“生病”了,急需“就诊”。不过,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发现义卖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让义卖活动回归本真并真正地发挥其教育作用。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记者 林珊郭文娟

这样的爱心义卖还不如直接捐款

一些义卖活动“亏钱又不体面”,纯粹是为了献爱心而献爱心,还不如直接捐款好了。

——吴先生爱心义卖变“大甩卖”,这样有意义吗?为

了活动去买新的物品来义卖,这样会扭曲孩子的思想。本来是一个慈善义卖活动,结果硬生生地变成了一场攀比活动。 ——网友叶子

国外的校园义卖活动,基本上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美食或手工艺品去卖,所得收入作为孩子们的社团活动经费。我们的一些学校“取经”只取到了表面,偏离了实质。

——网友丁当校园里变味的活动可不只义卖这一项。

有些学校举办美食节,本来是让孩子们锻炼动手能力,结果却变成了“集体聚餐”。有些家长直接买来烧鹅、鸡爪、寿司等,让孩子带到学校。这样流于形式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李女士

一些家长做法有问题对孩子是错误的引导

我们学校都是让孩子拿家里的闲置物品和手工制作的东西去义卖,大家从来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那些特地买新东西再去贱卖的家长本身就有问题,家长自己要反思。

——网友加州阳光学校义卖活动的对象多为学生,学生的

零花钱有限,价格当然不能太高。义卖主要是资源交换再利用,没人要求要全新的物品,很多都是家长自己的问题。 ——陈先生

学校辛辛苦苦举办的活动,初衷是好的,关键在于一些家长没遵守义卖的“规矩”,让义卖“变味”了,这对孩子是错误的引导。

——郑女士

要让参与义卖的孩子知道活动能够帮助谁

如果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参与的义卖最终能够帮助到哪些地区、哪些家庭、哪些孩子,会更有意义。 ——吴先生

活动方案应该再细致一点,再接地气一点。学校每做一项活动都要考虑其教育效果和意义,为了活动而活动,闹出的笑话远不止于此。 ——王先生

要适当引导,不要花钱买形式。——网友AWIL

问题确实由来已久只是没人正式提出

槟榔小学学生发展部主任叶成斐说,看了上一期《教育周报》的报道后,很有感触。她坦言,学校义卖的问题确实由来已久,只是没人正式提出。

叶成斐认为,有些义卖变成了“病态义卖”,主要表现为:一是模糊了物品的价值,义卖的价格多数没有合理定价,这有时是出于善意,但会让学生误以为物品很廉价,从而不懂得珍惜;二是对义卖善款的最终去向比较含糊,比如善款捐给了某慈善机构、希望小学等,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具体用途,不知道自己的爱心善举帮到了谁。

在叶成斐看来,要组织学生参与义卖活动,就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能卖什么,怎么定价,义卖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既有“家长认识不到位”也有“学校引导待加强”

湖里区教育局德育专干扈美莲说,一些校园的义卖活动“变味”,一方面是家长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引导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比如,班主任发通知时,要做得更细致一些,让家长明白,最重要的是孩子参与活动的过程,让他们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许界群说,学校的活动要

精心设计,不能为了做活动而走形式。学校可以借助家委会的力量,把活动方案做精细,这样才更具有操作性。“只有真正‘走心’的德育活动,才有长久的生命

力。”许界群说。

为了班级的义卖活动,厦门五中四年(2)班的家长汪女士专门给孩子们上了5节课。她从什么是义卖、义卖的意义在哪里讲起,告诉孩子们如何选择义卖物品,引导他们自主分工,讨论吸引“顾客”的方案……汪女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发现有些孩子、家长没有真正理解义卖的价值所在。

“义卖做得好,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汪女士说,她常常带着儿子做公益,也进校给孩子们上过课。于是,她就主动跟老师沟通,由她来带领孩子们把准备功课做足。

她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可以带来义卖?你能做些什么贡献?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讨论,大家逐渐认识到,义卖物品可以从家中闲置的东西中挑选,但应该有品质的保证;当然,家长和孩子也可以自己动手做手工、美食等。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义卖所得的捐赠对象是谁。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分工合作,店长、收银员等岗位分别由谁来负责,产品定价多少合适,有什么办法吸引客人等。

汪女士说,只有当孩子们认真投入到每个环节中,真正去参与、去实践,义卖活动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六一”儿童节当天,吕岭小学为甘肃临夏东乡县锁南民族小学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爱心义卖。校长颜华娜介绍,该校许晓璐老师当时在临夏支教,当地学校缺乏图书,还有3名学生急需帮助。

活动前,学校将通知发给家委会和各班家长群,明确提出义卖的物品要健康、卫生、安全,可以是闲置的玩具、书籍、自制手工艺品和书画作品等。通知要求班主任要帮忙把关,并指导合理定价。

活动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义卖收入共计14448.4元。当天

活动结束后,学校家委会就把善款汇给远在甘肃的许晓璐老师,并将汇款单截图发到微信群。许晓璐用这些钱网购了469套图书,并资助了 3 名特困生。许晓璐通过拍照、视频等方式,及时向吕岭小学的师生反馈资助情况。

为让教育意义最大化 家长给孩子上5节课

老师帮忙把关义卖物品 善款使用情况及时反馈

明确义卖主题和目的 经过市场调查再定价

经验 市民反响

槟榔小学举行义卖活动,义卖物品是学校菜地里的蔬菜。

■吕岭小学的爱心义卖活动。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