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高考政治备考讲座

Preview:

DESCRIPTION

2013 年高考政治备考讲座. 主讲 长郡中学 吴根深. 一、解读 2013 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导读、分析、研究). 1 、 2013 年全国新课标版文综 《 考试大纲 》 政治学科的“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 2012 年一致,从考纲中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三道主观题(气候环境资源、妈祖、圆明园)继续保留着。这意味着 2013 年的政治高考可能要延续 2012 年的试题模式和风格。. 2 、高度重视考试目标与要求的解读. 3 、对考试内容与范围的认识. 4 、对题型示例的分析. 4 、 2012 年试题分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2013 年高考政治备考讲座

主讲 长郡中学 吴根深

一、解读 2013 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导读、分析、研究) 1 、 2013 年全国新课标版文综《考试大纲》政治学科的“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 2012 年一致,从考纲中的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看,近两年基本一致。三道主观题(气候环境资源、妈祖、圆明园)继续保留着。这意味着2013 年的政治高考可能要延续 2012 年的试题模式和风格。

2 、高度重视考试目标与要求的解读

3 、对考试内容与范围的认识

4 、对题型示例的分析

所属模块 选择题 主观题 所占比重 合计

经济生活 第12 、 13 、 14 、 15 、16 题 ( 4*5=20分)

38 题第( 1 )问 14分

34% 34 分

政治生活 第 17 、 18 题( 4*2=8 分)

38 题第( 2 )问 12分

20% 20 分

文化生活 第 21 题 ( 4*1=4分)

39 题第( 1 )问 12分

16% 16 分

哲学生活 第19 、 20 、 22 、 23 题( 4*4=16 分)

39 题 第 ( 2 )( 3 )问14 分

30% 30 分

合计 48 分 52 分 100% 100分

4 、 2012 年试题分析

( 1 )试题内容的分值分布情况

从试卷内容上看出, 12 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各模块的分值比重严格按照高考考试标准的要求进行设置,设计科学、合理、有据、明确。《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是高考的重头戏,这应该在师生的意料之中,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不变之处;从选择题的设置上来看。 12 年在《经济生活》模块的比重较多,共设置了 5 题,为历年最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明显减少,《哲学生活》有 4 题,同时发现, 12 题中有 10 道题为四选二的组合题,对比往年,政治选择题部分总体上难度有所增加,这也为 13 年的高考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所属模块 题号 考点 对应考纲内容 难易程度

经济生活12 货币、纸币 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 易?13 市场调节的弊端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中14 公司、企业兼并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中15 对外贸易、倾销与反倾销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难16 居住证制度改革 科学发展观 难

政治生活17 人民政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18 我国的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的措施当代国际社会 难

文化生活 21 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

哲学生活19 认识发展的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20 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价值;价值的创造与

实现难

22 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 认识论:真理 中2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历史观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2 )知识点与考纲的链接及分析选择题部分: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高考从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如《经济生活》的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企业、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中的政府、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外交政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哲学生活》模块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哲理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充分体现命题者对考点的把握和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很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从选择题的设问角度来看,经济生活的 5 道题中有 12 、13 、 15 题为原因类, 14 、 16 题为意义类、作用类、影响类;政治生活的 2 道题 17 、 18 题均为体现类;哲学生活有 3 道题 19 、 20 、 22 题为启示类、表明类, 23 题为原因类;文化生活仅有的 1 题为表明类;从选择题的设问角度来看,原因类、体现类试题较多,显得有些过于传统和单一,措施类、建议类在选择题中未设计。

所属模块

题号 分值及难度 考点 对应考纲内容

经济生活

38 ( 1)

14 分(中等)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发展与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

政治生活

38 ( 2)

12 分(中等)

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我国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工作原则

文化生活

39 ( 1)

12 分(较难)

现代科技对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哲学生活

39 ( 2)

10 分(较难)

运用辨证的否定观分析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的原因

辩 证 的 否 定 观 ( 实质)原理和方法论

39 ( 3)

4 分(中等)

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方法论建议

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观题部分: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政治试题所属四个模块在今年的主观题部分分值相对均衡,差距较小。从设问上来看,比较直观清晰,学生容易找到切入点,主要围绕“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 38 题给出两则材料,材料一主要以坐标的形式呈现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情况;材料二以大量数字(百分比)反映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总之,在历年的高考复习中,类似材料和设问较为常见,从直观上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考查学生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39 题所给材料虽然有点偏冷,但材料详实,信息量大,说理清楚,有利于更好的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主观题部分成功之处 : 所选材料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设问简洁,思路清晰。 个人观点:一方面,所给参考答案与材料联系紧密,大多在材料中可以找出,如: 39 题第一问的参考答案:现代科技有利于培养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所给参考答案在材料第四段中可以找出。

另一方面,所给参考答案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距离,表面显得有些浮浅,实际细微如真,如 38 题(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本题的板块是政治生活,行为主体是我国政府,设问目的是分析为什么(原因和意义),内容是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很多学生会联系我国政府的宗旨、性质、地位、工作原则、职能等方面作答,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而所给答案有偏重我国政府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之嫌,从而可能导致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相差较远。

38 题第二小题: 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12 分)

部颁答案: 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 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分)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3 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3 分)

评分细则:要点 1 :关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则的表述( 3分)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③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④ 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项得 3 分)要点 2 :关于政府职能的表述① 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② 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③ 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④ 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任答其中两项得 6 分)

要点 3: 意义①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②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③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 有利于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⑤ 有利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⑥ 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增加人民对政府的信任⑦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⑧ 有利于建设小康社会( 以上要点任答其中一项得 3 分 , 不重复给分。言之成理的其他观点,可酌情给分 )

( 3 )考生失分原因:

武汉二中 金本德老师的看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后他的妻子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的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这种心态,叫做“瓦伦达效应”。

小词典

教师教学的缺陷:

二、有关专家谈文综高考复习注意的问题

1 、立足考试大纲和教材 出题流程:看大纲,找兴趣点 看以前如何考——想现在如何考——找素材(创设情景) 找素材——相关报刊、杂志,如《新华文摘》, “主流”的报道,时间越近的材料越要关注。 注重选取正面材料。 材料通俗易读,没有文字障碍。

一个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逐步地具备选取精当材料的能力

2 、帮助学生建立材料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见到知识多想材料、见到材料想与其相关的知识; 反复训练,必有好效果; 不要打听小道消息,没用。

3 、学会将教材语言转换为学术语言 文字、图表、数学公式之间的转换是现今高考的重要手段; 教材表达某个理论非常生活化,不严谨。而高考命题十分严谨,必须用学术化语言表达。

( 2010北京卷) 34.某商品的价格 p变化 p 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x变化, 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 <0,②>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答案 D

( 2010广东卷) 24.图 5 、 6 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 P 均从 P1同幅下降到 P2时,对于需求量 Q 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价格政策: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的表示法

Q

P

P0

P1

P2

D S

市场调节价格

最低工资、最低粮食收购价

最高限价、专家号挂号费

( 2013北京西城)由国内两大电子商务平台掀起的2012 年“ 11·11”购物节,以 191亿元的总销售额(主办方公布)震惊业界。购物节最核心的宣传点是 5折促销。打折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可示意为

商品 x 和商品 y 是相互替代的,则 x 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x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y 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2012江苏)图 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 ,纵轴为价格 ,S1为变动前曲线 ,S2为变动后曲线 )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 , 以下变量中会导致 S1向 S2 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011北京卷) 2010 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 9所示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状况从 B点向 A 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 实施限价

4 、一定要了解专业人士如何看待教材和热点问题的 高考命题专家更多的是从专业眼光去判断,看热点材料时政治眼光降到次要地位。 很热的热点容易被猜中,往往会避开,社会关注度中等的热点材料必选。 有很强的理论支撑的材料容易采用。

5 、高考命题的八个基本要求

注重科学性;不要引起社会的关注;避开敏感问题;贴近生活的理论容易出高考题;与旧教材、传统观点相比较,新增加的是重点;前沿的、新的知识多关注;微观经济理论是重点;尽量避开重大模拟题。

三、必修教材修改的最新信息对高考出题的导向作用

1 、教材修订不动框架,只用三年;2 、十八大精神进教材;3 、修改部分知识点只做减法。

导向:

修改原则:

1 、相对稳定,主干知识不变;2 、十八大精神进教材,强调的是精神、思想;3 、减去的知识点适当处理。

四、二轮复习和三轮冲刺的核心技术 二轮复习中,我们的绝招是遵循“注重基础、构建网络、突出能力、关注现实、程序训练”的特点和思路,着力夯实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以适应新课改下的新高考。( 1 )注重学科基础,紧扣教材核心知识。

一个重要观点:  政治高考高分与否的关键是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课程高考特别重视学科理论价值,因此,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对教材的知识逻辑要有所理解和把握,同时对具体知识及观点要深化认识。因为高考命题都是通过设置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考查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总体要求: 教材知识掌握程度取决于记得牢、理解透、调得动、用得活!

我们所说的核心知识: 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二是与近年来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我们的做法是,结合教材和时政热点串讲 44 个核心知识(经济 19 个、政治 8 个、文化 9 个、哲学 8 个)。

各单元的核心知识经济生活:

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商品 货币 价格 消费

2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司经营 劳动就业 投资理财

3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财政及其作用 税收的种类及作用

4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 国家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核心知识归纳

1 、商品 含义及理解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与货币的关系

2 、货币

本质:一般的等价物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

外汇 与汇率

3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决定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

注意计算: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也叫使用价值)

对生活的影响

对生产的影响

4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与结构

消费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5 、生产 消费

决定

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反作用目的动力:导向、带动创造新的劳动力

扩大内需战略的理论依据

6 、大力发展生产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什么

怎么样

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现实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改革

7 、我国基本 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8 、公司经营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的优点是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制度。

公司经营战略

公司经营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企业

为什么这样做?

怎样做

战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引进来、走出去;兼并、联 合;转变发展方式;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市场:面向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开拓市场、市场多元化、利用两个市场

体制: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人: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保护劳动者权益、鼓励参与决策、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

资源: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本:上市融资、贷款融资、吸引投资、加速资本周转技术: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管理:管理创新、科学民主管理商品:提高质量、产品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价格优势、打造品牌、形象、信誉、调整产品结构

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正当竞争、遵守法律、行业法规、诚信;提供良好的商品和服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自觉接受监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保护环境、安全生产

9 、劳动 就业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就业是民生治本,安国之策,关系到劳动者尊严

就业形势严峻解决方法: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10 、投资  理财

多种形式

理财原则

便捷的——存款储蓄稳健的——债券双高的——股票规避风险的——商业保险…………

第一,要注意投资的收益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第二,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第三,投资要量力而行。第四,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11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意义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12 、收入分配    要更加注   重公平

重要性

要求坚持一个制度保证提高两个比重(两个同步)另一重要举措(再分配调节)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13 、财政  及其  作用

财政的实质

财政的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影响财政收入主要的因素

14 、税收的种  类及作用

类型

增值税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15 、市场配  置资源

两种手段:计划与市场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作用来实现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市场有弱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治本之策——社会信用体系

16 、国家宏  观调控

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关键词: 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

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要求:又好又快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个战略、三个转变、两型建设)

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7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18 、经济全球化

表现

载体

实质 影响

19 、提高开放    型 经济水  平的要求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要防范经济风险,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公民权利义务

政府履行职能

共产党领导

国家制度保障

面临的国际环境

人 民当 家作 主

政治生活:

人民、公民 (第一单元)政府 (第二单元)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委员、政协(机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第三单元 )

(第四单元 )

建议用主体法把握政治生活核心知识

公民为什么做某事?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 2. 因为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项政治自由;监督权); 3. 因为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5. 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公民主体

公民怎样做某事? 1. 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四个民主) 2. 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 公民应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支持政府工作,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监督政府工作。

政府主体

1. 国家(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决定的。 ②是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 ③是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④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政府如何正确履行自身职能? (1) 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3) 坚持依法行政,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4) 自觉接受监督。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保证。 重点关注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五型政府

①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产生和任期:民主选举产生(县以上人大代表间接选举产生,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均任期 5 年。 ③职责(权利和义务) 职权(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四项权利) 责任(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两项义务)

人大代表主体

①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的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同理。 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 决定权:决定国家、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主体

党做某事?(为什么?怎么做?)(1) 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2)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 党的地位(领导核心、执政党)(4) 党的作用(三个才能)(5) 坚持完善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6) 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8)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9)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共主体

(1) 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 工作主题:团结、民主

(3)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主体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征求各阶层、各党派的广泛意见

国务院拟定编制纲要草案

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全国政协列席讨论

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

国家主席颁布实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公民

监督

公示、公民建言献策

在我国,决定、贯彻大政方针的一般程序

全过程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 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国家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自治权;必然性;优越性

民族主体

八、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为什么?怎么做? (1)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 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3) 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5) 国际竞争的实质。 (6)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集中讲述文化及其作用 核心知识: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作用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集中讲述人类文化的发展 核心知识:文化的传播交流 文化的继承发展 文化的创新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集中讲中华文化及其精髓 核心知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集中讲述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 核心知识: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的要求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3 、文化的传播交流

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 重要途径 发展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重要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要求

4 、文化的继承发展

传统文化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文化创新的要求

5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汉字

史书典籍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6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7 、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当前文化生活有喜有忧 个人:要学会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国家: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8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9 、文化建设的要求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根本任务 ) ,发展教育 ( 作用 ) 、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的修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还可加上文化创新的一般要求 )

《生活与哲学》的核心思想:

通过正确看待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生)

和思维发展(世界观角度),从而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论角度)。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看待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阐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即矛盾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社会历史和人生价值,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生活与哲学》的主要内容:

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大派别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与哲学》的核心知识:

哲学

产生基本特征作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哲学问答题的类型• 大综合– 材料体现了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

• 小综合–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矛盾分析法…,

• 单一原理题– 运用整体部分原理分析…,量变质变原理…

• 小切口题–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唯物论问答题考法•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 运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 材料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的?

认识论问答题考法

• 单一原理题–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特点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 小切口–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 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实践的特点

• 小综合–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某种认识的发展过程– 运用与实践有关的知识– 运用与真理有关的知识

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问答题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的观点问答题考法• 小切口– 为什么说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为什么说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斗争)?– 运用与新事物有关的知识(含义,优点、缺点)

• 单一原理题– 发展普遍性原理– 量变质变原理– 前进性曲折性原理

• 小综合– 运用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考法• 单一原理题– 矛盾概念原理(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特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原理– 主次方面原理

• 小综合– 运用矛盾的观点,– 运用矛盾分析法,–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第十课问答题考法• 运用辩证否定观,•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运用“创新的作用”,• 与“创新”有关的知识,• 辩证法内大综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

唯物史观问答题考法• 单一原理题

–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某种先进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雷锋精神、科学发展观、节约理念等)

– 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制度改革——非公经济(小微企业)、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个税改革等)

–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新的经济法律、大部制改革、简化行政审批)

–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小综合

– 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广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狭义• 小切口

–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

价值观问答题考法• 单一原理题– 人的价值在于贡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小综合– 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 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 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

• 小切口– 怎样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

提示: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价值观的问题,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国家的要求,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中学生通过学习,一定要明确,有价值的人生才是快乐幸福的人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生价值却是永恒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因此,我们在政治学科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 2 )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具体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的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是提高复习效率和高考高分的重要手段。提高复习效率表现为节约复习时间;单位时间效益最大化;高考高分表现为不漏得分点;少写无用观点,节约考试时间。 要求学生经常画一画知识树,整体储备知识。

( 3 )突出能力培养,形成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文科综合科目仍将以问题为中心,坚持能力立意,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二,找——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定——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四,答——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具体操作方法: 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与分类,明确有哪几类材料——如文字类、图类(曲线图、函数、图象、柱状图、饼分图)、表格类、漫画类等,明确各类材料的解读主要应具备的能力(阅读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材料,都应当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其解读方法,使自己逐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Company Logo

材料类型呈现信息

的特点提取信息的技巧

曲线图变化过程和趋

势分段分析与总体把握相结合

函数图象

因果关系 分清自变量(因)与因变量(果)

柱状图 数量比较 注意对比项目

饼分图 比例比较 联系标准模型或设定参照系

表 格 分类比较横向: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纵向:分析项目及其关系的变化

文字

记叙型 事件、过程五个 W ( WHO谁, WHEN什么时候,

WHERE什么地方, WHAT什么, WHY为什么)

说明型 现象、事实分析核心概念与概念群组,追溯学科基本概

念或原理

议论型 阐述观点 对观点要注意辩证分析

Company Logo

能力培养操作路径: 以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训练资源。特别需要关心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教材并依据《考试说明》,帮助学生完成必修与选修模块主干知识的整合,按纵向、横向立体式掌握的要求较为系统地掌握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理解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以便正确地运用。二是:基于教材并借助典型试题,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地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评价的能力,特别是形成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辩证评价与多角度评价能力。三是:基于典型的高考真题,帮助学生形成准确审题和精当表达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按命题者的要求在高考中能规范地“指出”“阐述”和“分析” 等。

着力点:研究答案的结构、逻辑关系、来源 (书本、时政、材料、问题 )

1. 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体、分号、关联词)2.把握设问的能力(范围、主体、客体、角度)3.提升思维品质(规范、严谨、细腻、具体)4.构建答案时科学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 逻辑严谨、层次清晰•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5. 课文知识的调和用6.培养学生的国家政策意识(有的放矢地引申、拓展)

主体素养要求:

沉下心情去做题; 带着脑子去做题; 看清设问去做题。

( 4 )关注现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将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透视、解决现实问题,是多年来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的一大特色,年年如此。在复习中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越强,复习效果也会越好。 在复习教材知识时,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到热点问题,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热点问题时,让学生自觉运用相关教材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实际联系理论,在解题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多搜集一些与热点相关的好题进行训练,举一反三。有可能的话,自己也可以原创。

今年高三政治备考的重要背景

( 1 )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2 )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 3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4 )李总理答记者问

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地位:指导思想评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阐述 三特统一、五位一体。3 、全面小康社会新要求 建设——建成、人均翻番

4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发展新理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5 、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新观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新概括用 24 个字从三个层面浓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7 、生态文明建设新论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8 、党的建设新思想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五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四自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一措施: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一目标:执政地位、坚强领导核心

1 、去年11月末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提中国梦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干兴邦。

2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再谈中国梦路径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力量来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 、网评中国梦另有:舌尖上的浪费的批示、改进工作作风八项举措等。

2013 年两会网友关注十大热点问题    

1. 社会保障 2. 反腐倡廉     3. 收入分配 4. 住房保障     5. 医疗改革 6. 稳定物价     7. 食品药品安全 8. 法治中国     9. 行政体制改革 10.  国防建设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1 、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2 、关于持续发展经济,强调将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三者叠加,形成新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3 、关于不断改善民生,他主张编织覆盖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网,尤其强调守住“网底不破”,保障特困群体的生存权和人格尊严;有“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民生情怀。

4 、关于促进社会公正,他更加强调机会公平。

5 、关于对政府的要求:①机构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②特困群众的生活要由政府“兜底”;③当官就要断发财梦;④政府要过紧日子,约法三章;⑤我为中国利益工作;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⑦让明规则代替潜规则;⑧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八个方面表明,权力要受到约束,要有把“善政”落实到基层,这是老百姓最期盼最关注的。

6 、关于国际关系,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金砖关系、中非关系。

7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决心,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是中国不可动摇的意志。这两条原则并行不悖,也符合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秩序的准则。

①热点背景简介(标题,理念、宏观、弱化)②提供典型材料(具体材料)③问题设置(教师提问或学生自主设问)④探究分析(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方法指

导)⑤答案生成(强调答题规范和技巧)⑥拓展分析(由点到面,多角度多层次展

开) ⑦课堂训练(巩固知识)

最大误区: 热点专题复习,培养理论专家和政府干部、学校变党校

操作方法:

( 5 )加强程序训练,答题操作规范。

首先,加强文综选择题训练,提高选择题得分率。 为此,必须进行集中的小题训练。 其次,主观题强化规范化答题。 根据阅卷反馈的情况,要注意松严适度。 再次, 一定要多做题,做出感觉;一定要多 思考,切忌照搬。

解题训练的重点: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

冲刺阶段的策略

( 1 )制定周密计划,认真落实 (读书安排、小题训练、大题训练、保温卷、答疑) ( 2 )提高课堂效率 ( 3 )删繁就简,大胆取舍 ( 4 )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 5 )对学生了如指掌,以学生为主体 ( 6 )做几套新课标高考题

五、经济生活热点问题

1 、重申改革开放道路2 、维护公平正义3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 、尊重市场规律与发挥政府作用5 、消费问题6 、收入分配7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 、充分调动高三政治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政治备课组老师切实转变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文科综合。 其次,政治备课组老师真正齐心协力,加强沟通交流,在行动上步调一致、群策群力。 再次,政治备课组老师注重打造细节,做精做强,不留遗憾。坚信一点:智力较量出成果。

六、做好后阶段复习工作的必备条件

2 、全程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考前的教材归纳、模拟训练都要保持学习的兴奋点,避免疲惫期,为学生鼓起自信的风帆,将消极被动的应试转化为对成功的挑战。

Company Logo

3 、力求四个“最好”

( 1 )最好的试题:近几年高考真题、大多数学生错题、围绕样卷与今年《考试说明》的新题;( 2 )最好的方法:适合学生、适合教师、力求高效相统一的方法;

( 3 )最好的合作: X+Y=1(X 与 Y取最值且不等于 0) ;( 4 )最好的境界:最大限度促进最广大学生、自身与同事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