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讲课程

Preview:

DESCRIPTION

巡讲课程. 引言. 针对基层糖尿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 一、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9 年,新医改政策出台: 基本药物制度: 筛选经济有效、治疗必须的药物,重新编制基本药物目录,提高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以保证基层患者的基本用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巩固、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更多的基层患者受惠. 国家基本用药目录.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类 胰岛素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 中成药类 消渴丸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推荐治疗糖尿病用药. 09 版基本用药目录糖尿病药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1

巡讲课程

2

针对基层糖尿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能做什么?

引言

3

2009 年,新医改政策出台: 基本药物制度:筛选经济有效、治疗必须的药物,

重新编制基本药物目录,提高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以保证基层患者的基本用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更多的基层患者受惠

一、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

09 版基本用药目录糖尿病药物: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类

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 .

国家基本用药目录

中成药类

消渴丸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推荐治疗糖尿病用药

5

二 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为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送教下基层的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开展 。因此今天在糖尿病基层培训方面成立了大型的项目:

全国基层糖尿病预防控制促进项目

66

目录

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害1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2

糖尿病诊治及药物规范化使用3

•按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的估算:– 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 125 万人– 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 3400 人– 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 143 人

糖尿病患病人群巨大

一 糖尿病流行现状

8

亚太地区糖尿病人群—扩增迅速

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前 5 个国家2025- 1.4 亿

Sourc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V21: No 9, 1998

糖尿病海啸,肆虐全球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将是糖尿病增加最大的地区 2000 年, 2010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百万)及增长百分比(%)

Source: Zimmet, Alberti, & Shaw. Nature, Dec 2001

IDF 估计, 2003 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 1.94 亿,预计 2025 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 3.33 亿

11

7.40%

3.10%2.51%

1.00%

9.7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980 1994 1996 2000-2001* 2007-2008

调查年份

糖尿

病发

病率

%

* 仅行空腹血糖筛查

Wenying Yang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 . 2008; 24(2)中国 14 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得患病率调查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网站 http://cdschina.org/page.jsp?id=15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诊断标准:空腹血浆血糖 130 mg/dL、或 /及餐后 2h ≥ 200mg/dL或 /及 100g OGTT曲线上 3点超过 标准 ( 0min 125, 30min 190, 60min 180, 120min 140, 180min 125mg/dL;其中 30min或 60min

为 1 △点)。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 PBG2h=餐后 2小时血糖;+ FBG=空腹血糖。需要指出的是,这几次的调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在 1997 ≥年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切点从 7.8mmol/L

≥改为 7.0mmol/L。

13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3. 20%

11. 50%

20. 40%

0. 00%

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20- 39岁 40- 59岁 >60岁

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

Wenying Yang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14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4. 50%

7. 60%

12. 80%

18. 50%

0. 00%

2. 00%

4. 00%

6. 00%

8. 00%

10. 00%

12. 00%

14. 00%

16. 00%

18. 00%

20. 00%

<18. 5 18. 5 24. 9~ 25. 0 29. 9~ ≥ 30. 0 BMI 指数

不同体重指数的发病率

Wenying Yang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01

2002 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 18 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6.1%、 3.7%和 1.8% 。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 2346 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约 1715 万人,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受害人群。与 1996 年相比,仅仅6 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即上升 40.0%

如不采取控制措施,糖尿病将给中国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16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基层情况日趋严峻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增

长迅速,与城市患病人群相差不大,而糖尿病前期的

患者甚至要超过城市。我国糖尿病的现状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基层。

17

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

分层 DM IGT

省会城市 4.58 5.78

中小城市 3.37 4.29

富裕县城镇 3.29 5.74

富裕县农村 2.65 5.02

贫困县城镇 2.83 4.11

贫困县农村 1.71 3.14

1996 年资料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既往城乡发病率比较

18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城乡发病率比较

19

小结

•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

• 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东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日趋严重

• 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年龄及体重指数相关,中国基层糖尿病患病人数剧增,形势严峻

20

二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号杀手

10秒=

2 例新增患者 1 例患者离世

一年,全球新增 600 万患者; 300 万人死于糖尿病!

—— 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 )“争取联合国通过糖尿病决议”运动

21

糖尿病的危害—大血管并发症

14. 80%

12%

6. 50%

2. 40%

2. 30%

0. 50%

0. 20%冠状动脉搭桥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梗

慢性心衰

卒中

心绞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城市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唐玲、陈兴宝等,中国城市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经济

22

糖尿病的危害—微血管并发症

0. 30%

0. 40%

1. 50%

3. 00%

7. 00%

20. 20%

21. 20%

0. 00% 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截肢

透析

失明

足溃疡

肾衰

光凝治疗

外周神经病变

大城市 2 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唐玲、陈兴宝等,中国城市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经济

23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美国用于糖尿病的花费是 980 亿美圆,其中 441 亿为直接的医疗消费; 540 亿为间接的花费。糖尿病病人占到美国整个人口的 3.8% ,直接的医疗花费则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 5.8%

10071

2699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糖尿病病人 非糖尿病病人

单位:美元人均医疗费用的比较

24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 在间接花费方面– 糖尿病引起的残废花费了 371 亿美元,死亡花费了约 169 亿美元

– 18-64 岁的糖尿病病人人均失去了 8.3个工作日,而无糖尿病的病人则失去 1.7个工作日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项调查证实, 5% 的住院糖尿病患者消耗了该地区 10% 的卫生费用

25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O’Brien 等通过设立如果 --- 会怎样( what-

if )调查表 , 来评估糖尿病患者一生中 HbA1c

控制在 6%、 8%、 10%和 12% 水平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应的医疗费用

26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HBA1C 水平 6% 8% 10% 12%

视网膜病变 22.30%49.80

%95.90

%99.60

%

失明 9.80%18.20

%52.30

%59.40

%

肾功能衰竭 1.40% 8.70%29.00

%40.20

%

神经病 9.10% 9.10%47.20

%74.40

%

医疗费用(美元) 856.97

911.46

1209.03

1322.53

该调查显示:随着 HBA1c 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病率升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

27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代价

260. 72

4923. 53

580. 51

16538. 38

0

2000

40006000

8000

10000

1200014000

16000

18000

次均门诊费用 次均住院费用

无并发症 有并发症

中国糖尿病治疗费用比较

唐玲、陈兴宝等,中国城市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经济

29

小结

• 糖尿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号杀手

•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并发症)给社会及患

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030

目录

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害1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2

糖尿病诊治及药物规范化使用3

31

一、糖尿病控制现状

高发病率

低知晓率

低治疗率

低控制率

32

糖尿病控制现状—低知晓率

未诊断患者的比例

已诊断患者的比例

33

糖尿病控制现状—低治疗率

• 缺乏综合的知识 • 缺乏合理的营养 • 缺乏科学的运动 • 缺乏正确的监测 • 缺乏专业的指导

有研究表明:中国当前正确治疗糖尿病的人数不 20% ,其余 80%左右处在危险的边缘。我国糖尿病的治疗存在以下问题:

34

糖尿病控制现状—低控制率

35

糖尿病控制现状—基层的主要问题

经济负担过重 医疗水平偏低基层问题基层问题

主要存在问题

36

糖尿病控制现状—基层患者经济负担重

唐玲、陈兴宝等,中国城市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负担,中国卫生经济

越是不发达的地区,糖尿病治疗成本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越高

37

糖尿病控制现状—医疗水平偏低

不明确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病因

不能准确做出糖尿病诊断

不了解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控制知识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秘书长郭晓蕙教授在“ 2010国际糖尿病教育管理论坛”上发布的对基层医生调查的数据显示:

二、我国糖尿病防治面临挑战

挑战之一: 患者数量巨大压力下数量更加剧大的糖尿病前期人

群的存在• 2002 年全国有 DM 患者 2600 万• DM 前期人群( IGT+IFG) 不低于 5000 万• IDF 估计: 2007 年中国 DM 患者约有 3980 万, 20252025 年将达到年将达到 59305930 万万

USER
2010年官方公布的糖尿病数字为9200万,DM前期人群1.48亿。

0

0.5

1

1.5

2

2.5

3

3.5

4

20 -岁 30 -岁 40 -岁 50 -岁 60 -岁

1996 IGT DM年全国糖尿病调查不同年龄组 与 流行率的比值

IGT DM流行率: 患病率比值

挑战之二老龄化导致DM 流行日益严重和发病年轻化“双重压力”

糖尿病前期状态流行率与糖尿病患病率的比值,无论是 IGT比 DM ,还是 IFG比 DM ,在低年龄组都高于高年龄组;预示:年轻人在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正在趋于年轻化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8 -岁 45 -岁 60岁及以上

2002 IFG DM年中国不同年龄居民 流行率与 患病率的比值

I FG DM流行率与 患病率比值

日、加、澳、泰、台湾省等 ,已出现 DM 发病年轻化

挑战之三危险因素持续增加,高危人群数量惊人 超重肥胖• 2002 年全国 3 亿人超重肥胖,近 1/3 成人、 40% 中年人超重肥胖• 1992-2002 年,全国超重肥胖人数增加 1 亿, 18~ 44 岁青年人肥胖率增长 146%

• 1985-2000 年儿童少年从无实质性肥胖流行发展为大城市进入肥胖全面增长期

身体活动不足 • 2000 年我国大部分成年人缺乏体育运动或运动不足• 全国 18 岁以上居民闲暇时采取静态生活方式的比例高达 93.9%

• 只有 15% 的城市居民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 中国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为 2.1 小时

挑战之四糖尿病“三率” 很低,并发症发生率高

糖尿病“三率”很低 1998 年我国中年人群中• 知晓率为 33% 治疗率 27.2% 控制率 9.7%• 有 67% 患者未诊断 72.8% 患者未治疗 91.3% 患者血糖未控制

2003 年三级甲等医院• 糖尿病控制达标 ( HbA1c < 6.5 %) 率仅有 11.5%• 88.5% 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50% 的患者血脂控制未达标• 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白内障 37% 神经病变 29% 、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 18%

挑战之五经济负担巨大,劳动力损失严重

中国糖尿病直接医疗成本研究• 1993 年 全国抽样, 22.16 亿元• 2002 年 全国抽样, 107.1 亿元• 2003 年 全国 18岁以上超重、肥胖人口, 74.5 亿元• 2004 年 全国 65岁以上人口, 13.7 亿元

WHO 估计:未来十年,仅心脏病、中风和 DM , 将给中国带来至少 5500 亿美元的收入损失

预防发生 早期识别 尽早治疗 规范治疗

健 康 疾病

疾病

处于低危险

状态

进入疾病危险

状态

发生早期改变

出现临床症状

出现并发症或死亡

预防疾病 疾病管理

糖尿病的自然史

控制糖尿病的四个关键环节

三、糖尿病防治的关键环节

  在悬崖边上搭建坚固的护栏,远比在悬崖下准备救护车重要—

 预防为主  防患未然

四、糖尿病防治策略

WHO 的慢病防治策略• 只要通过综合防治策略,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

• 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促进降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膳食不平衡、身体活动不足、烟草控制

• 整合一、二、三级预防,结合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个体策略

才能有效控制慢性病

• 通过健康促进、多部门、多学科密切协作

来控制慢性病和相关危险因素

权威机构对遏制糖尿病流行的共识

WHO、WDF、 ADA 等认为:

只有预防和干预才有可能减缓,

并逐步从根本上遏止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研究及实践已证明:至少 80% 的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四、糖尿病防治策略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

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具成本效益的防治策略

2. 以维持健康体重、促进身体活动为重点 ,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 提高大众DM 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 措施 形成工作机制: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专业队伍支撑、

多部门和多学科协作 启动行动和干预项目: 如: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行动计划 社区健康促进行动等, --“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 “全民体育锻炼”、“肥胖有害健康”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3. 重点开展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预防发病• 措施 高危人群是重点干预对象 干预内容:合理膳食,增加 PA ,减轻和保持健康体重 DM 前期人群的干预最为迫切 干预环节: 人群识别 -- 在重点人群中筛查 IGT和 IFG

强化干预 --膳食控制和经常性中等强度 PA ,必要时药物干预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4. 主动发现和早期识别糖尿病患者 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中筛查 DM ,识别病人,提高诊断率,为早期治疗提供条件

• 措施 --早期识别三种方式:通过健康教育,促进高危人群主动检测血糖 重点人群中筛查 根据资源状况 , 确定重点人群、筛查方法和筛查频度 提供机会性筛查 对就诊诊疗的高危人群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

病是等病患者,提供血糖检测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5. 规范治疗糖尿病患者( 1 ) 5 个目标 控制血糖、降压、调脂 肥胖者减体重、抗血小板 4 个内容 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52

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 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53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糖尿病监测

运动 饮食 药物

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

教育 监测

5. 规范治疗糖尿病患者

( 2 )通过严格代谢控制和有效治疗,并发症筛查和尽早治疗 ,

预防、延缓 DM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并发症的监测:

每次随诊测血压、 3 ~ 6 个月测1 次 HbA1c 、

年检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散瞳检查眼睛、足部病变

( 3 )多学科团队参与、多机构协作

( 4 )提供患者自我管理支持:

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石,是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

五、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级预防成功案例中国、美国、芬兰、日本等研究证明• 中等强度减轻体重、每天步行半小时就可使超重的 IGT 者

发生 DM 的机会减少 35~ 58%

• 通过二甲双胍治疗 IGT和 IFG 者,可使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可减少 25~ 31%

六、糖尿病防治成功案例

中国大庆地区糖尿病预防案例• 措施: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体力活动、注意膳食平衡等干预措施;

• 结果: 6 年间使糖耐量降低( IGT )进展成为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了 46%;

• 证明:一级预防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 荣誉:该研究被誉为糖尿病防治的里程碑。

二、三级预防成功案例降糖治疗:控制血糖,可减少 12%的 DM 相关并发症; 控制血压:可减少 24%的 DM并发症和 32% 的相关死亡 降脂治疗:对胆固醇>200mmg/dl的 DM 患者采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 25~ 45%的 CVD事件和 43% 的死亡

抗血小板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可使 DM 患者心肌梗死降低约 30% ,卒中降低约 20%

六、糖尿病防治成功案例

七、糖尿病的社区综合防治

社区人群健康教育

高危人群健康指导

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

慢病防治的“ 3 个环节”和“ 3个人群”

健康档案

Y

危险因素组合 筛查试验

危险评估

Y

N

健康人群

N

强化患者

常规管理

诊断 指标患者管理Y Y

N

高危人群N

人群健康管理流程图

社区人群健康教育目的宣传防治知识,引导社会关注糖尿病防治,提高社区人

群自我保健和早诊早治意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

生活方式,提高社区人群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和技能,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

方式: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媒体宣传 小区宣传 健康教育讲座

内容 --1. 重要信息

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

肥胖可增加患糖尿病风险,减轻体重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经常性身体活动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内容 --2.核心知识

( 1 )什么是糖尿病( 2 )为什么我的血糖会升高( 3 )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4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5 )糖尿病人可能有哪些症状( 6 )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依靠血糖测定( 7 )糖尿病有哪些急性和慢性并发症( 8 )如何治疗糖尿病 ……

内容 --3.身体力行,预防糖尿病

做到 7 个步骤,你就可以预防糖尿病步骤 1 :多运动步骤 2 :正确选择食物步骤 3 :保持健康体重

步骤 4 :确定能达到的目标步骤 5 :记录进度步骤 6 :寻求帮助步骤 7 :保持下去

高危人群健康指导

目 的

通过健康生活行为指导,增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信念

提高识别、消除或减轻自身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及早发现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

高危人群的识别

具有一项以上下列条件者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超重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 45 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发现高危人群的渠道

机会性发现

健康体检

健康档案

人群主动检测

高危人群自查

健康教育方式

健康宣传: 同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强调危险因素评价和危

险因素识别、评估和糖尿病早期症状的识别 群体干预: 俱乐部、活动小组等形式 个体的健康指导: 利用社区门诊、家庭访视等,提供咨询和指导

健康教育内容

糖尿病防治核心知识: 同社区人群健康教育

告知高危人群采取的预防措施 教会相关技能

告知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教会相关技能------ 预防糖尿病

( 1 )找出自己的得病风险( 2 )超重或肥胖的人要减轻体重( 3 )多做活动( 4 )合理膳食( 5 )记录进度( 6 )持之以恒

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追求的目标

管理” 三率”管理达标率并发症检查率双向转诊率

效果“三率”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

DM 患者规范化管理 ---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来源:卫生部文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 年版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7676

目录

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危害1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2

糖尿病诊治及药物规范化使用3

目 录目 录

• 糖尿病概念

• 糖尿病危害

• 糖尿病防治

•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概念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主要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抵抗

基本改变:血糖增高+其他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静脉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 ≥空腹血糖 7.0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6.5 %

糖尿病血糖诊断糖尿病血糖诊断标准标准

空腹 < 6.1 (110)正常

6.1~ 7.0空腹血糖受损

≥7.0 (126)糖尿病或

餐后两小时

< 7.8 (140)正常

↑糖尿病前期↓

≥ 11.1 (200)糖尿病

服糖后两小时

< 7.8 (140)正常

7.8~ 11.1糖耐量受损

≥ 11.1 (200)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

1 型糖尿病: 9%

2 型糖尿病: 90%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

妊娠糖尿病

28.340.543%

28.340.543%

16.232.7102%

16.232.7102%

53.264.121%

53.264.121%

10.418.780%

10.418.780%

2007 = 2.46 亿

2025 = 3.80 亿 增幅 55%

24.544.581%

24.544.581%

20072007-- 20252025 年糖尿病患病状况年糖尿病患病状况

46.580.373%

46.580.373%

67.099.448%

67.099.448%

目 录目 录

• 糖尿病概念

• 糖尿病危害

• 糖尿病防治

• 糖尿病药物治疗

危害巨大危害巨大 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

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甚至

导致残废和早亡

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

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 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卒中、 冠心病、糖尿病足

微血管并发症:眼底病、肾病

神经并发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中国糖尿病并发症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疾病 % 比例

高血压 31.9 1/3

脑卒中 12.2

冠心病 15.9 1/3

糖尿病足 5.0

眼病 34.3 1/3

肾病 33.6 1/3

神经病变 60.3 2/3

总计 72.3 3/4

并发症严重的原因:三低并发症严重的原因:三低

认知率低

治疗率低

达标率低

患病率剧增患病率剧增的遗传因素的遗传因素

中国人为好发人群:现在病人多, 富裕国家华人在 10% 以上

节约基因学说,基因改变慢于环

境因素的改变

患病率剧增患病率剧增的环境因素的环境因素

生活水平提高:热量密集型食品增多

平均寿命延长: 老龄化

医疗条件改善:警惕性及发现率提高

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对糖尿病的无知

热量摄取过多

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肥胖

心理应激增多

患病率剧增患病率剧增的环境因素的环境因素

目 录目 录

• 糖尿病概念

• 糖尿病危害

• 糖尿病防治

• 糖尿病药物治疗

可防可治可防可治

一级防治:非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

二级防治:糖尿病病人不得并发症

三级防治: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不残废或早亡

三五防糖法三五防糖法

不得糖尿病:做到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

不得并发症:驾好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不致残早亡:实现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预防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的五五个要点个要点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多懂点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少吃点儿:最后几口不吃,避免热量过多,少 食肥甘厚味,多吃粗粮青菜,少喝酒,不吸烟

勤动点儿:

加强体育锻练,避免超重或肥胖

放松点儿:

保持平常心,避免应激

必要时药服点儿:

可用降压药、调脂药、降黏药,

甚至降糖药和减肥药

治疗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的五的五驾驾马车马车

教育

运动监测

药物饮食

------教育和心理疗法教育和心理疗法

教育: 增加糖尿病知识,减少无知的代价

心理:正确对待糖尿病,“ 既来 ”之,则安之 ,“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

”重视

------饮食疗法饮食疗法 控制总热量:主食、副食、零食

合理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 55% )、脂肪( 25% )、蛋白质( 20% )

少量多餐: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

高纤维饮食:粗粮、蔬菜、水果

清淡饮食 :少油、少盐、低糖

不动烟酒:戒烟限酒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

持之以恒:每周 5 次以上,每次半小时以上

量力而行:避免强烈、竞争性运动,适宜心率 = 170 - 年龄

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

------药物疗法药物疗法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降压药、调脂药、降黏药、减肥药

对症治疗药物

中药:辅助降糖、降压、调脂、降黏,减轻症状,预防糖尿病的相关病变

------ 糖尿病糖尿病监测监测 血糖:每月至少 1 次血糖谱( 4 或 7 次/天)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每 2月 1次

尿常规:注意尿酮体、尿蛋白及血球

体重 /血压:首诊必查, 1 次 /3月,此次高下次再测

血脂 /血黏 :首诊必查, 1 次 /每年,此次高下次再测

肝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决定次数

指南临床监测方案指南临床监测方案项目 初访 月访 季访 年访

血脂、尿蛋白、肝肾功 √ √

视力、眼底、心电图 √ √

足背动脉、 HbA1c √ √ √

体重、血糖、血压、尿常规 √ √ √ √

血糖谱血糖谱4 次血糖谱 7 次血糖谱 8 次血糖谱

空腹(早餐前) √ √ √

早餐后两小时 √ √ √

午餐前 √ √

午餐后两小时 √ √ √

晚餐前 √ √

晚餐后两小时 √ √ √

睡前 √ √

夜间 √

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监测糖尿病的五项达标 体重达标:减肥-对付臃肿的杀手

血糖达标:降糖-对付甜蜜的杀手

血压达标:降压-对付无声的杀手

血脂达标:调脂-对付油腻的杀手

血黏达标:降黏-对付黏稠的杀手

综合治疗,全面达标综合治疗,全面达标

生活模式改善

针对性使用各种药物

争取全面达标

体重达标体重达标

BMI中年 < 24 (超重) 老年< 28 (肥胖)

体重 不超过(身高- 100 )为宜

腰围男 < 2 尺 7 ( 90厘米)女 < 2 尺 4 ( 80厘米)

血糖达标血糖达标毫摩尔 /升 ( 毫克 /分

升 ) < 60岁 ≥ 60岁

空腹血糖 < 6.1(110) < 7.0(126)

餐后 2 小时血糖 < 7.8(140) < 10.0 (180)

糖化血红蛋白(%) < 6.5 < 7.0

血压达标血压达标

毫米汞柱 < 60岁 ≥ 60岁

血压 <130/80 <140/90

血脂达标血脂达标毫摩尔 /升 ( 毫克 /分升 ) 理想

甘油三酯 < 1.5 (135)

胆固醇 < 4.5 (18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2.5 (10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1 (44)

血液流变学指标达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达标

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不高

血沉不快

纤维蛋白原不浓

红细胞压积、变形性、聚集指数正常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体重不宜过低,否则血糖波动、抵抗力下降

血糖不宜低于 3.9毫摩尔 /升 ( 70 毫克 /分升 ) ,否 则升糖、升压激素过多,导致心脑血管病

血压不宜低于 100/60毫米汞柱,否则血管阻塞

血脂不宜过低,否则可造成内皮和血管损害

血黏不宜过低,否则可加重出血

目 录目 录

• 糖尿病概念

• 糖尿病危害

• 糖尿病防治

• 糖尿病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 定义:口服能够降糖的药物

种类: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

非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酮类

中西结合类:消渴丸

中成药类:消渴平、参芪降糖片

其他类:肠促胰岛激素

磺脲药适用对象磺脲药适用对象

2 型糖尿病,有胰岛素分泌者

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较高者

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副作用副作用 低血糖症:最常见也最危险

体重增加:未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者

消化道反应:偶有,中毒性肝炎少见

皮肤过敏反应:不常见,较轻

血细胞减少:偶见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视力模糊、共  济失调等,也不常见

磺脲药磺脲药药 名 商品名 作用特点

甲磺丁脲 D860 作用平和,价格便宜

格列齐特 达美康 作用时间较长

格列喹酮 糖适平 作用平和,肾病可用

格列吡嗪 美吡达、迪沙 作用较强,快速短效

格列本脲 优降糖 作用最强,价格便宜

格列美脲 亚莫利 作用快而强,服用方便

格列奈类适用对象格列奈类适用对象

2 型糖尿病,有胰岛素分泌但对磺脲药效果不佳者

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较高者

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格列奈类格列奈类

药名 商品名 毫克 /升

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 0.5、 1 、 2

那格列奈 唐力 60、 120

双胍药适用对象双胍药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食欲较为旺盛者

体重较重者,空腹血糖较高者

年龄不太大,无乳酸增高之虞者

副作用副作用 乳酸性酸中毒:降糖灵剂量大,老年,或者有心、肺、肝、肾病变及缺氧者易发生

消化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

肝、肾损害:肝、肾功不全者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对象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

餐后血糖较高者

副作用副作用

阿卡波糖服用初期有腹胀、排气多等消化道症状,坚持服用或减量可减轻

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需要纠正时,应使用葡萄糖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药名 毫克 /片 作用特点

伏格列波糖 0.2 副作用小

阿卡波糖 50 餐前嚼服

格列酮适用对象格列酮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者

胰岛素抵抗较重者

经济条件较好者

副作用副作用

转氨酶升高 3 倍发生率: 0.17%

低血糖发生率: 0.5%

体重增加发生率: 0.9%

水肿发生率: 4.8%

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格列酮格列酮

药名 毫克 /片

罗格列酮 2 、 4 、 8

吡格列酮 15、 30、 45

中西结合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西结合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消渴丸 中西医结合的药物:

格列苯脲+中药

中药的作用

西药显著的降糖作用

消渴丸是经典品牌药物

玉泉散消渴方朱丹溪

消渴丸来源于经典名方

消渴丸方解

君君黄芪、地黄滋肾养,益气生津止渴 臣臣

山药、葛根益肺脾、补肺肾、升阳生津

佐佐天花粉、玉米须去上中焦之烦渴,利水消肿 使使

南五味子敛肺阴固肾生津,生津安神敛汗

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效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效

1955 年

1966 年

1942 年

法国人Jambon发现伤寒患者在接受磺胺类药物治疗时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Fanke和Fuchs在试验一新型改良磺胺药时,发现该类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

格列本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

糖尿病

消渴丸加入了经典名药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2007年处方量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格列美脲

处方量

(千份 )

含格列本脲二甲双胍复方

格列本脲名列美国非专利降糖药物处方量前三名

项目消渴丸

(药典标准)消渴丸

(内控标准)西药国际标准( glyburide )

含量均匀度测定 1.25mg/5 丸 1.25mg/5 丸 2.5mg/片

含量均匀度计算公式 A+1.8S≦25 A+1.8S≦20 A+1.8S≦20

含量均匀度限度药典标准 25% 20%

20%

消渴丸提高质量标准

干模丸均匀

格列本脲含量均匀 消渴丸

质量效率双提

消渴丸质量保证—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改造

格列本脲的量只占丸重 1/1000

采用国际先进的类薄膜包衣技术

保证格列本脲的均匀度

消渴丸质量保证—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改造

格列本脲片 消渴丸

临床应用中小剂量 5丸起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灵活调节用药量,更适于个体化用药

消渴丸分剂安全降糖—分剂是优势

消渴丸分剂安全降糖—安全是前提

广东省 ADR 中心“消渴丸上市后再评价项目”试验成果

P> 0.05

消渴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其他降糖药物低

消渴丸分剂安全降糖—降糖是基础

三效合一全面降糖三效合一全面降糖

改善胰岛素抵抗

葛根、黄芪地黄

抑制多糖分解

南五味子

促进胰岛素分泌

格列本脲

陈雅,余汶华 , 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药业 ,2006,15(3):68-69任海燕,唐德才,葛根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分析,中国临床康复 2 0 0 5 , 27( 9 ) : 134-135卢端萍 , 王勇,地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海峡药学, 2004, 16( 3 ): 23-26王文燕 ,陈建光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开发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8 ( 2 ): 128-129赵宏 ,谢晓玲 , 山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今日药学, 2009, 19( 3 ): 49-52刘 娟 , 韩晓强 , 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 8 ): 1441-1442苗明三 , 苗艳艳 , 玉米须总皂苷对病因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效应,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39 ): 123-125

三效合一全面降糖三效合一全面降糖

改善胰岛素抵抗

葛根、黄芪地黄

促进胰岛素分泌

格列本脲

...

消渴丸药效学研究显示,消渴丸能够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提示消渴丸可能有延缓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2

与协和医院向红丁等合作的“消渴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消渴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NO分泌,提示消渴丸具有防治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3

消渴丸单药组分研究显示能够改善血循环,活血抗凝,提示消渴丸有一定的防治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1

消渴丸提高生活质量—防治血管并发症

陈钢等,消渴丸治疗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 药理 2 0 0 3 年 3月第 1 4卷 第 2 期

消渴丸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消渴丸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

消渴丸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消渴丸年均治疗费用为其他常用降糖药的 1/4 —1/2

品名 规格 最高零售价 日均费用 年均费用(元)

消渴丸 30g( 120丸) 17.00元 2.83元 /天 1032.95元

参芪降糖颗粒 3g*10袋 38.9元 7.78元 /天 3839.7元

那格列奈 30mg*24片 26.00元 10元 /天 3650元

阿卡波糖 50mg*45片 89.80元 11.97元 /天 4369元

罗格列酮 4mg*7片 26元 5.58元 /天 2036.7元

消渴丸的优势 遴选基本药物的原则

消渴丸质量可控、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

治疗糖尿病,延缓并发症发生 防治必需

日均治疗费用 2.83元 价格合理

分剂量,更利于个体化用药 使用方便

西药治标,中药治本 中西药并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首选 基本保障 /临床首选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 结合我国用药特点

格列本脲目前在国外应用广泛 参照国际经验

消渴丸入选 09 版基本药物目录

口服降糖药使用参考口服降糖药使用参考 了解病史

了解现状

了解药性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药而异

口服药治疗原则口服药治疗原则

因人而异:年龄大、病程长、并发症重者较宽松,体重轻首选胰岛素促泌剂,体重重首选双胍

因糖而异:基础血糖及 HbA1c 水平高者,达标时间可较长;空腹血糖高多考虑磺脲及双胍,餐后血糖高多考虑格列奈和糖苷酶抑制剂

因药而异:疗效、副作用、服用方便、价格适宜

胰岛素治疗目的胰岛素治疗目的

基本正常的代谢水平

无糖尿病症状和体征

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良好的体力及精神状态,正常的生长、生活、工作与寿命

适应症适应症 1 型糖尿病(包括晚发型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

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早期以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 2 型糖尿病,尤其是消瘦者

有较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慢行并发症急性发作或各科急症

有较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

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按速度分类按速度分类品名 生产国 分子结构 纯度

短效 普通 国产 猪 普通 徐州中性 国产 猪 单峰 甘舒霖 R 国产 人 单组分 诺和灵 R 丹麦 人 单组分 优泌林 R 美国 人 单组分

诺和锐 丹麦 类似物 单组分 优泌乐 美国 类似物 单组分

按速度分类按速度分类中效 徐州中性 国产 猪 单峰甘舒霖 N 国产 人 单组分 诺和灵 N 丹麦 人 单组分 优泌林 N 美国 人 单组分预混 甘舒霖 30R 国产 人 单组分诺和灵 30(50)R 丹麦 人 单组分 优泌林 70/30 美国 人 单组分 诺和锐 30 丹麦 类似物 单组分长效 PZI 国产 猪 普通长效类似物 甘精 美国 类似物 单组分 地特 丹麦 类似物 单组分

胰岛素使用方法胰岛素使用方法早 中 晚 睡前

口服药 口服药 口服药 N(G)

R R R ( R)

R R R N(G)

R R R+ N

R+ N R+ N

R R R+ P

R+ P R+ P

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类别 药名

钙离子拮抗剂 络活喜、波依定、尼群地平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开博通、一平苏、雅施达

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科素亚、海捷亚、代文β阻滞剂 博苏、阿尔马尔、倍他乐克利尿剂 双氢克尿塞、降压 0 号其他 α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调脂药物调脂药物主要作用 学名 商品名

降 TG 为主 /TC 为辅 非诺贝特 力平脂苯扎贝特 必降脂,脂康平益多脂 特调脂,洛尼特

降 TC 为主 /TG 为辅 氟伐他汀 来适可普伐他汀 帕瓦停辛伐他汀 舒降之,塞瓦停

血脂康 (中药 + 洛伐他汀 )

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糖尿病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糖尿病

Unite For DiabetesUnite For Diabetes 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糖尿病人

相对健康,以享天年 !

谢谢谢谢 !!

一切为了糖尿病病一切为了糖尿病病人人 !!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