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的秘境。關於信仰的所在An endless sanctuary: The presence of faith

Preview: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1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創作論文

指導教授 許棕宣研 究 生 謝美恩

中華民國一〇四年

八月

綿延的秘境: 關於信仰的所在

3

綿延的秘境 : 關於信仰的所在An endless sanctuary: The presence of faith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碩士班創作論文

指導教授 許棕宣 研 究 生 謝美恩

中華民國一〇四年

八月

摘要

隨著年歲的增加,漸漸明白了兒時背誦的經文的意義,我體認到自己的意識,自己的身

體,和天地之間的關係,並用誠懇的心為自己微小的存在感謝。但一個尋道者如我,在

信仰的路程上仍時常缺乏信心和堅定,在畢業設計這段自我實現的路途,我試圖藉由作

品呈現自己的信仰歷程。這些信仰空間的產生都是由我自己到一個自然環境,或都市環

境,抽離自己原本對事物的看法,用身體和感觀重新體悟和詮釋這些景象,所產生的空

間是對信仰重新的理解和與神的對話。

唯有,沉睡前,閉上眼,後腦浮現出一處平面,展開,讓夢帶領著我們進入一處非現實

能達到的境界。那是唯有透過幻想能進去的夢鄉,迷霧裡的一處森林後方,有親水地。

綿延當中,汩汩流出的心理事實。在不可切割的時空裡,轉動與相互交錯疊合的狀態。

傾聽,內心一股暖暖的流,治癒,洗滌心靈。

在此,人是渺小的,遊走,徘徊。遮簷的板下,有陰涼處可以安歇可以喝,可以呼吸,

能看到雲,感受到風,傾聽到雨的場域。

關鍵字

信仰。歷程。場所。

5

Abstract

As time goes by, I start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criptures in the Bible. I realize my consciousness,

my flesh and their links with the earth and the heaven. I am grateful for my tiny existence. As a

faith seeker, I find myself often lack of 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especially during this period

of graduation project which is a path of self-accomplishment. I am intended to present the journey

of my faith though my works. All these space of faith, the space regarding the re-understanding

and the conversations with God, is derived by extracting myself from the original perception, re—

experience and re-interpret these scenes with my senses by putting myself in either a natural or urban

environment.

Only before sleeping, before closing the eyes, the plane appears inside our head and then unfolds.

Taking us into a place we can only reach unrealistically. That is the only way into the dream, a misty

forest with wet land behind.

The continuation unveils the fact winding out from the heart. In the continuous space-time rotating

and interleaving. Listen to the warmth flowing out of the heart that heals and cleanses the soul.

Hereby, a human is small, roaming and lingering.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roof edge, there lies a field

that people can rest, drink and breathe. The wind is felt and the rain is heard.

Key words

Faith. Journey. Place.

2011 年的 7 月開始我進到實踐建築設計碩士班。這一個意外的嘗試,那年我去交大旁

聽時覺得自己不適合唸建築。這個系太累太折磨人了。偶然朋友的鼓勵下我報考了實

踐。意外的嘗試,意外地進來了這個家庭。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能耐可以唸到畢業。幾乎每個學期我都覺得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狀

態被逼到一個極致,想放棄,想要休學。想到此,就非常感激教過我的每一位老師,還

有幫助過我的同學和學長姐學弟妹。從第一次自己切木頭,綁麻繩,到每天披頭散髮,

睡眠不足的做東西,畫東西,寫東西。那個在我身體裡的能量好像在這裡得到了釋放

在養分,原本無處發揮的感覺在做完每一次的作品後感到釋懷。這四年我心裡的那些

糾結也好,怪異也好,得到了一個出口。因此,對自己的存在感謝,更感謝生育我的父

母。我也感謝教會裡幫助我的師長,宋配老師和鍾榮光老師,還有鼓勵我完成夢想的

好朋友,這些年來給予我的支持。

由衷的感謝今年帶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許棕宣老師。謝謝他對我百般的耐心和勸導,

教導我在生命和信仰放下執念,學習不過分的生氣,和不為達不到教條而憂鬱。我的信

心不足,時常害怕,心慌,前三次評圖一講到為何要做這個設計時都哭了。直到最後一

次評圖我才有一點點信心。謝謝他對我的引導,替我開啟對建築和信心的一扇門,讓我

謝誌

7

有機會看到空間和信仰結合的機會。這一路的歷程,感謝許老師,還有身邊許組的同學,

楊翔婷,邱怡婷和沈安的陪伴。以及幫助我的朋友們:胡書豪、常丹齡、李昱慧、賴博文、

魏芝敏、陳欣鎂、李奇儒、盧癸妙 .... 謝謝妳們 !

還有感謝實踐大大學建築設計學系教授:王俊雄、包涵宥、林盛豐、林聖峰、蕭有志、

韓榮耕、顏忠賢、王澤、謝宗昌、尹克強 ... 等多位老師這四年的指導和鼓勵。

最後,感謝校外評圖老師 :邱文傑、葉熾仁、王為河、王增榮。

校內評圖老師;王俊雄、包涵宥、林盛豐、林聖峰、蕭有志、莊豐賓、方尹萍、連浩延,

給予我畢業設計好的建議。

9

前言 10

論文序 28

第一章。秘境的水禮。尋找神的路徑 33

第二章。一線天的祈禱室。往內心深處的密室 85

第三章。避靜的修道園 。禱告山與水源地 127

第四章。沉睡的安息地 。隱藏於地表下的信心 163

附錄 203

參考文獻 227

目錄

去年六月來找許老師時,我失去一段長達九年的感情 (2004/12/1-2014/2/7),讓我的

生命狀態釜底抽薪。我彷彿看到一朵玫瑰花的誕生,到旺盛,到枯萎,到凋謝,到死亡。

這段愛情不只是一般的談戀愛,是我和他共同編織的網子,夢想著我來唸建築研究所,

他在美國唸研究所,畢業後他有工作我去找他,而有一天我們能替自己打造一個家。

對我而言的建築,不只是美麗的外殼,更重要的是人,和生活。但在這裡的前三年,我

每天沒日沒夜的沉浸在建築的學習卻忘記了喝水,忘了呼吸,甚至連手還有背都受傷了。

他遠在美國,我手受傷,有時人在忙和累,又因為時差的關係,一個月通不到幾次電話。

在時間和空間的拉扯下一段佔了我目前人生三分之一的感情就被耗損完了。而當這個夢

沒了後,又得知家裡經濟狀況岌岌可危,父母親都希望我趕快去工作。我還有甚麼資格

做甚麼建築夢呢 ?有甚麼信心和現實搏鬥呢 ?

當時真的心慌意亂,但其實最無法面對的是他拋下我後,斷然不和我聯絡。分手是在電

話,我們已經一年半以上沒有見面了,他像是在真空狀態下消失的,或是在一個平行宇

宙,根本接觸不到了。可是我腦中都是我們以前相處過的記憶,那些片段,在花蓮,在

台北,在新竹,在德州,在紐約,這些回憶都歷歷在目。可是他的人已經真空消失了,

夢已經吹毀,也不會再去建造甚麼家了。

前言

11

於是只能回到自己的起始點,回顧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是甚麼 ? 當愛情消失時,親情成為

負擔時,自己相信甚麼 ? 建築對我而言是甚麼 ?

在學校時熟讀建構與文化這本談論建築始於基本的建築材料的一種編織和結構,為了有

一個遮蔽的空間。最後這本書談論到伍重的雪梨歌劇院,伍重研究屋頂的線和後面山的

線和地的線的關係。同時我也熟悉 Asplund 的在瑞典 Stockholm Woodland Cemetery 這

個作品,和丹下健三的聖心女中。在這些影響下,我在學校期間一直思考的是人與天和

地相處的關係,甚麼是人與自然適切相處的關係 ? 這包含了對材料的運用,對基地的思

考,還有人與人,人與都市的關係。

但是畢業設計的這一年發生了這些事後,我想回到更原始的部分,建築不只是形式,也

不只是構築,或機能。其實當我們進入一個環境,一個地方,或是一個房子,甚麼才能

構成 Architecture?Archi 是拉丁文的意思是首先和重要的意思,Chief 的意思,Tecture

則是對材料意思。在這個時代,我們不會把任何房子當作最高等一種極致表現。建築是

應該一種精神藝術,進入的人感受到了一種昇華的力量,一種憧憬。自然與空間,時間

與光影,還有人的身體與感知,空氣和水,都呈現了淋漓盡致的狀態時才會有建築。這

反而是一個故事。彷彿是運用天與地和時間,與人,交織而成的故事。

13

2013/2-3月於宜蘭綠色博覽會的地景裝置,當時運用竹子的韌度,挑戰它的彎曲,形成猶如自然

的曲線,人走入這個花樹般的竹林,猶如置身於環繞的線。從遠處看,這些線又和地的後面的山,

形成了自然的關係。山上的樹,與我們編織的竹樹,彼此呼應。

作品指導 : 林聖峰老師,

設計和執行的學生 謝美恩,徐士閔,廖文瑄,陳芷萱,魏芝敏,陳亮穎。

2012/9月 參與校內競圖 : 永和 _尋找花園城市競圖。對於永和福和公園前的馬路的想像圖。在大街小巷中尋找

15

找回到大自然的可能,人與都市和自然的共生性。地表以下也許潛藏著一個未發現的世外桃源。

17

對於 [ 牆 ] 的想像

牆牆,牆 是我是我是我喜歡喜歡喜歡思考思考思考的建的建的建築關築關築關係係,係 這這一這 道牆道牆道牆也許也許也許有些有些有些洞洞,洞,透漏透漏透漏裡和裡和裡和外外,外 牆的牆的牆的下源下源下源接觸接觸接觸的又的又的又是甚是甚是甚麼 ?麼 ?麼 ? 上上上方方又方又延生延生延生到哪到哪到哪裡裡 ?裡 ? 如果如果如果兩面兩面兩面牆呢牆呢牆呢牆 ??

2012/10-2013/1 月1 比 1 概念草模

19

牆牆牆牆和和和和天天天天的的的的關關關關係係係係也也也是是是人人人視視視線線線與與與天天天的的的關關關係係係當當當當人人人人依依依依循循循循著著著著牆牆牆牆,,抬抬抬抬頭頭頭頭,,望望望的的的的又又又又是是是是哪哪哪哪一邊邊邊邊 ???牆牆牆牆帶帶帶帶領領領領著著著著人人人人視視視視線線線線的的的的想想想想像像像像到到到到達達達達的的的的是是是是哪哪哪哪一端端端端 ??? 222000111333///111 月月月 111 比比比 111

材料和結構的研究 1 比 1作品指導 : 林聖峰老師

21

牆牆和和光光影影的的關關係係牆的的材材質和和紋紋路路與光影影交交織織

220133/1月 1比比 11

牆牆牆牆和和和和地地地地的的的的關關關關係係係係牆牆牆如如如何何何與與與地地地面面面接接接觸觸觸 ???牆牆牆牆影影影影如如如如何何何何打打打打在在在在地地地地上上上 ???

222000111333///111 月月月 111 比比比 111

23

25

牆上牆上的洞的洞光穿光穿越牆越牆視線視線穿透穿透

27

回顧自己和教堂的記憶,伴隨著許多的成長片段。最早,三歲以前在天母接受點水禮,

三歲到九歲和父母到了美國,去了好幾間教堂和會所。印象最深的是,華人沒有聚會的

教堂,所以和當地的教會租借它們二樓的空間使用,作為聚會的地點。於是,我隨著父

母早上去白人的教會聚會完,下午到二樓再跟華人聚會。

從小的每一個星期日,我都在教堂獨自徘徊和遊走,有時唱歌,有時奔跑。教堂有如一

個太空梭,在我的記憶有許多樓梯,小的閣樓,光線從彩色玻璃照進來,誘使我繼續地

往前探索。歌聲從四處響起,到處可以聽到歡笑聲,教堂的每一條走道,都引來許多好

奇。跑到教會的盡頭,那是大眾聚會的地方,敬拜神的聖所。是一個往下的半圓型劇場。

每到復活節時,總會點起蠟燭紀念我們的主的受難。那裡也是聖誕節,聖徒齊聲歡唱的

場所,以及許多眷侶結婚的地點。

九歲回到台灣後,我們在家附近的一間教堂聚會,那是一棟有戶外庭園和小花園的教

堂。教堂聚會本身的地方是挑高六米的場所,兩旁的高窗,光線自然流入,木頭的長椅

安安靜靜的等待人們來聚會。有時,我忘記帶家鑰匙時,就會到教堂走走。坐在花園裡,

看看風吹草動,等待家人來找我。到了國中時,在家唸不下書,我跑到教堂的二樓的夾

層裡的小房間,那是一個極為安靜的地方。牧師在隔壁,他慈祥的鼓勵給了我穩定的力

論文序

29

量,使我那時浮躁的性情沉穩的讀書。曾經,教會的五六樓是租給附近大學生的宿舍,

每一個小房間都住著一位我熟悉的姐姐,每一扇門都歡迎我去拜訪。教會像一個無止盡

的迷宮和一本讀不完書,每一行每一頁,爬上爬下,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

但我真正經歷到信仰時,不是在教會裡。當一個教堂成為一個空殼,聚會變成一種形式

時,我對神的認識變成了一種框架。祂是那麼的熟悉,所有的經文和故事我也熟習,但

遇到困難時,那個空間不再是我的療癒場所。我失去了信心和盼望。這經驗是高中憂鬱

症的感受。講道和詩歌即便是安慰我,教堂的記憶也不再是鮮明的,聚會時的程序和過

程顯得累贅和繁複。

心中那股煩悶像是一層看不出去的鐵網,上面長滿了陰濕的青苔和黴菌,有時又有一隻

妖從腦的深處,以頭為首的緊抓著我全身的肌肉,彷彿要吞噬生命,以致窒息。只好切

斷一切外界的聲音和要求像一個回到胚胎的小細胞躲起來。

學校裡,兩位女老師,是虔誠的佛教徒,關心我。一個教我慢慢地喝水,專心地呼吸。

吃飯就吃飯,行走就行走,不多想任何其他事。另一個是我的導師,到家中拜訪我,我

帶她沿著父親常帶我去爬的山走。我們在路上說甚麼我沒有印象,但是沿著那條路,在

太陽下山時,我們兩人喘著氣和流汗的影像停留在我的記憶裡。

往後,父親星期日的早上不再要求我去教堂,而是帶我去山上和溪邊。他甚麼話也不說,

就是默默地陪伴我到樹林裡透透氣,到溪邊數魚等白鷺鷥,偶而有幾隻賞心悅目的鳳蝶

飛過,讓我們驚豔。大多數的時間,無語地等待著,間歇地走擺著。迴盪在山谷中,身

體沉重的擔子輕省了。

我回到學校上課。中午休憩,我跑去學校池塘旁的榕樹坐著,聽風在樹梢間流竄的聲音,

看烏龜靜靜地坐在石頭上曬太陽。即便水面冰冷,冬日的暖陽好像一個溫暖的被子,像

層膜將我包覆。我慢慢地呼吸,感受溫度由我的頭頂傳遞腳底,蘊藏著氣息和力量。在

那個沒有人去的校園的角落裡,是我自己獨自祈禱的地方。在那個安靜的角落我躺臥,

坐下,步行,觀雲,親水。那時我真正體驗到,聖經裡詩篇第二十三篇裡所敘述的,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

31

以及在約翰福音 4 章 19-24,有一位婦人請教耶穌哪裡是敬拜的地方,婦人說她們的祖

先在那山上,而猶太人卻說敬拜神的地方是耶路撒冷。但耶穌卻告訴那位婦人,時候將

到,拜父的地方不在那山,也不在耶路撒冷。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

實拜他。

那刻,我體認到自己的意識,自己的身體,和天地之間的關係,並用誠懇的心為自己微

小的存在感謝。

隨著年歲的增加,漸漸明白了兒時背誦的經文的意義。但一個尋道者如我,在信仰的路

程上仍時常缺乏信心和堅定,在畢業設計這段自我實現的路途,我試圖藉由作品呈現自

己的信仰歷程。這些信仰空間的產生都是由我自己到一個自然環境,或都市環境,抽離

自己原本對事物的看法,用身體和感官重新體悟和詮釋這些景象,所產生的空間是對信

仰重新的理解和與神的對話。

第一章

33

信仰最初的狀態像一個孩子一般的向水平攀爬和探索

秘境的水禮。尋找神的路徑

35

37

綿延當中,汩汩流出的心理事實。

39

生命最初的狀態彷彿如水一般向石頭之間,大量的向水平方向摸索。如兒童般,四處遊走。

最初的信仰狀態

溪水旁的水與樹與牆 牆上的水影,光影交織著,樹依附著牆,我循著這道牆走

41

在不可切割的時空裡, 轉動與相互交錯疊合的狀態。水與時不停的流逝著,牆,停頓。

傾聽,內心一股暖暖的流,治癒,洗滌心靈。

平日的狀態下的人們,每日搭乘著交通工具穿越烏煙瘴氣和龐大工廠的城市,在幾條龍

街蛇巷裡來回。由上往下看我們如一群小小的點,各自活在各自小小的方格裡,在制式

化的小房間和桌椅面對著螢幕和電腦。每個人僵硬的待在某個地方,五到六小時,每日

的活動空間是幾個轉角和幾個小房間。逐漸的,我們身體遺忘了某些關節和肌肉。它們

好似生鏽了,好似疼痛。但日出日落,我們仍是這樣生活著,只能藉由運動器材和操場,

讓自己伸展和流汗。

日復一日,緊繃的神經,遲鈍的血脈,感官慢慢的退化。其實我們遺忘的不只是身體,

也是和自己身體連結的那層潛意識。那個接觸自己內在深處的管道,被許多雜訊掩蓋,

我們甚至沒有能力再意識到那層靈性般的精神空間。

“你的內心本來就一個場所,一個幻象的修行場所,讓你可以透過它而達到別種修行所

無法達到的境界。” ( 註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P130)

唯有,沉睡前,閉上眼,後腦浮現出一處平面,展開,讓夢帶領著我們進入一處非現實

能達到的境界。那是唯有透過幻想能進去的夢鄉,迷霧裡的一處森林後方,有親水地。

人像一隻鹿來到這個地方是為了能尋找生命,草地緩緩地引領人到那些類似山坡,類似

丘陵的石塊。

43

從草地上,至那些石塊和延伸的木板,青草沿著那些如樹枝的鋼筋攀爬,彷彿是古時候

某個生物的殘骸遺留在此地,新的生命又覆蓋其上。有一道光線引導著人往前走,但是

這個骨骸有如一個攀岩場,並不好接近,但有細碎的光,由其中的縫隙透出,誘使人去

探索。也唯有這樣沒有目標的前進,人才能神遊其中。

在此,人是渺小的,遊走,徘徊。遮簷的板下,有陰涼處可以安歇可以喝,可以呼吸,

能看到雲,感受到風,傾聽到雨的場域。

唯有透過深呼吸,讓頭頂接觸陽光和空氣,彷彿人就像植物一般,

在此,我是渺小的,遊走,徘徊。我有一處能安歇,有水可以喝,可以呼吸,能看到雲,

感受到風,傾聽到雨的場域。

Plan

Light

Circulaiton

45 45

47 47

49

51 51

53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第二章

85

信仰第二個的狀態,像一個青少年,在聯考時,關閉外界的聲音,專心認識自己

一線天的祈禱室 。

往內心深處的密室

87

89

我對阿嬤家的記憶如下。琳瑯滿目的盆栽堆滿了陽台,掛在鐵窗上,雨水沿著上方的浪

板滴滴答答的打著綠葉和磁磚。如同螞蟻在牆壁裡,在這個鐵籠,我們能看到的一切是

隱晦而昏暗的。狹縫般的巷弄裡,每一戶人家能分到的光是從沉重的雲朵濾出的白影。

每天,不知不覺地,心靈的空間累積堆疊著許多堅硬的營壘,各樣的思緒盤據一隅,

各自尋求擴張,交錯出異形結構,時而對立喧嚷,時而安靜互瞄,展現各自的姿態和邏

輯。在夜間,這些凝固的異構會流動,化為澎湃的交響曲或低迴的流浪者哀歌,尋求出

路。。。

是慾望?是理想 ? 人在深谷中, 在壓力與衝突裡,

上上下下的思緒,

矛盾的情懷卡在這般街廓的隙縫不停地重覆。

徘徊於這些迴圈。

在我心深處,總想像著有一個地方,一處藍天,當我關上一切繁雜的思緒,那裏有等待

我的密室。一個安靜的禱告室。讓人告解的地方,在黑暗的小房間裡默默的傾訴。讓我

專注地走這階梯,不顧左顧右而言他的專心將一切回歸原點的單純。

如喃喃自語的禱告詞和那沉靜的密室。。。

給我穩定的力量,一點光線就好,因為唯有黑暗中的光珍

貴,有醫治的療效,化解心中的執念。就是在那處所,它

是心靈細語的交會,意念的交流如詩歌串流,可以被啟迪,

可以再出發前往下一段路程。

91

93

95

仰天祈禱

向在在隱密密中的父祈禱禱。你你父在在隱密密中察察看,必定定報答答你。

馬馬太福福音 66

章66

你祈祈禱的時時候,要進進到密密室裡裡去,,關上上門,,

密密密密密密室室室室室祈祈祈祈祈禱禱禱禱禱

[ 夜間間 ],月月亮必必不害害你。。 保護護你的的是耶耶和華

97

華, 耶和和華在在你右右邊蔭蔭庇你。[ 白白日 ],太陽陽必不不傷你 詩篇 121章 6節

99

你要專心心仰賴耶耶和華華,不可可倚靠靠自己的的聰明,在你一切所所行的事事上都都要認定定祂,祂祂必指指引你的的路。

箴言第第3

章章::5~6

節節

99

101101

103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123

125

第三章

127

信仰第三個階段,如青壯年,修練與自我實現的過程

避靜的修道園 。禱告山與水源地

129

避靜上山。禁食禱告

131

熱氣逼人的夏天,我們往深山裡尋找那一片隱藏於世人的幻境。它坐落在一處高山群中,躺在山谷裡,湖邊的修道園,它是信徒的朝聖地,一塊空靈的地界,一個讓人心神嚮往的夢。我們一群人沿著這條蜿蜒的路,感受青草上的露水,滋潤著我們的腳,腳底下的土壤與我們的身體聯繫,給予能量。我們穿越小山丘,經過河川,靠著牆,沐浴在溫柔的陽光和風裡。

那道彎牆帶領我們前往祈禱室,一處我們能安歇和坐著的平台,我們歌頌和分享那位傳道者告訴我們的話。傾聽大地的言語,和山的意思。

內心如一個寶石般宇宙,一個幻象的修行場所,透過它我們迴盪於一個記憶和深層意識的夢境裡休息和修行。

抬頭凝視綿延的山巒線,謙卑的低頭,體悟休息和修行那寧靜的力量。我們攀爬與躺臥,與自然的接觸,以誠實的心靈赤裸裸地思想自身於宇宙間存在的微小。當我們到達那終點,回頭看著自己走過的路,似乎又回到了起點,只是在綿延的時空裡,學會了信任的心。

主領我到青草地 安歇在溪水旁黃昏時 主與我一路同行牧場上凡事屬於主的羊都強壯 我是主羊青草地 溪水旁 黃昏時 有主與我同行黑暗夜 路崎嶇 一步一步 隨主行青草地(死蔭幽谷) 溪水旁(高山峻嶺)黃昏時 有主與我同行黑暗夜(死蔭幽谷) 路崎嶇(高山峻嶺)一步一步 隨主行主領我到青草地 安歇在溪水旁黃昏時 主與我一路同行牧場上凡事屬於主的羊都強壯 我是主羊

【我是主的羊】(His Sheep Am I)作曲:Orien Johnson

133

135

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 121:1-2

舉目仰望

137

避靜的修道園平面圖 比例 : 21cm:180m

139

141

143

145

147

149

151

153

155

當你終於完成修練,到達終點時,以為自己的夢想實現了。回頭看這一片景觀,那是你走過的路,但再望山的另一邊,還是無邊無際,才知道,其實這不過是另一個開始。

157

159

161

第四章

163

信仰最後一個階段是信心的最終極的狀態,即使不知身在何處也能安然自在

沉睡的安息地 。隱藏於地表下的信心

165

信心的最終點是甚麼呢 ? 表面上你看不出甚麼,但其實蘊藏著隱藏的力量。當我們達到那個境界時,我們已經沉睡,往那安息地躺下,不再憂愁,只是靜靜等待,不消極也不積極地讓淺藏於地表下的一切事情順其自然。

即使下一刻不知道要前往哪裡,甚至無論到達哪裡,都能豁達,對生命,心懷感激。

167

169

躺下的安息地 地表上的平面圖 比例 : 42cm:180m

171

躺下的安息地 地表下的平面圖 比例 : 42cm:180m

173

175

177

179

181

183

185

187

189

191

193

195

197

199

201

203

附錄

203

評圖與展場紀錄

205

第一次評圖正模

207

209

第二此評圖展場

211

第三此評圖展場

213

畢業展覽展場

215

217

219

第一此評圖

221

第二此評圖

223

第三此評圖

225

畢業評圖

227227

參考文獻

1. << 聖經 >>

2. 余德慧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

出版日期:2014/09/01 出版社: 心靈工坊

3. 余德慧 。<<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

出版日期:2014/09/01 出版社:心靈工坊

4. 威廉.詹姆斯。<<宗教經驗之種種 >>

出版日期:2001/11/10 出版社:立緒

5. 肯尼思‧弗蘭姆普敦。

<< 建構文化研究:論 19 世紀和 20 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 >>

出版年 : 2007/7/1 出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6. 遠藤周作 。<<深河(第二版 )>>

出版日期:2014/03/10 出版社:立緒

7. 梁兆康。<<耶穌也說禪 >>

出版日期:2004-04-22 出版社: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