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果”特色发展的急先锋...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 广西象州县:“土专家”勇挑脱贫攻坚重担

    本报讯(龚坚 记者 孙眉)在广西象州县马坪镇回龙村委大翁村的一个乳鸽养殖基地里,创业致富带头人梁建祥正在手把手教村里的贫困户覃大泽怎样检查鸽子生长情况。梁建祥原来在广东的一个大型鸽子养殖基地打工,在学到养鸽技术后,了解到家乡出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便回象州办了个乳鸽养殖场。现在在他的养殖基地里,正常情况下,有 15 名左右的贫困户在边打工边学习养殖技术,有 20户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起了养鸽或养蛇场。

    在象州县,像梁建祥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有115人。近年来,象州县加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发动当地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以及经济能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鼓励他们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户进行传、帮、带。据悉,目前该县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3-5名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共115人,带动贫困户461户,人均带动3户以上。

    综合新闻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编辑:陈艺娇 校对:毛萍 李鹏 新闻热线:01084395092 E-mail: zbs2250@263.net 3

    □□ 本报记者 张艳玲

    316.28 平方公里、71 个村(社区)、25万亩耕地、18万亩柑橘和猕猴桃产业,这是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本盘”。2017年9月,蒲江县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对要素的聚集效应很快显现——各级财政资金 2.5 亿元撬动1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2018年,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达 97.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8438 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1.5%。

    两年创建、厚积薄发,蒲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业界视为“川果”特色发展的

    “急先锋”。秋收时节,记者来到这片水果天地,探访百亿产业园的发展密码。

    产业园创建 加载产业升级“新引擎”

    收获时节,位于产业园核心的大兴镇炉坪村 60 位农民走进教室,参加县里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炉坪村有猕猴桃种植农户500多户,栽种猕猴桃5000余亩,因为产业相对集中、农民种植技术好,近年来炉坪村逐渐成了蒲江猕猴桃产业版图上的一颗明珠。

    就在两个多月前,炉坪村 2000 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验收,标志着炉坪人向整村创建猕猴桃出口基地迈出坚实一步。记者看到,基地已经呈现出智慧农业的雏形,一望无际的猕猴桃园点缀着太阳能物联网探测器,向产业园内的智慧农业系统集成控制中心不断传输着实时数据;根据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系统作出提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启动,给予猕猴桃园及时、精确的关照;农残和土壤检测实验室入驻,为种出高品质的猕猴桃提供数据支撑。

    炉坪村猕猴桃产业的改变是整个产业园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蒲江以产业园创建为契机,根据中央财政奖补资金

    使用方案,在产业园实施了19项任务,涉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体系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6大类,引领产业园提档升级。

    19 项建设任务的扎实推进,为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总投资4980万元的万亩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让成新蒲快速路沿线的柑橘示范带成了新品种繁育、新技术应用、新机械推广的主战场;总投资1300万元的3个科技体系建设项目分别瞄准 3 个中心的提升,即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柑橘工程技术中心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提供解决方案;总投资2775万元的3个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搭建平台、贷款贴息、“政银担”合作等方式,为产业园经营主体引流金融活水,其中“政银担”合作探索建立的产业园财金互动惠农机制,已完成授信贷款33笔、信贷金额397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89亿元。

    13 项科技成果转化、25 个优新品种储备、18 个地方标准制定、70%的农业科技贡献率、90%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100%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再加上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两项重量级荣誉,在项目引领推动下,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人城产融合 搭建产值翻番“新支点”

    在蒲江水果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内的猕猴桃分装线上,工人正在忙碌,有人负责分拣装箱,有人负责打印快递单。角落里,打包妥当的猕猴桃已经堆成几座小山。这是一支年轻的电商创业团队——老树果业经营的业务。其生产运营总监刘顺贵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猕猴桃销售旺季,公司每天大概有2万单猕猴桃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蒲江有大小 4000多家电商企业从事水果销售。与蒲江不少电商企业一样,老树果业不仅卖蒲江的猕猴桃、柑橘,他们还到会理县收运石榴、到盐源县收运苹果、到安岳县收运柠檬……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布局的特色水果加工物流园为这些电商企业提供了足够的气调保鲜库容,蒲江也因此成为全川水果线上的销售集散中心。

    以特色水果加工物流园为中心,目前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原乡农业、北京新发地等水果加工物流基地 136个,先进水果分选线35条、气调保鲜库总库容达 10万吨,年商品化处理水果 36万吨,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 8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1。

    物流企业的集聚,使得物流成本一降再降。在产业园,不时可见各大快递企业的业务招揽广告。刘顺贵告诉记者,今年猕猴桃大量上市后,针对产业园内走货量大的电商客户,顺丰快递直接给出了特惠价,再一次刷新物流成本记录。

    蒲江为何能吸引各大物流冷链企业入园投资呢?业内人士分析,产业园两大主导产业猕猴桃和柑橘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前者下半年进库储存,后者则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互相不挤占容量,又能保证保鲜库全年都不闲置,高周转率摊薄了运营成本,降低了投资风险,从而获得资本青睐。

    作为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之一,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不再是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人城产高度融合,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除了特色水果加工物流园、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柑橘标准化种植基地这“一园两基地”,30多个农村新型社区、2 个特色镇、100 余个川西特色林盘、2 个农业主题公园、30 多个农商文旅融合项目、100 多个产加销游项目,通过园区绿道串珠成线,使得近些年产业园旅游综合收入以年均25%的速度攀升。

    机制创新 构筑要素集聚“强磁场”

    经过多年培育,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集中度高达90%,适度规模经营率达 67.3%,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集聚,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就有 21 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200 余家,行业协会 24 家。在联农、带农机制下,产业园传统小农户开始向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转型。据统计,产业园内家庭农场有 300 多家、新型职业农民近 2000 人、职业经理人 1350 余人,带动面95%以上。

    作为一个产业聚集体,产业园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新的任务和形势,传统以各乡镇为主导的体制机制逐渐不能适应产业园发展。如何管理?谁来运营?怎么服务?这是摆在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面前的三个关键问题。

    为此,蒲江建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园长,涉及乡镇党委书记为园长的“园长制”工作机制,并建立完善“领导小组+产业园管委会+公司”机制,推动产业园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天府农创园项目的高效推进,证明了产业园运营管理机制改革的成效。不到半年时间,天府农创园主体工程——果港就进入收尾阶段。这个占地1.3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将承担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品牌展示、政务服务等多项功能。以此为载体,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服务功能将进一步下沉到产业园。

    在产业园,记者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专业摘果队。如今,蒲江水果产业社会化服务“精细度、专业化”令人咋舌,修枝、嫁接、疏果、套袋、施肥、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能发现专业的人干着专业的事。

    就在不久前,蒲江县50多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自发成立产业联合会,为果园提供12种特色托管服务,覆盖耕、种、管、收、储、加、销等产业环节,将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推上了社会化服务快车道。

    “川果”特色发展的急先锋——四川省蒲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纪实

    1980 年 9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不仅对广大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而且对全社会、对我国整个计划生育工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开信全面阐述了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 的 计 划 生 育 工 作 指 出 了 正 确 方向。信中明确提到:“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 12 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

    1981 年 11 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更加明确地提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 12 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从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被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1982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下发一号文件,肯定我国农村正在出现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后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得到了普遍推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鼓舞下,我国农村许多地方逐渐突破“不许包产到户”的限制,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在安徽凤阳县出现了比包产到户更彻底、更简便的包干到户的形式,即舍去包产到户中将劳动成果转换成“工分”进行分配的环节,农户将收成按规定直接完成上交任务后,剩余部分全部归己所有。按农民的说法,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由于这种做法

    把劳动成果和农民的收益直接相联系,因而最受农民欢迎、增产效果也最明显。

    1980 年 9 月 14 日至 22 日,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区、市)党委第一书记会议。这次会议的纪要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从而打破了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实现了党在农村政策上的重大突破。

    从 1982 年到 1986 年,中央连续五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明确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 方志勇 高东涛

    近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高叶酸糯甜玉米种植田收获现场,附近村的许多农户前来“围观”。

    “我们这块地里收获的玉米槌,早就被荷泽的一家公司高价订购了,到时我们光剩下数票子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成岗笑得合不拢嘴。这也让“围观”的农户羡慕不已。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种植产业的调整,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此,德城区充分结合杂粮种植历史、种植基础、加工产业现状以及当地的区域优势,在黄河涯镇建成了山东省首个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站——德州市德城区杂粮特色产业工作站。该区专门聘请山东省杂粮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丁汉凤博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徐冉博士、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延兵博士、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高凤菊博士担任工作站的岗位专家,为工作站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并依托工作站,向该区农业种植大户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

    同时,该区还以当地农业合作社为依

    托,吸引农户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不断扩大粮食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今年夏季,该区帮助焦庄农业合作社从中国农科院引进富含叶酸的糯甜玉米,从山东农科院引进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齐黄 34”,在农业专家指导下进行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模式不仅发挥了两个不同作物的各自优势,而且边行优势明显、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增强,既增加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还提升了玉米和大豆的品质。”该区农业局技术员王真云说。通过中国农科院牵线搭桥,焦庄农业合作社还与菏泽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玉米穗收购合同,按合同要求公司将按每个 1 元的价格收购合格的玉米干穗,部分不合格的小穗实施脱粒,按高于市场价的 2 倍收购。初步统计,焦庄农业合作社种植的糯甜玉米 1 亩地比普通玉米多收入 2200多元。

    该村合作社会计张广利介绍,通过引进新品种种植,今年合作社的收入大大增加,年底入社农户的分红也将会比上年提升不少。这样激发了村里农户的入社积极性,刚刚新入社的土地又增加了 600亩,总共达到了 1100 多亩。而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后,平时可以安心到附近企业去打工,收入比过去单纯种地大大增加。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

    “科技+人才”为农业带来高收益

    10月13日,小朋友在河北省永清县后奕镇“神农文化园”展示采摘的萝卜。近年来,永清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成为农民致富新引擎。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 侯耀强 曹晓辉

    清晨 5 点多,山西省大宁县昕水镇史家坪村村民刘德宝和老伴就来到自家的核桃园,趁着早上凉快摘核桃,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也赶回来帮忙,搭梯子上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夏季核桃树虽然遭受旱灾,但是我们村的灌溉设施赶上趟儿了,我老两口起早贪黑施肥浇水,收成还是不错,预计收入在 4 万元左右吧!”望着眼前一大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刘德宝说不出地高兴。

    刘德宝今年64岁,家有6口人,他原来是村里的小学教师,退休后就一门心思种地,带头栽植核桃树。“我家有 17亩垣地,前些年村里开会让栽核桃树,当时引回来的都是些老品种核桃苗,我家那会儿人口多,拖累大,吃饭是头等大事,一想到核桃树挂果得十来年,就栽了 12 亩,其他的地还得种粮食糊口呢!”刘德宝说。

    2014 年清明节过后,县里把史家

    坪村作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中嫁接清香核桃试点村之一,县林业局技术员住进村里,对核桃树实施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普及优质清香核桃。

    “听说嫁接清香核桃这个新品种,就是把大树修剪落头控管,疏除过密枝组,我心里直犯嘀咕,眼看着长了十多年的核桃树,碗口粗的大枝要被锯掉,心里真的舍不得。”

    村民们和刘德宝一样,都有抵触情绪。后来,山西省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也来到村里,放光盘、发资料,召集村民开会看录像。可是,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不愿意来参加。

    隰县实验站是山西省农科院的一个分站,站长和书记也来到村里,亲自给村民讲解他们县的农民靠发展清香核桃致富的经验,并拿来清香核桃的样品,通过算账对比,用事实来说话:

    “清香核桃盛果期长达 60 年以上,亩产 300 公斤干果。以干果回收价 30元/公斤、每户种植 5 亩计算,扣除种苗、人工、肥料等成本,年纯收入可达4万-5万元,比老品种强好多倍。”

    刘德宝听了,打定主意要试一试,

    5月是嫁接清香核桃的黄金季节,他就积极配合技术员在自己地里进行嫁接,边干边学,回到家里对照技术资料自己揣摩,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在几天内和技术员一起采用芽接的办法嫁接了100余苗株清香核桃。

    技术员走后,刘德宝把剩余的核桃树全部嫁接了清香核桃,成活率达到 95%以上,村里人知道后纷纷来找他取经。

    他还把山西农科院技术员送的技术资料里面的要点用红笔画出来,让大家按照重点学习嫁接技术,通过传、帮、带使全村103户人共发展核桃树 2700亩,有 60 多人都成了核桃树管理的行家,每年在大宁县和临近的吉县等地利用自己核桃树上的接穗帮助村民嫁接清香核桃,获得劳务收入30多万元。

    刘德宝的 17 亩清香核桃园嫁接成功了,夫妻俩起早贪黑,精心管理三年开始挂果,第四年就收入近万元,每斤买到 13 元左右,比老核桃翻了一番。2016 年,清香核桃的价格虽然偏低一些,但刘德宝的核桃进入盛果期,产量达到2000斤左右,收入2万多元,去年达到3000斤,收入3万元以上。

    刘德宝:退休后的新营生

    ——新中国峥嵘岁月

    (上接第一版)因地制宜选择盘活利用模式。鼓励

    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支持培育盘活利用主体。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鼓励创新盘活利用机制。支持各地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奖励、补助等。条件成熟时,研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项目。推动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提供支持。

    稳妥推进盘活利用示范。选择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乡村产业发展有基础、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区,有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依法规范盘活利用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宅基地管理,对利用方式、经营产业、租赁期限、流转对象等进行规范,防止侵占耕地、大拆大建、违规开发,确保盘活利用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取得、权属清晰。要坚决守住法律和政策底线,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不得以各种名义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不得违法收回农户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政策扶持,出台扶持措施,简化市场准入,优化登记、备案等手续。要推动做好村庄规划编制、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调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为盘活利用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盘活利用工作取得实效。

    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嫩江农场酒用高粱俏销

    本报讯(何智慧 房圣男 记者 刘伟林)黑龙江农垦嫩江农场大力发展酒用高粱种植,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了种植业效益。

    今年,嫩江农场按照市场需求种植优质酒用高粱品种“龙杂 19”,高粱单宁含量高达 1.41%,高于普通品种3倍,十分受酿酒企业欢迎。年初,农场就与四川泸州老窖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回收订单,价格随行就市,实现了 100%订单种植。为了保证高粱的品质和综合产能,这个农场精耕细作、精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防控,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叶龄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和健身防病等多项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统一,成功打开了致富门。

    共建尘肺病农民工综合救助公益联盟大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肖力伟)近日,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明德阳光爱心专项基金”启动仪式暨共建尘肺病农民工综合救助公益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基金会理事长黄毅为明德阳光爱心专项基金授牌并邀请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进、明德阳光爱心专项基金主任林琴共同启动了

    “明德阳光爱心专项基金”。明德阳光爱心专项基金表示,本月底将对陕

    西安康市旬阳县、紫阳县、岚皋县,商洛市镇安县、洛南县,宝鸡市陇县,湖北郧西县等 14 个镇乡 72个村的 423 名贫困尘肺病患者子女进行资助,预计发放善款39.7万元,同时对爱心企业、团体及个人举行授牌仪式。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