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 - epaper.cqrb.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10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暨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今年1-8月,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亿元,同比增长83.1%。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围绕“电商+”消费、脱贫、产业、主体、服务,加速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已显现成效。

电商+消费乡镇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

75.5%

9月27日,重庆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在铜梁区揭牌,该中心旨在打造一个市级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解决我市农村电商发展分散、农产品集聚力欠缺等问题。

“当前,我市已建起市、区(县)、村三级电商体系,以优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适应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构建新型流通体系,一方面,我市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等大型企业联手拓展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则支持区县依托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农村电商,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目前,全市已建成集孵化、培训、数据分析、网货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3个,建成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6071个,覆盖率达75.5%,有效促进了农村电商消费。

电商+脱贫明年上半年实现贫困村电

商服务网点全覆盖

在今年举行的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议上,农村电商被强调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如何让农村电商更好地助力精准扶贫?我市探索出“六个优先”,即贫困区县优先纳入国家示范创建、贫困村社扶持资金优先安排、贫困镇村电商站点优先布局、贫困群众电商技能优先培训、贫困区县特色产品优先销售、贫困农户就业岗位优先提供。 (下转5版)

今年一至八月,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

3. 1%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杨艺

左黎韵

本报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政编码:401120 电子信箱:cqrb@cqrb.cn 广告许可证:渝工商广字第9500618号 总编辑:张永才 总值班:张红梅 版面统筹:章德庆 责编:张珂 版式总监:向阳 图片编辑:刘强 零售价:1元

砥砺奋进的砥砺奋进的 年年55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网址:www.cqrb.cn 本报热线:6382333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50-0001第23798号 代号77-1 今日8版

2017年10月农历丁酉年八月廿五 星期六14

微信公众号cqrbgfwx 重庆日报微博: 新浪http://weibo.com/cqrb

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福祉的永续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系统谋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立柱架梁,从民生关切着手,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由易到难渐次突破,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夯实健康之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准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期待,开启

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深邃思

考和长远谋划。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2014年12月,在江苏镇江考察时,他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成效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的健康福祉上。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健康”嵌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版图。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与长期以来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一脉

相承,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6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

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勾画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统计显示,仅2016年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共部署10方面50项重点医改任务,印发实施健康相关重要政策文件20余个。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健康中国建设急需突破的难点、焦点就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集中关注点和着力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后不到一年时间,中央深改组已6次研究与健康中国相关议题。而中央深改组召开的全部38次会议中,有11次与医改相关。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下转5版)

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 赵承 陈芳 胡浩 王宾

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五

3版刊登

本报讯 (记者 兰世秋)“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系列报道暨江津区诗词文化建设研讨会昨日在江津区举行。经与会专家现场投票、审议,结合此前的网络投票,“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定出炉。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分别是(以诗人生辰年代为序):《龙门峡》(陈子昂)、《峨眉山月歌》(李白)、《早发白帝城》(李白)、《登高》(杜甫)、《竹枝词四首·其一》(白居易)、《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夜雨寄北》(李商隐)、《武陵景》(寇准)、《竹枝词》(黄庭坚)、《重庆府》(何明礼)。

今年6月至9月,重庆日报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弘扬巴渝文化遗产为主题,推出“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在历时近四个月的时间里,重庆日报釆访团队遍访重庆38个区县(自治县),行程逾万公里,梳理诗歌脉络、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采访,共计推出约16万字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9月底,为进一步宣传重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该系列报道的衍生活动,重庆日报从数千首巴渝古诗中精选出20首候选作品举行了“重庆最美十大古诗”评选活动,读者通过重庆日报官微、区县头条、同茂大道416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网络投票。不少读者都表示,这20首候选古诗“满目珠玉,难以取舍”。昨日,经与会专家现场投票、审议,结合此前读者的网络票选,“重庆最美十大古诗”正式出炉。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具体内容可在重庆日报官方微信号、同茂大道 416 号微信公众号上查阅)

“重庆最美十大古诗”出炉

快来看看有你家乡的古诗吗

“老乡,我走了,还得赶路呢……”10月12日下午,奉节县平安乡林口村,陈建华向贫困户张世富挥手作别,又匆匆赶往下一个贫困户家中。

平安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这几天,是该乡交叉检查的日子,身为文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陈建华便整日带着几名队员在向子、林口等村走访,每天走访十几户贫困户,非常忙碌。

这是陈建华来到文昌村的第三个年头,也是他二度出任该村的驻村工作队长——之前半年,他曾返回原单位县委机要局工作。前不久,县里又把最熟悉平安乡和文昌村情况的他推上了前线。

重返文昌村,陈建华的心境和之前大不一样,“现在感觉胜利就在眼前,心里充满希望,干劲更足了。”他对重庆日报记者说。

文昌村位于奉节县最北端,地势呈两山夹一槽。两年前的7月,陈建华第一次来到文昌村,村里的贫困状况让他着实吃了一惊——村里649户2258人中,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中贫困户有79户317人。

当时,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有一截没一截,产业基本没有,老百姓只会种植苞谷、洋芋、红苕等“三大

坨”,虽说吃饱饭不成问题,但没啥余钱。“精准扶贫,缺啥补啥。”陈建华梳理出村里的两

个痛点:交通不便和产业空虚。于是对症下药,将扶贫资金主要用在了这两个方面。

两年来,文昌村共新修公路4公里,硬化村道5.85公里,整修泥结石路10公里,整治公路22.3公里,基本实现自然村和撤并村“村村通”。

产业发展也是按部就班进行。“2016年,为了解决老百姓脱贫增收的紧迫问题,村里发展了生猪和豆腐柴。”陈建华说,村里向每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仔猪补贴,每头仔猪再发放约140元的饲料补贴,充分调动了老百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当年,文昌村养猪1781头,出栏1200多头,收入350万元。

(下转3版)

二度出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陈建华的干劲更足了本报记者 颜安

陈建华(右)在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

记者

颜安

今年,我市将完成果园港区铁水联运接驳改造、珞璜港建设等项目,实现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集装箱50万标箱。

左图:近日,江津珞璜港一期工程直立式泊位已现雏形。该港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四大枢纽港之一,一期工程建成后年吞吐量

将达到600万吨。右图:10月10日,航拍的重庆港丰都港区水天坪作业区。该

作业区是我市9个专业化重点港口建设项目之一,一期已全部建成,有望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行。 记者 张锦辉 摄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历史性飞跃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开辟发展新境界述评

2版刊登

本报讯 (记者 杨艺)继火锅之都、温泉之都、桥都后,重庆又多了一张新名片——小面之都。10月13日,在南坪会展中心举行的第27届中国厨师节开幕式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重庆市“中国小面之都”荣誉称号。

小面是重庆的特色小吃。重庆小面在面条制作、面汤、佐料和品种上都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据初略估算,我市目前有8.3万家小面店,以每店每天平均卖150碗面、每碗售价6元计算,一年下来,销售总额近300亿元。

重庆小面还在全国“遍地开花”,并走向世界。如“舌尖上的嘿小面”在国外已有5家连锁店,平均每个店每天接待顾客近500人次、营业额约26000元;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中国美食节上,连续三届重庆小面都是现场销售冠军。

重庆是如何拿下“中国小面之都”这块“国字号”招牌的?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小面之都”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评选,需要经过审查、评定、复核等一系列环节,评审标准多达38项。

比如,其中一项评审标准为“建城史在500年以上”。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而满足此项要求。

还有一项评审标准为“目前至少有1项当地烹饪技艺或饮食文化资源为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小面好吃在很大

程度上与调料有关,如永川豆豉、涪陵榨菜都是常用的两种调料,而这两种调料的制作工艺都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小面之都”评审在文化方面也有要求,即已编辑出版2部以上集中反映该区域餐饮文化、烹饪技艺、特色肴馔的书籍。在市商务委主导下编写的《渝菜标准》已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林必忠编写的《嘿!重庆小面》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今年3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又出版发行了《重庆小面调味标准化》,这些书籍受到普遍欢迎。

此外,评审还要求“餐饮企业及从业者在特色烹饪技艺的创新拓展、向上下游以及区域外延伸、连锁经营壮大实力等方面勇于进取、成效显著”。近年来,重庆小面不断进行烹饪技艺创新,研发出了系列新品,有翡翠面、乌鱼面、腰花面、特色豆花面等,同时创新了“重庆老字号”天宝面、古城万州面、村碗小面等,市商务委还指导制定了《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小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从区域内向区域外拓展延伸。

再添一张城市新名片

重庆获评“中国小面之都”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10月13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当地时间13日下午,在大会确定上海取得举办权前,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大会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达对上海市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坚定支持,承诺上海一定能为世界奉献一届富有新意、影响深远的世界技能大赛。

习近平指出,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带动中国全国民众尤其是近2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让中国人民有机会为世界技能运动发展作出贡献。中国政府高度

赞赏世界技能组织的发展宗旨,愿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继续为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政府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世界技能组织2025战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上海市市长应勇,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形象大使、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银牌获得者张淑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萧达飞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陈述。现场还播放了上海市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宣传片。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迄今为止,世界技能组织已成功举办了43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习近平在申办陈述阶段通过视频发表致辞

更多精彩内容

扫一扫就看到

更多精彩内容

扫一扫就看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