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全国上映 电影素材来自我区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小巷管家》全国上映电影素材来自我区

巩汉林领衔主演;影片反映“小巷管家”群体在北京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作用;我区“小巷管家”观后被感动

社区 32019年11月1日

本版编辑 郭红梅 谢莒莎

她在大众读书会做10年“当家人”

“讲课”1小时“备课”30天

读书会的学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国内外时事政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日常生活常识、保健知识等。每年寒暑假我们还会联合景山学校的同学共同学习先烈的光荣事迹。每次一小时的学习时间虽短,“备课”却要 30 天。从时事政治到健康饮食,只要是适用于读书会的学习资料,我都会用笔摘抄、收集起来,《北京日报》《老年文摘》《健康时报》是我每天的必读物。社区党委给予了读书会很大支持,经常会联系驻区单位为我们开展法律等知识讲座,丰富了读书会的学习内容。

与大众读书会“相识”,是在2006 年退休之后。彼时的读书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初见雏形,每当天气适宜时,一些退休老党员便会坐在小区院里,一起读读书、念念报。退休后业余时间增加,我也加入其中,慢慢地,由于我的认真负责,组织能力被大家认可,逐步变成了大家的领头人,并在 2009年受时任社区党委书记的邀请,正式成为读书会的“当家人”。

“抱团取暖”老伙伴越来越多

针对老年人视力较差的特点,读书会采取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每次由我和王廷伦为大家读书读报、讲解国内外大事。为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考勤制度,每次活动均有专人记录考勤,每逢年中、年底各宣读一次,出勤次数在 4 次、8 次以上的学员,会获得社区颁发的“奖状”。

作为主讲人的王廷伦是 1963年毕业的老牌大学生,尽管已经 77岁高龄,又患有哮喘等疾病,每次活动他都会认真准备;已经搬到酒仙桥附近居住的张淑芬,为了能赶上 9 点准时开始的活动,每次都会打车前来;已经年过八旬的康复生,几乎从未缺席活动;另外一位老党员白宗森,经常会给我们送来自己原创的诗歌或文章摘录,作为学习参考资料;两位考勤员张竹

菊、陈克英,每次活动更是以身作则……

正是有了大家的坚持,大众读书会逐步发展壮大,由最初的十几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 40 余人。我们的成员均为离退休老党员、老年居民,大家在读书会互相交流、抱团取暖。现如今,街坊邻居间家长里短的话题少了,共同谈论国家大事的多了;生气逗闷子的少了,互敬互谅的多了;以前见面不认识的现在成老熟人了,社区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和谐稳定。

义务理发师 12 年服务3100人次

退休后,有了更多空闲时间,但我总是感到有种“失落感”。我发现小区里有许多老年人理发很不方便,便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老人们义务理发。没想到这个想法与我所居住的北官厅社区时任党委书记李桂珍不谋而合,从那时起,每月11日就是我为社区党员群众义务理发的日子。

理发馆退休职工、师从四联美发退休老师傅,这样的“金字招牌”令我很快在社区小有名气,来理发的居民络绎不绝,最多时一上午就有 20 余人。社区专门为我准备了一间理发室。老党员王毓万,每次理发他都会和我一样早来晚走,直到把地上的碎发全部打扫干净才会离开。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我还会提供上门服务。关大妈是位植物人,已经几年没理过发。她的女儿打电话来说明需求,我立刻前去。老人的女儿非常感动:“别的理发师知道我母亲的情况后都不愿意来,樊师傅真是好人!”

粗略统计,12 年来,我义务为居民理发 3100 余人次。也曾有人问我:“您也这么大岁数了,应该休息一下,这么辛苦到底图什么呀?”我就说:“我不图名不图利,就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为人民服务。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就会坚持下去!”

记者 李滢 文/摄

●讲述人:樊祥昇 ●年龄:70岁●身份:北新桥街道北官厅社区大众读书会负责人

感言

作为一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无论职责大小,都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的嘱托,不辜负人民的信任。

——樊祥昇

樊祥昇(左)与读书会成员王廷伦一同“备课”。 记者 李滢 摄

本报讯(记者 庄蕊)10月 26日,一部取材于我区小巷管家真实事件的电影《小巷管家》在北京市档案馆首映,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出

“小巷管家”这一特殊群体在北京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该片于10月29日与全国观众见面。

主演巩汉林感受“小人物大情怀”

电影《小巷管家》由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策划制作,由郑昊执导,马铨联合导演,巩汉林领衔主演,张英、方清平等联合主演,展示了幽默而不夸张,感人而不煽情的京人、京事、京味以及地道的京韵文化。

以东北笑星形象深入人心的巩汉林,此次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热心肠的北京大爷赵建国。作为“小巷管家”,他义务帮助老街坊解决生活问题,改造厕所、美化街道、清理煤

棚……虽然过程中受了不少委屈和埋怨,但随着胡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他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

巩汉林坦言,自己也是因为参演这部电影才真正了解“小巷管家”这个群体,“北京的很多胡同和社区都有‘小巷管家’,他们是纯义务的,不拿一分钱,为社区老百姓服务,我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也是真人真事。”为了扮演好这个角色,巩汉林深入生活,不断从形象和内心塑造上贴近人物,“每天我穿上志愿者的服装,戴上红袖章,往胡同里一站,如果不注意看我的脸,基本上就是一个真正的‘小巷管家’。”

演完这部戏,巩汉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小人物有大情怀”,“在北京市街巷治理的工作中,北京市民不为小家、只想大家,牺牲了很多个人利益,使北京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街巷社区的改观非常之大。”他坦言,这次拍戏也让自己大开眼界:“以前我对胡同的印象就是路窄、公厕脏,没想到现在的胡同不仅公厕修得漂亮,还有非常漂亮的绿化带、活动中心甚至博物馆。从这一点来看,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北京的发展、国家的发展。”

电影素材来自我区“小巷管家”

据了解,《小巷管家》的拍摄工作

历时 7 个月,素材取自我区小巷管家,东四街道二条社区的金牌“小巷管家”金大钧便是其中一位。主创团队从去年底开始经常跟拍他的日常生活,值班、花友汇活动、春节过年……都一一拍摄下来作为电影的素材。虽然素材取自我区,但是电影反映了全市2.3万名“小巷管家”平凡而伟大的先进事迹。

10 月 26 日,金大钧和我区其他小巷管家观看了电影首映式。“电影里的情节和场景我都感觉很熟悉,很多故事就是我亲身经历的。”金大钧告诉记者,看完电影后他感觉肩上的压力更大了,“小巷管家要经常走进街巷去找问题,通过与居民聊天、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我要继续努力,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我打算明年在胡同里增设休息区,进一步完善居民议事厅,同时协助垃圾分类工作。”

来自龙潭街道夕照寺中街的梁萍告诉记者,她是在 2017 年自愿报名成为“小巷管家”的,“电影很感人很亲切,演员演得非常朴实、接地气,而且看完以后我真的流泪了,可以说是触景生情吧,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真正为居民解决一些实事,让居民能够切身体会到幸福感。”

将北新桥街道北官厅社区大众读书会称为一个特殊的“课堂”,原因有三——虽以“老师”在上、“学员”在下的课堂形式开展活动,却从不限制“学员”自主发言;学习内容既可以由“老师”结合时下时事热点安排,也可以由“学员”根据需求自主“定制”;无论阴晴冷暖、寒来暑往,“课堂”从不放假,每月15日固定开课。

今年12月,读书会即将迎来10周岁生日。对负责人樊祥昇而言,10年相伴,读书会早已成为一个大家庭,每一名成员都如自己的家人一般。

本报讯(记者 庄蕊)10月 28日,首届“菊香东四胡同菊花节”开幕式暨

“东四园艺驿站”揭牌仪式在东四六条43号东四花友汇创意空间举行,由北海公园、北京植物园、天坛公园、北京(顺义)国际鲜花港等单位及东四地区居民选送的菊花同台亮相。金秋时节,东四街道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各大公园的“同款”菊花。

室内展区汇集公园“同款”菊

此次菊花节共设有 1 个主会场和 5 个主题展区,参展菊花 3000 余盆,菊花种类30余种。

主会场位于东四六条胡同的“花友汇创意空间”,共设有7个展台,每个展台约50盆菊花,除了北海公园、北京植物园、天坛公园、北京国际鲜花港、

大东流苗圃5个单位提供的菊花外,还有东四居民精心种植的菊花约150盆。

从去年起,街道组织近 200 名爱花居民分批次前往北海公园参观菊花展,还邀请北海公园“菊花班”的专家传授种菊养菊技艺,并将北海公园培育的菊苗送给居民种养。经过几个月努力,居民们培育的菊花在菊花展上首次亮相。

活动当天,“花友汇创意空间”内花香阵阵,各种颜色、形态的菊花争奇斗艳,吸引了很多居民参观。“这么多好看的菊花摆在家门口,今年不用去公园看展览了。”家住东四六条的王女士说。据了解,主会场的展览时间将持续至11月3日。

万朵小菊打造“菊香静巷”

除了参观室内菊花,居民们还可以徒步穿行在东四三到八条胡同里,欣赏以小菊为主基调,矾根、天门冬等应季花卉打造而成的 5 个主题展

区。据介绍,此次参展的标本菊有200余盆,胡同中有 2000余盆各色小菊,总计约万朵菊花。

5 个主题展区分别为东四六条65 号的“戬榖流芳”、东四七条养老驿站的“菊久延年”、铁营南巷的“五民和菊”、东四胡同博物馆的“菊芳华裳”、东四四条西口的“虚怀若谷”。

“这五处展区代表了东四街道不同的特点:东四六条 65 号是历史悠久的崇礼住宅,代表着东四的历史底蕴;东四七条养老驿站代表着街道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铁营南巷是街道首个‘居民议事厅’诞生地,代表着群众自治;东四胡同博物馆代表着历史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四条西口的槐树与菊花代表着东四人心怀宽广、包容万象的处事态度。”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介绍。

菊花展期间,东四街道还携手 5家单位,为居民带来冬季花卉养护、常见花卉养殖、菊花培育等主题讲座,丰富居民的养花知识。

东四胡同菊花节开幕公园“同款”菊花入巷设主会场和5个主题展区,参展菊花3000余盆,主会场展至11月3日

东四街道

居民观赏胡同里展示的菊花。 记者 庄蕊 摄

巩汉林剧照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