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 四库全书精华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书书书

文白对照

四库全书精华

集部·欧阳修诗文集

(上)

李 娈摇主编

目摇摇录

欧阳修文集卷十五 员!!!!!!!!!!!!!!!!!秋声赋 员!!!!!!!!!!!!!!!!!!!!!!杂说三首 源!!!!!!!!!!!!!!!!!!!!!欧阳修文集卷十七 苑!!!!!!!!!!!!!!!!!朋党论 苑!!!!!!!!!!!!!!!!!!!!!!为君难论上 员园!!!!!!!!!!!!!!!!!!!为君难论下 员缘!!!!!!!!!!!!!!!!!!!欧阳修文集卷十八 员怨!!!!!!!!!!!!!!!!纵囚论 员怨!!!!!!!!!!!!!!!!!!!!!欧阳修文集卷二十 圆圆!!!!!!!!!!!!!!!!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圆圆!!!!!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五 猿猿!!!!!!!!!!!!!!!泷冈阡表 猿猿!!!!!!!!!!!!!!!!!!!!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七 猿怨!!!!!!!!!!!!!!!张子野墓志铭 猿怨!!!!!!!!!!!!!!!!!!欧阳修文集卷二十八 源猿!!!!!!!!!!!!!!!黄梦升墓志铭 源猿!!!!!!!!!!!!!!!!!!尹师鲁墓志铭 源苑!!!!!!!!!!!!!!!!!!欧阳修文集卷三十四 缘员!!!!!!!!!!!!!!!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缘员!!!!!!!!!欧阳修文集卷三十九 缘远!!!!!!!!!!!!!!!夷陵县至喜堂记 缘远!!!!!!!!!!!!!!!!!

峡州至喜亭记 缘怨!!!!!!!!!!!!!!!!!!画舫斋记 远圆!!!!!!!!!!!!!!!!!!!!王彦章画像记 远缘!!!!!!!!!!!!!!!!!!丰乐亭记 远怨!!!!!!!!!!!!!!!!!!!!醉翁亭记 苑圆!!!!!!!!!!!!!!!!!!!!欧阳修文集卷四十 苑缘!!!!!!!!!!!!!!!!菱溪石记 苑缘!!!!!!!!!!!!!!!!!!!!真州东园记 苑愿!!!!!!!!!!!!!!!!!!!浮槎山水记 愿员!!!!!!!!!!!!!!!!!!!有美堂记 愿源!!!!!!!!!!!!!!!!!!!!相州昼锦堂记 愿苑!!!!!!!!!!!!!!!!!!岘山亭记 怨园!!!!!!!!!!!!!!!!!!!!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一 怨猿!!!!!!!!!!!!!!!释秘演诗集序 怨猿!!!!!!!!!!!!!!!!!!集古录目序 怨远!!!!!!!!!!!!!!!!!!!苏氏文集序 怨怨!!!!!!!!!!!!!!!!!!!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二 员园猿!!!!!!!!!!!!!!!送杨 序 员园猿!!!!!!!!!!!!!!!!!!!!送曾巩秀才序 员园缘!!!!!!!!!!!!!!!!!!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 员园苑!!!!!!!!!!!!!!孙子后序 员园怨!!!!!!!!!!!!!!!!!!!!梅圣俞诗集序 员员圆!!!!!!!!!!!!!!!!!!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三 员员缘!!!!!!!!!!!!!!!送徐无党南归序 员员缘!!!!!!!!!!!!!!!!!廖氏文集序 员员愿!!!!!!!!!!!!!!!!!!!欧阳修文集卷四十四 员圆员!!!!!!!!!!!!!!!

江邻几文集序 员圆员!!!!!!!!!!!!!!!!!!六一居士传 员圆源!!!!!!!!!!!!!!!!!!!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员摇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十五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

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钅从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

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

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 佥欠;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忄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

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

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

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

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

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

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

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圆摇摇摇

【译文】

夜间我正在读书,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一种声音,便满

怀恐惧地侧耳倾听,心想,奇怪啊!这种声音起先淅淅沥

沥、萧萧瑟瑟,忽然间奔腾澎湃汹涌异常,犹如波涛在黑夜

里翻滚,狂风暴雨突如其来。它碰在物体上,如纵锹摔铮发

出金属抨击的声音。有时又如军队奔袭敌阵,衔枚急走,听

不见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之声。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

声音,你出去看看。”书童回来说:“星辉灿烂,月光皎洁,

明亮的银河横在天空,四周不闻人声,奇怪的声音来自树

间”。

我说:“ 啊,好悲伤啊!这是秋声,它为什么要来呢?

秋天是这样的:其色忧郁,烟雾蒙蒙云气聚;其貌清明,天

空高洁日色新;其气凛冽,刺透肌肉又入骨;其意萧瑟,高

山冷落水寂寞。因此秋天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

啸怒号。那茂盛的青草在绿地上媚美,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葱

惹人喜爱。但是草被秋风一拂,颜色就变;树被秋风一吹,

叶子就萎。那个摧残树木零落花草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余威

罢了。

“秋天,是掌管刑法的,在季节上属阴;又是战争的象

征,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所谓天地之间的肃杀之气,常常

怀摧残万物之用心。自然对于万物,是春天生长,秋天结

果。因此在音乐上,商声代表着秋天之音;夷则属于七月的

音律。商,就是悲伤的意思。夷,就是杀戮的意思。”

啊,草木无情,尚且按时凋零。人作为动物,乃是万物

之灵,许多忧愁有感于心,许多事情劳其外形心中有触动,

定会动其神。何况还要想念忧虑那些力不能及、智不能到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猿摇摇摇

事情。这就必然会使红润的脸色变得如同枯木,乌黑的头发

添上星星白发。为什么要用非金石之躯,去和草木争奇斗

胜?应该 想 想 究 竟 是 谁 在 戕 害 我 们,又 何 必 去 怨 恨 那

秋声!”

书童没有回答,垂下头已经熟睡,只听得四周墙壁上虫

声唧唧,好像在助我叹息。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源摇摇摇

杂说三首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

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

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一)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

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

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

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

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译文】

夏季六月,雨刚刚停止,我坐在树丛间,抬起头来观看

天空和月亮星辰的运行,看到有流星划过天空。夜已深,露

水落下,草丛中蚯蚓鸣声嘈杂。由于耳所闻、目所见,内心

有所感动,因此写下《杂说》。

(一)

蚯蚓吃泥土饮地下的泉水,它们的生活需求简单而容易

满足。但是它们把头探出洞穴鸣叫,象哭号象呼叫,象啸鸣

象歌吟,它们仍然有什么需求吗?是否满足于简易的生活而

自鸣得意?是否嫌怨生活艰困悲叹遭遇不幸?是否卖弄才华

而呼朋引类?是否因时节气候变化的关系发自本能而不能自

止?为何如此 吵 闹 不 休 呢!我 对 于 此 有 所 感 触 写 下 了 这

段话。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缘摇摇摇

(二)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

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

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

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

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

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

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译文】

流星殒落于地,外表粗糙难看,变为丑陋的石头。它在

天上光彩夺目万物仰望,是因为精气聚集其中;当它毙命而

落,尚不及瓦砾。人死后,骨肉发臭腐烂,成了蝼蚁的食

物。人类比万物高贵的地方,也是因为精气聚集其中。人的

精气不为物欲所诱惑、蒙蔽,蕴蓄于内形成思想道德,发露

于外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形成文章,光彩永照后世,为世代

所景仰,并不是象星星那样精气随着它的死亡而泯灭。那不

是很可贵吗!然而活着的时候利欲熏心如行尸走肉,死后尸

体腐臭被抛弃。可糊涂的人却说: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可以满

足我的物质享受。我对此有所感触写下了这段话。

(三)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

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

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

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远摇摇摇

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

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

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曰“ 自强不息”,又曰

“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

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译文】

天向西旋转,日月星辰都向东行。太阳一年旋转一周;

月亮快于太阳,一月旋转一周;天又快于月亮,一天旋转一

周;星星运行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向东有的向西。日月天

星,各自运行互不商议,它们转动而不疲劳,运行而不停

止,自古以来,没有一刻停息过。它们为什么这样呢?日月

天星,相互依靠、相互辅助,是形成昼夜、四时、寒暑的原

因。有一刻的停息,则春夏秋冬难以如常,万物难以生存,

它们承担的责任十分重要。人中的君子,他们承担的责任也

十分重要。君子应创制立法,使之垂之久远,制国利民,以

天下为己任,所以说“ 自强不息”,又说“ 死而后已” 的

人,是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啊。然而,君子学习可以有一天停

息吗!我有所感触于是写下这段话。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苑摇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十七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

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

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

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

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

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

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

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

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

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

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

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

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

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

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

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

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

亡矣。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愿摇摇摇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

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

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

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

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

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

能区分他们是君子之党还是小人之党就好了。

一般说来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

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但是我以为,小人

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

升官发财,所贪图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就暂

时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结合。当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

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

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

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

信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

来提高自身修养,就能志同道合,相互补益。用这些来为国

效劳,就能同心同德,共成事业,始终不变。这就是君子的

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结成的假朋党,进

用君子结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

子八元、八凯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怨摇摇摇

结成的小人朋党,任用八元、八凯结成的君子朋党,唐尧的

天下因此得到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

等二十二人同时任职于朝廷。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共

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加以任用,天下也因

此得到大治。《 尚书》 上说:“ 商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

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 商纣王统治的时候,亿万人各

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但是商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

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为一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东汉献帝的 时 候,把 天 下 名 士 都 关 押 起 来,把 他 们 视 作

“党人”。等到黄巾起义爆发,汉王朝大乱之后,朝廷才悔

悟,将党人全部释放,但已无济于事了。唐朝的末期,逐渐

生出有关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杀尽朝中的名士,有的

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

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中,能使人人各怀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

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善良之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

帝;能诛杀结为朋党的“ 清流” 名士的,谁也不及唐昭宗

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出现混乱以至灭亡。互相

推举谦让而不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时的二十二位贤臣,舜

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

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慧英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

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三千臣下结成一个朋

党,自古以来结为朋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谁也不及周

朝。周朝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但周武王却并不

认为多。

前代治乱兴亡的过程,做君主的人可以做为借鉴。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瑠摇摇

为君难论上

语曰“为君难”者,孰难哉?盖莫难于用人。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

可共成事。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

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信之欲笃,则一

切不疑而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夫

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

之宜然也。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

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

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使后世人君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

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此甚可叹也。

前世为人君者,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而不能早悟以及

于祸败者多矣,不可以遍举,请试举其一二。

昔秦苻坚地大兵强,有众九十六万,号称百万,蔑视东

晋,指为一隅,谓可直以气吞之耳。然而举国之人,皆言晋

不可伐,更进互说者不可胜数。其所陈天时人事,坚随以强

辩折之,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

不听;太子宏、少子诜至亲之言也,不听;沙门道安,坚平

生所信重者也,数为之言,不听。惟听信一将军慕容垂者。

垂之言曰:“ 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

虑。”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 于是决意不

疑,遂大举南伐。兵至寿春,晋以数千人击之,大败而归,

比至洛阳,九十六万兵亡其八十六万。坚自此兵威沮丧,不

复能振,遂至于乱亡。

近五代时,后唐清泰帝患晋祖之镇太原也,地近契丹,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瑡摇摇

恃兵跋扈,议欲徙之于郓州。举朝之士皆谏,以为未可。帝

意必欲徙之,夜召常所与谋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之,以决可

否。文遇对曰:“ 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此事断在陛

下,何必更问群臣。”帝大喜曰:“ 术者言我今年当得一贤

佐助我中兴,卿其是乎!” 即时命学士草制,徙晋祖于郓

州。明旦宣麻,在廷之臣皆失色。后六日而晋祖反书至,清

泰帝忧惧不知所为,谓李崧曰:“ 我适见薛文遇,为之肉

颤,欲自抽刀刺之。”崧对曰:“事已至此,悔无及矣。” 但

君臣相顾涕泣而已。

由是言之,能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莫如二君之果也,由

之以致祸败乱亡,亦莫如二君之酷也。方苻坚欲与慕容垂共

定天下,清泰帝以薛文遇为贤佐助我中兴,可谓临乱之君各

贤其臣者也。

或有诘予曰:然则用人者,不可专信乎?应之曰:齐桓

公之用管仲,蜀先主之用诸葛亮,可谓专而信矣,不闻举

齐、蜀之臣民非之也。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

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使令出而两

国之人不从,事行而两国之人不便,则彼二君者其肯专任而

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乎?

【译文】

人们常说当一个国君很难,难在什么地方呢?大概没有

比用人更难的了。

用人的艺术在于,任用必须专一,信任必须诚挚,这样

才能发挥他的才干,可以同他共同成就大事。到了信任失当

时,想专一地任用某个人,便不再同其他人商议问题,拒绝

接受群臣的建议,这是要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却先失去众人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瑢摇摇

的拥护。对某个人深信不疑,便一切事情都毫不怀疑,非这

样做不可,这是不细究事情能否行得通,不考虑结果是成功

还是失败。违背众人的意愿行事,又不事先审察计议便轻举

妄动,每一举动都失误,最后导致祸乱败亡,这是理所当然

的。然而也有侥幸成功的,人之常情总是认为成功的就对,

失败的就错,对侥幸成功的人又跟着称赞他,把他违背众人

意愿当作是有独见之明,把他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当作是不

受各种议论的迷惑,把他偏听偏信轻举妄动当作敢于决断。

假使后代的国君,敬慕以上三种情况,并期望自己也能这

样,到了他对某个人的信任使用而招致祸乱败亡,那么即使

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是很可悲叹的事啊。

前代国君,由于极力排斥群臣的议论,专门信用一人,

而不能及早醒悟,最后导致祸乱败亡事例很多。不可能一一

枚举,试举出其中一两件。

前秦君主苻坚,地盘广大,兵马强壮,拥有军队九十六

万,号称百万大军,蔑视南方的东晋政权将其,看作是局促

一隅的小朝廷,认为简直一口气就可以把它吞下。然而前秦

全国的人都说不能攻打东晋,多次进言、劝阻的人不可胜

数。大家所陈述的天时人事等理由,苻坚随即以强辩把对方

压倒,使持忠诚正直言论的臣属都委屈丧气地离去。如王

猛、苻融等老成持重的话,他不听;太子苻宏、少子苻诜等

至亲骨肉的话,也不听;佛门高僧道安,是苻坚平生信任爱

重的人,多次劝说他,也不听。只听信一位叫慕容垂的将军

的话。慕容垂说:“陛下心中决断,运用你超凡的智谋就足

够了,用不着广泛访求朝臣的意见,来扰乱你的思路。” 苻

坚听了他的话大为高兴说:“与我共同平定天下的,唯有你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瑣摇摇

了。”于是下决心不再犹豫,就大举进攻讨伐南方的东晋。

军队到了寿春,东晋以数千人的军队迎击,便大败而归,回

到洛阳,九十六万兵将损失了八十六万。苻坚从此军威丧

失,不能再次振作起来,最后终于败乱灭亡。

近世五代时期,后唐清泰帝担心晋高祖石敬塘镇守太

原,地方靠近契丹,经常依仗兵力飞扬跋扈,商议要把他调

到郓州。整个朝廷的士大夫纷纷进谏,认为不能这样做。清

泰帝打定主意,一定要将他调走,连夜召见经常与他商议事

情的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他的意见,以便最后决断。文遇

回答说:“臣听说过,在路边盖房子,三年也盖不成。此事

全在你自己 拿 主 意,何 必 再 问 群 臣?” 清 泰 帝 大 为 高 兴,

说:“方术之士说我今年该得到一位贤良的辅佐,帮助我建

立中兴大业,你就是这个人吧!” 马上命令学士起草诏书,

将晋高祖调到郓州。第二天早晨宣读诏书时,满朝廷大臣都

大惊失色。六天后晋高祖反叛的文书到了,清泰帝忧愁恐

惧,不知所措,对李崧说:“刚才碰见薛文遇,气得浑身打

颤,真想拔刀杀死他。”李崧回答说:“事情已到这个地步,

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是君臣相对流泪罢了。

由此看来,能够极力排斥群臣议论,专门宠幸某一个

人,没有像这两位国君这样果断的了,由此导致祸乱败亡,

也没有比这两位国君更惨烈的了。正当苻坚希望与慕容垂共

定天下,清泰帝把薛文遇当作贤良辅佐,要他协助中兴的时

候,可以说面 临 祸 乱 的 国 君,都 各 自 把 心 目 中 的 人 视 为

贤臣。

或者有人会责问我:既然这样,那么用人的人就不应该

专诚信任某一个人了吗?回答是:当年齐桓公任用管仲,蜀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瑤摇摇

先主任用诸葛亮,可以说得上是专心一意而深信不疑了,没

听说齐、蜀两国的所有臣民有非议的。这是因为他们颁布的

法令,全国臣民都乐于服从,施行的政事,全国臣民都执

行,因此桓公、先主能专意任用而没有二心。假如他们颁布

的法令,两国的人都不愿意服从,施行的政事,两国的人都

不执行,那么两国的国君怎么肯专意任用,深信不疑,以致

失去众人的拥护,招来对国家的怨恨呢?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瑥摇摇

为君难论下

呜呼!用人之难,难矣,未若听言之难也。

夫人之言非一端也,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

讷,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谀言顺意而易悦,直

言逆耳而触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是皆未足

为难也。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者;听其言

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为听言之难

也。请试举其一二。

战国时,赵将有赵括者,善言兵,自谓天下莫能当。其

父奢,赵之名将,老于用兵者也,每与括言,亦不能屈。然

奢终不以括为能也,叹曰:“ 赵若以括为将,必败赵事。”

其后奢死,赵遂以括为将。其母自见赵王,亦言括不可用。

赵王不听,使括将而攻秦。括为秦军射死,赵兵大败,降秦

者四十万人,坑于长平。盖当时未有如括善言兵,亦未有如

括大败者也。此听其言可用,用之辄败人事者,赵括是也。

秦始皇欲伐荆,问其将李信:用兵几何?信方年少而

勇,对曰:“ 不过二十万足矣。” 始皇大喜。又以问老将王

翦,翦曰:“非六十万不可。” 始皇不悦,曰:“ 将军老矣,

何其怯也!”因以信为可用,即与兵二十万,使伐荆。王翦

遂谢病,退老于频阳。已而信大为荆人所败,亡七都尉而

还。始皇大惭,自驾如频阳谢翦,因强起之。翦曰:“ 必欲

用臣,非六十万不可。” 于是卒与六十万而往,遂以灭荆。

夫初听其言 若 不 可 用,然 非 如 其 言 不 能 以 成 功 者,王 翦

是也。

且听计于人者宜如何?听其言若可用,用之宜矣,辄败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瑦摇摇

事;听其言若不可用,舍之宜矣,然必如其说则成功。此所

以为难也。

予又以谓秦、赵二主,非徒失于听言,亦由乐用新进,

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

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

持重之言则难入也。

若赵括者,则又有说焉。予略考《 史记》 所书,是时

赵方遣廉颇攻秦。颇,赵名将也。秦人畏颇,而知括虚言易

与也,因行反间于赵曰:“秦人所畏者,赵括也,若赵以为

将,则秦惧矣。”赵王不悟反间也,遂用括为将以代颇。蔺

相如力谏,以为不可。赵王不听,遂至于败。由是言之,括

虚谈无实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赵之诸臣蔺相

如等亦知之,外至敌国亦知之,独其主不悟尔。

夫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独其主不知者,

莫大之患也。前世之祸乱败亡由此者,不可胜数也。

【译文】

唉!用人之难,可谓很难了,但是仍比不上听言之难。

一般来说人们的意见并不是一致的,能巧辩善纵横让人

喜爱,忠厚质朴之言被认为是口齿笨拙,这还不是听言之难

所在,取决于听取者是贤明还是昏庸。阿谀奉承容易让人感

到愉悦,正直刺耳的言辞常会惹人发怒,这也不是听言之

难,取决于听取者是有才能还是愚笨。这些都不足以称为

难。如果听了某人的意见并认为可以采用,但采用之后却坏

了国家的大事;如果听了某人的意见认为不可采用,但是不

按他的意见去办就不能成功,这些方可称为听言之难。请允

许我试举一二例。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瑧摇摇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中有个叫赵括的,喜欢谈论用兵之

道,自称天下没有能够与他匹敌的。他的父亲赵奢,是赵国

的名将,深谙用兵之道,每次与赵括谈论起来,也不能使他

屈服。但是赵奢始终不认为赵括有本领,他感叹道:“赵国

如果任命赵括为将,必然坏了国家的大事。” 不久赵奢去

世,赵国便任命了赵括为将。他的母亲亲自去见赵王,也说

赵括不可以任用。赵王不听,派赵括率领部队去攻打秦国。

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国军队大败,有四十万人投降秦国,被

活埋于长平。当时没有人比赵括善于谈论用兵,也没有人象

赵括那样大败的了。赵括的例子就是听了其意见认为可以采

纳,采纳之后坏了国家的大事的情况。

秦始皇准备讨伐荆,向他的部将李信询问道:讨荆需要

用多少兵?李信正当年轻气盛,回答道:“二十万足够了。”

秦始皇听后十分高兴。又向老将王翦问同样的问题,王翦

说:“非六十万不行。”秦始皇听后不太高兴,说:“王将军

老了,怎么这样怯懦!” 因此认为李信可以任用,随即给他

二十万兵,派他去讨伐荆。王翦于是称病退休到频阳。不久

李信被荆人大败,失去了七名都尉败阵而归。秦始皇十分惭

愧,亲自去频阳向王翦道歉,要求王翦率兵出征。王翦说:

“如果一定任用我,没有六十万兵不行。” 秦始皇给了他六

十万兵让他前往,于是荆被灭。王翦的例子就是最初听到其

意见认为不可以采用,但不按照他的意见去做就不能成功的

情况。

那么向别人征求意见的人应当怎样呢?听到别人的意见

认为可以采纳,采纳它是对的,却使事情失败了;听到别人

的意见认为不可以采用,舍弃它是对的,但是如果按照它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瑨摇摇

做则肯定会成功。这就是为什么说听言难的原因。

我还认为,秦、赵两国君王,并非只在听取别人的意见

方面有过失,还由于他们乐于起用新入仕途的人,忽视、舍

弃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一般新入仕

途的人喜好勇猛有锐气,阅历丰富的人多老成持重。这是因

为喜爱立功扬名的君,听到勇猛有锐气的谈论容易契合,听

到老成持重的意见就难以接受。

至于赵括,还有一种说法。我大致查阅了《 史记》 中

的记载,那时赵国派遣廉颇攻打秦国。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秦国人畏惧他,而知道赵括善说大话容易对付,所以对赵国

施行反间计说:“秦国人畏惧的是赵括,假如赵国任命赵括

为将,那么秦国会很惧怕的。” 赵王没有悟出秦国的反间

计,随即任用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竭力提建议,认为

不能这样。赵王不听,于是导致失败。这件事说起来,赵括

善虚谈而没能力是不可以任用的,他的父亲了解他,他的母

亲了解他,赵国诸位大臣如蔺相如等也了解他,外至敌对的

国家也了解他,惟独君主不能醒悟罢了。

用人方面的过失,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某人不能够胜

任,惟独他的君主不知道这一点,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

以前历代因为这个原因导至灾祸动乱失败灭亡的,数不

胜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瑏瑩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十八

纵囚论

杂信义行于君子,而行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

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

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

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

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

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

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

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

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

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

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

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

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

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

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

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

干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瑠摇摇

【译文】

信义适用于君子,刑戮施加于小人。判刑定为死罪的

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这又是小人之中特别坏的。宁愿为

了道义而死,而不愿苟且偷生,视死如归,这是君子之中特

别难能可贵的。在唐太宗贞观六年,登记核查死刑的囚徒三

百多人,将他们释放还家,并约定他们要按时自行回来以服

死刑。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来要求小人中的最坏者

必须做到。而那些犯人到了规定期限主动返回,连个迟到的

也没有。这件事是君子所难于办到的,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

到了。这难道是近乎人情世理的吗?

有人说:他们罪大恶极,诚然是小人,当以恩德施加于

他们,就可以使其变成为君子。大约恩德深入人心,改造人

之快,就像这样了。我认为:唐太宗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得

到这种以恩德感化人的好名声啊。但是怎么会知道当唐太宗

释放囚犯时,不是料定他们准会回来以求赦免,因此才释放

的呢?又哪里会知道这些被放回去的囚犯,不是料定了通过

自动返回的行动,一定会获得赦免,因此才返回的呢?料定

囚犯必然会回来而释放他们,是上边的人窥测到了下边的人

的心理;判定朝廷必然会赦免才返回,是下边的人窥测好了

上边的意图。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心理才

成就了这样的美名。怎么会有所谓施恩德的人和讲信义的人

呢?不然的话,唐太宗施行德政于全国,至今已经六年了,

尚不能使小人不犯极恶大罪,难道以一日的恩惠,竟能使他

们视死如归,而肯保持信义吗?这更是于理不通的论调了。

那末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呢?我们说:将死囚释放

后而返回者,照旧杀之无赦。然后再释放一批,而他们仍能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瑡摇摇

返回时,这就可以知道他们这样做真是皇上恩德所致了。然

而这是必定不会出现的事情。况且因释放后而返回就赦免他

们,只可以偶尔办一次罢了,如果屡次照办,那么杀人者都

不服死刑,这可以做为治理国家的常法吗?不可做为常规法

律的,这能是圣人的法规吗?正因如此,尧、舜和夏、商、

周三王的治国方略,必然以合乎人情为根据,不会标新立异

以为高明,更不会违背情理来沽名钓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瑢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摇摇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

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

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太

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亻叔朝京师,后为武宁

军掌书记以卒。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

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

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

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

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

母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

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

夫人。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

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

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曰:“ 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

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

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

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瑣摇摇

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

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

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

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

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公谏

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

谏官、御史伏门合 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余,

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

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

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

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

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 如此而可以为

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 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

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明年,吕公亦罢。

公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

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鹿阝延捍贼,乃知延

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

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

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

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

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

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

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瑤摇摇

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

为六将,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

敢犯。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

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

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

来争,公戒诸将:“ 战而贼走,追勿过河。” 已而贼果走,

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

公为不可及。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

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

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

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

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

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两路,既得熟

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

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

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

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

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

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

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

“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

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瑥摇摇

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时所

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

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

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幸之人皆不

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

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至则上书

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分阝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

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已

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

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

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

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

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

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

事者甚众。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

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亻叔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

北,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

从。岂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艰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

边,乘吏怠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锄其穴

根。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夏人在

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公拜稽首,兹惟难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瑦摇摇

哉!初匪其难,在其终之。群言营营,卒坏于成。匪恶其

成,惟公是倾。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殁有赠

谥。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译文】

皇祐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

南范文正公在徐州去世了,在当年十二月初一葬于河南洛阳

尹樊里的万安山下。

先生本名范仲淹,字希文。五代的时候祖居苏州,效力

于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归顺了宋朝,先生的父亲从钱亻叔来

到京城,以后死在武宁军掌书记的任上。范仲淹二岁的时候

父亲死去成了孤儿。母亲因家中清贫无所依靠,改嫁给长山

人朱姓。稍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慨泪下。以后到

河南商丘去上学校,打扫出一间净室,夜以继日地刻苦攻

读。每日的起居饮食比别的学生差得很远,但学习比别的学

生更刻苦。过了五年,六经的内容都十分精熟了,写文章阐

述道理,都能本着儒家的精神。祥符八年,考中进士,礼部

选拔为第一名,殿试时中乙科,以后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

军,开始把他母亲接来赡养。等到日后范仲淹官做大了,皇

帝赠给范仲淹的曾祖原来作苏州粮料判官的范梦龄为太保,

先祖父原作秘书监的范赞时为太傅,父亲范墉为太师,母亲

谢氏为吴国夫人。

范仲淹自小就有大志,对于富贵贫贱和名誉地位从不动

心,他志存高远,他经常自己吟诵道:“君子应该先于天下

人而忧虑国家大事,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感到快乐。” 每逢

遇到朝廷有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他都很自信地去做,不顾个

人的利害与得失,一旦去做,便想方设法做好,他说:“ 凡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瑧摇摇

事都应该自己尽全力去做,能不能成功并不完全在我,即便

是圣贤之人也不见得事事成功,何况我更不能马马虎虎!”

天圣年间,晏殊丞相赏识范仲淹的才学,举荐他到大理

寺丞任秘阁校理。后因言谈述事违背了章献太后的旨意,降

职为河中府和陈州通判。后来,皇上念及范仲淹的忠心,颁

诏召他回朝任右司谏。睬太后临朝听政时,让皇上选择冬至

这天在殿中召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各有司已经做准备

了,范仲淹为此上疏太后,说天子不应面北朝拜任何人,这

样做将开后世认为皇帝软弱而太后有实权的先河,然而这件

事已经办了。他又上疏,请求太后把权力还给天子,此事没

被太后理睬。等太后驾崩,许多人又都迎合皇上旨意,希望

尽量废除太后执政时的做法并加以根治。范仲淹却独自认为

太后是受先帝之托,辅佐当今皇上,十年间未见什么过失,

应该本着不究其小的过失而多看太后大的成绩。当初,太后

有遗嘱,立杨太妃来代替太后辅佐仁宗皇上。范仲淹劝谏

说:“ 太后是皇母之封号,自古没有替代的先例。” 于是取

消了太后的这个主张。

这一年大旱、虫灾严重,范仲淹奉命出使东南沿海各省

进行安抚。回来的时候,恰逢皇上废除郭皇后,范仲淹率领

谏官御史们跪地求情,但皇上不准,为此,范仲淹被贬为睦

州知州,继而改任苏州知州。一年以后,又被起用为礼部员

外郎、天章阁待制,回到京城,这时,范仲淹仍直言议论时

政的得失,结果遭到一些权贵大臣们的嫉恨。过了几个月,

范仲淹被任命做开封府知府。开封府历来是个难于治理的地

方,范仲淹在任上治理有方,政令宽简,空闲时吸取历代治

乱定国的经验为皇上进言献策。又献《 百官图》 给皇帝,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瑨摇摇

说:“ 任命人应根据每个人的才能,这样每个职位才能称

职,尧舜的治理方法不过如此。” 说到现在某些官员迁升快

慢次序,范仲淹认为:“如何就是为公,怎么就是为私,这

些皇上都应认真考察。” 这些言语直接触怒了当权的丞相吕

夷简,以至于在皇上面前争论起来,范仲淹请求答辩,吕丞

相指责范仲淹越权言事,结果被贬饶州。第二年,吕夷简也

被罢相。范仲淹改任润州,又调任越州。当时西夏君主赵元

昊称帝反叛,皇上又召回吕夷简复相位。又任命范仲淹为陕

西经略安抚副使,迁升为龙图阁直学士。

这时候正逢军中刚刚失去大将,西北延州边塞发生了危

机。范仲淹请求朝廷派他去西北边塞鹿阝州前线去抵御外族敌

人,于是就被任命为延州知州。赵元昊派人送信来求和,范

仲淹认为没有理由而求和难以置信,而且信中自己用君主的

称号,不可以将此信直接上报皇帝,便自己给敌方写回信,

晓以逆顺成败的利害,说理透彻明白。然而却因擅自给敌方

复信而遭朝廷又一次降职,被调任耀州。不到一月,又被改

调庆州。不久,改成四路设置将帅,任命范仲淹为环庆路经

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紧接着又升为谏议大夫,枢密

直学士。

范仲淹身为将军,行为持重,不急于追求小功利。他在

延州筑青涧城,开垦营田,恢复承平、永平废弃的营寨,当

地的羌人前来投奔的就有几万户。在庆州,以大顺为中心扩

展为城,作为把守的要塞,又修建细腰、葫芦二城,于是明

珠、灭臧等一些部族的头人都离弃原部族投到宋朝。自从边

塞的兵制毁坏以来,往往军中士兵与将领常互不相识,范仲

淹开始把延州的士兵划分由六个将领指挥,将他们训练齐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瑐瑩摇摇

整,各路军队都由军法管理。只要范仲淹在,敌人就不敢侵

犯。有人怀疑范仲淹用兵应变的能力,来到他所驻扎的大顺

城,一次范仲淹带兵出发,诸将领不知他要到什么地方去,

军队来到柔远这个地方,才发出号令告诉诸将所到之处,派

将士们前去修筑城池,修城用的各种工具,大小都齐备,而

军中原来并不知道。敌人用三万骑兵来攻打,范仲淹告诫诸

将:“只许打跑敌人,不许追过河去。” 不久贼兵果然逃走,

追兵没有渡过河去,而河对岸果然有敌人伏兵。敌兵看到此

计不成,就无奈离去。于是诸将都佩服范仲淹认为别人比不

上他。

范仲淹对待手下将领官吏,一定让他们服从军纪严格要

求自己。他所收到的朝廷赏赐都以皇上的名义分给诸将,让

他们自己谢恩。各个部族的人质,随便让他们出入,但没有

一个人逃走。部族首领来见,召他们进入自己的内室,并不

用人来守卫,对他们畅所欲言并不怀疑。范仲淹驻边三年,

士兵个个奋勇,边塞力量充实,在朝廷的威信很高,于是决

定攻打收取横山,收复灵武,此时赵元昊几次派人前来称臣

求和,皇上亦召范仲淹回京。

当初,陕西籍的地方武装有十几万,为了防止这些士兵

们逃跑,当官的就在他们脸上刺字作记号,只有范仲淹的军

中,只刺字于手上,范仲淹走后,这些人还可以退役为民。

他曾于两路军中收留当地羌民,让他们镇守边塞,因此可使

一些士兵从边地撤回内地,也免除了陕西老百姓送军粮服劳

役的负担。范仲淹这些措施,他离去后人们都十分称赞,至

今遵照他的这种做法不改变的地方还很多。

自从范仲淹因吕丞相而遭贬,群臣议论二人谁对谁错,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瑠摇摇

吕丞相对此很恼火,凡是支持范仲淹的都被斥为朋党,大多

是被判罪放于外任。及至吕夷简复相位,范仲淹也再次被起

用,于是两人达成协议,齐心协力平定外敌。天下的有识之

士都为此而称赞二人。但是有关朋党的议论仍是沸沸扬扬不

能平静。皇上既已经信任范仲淹可以重用,所以就不理睬人

们的议论而任用他。

庆历三年春天,范仲淹被召为枢密副使,推辞了五次也

不行,只得就任。上任几个月,又作参知政事,每次进,见

皇上都让范仲淹负责兴邦治国的大事。范仲淹十分感慨,

说:“皇上这样太器重我了,但是要办的事有先后,首先应

革除时弊才能久安,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皇上又在天

章阁召见范仲淹,并在御前赐坐,授给纸笔,让他草拟奏

疏。范仲淹离开座位以示敬意,把眼下应该首先办理的十几

件事情书写列出呈给皇上。他建议发布诏书兴建学校汲取士

子,重人的品质德行,不只专看文章辞采;革除“ 磨勘例

迁”这样论资排辈的作法来区别人真正的才能;减少高官

子弟世袭受荫得官的人数用来剪除过滥的弊病;以当地农业

情况来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等等。这些建议刚施行不久,然

而以前从“磨勘”、“任子” 中得到好处的人的利益受到冲

击,感到不便,于是对范仲淹进行攻击。那些嫉妒范仲淹的

人也跟着附和,推波助澜。正赶上边疆告急说有敌情,范仲

淹请求前往,于是任命范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到任后,

他给皇帝写信表示愿意继续镇守边关,于是封他为资政殿学

士,负责管理分阝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他的参知政事一职才一年就结束了。有司把范仲淹以前

所改革了的奏明皇上,又恢复以往的作法。有的还趁此来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瑡摇摇

言中伤范仲淹,皇上深知范仲淹的忠心耿耿,对此没有理

睬。此时,西夏人已称臣,范仲淹因为身患疾病请求调任河

南邓州。驻守邓州三年后,又请求调任杭州,以后又改任山

东青州。范仲淹的病情渐重,又请求改任颍州,但是路上乘

轿刚到徐州就与世长辞了。享年六十四岁。范仲淹病重之

时,皇上曾赐药问候。范仲淹死后,为表悼念,皇上停朝一

日,因为范仲淹临死前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和请求,皇上就派

人前去询问家属有什么要求,并赠追封兵部尚书之待遇,抚

恤十分丰厚。

范仲淹为人外表平和而内心刚直,对人态度和善结交广

泛。早年他母亲死时家中还很清贫,因此一辈子除非来客人

不吃很多肉菜。而且范仲淹平生乐善好施,胸臆宽阔,等到

死后检点家产,其妻其子仅有平常的衣食。他做官所到过的

地方,老百姓大多建立了他的祠堂供奉他的画像。他足迹所

至,自山林隐士、里巷市人、田野村民,包括远至少数民族

及外邦,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很多人都愿意传颂范仲淹

的往事。至于他的身世、官爵刻于墓碑、收录于家谱中,收

藏到朝廷国史的有关部门,这些都不必说了。说到他的一生

心系国家兴衰,这也是他生前的志向啊!

铭言道:

范仲淹祖籍在吴赵之地,世代是国君的臣子。其宽厚能

容纳山川,其德政惠及民众。范氏家族自从到北方以来,中

间经历了衰微的曲折。至范仲淹的奋起努力,赶上了大有作

为的时代。在事业上有成就也有过失,言论上有建树也有失

误。这难道说范仲淹事事都能成功吗,但尽管如此还是受到

了天子的重用。他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西夏在边境上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瑢摇摇

骚扰,朝中小吏们却推委苟且求安。受皇上之命,范仲淹果

敢前往,兴师讨伐边塞上的顽敌。凡有敢于入侵之敌,直捣

他们的巢穴。范仲淹驻边三年,能叫怯弱者振奋起来收复失

去的边地使之恢复完整。是范仲淹在边疆驯服了猛兽般的敌

人,使他们伏首称臣。由于最终西夏向宋投降,外族入侵得

以议和。皇上召范仲淹回朝,又委以治国重任。范仲淹叩首

感谢,也深知其中的艰难。改革之初还算顺利,难在最终得

罪小人。这些人议论纷纷,使得改革功败垂成。这些人并非

嫉恨范仲淹成功,而是想打倒范仲淹。然而范仲淹没有遭受

被打倒的厄运,这是天子的英明啊。范仲淹得以保全了一生

的功绩荣耀,死后又被封赠谥号。抚恤范仲淹的子孙,使他

的后人得以宠幸。这样就可以勉励百官,使他们效仿范仲淹

勤勉努力不会懈怠。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瑣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五

泷冈阡表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

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

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

廉,而好 施 与,喜 宾 客,其 俸 禄 虽 薄,常 不 使 有 余,曰

‘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

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

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

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

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

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

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

废而叹。吾问之,则曰:‘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

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

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

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其平居教他子

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

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瑤摇摇

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

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

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

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

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

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

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

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其后修贬夷

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

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

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

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

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故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

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

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

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

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 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

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

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

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列其世谱,具刻于

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瑥摇摇

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

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

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

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

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译文】

唉!我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

的儿子欧阳修才得以在墓道上立碑,不是我敢于有意迟缓,

而是因为有所等待。

我不幸,生下来四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节,家

境贫寒,自己操持生活,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

亲告诉我说:“你父亲做官,清廉自守却喜欢帮助别人,又

喜欢接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微薄,也常常不让它剩余。他

说:‘不要因为财物而损坏了我的清廉。’ 所以他死的时候,

没有留下一处房屋,一块田地可以来维持生活。我靠什么能

够自己守节呢?对于你父亲,我略微知道他一点,因此对你

有所期待啊。我自从做了你家的媳妇,没有赶上侍奉我的婆

婆,但是我知道你父亲能奉养父母;你没了父亲年纪又小,

我不能断定你必定有什么成就,但是知道你父亲必定会有好

的后代。我嫁过来的时候,你父亲服完母丧才过一年,逢年

过节举行祭祀,就会流着眼泪说:‘祭祀时再丰厚,也不如

在生前微薄供养。’偶尔用些好酒好饭菜,就又流泪说‘ 以

前常嫌不够,现 在 却 有 剩 余,可 是 怎 么 来 得 及 奉 养 父 母

呢!’我开始看见一二次,以为他新近免除丧服,偶然这样

罢了。后来经常这样,直到他去世,没有不是这样的。我虽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瑦摇摇

然来不及侍奉婆婆,却凭了这一点就知道你父亲是能奉养父

母的。你父亲做官时,曾经晚上点着灯烛批阅案卷。屡次停

下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判死罪的案子,我想寻求

他的生路却办不到啊’。我说:‘可以给死囚寻求生路吗?’

你父亲说:‘想寻求生路救活他却做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

没有遗恨了。确实有想为他求生路而能够找到生路的吗?因

为有替他求到生路的可能,却不为他求生路而被处死的人有

遗恨啊。常为死囚求生路,还有失误被处死的。何况有的人

却总是想方设法把人处死呢’。那时你父亲回过头来,看见

奶娘抱着你站在一旁,因而指着你叹息着说:‘算命的人说

我戌年就要死去,如果他的话说对了,我就来不及看见儿子

自立成人了,今后应当把我的话告诉他。’ 他平时教育其他

晚辈,也常用这些话。我听熟了,所以能够记得很详细。他

在外面做的事,我不能够知道,他在家里,没有一点虚假做

作的地方,所做的事情都是这样,这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

啊。唉,他的心里是十分重视仁道的,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

一定会有好后代的原因。你可要用这些来勉励自己!奉养长

辈不一定要衣食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对人有利的事虽然

不可能遍及到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里重视仁道。我没什

么可教导你的,上面说的这些是你父亲的期望啊。” 我流着

泪记住了这些话,不敢有所遗忘。

我父亲小时候便死了父亲,勤奋读书。在咸平三年考中

进士,做过道州的判官,泗、绵两州的推官,又做过泰州的

判官,终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我母亲姓郑,她的

父亲名德仪,世代都是江南地方有名的大族。我母亲恭敬勤

俭,宽仁慈爱,待人有礼,起初封福昌县太君,后来进封号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瑧摇摇

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在我家贫穷的时候,她勤俭

节约地持家,后来总是不让超过这个限度。她说:“我的儿

子在世上不能无原则地附和,节约俭省,是为了准备度过将

来的患难日子。”后来我被降职做夷陵县令,我母亲谈笑自

如,她说:“你家里本来就穷,我过得习惯了。如果你觉得

安适,我也就安适了。”

在父亲去世后二十年,我才得到俸禄奉养母亲。又过了

十二年,在朝廷做官,才能使先人得到赠封。再过了十年,

我做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亲因病在

官衙里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再过了八年,我这个没有才能

的人进了枢密院当副使,从而参与政事。又过了七年,才免

除参知政事。自从进了枢密院和中书省以来,天子施与恩

惠,褒奖我的曾祖、祖父和父亲三代。从嘉祐年间以来,每

逢国家大典,一定特加恩宠赏赐。先曾祖父,累赠金紫光禄

大夫、太师、中书令,先曾祖母,累封楚国太夫人。先祖

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先祖母,

累封吴国太夫人。先父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

书令兼尚书令。先母,累封越国太夫人。当今皇上即位初次

祭天,赠封先父为崇国公,先母进号魏国太夫人。

在这时我流着眼泪说道:“ 唉,做了好事,没有不报答

的,只是时间上有早有晚,这是一般的道理啊。我的祖先与

父亲积累善行,成就仁德,应当享受那隆盛的报答,他们虽

然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亲自领受,死后却能赐爵受封,显示光

荣,奖赏大德,确实享有三朝的恩宠诏命。这就足够在后世

扬名,并且庇护他们的子孙了。” 我于是列上世代的家谱,

详细地刻在墓碑上。后来,我又记录了先父崇国公的遗训,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瑨摇摇

我母亲用来教诲我并期望于我的话,一起在墓道上揭示出

来,使人家知道我的德行微薄,才能缺少,遇着清明的时

代,担任官职,却能幸运地保全大节,不至于辱没祖先,这

是有来由的。

熙宁三年四月十五日,儿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

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

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

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欧阳修撰写墓表。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瑑瑩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七

张子野墓志铭

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

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如子

宜。”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若吾

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与其可哀

者,皆宜见于予文,宜其来请于予也。

初,天圣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

深、南阳张尧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

杰贤豪,日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

乐,而尧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予

时尚少,必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

适然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

四千里,山石且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

洛人至今皆以谓无如向时之盛,然后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

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其后六

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之。于是又知非徒

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亦不可得。呜

呼,可哀也已!

子野之世曰:赠太子太师讳某,曾祖也:宣徽北院使、

枢密副使、累赠尚书令讳逊,皇祖也;尚书比部郎中讳敏

中,皇考也。曾祖妣李氏,陇西郡夫人;祖妣宋氏,昭应郡

夫人,孝章皇后之妹也;妣李氏,永安县太君。

子野家联后姻,世久贵仕,而被服操履甚于寒儒。好学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瑠摇摇

自力,善笔札。天圣二年举进士,历汉阳军司理参军、开封

府咸平主簿、河南法曹参军。王文康公、钱思公、谢希深与

今参知政事宋公,咸荐其能,改著作佐郎、监郑州酒税,知

阆州阆中县,就拜秘书丞。秩满,知亳州鹿邑县。宝元二年

二月丁未,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有八。子伸,郊社掌坐,

次从,次幼未名。女五人,一适人矣。妻刘氏,长安县君。

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遇人浑浑,不见圭

角,而志守端直,临事敢决。平居酒半,脱冠垂头,童然秃

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

者邪?

子野讳先,其上世博州高堂人,自曾祖已来,家京师而

葬开封,今为开封人也。

铭曰:

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

不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

其归其藏。

【译文】

我的朋友张子野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弟弟张充写信给

我,请求道:“我哥哥的灵柩将于今年三月的一天在开封安

葬,不可以不写篇墓志铭,给他作墓志铭没有谁比你更适宜

的了。”唉!我虽然不善于作墓志铭,但是我乐意宣传天下

的好事流传给后世。何况是我的朋友张子野呢,不仅他的好

事可以写成墓志铭,而且又跟我有着旧日老朋友的交情,他

的一生有着值得哀痛的地方,这一切都应该由我写成文章,

难怪他的弟弟要求我来写墓志铭呢。

记得天圣九年,我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陈州的谢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瑡摇摇

希深、南阳的张尧夫和我友张子野都还健在。这时留守府的

人士都是杰出的人才,每天彼此交往,饮酒唱歌,举行各种

竞赛,相互争夺先后而欢笑娱乐。但张尧夫与子野两人往往

不参与竞赛,他们不动声色,大家都说他们俩是忠厚之人。

我这时还年轻,对诸事充满信心,认为洛阳是东西交通的枢

纽,聚集的人才多,是当然的事情。以后,离开洛阳到京城

开封任职,又贬到南方作夷陵县令,走遍了长江汉水一带,

行程有一万三、四千里。有时处在荒山,有时来到水滨,独

自一人穷困地居住或游览,希望能找到昔日的人才追随他

们,可是再也找不到了。不过,即使是洛阳人也认为现在赶

不上过去的盛况了。从此我才知道,世上的杰出人才不可能

经常聚集在一起,更难找到这样的人作朋友,实在可惜啊。

我还在洛阳时,已经为张尧夫的去世而痛哭,还写了墓志

铭;六年后,又为希深的去世痛哭,也写了墓志铭;现在又

为我的友人子野哭写墓志铭。这时我又明白了不仅找到这样

的朋友很难,连使有道德的好人长久活在世上也不可能啊。

唉!太悲痛了。

张子野的家世是:曾祖张某,封赠为太子太师。祖父张

逊,曾任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累功封赠为尚书令。父亲

张敏中,曾任尚书比部郎中。曾祖母李氏封赠陇西郡夫人。

祖母宋氏封赠为应郡夫人,她便是孝章皇后的妹妹。母亲李

氏,封赠为永安县太君。

子野的家庭与皇后有亲戚关系,几代常当大官,但他的

装束和举止好像一个贫苦的读书人。子野好学用功,善于写

文章。天圣二年中进士,历任汉阳军司理参军,开封府咸平

县主簿,河南府法曹参军,王文康公、钱思公、谢希深和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瑢摇摇

任参知政事的宋公,都推荐他的才能,改任著作佐郎,监郑

州酒税,阆州阆中县知县,又调到京城任秘书丞。任期满

后,作亳州鹿邑令。宝元二年二月丁未日因病在任上去世,

享年四十八岁。长子张伸,任郊社掌坐,次子张从,还有一

个小儿子,年幼没有正式命名。女儿五个,一个已出嫁。妻

子刘氏,封赠为长安县君。

子野为人,外表虽然显得轻松,而内心很刻苦,对人厚

道,不露锋芒,但品格端庄正直,遇事情很果断。平日饮酒

到酒酣耳热时便脱下帽子,低下头只见头顶已秃,鬓毛已白

了。我本来就可怜他身体早衰,而他竟然这样去世了,难道

他内心有不得志的哀痛吗?

子野名先,他的祖籍是博州高堂人,从曾祖以来一直住

在京城,葬在开封,现在该算作开封人了。

铭文是:

啊,子野!品质忠厚,才能优良。谁使他一生迭遭祸

怏?谁使他寿命不长?难道他内心不能自得其乐,被外物加

以残害损伤?开封的郊外,新里这个地方,张氏三代人都葬

在这里,子野也安息在这个地方。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瑣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八

黄梦升墓志铭

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其

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

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资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

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梦升

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

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

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

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复调江陵府

公安主簿。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

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口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

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

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

邓。间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

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 求

之不肯出,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大笑曰:“ 独

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辨雄伟,其意气奔放,

犹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

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

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

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

常怏怏无所施,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

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四十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瑤摇摇

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

凡三十卷。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将以庆历四年某月某日,

葬于董坊之先茔,其弟渭泣而来告曰:“ 吾兄患世之莫吾

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予尝读梦

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 子之文章,电激雷震,

雨雹忽止,门贝 然灭泯。”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

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

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

【译文】

我的朋友黄梦升,他的祖先是婺州金华人,后迁移到洪

州的分宁。他的曾祖父元吉,祖父某,父亲中雅,都没有做

过官。黄家世世代代是江南的大族,从其祖父、父亲两代以

来,都乐善好施,又都喜欢收集书籍以召集四方的读书人。

梦升兄弟都爱学习,尤其感到自豪的是文章的气势。我少年

家住在随州。梦升跟着他在随州做官的哥哥茂宗同住。那

时,我还是个小孩子,站在各位堂兄的旁边,见梦升年纪约

十七八岁,眉清目秀,善于饮酒、谈笑。我虽然年纪小,心

里独以梦升为奇。

以后过去了七年,我与梦升在京师同时考中进士。梦升

考中丙科,开始时担任兴国军永兴县主簿,心中郁闷不平,

很不得志,因此自称有病离职回家。后来重又调任江陵府公

安主簿。那时我刚好被贬到夷陵担任县令,与他在江陵相

遇。梦升面容憔悴,让我一时难以认出,过了好久我们才相

互握手并感叹不已,于是相互劝酒,以至夜间酣醉起舞,欢

呼歌唱,大声说话。我为梦升壮志虽衰而少年时意气尚在而

更觉悲哀。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瑥摇摇

过后两年,我调任乾德县令,梦升也调到南阳任主簿,

我们再次在邓州相遇。我曾问他一生写了多少文章,他感叹

道:“我已经不愿意提起写文章的事了。一个人得志不得志

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不是世人不了解我,是我羞于向人们谈

起这些事。”我向他要文章看,他不肯拿出来,便拿酒来与

他一起喝。又大醉起舞,歌唱欢呼。于是他笑着说:“ 你是

了解我的人!”这时才肯拿出他的文章给我看。他的文章读

起来广博善辩,气魄雄伟,那意气的奔放,好像仍然不可抵

挡。我为梦升志向受到压抑而文章却依然没有衰退而更加

悲哀。

此时,谢希深出任邓州知州,特别喜欢称道天下的人

才。我便将梦升的文章抄录了,准备送给希深看。但还来不

及送上,他便去世了,我也离开了邓州。后来担任邓州知州

的都是一些庸俗的官吏,再没有赏识梦升的人。梦升的个性

一贯刚直,不随便附和别人。一身才华,常郁郁不得施展,

最后死在南阳。

梦升名注,死于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享年四十二

岁。他一生所写的文章有《 破碎集》、《 公安集》、《 南阳

集》,共三十卷。娶妻潘氏,生四男二女。将在庆历四年某

年某月葬于董坊黄氏祖坟上,他的弟弟黄渭哭泣着来对我

说:“ 我哥哥忧虑世上没有理解他的人,谁能为他写墓志

铭?”我一贯同情梦升,所以为他作铭如下:我曾读梦升的

文章,看到他为哥哥的儿子黄庠所写的悼词说:“ 你的文

章,如电闪雷鸣,风雨冰雹,骤然而止,寂然消失。” 每读

到此,往往吟咏叹息再三。可叹呀梦升,你的遭遇尚不及黄

庠。你的一生没有令人震惊的影响,郁郁难舒,默默无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瑦摇摇

是谁赋予你这样的才干,又不让它得以施展?我不知道应归

罪于谁,只是为梦升感到悲伤。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瑧摇摇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

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

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

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

《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

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

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

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

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

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

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

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

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

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

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异议,

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

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 叙燕》、《 息戍》 二

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

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

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瑨摇摇

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

得罪矣。然 则 天 下 之 称 师 鲁 者,于 其 材 能,亦 未 必 尽 知

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

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

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

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

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

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

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

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

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

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故不复次其世家

焉。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译文】

师鲁是河南人,姓尹名洙。但是天下认识他与不认识他

的人都称他师鲁,这是因为他名声很大。但是世上知道师鲁

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章,有的佩服他的议论,有的称赞他

的才能。至于他的忠义节操,无论身处困顿还是畅达、面临

灾祸还是福运都无愧古代君子的表现,则是天下称师鲁的人

未必都知道的。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法度,博学强记,通知古今,长

于春秋笔法。他与人说话时,是非明确,尽力把道理讲透才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瑒瑩摇摇

肯罢休。他不随便放弃自己的见解而轻易附和别人,别人也

很难超过他。遇事不论难易,他都勇于承担。他被世人称道

的这些品格,也是他被人嫉恨的原因,所以他终于穷困地

死去。

师鲁年轻中进士,做过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

军、邵武军判官,通过书判拔萃考试,升任山南东道掌书

记,继之任伊阳知县。王文康推荐他的才能,召到朝廷考

试,担任馆阁校勘,升为太子中允。当天章阁待制范仲淹被

贬饶州时,谏官、御史都不肯说话,师鲁便向朝廷上书,说

范仲淹是自己的老师和朋友,愿同他一起被贬,于是被贬为

监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碰上他父亲去世便离了职,守孝

期满重新任命为太子中允、做河南知县。赵元昊反叛,陕西

用兵,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用师鲁做经略安抚副使的判

官。师鲁虽然由葛怀敏招募,但更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所

深入了解和信任。后来,宋军将领兵败好水川,韩琦被降后

任秦州知州,师鲁也调任濠州通判。过了很久,韩琦向朝廷

上奏,将师鲁调为秦州任通判。升迁为泾州知州,渭州知

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因水洛筑城的事与边防大臣意见不

一致,被调为晋州知州。又做过潞州知州,因在任时对百姓

有恩惠,潞州人至今还思念他。后积累功劳升任为起居舍

人、担任龙图阁直学士。

师鲁 在 天 下 太 平 时,尤 其 喜 欢 谈 论 军 事,所 写《 叙

燕》、《息戍》 两篇文章流传于世。从与西夏发生战争五六

年间,一直在前线。所以他的军事议论特别精密,而对于西

部边防的战事尤其了解的详细。他提出关于兵制的主张,论

述战守胜败的关键,详尽分析了现在的各种利害关系,又设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瑠摇摇

想训练当地青年为“ 土兵” 代替从别处调去守边的士卒,

以此减少边防开支,作为抗敌的长久之策。可惜这些都来不

及实行。不久,西夏向朝廷称臣,西部边防部队解除战争状

态,师鲁也离开了西部边防,并因事获罪。即便是天下称赞

师鲁的人,对他这方面的经历与才能也未必有详尽的了解。

开始,师鲁在渭州做知县,将吏中有人不听他的指挥,

师鲁欲按军法斩之,但没有办到。后来这个人在京城上书告

师鲁把公款借给部下,因而朝廷降罪贬师鲁为崇信军节度副

使,又调任监均州酒税。生了病,没有医药,抬到南阳求

医。病重时,他靠着桌子坐着,看到年幼的孩子在面前也没

有流露出十分怜惜的神色,与客人们谈话,始终没有说到个

人的私事。他享年四十六岁便去世了。

师鲁娶妻张氏,被封某县君。师鲁有个哥哥,叫尹源,

字子渐,也因文章著名,前一年便去世了。师鲁在十年间共

三次被贬,失去了父兄。他有四个儿子,接连死了三个。一

个已出嫁的女儿也死了。现在他自己也在被贬之中去世了。

留下三岁的儿子,四个没有出嫁的女儿,家中没有剩余的

钱,停丧在异乡南阳不能运回故乡。平生的老朋友不论远近

都送钱财帮助办理丧事,这样他的妻子儿女才把他的灵柩运

回了河南府。在某年某月某日安葬在祖坟旁。

我与师鲁是兄弟般的朋友,我曾经给他父亲写过墓志

铭,所以不再在此罗列他家的家世。铭文是:

埋藏得深深的,封闭得严严的,石碑可以因日久而朽

坏,铭文却永远不会泯灭。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瑡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三十四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

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

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

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

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

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

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

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祐。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

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

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

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

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

“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

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

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畜充溢,抑

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

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

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瑢摇摇

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试秘书省

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

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 太常

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

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

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

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丞、直史

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曰迈、曰迟。有

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

盖晚而好《易》,曰:“《易》之道深矣,汩而不明者,诸儒

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圣人之旨见矣。” 作《易传》,

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 知我者,惟吾父

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铭曰:

苏显唐世,实栾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孙。自其高

曾,乡里称仁。伟欤明允,大发于文。亦既有文,而又有

子。其存不朽,其嗣弥昌。呜呼明允,可谓不亡。

【译文】

四川有位君子苏君,名洵,字明允,眉州眉山县人,他

处事得宜,合乎规范,在家中修学,信义行于乡里,在很久

以来就有名声。在至和、嘉祐年间,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

苏辙,一起来到京城开封,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他写的书二

十二篇文章献之于朝廷。书不久传出来,官员和士大夫争相

传阅这些文章。他的两个儿子参加进士考试,都中选高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瑣摇摇

也因为文学在当时受到赞誉。眉山县在西南数千里之外,有

一天父亲和儿子的名字威重地响遍了京城,他们的文章就拥

有了天下。他的文章,博学思辩而气势宏伟,读其书能感觉

到这个人的风貌。终于见了面,却平和温雅地像不会说话。

等到接近他,和他呆在一起时间愈长就愈觉得他可亲可爱,

偶尔发表见解,愈是辩论深入,其精义就愈加层出不穷。

啊,他真能称得上是纯净明朗诚实忠厚的君子!

苏洵的曾祖父名字叫祐。祖父名字叫杲。父亲的名字叫

序,朝廷封赠职方员外郎,三代都没有官位。职方员外郎有

三个儿子,叫苏澹,苏涣,都因为文学而考中了进士;苏洵

年龄小,唯独不喜欢学习,人已长大,依然不懂得读书。苏

序放纵却不过问,乡村的族人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的问苏

序是什么原因,苏序微笑着却不回答,苏洵也就依然自由自

在。二十七岁时,才开始拼命发愤读书,谢绝了平常交往的

那些朋友,闭门读书写文章。一年有余,参加进士考试,多

次不中第。又参加茂材异等的考试,依然没有考取。回来感

叹说:这些东西不值得我去学习。” 把所写的数百篇文章都

烧毁了,关起门来更加刻苦读书,五、六年停笔不写文章。

于是广泛研究六经、百家的学说,用这些学说研求从古代到

现在天下大治大乱得失成败问题,研求圣人贤达君子挫折顺

利、出仕退隐问题,从中找到了精粹,思想包容充溢,却抑

制着不表达出来。很长时间后,感慨地说:“ 可以了。” 从

这时开始写文章,一会儿就数千字,文章纵横上下,出入弛

骤,一定达到深入细微才止笔。大概他的禀赋厚重,所以取

得成就就迟缓;志向笃诚,所以得到的也就精微。苏洵自来

到京城,当时的晚辈和学者都敬重他的贤明才华,学习他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瑤摇摇

文章并作为遵循的规矩。因为父亲和儿子都有名望,所以将

他称为“老苏”以作为区别他的儿子。

开始,我为苏洵向朝廷递上他写的书,朝廷要在紫微阁

召见并考试,苏洵辞谢没有去,朝廷就任命他为试秘书省校

书郎。恰好太常寺编纂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于是就让他作

了霸州文安县的主簿,让他拿这份薪水,和陈州项城县令姚

辟一起编纂礼书。编纂了《 太常因革礼》 一百卷。书编撰

完成后,已呈送朝廷还没有批复,苏洵却因为疾病而去世

了,这时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享年五十八岁。皇帝听到消

息哀怜他,特别封赠他光禄寺承的官衔,命令官员准备船装

载其棺材回四川安葬。苏洵娶程氏为妻。她是大理寺丞程文

应的女儿。生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叫苏景,早年就死了;一

个叫苏轼,现在在殿中丞直史馆做事;一个叫苏辙,暂时在

大名府做推官。三个女儿早年也都死了。孙子叫苏迈、苏

迟。苏洵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苏洵喜欢和人交往,将别人的忧患困难当作自己的事,

如果有人去世了,就抚恤养育他们的孩子,家乡很多人感激

他。晚年喜爱《易》,说:“《易》的道理是很深刻的,混乱

却不明白的人,那些儒生就会用牵强附会的学说搅乱它;除

去诸儒附会之说,《易》 的深刻涵义才能被发现。” 苏洵撰

写《易传》,没有写完就去世了。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

彭山的安镇乡可龙里。

苏洵生在遥远的地方,而且学问晚年才有成就,经常感

叹说:“ 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父亲和欧阳公。” 这样,除了

我还有谁能写这墓志铭?碑铭是:

苏氏家族显赫自唐代,实际上是栾城人。因为作官而留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瑥摇摇

在四川眉县,在这里繁衍子孙后代。从他的高祖和曾祖开

始,同乡的人都称赞他们仁义。了不起啊苏洵,在文章上取

得成就。既有了文章,而且也有了才华超群的儿子。他将永

垂不朽,他的后代将更加繁盛。啊,苏洵,你没有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瑦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三十九

夷陵县至喜堂记

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

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贩夫所售,不过鱼肃鱼腐

鲍,民所嗜而已。富商大贾,皆无为而至。地僻而贫,故夷

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州居无郭郛,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

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常下乘,掩鼻以疾趋。而民

之列处,灶、廪、匽、井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

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

瓦屋者不利。夷陵者,楚之西境,昔《 春秋》 书荆以狄之,

而诗人亦曰蛮荆,岂其陋俗自古然欤?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

土册,甓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

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

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于

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

堂,度为疏絜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

至而落之。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

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

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然夷陵之僻,陆走荆门、襄阳至京师,二十有八驿;水

道大江,绝淮,抵汴东水门,五千五百有九十里。故为吏者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瑧摇摇

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

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

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

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

既至而后喜也。

作《至喜堂记》,藏其壁。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

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尔。

【译文】

峡州州治夷陵,地处长江之滨,由于有花椒、漆和造纸

这些特产,因而商业通达,但民间习俗节俭粗陋,通常自给

自足,没有仰赖四方的东西。商贩销售的东西,不过是干鱼

和腌鱼,百姓嗜好的东西罢了;富商和大买卖人都因为没有

利可图而不到夷陵来。由于地处偏僻而贫穷,所以夷陵是下

等县,峡州是小州。

峡州州治没有城墙,大路不能容车马行驶,市场上没有

百货陈列,店铺也因有怪味无法进去。就是知州经过集市,

也经常下马掩着鼻子迅速走过去。百姓的住处、厨房、储蓄

室、厕所、水井都在一起,一间屋子里上面住人,地上养

猪。房子覆盖都用茅竹,因此每年常常闹火灾。民间习俗信

鬼神,他们世代相传说盖瓦房的不吉利。夷陵地处古代楚国

的西部边境,从前《 春秋》 写荆楚都以少数民族狄混称,

诗人也说是蛮荆。难道他们的陋俗从古代就这样吗?

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庆基任峡州知州,开始植

树,增加城郭的栅栏,用砖铺砌南北的街道,兴建市场的门

和卖东西的区域;又教导百姓建瓦房,把米仓和灶区分开,

让人和牲畜分开住,使当地的习俗逐步改变。这些事情完成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瑨摇摇

后,又任命夷陵县令刘光裔来治理这个县,建敕书楼,装饰

官府办事的正堂,更新吏役的房舍。景祐三年的夏季,县里

的事情都完成了。此时我因为获罪来到这个地方,朱庆基和

我是旧交,他怜悯我因为获罪来到这里,就为我在正堂东边

兴建此堂。这块地方疏朗洁净阳光充足,居住在这里使我的

身心得到休息。堂建成后,又和宾客一起为新屋落成而举行

庆贺宴会。有罪的人,应该遗弃在丑恶的地方,居于贫穷险

恶之地,使他们憔悴忧思而知道自己悔过。现在我依靠朱公

而得到这块宝地,以偷取安逸和安闲,这样我就忘掉了自己

是戴罪之身,这与来此地的意图有了差异。

夷陵很偏僻,陆地走荆门、襄阳到京师,有二十八个驿

站;水道走长江、横渡淮河、抵达开封东边的水门,也有五

千五百九十里。所以做官吏的人大多不想远来此地,而在夷

陵做官的人也往往无法交卸职务,到三年任期届满有的就主

动辞职。但夷陵风俗朴实鄙野,很少盗贼。县令每天吃的有

稻米和鲜鱼,还有桔子、柚子、茶、笋四季的鲜果美味,江

山风景秀丽,居所维修整治完好,没有不可爱的地方。这不

仅使戴罪之人可以忘掉自己的忧虑、烦恼,而且凡是作官吏

的人都是刚来的时候不欢快,到了夷陵一段时间后就欣喜

了。作至喜堂记藏于墙壁间。

县令虽然地位低下,却管理着土地与百姓;应该记录下

夷陵风俗变化的好与坏,使以后来这里的人有考察的依据。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瑓瑩摇摇

峡州至喜亭记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

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

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

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

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

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

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

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

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

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

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

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

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

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

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 《 诗》 所谓“ 恺悌君子”

者矣。

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

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

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译文】

蜀国在五代是伪政权,它以山川的险要作为防卫,以物

产的富庶自给自足,不与中原地区通车通船已有五十九年。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瑠摇摇

宋承受上天之命,统一中国,全国各地依次平定。宋太祖更

改年号为乾德的第三年,终于平定了蜀国。从此以后,蜀地

的丰富的丝麻织物,遍布天下各地,而向朝廷输送粮饷和贡

品以及经商旅行的人们,陆地上乘车途经秦州、凤州,水路

则乘船沿着岷江前进,绵延万里,来往不绝。

岷江从发源地一路流来,汇合蜀地众多的水流,流出三

峡就是荆江。水势倾泻,回旋直射,水流凶猛怒号,激浪翻

腾,遇到窄狭的地段就形成湍猛的急流,碰到岩石就变成漩

涡。顺流而下的船只,顷刻之间便驶出数百里,使人来不及

环顾巡视。稍微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便会撞上悬岩巨礁,将

船撞得粉碎漂散沉没,不见踪影。因此,凡是蜀地出产的可

以充实皇宫府库、供应京师及转运各州的物品,都从陆路运

出,其他不甚重要不急用的东西,才从江上运输,好象抛弃

了一样。岷江的凶险不测到了这个地步。夷陵作为一个州

郡,位置正对着三峡出口处,江水流出三峡,才变成宽广平

缓的水流。因此乘船的人来到这里,必定洒酒在地,再三叩

拜,互相庆贺,就象是死而复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次到峡州任知州的第三个月,在江

边渡口建造至喜亭,作为乘船的人暂时憩息的地方。并且标

志着天下最险要的地方到此才开始平坦,认为这是乘船的人

欢喜庆幸的事。夷陵历来属下州,粮饷和薪俸都很少,而且

地方又偏僻遥远,即使治理得法,政绩显著,也难博取声

名,以助升迁。朱公能不兼地方僻远穷困而安然处之,他又

从心底庆幸人们能够脱离忧患而归于快乐顺利,这正是

《诗经》所说的“恺悌君子”啊。

自从朱公到郡以来,连年都获得大丰收。随着百姓有盈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瑡摇摇

余,然后才建此亭,造福于往来的商人行客。对来往行人提

供住宿,对服役的人给予慰问。建亭征役不影响农时,人人

都有依靠,这些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因此凡是朱公的下

属,都在一起商议,然后嘱咐我来写这篇文章。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瑢摇摇

画舫斋记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

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

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

达,则栏槛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

休乎舟中。山石山酋卒山,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簷之外,又似

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 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

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

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

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

行几万余里。其羇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

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

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

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

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

之危,蛟鼍兽之出没,波涛之淘炎欠,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

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

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

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

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其大字以题于楹,惧

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瑣摇摇

【译文】

我到达滑州的第三个月,就把官衙东边的一座房屋修建

成为休息室,起名为画舫斋。画舫斋横向有一间房,纵向有

七间房,各间有小门相通,进入我这个画舫斋中,就好象到

了船上,其中墙壁严实的房间深暗处,在屋顶开了个天窗用

来照明。其中两边没有墙壁的房间,宽敞明亮,就在两边修

建了栏杆,坐着或站着可以做倚靠,凡是在斋中休息的人,

都觉的好象在船上休息一样。高耸的山石,美花佳木,排列

在两边屋檐以外,又好象泛舟中流,左右的山岭树木互相映

衬,极为可爱。这就是给它起名画舫斋的原因。

《周易》的象辞,每讲到处境危难时,就一定用渡河作

比喻。这是因为船这种东西是用来渡过危难而不是用来安全

居住的。现在我在官衙中修一间房屋,作为休息游玩的地

方,却反而用船来命名,难道不是乖张了吗?何况我又曾因

罪而遭贬谪,奔走在江湖之中,从汴水出发,渡过淮河,沿

长江上溯到达贬所,次年又改任乾德令,由汉沔赴任,合计

走了几乎万里水路。在旅途中穷困不幸,突然遇上大风大浪

的恐惧,往往求神明保佑来摆脱一时的祸患,这种情况数次

出现。当恐惧之时,环看前后乘船之人,不是商人便是做官

的,因而我私下叹息道,不是贪求财利或身不由己,谁肯如

此奔波呢?依靠上天的恩惠保全了我的性命,现在得以去除

往日的罪过,在朝廷列排上官阶,并来到这个州,食有官府

的供给,居住在官衙之中,回想过去奔走江湖之中的经历,

荡舟风浪的危象,蛟龙出没,波涛汹涌,本该在睡梦之中都

会产生恐惧,现在却忘记了当时的艰难险阻,还用舟来给房

子起名,难道我真的以船上的生活为乐吗!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瑤摇摇

不过我听说古人有逃避世事远走江湖,并终身不肯回头

的,他们一定有自己感到快乐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贪图财

利而处于险境,或者有罪而身不由己,而是风平浪静,傲然

躺在席子上,一日千里,那么乘船不是很快乐吗!不过我实

在没有那样的闲暇,既然游玩的船叫做舫,姑且就用它来给

我这房间命名,这怎么能说不恰当呢?

我的朋友蔡君谟擅长写大字,书法奇特宏伟,我将请他

写大字题在楹上。恐怕他怀疑我给这斋起名的用意,所以详

尽的解说。并把此记写于墙壁上。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写。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瑥摇摇

王彦章画像记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

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

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

而晋人独畏彦章。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

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

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

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

死,而梁亦亡矣。悲夫!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

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

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

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

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

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

经于帝前,公因用芴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

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

于京师,而《史》 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

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

《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

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

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

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瑦摇摇

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

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

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

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

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

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

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

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

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善用枪,当时号王铁

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

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

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

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者,盖其希慕之

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

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译文】

太师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在后梁任过宣义军

节度使,以身殉国,葬在郑州管城。晋天福二年,才赠太师

称号。在后梁,他以智勇双全闻名。后梁与后晋的战争大小

几百次,勇猛的将领不知有多少,而晋人独独畏惧彦章。自

从梁朝乾化年间以后,他经常与晋军作战,多次把庄宗围困

在河上。到了梁朝末年,小人赵岩等专权,梁的大臣老将多

因谗言不被皇帝信任,都心怀愤怒而对国事懈怠。而梁朝也

因此完全失去了河北之地。大势已去,军中将领对时局都抱

观望态度,只有彦章发奋坚持不渝,没有丝毫退缩懈怠,报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瑧摇摇

国之志虽未成功,但终于以死尽忠。彦章已去,梁也随即灭

亡了,可悲啊!五代从开始到结束,才五十四年,却更换了

十三位国君,五次改朝换代,八姓先后掌握政权,士人不幸

出生在这个时代,能保持自身不受污染,终生重视名节的实

在太少了!彦章本来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不懂文化,言

语质朴,平生经常对人说:“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他的

义烈勇敢、忠诚守信都是出自他的天性。

我编写《五代史》,曾怀有扬善贬恶的意图,写到彦章

的传记,深为他的经历感愤叹息,可惜旧五代史残缺简略,

不能详细记载他的事迹。康定元年,我因担任节度判官来到

滑州,向滑州人寻求有关彦章的材料,终于找到彦章的孙子

王睿所记录的《家传》,内容比旧史丰富,其中记得胜之战

尤其详细。《家传》又提到梁朝宰相敬翔因恼怒梁末帝不肯

起用彦章,想在末帝前自杀。还提到彦章因为用朝笏在地上

指画山川形势,被御史弹劾。又说彦章五个儿子,有两个与

其一道殉节。这些都是旧史没有的。又说彦章在滑州,因受

谗言自行赶回京师辩白,而旧史却说是末帝召他回去。唐军

逼境时,后梁的军队当时全归段凝掌握,京城的老弱残兵不

足几千,彦章只得到五百名保驾士兵前往郓州去抵御敌军,

因为兵力单薄,兵败中都。但是旧五代史却说他率领五千人

去郓州。这些都是旧五代史记载不对的地方。

彦章进攻德胜城的时候,在接受皇帝军令时,保证在三

天之内破敌。后梁的将相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在暗暗发笑。等

到攻破德胜城南门的时候,果然只有三天。当时,后唐庄宗

在魏州,听到彦章又被任用,料定其一定快速进攻德胜,便

从魏州亲自赶到德胜救援,结果已经来不及了。庄宗善于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瑨摇摇

料,彦章善于出奇制胜,这是多么的神奇啊。现在我们宋朝

有四十年没打过仗了,一旦赵元昊反叛,便打败我们的军

队,杀死我们的将领,接连四五年如此,可我们到现在还没

有制定出攻守的策略。我曾独自坚持出奇制胜的建议,但遗

憾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同时人们在听到我的说法时,有

人笑我狂妄,有人根本不予理睬。就是我自己也感到迷惘,

不敢确定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等到读了王彦章家传,看到

德胜大捷,才知道古来名将,必定是出奇才能制胜。不过,

不能周密计划的人便难于出奇,并且出奇要迅速果断,这才

是天下伟人的举动,不是那些被常规所束缚的人能办得到

的。我每次读他的家传,总是想象王彦章的模样。

两年后,我又来到滑州作通判。今年正月,经过百姓所

说的铁枪寺前,又找到并拜谒了王彦章的画像。这幅画像因

年代久远,磨损得十分厉害,只能模模糊糊地现出彦章的模

样。我马上命令画工加以修饰整理,却不敢随便添加什么,

恐怕失掉了真实的面目。王彦章善使铁枪,当时的人称他

“王铁枪”,他虽然离世已有百年,现在人们还在用铁枪作

为庙名,连小孩都知道王铁枪是一位良将。使用铁枪的勇士

难道当时没有别人吗?但只有王彦章名垂不朽,难道不是因

为他的忠义气节吗?画像已历时一百多年,修饰整理后又可

保存百年。不过,彦章的永垂不朽,并不在画像的保存与

否。我之所以留心这幅画像的原因,只是由于钦佩到了极

点。读他的书,尚且想象他的模样,何况得以拜谒他的画

像,看到了他的模样呢!所以不忍心看到画像的损坏。画像

修好之后,便在背后写下了我的感受,然后物归原主,让他

好好保存。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瑔瑩摇摇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

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氵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

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

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

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

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

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

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乡之凭

恃险阻,戋刂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

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

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

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

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

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

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

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

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

修记。

【译文】

我担任滁州刺史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这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瑠摇摇

才觉察出滁州的水原来是这么甜美,询问滁州本地人,才寻

得这水源在滁州城南面约有百来步的地方。那儿上面是高耸

挺立的丰山,下面是幽暗深邃的山谷,似隐藏在那里。中间

有清澈的泉水,翻滚着从地下涌冒出来。不论是仰观俯察,

还是左顾右看,四下里回望起来是很惬意的。于是我令人疏

通泉流,凿去乱石,开辟了一块地方建筑了亭子,就可以和

滁州人士一块儿到这儿来游赏了。

滁州在五代战争之际是块要地。昔日太祖皇帝曾经带领

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击溃南唐李景的队伍十五万人,并且

在滁州东门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和姚凤,从而平定了滁

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的山川形势,按照滁州地理的图籍,

登高远望清流关,希望找到当年皇甫晖、姚凤被捉之处,但

那些知道此事的老人都已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

了。自从唐朝失去了它的政权,国家分裂,各路豪杰同时奋

起争夺天下,互相之间到处成为敌国,哪能数的完呢?等到

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现统一了中国,原先的那些凭借险要

地形的割据势力都被铲除消灭。相距百年,往事如烟,惟见

山高水清。想打听当年的战事,可是上一朝代留下来的老人

都已不在了。如今滁州介于长江、淮河之间,乘坐车船的商

人和四方的游客都不到这里。老百姓见不到滁州以外的事

情,而安心于田间的生活,怡然天年,卒老于此。然而有谁

知道这是由于皇帝的公德,老百姓方得以休养生息,滋润化

育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此地,喜爱这里地方偏僻而政事简单,又喜爱这里

的安宁闲适的民俗。在山谷里找到了这股清泉之后,我便天

天同滁州人来此,抬头望山,俯身听泉。春天采撷幽香的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瑡摇摇

朵,夏天乘凉于大树荫下,秋冬雨季,经过风霜冰露,山间

景物瘦硬如削,更显清秀,四季的景色,无不令人喜爱。又

加上庆幸这里的百姓由于连年丰收而欢乐,因此就更高兴和

我在一起游赏。所以就根据这里的山河特点,来说明此地风

俗的美好,以使人民理解他们得以安然享受这丰收年景的快

乐的缘故,是因为有幸生活在太平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

德,并和人民共享安乐,本是刺史的职责,于是就把“ 丰

乐”二字写出来,以作为这座亭子的题名。

庆历丙戌年六月某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

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瑢摇摇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森林山谷更加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瑣摇摇

美丽。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

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

的,那是酿泉。泉水顺着山势转来拐去,前面有座亭子四角

翘然,像飞鸟展翅似地立于酿泉之侧,那就是醉翁亭。建造

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寺中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

呢?是自号“醉翁” 的太守。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

酒,稍饮就醉,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 醉翁”。其

实,醉翁的意图并不在饮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

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却寄托在酒。

当太阳升起,山林中烟气散尽,浮云归山,岩洞里暝色

笼罩。山色明暗变化,那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的景象。野花

怒放,发出清香,树木茂盛,深秀成荫,天高气爽,霜色洁

白,溪水退落,水低石露。那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清晨前

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扛肩挑的人在路上唱着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

息,走在前面的人招呼,走在后面的人应答,扶老携幼往返

不断的,是滁州百姓在游赏。到溪边捕鱼,溪深而鱼肥,用

酿泉造酒,味香而色清,还有野味蔬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

前,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琴弦策

管,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胜了,只见酒杯与酒筹交错,人们

站起坐下大声喧闹,那是宾客们欢乐尽兴。这时,有个苍颜

白发的老人,昏昏然倾倒在人们中间,那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只见人影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

守回城了。树林逐渐阴暗起来,阵阵鸟鸣声忽上忽下,那是

游人走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然而鸟儿只知道生活于山林中

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瑤摇摇

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能使人们快乐作为快乐的啊。在酣

醉的时候能与人们同乐,清醒时又能写文章叙述这些事情

的,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瑥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四十

菱溪石记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

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 霜 落,水 涸 而 石 出,溪 傍 人 见 其 可 怪,往 往 祀 以

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氵贲为《 荇

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

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

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

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

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

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

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

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

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

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

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

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

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瑦摇摇

【译文】

菱溪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被人拿去;另一块较小的

因特别奇怪,也被人收藏在家中;另一块最大的因为它难于

搬动而安然不动地倒卧在溪水边,被单独保存下来。每逢天

冷降霜的时候,溪水枯竭了,那石头便显露出来。住在溪边

的人看到它很奇特,常把它当作神来祭祀。

菱溪这个地名,古代地理书中没有记载。唐会昌年间,

滁州刺使李氵贲写了篇《 荇溪记》,说是荇溪水发源于永阳

岭,向西从皇道山脚下流过。按上述地名寻找,现在已经没

有什么叫荇溪的溪水了,我向滁州人询问,他们回答说:就

是这条菱溪。杨行密当年占领淮南,自从他称帝之后,淮南

人为了避“行” 字的名讳,把荇改为菱了,可能就是这个

原因吧。

溪旁仿佛有遗存的地基,人们说这里原是杨行密的部将

刘金的住宅。菱溪石便是刘家的东西。刘金是所谓吴国的亲

信将领,与杨行密同在合肥起事,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

金便是其中之一。刘金本是一介武夫,却能够懂得珍爱欣赏

奇异的东西,表现出细腻的情感。这难道不是碰上乱世,功

成志得,滋长了骄纵和享乐安逸的欲望才这样的吗?推测他

当时庭院中的池塘亭台和奇特的花草树木,一定跟这石头配

得上,也是一时的盛况啊!现在,刘家的后代分散为平民百

姓,也还有就住在菱溪旁的。

我被当年的人事景物的兴废所感动,惋惜这石头可爱却

被人抛弃,就用了三头牛把它拖到幽谷,又寻找那块小石,

从白塔寺附近的居民朱氏家中找到了,于是把它们放置在丰

乐亭的南北两边。亭子靠城很近,这石头可以作为滁州人逢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瑧摇摇

年过节游玩的欣赏品。

奇特的东西,丢弃埋没在偏远的地方则可惜,放在显眼

的地方又不免被爱好的人取走。唉!刘金虽不足以称道,但

也算得是英勇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到他死

后,家道衰落,子孙沦为普通百姓,默默无闻,又怎么能长

期拥有这些石头呢?用这些石头可以作为富贵者的借鉴。至

于好奇的人听说了这些石头,可以来此观赏以满足他们的好

奇心,何必把它们取走呢?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瑨摇摇

真州东园记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

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土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

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

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

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

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

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

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

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

日景动摇而下上;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

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

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

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

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

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树日

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

岂不 眷 眷 于 是 哉!不 为 之 记,则 后 孰 知 其 自 吾 三 人 者

始也?”

予以谓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

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瑖瑩摇摇

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

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译文】

真州作为州郡,位置正处于东南水运交通的枢纽地带,

因此成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署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

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任发运使时,恰好监察御史里行马

仲途担任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在一起而高兴。他们趁

着空闲的时候,寻得真州废弃的监军营地修建东园,每日前

往游赏。

这年八月,子春因公到都城,特将他们所建的东园画成

图带给我看并说:“ 这个园宽有百亩,有流水横在它的前

面,清池浸润在它的右面,高台建在它的北面。台上,我们

凭借着拂云亭登高望远;池边,我们依靠澄虚阁俯视清波;

水中,我们乘着画舫泛舟清流;园中空地上筑起清宴堂,后

园则开辟了一个习射娱宾的园圃。满池荷花绚丽夺目,幽兰

白芷芳香扑鼻,还有佳花美木种植成行,浓荫交织,而此前

这里却是苍烟白露、荆棘丛生的地方。屋脊高耸,椽子粗

大,水光日影,上下摇动,宽旷幽寂,回声悠长,清风习

习,而此前这里却是颓墙破壁、深沟断堑的荒凉废墟。遇上

天气晴朗,或是每逢节日,真州的文人美女便来此游赏,弹

琴吹笛,尽情吟唱,而此前碰到阴沉昏暗的日子,这里只有

鼪鼯鸟兽的嗥叫声。我因此深信人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图里

所画只是全部景物的十之一二罢了。至于登高遥望江山的远

近,戏水追逐鸟鱼的沉浮,自然景物的形象意趣,登高临水

的欢乐,观赏的人便各有领会。凡是画工画不出来的东西,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瑠摇摇

我也就无法叙述了。请为我们描写出个大概的情形来吧。”

子春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冲,四面八方的宾客

来往不绝,都可以与我们在这里共乐,岂止我们三人独自享

受呢?然而池水楼台日益修缮更新,花草树木日益繁茂艳

丽,四方人士无日不来,而我们三人总有一天要离去,怎能

不眷恋于此呢!如果不为这园写一篇记,那么后来的人谁知

道是我们三人创建的呢?”

我认为这三人才能足以互相辅助成就大事,对他们的职

责又能齐心协力,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使上下供应丰足,

东南六路的百姓也没有辛苦愁怨的叹息之声。然后才在空闲

时休息,与四方的贤士大夫在园中共同游乐。这都是值得称

赞的事,于是我为他们写下这篇文章。

庐陵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瑡摇摇

浮槎山水记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门者 山,或曰浮巢山。

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

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

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 茶

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

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

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

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

矣。羽则不然,其论曰:“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

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

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

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漫流者也。饮之而

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

师。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

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氵爰,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

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

力不可行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

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得兼,然

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

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

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瑢摇摇

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

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

亦有矣。故予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译文】

浮槎山在安徽慎县以南三十五 里 的 地 方。有 人 叫 它

“浮门者 山”,也有人叫它“ 浮巢二山” 这是出于那些佛教、

道教的荒诞怪异的说法。在这个山上有泉水,以前谈论水的

人都没有说道这个泉。

我曾经读过《茶经》,十分欣赏陆羽关于水的言论。后

来又得到张又新的《水记》,其中记载了刘伯刍、李季卿所

列举的泉水的水质优劣等级,他认为这种看法是取自陆羽

的。但是以《茶经》 来考察这些说法都不相符。张又新是

个狂妄怪异的人,他的话令人难以相信,十分怀疑这不是来

自陆羽的说法。等我见到浮槎山的泉水之后,才更加相信陆

羽是懂得水的人。浮槎山和龙池山都在庐州境内。比较二山

的水质,龙池山的水比浮槎山的水相差甚远。而张又新记载

的龙池山的水名列第十位,浮槎山的水却弃而不录,由此得

知张又新所收录丢掉的泉水很多。陆羽则不然,他论述说:

“山上的泉水品质是上乘的,江水次之,井水最差。山上的

水,又以似乳汁喷流的和石池之中清泉四溢的泉水为最

好”,他的言论虽然简洁,但却把关于水的论述都概括了。

浮槎山的水,最早发现的人是李端愿。嘉祐二年,李侯

以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出任庐州,因为游览金陵,登上钟山,

喝了那里的水。接着他又登上了浮槎山,到了山上,见到有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瑣摇摇

一石质水池,泉水涓涓流淌让人感到喜爱,大概就是陆羽所

说的乳泉漫流那类的水吧。喝着这里的泉水很甘甜,便对照

地图册查找,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于是就

把这水送给在京师的我。我回信给他说:“ 李侯你真是个

贤人。”

想把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归为己有,是富贵者的乐趣;置

身于青松的绿荫之下,漫步于碧绿的青草之上,听着山溪潺

潺流淌的声音,喝着滴滴流下的山泉,是隐居山林者的乐

趣。那些隐居者,天下的乐趣不能动他的心,或者有获得那

些乐趣的愿望,只是考虑到不可能得到就停止了,于是隐居

在山林之中获得乐趣。那些富贵的人能够取得物质的满足,

但他不可能也同时得到隐居者的那种山林之乐。只有那些富

贵的人不能二者兼得,之后贫贱的人,才能以自得其乐而超

脱于世,虽然二者也不能同时得到,也是情理与地位所决定

的。现今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声色耳目之乐,又

了解山林的乐趣。他攀登高山,造访幽深隐蔽之处,这些常

人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他都能到达。他能同时获取的东西,

真可以说很多了。

李侯能降低身份,不耻下问地学习,喜欢结交贤士,机

敏从政,因此有着非凡的名声。有些东西不会自己出现在人

们的面前,而需要人们的发掘才能显露于世;有的东西不一

定珍贵,而是因为发现它的人使它贵重起来。所以我把这件

事记载下来,让世人知道这浮槎山泉水是李侯最早发现的。

嘉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瑤摇摇

有美堂记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

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

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

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

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

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

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

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

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

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

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

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

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

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

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忄妻怆。独钱

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

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

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

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

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

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瑥摇摇

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

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

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译文】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离开京城

到杭州任知州。他走的时候,皇上恩宠为他题了御诗。于是

他修建了有美堂,取皇上诗首联中的“ 有美” 两字命名,

作为杭州人的荣耀。梅公非常留恋这座有美堂,虽然离开杭

州却没有忘记。今年,他派人从金陵到京城,要我为有美堂

写一篇记,他请求了六七次不感到厌倦。我于是为他写下了

下面的话:

全天下最美与最快乐的事,不能同时兼而有之的情况很

多。所以,要饱览登临山水的美景,必定要前往宽阔荒凉寂

寞的地方,才能得到;要观看人丁物产的繁荣,欣赏都会的

雄伟富丽,一定要占据四通八达的要道与车船会聚的地方才

能满足。前者是在大自然中怡悦性情,而后者是在繁华中追

求娱乐,两者 各 有 不 同 的 目 标。所 以 作 为 快 乐 二 者 不 可

兼得。

如今所说的罗浮山、天台山、衡山、庐山以及洞庭的广

阔,三峡的险峻,这些号称东南最奇特雄伟秀丽的景色,都

位于下州小县这个偏僻的地方。这里是隐居的人与被放逐的

穷困愁苦的官员的乐土。如果四方聚会,百货交流,物产丰

盛,人口稠密,这些因素都集聚在一个都会之中,同时又能

兼有山水的美景以供富贵者娱乐,这样的地方只有金陵、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瑦摇摇

塘两处。但是这两处地方在混乱的五代都被人割据。等到宋

朝建立,全国统一,占据金陵的南唐因为最后才归附而被灭

亡,现在江山虽然依旧,但到处是残墙破壁、烟雾笼罩、野

草遍地,经过的人看到这些,没有不为此惋惜悲伤的。只有

占据钱塘的吴越,在五代时知道尊宋朝为正统,称臣顺从,

它灭亡时,主动投降,未动干戈,所以那里的百姓如今有幸

富裕安乐。并且那里沿袭着从事于制造精工奇巧的物品,房

屋华丽,大概有十多万户人家。城市周围被青山湖水环绕,

两边的景色互相映衬,而且从福建和海外来的商贾,驾着乘

风破浪的船舶,穿梭于江涛浩淼、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真

可称得上盛况了!

到这里做官的人,必是朝廷的公卿大臣或皇帝左右的亲

信,还有来自四方的游士做他们的宾客,所以喜欢占据风景

优美的地方,建起亭台楼阁,相邀共同尽享游览的快乐。但

是他们的作法,往往得到了这点而丢掉了那点。只有“ 有

美堂” 这个地方,可以将山水登临之美与人口、物产、都

市的繁盛,尽收眼底。钱塘同时兼有天下难得的自然美景与

社会盛况,而这座有美堂又全部具有了钱塘的美景,难怪梅

公非常留恋难忘啊。

梅公清廉谨慎,是位好学的君子。从他的爱好,可以了

解他的为人。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瑧摇摇

相州昼锦堂记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

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

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

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

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

车尘马足之间,而莫敢仰视。此一介之士得志当时而意气之

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卫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

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

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

如穷阝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

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

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

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

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

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

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

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

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

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瑨摇摇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是古往今来人们

都引以为荣耀的事情。大概读书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困居乡

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秦

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

发迹,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旌旗在前面开道,骑兵在

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摩肩接踵,一边引颈观看一边称羡

不已。而那些庸夫愚妇,奔走相告,汗水淋漓,羞愧地匍匐

于地,在车轮马蹄扬起的灰尘之间,表白自己的悔恨。这是

一个读书人得意于时,意气扬扬的情况,以前的人们把这比

作象穿着锦绣衣裳行走于市一样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卫国公却不是如此,卫国公,是相州人士。

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卫国公年轻时就高

中进士,登上了显赫的位置。全国的读书人在下面听说其

名、仰望余泽,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

耀,都是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

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因而非常

吃惊并夸耀这件事。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卫国

公的荣耀,桓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卫国公的富贵。只有恩泽

施及百姓,功勋建于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

的诗歌传播四面八方,光耀后世,永远传诵,这才是卫国公

的大志所在,也是读书人寄希望于他的。何只为了夸耀于一

时,荣耀于一乡呢!

卫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

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 昼锦堂”。完工后又在石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瑘瑩摇摇

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

事,以沽名钓誉为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

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卫国公是怎样来看

待富贵的,他的志向岂是可以轻易地衡量得出的!因此能够

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政局平夷险恶气

节始终如一。到了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的时候,能

够做到从容镇定,不动声色,把天下治理得如泰山般的安

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栋梁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

铭刻在钟鼎之上,谱写到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

仅仅是他家乡的荣耀。

我虽然没有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有幸在私下诵读了他

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介绍他的

志向事迹,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瑠摇摇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

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

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

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

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

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

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

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

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

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

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

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

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

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

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

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

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

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

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

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瑡摇摇

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至于亭屡废

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译文】

岘山面临汉江,望去隐隐约约,是众山中的一座小山。

然而它知名于荆州,难道不是因为人的原因吗?那人指的是

谁呢?就是羊祜和杜预。当晋国与吴国争战之时,经常依靠

荆州的重要位置,而他们两个人相继来到此地,终于因平定

吴国而为晋朝立下功业,他们的功勋已超过当代了。至于他

们流传下来值得称道的事迹,广泛传播于汉江之间,到现在

人们还思念他们。而且对羊祜思念特别深切。大概杜预因为

他的功勋,羊祜因为他的仁德,两个人做的事虽然不同,然

而都能够永垂不朽。

我却很怀疑他们急切地追求后世之名,到底为什么?传

说羊祜曾经登上岘山,感慨地告诉随行属员,说这座山永远

存在,而前代的人都已经湮灭无闻了,因想到自身而悲伤起

来。然而羊祜却不知道这座山凭借着他而出了名。杜预把自

己的功劳刻在两块石碑上,一块立于这座山上,一块投于汉

水之中。这是知道山岳有变迁却不了解石碑也会因时间久远

而风化剥蚀以至消灭。这难道不都是说明他们喜爱名声太甚

并且过于无穷思虑吗?或者因为过于重视自己所以想得这样

远吧?

岘山本有亭,世人传说认为这个亭是羊祜游览休息的地

方。所以屡次荒废并能重新兴建,是因为后代倾慕他的名声

思念他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中辉以光禄卿的官

衔来镇守襄阳。第二年,因为这座亭子很陈旧,所以扩大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瑢摇摇

模翻新改造,既在四周修建了壮观的回廊,又将后轩扩大,

使它能与亭子相称。史中辉在当代有名望,所到的地方有好

名声,襄阳人都满意他的治理并且愿意和他一起游览。因此

就用史中辉光禄卿的官称,为亭子的后轩定名为光禄堂;又

打算把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

远传下去。史中辉不能阻止他们做这件事,才让我来写这篇

亭子记。

我认为史中辉仰慕羊祜的风流余韵,并且承袭他们的遗

迹,那么他的为人和他的志向,就可以了解了。襄阳人热爱

史中辉并且这样安乐祥和,那么史君在襄阳的政绩,也就可

以了解了。这就是襄阳人打算写的内容。说到岘山亭附近山

川的美好景致,与隐约可见的花草树木云烟杳霭在广阔的空

间或隐或现,这些可以供诗人登高望远极目远眺后写《 离

骚》那样的优美篇章,这样的景致应该让游人自己来领会。

至于岘山亭曾经多次毁坏重修,有的本来有碑记,有的没有

必要详细考察它的兴废经过了,所以这里都不写进去。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作记。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瑣摇摇

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一

释秘演诗集序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

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

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

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

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

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

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

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

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

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

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余

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

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

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月去其橐,尚得三四百篇,

皆可喜者。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

崖崛山聿,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

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瑤摇摇

【译文】

我年轻时因考进士得以游历京城,有机会遍交当时的贤

者豪杰。不过我还是认为,国家统一,停止了战争,人民得

到休养生息,以至天下太平了四十年,而那些无处发挥才能

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就往往蛰伏不出。在山林野草之

间,屠夫、商贩当中一定有那些直到老死也不为世人所知的

人才,想要寻访他们也无从找起。后来我结识了现在已经亡

故的朋友石曼卿。曼卿为人,胸怀开阔而有大志。当时的人

不能重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委屈自己去寻求别人的赏识。

因为没有施展志向的地方,就往往跟布衣村民饮酒嬉戏,即

使醉得东倒西歪也还嫌不过瘾。我怀疑所谓蛰伏而不出的

人,或许会在戏耍玩乐中找到。所以曾经喜欢跟从曼卿游

玩,想借此暗中访求天下奇士。

僧人秘演和曼卿交往最久,也能脱离世俗之外,彼此以

气节相推崇,两个人相处融洽毫无隔阂。曼卿以饮酒为隐居

方式,秘演则遁身佛门,皆为不同凡响的男子。然而他们喜

欢唱歌作诗自我娱乐,当狂饮大醉之时,又唱又吟,欢笑呼

喊,以享受天下最大的乐趣,这是多么豪放啊。当时的贤

士,都愿意与他交游,我也常常去其住所。十年间,秘演北

渡黄河,向东到了济州、郓州一带,没有遇上知己朋友,困

顿而归。这时曼卿已经死了,秘演也是年老体病。唉!这两

个人,我是见 到 他 们 从 壮 年 至 衰 老,看 来 我 自 己 也 将 衰

老了。

曼卿的诗,清新之极,可他更称道秘演的作品,以为其

典雅劲健,有《诗经》之遗风。秘演相貌魁伟,胸怀广阔。

因为皈依佛门,所以无处施展其才能,只有他的诗歌能够流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瑥摇摇

传于世。可是他生性懒散,又不珍惜自己的诗作,到了老

年,打开他的箱子,还能得到三、四百首诗,都是令人喜爱

的好作品。曼卿死后,秘演寂寞无处可去。听说东南地区多

有名山胜水,那儿悬崖峭拔险峻,江涛汹涌,很是壮观。便

想到那儿去游览。从这点足以看出他人虽老迈可是壮志犹

存。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下这篇序,借此陈叙他

盛年的往事,并表达我对他的衰老而感到的悲哀。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瑦摇摇

集古录目序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

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象犀虎豹,蛮夷山海杀人

之兽,然其齿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仑流沙万里之

外,经十余译乃至乎中国。珠出南海,常生深渊,采者腰

纟亘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则下饱蛟鱼。金矿于山,

凿深而穴远,篝火糇粮而后进,其崖崩窟塞,则遂葬于其中

者,率常数十百人。其远且难而又多死祸,常如此。然而金

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

汤盘,孔鼎,岐阳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

夫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

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

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

湮沦磨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

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

使其聚也。

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

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斯。好之已笃,则力虽

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

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体破

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 集古录》。以

谓转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

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

而终必散,乃撮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

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瑧摇摇

或讥予曰:“物多则其势难聚,聚久而无不散,何必区

区于是哉?” 予对曰:“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

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物品经常聚集在爱好它的人手里,经常为有财力的人所

得到。有财力却不爱好,爱好却没有财力,这就是有些东西

虽然可以轻而易举得到,却仍有不能得到的原因。大象、犀

牛、老虎、豹子,这些伤人的野兽都生活在偏远荒僻的地

方,然而象牙、犀角和虎豹的毛皮,为世所贵重,人们可以

大量占有。玉石出产在万里之外的昆仑山沙漠地区,经过十

多处不同语言的地区才到达中国。珍珠产于南海,经常生长

在很深的水中,采珠的人腰间系着绳子才敢下到水中,形象

面容不像人了,往往入水后不能出来,就喂了蛟鱼。金矿埋

藏在山里,要获得它就要开凿很深的洞穴,打着火把,带着

干粮才能进去采挖,如果山崩裂洞窟堵塞,那时埋葬在里面

的人,经常有数十个和上百人。这些物品既遥远,又艰险,

并且比较多地遇到生命危险,经常像这样。然而这些金银财

宝,世上经常聚积并为人所占有。不管什么物品,人们喜爱

并且有财力,就没有得不到的。

商汤沐浴之盘,孔子先世正考文之鼎,歧阳的石鼓,泰

山、邹峰山、会稽的刻石,和汉朝、魏朝以来圣明的君王贤

达之士留下的石碑、祭祀用品、铭诗、序记,以至秦以前的

文字、大篆、小篆、八分书、隶书等众家的文字书法,都是

夏代、商代、周代以来的至宝,都是奇异壮丽,作工巧妙,

让人喜爱的东西。这些东西离人不远,得到它们也没有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瑨摇摇

险。然而经过风霜雪雨的侵蚀,战乱灾祸的破坏,许多埋没

磨灭,或者散乱丢弃在山崖荒丘草丛中还没有人去收取,就

是因为社会上喜爱这些东西的人少。即使有喜爱这些东西的

人,也因为他们的财力不足,所以只能获得这中间的一小部

分,而不能使这些东西都聚集起来。

有财力不如喜爱,喜爱不如专一。我的性情愚蒙并且嗜

好古代的东西,凡是平常人贪婪的东西我都没有兴趣,所以

才能够一心一意将精力爱好放在这件事上。喜爱的切实、全

心全意。那么就是财力虽然并不充裕,也能将喜爱的东西罗

致到手里。所以边从周穆王以来,下经过秦朝、汉朝、隋

朝、唐朝和五代,外国到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

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没有找不到的,以此作

《集古录》。担心转辗誊写失去其本来面目,所以依据着将

拓本卷成轴而收藏起来,卷帙都有次序却没有年代的先后。

因为不断地收集,所以就随着获得的先后而编录。又因为积

聚多了最终一定会疏散,所以就摘录它们的精华和要点,另

外做了目录,依靠它还保留下可以和史书校正遗漏和错误的

东西,将这些东西传给后辈学生,希望有助于增长见识。

有的人讥笑我说:东西太多了,发展下去很难积聚,积

聚时间长了没有不散失的,为什么一定要专心致志地做这件

事情呢?我回答说:满足我的爱好,就是玩赏到衰老也是可

以的。象牙、犀角、黄金、宝玉的积聚,果真能不散失吗?

我本来就不能用这些东西去交换那些东西。

庐陵欧阳修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瑝瑩摇摇

苏氏文集序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

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 斯

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

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

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

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

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

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

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

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

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

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

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

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

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

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

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

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

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

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

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

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

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久而愈可爱慕。共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

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

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

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

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

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去世四年后,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家里

得到他生前所写的文章遗稿,并把他们集中抄录下来,编为

十卷。

子美是杜公的女婿,于是我将他的文集编好后归还给杜

公,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好比金玉,即使被抛弃埋

没于粪土之间,也不能使之销蚀。固然被遗弃于一时,但后

世必然会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宝物。虽然这些文章还被埋

没,但其精灵之气和奇光异彩已经常常自己显现出来,别的

东西也无法掩盖住它。所以当苏子美遭到打击、排挤,受到

挫折,颠沛流离,处在困境之中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不胫

而走流传于天下。即使是他的那些仇人冤家以及那些曾经极

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有哪怕是稍

微的诋毁而掩盖其价值。世上人之常情,总是轻近贵远。子

美不得志于当世,其文章尚能得到如此的待遇,到了后世他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的文章 该 得 到 人 们 怎 样 的 重 视 啊!杜 公 可 不 必 感 到 遗

憾了。”

我曾经考察过前代文章和政治之间兴盛、衰落的关系,

感到奇怪的是唐太宗治理国家已接近于古代三王那样的盛

世,可是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所留下的浮艳风气。过了一百

多年,韩愈、李翱一班人出现以后,元和年间的文章才使得

古文得以复兴。唐朝衰落,兵荒马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

宋建立,天下一统,太平无事。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兴盛

于当今。自古以来天下安定之世少,动乱之世多。幸而天下

太平了,文章或者不能臻于精粹完美,或者久久跟不上时代

的步伐。文章之兴盛为何如此之难呢?难道不是因为写文章

的人才难的吗!假如一旦有了这样的人才,又有幸出于太平

盛世,世人岂可以不把他看得很贵重而加以爱惜呢!可叹

啊,我的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竟至于被罢职为民流

落而死,这令人叹息流泪,并替那些应该为国家培育贤才的

仁人君子们感到惋惜。

子美的年龄比我轻,但我学做古文在他的后面。天圣年

间,我在礼部主考官手下考进士的时候,看见当时的学者专

门考究语言的声律对偶,将古人的文章摘录得支离破碎,这

样写出来的文章号称“时文”,并彼此以之来夸耀推崇。然

而子美却单单与其兄才翁和穆伯长参军写作古体诗歌、各类

古文,当时人都非议嘲笑他们,但子美不顾这些。之后,天

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

从此崇尚时文的风气渐渐平息,而学者作文渐渐趋向于古

文。只有子美在全社会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能够始终

坚持,不因世俗的取舍而取舍,可称为超凡脱俗的人。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子美官当到大理评事、集贤校理就被罢职,后来在湖州

长史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一岁。他的身材高大,望上去气宇

轩昂,接近他便感到他为人温和,与他相处得越久就越觉得

他可亲可敬。他的才能虽高,但人们也并不很嫉妒。那些人

打击他,把他排挤掉,其真实的意图并不是针对子美本人

的。幸亏天子聪慧、仁慈、圣明,凡是当时被弹劾者指名道

姓加以排斥、想借子美之案为根由予以株连的二三位大臣以

及其下的一些官员,蒙天子保全,如今都处于十分荣耀、深

受恩宠的地位。即使是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其

中大半是当代的杰出人物,也被收录任用提拔到朝廷显要位

置上。但只有子美不幸死了,这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如此吗?

可悲啊!

庐陵欧阳修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二

送杨 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

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

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

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

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

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

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

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

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

人心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

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

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

有至者焉,是不可以不学也。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反从荫

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

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

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

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

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译文】

我曾患过寂寞忧伤的疾病,在家休闲静养,还是不能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疗好。其后,跟着友人孙道滋学习弹琴,学会了几个乐曲,

久而久之我就更加喜爱它,竟然不觉得有疾病的在身了。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但达到最高水平时,从最高的

宫音,到最低的羽音,当弹拨琴弦演奏起来,就会迅速地出

现变化多端的情态。急促的凄凉而紧迫,舒缓的伸展而柔

和。宛如悬崖崩塌顽石震裂,在高高的山峰上涌泻流泉,好

像是大风急雨深夜里忽然而来;宛如那伤心的男子或寡居的

妇女的叹息,又如那鸿雁雌雄和鸣。那种忧伤的深广和思虑

的遥远,则是舜、周文王和孔子留传下来的乐章;那种悲愁

感愤的激情,则又是孤儿伯奇和忠臣屈原的哀叹。喜怒哀

乐,深深的感动着人,而纯真、质朴、淡泊的情调,却和那

《尚书》收录的尧舜三代的文章、孔子修纂的《春秋》、《周

易》忧患的心情以及《 诗经》 的哀怨讽刺并无二致的。倘

若能聆听在耳,应其声而以手弹奏,选取那能够产生共鸣

的,以疏导自己的抑郁之情,宣泄自己的忧思,那么当感动

人心的时刻,也会获取人生真谛的,因此不可以不学。

我的朋友杨君,爱学习而且文章有文采,屡次被荐举应

考进士,都不能如愿。当按照荫官的规定任职时,却被任命

为卑微的剑浦县尉,在东南数千里之外,这样他自然会感到

怀才不遇,并且他从年轻时就多病,而南方又少医缺药,风

俗、饮食也因不同而感不适宜。他以多病的身体,怀抱着不

平之心,而又居住在不适宜的风习之中,能郁郁寡欢而持久

下去吗?不过,要想平复他的心情来疗养他的疾病,在琴艺

方面,也许将使他有所裨益的吧。所以我写下了关于琴的见

解作为赠言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了道滋一块儿饮酒、赠琴

以作为分别纪念。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送曾巩秀才序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

司敛群材,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

垒拔出之材,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

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 有

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

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

则往往失多而得少。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

不思革也。

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

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

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

不咎岁而菑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

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

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余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

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译文】

太学士曾巩,南丰县人,进入太学学习,和其他太学生

一起赴礼部参加进士考试。试官聚积人才,掌握选拔的尺

度,限以唯一的办法,参加却不能入选的人就会被丢弃。即

使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只要文章有一点小毛病,也不能入

选。即使幸好遇到优秀的试官,也不过与众人叹嗟爱惜,如

果取舍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他们推诿说:“ 考试有法规,

不中有什么办法?”试官本来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天下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人也不会为此去责备试官,都会说:“他考不中,是因为有

法规。”不幸试官掌握的尺度有疏失、错误,就常常失去的

人才多而得到的人才少。唉!试官掌握的一定是好的法则

吗?为什么这么久却不想进行变革。

况且像曾巩的学业,在大的方面已经出类拔萃,在小的

方面也能符合尺度,试官却舍弃他,实在是很奇怪的。然而

曾巩没有非议一起参加考试的太学生,也没有归罪于试官,

告诉我要回乡,想努力扩展自己的学问,并坚持自己的操

守。我开始惊讶他文章的漂亮,又感叹他志向的宏大。农民

不埋怨天时而努力耕种,如果遇到水旱灾害而失收,当然没

有办法,只要一有收获,难道不是有很多收成吗?

曾巩携带数十万字的文章到京城开封,京城的人没有赏

识曾巩的人,然而他也没有凭借这些去求取功名。我怎敢说

赏识曾巩,然而他却来拜访我。因此京城的人既不赏识他,

试官又舍弃他,唯独我得到他。在他走的时候,就写成这篇

文章,使了解曾巩的人,为试官不能识拔他而伤悯,并且祝

贺我发现了曾巩。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送田画秀才宁亲万州序

五代之初,天下分为十三四。及建隆之际,或灭或微,

其在者犹七国,而蜀与江南地最大。以周世宗之雄,三至淮

上,不能举李氏。而蜀亦恃险为阻,秦陇、山南皆被侵夺,

而荆人缩手归、峡,不敢西窥以争故地。及太祖受天命,用

兵不过万人,举两国如一郡县吏,何其伟欤!

当此时,文初之祖从诸将西平成都及南攻金陵,功最

多,于时语名将者,称田氏。田氏功书史官,禄世于家,至

今而不绝。及天下已定,将率无所用其武,士君子争以文儒

进。故文初将家子,反衣白衣,从乡进士举于有司。彼此一

时,亦各遭其势而然也。

文初辞业通敏,为人敦洁可喜。岁之仲春,自荆南西拜

其亲于万州,维舟夷陵。予与之登高以远望,遂游东山,窥

绿萝溪,坐磐石。文初爱之,留数日乃去。

夷陵者,其地志云,北有夷山,以为名;或曰,巴峡之

险,至此地始平夷。盖今文初所见,尚未为山川之胜者。由

此而上,溯江湍,入三峡,险怪奇绝,乃可爱也。当王师伐

蜀时,兵出两道,一自凤州以入,一自归州以取忠、万以

西。今之所经,皆王师向所用武处,览其山川,可以慨然而

赋矣。

【译文】

五代初期,天下分为十三四个小国。到宋太祖建隆年

间,有的被消灭,有的自行衰败,存在的还有七国。其中蜀

和南唐地盘最大。象周世宗那样的雄才,三次进军淮河流

域,还不能攻取南唐的李氏政权。而后蜀也依仗山川的险要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作为屏障,秦陇、山南一带地方都被它侵占,南平人只好躲

在归州、峡州一带,不敢向西窥探,争夺失去的土地。直到

宋太祖承受天命,只不过用了一万军队,就迅速攻占了蜀和

南唐两国,就象撤换一个郡县的官吏一样容易,多么雄伟的

气魄呵!

就在那个时候,文初的祖父跟随各大将西去平定成都,

后来又向南攻克金陵,立下的功劳最多,当时人们谈论名

将,必定提到田氏。田氏专门致力于读书习史,官爵禄位也

世代相传,至今没有断绝。及至天下已经平定,将帅没有用

武之地,士人君子争着从文章儒学方面寻找做官的道路。所

以文初虽是将门之子,反而象平民一样参加礼部的进士考

试。彼一时,此一时,各自遭遇的时势不一样,出路也就不

同了。

文初的文辞通畅敏捷,待人处世也敦厚高洁,令人喜

爱。今年二月间,他从荆南到西边的万州去拜望他的亲人,

停船于夷陵。我与他登高望远,游览了东山,观赏了绿萝

溪,坐在大石上。文初十分喜爱这里的景色,逗留了数日才

离去。

夷陵这个地方,据地方志记载,它的北面有夷山,所以

取名夷陵,也有人说,是因为巴蜀三峡的峻险,到了这个地

方才开始坦夷。现在文初看到的,还不是山川的胜景。由这

里往上走,逆着湍急的江水进入三峡,两岸风光险怪奇绝,

才是最可爱的。当年宋太祖的军队攻伐蜀国的时候,分兵两

路,一路从凤州进入,一路从归州攻取忠州、万州以西。现

在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宋朝军队当时屯兵打仗的地方,观览

那里的山川形势,真可以令人赋诗抒慨啊。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孙子后序

世所传《 孙武》 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 白皋 注,

号《三家孙子》。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 注者尤

多至二十余家。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

奇,宜其说者之多也。

凡人之用智有短长,其施设各异,故或胶其说于偏见,

然无出所谓三家者。三家之注,白皋最后,其说时时攻牧之

短。牧亦慨然最喜论兵,欲试而不得者,其学能道春秋、战

国时事,甚博而详。然前世言善用兵称曹公,曹公尝与董、

吕、诸袁角其力而胜之,遂与吴、蜀分汉而王。传言魏之诸

将出兵千里,公每坐计胜败,授其成算,诸将用之十不失

一,一有违者,兵辄败北,故魏世用兵,悉以《 新书》 从

事,其精于兵也如此。牧谓曹公于注《 孙子》 尤略,盖惜

其所得,自为一书。是曹公悉得武之术也。然武尝以其书干

吴王阖闾,阖闾用之,西破楚,北服齐、晋,而霸诸侯。夫

使武自用其书,止于强伯。及曹公用之,然亦终不能灭吴、

蜀,岂武之术尽于此乎,抑用之不极其能也?后之学者徒见

其书,又各牵于己见,是以注者虽多而少当也。

独吾友圣俞不然,尝评武之书曰:“ 此战国相倾之说

也。三代王者之师,司马九伐之法,武不及也。” 然亦爱其

文略而意深,其行师用兵、料敌制胜亦皆有法,其言甚有次

序。而注者汩之,或失其意。乃自为注,凡胶于偏见者皆抉

去,傅以己意而发之,然后武之说不汩而明。吾知此书当与

三家并传,而后世取其说者,往往于吾圣俞多焉。

圣俞为人谨质温恭,仁厚而明,衣冠进趋,眇然儒者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也。后世之视其书者,与太史公疑张子房为壮夫何异?

【译文】

世上所传的《 孙武》 有十三篇,多数都用的是曹操、

杜牧、陈白皋的注释,号称“ 三家孙子”。我近来参与编撰四

库书目,看到为《 孙子》 作注释者多到二十多家。孙武的

书主要谈论用兵,兵家的战术不是统一的,而是以不把敌人

搞到绝境为奇异,适宜这一学说的有很多。

一般人智谋有长有短,他们的措施各自不同,因此有的

拘泥于某一种有偏见的说法,不过没有超出这三家的。三家

的注释,陈白皋的在最后边。他的学说常常攻击杜牧的缺陷。

杜牧也最喜欢论述用兵,想尝试指挥打仗却得不到机会,他

的学问能讲春秋、战国时的事,内容非常广博和详尽。但过

去的年代里善于用兵的当属曹操。曹操曾经和董卓、吕布、

袁绍、袁术打仗,并且战胜了他们,就和吴国、蜀国将东汉

瓜分而称王。传说魏朝的各位将领出兵千里作战,曹操每次

盘算好胜败,传授给将领已经确定的计划,众将领使用这些

计划,十次没有一次失利,每次有违背曹操的计划的,战斗

就会失败。所以魏朝用兵打仗都根据《 孟德新书》 办事,

曹操精于用兵打仗到了这种程度。杜牧认为曹操注释《 孙

子》太简略,大概因为他吝惜自己在用兵打仗中的心得,

想将这些东西写入自己的《孟德新书》。这正说明曹操已经

全部得到了孙武用兵打仗的方法了。不过孙武曾经用他的书

帮助吴王阖闾,阖闾用他的学说向西击破楚国,向北征服齐

国、晋国,在诸侯国中称霸。假使孙武自己用他的书指挥打

仗,也只能威霸诸侯,等到曹操用孙武的书,也终于不能除

灭吴国和蜀国,难道孙武的学问就到这里了吗?还是使用的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人不能将他的学说充分发挥呢?后来的研究者只看见孙武的

书,并且各自拘泥于自己的见解,因此注释的人虽然很多却

很少有精当的。

唯独我的朋友梅尧臣不是这样,他曾经评论孙武的书

说:“ 这是战国兵战的学说。尧舜禹有征无战的王者之师,

古代掌军政的官正邦国九伐之法,孙武都达不到这个高

度。”不过人们也喜欢他的文章的简略和含意深刻,他调遣

军队、指挥打仗、料敌制胜也都有方略,他的语言很有次

序。注释的人淆乱这本书,有的注家失去了他的本意。梅尧

臣于是自己做注,凡是执着于偏见的地方都删去,加上自己

的意思而加以阐明,这样以后,孙武的学说不再淆乱而自然

显明。我预料这本书应当和曹操、杜牧、陈白皋三家的注释一

起流传,并且后代采取梅尧臣的说法的可能会更多。

梅尧臣的为人处世谨严、朴实、温和、恭敬,彬彬有

礼,是一位文雅的读书人。后代读他书的人,与太史公司马

迁怀疑张良是一位壮汉又有什么差异?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

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

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

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

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

所畜,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

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

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

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

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

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

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

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 颂》 之作者,

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

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

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

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

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

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

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篇,为一 十 五 卷。呜 呼!吾 于 圣 俞 诗,论 之 详 矣,故 不

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译文】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

真是这样吗?大慨是由于世上流传下来的诗歌,多出于古代

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

文人,多数喜欢恣意放浪于山水之间。见到虫鱼草木风云鸟

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

概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一旦被引发,即用“ 兴” 的手法

来表示怨恨与讽刺,以此表现逐臣寡妇的慨叹,写出人所难

于言说的感受。大概诗人越困厄不得志,诗作就越能写得精

妙。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变的穷困潦倒,而是诗人先穷

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

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被主考官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

年。如今年已五十,还在应别人征召,作别人的幕僚。郁积

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的家

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

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长大后,学习了六经中关

于仁义的学说,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迎合取悦于

社会,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而已。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

论诗歌必定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心情通过

诗表现出来,因此他的作品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

知道他的写诗的才干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

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

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 诗经》 中雅、颂那样的作品,

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并将它献于宗庙,以 追 随《 商

颂》、《周颂》、《 鲁颂》 的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事吗?

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之人的诗,毫无用处地借

助描写虫鱼之类以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爱他诗歌

的精妙,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且老之将至了,这难道不值得

叹惜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

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

编为十卷。我早就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

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

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痛哭着为他写

好了墓志铭。经过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

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编为

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

重复。

庐陵欧阳修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欧阳修文集卷四十三

送徐无党南归序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

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

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

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

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

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

《诗》、《书》、《史记》 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

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

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

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

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 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

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

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

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

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

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

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

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

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

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译文】

草木鸟兽,芸芸众生,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差别,

死后却是相同的,都一样走向腐烂、化掉、消灭而已。在众

多的人群中,有圣贤的人,虽然也和他们一样出生死亡,唯

独区别于草木鸟兽和一般人的是,圣贤的虽然死去却能永垂

不朽,时间愈久远,便愈有价值。他们所以能成为圣贤,是

由于他们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平生所干的事业,以及传世

的言论著作,这三件是使他们不朽而长存的重要原因。

加强自身修养,必定有所收获;平生所干的事业,有成

功有不成功;至于个人的言论著作,则有的能作有的不能

作。干出了一番事业,即使没有言论著作传世,也是可以

的。象《诗经》、《尚书》、《史记》 等所记载的那些人物,

哪里都是能有著作传世的呢?加强自身的修养,即使没有干

出什么事业,也没有什么著作传世,那也是可以的。孔子的

弟子,有的善于为政,有的长于言谈。像颜回这样的人,居

住在狭窄破烂的巷子里,弯起胳膊当枕头,饿着肚皮睡觉,

与大家相处终日默默不言,犹如愚笨的人。然而从当时孔子

的弟子们开始,都很推崇尊重他,认为不敢与他相比,经过

千百年,也没有能够比得上他的人。他之所以能够不朽而长

存,并不靠他干了什么事业,更何况是言论著作呢?

我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和唐代《四库书目》,见

它们所列的自夏、商、周三代和秦、汉以来的作者,他们所

写的文章多的达到一百多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作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者不可胜数,但文章散失磨灭,能流传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一

二。我曾私下为这些人悲哀,他们的文章是够华丽的了,语

言也够工巧的了,但却无异于草木的繁华随风飘散、鸟兽的

美妙声音过耳而逝。当他们用尽心力刻苦写作的时候,又与

众人的急急忙忙奔走钻营有什么不同呢?倏忽之间便死去

了,虽然死的有迟有早,但终于与草木鸟兽众人同归于尽。

言论著作的靠不住就是这样。现在的学者,无不羡慕古代圣

贤的永垂不朽,因而一生辛勤劳苦,尽心于文字著作之间,

都是很可悲的。

东阳郡的徐生,年少时跟我学习写文章,逐渐得到人们

的称赞。学成离去之后,与其他读书人一起在礼部应进士考

试,获得高第,因此闻名于世。他的文章日益进步,犹如泉

水喷涌和高山耸立。我想压抑一下他那踌躇满志的盛气,勉

励他深入思考,因此在他归乡之时,把这些话讲给他听。然

而我也是喜欢写文章的人,因此,也以这些话来警戒自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廖氏文集序

自孔子殁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焚书,六经于是中

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

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 河图》、《 洛书》,怪妄之尤甚

者。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

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

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

之从也。

余以谓自孔子没,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

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

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

有也。同予说者既众,则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夫六经

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以无终极视数千

岁,于其间顷刻尔。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

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偁之遗文百余篇

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

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

者。始余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若偁者未尝

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则举今之世,固有不相求而同

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

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偁尤好古,能文

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士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

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

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嘉与偁不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嘉祐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

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序。

【译文】

自从孔子去世周朝衰微,接续战国,秦朝就焚毁书籍,

六经在这时中断绝灭。汉朝兴盛,大概很久以后六经才又出

现。其间经书散乱字迹磨灭,既失去它的正传,这以后那些

儒生们得到机会将自己的异端学说搀杂到里面。像《 河

图》、《洛书》,神怪妄说就更厉害。我曾经哀叹那些学者知

道遵循六经学说并且笃诚地相信,却不了解虚伪学说淆乱六

经学说的危害,多次作文章斥黜他们。但是读书人沉溺在长

久学习的东西里,反而惊骇地责难我以一个人的见解,判决

千年不能考证的是与非,想淆乱广大读书人相信的东西,仅

仅自己坚持这个认识而人们都不相信。

我认为从孔子去世以后,到现在二千年之间,有一个叫

欧阳修的人做这种学说。又过二千年,怎么能知道没有一个

人,与欧阳修有相同的学说。又过二千年,将会再有一个人

持相同的学说。这样相同的人就达到了三个,那么以后的人

就不需要等待千年才会出现。相信与我的学说一致的人既然

已经很多,那么就可以战胜那些沉溺在虚伪学说中的人们

了。六经不是一个时代的书,它将和天地一样没有终极并且

永远存在,用没有终极的眼光看数千年,只不过是其间的一

瞬而已。这样我寄希望后来的人就是很遥远的呈了,不能心

情急切地要求现在这个时代。

衡山人廖倚,和我交往三十年了。拿出他的兄长廖偁遗

留下的文章百余篇称为《 朱陵编》,它论述《 洪港》,认为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九畴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没有龟书在洛阳出现的事情。

我这才知道不需要等待千年,在现在这个年代就有和我有相

同认识的人。当初我等待以后的年代,希望有因为看到我的

文章而与我持相同认识的人,像廖偁这样的人,没有听到我

的说法,而见解却与我相同,大概他的意念与我的有相通的

地方吧。现在这个年代的读书人,本来就有不需要寻求就认

识见解相同的人,为什么要等待数千年呢!

廖氏的家住在衡山,世代因为擅长写诗在湖南有名,廖

偁特别喜爱历史,并且能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在家乡很有

名,一个时期贤能的人都与他交往。因为他没有出仕做官就

过早地去世了,所以在世上没有显赫成名。唉!知道等待什

么的人,一定会有机会得到;知道积聚东西的人,一定能有

机会散施。如果有志向,没有必要求取以后才相合。我赞美

和廖偁没有相互求取却各自得到了相同的见解,所以写成了

这篇文章。

嘉礻右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

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欧阳修文集卷四十四

江邻几文集序

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

行。自明道、景祐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至于朋

友故旧,平居握手言笑,意气伟然,可谓一时之盛。而方从

其游,遽哭其死,遂铭其藏者,是可叹也。

盖自尹师鲁之亡,逮今二十五年之间,相继而殁,为之

铭者至二十人,又有余不及铭与虽铭而非交且旧者,皆不与

焉。呜呼,何其多也!不独善人君子难得易失而交游零落如

此,反顾身世死生盛衰之际,又可悲夫!而其间又有不幸罹

忧患、触纲罗,至困厄流离以死,与夫仕宦连蹇、志不获伸

而殁,独其文章尚见于世者,则又可哀也欤!然则虽其残篇

断稿,犹为可惜,况其可以垂世而行远也?故余于圣俞、子

美之殁,既已铭其圹,又类集其文而序之,其言尤感切而殷

勤者,以此也。

陈留江君邻几,常与圣俞、子美游,而又与圣俞同时以

卒。余既志而铭之,后十有五年,来守淮西,又于其家得其

文集而序之。邻几,毅然仁厚君子也。虽知名于时,仕宦久

而不进,晚而朝廷方将用之,未及而卒。其学问通博,文辞

雅正深粹,而论议多所发明,诗尤清淡闲肆可喜。然其文已

自行于世矣,固不待余言以为轻重,而余特区区于是者,盖

发于有感而云然。

熙宁四年三月,六一居士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译文】

我私下不自我度量,年轻时就学习撰写墓志铭,因此有

机会品评当代贤士大夫功德品行。自明道、景祐年间以来,

著名的大官往往在我的文章里看到。至于朋友故旧,平时在

一起握手言笑,意气伟然,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盛事。而那

些刚刚和他一起游历,随之又痛哭他的死亡,并且为其埋葬

撰写墓志铭的,这是真可以感叹的。

自从尹师鲁亡故以来,到现在 圆缘年间,相继去世并为

之撰写墓志铭的有二十人,还有我没有为他们写墓志铭,以

及那些虽然写了墓志铭但并不是故旧朋友的,都没有算在

内。唉!为什么这么多呀!不仅仅是善人君子很难得到而容

易失去,而朋友故旧零落如此,回过头来看身世盛衰之间的

变化,又是多么可悲啊!在这中间又有不幸遭受灾难病患,

触犯法律,困苦灾难流离失所而死,与那些仕途受挫,志向

没有得到施展就死掉,唯独其文章尚且在世上流传的,也可

哀叹啊!然而就是那些残篇断稿,犹为可惜,况且这些东西

还可以长久地流传下去吗?所以我对梅尧臣、苏舜卿的死,

虽然已经写了墓志铭,又将他们的文章分类成集并作序,而

语言特别感动亲切,就是因为这些。

陈留人江邻几,经常和梅尧臣、苏舜卿一起游历,并且

和梅尧臣同时去世,我就记下他的事并写墓志铭。过了 员缘

年,我来到淮西任职,又在江邻几的家中得到他的文集,并

为其作序。邻几是果敢仁厚的君子。虽然在当时颇有名气,

但在仕宦道路上很长时间得不到任用,晚年朝廷刚要起用,

没有到任就去世了,他的学问通达渊博,文章雅正深粹,而

议论有许多发人深思的地方,诗歌特别清淡开阔让人喜爱,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他的文章已经在世间传播了,本来不必要由我议论优劣,而

我特别眷恋这件事,因为有感而发才这样说的。

熙宁四年三月,六一居士作序。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

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

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

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

志吾之乐尔。”客曰:“ 其乐如何?” 居士曰:“ 吾之乐可胜

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

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

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

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

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

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赐其骇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

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

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

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

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

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

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

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

六一居士当初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以后

身体衰弱而且多病,将退休到颍水边居住,则又改号叫六一

居士。

有客人问:“六一是什么意思?”居士回答说:“我家里

藏了一万卷书,集录了三代以来遗留下来的金石遗文一千

卷,还有一张琴,一盘棋,并且经常放有一壶酒。” 客人

说:“这才五个一,为什么说六一呢?”居士说:“我这个老

翁在五种物品中养老休闲,这难道不正是六个一吗?” 客人

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

正像是庄子所讽刺的那个害怕影子而在太阳底下奔跑的蠢

人。我将要看到你像那个人一样喘着粗气干渴而死的样子。

但名声仍是不能逃避的。” 居士说:“ 我本来知道名声是不

能逃避的,我也知道不必逃避。我起这个名字,聊且为记下

我此时的乐趣罢了。”客人又问:“你的乐趣又如何呢?” 居

士说:“我的乐趣是可以尽述的吗?当我陶醉在这五种东西

之间的时候,泰山在眼前我也可以视而不见,炸雷劈破屋子

中的梁柱我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上奏起九韶仙乐,

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的场面,也不足以称得上快乐和舒

适。不过,我常常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中尽情享乐,世上的

事务拖累我的太多了。其中大的事情有两件,官场事务劳累

了我的外貌,是忧郁、思虑劳累了我的精神,使我的外貌未

生病便显出憔悴,人没有老而精神却已经衰竭,还有什么空

■摇摇文白对照四库全书精华摇摇■

·

暇欣赏这五种物品呢?因此,我向朝廷告老辞职已经三年

了,一旦天子哀怜我,赐给我这把老骨头,使我能够跟这五

种物品一起返回田园,也许能满足我的夙愿。这便是我拥有

这一志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 你知道官场事务劳累

身体,却不知这五种物品劳累精神吗?” 居士说:“ 不是这

样,被官场拖累,已经很劳苦了,又有很多忧虑,被这些物

品吸引,却很安逸,又可以免于祸患。你看我选择哪一方面

呢?”于是与客人共同起身,握手大笑道:“ 停止辩论罢,

这些小事不值得计较它。”

过了一会我感叹说:“读书人年轻时出去做官,年老了

退休,往往有人等不到七十岁。我素来很羡慕他们,这是我

应该离开朝廷的第一条理由。我曾经为当朝所用,但一直没

有值得称道的成绩,这是我应该离职的第二条理由。壮年时

还这样,现在又老又病,反而凭着难以胜任的身体贪图过分

荣耀和俸禄,这样做将要违背我平素的志向和我自己说过的

话,这是我离职的第三条理由。我具备这三条应该辞职退休

的理由,即使没有五种物品,也早该离职了,这还有什么可

说的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己作传。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