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校務研究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如何做好校務研究?

彭森明

peng_samuel@hotmail.com

國立清華大學

10/31/2016

一、對校務研究要有深度、正確的認知

1.什麼是校務研究 (1)

●源自institutional research 一詞,也有學者稱之為校院研究或機構研究。綜合言之,它是以學校為單位的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它是運用學校之校務資料,包括行政運作、環境設施、教師教學措施與學術研究、學生學習歷程與表現以及師生背景等過去與現在的質化與量化評量資料,

–進行彙整、分析與闡釋,使之轉換成為有用的資訊,

–一方面展示校務狀況及優勢與缺失,

–一方面做為政策制定,研擬改進方案以及行動措施等決策依據,

●所演化而成的一種研究領域、技能與服務。

●因此,校務研究往往是學校為追求卓越,品質保證,而進行改革之前置工作;是學校追求卓越的主要機制與原動力。

1. 什麼是校務研究 (2)

它的特質是:

–研究對象固定,以個別學校之人、事、物為主軸。

–研究目標清楚,聚焦於提升學校行政效率、財務經營、教師研發績效、教師教學與輔導及服務品質、招生策略、學生學習成效、以及學校發展等議題。

–需運用多種學術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來解答問題。

–提供學校各級決策者實徵資料做為決策依據。

–研究方法合乎科學化與學術研究標準 (scientific inquiry standards)。

2. 校務研究範疇廣泛

凡是與學校有關的議題,都可納入校務研究的範疇。

有些項目可訂為例行性工作,有些是特殊議題或突發事件探討。

議題的選擇各校不盡相同,而且議題的優先順序,可依其急迫性與嚴重性而定,由學校決策者與相關單位與人員共同商討決定。

3. 校務研究的實務效能

具體效能包括:

–提供充分即時資訊,協助學校各級決策人員瞭解校務現況以及國內外大學發展趨勢,據以檢視學校本身之優勢與弱點,

–協助訂定學校未來發展標竿,規劃改進策略,以便開創新局,

–蒐集、彙整、倉儲與傳播校務資料,發揮資料之使用價值,

–促進社會大眾對學校之瞭解與信任。

因此是學校的智庫與資訊服務中心,是學校品質保證之基礎與

基本機制。

4. 校務研究的具體業務

為達成上述功能,具體業務可分下列五項:

1). 蒐集、彙整、闡釋與傳播學校資訊,

2). 檢驗與報導學校脈動與變遷,

3). 規劃與執行學校優缺點診斷工作,

4). 檢視與彙集國內外大學教育發展趨勢資訊,

5).規劃與執行特殊議題研究及構思改進與發展方案。

1). 蒐集、彙整、闡釋與傳播學校資訊(1)

●校務研究以蒐集資訊為基礎,以傳播資訊供有效運用為終。

●蒐集之資料包括問卷調查資料、評鑑資料、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記錄,其他校務行政作業記錄,以及教職員和學生背景記錄等。

●美國許多大學將各項問卷調查、學校評鑑工作、校務資料的彙整、以及國內外高教發展資訊摘取,交由校務研究單位統籌負責。

1). 蒐集、彙整、應用與傳播學校資訊(2)

校務研究人員另一職責是將資料分析所得資訊,以最有效方式傳遞給適用單位與人員,以供引用。

傳播方式包括:

–年度校務統計報告(Digest of Institution Statistics), 詳細敘述學校目前狀況與變化,供學校各部門人員取用。

–數據文摘 (fact book, or brochure),將上述報告重要訊息,加上學校簡介,公諸於社會大眾,增進大眾對學校的瞭解。

–評量與調查結果摘要與參與者分享並向學校相關人員做口頭報告及討論改進策略。

1). 蒐集、彙整、應用與傳播學校資訊(3)

–利用資訊短文及簡訊(notes and newsletters)即時傳播新訊息給相關單位或人士。

–專題研究報告 (special study reports),除了呈報給相關主管之外,亦可考慮摘要公諸於全校師生或以論文方式投稿到適當期刊,發揮學術研究貢獻育與知識交流的功能。

–呈報評鑑機構、政府單位所需校務統計資料。

–建置與維護校務資訊網站,將所得資訊倉儲於網站上,方便學校主管、師生及社會大眾取用。

2). 檢驗與報導學校脈動與變遷

這是校務研究基本與基礎任務。學校要有所創新與改進,應先對學校的現況與發展有明確的瞭解。

各級主管要能有效地全盤掌握校務狀況,最好有一份完整的實證資料 (前述之校務數據),清楚地說明校務現況與變化。這份資料的彙集與整理,在美國是由校務研究單位統籌規化執行。

資料內容主要有下列項目:學生學習事務與成效、課程設計與開授情況、教職員工事務、學校學習機能與環境、行政管理結構與績效、財務管理與節能措施、資源運用、國內外校際交流等。

3).規劃與執行學校優缺點診斷工作

有了上述資料之後,即可思辨學校各方面的強項與弱點,協助學校規劃改善與發展方向與策略。

若需進行深度省思評估,可採用下列方法:

–彙集自我與外部對學校的評價

–進行系統化客觀分析 (比如SWOT)

–與同儕或標竿學校做比較

4). 檢視與彙集國內外大學教育發展趨勢資訊

為掌握大學發展脈絡,有下列方式:

–蒐集與彙整相關文獻(如期刊及媒體報導)。

–參與國際會議 (如AIR年會)。

–邀請專家專題演講 (是快速學習最佳方式)。

–與同儕或標竿學校做比較。

5). 規劃與執行特殊議題研究及構思改進與發展方案(1)

需要研究與規劃的議題面向很多,包括學生事務、學生學習成長、教師與員工事務、教師研究能量與成果、學校財政經營、學校環境與設施之建設與運用管理、學校治理與發展規劃等。

一些範例如下:

–如何提升與確保學生素質?

–如何提升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就業競爭力?

–以何種方式招生?

–如何提升學校招生競爭力?

5). 規劃與執行特殊議題研究及構思改進與發展方案(2)

–- 如何強化學生對學校的向心力?

–- 如何輔助入學時程度較低的學生?

–- 如何開源節流,改善學校財政?

–- 如何分配與善用學校空間?

- 如何診斷預測需要輔導與關懷的學生?

- 如何輔助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與研究效能?

5). 規劃與執行特殊議題研究及構思改進與發展方案(3)

- 如何推展線上授課方案,擴大學校教學效能?

- 如何與社區合作,改善學生生活機能與安全?

- 如何美化與淨化校園環境?

- 教學成本與績效分析?

–視議題性質,可延請專家主持或協助。

總結:科學性、系統化校務品質保證機制

●校務研究是以實徵資訊為本的研究與評鑑機制。(評鑑是定位,研究是導航)

●其目的是協助大學追求卓越,確保行政、教學、研究與服務的有效發展與最佳品質。

●是順應大學自主化及社會變遷自然發展的校級服務單位。

●是大學校院各級決策者的最佳智庫與助手。

二、做好校務研究的先決條件

1. 要有學校高層的重視與支持

●學校高層應積極營造以實徵資料為依據的決策文化,例如要求各學院及系所申請資源補助時,需附上實徵資料分析結果,說明補助的必要性或迫切性。在如此文化環境下,高品質資料才會受到重視,也才會將校務研究成為決策以及校務改革的前置工作。

●成立校務研究辦公室,直屬學校高層 (如學術副校長),以便讓校務研究成為學校改善與發展規劃過程的一環,研究才會有實用價值。

●學校要能提供適切的人力資源與經費。(規模小的學校可協商共組一研究中心)

2. 團隊人員要能產出高品質的研究成果

校務研究要受到學校支持與重視,其研究成果必須正確、可靠、完整,其建言與規畫必須具前瞻性與開創性。

要達到此目標,其研究團隊必須由最佳人選組合。團隊的整體知識、技能與經驗應該涵蓋:

1). 基本專業知識與技能

以美國Ohio State University為例,其團隊有下列領域的人員: computer programm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urvey design, data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其他常被提到的還包括熟悉測驗評量原理、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以及人際協調能力。

2. 團隊人員能產出高品質的研究成果(續)

2). 深悉高等教育理論並具豐富經驗

負責校務研究的人員對大學教育各類理論、宗旨與目標和各種教學措施,以及對學校之歷史背景與發展願景,要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提供完美、適切、前瞻的規劃與建言。

2. 團隊人員能產出高品質的研究成果(續)

3). 一般特質

另外,團隊人員要有高度的服務熱誠與敬業精神,要能夠專注在研究工作上,保持獨立研究者的身份,以保研究的客觀性。

美國著名校務研究學者Suslow (1971) 曾說過: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depends upon the individual who has a broad knowledge of diverse disciplines, and intense understanding of his institution, and above all, an attitude which commits him to the value of these institutions' purpose in society.”

3. IR人員要能遵循IR專業倫理與工作態度

1)要保持資訊中立、客觀、不偏袒、不特意選邊的原則來處理事務 (apolitical, not involed in politics),

2)必須與各級主管保持密切溝通與諮詢,才能有效地發揮其功能。

4. 要有建置完善的校務資料庫

●學校各單位要能相互配合建置完善、即時、豐富、多元的資料庫,包括量化和質化資料,以利進行深入、廣泛與精緻的分析研究。

5. 要有先進的資料收集、分析與傳播軟、硬體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應有下列設備:

–資料收集系統 (各類調查及業務單位資料擷取系統)。

–資料統計分析和圖表產出系統,以便進行深入精細統計分析,產出種種校務數據與指標。

–資訊傳播系統 (網站共倉儲與通訊、傳播之用)。

三、議題探討宜採取全方位、應用多元資料

進行全盤性深度剖析

案例一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策略研究

先前校務評鑑發現學生學習成效欠佳,

社會及家長期待學校做改進,因此

學校上層指示IR思考策略。

1.緣起

2.展開焦點座談

透過校長指示,與教學單位主管、各系所教師、在校學生及畢業生代表分別舉行焦點座談,聽取建言,並營造師生參與感。比如:

–學校學習風氣不良,需設法改善風氣。

–學生不努力,不用功,要加強輔導。

–教師教學方法需改進,宜多舉行教師研討會。

–教師對學生要求太低,宜提高標準。

IR 將這些建言與其他研究假設,一起納入研究設計考量,然後以實徵資料一一加以驗證,找出關鍵原因,再做對症下藥。

3. 清點校內既有資料檔案

例如:

–學習歷程調查 (包括學習意願,學習投入程度,行業選擇等)

–教務處學生選課及成績記錄

–課程與教育目標對應圖

–入學時家庭背景調查資料

–大學入學學測及科考資料

–教師教學課綱

–學生對教師教學評核意見與評審

4.收集相關資料,建置資料檔

–從既有資料檔中擷取適用之資料並整合成為IR資料檔以利分析之用。

–依據教學原理及相關研究文獻,檢視欠缺之資料

–(例如是否欠缺招生用的學測與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入學時國、英文能力檢定考試成績,高中學習歷程等)。

–設計並收集所欠缺的資料。

5. 設定學習成效指標

例如

–學年學業平均成績 (低於70 = 1, 高於 70 (含) = 2)

–主修科目成績低於70 的% (< 50% = 1 ,>50% (含) = 2)

–退學或轉學轉系? (是 = 1,否 = 2)

–準時四年畢業? (是 = 1,否 = 2)

分析各系學生上述指標的%分佈 –

如45%的學生其學年學業平均成績 < 70,

55% 學生 > 70 ,

用以顯示現況、診斷問題的嚴重性,以及

各系之間的差異,以便考慮下一步決策。

6.進行描述性分析

7.進行相關性分析

–學習成效指標與其他學生個人和家庭因素,以及教師教學、學校輔導措施等的關係 (cross-tabulation or relational analysis),以便初步檢定可能與學習成效有關的因素。

–以同樣方式檢測因素分子之間的相關,如學生志向與學習意願,努力(投入)程度、家庭背景、學科基礎能力等彼此之間的相關程度。

8. 進行高層次統計分析

–依據教學原理及相關研究文獻,進一步 篩選因素分子,

–運用高層次統計方法,例如regresseion analysis, statitical modeling,進行分析,

–釐清各因子之間與學習成效之直接與間接關係。

9.解讀分析結果,尋求問題的答案

–假設分析結果顯示學業成績<70 分者,學習意願及努力程度顯著低於學業成績>70 分的同學。那麼這是否表示學習意願及努力程度是學習成效關鍵因素,所以提升學習成效方案之一即是設法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努力程度?

–答案未必是如此,還得看其他重要因子都控制之後,這兩因子是否還保持顯著關係。

–假設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志向與學習意願及努力程度有高度相關,志向不明者不知為何而唸,可能是影響學習成效更深沉的因子。

–假設分析結果又顯示家庭背景及高中時的經驗與學生志向有關,把問題弄得更複雜。IR任務就是要幫助思考解決方案。以下圖來說明。

分析結果及因應方案示意圖

高中學習歷程

庭背景家

學業基礎

行業志向學習意願

努力程度

學習成效

招生策略

(招何種學生?)

生涯輔導

補救教學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學習風氣

提升學習整體因應方案:

10.提出精進方案

IR 進行全方位考量,提供精進方案,例如

–招生標準與策略,以招進合適的學生

–補救教學措施,以增進基礎學科能力

–生涯輔導,以引導邁向正路

–教學措施,以啟發學習動力與思考

–課程設計,以符合學生個人及職場所需

–學校關懷措施,以讓學校成為學生第二個家

11.進行後續工作

–向學校各級主管做研究結果報告並提出建言。

–協助學校推展認同的方案。

–設計追蹤評鑑檢視改進方案執行情形與成果,並研擬下一步研究,一直到成果達到理想標準為止。

案例二

如何提升學生研判能力?

1.界定研判思考力

「研判思考能力」是指一個人能對

任何人、事、物、言論、理念等議題以及個人的初步想法,

搜集及參照相關適當資訊、知識與準則,

運用分析、評量、辨證、綜合、推論等高層次思考技能,

進行客觀、明智、嚴謹、理性與全盤性地探討與反思,

最後做出在現實情境中最適當的結論或實際行動方案的能力。

2. 探究面向

增進大學生思考能力有賴全校整體的努力,因此將從

全校性、各院系所及教師、以及學生三個面向

來探討大學培養學生研判思考能力的各項策略與行動。

3. 資料來源與探究重點

議題探究需要豐富的資料,包括質性與量化資料。本研究將使用之資料

採自下列四項來源:

1) 學校及系所自我評鑑報告書,主要在彙整及分析學校及各院系所的教

學目標中,包括哪些培養研判思考能力的策略。

2) 全校性課程及教學規範,包括分析大一、大二共同必修課程以及通識

教育課程,以了解課程中涵蓋哪些研判思考能力的訓練。

3) 各院系所教師教學課綱,分析教師提供的課程以及教師授課及評鑑方

式牽涉到研判思考能力培育的程度。

4) 學生學習歷程問卷調查,探究學生學習經驗、方法及成效。

4.探究之具體問題 (1)

●全校性之策略與行動

1).增進研判思考能力是否為學校主要教育目標之一?

2).相關方案是否有落實上述目標之策略?

( 1). 大學部共同必修課程

(2). 學生社團活動與自治組織

(3). 住宿書院與活動

(4). 專題學術活動

(5). 相關學術競賽

(6). 學校是否強調培育研判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並提供資源與服務?

4.探究之具體問題 (2)

●院系所教學策略,包括:

1). 院系所教育目標

2). 院系所課程設計

3). 教師授課方法

4). 教師使用的評量方法

5). 各課程強調的學習面向

4.探究之具體問題 (3)

●學生學習經驗、方法及成效

1). 學生學習態度與方法

2). 學生研判思考能力的學習成長評估

5. 研擬提升方案

● 分下列面向:

● 1) 全校性方案

● 2) 院、系所方案

● 3) 教師教學方案

● 4) 學生輔導方案

6.進行後續工作

–向學校各級主管做研究結果報告並提出建言。

–協助學校推展認同的方案。

–設計追蹤評鑑檢視改進方案執行情形與成果,並研擬下一步研究,一直到成果達到理想標準為止。

問與答

討論

謝謝聆聽與指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