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人走天下 一琴一曲谱梁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编辑/张雅娟 黄恬 美编/左小榕 责校/李萌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一琴一曲谱

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巫漪丽在新加坡去世 享年89岁

A12文化客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一生一人走天下

歌手名字当歌名

最近罗志祥发行了第十二张全新专辑《NO IDEA》(没想法),其中有一首歌曲直接用了自己的名字作为歌名——《罗志祥》,引起不少网友的讨论。有人说罗志祥是真的没想法了吗,直接就用自己的名字作歌名?对此,罗志祥告诉北青报记者,这首歌由胡彦斌所写,原本歌名并不是这个,但自己发现歌词里一直重复

“我只想”,听起来很像“罗志祥”,所以将歌名改成了《罗志祥》。

其实,罗志祥并不是第一个以歌手名字命名歌名的人,不过和罗志祥不同,以往这么做的大多是新人歌手,用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比如吴克群首张全创作专辑就以其名命名,其中的一首歌就叫《吴克群》。刚刚出道的吴克群在这首歌里模仿了阿杜、陈奕迅、费玉清唱歌,其中一句歌词是“我知道我不是陈奕迅,我的名字叫做吴克群”。

王菲刚出道时用的艺名是王靖雯,她出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就叫《王靖雯》,王菲就是凭借这张专辑在歌坛崭露头角,也为她日后在歌坛取得一系列不凡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歌手李慧珍复出时推出的一首歌就叫《寻找·李慧珍》。她也凭借同名专辑(《寻找·李慧珍》)获得第十三届华语榜中榜内地最受欢迎女歌手奖。

用各种数字当歌名

陈琳的《13131》、陈奕迅的《七》和林俊杰 的《编号89757》等都是以数字作为歌名。

陈琳人生最后一张唱片名为《13131》,这首歌是专辑同名主打曲,甜蜜蜜的日式软摇滚。“13131”代表

“DaDiDaDiDa”,非常上口。当年唱片文案里说这是代表着快乐的符号,陈琳想带给大家能让心情放松的音乐,然而她本人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令人唏嘘。

《七》是陈奕迅出道7年时发行的一张专辑。陈奕迅对数字7情有独钟:他的生日7月27日,他的背上有一个“七”的文身,作词人吴向飞正看到了这个文身,有感而作写了这首《七》。有人还推敲出歌词中所

出现的27个“忘记”加上歌名“7”,与陈奕迅生日“7·27”相吻合。

《编号89757》是以一个来自3005年的未来战士的角度,关注今天的世界、生活,89757是机器人的编号。林俊杰希望通过充满科技感和梦幻色彩的时尚音乐,带给歌迷前所未有的体验。

不知所云的歌名

周杰伦的《公公偏头痛》、胡彦斌的《覅(fiào)忒(te)好》、王心凌的《劈你的雷正在路上》……这些歌名让人乍看觉得不知所云。

《公公偏头痛》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是一首讽刺社会恶习的作品,表面是在搞笑,实则借古讽今,用隐晦的手法讽刺官员贪污。但这样的歌名实在让人难以联想到如此深刻的主题。

“覅忒好”来源于上海的沪语俚语,意思是“不要太好”,象征肯定、真心、感恩,也代表隐忍、假装。胡彦斌是希望这张专辑向社会传达出他关于人生的态度:所有曾经的付出,成就了现在的“你”。

《劈你的雷正在路上》是台湾歌手王心凌去年年底推出的新歌。专辑的十首歌名是十本书的书名,《劈你的雷正在路上》是其中一首,也是王心凌最喜欢的一首。她介绍这本书是一本励志书,但歌词其实跟书的内容没有关系,只是觉得书名很有趣。

本报讯(记者 伦兵 田婉婷)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经典芭蕾舞作品,根据沂蒙地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用乳汁救伤的故事编创而成的芭蕾舞剧《沂蒙颂》可以说广为人知。2017年,在《沂蒙颂》基础上创作的芭蕾新作《沂蒙情》让沂蒙红嫂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特邀当年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主创之一、作曲家刘廷禹重新创作了芭蕾舞剧《沂蒙三章》。4月19日,这部讲述和传承新时代沂蒙精神的芭蕾舞剧《沂蒙三章》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演出至22日。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在芭蕾舞剧《沂蒙三章》中,无数沂蒙红嫂和她们的英雄故事被浓缩为三个极具代表性的足尖篇章:《火线桥》、《永远的新娘》、《沂蒙情》。而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不仅有伴着歌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和《沂蒙小调》的亲切与豪迈,更有着现代化声光电所营造出的身临其境与千钧一发。

谈及制作《沂蒙三章》的初衷,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芭蕾舞剧《沂蒙三章》总策划、制作人冯英表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芭蕾舞团作为国家院团应该拿出属于自己的反映当下时代的作品。《沂蒙三章》把三个感人的故事串起来,用芭蕾表达中国人民的情感,是向祖国70周年献礼,向英雄致敬。”

从《沂蒙颂》到《沂蒙情》,再到如今的《沂蒙三章》,沂蒙精神在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了传承。谈到《沂蒙三章》的亮点,中芭艺术总监助理、总排练者、芭蕾大师徐刚表示:“《沂蒙三章》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沂蒙情》,这是最中心的救治伤员的故事,也突出了沂蒙精神。新加入了《火线桥》和

《永远的新娘》,《火线桥》是妇女的群像,我们更多的是想表现这些女性的牺牲精神和大爱,她们用

肩膀托起的是胜利。《永远的新娘》这个题材太适合芭蕾舞了,芭蕾舞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双人舞,《永远的新娘》表现的是丈夫和妻子的情感,这两个人是没有见过面的,越是没见过面,感情就越是复杂。”

虽然三部“沂蒙”作品讲述的故事有

所 不同 ,但

不变的是芭蕾在民族化

道路上的尝试:“我们一直在坚持民族芭蕾

的尝试,有时候我们会用民间舞和芭蕾相结合,在《沂蒙情》

中我们用了中国舞的演员,他特殊的中国舞的技巧让我们觉得战士

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坚守的过程中,我们会用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的手段或者没有用过的舞步和服装设计,尽可能让现代人来接受。”

本报讯(记者 寿鹏寰)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邀约作品李玉刚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将于4月26日至5月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六场,并将于今年6月开启世界巡演之旅。

孙楠、郎朗、郭晓冬、米雪、黄绮珊、腾格尔、张信哲、温兆伦、阿朵、杨少华、杨议、阎维文、舞蹈艺术家高艳津子等艺术家纷纷以各种不同形式为《昭君出塞》巡演助力加油。

李玉刚携剧中演员在现场首次表演了《昭君出塞》中的片段《云中曲》与《灵山》。从未披露的精彩内容,让现场来宾先睹为快,也终于为《昭君出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李玉刚表示,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昭君出塞》代表着国家情怀,也是他自己的艺术梦想。由李玉刚主演的这部舞台剧曾在2015首演,当时李玉刚是总导演:既要做好导演的工作,又要完成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塑造,对他来说难度非常大,最终也圆满完成。“之前跨界做导演的经历让我难忘,不仅要排练,还要兼顾整个剧组各个环节的敲定”。

也因为精力有限,这次李玉刚不再担任导演,回归到纯粹的演员状态,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在人物塑造上去做完善、创新。尽管如此,李玉刚表示依然有很大的压力,“我的唱段有十几段,唱词又有深度,旋律不仅有流行音乐的,也有歌剧、民族的唱腔。除了唱法还要注意走位,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做了很多工作来应对舞台的变化。”李玉刚说。

据了解,《昭君出塞》以中国古典舞为主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舞、芭蕾舞等元素,独舞、双人舞、群舞交替,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视觉效果。该剧自2013年筹备以来先后百易其稿,耗时六年多时间、2000多个日夜。作品共分七个部分来完整演绎“和平使者”王昭君为宁息战乱而出塞和亲,给草原带去中原文明、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从历史背景、主题甄选、剧作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将蕴含民族大义的中华文化精神传递于世界舞台。 摄影/本报记者 林晖

歌名“猎奇”歌曲就能不同凡响吴亦凡的新歌《大碗宽面》最近刷爆网络,吴亦凡的人气,加上有些独特的歌

名,让这首歌一推出就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吴亦凡解释歌名的微博“能让你开心,

这确是我的本意”更是成了很多品牌的文案。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新奇的歌名还有很多,有些用歌手名字作为歌名,

有些用数字作为歌名,有些歌名甚至不知所云有些雷人。那么,新奇的歌名一定能

帮助歌曲脱颖而出吗?知名乐评人卢世伟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中并

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还得看歌手的实力和机遇。

奇怪歌名更多只是企划概念

业内声音

知名乐评人卢世伟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不论是歌名还是专辑名,都是歌手推广自己新作品的一个噱头,比如吴宗宪以歌手身份出道时,有一首歌名为《是不是这样的夜晚你才会这样的想起我》,17个字的歌名十分打眼。这首歌当时红遍

东南亚,连续七八周占据排行榜冠军。此外,卢世伟认为,出于企划考虑,一段时间,

歌手的歌名和专辑名甚至都有一定的取名偏好,比如有一个时期王菲很多歌的歌名都是两个字——

《将爱》《旋木》等。

搞怪的歌名能对销量产生什么影响呢?卢世伟直言,这其中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更多的要靠歌手自身的实力以及机遇等。

文/本报记者 寿鹏寰 摄影/本报记者 林晖统筹/刘江华

《沂蒙三章》首演讲述红嫂故事

《昭君出塞》连演6场李玉刚不再“跨界”

经典88岁用黑白键“讲故事”隔空奏《梁祝》感动网友

巫漪丽现为美籍华人,旅居新加坡,由于年事已高,本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近年通过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许多年轻人得以了解这位先生。

2018年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一,《经典咏流传》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首播。节目中,作为《梁祝》钢琴伴奏小提琴独奏版的钢琴伴奏改编者和钢琴演奏者,88岁的巫漪丽用黑白琴键“讲述”了这个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由于高龄和身体原因,这段节目通过实时连线完成:巫漪丽先生在新加坡现场钢琴演奏《梁祝》,北京演播室中,合唱团、演奏团队现场配唱、合奏。一曲终了,全场肃立鼓掌,88岁的老人手捧鲜花,感慨落泪。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谈起这段故事。他说:“巫先生用一生经历来阐述《梁祝》这一经典,既有一种伤感,又有一种力量感。琴键被她敲响时,传递的是一种澎湃人心的充满生命的力量。在永恒经典旋律中、在永恒经典诗词中,她可以永远获得她的青春芳华。而这青春芳华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年龄限制,感染到我们,甚至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讲述在新加坡居无定所

靠公益组织照顾起居

第一次隔空演出的成功让《经典咏流传》节目组产生了请

小提琴家吕思清和钢琴家巫漪丽现场同台演奏的想法。2018年 4月 21日,节目组将巫先生请到北京,让她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合作,现场再次演绎了《梁祝》。《经典咏流传》总导演田梅通过微博讲述了当时的故事:“我把巫

漪丽老人从舞台上搀扶下来,好像什么也说不出来。当那双苍老的手,弹奏出那么灵动的音乐时,我泪流满面,一想到老人家的生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她在新加坡居无定所,现在还带着六个学生,靠公益组织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一心只想回到中国,重新拿到中国国籍。这样一位老人,告诉我,她的辉煌还在明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

回忆合作者讲述演出细节她用生命在弹奏乐曲

2019年4月21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曾与巫漪丽合作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听闻巫漪丽去世的消息,吕思清颇为震惊:“太突然,太遗憾了。”回忆起与巫漪丽合作的感受,吕思清表示:“巫老师对音乐非常虔诚,她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个演出细节,希望把最完美的音乐呈献给听众。”

由于巫漪丽常年旅居新加坡,较少在内地演出,因此直到2018年吕思清才有机会跟巫漪丽合作。“第一次见到巫老师,感觉这是一个经历了很多沧桑的老人,她的人生一定是很有故事的,但她又是很虔诚的。这是对音乐的、对艺术的虔诚。”

吕思清告诉北青报记者:“节目组把巫老师演奏的录像发给了我,我看后非常感动:一位老人对于一首曲目的热爱也就是对音乐的热爱,能看得出来她是用生命在弹奏这首曲子。”

吕思清透露,虽然巫漪丽已经弹奏《梁祝》这首曲子长达59年,但她仍然每天坚持在钢琴房里练习,所以才能在台上给众人带来如此震撼和完美的演出。吕思清回忆,巫漪丽对于演出前的排练,乃至上台的穿着、形象,每一样都非常仔细和认真。“尤其巫老师还特别注意问我音乐上的处理和要求。我们探讨在什么部分是钢琴演奏、什么部分是小提琴演奏,什么部分是合着演奏、什么部分是二者对话。这些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沟通,也做了很多练习,最后呈现的效果很成功。”

在吕思清的印象里,巫漪丽私下里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老人,但在音乐上却非常认真在意:“巫老师总是问我这样做行不行、那样做行不行?她在音乐上非常细致,希望把最完美的音乐呈现给听众。”

文/本报记者 伦兵 田婉婷 祖薇 满羿

据新加坡媒体消息,中国第

一代钢琴家巫漪丽,在当地时间

4月20日晚出席维多利亚音乐厅

的一场音乐会时晕倒,急送中央

医院后宣告不治,享年89岁。

据报道,巫漪丽在音乐会的

下半场突然开始冒冷汗,感到不

适,在走向厕所的中途,体力不支

而晕倒。在场工作人员马上将她

送往中央医院急救,但在晚上10

时宣告不治。

巫漪丽旅居新加坡已有 26

年。据悉,由于在当地没有家属,新

加坡音乐家协会将为她操办后事。

巫漪丽祖籍广东河源,1930

年出生,6岁开始学琴,18岁便成

为上海滩夺目的钢琴演奏家;她

师从世界钢琴大师李斯特的再传

弟子、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先

生,与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吴乐懿、

周广仁等人同门学艺。1954年,任

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1962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曾

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接见。专辑

和代表作品有《一代大

师 1》《一代大师

2》《梁山伯

与 祝 英

台》等。

梁祝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