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桥上的成都 桥上的风景2005/05/09  · 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编辑 李洁 美编 杨培央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2020年5月9日星期六 05

寻美天府

我 们 的 生 活 美 学

WEEKEND

成都,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因水而生、缘水而兴的城市。河流像一条翡翠色的腰带,时至今日依旧环抱着成都。水与桥,串起了成都两千多年的城市记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建在桥上的城市”,此话不假。随着成都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桥的数量在持续增多,这其中,既有架设在水道上的新兴桥梁,又有缓解交通问题的大型设施,既有方便行人的过街天桥,还有连接建筑物之间的便捷廊桥……

●锦城湖亲水栈桥锦城湖4号湖区上有一座橘红色的桥梁,

它就是锦城绿道“最美水上钢桥”——锦城湖亲水栈桥。

这座桥全长共1367.5米,整体呈流畅的波浪形,蜿蜒穿梭在湖水之中;梁高仅0.6米,潋滟湖水近在咫尺,湖中水草触手可及。远远望去,橘红色钢桥打破了由碧波湖面和绿色植物构成的静态风景,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增加了湖区的色彩层次,有了灵动的美感。游人行走在桥上,仿佛使出了“凌波微步”的武侠高手。

●“蝴蝶桥”在中和,有一座外形酷似蝴蝶的桥——这

是红星路跨锦江桥,建成通车于2014年。桥面双侧伸向天空的拱形设计,让整座大桥恰如一只蝴蝶飞舞着张开一双弧形翅膀,欢迎着行至此处的人们。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时,这座桥更是呈现美轮美奂之姿。或蓝,或橘,或红,或紫……彩色的灯光点亮“蝴蝶”的双翼,汽车从“蝴蝶”的身体穿流而过,人们或骑车,或散步,或遛狗,缓缓地从“蝴蝶翅膀”下走远,有一种浪漫的诗意。

●“屋影桥”得益于钢结构设计的多样性,成都不少

新建的桥梁在视觉设计上都下足了功夫。位于成万路与成龙大道二段交叉路口附近,总长322.08米的“屋影桥”在造型上就极具几何美感。

“屋影桥”的立面造型汲取了川西传统民居的山墙轮廓及廊桥的线条,营造出的序列空间仿佛为桥梁笼上一层“罩子”。“罩子”的颜色采用古代木家具的紫檀色,阳光照射时,“罩子”会在桥上投射下排列有序的几何阴影,桥与影组成富于变化的线条;桥灯点亮,“罩子”与桥面又仿佛组成一段“时空隧道”,引人想要走入其间,穿越未来。

●“如意桥”你站在这座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一定

也会看你。这座连接南侧大源中央公园与北侧城市

空间绿地的人行天桥,全长331米、宽5米,两端梯道呈螺旋形。从高空俯瞰,整座天桥宛如一柄如意镶嵌于城市之中——这是它得名的原因吧?而“如意桥”的立面造型则以“音律”为灵感,强调桥梁形体的起伏,如音乐韵律的流动。据说这个灵感源于民族传统乐器排箫,但在我看来,顶端是红色的白色细长栏杆,更像是一根根的火柴棍儿。 (钟何)

桥上的成都桥上的风景

没想到2020年,成都最先走红的,是一座桥。在微信、在微博、在抖音,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一座造型

酷似“莫比乌斯环”的独特桥梁——五岔子大桥飞速走红,大批市民慕名前往,让这座大桥一夜之间晋升为“网红”打卡圣地。

然而在我们成都,能够得上“颜值担当”、有“网红”潜质的桥梁,绝非只有五岔子大桥一座。桥之美,美在何处?相信成都人心中的答案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如意桥”(图据@成都高新)

“屋影桥”

“蝴蝶桥”(图据@成都高新)

锦城湖亲水栈桥

去看

兴隆湖烟雨桥平平无奇的拱桥,是孩子们最爱的玩具

疫情防控不断向好,在家里隔离了两个多月的女儿终于有机会出门放风了。想着要去个人少的地方,我们锁定了地广人稀的兴隆湖湿地公园。

开着车在湖边转悠的时候就觉得不虚此行了,绿色的草地和微波粼粼的湖面撩拨着被憋坏了的情绪。环湖的时候看到了大大小小许多桥,有的是拱桥,有的是湖心桥,有的是栈道桥……绕了一圈后,我们选择在一座桥的旁边停车,因为憋坏了的小人儿说,“这里可以滑滑板车!”原来她一直在盘算着在哪里可以玩她喜欢的滑板车,最终挑中了这座拱桥。

停好车后,我们沿着跑道走上桥,这才看到地面上印着这座桥的名字,硕大的“烟雨桥”三个字好像把人拉进了琼瑶的某部电视剧,真没想到这座拱桥居然还有如此诗意的名字。

烟雨桥的一侧是茂密的绿色植物,另外一侧有曲折的栈道蜿蜒到水里,站在桥上每换一个角度都自成一景。但是对于小孩来说,这些东西都没那么重要,她心中最重要的是拱桥自带的“大坡”。

烟雨桥是座非常“舒缓”的拱桥,坡度缓,桥身长,从拱桥的最高处到坡度消失,足足有三四十米,难怪娃儿一眼就看中了这座桥,果然是最适合玩滑板车的。从坡顶一脚加速,借着坡度带来的加速度,能滑出五十多米。大人们只看风景,娃娃们才是在精挑细选啊!

看着自己选中的烟雨桥,娃娃拖着滑板车开始上坡,在靠近拱桥的中间点转身,对着在她设定的

“终点处”等待的大人比了比大拇指,随着右脚使劲儿一蹬,她“嗖”地一下顺坡而下。虽然每次滑下来只有短短的几秒钟,每次爬上去却要走上不止半分钟,但从中获得的快乐一直驱使着她重复这套动作,乐此不疲。

看她玩儿得起劲儿,其他路过烟雨桥的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他们纷纷推着滑板车上桥,享受在微风中疾驰的感觉,在桥上来来回回地穿梭。

这世界上有无数座桥,但是在那个下午,烟雨桥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爱的玩具。后来她时常问我,“妈妈,什么时候还能再去那个桥,我还想滑滑板车。”

虽然烟雨桥在宽广的兴隆湖湿地公园里,只能算是一座平平无奇的拱桥,但在孩子的心中却已经超过了“网红”,当天路过烟雨桥的孩子都加入了滑板车车队,玩儿得不亦乐乎。和大人不同,在孩子们的心中,网红桥不需要打卡,不需要拍照,也不需要 P 图,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在桥上玩耍的快乐。

(嘿丘)

戛纳湾风情廊桥神秘的异域风情融进了芳华岁月

最近五岔子大桥简直不要太火!虽然我本人对“网红”打卡没有执念,但还是很想去实地看看这座造型时髦炫酷的大桥。看到新闻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状况,我又立刻打消了念头——还是等等吧,等到它的热度稍稍降降温再去一睹它的风采。

除了这座桥,成都还有没有别的“网红”桥呢?一旦产生了这个念头,我马上进行了一番搜索,令我吃惊的是,在离我家4站路外,居然有一座英伦复古风的红色塔桥!我在华阳住了 6 年,居然还有这么个我不晓得的地方!

坐车到音乐广场,顺着河流的方向望,果然在不远看到了它的身影——桥墩上红色的塔尖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古堡横卧河上。奇怪,以前到戛纳湾怎么从来没有注意过呢?

顺着河往桥的方向走,一路绿树成荫,芳草凄美,有跳广场舞的叔叔阿姨,有遛狗的爷爷奶奶,有人买了菜往家的方向走,有人骑着自行车缓缓前行,有人沿着河边跑步锻炼,也有人靠在椅子上晒着太阳玩手机……那么本土化的日常,与欧式风情不搭调,但又有一种矛盾统一的美感,冲突强烈。

桥头的一块中英文对照介绍牌,说明了这座桥的来历:建于2012年,名曰风情廊桥,桥身造型灵感源于著名的英国泰晤士塔桥,4大4小共8座褐红色的塔形建筑巍然伫立于桥墩之上,这8座哥特风尖顶极其显眼,确实有种“伦敦大桥”的感觉。

走到桥上,熙来攘往的人群让桥身有轻微的震颤感,有点像走上旅游景区常见的铁索桥上。而这座塔桥两侧的栏杆上,也的的确确有巨粗的黑色铁索将桥梁拉起,无数条“机械臂”再从桥的栏杆上伸出,紧紧抓牢铁索。

塔桥的两端,一头连着充满生活气息的菜蔬街,那里有很多的美食店面,另一头连着拔地而起的住宅区。如果要拍照的话,以美食街这头做背景简直太妙了!那是一段平缓的下坡路,路的两边是四五层楼高的民居,一直延伸到很远的方向,从桥上拍过去,画面的层次丰富,好看极了。

有婚纱工作室的车停在路边,摄影团队簇拥着一对捧着花的新人在桥边拍照。我想,专业摄影师选择的角度一定不会难看。于是,在他们走后,我也绕到桥墩下的那个位置去拍照。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有一对老人刚好从桥上走过……

这是那天我探访这座桥时,碰到的最温馨的画面。就像那块中英文介绍牌上写的那样,“神秘高贵的异域风情从此融进芳华岁月。”(热心市民李小姐)

漫花庄园玻璃桥我抱紧这座桥的栏杆踌躇着往前“爬行”

实不相瞒,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离熊猫基地和植物园不远的漫花庄园。这个地方不新,从2015年开到现在,但它因为玻璃桥出尽风头,成了“网红”。

据官方称,这座玻璃桥长 228 米,高 35 米,宽3.6米。对数字不敏感的我本以为只是一座普通的吊桥,但上桥之后,才发现它的“恐怖”之处。

为了保证桥的稳定性和巩固性,玻璃桥自带轻微摇晃属性。当人站在35米的高空,身体的感觉被无限放大之时,摇晃不停的桥身让人的胆怯剧增。

虽然不恐高,但全景透明的玻璃使下方的景色清晰可见,站在桥上宛如腾空而立。组成桥身的70块透明玻璃间看不见钢架支托,让胆小的人战战兢兢,握住栏杆不敢前行。

那个胆小的人,就是我本人!就在我抱紧栏杆踌躇着往前“爬行”的时候,忽然被一只手拦住了路:“妹妹,帮我拍哈照嘛。”独自来景区玩的阿姨站在玻璃桥上兴致颇高,“刚刚拍完抖音,你再帮我拍两张照呗。”

我只能无奈地松开栏杆,勉强将腰直立起来,用相机记录下此刻已经摆好拍照姿势的阿姨,开心的笑颜。

这座玻璃桥根据花海地形依山而建,放开栏杆,在玻璃桥上缓缓前行才发现,脚下是百亩花海。恐惧被煦日和风吹散不见,心中慢慢被触目所及的舒适填满。这,大概就是成都人钟爱出去踏青的原因吧。

从清晨到日暮,漫花庄园内的玻璃桥和花海让人无数次地止住脚步,想静静欣赏这盎然的生机,不想离开。 (森山)

烈日正午,刚出地铁站,我的眼睛还未适应世界的热烈与光亮,地面又兀然耸立起了一幢奇妙的建筑,不由分说要闯入我的瞳仁。

要知道,一小时前,我还站在城市中心的一幢幢摩天大楼脚下。一小时后,我从这大地的一个口子蹦出,投入了一个全然迥异的,陌生的世界。朝着这世界走近,向它的辽阔深远处眺望——跃入眼底的,是我许久不曾看到的,蓝天共碧水的景象。

进入麓湖,有两种路途:这里向陆地上的居民敞开的是一条路,向水上的来客展示的则是另一种面目。宽敞的水泥地面上穿行的车辆,被辽阔的空间与植被吸走了声响;铺着鹅卵石的花径与石阶的尽头,是某个人家后院水域里系着的小艇,在水面上晃荡,像一匹急欲出行的白马。

如果脚踏高悬于空中的木栅条,会发现自己正稳步在一头巨龙的骨架里行走。边走边往远处望,被风吹得鼓起的遮阳大伞下,有人在乘凉;走着走着,有时这条“龙”又俯身水面,我离麓湖只有伸出手的距离——水里有鱼。

湖里的水是从都江堰引流来的,加上清水性生态系统,以湖里的植物、藻类与昆虫为天然饵料,湖里有鲫鱼、鳜鱼、鲈鱼、武昌鱼、鲢鱼,甚至大闸蟹。

在被绿色湖面串联起的群岛之间畅游的,是愉悦的白色小艇,是孩子们欢乐的尖叫声,和紧随他们身后的顽皮波浪。 (慕树)

麓湖“龙骨桥”脚踏高悬于空中的木栅条在一头巨龙的骨架里行走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