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退休报人老马的幸福慢生活 - xiancn.comepaper.xiancn.com › xawb › page › 21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微报

冬三九避寒还是锻炼

封2 责任编辑寇宇龙蔺凛 视觉编辑左可

组版张文玲 校对邓钧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www.xiancn.com 时评·微报

咫尺千里

校服岂容腐败层层扒皮“论文买卖”为何难禁

新闻群聊XIN WEN QUN LIAO ■李英锋

营养素综合 确有“清肺”作用

闲置银行卡如何才能放心“扔掉”

动起来

■长雒

熟吃水果最好少加糖

65岁后这些动作尽量别做

本报讯(记者 刘瑾)铺开宣纸,提笔运气,一个个精妙的墨字便跃然纸上。对于74岁的马师雄来说,这是生活中最享受的时刻。自从十几年前退休后,读书写字便成了马师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给他带来荣誉和赞美,还让他的退休生活充满乐趣。用老马自己的话说,“读读书、写写字、环城公园逛两圈,再加一个好心态”,让自己的幸福生活在退休后重新起步。

老有所为退休后醉心书法

昨日,记者在四府街一家属院见到了74岁的马师雄。面色红润、话语平和、眉宇舒展是他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马师雄是陕北榆林人,说起与书法结缘,马师雄告诉记者,这与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我从小生活在榆林地区的大山里,我们那里除了山就是沟,一到春天,漫天的风沙让人分不清天与地,村里几乎没一个看书的人,但村里和山上各有一座庙宇,墙壁上除了各种壁画,石柱和石碑上也都刻着文字。”马师雄说,小时候自己常和村里的小伙伴在这些石柱、碑刻间玩耍,现在想起来,那应该

算是自己的书法启蒙老师。2002年,马师雄从西安晚报、西

安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休。退休后,马师雄并没有像许多人一样选择返聘、在外讲课这样的忙碌生活,而是将少年时代埋进心间的爱好重新捡起来,决定把脑海中经书刻在石崖上形成的雄伟景观,复原在笔下。

十几年来,在潜心研究和不断书写下,马师雄创出了一条在全国少见的书法路子,被很多书法行家誉为“中国当代摩崖经体书法第一

人”。2014年,原《陕西日报》记者岳安民去新加坡带去了三件礼物,其中之一就是马师雄专门写的书法作品,请当地报业集团总编辑转交到了李光耀手中。马师雄还有一幅字

“鼎元吉亨”,辗转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收藏。

“减法生活”退休时光丰富多彩

除了醉心于书法,读书、散步外加一个好心态,也成了马师雄退休后

惬意生活的法宝,时尚人士口中所提倡的“慢生活”“减法生活”,在马师雄这里也成了常态。

因为住在城墙根下,每天吃完早饭后,马师雄都会去环城公园快走两圈,然后在读书练字中开启一天的生活。除了这些,他每天还要抽出时间,用来陪伴三岁的小孙女,给她讲讲故事,陪孩子一起睡午觉。

“退休十几年,我都在坚持这样做。不赶场子,不寻饭局,不凑热闹。现在退休了,也没有时间概念,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马师雄说,朋友们看到他的这种生活状态,都说好,还给他概括成三句话——“读经典、写书法、慢生活”,在朋友们眼中,马师雄的“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张弛有度,是一种生活态度、健康心态与幸福感悟。

“咱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健康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活得开心,才不会给子女添麻烦,不会给国家添麻烦。”马师雄说,自己身边也有很多人在退休后,或是无所事事,或沉迷于麻将桌,不管是对心理还是身体,长期下去都有不好的影响。在马师雄看来,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爱好,才是老有所乐的重要密码。

对于年轻人,马师雄也有自己的建议。“年轻人要爱惜时间,做好自己眼前应该做的事,也为自己热爱做的事做些准备工作。因为人都是要经过老年这个阶段的。”

“老马 74岁,年纪大了,但精神好,身体棒。在晚年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老有所乐。老马很潇洒,小马很放心。”对于马师雄的生活态度,儿子马放这样评价。

最近有种说法,称熟吃水果能改变水果本身的寒性,有利养生。专家表示,对控制三高而言,还是生水果保健效果好。

●煮水果时汤会变酸专家表示,其实大部分水果,比如

苹果、梨、桃等,其中的钾、镁、有机酸、果胶、纤维素等成分,都是不怕热的。不过,熟吃水果即便不损失营养素,也不等于不会引入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关键是,煮水果时汤会变酸,这就需要放很多糖来调整口味。糖会大幅度提

高水果汤的热量值,特别是对需要控制血糖和体重的人来说,可能是弊大于利。

●三高患者最好生吃水果对一些糖尿病患者和三高患者来

说,最好不要吃熟的水果。如果把水果煮到软烂,其中的糖很快就能释放出来,对糖尿病患者不利。另一方面,水果中本来含有多酚类物质,煮熟后,这些物质部分受到破坏,降低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来说并不好。 据《新快报》

近段时间,网络上盛传各种“清肺食物”。靠清肺食物来抵抗雾霾自然不靠谱,但通过吸收食物的综合营养,可达到中医学上的“清肺”目的。

●足量饮水可助沉积物咳出PM2.5能进入肺的深部,损伤肺

泡和黏膜。怎么办?足量饮水,保证肺部的湿润度,使沉积物成为稀薄液,从而容易被咳出,使肺部保持清洁。

●水果蔬菜能抑制铅的吸收PM2.5中吸附的铅微粒,通过肺

泡入血,会对机体的巯基酶产生抑制作用。对铅有拮抗作用的营养素,富含在水果、果仁和蔬菜中。

●营养成分综合作用能“清肺”“清肺”,是中医的一种理念。按

照中医理论,补肺的食物首选白色,因为白色入肺,如雪梨、银耳、百合、

白萝卜、白豆、山药等。中医说的“清肺”食物,之所以可以“清肺”,是营养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扬子晚报》

寒冷的三九天,人体阴气盛而阳气始生,可谓是养生的绝佳时期,有人说要“闭藏猫冬”,但还有人说要“冬练三九”,到底哪种做法才更好呢?冬季不宜做大量的运动,只需微微发汗即可,静态锻炼的方式最有养生效果。由此看来,数九寒天即使猫冬在家,也别忘锻炼身体,天气好时到户外晒晒暖阳,活动筋骨,也是极好的。

这个时节最宜选择散步、打拳、做操、慢舞等类型的非剧烈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选择较为舒展舒缓的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跳过快,心脏负担过重。当感到微微有点累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休息。 据《老年日报》

1.爬楼梯。进入老年后,人体肌肉会减少 3%~5%,身体平衡能力也变差。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2.快速转头。这个动作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快速转头。

3.站着穿裤子。站着穿裤子或穿鞋,不仅容易因平衡性差导致跌倒,还有可能因为低头而刺激心脑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4.躯干扭转。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范围也开始受限,站着做这个动作,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可能因身体不平衡而导致摔倒。如果老年人想做这个动作,可以躺着或坐着进行。

5.倒着走路。很多人认为,倒着走路能缓解大脑衰老。其实,大脑支配对侧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左右两侧。倒着走路,由于老年人的平衡性、视力、反应能力等有所下降,反而容易引发意外。

6.弯腰取重物。弯腰取重物是人人都要避免的动作,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据《成都老年生活》

食为天

购买一套百元左右的校服,竟被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联合吃掉十多元“回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曝光校服腐败案件引发关注。2015年7月以来,记者先后四次赴当地调研发现,小小校服腐败利益链条“不简单”,上有红头文件“开道”、校服企业垄断经营牟利,下有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揩油”。(1月13日《新京报》)

校服原本不是什么贵重的衣物,却被一些人视为“香饽饽”,被处处揩油、层

层扒皮。这样的校服附着了太多的腐败灰尘,侵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损害了教育公信力。

湖北省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对全省中小学食品、用品连锁服务企业进行省级资格审查和备案管理,其本意是给校服、食品等生产经营企业设置一定的入校门槛,确保企业资质,确保企业规范化操作,确保相关入校物品的质量和安全。但在执行过程中,在恩施州通过资格审查的校服企业越来越少,到2013年只剩下区区两家,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

弱,实际上,这两家企业已经默契地瓜分了恩施州的校服市场,也可以说是形成了对校服市场的区域垄断。显然,资格审查和备案制度成了校服企业控制市场的工具,也成了一些部门寻租的手段,成了腐败的催化剂,已经异化变味。

另外,校服采购决策权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学生及家长参与度不够也为校服腐败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校服采购岂容腐败层层扒皮?笔者以为,要遏制校服腐败、减少乃至根除校服被层层扒皮的现象,首先应该完

全放开校服市场,充分竞争。即便有必要保留对校服生产企业的资格审查和备案制度,也应该让备案企业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应该让竞争更充分。同时,对校服采购应该严格执行统一招投标制度,使招投标程序公开透明,让学生家长代表全程参与,充分吸纳学生及家长的意见,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如此,校服采购就不容易出现猫腻,就很难被暗箱操作、人为干预,校服采购中的一些腐败问题就会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2000年至今,史女士办理了多张借记卡。如今,面对其中闲置卡,史女士决定前往相应的开户行一一销户处理。“注销中国银行的借记卡时,工作人员扣除了欠费,退还了卡里的几十元余额,并当场剪卡。而在招商银行时,银行没收费用,直接办好了销卡。”让史女士不解的是,建行兰州市某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对她说,“扔掉就行”。(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在销卡问题上,有的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扔掉就行”。这看似不负责任,但

对用户而言,的确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然而,要做到“扔掉就行”是有前提的,起码应保证扔掉的银行卡不会被他人盗用,或产生额外的费用,使用户的权益受损。而银行在这方面的保障工作并不到位,还不足以让人放心地“扔掉”闲置银行卡。比如,在银行卡的年费和管理费的问题上,就有让人诟病的地方。虽然2014年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要求自当年8月1日起,商业银

行为用户提供一个免费的账户,不收取年费和账户管理费,但从后来的报道看,很多银行对此并不积极,往往是客户自己申请了,才予以免费,不申请的照收。这就带来了问题:如果把闲置银行卡扔掉,是否意味着实现了销户?如若没有,谁能保证某一天银行不会因年费和管理费问题找户主“算账”?

除此之外,更大的隐忧还在于,如果扔掉的银行卡,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户,那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冒用他人银行账户进行非法活动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在销卡机制

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慎言“扔掉就行”。对于销卡问题,有人建议国家出台

统一规定,让闲置银行卡实现“自动注销”。对用户而言,这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但实现自动注销,仍需要厘清年费和管理费问题,监管部门应督促银行执行免费账户的相关规定,解决这方面的利益羁绊。而相比借记卡,闲置的信用卡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多,被盗用的后果更为严重,对此,银行应有更高的服务意识,帮助用户妥善地处理闲置信用卡。总之,放心地扔掉闲置银行卡,还有赖银行安全防范机制和服务意识的跟进。

每条微信很多人点赞,想找个吃饭的人却很难;和老婆睡同一张床,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参加家里长辈寿宴,忙着拍照发微信点赞……近日媒体报道了有一种现象,叫“现代交流症”。(1月13日《现代金报》)

现代资讯的发达,手机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媒体。但归根到底,我们是手机的使用者,而非它的奴隶。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面对手机屏幕迟迟不愿意下线,其实透支的还有我们自身的健康。以此而言,当我们谈论如何使用手机,其实也是在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健康的使用习惯,让科技服务于生活,而非被科技绑架社交、绑架自我。

很多年前,笔者在课堂上读到描

写孔子的一篇文章时,曾为他们那样的社交而感慨不已。春天时刻,孔子带着弟子郊外踏青,一边浏览美丽的风景,一边交流感想。假使当年就有手机,你能想象大哲学家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和弟子交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吗?或许他会说,“漫漫朋友圈,不舍昼夜”,而见不到导师的弟子,则纷纷点赞,图一个导师开心,顺利毕业。

由是观之,被“现代交流症”遮蔽的正是我们最实在的现实情感,对今天的人们而言,移动互联网虽然能够连接世界,但想要知道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和恋人开心的滋味以及长辈开怀的笑容,唯有抬起头来,融入生活当中去。

文/叶倾辰 图/朱慧卿

读经典读经典 写书法写书法 环城公园转两圈环城公园转两圈

看退休报人老马的幸福看退休报人老马的幸福慢生活慢生活

马师雄退休后主要精力用于研习书法 记者 尚洪涛 摄

主持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科技工作者不准以任何形式抄袭盗用他人的论文等科研成果;不准利用中介机构代写或变相代写论文,或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等。“有偿论文”为何难以杜绝?大家怎么看。

王聃(湖南 职员):某种程度而论,“有偿论文”是一种默认的畸形存在。大学与科研机构习惯性地依靠论文发表情况,来进行相关考核,自然对经由金钱交易的论文发表现象熟视无睹;当更多的学术期刊经营者尝到此种稳定收益的甜头,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其中,甚至将缩短学术期刊出版周期,新加种种“增刊”,来获得更多收益。而同样参与其中的论文发表者,或许会偶有抱怨,却多数人最终又屈从于此种“买论文”的生态,这正是“有偿论文”市场的由来。

主持人:这几年,一些地方正在尝试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标准的改革,意在纠正过于看重论文的现象。值得注意的一则相关报道是:河南大学古代文学老师常萍,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 30年。其课堂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近日,学校高规格特聘她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

张海英(北京 职员):如果学位授予、职称评聘、业务考核等需求方面不再“唯论文论”,那么花钱发论文的需求必然会大大减少。然而,到目前仅有个别地方的个别领域在改变“唯论文论”,

“常萍式特聘”仍然鲜见,更多的地方至今仍崇尚论文,放任花钱发论文。只有打破学术评价“唯论文论”,建立科学、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对花钱发论文才能起到明显遏制作用,所谓的“论文经济”才有望消失。

主持人:对于那些“卖论文”的刊物,是否也应出台相应的治理措施?

毕舸(广东职员):大量学术期刊杂志“靠版面吃饭”,由于相当高比例的学术期刊杂志早已从以往政府财政拨款包干的传统模式,转型为自收自支的市场化经营模式,维持日常运转的资金来源就成了一大问题。如此形势下,一些学术期刊杂志走上了“卖论文”获利的路子。因此,禁止“买论文”更要管住

“卖论文”。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