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绿皮车 - dongfeng.netepaper.dongfeng.net/page/1/2017-01/23/B12/20170123B12_pdf.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文艺·新年文艺范 投稿邮箱投稿邮箱 :dfqcbs@:dfqcbs@163163.com.comB12 责编/张哲 版式/方善艳 校对/肖芳2017年1月23日 星期一

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闻热线:027-84285896 0719-8225699 发行:027-84285891 广告热线:027-84285891 13720322198

车窗外,夕阳西斜,燃尽前的余晖渐暗。远方的村落,隐没在山岭的怀抱之中。飞鸟比翼回巢,农人荷锄而归,俨然屋舍间炊烟袅袅。此中真意,说不尽道不明。

陈旧绿皮火车,越发少了。昏暗的灯光,局促的空间,疲倦旅人呆滞的望着窗外,带着各自的愁苦,双手与衣着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中国山水的特点就如中国人的气质。一亩方塘倒映着天光云影,农田方块在大地上铺展开来,柔和的线条勾勒出连绵山峦,暮霭层层。这是一幅天地间的泼墨山水画。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山野之中的生活恬淡舒适。归去来兮?我问自己。

躬耕于陇亩,纵然静谧安宁,但却太过寂寥。我绝非隐士,是耐不住寂寞的,何况九天之上的仙人,也要游历凡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绿皮列车缓缓离开,带着岁月的锈迹。

在雨落花开的年岁,开始了一个流浪的梦,那是一种离开的情怀,离开熟知的一切,寻求新的际遇。火车,承载了离开和远行的意义。踏遍千山万水,看尽繁花似锦,然若

无人共享,一切便了无生气。尝试以旅行驱除寂寞,奈何却越发寂寞。粗犷的吆喝声打破了沉默的气氛,车厢里有了些许生气,那身着绿色制服的中年人打着快板,叽里呱啦说了一通,原来是推销的,牙膏、移动电源、吐鲁番特产……这大概是绿皮火车的一个特色吧。

列车缓缓停靠,车厢里嘈杂起来。对面的孩子,不时转首盯着我看,像是见了什么新奇事物似的。我向来不大喜欢孩子的,一来太闹腾,二来是他们的一些举动着实让人难以理解。但一路上,他和妈妈逗趣的样子,有一种温暖的可爱。“百年修得同船渡”,这人间聚散,全赖一个缘字。悠悠天地,过客匆匆,到达的人走了,出发的人来了。人们成群结队,相互搀扶的,勾肩搭背的,耳鬓厮磨的……而我又将心归何处呢?

车厢里渐渐沉静,车轮撞击钢轨接头的节奏感又回来了。连绵群山退隐去,千里沃野排闼来,疾驰的列车驶向天际,夜幕低垂。每一次回家的旅程,总是欣喜,又带着

惆怅。无论我流浪何方,徘徊多久,兜兜转转到最后还是会回来。离家求学到工作,算如今,十年光阴匆匆而逝。

往事如烟,渐渐地,我已记不清其中细节。只记得这些年,离别的站台,多少次挥手、回首。成长,苦涩难言。须臾之间,那些年少轻狂已成往事,记忆中的欢声笑语渐渐模糊。纵然踏遍天涯海角、山川万里,旅途的泥泞中留下的,是一双双孤独的脚印,眼前的镜头下记录的,是一片片空洞的风景。

寒意渐起,车窗上凝起一层薄雾,模糊了夜色。列车进站,熟悉的站台,洋溢着喜悦的广播、红绿相间的站牌、布满吊灯的穹顶。人们行色匆匆,接肘摩肩地涌向出站口,带着某种希冀。

车站外,喧闹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倒票拉黑车的热情地挡着路,拥挤的人群呼朋唤友,马路上喇叭声此起彼伏,车站里的班车却没有几辆了,我站在天桥上,有些不知所措。手机铃声响起,是老弟打来的,他来接我了……

归乡返璞千秋乐,山河锦绣万年存。今朝明夕十载去,踏雪寻芳又一春。

时间真像长了脚,又是一年岁末到。对于春节,我喜欢以文化的角度去看。春节的精髓是团圆和祈福,是辛苦了一年后亲人团聚对心灵的抚慰。对我来说,过年是总结,也是开始。总结一下走过的足迹,在流失的岁月里多一些感悟和豁达,祈愿新的一年事事平安!春节过后,仿佛生活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难忘少年时代在渔船上度过的春节,简单,却很温馨。

小时候,我家的渔船一直停留在丹江口市一桥下的岸边。那时候的渔民吃穿用住都在船上,家境好的渔民住的船大些,家境差的住的船就小一些,生活没有电源照明,更没有多少物质享受。我家的家境不是太好,但并不影响父亲对过年的重视。年前,母亲会给我们每人添置一套新衣服。我和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深得父母疼爱。常常会因谁的衣服价钱贵而吃醋。记得在我18岁那年流行穿女士西服,母亲就给我做了一套暗红色的西服,而弟弟当时做了一套在现在看来老气横秋的中山装,但当时我们都高兴异常……

记忆里最早的一张照片,是 8 岁那年的农历春节和小我三岁的弟弟一起的合影。我穿着花上衣,弟弟穿的什么衣服我不记得了,他因为紧张,照相时一直偏着脖子,摄影师纠正了几次,最后照出来的照片上,弟弟脖子仍旧歪着,看了觉得有

趣。可惜的是这张照片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弄丢了,没有保存下来。这件事虽然过去快40年了,但和弟弟照相时的情景犹在眼前。

父亲爱吃肉,过年前一个月,他会买上几十斤猪肉,腌制一大坛子。渔民们讲究炸七不炸八,腊月二十七,是我家固定开炸的日子,母亲把柴火灶放在船头上,灶里燃起熊熊大火,父亲负责开炸,用发酵好的面炸上一大坛子炸馍、油条、麻叶,还有红薯圆子、花生米、鱼之类的东西。炸完这些东西往往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除夕晚上,父母会点着马灯,轮流守夜,第二天一大早把我们叫起来放鞭炮,吃饺子,然后给我们发压岁钱。

过年时,同行们的船聚在一起一字排开停在岸边,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除了招待自己的亲朋好友,每家轮流做东,请每家的男主人吃饭。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畅谈一年的收入和感受,欢歌笑语唱响到过完元宵节。那时的春节,大街上玩旱船、踩高跷的比现在多,我们口袋里装满零食,手里拿着拨浪鼓之类的小玩意和姐姐们在川流不息的街上边走边看……

人到中年,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年 在儿时的望眼里是悬挂于寒冷的冬夜里那一盏盏红灯笼照亮母亲弓起的背照亮妹妹通红的脸年糕热了 饺子熟了 大枣羞了一个钻天猴一个二踢脚 照彻生命的夜空一把水果糖 甜了整整一个童年

年 在青年的笔记本里是母亲的叮咛是探亲路上的票根是女朋友翻飞的围巾一次次彻夜不眠的星光一个个分分合合的故事告别的炊烟是魂牵梦绕的思念

年 是中年沉重的肩膀一头担着父母一头担着儿女被压低的身躯支撑着家的信念

年尾 押着岁月的韵脚年头 铺排生活的画卷一年的喜怒哀乐一年的悲欢离合都在此定格一个民族的基因元素因此而延续灿烂

绿皮车 ■陈晶波(神龙公司襄阳工厂)

过年的记忆 ■蒋德华(东风(十堰)汽车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过年

■王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乡约

■杨飞(东风商用车发动机厂)

年的味道摄 影 作 品

■■唐群唐群((东风延峰十堰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风延峰十堰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解本星解本星((东风零部件东风零部件((集团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