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正中分 养生遵“运气”...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编辑:眭志辉 组版:赵勤 校对:吴润仙 健康·养生 13

推动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丹阳建设美好丹阳

丹阳市科协协办

千花百卉争明媚,春色正中分。从春分节气(3月21日)到小满节气(5月 21日)这段时间,进入五运六气理论的“二之气”时段,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记载此时“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这种运气条件下,出现倒春寒的概率很大,在发病上会出现“民病热于中”的情况,即内部热性病证增多,甚至会有外寒内热、“寒包火”、寒热错杂等症状,此时节养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早起养肝以应春气总的养生原则,还是要按照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尚书·天传》说:“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春天应该早起,一般 5点半左右即可起床,到户外跑步或打太极、八段锦,让人体气血流通起来,顺应春之生发之气。此外,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人体应肝,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或发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另外,肝开窍于目,应避免久视伤目又伤肝,做好合理用眼。

适当春捂以防春寒“三寒两倒七分饱”其中就着

重提到了防倒春寒。宋代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句中“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形象地描述了倒春寒后的感慨。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所以要穿暖和些,遵循“春捂”原则,衣物添加要及时。

合理午休以消春困仲春时节,随着气温回升,气

血从内脏向体表、四肢鼓动,皮肤和毛细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容易出现“春困”,会有啥事没做却感觉累,甚至出现白天打瞌睡。预防“春困”可以在 11点到13点这个时段小憩会,打个盹,时间不宜过长,30 分钟以内即可。

药食同源顺时养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

味”,不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具有寒热温凉四气与酸苦甘(淡)辛咸五味。所以《黄帝内经》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而药物、食物性味的变化与节气运气关系密切,所以中医有“司岁备物”之说。

《吕氏春秋·尽数》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饮食调节应随四时节序的不同而变,民间有“正月葱,二月韭”之说法。运气学说在预测疾病的同时,也给出了预防的方案,这一时段要遵循“以苦补

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的饮食原则。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结合时令以及气味和合原则,日常可多吃些韭菜、荠菜、香椿、茨菇、山药等。

此外,春饮花茶有益健康,花茶的芳香辛散之气,可以提神醒

脑解“春困”。对于花茶的选择,女性可喝玫瑰枸杞茶,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等功效;经常熬夜、肝火旺、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野菊花枸杞茶,有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清肝明目的功效。

(陶国水)

春色正中分 养生遵“运气”

站桩,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如木桩一样站立,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是中国武术和养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站桩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百年前,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站桩如今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又回归人们的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副教授汪军表示,站桩主要可让肌肉和肌腱保持一定张力,呈静力性收缩,对练习大腿和臀部肌肉,维持平衡、防止跌倒有很好的效果。站桩不要求任何运动基础,任何年龄层的人都适宜。

最常见的站桩姿势是:两脚

张开,跟肩膀同宽,保持膝盖略微弯曲,两手在胸前或腹前弯曲,手距不要太远,大概 10厘米,十指相对;然后调整身形,摆正头部,下颌略微放松,双肩保持同一高度,左右髋骨同高;用力部位集中在脚趾和前脚掌,这样会使小腿、大腿和膝盖得到很好锻炼,强化下肢肌肉群。站桩时要尽量放松肩部,体会肩部拉长的感觉,配合坠肘,可使大臂肌肉得到锻炼。练习时要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呼吸自然。建议使用腹部呼吸,可使身心轻松舒适。

站桩前要做热身运动,结束

后缓缓做收功动作。站桩属“静运动”,练习时需身心放松,才能做到心静、体松。每次练 20~3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 1 小时。初练者,站桩3~5分钟后,双膝关节或可感觉发热、震动,如果一时难以忍受,可休息片刻再继续。注意不要在过饱或空腹时练习。

由于站桩需一定时间,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骨骼造成伤害。所以,站桩时需让身体保持垂直状态,动作不正确要及时调整。一直保持垂直状态,身体站一会儿会不舒服,坚持不了的人切勿勉强。(高嘉悦)

站桩养生重在姿势

江苏省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人体阳气循行的最大通道,统摄一身之阳。同时,支撑整个背部的脊柱,称为“龙骨”,如果不正,可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背部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养好背可为身体扶正固本。

人体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人体的元气通道,与人的神智、精神状态有紧密的关联;膀胱经具有调节脏腑的功能,刺激膀胱经可起到振奋五脏六腑的阳气。此外,脊柱是支撑人体整个躯干的

“顶梁柱”,椎管内有很多神经,如果脊柱不够强壮,可出现侧弯、驼背、椎间盘突出等,不但身体容易失去平衡,而且容易诱发多种慢性疾病,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除了注重背部的保暖外,还可通过推拿和艾灸等方法对背部经络进行刺激,使身体阳气生发,正气存内,最终达到扶阳祛湿邪的作用。

推背。两手叠掌由大椎穴直推至腰骶部,重复 5~10分钟,以透热发汗为度。

点揉穴位。膀胱经上有五脏

六腑相应穴位,如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穴,每天点揉,以酸胀为度。

捏脊。两手沿着脊柱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透热为度,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

艾灸。取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等穴,每穴行艾灸 10~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止。如果觉得麻烦,平时在阳光下多晒背也有不错的效果。

想长寿,养好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周围有“将军肚”的人屡见不鲜。大肚子是由于身体里的脂肪太多,堆积在内脏器官里造成的。大腹便便的身材不仅不好看,而且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等各种疾病的元凶。

我们每天吃进去的能量超过机体所需要的部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哺乳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两种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分布较广,主要在皮下、肢体和内脏等地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向肚子集

中。白色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并且分泌很多的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

而棕色脂肪主要分布在颈部、锁骨和肩胛等处,通过将能量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在寒冷的环境下产生热量抵抗寒冷。据估计,仅50克的棕色脂肪组织能燃烧的热量最高可以达到人体静息代谢率的20%。

这样看来,棕色脂肪组织无疑是脂肪界的“标兵”,肥肉中的

“劳模”。但是,棕色脂肪只占人体体重的极少部分。

除了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之

外,近年来发现还存在第三种脂肪组织——米色脂肪,这是一群散落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细胞,同时拥有“白色”的外表和“棕色”的内心。

它们或本身就姓“棕”,只是隐姓埋名潜伏在白色脂肪中,择机而动;或本来姓“白”,当受到刺激时,就会被“策反”,缴械变

“棕”。由于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燃烧热量的功能,在能量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潜在的肥胖干预和治疗靶点。(胡芳)

脂肪也有“好坏”之分

12健康·中医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编辑:顾红祥 眭志辉 组版:赵勤 校对:吴润仙

四月份外请专家坐诊时间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上午

诊室号1

2

3

4

5

13

1

2

3

4

5

6

11

1

2

4

5

13

1

2

3

4

5

6

8

11

2

3

4

13

11

专科名称内、妇科

疮疡科(中外科)

中医内科

肿瘤科

泌尿外科

男性科

内、妇科

骨伤科

中医内科

肿瘤科

肛肠科

儿科

男性科

内、妇科

心血管科

肿瘤科

肛肠科

男性科

内、妇科

疮疡科(中外科)

中医内科

肿瘤科

肛肠科

泌尿外科

内分泌科

男性科

疮疡科(中外科)

中医内科

肿瘤科

男性科

男性科

专家姓名贺玥★

荆国南

韦东奎

颜文才

潘瑞海

蔡国芳

贺玥★

盛国庆

张伏川★

王国方▲

符昕

朱更娣

丁辉俊

贺玥★

卢国群▲

顾根网

吴如雷

蔡国芳

贺玥★

荆国南

韦东奎

朱春宁

陈翔

康灵斌

丁冬生

丁辉俊

荆国南

韦东奎

专家轮流

蔡国芳

丁辉俊

下午

诊室号

5

2

3

5

6

7

11

5

2

5

8

2

7

14

专科名称

普外科

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

针灸康复科

儿科

内分泌科

脑外科

普外科

脾胃病科

肝病科

普外科

中医内科

老年病科

治未病科

专家姓名

黄宏伟

丁家祥

张伏川★

盛益国★

朱更娣

鞠长年

陈冬云

杨震

李伟新★

薛江洲

袁小平

丁家祥

孙春英

王福林★

四月份四楼专家门诊坐诊时间表

“★”为镇江、丹阳名中医;“▲”为丹阳名中医注:门诊服务台电话:0511—86057111

专科名称

脑病科

妇产科

妇产科

肺病科

风湿科

心脏彩超

内分泌科

肿瘤科

专家姓名

李继民

陈红霞

张 红

韦国祯

王 红

程蕾蕾

吴 敏

罗 毅

胡灿红

坐诊时间

4月13日、27日周六上午

4月11日、25日周四上午

4月20日周六上午

每周六上午

4月13日周六上午

4月20日周六上午

4月9日、23日周二下午

4月12日周五上午

4月19日周五上午

坐诊地点

门诊二楼脑病科

门诊二楼妇产科

门诊二楼妇产科

门诊二楼肺病科

门诊二楼风湿科

门诊二楼B超室

四楼专家门诊8号诊室

门诊四楼徐荷芬传承工作室

外院专家门诊可能因特殊情况临时变动,建议电话咨询、预约。服务热线:86057111

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主受纳,饮食从口中进到胃里,经过胃容纳和初步消化,再经过脾的运化和输布,在其他脏腑的帮助下营养全身,以保持着生命的活力与健康。如果胃不受纳就会出现不欲饮食,或少食即饱,或食后胃胀、胃疼,甚至食后即吐、烧心、反酸、呃逆等胃气上逆的现象。脾不运化,常见餐后饮食呆在胃中不消化,心下痞满,困倦疲乏,大便不通畅或稀或干,甚至面色黄而缺少光泽,或多痰浮肿等。脾胃不协调还会影响睡眠,出现眠轻,易醒多梦,即中医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镇江名中医、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介绍,中医把人体脾胃的功能归划“五行”(金、木、

水、火、土)中的“土”。所以脾胃属土,主管着食物的摄入消化,来营养其他脏腑及全身(即:五官、皮、肉、骨、筋、脉),以保障身体发育成长和健康不病。

其中,脾胃不和是脾胃功能发生不协调的一种常见病症。脾与胃是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脾属阴、胃属阳。如同夫妻相互配合工作,完成饮食绝大部分的消化运输过程,其他脏腑参与配合脾胃的工作。例如:命门火对脾胃的蒸腾作用;肝对脾胃功能的疏理作用。

脾胃疾病到底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营养不良、气血不和问题越来越普遍,脸色差、皮肤差、身体差……这些现象越来越凸显,为

什么?问题十之八九出在脾胃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胃肠病患者达1.2亿,其中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

中医院李伟新主任分析说,在关于健康的问题中,最经常被人提起的是熬夜,但却往往忽略了另一项比熬夜更可怕的健康杀手,就是饮食不规律。平时不注意科学、平衡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只求口味的享受,吃得过饱、过快、不细嚼慢咽,或过多食用生冷食物、过于食用油腻荤腥厚味的食物,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使脾受到损伤而出现了通常所说的“胃病”。现代医学所说的胃炎、胃溃疡、消化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多种疾病,都会出现

“脾胃不和”现象。

脾胃疾病诱因之:不吃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摩擦的就直接是胃,身体无法运化食物,没有足够的能量给心脏提供血液,人就会乏力、气虚。

脾胃疾病诱因之:饮食寒凉

脾胃最怕寒气,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现在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长斑、长痘、长痤疮都是寒凉引起的,真正是

“热”引起的很少。因此要多吃温性的食物,只有胃里的火气足才有能量消化食物。

脾胃疾病诱因之:不良情绪

镇江市名中医、丹阳市名中医王福林主任指出,中医讲“忧伤脾”,忧伤、顾虑过度,会直接影响脾胃,造成脾胃气的停滞,导致胃病。生活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情绪,比如怨恨、委屈、抱怨、生闷气等,会使我们的脾胃“四面受敌”,备受折磨。有些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吃不喝或者暴饮暴食,这都会损害脾胃的健康。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预防胃肠病,三分治七分养。最好还是要在生活中注意,不使脾胃发生疾病。要不然,就如同古人说的:“渴了现挖井就晚了”。

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如同军队中的后勤部,它供养着全军各种需要,使他们能保持着战斗力。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气候变化无常的季节,也是胃肠病的多发时期。

脾胃伤,当心“百病生”

我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是镇江市中医重点专科,注重自身特色与内涵建设,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与科研活动,在本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科从肾治胃机理研究成果先进、脾胃病外治古老有效、膏方治病防病并举。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达到较高的水平,对各种急重症建立了一套规范诊治方案,开展镜下止血术、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息肉切除术、电凝术等治疗。

研究成果 该科根据中医“肾为胃之关”的理论,从肾治胃,通过滋肾阴而养胃阴。观察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从肾治胃机理。2011年通过江苏省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内病外治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脾胃病防治为理念,脾胃病科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脾胃病外治,如用灸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拔罐疗法等,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脾胃病和保健目的,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价廉、安全、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势,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因而深受患者的好评。

治防并举 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为其一大特色,该科每年膏方 1000 余副,临床上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膏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为关键,脾肾双补为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贯穿始终,遣方用药,辨证施补,不求峻补,深受患者的喜爱。

该科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开展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等。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该科根据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为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的体质特点,对其进行预防,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以疏肝和胃治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胃降逆,结合脏腑辨证,调肝、调肺、调脾(胃),注意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临床有明显疗效。

胃痞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科自拟逆胃汤健脾益气养阴,理气化痰祛瘀,改善胃内微环

境,恢复胃的清润通降、气血流通的正常生理环境,使病变组织逐步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粘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变模式朝正向逆转防止癌变。

大瘕泄(溃疡性结肠炎)该科用药途径以口服中药加直肠给药为主,临床还可配合针灸、贴敷等治疗手段,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该科予以扶助正气,兼除

余邪维持治疗,防止复发。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

化系统疾病水平较高 该科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开展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等。

地址:丹阳市中医院门诊部二楼东

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主任中医师

脾胃病科,从肾治胃国内先进

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明显

学科带头人简介

王福林:主任中医师,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镇江市名中医、丹阳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医院“最佳医务工作者”。

李伟新:男,主任中医师,脾胃病科主任,脾胃专科带头人,镇江市名中医、丹阳市名中医。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精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病,长于内窥镜检查、诊断和镜下治疗。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多篇,多次被评为医院“最佳医务工作者”。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