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 军旗上写满铁血荣光 胡 ,“ 乔 波 己 ”, 的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12 月 1 日,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国旗护卫队的护旗手魏凯退

伍了。5年军旅生涯,1825个守护国旗的日夜,魏凯曾 1500余次随着国旗行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

图譹訛:战友为魏凯(左一)摘下肩章、领花和帽徽。

图譺訛:在北京西站,支队政委王建华(左二)和送站人员向退伍老兵敬礼告别。 牛成浩摄

102 0 1 5 年 1 2 月 9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李兵正青春方阵 E-mail : jbqcfz@163.com

寻找“小白”■陈新荣 本报记者 刘亚迅 特约记者 代宗锋

11 月底,正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接到了一份传真:受舟山市盐仓敬老院委托,舟山市盐仓街道办事处赠予济南舰战士 “小白”“海疆卫士,驻地雷锋”锦旗,并附一份感谢信。

“小白”是谁? 济南舰政委王飞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感谢信里说,“小白”是福建人,瘦瘦的,已经连续 4 年来敬老院做义工。思来想去,全舰官兵符合条件的有十多个。这时,感谢信上的一段话引起了王飞的注意:敬老院的李伯,背驼得厉害,每次理发,“小白”一会儿单膝着地,一会儿半跪在地,工作人员都称赞他:“亲儿子也不过如此。 ”

看到这段话, 王飞三步并两步走到学习室, 找到了正在编辑视频的雷达兵杨耀祖, 笑着说:“你就是每个月都去敬老院的‘小白’吧。”杨耀祖白净的脸上顿时一红, 忙说:“我只是想做一些有意义

的事情。 ”2011 年,杨耀祖大学毕业从福建漳

州入伍,分配到济南舰。 一次周末外出,他发现离单位不远就是舟山市盐仓敬老院。 之后,杨耀祖每次都利用外出时间到敬老院陪伴老人。 他每两周为老人们理一次发, 每个月都为老人送去水果。 津贴毫不吝惜用在了敬老院,自己却连身衣服都舍不得买。 正是这样一个“铁公鸡”,还做了一堆大家都不知道的好事。

2012 年 11 月, 济南舰计划每年资助济南市 10 名贫困学生, 一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还是义务兵的杨耀祖将1 个月的津贴全部捐出 。 从上大学开始, 杨耀祖定期献血, 仅有记录可查的就有 24000 多毫升 。 2013 年 5 月 , 杨耀祖还到漳州红十字会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书。

济南舰舰长刘冕告诉记者, 杨耀祖生活中热心,专业上也过硬,在舰上各项考核中都名列前茅。护航期间,他兼任舰上的摄像员和理发师, 同时还是军乐队的萨克斯手、电声乐队的贝司手。提起杨耀祖,官兵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个战友真棒!

别败在自己的优势上

■胡乔波

有个故事说,三个人上街,一人带伞,一人带拐杖,一人两手空空。 其间,大雨骤至。三人回来后,带伞者因为冒雨而行湿了全身,带拐杖者因为不避泥路跌了跟头,唯有空手者一路小心翼翼,雨来时躲一躲,路滑时绕一绕,反倒无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有时候我们不是败在自己的不足上,而是败在了自己的优势上。

时下,新兵陆续下连,逐步融入新的战斗集体。 每名新兵都有自己的梦想,每名新兵都有自己的优长。 比如,有的多才多艺,有的经历丰富,有的掌握一技之长,有的文化水平较高, 还有的军政素质较好,这些都是新战友建功军营、大展身手的潜在优势。 但是,能否真正把优势变成工作能力,关键取决于如何看待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优势不是恃才傲物的资本。拥有优势的新兵, 可能很快在新战友中崭露头角,得到认可。 但是,掌声很容易让人变得骄傲自大,荣誉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如果新战友把持不住自己,“只讲自己的两万五,不看别人的寒窗苦”,处处以自己所长去比他人所短,只能是越看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越比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俗话说,低头的是稻穗,抬头的是秕谷。 在孤芳自赏者的脚下,原本是“垫脚石”的优势,不知不觉中沦为“绊脚石”。

优势不是挑挑拣拣的理由。下连就是上岗,岗位就是战位。从组织的角度讲,在分配新兵岗位时, 自然会考虑到个人意愿、专业特长等因素,努力实现个人能力与部队需求的最佳对接。 但是,岗位种类毕竟有限,一切只能服从能打仗、打胜仗的需要。 假如爱唱歌的非文艺单位不去,爱电脑的非科研单位不进,那部队还叫部队吗?“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新战友不论自己有什么优长,都必须服从组织分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而不能挑肥拣瘦,和组织讨价还价。

优势不是拒绝进步的借口。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优势都是相对的。从军报国本来就是一场长距离的较量,你基础再好、起点再高,也只代表当下而不代表长远,只代表过程而不代表结果。真正的优势不是你一时领先别人多少,而是每天都在不断地进步。 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如果没有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很可能一觉醒来,昨天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反而被别人落下一大截。

马克思说过,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新战友既要珍惜自己的优势、保持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善于取长补短,保持清醒头脑,不骄傲、不藏私,重本领、重团结,在携手共进、你追我赶中放飞自己的军旅梦想,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

譹譹訛訛

譺譺訛訛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的根本所在。

站在岁尾回望,全军和武警部队紧紧围绕学习践行“四有”要求、立好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群众性讨论活动。

讨论的过程,是一个砥砺思想、碰撞升华、教育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像”在官兵心中渐渐清晰的过程。 广大官兵对“四有”标准要求理解越来越深刻,在照镜子中正了衣冠,在立标准中整了行装。 从南国军营到雪域边关,从渤海之滨到西北戈壁, 座座军营呈现出积极投身强军实践、争

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火热景象。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伴随时空过往,在

我们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 或许不是伟岸的身影,或许不是豪言壮语,但总能在回首的时候,深深地撞击我们的心灵。 “爱国”“信仰”“选择”“奋斗”“最美”“担当”……在优秀青年官兵身上,这些词汇是鲜活的、具体的,它们渗透着“四有”的内涵,也扩展着其外延,更刻画出一张张生动的“自画像”。 年终岁尾,本版将向读者陆续介绍他们的故事, 透过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自己怎么做才更像“样子”。

走出国门,军旗上写满铁血荣光———陆海空军 3 名官兵出国执行任务的经历探析

■本报记者 李开强 特约记者 陶连鹏 李 唐

“爬冰救人哥”、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上士张玉磊———

“异国他乡,一举一动代表着祖国”

“China,OK! ”12 月 2 日上午,在南苏丹朱巴地区执行维和任务的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上士张玉磊, 完成街区巡逻返回营地, 一起联合巡逻的 1 名尼泊尔维和军人, 朝着张玉磊竖起大拇指。

2014 年 7 月, 联合国首次正式邀请中国派遣一支维和步兵营。 陆军第26 集团军接到组建首支维和步兵营任务命令后, 官兵们纷纷给所在党支部递交申请书,是军人就要挺身而出,在战与火的考验中为祖国争光。

某摩步旅步兵班班长张玉磊,是全旅有名的训练标兵, 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 得知旅里要抽组维和步兵营的消息后, 他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申请书。 经过连、营、旅三级考核选拔,张玉磊如愿以偿。

2014 年 12 月 27 日, 张玉磊还未走出国门就接受了一次生命考验。 他在值勤时,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不顾刺骨冰寒和生命危险, 奋不顾身爬冰勇救两名落水的群众。 事迹经媒体报道后, 张玉磊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爬冰救人哥”。

今年 5 月 10 日,他和战友们刚抵达南苏丹朱巴任务区不久, 就遇到了难民营爆发大规模斗殴的紧急情况。应联南苏团司令部要求, 中国维和步兵营防暴队紧急出动。

情绪激动的难民越聚越多, 参加处突的张玉磊和战友们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短时间内控制住局面,很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

“用我们的身体组成人墙,强行隔离殴斗人群! ”在营长王震的指挥下,防暴队员们不顾石块、 棍棒等砸在身上,组成人墙强行切入冲突区,很快有效控制住了混乱局面。 张玉磊看到一名小女孩蹲在冲突人群里, 奋不顾身冲上去救人,迅速将她抱到安全区域。小孩的妈妈指着张玉磊左臂上的五星红旗一个劲说“Thank you” !

这次处突行动, 不但让张玉磊切身感受到使命光荣, 更让他掂出了自己左臂上五星红旗的分量: 自己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异国他乡,一举一动代表着祖国。

6 月,联合国总部的一位专员到南苏丹执行公务, 当时朱巴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市区内凶杀、抢劫等事件频频发生。 专员安危事关重大,联南苏团希望由中方提供安全护卫。

营长王震指着左臂上的五星红旗对大家说:“我们出现任何一点闪失和差错,都可能让祖国声誉受损。 ”张玉磊将这句话铭刻在心里, 在执行任务时,他始终贴身护卫,即便是室内活动也高度戒备。

5 天的行程中,专员多次往返于联

合国营地、中国大使馆、南苏丹外交部等地,途经多个危险敏感地区,遇到多个突发情况, 张玉磊和战友们凭借过硬的素质,灵活处置,保证了专员一行安全。

到达维和任务区以来, 张玉磊和战友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国旗下的诺言,多次圆满完成应急处突、武装护卫等急难险重任务, 得到了联合国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空降兵某部下士郑伟彬———“赛场竞技,要用实力让

祖国为我骄傲”

2015 年的大幕即将落下, 空降兵某部也在这年终岁尾之时盘点着一年来的大事。 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下士郑伟彬深情讲述半年前在哈萨克斯坦参加“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的经历。 那一次,他和战友们代表中国军人夺得了外军参赛组总成绩第一名。

在高手云集的国际特种兵角逐场上, 郑伟彬这个第一次踏上异国土地的中国军人热血奔腾。

郑伟彬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父亲上过边境反击战场。 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郑伟彬, 一直梦想着为国而战的那一刻。 他说:“如今,身系的虽不是民族安危, 却也是重如山的祖国荣誉。 赛场竞技,要用实力让祖国为我骄傲。 ”

30 公里山地负重行军、接近 40 摄氏度的高温、没过膝盖的尖刺野草、仅一小瓶水的补给, 这是比赛中最艰难的一次考验。 郑伟彬还要背负电台等装备,负重近乎别人的两倍。

热浪袭人。15 公里,半程的奔跑消耗了大量体力, 超高的气温加剧着疲惫。 郑伟彬感到身上的装备仿佛一座山,让他每移一步都无比艰难。

跑到 17.2 公里时, 他们距离提前半小时出发的某国代表队只有 3 公里。 队长史建强发出命令:“同志们,冲上去,超过他们! ”郑伟彬心头一震,他告诉自己:“这也是战场, 为国而战的

时候到了! ”22 公里处,他们超过了气喘吁吁的对手。 郑伟彬和战友们用实力为祖国夺得了第一!

《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在异域飘扬。 郑伟彬说,中国军队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与外军联合训练、到国外飞行表演、与各国军人同台竞技……这些特殊的 “战场”, 也是展示大国形象、表达中国军人自信的舞台。

海军临沂舰舰长高克———“我们有能力把同胞平

安接回家”

爱国, 对年轻一代网友和官兵们来说 , 有时就是几张照片 。 不信请看———

在战火硝烟弥漫的也门港口,一名中国海军女兵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自信从容地登舰。 这个动作被相机定格下来,火爆微信“朋友圈”,引发全民点赞和暖心落泪。

“这张照片已成为我们也门撤侨的标志性照片。 ”临沂舰舰长高克向记者讲述起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照片拍摄于今年 3 月 29 日,当时临沂舰已经靠泊在亚丁港码头, 这位女士官是舰观通部门报务兵郭燕。 高克说:“郭燕之所以如此自信, 第一是因为有决心, 尽管当时亚丁湾战火纷飞,但全舰官兵的想法是,为了拯救受困同胞,哪怕是冒再大的风险,我们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第二是因为有把握,我们舰多次完成重大任务, 这次又做了扎实的准备, 我们有能力把同胞平安接回家。 ”

高克告诉记者,从 3 月 26 日紧急受命赴也门执行撤侨任务, 他带领骨干彻夜研究进港航法、推敲靠泊方案、准备所需物资, 仅一天时间就制订专项警戒和防御方案 7 个, 特情处置方案 8 种。 此后,该舰 9 天内 3 进也门,将 163 名中国同胞以及 13 个国家 269名公民安全高效护送至吉布提港,圆满完成也门撤侨任务。

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了让惊魂未定的撤离同胞在祖国流动国土上享受回家的感觉, 官兵们让出住舱和床铺,自己睡到通道上。

为了确保经过我方甄别的中外侨民安全撤离, 临沂舰特战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荷枪实弹在码头巡逻警戒,并在前面竖起一块简易的英文告示牌:“这里是中国海军安全区域。 ”

这一幕幕场景、一张张照片,感动了亿万国人。

“我们之所以留给国人无数感动,源于具备完成任务的过硬本领。 ”高克感慨地说 ,这些年 ,海军积极参加亚丁湾护航 、远洋搜救 、远海战备巡逻、 海外医疗服务等重大任务,在履行使命中践行军队宗旨,坚决捍卫国家利益,这才是人民子弟兵爱国的最好体现!

图片摄影:陈豪、蒋龙、熊利兵图片合成:钟德强

让爱国成为青春的注脚■李兵正

1947 年底, 在英国留学 9 年的彭桓武搭上开往中国的海轮。 这位未来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在回答记者“为什么回国” 的提问时, 激动地说:“回国不需要理由, 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话虽朴实,但其情切切,这种情就是爱国之情。

有一些经典的画面, 已经根植在我们的记忆里。 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亿万中国人纵情欢呼一夜不眠; 神舟飞船舱内,五星红旗在太空绽放。 天南海北不同形式的欢庆, 奔腾在胸中的是一种对祖国自豪与热爱的磅礴情

怀。树要长大, 根必须深深地扎在泥

土里。 不管什么时代,“家国情怀”都是个人对国家、 对民族表现出来的深情

大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担当,需要一个个具体行动。 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 我们要一次次问自己: 我该以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呢? 该怎样来把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相系相连?

一句话埋在心里,只是一个想法。把它说出来、做起来,就会变成一种力

量。 军人最大的爱国,就是能打仗、打胜仗。 甲午海战的惨痛失败,给泱泱大国带来瓜分豆剖、 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让刚刚成立的国家享有尊严、人民享有和平。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 当下,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挑战, 要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就要把爱国豪情转化为强军行动,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

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努力在苦练硬功中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

向北望星提剑立, 一生长为国家忧。 心系国家,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对谁都并不抽象。 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是建构于个人梦想的让位和牺牲,而是统一于每名青年官兵朝着梦想不

断努力的过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人生之

船,梦想是帆。 对于青年官兵来说,实现个人梦想, 船票就是那份责任和担当。 只要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 就一定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青年官兵眼中的

新一代革命军人①青年官兵眼中的

新一代革命军人①

关键词:爱国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