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想藏军发区党条委坚持 经常自觉紧 ... - 81.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5 2 0 1 6 年 1 0 月 2 8 日 星期五专题新闻E-mail : jbzgzt@163.com

●●●●● ● ●●●●●●● ● ●●

版面编辑 /李兵正

继续做好贯彻全军政工会精神的“下篇文章”继续做好贯彻全军政工会精神的“下篇文章”

看“半边天之家”如何发挥作用

———第十二集团军某炮兵旅加强家属委员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魏海鹏

余文生

本报记者

战士的心声我来听 ,战士的衣服我来补

“你是谁,为了谁……”在今年的建军节晚会上, 由第 12集团军某炮兵旅家属委员会组建的“军嫂艺术团”编排的合唱《为了谁》,成为文艺演出的一大亮点。 采访中, 旅领导欣喜地介绍说:“我们依托家属委员会积极整合家庭资源,构建共建共育机制,使广大军属成为改革强军的支持者、干事创业的激励者。 ”

该旅一等功臣、三级军士长李小龙的爱人陈亚梅是家属委员会成员,平时她不仅是贤内助,更是战士的“知心姐姐”。六营战士李书君因体重超重,军事训练成绩一度在低水平徘徊,产生了悲观消极情绪。陈亚梅利用李书君来家做客的机会,主动和他聊天,谈丈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士官骨干的经历,帮助他树立了成才信心。 解开思想疙瘩的李书君开始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加班加点锻炼, 不仅成为一名训练尖子,还被评为“优秀士兵”,去年底当上了班长。

据了解, 该旅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设立“爱心帮扶基金”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时, 邀请军属代表列席旁听, 以此增加军属对部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激励军属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部队建设。 他们还组织军属开展“战士的心声我来听”“战士的衣服我来补”“战士的家乡菜我来做”等活动,专门在政工网上开设“军嫂帮你忙”栏目———发挥军属社会资源多、 外出机会多、专业技能强等优势,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

为官兵排忧,帮军属解难

“家属委员会使军属的疑问有人答、困难有人帮、心事有人听! ”家属委员会成员、 修理所所长马广辉的爱人马诚诚在驻地创业培训学校任职,她积极协调学校为军属免费开设育儿育婴、面点制作、美容化妆等 25 类就业技能培训课程, 先后有 8 名军属经她推荐成功就业。

动真情、使实劲、出实招……家属委员会成立后, 该旅积极为家属委员会构建工作平台。 他们组织军属建立“半边天 QQ 群”“好军嫂微信群”,开通“军嫂热线”,运用现代化手段积极拓展服务平台,及时了解军属的心愿、困难与呼声。 近年来,该旅依托政治机关和家属委员会, 组织不孕不育军人家庭赴南京、济南等地进行诊疗,使其中 22 个家庭喜获“爱的结晶”。 平时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他们组织随军家属和军人子女体检, 常态

化设立“爱心帮扶基金”,看望慰问生病住院的军属。 不仅如此,该旅还与驻地优质学校展开共建, 不仅使军人子女顺利入托入学, 还专门安排班车接送军娃上学。 关心关爱机制的完善,及时为军属排忧解难, 大大提高了军人家庭的“向心力”。

既当贤内助,更当廉内助

今年春节前夕, 该旅家属委员会向全体干部家属发放一封 《廉洁自律公开信》, 鼓励军属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在指导家属委员会建设过程中,旅党委不断健全管理激励机制, 引导军属当好“廉内助”、做好“贤内助”。

去年底,一名战士拎着一个大礼包来到三营教导员王业普家中,请求军嫂孟芳芳跟教导员说说情———在士官选取时给予倾斜照顾。 对此,孟芳芳不仅严词拒绝,还跟他娓娓谈心,让他明白“能力素质和实绩业绩是成长进步的基石”。 近年来,该旅以凝聚强军共识、汇聚强军力量、 激发强军动力为目的,依托家属委员会做好军人家属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激发军属支持投身部队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官兵投身强军实践提供良好“软环境”。

旅家属委员会借助日常公告、登门告知、家属座谈、茶话会等形式,向军属传达党、国家和军队的法规政策,宣讲有关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并利用军营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宣扬优秀军属的先进事迹。旅里还请党校和教育专家为军属辅导授课,着力培塑良好军人家风,使军人家庭更和谐、氛围更融洽。

为了激发军属的光荣感、 自豪感和责任感, 该旅定期组织军人家属体验军营工作,每年结合年终总结活动,评选军营 “好军嫂”“好少年”“五好家庭”,邀请军属参加“感动军营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干部晋职晋衔仪式等活动,连续 10 年组织 600 余名优秀官兵带家人休假疗养。

上图:邀请军属同台领奖,增进理解支持。 李 国摄

西藏军区党委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降温不松劲

思想发条,经常自觉紧一紧■欧阳大名 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 思想入党一生一世。 要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决不能在最该奋斗的时候消极懈怠……”10月 21 日上午,西藏军区文工团团长、有着 3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许明扬参加党委机关学习交流活动时,他的自省感言引发强烈共鸣,现场掌声雷动。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藏军区夯实“学”的基础,抓牢“做”的关键,突出“改”的重点,确保了学习教育扎实起程、稳步推进,广大党员深受触动和洗礼。 然而,机关部门在跟踪活动进程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个别党员出现了学理论降温、抓工作松劲的现象,特别是受老兵补选和干部复转工作

影响,一些老党员忘了“初心”,产生熬、等、混、拖等消极思想。

“兵龄长短、 进退走留不能成为懈怠的理由,锤炼思想作风、为党分忧尽责是每名党员的‘终身制’任务。 ”军区党委“一班人”要求全体党员永葆先进本色。他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自觉去掉职务标签,坐回普通党员位置, 对照 16 类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刀口向内、辣味十足,为全区党员做好表率。

党委机关好样子,立起部队行动好标杆。 在西藏昌都军分区,分区党委对照 《公开承诺实施细则》, 坚持问题导向,用“战备训练实不实?军事素质好不

好?战斗精神强不强?”等系列问题时刻警醒激励, 党员思仗打仗谋仗蔚然成风;在驻藏某边防团,优秀党员代表陈永国在事迹报告会上感慨动容:“什么是党员好样子? 那就是守海拔最高哨所,做顶天立地军人;把使命举过头顶,将责任扛在肩上; 面对困难潇洒坚强,面对牺牲从容淡定! ”

说得响亮,干得漂亮。 放眼高原沙场和巡逻一线,一批批陈永国式老党员带领大家浴雪冲锋,破冰而巡,将强军固边足迹刻在世界屋脊。 秋雪肆虐,封山在即,某汽车团党员骨干为争抢运送冬囤物资任务,纷纷写下血书,踏上风雪征途。

新疆军区某团活用红色资源搞好优良传统教育

红色基因,常讲常新代代传■史建民 陈志才

“82 年来, 我团足迹遍及陕、 甘、宁、青、川、藏、新 7 省区,先后参加过陕甘宁边区保卫战、兰州战役、西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等大小战斗 800余次……”10 月下旬,在新疆军区某团史馆,一批刚入营的新兵驻足一幅历经沧桑的转战图前,重新感悟团队先辈那段艰苦卓绝的英雄战斗史。

作为享誉全军的英雄部队,该团前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西北红军一支 ,1949 年被第一野战军授予 “长攻善守英雄团”, 先后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丁

兴发、 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武德仁、 全国青年模范魏志英、“攻如猛虎”英雄连等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

新兵入营后,该团活用红色资源,将优良传统教育作为新兵第一课。 他们依托团史馆、荣誉室、纪录片等教育载体,采取网上讨论、集体座谈、现场观摩等方式, 让新战士直观感悟红色基因; 开展“追寻红色传统、学讲红色故事、教唱红色歌曲”活动,潜移默化打牢赓续血脉的思想根基。 同时, 组织人员精选团史照片、梳理红色故事、编写教育讲稿,鼓励高学历新兵登台授课, 让他们在互动教

学中感悟传统,激发练兵动力。在新兵三连,大学生士兵廖瑞琦一

心想成为一名海军,阴差阳错之下来到边疆。现实的落差一度让他情绪非常低落,担任连队荣誉室讲解员后,他被红军前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血精神深深触动, 不仅训练热情明显提高,还自发策划了新兵营“红色微课”活动,加班加点制作红军优良传统微视频,供战友分享学习。 在他的第一部微视频中,廖瑞琦感慨立志:“很荣幸成为红军团的一员, 我一定要传承先辈传统,立足岗位精武强能,为团队增光添彩。 ”

干“结业”的活 用“创业”的劲———沈阳军区善后办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闫 圆 赵 雷

“没想到政策调整这么大……”前不久,联勤保障体制改革启动,在几多“没想到”的情况下,沈阳军区善后办官兵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投身各项善后工作,高标准完成转隶移交等任务。

干的是“结业”的活,用的是创业的劲。 做得咋这么好? 善后办政委罗益昌一语中的:“强军兴军靠习主席掌舵领航,干好善后工作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方向! ”

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清醒工作才能有热情。 ”年初以来,善后办党委接连 4 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新体制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方式、转变作风。

善后办组建初期 ,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 , 一些官兵不知道善后工作干什么 、怎么干 。善后办党委专题组织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 ,积

极探索 “用系列讲话统领学习 、用课题研究牵引学习 、 用解决问题检验学习 、用创新方法促进学习 、用制度机制规范学习 ”的学习模式 ,很快掀起了学习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的热潮 。

“越学越觉得使命光荣, 越学越觉得责任重大。 ”许多官兵都说,善后不落后,善后有作为。 如今,沈阳军区善后办官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始终与改革同向、为改革分忧。

以使命担当完成工作

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某项工程从启动到完工,始终与地方人员矛盾纠纷不断。

沈阳军区善后办接手后,党委不回避、不推诿,专门成立工作组,与驻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素质善办事 ,多方协调善成事 。 ”善后办领导感慨地说 ,善后

办前面连着千军万马 ,后面连着千家万户 ,必须把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作为破解 矛 盾 问 题 的 锐 利武器 。

面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善后办党委一致感到:“既要创造性地将部队建设成果高效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又要善于化解各类遗留问题为改革减负。 ”

年初改革转隶期间, 在权责变更的背景下, 他们严查严办原单位遗留的 4 件违规违纪问题, 对 4 名党员干部实施纪律处分, 对 3 名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产生了强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传递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想一想多少单位的遗留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想一想多少家庭的希望需要我们去支撑。 ”善后办党委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神聚力, 使 12 类499 个领域 85%的较大遗留问题得到稳妥解决。

以创新理念提升效能

“善后工作作为军队改革系统工程重要一环, 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发展要求,助推改革强军实践。 ”沈阳军区善后办党委在学习中感到:必须抓住关键点用力,运用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等思维理念,拿出既具有创造性又符合实际的措施办法。

针对转业干部数量多特别是选择自主择业官兵比例大的实际,他们主动与长春市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探索建立自主择业干部创业“孵化基地”的路子,为转业干部搭建创业平台,并逐步辐射到沈阳、哈尔滨和大连等城市,受到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一致欢迎。

“创新思维提升保障效能, 实干创造一流善后业绩。 ”善后办主任徐经年感慨地说,“只有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善后工作的思路、对策和方法,转化为全体官兵和职工的实际行动,才能够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优秀答卷。 ”

第 54集团军某高炮团中士杨永杰矢志建功军营———

对父亲最好的报答■梁中磊 范勇康

“嗞……”当过氧乙酸流过腿部伤口的一刹那,一股白色泡沫迅速泛起,第 54 集团军某高炮团中士杨永杰不由得浑身一震, 强忍疼痛, 简单包扎后,他又一头扎进“首都卫士”的比武场。

“你 这 种 情 况 不 适 宜 继 续 比武……”面对军医的善意提醒,杨永杰脖子一梗:“这点伤算什么? 军人不流血,哪来的血性! ”

望着杨永杰的身影, 连队指导员在深感慰藉的同时说起了一段往事。

前年深秋, 部队奔赴豫西某演兵场演习, 杨永杰担任团 4 号远方观察哨。一天深夜,连长派人给他捎来一张纸条:父亲病危!

捧着这张皱皱巴巴的小纸条,杨永杰泪如雨下。这次演习前,他专门休假回家想带久病的父亲到大医院治疗,结果没两天就被父亲撵回了部队。临别时父亲对他说:“你在部队是大忠,大忠就是大孝,好好干,家里少操心! ”

一边是回家尽孝, 一面是岗位尽责,思忖良久,杨永杰扑通一声面朝家

乡的方向跪下,泪水浸湿脸颊。“爸,原谅儿子的不孝! ”

那次演习, 他像钉子一样铆在哨位上,为团队上报了 10 多条宝贵空情信息,并与“蓝军”斗智斗勇,同战友合力抓获 10 名“俘虏”……

凭着这样一股信念, 杨永杰在他往后的军旅生涯中屡创佳绩。

今年初,上级组织“五会”教学示范观摩。听到消息,杨永杰毫不犹豫地揽下了这个任务。没有专门时间,他就晚上熄灯后“加大班”;没有现成教案,他就主动请缨编写;没有配合角色,他就自己串场担纲,对着镜子反复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杨永杰所负责课目脱颖而出, 顺利入评精品课,他也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

8 月初, 杨永杰收到陆军军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当他将这一喜讯告诉母亲时, 母亲的话再次让他动容:“好好干,你在部队建功立业,就是对你爸最好的报答。 ”

挂上电话,杨永杰偷偷在心里说:“爸,您放心,我一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

“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

解放军……”10 月中旬,在中部战区陆军

某部举办的军

营开放日活动

中, 该部援建幼儿园师生代

表来到军营 ,小朋友们向关

心他们成长的

解放军叔叔献

上折叠的五角

星表达敬意。辛 源摄

家属委员会被官兵和军属亲切地

称为 “半边天之家”, 它在稳定干部思想、支持干部工作、化解军人家庭矛盾、助力军属创业就业、培育军人家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第 12 集团军某炮兵旅把加强家属

委员会建设, 作为做好军属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家属委员会的职能功能、制度机制、 硬件建设等方面科学规范、 精心筹划、倾情投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家属委员会工作的举措办法, 为强军实践营造了“大后方”、凝聚了正能量。

写在前面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