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epaper.jzrb.com/page/42/2019-01/04/08/2019010408_pdf.pdf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今日,由焦作日报社与焦作市博园置业有限公司联办的 《澜庭叙时

光》地产专刊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澜庭叙时光》是一份专业的地产类

专刊,将结合国内地产形势和焦作地产现象,絮叨絮叨楼事的那些事

儿。从大处说,地产是很重要的经济支撑,地产现象是很重要的

经济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往小里说,我们将重点关注澜

庭叙项目,关注与房子有关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专业的

楼市向导。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多加关注,做客《澜

庭叙时光》,看房子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这

里或许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人生得意,澜庭一叙。博园·澜庭叙,老城35万平方米学区大盘,以工匠精神打造焦作好房子。

好房子、好地段,就选澜庭叙。博园·澜庭叙,位于解放路与工字路交叉口向北300米,焦作坚固水泥有限公司原厂址,地属焦作老城区中心,占地136亩,2100套社区大盘,解放路、工字路、太行路纵横合围,半小时通达全城。

住好房、上名校,就选澜庭叙。焦东路小学、解放东路第一小学、第十七中学、第十二中学等优质学校环绕,学校到家,只有煲一碗粥的距离。

好房子、好配套,就选澜庭叙。山阳建国饭店、人民医院、东方红广场、体育馆、百大新东超市、百大魔法家园超市等生活配套,让您享受身边的“万千繁华”。物业管理引进国内领先的酒店式服务和养老服务,让生活尊崇备至。

出繁华、入宁静,就选澜庭叙。18栋高层、108平方米至167平方米的宽景奢居,户户精心设计,南北通透、单梯入户,宽景客厅、大阳台、宽楼间距、高使用率。同享私人会所、地下泳池、魅力中庭、高尔夫果岭草坪。没有别墅的张扬与疏离,只有高尚生活的舒适与品位。

人生得意,澜庭一叙!

项目名片

博园·澜庭叙

提笔写房子这个话题,不由想到了已故祖父念兹在兹的一件事情:“你奶奶生你姑姑是在一个破庙里,那时租房住,房东不让在人家家里生孩子。你姑姑还没满月时,天下着大雪,你奶奶开门喝了凉风,40多岁满嘴牙就掉光了。后来,你奶奶又在一个破院子里生下一个男孩儿,这个孩子长得可好看了,可还没出满月就没了。很多年我们都没有自己的家,你奶奶跟着我受大苦了,所以这一辈子无论什么事我都让着她。”

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家。那么,咱焦作这些年的住房经历了哪些变迁?老百姓的家有了

哪些变化呢?记者通过查证史料和实地走访,对焦作住房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试着从几个重要年份说说焦作住房的变迁。虽然有些年份的事情还称不上“地产”二字,但是我们姑且以“地产”概括之。

1949年前老辈人眼里的“包工院”和“十全院”

焦作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焦作的房产史上注定离不开一个“煤”字。

1904 年,英福公司翻译、广东人徐寿芝在焦作开设盐店时,在哲美森街建有房屋117间,其中公馆占房39间,房屋后还有约2亩的大花园。

1912年年初,焦作煤矿的大包工头,在现新华北街路东盖房居住,并将各家小院连成较大的院落,称为“包工院”,长 150米,宽6米。

1916年,天津大煤商苗金华在现新华中街路东的南边、北边各建 5 个院,10 个院的房屋样式、间数完全相同,故名“十全院”。每个院均有上房4间,东、西配房各3间,每个院有一门楼、三屏门。房屋都是砖木结构,苗家独居一院,其余为贩煤商人居住和出租。

百姓说房(张先生):小的时候经常去“包工院”玩,我有3个同学在那里住,进门院又宽又大,里面种有一棵花红树,每年结好多红果子,后面还有4个院子,当时觉得那里的房子可真好呀,比俺家住的房子好太多了,心里羡慕得很。

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3平方米左右

1949年后,国家在重点恢复建设工业企业和矿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始投资住宅建设。

1949年9月5日,平原省新乡专属经请示省政府,将原焦作市所辖农村划出,矿区连同市区改为焦作矿区。

公有房屋作为国家资产,由各级房管部门直接进行管理,称为“直管公房”,当时很多职工住的就是这种房。1955年11月,焦作矿区对房管部门的直管公房进行了一次丈量,建筑面积有1.48万余平方米。

1953年至1957年,焦作煤矿开采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根据矿区发展,焦作矿区在中站区、马村区建筑了工人新村。这一时期,共新建住宅25.47万平方米,使全市住宅面积达到30.67万平方米。

随后多年间,职工住房问题一直比较严峻,人均住房面积徘徊在 3 平方米左右。据 1978 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无房户 5896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有1650户。

百姓说房(姚女士):说到住房紧张,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张大民结婚没地方住,就在他家院子里加盖了一间房,院内的一棵大树被盖在了床中央,后来生个儿子起名张大树。多么真实的场景,那时为了房子,人们有多少无奈呀。电视剧讲的是北京的事,咱焦作也一样,俺家很多年都是一家人住在一间小破房里。

2000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9.69平方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房地产业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老百姓住房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把住宅建设列入议事日程,

本着“多建住宅、快建住宅、建好住宅”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采取改建旧城与建设新区相结合的方式,使城市住宅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1980年7月,我市试行住宅商品化,规定只要资金来源合理,市民均可购买住房。这一年,建行从统建住宅(国家投资部分)中拿出 3 栋半楼房,作为商品住宅试出售,以每平方米 140 元的价格,分别出售给水泥厂、自来水厂、石油公司、铝厂等单位。1986

年,全市出售商品住宅房1100套。1983年,我市在解放东路桥南、瓮涧河西岸,开工建设23栋

住宅楼,这个住宅小区对缓解居住紧张的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旧城改造工作被列入议事日程。1979年至1986年,我市共完

成旧城改造工程46项,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1986年,我市市内实有房产建筑面积为735.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2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

1987年至2000年,随着住宅商品化,全市单位建房、开发建房、个人建房等发展势头强劲。大家记忆中的小区:建设东路住宅小区、闫河住宅小区、焦东北路一号院住宅小区、月季苑住宅小区、凤凰小区、东方红小区、辉龙小区、金山小区、龙源湖小区(一期) 等住宅小区先后建成投用,3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达到21个,市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9.69平方米。

百姓说房(李女士):记得上初中时,我家住统建楼两室一厅40多平方米,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叔叔、婶婶一大家子8口人,厨房改成了大通铺,把厨房挪到了阳台。那时候,我的作业都是坐小板凳趴在床上完成的,最渴望的就是有一张自己的书桌,从不敢奢望有一间独立房间。谁能想到,在 2000年,我最渴望和不敢奢望的竟然变成了现实。

1998年至今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

1998 年,很多重要的改革在这一年开启。1998 年的“房改”(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了各种形式的福利房分配制度,也开启了中国的商品房时代。

1998 年至 2007 年,被国内地产界称为房地产行业的黄金 10年。虽是坊间戏称,却也代表了这10年间房地产的发展趋势。这10年,是我国房地产行业高增长高回报的时代,投资和销售都处于高增长状态;这10年,也是焦作本土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一批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运而生,一批体现较高品质的楼盘走向市场,物业管理也逐渐走进焦作人的生活。

2000 年,全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世纪新区社区开工建设,投资1亿多元,地址在原市液压厂。这个小区是作为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全部采用“欧陆风格”建筑,36.5%的绿化率,实施全封闭物业管理,用2年时间建成,建筑面积10.03万平方米。

2003年,峰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功开发峰华花园后,再一次投资1.2亿元开发建设峰华都市花园项目。

10年间,焦作房企飞速成长。具有官方色彩的中房焦作分公司、房管局住宅开发公司、市建行的第三房屋开发公司、解放综合房地产公司等房企命运不一,有的生存下来,有的已经消失;曾红极一时的黄沪、中孚等房企先后退出历史舞台;还有在黄金10年的历史机遇中成长起来的本土地产商,如峰华、金德利、金山、亿祥、众盛等民营房企,依靠专业的素养和品质保障,至今依然在焦作地产界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这一进程,随后房地产业进入民间所谓的白银时代。从这一年开始,地产行业感受到寒冷,也体会到理性发展的重要性。这10年,焦作地产商经历了生死考验,经历了冷热反复转换,正可谓黄金10年已成追忆,白银时代依然可期。

做地产,最怕的是没有“存粮”,触角向下延伸成为地产商的生存、发展之道。河南建业地产2005年进驻焦作,并深耕焦作14年,目前项目已延伸到各县 (市) 区。2015年后,随着恒大地产率先落户,碧桂园、中梁等国内大牌地产开发商陆续开始在焦作

“抢滩”,国内上市房企至少有8家以上在焦作开发建设。知名房企进驻焦作,在推高房价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物业管理理念,满足了焦作市民住房的品质需求,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记者说房:时光进入2019年,焦作房地产到底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还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在此,记者祝愿房企中人不忘初心,认真盖房,让市场静待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也祝愿焦作百姓能够早日住上满意的房,有个温馨的家。

——我市住房变迁系列报道之一本报记者 张 蕊 实习生 李子晗

发刊词

080820192019年年11月月44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第第11期期

联办联办

焦作日报社焦作日报社博 园 置 业博 园 置 业

策划:秦晓光统筹:张 蕊编辑:石 萍校对:孙 茜组版:郑志强热线:3567777

本社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邮政编码:454001 电话:办公室3935143 总编室8797251 通联部8797276 发行投递公司8797555 报业传媒公司8797222 房产策划营销公司 8797333 印务公司3934290 本报员工新闻职业道德监督电话:8797444 全年定价568元 自办发行 广告发布登记:焦工商广发字〔2017〕003号 上期本报开印:3:00 印完:4:30 本社印务公司印刷

上图为博园·澜庭叙小区入口效果图。(焦作市博园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