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以地域相分别...2016/05/03  · 全年定价:135.00元 零售价格:3.00元...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全年定价:135.00元 零售价格:3.00元 印刷:中体(北京)彩印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 质检电话:010-67155973

w e n h u a2017年5月3日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16版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zgjsbjssh@vip.163.com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zgjsbtp@vip.163.com

人生边上

优雅《千字文》□吴晓东

□李 山

文慧谈丛 学而时习

莼鲈之思□路军

《雀鸣涧》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千林山小学

高培城

我的画廊

天下天下::不以地域相分别不以地域相分别

“大同”和“天下”是先秦时期的两个重要观念。如果说“大同”涉及世界的整体和谐,那么“天下”则涉及华夏与四周人群的关系。

《尚书》多次提到“天下”,如“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等。古代

“天下”的中心被称为“中国”,西周时期在今天的西安,东周时期在今天的洛阳。

“中国”最早见于《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解释为“中国,京师也”,即周王朝京城及周围地区。“中国”也称“国中”,《周礼·司土》“掌国中之士治”,郑玄注“国中,城中也”。

《尚书》《诗经》也出现了“四国”“四方”等概念,指旁边的国家。可见,那时候的

“中国”以周人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中心,从而与“四方”相对。四方之国,既有周之封邦,也有更远的“四夷”。

周人对四夷人群,因其远近距离而

有不同的待遇。《国语·周语》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尚书·禹贡》也有类似记载,都强调对不同层次的周边人群在进贡和礼数等方面有不同要求。

作为文明人群,对待四夷要坚持“修文德以来之”的原则。“先王耀德不观兵”,即不要用武力迫使他人遵从,而是强调文明的吸附力量。当孔子批评季氏侵犯小国颛臾,西汉儒生批评汉武帝外事四夷时,他们都秉持这项原则。

“天下”观念对于人群是否为文明人群,并不完全以地理位置来判定。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便称,中国与夷狄之分,只在礼乐文化——谁行礼乐,谁就是华夏;谁不行礼乐,谁就是夷狄。《春秋公羊传》甚至说,当时的所谓“中国”,其实已经

沦落为“新夷狄”,因为他们虽然居华夏之地,却已经丧失了华夏的固有礼仪。

地处远东的特殊环境,使中国人将这种“天下”观念维持了很久,由上古经汉历唐,直至明清时代。受此影响,“中国”与“夷狄”以文化而不以地域相分别的开明原则,成为后来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先决条件。但是,当西方世界迅速崛起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为“天下”中心的妄自尊大,也使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

明清之际,虽然有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活动,但根本不能引起上层注意——没有人去研究这些西洋人何以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也没有人去研究他们的科技何以那样先进。士大夫在欣赏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时,甚至对其将中国画在地球的一隅表示不满,更有保守人士以此为口实予以攻击。

在明清时代的中西交流中,礼仪之争事关重大。乾隆年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

到中国谈判通商事宜,清朝照例将其视为进贡使节,要他打起“英吉利朝贡”的旗子。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赐见马戛尔尼,又要他行臣下观见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礼,致使此次中英外交不欢而散。

“天下”观念以自我为中心,深信华夏的诗教礼教优于天下所有制度。这曾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观念,但也造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华文明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即使其他文明已经崛起并超越,仍然不足以破除这数千年以来的文化固执。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皇帝才因为内忧外患,不情愿地在国际关系上加进近代化世界之中。

如今,固有的“天下”观念已无法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我们在找寻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应正视各种文明、各种思想,以更包容、更进取的心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负暄琐话不及初开一朵鲜□黎杰

食橘有怀受命难迁信是真,舟车辗转自沾尘。团团犹得如乡味,不见儿时种橘人。

过板栗摊长街渐已浸寒霜,秋色深时栗色黄。一片羁愁归灶火,他乡煨熟故园香。

返乡禾麦青青不计年,人情一例淡于烟。归来浑似他乡客,爆竹声中独寂然。

烟花明灭苍冥渐暮寒,等闲光景负清欢。烟花絮是青春梦,散作红尘一霎看。

白银道中身投西北路漫漫,万古谪愁应已阑。拂却风尘生健骨,朗吟不觉塞云寒。

盲校义工握手风前坐复行,澄怀相对梦飞轻。怜吾心目原多翳,共尔尘寰拭渐明。

夜听《风居住的街道》回旋凄抑曲如霜,梦后生涯感渺茫。一夜风前人独立,长街心事渐遗忘。

夜听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清泠春水发徽音,散入暗香无迹寻。独听琴心如梦寐,风弦沉醉到而今。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辜学超)

近日,偶读明代散文家陈贞慧《秋园杂佩·南岳莼》,被“闻秋风起思莼鲈,便拂衣归”所打动。其中含着典故“莼鲈之思”——西晋文学家张季鹰曾离家千里,在洛阳齐王手下任职。一日,秋风萧瑟,一下子触动了张季鹰内心最柔软之处,竟让他想起了故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张季鹰乡愁难挨,似有所悟,不禁感慨道:“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他毅然辞官回乡。

莼菜羹与鲈鱼脍,在游子的眼里等同于故乡,不论离家多远,乡愁就像一弯月,常常浮上心头,难以割舍。

《诗经·泮水》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之言,“茆”就是莼菜。其时,鲁地泮水,春风送暖,莼菜丛生,人们轻轻采集,心情愉悦。那些采集的莼菜去哪里了?

《周礼·天官冢宰》中“朝事之豆,其实韭菹……茆菹、麇臡”的记述给出了答案——莼菜都用来祭祀宗庙了。小小莼菜,与古老的礼乐文明相伴,其味悠长。

至于鲈鱼,古代也称之为四腮鲈鱼,在江南深受百姓喜爱。《南郡记》记载,隋代时,鲈鱼因为肉质鲜美而成为朝廷贡品,天下闻名。

张季鹰之后,莼菜羹和鲈鱼脍就逐渐进入诗人视野,一代代离家在外的迁客骚人,面对莼菜羹和鲈鱼烩时,极易触景生情,吟诗咏歌,多有寄托,“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湖水白于练,莼羹细若丝”……

宋诗人虞俦《喜晴》云:“莼菜鲈鱼秋正美,谁能分我一杯羹。”诗人客居他乡,清风拂柳,天气晴好,饮酒吃食,就想起了家乡的秋天。乡愁如滋味醇厚的酒酿,浸润心灵。然而,在舟车不发达的古代,想一下子回到故乡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份乡愁往往难以排遣。

“处处橙黄橘绿,家家莼菜鲈鱼。”“山资足后抛名路,莼菜秋来忆故乡。”“江山信美盍便留,莼菜鲈鱼随处有。”“八月紫莼浮绿水,细鳞巨口鲈鱼美。”莼鲈悠悠,诗情悠悠。

千年而过,“莼鲈之思”已然成为一种乡愁文化。故乡不同,饮食各异,当行走于异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莼鲈之思”,它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深处。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平泉县洼子店中学)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从教材和课程入手,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发展得更加全面。在各种启蒙读本中,《千字文》言简意赅,是一部浓缩了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是一篇由一千个基本无重复汉字组成的韵文,四字一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古人用

“舞霓裳于寸木”评价《千字文》,感慨在千字不重的苛刻条件下,竟能写出如此韵律有致、朗朗上口的文章。

《千字文》不仅在韵律上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幽深典雅,对于中华文化的概括凝练也功不可没。通过学习

《千字文》,学生可以快速接触许多传统文化的经典和精髓。举例来说,

“天地玄黄”直接引自《易经》,“宇宙洪荒”源于《淮南子》,“背邙面洛,浮渭据泾”的气势会让人联想到《过秦论》的气势磅礴……

徜徉于《千字文》的文字世界,可以将众多文化经典融会贯通,还能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相互串联,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浸润传统文化精华。

此外,《千字文》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书法。《千字文》被书写流传的广泛程度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王羲之、智永、欧阳询、赵孟頫……从古及近,历家历派都有书作传世。文字之美通过书法艺术展现出来,是更进一步的文化享受。书法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因为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优雅“千字文”,不外如是。

(作者单位系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我是去西充古楼寻觅桃花仙子的。古楼不是楼,是地名,深藏于西充

东北山区,距县城二十多里。起初,我把古楼想象成乡村一座古老的宅院,院内戏楼上站一名穿红披绿的女子,摇扇舒袖,唱一曲《桃花扇》,台下竹椅坐满乡绅耕夫,茶香盈座,烟气缭绕。木条雕窗外,娇羞的桃花纷乱下坠,花落成雨。

然而,抵达古楼,那些臆想于我,却遍寻不见。

有微雨,细细的,柔柔的,似针、线、雾。头顶又分明有小水珠,似晴非晴,一不注意,又开始飘,密密的,淅淅的。路湿滑了,桃树下却干燥如初。天灰朦,有飞鸟掠过,天空便灵动起来。远山如黛,小路蜿蜒,花浓树密。

桃花花期短。去得过早,满坡只见枯树不见飞花;迟了,花瓣坠地,零落成泥,徒生伤感。此时来古楼,花盛,刚刚好。置身桃花林,仿若世外,满眼桃花,明灿灿、粉嘟嘟的。树下,一个花季少女手捻细枝,凝视一朵初开的桃花,旁边男友快闪不断,这与袁枚“乱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的意境相当吻合。

早春,桃树破枝,花苞初绽,暗星点点,继而呈粉红色,随之花开如霞,浓香带蜜。蜜蜂寻香而至,在桃花林舞蹈,嘤嗡之声是田野最美的乐章。桃花乃仙子,我乃庸俗凡人,之所以仰慕和喜欢,就是因为这盛大的粉红。

在古楼,面对灿然桃花,不敢称诗人。“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张新泉这句诗,已将桃花写得栩栩如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纷乱不需要太多喧嚣与嘈杂。桃花无意争春,却是春来第一枝,每每心念之,都会向桃花默默致敬。

桃花林中有人搭成崔护茅屋,古景再现,今人是否能到此寻一下去年柴门?或荷锄其间,或听淙淙溪流,或睹落花独自飘零,或为佳人笑靥未归而黯然神伤……

谷底,有一片让人琢磨不透的深潭,翠碧、深透、神秘、雅静,鱼跃波起,一圈一圈涟漪,乱了一坡桃花。桃花与水为邻,不管是花随水流还是花沾露开,桃花总是为水而开、为水而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桃花可寄情,桃林深处,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新郎头顶落花,新娘花靥含情,让人羡慕。新娘就是那初开的一朵鲜。

是谁摇桃树?一场纷纷扬扬、缱绻缠绵的桃花雨从天而降,淹没了两位有情人。

桃花开了,爱情熟了。这世上,只有花痴难了。

这个春天,古楼开满桃花,桃花中最鲜妍的花朵,就是我的整个春天。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师培训中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