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一幼 高桥幼儿园培育“1+X”美术特色品牌 党支部开展早教进社...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记者 邵晓鹏通讯员 王静

前几天,银湖街道高桥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忽然发现,在他们进行班级种植活动的种植园出现了了一片竹子。原来,这是高桥幼儿园特意从山上移植下来的,可以用于制作导岭湖笔的苦竹。11月 23日下午,幼儿园还特意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湖笔技艺“传承基地”和“体验基地”授牌仪式,这标志着又一地方特色文化进入了高桥幼儿园。

“美丽学校”巡礼简讯

富春一幼党支部开展早教进社区活动

本报讯(记者 邵晓鹏 通讯员 吕芬)11月22日上午,富春一幼党支部联合后周社区开展了“和乐一幼爱心团”早教进社区活动,邀请了十多户社区的家庭参加活动。活动旨在让社区里的孩子们乐于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并通过亲子游戏的互动,增进感情。

在活动开始前,富春一幼党支部的老师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游戏内容的选择、教具的选配、场景的设置等都围绕早教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随着孩子们的到来,热情的老师为宝贝们贴上了独有的名牌。

第一个活动是“宝贝欢迎你,小鱼游游游”。富春一幼的孙青儿老师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块小鱼的牌子挂在脖子上,让大家一起模仿小鱼游泳的方式在教室里游动。其余老师拉开了一张大网,试图捕捉“小鱼们”。孩子们边游动边跳舞,在欢笑声中躲避“大网”的追捕,玩得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富春一幼党支部还带领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体验了喂食物、小跳娃和手指音节游戏等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语言,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让孩子和家长们沉浸在欢笑声中。

随着经济社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追求高质量的早教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富春一幼党支部以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品牌创建”为抓手,依托党建特色品牌“和乐一幼爱心团”的专业队伍力量,组织党员骨干以党员先进性的提升和绽放,满足日益增长的早教需求,推出了“和乐一幼爱心团”早教进社区活动。

根据每名党员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各自特点,富春一幼组建家庭教育咨询团、亲子教育引导队、爱心助教团等3支专业骨干团队。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很多非党员教师也根据各自实际加入到了各支服务队当中,“和乐一幼爱心团”逐渐成为富春一幼特色教育资源向外辐射的重要力量。

富春一幼党支部还创新推出了《“和乐一幼爱心团”社区服务菜单》,将各项早教服务以菜单的形式向社区和家长公布,他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了解和预约。同时,在广场宣传、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群体性活动的基础上,富春一幼试点在鹳山社区推出“入户点对点”早教指导服务项目,通过进社区到户,个别化、点对点地开展育儿营养保健、早教知识讲解、亲子游戏指导等服务。

通过对一系列进社区活动的研究实践,富春一幼党员教师牵头建立课题研究组,及时分析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撰写了《以社区资源为依托开展早教进社区的实践研究》《快乐生活 早教起步——幼儿园早教进社区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研究论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富春三桥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拓展课程研讨活动

本报讯(记者 邵晓鹏 通讯员 邵裕成)“山楂吃了对胃好;吃了大蒜不容易感冒;老师,老师,枸杞能泡酒喝……”这是富春三桥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中医药文化课程上朗诵的《中草药诗歌》。11月22日上午,区小学《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培训研讨活动在富春三桥小学举行,来自全区各小学该课程相关任课教师 40余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在孩子们抑扬顿挫的中草药诗歌诵读中,培训活动拉开了帷幕。富春三桥小学徐洁执教了《药食同源》研讨课。20种普普通通的常见食材,在她极具亲和力的话语引导下,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读一读、猜一猜、贴一贴、尝一尝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探索药食两用而乐此不疲。

富春三桥小学科学组长方国民老师,年近五十,但依然主动执教了《药祖桐君》研讨课。课堂上,富有激情的他,以知药祖、明药理、辨药性、做药材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知晓中药药性的分类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用药基本规律。

在专家讲座环节,区教研室教研员陶祖武从编写意图、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对《中医药与健康》课程实施背景、教材内容、教学举措等进行了详尽解析。关于课程的实施,他提出,要明确课程目标,以欣赏文化、了解常识、培养兴趣、指导生活为主;要灵活开设课程,课的类型可以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要准确把握评价要求,重点以考察学生的健康行为为主。

据悉,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于去年11月底的《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36课时,内容包括中医、中药的起源,中医的基本思想,中药的基础知识,中医对起居、运动、饮食、情志的认识,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等诸多内容。

FUYANG DAILY

教育 5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版面统筹 | 喻国斌 版式设计 | 朱柳燕

“成笋——成竹——成材”

高桥幼儿园培育“1+X”美术特色品牌举行“地方文化进校园”授牌仪式

位于银湖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导岭湖笔”享誉已久,笔豪挺拔坚韧,富有弹性,手感舒适、可刚可柔,行笔圆润,枯湿相参。高桥幼儿园深知这一文化遗产的宝贵,主动成为湖笔技艺的传承基地。

导岭湖笔采用的笔杆,就是采用银湖街道导岭等地山上的苦竹制作而成。苦竹是一种野生的小青竹子品种,它的大小刚好适合做笔杆,把青竹皮刮掉后可以成为纯白色或涂上各色油漆制作成各种样式的笔杆。11月中旬,高桥幼儿园在种植园开辟了“绿竹专区”,里面种植了两排苦竹,让孩

子们认识苦竹的生态特征,以及“成笋——成竹——成材”的内涵。

“我们把这一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走进幼儿身边,就是要让幼儿从小就认识湖笔,知道湖笔的制作过程,知道一支用来书画的小小湖笔是非常不容易得来的,从而树立爱惜湖笔,运用湖笔,并传承这一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志向。”高桥幼儿园园长刘旭凌介绍说,接下来,围绕这支湖笔,他们还会结合导岭的另一文化特色产品“工艺纸伞”,开展一系列活动。“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小朋友知道这些‘高大上’的产品竟然来自自己的家乡,

从而更加热爱银湖这个地方。”在授牌仪式上,富阳导岭工艺湖笔厂成为高

桥幼儿园的湖笔技艺体验基地。“成为体验基地后,我们会开放给小朋友们参观体验,让他们知道制作湖笔的每一道工艺和流程,还有用什么材料制作。”导岭工艺湖笔厂厂长吴瑞根说,他也是富阳区“十佳技师”之一,“当然,只懂得手工艺,小朋友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也是传承不下去的,所以还会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工序。”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导岭湖笔

高桥幼儿园早在2012年就利用湖笔和幼儿园美术特色做了有机结合,开展了参观了解、体验制作、运用湖笔进行作画体验和区域体验等活动。特别是作画体验和区域体验,园里会定期开展邀请名师指导、赏书画作品、绘花鸟虫鱼、借载体作画、玩笔墨游戏、延主题活动等体验活动,运用湖笔拓展小朋友们的作画方式,进一步生成主题活动从而提高他们对人文艺术的了解。

带着开展湖笔主题活动的经验和思路,高桥幼儿园尝试以美术教育探究为基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始了园本1+X快乐美术微课程探究之

路。“我们提取、改编、生成、整合建构式主题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尝试以一种材料为主,X种材料为辅的投放方式,充分利用‘材料多元、形式多样、内容适宜’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幼儿动作、情感、认知发展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刘旭凌说。

在授牌仪式现场,高桥幼儿园的孩子们就展示了主题“中国娃”下生成的活动“水墨江南”和延伸活动“熊猫”。在“水墨江南”活动中,湖笔和积木就放置在辅材区,孩子们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蘸上墨印成江南的黑瓦,然后用湖笔来勾画线条呈现白墙。在“熊猫”活动中,孩子们用不同大小的

纸杯蘸上墨印出熊猫的头和身躯,然后用湖笔画出眼睛、嘴巴等细节。

除了导岭湖笔,高桥幼儿园还利用银湖街道高桥片区丰富的地域资源开展课程,“我们结合汽车城、向日葵基地、各大山庄等,都开展了相应的美术特色活动。”刘旭凌说。每年4月、11月,高桥幼儿园都会走进这些地方,开展春秋游活动,例如中班的孩子走进高桥汽车城,参观各大汽车馆,回到幼儿园后再用湖笔画出来。

园本1+X快乐美术微课程探究之路

通讯员 朱建军 记者 邵晓鹏

开学初,市民张先生打开浙江农信手机端,按照信息所指,成功缴纳了儿子下半年的学费,“以前要到现场排队才能缴费,现在手指点点就能搞定了,输入我的手机号码,关于儿子的缴费信息一目了然,真的是太方便了。”

队不用排了,事办成了,这在教育“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受益的家长已数不胜数。

“传统缴纳学费存在着诸多不便,每年开学有十万学生家长跑银行、跑学校,来回折腾耗费时间和精力,收上来的学费,班主任老师还要自行保管,增加了安全隐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区教育局联合富阳农商银行、支付宝、浙江政务服务平台等单位开展手机教育缴费,今年该缴纳方式在全区范围陆续铺开,家长只需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手机客户端,通过银联、支付宝、网上银行即可随时随地完成学杂费缴纳,使家长们跑“0”次就能完成孩子的教育缴费工作,这样的省时省力可谓真正“跑”进了广大家长的心坎里。

据介绍,富阳区手机端教育缴费分成两种情况:高中阶段教育费用可通过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或支付宝进行缴费,而部分幼儿园、小学、初中可通过浙江农信 APP(农商银行)等进行缴费。目前,富阳中学、富阳二中、新登中学、场口中学、实验中学、富阳学院、职教中心等7所高中段学校已经全部实现通过手机端教育缴费。另外,28所幼儿园、27所小学、7所初中也已实现通过手机端教育缴费。同时相关学校针对部分家长年龄偏大,手机使用不便等问题仍然保持现场银行缴费(只需上报学生身份证号和学校班级)和到学校缴费

等方式。近一年来,富阳区教育局认真落实全市深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部署要求,立足教育工作实际,大刀阔斧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民办学校审批整合了教育、民政两套审批申报材料,推行申请人只需要提交一套材料,同时审批;教师资格认定网上申报加现场确认模式;自学考试报名实行网上缴费、网上购买学习资料、网上打印准考证、网上查询成绩等,使办事群众最多只要跑一次。

11月20日下午,区教育局专门召开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议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对“最多跑一次”前段时间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接下来富阳区教育局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做加法,让“改革”快起来坚决落实10月19日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和

10月23日下午省教育厅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坚决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转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传统管理模式,“服务零距离、监管不扰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富阳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宋国胜局长为牵头领导,郦建副局长为分管领导的局“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专班,实施周报告为抓手向省教育厅和杭州市教育局汇报一周以来开展的工作,周报告必须牵头领导签字审核。

做除法,让权力“清”起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制定的“八统一”“教育最

多跑一次”办事指南清单。接下来要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进行修改(申请条件与限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收费情况、法定依据、办事者权利等)。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向办事群众进行宣传:一是在

浙江政务服务网上,老百姓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取准确详细的办事指南;二是可拨打“63312345转最多跑一次咨询”政务热线获取相关信息;三是重要时间节点如每年的四月和十月统一认定教师资格时及时微信发布;四是现场咨询。

做乘法,让信息“跑”起来一是加大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身

份认证、电子签章、归档等全程电子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二是实施数据共享,对其他部门能共享的资料如身份证、社保参保、房产证明等信息积极共享,同时区教育局也梳理了六项资源共享信息(中小学教师信息表、幼儿园学生信息表、中小学学生信息表、职高学生信息表、学校信息表、教师资格证注册信息表)进行了上报实施数据共享。

做减法,让速度“快”起来一是推出“容缺受理”,对次要条件或手续有

欠缺的事项,先予受理和办理,可通过网络、微信、邮箱、快递等方式补齐后,再出具办理结果。二是快递送达服务,对于群众需要,可将办证通过快递送达给办事群众。三是实施“简化办”工作,切实做好教育局根据上级要求对“学籍证明、毕(结)业证书遗失办理学历证明确认”(浙江省学籍系统里有记录的)和教师资格证补办(中国教师资格网上有记录的)等2个事项实行凭“身份证”或“市民卡”就能办理。

事关千家万户的教育,一直是群众瞩目的民生问题,如何让“最多跑一次”改革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区教育局将改革事项从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局机关政务管理事项延伸,全面提升教育的为民服务能力。对外做“减法”,对内也在进行全面“瘦身”,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流程的简化。

区教育局采用加、减、乘、除法,最大限度简化服务流程

通过手机端教育缴费落实“最多跑一次”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