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iled - WordPress.com€¦ · 劇中很強烈要表達的信息,就是一切都應為下一...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副刊 D72015年10月6日│星期二│編輯/梁小玲│美術/SIUKI

Feature feature@mingpao.com

一齣音樂劇,台上台下、幕前幕後都彷彿搭乘了時光機,回到彼此的起始點——在天台學校上課、參加交友聯歡的party、天天難過仍要過的制水日子、打造Made in Hong Kong品牌的壯志雄心……一代港人,完美地演繹獅子山精神,當中包含對下一代的愛與關懷。這是《那些年》的魔法。只是,要把愛與關懷繼續薪火相傳,在雨傘運動剛滿一周年的當下,聽得人尤其揪心。

文:王思澄圖:陳淑安、鄰舍輔導會提供

8月 8日,愉景灣智新書院劇場內約三百個座位,全部座無虛席,街坊街里都是為那只演一場的音樂劇而來。觀眾們的看後感,有的激讚服裝和髮型 「好爆」 ,有的喊 「好看」 兼 encore!只因在那兩小時內,他們都回到了過去——過去的自己、過去的香港。

退休長者初踏台板劇名《那些年》,不言而喻。「那是一齣懷舊音樂劇,背景是五六十年代的

香港,演出者全是退休人士。由於觀眾反應極好,我們將於 10月 24日再演一場,並加了愛情線,劇名微調為《那些年》之《情未逝 緣未了》。」 侯萬雲(右圖)是該套音樂劇的編劇兼導演。據場刊對他的描述: 「不消一星期,就完成了 37 頁的劇本初稿。」

這對侯萬雲而言,只是在崗位上做該做的事。一頭銀灰髮的他,不論在傳媒或社運界也堪稱是位 「人物」 ,但他自言最擅長是寫劇本和搞電影。畢竟,他在電影界已打拼數十年。近年,不少找他合作的機構也是因他之名。 「之前在小童群益會教過新移民家長演戲,讓參加者在過程中建立自信。今次鄰舍輔導會有個構思,希望搞一套劇讓大嶼山愉景灣和梅窩區內的退休人士粉墨登場。」

沒錯!演出班底共十多位,全都是退休人士,且幾乎全無舞台劇經驗。而距離 8 月正式公演前,只剩 12 個星期綵排。對這班初踏台板的「新秀」 是挑戰,對整個製作團隊也是挑戰。

複製五六十年代情與事「他們年齡由 65歲至超過 70歲,是土生土長

的香港人,雖說他們沒演出經驗,但掌握得很快,只需最初在演技上引導一下……加上這班長者的歌唱和跳舞本領高,大家很快已可投入角色。」

能夠極速走進飾演角色的世界,只因他與 「他」 或她與 「她」 ,曾在那些年的某時某刻有交接點。那些年的情與事,發生於五六十年代。

「要和女朋友去街,先得她的父母同意,還得說明幾點回來。」

「參加 party,兩邊也坐滿人,男的一排,女的的一排,男生邀請女生跳舞,這是香港獨有。那裏常發生『吃檸檬』 事件。」

「藍領搵工要睇《成報》,找寫字樓工就要睇《星島》。」

「要吃餐飽便去 『美而廉』 ;稍高檔的可到中環的西餐廳 『蘭香室』 ;提起『七重天餐廳』 ,便知是上流社會人士

常出沒的高級餐廳,兩個人吃一頓飯,二三十元乃得閒事,但當時薪水有二三百元已算不俗的收入。」

還有還有,制水的艱難經歷、時代產物卻孕育出無數精英的天台學校、樓下久不久便有人喊「飛機欖」和「鏟刀磨較剪」、伴我成長的荔園遊樂場、女孩子長大後都想參加的香港小姐選舉……

為下一代堅持與打拼「我們把往昔經歷都放進劇中,還原香港的真

實面貌,一幕接一幕的,都是香港過去的片段,就如《阿甘正傳》飾演主角的湯漢斯般,回憶過去數十年的美國。最終要告知大家的,就是獅子山精神究竟什麼一回事。」 侯萬雲說,當人人都喊獅子山精神時,他就要透過《那些年》把它好好的演繹出來。

「最想展示的(獅子山精神)就是愛和關懷。劇中很強烈要表達的信息,就是一切都應為下一代着想。過去,上一代為下一代建設和爭取,無非讓他們過好生活,所以,幸福中成長過後,也要繼往開來,為他們下一代爭取和建設。上一代人不應窒礙下一代的堅持與努力,反而應多給支持。未來的世界是他們的,只有這樣,獅子山精神才得以延續。」

都是近年香港社會運動的 「核心價值」 。反國教與雨傘運動,不就是我們這一代為下一代的教育、政治體制而拼?

重溫Made in Hong Kong奮鬥史要侯導演 「劇透」 一下劇情與獅子山精神的連

結,他毫不吝嗇。 「其中一幕 『愛心萌發』 ,是以 『香港小姐』 選美來演繹。飾演香港小姐的都是祖母級的演員,卻接受年僅二十歲的年輕司儀訪問。其中一位參選者說出她的抱負是要開孤兒院;另一位則表示要開辦學校教育下一代。對年輕人來說,確是摸不着頭腦,香港哪裏來孤兒?聖基道兒童院早已沒有了收容孤兒服務,而現今香港已有十二年免費教育,近年還在殺校。為什麼要辦義校?」

顯然,這是突顯兩代間的鴻溝,也是某程度的「以古諷今」 。另一幕是重溫當年的港人為理想是如何刻苦與

堅持。 「一切福利建設都要龐大的財政來源。Made in Hong Kong成為上一代人的奮鬥故事。

劇中的勤哥勤嫂,就是為了令香港產品成為世界認同,他們把自己生產的

原 子 粒 收 音 機 做 到 可 媲 美 日本。」 當年,只有發達的工

業才能令香港下一代幸福成長。如今呢?

遷就演員減每幕時間劇情所叙述的,都是誘發觀眾這麼遠那麼近的

聯想。編劇之功力,毋庸置疑,但如何令一眾沒舞台經驗的新手演員,把該劇 「靈魂」 搬到舞台上?尤其今次在 10月的演出,由原來的 9幕增至15幕,還添了戲加了新演員。

「大家也有了合作的默契!因為他們都是喜歡唱歌跳舞的退休人士,Houwood(侯萬雲)便透過話劇串連歌舞和內容,用音樂 recall他們對往事的回憶,大家聽那些年的老歌,都能回想以前的生活情境和社會事件。其實他們只是飾演年輕時的自己,很自然而然的事,出來的感覺,根本不覺得他們是在扮後生。」 鄰舍輔導會中心主任莫妙英是負責今次演出計劃的負責人,認為上演後觀眾的極好反應,全賴台前幕後老友記們。

「有些長者則想做設計、道具;另一些長者喜歡在台上表演,他們在原來寫好的對白上,加入自己的 input,又幫忙構思如何配合劇情唱什麼歌跳什麼舞,務求令出來的效果更加自然地回到當

年。大家都非常投入參與,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例如其

中一位演員認識在電影界當髮型化妝指導的老前輩權叔(見另稿),那便邀請權叔仗義幫忙,他也一口答應……這套音樂劇的豐富在於一起有input。」 莫妙英說。

那麼,新手不新手反不成問題,只是年紀大記性差,總得遷就一下。 「傳統上,一齣劇分成四幕,每幕約 20至 30分鐘,但由於老人家相對難記對白,所以在兩個鐘的演出時間內,分成 15幕,每幕時間平均約 5 分鐘,只是最後一幕較長,但也是 10分鐘左右。」 侯萬雲形容,該劇結尾是 happy ending。劇中兩位年輕男女,經歷數十年後重聚,其間發生的許許多多際遇和情境,猶如在看香港前半生的生活簡史。

當其中一位演員說罷 「我們的香港就是辛苦捱出來……每寸土地都有我們的汗水,因為這些汗水,香港才會變成今日蜚聲國際的大都會。」 眾演員隨即合唱Those Were The Days完場。

正如侯導演的總結: 「人生的離合、年輕的狂飈,是劇中各人的歷程,不輕言說被時代淹沒,卻創造他們的年代……」

回到現實,憧憬着香港未來的happy ending。

她和他載歌載舞 回到那些年

高唱獅子山精神

靚人靚衫

所有演員的戲服,全是他們自行購備的。想欣賞他們以靚人靚衫載歌載舞,10月24日

有得睇!

想起那些年……Tom及Shirley,既是老夫老妻,也在享兒孫

福。在即將上演的《那些年》之《情未逝 緣未了》裏,Tom飾演歌王,其中一幕就是荔園門外領唱Rock 'n' Roll is King,又在制水的日子為心儀的鄰居女生幫忙攞水……但,就是沒多大機會跟劇中當女主角的太太 Shirley做對手戲。

「沒所謂的,我倆也很喜歡唱歌跳舞,所以很 enjoy參與演出。」 Tom曾在 8月公演的場刊中說了這些參演後感言: 「……把我帶回了數十載前的時光……在跳舞 party認識了現在的太

太,那些年享受着我們共同的興趣。」相當健談的Tom直言,劇中開party情境,就

是複製當年他的經歷。 「簡直一模一樣!」在旁的Shirley不忘感謝幕後的製作團隊。 「都

是所有參與者的支持和製作團隊的指導……成功演出的確令我信心倍增,希望10月的演出能做得更好,藉此吸引更多退休人士參與。」

現年 84 歲的李權(右圖),別人都稱呼他做權叔。他雖不是台上演員,但每周兩次的綵排,總有機會遇上他,默默坐於一旁,靜觀演員們的表演。「我主要負責大家的髮

型!」 權叔這名字,60年代電影界可謂無人不曉,他曾替當年紅極一時的花旦小生做髮型,例如張瑛、白燕、吳楚帆等等。今趟仗義幫忙,理由很單純。 「畀意見而已,大家開心就得!」

派對情緣Shirley(左)和Tom(右)年少時也是在party 上 結識。

夫妻和順欖◀那些年,常聽樓下有人喊:「好靚夫妻和順欖,

食咗包你夫妻冇得彈」 。

記對白有法◀演員們也用盡方法幫助自己牢記對白。

兩代鴻溝「香港小姐」選舉中,有參賽者表示想開孤兒院,把兩位年輕主持嚇倒,顯示兩代的鴻溝。背景為香港舊景的投影片。

歌王登場Tom(中)飾演歌王一角,觀眾有機會欣賞他的歌喉之餘,也能親睹他的舞姿。

《那些年》之《情未逝 緣未了》日期:10月24日(周六)時間:晚上8:00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門票:$60;VIP $200;長者及殘疾人士

半價(城市售票網有售)註:為支援發展障礙學童籌款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