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介紹 手動翻頁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埃及圖坦卡蒙法老陵墓介紹

手動翻頁

上世紀埃及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圖坦卡蒙陵墓出土的文物,

大幅度提升了世人對古埃及文明的認識。帝王谷是古埃及新王國時

期第十八到二十王朝埋葬法老和貴族的一个山谷,位于尼羅河西岸和當時的首都底比斯(如今的盧克索Luxor)遙相對望。帝王谷分東、

西二谷,已發現的六十餘座陵墓中,重要的陵墓泰半位于東谷。

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掘圖坦卡蒙法老陵墓的考古學家-

卡特挖掘出圖坦卡蒙法老陵墓前,已在埃及考古界幹了三十一年。1891年,十七歲的卡特就因沉迷于埃及文物,精于複製古墓內壁上的圖畫和符號, 而離開英國在埃及開始了他考古的事業。1899年,卡特二十六歲時即被任命為開羅南部的古埃及努比亞(Nubia)的遺跡監督官。

1905年,三十一歲的卡特辭職,加入卡納馮爵士考古團隊,指導挖掘工作,直至1922年發掘出圖坦卡蒙陵墓。

卡納馮爵士(Lord Carnavon)-卡特考古挖掘的金主-

熱衷于賽馬和飆車的卡納馮,1901年因一次嚴重車禍,体質轉弱不耐濕冷。從1903年起,每年冬季需至埃及療養。為了在異地打發時間,收集古埃及文物成為他的一項新嗜好,從而使他組建了帝王谷考古隊。

1905年他僱用卡特領導埃及帝王谷的考古挖掘,1907-1912年卡特與他合作發表了<底比斯五年考查記>。

1923年4月5日,圖坦卡蒙法老陵墓的最有價文物如黃金棺與金面具等尚未出土時,他就因十天前刮鬍刀修面刮破蚊子叮咬癢處,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病逝世。

圖坦卡蒙陵墓搜尋經過

卡特與卡納馮合作的前幾年,出了些不錯成果,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緣故,

帝王谷開挖工作遂告中止。

儘管許多考古家認為帝王谷所有陵墓已發掘完畢,不值得再投入人力和

財力。但卡特依據他開挖搜到的一些証據,例如數個彩陶、一片金箔和一堆

喪葬物品上都記有圖坦卡蒙(Tutankhamun)這個名字,使他堅信圖坦卡蒙法

老陵墓仍未被發現。所以1917年秋,帝王谷的考古搜尋再度復工。為了確保

搜尋成果,依據上述他所挖証物的位置,卡特將目標區域有系統一塊一塊的

編號挖掘,直到挖到岩盤。

然而復工後的開挖,成績很差。五年時間除了在法老拉美西斯六世

(Rameses VI)陵墓旁挖到幾處古早石棚工寮,和在法老麥倫普塔赫

(Merenptah)陵墓前入口附近挖出十三個石製大罈外,其它乏善可陳。卡納

馮爵士由于財力下滑,決定終止搜尋圖坦卡蒙陵墓。經與卡特長談後,卡納

馮勉強同意最後再試一年。

1922年11月1日,卡特決定將挖掘出的古早工寮照相存檔後,打掉繼續往

下挖。四天後,有了狀況---看到岩石鑿出的一級石階。

興奮的挖掘工作持續到11月5日下午,傾斜向下的石階挖到十二級,已可

見到被灰泥覆蓋封口的上半部。雖然還看不到任何文字,但能看出封口上

的王室印記與完整門封。為了保護發現,卡特命工人回填土方,掩埋石階,

並派上專人守衛。卡特于11月6日致電卡納馮通報喜訊,請其前來埃及,見証歷史。(原始電文: At last have made wonderful discovery in Valley; a magnificent tomb with seals intact; re-covered same for your arrival; congratulations.)

11月23日卡納馮抵達,次日工人們排移先前的回填土方,繼續下挖,十

六級石階全現後,封口下出現圖坦卡蒙名字。11月25日,照相存檔後,敲

開磚砌泥封。其後為一走廊,但走廊上由頂至底填滿了碎小石灰石。11月

26日下午,約八公尺長走廊清理出來,發現走廊末端有第二座泥封磚砌出

入口,構造與第一座相同。

卡特用工具在入口左上角敲出一小洞,用鐵棒探測知其後不像走廊填有

碎石。作了簡單腊燭測試,確定其內有氧氣後,卡特將洞敲大,將腊燭伸

入洞內,並從微弱燭光中,往內窺視。起初他看不見什麼,俟眼睛適應燭

光後,他見到奇異動物的雕像和四處閃爍的黃金光茫。震懾于眼前景象,

卡特一時驚呆了。卡納馮耐不住卡特的沉默,問道: “能看到什麼嗎? (Can you see anything?) ” 卡特應道: “Yes, wonderful things.”

埋藏逾三千年,完整無損的圖坦卡蒙法老陵墓,從此橫空出世。

圖坦卡蒙墓確實美妙絕倫。當人們小心翼翼打開墓門進入前廳

的時候,只見門檻上散落著鮮花,似乎還是剛剛撒下的;油燈罩

上存有的煙灰,似乎是才熄滅。整個墓室的寧靜氣氛,仿佛在提

示人們,葬禮是在昨天舉行的,而法老也才剛剛睡熟。

長久以來,人們所發現的法老陵墓,都是幾經洗劫而殘缺不全

的。可是在圖坦卡蒙法老墓內,人們卻第一次領略到了古代埃及

法老的葬禮文化:葬制、葬服,以及前所未見的古代工藝品及其

陳列的次序、規模等等。

堆積如山的龕、箱、匣、櫃和各種,包羅了人世間一切實用和

觀賞的華貴物品。前廳、墓室及庫房裡文物,許多都是貼金、鑲

銀、繪彩、嵌寶的。它所揭示的古埃及人的生活習俗、方式和文

化水準,更使歷史學家們欣喜若狂。圖坦卡蒙法老陵墓被發掘之

後,人們又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清理完其中的物品,由此可見墓

中珍寶的豐盛。

如下列二圖所示,除下行石階和走廊外,陵墓主体,依卡特當時的命名,分別是前廳(Antechamber)、耳房

(Annex)、庫房(Treasury)和墓室(Burial Chamber)。

圖坦卡蒙法老陵墓三維模擬

陵墓前廳

將近三十平米的前廳是進入陵墓的第一間房室,也是陵墓的中樞,因經由它方能進入其它三間房室。室內陳有<精心規畫>,看似無序擺置的床、椅、櫈、箱等七百餘件物品。首先引人注意的是木質貼金,床架分別雕成河馬、獅子及牛的三張靠床。此三張床的用途目前仍不清楚,學者們猜測可能係喪葬法事及遺体木乃伊處理時的實際需要,因為它們体積大,可在其上下擺置各種喪葬器具。

其次吸引人注意的是入口左側所置三部拆解了的木質貼金二輪馬拉戰車。估計它們應當是年輕法老生前公開典禮中,檢閱軍容使用的。一個大羽毛扇,顯示法老生前可能喜歡獵殺駝鳥。

接著引人注意的是入口右側貼壁而站,彼此對視的二位真人大小,黑色刻有象形銘文的木質雕像。它們的頭具、服飾及草鞋都有貼金。雕像容貌後來研判,當係依年輕法老生前模樣雕製。此外,雕像旁北向牆壁可覺察到有一灰泥覆蓋封門。

圖坦卡蒙陵墓前廳紀錄照一

圖坦卡蒙陵墓前廳紀錄照二

圖坦卡蒙陵墓前廳紀錄照三

陵墓前廳文物登記速描圖

在敲開北牆封門繼續探索前,卡特及其團隊必需將前廳文物登記整理,移至它處存放。否則在後續開挖施工中,文物的搬動,文物和施工人員或機具間的碰撞,甚至文物彼此間的磨擦,都可能毀損文物。例如一串珠寶項鍊,雖然外觀完好,但串繩可能早已腐朽分解,維繫項鍊形狀的只是三千年歲月的慣形。

卡特知道文物的登記、整理、搬運和保存不是他的團隊能獨力負擔的。于是他向外界求助,也得到了相關政府和專家的大力協助。例如美國考古學家Arther Mace, 英國考古學者Alfred Lucas及X-光專家Archibald Reid等都曾至帝王谷參與了這批文物整理工作。

文物的登記整理是單調重複的工作,但需要極度的耐心與紀律。所有

文物需編號設卡,而編號設卡前後又需照像加上速描建檔。登記完文物,視其物理狀況得作適當清理,然後方能以綿紗或繃帶包裹文物,置于担架上移至陵墓外中轉墓穴,作進一步撿視及可能需要的保固處理。通過這些手續後,文物才打包裝箱送往開羅博物館。

卡特及其團隊花了七個星期,才登記整理完前廳總共157類近七百件文物。1923年2月17日,卡特敲開前廳北牆封門,進入皇陵墓室。

卡特(左)與同事Arthur Callender(中)用厚綿紗包裹前廳的木

雕門衛,以便送至中轉站實驗室作下一步清理保固工作。

中轉站(15號墓穴)裡考古學家Arthur Mace(站) 及Alfred Lucas(坐)為前廳真

人大小的門衛木雕進行清理和保固工作。

仿真實物重建的陵幕前廳一

仿真實物重建的陵幕前廳二

前廳河馬頭靠床下發現的貼金獅頭寶座及重大慶典用的腳凳。寶座扶手上刻有法老的舊名,因之有人認為此椅有可能係圖坦卡蒙法老登基大典時所用之寶座。

寶座靠背上描繪

法老伉儷的精美浮雕

仿真復原的貼金二輪馬拉戰車

卡納馮爵士(左)與卡

特(右)站在特製工作

平台上觀察由前廳通

往墓室封門拆除情況

的紀錄照。

皇陵墓室內的神龕

• 墓室裡沒有多餘的家具,卻有一座碩大無比的貼金神龕。事實上

神龕太大,神龕東西兩頭到室壁距離僅有60公分,南北兩邊到室

壁距離更是只剩30公分。卡特團隊後來才知道,神龕係重龕設計,

猶如俄羅斯的套娃。神龕共計八層,外面四層木質。裡面又有四

層,分別為石棺、兩層硬木人形棺和最裡層的黃金人形棺。

• 四座木龕均有龕蓋,但無龕底,係直接放在鋪著金片地坪上。木

龕係由六公分厚杉柏板料及橡木接榫組立而成,內外表面都貼有

金箔。製造方式係先將木板敷塗石膏類濕泥,然後貼上金箔,在

濕泥未乾前即需完成金箔上文字與人物的壓塑。

• 四座木龕係將預製組件運入墓室,由裡至外一座一座現地組裝起

來的。因為即便最小的一個木龕,組立完後其大小也無法通過走

廊和墓室的出入口。

• 四座木龕上象形文字係出自古埃及經書<死亡之書>(Book of the Dead)上經文,由最靠近法老遺

体的第四重木龕開始,結束于最

外層木龕的外表面。

• 四座木龕均有双扇活門,門上並

置有銅製貼銀門把。裡層三座木

龕並裝有可滑動的烏木門栓和固

定在門上的銅製貼銀栓扣。

• 神龕四角柱底有銀製柱座,神龕

底部四邊則以銅帶捆紥固定。

卡特撿視墓室裡神龕紀錄照

墓室神龕結構示意圖

1 外層木龕

2 亞麻棺罩

3 二層木龕

4 三層木龕

5 內層木龕

a 石棺

b 一層人形木棺

c 二層人形木棺

d 三層人形金棺

最外層的木龕,大小約5.1x3.3x2.8立方米,配有東西二頭向中心傾斜(Double slopping)的龕蓋。據云龕蓋這樣設計象

徵兩峰夾谷,配上神龕上日輪圖飾,代表著旭日東升。

第一層神龕外表所刻象形文字經文不多,主要的圖案是象徵穩定代表冥王(Osiris)的Djed柱和象徵豐收代表生殖女神(Isis)的Tyet結。石柱與繩結間鑲有藍色或綠色釉瓷。

仿真重現的最外層神龕

• 第一層與第二層木龕間有一座九根木條組立的框架,上鋪厚的亞麻

布。亞麻布上則貼有若干青銅薔薇圖飾如下面草圖所示。一般的看

法以為此框架上亞麻布代表黑夜,而青銅薔薇則代表點點繁星。

次層木龕大小約3.8x2.4x2.3立方米。龕蓋採單邊傾斜,其中

心飾有帶翼日輪圖樣,另有盤捲帶翼飛蛇分列二側。門上有代表法老和代表真理正義女神(Maat)之圖飾。

第二層神龕表面圖案似以<死亡之書>所述太陽神在陰間

與邪靈和冥王互動蛻化重生情境,隱喻法老之進入來世。

第三重木龕大小約3.4x1.9x2.2立方米,龕蓋設計一如第二層木龕,採單邊傾斜,龕蓋上有太陽圖案。

第三層神龕表面圖飾的主題似以保護法老為主,僅有法

老及其護衛者,而沒有第二層神龕上那些地府幽靈。

第三重神龕双扇門以麻繩穿撓銅製門把打結糊泥並打上亡靈引導神Anubis印記的存檔照

第四層最小的神龕外形與第三層神龕相似,其大小為2.9x1.6x1.9立方米。龕蓋內側有天空女神(Nut)伸展双翼擁

抱龕內石棺圖飾。龕內四壁則寫滿<死亡之書>十七章經文。

最內層神龕貼金表面上有太陽神(Horus)和狼頭人

形亡靈引導神(Anubis)在內的眾神巡行場景。

內部套裝三具人形棺的石製棺廓,其大小為2.7x1.5x1.5立方

米,材質為石英石,石棺蓋則係由紅棕色花崗岩加工而成。

石棺蓋並不十分吻合石棺,顯示葬禮匆促。石棺淨重超過一噸。石

棺四角分別有一位女神浮雕,她伸展双翼擁抱石棺的守護著法老遺体。

方形石棺內所含三個套裝人形

棺與法老遺体的圖解說明如左。

7、8、9分別代表人形棺的上蓋

及下底。10係戴在木乃伊法老頭

部的黃金面具,11係木乃伊化的

法老遺体。

依古埃及風俗,人形棺臉部特

徵當係圖坦卡蒙法老生前容貌。

人形棺頭具上有代表下埃及的眼

睛蛇及代表上埃及的秃鷹。人形

棺胸部交叉之双手則分別握著鑲

嵌著彩瓷代表至高無上政教王權

的鉤杖(Crook)和連枷(Flail)。

第一副與第二副人形棺均係以硬木為坯,表面敷灰泥漿後再貼金箔製成。第一具人形棺長2.24米,第二具長2米。出土時,這兩副人形棺外均包裹著數層紅色亞麻布。第二具人形棺除表面貼金外,其外部鑲滿了彩色的玻璃、釉瓷及寶石。

第二副人形棺臉部特徵與前後人形棺頭像有一些差別,讓有些人認為此

棺本是另有其主,但因圖坦卡蒙法老死得突然,遂先用上了。

卡特團隊進入墓室後,拆解神龕,登記整理文物工作進度緩慢,主要是受場地

空間限制,每重神龕的拆解吊搬異常困難,前後經過八十四天才將最裡層的黃金

人形棺吊離出來。墓室內文物計88類,逾三百件。登記整理工作花了八個月,直

至1925年5月才告一段落。

卡特與助手移除最裡層黃金人形棺上的黑色風化油膏

最內層人形棺約188公分長,51公分寬,係以二塊約三公分

厚的黃金板坯打造。頭胸部份以鑲嵌的彩色玻璃、藍綠瓷釉

與寶石,來凸顯頭具,衣飾與權杖。發現時它也包在層層亞

麻布中,其表面尚留有許多香料風化後的黑色殘留。它淨重

超過110公斤,故不論工藝與歷史價值,單就重量而言,此黃

金人形棺價格可達二百萬美元。

黃金人形棺頭部近照-下巴假鬍猶如手握的鉤杖和連枷,均為王權的象徵-

最裡層黃金人形棺木乃伊頭上,齊肩罩著重達十一公斤的黃金面具。

一如人形棺的頭像,此黃金面具頭飾上有代表下埃及守護神的眼睛蛇及代表上埃及守護神的秃鷹。面具中的眉毛、眼皮和眼影採用天青石,而眼晴用的是則阿拉貢白石和黑曜石,頭具中之藍條與下巴編製之鬍子均係鑲嵌的藍色彩釉。

黃金面具後背位置雕有<死亡之書>經文。

此墓之壁畫人物比例大,筆法粗糙不夠細緻。由于圖坦卡蒙法老十八歲即過世,因此歷史學家猜測,壁畫當年應是匆促間,趕工完成的。

墓室(Burial Chamber)係皇陵唯一四壁均繪有壁畫的房室。這些畫均是先以黃色為底,再于其上繪製法老逝世後,駛向來世(afterlife)的情境壁畫。

北牆壁畫描繪三個情境。右邊是法老繼承人Ay為冥王(Osiris)打扮的圖坦卡

蒙法老行<張口禮>。此禮係古埃及給予木乃伊或雕像生命的法事。中間是法老受到女神(Nut)歡迎來至神界。左邊是冥王擁抱法老及其靈魂。

東牆上的壁畫描繪著一群官員拉著盛放法老遺体神龕的拖撬,往法老陵墓前進。

西牆壁畫的十二個非洲狒代表夜裡十二小時。木乃伊後的法老必需經過此十二小

時黑夜,才能去至來世。赴來世的工具是日光之舟。因此壁畫左上部繪有一舟,其

上之甲蟲代表太陽神。舟上二女子則為冥王之分身。舟右側五人當係先導神靈。

南牆上壁畫因卡特當年開挖受到破壞,但留下部份描繪著西方女神(Hathor)和引導亡靈之神(Anubis),歡迎年輕法老的來到地下世界。他二人手中的十字章記(Ankhs),顯示法老于來世將得永生(Eternal life)

陵墓庫房

墓室東側十八平米庫房係陵墓內唯一未封閉其出入口的房室,其內主要含喪禮及慶典所用各式物品,大小五千餘件。庫房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精心製作以眼睛蛇裝飾的貼金有罩神龕和守護此神龕的亡靈引導神(Anubis)與象徵西方之神的聖牛(Hathor)雕像。

其它較顯眼物品包括三十餘件裝著法老或神靈雕像的小型神龕、十四艘模型船、二輛馬拉戰車和兩具流產死嬰的木乃伊。

貼金神龕內有一石廓其內裝著四個灰石小罐,裡面盛放處理過法老

的四個內臟(肝、肺、胃和腸)。貼金神龕四邊分別站有一位女神,伸

著雙手保護著法老內臟不受邪魔侵犯。

石廓內置放法老內臟的

灰石小罐,其罐塞均雕

刻成法老頭像。

引導法老駛入來世的模型船-船艙和船底均鑲有華麗裝飾-

陵墓耳房

前廳最左邊河馬雕床後面的牆壁有一封門,其後接一面積近

十八平米,但地平下降近九十公分的耳房。此室係陵墓內最小的房室,主要儲有油、膏、香料、酒、食物、食具、陶器、棋具、籃框、小櫈等二十八類逾二千件物品。由于空間小,東西多加上擺設的凌亂,此室之文物登記整理于1927年10月底開始,直至次年春天方告一段落,係卡特當年四室文物登記整理中最後的一批。

由于棋具中少了許多黃金及白銀的棋子,加上凌亂無序的物件堆置,包括卡特在內一些專家以為可能陵墓修好不久就曾遭盜。很可能築墓工匠就是盜墓者,凌亂擺置的物品,就是當年盜墓者匆忙翻尋如金、銀棋子類財物的結果。陵墓守衛應是及時發現盜墓,迅速封死掩埋了陵墓,改變地貌,使盜墓者再也沒找到此陵的位置。

圖坦卡蒙陵墓耳房紀錄照一

圖坦卡蒙陵墓耳房紀錄照二

依陵幕耳房原狀陳列之實物大小彷真品

除了黃金棺、黃金面具等著名大型文物外,其實陵墓內許

多陪葬小物品也充份顯示了三千年前埃及工匠的非凡技巧與構思。下面數圖皆是取自開羅博物館實物照片。

石雕棋具

金質鑲彩釉象徵太陽神的胸飾

金質鑲彩釉與寶石的太陽神胸飾

金質鑲寶石太陽神胸飾-埃及宗教係全球最早有上帝之眼(All seeing eye)觀念的宗教-

慶典儀式中所用黃金雕花扇

描繪狩獵情境的貼金木箱

圖坦卡蒙法老生平

• 圖坦卡蒙(Tutankhamun)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

朝法老(西元前1334-前1323年),他原來的名字叫圖坦

卡頓(Tutankhaten),意思是“阿頓神(Aten)”的形象,

後改為圖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神(Amun)”的形象。

• 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改革法老阿肯納頓(Akhenaten)。母

親是自已的姑姑或堂姑。幼年時生母去世,由王后撫養。

王后十分喜愛他,視其如己出,並將自己的一個女兒

(圖坦卡蒙同父異母姐姐)許配給圖坦卡蒙。他在阿肯

納頓法老的新皇都中長大。阿肯納頓法老反對埃及傳統

以阿蒙神為眾神之主的多神信仰,而信奉單一真主太陽

神阿頓,還把皇宮從舊都底比斯遷移出來。

• 但是他父親阿肯納頓冒進的改革深深觸動了舊勢力的權益,整個

國家上下都處於動亂之中。圖坦卡蒙即位後,實際大權在其祖母

及幾位輔佐大臣手中。他們的干預主導下,年輕法老進行了舊教

復辟,重新樹立阿蒙神,恢復寺廟,並把首都遷回底比斯。

• 圖坦卡蒙法老十八歲即過世,有人懷疑是遭到輔佐大臣的謀害,

因其頭顱內似有異常的骨骼破壞。但據埃及考古學家研究,圖坦

卡蒙法老自小足部有問題(有可能是近親通婚造成的先天畸形問

題),因此經常需要拐杖走路,後來一次意外跌傷腳,再感染了

瘧疾英年早逝。

• 雖然圖坦卡蒙沒什麼政績,但因其陵墓完好的保存了三千多年的

古埃及文物,使他成為最著名的埃及法老。難怪發現陵墓的卡特

事後說“就我們所知,圖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績,就是他死

了並且被埋了。”卡特的英式幽默固然刻薄,但卻也是事實。

依據墓室內法老塑像特徵還原後的圖坦卡蒙法老容貌

法老的詛咒

據說圖坦卡蒙陵墓內一小神龕上刻著:<我是圖坦卡蒙陵墓的保衛者,是我用沙漠之火驅趕那些盜墓賊。誰擾亂這位法老的安寧,死神將展翅在他頭上降臨。>

上述傳說的受人注目,引起廣泛討論的原因是圖坦卡蒙陵墓被發現後不久,接二連三的出現了一些靈異現象:

• 卡納馮爵士修面刮破蚊叮腫處,細菌感染得敗血症于埃及過世。過世當天凌晨,倫敦他養的狗狂吠跳竄後斷氣。而他過世時,開羅全城居然一度停電。

• 卡納馮死後不久,曾進入陵墓考古學家Arthur Mace死于開羅旅館。

• 曾進入過陵墓的卡納馮好友George Gould高燒不退死亡。

• X-光專家Archibald Reid,回到倫敦不久即撒手人寰。

如果真有詛咒,但對卡特就不靈了,發現法老陵墓後,他一直忙于清理分析古墓文物,十七年後才平安辭世。

科學家研究很可能詛咒的根由在于陵墓內的細菌。因三千餘年不見天日,它們的世代進化與陵墓外細菌之進化不同。然而當年進入陵墓工作人員的免疫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死去的人員應該不是受到法老的詛咒,而是受到古墓細菌的侵犯。

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羅塞塔石碑

•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西元前196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紀念法老加冕週年的記念碑。石碑由上至下用三種語言刻錄一份詔書。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中間32行是當時埃及通行的草書,最下面是54行統治埃及亞歷山大帝國所用的古希臘文。公元四世紀後埃及文明式微,古埃及象形文字與草書失傳。

• 1799年于埃及塞羅塔發現此碑,因為下邊古希腊文這段能被人閱讀,用它對比上面兩種文字的結構和文法,從而開啟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碼。

網絡信息、與君分享

一坪居主人整理二零一五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