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麥肯錫公司的知識管理之分析與評述 一、麥肯錫在發展過程中以知識創造競爭優勢:(請參照本案附件) 麥肯錫歷任經營者,均能洞悉不同時代企業對顧問與知識的需求,致力創造 知識上的競爭優勢,故能在激烈的企管顧問業中脫穎而出。 創 造 知 識 競 爭 優 勢 的 具 體 作 為 19261969 顧問服務先行者 James Mckinsey Marvin Bower 外部:市場上無競爭者亦無可學習之對象,是挑戰也是機會。 領導:培養獨立思考、整合能力。 文化:General Survey 整合方法 Undeviating Sequence 綜觀思考方法。 James Mckinsey 為使員工具備歸納重點的能力,進而協助企業改善經營,採用" General Survey"與一系列分析訓練顧問,培養資料整合及獨立思考,Mckinsey 的許 多傳統到目前為止仍被顧問業所遵循,由此可見其對企業顧問業之定位的影響力。 外部:一次大戰後經濟蕭條,體認到企業需要誠信的第三者 領導:以企業醫生形象為目標 文化:﹡採用高層觀點 ﹡事實分析 ﹡客戶第一 ﹡誠信 ﹡企業識別 測量:﹡階層制度專業主義 ﹡分部獨立全球一體化公司 Marvin Bower 訓練員工以企業高層眼光來思考,追求專業道德和技術能力,提 高公司在業界的地位及影響力。為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將各據點組織成一個能緊密 合作的網絡,他的許多作為成為麥肯錫的共同價值,也是麥肯錫最重要的資產。 19701980 危機十年轉型重生 Ron Daniel 環境:石油危機、競爭對手 BCG 擁有高度集中的資源,內部急遽擴張 領導: ﹡提供專業化分析、諮詢方案 ﹡提倡設立全職的訓練主管 文化:組成 working groups,任命該領域的專家負責並傳承專業 測量:服務顧客模式改變,組織變革:區域別產業別 歐美經濟成長趨緩,且麥肯錫在解決特定領域的客戶問題時缺乏專一性,難以 提出專業的分析和方案。因此,Ron Daniel 調整專業人才結構、投入功能性專業的 研究,將公司的人才需求定位為 T-Shaped,招募具有特定背景知識的專才、並訓練 通才型的客服顧問。將公司的營運模式由以往按地域區分來服務顧客的模式轉變為 跨區域以產業類別的事業部門的模式,讓專業人才的知識能流通。 19801994 樹立知識管理標竿 Fred Gluck 環境:公司恢復成長、前景樂觀 領導:知識發展為組織核心 文化:員工致力知識的貢獻 (ex: practice bulletins) 測量:﹡評量指標:客戶規模與其重要性知識貢獻率 ﹡設計 career path 做升遷 與能力發展方向 ET→ CST 科技: 15 個能力中心--1 核心小組間知識流通 2.確保智慧資源的更新 1980 年代的 Gluck 幫忙建構了其公司的知識管理系統。除了幫助提高公司知識 管理的效率,使外顯知識的交流頻繁。在績效衡量上,由案子大小轉為重視知識的 貢獻度,鼓勵了員工積極貢獻所擁有的內隱知識,也激發員工對自己專業能力再進 一步提昇的動機。對顧問公司來說,最重要的無非是知識和人才, Gluck 致力於 創造出完善的學習機制和知識管理系統,正是麥肯錫近年能稱霸的原因之一。

麥肯錫公司的知識管理之綜合評述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麥肯錫公司的知識管理之綜合評述

麥肯錫公司的知識管理之分析與評述

一、麥肯錫在發展過程中以知識創造競爭優勢:(請參照本案附件)

麥肯錫歷任經營者,均能洞悉不同時代企業對顧問與知識的需求,致力創造

知識上的競爭優勢,故能在激烈的企管顧問業中脫穎而出。

時 代 創 造 知 識 競 爭 優 勢 的 具 體 作 為

1926~1969

顧問服務先行者

James

Mckinsey

Marvin Bower

外部:市場上無競爭者亦無可學習之對象,是挑戰也是機會。

領導:培養獨立思考、整合能力。

文化:﹡General Survey 整合方法 ﹡Undeviating Sequence 綜觀思考方法。

James Mckinsey 為使員工具備歸納重點的能力,進而協助企業改善經營,採用"

General Survey"與一系列分析訓練顧問,培養資料整合及獨立思考,Mckinsey 的許

多傳統到目前為止仍被顧問業所遵循,由此可見其對企業顧問業之定位的影響力。

外部:一次大戰後經濟蕭條,體認到企業需要誠信的第三者

領導:以企業醫生形象為目標

文化:﹡採用高層觀點 ﹡事實分析 ﹡客戶第一 ﹡誠信 ﹡企業識別

測量:﹡階層制度→專業主義 ﹡分部獨立→全球一體化公司

Marvin Bower 訓練員工以企業高層眼光來思考,追求專業道德和技術能力,提

高公司在業界的地位及影響力。為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將各據點組織成一個能緊密

合作的網絡,他的許多作為成為麥肯錫的共同價值,也是麥肯錫最重要的資產。

1970~1980

危機十年轉型重生

Ron Daniel

環境:石油危機、競爭對手 BCG 擁有高度集中的資源,內部急遽擴張

領導: ﹡提供專業化分析、諮詢方案 ﹡提倡設立全職的訓練主管

文化:組成 working groups,任命該領域的專家負責並傳承專業

測量:服務顧客模式改變,組織變革:區域別→產業別

歐美經濟成長趨緩,且麥肯錫在解決特定領域的客戶問題時缺乏專一性,難以

提出專業的分析和方案。因此,Ron Daniel 調整專業人才結構、投入功能性專業的

研究,將公司的人才需求定位為 T-Shaped,招募具有特定背景知識的專才、並訓練

通才型的客服顧問。將公司的營運模式由以往按地域區分來服務顧客的模式轉變為

跨區域以產業類別的事業部門的模式,讓專業人才的知識能流通。

1980~1994

樹立知識管理標竿

Fred Gluck

環境:公司恢復成長、前景樂觀

領導:知識發展為組織核心

文化:員工致力知識的貢獻 (ex: practice bulletins)

測量:﹡評量指標:客戶規模與其重要性→知識貢獻率 ﹡設計 career path 做升遷

與能力發展方向 ﹡ET→ CST

科技: 15 個能力中心--1 核心小組間知識流通 2.確保智慧資源的更新

1980 年代的 Gluck 幫忙建構了其公司的知識管理系統。除了幫助提高公司知識

管理的效率,使外顯知識的交流頻繁。在績效衡量上,由案子大小轉為重視知識的

貢獻度,鼓勵了員工積極貢獻所擁有的內隱知識,也激發員工對自己專業能力再進

一步提昇的動機。對顧問公司來說,最重要的無非是知識和人才, 而 Gluck 致力於

創造出完善的學習機制和知識管理系統,正是麥肯錫近年能稱霸的原因之一。

Page 2: 麥肯錫公司的知識管理之綜合評述

二、90 年代的實務,反映出當時麥肯錫在知識管理上碰到的問題:

Jeff Peters

新瓶舊酒

困境:專案的成員與專家都是來自公司內部,雖然充分的運用公

司內部資源,成果難有突破性想法與創造新知識。

解決:評估專案時,應落實知識盤點,麥肯錫應增加人才獲取的

管道或是強化外界知識的蒐集道與管理。

Warwick Bray

格格不入

困境:配合專案所創建的專業知識平台無法與公司內部原有的知

識網路結合,無法將知識外化到整個組織。

解決:建立專業知識平台的時候,能配合公司既有平台的架構,

而非自行開發一個新平台。

Stephen Dull

愛不釋手

困境:公司內部的專業人員沒有辦法進行整合,當有需求的專案

出現時,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對應的專業人員。

解決:將所以有的專業人員與知識文件整合起來,當專案有需求

的時候,能夠快速且有效率地找到適當的來人配合執行。

三、麥肯錫以知識螺旋製造知識服務,解決企業棘手問題:

麥肯錫從高階主管到第一線客服顧問都致力於知識管理,使知識能從個人移轉到團

隊、組織,轉化為客製的解決方案,符合知識管理大師野中郁次郎的「知識螺旋」:

個 人

選才用才,知識創價

從用人開始就只挑選有解決問題能力、對知識感到強烈渴望的人

才,透過師徒制培訓,讓內隱知識可在工作中傳承。以專門知識

的顧問並透過密集的團隊內的交流討論、人脈建立,以產生能找

出客戶問題、有創意且高附加價值的量身解決方案。

團 隊

內外齊備,最佳團隊

團隊外顯知識整理,投資於資訊科技,建立電子化及遠距的知識

儲存平台,透過獎勵方式鼓勵專業部門深入研究、客服顧問將經

驗的知識文件分享於平台上,以為新專案之參考資料。

團隊內隱知識擷取,組成小規模團隊以做充分溝通,跨部門地派

選不同地區或領域有相關經驗或專門知識的成員加入,使每個專

案都有最佳的專業陣容與互動,有效找到企業困境的解答。

組 織

專注彈性,卓越領導

聚焦於企業高階策略問題,以 one firm 概念為起點,傾全公司

之力以協助客戶突破困境。領導者支持各領域的研究,在全球建

立服務網絡與顧客關係。在解決客戶問題上,採取反應快的扁平

組織、允許跨地區、跨部門組成專案團隊;透過不同地區間、客

服與專門領域的連結,有效、快速地找到並取得所需的知識文件

與人才等關鍵資源,使其在全球顧問市場都能獨佔鰲頭。

顧 客

最佳方案,長久合作

麥肯錫透過個人、團隊、組織間,知識外化、結合、內化、社會

化的螺旋,所生之最終知識服務產品,即客戶(其他組織)的解

決方案,提供客戶最好的高階策略建議並造就長久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