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林连玉基金会讯 201412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ulletin 2014/12 网页 www.llgcultural.com 电邮 [email protected] 电话 03-21422496/2497 传真 03-21422487 多彩多姿,共存共荣Hidup Berbilang, Makmur BersamaAbundance in diversity, Prosperity in co-existence吴建成率领新领导班子 連玉基金主席 吳建成率領全 體董事在今年8月10日宣誓 就職為第九屆林連玉基金 董事,預示著新任領導班 子在2014年至2017負起領 航的責任。 吳建成致辭時指 出:“林連玉基金創立於 1985年,遲至 1995年方註冊為非營利公 司;2007年以後逐漸擴充 規模,奮鬥至今終於擁有 一個團結而堅強的董事 會、一個穩定而有效率的 行政團隊、一個分布西馬 各地的聯委會體系、一支 600余人的贊助人隊伍以 及一棟五層半高的紀念 館”。 這是林連玉基金首次 在啟用不久的林連玉紀念 館舉行董事就職典禮。林 連玉紀念館將於今年12月 13日開幕。展示空間展示 了林連玉先生生平、林連 玉和他戰友的奮鬥事跡, 以及那段波瀾壯闊的華教 運動歷史和民主鬥爭歷 程。 林連玉基金在今年6 月29日召開第19屆會員大 會,並舉行2014年至2017 年度董事會改選,選出了 9個團體董事和15名個人董 事。接著新任董事會在7月 16日舉行復選,選出吳建 成為首的常務董事成員。 社会转型露曙光 吳建成表示,林連 玉基金近七年來,在跌宕 起伏的社會政治巨變中成 長,目睹政治力量的消 長,看見社會轉型的曙 光。但是,乍暖還冬,單 元封閉的國家文化教育政 策並沒有實際的改變。 《2013年-2025年教育大藍 圖》依舊充斥單元主義的 封閉思維,既得利益者變 本加厲地玩弄種族政治與 宗教情緒。 “華教歷來在夾縫中 成長,而我國正面對深重 林连玉基金 跌宕中成长 第九届林连玉基金董事于今年8月10日宣誓就职。 |曾剑鸣报导| ●文转下页

林连玉基金会讯《彩虹桥》 2014年12月期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林连玉基金会讯

2014年12月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ulletin 2014/12网页:www.llgcultural.com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3-21422496/2497 传真:03-21422487

︱多彩多姿,共存共荣︱︱Hidup Berbilang, Makmur Bersama︱Abundance in diversity, Prosperity in co-existence︱

吴建成率领新领导班子

林連 玉 基 金 主 席

吳 建 成 率 領 全

體董事在今年8月10日宣誓

就職為第九屆林連玉基金

董事,預示著新任領導班

子在2014年至2017負起領

航的責任。

吳 建 成 致 辭 時 指

出:“林連玉基金創立於

1 9 8 5 年 , 遲 至

1995年方註冊為非營利公

司;2007年以後逐漸擴充

規模,奮鬥至今終於擁有

一 個 團 結 而 堅 強 的 董 事

會、一個穩定而有效率的

行政團隊、一個分布西馬

各地的聯委會體系、一支

600余人的贊助人隊伍以

及 一 棟 五 層 半 高 的 紀 念

館”。

這是林連玉基金首次

在啟用不久的林連玉紀念

館舉行董事就職典禮。林

連玉紀念館將於今年12月

13日開幕。展示空間展示

了林連玉先生生平、林連

玉和他戰友的奮鬥事跡,

以及那段波瀾壯闊的華教

運 動 歷 史 和 民 主 鬥 爭 歷

程。

林 連 玉 基 金 在 今 年 6

月29日召開第19屆會員大

會,並舉行2014年至2017

年度董事會改選,選出了

9個團體董事和15名個人董

事。接著新任董事會在7月

16日舉行復選,選出吳建

成為首的常務董事成員。

社会转型露曙光

吳 建 成 表 示 , 林 連

玉基金近七年來,在跌宕

起伏的社會政治巨變中成

長 , 目 睹 政 治 力 量 的 消

長 , 看 見 社 會 轉 型 的 曙

光。但是,乍暖還冬,單

元封閉的國家文化教育政

策 並 沒 有 實 際 的 改 變 。

《2013年-2025年教育大藍

圖》依舊充斥單元主義的

封閉思維,既得利益者變

本加厲地玩弄種族政治與

宗教情緒。

“華教歷來在夾縫中

成長,而我國正面對深重

林连玉基金跌宕中成长

第九届林连玉基金董事于今年8月10日宣誓就职。

|曾剑鸣报导|

●文转下页

│2014年12月│封.面.故.事

林连玉基金新任主席

吴建成校长

的轉型危機,因此各華教

力量應該團結一致,開展

跨族群、跨文化交流,讓

華教運動融入公民社會的

洪流,而非抱殘守缺,孤

芳自賞。我們謹守母語教

育權利之時,應不忘拓展

社會聯繫,與公民社會團

體共同追求民主、開放、

進步。唯有實現民主,公

平的母語教育和多元文化

理想才有落實的一天。”

吳建成特別感謝前任

主席杜乾煥博士的貢獻,

在林連玉基金面對重大困

難時毅然接下領導棒子,

期間貢獻良多,注入新的

視野和思維,開拓跨族群

的聯繫,可說是開一時風

氣之先。

委任五名资深顾问

林連玉基金委任了五

名資深華社領袖擔任該組

織顧問,他們是黃明治、

杜乾煥 、 劉 錫 通 、 胡 萬

鐸、陳凱希。

黃明治勉勵林連玉基

金同仁積極從事建設華教

工作,彼此多協調包容;

胡萬鐸希望大家即使意見

不同,也可以透過民主協

商來達致共識,全力發展

華教;陳凱希則肯定林連

玉基金對華教的貢獻,並

呼籲該組織多開展跨族群

工作,以促進公民社會的

交流。

主席: 吴建成

署理主席: 沈德和

副主席: 李毅强(教总)、陈大锦、刘志文(森华堂)、

李亚遨、姚丽芳、谢蔡梧。

义务秘书: 林顺康

副义务秘书:潘永强(留华同学会)

财政: 黄荣庆

副财政: 戴炳基

常董: 莫泰熙、李万千、庄俊隆(董总)、林金树(永春美山林

氏家族会)、陈金地(福联会)。

董事: 王超群((教总主席)、陈清顺(教总总务)、谢立意

(教总财政)、黄保俊(华总)、拿督黄振兴(永联会)、

梁家兴(中华总商会)、叶观生(雪隆尊孔校友会)、

莫泽林(隆雪华堂)、赵聚龙(校友联总)、洪进兴(留

台联总)、黄泽淞(留台成大校友会)、骆清忠(雪隆福

建会馆)、杨应俊(马六甲华校董联会)、王增文(槟城

独中教育基金)、李书祯、郑庭忠、颜振辉、陈益、林玉

通(委任)、黄志伟(委任)、陈玉璇(委任)、陈雪文

(委任)、池美花(委任)。

●文接上页

2014年至2017年林連玉基金董事名表

华总代表黄保俊(右一)以及永联会代

表拿督黄振兴(右二),在三名顾问陈

凯希(左一)、黄明治(左二)以及胡

万铎(左三)的见证下签署就任状。

3

│2014年12月│封.面.故.事

林連 玉 基 金 於 6

月29日舉行第

19屆會員大會。今年也是

林連玉基金的改選年,原

任主席杜乾煥博士在屆滿

兩任任期後卸任。

杜博士在致辭時總結

2013年是林連玉基金嶄新

的一章。經歷了7年的積極

籌備和努力建設,林連玉

基金終於完成了林連玉紀

念館的硬體建設。

此外,林連玉基金結

合各社團資源,完成了許

多教育的研究與出版,其

中透過出版漫畫《族魂林

連玉》和《當代評論》期

刊,成功走入校園推廣本

會理念。在跨族群方面,

通過參與跨族群聯盟與書

籍翻譯,我們得以讓友族

團體認識林連玉先生,成

為往後跨族群合作交流的

基石。

身為公民社會的一份

子,他希望林連玉基金在

未來的日子,依舊和各公

民社會組織緊密合作,以

促進國家民主與人權的改

革。

出席會員於當天一致

通過8項大會提案:

2014年 林连玉基金

会员大会议案

1.籲請政府召開“國

是 會 議 ” , 廣 邀 朝 野 政

黨及民間組織代表商議攸

關憲政民主、多元文化教

育、經濟及社會公正的改

革議程,以便共同抵御少

數團體煽動族群宗教情緒

之威脅,制定有利未來國

家進步發展的宏圖,化解

社會衝突。

2.呼籲朝野政黨尊重

憲政民主體制,反對制定

伊斯蘭刑事法。

3.籲請選舉委員會全

體委員辭職,另委任公平

賢能者代替之,並且啟動

選舉改革機制以全面檢討

選舉制度及恢復地方議會

選舉。

4.呼籲聯邦政府立即

恢 復 族 魂 林 連 玉 的 公 民

權,制訂教育平等法與多

元文化政策,公平對待各

族母語教育及弱勢群體,

平等地分配國家資源。

5.籲請政府立即承認

華文獨中統考文憑。

6.籲請政府糾正華小

師 資 長 期 不 足 及 資 源 分

配不公的偏差政策,並依

據社區需求增建各源流學

校。

7.呼籲政府履行1961

年 要 求 華 文 中 學 改 制 承

諾;同時修改《1996年教

育法令》,恢復國民型中

學的法定地位,糾正長期

不公的政策。

8.敦促政府立即糾正

中 學 華 文 師 資 長 期 培 訓

不公與調派紊亂的行政偏

差。“重新委派”蘇丹依

德理斯教育大學中文組學

員至缺乏華文教師的國民

型中學和國民中學。

杜乾焕博士(中)卸任前

最后一次主持会员大会。

会员一致通过8项提案。

杜乾焕博士届满卸任主席

2014年会员大会通过八提案|黄翠妮整理|

4

│2014年12月│重.點.活.動

林連玉紀念館贊助人交流會

呼吁踊躍加入贊助人行列 冀永續經營林連玉紀念館

林連玉基金8月3

日順利召開首

次林連玉紀念館贊助人交

流會,會上彙報了林連玉

文物資料展示中心的進展

以及本會的會務及財務等

狀況,並矢言推動擴大征

召贊助人計劃,以期建立

穩定和獨立的經濟來源,

達致永續經營的理想。

林連玉紀念館是在去

年底啟用,該大樓位於吉

隆坡市中心拉惹馬哈裡拉

(Jalan Maharajalela),耗

資465萬令吉,有五層樓

半,內有林連玉文物資料

展示中心、活動空間及行

政辦公室。文物展示中心

將在今年底開幕。

林連玉基金顧問黃明

治致辭時特別感謝林連玉

基金前任主席杜乾煥博士

的貢獻,在該組織面臨困

難時毅然站出來擔任領導

人。

林 連 玉 基 金 主 席 吳

建成致辭時,則贊揚杜乾

煥博士推動跨族群工作,

讓非華語圈認識林連玉基

金,促進公民社會的交流

和融合。

吳建成表示,林連玉

紀念館的籌建傾注了一代

人的心血與奉獻,這要感

謝贊助人、華教同道和本

會董事的無私奉獻。

吳 建 成 說 , 文 化 事

業是要“承前啟後,繼往

開來”,林連玉紀念館不

只是靜態地呈現過往的資

料 , 也 要 彙 聚 眾 人 的 理

想,勾勒未來華教與多元

文化發展藍圖,實現林連

玉先生“多彩多姿,共存

共榮”精神。

義 務 秘 書 林 順 康 表

示,本會將推動常年贊助

人計劃,對象是團體、公

司與個人,確保紀念館可

以 永 續 經 營 。 本 會 已 印

制大批小冊子,推動這項

計劃。加入贊助人的資格

是,團體或公司每年捐獻

至少300令吉,個人則每年

捐獻至少100令吉。

財政黃榮慶表示,贊

助人計劃將有助於提供穩

定的經濟來源,減輕每年

的龐大支出負擔,同時讓

本會扎根於廣大的群眾基

礎上。

林連玉基金紀念館的

贊助人現在有660人,未來

希望突破千人大關。林連

玉基金將開展館藏,推動

出版、研究等長期計劃,

以及舉辦文教活動,推動

資源整合,希望紀念館成

為發揚多元文化、促進民

主開放的文教中心。

吳建成說,華教活動

長期仰賴募款。有人曾說

過,一個人一百萬元的捐

獻不如一百萬人每人捐獻

一元,這說起來容易,辦

起來辛苦,不過它的確是

千真萬確的硬道理。唯有

集體的力量才是永續的再

生能源。

|曾剑鸣报导|

林连玉基金顾问黄明治(右二)致辞时感谢前任主

席杜乾焕博士的贡献。

5

│2014年12月│重.點.活.動

林連玉行圓滿落幕靠各界支持籌獲246萬

闊別 兩 年 後 , 林

連 玉 基 金 再 次

舉辦林連玉行,不同的是

今年的林連玉行分別在吉

隆坡、柔佛峇株吧轄以及

林連玉基金是在今年6月左右向雪隆8所獨中、吉隆

坡41所華小、安邦3所華小以及多所國民型中學發起籌款

活動。在賽會未開始前,大會就已經成功籌得209萬令吉

款項。

在較早前的新聞發布會中,2014年林連玉行工委會

主席沈德和指出,林連玉基金衷心感謝各校董家教鼎力

支持,使得這次募款取得傲人成績。

雪隆華小獨中籌款衝破百萬

念前教總主席林連玉先生

以及籌募林連玉基金活動

經費,以便林連玉基金和

林連玉紀念館可以永續經

營,有系統地推行各項計

劃。

林連玉行工委會財政兼教總副主席李毅強則表示,

本次義跑與募款獲得小學生熱心參與,有助於在學童心

靈播下愛護華教的幼苗,讓他們多認識林連玉先生的事

跡。

|黄翠妮整理|

➊在比赛开始前,参与者在健身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热身

运动。

➋林连玉行活动获雪隆中小学的热烈响应。

➌一群手工爱好者捐献了百纳被以及陶土钥匙圈供义卖,

为林连玉基金筹获1215令吉。

霹靂怡保舉辦。憑著各界

的大力支持,本屆林連玉

行共籌得246萬令吉,更獲

得萬人報名參與,可謂近

年華教一大盛事。

本次義跑的宗旨是紀

林 連 玉 基 金 主 席 吳

建成在吉隆坡站致辭時表

示,為了回饋社會的大眾

支持,林連玉基金將繼續

站穩崗位,孜孜不懈地推

廣各項文化活動。

10 月 日 • 吉 隆 坡 站26

➊ ➋ ➌

6

│2014年12月│

林連玉行柔佛站義跑主要由華仁中學師生協助,全

校400多人投入工作,盡心盡意地促成本次賽會。在陳大

錦董事長、陳蔚波校長以及華中董事部的推動下,共籌

得24萬8000令吉。

有別於吉隆坡站,柔佛站特別在6公裡賽程的後半

林連玉行霹靂站義跑主要由深齋中學師生、林連玉

基金霹靂聯委會協助,兩個單位熱情投入籌款與義跑籌

備工作,為本次義跑籌獲12萬4000令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義跑也獲得吉蘭丹中華獨中的

熱情支持,除了為大會籌募逾5萬令吉,還派出逾百名師

設山路增加跑步難度 辦攝影賽籌款

深齋中學籌逾12萬劃下句點

➊何家珍校长(中)、霹雳联委会主席郑庭忠(左八)、总

务黄志伟(右一)以及深斋中学董事部为林连玉行尽心尽力。 ➋ 逾百名丹中师生参与霹雳林连玉行

生從哥打峇魯遠赴怡保參與這場賽會。

隨著怡保站林連玉行的落幕,2014年林連玉行正式

劃下句點。

➊华仁中学校长陈蔚波(左

一)与董事长陈大锦(左

二)将模拟支票交给本会主

席吴建成(右二)与署理主

席沈德和(右一)。

➋此图为摄影比赛冠军作

品,摄影者为黄秋蓉。

段,增設山路路線,讓賽程更具挑戰。

所有的參賽者在華中童軍和老師的協助下,順利完

成艱辛的賽程。

此外,華仁中學課外活動處攝影組,也舉辦了以林

連玉行為主題的攝影比賽,希望通過鏡頭弘揚林連玉精

神。比賽報名費為20令吉,所有報名費皆捐贈給林連玉

基金。

11 月 日 • 柔 佛 峇 株 吧 轄 站1

11 月 日 • 霹 靂 怡 保 站8

➋➊

重.點.活.動

7

│2014年12月│

1973年4月1日,霹靂九間獨中面臨岌岌可危

的辦學境遇,後決定召開聯席會議,

由霹靂華校董聯會籌募百萬基金,並獲全國華校董教總

及霹靂華社的大力支持,終掀起一股波瀾壯闊的獨中復

興運動,奠定我國華文獨中蓬勃發展的基礎。為紀念霹

靂獨中復興運動40週年,獨立大學有限公司、林連玉基

金、華社研究中心於9月16日至17日,在怡保舜苑大酒店

聯合舉辦“2014年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研討會”,共同集

思廣益探討華小、獨中、國中的教育課題、辦學趨勢及

社會轉型的挑戰。

270人参加华文教育研讨会

兩天研討會主題為“華文教育的體系問題、面對

的挑戰與自我革新”。會議以(一)主題演講(二)論

文發表(三)論壇方式進行。大會邀請香港教育學院領

導與變革研究講座教授鄭燕祥博士及台灣新北市立新店

高級中學李玲惠校長擔任主題演講嘉賓。講題分別是

“全球化下教育改革及未來發展:國際趨勢及啟示”

及“運用教師專業社群的力量革新學校教育——以台灣

優質化高中為例”。大會發表論文的學者有15位,包括

教育部課程發展司助理總監郭榮錦博士及華文科科長林

毓聰、教總副總務黃穩全校長及教總師資培訓主任李金

樺校長、隆雪華堂會長陳友信、理科大學高級講師陳耀

泉博士、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講師劉敬文、馬六甲培

風中學前校長張永慶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王國璋博士、

瑞典隆德大學洪敏芝博士等,會議研討的課題包括:小

學KSSR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現狀與改革方向、獨中教育

改革的檢討、國際與私人教育的發展、華校董事會組織

的革新與效能。

尊 孔 獨 中 校 長 潘 永 強 博 士 進 行 大 會 總 結 時 指

出,“2014年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研討會”,是近年來國

2014年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研討會暨霹靂華文獨中復興運動40週年紀念晚宴

➊2014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开幕嘉宾与学者合影

|吴诗兴整理| 內籌辦最認真、探討華教議題最廣泛的學術活動,以一

場規模盛大的學術研討會紀念“獨中復興運動四十週

年”,不只甚具意義,也足以見證獨中發展的重大成

果。綜合兩天的研究報告,一部分是研究論文;另一部

分則是務實彙報。其中,與會的中學和小學主管,都重

視師資培訓和教師專業的發展。他認為,獨中需利用本

身的資源推進師資培訓,著重提升教師專業,並推動教

師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此外,會議還探討教育平等與語

言政策的問題,以及關注技職教育的重要性,即各獨中

開辦技職教育,有必要認清技職教育的主體意義和教育

功能。另一方面,潘永強也指出獨中弱勢教育發展的問

題,即目前全國有十餘間獨中從事弱勢教育,但有部分

獨中因生源改善選擇停辦,其認為弱勢教育其實就是補

救教育,是任何一個教育體系都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協

助學習困難者改善和補強。其表示,我國華社未來有可

能出現少子化現象,更應該重視補救教育,不能放棄任

何一個孩子。

兩天華教研討會除了提呈15篇學術論文,還舉辦兩

場論壇探討“獨中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及“社會轉型中

的獨中生存與發展”課題。主辦當局邀請6位來自東、西

馬的教育工作者,即謝上才校長(吉隆坡中華獨中)、

曾賢瑞校長(吉隆坡循人中學)、李愛玲校長(沙巴鬥

湖巴華中學)、吳建成校長(吉蘭丹中華獨中)、鄭文

牘校長(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蔡若峰副校長(關丹

中華中學)主講。連續兩天在霹靂怡保舉辦的華教研討

會共有270人報名,參加者主要來自不同州屬的華小、獨

中、國民型中學的教育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分析探討華

文教育的各種現象。

重.點.活.動

●文轉下頁

胡万铎(上图6)及潘斯里李梁琬清(下图5)各别赞助5万令吉活动经费。

9

│2014年12月│

2014年華教節序幕禮由林連玉基金中彭聯

委會承辦,創下歷屆最佳籌款記錄,

共籌得100萬5450令吉。為回饋地方支持,林連玉基金回

捐28萬5000令吉予當地文教機構。

今年華教節序幕禮邁入第8屆,於8月16和17日在

彭亨文德甲及淡馬魯舉行。首天的活動在文德甲中華

(一)校禮堂舉行,早上舉行大型義賣會,晚上的籌款

晚宴則是筵開111席。

華教節序幕禮籌逾百萬中彭聯委會破歷屆記錄

林連玉基金主席吳建成在晚宴致詞時表示,近年政

治環境有了變化,但乍暖還寒,教育政策與措施並沒有

改善,還是充斥著單元主義思維。為因應這樣的處境,

華教內部需要有很強的團結意識。華教組織如董總、教

總、校友聯總、各州華教領導等,需要“具備華教博弈

的大格局思考”。

林連玉基金中彭聯委會主席兼工委會主席廖觀書

致辭時說,籌募活動獲得各界大力響應,令人鼓舞。全

國各地都前來支持,只是當地華教教師較少參與這次活

動,殊為可惜。

照片提供:光华日报

|曾剑鸣报导|

华教节序幕礼义卖会获得许多商家赞助。当天举办了填色比赛吸引了各族小孩参与。

同时,林连玉基金也设立“族魂林连玉图片展”,让出席者了解林连玉对华教的贡献。

重.點.活.動

10

│2014年12月│

成立三年交亮麗成績

第二天,林連玉基金各州區聯委會齊聚淡馬魯

翠園酒店舉行聯席會議,各區報告了各地的狀況,

並討論籌款與承辦活動心得。

聯委會齊聚一堂交流值得一提的是,馬六甲聯委會與檳州聯委會多

年到喪府吊唁勸捐,開辟了另一種公益事業方法。

馬六甲聯委會今年募得的款項有6萬7000令吉,從

2012年5月5日至今累積款項有26萬7000令吉。檳州

聯委會今年至8月15日,募得1萬8450令吉,近5年來

募得超過10萬令吉。

➊关丹中华中学在林连玉基金会华教节序

幕礼筹款晚宴中呈现歌唱。

➋2014年华教节序幕礼交接仪式,由林连玉

基金中彭联委会主席廖观书(右二)在吴建

成的见证下,交棒予下一届承办单位马六甲

联委会,由主席阙帝兴接领大会锦旗。

照片提供:光华日报

照片提供:光华日报

為落實華教一家親精神,大會捐獻款

項給數個華教團體,受惠者有:直涼立德

華小(二)校、彭亨董聯會、淡馬魯啟智

華小家教協會、淡馬魯啟智華小校友會、

文德甲中華(一)校家教協會、文德甲中

華(二)校家教協會、民主行動黨文德甲

支部醒獅團、吉拉央國民型華小、文德甲

華聯國民型中學校友會、關丹中華中學和

丹中家教協會。

林連玉基金從本次募款實得63萬令

吉。中彭聯委會成立至今僅短短三年,這

次交出漂亮成績單,令人耳目一新。

華教節序幕禮始於2007年,近年陸續

在芙蓉、哥打峇魯、檳城、霹靂、峇株巴

轄、巴生舉辦,其宗旨是造勢宣導林連玉

精神,另外則是希望地方基層參與華教活

動,讓華教力量扎根於社區和群眾。

重.點.活.動

11

│2014年12月│

近年種族宗教爭議層出不窮,皇權也日

漸抬頭,暴露國人對憲政體制認識的

分歧,政改研究所執行總監王維興認為,不應該

將既有的憲政體制當作理所當然,反之應該多了

解馬來社會的看法,一般馬來人的思維從未放棄

過君權神授的傳統。

王維興指出,從1909年至1957年馬來亞制

憲建國以前,馬來亞處於英殖民管治,立法、行

政、司法所有權力均集於英屬最高專員一人身

上,因此沒有多少可以借鑒的憲政經驗。

至於日後的聯邦憲法,其實是李特制憲委員

會根據國外案例拼貼的產物,例如基本權利的條

文是來自印度的憲法,聯邦宗教是伊斯蘭教的條

款則是來自巴基斯坦。

他指出,一般馬來人的思維沿襲馬來亞半島

這片土地過去500年的歷史,不管是看待改教、

“我國憲政困局與出路”講座

馬來文版聖經、蘇丹干政問題都難避開這歷史包

袱。

他認為,馬來西亞的改革如果要成功就不能

丟開馬來社群,反之應該理解馬來社會的思維,

並且展開論述和辯論,尋找新的思路。“活在復

雜的地方,就要有復雜的思考。不能只是要求歷

史的進程是直線。”

另外,談到雪州大臣風波,他認為國陣想要

達致的目標是使公眾對政黨政治厭惡,以為民聯

和國陣一樣嗜權好利,這樣就能挫敗民聯的高支

持率。

林連玉基金為配合彭聯委會舉辦之“華教節

序幕禮”,於8月17日在淡馬魯舉行“我國憲政

困局與出路”講座。主講人有王維興、雙溪古月

州議員兼憲法律師梁卓經、資深人權工作者柯嘉

遜博士、資深律師楊培根(講稿由資深評論人李

萬千代讀)。

執政者擅權破壞憲政慣例 君主立憲制恐有倒退趨勢

|曾剑鸣报导|

左起:柯嘉逊博士、主持人姚丽芳、李万千、王维兴、梁卓经律师以及林连玉基金中彭联委会主席廖观书。

重.點.活.動

12

│2014年12月│

梁卓經則指出,執政者一直倡言馬來西亞是西

敏寺議會民主,但實際上卻是一再以狹隘的文字憲

法破壞憲政精神。談憲政不只要重視憲法,也要重

視憲政的慣例。

他 指 出 , 雖 然 憲 法 上 名 言 統 治 者 有 酌 處 權

(discretion),但其範圍是很狹窄的,在委任大臣

的事務上,應該根據憲政的慣例,由掌握議會多數

的政黨來推舉,而不是根據主觀意願或者猜測選民

以字面意義破壞憲政精神

資深人權工作者柯嘉遜博士指,馬來

(西)亞獨立建國後50幾年,憲法遭修改超

過50次,並且有些條文因政治的需要而被扭

曲,例如憲法只有馬來人“特別地位”而不

是“特權”。

談到雪州風波時,他認為民眾支持相信

的政黨之余,也不能放棄監督的責任,而政

治也不是政黨之間的權力游戲,而是必須回

到政策,辯論施政。

楊培根的講稿指出,霹靂爭權易手事件

君主立憲制出現倒退跡像

以及柔佛房屋地產法擬授行政權予蘇丹等案

例顯示馬來西亞的君主立憲制已有倒退的現

像,令人擔憂可能走回君主專制的老路。

他指出,君主立憲制會出現倒退現像,

歸根結底,是因為巫統自1946年成立以來,

一貫執行著種族主義路線。他們念念不忘的

是“馬來人萬歲”的口號。自1957年獨立日

起掌握政權後,國陣他們還是變本加厲地沿

著種族主義道路,一路滑下去。

的投票意願。

他批評,當年上訴庭裁定民聯敗訴時,竟然

罔顧憲政慣例,援引尼日利亞案例,指統治者在

議會以外可以知道誰獲得比較多的支持,而裁定

大臣人選。

至於雪州問題,他說,一旦卡立失去議會多

數的支持就應該立即辭職,即便他要解散州議會

也沒有正當性。

重.點.活.動

13

│2014年12月│

林連 玉 基 金 與 全 國 教 育 改 革 行

動委員會於9月23日到訪AMIR

基金會,以了解信托學校計劃的概念與進

展。

本代表團由隆雪華堂會長陳友信帶

領,林連玉基金代表為姚麗芳、張濟作與

江偉俊,以及行動方略聯盟團體代表參

與,並得到AMIR基金會執行董事Shahnaz

Al-Sadat 與專員Tengku Ainul Nur Syuhada的

熱情接待。

参访AMIR基金会以了解信托学校计划

左起:林连玉基金副行政主任江伟俊、行政主任张济作与副主席姚丽芳、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人民

宗教学校理事会(Musleh)主席UstazMegatMohamedAmin、AMIR基金会执行董事ShahnazAl-Sadat

与专员TengkuAinulNurSyuhada、行动方略联盟专案主任何玉苓与宗乡亲吉隆坡分会主席朱崇彰。

|江伟俊报导| 2010年,教育部在公共與私人合作模

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下引入私人

界資源,並以學校為試點進行教育改革。

至今已有30間中小學參與此計劃,依據

《教育大藍圖》信托學校將逐年增加至

2025年的500間。

信托學校的教育改革是由下而上,以

學生需求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計劃下的

各類學校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學生不僅

更能掌握語言,也更有動力與積極性。為

此,信托學校計劃可作為教育改革的參考

模式之一。

重.點.活.動

14

│2014年12月│

林連玉基金吉玻州聯

委會於10月8日召開常年

大會及改選,順利選出新

一屆領導層,原任主席陳

湘榮及秘書張開筆蟬聯原

職。

此外,該會也增設福

利小組、華教節小組及募

款小組,冀望在新一屆的

任期裡,與林連玉基金總

會、各華團及各族非政府

組織更緊密配合,共同發

揚林連玉“多采多姿,共

存共榮”的理念,繼續為

同時,他希望華教人

士及學生們踊躍參與林連

玉基金主辦的各項活動,

例如:林連玉行、每年12

月18日的華教節系列慶典

等。

該大會也一致通過4項

提案,即:

檳 州 聯 委 會 於 5 月 2 5

日配合檳城國際圖書博覽

會,舉辦《不讓他們渡黃

河——林晃昇紀念文集》

新書推介禮暨講座。林連

玉基金時任主席杜乾煥博

士擔任新書推介人,同時

邀請了檳城首席部長政治

秘書陳漢偉、人民公正黨

馬章武莫區州議員李凱倫

以及政治評論員黃進發主

講“社運參政——兩線制

的今昔和未來”講座。

黃進發表示希望以多

林連玉基金昔加末聯委會、

昔縣全國獨中工委會、昔縣發展

華小工委會與昔加末華校教師公

會於4月20日聯辦“探討華教所面

對的各種難題和挑戰”講座,邀

請林連玉基金董事莫泰熙主講。

莫泰熙在講座會上表示,華

裔子弟在國民型中學生存並不簡

單,尤其是在鄉區的學校,因為

政策制度讓學生自我放棄,導致

華裔子弟被大量淘汰,民族素質

吉玻聯委會

吉玻聯委會召開常年大會 增設三小組冀與總會緊密配合

推動公平對待各族母語教

育的重要使命扮演要角。

主席陳湘榮致詞時吁

請各華教組織領導,應放

棄個人主義式領導,以發

展華教為大前提,團結各

方力量,循序漸進為爭取

公平與合理化的華教地位

而努力。

他也呼吁區內人士,

踊躍參與“林連玉紀念館

常年贊助人計劃”,共同

扶持經已在2013年正式落

實啟用的林連玉紀念館。

一、要求首相履行承

諾, 立即廢除《1948年煽

動法令》。

二、嚴厲譴責政府及

警方一而再慫恿不負責任

者, 四處挑起種族極端言

論,促使種族關系緊張,

然而卻未受到制裁。

三 、 要 求 政 府 勿 再

以諸多借口推搪,反而應

該勇敢負起政治責任,即

刻恢復林連玉老師的公民

權,為其平反。

四、吁請中央政府制

度化及公平分配教育資源

予各源流學校,同時勿再

利用承認統考文憑問題來

撈取選票,馬上全面承認

統考文憑。

檳州聯委會《不讓他們渡黃河——林晃昇紀念文集》檳城新書推介禮暨講座

黨制取代兩線制,這將使

不能執政中央的政黨,出

現執政地方政府的可能。

黃漢偉指華教問題是政治

問題,若能通過參選成為

人民代議士就有機會參與

擬訂政策,影響政府的決

策。李凱倫則認為,社運

組織與人民必須扮演監督

角色。

《林晃昇紀念文集》

於今年3月出版,共收錄9

篇“林晃昇學術研討會”

的 會 議 論 文 以 及 林 晃昇

的家屬、親友、同道和部

屬,對其追思、緬懷和回

憶的文章。吉隆坡場的新

左起:槟城首席部长政治秘书陈汉伟、主持人王增文校长、

政治评论员黄进发以及人民公正党马章武莫区州议员李凯伦

書推介禮已於3月31日在林

連玉紀念館舉行。

昔加末聯委會 “探討華教所面對的各種難題和挑戰”講座會被拋在後頭。

他說:“雖然政策要華教滅

亡,我們委曲求全,彎彎曲曲繼續

辦華教,華教不死是因為華社不讓

它死。”

另外,昔縣獨中工委會代主席

鍾道光在講座上指出,關心華教當

前所面對的挑戰,是關系到下一代

所需知道的事物,也是更多的年長

者所關心的活動。

各.區.脈.動

照片提供:中国报

吉玻联委会主席陈

湘荣

15

│2014年12月│

繼2013年舉辦的吉蘭

丹華教風情與回顧展後,

林連玉基金吉蘭丹聯委會

今 年 推 出 《 丹 州 華 教 今

昔》特刊,目的是為了將

丹州18所華文中學和小學

的歷史和圖片結集,留待

日後供參考和查閱用途。

《丹州華教今昔》特

刊厚達400頁,吉蘭丹中

華獨中老師們用超過一年

林連玉基金登嘉樓聯

委會於8月11日正式成立,

第一屆理事於8月13日參與

宣誓就職儀式。

登嘉樓州聯委會成立

典禮及宣誓就職儀式,由

林連玉基金主席吳建成以

及林連玉基金登州聯委會

顧問王尚榮監督。

由林連玉基金霹靂州

聯委會以及怡保深齋中學

聯辦安德申杯全霹靂中學

華語辯論賽於4月20日圓

滿落幕。由興中中學打敗

怡保男英華中學,蟬聯冠

軍,並代表霹靂出征全國

賽。比賽季軍則由吉輦中

學與巴占中學獲得。

這項比賽的初賽分別

在3月24日和26號舉行,共

分為三區,即北區,中區

和南區。北區由江沙崇華

國民型中學承辦,中區在

怡保深齋中學舉行,南區

賽場地點則在金寶培元獨

中舉行。而八強賽、半決

賽和決賽都是在深齋中學

舉行。

安德申杯全霹靂中學

華語辯論賽是該州歷史最

悠久華語辯論賽,至今已

吉蘭丹聯委會

各.區.脈.動

的時間籌備、資料收集、

組團訪問、嚴謹編寫,終

於在10月16日配合“2014

年華教節慶典上”隆重推

介。

出席宴會的嘉賓有吉

蘭丹州行政議員拿督陳升

頓、吉蘭丹中華大會堂會

長黃保俊、吉蘭丹中華總

商會會長李醒農、林連玉

基金主席吳建成、林連玉

吉蘭丹聯委會主席陳

子儒在致辭時表示,凡事

若能以史為鑒,以後就不

會重蹈覆轍;另一方面,

先賢的豐功偉績,不該讓

它隨時日的消逝而煙滅。

該聯委會希望能以這

些記載來激勵後輩,以便

繼續為華教奉獻心力。族

魂林連玉對母語教育的熱

愛和堅持執著的精神,令

人敬佩,值得大家學習。

登嘉樓聯委會 登嘉樓州聯委會正式成立

吳 建 成 在 致 辭 時 表

示,林連玉基金於1985年

創立至今,終於擁有一個

團結而堅強的董事會和行

政團隊以及分布在全馬各

地的聯委會體系。他期盼

各 華 教 力 量 能 夠 團 結 一

致,加強對母語及文化的

認知,開展跨族群、跨文

霹靂聯委會 安德申杯全霹靂中學華語辯論賽

2014年華教節慶典:心系華教聯歡晚宴暨《丹州華教今昔》特刊推介禮

基金署理主席沈德和、副

主席李亞遨等人。

林 連 玉 基 金 各 州 區

聯委會代表也遠赴吉蘭丹

出席該晚會,包括檳州聯

委會主席謝蔡梧、吉玻聯

委會主席陳湘榮、霹靂聯

委會主席鄭庭忠、巴生濱

海聯委會主席林順康以及

馬六甲聯委會主席闕帝興

等。

2014-2017年林連玉基金登嘉樓聯委會

主席:林玉通

副主席:梁天星

秘書:馮福興

財政:邱麗仙

華教節小組主任:郭桂

學術活動小組:陳秀澄

籌款活動小組:陳秀春

公民社會小組:董傳平

文宣小組:林文傑

委 員 : 盧 成 良 、 廖 運

祥、林明才、李抒真、

符芳玲、陳廷慶、陳秀

芬、陳其添、梁庸平

化的交流,實現多元開放

共存共榮。

一同出席的包括林連

玉基金義務秘書林順康、

董事莫泰熙、李萬千、行

政主任張濟作以及執行員

蕭佳盈。

由霹靂州非伊斯蘭事務局主催,

林連玉基金霹靂州聯委會、怡保深齋

中學聯辦,金寶拉曼大學辯論坊協辦

的“2014年全霹靂中學華語辯論營”,

於5月24日和25日在深齋中學舉行。這

次的辯論營共吸引74名來自霹靂州17所

學校的中學生踊躍參與,學習辯論技

巧。

這次的講師團由拉曼大學辯論隊教

練黃麒達、陳沛文以及許業維組成。辯

論營會課程包含:講解辯論的目的與好

處;如何破題立論;辯論技巧、戰略與

戰術;架構設立;術語應用;盤問與攻

辯;錯誤示範;如何准備一場辯論;錄

2014年霹靂中學華語辯論營

邁入第廿六屆。今屆的主

催單位為霹靂州非伊斯蘭

事務局,並由江沙崇華國

民型中學、培元獨中及拉

曼大學辯論坊協辦。比賽

宗旨是為了提高中學生的

華語辯論水平、促進各校

華文學會或辯論隊之間的

聯系和提倡思辯精神。

影片段賞析;社會時事分析。營會期間

也讓隊伍進行模擬辯論。

大會嘉賓霹州行政議員拿督馬漢順

致閉幕詞表示,霹靂州非伊斯蘭事務局

將不遺餘力發揚中華文化和教育,重視

辯論活動,希望通過系列辯論活動,栽

培出追求真理、熱愛生命和勇於發表的

下一代。

出席閉幕儀式的嘉賓包括大會顧問

胡萬鐸、鐘燊慶、林連玉基金霹靂州聯

委會主席鄭庭忠、總務長黃志偉、深齋

中學副董事長拿督丘志華、深齋中學校

長何家珍、總務吳乃平、財政羅榮昌、

霹靂州聯委會教育局副主任羅志基和容

乃文等。

16

│2014年12月│

林連玉基金拜訪關中勉勵關中師生與董事部

林連玉基金董事以及聯委會成員在主席吳建成

的帶領下,於10月18日訪問位於甘孟的關丹

中華中學校舍,勉勵關中師生與董事部把關中辦好。林連

玉基金的訪問團獲得關中師生的熱烈歡迎。

吳建成在致辭時指出,我國目前處於一個轉型的大

趨勢,從單元化、封閉的轉向開放及多元化的改變。因此

華教工作者者必須根據政治形勢分階段爭取,勿故步自

封。

他說,從《1996年教育法令》至今,是社會的力量,

使得華、淡小及獨中能繼續存在至今,因此關中課題同樣

也必須努力爭取。

林連玉基金署理主席兼尊孔董事長沈德和引用林連

玉的一句話,“應付破壞的最佳答復就是建設”表示我們

應該積極建設關中。

林連玉基金董事兼尊孔副董事長駱清忠則希望自己

在有生之年,能為華教發展多辦點事,因此他向關中學生

承諾,他會拼了命,為關中爭取考統考。

林連玉基金董事兼甲董聯會主席楊應俊認為,中華

文化是靠著大家的硬骨頭才能傳承並流傳至今,因此大家

必須團結起來。

訪問團成員包括林連玉基金副主席李亞遨、姚麗

芳、義務秘書林順康、林連玉基金甲聯委會主席闕帝興、

副財政黃群娣、永平區聯絡員江仁瑞、林連玉精神獎遴選

委員會委員賴興祥、林連玉基金行政主任張濟作、高級執

行員曾劍鳴等14人。

出席對話會的關中成員包括副董事長林錦志、董事

拿督陳清水、蘇文輝及校長詹耀輝。

各.區.脈.動

17

│2014年12月│

完全沒准備地站上講台,往前一望,我震住

了!映進我眼裡的是讓我終身難忘的135雙最

最天真、最最可愛的眼睛!而湧上心頭的卻是不知從何說

起的千頭萬緒!

面對這135雙期待的眼神、135顆選擇中華文化的

心、135顆民族文化種子時,我實在無法相信這世上竟有

人會冰冷絕情地對他們說:你們姓馬不姓華,不是我們的

同類,我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參加我們的考試!

一股熱血湧上心頭、我凝視著那135雙眼睛,含著淚

珠、抖著雙唇、一字一字地拼出了一句:就算拼了老命,

我也要協助你們爭取參加統考!

我們年紀大了,也老練世故了,在名利薰心下,我

們似乎已無法去解讀這135雙天真可愛的眼神,也無法理

解這135顆期待的心!

名譽、地位、面子、權力對我們真的那麼重要嗎?

當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在浴火重生後,重新與輝煌

的歷史接上軌,並大步走在全面復興的大路上,我們竟然

缺乏民族及文化自信,自己說出連極端主義者都不大敢說

的,不讓這批孩子去參加統考的話!

當關丹中華中學為我們開啟了一條可能是民族文化

傳承和發揚的新管道,我們不能二話不說地把門路堵死!

夹缝中生存的独中

不錯,如果我們把各條法律都拿到顯微鏡下去檢

查,我們肯定會發現政府是可以用這樣那樣的手段來對付

我們。我們不是不知道政權內的極端主義者時時都蠢蠢欲

動,但世界大格局下的政治考量使他們不得不三思而後

行。立國以來,我們哪一時刻不是在這種夾縫中生存和發

展?這是一種更艱難、更復雜、更高智慧的鬥爭。我們絕

不能心甘情願地任人宰割,但任何脫離客觀條件的僵硬教

條式的思維都可能會把這夾縫給堵死,並把整個民族困在

死胡同!

我們要一杯水,但他們只給我們半杯,我們不把半

杯水潑回去,並不意味我們是沒有骨氣的投降主義者。喝

下半杯水來補充身上所需的水分後,才能更有體力繼續爭

取另半杯,這就是夾縫中生存與發展的哲理和智慧!

無論是從世界大格局看,還是從大馬中格局看,隨

著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全方位的復興,我們生存與發展的

夾縫必將越來越大,極端主義也將越來越被邊緣化。這是

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認識這趨勢及信心,應成為我們

一切思考及行動的基礎。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

到,復興大業及邊緣化極端主義並非是一天兩天的事,而

是須要幾十年,甚至幾代人承上啟下、承先啟後的努力才

能累積而成。也許從個人看,我們每個人只是一個可有可

無、微不足道的小圈圈,但當這些小圈圈都連在一起,我

們也許就是一條能承上啟下、承先啟後地拉動歷史車輪前

進的鏈子。

珍惜每棵民族幼苗

當別人想拔掉我們民族的根,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

棵民族幼苗。在關中,我到處看到的是華文,聽到的是華

語,空氣中瀰漫著是中華文化的氣息,怎麼能說她姓馬不

姓華?難道批文上那幾個冰冷冷的政客文字就能逆轉整個

世界的大格局並置我們於死地?

關中這全校135個初一的孩子是幸運的。雖然在這過

渡期他們的校舍是簡陋的,設備還不齊全,但這樣的環境

更能把他們磨練成越冷越開花的傲雪梅花。他們也將在5

年多後成為關中歷史性的首屆畢業生及接下來的學弟學妹

們的引路燈。

老師們!請用你們最無私的真愛,通過你們的言

教、身教、心教,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

默化的過程,在樂教愛學、輕鬆活潑的氣氛中讓這群天真

可愛的孩子們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全面、充分及永續的發

展!

孩子們!政府雖然不給你們獨中生的名份,董總最

高領導們或也忍心地把你們當外人看,但在絕大部分華社

的心目中,你們在實質上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獨中生!希

望你們在這6年中能多多地學習好豐厚悠遠、博大精深的

中華文化,並以中華文化那貴和持中、天人合一、以人為

本、重禮崇德、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文化基本精神來增

你們之識、益你們之智、啟你們之思、壯你們之氣!讓你

們每人都像黃山上的松樹一樣,僅以汲取掉入石縫中那微

量塵埃和水分為養分就能生存下來,且能以根部那微量的

分泌體,一點一滴地溶化了堅硬的岩石,並以兩倍樹高的

長度,把根深深地扎進岩石中,使樹身在懸崖峭壁上,無

畏狂風暴雨,傲然屹立於天地之間!

我也懇求董總二位最高領導人,請您們親自到關中

來,看著這135雙最最天真、最最可愛的眼睛,用雙手摸

著您們的良心,然後親口告訴他們准不准他們考統考!

讓關中生考統考不是什麼滅九族的彌天大罪,天塌

不下來!

(转载自2014年10月26日《东方日报》观念平台)

编按:此文写于骆清忠访问关中之后。

|作者:骆清忠|

本文作者,林连玉基金董事骆清忠勉励关

中学生,并表示支持他们考统考。

關中135雙最可愛的眼睛

各.區.脈.動

18

│2014年12月│社.區.與.大.專.生

林連玉基金、隆

雪華青和森華

青於2014年5月31日至6月8

日,組成“2014年台灣民

主與公民社會考察團”前

往台灣實地考察與訪問交

流,期盼透過在地考察與

組織交流,以提升我國社

區活動的質與量,並且探

討公民社會和青年參與社

會之道。

9天8夜的行程,各單

位的考察與交流讓團員如

實感受到台灣公民社會的

活力與多樣性,同時也啟

發團員對社區營造深層思

考與無限想像。

經沉澱思考並將心得

報告整理成冊後,考察團

於2014年8月9日舉辦了一

場分享會,與眾人分享此

次考察團的所見所聞。當

天受邀出席分享會的嘉賓

包括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

事處僑務組組長林渭德、

林連玉基金副主席兼林連

玉紀念館館長李亞遨以及

隆雪華堂總秘書楊有為。

“2014年台湾民主与公民社会考察团”成果分享会

林连玉纪念馆馆长李亚遨(前排左二)、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组长林渭德(前排

中)、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前排右二)以及隆雪华堂总秘书杨有为(前排右一)出

席分享会。

林连玉基金、隆雪华青和森华青于2014年5月31日至6月8

日,组成“2014年台湾民主与公民社会考察团”前往台湾

实地考察与访问交流。

分享會首先請三位嘉

賓代表致辭,後播放由團

員准備的短片,才開始分

享環節。

考察團財政兼隆雪華

青執行秘書李淑煒分享了

社區營造的重要性,從台

灣的經驗讓出席者如何從

改造社區到改造社會。此

外,她表示社區類型可分

成都市型以及鄉鎮型,社

區 營 造 的 模 式 也 因 而 有

別,例如台北與宜蘭的社

造模式截然不同。

李 淑 煒 認 為 , 台 北

大稻埕、迪化街的歷史背

景 , 與 吉 隆 坡 茨 廠 街 相

似,屬於城市的老街,經

歷存廢爭議,後來經過當

地的居民和學者發起的搶

救與保存運動,成功捍衛

許多棟歷史性建築物,並

將之營造成市區的文化景

點之一。

考察團團長江偉俊在

總結時表示我們需從點到

面改變社會,提倡民主參

與。

台 灣 在 經 歷 了 多 次

政黨輪替後,逐漸對政黨

政治失去信心,同時也意

識到“第三勢力”的重要

性。因此,參與式民主講

究的不是效率,而是讓不

同的意見發聲,更重視弱

勢者的聲音。

本次考察團的11名團

員分別來自森美蘭、雪蘭

莪、吉隆坡以及霹靂,行

前除了內部策劃和培訓,

也策劃後續的社區工作,

包括成了茨廠街社區志工

隊 以 及 繪 制 人 文 地 圖 ,

這些工作都得集合眾人之

力,前方的路才會越走越

寬敞。

|黄翠妮报导|

19

│2014年12月│社.區.與.大.專.生

配合《當代評論5》教育改革的主題,林連

玉基金在依大華文學會的基金安排下,

於10月1日到依大舉辦了一場新書推介暨主題分享

會,共吸引了50人出席。

這次的分享會邀請了林連玉基金執行員黃翠

妮、拉曼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兼自由撰稿人黃麒達以

及在即拉大中文系碩士生兼辯論教練陳沛文為同學

們分享大學的理念與生活。

黃翠妮分享了《大專法令》受害者的事跡以及

當前大專院校的校園民主情況,希望同學們正視校

園日益冷漠的氣氛。

此外,她也舉例了許多社會的問題,例如看待

大專生被喻為“時

代的眼睛,社會

的良知”,多姿多彩的校園

課外活動,為社會培育了一

批又一批具備領導和策劃能

力的國家棟梁。然而,有感

大專生與社會的聯系日益薄

弱,林連玉基金進舉辦了幾

場交流活動,與校園組織進

行串聯。

林連玉基金在今年4月

與9月分別與北方大學華裔

生組織、檳城理科大學華文

學會、博特拉大學中文組、

泰萊大學華文、敦胡先翁大

學中華文化學會、馬大華文

學會、依大華文學會以及工

大華裔學生理事會進行了交

流。

《當代評論5》推介禮暨主題分享會

大學的理念與生活棄嬰議題時,除了指責更應該看到背後缺乏性教育

的問題、社會歧視單親媽媽等問題,這才符合大學

生的思維模式。

陳沛文則分享了大學時期挑戰講師的故事,主

要鼓勵同學們不要因為害怕權威而放棄質疑。黃麒

達認為目前校園有許多活動是與“辦活動”的理念

背道而馳的,他舉例某間大學的大型表演活動,美

其名是學生活動,但卻邀請外面的團體演出,完全

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

總的來說,三位分享人在就讀大學期間,經

歷了多彩多姿的校園生活,他們希望透過分享大學

生活,鼓勵在籍的大學生與社會接軌,關心周遭的

議題並時時刻刻秉持著“獨立思考”以及“批判精

神”。

林連玉基金與各大專組織交流活動

在交流會上,除了為各

學會的執委們介紹有關林連

玉基金的組織背景、最新活

動狀況,我們也和執委們討

論目前校園辦活動的狀況,

希望未來可以在校園推動華

教活動,培養華教生力軍。

上述的交流促成了10月

27日在博大中文組舉辦的“

我的社區,我做主”社區營

造交流會、敦大華文學會執

委為2014年林連玉行柔佛站

籌款以及泰萊大學華文學會

派出10名成員擔任林連玉行

吉隆坡站義工。林連玉基金

希望未來可以與更多的校園

團體交流和聯系。

|黄翠妮报导|

北方大學校園團體

敦大中華文化學會

工大華裔生理事會

博大中文組

理大華文學會

20

│2014年12月│社.區.與.大.專.生

台灣 清 華 大 學 與

台 北 科 技 大 學

國際志工團於7月在霹靂

務邊和當地地方文史工作

者合作,進行為期一個月

的社區營造的服務。在服

務了一個月後,志工團希

望將他們的社區營造的經

驗,分享給更多人。

因此該國際志工團與

林連玉基金、隆雪華青於

8月12日,在林連玉紀念館

聯合舉辦“社區營造、地

方歷史與國際志工服務精

神”座談會,借此促進兩

地的文化交流與社區營造

經驗的分享。

分享人有台灣清華大

“社區營造、地方歷史與國際志工服務精神”座談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生王

麗蘭以及紀錄片導演史翼

儒,兩位同是志工團的帶

隊老師,其他分享人包括

林連玉基金執行員黃翠妮

以及台灣清華與北科大志

工團代表。

志工團此次的任務是

到務邊分享台灣的社區營

造的經驗,並實際行動播

種,希望將“社區營造”

的種子撒下,與更多人分

享社區營造的概念,並在

其中帶入環保、永續發展

的觀念,讓當地人更愛自

己的城鎮,並將這個觀念

散播到每個地方,讓它遍

地開花。他們的計劃包括

青苗計畫、新村訪談、文

物典藏、歷史文化藝術特

展等。

而 台 北 科 技 大 學 志

工團則把在務邊的所見所

聞的文化、生活方式、特

配合今年10月展

開 的 “ 社 區

導覽員培訓課程”,林連

玉基金積極到校園進行宣

傳和志工招收活動。除了

組織交流與拜訪,林連玉

基金有幸得到博特拉大學

中文組的幫助,到博大進

行了一場主題為“我的社

區 ,我做主”的公開分享

會。

這次受邀分享的是林

連玉基金副行政主任江偉

我的社區 我做主

的窘境,並希望凝聚外界

的力量捍衛文化遺產。為

此,她鼓勵大專生與青年

一起加入社區志工計劃,

一起守護即將消失的文化

遺 產 。 社 區 營 造 對 她 而

言,是為了建立人與土地

的情感。

畢業於博特拉大學的

賴康輝提到博大生與社區

的關系。長期活躍於沙登

社區的他,近期設立了沙

|黄翠妮报导|

博大社區營造交流會俊、執行員黃翠妮以及隆

雪華青團長賴康輝。該分

享會於10月30日晚上7時30

分於博大語文與傳播學院

舉辦,並由隆雪青助理秘

書李淑煒擔任主持人。

江偉俊分享了關於“

社區營造”的概念和重要

性。江偉俊提出“由點成

線、由線成面”的概念,

強調社區營造的目的在於

由小的層面開始耕耘,才

能慢慢擴大至改革社會。

黃翠妮講述了吉隆坡

的老街與古跡被發展犧牲

登公益廚房,主要是派發

免 費 食 物 給 有 需 要 的 人

士,同時也慢慢開拓免費

教室以及免費二手物品,

解決低收入家庭的問題。

無獨有偶的是,當天

所有的分享人與主講人皆

畢業於博特拉大學,大家

異口同聲的表示,希望博

大生可以多參與沙登社區

活動,因為大學也是社區

的一份子。

|黄翠妮报导|

色,用圖片、影片、藝術

的方式呈現,在當地舉辦

了“看見務邊”第一屆務

邊影展。

座 談 會 上 學 生 團 們

分享了與當地居民、學生

接觸及交流的經驗,除了

采集口述歷史,學生們也

為務邊社區設立了一個網

站 , 記 載 務 邊 的 人 文 風

采 、 傳 統 行 業 、 宗 教 文

化、美食等等。而黃翠妮

則分享了吉隆坡區茨廠街

一帶的社區營造工作,茨

廠街的社區有別於務邊,

因捷運工程計劃而引起民

間的抗爭,從抗爭運動走

向社區營造,因環境及人

口結構復雜,也導致困難

重重。

面 對 的 問 題 除 了 急

迫性的拆遷及擋不住的發

展計劃,人文歷史的流逝

也是社會工作者急迫的問

題,而如何拉近在地居民

的 參 與 度 也 是 費 神 之 工

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

多 , 當 務 之 急 是 記 錄 逐

漸消失的歷史,而這方面

也是需要各方的串聯及合

作,以及尋找志工團的協

助。

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

研究所博士生王丽兰

分享志工团在务边的

成果与检讨。

21

│2014年12月│講.座.精.選

2014年小學四年級開始教

授歷史科目,其中華

文歷史教科書的撰寫出現許多紕漏,進

而在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眾人關

注的課題。

為此,林連玉基金於7月2日舉辦“

歷史還是故事?——論小四歷史教科書

爭議”的講座,邀請到陳穆紅博士(國

民大學馬來西亞與國際研究機構研究

員),廖文輝博士(新紀元學院馬來西

亞歷史研究中心主任)與詹緣端先生(

華社研究中心主任) ,從歷史教科書爭

議探討我國歷史撰寫的各類問題。

“歷史還是故事?論小四歷史教科書爭議”的講座

其中,詹緣端指出小四歷史課本忽

略族群文化的差異,內容跳躍雜亂,如

歷史課本竟出現環境與道德教育環節。

陳穆紅亦認為歷史教科書過於道德化和

缺乏批判性,無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

觀與獨立判斷力,阻礙學生思維成長。

廖文輝則指出歷史教科書不應采用

具爭議性的歷史人物,而一些先賢逐漸

從官方歷史敘述中抹去,如吉隆坡開埠

功臣葉亞來。

最後,眾人一致認同只有具包容性

的歷史書寫,才有可能獲得國內各族群

的認同與接納,方可成為真正的馬來西

亞史。

|江伟俊报导|

22

│2014年12月│講.座.精.選

“實行伊斯蘭刑事法—多元宗教與多元社會的‘文明衝突’”公眾講座

伊斯蘭黨於5月在國會提呈私人法

案,以望在吉蘭丹實施《1993

年吉蘭丹伊斯蘭教刑事法令(二)》,使伊

刑法課題再次激起千層浪。這使華、印等族

群,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以及法律界、政

治界等領域都深感擔憂。

為此,華社研究中心、林連玉基金、

隆雪中華大會堂青年團、馬佛青雪隆州聯委

會於5月14日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實行伊斯

蘭刑事法—多元宗教與多元社會的‘文明衝

突’”公眾講座。

該講座會邀請了蘇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學

高級講師索岩梅、拉曼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伊

斯蘭政治專家陳中和博士、伊斯蘭黨支持者

大會堂前主席符芳橋以及行動黨居鑾區國會

議員劉鎮東,進行理性研探,讓社會大眾了

解“伊斯蘭刑事法”對我們的影響。

索岩梅表示,由於馬來西亞的條件還未

成熟,對於是否可以實行伊刑法,或一旦落

實應只針對穆斯林或全馬人民,都有待考慮

及商量。

她指出,阿拉伯國家的一些中庸伊斯

蘭法學家認為,伊斯蘭刑事法應該只針對穆

斯林,而非穆斯林只需要遵守的民事及刑事

法。

陳中和博士指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

佔95%以上的國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

國家執行伊斯蘭法,剩下的四分之三如土耳

其、烏茲別克及埃及都沒有落實伊斯蘭刑事

法。

他表示,馬來西亞是由穆斯林及非穆斯

林一起創立,要修憲需得到各方的同意。

符芳橋則指出,吉蘭丹副州務大臣莫哈

末阿瑪及黨主席哈迪阿旺是伊斯蘭黨黨內主

要推行伊斯蘭刑事法的兩把聲音。

他說,伊斯蘭黨領袖缺乏政治智慧及策

略,同時也思想僵化,是該黨目前的危機。

行動黨居鑾區國會議員劉鎮東指出,目

前伊斯蘭黨內的兩種不同想法,源自於1982

年伊朗革命的影響。哈迪阿旺和前丹州大臣

拿督聶阿茲提倡“伊黨取代巫統”看法的領

袖,主張與巫統較量誰更加伊斯蘭化。

他認為,朝野政黨應該跳出這個框架,

不要再比較誰比較伊斯蘭化。

|黄翠妮报导|

23

│2014年12月│講.座.精.選

林連玉基金與眾意媒體聯辦系列專題講座

為了體現對於社會與多元課題的關懷,林連玉基金與眾意媒體聯合於5月至8月間舉辦

兩場“眾意專題講座”,主題分別是“道德空間的治理:馬來亞英殖民精神衛生

史,1829-1946年” (5月29日)和“勞動與抵抗:國家政策下馬/台跨國移工的身影”(8月27

日)。

第一場主講人傅向紅(理大社科院

博士生)指出馬來西亞自英殖民

時期開始,便通過制度化處理精神疾病。殖

民者透過控制精神衛生的詮釋,彰顯被殖民

者的不足與落後,目的在於分劃“我者與他

者”,以建立殖民者正面或權威的形像。

十九世紀末,除了建構“精神衛生”的

定義與歸類,英殖民政府也進一步對物理空

間的控制延生到道德空間的規範,通過媒體

的宣導,再次以“精英”姿態教育人們應追

求精神健康,例如抽煙喝酒對身體有害,甚

至教你如何穿衣服,企圖對個人的身體、思

想、精神和行為進行道德評估,加以規範。

以精神衛生隔離他者

24

│2014年12月│講.座.精.選

誰能成為“我們”?

第二場主講人為張溦紟(台大社會

學系碩士)和王慧儀(世新大學

社發所碩士生)。

張溦紟認為二戰後發展主義成為大部分

國家主要的發展模式,不斷追求現代化、工

業化和發展知識經濟;國族主義更在大量引

進跨國勞動力後,成為重要議題。因此,在

探討我國的發展脈絡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

跨國分工脈絡,也得把國族主義放置其中。

為了理解國族主義與發展主義對移民政

策的相互影響,張溦紟試圖爬梳馬來西亞殖

民時期至今,新舊跨國勞工的遷移、國家在

發展主義與族群主義下移工政策的形成、“

外勞”與“本勞”的並存與排擠等,檢視政

府對非正規勞動遷移的態度和移民政策的盲

點。

移工自主爭取權利

在政策與生活條件的束縛下,移工的聲

音往往被壓制,但著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自主

性。

長期關注移工課題,並曾在港台移工組

織擔任志工的王慧儀,在座談會上分享她投

身參與移工組織的經驗與挑戰時指出,在諸

多客觀環境的限制下,移工要組織起來相當

困難。好比組織者往往無法有效處理勞資糾

紛,導致缺乏實戰經驗等。培力跟組織的工

作,也因移工的流動性質,而讓組織不斷經

歷重組的命運。但組織志工並非不可能,參

與者在組織內的蛻變是明顯而讓人持續下去

的最大動力。

25

│2014年12月│林.連.玉.紀.念.館

由林連玉紀念館、隆雪華堂、陳嘉庚紀

念館、雪隆海南會館、南大教育與研

究基金會聯辦,吉隆坡仙四師爺廟協辦的“華人

民間文物館交流會”,於2014年9月7日,在吉隆

坡林連玉紀念館活動空間舉行。這項活動榮幸邀

請到馬新博物館領域的專業人士和文史工作者,

與聽眾分享他們在博物館和文物館領域的工作心

得,發表對於本地華人民間文物館的觀察,以及

搜集、搶救文物文獻的經驗。與會來賓眾多,計

約百人,包括來自各地的文物館、獨中校史館、

社團代表,以及老中青文史工作者和大專師生,

現場座無虛席。

當天活動分成兩個階段進行,上午是“民

間文物館經營:挑戰和展望”座談會,主講嘉賓

是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研究員吳慶輝、吉隆坡東方

人文藝術館副館長許鬥達以及馬來西亞國家博物

館展覽組策展人丘晏鳴,主要探討博物館和民間

文物館如何永續經營的問題。下午則是“搶救本

地文物”交流會,邀請本地著名文史工作者陳耀

化整为零,藏富于民--華人民間文物館交流會側記

威、李成金、詹緣端和徐威雄諸位先生擔任引言

人,就本地文物搶救和在地文史重建課題和與會

者交流看法。

吳慶輝以“新加坡華人歷史文化展館的發展

狀況”為題,介紹新加坡文物館的源起、發展與

現況,以及民辦文物館的未來展望。他指出,90

年代以後,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文化空間的創造,

使文物館的質和量均有顯著的提升;同時,在文

化政策上有所轉變,從以往靜態的物品展示,改

為強調藏富於民,注重年輕人的文化熏陶,資訊

也更加開放,充分利用多媒體,提供民眾學習平

台。雖然新加坡文物館的發展已到了遍地開花的

盛景,然而囿於資金和人力,華人民辦文物館仍

舊不多。

吳慶輝認為民間文物館有其優勢,展示空

間、內容深度、節目種類相較於國家博物館而

言,顯得更加豐富多元,例如福建會館、潮州義

安文化中心、茶陽大埔文物館、岡州會館等等,

在近年舉辦的活動都值得稱許。

|康碧真报导|

联办单位林连玉纪念馆、隆雪华堂、陈嘉庚纪念馆、雪隆

海南会馆代表和交流会主讲人、引言人以及主持人合影。

●文轉下頁

26

│2014年12月│林.連.玉.紀.念.館

和策略,值得我們借鏡,例如:一、 蘇黎世老樹

博物館,成功結合博物館、植物園、園林三個元

素;二、古根漢美術館“區域合作”、“分館加

盟”的管理策略;三、 法國龐畢度行動博物館采

取流動式、節慶式、馬戲團式的做法等等。

最後,許鬥達藉由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與“

木林森計劃”合作的例子,除了示範博物館如何

走入社會,也提醒聽眾有關當代博物館的社會責

任和使命。

上午的座談會引起與會者的共鳴,發問和討

論尤為熱烈,下午的交流會則聚焦在搶救文物的

課題上,引言人一致認同搶救文物和保護修復是

重要和迫切的文化工作。

陳耀威擁有修復歷史古跡的豐富經驗,透過

照片中本地歷史古跡的今昔對比,說明古跡遭受

人為破壞以及修復不當的例子為數不少,華社應

當引以為鑒。

丘晏鳴則主講“淺談博物館教育--以國

家博物館為例”,除了追述我國國家博物館的成

立、發展,以及簡介現有的展示廳內容,更從她

在博物館的實務經驗,向聽眾解說博物館教育的

方法,包括視聽器材、導覽、介紹員、探索空

間、工作坊、義工活動、外部活動、博物館人員

訓練、圖書館、出借教材、特展等等。

透過圖文並茂的分享,與會者對國家博物館

近年來舉辦的各項教育活動,留下深刻印像。這

些豐富的互動性活動,是博物館作為教育機構所

不應忽略的任務,值得民間文物館學習效法。

許 鬥 達 的 講 題 是 “ 博 物 館 經 營 的 策 略 思

考——以美術館為例”。首先他歸納台灣“蚊子

館”現像產生的原因有三:重復建設、規劃不

當、生而不養,進一步強調博物館經營、管理和

行銷的重要性。因此,國外美術館產業化的經驗

徐威雄以一封1882年底吉隆坡华人商家集体陈情信

为例,信中叙述叶亚来对开辟吉隆坡的贡献,可见

原始文献对澄清历史争议的重要性。(图片来源:

《移山图鉴》下册)

●文接上頁

詹缘端以1957年2月27日仙四师爷庙

在报纸上的公告为例,说明文献配合

老照片,方得以重建吉隆坡仙四师爷

庙的游神路径。(图片来源:《移山

图鉴》中册)

27

│2014年12月│林.連.玉.紀.念.館

李成金長年耕耘烏魯冷岳的地方文史研究和

文物搜集,除了介紹烏魯冷岳社區文物館,也報

告他近年來社區文史工作的成果,如地方文史研

究,舉辦新年嘉年華會、社區人文地圖繪制等活

動,旨在建設社區人文精神,帶動社區居民對歷

史文物的認識。

華社研究中心主任詹緣端認為藉由文物的

研究可以補充現有歷史記載的不足,甚至修正原

有的見解;他也希望能夠將這些圖文並茂的成果

帶到各地,讓更多民眾有機會看到這些歷史的缺

角。

博大中文組高級講師徐威雄同樣也舉了許多

文獻和文物的實例,說明搶救文物的急迫性和重

要性,並肯定“化整為零,藏富於民”不失為民

間當下可以努力的方向和做法。

此次交流會提供了民間文物館經營的實務經

驗,也讓與會者認識到搶救及保存文物的重要意

義。總的來說,從政府政策的協助,到文物館本

身的策略規劃,以及廣大民眾的支持等,這些都

是文物館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條件。

期盼馬來西亞遍地開花的民間文物館,能夠

繼續綻放,永不凋零。

交流会反应热烈,出席人数总计一百余人,包括各地文物

馆、独中、社团代表,以及文史工作者和大专师生等。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家徐

冰与孩子们的“木林森计划”

(台湾站),综合艺术、教育、

环境护育三位一体,关心当今人

类环保议题。

28

│2014年12月│好.文.分.享

向家弘——星火燎原工作室执行长

人 物

訪 問

台灣政治、經濟與文化背景

國民黨在台灣實施高壓統治,長期戒嚴中沒

有任何的出版、言論自由,知識分子與精英遭受

迫害。雖然蔣經國在晚年比較開放,但是轉變的

關鍵不是因為執政者大發慈悲,而是來自公民社

會的主張和行動。

台灣經濟起飛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帶來了變化——中產階級的出現。中產階級擁有

一定的財富,進而開始渴望追求公民與政治的權

利,並希望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在這之前,國

民黨在來台灣以後,幾度打壓本土文化,企圖消

滅在地的文化、族群語言,例如布袋戲演出須以

華語呈現。

另外,早期台灣的教育系統是教授中國歷

史。隨著社會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台灣民間開始

認同自己的土地,而不是認同中國大陸的事務,

繼而催了生台灣本土化運動。1990年之前,台灣

出現零零星星的政治運動。1980年代解嚴後社會

運動的風險降低,幾十年被壓抑的社會力量急速

爆發,掀起一波波社會運動的浪潮。

經過社運的洗禮,許多不公不義的國家大議

題幾乎已被處理。激發大家再次重新思考的是台

灣中部的一場農民抗爭(520農民運動[注1])。當

時農民為了全國農民的權益到立法院請願,不小

心擦槍走火,演變成激烈衝突。

在華人的社會裡面,農民是相對保守與溫

和的社群,農民的抗爭彰顯其議題的急迫性。馬

來西亞的白沙羅華小事件在台灣被定義成社會運

動,而社會運動的定義是一起反對,直接去衝突

和面對議題。

然而當離開集會場合,回到日常生活,集會

者是否還是處在公民的狀態?也許在街頭的時候

參與者猶如是正義的化身,但是回到家卻繼續忍

受腐敗的制度。

社區運動與社區營造的區別

台灣早期的運動是對於現狀不滿意的表現,

受壓迫、會抗爭卻不見得會提出看法。運動注重

打群架,人越多越有力量,這也是社會運動。後

來的社會運動發展成不只要會批判,也要會組織

與行動實踐。批判不能只是情緒上的不滿,像抗

議核四廠的時候,除了批判也提出很多論證與替

代能源方案。因此批判要有主張和論述,組織社

會群眾進行社會改革。

社區營造是個民主進程。運動是有階段性

的,一個社會沒有民主化,就不會有社區營造,

不然先做可以做的事情,有階段性地操作。社會

運動靠的是衝撞,在街頭是沒有個人,來的人身

份不重要,算的是人頭。反觀,在社區營造裡

面,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當街頭運動走下坡的時

候,就會意識到運動不能只有群眾,不能沒有主

題。

在台灣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很關心政治,很

多人坐在廟口討論候選人,但是他們不會坐下來

討論小溪的問題或關心的社區文化遺產。台灣的

民主是在大選後,將各類國家議題則交由國會辯

論處理。然而國會其實一點辦法也沒有。選舉完

後因為沒有社區的參與,缺少參與討論的習慣與

機會。要怎麼讓公民持續關心與參與公共議題,

必須先從周遭的公共議題開始。社區居民互相討

論找出解決方案、學習開會、討論的技巧。雖然

尺度很小,但卻是公民養成的過程。

新的社會運動展開——

社區營造

台灣社區營造至今已有20年的經驗。開始

時,台灣各界對社區營造沒有概念,而借鑒日本

|黄翠妮整理|

29

│2014年12月│好.文.分.享

社區經驗。在與台灣民間的學者所提出論述結合

後,社區營造被陳其南[注2]弄成很有意思的東

西。

台灣在崛起的過程中面臨工業污染,國家得

花錢解決。在任何國家,工業化的過程就是從別

人身上掠奪財產。台灣的人際關系越來越疏離、

非常漂亮的老街被拆光,因為許多老房子的空間

規劃不適合現在的生活,於是人們把房子拆掉蓋

樓房。台灣的經濟起飛是靠這代價所換來的。

政府缺少社區政策,早期執政黨僅通過經

費輔助方式控制社區。例如創辦媽媽教室,學煮

飯、學插花、跳土風舞;男人則學唱歌、練氣

功、下棋等。每個社區的活動已經規定好,由政

府控制社區,而不是從鼓勵社區的自主目的出

發,導致民間對政黨過度依賴。

社區營造的重點在於建立社會共同意識。

台灣早期沒有社區的概念,只有家屬的概念,沒

有人知道社區是什麼。社區不是空間,也不是地

理位置的概念。它是共同體概念,也是種意識形

態。台灣社會缺乏由下而上的公共論述。一開始

由少數的精英決定,但大多數的意見不見得是對

的,往往基於選票的考量而民粹化。此外,由精

英提出的政策措施,在社會上討論時總會產生民

間和政府之間的衝突與矛盾。然而社區營造著重

於民間和政府的合作關系,並強調精英在丟出任

何議題時,須深入了解台灣發展的真正需求。

“文化大國、生活大國”

取代“經濟大國”

1994年時任政府意識到台灣社會正處於劇烈

轉型期,因而文建會在立法院正式提出“社區總

體營造”政策,以“文化大國、生活大國”提出

了兩大施政主軸:由上而下的參與、文化地方自

治。

星火燎原工作室

执行长向家弘

●文轉下頁

30

│2014年12月│好.文.分.享

编按:林连玉基金、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青年团以及森美兰中华大会堂青年

团于2014年5月31日至6月8日联办“台湾民主与公民社会考察团”,以加强我国社会

营造与公民社会的各项工作。其中,考察团访问了台湾星火燎原工作室执行长向家

弘。有鉴于交流内容丰富,极富启发性,特此加以整理报道,以供读者参考。

從事社造工作時,要把自己變成培力單位。

早期社造是由專業團隊進駐社區。他們往往舉辦

各類活動,將社區弄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反

而讓居民對專業者更加依賴,導致社區沒有任何

的成長,最後反而倒退。專業團隊是協助社區的

手段,大家都須透過實踐學習。

社造的第一步是先了解社區特質和人口結

構,再進一步了解社區生活,更要清楚社區居民

的需求。若社造者的想像與社區居民連接不到就

得不到地方上的支持。切入點越准確,效果越

大。先別決定要怎麼做,而是想辦法符合在地需

求。

最後,社造沒有道德訴求,不用把帽子做

大。社造不能只有使命感,須有策略才能擴大居

民的參與。做社造不要太理想,要考慮人性,准

備面對的是俗世,畢竟我們不是活在烏托邦。

[注1]:520农民运动:云林县农权会以“农业开

放可能导致农民权利受损”为抗议目标,主导台

湾南部农民北上台北市请愿,农民提出出全面农

保、全面眷保、肥料自由买卖、增加稻米保证价

格与收购面积、废止农会总干事遴选、废止农田

水利会会长遴选、成立农业部、农地自由买卖等

七项要求。

[注2]:1992年,陈其南受前总统李登辉之邀,

回台接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副主委,接任

以后,开始推动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而这

项运动,和以往政府所推动的文化完全不同,将

文化落实在社区营造中,展现全面性的、全民式

的、基础式的文化风貌,让文化不再仅止于办办

活动的装饰作用。

台灣在經濟起飛的過程表面數字雖然漂亮,

但那只是泡沫。台灣面臨環境污染,若處理不

當,有再多錢還是要戴口罩過生活。台灣與新加

坡對未來的想像不同因而結果也各異,若拿兩國

相比,新加坡的生活是乏味的。台灣不能跟隨潮

流,不應再只是強調經濟發展。當台灣高度的經

濟成長緩和下來的同時,民間出現多元聲音和力

量。

台灣的社區營造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辦,因

而先從辦文化祭開始,將文化權力釋放給縣市政

府。隨後,政府制定了《文化資產保護令》,一

旦被鑒定為文化古跡就不能改建,造成一些業主

在產業被鑒定前連夜趕緊將之拆除。台灣有很多

文史工作者開始忙於保護文化歷史古跡,但後來

發現四處搶救老建築也不太有意義。社區營造要

處理的不只是建築的外表,也要關注周遭的人與

事。若僅以文史工作室進行文化保存,就算將歷

史完整收集,當地居民仍舊缺乏社區共同體的意

識。

社區營造過程不在乎事務的對與錯,而是社

區居民的參與和改變。社造等於造人,所有的問

題關鍵點在於人的觀念。社區文化資產無法保留

是因為居民不覺得有意義,不了解其豐富的歷史

痕跡。如果談房子只強調建築形態是進不了人們

的腦袋,必須告訴人們這個房子的故事(長輩的

故事)。社造需要回到人本身,比如房子與人和

社區之間連接。當感情產生就形成認同,而生命

與生命、生命與環境就有了連接。

社造的核心概念如下:

造人——喚起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

行動——集體參與,改變現況。

自主——從依賴政府到自主發展

改革——從改造社區到改造社會

●文接上頁

│2014年12月│文.告

聯署文告:行動方略促政府公開《國家高等教育策略規劃》草案

林連玉基金文告選輯

林連玉基金敦促政府公布相關部門承認華文獨

中統考文憑的作業流程,並公開且清楚地闡

明該文憑至今未獲承認的學術理由及其主要障礙。

此前,首相署部長馬袖強宣布,因部分人搞破壞,

導致承認統考計劃流產。林連玉基金對此宣布表示遺

憾,並認為政府應該公布承認統考的實際作業流程,以

避免不必要的猜測,導致外界混淆,橫生爭議。

林連玉基金認為,統考舉辦逾39年,學術水平獲世

界頂尖大學承認。政府應以專業審核統考,並接受為本

國國立大學入學標准。承認統考已是沉積已久的問題,

政府應該開誠布公,附順民意,盡速解決該問題。

(06/08/2014)

公布承認統考作業流程 闡明不受承認的學術理由

促卡立依循憲政慣例辭職林連玉基金反對解散議會

黃明治冀執政者聽慕沙希淡觀點希望執政領袖廣納各方的意見 聯署文告:廢除煽動法令

成立“廢除煽動法令運動”

國內27個團體發表聯署聲明,統考問題乃屬華

教主權,無需援引外力解決爭議,並呼吁董

教總獨中工委會組織專業團隊,親臨關丹中華中學視

察,以更直接和具體掌握學校的情況,作為是否准許該

校學生報考統考的重要依據。

文告認為,獨中的特質不應該局限於是否報考統

考,相反地董教總獨中工委會的專業團隊應該在視察

該校後,充份瞭解該校的辦學理念、課程內容、長遠規

劃、教學與行政媒介及校園的中華文化氣氛。

(24/09/2014)

聯署文告:無需外力解決爭議 關中統考屬華教主權

林連玉基金敦促雪州大臣卡立遵守憲政慣

例,立即辭職下台,並且不要向蘇丹要求

解散雪州州議會。

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是奉行君主立憲議會民

主制,議會中掌握多數的政黨或聯合政黨推舉首相或大

臣,並由首相或大臣負責組成內閣。

因此,按照憲政慣例,一旦首相或大臣失去多數政

黨的支持就應該辭職下台,交由多數政黨推舉的新人選

取代。這套憲政慣例簡單明了,不應隨意破壞,以避免

引發憲政危機。

(20/08/2014)

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要求當局公開《國家高

等教育策略規劃》草案,若以閉門或有限咨

詢的做法,將招致失敗和影響政府的形像。

行動方略指出,雖然各種官委機構,如國家教育質

詢理事會、高等教育領導學院、一些國立大學校長以及

一些私立高等教育界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有針對該草案

的內容受到咨詢,但是其他利益相關者卻完全被忽略。

文告強調,政府必須在正式推介高等教育規劃之前

將草案公開,以便公眾認識以及利益相關團體和個人有

足夠的時間做出回應。

(13/10/2014)

前副首相慕沙希淡雖身為執政黨一員,卻公

開承認馬來西亞可能淪為“失敗國家”,

並批評政治領袖玩弄種族宗教課題。林連玉基金顧問黃

明治認為,這種敢於直陳時弊的風範值得各方肯定,執

政者應虛心接受諫言,懸崖勒馬,立即頒布改革政策,

糾正時弊。

黃明治衷心地希望執政領袖廣納各方的意見,立即

糾正錯誤的政策,讓政治回歸常規,以公民的福祉為依

歸,切實地落實民主改革和政策革新。只要勵精圖治,

日後各民族和睦相處,相信我國必能達致民富國強,成

為東盟強國之一。

(02/09/2014)

125個聯署組織連訣嚴正抗議,政府繼續使用具

壓迫性、殖民元素和違反民主的《1948年煽動

法令》。

煽動法令為英殖民政府的壓迫性法律之一,以此鎮

壓先賢們在爭取國家獨立時的言論自由和意見。若我等

意欲朝向真正的獨立,此惡法必須廢除。

煽動法令的詮釋太廣,讓政府能輕易濫用,以對付

任何對政府、領袖和執政黨作出正當批評、發表民主言

論的人士冠上罪名。

(05/09/2014)

LLG CULTURAL DEVELOPMENT CENTRE BERHAD (No Syarikat 340615-V)Memorial Lim Lian Geok,No. 89 & 9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Tel: +603-2142 2496 / 97 Fax: 03-2142 2487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 www.llgcultural.com

│2014年12月│

林连玉基金、隆雪华青和森华青所

组成的“2014年台湾民主与公

民社会考察团”于2014年5月杪组团前往台

湾实地考察与访问交流,期盼透过在地考察

与组织交流,以提升马来西亚社区活动的质

与量,并且探讨公民社会和青年参与社会之

道。

9天8夜的行程,各项考察与交流让团员

如实感受到台湾公民社会的活力与多样性,

同时也启发团员对社区营造深层思考与无限

想像,特将心得报告整理成册,借此分享台

湾的所见所闻。

本书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一)社区营造:循着“什么社区营

造?”的脉络整理了台湾历史资源经理学会

理事长喻肇青的主题演讲、星火燎原工作室

执行长向家弘的访问、五个社区营造组织交

流以及七则社区考察的记录报告,以此借鉴

台湾如何透过社区营造改革社会。

(二)公民社会:收录了世新大学社会

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陈信行的访问以及四篇公

民社会组织交流记录报告,以突显台湾公民

社会组织与动员模式,以及台湾的转型正义

案例,以此为例证明任何社会的民主进程皆

需要成熟的公民力量。

(三)分享与回馈:由分别来自森美

兰、雪兰莪、吉隆坡以及霹雳11名团员分享

此团的收获以及各团员对社区工作的未来展

望。

有兴趣者,欢迎联系林连玉基金索

取,03-21422496/97,info@llgcultural.

com,谢谢!

好.書.分.享

編輯:江偉俊出版:林連玉基金國際書號:978-967-11616-5-4定價:免費索取

特約主編:吳益婷、陳穆紅編輯委員會:許德發、潘永強、莊華興、徐威雄、何啟才、潘永傑、姚麗芳、李亞遨、李萬千定價:RM12.00, S$10.00, USD8.00

《當代評論6——宗教政治:政教分合之爭》Contemporary Review: Religion and Politic

多元社会中宗教信仰亦相对多元,

各宗教之间必然相互交流,并且

深刻地影响国家各个层面,同时也引发许多

社会争议。多元宗教社会如何共处?宗教治

国可不可行?宗教乃个人权益抑或公共事

务?为此,《当代评论》第六期将以“宗教

政治”为主轴,借此探讨马来西亚所与国际

所发生的宗教争议,以寻求多元社会的和谐

共处之道。

为此,本刊有幸邀请到多位国内外资深

学者、评论员与社会工作者拨冗撰文,文章

如下:

栏目 撰者 题目

主题宗教政治

蔡源林 穆斯林国家的政体比较分析

何塞·方济各(JoseMarioFrancisco),翻译/关燕盈,校订/江伟俊

宗教与国家的非神圣结盟?以菲律宾为例

杨培根 从《联邦宪法》角度看我国宗教自由

林士粧 社区自主与民间宗教

副题公民不服从

郑政恒 公民抗命与占领中环

陈俊宏 民主政治与公民不服从

陈至洁 自己的国家自己救:台湾“太阳花学运”的成就、意义与挑战

讲座·论坛 主讲/喻肇青,整理/黄翠妮 什么是社区营造?

随笔专栏 李永展 提米索拉:一个把握“历史是现在进入未来之钥”的城市

文化观察 蔡长璜 当代艺术家该吃榴梿还是该为艺术之死默哀三分钟?

书评·影评 吴小保 世俗与宗教——评PAS&Isu-IsuAgama

圈内笔记 陈美萍 我们期待怎么样的公民?

国际观察 陈信行 科学、司法与工业社会的民主问题

《彩虹桥》编委会:

出版委員會:林順康、李亞遨、 吳建成、姚麗芳、 莫泰熙

編輯:張濟作、江偉俊、曾劍鳴

執行編輯:黃翠妮

美術與排版:洪慧玲、程鳳娟

《拓野與扎根》

——2014年台灣民主與公民社會考察團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