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 、、 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 4 4 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 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寄

生物防治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生物防治 4. 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利用. 二、平腹小蜂的研究、繁殖与应用. 荔枝蝽. 荔 枝 蝽. 荔枝蝽卵. 被荔枝蝽危害的龙眼. 平腹小蜂 ( Anastatus japonicus). 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始于 60 年代,仅限于广东、福建。之后泰国用于防治龙眼上的荔蝽。 平腹小蜂的生活习性与特点: 在广东一年可发生 8 代。 个体大,寿命长,生活力强。雌蜂在 25~30 ℃ ,能活 4~47 天。 产卵量大,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 228 粒 /♀ ,产卵期 40~50 天。. 平腹小蜂的卵量分布.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生物防治 4

二、平腹小蜂的研究、繁殖与应用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 44

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利用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利用

Page 2: 生物防治 4

荔枝蝽荔枝蝽

Page 3: 生物防治 4

荔 枝 蝽荔 枝 蝽

Page 4: 生物防治 4

荔枝蝽卵荔枝蝽卵

Page 5: 生物防治 4

被荔枝蝽危害的龙眼被荔枝蝽危害的龙眼

Page 6: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Anastatus japonicus)

Page 7: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始于 60 年代,仅限于广东、福建。之后泰国用于防治龙眼上的荔蝽。

平腹小蜂的生活习性与特点: 在广东一年可发生 8 代。 个体大,寿命长,生活力强。雌蜂在

25~30 ℃ ,能活 4~47 天。 产卵量大,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 22

8 粒 /♀ ,产卵期 40~50 天。

Page 8: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的卵量分布平腹小蜂的卵量分布

Page 9: 生物防治 4

越冬:成虫能越冬,但数量很少。 15 ℃以上仍能活动。 子蜂在寄主卵内发育至老熟幼虫,休眠越冬。 寄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荔蝽卵都能寄生,直至荔蝽

卵孵化前,但对子代性比有影响。

平腹小蜂对荔蝽卵不同胚期的寄生情况 (黄明度等, 1974 )

荔蝽卵发育时间( h ) 24 48 66 90 106 124 148 168 178

被寄生的荔蝽卵数(粒) 34 29 32 35 32 29 35 34 33

能孵化出蜂的荔蝽卵数(粒) 31 27 30 30 30 27 35 30 29

注:超过 178h 的荔蝽卵即将孵出若虫

Page 10: 生物防治 4

蓖麻蚕卵胚胎发育期与平腹小蜂性比的关系 (黄明度等, 1974 )

胚胎发育期( d ) 1 3 5 7

试验期间日平均

温度℃ 相对湿度(%)

子代性比 (♀:♂) 2.9:1 1.9:1 0.4:1 0.2:1 28.2 75.4

平腹小蜂能寄生其他昆虫卵:柞蚕卵、芭蕉弄蝶、蓖麻蚕、松毛虫、家蚕卵。不同卵的大小也影响子代蜂的性比。

Page 11: 生物防治 4

不同卵的大小对平腹蜂子代的影响 表 六种寄主卵的大小比较

寄主名称 荔蝽卵 柞蚕卵 芭蕉弄蝶卵 蓖麻蚕卵 松毛虫卵 家蚕卵

每克卵粒数 92 110 446 478 701 1619

卵 型 近圆球 扁圆 半球 椭圆 椭圆 扁圆

卵直径 ×高( mm )

2.72×2.5 2.8 × 1.8 1.77 × 0.6 1.93 × 1.2 1.6 × 1.3 1.28 × 0.8

Page 12: 生物防治 4

(( 续续 )) 不同卵的大小对平腹蜂子代的影响不同卵的大小对平腹蜂子代的影响 表 寄主卵大小、不同发育期与子代性比关系

寄主卵发育历期 1d 2d 3d 5d 8d 11d

荔蝽卵 10.2 : 1 8.68 : 1 6.7 : 1 5.9 : 1 5.66 : 1柞蚕卵 11.3 : 1 9.1 : 1 7.9 : 1 6.77 : 1 第 9 天孵

化芭蕉弄蝶卵 2.69 : 1 1.84 : 1 1.5 : 1 0.4 : 1 第 6 天孵

蓖麻蚕卵 0.79 : 1 0.66 : 1 0.6 : 1 0.29 : 1 第 6 天孵化

松毛虫卵2.88 : 1 1.92 : 1 0.4 : 1

0.17:1(6d)

第 8 天孵化

家蚕卵 1.03 : 1 0.73 : 1 0.47 : 1 0.07 : 1 第 9 天孵化

Page 13: 生物防治 4

温度对平腹小蜂发育的影响 温度影响蜂的发育速率和发育历期。 表 平腹小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黄明度等, 1974 )

处理温度 ( ℃ )

24 25 26 27 28 29

发育天数 32.5 31.0 24.4 23.0 16.5 17.5理论发育天数 32.5 28.0 24.4 21.6 19.3 17.7发育速率 3.07 3.22 4.09 4.34 6.02 5.71处理温度 ( ℃ )

30 31 32 33 34

发育天数 16.0 14.7 14.1 13.8 13.9理论发育天数 16.1 15.2 14.2 13.9 13.4发育速率 6.25 6.80 6.99 7.24 7.19

Page 14: 生物防治 4

图 平腹小蜂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

Page 15: 生物防治 4

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平腹小蜂的孤雌生殖率

发育温度 ( ℃ ) 26 28 30 32 33 34

试验蜂数 35 32 36 35 41 27

孤雌生殖蜂数 1 5 6 8 12 21

孤雌生殖率( % ) 2.8 15.7 16.7 22.9 29.3 77.7

Page 16: 生物防治 4

温度对平腹小蜂成虫产卵量及寿命的影响

温度 ( ℃ ) 16 20 25 30 35

每头雌蜂每天产卵量(粒) 1.9 1.8 4.7 7.0 0.8

平均寿命( d ) 87.6 71.5 42 47.7 25.4

Page 17: 生物防治 4

图 平腹小蜂的冬期休眠率

Page 18: 生物防治 4

温度对平腹小蜂休眠的影响

处理温度( ℃ )

供试蜂数(头)

羽化数(头)

休 眠虫数

(头)百分率( % ) 虫态

20 399 332 67 16.7 预蛹17 71 0 71 100 预蛹

25~17 127 23 104 81.8 预蛹23~17 134 6 128 95.5 预蛹20~17 58 0 58 100 预蛹

Page 19: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幼虫发育阶段与休眠的关系

低 温处理虫态

供试数(头

羽化数(头

休 眠

头数 百分率( % ) 虫态

2 龄幼虫 92 9 83 90.0 预蛹

3 龄幼虫 112 102 10 8.0 预蛹

预 蛹 146 138 8 5.4 预蛹

Page 20: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低温度贮存后的羽化率 (%)

贮存温度与天数 2 龄虫 预蛹 初蛹( 黄 )

后蛹( 黑 )

0~5( )℃

10d 98.4 97.4

20d 98.3 96.9 91.5

30d 82.9 97.9 96.4

4~8( )℃

80d 87.0

100d 46.3

180d 45.0

360d 17.3

10~12

( )℃

120d 97.8 54.6

150d 96.2 46.8

180d 97.3 34.0

Page 21: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交配、产卵期间光照度与平腹小蜂交配、产卵期间光照度与子代性比关系子代性比关系

光照度 (lx) 95 20 7 2

子代性比 (♀: ♂) 3.1 : 1 0.7 : 1 1 : 1 0.5 : 1

Page 22: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的人工繁殖平腹小蜂的人工繁殖

在广州地区,荔技蝽象每年发生 1 代,越冬成虫产卵至 5 ~ 6 月,之后荔枝园内缺乏荔蝽卵,平腹小蜂需寻找其他寄主卵。翌年,越冬的成蜂的数量极少,不能自然控制荔蝽的发生,需人工大量繁殖,及时放蜂防治。

繁蜂时期 繁蜂方法与贮存 大田放蜂

Page 23: 生物防治 4

繁殖平腹小蜂(一)繁殖平腹小蜂(一)

Page 24: 生物防治 4

繁殖平腹小蜂(二)繁殖平腹小蜂(二)

Page 25: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越冬平腹小蜂越冬

Page 26: 生物防治 4

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Page 27: 生物防治 4

人工卵和萤光标记的人工卵人工卵和萤光标记的人工卵

Page 28: 生物防治 4

被寄生的人工卵(卡)被寄生的人工卵(卡)

Page 29: 生物防治 4

表 表 1212 种人工卵液配方与平腹小蜂发育的结果种人工卵液配方与平腹小蜂发育的结果虫蛹血淋巴含量 蛋黄牛奶

水总量化蛹率

(%)羽化率

(%)雌雄性比

家蚕蛹血淋巴

15 85 74.34 (ab) 79.66 (ab) 2.6 : 1

10 90 75.48 (b) 84.27 (ab) 3 : 1

7.5 92.5 77.10 (ab) 89.17 (ab) 3.5 : 1

蓖麻蚕蛹血淋巴15 85 92.72 (a) 83.97 (ab) 4.7 : 1

10 90 89.84 (a) 66.50 (ab) 3.2 : 1

7.5 92.5 87.63 (ab) 89.49 (a) 3.4 : 1

柞蚕蛹血淋巴

15 85 93.49 (a) 71.50 (ab) 4.5 : 1

10 90 92.38 (a) 79.47 (b) 4.5 : 1

7.5 92.5 86.35 (ab) 80.10 (ab) 2.4 : 1

5 95 77.45 (ab) 62.27 (b) 2.2 : 1

家蚕蛹 + 柞蚕蛹7.5+7.5 85 91.76 (a) 71.76 (ab) 4.9 : 1

7.5+7.5 85 89.77 (a) 75.50 (ab) 3.8 : 1

Page 30: 生物防治 4

表 人工寄主卵和柞蚕卵群体繁殖的繁殖系数

蜂种来源 蜂:卵 接入雌蜂数

平均寄生率( % ) 子蜂数

繁殖系数 *(倍)

人工卵蜂 1 : 4 24 65.65 4963 21.3

柞蚕卵蜂 1 : 4 24 53.6 5470 24

人工卵蜂 1 : 2 48 80.9 5215 12

柞蚕卵蜂 1 : 2 48 62.5 6769 11.6

* 繁殖系数 = 子代蜂数 / 母代蜂数

Page 31: 生物防治 4

存 在 问 题存 在 问 题

1 、果园缺少荔蝽卵( 6 月以后)时期, 平腹小蜂的动向;2 、果园保护,增加自然越冬数量问题;3 、与跳小蜂的关系。

1 、果园缺少荔蝽卵( 6 月以后)时期, 平腹小蜂的动向;2 、果园保护,增加自然越冬数量问题;3 、与跳小蜂的关系。

Page 32: 生物防治 4

平腹小蜂的其他种类:白跗平腹小蜂( Anastatus albitarsis)是多种

松毛虫、舟蛾、毒蛾、枯叶蛾等害虫的寄生天敌,被应用于松毛虫的防治。

舞毒蛾平腹小蜂( A. japonicus)是舞毒蛾、天幕毛虫、多种松毛虫、枯叶蛾等害虫卵寄生蜂,可用柞蚕卵繁殖。

黄纹平腹小蜂( Anastatus sp.)也是多种松毛虫、枯叶蛾、大蚕蛾的卵寄生蜂。东北应用此蜂防治落叶松毛虫。

双斑平腹小蜂( Anastatus sp.)是四川的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人工放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Page 33: 生物防治 4

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利用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利用

三、农林害虫的其他寄生性天敌的利用

Page 34: 生物防治 4

金小蜂科(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Pteromalidae)的重要种类)的重要种类::

黑青小蜂( Dibrachys cavus )防治棉仓中的棉红铃虫,寄生率 33.6% ,放蜂后提高到 95.9%

蝶蛹金小蜂( Pteromalus puparum )的主要寄主有 :

小菜粉蝶( Pieris rapae ) 玉带凤蝶( Papilio polytes )

花椒凤蝶( P. xuthus ) 对花椰菜地的小菜粉蝶的寄生率 21%~38% ,放蜂后提高到 63%~68% 。

Page 35: 生物防治 4

姬小蜂科(寡节小蜂科姬小蜂科(寡节小蜂科 EulophidaeEulophidae ))

螟卵啮小蜂( Tetrastichus schoenobii ) 是三化螟卵期的重要寄生蜂。它寄生兼啮食。在海南省,三化螟卵的寄生率达 77%~99% 。做过许多助迁和保护试验。

Page 36: 生物防治 4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是种类很多的一大类群,一般个体较大。但基础研究较薄弱。研究较多的有:桑蟥聚瘤姬蜂( Gregopimpla kuwanae )寄生桑蟥、桑螟、直纹稻苞虫、二化螟、茶蓑蛾、马尾松毛虫等害虫。棉铃虫齿唇姬蜂( Campoletis chlorideae )寄生棉铃虫、烟夜蛾、粘虫等。 稻田常见的姬蜂有:菲岛抱缘姬蜂( Temelucha philippinensis )、广黑点瘤姬蜂( Xanthopimpla puctata )、趋稻厚唇姬蜂( Phacogenes sp. )近年研究的小菜蛾重要天敌弯尾姬蜂( Diadegma semiclausum )

Page 37: 生物防治 4

茧蜂科( Braconidae )也是寄生蜂的重要类群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 )

紫胶白虫茧蜂( Bracon greeni )是紫胶白虫( Eublemma amabilis )的重要天敌。广东丰顺放蜂区寄生率一般为 50%~70% ,最高达90% 以上,原胶的质量提高 1~2 个等级。

Page 38: 生物防治 4

缘腹卵蜂科(黑卵蜂科 Scelionidae )是多种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昆虫的重要天敌,如三化螟卵块的长腹黑卵蜂( Telenomus rowani )、短腹黑卵蜂( Telenomus dignus );寄生粘虫的粘虫黑卵蜂( T. cirphivorus );寄生东亚飞蝗的飞蝗黑卵蜂( Scelio uvarovi )螯蜂科( Dryinidae )寄生稻飞虱、叶蝉的螯蜂已知

有 7 种。肿腿蜂科( Bethylidae )是蛀木害虫的体外寄生蜂。

近年为防治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应用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a guani )。

Page 39: 生物防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