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记记记记记记记记记 记记 记记记 记记记记记记记 记记记记记记 西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第一部分 记者的提问艺术. 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说:“判断一个人要根据他的问话,而不是他的回答。”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还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聪明的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 . 海敦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 —— 也就是向别人提问 —— 为基础写成的。”. 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 问题类型有很多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Page 2: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第一部分 记者的提问艺术

Page 3: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说:“判断一个人要根据他的问话,而不是他的回答。”

•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还有一位哲学家说过:“聪明的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 . 海敦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为基础写成的。”

Page 4: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

• 问题类型有很多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 一、从对提问目的接近程度来划分,可分为:

• 直接性问题• 间接性问题

Page 5: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二、从对回答的限定程度或自由度来划分,可分为:

• 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

Page 6: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三、从问题的本质属性来划分:• 事实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 动机性问题• 态度性问题

Page 7: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第二节 问题的设计与排序

Page 8: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一、设计问题的技巧• 1 、避免设计笼统、抽象、或过于专业化的问

题• 2 、避免使用不确切的词语• 3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句子• 4 、问题要尽量获得具体或事实的答案• 5 、问题要克服偏差,追求精确• 经常会发生问句设计的不当而导致答案误差的

产生,这种不当有几个方面:• ( 1 )问题带有引导的含义,失去客观性。• ( 2 )问题容易引起反感• ( 3 )问题没有给与对象充分的回答余地。

Page 9: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6 、避免提令对象难堪的、或对方禁忌和敏感的问题

• ( 1 )释疑法。• ( 2 )假定法。• ( 3 )转移法。• ( 4 )模糊法。

Page 10: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7 、问题要考虑时间性• 8 、要对问题确定界限、避免混淆• 遵循这一原则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 1 )一个问题一个要点• ( 2 )拟定问题要有明确的界限。• 9 、问题的预期回报要适合对象

Page 11: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二、设计问题时的常见错误• 1 、概念抽象• 2 、问题含糊• 3 、问题带有倾向性• 4 、问题有多重含义

Page 12: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三、问题的排序• 1 、用一个能引起对象兴趣的问题开始

访• 2 、先问一般性问题• 3 、将需要思考的问题放在问卷中间• 4 、在关键点插入提示• 5 、把敏感性问题、威胁性问题放在最

Page 13: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第三节 提问的方式• 一、正问• 二、侧问• 三、反问• 四、激问• 五、错问• 六、暗问• 七、两难问• 八、追问

Page 14: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第四节 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Page 15: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一、提问要简洁• 二、提问要具体• 三、提问要间接• 四、提问要得体• ( 1 )掌握分寸• ( 2 )委婉贴切• ( 3 )因人设问• 五、提问要到位• 六、要提有特点的问题• 七、要提对方感兴趣的问题• 八、少提或不提诸如“请问您有什么感想”之

类的问题

Page 16: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在面对面的采访中,特别是在向采访对象提问时,经验不足的记者常常会出现下列情形:

• 1 采访目的不明确,导致提问缺乏系统性。• 2 提的问题简单、机械,采访气氛紧张,经常冷场。• 3 为避免冷场而提不相关的问题。• 4 问题很快就提完了,或被对方答完了,记者提不出新的

问题。• 5 听任对方漫无边际地谈下去,而不插问或往主题上引导。• 6 突然插问,打断对方谈话,引起对方不满。• 7 提问肤浅,导致对象回答肤浅或产生厌烦情绪。• 8 提问空泛,对方难以回答。• 9 提问含混,使对方的谈话跑了题。• 10 提问太外行,对方不愿回答。

Page 17: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另外,采访中有很多不该问或不宜多问的问题:

• 1 、超出采访对象的身份和经验范围的问题;• 2 、有损采访对象的自尊心和感情的问题;• 3 、机密与个人隐私问题;• 4 、基本常识问题;• 5 、有失记者身份的问题;• 6 、受众早已熟知和并不关心的问题;• 7 、专业性太强或过于外行的问题。

Page 18: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第二部分 记者的形体语言

第一节 身体语言( body language )

Page 19: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身体语言是“以身体的活动或表情等代替语言,与他人沟通意见者称之。身体语言使用时,可能是意识的,也可能是非意识的,甚至是潜意识的。”

• •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Page 20: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一个信息的传递 =7% 的语言 +38% 的语音+55% 的表情

• 心理学家发现,“当听话人觉得一个人的言辞和他的体态语言之间存在矛盾时,他会有五倍的可能性去信赖后者。”

• ——《心理学与你》( psychology & you ), [英 ]朱莉亚 .

贝里曼 (Julia c.berryman)等著,武跃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Page 21: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通常情况下(特殊情况例外),头部动作表达的意思有如下几个方面:

• 1 、点头表示肯定、答应、赞同、友好、满意、信任或“跟我来”、“到这边来”、“是我”、“在这里”等;

• 2 、头部端正表示自信、严肃、正派、自豪、专注、勇敢、情绪饱满、精神面貌良好等;

• 3 、头部前倾表示倾听、期望、同情、关心等;• 4 、头部向后表示惊奇、恐惧、退让、迟疑等;• 5 、扬头表示傲慢、藐视等;• 6 、摇头表示否定,摆头表示离开等;漫不经心。• 7 、头部下垂表示顺从、羞涩、内疚、忧虑、沉思等;• 8 、头部斜倾表示怀疑、疲倦、情绪低落、倾听等。

• 以上只是头部语言的一些基本功能。在实际生活中,语言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运用不同的头部语言。

Page 22: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的肌肉动作所表达的情绪涵义,或讯息涵义。”

• 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 美国传播学家罗斯认为,在传播活动中,人们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 35% 是由语言符号传播的,其余 65% 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这 65% 的信息中,仅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占 55% 。

Page 23: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在人体各器官中,眼睛是最能够传情达意的部位。所以劳夫 ·瓦多 · 爱默生就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日本有句俗语也说:“眼睛的表情比嘴说话更能传情。”

• 眼睛是人体外部最小的器官,却是表情达意最为丰富最为微妙的器官。研究发现,在社群传播中,人们大约用 30%——60%的时间与别人眼目传神。

Page 24: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人的体态中,手势传递的信息也极为丰富,可以说,手是传情达意的最有力的手段,手势可视为人的“第二张面孔”。心理学认为,人做出不同的手势动作就会流露不同的情绪状态 .

Page 25: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姿势分动姿和静姿两种。动姿是一个人通过动作表现出的、变动着的躯体外在状态,包括点头、握手、拍肩、目光、面部表情等。静姿是相对稳定的躯体外在状态,包括立姿、坐姿、睡姿、蹲姿、俯姿等。

Page 26: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身体语言包含的内容还很多,如气味、肤色等,心理学上甚至将其细论到头发、瞳孔、胃肠胀气等。限于篇幅和实用性,这里不再细论。总而言之,记者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新闻采访。无论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判断采访对象的情绪状态,抑或以身体语言向对象传达记者的态度意见,其实际功用都毋庸置疑。

Page 27: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第二节 服饰语言( dress language )

Page 28: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服饰附着在人体上,与躯体共同构成人的外貌形象,是为形体。故形体语言由身体语言与服饰语言共同构成。服饰语言乃是以服装及其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演进,每个历史阶段的服饰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服饰发展至今,已经凝聚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文化意义。

• 从语言学角度讲,服饰作为非语言符号,具有同语言一样可以交流信息和传达感情的功能。只不过正是因为它的非语言符号性质而使得它的该功能同语言相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已。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或在特定的语境中,服饰语言却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Page 29: 记者的提问艺术与形体语言 余志海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 建议记者对待服饰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①服装要整洁、端庄。在采访不同行业时,有时需要改换行头,以适应对象的需要。必要时,穿上该行业的服装。

• ②着流行服饰切勿过分超前,除考虑个人风格外,更要考虑采访对象的接受程度。

• ③勿与采访对象争奇斗艳,否则,会引起对方不悦。• ④勿让服装超越人品之吸引力。• ⑤对于女性记者而言,不修边幅可能会给人造成索然无味甚至半男不女的印象。这种印象应尽可能避免。

• ⑥在正式场合,女装不可过露,男装不可过随。• ⑦勿在鼻子、唇部、脸部诸不适当的部位上穿孔及装点饰品。

• ⑧要保持发型自然,不要过度修染或做作。• • 此外,还应注意两点,那就是:①指甲要洁净,甲缝无污物;②牙齿要清洁,齿缝无菜屑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