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贝贝

贝 类 学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贝 类 学. 常 亚 青 教授.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水产养殖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 贝类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态学、分类学 具备贝类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贝类分类方面的基本知识 贝类形态结构比较及鉴别常见的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种类 掌握贝类特别是双壳和腹足类动物的呼吸、消化、繁殖、神经、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贝类分类等.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贝类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贝类分类的基本理论。 3 .具有贝类形态解剖和贝类种类鉴别的基本方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贝  类  学

贝 类 学

常 亚 青 教授

Page 2: 贝  类  学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水产养殖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 贝类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态学、分类学• 具备贝类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贝类分类方面的基本知识• 贝类形态结构比较及鉴别常见的和经济价值

较高的贝类种类• 掌握贝类特别是双壳和腹足类动物的呼吸、

消化、繁殖、神经、循环、排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以及贝类分类等

Page 3: 贝  类  学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贝类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学的基本知识。2 .掌握贝类分类的基本理论。3 .具有贝类形态解剖和贝类种类鉴别的基本方法。4 .了解贝类学研究的现状、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

应用前景。5 .掌握重要经济种类和常见贝类的拉丁文学名,具

有初步的贝类资源调查和分析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授课,并通过阅读相关参考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Page 4: 贝  类  学

序号 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绪论 1

2 第一章 总 论 2

3 第二章 贝类的外部形态 3 2

4 第三章 贝类的内部构造 5 6

5 第四章 贝类的分类 3 4

6 第五章 贝类的生态 2

7 第六章 贝类的生理 2

8 第七章 贝类的繁殖、个体发生及生长 2

合计 20 12 32

Page 5: 贝  类  学

三、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 成绩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实验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课程考试占 70% ,实验课成绩和平时成绩占 30% 。

• 课程考试评定方式以课程考试试卷所得分值计算,实验课和平时成绩以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平时表现所得成绩计算。

Page 6: 贝  类  学

绪论

一.贝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贝类学, Malacology 或 Conchocogy 。研究贝类或软体动物形态、生态、生理、发生和分类方面的科学,称为贝类学。其研究范围涉及解剖学、生态学、生理学、发生学和分类学。

Page 7: 贝  类  学

解剖:形态、内部构造生态学:贝类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生理学:繁殖(习性、生理调节)、消化

(摄食消化生理)、神经,肌肉生理等发生学:贝类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等分类学:贝类分类系统的划分,分科分类

Page 8: 贝  类  学

二.贝类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 .食用 由于贝类容易捕捞,从渔猎、石器时代

就已成为人们猎取、食用的对象,双壳类(蛤子),单壳类(鲍、螺)头足类(鱿鱼)除掘足类、无板、单板及多板类外,几乎都可食用。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的堆积物中就发现有贝壳存在( 5万年前)。

Page 9: 贝  类  学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前 384至前 322 )时期人们就已能采捕利用许多贝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贝类的研究日益增加。同时,开展了半人工、全人工养殖和增殖,利用的种类越来多,成为人类部分蛋白质来源,这其中最出名的有:

Page 10: 贝  类  学

• 双壳类: 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蚶(泥蚶、毛蚶、魁蚶)、贻贝、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日月贝、蛏(竹蛏、缢蛏)、西施吞、文蛤、蛤仔(菲律宾蛤、杂色蛤),中国蛤蜊、四角蛤蜊,青蛤,鸭嘴哈等。

Page 11: 贝  类  学
Page 12: 贝  类  学
Page 13: 贝  类  学
Page 14: 贝  类  学

腹足类:鲍(皱纹盘鲍、杂色鲍)、香螺、红螺、蝾螺、玉螺、泥螺、角螺等。

头足类:乌鱼、柔鱼、蛸(真蛸、短蛸、长蛸)

Page 15: 贝  类  学

2 .工艺品、装饰品、货币 由于有些贝类贝壳珍珠厚,富有光泽,故很早就被人们用来作工艺品、装饰品,如宝贝、鸡心螺、泥螺、瓜螺、珍珠贝始终为人们所喜爱。某些贝类如珍珠贝等可分泌珍珠,就更使贝类受到人们的推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利用贝类这一特性生产珍珠,珍珠不仅可供观赏,同时可用于装饰,医药制用贝雕工艺品等行业。如广东合浦珍珠(马氏珠母贝),另外,在古代,贝壳还被用来充当货币,这其中以宝贝科种具多。

Page 16: 贝  类  学

3 .药用 许多贝类可作药用,包括它们的贝壳和软体

部。• 鲍壳,中医上称“石决明”,有明目清热之功效• 蚶壳中药称“瓦楞子”,可治胃溃疡,胃炎• 此外,牡蛎壳,石鳖,文蛤壳、青蛤壳、珍珠粉

等均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同样,贝类的软体如蚶肉,贻贝肉陆牛肉等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贻贝肉俗称海鸡蛋,淡菜,有补血,滋阴补阳之功效,还可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之病症。近年国外已开始利用贝类提取抗菌素,抗肿瘤物质。

Page 17: 贝  类  学

4 .其它

除上述用途以外,还有1 )饲料和肥料 有些低值贝类如淡水一些小型贝类可作

鱼、蟹的饲料,海水中的蓝蛤、突壳肌蛤、鸭嘴蛤、贻贝等可作养虾、鱼饲料。此外,牡蛎等一些贝壳还可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添加剂。许多低值产量大的贝类如蓝蛤还可用作农田肥料。

Page 18: 贝  类  学

2 )工业用

贝壳主要成分为 CaCO3 ,有些沿海地区用作涂料,橡胶,牙膏的成分,如南海一些地区以贝壳烧石灰,特别是砗 磲烧的尤白,粉刷墙壁有光泽。另外,牡蛎、泥蚶均可烧制石灰。

Page 19: 贝  类  学

5 .有害的方面

1 )对港湾、建筑、水运交通的危害• 船蛆:生活在木材中,将其钻凿一空,

对海港的木船,木制结构危害很大• 海笋类贝类,生活在水中的岩石中,解放初期对塘沽港岩石建筑损害很大,马特海笋、贻贝、牡蛎、附着于船体上,影响船速;

Page 20: 贝  类  学

2 )对工厂、发电场冷却水管的阻塞

贻贝、牡蛎;

Page 21: 贝  类  学

3 )对海水增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肉食性贝类,如虫荔枝螺、玉螺、肉食双壳类(孔螂),脉红螺、单齿螺等

Page 22: 贝  类  学

4 )对人类的危害

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Page 23: 贝  类  学

1 .贝类学研究简史 由于贝类具有易捕、可食、装饰及充当货币的功能,与人类关系密切,故亚里斯多德将贝类分为有壳和无壳两大类,同时还根据贝类的栖息地,将其分为陆地、淡水贝类和海洋贝类两大类。以后许多学学者如普林尼( 23-79 ),贝略、龙德勒、格斯纳等对贝类都作了众多研究。

三、现代贝类学的研究概况

Page 24: 贝  类  学

从 15-16世纪起,资本主义掠夺式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考查探险的兴起,在掠夺资源的现时,采集了大批贝类标本,建立了许多大的博物馆,为贝类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贝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人们增加了对贝类的认识,在贝类的分布、解剖、发生、分类和贝类化石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Page 25: 贝  类  学

贝类学的真正建立,是以李斯特 1685年出版的名著“ Historiae Conchyliorum” 为标志的。此外 18世纪,分类学家林奈,拉马克等对贝类均作了大量研究。

Page 26: 贝  类  学

总结世界贝类学发展历史,此门科学从逐步形成到现在共经历了三个时期:

1 )古代,此期对贝类主要处于粗浅的认识

2 )文艺复兴时期,世界性探险与考查为贝类研究开阔了天地;

Page 27: 贝  类  学

3 )近代

( 17世纪末到现代),从李斯特始,此期又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许多博物学家,图谱学家和纯粹贝壳学家,他们多以贝壳为依据进行贝类的分类工作;

第二阶段:贝类分类研究不仅注重贝壳的特征,并且以动物的一般形态作为分类证据;

第三阶段:以贝类的构造作为分类上的标准,结合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作为补充。

Page 28: 贝  类  学

最新的研究趋势是:逐渐开展有关贝类生理、生态、生化和生物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例如贝类的消化吸收生理,贝类的潮间带生态学,贝类生物能量学,贝类有效微量成分的提取,贝类变态及诱导变态,贝类行为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Page 29: 贝  类  学

2 .我国贝类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1 )古代 根据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中发现的旧石器时

代的贝壳推测,远在五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利用贝类了。此后许多书籍如《尔雅》、《艺文类聚》、《酉阳杂俎》、《太平御览》、《埤雅》、《本草纲目》、《闽中海错疏》、《格致镜原》和《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等,都有关于贝类的记载。约在 2千年前我国人民已开始养殖河蚌采集珍珠及养殖牡蛎,其中前者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Page 30: 贝  类  学

2 )现代

十九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兴起,工业发展极快,航海技术有了突破,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许多国家组织了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调查,其中有一些科学家参加,在这一阶段中,我国贝类研究主要是一些外国人作的。相继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专著,有些模式标本至今还保留在外国博物馆。

Page 31: 贝  类  学

“五四”以后,我国开始贝类的研究工作, 1928 和 1929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和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相继成立,贝类的调查研究才做了一些零星的工作,并发表了一些论文。抗战期间,由于沿海地区多被日本人占领,故海产贝类的研究无法进行,仅调查了四川、云南等地的淡水及陆地贝类 .

Page 32: 贝  类  学

至 1949年前,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我国贝类仅作了一些零星的工作,没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调查研究。此期间主要学者有秉志、张玺、金叔初、阎敦建等。

Page 33: 贝  类  学

3 )建国以后贝类学研究的发展

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相继成立,各沿海省、市也相继建立了海洋及水产研究所和养殖场等,贝类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期主要学者以张玺、齐钟彦、楼子康、马秀同等为代表。

Page 34: 贝  类  学

建国以后贝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A :贝类区系调查 在张玺教授指导下,已完成我国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广东西沙群岛(南海诸岛)的调查工作,初步了解了我国贝类的主要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发表了许多专题论文,专著《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体动物》、《贝类学纲要》、《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国经济动物志 --海产软体动物》等。

Page 35: 贝  类  学

B 贝类解剖方面: 已经发表的论文有乌贼、钉螺、牡蛎、皱纹盘鲍、红条毛肤石鳖、玛瑙螺、缢蛏、蛤仔等的形态解剖。

Page 36: 贝  类  学

C .贝类生态习性和繁殖等方面: 在海产贝类方面,已对多数经济贝

类的生态习性、繁殖发生、人工育苗和养殖方法做了研究并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为贝类增养殖提供理论指导,另外,还发表了一些贝类引种、多倍体育种、贝类病害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