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西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第一节 概述. 1 、糖类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 2 、如以能否被人类消化利用来分类,则可分为: 有效糖类物质(有效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等单糖、普通低聚糖及淀粉等多糖; 无效糖类物质(无效碳水化合物)--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等多聚糖及有些低聚糖,如水苏糖等。. 3 、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意义 食品中主要含量指标; 标志着食物的热量,提供能量; 食品中的风味物质(质构、形态、口感、物化性质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Page 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1 、糖类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低聚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麦芽低聚

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

第一节 概述

Page 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如以能否被人类消化利用来分类,则可分为: 有效糖类物质(有效碳水化合物)--葡萄糖、

果糖等单糖、普通低聚糖及淀粉等多糖; 无效糖类物质(无效碳水化合物)--果胶、半

纤维素、纤维素等多聚糖及有些低聚糖,如水苏糖等。

Page 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食品中糖类物质测定意义 食品中主要含量指标; 标志着食物的热量,提供能量; 食品中的风味物质(质构、形态、口感、物

化性质等); 食品工业生产中重要控制参数和指标。

Page 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4 、食品中糖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根据糖类物质的理化性质作为分析原理制

定的各种分析方法。 间接法:根据已知食品的组成,扣除测定的水分、

蛋白质、粗脂肪、总灰分等含量以后,利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通常以无氮抽提物或总碳水化合物来表示。

Page 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物理法:相对密度法、旋光法、折光法化学法:还原糖法、碘量法、比色法色谱法:纸层析、薄层层析、 GC 、 HPLC

酶 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发酵法:测不可发酵糖重量法:测果胶、纤维素、膳食纤维素

Page 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第二节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一、可溶性糖的提取和澄清

(一)提取目的:将被测组分(可溶性糖)提取完全,非糖

成分(干扰组分)尽量排除。常用提取剂:水( 40-50℃ )、 70%-75% 乙

醇溶液

Page 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主要考虑: 提取液含糖量最好控制在 0.05—0.35g/100g 左右; 含脂肪样品,如乳酪、巧克力、蛋黄酱、调味品等,需先经脱

脂后再用水提取; 含有大量淀粉及糊精的食品,宜用 70%—75% 乙醇溶液提取; 鲜活产品,如谷物、薯类、果蔬等,应避免提取过程中淀粉酶

的水解(先经灭酶); 含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样品,先除去酒精和二氧化碳后再处理。 提取过程如用水提取,还要加入 HgCl2, 防低聚糖被酶水解。

Page 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澄清

目的:除去提取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使提取液清亮透明,达到准确的测量糖类。

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色素、蛋白质、单宁质、有机酸、氨基酸、果胶质、可溶性淀粉等。

Page 1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1 、糖类澄清剂的要求: 能较完全地除去干扰物质; 不吸附或沉淀被测糖分,也不改变被测糖分的理化

性质; 过剩的澄清剂应不干扰后面的分析操作,或易于除

掉。

Page 1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常用的澄清剂

中性乙酸铅 乙酸锌 -亚铁氰化钾溶液 硫酸铜 -氢氧化钠溶液 碱性乙酸铅 氢氧化铝溶液(铝乳) 活性炭

Page 1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澄清剂的用量: 用量适当 ,用量太少,杂质除去不完全;用量太多

可能造成较大误差。 一般先向样液中加入 1 ~ 3 ml 澄清剂,充分混

合后静置。 用醋酸铅作澄清剂时要除铅。但除铅剂在保证使铅

完全沉淀的前提下尽量少用。

Page 1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直接滴定法( GB 法)

1 、原理:葡萄糖(样品溶液 ,约 0.1%浓度) + 碱性铜试剂→产物

2 、方法: 2min内加热至沸腾,在 1min内,以 1 滴 /2s 的速 度滴至终点。

3 、指示剂:次甲基蓝(分子式见书 P115 )

氧化态(蓝色)→ 还原态(无色)←

二、还原糖的测定

Page 1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4 、计算:

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

式中: m1—10ml碱性酒石酸钾钠铜溶液相当的葡萄糖质量(由标定时求出, mg );

m2— 样品质量( g );

V0— 样品溶液总体积, ml ;

V— 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 ml 。

Page 1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5 、说明与讨论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 ;

不能使用硫酸铜 -氢氧化钠作为澄清剂 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了少量亚铁氰化钾

本法以测定过程中的 Cu2 +量为计算依据,因此,在样品处理时,不能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澄清剂

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 样品溶液必须进行预测

Page 1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高锰酸钾法

1 、原理: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使铜盐还原成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亚铜能使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再用KMNO4 溶液滴定硫酸亚铁,即可标出还原糖的量。

还原糖 +碱性铜试剂(斐林试剂)→ Cu2O( 沉淀 ) → 过滤(古氏坩埚)→ 洗涤(热水, 60℃ )→ 溶解(酸性硫酸铁溶液)→ Fe2+ (与 Cu2+ 等当量)(用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 Fe2+ ,根据消耗的 ml 数,计算 Cu2O 量)

Page 1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反应式:

Cu2O+ 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10FeSO4+2KMnO4+8H2SO4 =

5Fe2(SO4)3+2MnSO4+K2SO4+8H2O

根据以上反应式, 1mol Cu2+ 生成 molFe2+,10molFe2+ 消耗 2molKMnO4, 故 1molCu2+ 相当于 1/5molKMnO4 。

Page 1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测定方法 取 50ml 处理的样液→于 400ml烧杯→加 A 、 B

液各 25ml→ 加热在 4min 左右沸腾→再煮2min→趁热抽滤→用 60℃ 水洗烧杯和沉淀→直到洗液不成碱性→将抽滤的纸(或者石棉)及Cu2O→转入原来烧杯→用 25ml硫酸铁溶液冲洗抽滤瓶→使冲洗液全部洗入原烧杯中→加水25ml→ 使 Cu2O 溶解→用 0.1N KMnO4 标液滴定至微红色 .

Page 1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 结果计算:计算还原糖时,先计算出生成的Cu2O 量,再根据糖量表(附表 11 ,也称为门森 -瓦尔格糖量表),查出相应的还原糖量。

10001000

08.143

2

5)( 0 VVcx

1001000

1

2

VV

m

A还 原 糖( % )

Page 2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4 、注意事项 本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与直接滴定

法不同; 样品处理时,不能用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作为澄清

剂; 测定时必须按规定的操作条件进行,必须控制好热源强度,保证在 4 分钟内加热至沸腾;

Page 2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三、蔗糖的测定———盐酸水解法

1 、原理:样品除蛋白质后,其中的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用还原糖的测定方法,确定样品中蔗糖的含量。

蔗糖含量=( x2-x1 ) ×0.95

Page 2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操作方法

吸还原糖样品处理稀释液 50mL→ 于 100ML容量瓶→加→于 68-70℃水浴上 15 分→冷却→加甲基红 2 滴→中和→定容→取此溶液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测定。

Page 2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水解条件用测定还原糖法来测定蔗糖时,为了减少误

差,测得的还原糖应以转化糖表示。

Page 2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 ( 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等 ) 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总糖反映的是食品中可溶性单糖和低聚糖的总量,其含量高低对产品的色、香、味、组织形态、营养价值、成本等有一定影响。

总糖的测定是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常用方法有直接滴定法,蒽酮比色法,以转化糖计。

四、总糖的测定

Page 2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 直接滴定法

1 、原理:样品经处理除去蛋白质等杂质后,加入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为还原性单糖,以直接滴定法测定水解后样品中的还原糖总量,再按下式计算总糖的含量。

Page 2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测定取样液 50ml 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入 5ml

6mol/L 盐酸 → 68-70 ℃ 水浴中加热 15 分钟→冷却加入 2 滴甲基红→用 20%NaOH 溶液调至中性→加水至刻度定容→用其滴定斐林试剂( 同还原糖的测定 )

Page 2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Page 2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说明与讨论 总糖测定结果一般以转化糖计,但也可以以葡萄糖计,要

根据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而定。如用转化糖表示,应该用标准转化糖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如用葡萄糖表示,则应该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标定。

在营养学上,总糖是指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糖类物质的总和,包括淀粉。这里所讲的总糖不包括淀粉,因为在测定条件下,淀粉的水解作用很微弱。

Page 2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蒽铜的比色法

1 、原理:糖与硫酸反应脱水生成羟甲基呋喃甲醛,生产物

再与蒽铜缩合成兰绿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溶液中糖的浓度成正比,可比色定量。

Page 3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操作方法

样品测定 : 吸取样品液 1ml (含糖量 20 - 80mg/L ) 系列标准溶液 →于比色管中 蒸馏水 1mL (作参照)

→加 5ml蒽铜试剂→摇匀→盖塞→沸水浴加热 10 分钟→冷却→在 620nm 处比色

标准曲线绘制 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ρ×稀释倍数 ×10 - 4 (%)

Page 3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注意事项 蒽酮试剂应试验当天配制 样液必须清澈透明,加热后不应有蛋白质沉淀 样品颜色较深时,可用活性炭脱色后再进行测定 此法与所用的硫酸浓度和加热时间有关

Page 3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五、可溶性糖类的分离与定量

主要方法: 纸色谱法——分离效果差,操作时间长。 GC 法——糖不易挥发。 薄层色谱法( TLC )——问题同纸色谱法。 HPLC 法特别是离子色谱法( IC 法)——用高性

能阴离子交换柱。

Page 3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淀粉的单体成分为葡萄糖,聚合度为 100-

3000 。按聚合形式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一般淀粉均含有这两种淀粉,但糯大米、糯玉米、糯高梁几乎 100% 为支链淀粉。这两种淀粉的比例不同,改变了淀粉或作用的食用品质。

Page 3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淀粉具有晶体结构,不同来源的淀粉,其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水溶性: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支链淀粉常压下不溶

于水,只有在加热并加压时才能溶解于水。 醇溶性:淀粉不溶于 30% 以上浓度的乙醇溶液。 旋光性:淀粉水溶液具有旋光性,比旋光度为 +201.5 。— +205 。。

水解性:淀粉可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与碘有呈色反应(是碘量法的专属指示剂)

Page 3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样品经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后,用盐酸水解淀粉为葡萄糖,按还原糖法得出葡萄糖总量后,乘以系数 162/180=0.9 后,即为淀粉含量。

( C6H1005) n+nH2O=nC6H12O6

162 180

本法适用于淀粉含量较高,半纤维素、果胶、多缩戊糖等其他多糖成分较少的样品。因为后者在酸性条件下也可被水解生成木糖,戊糖等还原糖,造成结果偏高。

一、酸水解法(通常用盐酸水解( GB/T5009.9 ))

Page 3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淀粉水解:准确称取 0.5g 样品置入 250mL三角瓶中,加 50mL 1 + 4 盐酸溶液,瓶口接上回流冷凝管或长玻璃管,于沸水浴中回流水解半小时,取出,迅速冷却,并用 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或微酸性。脱脂棉过滤,滤液用 250ml容量瓶接收。用水充分洗涤残渣,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为供试糖液。

Page 3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酶水解法 如含有上述非淀粉成分物质较多的麸皮、米糠、粗淀粉应选用

酶水解法:样品经除去脂肪和可溶性糖类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低分子量的糊精(水溶性),过滤后,再用盐酸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然后用还原糖法测定。

葡萄糖糊精、麦芽糖含淀粉样品酸解

液化 糖化

淀粉酶水解

有选择性

Page 3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适用范围及特点:

因为淀粉酶有严格的选择性、只水解淀粉而不会水解其他多糖,水解后通过过滤可除去其他多糖。所以该法不受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果胶质等多糖的干扰,适合于这类多糖含量高的样品,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复杂费时。

Page 3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说明与讨论:

酶水解开始要使淀粉糊化 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 15 分钟,冷至 60℃ 以下,然后再加入

20mL 淀粉酶溶液,在 55—60℃保温 1 小时,并不时搅拌。 取 1 滴此液于白色点滴板上,加 1 滴碘液应不呈蓝色,若呈蓝

色,再加热糊化,冷却至 60℃ 以下,再加 20mL 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酶解液加碘液后不呈蓝色为止,加热至沸使酶失活,冷却后移入 25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匀后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Page 4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三、其他方法 旋光法:普通淀粉的比旋光度常用 203 计,豆类淀粉 200 。称量法:把样品与氢氧化钾酒精溶液共热,使蛋白质、脂肪溶

解,而淀粉、粗纤维不溶。过滤后,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淀粉,使之与粗纤维分离。然后用酸性乙酸(用乙酸酸化)使淀粉重新沉淀,过滤、洗涤(乙醇)、干燥( 105℃ ),扣除灰分后即为淀粉含量。 此法常用于午餐肉,红肠等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其他(加压硫酸水解法,酶—比色法、蒽酮比色法等)

Page 4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四、淀粉其他性质的测定

1 、直链淀粉含量比例的测定 原理:直链淀粉与碘溶液形成深蓝色复合物,支链淀粉

则生成棕红色复合物,在淀粉总量一定,改变直链—支链淀粉的比例,可制成一毓由深蓝到紫红的不同色阶,在 620nm 测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可得出样品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见教材 P142 或 GB/T15684 。

Page 4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淀粉 α化度的测定

淀粉的 α化度也叫糊化程度,即食植物性食品(方便面)有此指标。

α化的淀糊(已糊化淀粉)可被淀粉酶水解生成还原糖,而生淀粉(未糊化)不被淀粉酶作用(不能生成还原糖),可被过滤除去。由二者之差,可计算出淀粉的 α化程度。

Page 4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第四节 粗纤维的测定食品中的粗纤维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组分的物质,包括有纤

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常指不被稀酸、稀碱所溶解的一类物质。

膳食纤维:指不被人的消化系统所消化、分解、吸收的一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戊聚糖、果胶、树胶等。

纤维或膳食纤维有生理功能,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Page 4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粗纤维的测定 定义:用热的稀酸、稀碱依次处理,除去蛋白质、

脂肪,再用乙醇或乙醚除去单宁、色素及脂肪,扣除灰分,即为粗纤维。

方法:物理处理过程,称量测定(纤维素测定仪)。

Page 4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 一)称量法

1 、原理 在热的稀硫酸作用下,样品中的糖、淀粉、果胶

等物质经水解而除去,再用热的氢氧化钾处理,使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而除去。然后用乙醇和乙醚处理以除去单宁、色素及残余的脂肪,所得的残渣即为粗纤维,如其中含有无机物质,可经灰化后扣除。

Page 4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适用范围及特点

该法操作简便、迅速,适用于各类食品,是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分析法。目前,我国的食品成分表中“纤维”一项的数据都是用此法测定的,但该法测定结果粗糙,重现性差。由于酸碱处理时纤维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使测得值与纤维的实际含量差别很大,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Page 4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操作步骤:

称样 2-5g (鲜样 20-30g →) 用乙醚提脂肪后(无脂肪可省略)→转入 500ml锥型瓶→加煮沸的 200ml→连接回流冷凝后→加热煮沸→保持 30mim→30min 后取下→立即用布氏漏斗过滤→用沸水洗至不显酸性(用甲基红检查)。

Page 4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用煮沸的 0.3N NaOH200ml冲洗滤布上的残物于烧杯中→(连接回流冷凝管)→微沸 30 分钟→取出过滤→沸水洗2-3次→洗到酚酞指示剂不呈碱性反应为止→用蒸馏水把滤布上的残存物洗入 100ml烧杯内→倒入有石棉的古氏坩埚内→抽去水份→用 10-20mlC2H5OH洗一次→抽干(或用乙醚洗几次)→将坩埚与内容物→于 105℃烘干箱烘 2-

4h→移入干燥器 30min→称重(恒重)→于 700℃灼烧1hr→ 使残留物全部灰化→干燥冷却→称重(损失重量即为粗纤维的含量)。

Page 4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4 、计算粗纤维%=(a-b)×100/W

a :在 105℃下经干燥后称得的恒重( g ) b :灼烧后称得的重量( g ) w :样品重量( g )

用这种方法测出不完全是粗纤维,还有部分半粗纤维素,戊乳粉及含氮物质。

Page 5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纤维素测定仪法

纤维素测定仪

Page 5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1 、定义:指食品中的不溶性于水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等。2 、方法:用热的中性洗涤剂溶液浸煮样品,可除去

糖分、蛋白质、淀粉、果胶等物质。再经 α— 淀粉酶溶解除去结合态淀粉,最后用水、丙酮洗涤除去残存的脂肪、色素、所残存的干物质即定义为不溶性膳食纤维。见GB/T9822-988,GB/T12394-190 等。

Page 5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饲料、果蔬等样品,① 对于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样品,易形成大量泡沫.粘度大,过滤困难,使此法应用受到限制。② 不包括水溶性非消化性多糖,这是此法的最大缺点。

4 、试剂 中性洗涤剂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

Page 5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1 、概述果胶物质——由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

酸等组成的高分子聚和物,一种植物胶。平均分子量达5 ~ 30万。存在于果蔬类植物组织中,是构成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

果胶物质的三种形态:原果胶、果胶酯酸、果胶酸。

2 、测定果胶的方法有:称量法、咔唑比色法、果胶酸钙滴定法、蒸馏滴定法。

Page 54: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54 食品分析与检验

纤维素 可溶性 果胶

原果胶

甲醇果胶酸

还原胶 半乳糖 醛酸

果胶物质

Page 55: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一、重量法

1 、 原理:利用果胶酸钙不溶于水的特性,先使果胶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再加沉淀剂使果胶酸钙沉淀,测定重量并换算成果胶质重量。

沉淀剂 + 果胶→果胶酸钙采用的沉淀剂有两种:

电介质: NaCl 、 CaCl2 ; 有机溶液:甲醇、乙醇、丙酮

Page 56: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对于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为 20%时,水溶性差,易沉淀的果胶酸用 NaCl 为沉淀剂

对于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为 50%时,水溶性大,难沉淀的果胶酸用 CaCl2 为沉淀剂

对于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为 100%时,用有机溶剂为沉淀剂

聚半乳糖醛酸酯化程度大、水溶性就大,酯化程度会高,酒精浓度也应会大。

Page 57: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方法

称 30-50g (干样 5-10g )于 250ml烧杯→加150ml 水→煮沸 1h (搅拌加水解免损失)→冷却→定溶→ 250ml→ 抽滤→吸滤液 25ml→ 于 500ml烧杯→加 0.1N NaOH 100ml→ 放 30min→ 加 50ml 1N 醋酸→加 50ml 2N Cacl2→ 放 1hr→沸腾5min 后→用烘至恒重的滤纸过滤→用热水洗至无 Cl-→把滤纸 + 残渣→于烘干恒重的称量瓶内→ 105℃烘至恒重

Page 58: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计算

0.9235×G

果胶质 % = -------------- ×100

      W×25/2500.9235 :果胶酸钙换算成果胶质的等数G :滤渣重量, gW :样品重量, g

Page 59: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二、容量法(蒸馏滴定法)

1 、原理 溶解于水的果胶质是由多缩阿拉伯糖和果胶酸钙组

成的 ,测出果胶质的特征部分阿拉伯糖,则可算出果胶质含量。

溴混合液在 HCl 作用下放出溴,溴再与糠醛作用,剩余的溴与碘化钾作用析出碘,可用亚硫酸钠滴定,从而计算糠醛的量。

Page 60: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2 、步骤 称捣碎样 10g 于 250mL烧瓶中→加 12% HCl 100mL

(比重 1.06 )→接冷凝管并在瓶上接一个分液漏斗→于140-150℃ 水浴加热蒸馏液→馏液达 30mL时→从漏斗加 12% HCl 30mL 于烧瓶→继续蒸馏→保持瓶内体积→至馏出液无糠醛(可取馏液 1d 于滤纸上,滴醋酸苯胺试液1d ,有糠醛存在时呈红色)

在馏液中加 12% HCl 使总体积为 300mL→ 取出100mL→ 加 25mL 溴混合液→暗处放 1h→ 加 15% 碘化钾 10mL→ 淀粉指示剂 1d→ 用 0.1N 硫代硫酸钠滴定。

Page 61: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3 、计算

果胶质 =(N ( V2-V1 ) ×0.024×3.7)/W × 100

0.024 : 1N溴溶液 1mL 相当于糠醛的量, g

3.7 :在普通蒸馏条件下,将糠醛换称为果胶质的系数 W :样品溶液相当于样品的量, g

N:硫代硫酸钠标液的当量浓度

V1 :空白滴定硫代硫酸钠标液消耗的体积, mL

V2 :样液硫代硫酸钠标液消耗的体积, mL

Page 62: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三、比色法方法基于果胶物质水解,生成物半乳糖醛酸在强酸中与咔唑的缩合反应,然后对其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定量测定。生成紫红色物质与半乳糖醛酸浓度成正比。

操作: 作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 提取样品中果胶物质,定容 100ml

测定吸光度,查曲线得半乳糖醛酸含量 半乳糖醛酸( μg/ml ) ×100

果胶质总量 %= -------------------------------------

样品克数 ×10/200×10000

Page 63: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与检验

思考题

1 、还原糖法具有那些大类方法?简述他们的各自特点。2 、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依据什么原理?有那些注意多事项?3 、为什么说高锰酸钾滴定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均优于直接滴定法。4 、比较食品中淀粉含量测定时两种水解方法(酸水解法,酶—酸水解

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5 、说明粗纤维素、膳食纤维、果胶质的定义及其测定原理。 6 、蔗糖、葡萄糖 、果糖共存时怎样测定各自含量?7 、在蔗糖、淀粉测定中酸水解后为什么至要将水解液中和至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