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1 、制针材料 目前的毫针都是用金属制成,其中不锈钢针被广泛采用。此外,也有极少量的金针、银针,铜针、铁针等。.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1 、制针材料 2 、毫针结构 毫针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5 个部分构成。.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1 、制针材料 2 、毫针结构 3 、毫针分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Page 2: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1 、制针材料 目前的毫针都是用金属制成,其中不锈钢针

被广泛采用。此外,也有极少量的金针、银针,铜针、铁针等。

Page 3: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1 、制针材料2 、毫针结构 毫针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5 个

部分构成。

Page 4: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Page 5: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1 、制针材料2 、毫针结构3 、毫针分类 根据毫针针柄与针尾的构成和形状不同,又

可分为圈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四种。 临床上多用圈柄针,平柄、管柄针在使用进

针器、进针管和微波针时采用

Page 6: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Page 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短来区分的。毫针的粗细规格:   毫针的粗细,过去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 mm” 表示。

临床上以 28 号~ 30 号( 0.32 ~ 0.38mm )的毫针最为常用。现在有些制针厂家废除了号数,只用“ mm” 表示粗细,如: 0.25mm0.30mm0.35mm 、 0.40mm 、 0.45mm 。

毫针的长短规格:   毫针的长短,过去用“寸”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 mm” 表示。

临床上以 1 ~ 3 寸( 25 ~ 75mm )的毫针较为常用。其中又以 1.5( 40mm )的毫针用得最多。

         

Page 8: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长短规格

粗细规格

寸 1 1.5 2 2.5 3 4 5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规 格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Page 9: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选择(一)针具质量的选择针具质量的选择,主要根据质量与形状进行选择。1. 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以 Cr18 Nig 或 OCr18 Nig 之不锈钢制成者为优

质。2. 形状(二)针具规格的选择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形、病情、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毫

针。1. 年轻、体壮、肥胖、实证、皮厚肉多的穴位选粗针、长针。2. 老幼、体弱、瘦小、虚证、皮薄肉少的穴位选细针、短针。     

Page 10: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选择四、毫针的检查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

具,不合要求的针具立即丢掉,有的针具可以通过修整后再使用。

(一)检查针尖检查针尖有无钩毛弯曲现象,有三

种方法。 1. 捏握体会法 2. 棉团提捻法 3. 肉眼观察法

    

Page 11: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选择四、毫针的检查(二)检查针身检查针身有无弯曲、锈蚀、折痕等,有以下四种方法。 1. 肉眼观察法 2. 放大镜检查法 3. 桌面滚动法 4. 针身拉擦法

Page 12: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二、毫针的规格三、毫针的选择四、毫针的检查(三)检查针根针根出现折痕、锈蚀,容易断针。可用肉眼观察,

或放大镜检查。(四)检查针柄检查针柄有无松动。可一手持针柄,另一手捏住

针身,双手用力拉开或合拢,或反方向捻转。

Page 13: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一、基本功训练方法1 、练意、练气2 、练指、练针二、基本功训练效果1 、增强指感,体察经气2 、增强气力,气力结合,驾权经气3 、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

Page 14: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Page 15: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Page 16: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 选择正确的体位,对于取穴准确、操

作方便、持久留针和防止针刺意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若体位选择不当,取穴不准,操作不方便,不能持久留针,甚至容易出现晕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

Page 1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二)选择体位的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准确,操作起来也更方便;便于患者自然舒适,方便持久留针。

Page 18: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一)选择体位的重要性(二)选择体位的原则(三)临床针刺时的常用体位1. 仰卧位 适用于前身部的腧穴。 仰卧位舒适自然,全身放松,不易疲劳,宜于持久,为临床最佳体位。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部的腧穴。

Page 19: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 俯卧位 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Page 20: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3. 侧卧位 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Page 21: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4.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颜面、颈前、上胸部以及肩部与上、

下肢前面、侧面的腧穴。

Page 22: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5.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肩部的腧穴。

Page 23: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6. 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面颊、颈侧、耳

Page 24: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  腧穴的定位,简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法,结合其他定位方法进行。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叫“揣穴”。

临床上定位与揣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定穴与揣穴,将腧穴位置定准,是针灸获得疗效的基础。

Page 25: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操作方法:1 、指切揣穴法2 、按压揣穴法3 、分拔揣穴法4 、旋转揣穴法5 、滚摇揣穴法6、升降揣穴法7 、滚摇升降揣穴法

Page 26: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三、消毒1. 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包括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浸泡消毒。

            

Page 2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三、消毒2. 医生手指消毒 先用肥皂水洗手,并冲洗干净,再用

75%酒精棉球拭擦。施术时尽量避免手指接触针身,需要接触时可用消毒棉球作间隔物。

Page 28: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三、消毒3. 针刺部位消毒 用 75%酒精棉球在穴位皮肤上由中心

向周围擦拭。或先擦 2%碘酊,再擦 75%酒精脱碘。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防止重新污染。

Page 29: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

一、患者的体位二、腧穴的揣定三、消毒4. 治疗室内消毒 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

床单等物品,要经常换洗晾晒。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洁净,并定期用专用消毒灯照射消毒。

Page 30: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持针法1 、刺手 持针施术的手称刺手,多为右手。

其作用是掌握针具,实施操作。2 、押手 按压辅助的手称押手,多为左手。

其作用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准确刺入穴位;或使毫针有所依托,不致摇晃、弯曲;或者辅助刺手控制针感。

二、持针姿势 持针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

式持针法。根据用指多少,有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临床上多用拇、食、中三指持针法。

Page 31: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进针法1 、单手进针法 :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 挟持针柄进针法 • 挟持针身进针法 2 、双手进针法 :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 指切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 舒张进针法。3 、管针进针法

Page 32: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四、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针刺的方向: 是指进针的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 。1 、依循行定方向 2 、依腧穴定方向 3 、依病情定方向 针刺的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包括直刺 ;斜刺;横刺 。

Page 33: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1) 直刺:针身与皮肤呈 90° 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

(2)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 45° 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的部位,或为避开血管及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如胸、背部的穴位。

(3) 横刺:又称平刺,或称沿皮刺,针身与皮肤呈 15° 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部的穴位。

Page 34: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3 )针刺的深度 是指针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而言。1 、察形气定深浅2 、观年龄定深浅 3 、辨病情定深浅 4 、识部位定深浅 五、提插法 “ 提”就是将针从地部退至人部、天部,或由人部退至天部的向上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从天部刺到人部、地部,或从人部刺到地部的向下推进的操作过程。

Page 35: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六、捻转法 捻转法 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

与食、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Page 36: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

•七、催气、守气1 、催气 针刺后若不得气,可以均匀地进

行提插、捻转,或轻轻摇动针柄,亦可用弹、循、刮等方法,以激发经气,促其气至,这就是催气。

2 、守气 一旦得气就必须谨慎地守护其气,防止其散失,这就是守气 。

Page 3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八、留针法针刺得气,施行补泻后,将针留置在穴内,称为留针。1. 留针的作用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作用。留针以候气至,中途行针还有调气

作用。2. 留针的时间 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一般病症施术完毕后出

针或留针 10 ~ 30 分钟。特殊病症可延长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角弓反张,持续哮喘等。老人、小儿、危重病症不宜久留针。

3. 留针的方法3.1 静留针法 留针过程中不再行针,到时出针。慢性病、虚证、寒证,以及针刺敏感者多用本法。

3.2 动留针法 留针过程中反复行针,以增强针刺感应。急性病、实证、热证,以及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

Page 38: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毫针的结构和规格第二节毫针操作基本功第三节针刺前的准备第四节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九、出针法 出针又叫起针、退针、拔针,在针刺施术或留针达到治疗目的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

1. 出针方法 左手持消毒干棉球压在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

后将针提到皮下,然后拔针,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2. 出针要求 采用徐疾补泻、开阖补泻手法者,按补泻要求出针,然后

用消毒棉球擦拭所按压针孔。出针后检查核对针数,注意针孔是否

出血,询问针刺局部有无不适,全身有无晕针延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