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目目 目目 目目目目目目目 一、 目目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 目目目目目目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目录.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就业总量的矛盾. 1 、供给压力:劳动力总量呈上升趋势. 以各年 16 岁以上人口表示劳动力数量(单位:万人). 图 1-1 资料来源: 1996 - 2005 年 《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2 、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缓慢. 图 1-2 资料来源: 《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 3 、城镇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图 1-3. 4 、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 就业弹性的含义: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与经济的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目录目录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Page 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供给压力:劳动力总量呈上升趋势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年份

人数

16岁以上人口数年份

图 1-1 资料来源: 1996 - 2005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以各年 16 岁以上人口表示劳动力数量(单位:万人)

就业总量的矛盾

Page 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 、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缓慢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

就业量

就业总量年份

图 1-2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Page 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3 、城镇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图 1-3

Page 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4 、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 就业弹性的含义: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与

经济的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这两个增

长率之间的比值,所以就业弹性高并不说明就业更加充分;反之,就业弹性低也并不意味着失业更加严重。就业弹性不断减小说明,每创造一个增量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增量变小了,这实际上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目前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见表 1-1 )

Page 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995-2004 就业弹性系数变化

年份 就业增长率( % )

GDP 增长率( % ) 就业弹性系数

1995 0.9 10.5 0.086

1996 1.3 9.6 0.135

1997 1.26 8.8 0.143

1998 1.17 7.8 0.15

1999 1.07 7.1 0.151

2000 0.97 8 0.121

2001 1.3 7.5 0.173

2002 0.98 8.3 0.118

2003 0.94 9.5 0.099

2004 1.03 9.5 0.108

表 1-1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Page 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图 1-4 资料来源:新华网

Page 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对就业弹性的思考 20 世纪 80 年代( 1980 ~ 1989 年期间)中国 G

DP 年均增长率为 9.3 %,就业增长率为 3.0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 0.322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一直在 0.1左右。

据有关测算, 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可创造 240 万个岗位, 90 年代以来,只能增加 70 万个岗位。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强调产业的升级,使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相关。即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

Page 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内容小节 中国就业人数,尤其是城镇就业人数增长

较快,但就业人数相对于现有的劳动力供给总量,供给压力依然很大;

就业总量的矛盾:劳动力供给数量大,劳动力供给不断增长和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体现在就业弹性变化上)的矛盾。

Page 1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二、就业结构性问题 就业结构性问题就要体现在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失

衡,以及农村劳动力比重过大。 1 、从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看 ,一产产值稳步

下降至 15.2% ,二产产值稳中有升,三产产值缓慢上升(见表 2-1 )。

2 、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看,近十年来,一产就业比例从 52.2% 下降到 46.9 ,比重依旧很大;二产就业呈平稳状态;三产就业稳步上升,从 24.8% 上升到 30.6% ,增加了近 6 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增长最快的产业。

Page 1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三大产业就业占总就业比和产值占总产值比

年 份 一产产值占比

一产就业占比

二产产值占比

二产就业占比

三产产值占比

三产就业占比

1995

20.5 52.2 48.8 23 30.7 24.8

1996

20.4 50.5 49.5 23.5 30.1 26

1997

19.1 49.9 50 23.7 30.9 26.4

1998

18.6 49.8 49.3 23.5 32.1 26.7

1999

17.6 50.1 49.4 23 33 26.9

2000

16.4 50 50.2 22.5 33.4 27.5

2001

15.8 50 50.1 22.2 34.1 27.7

2002

15.3 50 50.4 21.4 34.3 28.6

2003

14.4 49.1 52.2 21.6 33.4 29.2

2004

15.2 46.9 52.9 22.5 31.9 30.6

表 2-1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Page 1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图 2-1

Page 1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从城乡结构看就业结构 年份 城镇 ( 万

人 )农村 ( 万

人 ) 城镇占比 (%) 农村占比 (%)

1995 19040 49025 28 72

1996 19922 49028 28.9 71.1

1997 20781 49039 29.8 70.2

1998 21616 49021 30.6 69.4

1999 22412 48982 31.4 68.6

2000 23151 48934 32.1 67.9

2001 23940 49085 32.8 67.2

2002 24780 48960 33.6 66.4

2003 25639 48793 34.4 65.6

2004 26476 48724 35.2 64.8表 2-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Page 1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从教育结构看就业结构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 年中国

从业人员中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占 75% 左右,其中仅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 33% 。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 4.7% 。

2000 年中国 15 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 8699.2 万人,其中 3/4 分布在农村。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7.33 年,城市是 10.20 年。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从业人员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这不利于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Page 1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三、劳动力参与率

1 、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

2 、中国目前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

Page 1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 劳动力参与率一般用经济活动人口总数(包括正

在从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占一定年龄(一般为 16 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表示

劳动力参与率 = 经济活动总人口数 /16 岁以上人口数 = (正在从业人口数 + 失业人口数) /16 岁以上人口数 ×100%

在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将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劳动力供给,而较低的劳动力参与率则将减少劳动力供给。

Page 1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 、劳动力参与率现状 ( 1 )、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偏高 ( 2 )、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仍然偏高 ( 3 )、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 ( 4 )、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 ( 5 )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

的水平 ( 6 )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劳动力参与率

Page 1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虽略有

下降,但总体上仍比较高,见右表。

1997 年,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为 77.15% ,而同期中国香港地区是 73.0% ,美国是 75.25 %,巴西是 68.0% ,印度是 75.3% ;

2000 年,中国劳动力参与率为 76.82% ,高于世界劳动力参与率 73.3% 。

年份 劳 动 力 参 与 率(%)

1995 79.03

1996 77.62

1997 77.15

1998 77.36

1999 77.07

2000 76.82

2001 77.69

2002 76.53

2003 76.16

2004 75.75

表 3-1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Page 1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1 )劳动力参与率总体水平偏高

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具有 3000 万人口以上国家的劳动力参与率比较,中国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仅低于孟加拉国、泰国和巴基斯坦,高于其他国家;

中国劳动参与率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适龄人口较早转化为经济活动人口,增加了劳动力供给总量

Page 2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2 )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仍然偏高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结果, 2000 年“五普”普查时点上中国 15 ~ 19 岁年龄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为 50.38 % ; 20 ~ 24 岁年龄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为 87.81 % 。

农村,农村这一水平更高 。 2000 年“五普”普查时点上中国农村 15 ~ 19 岁年龄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 60.99 % ; 20 ~ 24 岁年龄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为 93. 83 % 。过高的青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了中国大量 15 ~ 24 岁青年人口、尤其农村青年人口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就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Page 2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3 )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 2000 年,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为 80

%,同年世界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为 60.7 %,高于世界近 20% 。

根据 OECD 资料, 1993 年美国 25-54 岁年龄段女性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为 74.7% ,加拿大 75.6% ,法国 76.0% ,日本 65.2% ,德国 64.1% ,而 1990 年中国统一指标则高达 80% 以上,中国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

Page 2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4 )老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较高 1990 年“四普”资料显示 ,“ 四普”普查时点上

中国 60 ~ 64 岁年龄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为 45.76% , 65 岁以上年龄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为 19.27% ; 2000 年这一水平进一步提高, 60 ~ 64 岁年龄组提高到 60.34% , 65 岁以上年龄组提高到25.6% 。

老年人卡劳动力参与率水平的逐年升高,一方面反映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部分老年人需要靠超龄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 ,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国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的愿望强烈。

Page 2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5 )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2000 年城镇劳动力参与率为 67.67% ,这一指标

大约相当于美国 1997 年的水平。 (见下表 3-2 )

分性别来看,除了 20 岁以前的年龄段,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低于男性,几乎在随后所有的年龄段上,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都要高于女性。其中, 25 ~ 44 岁的男性劳动参与率高出同年龄段女性约16 个百分点。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在 35 ~ 39 岁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且 45 岁以后下降的速度更加迅速。男性劳动力参与率虽然也在 45 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要小得多。劳动力参与率的年龄性别差异意味着女性在 45 岁以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速度加快了。

Page 2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按年龄段分性别统计的城镇劳动力参与率 :单位 ( % ) 年龄

总计 男性 女性失业

率劳动力参与

率就业

率失业

率劳动力参与

率就业

率失业

率劳动力参与

率就业

15-1911.6

3 35.19

27.22

26.26

33.62 24.7

9 19.4

6 36.72

29.58

20-24 6.98 80.43 69.9

7 12.8

9 82.13

71.54

13.10

78.78 68.4

6

25-29 3.68 88.32 81.4

4 6.57 96.65

90.30

9.24 80.06 72.6

6

30-34 2.76 88.72 82.9

8 5.56 96.78

91.40

7.58 80.39 74.2

9

35-39 2.97 89.09 82.6

4 6.41 96.34

90.17

8.26 81.51 74.7

7

40-44 3.16 86.80 80.0

0 6.97 95.57

88.92

8.96 77.53 70.5

8

45-49 2.12 78.60 73.8

8 5.79 92.97

87.59

6.32 63.83 59.8

0

50-54 1.22 60.24 58.1

5 4.33 80.81

77.31

1.61 39.01 38.3

8

55-59 0.60 42.28 41.3

2 2.77 62.28

60.56

0.89 22.55 22.3

5

60-64 0.18 21.61 21.4

5 0.59 29.84

29.66

1.10 13.43 23.2

8

65岁及以上 0.22 9.20 9.10 0.96 13.67

13.54

1.43 5.12 5.04

总计 3.58 67.67 62.1

2 7.49 76.07

70.37

9.13 59.25 53.8

4

表 3-2 资料来源: 2000 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

Page 2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6 )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劳动力参与率 中国城镇劳动力参与率和受教育程度之间展现了

一种正的相关关系。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也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性别而有不同,分性别来看,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比男性要低近 17 个百分点。在受教育程度最低的群体中,女性与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差距最大。

像失业率一样,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两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在迅速接近,在大学专科及以上的群体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参与率非常接近,只相差 3 ~ 5 个百分点。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低的失业率,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也有较低的失业率。

Page 2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分教育程度对城镇劳动力参与率统计:单位(%)   总计 男性 女性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

就业率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

就业率 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

率 就业率

文盲 2.28 24.98 24.4

1 1.87 41.12

40.35

2.49 20.64 20.1

2

扫盲班 1.51 34.89 34.3

7 1.74 45.88

45.08

1.38 30.83 30.4

1

小学 4.15 60.42 57.9

1 4.37 69.89

66.84

3.91 52.59 50.5

3

初中 9.77 75.88 68.4

6 8.74 83.78

76.46

11.19 67.16 59.6

4

高中 11.67

69.47 61.3

6 10.1

5 74.22

66.69

13.83 63.68 54.8

7

中专 9.20 66.49 60.3

7 8.95 69.60

63.37

9.45 63.69 57.6

7

大学专科 4.43 79.63 76.1

0 3.68 80.93

77.95

5.51 77.84 73.5

5

大学本科 1.97 62.30 61.0

7 1.86 64.05

62.86

2.19 58.99 57.7

0

研究生 1.06 68.94 68.2

1 0.26 68.73

68.55

2.66 69.37 67.5

3

总计 8.21 67.67 62.1

2 7.49 76.07

70.37

9.13 59.25 53.8

4 表 3-3 资料来源: 2000 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Page 2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四、中国的失业问题 1 、失业的定义 2 、中国失业率统计口径 3 、城市失业率统计 4 、失业人员类型 5 、反失业政策

Page 2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失业的定义 中国对失业人员的定义: 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16 岁以上及男 50 岁以下、女 45 岁以下 ) ,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时期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中国所定义的失业率与国际上通行的失业率的定义并不具备可比性,它大大缩小了统计范围

Page 2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 、中国失业率统计口径 ( 1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 )第五次人口普查界定的失业率

Page 3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1 )城镇登记失业率 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数字为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

数字由国家统计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收集与发布。

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人员 / 城镇劳动人口 在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登记失业人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非农业户口; (2) 在一定年龄内(男性为 16-50 岁,女性为 16-45 岁); (3) 有劳动能力; (4)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城镇劳动人口包括:( 1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2 )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 3 )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 4 )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5 )城镇失业人员。

Page 3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统计偏小原因

( 1 )没有把农村人口纳入失业人数统计; ( 2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限于在当地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据中国统计部门估计,中国的登记失业率比实际失业率偏低约 0.18% ;

( 3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人数并没有包括下岗职工。如: 2000 年中国约有 1000 万的下岗工人中,约有 820 万人属于失业人员。

Page 3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2 )第五次人口普查界定的失业率 说明: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对象:所有 15 岁

以上的人口。 普查定义的就业者包括这样两部分人:一部分为

在调查周内“从事过一小时以上有收入的工作者”,另一部分为有工作但正在“在职休假、培训和季节性歇业者”;普查定义的失业者也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为“从未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这些人主要为那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另一部分为“失去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经济活动总人口等于失业人口加在业人口

失业率 = 失业人口 / 经济活动总人口。

Page 3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3 、城市失业率统计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90 年代处于平稳状态,而到了 21 世纪,失业率却转而上升。

图 4-1

Page 3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近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 年份 失业人数(万人) 失业率

( % )1990 383.2 2.5

1993 420.1 2.6

1995 519.6 2.9

1998 571 3.1

2001 681 3.6

2002 770 4

2003 800 4.2

2004 827 4.2表 4-1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Page 3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000年中国 15岁以上人口失业率——人口普查统计失业率( % )

年龄组(岁) 全国城镇

农村合计 市 镇

15-19 11.63 22.6 22.78 22.32 7.32

20-24 6.98 13.12 13.73 12.03 3.02

25-29 3.68 7.89 9.8 6.27 0.93

30-34 2.76 6.76 8.02 4.58 0.43

35-39 2.97 7.17 8.81 4.15 0.32

40-44 3.16 7.71 9.55 3.91 0.28

45-49 2.12 5.96 7.35 3.4 0.25

50-54 1.22 3.91 4.72 2.61 0.23

55-59 0.6 2.29 2.81 1.59 0.14

60-64 0.18 0.82 1 0.62 0.06

65岁及以上 0.22 1.01 1.32 0.71 0.11

总计 3.58 8.27 9.43 6.24 1.15

表 4-2 资料来源: 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Page 3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4 、中国失业人员类型 ( 1 )城镇新增劳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每年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将会达到 1000 万人。

1999 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 2003 年毕业,该年的毕业生比 2002 年增加了 46.5% 之多,导致大学生毕业压力异常巨大。据统计, 200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有 215 万人,但一次就业率却只有 70% ,尚有 63 万大学毕业生未能落实就业岗位;大量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

Page 3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004 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情况

19%

4%

22%

26%

29% 高等学校毕业生

复员、转业军人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单位直接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图 4-2 资料来源: 2004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从左图看,城镇单位直接从乡村招收的人员在城镇劳动力供给中居于首要地位,学生仍然是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Page 3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历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0

50

100

150

200

250

人数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份

年份毕业人数(万人)

图 4-3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公布数据

Page 3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历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3. 7 97. 1

76. 8 79. 3 8290

8070 73

10

20

40

60

80

100

12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年份

就业率

图 4-4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公布数据

Page 4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006 年 11月 26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里举办的高校学生招聘会上人山人海

Page 4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Page 4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2 )下岗职工

企业下岗职工情况(万人)年份 年末新增下岗职工 年末实有下岗职工

1998 738.9 876.9

1999 781.5 937.2

2000 512.3 911.3

2001 283.1 741.7

2002 210.6 617.7

2003 127.9 420.7

2004 49.5 271.6

表 4-3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Page 4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下岗工人和城镇失业

1 、企业下岗工人,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断减少,并且减幅很大;

2 、城镇经济活动人口中依旧有较高数量下岗职工,2004 年底实有下岗工人为271.6 万人。可见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图 3-5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Page 4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 3 )进城务工的农民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有 4-7亿,全国耕地 19亿亩,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 10亩地计算,仅需农村劳动力 1.9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 1.3亿,仅可以安置 3.2亿的农村劳动力,尚有 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来潜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显性化, 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在逐步加快,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已经达到了 8000 万人。

本部分介绍详见乡城人口迁移部分

Page 4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图 3-6 资料来源:五洲传播出版社《图说中国》

Page 4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2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3 、失业保险部分数据统计

4 、享受期限、计发标准、管理机构

Page 4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城镇各类企事业单位员工。其中,各类企

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其他企业、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Page 4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费,包括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两部分,

这是基金的主要来源(见图 5-1 );失业保险费由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2%缴纳,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 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财政补贴,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 基金利息,这是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的收益部分;

其他资金,主要是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征收的滞纳金等。

Page 4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004 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

92%

2%

5%

1%

失业保险费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其它收入

图 5-1 资料来源: 2004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劳动者所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占总收入的主

Page 5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004 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

65%5%

0%

8%

5%

11%

2% 4%失业保险金

医疗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

职业培训补贴

职业介绍补贴

调剂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资金其他费用支出

其他支出

图 5-2 资料来源: 2004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3 的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失业保险金,其次是用于再就业服务中心资金,然后是职业培训补贴,说明,中国在加强和促进失业者的再就业。

Page 5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3 、失业保险部分数据统计

表 5-1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年份年末参保职工人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

全年发放失业救济

金人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

全年发放失业保险

金(万元)

比上年增长 %

1995 8238   261.3 33 81964 61.5

1996 8333.1 -12.3 330.8 26.6 138704 69.2

1997 7961.4 -4.5 319 3.6 186780 34.7

1998 7927.9 0.4 158.1 -50.4 203907 9.2

1999 9852 24.3 271.4 71.7 318722 56.3

200010408.

44.8 329.7 21.5 561984 76.3

200110354.

6-0.6 468.5 42.1 832563 48.1

200310372.

41.9 741.6 12.9

1334448

14.3

Page 52: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首先,通过上表,失业保险范围在扩大,因为参保人数在逐步扩大;

其次,失业保险发放金额在增大,通过右图 4-3 可明显地看出,相对应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也在增多,从 1998年的 50 万人上升到2003 年的 415 万人,说明失业保险范围在扩大,失业保险将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

Page 53: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4 、享受期限、计发标准、管理机构 期限:最长 24 个月,工龄不足 5 年的最长

为 12 个月; 计发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

城市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基金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所属的失业

保险机构

Page 54: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六、乡城人口迁移 1 、用农村迁往市镇人口

代表乡城迁移,通过右表可看出, 80 年代以来,尤其是到了 90 年代末期,中国乡城人口迁移规模在逐步扩大。

2 、农村人口以迁出为主,尤其到了 90 年代末期,农村迁入人口仅占总迁移人口的 11.85% ,而城镇这一数字却达到了 88.15% (见右表 6-1 )

 农村迁往市镇人口

 

期间 万人占迁移人

口比重( %)

1985~1990

1671.82

78.48

1990~1995

1194.71

60.17

1995~2000

5065.5

68.96资料来源:根据 1990 、 1995 、 2000 年人口调查

Page 55: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2 、农村人口转移速度加快,反映在农村迁入很少,而城镇吸纳了大量迁移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转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万人)

占迁出人口比重

市、镇(万人)

占迁出人口比重

1985~1990

迁出 2130.11

62.48 1279.00 37.52

迁入 590.47 17.30 2822.2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迁入 948.96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

4 88.15

表 6-2 资料来源:根据 1990 、 1995 、 2000 年三次人口调查数据计算得到

Page 56: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3 、 2000 年转移劳动力劳动力参与和就业状况

城镇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失业、劳动参与和就业状况( % )

  总计 城镇本地人口

“乡—城”迁移者

“城—城”迁移者

失业率 8.17

8.98 3.6 7.93

劳动参与率

67.59

67.59 71.06 58.89

就业率 62.07

61.52 68.5 54.22

表 6-3 资料来源:根据 2000 年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Page 57: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图 6-1 资料来源:五洲传播出版社《图说中国》

Page 58: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5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人口居多数。右图 6-2

Page 59: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六、

Page 60: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

图 6-4 资料来源:莫荣,《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服务 》

7 、从农民工流动就业的流向来看,东部呈现出高输入,低输出;中部输出人数量大,而输入人口比重最小;西部总体上输入大于输出。

Page 61: 一、就业总量的矛盾 二、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劳动力参与率 四、失业问题 五、失业保险 六、乡城人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