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 珠珠珠珠珠珠 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珠 珠珠 珠珠 珠珠 珠珠珠 珠珠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 教授 所长 博导 谌新民 博士. 报告摘要.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起点,当其发展到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比较优势丧失的阶段,就可能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拐点, 2004 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民工短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运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原理,通过对广东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实证分析,从民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角度说明它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市场信号。. 引 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 教授 所长 博导谌新民 博士

Page 2: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报告摘要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作为工业化进程起点,当其发展到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导致比较优势丧失的阶段,就可能是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拐点, 2004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民工短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运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原理,通过对广东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实证分析,从民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角度说明它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市场信号。

Page 3: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引 言 劳动力短缺及由此引发的工资成本上升是产业结构

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前奏 2004 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民工短缺”

现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大量存在并且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的条件下,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

说明中国已经转入刘易斯模型的第一个转折点之后的劳动力有限剩余阶段呢?

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什么影响呢?

Page 4: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大陆沿海地区民工短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近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互动关系 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供给情况的实证研究

从民工结构性短缺视角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市场信号

Page 5: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一、产业结构缺陷是民工短缺的 深层次原因 按照既有发展模型,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条件,发

挥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比较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就能够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中国大陆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存在显著的二元结构的特征,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明显低于工业的条件下,学术界一直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近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

中国大陆近 28 年的发展历程似乎也证明了廉价劳动力产生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引领了经济的起飞 。

Page 6: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已有关于民工短缺成因的研究成果

( 1 )供需总量和结构失衡论 ( 2 )信息阻塞和比较效益论 ( 3 )观念革新和劳动权益论 ( 4 )制度缺陷和地区利益格局变化论 ( 5 )发展模式缺陷论

Page 7: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本文的基本论点 民工权益缺失、工资在低位徘徊、地区利益格局变

化等只是形成民工短缺的表层原因,只是外部推力 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不足,发展模式没有与时俱进,

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转变才是民工短缺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劳动力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 这次民工短缺是特定地区(沿海地区),特定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定群体( 18-25 岁女工)的特殊现象

很大程度上只是“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低工资—高竞争力”链条象征性的断裂,是市场的理性反映

Page 8: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未来较长时期内缺工现象的影响

一是它预示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维持了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已难以为继 ,坚守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展战略将使

“ ”沿海地区的发展陷入 低技术陷阱 , 甚至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

“ ”二是民工短缺警示我们长期以来 强资弱劳 格局将有可能有所转变,劳方开始获得有限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是民工短缺可能给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升级一个契机 。

Page 9: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产业结构变化必将引起就业变化

一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引起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就业比重的依次提高 。

二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 。

三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将导致结构性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增加

Page 10: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 进而影

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水平。 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是产业机构升级和变动的基础。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转换,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速度和高级化。

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也会影响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

Page 11: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二、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化的实证分析:广东省实例

为了有效测度近年来广东省产业升级情况,

借鉴有关理论和国际经验,本文选择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详细数据见表 1 )、工业发展情况(表 2 )、霍夫曼比例(表 3 )和出口商品结构(表 4 )等指标来衡量珠三角地区近年来的产业升级情况。

Page 12: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情况 单位:亿元

指标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1980 249.65 82.97 102.53 64.14 33.2:41.4:25.7

1985 577.38 171.87 229.82 175.69 29.8:39.8:30.4

19901559.0

3384.59 615.86 558.58 24.7:39.5:35.8

19955733.9

7868.99

2876.74

1988.24

15.1:50.2:34.7

20009662.2

31000.0

64868.7

53793.4

210.3:50.4:37.5

200110647.

711004.3

55341.6

14301.7

59.4:50.2:40.4

200211769.

731032.8

05935.6

34801.3

08.8:50.4:40.8

200313449.

931051.6

07048.0

55350.2

87.8:52.4:39.8

200416039.

461245.4

28890.2

95903.7

57.8:55.4:36.8

200521701.2

81374.59

10747.25

9579.44 6.3:49.5:44.1

注:此表中数值为按当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 1. 广东省统计历年年鉴。 2.2000-20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Page 13: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一: 从上表可以看到: 1980 年广东省GDP仅为 249.6

5亿元;到了 2005 年已达 21701.28亿元, GDP增加了近 90倍(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发展成就十分可观。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由 1980 年的33.2:41.4:25.7变为 2005 年的 6.3:49.5:44.1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例下降了 26.9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例分别上升了 8.1 和 18.4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符合配第 -克拉克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定律,说明广东产业结构正循着传统的路径,不断调整,但与相应阶段的“标准”模型相比依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Page 14: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2 历年广东工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

指标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年工业增加值 4295 4718.96 5232.09 6358.05 8011.15 9891.3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n/a 3738.28 4361.34 5606.28 7086.36 8290.00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无量纲 )

127.1 131.0 140.8 152.1 155.9 152.0

数据来源: 2000-20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Page 15: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三 广东历年“霍夫曼”比例

指标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霍夫曼比例 0.89 0.87 0.80 0.77 0.75 0.78

数据来源:根据 2000-20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数据技术整理的

Page 16: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二: 从上表可知,在经济飞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

优化的同时,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优化; 2005 年全年工业增加值为 9891.37 亿元,与 2000 年相比增长了 230.30%(未扣除价格变动因素);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从 2000 年的 127.1上升为 2005 年的 152.0 ,提高了 19.59个百分点。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但从表 3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省 2000-2005 年以轻重工业产值测算的“霍夫曼”比例变化不大,数值都在 1以下,这一方面说明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比较稳定的阶段,大致处于霍夫曼“标准”阶段的第二阶段结束和第三阶段初期阶段。另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发展战略的体现,可能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Page 17: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4 广东省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 亿元 , %

指标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额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机电产品 高新技术

产品

1990 418.98 222.21 26.79 72.61 28.74 n/a

1995 1039.72 565.92 24.03 74.86 42.64 n/a

2000 1701.06 919.20 18.97 78.10 96.28 54.37

2001 1764.9 954.2 17.29 51.37 58.04 23.36

2002 2211.05 1184.65 18.33 78.67 61.33 26.14

2003 2836.46 1529.44 19.09 77.31 65.26 31.50

2004 3571.33 1915.58 19.82 76.02 67.73 34.70

2005 4279.8 2381.6 22.39 73.51 69.04 35.09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历年统计年鉴与 2000-20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计算整理得到。

Page 18: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三: 1990- 2005 年广东省的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

优化,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比重有所提升,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稳中有降,但降幅不明显。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的份额逐渐增加,从 1990 年的 28.74%,上升为 2005 年的 69.04%,且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日渐增多, 2005 年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占到出口商品总额的 35.09 %。尽管如此,加工贸易型依然占出口总额的 73.51%,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广东经济,其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经济特征变化的缩影。

Page 19: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5 广东省劳动力供给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

年份指标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常住人口 6346.2 6867.8 n/a 7783.4 7858.6 7954.2 8303.7 9194.0

从业人员 3118.1 3551.2 3989.3 4058.6 4134.4 4395.9 4681.9 4900.4

登记失业率 n/a n/a 2.5 2.9 3.1 2.9 2.7 2.6

年末实有外省劳动

力n/a 360 534.6 592.3 746.8 885.43 989.71 n/a

数据来源: 1. 广东省统计历年年鉴。 2.2000-200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Page 20: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6 广东人口素质发展情况 单位:人

文化成度

年份

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1990 1338 8928 23041 40451

2000 3560 12880 36690 33145

2005 5422 14458 38007 30582

数据来源:根据“四普”、“五普”、 2005 年 1%抽样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Page 21: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四: “ 低劳动力成本—高竞争力”粗放型发展模式形成的外向型、加

工型经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多年来“孔雀东南飞”的“民工潮”支撑了这一需求结构。近年来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2005 年底已经达到 9194万人,且由于外省青壮年劳动力的进入,广东的整体抚养比偏低。有研究表明,从 1982年到 2005 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 60. 9%升至 71. 27 %,总抚养比从 64. 1%降到 49 . 4%,是全国总抚养比最低的省份之一; 2005 年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在粤流动人口总计约 2600万,其中约 60%来自省外,是全国省际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规模庞大的省外青壮年流动人口的存在形成了广东人口年龄黄金结构,他们的存在使广东的老龄化水平达到 7%的时间将比全国晚 9年,达到 14%的时间将滞后 4 年。这种人口增长格局伴随着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为广东的经济增长创造了 48 年的“人口红利期” 。

Page 22: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7 广东省分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情况 单位:万人, %

年份

产业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第一产业

人员 1651.7 1473.6 1593.7. 1587.5 1572.9 1617.7 1622.5 1570.1

比重 52.97 41.50 39.95 39.11 38.04 36.80 34.65 32.04

第二产业

人员 848.4 1199 1114.9 1132.0 1202.9 1557.2 1727.9 1948.9

比重 27.21 33.76 27.95 27.89 29.10 35.42 36.91 39.77

第三产业

人员 618.0 878.6 1280.8 1339.2 1358.5 1221.1 1331.5 1381.4

比重 19.82 24.74 32.11 33.00 32.86 27.78 28.44 28.19

数据来源: 1.根据广东省统计历年年鉴计算整理得到。 2. 广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Page 23: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五: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就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趋势: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从 1990 年的52.97 下降为 2002 年的 38.04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从 19.82 上升为 32.86,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相对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广东始终把建立工业大省和工业强省省作为目标有关,也可能是第二产业生产率提高和规模扩大联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变化趋势基本符合克拉克的产业结构升级规律。

Page 24: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8 广东省近年来分产业 就业弹性变化情况

指标年份 总弹性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1-1990 0.22 -0.02 0.50 0.52

1991-1995 0.14 -0.51 0.26 0.44

1996-2000 0.23 0.40 -0.12 0.80

2001 0.18 -0.17 0.15 0.44

2002 0.17 -0.29 0.52 0.13

2003 0.46 2.38 1.64 -0.94

2004 0.46 0.07 0.60 0.87

2005 0.37 -1.01 0.85 0.35数据来源: 1.根据广东省统计历年年鉴和 2000-2005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计算整理得到。 2. 广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Page 25: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六: 广东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劳动就业具有较大的吸纳效应, 1980

年代,整体就业弹性为 0.22 , 1990 年代有所下降,并略有起伏。 2000 年以后,整体就业弹性较高。在表 8 中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几乎为负数,这符合中国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事实,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挤出更多的劳动者外出就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 1980 年代为 0.50 , 1991-1995 年降为0.26,到 1996-2000 年间就业弹性为负数。这不排除数据存在一定问题的可能,但也反映的这样一个情况: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型的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劳动就业具有较大吸纳效应,而到了 1990 年代“重型化”的工业发展战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产生较明显的挤出效应。 2000 年以后,工业的就业弹性重新上升, 2003 年, 2004 年分别高达 1.64 和 0.60 。

Page 26: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表 9 三次产业结构偏离系数测定 产业

年份

人均 GDP(美元) 总偏离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0 n/a 4.29 -0.53 1.40 2.36

1990 530 1.79 -0.53 0.45 0.81

1995 1017 1.52 -0.63 0.49 0.40

2000 1556 1.77 -0.74 0.80 0.22

2001 1659 1.78 -0.76 0.80 0.22

2002 1816 1.74 -0.77 0.73 0.24

2003 2080 1.70 -0.79 0.48 0.43

2004 2381 1.66 -0.78 0.59 0.29

2005 n/a 1.61 -0.80 0.25 0.57数据来源: 1.根据广东省统计历年年鉴计算整理得到。 2. http://www.gdstats.gov.cn

Page 27: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评析七: 分析表 1 和表 7中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可以看出,劳动力比值的变化与产值变化不是同步的。虽然劳动力就业的趋势符合工业化进程总趋势,但变化速度过缓,且不均衡。

第一产业的偏离系数为负数,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正确反映。第三产业的偏离度不高,但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过低,与库兹涅茨多国模型“标准”形式的相应阶段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

整体上看,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背离程度较大,反映就业结构即在劳动力供需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

Page 28: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三、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虽然 2004 年开始的民工短缺并不是总量而是结构

性短缺,虽然它是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反映,但也向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不是或者说至少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不再是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低劳动成本带来的低效率可能使率先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入“低成本陷阱”。必须重新审视既有的工业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注意协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才能创新性地解决民工短缺问题。

Page 29: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若干政策性结论 1. 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主导

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支

持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升级。 3.深化相关制度改革,降低劳动力市场运行

成本。

Page 30: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讨论与不足 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不足 相关比较数据不足 台湾在大陆企业的比较不足 台资企业在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不足

值得探讨问题之一是分区域比较 值得探讨问题之二是劳动力市场缺陷的修复分析 值得探讨问题之三是对传统理论模型的修正拓展

Page 31: 珠江三角洲民工短缺的 产业结构视角

感谢诸位耐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