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七課 蜘蛛之絲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課前引導. 天堂與地獄. 音樂: 奧芬巴哈:天堂與地獄 序曲(康康舞曲) 線上觀賞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 2008 新年音樂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pncKShGmU.   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基督徙,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說:「大善人,由於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七課 蜘蛛之絲

Page 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課前引導

天堂與地獄

音樂: 奧芬巴哈:天堂與地獄 序曲(康康舞曲)

線上觀賞 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 2008 新年音樂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pncKShGmU

Page 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基督徙,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說:「大善人,由於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

Page 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http://www.3366ok.com/html/infos/20080121/1017.shtml

大善人說:「神聖的天使,謝謝你這麼仁慈。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卻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像什麼樣子?在我死之前,您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參觀?」

Page 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天使說:「沒問題,因為你即將上天堂,因此先帶你到地獄去吧。」他們來到了地獄,在他們面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佳餚。

• 「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沒有想像中的悲慘嘛!」大善人疑惑地問天使。「不用急,你再繼續看下去。」

http://412.travelweb.com.tw/Show/Style3/News/c1_News.asp?SItemId=0271001&ProgramNo=A100036000001

Page 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過了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魚貫地入座。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Page 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實在是太悲慘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 人呢?給他們食物的誘惑,卻又不給他們吃。」

• 「你真覺得很悲慘嗎?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

http://u.cctv.com/html/shequ/shipin/200808/19-9668.html

Page 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http://space.cnblogs.com/group/topic/35185/

  到了天堂,同樣的滿桌佳餚,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不同的是,他們互相餵對面的人吃菜。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Page 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人間仙境九寨溝 http://tw.mjjq.com/tours/400.html

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在於人與人相處的態度

Page 1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你可以選擇…

選擇自私自利?

或者是利人利己?

Page 1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付出,通往幸福

http://np.cpami.gov.tw/index.php?option=com_zoom&Itemid=201

玉山

Page 1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目 次一、題解 七、文學探究

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

三、補充資料 九、問題與討論

四、課文賞析 十、牛刀小試

五、文章結構表 十一、好站連結

六、語文萬花筒 十二、圖片來源

Page 1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題 解

出處

背景

題意

蜘蛛之絲情節像

Page 1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出處

  本文選自芥川龍之介的

世界(副標題為鬼才芥川氏

的一生與七篇小說傑作),

著譯者為賴祥雲(志文出版

社,民國 74年再版)

Page 1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背景• 本文是芥川龍之介第一篇童話形式童話形式的小說,完成於大正七年(西元 1918),當時芥川二十七歲,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新婚時期。

• 本文文字優美,寓意深遠,備受肯定與推崇。本文也多次被選入日本教科書,為學子所樂於誦讀。

Page 1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題 意  文中,蜘蛛絲發著銀光,是聯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樑,也是希望與救贖的象徵希望與救贖的象徵,芥川藉由蜘蛛絲傳達釋迦佛的悲憫,也描寫大盜犍陀多如何失去這一線生機的過程,從而宣說人性自私利己的可人性自私利己的可憐本質憐本質,使文章展現深刻的內涵。 蜘蛛之絲 書影

Page 1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寫作題材關於本文的題材來源,有兩種說法:

1.俄國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第七篇第三章「一根蔥」。

2.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翻譯, Paul . Carus所著的《 Karma 》。 Karma 為梵文,有佛教因果報應之意。《 Karma》東京發行單行本時,即附上標題 The Spider Web ,也就是「蜘蛛之絲」,所以被認為寫作素材擷取於此。

Page 1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一根蔥』故事內容  有一個性格惡劣的農婦死了。生前沒有留下一件善行。鬼把她扔到火湖裡面。守護她的天使心想:讓我記憶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對上帝說。她告訴上帝:「她曾在菜園裡拔了一根蔥,施捨給一個女乞丐。」上帝回答她:「你就取那根蔥,往湖裡遞給她,讓她抓住,牽她出來,如果能從湖裡牽出來,便讓她到天堂上去;如果蔥斷了,那女人只好留在湖裡像現在一樣。」

Page 1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安琪兒跑到農婦那裡,遞給她一根蔥,說道:「你抓好了,等我拉你出來。」即開始謹慎地拉她出來,本來可以將婦人拉出的,但在湖裡的其他罪人們看見了,抓住婦人,想同她一塊兒出來。這個婦人脾氣很壞,她用腳踢他們,說:「天使拉的是我,不是拉你們,那是我的蔥,不是你們的!」話才說完蔥斷了。女人落進湖裡,到今天還煎熬著。

Page 2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寫作題材  本文思想內容是透過芥川精密細緻的文筆重新剪裁描寫俄國作家巨著中的小插曲,與美國東洋學者一篇講述佛理的文字,加以巧妙揉合,改寫成精緻優美、充滿優雅純日本風味的文章,實是名家身手。

「くもの糸」 作・芥川龍之介 絵・藤川秀之 2003年出版

Page 2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作者日本「鬼才」–芥川龍之介聰穎秀異的文藝青年開啟寫作生涯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奠定寫作地位邁入人生的新階段身心負荷加重面對人生的種種折磨自殺結束一生譯者:賴祥雲

芥川一家人

Page 2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日本「鬼才」–芥川龍之介 • 芥川龍之介,日本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西元 1892 ),卒於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三十六。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曾任大阪每日新聞特約編撰、海外觀察員等職。著有〈羅生門〉、《芥川龍之介集》等。

• 芥川有「鬼才」之稱,嫻熟寫作技巧和形式,畢生追求完美,締造極高的成就,被評論家公認為日本近代文學的基石之一。

Page 2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聰穎秀異的文藝青年出生時期:出生時期:

芥川龍之介出生於東京,排行第三,有兩位姊姊。他出生後約八個月,母親突然精神錯亂,芥川於是由母親的胞姊撫養,母親去世後並入籍芥川家為養子。

芥川龍之介誕生地(東京都中央區明石町・聖路加看護大學)

Page 2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幼年時期:幼年時期:

芥川家世代為士族,家庭生活充滿琴棋書畫的趣味及文學藝術的氣氛,芥川龍之介自幼聰穎秀異、多愁善感,年幼時常聽姨母說怪談,從六歲起則喜歡閱讀,舉凡歷史故事、繪圖小說、江戶文學,無書不讀。

Page 2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十歲時,初習俳句,就有「焚燒落葉夜將深」的成熟句子。十一歲,與同學發行手鈔雜誌,編輯文稿、繪製封面插圖,能夠多方嘗試,還能寫些短文、童話等發表,已可以看出一位文藝青年的雛形。

芥川龍之介手繪扇面圖

Page 2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中學時期:中學時期:

• 擔任流星社發行人及編輯,發行雜誌流流星星,後來改名曙光。

• 對學校教授的知識沒有好感,認為在學校裡「只學到不切實際的西洋歷史年代、不實驗的化學方程式……一切無用的小知識」,而老師是「有處罰學生權利的暴君」。

Page 2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在學成績優秀,但因特立獨行,操行不曾及格。

• 以優異成績保送第一高等學校第一部乙科(即文科),並結識久米正雄、菊池寬、土屋文明等,日後都在日本文壇占有一席之地。

芥川龍之介撰文碑

Page 2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高校時期:高校時期:

  芥川的閱讀更為廣泛,除到校內外圖書館借閱,也經常到書店街、洋書部,涉獵江戶文藝、中國文藝、外國文學及哲學等等。  十七歲時,偶而帝國圖書館第一次讀到聊齋志異,即喜愛閱讀妖怪譚一類的讀物,所以二十歲時,他採集書籍、親友間流傳記載的怪異事例,寫作椒國誌異。

Page 2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開啟寫作生涯• 22歲由第一高等學校畢業,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就讀。此年,與生父家下女吉村千代產生愛戀,但因家人反對而沒有結果。

• 23歲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發行新思潮雜誌,並以「柳川隆之助」的筆名,翻譯法國作家法朗士的作品。該年五月,在新思潮發表處女作《老年》;九月則發表劇作《青年與死》,開啟他的寫作生涯。

Page 3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 大正四年(西元 1915),芥川 24歲,於帝國文學十一月號發表小說羅生門,但未贏得太高的評價。

• 十二月,因同學介紹,與出席漱石山房的「文人聚會」,該會是夏目漱石門下弟子的會合,芥川也因此成為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在寫作風格上深受漱石的影響。

Page 3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大正五年芥川在新思潮雜誌上發表小說鼻子,奠定他新進作家的地位。並受到夏目漱石讚賞。

• 夏目漱石:「像那樣的創作如從現在起推出二、三十篇的話,你將成為文壇上無與倫比的作家」

• 十二月漱石因胃潰瘍去世,芥川十分悲傷,曾寫成葬儀記一文悼念。

Page 3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奠定寫作地位• 大正五年七月,芥川以第二名畢業於東大英文。在當時稱作「文壇登龍門」的中央公論雜誌發表〈〈手巾手巾〉〉,確立文壇新進作家的地位。

芥川龍之介 鎌倉の書斎にて( 1917年)

Page 3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大正五年五月,芥川完成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羅生門》,書前寫著:「君君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是芥川終生喜愛誦讀的詩句,可以看出他對漢詩的喜好,以及憂鬱纖巧的文人氣質。

• 大正六年一月,芥川發表〈尾形了齋備忘錄〉、〈運〉,開始與一流作家並列,之後芥川幾乎年年都在新年號有文章刊載。

Page 3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邁入人生的新階段• 大正七年( 1918 ) 27歲的芥川與中學朋友的姪女塚本文子( 19歲)結婚,文子當時尚在求學。

• 這段時間是芥川一生中最幸福的時期,在事業上,擔任大阪每日新聞社特約編撰;在寫作上也量多質高,如:蜘蛛之絲蜘蛛之絲發表在童話雜誌赤鳥,地獄變地獄變在大阪每日新聞連載、於三田文學發表基督徒之死,都是他膾炙人口的重要作品。

Page 3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身心負荷加重• 經濟蕭條,生父及養父家皆事業失敗,兩家的生活重擔都移到芥川的肩頭 。

• 進大阪每日新聞社為社員後,閉門專心從事寫作。芥川的神經衰弱症日趨嚴重,甚至非服安眠藥不得一眠,令他十分痛苦。

• 1922年,芥川發表了一篇重要的作品:竹竹藪中藪中,日後被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為電影羅生門,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品。

Page 3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面對人生的種種折磨• 1925年, 34歲的芥川健康愈加衰退。四月,新潮社為他出版芥川龍之介集,列為現代文學全集第一卷,可見他在文壇的重要地位。

• 次年,芥川的失眠症惡化,還伴隨妄想症、下痢、痔瘡等諸多身心上的痛苦折磨。 芥川龍之介全一冊

(日文版)

Page 3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自殺結束一生  昭和二年(西元1927),芥川姊夫家發生火災,姊夫因負債及事先投保巨額保險,所以蒙上縱火嫌疑,又因承受不了指責而臥軌自殺,留下鉅額債務。

Page 3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芥川為姊夫的後事及債務奔走,身心俱疲,病況也加重,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曾經幾次告訴自己『死掉吧!』」自殺的傾向更為明顯。到本年 7 月 24日凌晨,因無法面對人生中接二連三的磨難,以及自己即將發狂的恐懼,芥川龍之介在家中服安眠藥自殺,年三十六歲。

Page 3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臺北市人,民國二十四年生。• 日治時代曾在士林國小接受日文教育,奠定良好的日文基礎。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因想接受更多新的東西,所以轉而投考文大學日本研究所。

• 《芥川龍之介的世界》就是他的碩士論文。其後擔任臺北市中正高級中學教師、致理商業技術學院日語講師,現已退休。

譯者:賴祥雲

Page 4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補充資料

作者文學創作補充資料

作者背景補充資料

Page 4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作者文學創作補充資料鬼氣森森的異才典型西化的日本現代派作家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寫作題材多面向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芥川寫作藝術四特色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河童祭與芥川獎主要著作表

芥川手稿

Page 4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鬼氣森森的異才• 芥川龍之介是一位聰穎敏感、才氣縱橫的天才型作家,不少評論家以「鬼氣森森的異才」形容他。

• 短篇小說的成就,常被評論家拿來與莫泊桑、契訶莫泊桑、契訶夫夫等西歐短篇名家比擬。

Page 4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典型西化的日本現代派作家 • 芥川出長於明治時期,正為日本明治天皇積極吸收西洋文明,國家掙脫鎖國孤立的狀態。芥川因此,受到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影響。

• 廣泛吸收日本傳統文學、漢文學、西洋學術等多方面的滋養。也學習歐美文學的刻劃手法與形式,

• 佐伯彰一稱芥川為「一位典型的西化了的日本現代派作家」。

Page 4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 芥川的文學創作,主要活躍於大正時期(西元 1912 ~ 1926), 21歲到 35歲之間。

• 芥川是明治時期新進作家中的佼佼者。

• 嫻熟西方短篇小說的技巧和形式,善於精細的描摹人性。

• 擅長從歷史小說中提煉題材,成名作羅生門寫於 24歲。

Page 4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寫作題材多面向• 大正時期日本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不安。芥川背負養父與生父家的經濟重擔,作品也開始多產,他廣泛向宗教信仰、怪異傳說、歷史故事、時事等方向收集寫作題材,在寫作形式技巧上也多方實驗,顯示旺盛的探索力。

• 寫作上有救難聖僧傳、橘子、沼地、龍、疑惑、妖婆等「怪異作」、「信仰作」、「時代作」的成果,數量極多。

Page 4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 • 勞苦、對現實失望與芥川身體、精神狀況不佳交織,使他對於生命感到茫然不安、煩厭與疲憊:「我再也沒有寫下去的力氣了。在這樣的心情中活下去是無以言喻的痛苦。不曉得有沒有人當我睡著時把我偷偷絞死?」(〈齒輪〉)

• 芥川最後以自殺結束疲憊生命,他的死不但是芥川文學的完成,也為大正時期的文學畫下句點。

Page 4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芥川寫作藝術四特色 藝術性高藝術性高芥川的寫作執著於完美,務求文章細緻縝密、無懈可擊,所以芥川的作品藝術性極高,作品多以短篇為主。

文章氛圍陰鬱、溫情文章氛圍陰鬱、溫情芥川的小說人物多有一抹憂鬱、陰暗的氣質,咀嚼人世的無常與不安,但他的筆調仍是溫柔而善意的,使作品洋溢著對於人生的探索與愛,盪漾古典秀雅的芬芳,也透露出理智的光輝。

Page 4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創作取材廣泛創作取材廣泛特別擅長從舊有傳說、前人作品中提煉寫作題材,有日本、中國、歐洲等多方向的吸納,透過他的生花妙筆,將舊題材注入新生命,伴隨芥川式幽默,探討人性的議題,給人變化多端的感受。

寫作技巧多樣寫作技巧多樣有類似電影劇本的〈誘惑〉、童話手法寫作的〈蜘蛛之絲〉、自傳式的〈某傻瓜的一生〉、德川幕府時代古文體的〈尾形了齋的覺書〉、各說各話、沒有結論的〈竹藪中〉。

Page 4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   芥川的每一篇作品都在嘗試新的突破,追求不同的文學美感,影響深遠。臺灣作家洪醒夫的小說,即明顯受到竹藪中的影響。芥川相信文學在藝術上的價值,也用全部的生命完成文學,他以三十六歲的短暫一生,留給日本、也留給全世界一個永恆的讚嘆。

Page 5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河童祭與芥川獎•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文壇令人追念的天才作家。

• 文壇人士為了紀念芥川,每年 7 月 24日芥川忌日,舉行「河童祭」加以追念。自昭和十年(西元 1935)起,又特設「芥川獎」—芥川純文學獎,以獎勵、提拔純文學的新進作家,這個獎項也成為日本知名度與權威性極高的一項文學獎。

Page 5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發表年代 中文名稱 日文名稱1914年 老年 老年 Rōnen

1915年 羅生門 羅生門 Rashōmon

1916年

鼻子 鼻 Hana

芋粥 芋粥 Imogayu

煙草與悪魔 煙草と悪魔 Tabako to Akuma

1917年 戲作三昧 戯作三昧 Gesakuzanmai

1918年

蜘蛛之絲 蜘蛛の糸 Kumo no Ito

地獄變 地獄変 Jigokuhen

邪宗門 邪宗門 Jashūmon

1919年 魔術 魔術 Majutsu

主要著作(依年代排序)

Page 5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1920年南京的基督 南京の基督 Nankin no Kirisuto

杜子春 杜子春 Toshishun

火神 アグニの神 Aguni no Kami

1921年 竹林中 藪の中 Yabu no Naka

1922年 軌道列車 トロッコ Torokko

1927年

玄鶴山房 玄鶴山房 Genkakusanbō

侏儒的話 侏儒の言葉 Shuju no Kotoba

文藝的、我的文藝

文芸的な、あまりに文芸的な Bungeiteki na, amarini Bungeiteki na

河童 河童 Kappa

齒輪 歯車 Haguruma

或阿呆的一生 或る阿呆の一生 Aru Ahō no

Isshō

西方的人 西方の人 Seihō no Hito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Page 5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作者背景補充資料大厄之年所生的孩子

芥川家風

芥川龍之介速描塗鴉

支那遊記

不要,不要

日本作家的死亡美學芥川龍之介與友人中間蹲坐者為芥川龍之介,照片最左邊者為菊池寬,攝於 1919年。

Page 5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大厄之年所生的孩子

  芥川龍之介出生時,父親 42歲,母親 32歲,正逢日本所謂「大厄之年」,儘管芥川龍之介身為長子,仍以「棄嬰」的方式,認同鄉人為過房爺,隨後因為母親精神錯亂,所以被送到舅父家寄養,由母親胞姊佛姬扶養長大。

Page 5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芥川日後對於自己「不曾躺在母親溫柔的臂彎中享受母奶和親情」,深感遺憾,而對於姨母的養育,則深為感謝,他曾說:「如果沒有大姨,真不知道會不會有像今天的我產生。」

Page 5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芥川家風   芥川龍之介從小過繼給舅父,所以他對於文學、藝術的豐富修養,來自芥川家的影響。芥川氏是延續四百多年的古老士族,家庭生活富有江戶文人的優文人的優雅趣味雅趣味,芥川龍之介從小天資聰穎、多愁善感,在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文學、藝術的啟發極早,很快就能自己寫文章、繪製插畫。

Page 5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他尤其喜愛大量的閱讀,舉凡八犬傳、金毗羅利生記(西遊記的翻案故事)、水滸傳,以及歷史故事、翻譯作品等等,無書不讀,奠定他寫作的基礎,日後在日本作家群中,芥川龍之介也成為公認的博學之士。

Page 5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芥川龍之介 速描塗鴉

Page 5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支那遊記

  三十歲的芥川龍之介,以大阪每日新聞海外觀察員名義前去中國,訪問上海、武漢、杭州等地,日後並寫成《支那遊記支那遊記》一書。

支那遊記書影

Page 6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不要,不要 • 芥川在上海,應邀看戲,戲院服務生遞給他熱毛巾,但他看到一個人拿熱毛巾擦臉又挖鼻子,所以連忙說:「不要,不要」,這是芥川學會的第一句中國話。

• 他和朋友一起到後臺去看名角,後臺燈光昏暗、牆壁斑剝、充滿蒜臭味,演員隨意穿梭,覺得有如一幅「百鬼夜行」的圖畫。

芥川穿著中國服留影

Page 6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日本作家的死亡美學 • 日本近代文壇中,大作家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者頗多。

• 1927年芥川龍之介自殺,年 36 。

• 1946年太宰治投水自殺,年 41 。

• 1971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年 46 。

• 1972年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川端康成自殺,享年 74 。

Page 6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上述四位作家均出身於東京帝國大學,他們選擇自殺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是在創作力及聲名仍在顛峰的狀況下自殺,好比櫻花在最盛開的時候謝去,可以說他們都是以生命去成就日本民族的死亡美學。

Page 6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課文賞析

一、段落分明,圈合成無懈可擊的整體

二、改寫手法獨特,為故事注入新生命

三、以佛教故事探訪人性問題

四、寫作技巧多樣,成就藝術精品

Page 6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一節氛圍第一節氛圍

光明祥和 段旨玉般的蓮花無可形容的芳香。極樂世界的清早時分。

一、段落分明,圈合成無懈可擊的整體

Page 6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二節氛圍第二節氛圍

黑暗悲慘 段旨

地獄血池的無望。 犍陀多偶然發現蜘蛛絲。並立刻攀爬求生。 蜘蛛絲下面還有無數罪人向上攀爬。 犍陀多急欲擺脫眾罪犯。蜘蛛絲斷裂後,犍陀多掉回血池的狀態。

Page 6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三節氛圍第三節氛圍

光明祥和 段旨

第三節呼應首節

再一次描述蓮池中依然漾出芬芳的蓮花

將全文的氣氛凝結成「光明祥和 /黑暗悲慘 /光明祥和」類似波浪般的圖式。

Page 6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二、改寫手法獨特,為故事注入新生命

  芥川龍之介擅長從舊有的傳說、前人的故事或作品中尋找寫作的材料,且蒐羅的範圍極為廣泛。雖然在當時不無「奇談的剽竊者」、「專吃腐鼠的怪啖客」這類的譏評,但卻正是芥川文字魅力與藝術性的所在。

Page 6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中村真一郎指出,芥川的風格與魅力,正在巧妙的故事性與完璧的文體,奇拔的思想表達與溫暖的人類愛,所以能超越世代,撼動讀者的心靈。此說法在閱讀蜘蛛之絲時,可得到驗證,芥川的作品不惟「超越世代」,也超越了國界藩籬,喚起了不同國籍讀者的共鳴。

Page 6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三、以佛教故事探訪人性問題

  蜘蛛之絲是一篇佛教故事,蜘蛛之絲與其說是宣說佛理,不如說是探討人性,芥川只是把故事放在佛教的世界裡,真正傳達的則是具普遍性的人性問題。

Page 7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四、寫作技巧多樣,成就藝術精品

1 、化抽象為具象:化抽象為具象:

舉例 1 :極樂世界概念模糊,由清晨的清新舒泰,讓極樂世界祥和寧靜的氣氛,得以具體化,讓讀者容易聯想。

舉例 2 :犍陀多耗盡精力卻又徒勞無功的艱苦過程,對照於極樂世界,且僅僅由清晨到晌午的時間而已。

Page 7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2 、映襯的應用:映襯的應用:

1. 場景極樂世界與地獄、蓮池與血池。2. 人物佛與犍陀多的映襯。3. 情節佛的悠閒漫步與罪犯們的奮力上爬;釋迦佛的仁慈悲憫與犍陀多的自私自利。4. 氛圍閃著銀光的蜘蛛之絲,與地獄針山的銀光互相輝映。

Page 7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3 、譬喻的應用:譬喻的應用:

舉例 1 :佛透過水晶似的蓮池水望向地獄,「彷彿看西洋鏡一樣」。舉例 2 :犍陀多在血池裡「活像一隻垂死的青蛙」,跌向血池「恰如陀螺一樣團團轉」,又「像石頭般的沉淪於血池底下」

Page 7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4 、情節與人物環環相扣、首尾呼應:情節與人物環環相扣、首尾呼應:

舉例 1 :犍陀多一念之仁救蜘蛛,再由蜘蛛絲拯救犍陀多,環環相扣,是佛教因果循環觀念的最佳註腳。

舉例 2 :玉般的蓮花,在文章中以不同的形容方式重複出現,銀色的蜘蛛絲也至少出現四次,都是扣緊文章的環節,將文章聯結成縝密細緻的整體。

Page 7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日本舞台劇上演蜘蛛之絲(劇照)

Page 7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文章結構表

層次 段落 結構 時間 大意

(一)極樂世界

(二)地獄

(三)極樂世界

五 四

背景一

情節一(開始)

極樂世界的清早

背景二

情節二(發展) 地獄的永夜

情節三(衝突)

情節四(結果)

餘波 極樂世界近晌午

蓮花吐露芳香

釋迦佛垂下一根蜘蛛絲到蓮池以下的地獄血池,酬報曾對蜘蛛有一念之仁的犍陀多

黑暗靜寂,只有罪人們嘆息掙扎,犍陀多亦然

犍陀多發現無數的罪人隨他攀爬蜘蛛絲,大喊抗議 犍陀多緊抓蜘蛛絲往上爬

蜘蛛絲斷裂,犍陀多重回血池

釋迦佛嘆口氣悠然走開,蓮池仍吐露芳香

Page 7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語文萬花筒象徵修辭簡介

認識「翻譯文學」

地獄

西洋鏡

Page 7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象徵修辭簡介• 象徵( symbol):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表達抽象事理,因為不落言詮,以暗示的方法來表達思想與情感。

• 本課使用:文中的蜘蛛絲是聯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樑。作者利用具體的蜘蛛絲代表希望與救贖,使用的是象徵的手法。

Page 7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認識「翻譯文學」  中國翻譯文學起步較晚,約始自晚清。林紓翻譯了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名著《茶花女》,造成轟動。五四時期投入翻譯文學多為一時菁英,譯文的質與量也大為提高。

  翻譯文學對文學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拓展知識分子的視野、豐富精神世界,使與世界重要文學作品、智慧結晶交會。

Page 7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翻譯文學影響了中國文學的形式:1. 林紓所譯巴黎茶花女遺事,擺脫傳 統章回體小說的束縛,革新小說的 形式。2. 徐志摩翻譯西方詩歌,影響中國現 代詩興起。

• 在文學語言方面,翻譯文學為掀起的白話文運動,注入了養料。

Page 8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地獄• 地獄為梵語那落迦、泥犛等的義譯。本為不樂、可厭、苦具的意思,因其處於地下,所以稱為地獄。

• 地獄在佛經中有多種說法,如觀佛三昧經將地獄分為阿鼻、寒、黑闇、小熱、刀輪、劍輪、火車、沸屎、鑊湯、灰河、鐵窟、鐵丸、尖石、飲銅等。

• 十八層地獄以受罪時間長短、罪行輕重排列。其中每一日相當人間三千七百五十年,每層又各比前一層增苦二十倍。

Page 8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西洋鏡• 清末民初一種供人觀賞的鏡箱。在箱中擺風景、人物、時事等畫片,供人觀賞。當時人因新奇,以為景物屬實,其實不然。

• 今謂揭破他人的空虛無學或故弄玄虛為「拆穿西洋鏡」。

Page 8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文學探究電影「羅生門」與小說「竹藪中」

日本文學的特點

延伸閱讀

「羅生門」電影海報

Page 8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電影「羅生門」與小說「竹藪中」

• 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的短篇小說〈竹藪中〉,只配以〈羅生門〉中的躲雨情節。

• 〈竹藪中〉藉由多人的供詞:行腳僧、衙吏、老太婆、強盜、女人以及在林中被殺的男人透過女巫各說各話,使事件真相撲朔迷離,難下結論,芥川以眾人的供詞為小說主體,在寫作形式上頗有創新之處,於文壇產生頗大的影響。

Page 8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竹藪中》指出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對的,進而質疑真理的存在,同時深入人物的內心,透視「利己」的本性。

• 電影「羅生門」是經典之作,導演為黑澤明,由著名演員三船敏郎主演。

電影「羅生門」一幕,左為三船敏郎。

Page 8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日本文學的特點一、大多趨於優美、閑雅或淒婉,特別

是俳句、短歌、短詩之類,隨意點隨意點染的精緻描寫,極具象徵性染的精緻描寫,極具象徵性,餘韻無窮,然而波瀾壯闊的作品則不多見。高須芳次郎曾說「缺少思想上的深刻與賅備,為日本文學的缺點。同時沒有沉重、隱鬱,而多希臘式的明朗、快活。」

Page 8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二、愛好自然、親近自然愛好自然、親近自然::他們對於自然的美是玩賞、耽溺、感應與禮讚的,松濤、竹韻、蟲聲、花落,倏忽的飄風雷電,破落的斷垣殘窗,乃至無生命的靜物,都成為賞心悅目、謳歌移情的對象,所以日本文學也常是感性多於知性感性多於知性的。

Page 8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竹藪中」舞台寫真

Page 8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延伸閱讀「竹藪中」節選欣賞—多襄丸的自白多襄丸的自白

• 殺掉那男人的就是我。但,我沒殺女人。……男人被綁在杉樹根,女人一看見這樣子,不知何時從懷中一閃掏出了一把小刀。我…從沒有見過一個那樣個性強烈的女人。…(我)終於把小刀打落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就占有了女人。

Page 8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 …是的,我沒有再把那男人殺掉的念頭。然而,當我撇開哭泣著的女人,想逃出竹藪外面的時候,女人突然發瘋似地扯住我的胳膊。並且聽她斷斷續續喊叫著:你死掉或是丈夫死掉,讓兩人中死一個人吧。 …我要嫁給留下來的男人,她這麼邊喘邊說著。我在那時猛然湧起要殺掉男人的念頭。…我在男人仆倒時,提著染血的刀,回顧女人那邊。於是怎樣呢?那女人已不知去向了…

Page 9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到清水寺的女人懺悔到清水寺的女人懺悔• … …醒轉來一看,那穿著天青色獵衣的男人早已不知去向了。……但,丈夫的眼色和剛才一樣一點都沒變。仍然在冷冽的蔑視的深淵裡;露著憎恨。羞恥、悲哀、憤懣。

• 「您,我既然落得這樣子,再也不能和您在一起了。我決心要一死了之。但 --但,請您也死吧。您看了我的恥辱。我不能這樣只留您一個人。」

Page 9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 我 ) 尋找著丈夫的大刀,但,可能是被那強盜搶去的樣子… … 。可是幸虧有小刀掉在我的腳旁。… …再一次對丈夫這麼說著:「那麼就讓我要您的命吧,我也馬上要跟著去的。」

• … …當然他的嘴巴因為塞滿竹葉,所以一點兒也聽不見聲音。但,我一看見它,忽然領悟他的意思。丈夫是在輕蔑我對他說「殺吧」! … …對著丈夫紺色獵衣的胸膛,用小刀噗嘶的戳通了它。

Page 9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鬼魂藉女巫之口的談話鬼魂藉女巫之口的談話• …妻確實是這麼說的「那麼帶我到任何地

方吧。」…… ( 妻 ) 忽然臉色大變,指著杉樹根的我,「請殺掉那個人,只要那個人活著,我就不能和你在一起。」

• ……(強盜 ) 說:「這女的要怎樣發落?殺掉還是救她一命?只要點頭回答就可以了,要殺嗎?」我只為這句話,也願意放過強盜的罪的。(再一次長長的沉默)妻在我躊躇的時候,喊叫了一聲什麼,一下子就跑向竹篁裡面。

Page 9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 ……強盜在妻逃走後……將我的繩子割斷一處。 …。我一邊解開著繩索,一直傾聽著,但,發覺那聲音時,可不是我自己哭泣的聲音嗎?(第三次,長長的沉默)

• …在我的面前,閃著一把妻掉下來的小刀。我拿起它,一刺戳進自己的胸膛。一種血腥的東西湧上我的口中。可是,毫無痛苦。只有胸部變冷時,周遭變得更寂然。啊,是多麼地靜寂呀。

Page 9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問題與討論

Page 9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一、你認為蜘蛛絲在本文中具有什麼作用?

答:在本文中,蜘蛛絲既是篇名,也具有深刻的寓意與作用。

1. 蜘蛛絲發著銀光,纖細而美麗,是聯結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橋梁。

2. 蜘蛛絲傳達釋迦佛的悲憫,也是犍陀多由獲得到失去一線生機的關鍵事物。蜘蛛絲纖細、難以承擔重負的特質,亦有效傳達犍陀多看到其他罪人都爬上來的驚恐,從而宣說人性自私利己的可憐本質。

Page 9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3. 蜘蛛絲是救贖的象徵,釋迦佛因為大盜犍陀多生前曾救過蜘蛛的善念善行,而放下蛛絲,想要救他。但犍陀多因為自私,惡念又起,導致蛛絲斷裂。所以,所謂的「救贖」,關鍵不在於他人的幫關鍵不在於他人的幫助,而在助,而在內心的醒覺內心的醒覺。。犍陀多得到解救的機會,是因為自己的一念之仁;但他失去蜘蛛絲,是因為心中自私利己的惡念所導致,故天助不如自助,救贖的關鍵全在於自己的心念言行。

Page 9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二、請指出本文所運用的映襯手法 有哪些?並說明其作用。

答:本文的映襯手法映襯手法:一、場景映襯:一、場景映襯:極樂世界與地獄、蓮池與  血池等。二、人物塑造映襯:二、人物塑造映襯:釋迦佛與犍陀多。三、情節安排映襯:三、情節安排映襯:釋迦佛的悠閒漫步與  罪犯們的奮力上爬;釋迦佛的仁慈悲  憫與犍陀多的自私自利。

Page 9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一、場景一、場景• 極樂世界與地獄、蓮池與血池、蜘蛛絲

與針山上的針等等所構成的映襯。• 極樂世界的光明祥和,對照於地獄的無星無月。

• 蓮池與血池,一清澈恬靜一混濁汙穢。• 孤懸於空中閃著銀光的蛛絲,與地獄針

山的銀光同樣是閃著銀光,針山的銀光卻讓人產生既遺憾又絕望的情緒。

Page 9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二、人物塑造二、人物塑造

• 以釋迦佛與犍陀多的映襯,對照出善與惡的不同,也凸顯兩個人物的不同「高度」。

• 佛陀的偉大崇高、寬厚慈悲。

• 犍陀多的心胸窄小、自私利己。

Page 10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三、情節安排三、情節安排• 佛的悠閒漫步與罪犯們的奮力上爬說明佛所在的極樂世界祥和美好,是罪人想要登入的聖域。

• 釋迦佛的仁慈悲憫與犍陀多的自私自利凸顯出佛仁慈悲憫,祂讓善人好人可以進入極樂世界,讓罪犯身處地獄,關鍵就在他們心念言行上的善與惡。

• 犍陀多原本在佛陀的寬大為懷之下,因自己一時的「善念」,得到救贖的機會,但也因為自己自私的「惡念」,在一瞬間失去機會,永遠墮入血池。

Page 10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三、請舉例說明本文情節與人物環環相扣、首尾呼應的情形。

答:以犍陀多的一念之仁拯救蜘蛛,再由蜘蛛之絲拯救犍陀多,是佛教因果循環觀念的最佳註腳。同時,文章雖分為三小節,場景物象的安排卻能首尾呼應,例如玉般的蓮花,在文章中以不同的形容方式重複出現,銀色的蜘蛛絲也至少出現四次,都是扣緊文章環節的樞紐,將文章聯結成縝密細緻的整體。

Page 10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四、假設海難發生,只有一艘救生艇, 且僅能搭載十人,你已經在艇上。 這時,有許多溺水的人攀援在艇 邊,想爬上救生艇,你如何處理這 樣的情境,作何反應?請加以說明答:此題是一個假設情境,旨在引導學  生談談對自私利己的人性的看法。  (請學生多加發表)

Page 103: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牛刀小試

芥川為其名著「河童」的插畫

Page 104: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一題芥川龍之介藉發著銀光的蜘蛛絲象

徵:

(A) 引誘與毀滅  (B)希望與救贖

(C) 自私與利己  (D) 福報與享樂。

Page 105: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二題犍陀多一舉起腳,就要踩死牠。可是轉念一想:「不,不,蜘蛛雖小,也是有生命的呀!無緣無故斷送了牠的生命,即使不是什麼東西,總是可憐的。」終於沒殺死蜘蛛。由此可推知犍陀多具有:(A) 是非之心  (B)辭讓之心(C)羞惡之心  (D)惻隱之心。

Page 106: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三題【多選】有關芥川龍之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為夏目漱石的入門弟子 (B) 天賦極高,有「天才」之稱 (C)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是根據他的作品羅生門一文所改拍 (D) 作品題材多樣,不論寫作的形式或技巧,都反覆推敲,作品極具藝術性 (E) 自昭和十年起日本設立芥川獎,一方面紀念他, 一方面也獎勵新銳純文學作家。

解析: (B)鬼才  (C)竹藪中。

Page 107: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四題【多選】芥川龍之介自幼即喜愛閱讀妖怪譚一類的書籍。依此原則,下列哪些中國古典小說,會引起芥川氏的興趣:(A)聊齋誌異  (B) 西廂記  (C)水滸傳(D)世說新語  (E)南柯太守傳。 解析: (E)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寫淳于棼夢至槐安國娶公主,封南柯太守,後率軍出征戰敗,公主死,遭國王疑忌,被遣歸。醒後,在槐樹下掘得蟻穴,即槐安國,南柯郡為槐樹南枝另一蟻穴。

Page 108: 第七課  蜘蛛之絲

第五題由於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漢語中常有融入音譯外來語的現象,下列選項,何者全部是外來語音譯的詞?(A)般若/阿斯匹靈/舍利(B)壽司/披薩/圓寂(C)玻璃/菩提/番茄(D)冰箱/伊媚兒/漢堡。

解析: (A)日語音譯/英語音譯/梵語義譯 (C)聯綿詞,非外來語/梵語音譯/非外來語 (D)非外來語/英語音譯/英語音譯。

Page 109: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好站連結

• 芥川龍之介的隨手速描http://hugostrikesback.web.fc2.com/akutagawa/index.html

學生可欣賞芥川的繪圖,瞭解芥川的另一才華。

Page 110: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圖片來源P1 http://www.tonan.jp/wowhaus/free/2005/DAJ050619/akutagawa.jpghttp://www.tonan.jp/wowhaus/free/、http://mweb.jrscomware.com/tie/data/kyouzaidb/ba/07/48ecb456ee6943895867456ca86a0782/48ecb456ee6943895867456ca86a0782.htm( http://mweb.jrslines.co.jp/tie/scr/library/QLibrary.asp?DocLimiteNo=0&DocLimite=&DispKyouka=&DispGakunen=%82%B7%82%D7%82%C4%82%CC%8B%B3%8D%DE&DispLink=ON&DispIBOnly=&DispImg=&Keyword=%8AH%90%EC&DispKeyword=%8AH%90%EC&SearchFolder1=&SearchFolder2=)P3 http://door.air-nifty.com/sky/cat5217685/index.htmlP6 http://www.bunkei.co.jp/kokokara/dokusyo/images/kongetu0607.jpgP9 http://plaza.rakuten.co.jp/kym053053/3048P10 、 P38 http://www.ne.jp/asahi/kaze/kaze/akutagawa.htmlP12 http://www.chuo-kanko.or.jp/guide/spot/tsukiji/tsukiji_21.htmlP18 http://shonan.keizai.biz/headline/photo/62/index.htmlP19 http://www.cnet-ta.ne.jp/p/pddlib/literature/akutagawa/index.htm

Page 111: 第七課  蜘蛛之絲

P22 http://bookweb.kinokuniya.co.jp/htm/4807400126.htmlP23 http://hide-san.blog.ocn.ne.jp/bach/120/index.htmlP25 http://gyokueido.jimbou.net/catalog/popup_image.php/pID/273?osCsid=6575fd6da7981ab12e1f2e983a958646( http://gyokueido.jimbou.net/catalog/kn_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73)P26 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p=77P30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5/06/06/[email protected] http://www.iwanami.co.jp/moreinfo/091971+/top.htmlP37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A5%E5%B7%9D%E9%BE%8D%E4%B9%8B%E4%BB%8BP40 、 75 http://hugostrikesback.web.fc2.com/akutagawa/index.htmlP42 http://pengzipk.hp.infoseek.co.jp/pengzi/yanmi.htm

圖片來源

Page 112: 第七課  蜘蛛之絲

圖片來源P44 http://www.bk1.co.jp/product/1079253?partnerid=02goo03P54 http://www.za01.com/photo_ainoyume_kumonoito06.htmlP59 http://www.cdbot.chengdu.gov.cn/syssource/forum/2006913154151.jpg(中國成都旅遊門戶網(簡)ttp://www.cdbot.chengdu.gov.cn/app/forum/fo_read.asp?boardid=47&rootId=1859&replyId=1859)P60 人民網(簡)《羅生門》海報欣賞 http://av.people.com.cn/BIG5/47936/47951/73620/5007329.htmlP64 http://www.kawabeatsuko.com/movie.htmlP65 http://www5d.biglobe.ne.jp/~cottone/yabu-kouenjyoho.htmP69 http://banpaku.blog.ocn.ne.jp/sasaki/images/20060727.jpg ( http://banpaku.blog.ocn.ne.jp/sasaki/cat4640113/index.html)P72 http://blog.udn.com/alone333/1796871P77 www.e-higurashi.com/cont_a0103.html P79 http://gyokueido.jimbou.net/catalog/images/products/293.jpg?osCsid=348c6c1367a935bade15e337334f9338(玉英堂書店:芥川龍之介扇面 http://gyokueido.jimbou.net/catalog/kn_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93)P81 http://www10.ocn.ne.jp/~kosuke/hasudashi/negan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