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第第第 第第第

第七章 温里药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七章 温里药. 定义: 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 里寒证成因 寒邪自外而入,阳气受困 (阴胜则寒) 脏腑阳气衰弱,阴寒内生 (阳虚则寒). 适应证 脾胃虚寒 里寒证 -- 脏寒证 肺寒痰饮 肝经寒凝 亡阳证. 脏寒所致(虚脱) 亡阳证(心肾阳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七章  温里药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2: 第七章  温里药

定义: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

Page 3: 第七章  温里药

里寒证成因寒邪自外而入,阳气受困 (阴胜则寒)脏腑阳气衰弱,阴寒内生 (阳虚则寒)

Page 4: 第七章  温里药

适应证 脾胃虚寒里寒证 -- 脏寒证 肺寒痰饮 肝经寒凝 亡阳证

Page 5: 第七章  温里药

脏寒所致(虚脱)亡阳证(心肾阳衰) 大汗、大失血、 大吐、大泻所致 (暴脱)

Page 6: 第七章  温里药

重要性1 、祛除里寒,可预防亡阳 证的发生2 、为中医急救之品

Page 7: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

Page 8: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9: 第七章  温里药

“ 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 《纲目》

Page 10: 第七章  温里药

一、回阳救逆 -- 亡阳证 恢复阳气,挽救厥逆

Page 11: 第七章  温里药

“ 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伤寒蕴要》

Page 12: 第七章  温里药

二、补火助阳 -- 阳虚证“ 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 《本草求真》

Page 13: 第七章  温里药

峻补元阳,益火之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补火助阳 中温脾阳,散寒助运(阳虚证) 脾阳不振,虚泻不止 益火暖脾,助阳化气 脾肾两亏,阳虚水肿

Page 14: 第七章  温里药

三、散寒止痛 -- 寒痹证

Page 15: 第七章  温里药

阳虚外感 + 麻黄、细辛 -- 助阳解表阳虚便秘 + 大黄、细辛 -- 温阳通便阳虚便血 + 阿胶、灶心土 -- 温阳止血阳虚气喘 + 硫磺、补骨脂 -- 温肾定喘

Page 16: 第七章  温里药

关于附子用量1 、因地区而异2 、与产地有关3 、因人耐受性而异4 、与季节有关

Page 17: 第七章  温里药

“ 有人服钱匕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荆府都昌王,体瘦而冷,无他病,日以附子煎汤饮,兼嚼硫磺,如此数岁。蕲州卫张百户,平生服鹿茸附子药,至八十余康健倍常。” 《纲目》

Page 18: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堕胎为百药之长(刚燥走窜,易动胎气)

Page 19: 第七章  温里药

肉桂

Page 20: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21: 第七章  温里药

企边桂(十年以上大树干皮)桂通(五、六年幼树干皮或粗枝皮)板桂(老树最下部的干皮)

Page 22: 第七章  温里药

一、补火助阳 -- 肾阳虚证 引火归原

Page 23: 第七章  温里药

( 肉桂)肾阳虚衰 阴寒格阳 虚阳上浮(肾)

Page 24: 第七章  温里药

二、散寒止痛 --脘腹冷痛 寒湿痹痛 胸痹 寒疝腹痛

Page 25: 第七章  温里药

“ 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 《本草汇言》

Page 26: 第七章  温里药

三、温经通脉 -- 痛经、经闭 阴疽

Page 27: 第七章  温里药

热蕴膀胱,尿闭不通 +知母、黄柏 清热利尿(滋肾通关丸)心肾不交,心烦失眠 + 黄连 交通心肾(交泰丸)

Page 28: 第七章  温里药

“达子宫而破血堕胎。” 《本草汇》

Page 29: 第七章  温里药

均能温通血脉,助气化,散寒凝桂枝辛温,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辛热,主温中而止疼痛,善下行而补火助阳,又引火归原,温煦气血

肉桂与桂枝

Page 30: 第七章  温里药

干姜

Page 31: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32: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温中散寒 -- 脾胃寒证 温中散寒要药

Page 33: 第七章  温里药

二、回阳通脉 -- 亡阳证特点:回阳救逆力弱 与附子同用

Page 34: 第七章  温里药

“ 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回阳立效。” 《本草求真》

Page 35: 第七章  温里药

三、温肺化饮 -- 寒饮喘咳

Page 36: 第七章  温里药

附子、肉桂与干姜相同点: 温里散寒

Page 37: 第七章  温里药

不同点附子: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力要药。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Page 38: 第七章  温里药

肉桂 :守而不走,长于补火助阳,引火归原。又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

Page 39: 第七章  温里药

干姜: 能走能守,回阳救逆力弱,长于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Page 40: 第七章  温里药

吴茱萸

Page 41: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42: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散寒止痛 -- 寒滞肝脉诸痛

Page 43: 第七章  温里药

中焦虚寒(散寒止痛)吴茱萸 头痛(颠顶),干呕,吐涎沫 肝气上逆(疏肝降逆)

Page 44: 第七章  温里药

二、疏肝降逆 --呕吐吞酸三、助阳止泻 -- 虚寒泄泻

Page 45: 第七章  温里药

使用注意1 、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 视力障碍2 、药性温燥,阴虚者慎用

Page 46: 第七章  温里药

丁香

Page 47: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48: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温中降逆 -- 胃寒呕吐呃逆

Page 49: 第七章  温里药

二、散寒止痛 --脘腹冷痛三、温肾助阳 -- 肾虚阳痿

Page 50: 第七章  温里药

果实 -- 母丁香,又名鸡舌香花蕾 --公丁香

Page 51: 第七章  温里药

小茴香

Page 52: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53: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散寒止痛 -- 寒疝腹痛 睾丸偏坠胀痛

Page 54: 第七章  温里药

“茴香之主治在疝证。” 《本草述》

Page 55: 第七章  温里药

二、理气和中 -- 中寒气滞证

Page 56: 第七章  温里药

花椒

Page 57: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58: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温中止痛 -- 脾胃寒证

Page 59: 第七章  温里药

二、杀虫止痒 --虫积腹痛 湿疹阴痒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Page 60: 第七章  温里药

高良姜

Page 61: 第七章  温里药
Page 62: 第七章  温里药

一、散寒止痛 -- 胃寒腹痛

Page 63: 第七章  温里药

二、温中止呕 -- 胃寒呕吐

Page 64: 第七章  温里药

1 、主治证厥阴头痛要药:吴茱萸命门火衰之要药:肉桂寒疝、睾丸偏坠:小茴香

要点

Page 65: 第七章  温里药

2 、功效回阳救逆要药:附子引火归原:肉桂温中降逆:丁香

Page 66: 第七章  温里药

3 、入药部位与功效花椒:果皮—辛热温中散寒 种子—苦寒利水消肿丁香:果实—母丁香(功同效弱) 花蕾—公丁香(功同效强)

Page 67: 第七章  温里药

4 、用量用法 先煎:附子 后下:肉桂 吴茱萸 1.5-6g

Page 68: 第七章  温里药

回阳救逆:附子、干姜(通脉)散寒止痛:肉桂(补火助阳) 丁香(温中降逆) 花椒、高良姜(温中散寒) 吴茱萸(疏肝降逆) 小茴香(理气和中)

5、分类

Page 69: 第七章  温里药

使用注意1 、大多温热辛燥,易耗伤津液,热证及阴虚者忌用或慎用2 、根据不同症候适当配伍3 、真热假寒忌用

Page 70: 第七章  温里药

4 、服温里药而呕吐者,为真寒加热之象,可用冷服法“热药冷服下咽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 《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