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第十章 内 分 泌

  • Upload
    yahto

  • View
    6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十章 内分泌. 【 目的要求 】 通过对内分泌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重要内 分泌腺及其激素的作用,了解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等概念。 本章共分八节,计 4 学时。 重点讲授:激素作用的机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主要激素的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 第三节 垂体的内分泌 第四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第五节 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第六节 胰腺的内分泌 第七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第八节 性腺的内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一、激素的分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十章

Page 2: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十章 内分泌 第十章 内分泌

【目的要求】通过对内分泌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重要内

分泌腺及其激素的作用,了解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等概念。

本章共分八节,计 4学时。

重点讲授:激素作用的机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主要激素的作用。

Page 3: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

第三节 垂体的内分泌

第四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第五节 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第六节 胰腺的内分泌

第七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第八节 性腺的内分泌

Page 4: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一节

Page 5: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激素的分类一、激素的分类 1. 内分泌系统( interal secretion system )

由机体的内分泌腺以及全身的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2. 内分泌( interal secretion )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扩散传递给相应的靶细胞,调节其生理

功能的过程称之。 3. 激素的概念 激素( hormone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

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之。

Page 6: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

Page 7: 第十章  内 分 泌

典型的激素应具有的特点:

⑴具有特异性; ⑵调节细胞内生理反应的速度,不能发动新的反应;

⑶高效性; ⑷分泌速率不均一,间断性或周期性分泌; ⑸失活或排泄,在肝脏或靶细胞内。

Page 8: 第十章  内 分 泌

4. 激素的分类 按化学性质分为三类: ⑴含氮激素 ①蛋白质激素 ②肽类激素 ③胺类激素 ⑵类固醇(甾体)激素 ⑶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 二、激素传递信息的方式 1. 内分泌或远距分泌( interal secretion ) 2. 神经分泌( neurocrine ) 3. 神经内分泌( neuroendocrine ) 4. 旁分泌( paracrine ) 5. 自分泌( autocrine ) 6. 表分泌和外分泌( exocrine)

Page 9: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图 10—3 神经内分泌

Page 10: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激素的作用的一般特性

1. 促进生长发育 2. 保证生殖 3. 控制细胞外液的组成和容量 4. 控制代谢过程 调节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 调节消化器官的发育、运动、分泌等。

6. 参与机体的应激过程和免疫反应 抵御敌害。

Page 11: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四、激素作用的机制

1. 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①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素 -受体复合物; ② 通过 G蛋白激活细胞膜内侧的腺苷酸环化酶; ③ Mg2+存在,腺苷酸环化酶促使 ATP 形成环一磷酸腺苷

( cAMP ); ④一种或多种 cAMP 依赖性激酶激活→特异蛋白的磷酸化 →生理反应。 激素,第一信使; cAMP ,第二信使。

Page 12: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4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还有: cGMP(环一磷酸鸟苷)、 Ca2+ 、 IP3 (三磷酸肌醇)、 DG(二酰甘油)等,都有相应的依赖性蛋白激酶,使特异性蛋白磷酸化,产生生理效应。

Page 13: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5 部分含氮类激素作用途径

Page 14: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二信使学说的重要进展之一1.激素 分为兴奋性激素( Hs )和抑制性激素( Hi );2. 受体 分为兴奋性受体( Rs )和抑制性受体( Ri );3.G 蛋白 分为兴奋型 G蛋白( Gs )和抑制型 G蛋白( Gi)。

Page 15: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二信使学说的重要进展之二 催产素等调节肽信息传递途径有别 : 激素受体复合物 — G 蛋白介导 → 膜的磷脂酰肌醇 (PI) → 磷脂酰二磷酸肌醇 (PIP2) → 三磷酸肌醇 (IP3) + 二酰甘油 (DG) ↓ 内质网释放 Ca2+ 细胞外 Ca2+内流 → 钙调节蛋白 (CaM)的结合 →蛋白激酶 C(PKC) 激活 → 蛋白质的磷酸化

Page 16: 第十章  内 分 泌
Page 17: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

① 分子小并易溶于脂类,可穿过细胞膜; ② 激素 -胞浆受体复合物,变构进入细胞核, 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③ 启动 DNA 的转录过程,从而促进 mRNA 的形成; ④ mRNA离开细胞核,转入细胞质,与核蛋白体结合,

诱导新蛋白质的生成。

Page 18: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8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存在四个功能结构域:①激素结合结构域 ②核定位信号结构域 ③DNA 结合结构域 ④转录激活结构域

Page 19: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 9

Page 20: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五、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分泌各种释放激素→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

→促激素分泌→其他内分泌腺分泌,间接神经调节或神经 -体液调节。

(二)体液调节 激素的反馈调节,代谢物的反馈调节

1. 激素的反馈调节

正反馈:引起分泌增加的称之。

负反馈:引起激素分泌减少的称之。多见。

根据反馈线路的长短分为三种:

长反馈、短反馈、超短反馈。

Page 21: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代谢物的反馈调节 激素→代谢变化→代谢产物的 浓度→负反馈或正反馈该激素的分泌 维持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中代谢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

例如: 胰岛βC → 胰岛素 → 血糖浓度↓

Page 22: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

Page 23: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机能联系

(一)下丘脑 下丘脑的内侧部,可分为三个区: 前区或视上区:包括视交叉上核、视上核、室旁核等。 中区或结节区:包括正中隆起、弓状核、腹内侧核等。 后区或乳头区:包括背内侧核、乳头体等。 神经细胞有两种: 神经内分泌大细胞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

Page 24: 第十章  内 分 泌

神经内分泌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视上核和室旁核, 分泌催产素和加压素; 神经内分泌小细胞:集中的分布于正中隆起、弓状核、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等,分泌释放激素,调节腺垂体功能,又称这一部位为 “下丘脑促垂体区”。

(二)垂体 垂体位于蝶骨鞍内,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 也有将垂体分为: 前叶、中间部和后叶

前叶与腺垂体 后叶与神经垂体含义相近

Page 2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0 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

Page 26: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下丘脑的内分泌

下丘脑凡能分泌肽类激素或神经肽,统称肽能神经元。激素 经垂体门脉系统运送到腺垂体,总称“下丘脑调节肽”。 (一)分泌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CRF) 41 肽。 主要作用:促使阿黑皮素原的合成,促进 LPH、 ACTH等的释放。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TRF) 3 肽。 主要作用:促使 TSH的合成与释放,还轻度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 激素的释放。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作用:调节 FSH和 LH 的合成和分

泌。

Page 27: 第十章  内 分 泌

4.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GRH等) 作用: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5.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GRIH等) 又称生长抑素

作用:抑制生长激素,胰岛、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

6. 催乳激素释放因子( PRH, PRF) 作用:促进催乳激素的分泌。

7. 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PRIF等)作用:抑制催乳激素的释放。

8.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H, MRF)作用:促使 MSH分泌。

9.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RIF等)作用:抑制 MSH的分泌。

Page 28: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调节性

多肽的释放 各级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单胺类物质 → 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腺垂体相关的分泌 肽类物质 → 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 2. 激素调节 机体内构成下丘脑、腺垂体和三个重要靶腺组成的 三级水平的功能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Page 29: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1

Page 30: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三节 垂体的内分泌

Page 31: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腺垂体一、腺垂体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促卵泡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

催乳素( 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促甲状腺激素( TSH)、生长激素( GH)

促黑素细胞激素( MSH)

Page 32: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2 垂体前叶释放的激素与靶器官的关系

Page 33: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腺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 1. 促性腺激素 促卵泡激素( FSH) ♀: 促进卵泡生长发育,使卵泡分泌卵泡液。 ♂:促进曲精细管的生殖上皮生精。均需 LH的协同作用。 黄体生成素( LH) ♀: 促进卵泡成熟、排卵和转变成黄体 (大多数动物),

分泌孕酮。 ♂:协同 FSH 完成生精过程。刺激睾丸的间质细胞,促使 分泌睾酮。控制睾酮和雌二醇的合成和分泌。

Page 34: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主要刺激束状带和网状带增生,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鸟类,醛固酮的分泌需要 ACTH的作用。 3.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使甲状腺形态和机能发生变化。促进碘的积聚,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4. 生长激素 ( GH) ① 促进生长 特别在骨、肌肉、肾、肝和脂肪组织表现明显。软骨的生长,需生长素介质存在时才有效。

② 加速储脂的水解 使血脂肪酸↑,使脂肪酸的氧化↑,生成的酮体↑。

Page 35: 第十章  内 分 泌

③ 抑制糖的分解 使细胞葡萄糖利用↓,血糖↑。

生长激素分泌亢进→巨人症;分泌不足→侏儒症。 生长素介质( somatomedin , SM ) 是肝脏(为主)、肾等产生的一种肽类物质,有明显的胰岛素样作用,故又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现已经分离到 IGF-Ⅰ和 IGF-Ⅱ两种生长素介质。 GH的促生长作用主要由 IGF-Ⅰ介导, IGF-Ⅱ主要在胚胎期生成。

可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软骨细胞的分裂,使软骨生长。

Page 36: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3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成人肢端肥大症)

Page 37: 第十章  内 分 泌

5.催乳素( PRL )

哺乳类动物:

♀:主要促进乳腺生长、发动和维持泌乳,具有较弱的生长激素的作用,而生长激素也具有类似催乳素的活性。

♂:促进前列腺和精囊腺发育的作用。

6. 促黑素细胞激素 (MSH) 分为: α型、 β型

刺激黑素细胞内黑素的生成和扩散。使皮肤颜色变暗、变黑。

哺乳类动物: 与色素沉着有关,或对中枢兴奋状态有调节作用。

低等脊椎动物:调节皮肤变色,适应环境变化。

Page 38: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控制, 靶腺激素和代谢物的反馈调节。 1. 下丘脑的调控 ( 1)下丘脑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的作用。 ( 2)神经肽、神经递质和神经调制物的作用。 加压素、神经降压肽、 P物质、阿片样肽、 5-HT→GH↑; Adr 、 NE、 r-氨基丁酸、 5-HT

等调 节 MSH、 ACTH的分泌。 ( 3)其他中枢部位和外周感受器的作用 如:刺激,吮吸乳头→反射性催乳素的分泌↑

Page 39: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反馈调节 ( 1) 靶腺激素 通过反馈途径可直接、或间接通过下丘脑影响腺

垂体激素的分泌。 例如: T 3T 4↓→下丘脑、或腺垂体→ TSH↑

T 3T 4 ↑→下丘脑、或腺垂体→ TSH↓

( 2)代谢物的调节 例如: 血糖↓→生长激素( GH)↑ 血液精氨酸↑→生长激素( GH)↑

Page 40: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神经垂体二、神经垂体

下丘脑下丘脑 -- 神经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总称为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总称为神经垂体激素,主要有两种:激素,主要有两种: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 VPVP ,又称抗利尿激素,又称抗利尿激素 ADHADH )) 分为: 精氨酸加压素(分为: 精氨酸加压素( AVPAVP )) 赖氨酸加压素(赖氨酸加压素( LVPLVP )) 催产素(催产素( OXTOXT )) VPVP 和和 OXTOXT 的合成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合成部位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其中视上核主要合成其中视上核主要合成 VPVP ,室旁核主要合成,室旁核主要合成 OXTOXT 。。

Page 41: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功能

1.加压素( VP )

主要功能 调节血液渗透压、血液容量和血压。

2.催产素( OXT )

主要功能

( 1)临产的母畜可见 OXT 分泌↑,增强子宫阵缩,促进胎儿产出,

并促进胎衣排出和子宫复位。

( 2)诱发乳腺肌上皮和导管平滑肌收缩,促进乳汁的排出。

( 3)提高学习和记忆的能力,使动物产生母性行为。

Page 42: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其分泌受中枢和外周两方面的调节。 中枢调节:主要受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影响。 如: Ach → VP↑、 OXT↑

NE 经 α—肾上腺素能通路→ VP↑ OXT↑

经 β—肾上腺素能通路→ VP↓OXT↓ 阿片肽 → VP ↓OXT↓ 血管紧张素Ⅱ → VP↑

Page 43: 第十章  内 分 泌

外周调节:表现为外周感受器的反射性影响。 VP 分泌: 主要受渗透压感受系统和血液容量感受系统调控, 需经下丘脑。也可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VP 分泌。 OXT 分泌 : 主要受阴道和乳腺的感受性刺激的反射性调节。当 交配、分娩或吮乳时都可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的释放。

Page 44: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四节

甲状腺的内分泌

Page 4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 图 – 15 15 甲状腺结构特点甲状腺结构特点

图 – 14 甲状腺 甲状腺

Page 46: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激素

为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主要有两种: 为含碘的酪氨酸衍生物,主要有两种: 33 ,, 55 ,, 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简称四碘甲腺原氨酸(简称 TT

44)) 3,5,3’—3,5,3’—三碘甲腺原氨酸(简称三碘甲腺原氨酸(简称 TT33)) (一)甲状腺素的合成 (一)甲状腺素的合成 主要原料:碘和酪氨酸。主要原料:碘和酪氨酸。 1. 腺泡聚碘 腺泡聚碘 甲状腺滤泡膜上存在“碘泵”,有赖甲状腺滤泡膜上存在“碘泵”,有赖 NaNa++-K-K++ATPATP 酶酶

提供能量,含碘量约占体内总量提供能量,含碘量约占体内总量 90%90%。。

Page 47: 第十章  内 分 泌

2.碘的氧化 3.酪氨酸的碘化(腺泡细胞顶部存在的甲状腺球蛋白( T

G)) 一碘酪氨酸( MIT ) 二碘酪氨酸( DIT ) 4.碘化酪氨酸的偶合 MIT + DIT → T3 , DIT + DIT → T4

5.储存 T3和 T4与甲状腺球蛋白( TG)结合,储存腺泡内。(二)代谢 特点:半衰期较长。外周组织 T4、 T3可通过脱碘、 脱氨、脱羧以及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等途径而代谢。

Page 48: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6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Page 49: 第十章  内 分 泌

TT3 3 与 与 TT4 4 比 较比 较

生物活性 T3 > T4

分子量 T3 < T4

结合态 少 多 代 谢 快 慢 半衰期 1—2d 6—8d 缺 碘 T4/T3↓ 甲 亢 可能出现 T3高于 T4

Page 50: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对代谢的影响 1. 生热作用 提高基础代谢率( BMR)。 2. 对糖代谢的作用 促进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 收,血糖↑。促进糖的分解代谢,加速脂肪、肌肉等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血糖↓。 对糖原的影响: 小剂量促进糖原合成 大剂量促进糖原的分解。

二、甲状腺素的 生理功能

Page 51: 第十章  内 分 泌

3. 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影响脂肪合成、动员和降解,降解作用 >合成作用。 4. 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小剂量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促进蛋白质分解。 5. 对水和电解质的影响 利尿作用。

6. 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机能亢进 由于代谢旺盛,常出现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及维生素 A、D、 E的缺乏。

机能低下 由于吸收或酶转化过程受阻,可出现烟酸和维生素 A缺乏现象。

Page 52: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是机体生长、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因素。 主要靶组织:神经、肌肉和骨。 幼畜缺乏:生长发育障碍,尤其脑发育不全,性腺发育 停止,不出现副性征。 儿童以智力迟钝、身材矮小为特征,称“呆小症”。 形态发育: 蝌蚪切除甲状腺,不发育成青蛙。 出牙、出角: 缺乏时引起牙齿、角的发育不良。 垂体生长激素作用受甲状腺素的允许作用,生长介质也

有密切的关系。

Page 53: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7 婴幼儿期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的呆小症

Page 54: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早期缺乏:大脑生长和神经纤维形成均迟缓; 传导和反应速度降低。 成年后甲状腺机能异常: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亢进: 兴奋性增加,表现不安、过敏、易激动、睡眠减少等。 减退: 兴奋性↓,迟钝,反应缓慢,学习和记忆能力↓, 嗜睡等。可能与甲状腺素对脑血管和血流量影响有关。

Page 5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8 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双眼突出

Page 56: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四)对生殖和泌乳的影响 幼畜缺乏: 性腺发育停止,不表现副性征。 成年缺乏:影响公畜的精子形成、母畜发情、排卵和受孕。 乳牛甲状腺机能不足: 产乳量和乳脂率下降,甲状腺制剂或甲状腺素治疗。 (五)对其它器官的作用 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心输出量↑、血压升高; 2. 消化系统 促消化和吸收; 3. 肾上腺皮质增生 增强儿茶酚胺类激素的作用等。

Page 57: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

腺体的自身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

儿茶酚胺类激素的作用。

Page 58: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19 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Page 59: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五节

调节钙代谢的激素

Page 60: 第十章  内 分 泌

骨和牙齿主要是由钙和磷的化合物构成,也是机体的储库。

钙功能: 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参加血液凝固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构成骨组织 参与钙代谢的激素最重要的是:

甲状旁腺激素、 降钙素、 1 , 25- 二羟钙化醇

Page 61: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甲状旁腺激素(一、甲状旁腺激素( PTHPTH ))

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称为

甲状旁腺素( PTH),

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

主细胞为分泌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

合成和分泌

PTH在主细胞内合成,

84个氨基酸组成。 图 – 20 甲状旁腺

Page 62: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1. 对骨的作用 加强破骨细胞的活动,释放钙磷→血液。 2. 对肾脏的作用 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磷酸盐的重吸收。 激活 1α-羟化酶,肾中转变为 1, 25- 二羟胆钙化醇。 3. 对肠道的作用 间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 1, 25- 二羟胆 钙化醇引起的。

Page 63: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1 甲状旁腺激素生理作用

Page 64: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降钙素(二、降钙素( CTCT ))

降钙素:由甲状腺 C细胞所分泌。 (一)降钙素的合成和分泌 (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 靶器官是骨和肾脏,主要作用,血钙↓,与 PTH 共同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

Page 65: 第十章  内 分 泌

1. 对骨的作用 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动,促进骨中钙盐的沉积→血钙水平↓,

2. 对肾脏的作用 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 血钙↓、血磷↓。

3. 对肠的作用 抑制肾内 25-羟胆钙化醇→ 1, 25- 二羟胆钙化醇生成,间接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使血钙↓。

Page 66: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三、 11 ,, 25-25- 二羟胆钙化醇二羟胆钙化醇

1 , 25-二羟胆钙化醇是维生素 D的激素形式,可看作是肾脏分泌的激素。

(一) 1, 25 - 二羟胆钙化醇的生成 动物的真皮层: 形成维生素 D3 (胆钙化醇),无活性。 肝脏: 25-羟化酶催化成 25-羟胆钙化醇,进入血液,成为 血液中维生素 D的主要形式,其活性也不高。 肾脏: 1羟化酶系的催化下形成 1, 25-二羟胆钙化醇,其

活性可比前者高 200 倍。

Page 67: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 1, 25- 二羟胆钙化醇的生理作用 1. 对肠的作用

促进钙、磷的吸收,维持较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骨的钙化。诱导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粘膜细胞中钙依赖性 ATP 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成,使 Ca2+的主动吸收增加。

2. 对骨的作用 增加破骨细胞数量,提高其对 PTH的反应性,表现使骨的代谢

和更新加快。 3. 对肾脏的作用 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但大剂量的 1, 25- 二羟胆钙

化醇又可引起磷酸盐尿。

Page 68: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2

Page 69: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四、分泌的调节 四、分泌的调节 1. 血钙浓度 三种调钙激素的分泌都受血钙浓度的控制。 血 Ca2+↓→PTH↑ CT↓ 1 , 25- 二羟胆钙化醇 ↑

2. 血磷浓度 血 P↑→ 血 Ca2+↓→ PTH↑ 、 CT↓ 1 , 25- 二羟胆钙化醇 ↑。 3. 相互作用 当血 Ca2+ 持续高水平时,血 Ca2+ 水平与 CT

↓呈正相关关系;当血 Ca2+ 持续低水平时,血 Ca2+ 水平与 PTH呈负相关; 1 , 25- 二羟胆钙化醇 与 PTH呈负相关。

五、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 见下图 五、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 见下图

Page 70: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3

Page 71: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六节

胰腺的内分泌

Page 72: 第十章  内 分 泌

胰岛的结构特点胰岛的结构特点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能分泌多种蛋白质或肽类激素。

胰岛细胞约占正常胰腺总细胞量的 1%-2%。 哺乳类动物至少有 5种: 即 A 细胞、 B细胞(约占 70%)、 D细胞、

F细胞(又称 PP细胞), D1细胞(极少)。

Page 73: 第十章  内 分 泌

胰岛激素及其作用胰岛激素及其作用

胰岛分泌的激素有: A 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 F 细胞:分泌胰多肽。 D1 细胞机制不清。

Page 74: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4 胰 岛 图 10—25 胰岛的各种细胞

Page 75: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胰岛素( INS) 胰岛素是小分子蛋白质,由 51个氨基酸组成 A、B两条肽链, A链 21个氨基酸, B 链 30个氨基酸。

作用: 1. 促进肝糖原的生成,抑制糖原的分解,增加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促进糖 → 脂肪 → 血糖↓。 2. 促进体内脂肪的储存,抑制脂肪的水解, → 血中游离脂肪酸↓,酮体生成↓。 3. 促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胰岛素缺乏,引起糖尿病。 人类糖尿病分为两类: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胰岛素缺乏引起;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引起。

Page 76: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 1. 能激活肝细胞磷酸酶,加速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肝内 葡萄糖异生,使血糖升高; 2. 使储脂分解 → 血中游离脂肪酸↑; 3.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 ↑,血压↑。

三、生长抑素、四、胰多肽(自学)

Page 77: 第十章  内 分 泌

胰岛功能的调节胰岛功能的调节 1.神经系统作用 CNS内存在调节分泌的中枢。 如:刺激下丘脑腹内侧核 ⊕ → INS↓ CNS通过外周神经支配的影响: 迷走 N ⊕ → INS↑ ;交感N⊕ → INS↓ 2. 血糖浓度 血糖↑→ INS↑、 GLu↓

Page 78: 第十章  内 分 泌

3.激素 调节糖代谢的所有激素,都间接影响胰岛的分泌功能。

如: 肾上腺素 → 肾上腺皮质激素 INS↑ 生长激素 → 甲状腺素等升高血糖 INS↑ 胃肠激素:抑胃肽、肠高血糖素→ INS↑

促胰液素、促胃液素、缩胆囊素 GLu ↑

Page 79: 第十章  内 分 泌

4. 胰岛内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胰岛素 GLu↓、生长抑素↓

Page 80: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七节

肾上腺的内分泌

Page 81: 第十章  内 分 泌

组织结构 皮质— 分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髓质— 与交感神经同源,由嗜铬细胞构成 皮质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性激素

髓质 嗜铬细胞能合成、分泌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因其共含儿茶酚胺(邻苯二酚)的化学结构,总称为儿茶酚胺类激素。

图 10—31 肾上腺

Page 82: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为类固醇激素,胆固醇的衍生物。 1. 盐皮质激素 ( 醛固酮等 ) ( 1)促进肾远曲小管对 Na+的主动重吸收,抑制对 K+和

H+的重吸收,即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 ( 2)刺激大肠吸收 Na+; ( 3)降低汗腺和唾液腺对 Na+的分泌。

Page 83: 第十章  内 分 泌

盐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1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血容量↓或血 Na+↓→ 肾近球小体 →释放肾素 → 血液,血管紧张素原 → 血管紧张素 II ,血管紧张素 III→ 特异性分泌醛固酮 ↑。

( 2 )血浆钾离子的作用

血浆中 K+ 浓度↑或 Na+/K+ 比例改变 → 刺激醛固酮↑。( 3 ) ACTH 的作用 应激时, ACTH 分泌↑→可见醛固酮的急性释放。( 4 )心钠素的作用 降低醛固酮的分泌。 前列腺素和 β- 促脂解素 → 醛固酮的分泌↑。

Page 84: 第十章  内 分 泌

2. 糖皮质激素

( 1)调节物质代谢的作用

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糖原的异生作用;限制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组织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增加氨基酸和 FFA (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

长期使用可以引起脂肪的重新分配。

Page 8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6

Page 86: 第十章  内 分 泌

( 2)对某些器官组织的作用

生理剂量:是骨骼肌、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的正常

活动所必需。

缺乏:肌肉无力;心输出量↓,血管紧张性↓,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含量↓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能力↓。

过量:加速骨骼肌分解代谢,引起组织消耗;心肌和血管平

滑肌的兴奋性↑;神经系统活动↑。

Page 87: 第十章  内 分 泌

( 3)参与应激反应

意外刺激→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分泌显著↑,但并不表现皮质机能亢进的特征。增强机体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应激:内外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剧烈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stress )或应激反应( stress response )。

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stressor )。

Page 88: 第十章  内 分 泌

20 世纪 30~40年代等研究发现: 应激原作用下,机体出 现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变化为主

的全身性适应反应。 20 世纪 80年代后期至今的研究表明: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变化: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轴的强烈兴奋,并伴有其他多种

内分泌激素的改变。都 具有中枢效应和外周效应。 注:蓝斑位于脑桥

Page 89: 第十章  内 分 泌

( 4)抗炎和抗免疫作用 抗炎: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使炎症早期的红肿热痛症

状得到缓解,防止炎症晚期形成肉芽组织和疤痕。 抗免疫作用:使机体对抗原的处理和识别能力下降。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高热、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剂量不同,作用也不同。其大部分作用是通过对其他激素

的允许作用而实现的。

Page 90: 第十章  内 分 泌

激素的允许作用:必需有某种激素的存在其他激素的作用 才能正常发挥。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 轴控制。

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对自身分泌 可起反馈调节 作用;

对下丘脑的分泌起 负反馈调节 。

3. 性激素

Page 91: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一)髓质激素的生物合成

主要前体物:酪氨酸

(二)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 髓质视为交感神经节而把肾上腺嗜铬细胞看成是突触后

神经元。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两者共同构成机体的应急或警戒系统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

Page 92: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7 髓质激素的合成

Page 93: 第十章  内 分 泌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两者有区别) 两者均能增加心率,升高血压。 Adr :增加心率的作用较大,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压↑。 N E:心率影响小,缩血管作用,外周阻力↑,舒张压↑。

2. 对代谢的作用 两者都能刺激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肾上腺素作用强

度大于去甲肾上腺素。 (三)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总效应是与交感神经系统协同动员机体 ,应付紧急情况。

Page 94: 第十章  内 分 泌

3. 其他作用

( 1)两者都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动物警觉和清醒,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增加;

( 2)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通气量加大;

( 3)使皮肤竖毛肌、眼扩瞳肌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括约肌收缩,但抑制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

Page 9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四)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的控制,应激通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引起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蓝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髓质激素分泌增加。 许多实验证明:髓质激素的合成有赖于皮质激素的刺激。皮质激素能增加 PNMT (苯乙醇胺氮位甲基转移酶)的含量,也可提高其他合成酶类的活性。

Page 96: 第十章  内 分 泌
Page 97: 第十章  内 分 泌

第八节

性腺的内分泌

Page 98: 第十章  内 分 泌

性腺包括:

雄性睾丸、雌性卵巢,产生生殖细胞、内分泌。

性激素来源:睾丸、卵巢分泌的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或促间质细胞素及催乳素;

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少量雄激素和雌激素;

胎盘,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等。

Page 99: 第十章  内 分 泌

图 10—28 睾 丸 图 10—29 卵 巢

Page 100: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睾丸分泌的激素一、睾丸分泌的激素 睾丸主要分泌类固醇激素,总称为雄激素。 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去氢异雄酮和雄酮等,其中睾 酮最多,活性最强。另外还分泌抑制素,后者为蛋白 质或多肽。 (一)雄激素的分泌(了解)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其中的睾酮被认为 是睾丸分泌的真正的激素,均为 19 个碳原子的类固醇 化合物。合成睾酮的原料——胆固醇。 胆固醇 → 孕烯醇酮 → 17α-羟孕酮 → 雄烯二酮 → 睾酮 → 血 液

Page 101: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 促进附属生殖器官的发育及分泌活动; 2. 促进精子生成,影响精子成熟,延长附睾内精子寿命; 3.刺激雄性副性征的出现,引起性欲和性行为; 4.增加氮、磷、钾的保留,使机体呈现氮的正平衡。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骨骼、肌肉生长和发育; 5.刺激红细胞生成,能增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 并促进骨骼造血。(临床可用于治疗贫血)

Page 102: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 卵巢分泌的激素二、 卵巢分泌的激素

卵巢主要分泌两类类固醇激素 雌激素类包括: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等,均为 18 个碳原子的类固醇化合物,以雌二醇活性最高,是雌激素的主要表现形式。

孕激素: 为 21个碳原子的类固醇化合物。 此外,卵巢也可分泌少量的抑制素。

Page 103: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一)雌激素的分泌和生理作用 由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参与合成分泌的(双重细胞

学说),雌二醇可转化为雌酮和雌三醇。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和成熟; 2. 促进乳腺导管系统的生长; 3. 促进软骨骺的钙化,抑制骨的生长; 4. 引起母畜发情、求偶和接受交配的主要刺激因素。

Page 104: 第十章  内 分 泌

(二)孕激素的分泌和生理作用 由卵巢的黄体细胞分泌的(禽类卵巢无黄体,由卵

泡细胞分泌孕激素)。

成熟卵泡排卵后形成黄体,其中为含黄色素的黄体

细胞,能利用胆固醇合成孕酮。

Page 105: 第十章  内 分 泌

孕激素的主要作用 1.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血管和腺体增长,引起腺体分泌,

为受精卵的着床和营养作好准备(需雌激素); 2. 降低子宫肌肉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使子宫安静,助孕

和维持妊娠; 3. 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乳腺的腺泡发育,使乳腺达到成熟状态,为分娩后泌乳作好准备;

4. 抑制排卵和发情,与动物的母性行为有关。

Page 106: 第十章  内 分 泌

三、性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三、性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主要受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的调节,血液中 雄激素浓度的反馈作用和性腺内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有重要 影响 。(一)下丘脑—垂体—性腺 轴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 控制腺垂体 FSH 和 LH 的分泌。 在 FSH 与 LH 的共同作用下促进 卵泡和黄体分泌 雌激素 和孕酮。

Page 107: 第十章  内 分 泌

♂ ♀

FSH 精子生成 卵泡发育、成熟 LH 促间质细胞发育 排卵、黄体生成 分泌睾酮

(二)性激素 对下丘脑和垂体的 反馈性调节 雄激素、雌激素、孕酮和抑制素对 下丘脑和垂体通 常表现负反馈调节作用。

Page 108: 第十章  内 分 泌

卵泡后期雌激素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能激发 LH和 FSH 分泌高 峰而表现正反馈作用。

(三)性腺内各细胞的相互 影响 例如,睾丸内支持细胞对间质细胞的分泌功能

有负反馈的抑制作用。 间质细胞 →分泌 睾酮→进入支持细胞、转化为雌二醇 作用于雌二醇受体、 睾酮的合成

Page 109: 第十章  内 分 泌

复习题 一、概念 内分泌系统 激素 应激 下丘脑调节肽 二、 问答题 1. 下丘脑、垂体各分泌 哪些激素? 2.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什么? 3. 试述机体钙磷 稳态的调节 ?

4. 肾上腺皮质分泌 哪些激素? 5. 肾上腺髓质激素作用有 何区别? 6. 与生殖有关的性激素有哪些分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