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 总目录 特色概论......................................................................................................................................................................... 4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6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2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8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7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77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6 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 91 子目录 特色概论 4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6 理论内涵与历史进程 6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革命意义 10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0 理论发展 11 三、理论范畴的变迁 12 四、理论成果与历史飞跃 12 结语 13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3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6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7 结语:正确评价毛泽东 17 附录:欧美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评价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成就 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 28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34 2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36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37 1.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9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9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0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40

总目录 - bbs.pku.edu.cn by hikahika.pdf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PPT 文字版-整理by Hikahika 5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

总目录

特色概论 ......................................................................................................................................................................... 4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 6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 22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 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41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 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58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 7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77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86

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 ................................................................................................................................................... 91

子目录 特色概论 4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6

理论内涵与历史进程 6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革命意义 10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0

理论发展 11

三、理论范畴的变迁 12

四、理论成果与历史飞跃 12

结语 13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3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6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7

结语:正确评价毛泽东 17

附录:欧美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评价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成就 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 28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34

2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36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37

1.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9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9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0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4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

上下求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41

挥之不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3

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5

理想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7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49

一、事物发展规律 50

二、突破教条主义束缚 50

三、走出现实困境 50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0

五、世界发展形势变化 50

六、对社会主义矛盾的重新认识 51

七、改革开放的性质与原则 51

九、中国改革的逻辑 52

十、事实的证明 53

十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3

十二、继续释放生产力 53

中国的对外开放 54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6 总 结 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8

奢望蓝天 58

回归宣言 58

诗意地,栖居 58

主要内容 58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5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9

建设创新型国家 62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5

国际经济新秩序 67

小结 68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70

五个问题 70

重点思考的问题 71

政治 71

一、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7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71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71

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72

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 7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7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组织载体 73

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7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个阶段) 73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曲折发展 74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74

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教训 74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和发展 74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75

四、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76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76

五、不断推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76

中国发展人权事业的基本立场 7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77

一一、、文文化化与与文文明明 77

11··广广义义的的文文化化 77

22··狭狭义义的的文文化化 78

33··文文化化内内涵涵在在中中西西方方的的不不同同演演变变历历程程 78

((二二))文文化化与与文文明明的的区区别别 78

22、、文文明明是是社社会会进进步步的的状状态态和和标标志志 78

33··野野蛮蛮落落后后不不是是文文明明,,但但可可谓谓之之文文化化 79

二二、、文文化化与与社社会会发发展展 79

((二二))文文化化是是人人类类存存在在的的灵灵魂魂 79

用什么证明我们是中国人? 79

((三三))文文化化是是综综合合国国力力的的重重要要标标志志 79

((四四))文文化化能能够够为为现现代代化化建建设设提提供供智智力力支支持持、、精精神神动动力力和和思思想想保保证证。。 80

三三、、和和谐谐文文化化··先先进进文文化化·· 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 80

(二)和谐文化 8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0

1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的的内内容容规规定定 80

22、、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的的性性质质规规定定 80

先先进进●●和和谐谐 ●●中中国国特特色色 80

四四、、如如何何发发展展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先先进进文文化化 80

((一一))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根根本本任任务务 80

((二二))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基基本本方方针针 81

11、、为为人人民民服服务务,,为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服服务务。。 81

22、、坚坚持持百百花花齐齐,,百百家家争争鸣鸣。。 82

((三三))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基基本本路路径径 83

11、、寻寻找找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源源 83

22··撒撒播播文文化化创创新新的的种种子子::坚坚持持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种种子子)) 83

33··扶扶植植中中国国优优秀秀文文化化之之干干::正正确确认认识识中中国国文文化化((树树干干))84

44··嫁嫁接接西西方方优优秀秀文文化化之之枝枝::科科学学利利用用西西方方文文化化((树树枝枝)) 85

55、、驾驾驭驭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具具 86

五五、、当当代代中中国国文文化化之之根根本本:: 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核核心心价价值值体体系系 86

六六、、推推进进文文化化创创新新,,建建设设当当代代中中国国新新国国学学 8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6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8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8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89

民主法治 89

公平正义 89

诚信友爱 89

充满活力 89

安定有序 8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90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9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90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90

当前社会建设的六大方面 90

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 91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91

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 92

一 纲 四 目 92

《反分裂国家法》 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97

二、外交战略 98

第一时期(1946—1960):一边倒与结盟战略 98

第三时期(1972—1981):一条线战略 98

邓小平现实主义外交三原则 98

特色概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门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中国近代史纲要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与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

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观点。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

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

基础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

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时代的内涵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问题,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

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讨论主题参考

一、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可以就一个方面谈)

我对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二、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看改革开放(请联系实际就一个方面深入展开)

我看新中国的两个30年

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看法

我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看公平与效率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我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就一个方面)

孙蚌珠:

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北

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术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主要著作有《换个活

法》、《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走向大市场—国有企业的困境和出路》等。参加了《邓小平理论概

论》、《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多本教材的编写。

聂志红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兼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心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大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近现

代经济思想史、当代企业资本运营。

主要成果:《民国时期的工业化思想》、《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传统经济思

想的艰难转折》、《企业并购价值定性评估》、《毒品走私的行为经济学初探》、《消费者行为学教程》

等。

E-mail: [email protecte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

网上学习内容

精读文献:

1、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2、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

4、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录像片:《走进毛泽东》

《复兴之路》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

科学内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志光

本专题主旨:理论内涵与历史进程

教学大纲: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

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

理论内涵与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历史性、探索性、创造性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

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

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

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

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

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

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

破浪前进。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

这个理论体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

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

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

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

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它构成人们全方位、多层次探讨中国现代社会及思

想文化变迁的核心命题。

不仅需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与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社

会变迁的相关领域,也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线索和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连续过程,它需要我们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出

马克思主中国化的意义,看到这一进程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的确立与发展,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生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整合,甚至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刻影

响。

“中国化”:历史起点与主体选择

– 中国化的起点:解决中国“问题”,到底需要何种“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

– 中国化:中西文化冲突

– 中国化:主体性选择

– 斯图亚特·施拉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

一个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现实对它的需要程度。

– 20世纪初,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先后传入中国,其中以科学社会主义最值得注意。“自马克思以

来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们对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谁都无法将其置之不

理。但在中国,辛亥以前马克思主义却未能得到知识分子的认真注意,当时的注意中心尚是

立宪改良与共和革命的道路选择问题” 。

–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学术中国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国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三十年代的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运动中,但主要是指“语言要中国化”,

以“使听者明白”。

– 1938年4月,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他指出:

“过去的哲学只做了一个通俗化的运动”,“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 。

– 1938年7月23日,陈伯达在他的《我们的文化运动的民族特征》一文中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说明。

同月,胡绳在《辩证唯物论入门》小册子的前记中对“中国化”进行了阐述。胡绳认为,辩证唯物论

的“中国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现实的中国的具体事实来阐明理论”;二是“在理论的叙述中

随时述及中国哲学史的遗产以及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思想斗争”。 《艾思奇文集》(1),第387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 – “有职业分殊,无阶级分野”? – 有人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只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翻版,因此它缺乏来自中国社会内部的深刻基础和动力。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性质上相去甚远,因而由马克思主义所指导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只能是一个自生自灭的命运,不可能产生什么重大结果。([美]J肯尼斯·休梅克:《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问题与主义”

– 连战访北大,认为这场争论有了结论

– 胡李之异同:

– 关注问题,还是鼓吹主义?

– 根本解决,还是点滴改良?

– 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 马克思主义,还是自由主义?

– 从中国的“实境”出发,寻求“根本解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知识分子的主体性选择

–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并非完全取决于他们的主观选择。

–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开始传入中国时,虽然是全新的学说,但它所要

解答的问题并不是在中国的思想界和实际生活中没有提出来的问题。相反,这些问题已经提出来

了,只是没有能给予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为已经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并且为解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

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

–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突出的实践品格,才能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在千百万革命群

众的斗争中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 从哲学方法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

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确定符合中国特点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走出

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之路。

•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蕴含于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因此,不能对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只作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看作是延安时代提出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口号,

只是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脱离共产国际控制的理论武器,是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

这种解释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轨迹做出全面的概括,

它忽视了中国近代社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也否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 从哲学历史的进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是一致的,即它包含在中国早期马克思

主义者们关于从中国“实境”出发的思想以及“根本解决”的主张之中。

• 由于中国革命所面对的特殊国情条件,使得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在思维方法上的独特视角具有了十

分重要的意义。李大钊是最早主张从中国的“实境”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确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

形式,他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根本解决”的政治主张,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他对中国

革命特殊性的认识,并且对后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了积极性的、正面的影响。

• 与李大钊的理论探索相一致,毛泽东自身的理论探索始终也是围绕着“中国这个地盘”展开的,在致力于

改造中国的根本目标指引下,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日后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使他很好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之

路。

• 同样的思考在其他中国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陈独秀、李达、蔡和森、恽代

英、瞿秋白、周恩来等人都有过相近的论述,他们为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方法做出了应有的贡

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 从文化意义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无疑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同众多的

西方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社会和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变化是持久而深远的。

• 估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消极与积极作用的大小,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更应该

对社会实践的深化、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作综合考察。

• 由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承继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遗产,他们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所持的文化立场对

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也是创造中国“新文化”的过程,这之中传统文化所占居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是多层面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是“彻底反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西化派和俄化派论战中已经清楚

地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历史传承和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从扬弃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中国

新文化的历史过程。

•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0

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

人的头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革命意义

• 新民主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所引发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因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也包含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中,这是一种历史的动因。

– 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以来近100年中的选择与失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暴露出来帝国主义之

间的固有矛盾和十月革命所提供的成功经验,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中国社会历史运动的方向

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遵循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一般规律。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又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

择上表现出自己的独创性。

– 从农国的农民革命出发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

的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为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 新时期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

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的晚年思考

– 跨越“卡夫丁峡谷”

– 长期以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东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指导意义被国内外有的

论者忽略甚至否认了。有的学者甚至以为:“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城市工人阶级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学说,居然变成了„落后的‟农民国家中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运动所依据的主要思想体系”,这是“现

代历史上一件具有讽刺意义的大事” ,并由此断言:像中国这样的东方落后的农民国度里所发生

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革命,并且没有超出“民粹主义”的蕃

蓠。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2

页。

– 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无疑是这一历史进程综合发展的必然结

果,这是中共在近20年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

– 它表明,一方面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特别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与提高,

在整顿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作风的同时,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把握。另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1

方面则在哲学形态上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

统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共形成了一套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理论

体系,为中共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 理论发展的角度看,“民族形式”与“中国化”范畴确立的同时,中共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并非是偶然的历史巧合,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共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达到的理论与

行动的自觉程度。

– 单纯从民族主义来解释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内在动因,难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真正

轨迹。同样,把毛泽东思想归结为一种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理论,也有简单化的倾向。

– 施拉姆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穿上中国隐喻的外衣,用中国的例子来阐述它,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与从中国历史和哲学传统中挑选出被认为是„进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结合,

那么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便是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现代化以及对传统观念进行攻

击” 。

– 施拉姆指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

是他后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大成就”

[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301页。

– 艾思奇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自己本身早已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实际

运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它的基础,是在自己内部有着根源,

决不是如一般的表面观察,说这是纯粹外来的。中国的无产阶级有极高度的组织性和觉悟性,有

它的强大的党,有近20年的战争的经验,有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模范的战争成绩。因此,也就有

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艾思奇文集》(1),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84页。

理论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不开的。“始于毛,创于邓”,突

出了继承、纠正和发展的关系。

–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飞跃。十

六大政治报告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十六大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

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由此进入与当今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 历史进程: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改革开放

–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2

• 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理论范畴的变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

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

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

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

毛泽东的上述讲话,按照原文收入晋察冀日报社编的1944年版的《毛泽东选集》。

– 解放后,《论新阶段》报告的一部分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题收入公开出版的

《毛泽东选集》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演讲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5页

–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就讲到,我们党的干部已经“更多地学会了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同上,第611页)

– 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

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116页 )

–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

作作风,乃是发展着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

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35页)

• 中国化的基本范畴与环节:

革命、建设与改革;

“实境”;

“具体化”、“中国特性”、“民族形式”;

两次飞跃;“最新成果”

四、理论成果与历史飞跃

• 十三大报告说:“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

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面方面经验

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

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两次飞跃作了新的概括。

– 十五大报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

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把它称

为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3

2003年,胡锦涛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

三大理论成果。”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七一”讲话,首次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6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经常使用的提法。

新的概括:

– “中国共产党85个春秋的基本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

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

果。”

–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

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收获。”(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

《解放日报》2006年6月12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一)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基本原理;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独特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四)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五)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生动的语言。

(沈宝祥: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个最大成果,一个是新民主主义论,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论。”(龚育之:《党史札记二集》,第179页)

结语

恩格斯:“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中学习来得快。”

龚育之:民族化与当代化;中国化与“异端”

坚持创新探索、解放思想,保持开放性;反对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相对主义

谢谢大家!

刘志光 e-mail:[email protected]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

次历史性飞跃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志光 • 毛泽东思想

• 1945年中共七大、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分别作过概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4

•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

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地位

• 十三大报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

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面方面经验

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

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 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两次飞跃作了新的概括。

– 十五大报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

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把它称

为邓小平理论。” •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

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

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蕴含于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过程中。

– 因此,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只作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看作是延安时代提出的一个

具有象征意义的口号,只是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脱离共产国际控制的理论武器,是中共与共

产国际之间政治斗争的产物,这种解释只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真正意义和历史轨迹做出全面的概括,它忽视了中国近代社会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也否定了中国

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

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 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

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5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

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

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理论起点与历史的延续

• 与李大钊的理论探索相一致。

• 毛泽东自身的理论探索始终也是围绕着“中国这个地盘”展开。

– 在致力于改造中国的根本目标指引下,毛泽东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日后形成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他很好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革命的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之路。

• 毛泽东早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

– 强调经验,注重调查研究与实践。

• 五四前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受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老师的影

响,接受了清初学者顾炎武,颜渊等人“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

• 通过严复译著的学习,受到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同时受到杜威、胡适的实验主义、

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 经过自身思想的升华,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在认识与行为中强调经验、注调查研究与实践的

三个特征。

– 重视经验在认识中的意义,反对教条主义与理论上的独断论

– 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 重视调查研究的认识功能与行为培养

–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所引发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也包含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之中,这是一种历史

的动因。

• 中国社会从鸦片战争以来近100年中的选择与失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暴露出来帝国

主义之间的固有矛盾和十月革命所提供的成功经验,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中国社会历

史运动的方向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遵循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

•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又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表现

出自己的独创性。

• 从农国的农民革命出发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以及经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一

条独特的路径。

–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共形成了一套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理论

体系,为中共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 理论发展的角度看,“民族形式”与“中国化”范畴确立的同时,中共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这并非是偶然的历史巧合,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共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

所达到的理论与行动的自觉程度。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6

• 单纯从民族主义来解释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内在动因,难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的真正轨迹。同样,把毛泽东思想归结为一种以“实用主义”为目的的理论,也有简单化的倾

向。

– 施拉姆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穿上中国隐喻的外衣,用中国的例子来阐述它,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与从中国历史和哲学传统中挑选出被认为是„进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结合,

那么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便是对整个中国文化进行现代化以及对传统观念进行攻

击” 。

• 施拉姆指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独特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正是他后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最大成就”

[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301。

•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 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 历史阶段

• 从“世界历史”的尺度理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 《共产党宣言》的论述

• 许多学者注意到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以及他晚年为研究东方社会而做的大量人类学笔记,

根据1871年以后变化的客观形势,马克思修正了自己原来以欧洲为模式的社会主义构想,

坚决反对把多样发展的世界历史简单挤压到西欧模式中去,认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必然性”只限于欧洲各国。

• 他指出,东方国家“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

义生产的可怕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 这一思想的历史动因来源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概念。

• 新民主主义中对对资本主义的态度: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

• “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

简单:拿发展资本主义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

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中国是多

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与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

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 1944年毛泽东在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中,更有明确的表达:

• “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

• “我们的经验证明,中国人民是了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并不需要什么长期体验、教育或„训

政‟。中国农民不是傻瓜,他们是聪明的,像别人一样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7

–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理论

– 党的建设理论

– 等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活

–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正确评价毛泽东 • 毛泽东:“一生干了两件大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牺牲奋斗的结果。我们不应该

把一切功劳归于革命的领袖们,但也不应该低估领袖们的重要作用。在党的许多杰出领袖中,毛

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早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前,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在

这个问题上的右倾危险。革命失败后,他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

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 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二十二年中,毛泽东同志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制

定和领导执行了使革命由惨重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的总的战略和各项政策。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

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 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

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

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评价社会主义改造

– 有两个层面的东西要加以区分:一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施和

工作上的问题。

–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施和工作的历史经验加以总结,有利于我们今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8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明确表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是

社会主义。

• 在毛泽东看来,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待条件成熟后,

再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进入社会主义。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国民经济全面恢复,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表发生了变化。

1952年毛泽东在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

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的一切成就,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

– 这个期间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党中央的领导集体。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

把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同志个人。

– 这个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

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

– 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

动。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文化大革命"

– 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 至于毛泽东同志所重用过的林彪、江青等人,他们组成了两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的反革命集团,

利用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背着他进行了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的问题。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

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

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

• 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

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

• 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思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

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

所在。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 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

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 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

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

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19

• 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

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附录:欧美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评价

• 美国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不久开始的。

– 1951年,本杰明·施瓦茨(Benjamin Schwartz)出版了后来在西方颇负盛名的著作《中国共产主义

与毛的崛起》,首次使用了毛主义(Maoism)这一术语,此后这一术语便在西方汉学界广泛流行起来。

1952年,哈佛大学的布兰特——施瓦茨——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三人小组在西方汉学界首

次开始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作严肃的研究,不久他们合著的《中国共产主义历史文献》一书问世,

在这本著作中他们进一步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文献来阐明“毛主义”的形成和理论特点,在西

方汉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 这样,毛主义的意义就在施瓦茨、费正清等人的著作中得到了确定。因此,人们一般把《中国共

产主义与毛的崛起》与《中国共产主义历史文献》这两本书作为西方开始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标志。

• 从60年代开始,汉学界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注意,成为中国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 60年代初,在《中国季刊》创刊号上出现了美国著名汉学家威特福格尔与施瓦茨之间就毛泽东思

想而展开的著名论战,此后不久又有科恩、陈志让(Ch‟en Jerome 加拿大学者)和施拉姆(Stuart

R.Schram)论述毛泽东生平及其思想的专著问世,这些都对美国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普及推广产生了

很大影响。但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材料非常缺乏,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仍受到限制 。

– 6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以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汉学家感兴趣的中心课题。

• 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世界都以威严高大的形象耸立在人们眼前,“美

国开始了对毛主义的疯狂崇拜”。

• 同时,中国出现的历史事件,不仅十分尖锐地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

途问题,而且也对人类事务的许多领域提出了敏感的挑战。

• 这一切都是同毛泽东思想一起的,所以,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出现了很大的进展。

– 60年代闻名的汉学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之一,施拉姆正是靠研究毛主义成名的。

– 到毛泽东逝世时,西方“毛泽东学”的结论,大体说来是这样的:

• 毛泽东是劳动人民利益的真正代表,是中国民族利益的体现者。

• 中国革命的成就归功于毛不顾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所执行的独立路线,归功于毛对农民运

动、军队、革命根椐地赋予特殊的意义,而这一切都是毛的发现。

• 毛泽东研究的第一次重大的实质性突破是在70年代初。主要原因是有关毛泽东思想的文献材料大大增加

了。

– 出版了由日本学者竹内实等人编辑的十卷本的《毛泽东集》和西方学者收集的其他包含着成百上

千条毛泽东在1949年之后发表的各种言论的红卫兵出版物。不久后,又出版了东京版的《毛泽东

集》的5本补卷。这一切为西方对毛泽东的精神和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施拉姆指出,竹内实等人主编的这部十五卷本的《毛泽东集》,在今后许多年中,将成为所有研

究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言论和著述的人所使用的标准本。

• 在1977-1979年间,欧美学者就毛泽东思想问题又展开了第二次大辩论。

– 这场辩论的目的,在于排除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阴谋论和僵硬的反共主义障碍,尊重研究马克

思主义的内容、毛的思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 参加论战的学者共十一人,发表论文十四篇,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如施瓦茨、迈斯纳、韦克曼、

斯塔尔(John Bryan Starr)、塞尔登、安多斯、弗里德曼(Edward Friedman)和格利等,都是论战

的主要成员。与第一次论战相比,这次论战不仅起点高,而且影响既深且广。

• 80年代后,美国学者对毛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0

– 中国已经发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其中包括许多毛本人写的文章的原文。在这些材料中,有些是

公开发行的,另一些在原则上仅供内部使用,不过,有时外国学者也被允许接触它们,而且其中

有一些也已进入了中国之外的图书馆。

– 因此,使西方学者能够系统地提出对毛的评价的资料基础已大大地扩大了。

– 西方学者在中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了,如1980年夏,由特里尔、施拉姆、迈斯纳、爱德

华·弗里德曼、邹谠、陈志让和奥古斯·麦克唐纳(Augus McDonald)等人组成的一个阵容强大的西

方汉学家研究毛泽东生平小组,到中国进行实地研究和考察。

–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后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特

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欧美学者中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他们开始

对原来的观点进行反思。

– 同时,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及未来中国的影响,也促使他们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

• 在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期间里,美国学者发表了一大批有关毛泽东思想与生平的著作。

– 比较著名的有:

• 施拉姆的《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和《毛泽东》、《毛泽东的思想》;

• 阿瑟·科恩的《毛泽东的共产主义》;

• 弗里德里希·韦克曼的《历史和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

• 威尔逊(英国学者)主编的《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派伊的《毛泽东:领袖人物》;

• 沃马克的《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年》;

• 迈斯纳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 特里尔的《毛泽东》;

• 泰维斯的《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等等。

• 根据斯卡拉皮诺分析,美欧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论著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 一为传记性著作,其代表作有施拉姆的《毛泽东》、陈志让的《毛泽东与中国革命》;

– 二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方面的著作,其代表作有施瓦茨的《中国共产主义和

毛的崛起》、韦克曼的《历史和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沃马克的《毛泽东政治思想的

基础》;

– 三为评论毛泽东理论地位的,其代表作有迈克尔的《毛泽东和不断革命》、威尔逊的《毛泽东的

历史地位》、斯塔尔的《继续革命:毛的政治思想》;

– 四为强调心理一文化因素的著作,如派伊的《中国政治的灵魂:政治发展中权力危机的心理研究》、

所罗门的《毛的革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等。

• 研究方法

– 第一,比较研究方法。这种比较研究是分几个方面进行的。

• 把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同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进行比较。他们比较一致地认

为,毛泽东的战略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共同点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所不同的是,毛泽东把

农民作为革命的基础或“革命先锋”,重视政治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创造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强调人和人的实践的作用。

• 把毛泽东的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重视人的道德教

育与道德实践,这主要来源于中国儒家传统。比如,斯塔尔把毛泽东的矛盾学说同西方的

哲学传统和中国的哲学传统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毛泽东重视矛盾问题主要来源于中国传

统的阴阳学说,而重视对立面的斗争则主要同马克思的思想有关。

• 还有一些学者把毛泽东思想和斯大林、布哈林、托洛茨基、葛兰西、马尔库塞等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1

进行比较研究。

• 在这种方法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大量运用了“普罗米修斯主义”、“唯意志论”、“民粹主义”、

“军事浪漫主义”、“雅各宾主义”等术语,用以形容毛泽东思想的某些特征。这些词汇、概念

一方面给我们以新鲜感,加深了我们对毛泽东思想某些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容易将我

们引入歧途。

– 第二,历史背景研究方法。

• 这种研究的目的是要发现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性质和政治背景,以便对毛的早期政治思想作

出生动的解释。它试图把它所形成的政治概念同这些概念原来所针对的事物结合起来,并

且讨论毛作为一个政治行动者在面临政治上的关键时刻所认为的紧迫和重大问题。

• 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毛,因为毛主要是一个革命的实践家,他的理论

概念经常是在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在理论研究的步骤中形成的。

• 毛的理论发展从来都不是仅仅阐发他以前的信念;发展着的经验和变化着的政治环境使他

的思想不断改变。同时,按年月顺序研究发展的诸阶段也是重要的。

•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们才能了解到毛的有关的政治策略经验。这样的研究并不排斥

对毛的政治思想作一般的概括,而在一些学者看来,它可以分为“幼稚的概括”与“慎重可靠

的概括”。

• 三个主要流派:即“自由派”、“保守派”和“左派”。

– “自由派”

• 长期在哈佛大学从事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的教学与研究的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施瓦茨,威

斯康辛大学历史教授迈斯纳以及施拉姆、斯塔尔 等都是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也被称作

“哈佛自由主义客观主义学派”或“哈佛学派”。

• 这一流派观点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在5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毛主义异端论”,即认为中国东

方革命是由中国自已的历史、自己的特点所决定的,不是莫斯科阴谋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是“中国的”,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特创造、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正表明,它已成

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异 端。持这一见解的“自由派”学者认为,这样的分析不是低估毛泽东

或毛泽东思想,而是肯定了“毛的独创性”。

– 保守派

• 代表人物包括威特福格尔等,他们又被称为“美国首都和西海岸长期扶植起来的反共学派”。

• “自由派”所提出的“毛主义”是不存在的,毛主义的论题是“一个毛主义的传说”。

• 毛泽东思想在农民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问题并不存在什么独创性的

贡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只不过是列宁主义思想,斯大林主

义战略和第三国际立场的复制。

– “左派”

• 由60年代后期从“自由派”中分化出来的学者组成。这一派 的主要人物有:霍普金斯大学的

佩弗、密执安大学社会学系的沃尔德、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多斯、华盛顿大学的塞尔登等。

• “左派”学者鲜明反对“自由派”学者的所谓“毛主义异端论”。强调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认为毛泽东思想不仅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

• “左派”学者中不少人由于受到我国“左”倾观点的影响,不但没有仔细地区分毛泽东的科学思

想体系同“左”倾错误观点之间的界限,而且在强调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一致时,竭力用

马克思主义来解释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 因此当中国重新评价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公开指出毛泽东晚年所犯的“左”

倾错误以后,他们就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受到很大的震动,研究队伍中出现了各种相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2

复杂的变化。 • 五点概括

–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经济落后地区反对强大的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的艰苦坏境中发展起来

的,充满了新冲突、斗争和战斗的概念。

– 第二,伴随着这种冲突、斗争和战斗的思想观念,毛的思想还呈现出一种两极化的趋势。它日益

将事物分为对立的两极。

– 第三,毛的思想非常强调人的因素。

– 第四,毛泽东思想还要求各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化,即他所说的“政 治是统帅,是灵魂”。

– 第五,毛泽东一直认为,人的意志和人的思想比物质条件更重要,在他看来,用正确思想武装起

来的人,是取得胜利的最可靠的因素。

谢谢大家!

刘志光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志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实践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

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

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体系。

–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

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

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开创的。

• 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3

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

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起点和成就

–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

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

–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

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

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 30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那时,我们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整个国家处于封闭半封闭

的落后状况,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

– 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温家宝: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

•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和沉闷僵化的状况,打破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和体制桎梏,极

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中国大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

社会的大发展。

• 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对

外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8%左右。

• 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

• 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使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了,人们能够自由地依靠自己的勤劳、节俭和智慧创造幸

福美好的生活。

– 《温家宝: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 • 起点: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4

– 1952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GDP的比例为5.2%,1978年下降为5.0%。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

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

– 1948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各国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

GDP的2/3。

– <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2008年09月01日《学习时报》周天勇

• 起点:从人民生活水平看

– 1976年全国农村每个社员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只有63.3元,农村人均口粮比1957年减少4斤;1977年

全国有1.4亿人平均口粮在300斤以下,处于半饥饿状态;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

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当年全国有139万个生产队(占总数的29.5%),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

– 1978年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当年,失业的城镇青年2000万人,实际城镇失业率高达19%左

右,居民食品消费占总其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城乡分别高达56.66%和67.71%。

– 1980年时,城乡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费品,主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每百户的拥有

率也只有5.5%、11.2%、15.7%、14.9%;黑白电视机的每百户拥有率也仅为1.6%;家庭电话非常少,

即使按当时的公用电话计算,每百户普及率只有0.64部;而洗衣机还很少有,家庭轿车普及率几乎

为零。

– 居住方面,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农村居民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仅为8.1平

方米。

– 2008年09月01日《学习时报》周天勇

– 据世界权威的经济增长学家麦迪森研究计算

• 1952年到1978年中国GDP的实际平均增长率只有4.7%。

• 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

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

– 2008年09月01日《学习时报》周天勇

– 建国后的30年,除了军事工业技术某些方面有一些进展外,其他各方面的自主的科学技术进步步

伐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包括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落后于发

达国家40年左右,落后于韩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20年左右。

–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从20世纪初的10%提

升到了50―70%。而根据专家们的计算,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52―1957年为

27.78,1957―1965年只为8.24%,1965―1976年间更是仅为4.12%。

– 因此,与世界科学技术进展相比,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科学技术进步非常缓慢,对国

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

– 2008年09月01日《学习时报》周天勇

• 建国初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弱小。

• 6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显著提高。

– 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

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

–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5

•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

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

日本的78.6%。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

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

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

–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

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起点低、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在60年之内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是

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

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日益增强。

– 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1951年上升到125亿元,达到3位数,此后经过27年的缓慢增长,

1978年财政收入上升到1132亿元,达到四位数。

–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财政收入实现加速度增长,到1999年,财政收入增加

了10多倍,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的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到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

已经超过6万亿元,达到61317亿元,比1950年增长985倍。

– 国家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得到充分发挥。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外汇储备增加近14000倍,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 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到1978年,也只增加到1.67亿美元。在改革开放初期,外

汇储备的短缺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 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外汇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富裕,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

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

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94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

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到2000年总体上实现小

康,并逐步向全面实现小康转变。

–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

倍,年均增长5.2%,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7.2%。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761元,其中1949-1978年年均名义增长3.9%,

1979-2008年年均实际增长7.1%。

– 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

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由1.6元增加到16407元。股票、债券等金融

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8年的2.3%。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

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 建国之初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在温饱最低线和贫困水平之间徘

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高达60%以上,一直处于贫困线以内。

– 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人均消费1952年为80

元,1978年为184元,2008年为81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提高了15倍,年均实际增长5.1%,

比1978年提高8倍,年均实际增长7.6%。

– 居民消费结构也改善明显。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7年的58.4%下降到37.9%,农村居民家

庭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43.7%。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扶贫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在消灭贫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建国初期到1978年,虽然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加上长期实行平均主

义分配方式对增加产出积极性的压制,1978年全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

部人口的四分之一。

– 改革开放后,消灭贫困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寻求国际合作,贫困人口不断减

少,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

–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近25年来,全人类取得

的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 《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之一:光辉的历程 宏伟的篇章——新中国成立6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2009-9-7

•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开始时是涓涓细流,后来发展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

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 中国的开放则从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再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

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健全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社会保障等体系。

• 同时,推进了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方略。

– 《温家宝: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7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农村“再出发”?

–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

• 而据新华社报道,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30日还

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胡锦涛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

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 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在视察安徽时的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定下了基调,也

透露出可能会有突破性的政策出台。

• 农村改革:

–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

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

– 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

– 08年9月30日,《新闻联播》报道胡锦涛视察小岗村,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胡锦涛赞赏小岗村

30年前的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说它是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为农业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

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保障的土

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

–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出“一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正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 逐步取消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

– 成就

• 据统计,1978年到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递增17.71%,

其中1982年的年增长率为19.9%,为历史最高。

• 从1978年到1988年,粮食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

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 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部

分,全国工业产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 问题:

•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加大,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相关的

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但“三农”问题却仍然困难重重。

• 2008年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为改革开放

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 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不断面临新的难题。特别是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

“有饭吃,缺钱花”,“吃饱了饭,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村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8

会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在一度缩小后又进一步扩大。

– “农村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障碍还很多,最主要的有两

个,一是户口制度,一是土地制度。”

• “从统购统销,到合作化、公社化的实现,以至后来的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人民公社60条,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业学大寨,“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步一步把

农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组织”起来了,纳入了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已经实

行了20多年,可谓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农村体制,想仅仅通过一二

项改革来改变它,就想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是很不现实的。”

• “一是户口制度,这是束缚农民的紧箍咒,一定要先改革,使农民重新获得平等的国民待遇,

获得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入场券;二是土地制度,现行的所谓集体所有制,已经

变得畸形了,这是产生城乡之间、农村内部诸多纠纷的主要根源,一定要改革,使农村土

地产权明晰,使农民获得可以自己支配、处置的资产和房产,使农民有参加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竞争的立足之地。审时度势,现在是该下决心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决好三农问题

的时候了。”

– 陆学艺:“新一轮农村改革为什么难”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 邓小平:东西南北两大问题

•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 和平的社会主义

– 邓小平:“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页 。

– 中央决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与文化民族主义

– 和平主义传统与和谐世界:

• 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文化(核心是儒家文化)是一种秩序的理性主义。

– 儒家的理性本质上具有和平主义的性质,历史上,这一特性一直受到强调。“儒家

的伦理仍是和平主义的、入世的”。

– 韦伯把“士”的官僚化和儒学圣典化的发展趋势与帝国的和平化统一起来。对照西

方的历史,他说,在古代西方战争到处是年轻人的事,“60回桥”这个句子

(Sexagenarios de ponte,原指古罗马的人民大会不将年满60岁的人包括进来,而将

他们推回桥的那一边去。)就是战士用来抵制“元老”(Senat)的口号。然而,中国

的士人即为“老人”,或者说他们代表了“老者”。

– 韦伯认为士人阶层的的官僚化反映了战士阶层的式微,“事实上,这是转向和平主

义、继而转向传统主义的关键点。传统取代了神性。”

• “和平”的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等等都

体现了中国文化“和平”的精髓。

• 中国的和平文化必然作用于中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同时,“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29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的这种即刚健自强又谦和内敛文化的国际性传播,有利于

建立比较和谐的国际关系。

• 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和’的法则不仅要求社会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同

时还要求保持国际和平,即要做到‘协和万邦’。”

– 刘志光:《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235页。

2.吸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邓小平:中国犯了二十年“左”的错误

• “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确是有些地方不行了。概括说来,就是一个„左‟字。”

• “一九五七年夏,毛主席发表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不幸的是在那中间开始‘左’。

反右是对的,但是扩大化了,犯了错误。更重要的是,从反右运动开始就出现了‘左’的

思潮。反右以后,‘左’的思想扎下了根,后来导致“文化大革命”。”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4年版,第943页。)

–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但从一九四九年建国到现在三十八年,这中间我们又确实有

不少失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

在摸索之中。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全国政权后,解放

了生产力,但如何发展生产力,这件事做得不好。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

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几十年‘左’的思想纠正过来不容易,我们主要是反‘左’,

‘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

– “ 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1184页。)

胡乔木:中国为什么会犯20年“左”的错误

– 第一个原因,是企图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增长速度更高的超高速度来推进中国经济,并认为

这个速度是可能的。

– 第二个原因,是相信经济建设不能离开阶级斗争。

– 第三个原因,是追求某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目标。

– 第四个原因,是1950—1970年代的国际环境恶化和对于国际环境的过火反应。左倾错误

通常都是某种封闭状态的产物。

– 第五个原因,是中国的文化的落后和民主的缺乏。

– (本文是作者1989年3月至4月访问美国时所作的学术讲演之一,收入《胡乔

木文集》第2卷。)

• 江泽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反对“多中心论”

– “一九九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我在与党建理论研究班的同志座谈时,有的同志主张一方面抓经济建

设,一方面反和平演变。我当时就表示,中心只能有一个,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搞„多中

心论‟。

–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已包括反和平演变的要

求。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反和平演变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0

3.小康社会建设与党的基本路线

–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稳固的战略结构,其中小康社会突显出战略决策基准的意义。

• 在这个战略与体制的架构中,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道德的改革中获得了

发展的空间,同时,战略决定体制,决策依据基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三十年的持续发展,表明了这一结构是稳固和有效的。中国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中所反映

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 十七大报告体现了战略是决策的基准的原则。十七大报告依然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表

达了中国共产党保持改革开放大战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稳固的战略结构,其中改革和开放突显出战略决策基准的意义。在

这个战略与体制的架构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道德的改革中获得了

发展的空间,同时,战略决定体制,决策依据基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表明了这一结构是稳固和有效的。十七大报告反复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其意义也这里。

小康社会建设

• “小康社会”----“和平社会”----“和谐社会”

• “小康文化”----“和平文化”----“和谐文化”

• 小康社会与人的利益追求

– 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髓

• 小康社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主义”。

•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罗马俱乐部曾提出“增长的极限”理论,认为发展是有极限的,

人类总有一天会面对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情况。因此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的发展过程是

一个有序的、有节制的、有限目标的发展过程。

•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与小康社会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意味着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路线不能改变。中国

和平崛起的意义也在这里。

– 小康社会:和谐文化的物质与道德基础

•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人们对富、贫及其与道德的关系曾作过很多探讨。

• 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命题,虽然其中突出反映了儒家关注消费政策多于生产

政策的倾向,但他并不反对人们对“富”的渴望。孔子把求富行为纳入合理的伦理轨道,

要求“仁而富”,“义而富”。

• 管子把人们物质利益的满足视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必要条件,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只有满足“仓廪实”、“衣食足”这些物质条件,才能使人们

“知礼节”、“知荣辱”,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 在中国传统的小康理想中,包含着“藏富于民”的政策。

• 孟子时代曾经有过一个标准,即“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养蚕,养5只母鸡,两只母猪,

老者有肉吃,有丝织的衣服穿,这就是几千年来的小康“愿景”。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就

是追求一个有限的生活目标。

• 邓小平认为,如果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不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社会主义实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1

际上不够格。

•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非常坚决地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

穷,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也是深远的。

– 小康与大同:

•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大同总是与小康相联系,在中国文化与文献资料中,这方面的论述特别

丰富。

• 追根溯源,大同代表的是农民理想。大同和小康显然具有对应的性质,也体现了理想与现

实之间的冲突,但是又保持着历史、道德、文化和逻辑上的关联。

• 大同与小康的区别,使中国的乌托邦理想表现出“向后看”的历史特征。

– 小康既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观,也是治国方略和社会理想。

• 儒家大多立意于大同,行事在小康,即最高纲领为志,最低纲领为事。因此,儒家的“仁

政”理想和“经世”精神不太可能鼓动起大规模的乌托邦实践,其现实目标在于小康。

• 后世儒家认为从小康到大同是一个存在许多环节的历史递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 小康社会与文化传统

• 历史经验表明,传统与现代是现代化过程中生生不断的联系体,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是殖

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化;而背向现代化的传统则是自取灭亡。

• 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我们究竟应该做怎样一个选择?显然,像“文革”那样把文化之命都割掉

是没有未来的。

• 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要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命的阻力,而尤其要善于利用传统因素

为革新的助力。

• 中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文化归结到一句话,即“和而不同,同则不继”。一个生命体必

须保存差异、对立和矛盾于一体,“水至清则无鱼”。

• 归结起来,要保持一个“和而不同”状态,这是小康社会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础。

• 小康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确立,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走向了现

实主义、理性主义,而且这种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因而具有

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基础。

•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小康文化的结合,意味着我们可以超越五四以来的文化主义的论争,

使我们的社会发展与文化素养真正具有建设性,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基础。

–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上,中国经历了两个社会模式的转变,就是人民公社模式和小康社会模式。

• “人民公社”体现了一种在执政问题上的革命能力和政治能力,而“小康社会”的提出是基于对

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一种执政能力的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及其实现过程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中的新的因素。

•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小康社会构成了

这一战略决策的基准。20多年以来中共对这一战略过程的正确把握体现了中共的执政能力。

其中对外部影响的应对能力和对战略略的控制能力也是中共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小康社会模式使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 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强调要反对两种干扰:“要防止和反

对来自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是‘左’的,一是右的。作为领导思想,重点是防止、纠正、

反对‘左’的阻力和影响。”小康社会首要目标在于防“左”。

• 邓小平指出:“中国历史上有‘小康之家’的说法。小康社会就是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就我们来说,目标定得低一点有好处。目标定低一点是为了防止产生急躁情绪,避免又回

到‘左’的错误上去。”

– 中国发展的稳定,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战略的持续和稳定。小康社会战略的成功实践在很大程度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2

说明了这一点。

• 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架构中,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

放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就是防止“左”

的干扰。这与邓小平对建国后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把握直接相关。

• 首先,邓小平认为“左”影响时间长,破坏性大。“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确是有些地方

不行了。概括说来,就是一个‘左’字。”

• 其次,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保持了战略的竞争性,重点在于防止“左”的“习惯势力”。

4.执政党建设

– 三个代表理论:

• 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

» 革命、建设和改革

» 夺取全国政权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

» 受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 与时俱进 • 转型的需要

– 革命建设与改革: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与中国共产党的转型基础

• 关于能力: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具体方式和必须的心理特征;有先天因素和后天

因素;环境因素

• 能力体现: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执政形象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过程

中 • 全面建设的需要

– 三大历史任务:小康现代化、祖国统一、国际和平;两大历史性课题

– “七一”讲话中,提到了私营企业主的入党问题,强调要“思想上入党”,强调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社

会阶层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 中共十六大明确宣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

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

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 中共十六大的规定:

• 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

5.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 发展为第一要务

• 协调、可持续

• 效率与公平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中国小康社会与商业文化传统

– 以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来看,东方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济的发展,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对东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3

• 马克斯·韦伯提出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动力。

– 中西文化发展命运不同,根源在于“很不一样的力量在这种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其中国命题指出,只凭借物质上的因素,不足以说明中国未能产生资本主义,唯有

加入生活态度这项变量,才能成功解释其如此演变的进程。

– 文化内容的变化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就形成文化变迁。文

化变迁是一种永恒的文化、社会现象,文化只能在不断变迁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这

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 他还认为,西方商业文化有其特定的精神起源,即新教伦理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精

神的确立和发展,从而把西方推向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时代。

– 在中国虽然没有同样的伦理起源,但却同样需要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

• 积聚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儒家伦理精神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根,更是中关村在全

球高新技术科技园中最有独特魅力之处。

• 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儒家伦理(Confucianism/Confucian Ethics)作为中国商业文化的起源之一,

“真儒者不耻于言利”,在经济生活中推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崇尚“以天下为己

任”,关注人际间的秩序、规范以及社会责任感,强调人们在其所处的道德关系网点上所

承担的道德责任,但并不排斥赚钱、发财。

• 儒家伦理中“以天下为己任”之精神,成为以知识分子为首的创业者追求价值与精神目标

的文化渊源之一,成为他们长久保持创业激情与创新活力的历史基础。这些精神在中关村

的创业者们,尤其是中关村的第一代创业者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 “儒”与“商”的结合孕育了一代中国优秀“儒商”。

– “独善其身”意味的是人与自我的一种关系,即修身、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这里面孕育着最朴素

的“诚信”观念,即对自身的诚信,而“兼济天下”则是人与他者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既意味着胸怀天下的志向,还包含着社会规则中的道德“诚信”。

– 现代市场经济、商业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就是遵循市场规则的诚信精神,因而从这个意义上

讲,善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伦理力量对建设适合中国的商业文化、内在于中国文化的商业文化

有着关键意义。

• 创新与创业的主题

• 以中关村为例:

– 依托海淀老镇,在元明时期就已是北京近郊的皇家园林胜地,海淀镇古老的儒家文

化、古朴的民俗风情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

–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倡导的“实业救国”思想和五四时期提倡的“科

学、民主、理性”精神都深深地扎根在中关村;

–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一方面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为核心

的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集聚之势,另一方面,在这些院所大墙之外,农业公社

开展得如火如荼,计划经济思想带来的体制约束,从此成为人们长期难以摆脱的思

维模式;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科学技术日益重视,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的商

业繁荣,到“中关村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科技创新,再到“中关村科技园区”的

市场称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深深地融入了几代中关村人的血脉。

– 在中关村创业者身上体现的“儒商”精神,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身为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感,

一方面怀着富民强国的理想,一方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天下为己任”最能概括当时其“儒

商”精神内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4

–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要求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历代

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重要的人生准则,反映出在以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关系图

式,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文化图式深深烙印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

神世界里,对中国现代商业文化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构建中国特有的商业文化应发扬其优良因素。

谢谢大家!

刘志光 e-mail:[email protected]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主讲 孙代尧

一、毛泽东的遗产

胡锦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毛泽东思想带领下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十七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毛泽东留下的遗产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的。

“毛泽东的土地改革、普及识字、扩大公共医疗保健等等政策,对改革后的经济增长起了非常有益的作

用。改革后的中国受益于改革前中国所取得的成果的程度,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阿马蒂亚·森:《以

自由看待发展》,1999年)

“改革前中国在教育、保健、土地改革和社会变化方面的成就,对改革后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积极贡献,

使中国不仅保持了高预期寿命和其他相关成就,还为基于市场改革的经济扩展提供了坚定支持”。(森、德

雷兹:《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

阿里夫 · 德里克:在讨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即“中国模式”时,不应忘记社会主义革命

的遗产,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早期政权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的,革命时期社会主

义的政策和举措奠定了中国自主走向全球化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基础。(德里克:《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

2005年)

阿里吉认为,改革后中国吸引外资的并非是其低成本的劳动储备,而是这个储备的高质量——体现在健

康状况,教育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加上中国国内的资源动员能力(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而这些都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乔万尼·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

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德里克、森和阿里吉等学者都肯定了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有形的物质和制度资产。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毛泽

东的思想和理论遗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后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留下了三方面的宝贵遗产:制度遗

产 、思想遗产和理论遗产。 1、制度遗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包括改革开放新

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没有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就不可能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此外,毛泽东时代还留下了一些物质资产,如工业和国防基础体系、教育和基本医疗保健体系、

农田水利设施等。 2、思想遗产: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的最大思想遗产。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丰

富的理论体系,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被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之所以发生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由于中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5

国共产党人有实事求是这个长期的优良传统,党内外有一大批长期受毛泽东思想熏陶的决策者和干部、党员和

群众。这是中国改革起步之时最重要的人力资产,也是改革所以能够顺利起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3、理论遗产:1956—1957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探索。

其中,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管理体制、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民主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理论重要成果。

◆这些探索留下的丰富理论遗产,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理论,提供了不少理论生长点。

例如——

●●在发展战略方面,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主张在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同时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得到兼顾。这是后来邓小平提出“中国

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生长点。

●●在经济体制方面:

陈云在八大上提出“三主体三补充”的构想。

毛泽东提出要搞中国的“新经济政策”,“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

义。”

刘少奇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利用自由市场。

这些思想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补充的生长点。

●●在政治路线方面,八大决议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这是后来

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生长点。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强调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双百”方针;

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生长点。

邓小平:包含在毛泽东思想中的这些理论遗产,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 。

邓小平:“三中全会以后,……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

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 1956年至1957年探索的历史局限性

毛泽东: “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

方法有所不同。”(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 “原则和苏联相同”,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探索的不同实质,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认识之不同。

◆ 1956年至1957年的探索仍然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苏联模式,没有把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区分开来,

因此不仅不可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固化。

邓小平:“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所谓“很早就发现了”,指的就是1956年我们就发现了苏联模式本身的问题和照搬苏联模式带来的问题,并

开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所谓“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观。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这

就是为什么1957年反右以后,已提出的正确东西被自我否定、没有变成实践或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的原因。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1.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6

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

楚”。

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教条式理解。

第二,我们曾经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邓小平:“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

邓小平:“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第三,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做法上有很多附加。

◆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改善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被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

以固守;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东西,被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

邓小平:“一九六六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这十年,许多怪东西都出来了。要人们安于贫困落后,

说什么宁要贫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

2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是有很强的针

对性,是为了解决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为了排除姓“社”姓“资”的困扰。

(1)改革的起步阶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困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出现就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农

民欢迎,但不少人认为,包产到户等责任制即使能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也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加以

反对;原来的那一套,即使造成农民外流要饭,甚至饿死人,也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和到安徽调查包产到户问题的某位老干部的对话:

某:包干到户,不同于田间管理责任制,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

万:包干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有什么不符合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行?

某:它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

某:我要社会主义!

万:我要群众! (引自《杜润生自述》)

邓小平:“当时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算社会主义吗?嘴里不说,心

里想不通,行动上就拖,有的顶了两年”。

“当时好吵呀。实践证明,承包制姓„社‟不姓„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问题是用实践来回答的。”

邓小平(1980年5月):“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

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

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邓小平(1981年):“我们提出这些农村政策,很自然在人民和干部中间提出了一个是不是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的大问题。”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责任制的一种形式,没有剥削,没有违背集体所有的原

则,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是搞资本主

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在回答这个“大问题”时孕育的。

(2)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提出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但这个理论由于同我们过去的社会主义观念相冲突,

而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即使同意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论断的人,对它的理解也有根本的不同。“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就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7

◆邓小平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中得出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结论: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

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1986年9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两大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型。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80年代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

题,主要源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机制并存带来的严重磨擦。

●● 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和金融风波。

◆要在实践上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必须在理论上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是,长

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放弃计划经济就是

抛弃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要根本破除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

于资本主义的观念,遇到了巨大的思想障碍。

邓小平(1990年):“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992年南方谈话,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第一,在高于“特征”的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概括的前两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后三条——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即价值目标。

◆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

《资本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未来新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

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相通的。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强调生产力的基础地位;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就因为它

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讨论——

邓小平为什么没有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在社会主义本质内?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原则:

1978年:“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1979年:“社会主义特征是搞集体富裕,它不产生剥削阶级。”

1985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

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

1986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可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并没有忽略或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的基本

原则和特征。它们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目标的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没有概括社会主义概念的全部内容,而仅仅是在目的和目标层次上概括了社会主义概念中

的最高层次。

◆公有制、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都是从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它们具体怎么搞,采取什

么样的实现形式,占多大比重,归根到底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实现共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8

富裕的进程来确定。

第二,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首先,强调发展生产力,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邓小平:“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

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其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总结。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通过改革经济体

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邓小平:“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

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其三,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尤其需要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必须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

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在建设对资本

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

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有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

于资本主义。”

第三,突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邓小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目的之一。

马克思:当工人群众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

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恩格斯:在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之后,“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

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反杜林论》)

◆ “所有人的富裕”、“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生活”,就是共同富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

展和运用”,就是指人的全面发展。

●●讨论——

如何认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系?

◆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创造的财富归全体人民所共享,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

◆其次,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在社会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

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并没有把它限定在僵死的定义中,而是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

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生动地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讨论之一:

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讨论之二: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39

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1.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

就必须“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

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

本理论问题思考的新成果,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这个论断是沿着邓小平的思路作出的进一步探讨。它不是强调某些抽象的社会主义原则,而是把目标

放在首位来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它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一样,也强调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重要。

◆第二,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以强调,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在现阶段,

应当把实现共同富裕的每一步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在新世纪,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的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

日益凸显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支点。当代世界历史的潮流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已经使我们无法再

回避人的自由、人的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一些根本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解

放思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出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文化氛围和社会制度环境。把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性要求提出来,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十分必要。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通向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行的道路,并对其基本特征作了

合乎逻辑的科学描述。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消除阶级、城乡、脑体之间的对立

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

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还不能达到像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高度和谐,但具备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具

有了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就是逐步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逐步实现社会和

谐并走向更高层次社会和谐的过程。

胡锦涛:“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

保证。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

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

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四,

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

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

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结果。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取得巨大进步,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全面

发展的问题,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等,也突出地显现出来。

◆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一系列迫切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积极的

理论思考和创新,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不是说社会和谐能够自然而然地自发实现。社会和谐的实现,

还需要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持续过程,不可能一

蹴而就。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

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

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邓小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

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贯穿在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十六大报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

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是由中共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邓小平:“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

江泽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第二,是在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中概括出来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没有解决好发展问题。归结起来是先进的生

产力没有充分发展,先进文化没有充分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充分维护和发展,动摇乃至丧失了党

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必须通过发展来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发展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

通过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社会和谐创造物质基础;通过发展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1

◆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强调更

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同时,它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所以,要在发展的基础上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努力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

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主张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聂志红

[email protected]

2010年4月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

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

疑的时期;…… ‟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上下求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挥之不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下求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桃花源里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其《乌托邦》(Utopia,1516)书中指出,私有制是社会病态与悲剧的

最终根源,它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一切,导致人们见利忘义,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

“乌托邦”岛国的公有制的社会模式:

上下求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经典之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2

迂回过渡

模板舞蹈

玫瑰之约

美国总统布什夸奖戈尔巴乔夫“干得很好”,“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这是一

个“了不起的决定”。

挥斥方遒

南墙之惑

自1953年起,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顺利完成。1958年2月,《人民日报》

发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明确地提出国民经济要全面大跃进。

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

文件得到了毛泽东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1958年7月,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

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卫星”运动拉开序幕。 不讳之路

春雨醍醐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

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

—— 党的十三大报告(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成熟)

1987年10月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

务。

我是一颗奇异的种子,长在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便是属于我的了:我的日,我的月,我的山的力量,

河的通达,海的气度和魂魄 … …

农夫赤脚走来了,背上驮着太阳,额上滴着血汗,用铧犁开了这块土地,将我种下了。我做过长长的梦,

一个颤酥,膨胀了,萌芽了;我是一颗奇异的种子,长起了一株奇异的树苗。

我长成了林带,我长成了树林,谁经过我的身边,都要说:这真是好树!但也会被指责道:瞧,还有几

棵弯弯树?!是有几棵弯弯树呢,我说。哪里的树林里,没有几棵弯弯树呢?哪一棵树上,没有几股弯弯枝呢?

—— 贾平凹《在这块土地上》

大道可道

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把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浩然正气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

我们已经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经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

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

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

执政地位已经确立。

2007年1月10日,查韦斯在其连任委内瑞拉总统的就职仪式上,宣布“社会主义是拯救委内瑞拉的唯一

出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是造成委内瑞拉

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的根源,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委内瑞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3

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内涵——民权、民生和反霸。

民权,就是要追求普通百姓也能够掌握国家权力,其表现形式就是在政治上,发展“人民权力”,建立基

层的权力机构“社区委员会”,实现“主人翁式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民主”。

民生,就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国家对能源、电力、电信等行业实行国有化,压缩私人企业的利润空间,

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人民经济”,以解决民生问题。

反霸,就是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上下求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见龙在田

大潜有征

格物致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

1、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科学设想。

2、在实践上,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

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左:停留在对马克思主

义教条式的理解上,或停留于过去对社会主义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的认识上。

2004年,汇丰银行以19.9%的股份进驻交通银行。汇丰入股究竟给交行带来了什么?交通银行新闻发言

人回答了提问: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改善了交行的股权结构,补充了资本

金,更重要的是交行可以引进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产品和技术,促进交行

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

——中国金融网 http://www.zgjrw.com 2004年10月29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挥之不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人猿揖别

几个石头

邓小平: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所谓不够格,是指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的新社会的水平,我们的社会主义在相

当大程度上建立在异己的物质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艰巨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长期性。

小儿时节

马恩根据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认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大工业。

列宁在20世纪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时候,根据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认为社会主义

的物质基础应当是全国电气化。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本主义已经具备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过马列所设想的机器大生

产和电气化,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去实现别的许

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人世难逢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即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们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4

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虽然逾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

法逾越的。

奋挥黄钺

成熟的社会主义不但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需要有完善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于生产

力发展水平所限,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

彻底消灭封建主义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等的影响。我们需要用很长时间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彼此弯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

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

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的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

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去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

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矛盾论》

流遍了,郊原血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

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

转向生产建设的问题。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966--1976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

歌未竟,东方白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概括。“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

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

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就这样诞生了。

走自己的路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在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共有五次。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列为过去十三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

条基本经验之一,并指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二大1922:“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

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48:“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七届四中195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5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八大二次1958:“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争取15年或更短的时间赶上

或超过英国。”

八届十中1962:“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

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

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

十三大1987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

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

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的产物,是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潮流中“探索走自

己的路”的产物,是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谋求走出低谷的产物,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紧密相

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是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

是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它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把社会主义制度与

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

2、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

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按照经济学理论,决定一国增长的不仅有劳动和资本、技

术等要素,而且还有制度驱动,中国改革进程带来的就是制度化变革产生的强大溢出效应。

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必然要求尊重其主体。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了人民当家作

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密切党群

关系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4、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打开国门、全面开放,认真研究世界上各相关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正反两方面

经验,才使我们在后发现代化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打开了新的眼界和新的境界。但学习借鉴绝不等于照抄

照搬,对外国的不论是大国的还是小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都不能照抄照搬,因为照抄照搬历来不能取得

成功。

5、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结合国情与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6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6、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人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事情、来决定如何

处理自己外部同世界的关系以及对待国际事务的态度和做法,就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面。坚持独立

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本来就是和平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更加强调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社会主义的特殊,又有社会主义的一般。就其一般性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只要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就不能回避而必须直面这些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20世纪晚期,拉美的经济危机、东亚的金融危机和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失败,都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直接相

关,而新自由主义正是“华盛顿共识”的基础。

不能简单地把“中国道路”的价值,看作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国情太特

殊了,建立在这种特殊国情基础上的“中国道路”,恐怕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简单地效仿的。而且,“中国

道路”并没有完全定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之路,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了社会

主义的光明前景,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开端。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都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难题”,成功

地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民族形式”。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在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借鉴

中国经验,探索反映时代特点和符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是对人类进步事

业的新贡献。

从实质上说,西方的发展观是资本主导下意识形态的反映,服务于资本增殖的需要。资本所追求的只是可持

续增殖,决非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强调发展,而且更强调科学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导致的“中国崛起”,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

义的重大事件。

首先,中国持续而高速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全人类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历史命运,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国际

事件。

其次,中国综合国力在短时期内的惊人增长,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从而打破了原来由超

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格局。

其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国内发展的需要、对“和谐世界”的价值追求和目前的国家能力,都决

定了中国的强大,只能是和平的发展。

最后,“中国模式”影响着全球治理。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平发展这些都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是解决贫穷、两极分化、不平等等问题的最好方式,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不断完善这种方

式。

新形势下,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必须牢记中国国情,切实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在于它不断地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未来的社会

主义必将更多地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国情、族情相结合,更多地带有民族特色和国家特色,越是具有民族

化和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越是具有活力的社会主义;

未来的社会主义必将是和时代紧密结合的社会主义,是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越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的社会主义越是有希望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7

未来的社会主义必将是适应全球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越来越多地互相学习、互

相借鉴,对于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只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主动搏击,主动适应全球化的挑战,才能最终战

胜资本主义。

理想模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发展依托于中国历史文化基础

小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范畴,它与大同、乌托邦思想联结在一起,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小康与大同的区别既包含相对应的历史特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又保持着历史、道德、文化和逻

辑上的关联。

小康社会嵌入在社会主义形态与大同、乌托邦之间,不但承继了中国文化传统,而且把三者关系有机地

融合。中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与历史传统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社会

主义在探索创新中前进的特性。

对传统——背弃?承继?

中国乌托邦精神支柱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

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

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以人类的道德为基础,以伦理秩序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人、夷、兽

有恒产者有恒心

风暖像我情 痴痴醉了

社会主义的滥觞

1870年日本学者加藤弘之在《真政大意》一书中用日本文片假名音译“社会主义”一词;1878年日本记

者福地原一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发表《邪说之危害》,第一次使用汉字“社会主义”。

在1901—1902年,康有为、梁启超将Socialism译成“人群之说”、“人群主义”,当时国内报刊译为

“索昔阿利司”、“安民新学”、“养民学”。从1902年9月《新民丛报》第15期起,梁启超把当时日本

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并在中国的书刊上流传开来。

对社会主义理解:平均主义、集产主义、四海同胞主义、平和共产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工业自治主义

等。

向西方寻求理想的“主义”是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战”的爆发,促使中国先

进分子开始接受既能超越和批判西方社会又使中国富强的社会理论。

未来主义乌托邦

孙中山的大同

“小康之家”

在当代中国,小康社会凝聚的强有力的中国文化传统——富民思想、藏富于民、有恒产者有恒心、耕

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等,以历史继承的方式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精神与治国方略之中。但是,由于

时代和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与传统的小康理想又有本质区别:

一方面:传统的小康盛世代表了中国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的理想,成为我们文化习俗的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8

而小康社会则反映了在工业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选择。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模式比单纯

的工业化诉求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反映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康理想属于贤人政治和圣王之道,属于民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小康社会

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目标之中——生产力标准与人

民利益标准。

小康社会现代化模式的确立,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理性

主义,而且这种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因而具有了中国深厚文化传统和社

会现实基础。

十六大----全面小康目标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

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十七大(07.10)---要求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

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

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

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国统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 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

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十七大---要求2、3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

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

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

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十七大---要求4、5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

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

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

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

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前景

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

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

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49

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

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

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小结:

1、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最大实际。

2、我国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异己的物质基础之上,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3、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自己的路,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

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本次课结束!

祝同学们学习顺利!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让实践告诉我们智慧

聂志红

2010年4月

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要了解当代的中国,要了解中国的农村,要了解中国农村的改革,就要从了解小岗村开始。

2006年,小岗村将村里1800亩土地重新集中起来,将其中1400亩土地以集体的名义,租给上海一家畜禽养殖公司,

建设商品猪养殖基地,村民参与分红,剩下的400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方式种植葡萄。

2008年9月,胡锦涛:“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

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

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0

一、事物发展规律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二、突破教条主义束缚

马克思阐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

1、在经济结构方面实行纯粹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即100%公有制);

2、商品经济将消亡,一切劳动产品将成为社会统一分配的对象;

3、经济运行形式方面由一个社会中心用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整个社会的生产、

分配和消费(即100%计划经济)。

苏联模式

苏联经济体制采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

依靠高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人力投入、粗放型发展,在苏联建国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二战

中依靠军事工业取得了胜利。

计划经济成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其逻辑推理是:社会化大生产把国民经济各部门连结成

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客观上要求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三、走出现实困境

建国后,我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是空白的,基本上全盘照搬苏联模式。

在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初步恢复后,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工业

化”、“改造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随着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上风,“大跃进”发起,中国经济陷入混乱与倒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毛泽东发动“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

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错误估计,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

现实危险;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

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被“走资派篡夺了

的权力”夺回来。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6年10月,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

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日,

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五、世界发展形势变化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

涉及原子能、宇航、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技革命。同时,各国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

干预,加强了宏观控制,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相当快,进入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1

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日本、西欧迅速崛起。

1973年到1975年,经济危机又降临,“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依附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跨国公司为支柱的国家垄

断资本的扩张,以及拉美国家工业化进程从自主的民族主义发展阶段过渡到以外资为动力的依附性发展

阶段。

“依附”: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它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与扩张。统治国对依附国拥有技术、贸易、

资本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它们得以对依附国强加条件,剥削并掠夺走其国内生产的大部分盈

余。

桑托斯:商业-出口模式;金融--工业模式;技术—工业模式。

弗兰克:不发达的发展!

六、对社会主义矛盾的重新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

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集体;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提出要正确对待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

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七、改革开放的性质与原则

不能把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加以否

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和因素。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

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

地为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

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未有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

可以照搬。

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第一阶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凡俄罗斯公民,不分年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每人获

得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1992年共发放1.48亿张,总价值相当5500家大型国营企业资产的总和,约占当时国

有资产的35%(10%?)。

第二阶段(1994年7月1日至1997年7月),按市场价格出售国有资产,每个投标者在付给政府现金的同时,

还要承诺未来对企业的投资额度。劳动者集体购买优惠;国有股票抵押贷款。“贷款换股份”

第三阶段(1997年7月之后),(1)停止大规模私有化,转为“点状方案”有选择地进行私有化;(2)国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2

股份委托经营。

“七人团”: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波塔宁、弗雷德

曼。

2000年以前,俄罗斯经济既有严重的衰退也有快速增长,但总的特征是经济大起大落,没有实现

持续性的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外债负担始终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重要问题。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开始于2000年。从2000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数据整理)

“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俄罗斯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

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

的未来。”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九、中国改革的逻辑

增量:农村——城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

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承包、租赁——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股权分置改革

2008年1月12日,林毅夫《中国渐进改革的逻辑》 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东欧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他们普遍推行的都是希望在一个经

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发展阶段,去建立一些当时看起来非常先进,资本非常密集的重工业的发展,但是这样的一

个资本密集、技术先进的重工业的产业跟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主要是农业为基础的资本相当稀缺的

这种结构比较起来的话,是不符合它的比较优势。

如果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话,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这种想优先发展产业当中的企业是不能够跟国外具

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竞争,必然要亏损,如果必然要亏损,没有政府的保护补贴,是不会有人去投资。这也就是

为什么在没有国家的干预之前,这些竞争体系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出现的原因。

由于发展战略的目标跟国家发展要素比较的冲突,因此在宏观的要素环境,以及微观的经营机制上都进行干预,

可以讲每一种干预都形成了一种制度安排,而这个制度安排都是内生的,内生的目的就是让政府有能力来配置

资源。

固然靠这套体系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把重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但是必然也出现这种经营的积极性受到抑

制,资源的配置没有效率,这是我们看到的在改革之前,不光是在中国,还是苏联、东欧国家所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渐进双轨制的改革反而比休克疗法的改革好呢?中国渐进改革方式第一个放权让利,让农民、工

人有一部分的自主权,然后变成部分的剩余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积极性提高了,双轨的方式一方面对

在计划经济赶超时代受到抑制的轻工业部门允许农民、私营企业家、外资企业进入,它是符合比较优势的,我

们经济由于符合比较优势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所以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对于原来赶超部门不符合比较优势的,

企业没有自身能力的那部分,继续给以必要的补贴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会破产,所以稳定和经济快速

的增加可以达到。

当然这样的改革方式由于旧的计划体制的这些安排的存在,经济还是有所干预,有所扭曲的。因此就会

出现现在我们国内经济当中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当市场接轨越来越大的时候,一方面

国家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来的扭曲也就越来越少的时候,才会并到完全视同结果,这就是为什么

渐进的感觉比休克疗法的效果好。

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3

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

1979年,中国政府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

中央政府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

特定地区。在特区内,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

十、事实的证明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

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1978—2007年,中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中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

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

十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

这个理论体系。

基本经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十二、继续释放生产力

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如何克服后发国家在由“追

赶型”向“赶超型”模式转变时所遇到的 “后发劣势”。

樊纲指出:“中国的改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即使在经济体制领域,仍然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仍然可以

释放出大量的效率,仍然可以通过制度的改革来消除各种各样的扭曲,去改变各种各样的激励机制,使

我们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操作形式

1、“大稳定、小调整”模式。以各户人口作为分地依据,随着各户婚丧嫁娶后的人口变化,各户土地也相应发

生变化。

2、“生不增、死不减”模式。在贵州湄潭等地,从1984年土地基本没有再进行过调整。

3、“两田”制。以山东平度县等地为代表,将田地分成口粮田与承包田,通过招租的形式模拟市场上土地交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4

4、温州模式。在浙江温州等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农地租赁市场发展,土地集中程度很高。

5、苏南模式。以苏南地区为代表,实行机械化集体耕作土地,以工业产出补贴农业生产。

6、土地股份制模式。广东南海地区,混淆农户与各地块之间的直接联系,每个农户拥有一定的集体农户的股

份,但此股份并不对应具体地块。

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腐败现象依然严重,贫富差距趋于扩大,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经济改革、政治

改革面临着艰难的攻坚。

当前世界还面临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面对危机,中国应该更加坚定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

从新自由主义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吸取深刻教训,加强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进一步适当降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确保未来我国的经济安全,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胡锦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

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

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008年12月18日)

新东方,梦开始的地方 股票代码:EDU 业务:教育

上市地点:美国纽交所

发行价区间: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5美元

发行股票:75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 融资:1.125亿美元

公司注册地:开曼群岛

CEO:俞敏洪 员工人数:4047人

持股结构: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徐小平10%股权;包凡一4%股权;钱永强2.5%。机构投资者老虎环

球基金也占到新东方股份的14.91%,另外还有15%的股份分给CapitalRiverGroup、PeakIdeaInternational

和ForthrightTraining三个投资方。

网址:http://www.neworiental.org

财报:在截至2006年5月31日的财年,该公司营收为9600万美元,净利润为1300万美元。

2004年李阳出了两本书—《我变态所以我成功》、《我疯狂所以我成功》

中国的对外开放

“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

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

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

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毛泽东1949.6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毛泽东1949.8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5

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

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

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邓小平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新阶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加入WTO进行了承诺:中国制造业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

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我国已开放了100多个,开放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银行、保险、证券、分销

等领域的开放步伐正按预定的时间表顺利推进。

对外开放进入由较小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

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

之间的相互开放: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宏观调控难度更大。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制造基地”,在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收益的同时,却付出了资

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劳动者福利损失等沉重代价。

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逐步凸显。比如贸易顺差过大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人民币汇率问题、技术创新问

题等问题。

对外开放大国--------对外开放强国 不平等交换

2005年5月,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薄熙来给法国人算过一笔账:“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够进口一架

空客380。”

不平等交换的实质是不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所决定的国际价格的交换,只要存在国际垄断因素,就

有不平等交换的结果。国际不平等交换产生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实现机制是市场垄断定价,根

源在于各国原始资本占有数量的不同,其结果之一是造成工资的国别差异,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及由此

形成的国际垄断同盟是不平等交换的制度保障,而路径依赖的存在强化了不平等的制度保障。不平等交

换是生产力国际非均衡发展现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不平等国际经济制度的产物。 信守承诺?!

2009年1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上月增加122亿美元,总量达到7396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

首位。

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确实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们十分关注美国经济的发展。奥巴马总统的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

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我们对于这些措施的效果予以期待。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

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因而我想通过你再次重申要求美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保证

中国资产的安全。”

经济安全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发布了2009年第22号公告,决定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集团

有限公司的交易。

在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中,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从市场份额及市场控制力、

市场集中度、集中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品牌对果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6

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此项集中进行了审查,在全面评估此项交易产生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

作出了禁止决定。审查过程中,商务部进行了大量调查,采取各种方式征求和听取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和

建议,并将其作为审查决定的参考。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审查过程中,商务部严格依法独立办案,既

没有受与竞争法无关因素的干扰,也没有受一些外媒所谓民族情绪的影响,完全是依照反垄断法作出了

客观的裁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改革也好,开放也好,都是手段,关键是要使中国的经济社会整体质量有所提高。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资本和信息都加速自由流通,闭关自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加入了世界贸易

组织之后,中国有义务向世界开放市场。但是开放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从日本的明治维新

到西方国家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每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开放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是让本国人民得到更大的利益,而不是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换取一个空洞的“开放国家”桂冠。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我国主要处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出口商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比重低,

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低。同时,我国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增大,以数量扩张为主的贸易增长方

式,不仅国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而且受制于国际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市场风险。我国对外贸易亟须

从“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尽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并使之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迅速提

高。

中国制造遭遇“堵截”:2009年上半年,我国遭遇各类贸易救济调查60起,涉案金额82.76亿美元,超过2008

年全年62亿的总额,形势非常严峻。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比较大,但利用外资带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不够,接纳境外

产业配套转移、形成高端产业集聚的区域还没有完全形成。

“招商选资”:利用外资要注重“四个结合”,即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

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

对简单加工型贸易,或者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规模比较小,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外资项目,设定较高的门

槛是必要的。输出廉价商品等于廉价地输出本国资源,应通过政策和制度调整,使资源环境成本内部化

到企业成本中去。引导外资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中西部发展。 环境污染已成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2009年1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对外公布了130家曾经存

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跨国企业名单,其中三家由于整改不力再次违反环境法规,被国家环保总局重点曝光。

从环保总局公布的信息看,2004年至2007年间有130家跨国公司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地域涉及河北、吉林、

黑龙江、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19个省区,包括食品、发酵、化工、机械制造、电子、造纸等行业。

这130家跨国公司多数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既有世界知名品牌,也有“世界500强”。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和国际知名品牌。

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获取更大发展

空间。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合理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分工

与合作中获取有利地位。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改善我国安全态势。

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7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到外来势力根本威胁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国家经

济主权独立、对关键性经济资源的控制与支配、具有抗击国际市场动荡冲击的综合能力等。

“经济无国界”在现实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畅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俄、法等国相继把“经济安全”

确定为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之一。

问题!!!

我国尚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阶段,“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效果不甚明显,许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

于人。

外贸依存度较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资源类产品依托于国际市场供给,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市场竞争

激烈,不断加强的国际市场波动很容易使我国陷于被动状态。

金融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极易影响到我国,金融系统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最

敏感的领域之一。

外资利用效率不高、商业间谍猖獗、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加、国际经济领域发言权微弱、对外投

资风险控制力不强等,都使我国的经济安全风险加大。

2010年3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

一审判决,分别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并处

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王勇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520万元;葛民强有期徒刑

八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80万元;刘才魁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70万元;违法所

得均予以追缴。

安全观

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安全观。一国的经济安全程度,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贫弱是最大的不

安全,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

树立“开放中求安全”的安全观。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由封闭

而带来的落后和贫穷从长远看是最大的不安全。

树立“国际合作”的安全观。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才能共存共荣;若一味地搞恶

性竞争,热衷于搞单边制裁,只能是两败俱伤。

树立“重在防范”的安全观。风险的事前预防远重于事后应对,任何风险的化解,总是越早越主动,要做

到“防范为主、应急为辅”。

尊重国际惯例,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们应当尊重国际规则,并按其要求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对“游戏规则”的研究与利用,

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推进。

应该认识到:现行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倾斜,中国作

为发展中的大国,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在充分遵守国际准则和各种双边、多边协定的基

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维护提供合法的

途径。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

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2009.3.23

深化改革是使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

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需要提高驾御全球化的能力,使整个对外开放能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

地服务,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更好地服务。

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8

——胡锦涛2007.6.25

总 结

不走回头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

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

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光辉的未来。 本次课结束!

祝同学们学习顺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乱花渐欲迷人眼

聂志红 [email protected]

2009年11月

奢望蓝天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是它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绿色G

DP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

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山西经济运行质量,保证山西经济在注重保护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轨道上长期发展,山西省政府

将试点推行绿色GDP考核地方政绩,以此来引导地方经济发展观的转变。

回归宣言

2007年3月至10月,随着一次次关停令下,随着一声声爆破巨响,临汾市侯马电厂、襄汾县鑫盛冶炼厂等23

1家污染企业的炉子或烟囱应声倒地。昔日的“产值利税大户”一个个关停,临汾市将为之损失200多亿元的GD

P,换来的是市民满意的好天气。

近年来这个资源大市GDP总量取得了山西省第二的成绩,但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使它2002年至2005年连续3

年背负上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黑帽子”。

诗意地,栖居

2006年,临汾市以“壮士断臂”的力度实施环境治理。当年关停淘汰473家落后污染企业,单位GDP能耗同比下

降5.8%,二氧化硫减排4.43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6万吨。

2007年,环境治理成为临汾的“市长工程”。

市委书记、市长的身影不断出现在淘汰落后产能的现场,给环保部门鼓劲,为受损企业找出路,妥善安排关

停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做到“无情淘汰,有情善后”。

坚决淘汰污染企业,也为专注于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的企业开辟了更大的产能空间和市场前景。临汾同世达

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年产20万吨甲醇和年产10万吨二甲醚的煤化工项目。

——《重污染城市临汾牺牲200亿GDP换取蓝天 》新华网2007.12

主要内容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59

区域协调发展

国际经济新秩序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帷幄巡航

新中国初期,中国急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立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此为指导,1958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达到21.3%。但随后三年经济

大幅下滑,1961年降到-27.3%。

1992年十四大提出,“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其后中央一再强调要“确

保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但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

模式并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经历了廉价劳力、土地和资源等要素驱动的快速增长之后,资源环境破坏和经

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上下求索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

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十七大报告: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

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自由王国

“又好又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阶段背景下对科学发展观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我们应更

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

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包括降低消耗、改善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等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

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

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

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

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

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 十七大报告

• 西风已冽

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经验看,工业化的特征在于由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技术变革,进而引起整个社

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及与之紧密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于工业后进国而言,

由于面临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现实需要,不可能再按部就班地走西方式的道路,而是必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

赶超路径。

从历史上看,工业化有两种典型模式:一为常规工业化模式,以英美为代表,其特点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0

基本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但时间相对缓慢。二为反常规工业化模式,资本

主义国家以德日为代表,其特点是在社会军事组织基础上建立起强有力的政府官僚体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

军事工业,以此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代表,其特点不仅包括政府的强力主导和

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尤为明显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和实行计划经济。

• 东方初晓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

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

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与轻工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开始从根本上纠正过去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按照客观经济

规律的要求,认真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 大国崛起

十六大指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是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所谓“新”,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

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

• 鸡犬之声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日本学者Tadao Umesao认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

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

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

和设备管理的过程。

林毅夫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

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 动感地带

信息化要素:

(1)信息网络体系:它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

(2)信息产业基础:即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装备的制造,软件开发与利用,各类信息系统的集

成及信息服务;

(3)社会支持环境:即现代工农业生产,以及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即劳动者素质、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不断获得进步。

• 远近高低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

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1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

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三次产业分类法。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

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

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

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

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涨声响起来

2005年3月,美国高盛投资公司预测国际油价正在步入一个狂飙突进时期,并可能在2007年达到每桶105美元的

高价。这份预测报告一经发表就引来了无数嘲笑和怀疑的声音,当时国际原油价格还没达到40美元一桶。但是,

2008年2月20日,纽交所3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100.74美元。

2005年2月,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2005年铁矿石价格协议,与2004年相比上涨71.5%。2006年6月,中国钢

铁业接受三大铁矿石巨头19%涨价要求。2006年12月,宝钢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度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达

成了一致:在2006年基础上上涨9.5%;2008年2月,亚洲三大钢铁生产商浦项制铁、日本新日铁和日本钢铁工程控

股公司宣布,三家公司已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国际铁矿石基准价达成一致,2008年度的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

将在2007年基础上再涨65%,作为中国钢厂谈判代表的宝钢集团22日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

基准价达成了一致,接受涨价65%。

• 上海石化2008-10-30公布2008年三季报及预计本集团2008年净利润将出现大额亏损

2008年三季报:基本每股收益-0.372元,净资产收益率-1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4413284000元,营业收

入49863969000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679272000元。

2008年1至7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路飙升,致使公司原油成本大幅上升。而境内成品油价格受国家严格

控制,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使本公司炼油业务产生大额亏损;7月份之后,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

格快速回落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本行业影响进一步扩大,下游石化产品消费及市场需求受抑,导致石化产品价

格大幅下挫;而本公司由于尚需消化已经采购的高价原油及中间原材料;与此同时,第三季度本集团收到的

炼油财政补贴大幅减少,本公司目前未知第四季度是否会继续获得炼油补贴。综合上述原因,本公司预计本

集团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12个月的净利润将出现大额亏损。

• 我心更明白

国家能源办2007年12月对外公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内的新能源被列入

能源范畴。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

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等。

金风科技集团董事长武刚:《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后一定要有相关的税收政策和配套的财政机制才能

促使这个行业有更强、更快的发展。

• 强本节用

2007年6月,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从调整和优化结构、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发展

循环经济、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2

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等方面提出45项具体措施。在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钢

铁、电力等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淘汰落后、“上大压小”力度空前,相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影响广泛,而从政府到公众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开始,认真履行

“节能义务”。

“十一五”规划确立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硬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个指标的背后,表明了中国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

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

• 天不能贫

循环经济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再利用、循环使用或深度加工,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

循环经济的最佳状态应该是污染物的少排放直到‘零排放’,即所有进入企业生产环节的原材料部能得到合

理利用,成为本企业的产品或其他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能从根本

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家给人足

发展循环经济方向:

第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

加工业,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推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与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第二,要大力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尽快转变传统工业生产“资源-产品-废物排

放”的粗放型模式,在工业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现象,使某个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能成为其

他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形成“资源-产品-资源再利用”的节约型模式。

第三,在第三产业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量使用现代高新科技,调整服务业内部各企业的布局结构,鼓励

企业优化重组;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环境污染小的生态餐饮及娱乐产业。 风动?幡动?

2006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认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不力,全

区违规建设电站规模高达860万千瓦,问题十分严重。会议决定,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所

有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认真进行整顿。

会议同意对直接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人,并责成对项

目违规建设负有领导责任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副主席岳福洪、赵双连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

内蒙古新丰电厂建设规模为2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工程总投资28.88亿元,2004年4月违规开工建设,2005年7月8

日因抢进度、违规施工造成汽轮机主厂房球型网架坍塌,导致6人死亡,8人受伤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

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

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

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十七大报告

• 必须跨过这道坎

2005年5月,薄熙来就纺织品贸易回答了企业家提问,阐述了中方立场,指出中国对欧出口的纺织品利润是非

常微薄的,平均一件衬衫只能赚到0.3美元,这样算下来,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买一架A380空客飞机。

贸易需要平衡和互惠,希望中法经贸界通力合作,冷静地观察和妥善地解决当前一些现实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3

2004年1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公告,微软产品代理商北京晨拓联达科贸有限责任公司以场地成交价2925万元独

揽“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正版软件”分包项目,包括可以提供Linux操作系统在内的国产厂商中科红旗等

没有入围,此次采购微软产品将占据绝大多数份额。此举引起国产软件厂商的不满。微软表示:微软中国公

司赞赏和支持北京市政府采取的软件正版化举措,我们会全力配合尽快完成商务谈判,承诺为我们的客户提

供最好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 行走在消逝中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起点上,寻求实现工业化之路。一些国家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

如中东产油国;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

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

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

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

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

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

位,处于中等水平。

• 怀想天空

2006年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指导方针:

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

济社会的发展。

• 我能

《纲要》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

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

定基础。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纲要》总体部署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必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二是抓住未来若干年内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

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4

用。

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

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韩非子》

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

时有个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

用到军事上。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

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

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

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

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 诗意的生活

1979年7月,王选领导的748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激光照排系统———华光Ⅰ型研制成功,这是中国人自己研制

的照排机。1980年初,北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用这种数字化的压缩技术出版了第一

本样书《伍豪之剑》。20世纪80年代初,从创立方正集团伊始,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

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发起设立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伟大事业,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农业高新技术

企业。2000年5月发行A股,2002年,袁隆平辞去隆平高科董事职务。2004年12月,长沙新大新集团有限公司受让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全部国有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 传递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高科技企业绝大多数是靠风险投资起家的。由于科学研究的早期成果有风险

投资的参与,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已由20年缩短到10年。微软、英特尔、苹果、戴尔、雅虎等公司在

创业之初就是依靠风险投资的支持才获得了它们的“第一推动力”。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是30%,而新兴产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又是第一功臣。

中国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大力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这

包括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

易市场;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完善登记、托管和结算体系。

• 一步与一生

2008年2月,财政部制定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开始

实施。

所谓“首购”,是指对于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暂不具有市场竞争力,但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采购人或政府首先采购的行为。

“订购”是指对于国家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技术、软科学研究课题等,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面向全社

会确定研究开发和生产机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5

首购和订购的产品应当具有首创和自主研发性质。政府首购和订购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

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政府首购和订购活动的监

督管理。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

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

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七大报告

• 风樯动

区域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特定空间上的落实,是政府进行区域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弥补市场

不足的重要功能。从国际经验看,区域规划是政府进行区域管理的关键环节。

区域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全国总体空间

格局的谋划。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是对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区域发展战略指导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区域规

划主要是对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空间布局安排。区域政策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各方面

关系的协调,服从于区域规划,是对区域规划的支撑。

编制并实施好区域规划,有利于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安排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

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 龟蛇静

区域规划主要包括的以下内容:一是基础设施整合,着重解决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问题。二是空间结构优化,

明确空间发展方向和重点,特别是城镇空间布局的方向和重点,解决区域内部特别是跨行政区的协调发展问

题。三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从全国甚至全球视角,解决区域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职能分工

和定位问题。四是土地、水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起

来。五是政策措施,通过提出支撑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关系。

日本1962年制订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将全国分成“过密地区”、“整治地区”和“开发地区”三种类型地

区,对“过密地区”政策实施重点是限制新企业和城市规模的扩充,对迁出的企业给予优惠;对“整治地区”进行

大规模工业开发和配置、建设教育、行政等职能,使其起到分散过密地区人口和转移过密地区生产机能的作

用;对“开发地区”重点实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化,以利于诱导大工业的开发。

• 起宏图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提出了包括促进

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当前,党中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

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

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对革

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转

移支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中西部地

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6

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

体的互惠互利机制。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

• 一桥飞架

2000年,“西部大开发”,2003年“东北振兴”,2004年“中部崛起”及“东部率先”。

在“西部大开发”板块中,中央批准成都市和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

“东部率先”板块中,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域,并在长三角选择浦东(“政府职能”) 、

环渤海选择天津滨海新区(混合所有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中部崛起”板块中,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两型社会”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被称为“新特区”,以区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深圳等经济特区。新特区

有更高的改革开放目标,涉及更广泛的领域,需要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作为综合配套改革,“配套”

是其核心,单项改革或纯粹意义上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不太重要,而更需要统筹兼顾和涉及社会管理体制、行

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 天堑通途

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

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

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

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

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各地区要根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

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积

极发展海洋经济。

• 高峡平湖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

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

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

展。

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

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

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

法。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当惊世界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

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产业投资的眼光来看,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框架下,东北地区农业、装备制造业及资源等几类上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7

公司值得关注。

振兴东北的规划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被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这将给北大荒等上市公司形成利好预期。

此外,东北是老的重工业基地,有相当多质地优良的重工企业,不少优质资产也进入了上市公司之中,由于

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国家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产业领域,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振兴东北具体政策的出台,

相关上市公司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新秩序

• 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在每一特定历史阶段,往往形成某种相对稳定

的格局、结构或模式,通常称之为国际经济秩序。它的建立和变迁,取决于国际社会各类成员间的经济、政

治和军事的实力对比。

在西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视为是缺少一个负责的全球性经济霸权所致。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美元

为核心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从制度上保证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金德尔伯格把对霸权国形成之必然性同

“公共产品”概念联系起来)但是,没有任何制度能够保证美国也同样能够履行作为一个霸权的责任。美国

的霸权地位在帮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把各种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

•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

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

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世界贸易格局。

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

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

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 战后经济领域中布雷顿森林协议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的出现,是参与国之间通过协调而形成经济一体化

机制的标志。

1948年1月生效的GATT是关于降低关税壁垒、商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共同准则、调整各国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多

边协定。1946年3月成立的IMF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各国汇率制度安排和调整的国际

协调组织。1946年开始办理业务的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主要任务是对成员国提供和组织长

期贷款和投资,主要对象是受战争创伤较大的欧洲国家,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由美国主导、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发起,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代表了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利

益。

• G7(1975年)是针对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协调功能不足而设立的:

一是随着在世界经济组织中的成员越来越多,议事成本越来越高,西方发达国家很难在世界经济组织的框架

中达成利益的统一,因此他们选择首脑会议的协调形式来形成共同的行动准则。

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G7主要在货币和汇率领域中开展协调,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中达成G7货币当

局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对稳定当时的汇率波动和抑制全球性通胀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协调形式不同,7国首脑采取的是一事一议的协调方式,灵活性和针对性强;从协调手段看,它是一种

总体协调,如在针对汇率波动的干预中,各国货币当局不仅运用外汇市场交易手段,而且还在财政和货币政

策进行协调以及在利率、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上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这种全面的协调

突破了世界经济组织原来的局部协调模式。

• 区域协调组织

在世界经济组织的全球经济协调能力下降或者是世界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领域中还留有协调空间的

情况下,区域性协调组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其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是欧洲经济一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8

化形式,从最早的煤钢联盟和关税同盟,经历了欧洲共同市场、欧洲货币联盟,发展到今天的欧洲联盟。

除欧洲外,北美也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也在积极探索经济、贸易和货币领域的合作。

区域性协调除了具有弥补世界经济组织协调功能的缺陷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其成员增加在世贸组织中的

议事权力,通过区域性协调形式,各民族国家能在世界经济协调组织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绑架世界

2009年3月19日,美联储宣布推出总额1.2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旨在压低抵押贷款和其他消费者贷款的利率,

刺激支出并帮助振兴美国经济。

美联储将再购买7500亿美元由房利美和房地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并且将

在未来六个月内最高再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政府债券。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初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由2008年9月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2008年年底的2.3万亿

美元左右。这新增的将近1.5万亿美元,就是美国在3个月间,向货币市场直接注入的流动性。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

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2009.3.23

• 在2000年5月于泰国清迈举行的10+3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通过了关于建立货币互换协议网络的《清迈倡

议》。决定扩大东盟原有货币互换网络的资金规模,并号召东盟国家及中、日、韩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共

同达成的基本原则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便在一国发生外汇流动性短缺或出现国际收支问题时,由其他

成员集体提供应急外汇资金,以稳定地区金融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在《清迈倡议》框架下先后与6国地(韩、香、马、印尼、白、阿)的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

协议。

货币互换,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

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小结

• “又好又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阶段背景下对科学发展观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 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

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本次课程结束。

祝大家学习顺利!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69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 宋国兴

本讲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经济体制的弊端

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及其特点

市场失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具有三种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的调控

者。

1、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专业执照、产品的安全标准、广告管理、经营范围、消费行为)、

2、开发保护人力资源(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制度)

3、保护自然资源(污染的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

4、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兴产业

6、调控宏观经济

短期的调节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7、履行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

政企分开、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的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思想、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

商品经济

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1992年6月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市场经济应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的共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

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不能简单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来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国

情。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

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1978 年 10 月,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等 6 个企业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的基础上,可以

留下一部分利润,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

1984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转向“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986年10月,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

性质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到1987年底,78%的国有企业实行了承包制。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

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后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

2480亿元人民币,国家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各持有其50%的股份,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此前召开

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及董事会、

监事会组成人员等有关议案。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如何看待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城乡差距(农业比较收益持续降低,可解释近40%)

2.人力资本差异(教育收益率提高,可解释约20%)

3.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4.财富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

5. 腐败和地下经济

规范收入分配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毛毛泽泽东东思思想想和和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理理论论体体系系概概论论

第十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教材的内容(第九章)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五个问题

一、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1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四、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五、不断推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二、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政治

中国古代文献中“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完全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封建君

主和大臣们维护统治、制约臣民的活动。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

孙中山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政治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

一、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家的性质(国家制度);

“政体”,是指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

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国家的“国体”。

强调了:

人民是主体,是国家政权的主人。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在民主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出形

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理论。

中国民主革命要建立的国家,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政治

统治;

而是“联合统治”或“合作统治”;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最初萌芽,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点。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标志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全形成,成为建立新中

国人民政权的理论指导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 第一,衔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长期的适应性)

• 第二,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广泛的包容性)

• 第三,概念表述更科学、准确。(表述的科学性)

• (与“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提法相比较)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的“无产阶级专政”概念,从字面上看,只见“无产阶级”,而不见“人民”;

•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看,曾经在实践和认识上被一些国家的政党和领导人所误解和歪曲,有过破

坏人民民主的惨痛教训。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2

•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从字面上看,一目了然;

• 既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清楚地表明了国家的两方面职能——“民主”和“专政”。

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 “国体”和“政体” •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家的性质(国家制度); • “政体”,是指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

的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 •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 •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 基本政治制度: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

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

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 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840年以来,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抗争,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创建、组织政党,

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

民国,并效仿西方国家实行议会政治和多党制。相对于中国长期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

步。

•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各政党脱离人民群众,并且彼此争斗、相互攻讦、内耗不止,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势力所利用,这种仿效西方的议会政治和多党制最终归于失败。

• 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这个历史教训时也指出:“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

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

•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政策。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

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民主人士热烈响应。他们公开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在

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3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十七大报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是执政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

展的体现。

•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

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推进”。

•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

——中共十七大报告

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地位的重大提升,赋予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新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人民群众

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 把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整体优势,是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的创造性成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组织载体 •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 城市的社区居民委员会 • 企事业的职工代表大会

• 截至2007年底,我国农村有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村民委员会组织

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

员会换届选举。

• 总的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组织载体日益健全。

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

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

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

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 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2007.2

• 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既具有普遍性,也都有其特殊性。

• 1949年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曾经在指导思想和实践上有过严重的失误和错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比较顺利地得到不断发展的。 • 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过程来了解认识和思考其中的经验教训。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是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

制度,也是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

关。

• 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国家的事业就能较顺利地发展;这个

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4

(四个阶段)

• 第一,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过渡

• 1949年—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

深、张澜、高岗当选副主席 •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曲折发展

• 1954年—1966年

•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1966年—1978年

•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和发展完善

• 1978年以来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和曲折发展 • 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自下而上地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 肯定和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明确规定了人大对政府的监督职权等。

• 1957年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未能走上法治化、制度化的正确道路。 •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下,人为地强化阶级斗争、强化专政,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 总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的、执政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逐步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

用。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基本停止了活动。 • 1966-1975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 民主选举制度被取消,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 国家主席被抄家、批斗、软禁,迫害致死。

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教训

•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要求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国家权力能够切实有

效地为人民服务;

• 另一方面要求对破坏国家基本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

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使用强制性手段予以惩处。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和发展

• 在拨乱反正,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

•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宪法。

• 新的重要规定:

• 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选民或代表联合都可以依法提出

候选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5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当今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 “法制”与“法治”

是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个词,人们有时甚至不加区分地使用。“法制”与“法治”,都是人类文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制”与“法治”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但内涵却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事实

上,二者具有重要的区别。

• 法制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法治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静态的东西,可以依附于专制政治和人治;

• 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理念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状态而言的。法治标志着民主政治,是和专制、人

治对立的。

• 在法律产生之前,当然也就没有法制,更不会有法治,调节、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是风俗习惯、伦理道

德,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人治社会。

• 只有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尤其是国家出现之后,法律才产生。但是,法制的产生,并不意

味着法治的形成。

• 作为一种制度,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

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是第二位的,掌权者的权威(在封建社会就是皇权)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

为人治服务的。

•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

制的习惯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

成文法典。唐朝(618年-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

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制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

的法治建设》

•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

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

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 这个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有进步意义的。 • 辛亥革命及其所制订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任何

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

• 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 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

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

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6

• 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20世纪70年代末,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作出把国家

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明确了一定要依照宪法和

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四、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的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以对“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错误的拨乱反正展开的。 • 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得到推进和深入。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 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

事业的权利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官僚主

义作风、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滋生和蔓延;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

善;全社会的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尚需扩大。中国的民主政治建

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

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

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十七大报告》

•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

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

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五、不断推进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 • 改革开放30年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进程中,不断

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也不断推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 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

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

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

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

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2007.2

中国发展人权事业的基本立场 • 中国把消灭贫穷落后,让每个人享有充分的人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

不懈的奋斗目标。中国发展人权事业的基本立场是:坚持生存权、发展权的首要地位,把发展作为第一

要务,同时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中国参加了22项国际人权公约,其中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

歧视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经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7

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核心国际人权公约。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所承担的相关义务,积极提交

履约报告,充分发挥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

• 十七大报告两次直接提到“人权”,充分表明了执政党对人权的高度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直是

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继“人权入宪”之后,十七大进一步向世界郑重宣示了执政党尊重和保障人

权的坚定意志和切实行动。

• 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的权利”;

• “尊重和保障人权”同时写入执政党的党章,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适应了时代进步潮流,契合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共同愿望,预示着中国人权事业将得到历史性发展。 • 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权成为党执政兴国的核心理念、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载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包含丰富的人权思想,正

在努力逐步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孙孙熙熙国国

ssuunnxxiigguuooppkkuu@@116633..ccoomm

文化·文明

文化与社会发展

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特色文化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当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建设当代中国新国学

一一、、文文化化与与文文明明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在拉丁文中,文化(cultura)的本义为耕种、培植,后来随着人们实践

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精神生产等活动的独立地位的日益巩固,原有的耕耘植稼已容纳不了文化的意蕴,于是,

大约在16到17世纪,文化的内涵逐渐地由对禾苗的培育演化为对人的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培养

和化育。

11··广广义义的的文文化化

可见,在西方,文化的内涵的演进 是逐渐由物质生产扩大到精神生产,最终(19世纪)演化成为涵盖了一

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的范畴。

因此,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它既包括物质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

广义的文化在本质就是自然的人化,也就是说,凡是超越了人的本能从而有意识地作用于物质世界的一切

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范围。

譬如说,一块天然的石头并不具有文化的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以后,便进入了文化的范畴。这是因为人

在打磨石头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态追求、情感意志、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灌注和融入到了石头当中,因而,

经过打磨以后的石头,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显现。

在这一意义上,日本学者岩崎允胤说:“文化是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将自己对象化于客体,从而将现

实作为我的东西来占有的这种活动,同时也是活动的成果;而且,是包含着这种活动成果的过程。” 见《哲学

研究》1990年第2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8

所以,美国人类学家怀特(L·A·white)认为,“‘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将被证明不是关于人的研究,而

是关于文化的研究。”(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5页。)

22··狭狭义义的的文文化化

狭义的文化,仅仅是指人的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所讲的文化的内涵,最初只是停留

在精神生产的层面上。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出现了“文”字。朱方圃《殷周文字释丛》说:“文即文身之文,象人正立形,胸

前丿义即刻画之纹饰。”

“化”则仅见于金文,其义为化生、变革和造化。

许慎《说文解字》云:“化,教行也。”

段玉裁解释说:“凡变化当作匕,教化当作化。”朱方圃说:“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即今俗所谓翻跟头。”

(见朱方圃《殷周文字释丛》)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传·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文化”与“武威”对举,基本含义为“文治教化”。

可见,中国人所讲的“文化”,其最初含义为“以文教化”,大致属于精神生产的范围。

这就是狭义的文化。

33··文文化化内内涵涵在在中中西西方方的的不不同同演演变变历历程程

文化在西方是先有物质生产的内涵,而后才渐渐具有了精神生产的意蕴。

在中国则相反,文化是由精神生产逐渐延伸到物质生产,最终成为一个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于一体

的概念。

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文化的理念逐渐传入中国,从而使得汉语“文化”逐渐具

有了物质生产的内涵。

((二二))文文化化与与文文明明的的区区别别

1、文化的本质是思想

从内容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来说的,它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反映。

从载体看,文化划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

就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来说的,文化有不同的形式。

但是就文化的内容来说,只能是精神文化。

目前有些表述,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器物、制度、行为等,之所以把它们叫做文化,不是因为他们有物质的形式,而是因为在这些物质形式的背后

承载着思想的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才是文化之为文化的关键。

一本书,你可以把它叫物质,也可以把它叫做文化,但从根本上说,它是物质。说它是文化,是因为书里面记

载着思想的内容。

故宫所以是文化,不在于它的物质的外壳,而在于物质外壳背后所负载的思想内容。

高山之巅的亭台楼阁,之所以说它是文化,决不是因为它的物质的形式,而是因为它的思想的内容。

高山之巅置以小亭构成的一览无余的布局,从而使人们从有限物象中把握无限之道,从短暂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山水艺术逼真、巧妙地刻画了山水自然,因而就能够揭示出生气朦胧的山水中所深含着的天地悠远的韵味、黑

白相间中所形成的空灵淡远的哲理。

准确的说,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但它本身不是文化,制度和行为也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本身也不是文化。

基于此,我主张狭义的文化概念。狭义的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

22、、文文明明是是社社会会进进步步的的状状态态和和标标志志

社会进步的状态和标志有物质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还有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79

文明总是和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价值判断。

文化可以是进步的,也可以是落后的。

我们说:“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但不能说,文明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

文明的反面是野蛮、落后,不文明。

文明可以是物质文明,也可以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所以文明有物质的存在形式,也可以是精神、

制度行为、生态等存在形式。

而文化的本质就是思想,它可以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物质载体中,但物质载体本身并不是文化。所以,文化有先

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区分。

在一定意义上说,文明都是进步的,或者说是先进的。因为文明说到底,它就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

本标志,它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创造的正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这些总和中,物

质财富的增多是进步,精神财富的创造也是进步。

文化则不然。

33··野野蛮蛮落落后后不不是是文文明明,,但但可可谓谓之之文文化化

文化有进步落后之分别。

我们通常会说,某种行为不文明,某种制度不文明,落后腐朽。但是,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和制度尽管不文明,

它依然存在,它标志的是一种落后不健康的状态或状况。

这些不文明的状态或状况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们不谓之文明。

文明是表示事物纵向发展的一个概念,它永远是先进的,而文化则要具体分析。

二二、、文文化化与与社社会会发发展展

(一)、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1、社会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既有物质的层面又有精神

的层面,用中国哲学的话说,既包括物质的“利”的方面,也包括“义”的精神的方面。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撇开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现代化建设都不

可能取得成功。

董仲舒说:“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愚昧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好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搞好,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才会真正实现。

((二二))文文化化是是人人类类存存在在的的灵灵魂魂

用什么证明我们是中国人?

用什么表明我们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讲社会主义,如果不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特征,而只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就不能全面概括和展示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不能完整地理解社会主义,就不能制定完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从而也就不能真正

建设好社会主义。

((三三))文文化化是是综综合合国国力力的的重重要要标标志志

见十五大报告《高举邓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制高点,谁就会赢得主动,谁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

争中掌握主动权。基础教育在竞争,高等教育在竞争。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经济强大,政治强大,还要文化强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四四))文文化化能能够够为为现现代代化化建建设设提提供供智智力力支支持持、、精精神神动动力力和和思思想想保保证证。。

文化有科学技术文化,还有思想道德文化。

科学技术文化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

思想道德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准则,为现代化建设

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增强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三三、、和和谐谐文文化化··先先进进文文化化··

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

(一)先进文化: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先进文

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二)和谐文化

以崇尚和追求和谐为价值趋向的文化。和谐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基本追求。和

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谐文化的根本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内在规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

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 《新民主主义论》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内容规定和性质规定。

11··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的的内内容容规规定定

从内容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文化解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解决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都要通过教育文化来实现。

22、、中中国国特特色色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文文化化的的性性质质规规定定

先进、和谐是从功能、特性上对当代中国文化文化的界定,中国特色是从文化的地域上作出的性质界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文化,是和谐的文化,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先先进进●●和和谐谐 ●●中中国国特特色色

特色是先进·和谐的要求。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进·和谐是特色的内容。反过来说,在当代中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

力构建和谐文化,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四四、、如如何何发发展展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先先进进文文化化 • (一)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明确) • 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规范,是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保证。 • 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和纪律观念的重要保证。

((一一))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根根本本任任务务 •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1

•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3、着力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4、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二))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基基本本方方针针 • 建设和发展文化为了谁? • 权为谁所用?利为谁所谋? •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11、、为为人人民民服服务务,,为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服服务务。。

•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和理论基础。

• 有人说,能不能不要或不讲核心文化(或称为主导文化),不讲指导思想。不要马克思主义指导行不行?

这里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怎样做才算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这

就涉及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1847年10-11月,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

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11、、为为人人民民服服务务,,为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服服务务。。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有两点特别重要: • 一是坚持群众史观,一是坚持实践观点。 • 群众的立场,实践的立场;群众观点,实践观点,这两点极其重要。用这两个观点作指导,研究历史,

研究现实,进行判断和选择。反对精英史观和唯心史观。所以,我们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替谁说话的,

它思想和的理论究竟是为了谁? • 什么是北大的学术传统?西学、中学、马学?

思思考考::有有没没有有纯纯学学术术?? • 80年代文学界流行一种观点,要从事“纯文学”、“纯艺术”的研究,要实现文学艺术的“非意识形态

化”。

• 任何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最终都是要表达思想的,最终都是为人的。而表达思想就必然存在一个表达什

么样的思想的问题;为人也存在着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

如如何何理理解解纯纯学学术术??

• 人,从来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属于一定经济集团的人。某一思想和作品,要么为这一部分人服务,

要么为那一部分人服务,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不为任何人服务的作品和思想。

• 也许有人会说,我要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我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进行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可是,当

你这样说、这样做的时候,恰恰就是已经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了,尽管可能是不自觉地站过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正是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人民的观点。

• 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统一的。 • 更何况“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页 • 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种社会制度,也无论它在哪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表达统治阶级意志和愿望的主导

文化。

• 统治阶级是剥削者时,这种文化就要表达剥削者的愿望,统治阶级是劳动者时,这种文化就要表达劳动

者的愿望。

• 因此,尽管主导文化的实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国家而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2

即都是建立在国家权力的基础上,都是为了维护以国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 由此看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了其主导文化,该国家的存在就难以维系和持续。作为社会

主义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文化亦不能例外。

如如何何理理解解纯纯学学术术??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和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 党●国●社会●人民的关系 • 为党● 为国● 为民 • 究竟为谁?能否统一? • 如何理解这种统一?条件。

22、、坚坚持持百百花花齐齐,,百百家家争争鸣鸣。。 • 一元指导与百花齐放

•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互斥者互补,相反者相成。 •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 单一的文化形式对任何社会来说都不可能是健康、繁荣的文化。都是不可持续的。

• 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的发展要想获得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坚持文化形态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 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层次性,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22、、坚坚持持百百花花齐齐,,百百家家争争鸣鸣。。 • 因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的多样性是指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多样性,而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层次性

也是指有益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健康的文化层次,而不包括那些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精神

垃圾。 • “百花齐放”是指“花”,而不是“草”; “百家争鸣”从大的方面来看是社会主义的百家,而不是资

本主义的百家。

是是百百家家,,还还是是一一家家?? • 有人说,如此一来,岂不成了一家了吗?我们常说,饮食要多样化,但是,这里所讲的多样化的前提首

先必须是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谁也不会愚蠢到因为倡导饮食多样化而去吸食一些对人类健康极其有害的

东西吧! • 物质产品的消费是如此,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也是如此。

22、、坚坚持持百百花花齐齐,,百百家家争争鸣鸣。。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蔡元培《自写年谱》: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

到自然淘汰之命运,即时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王昆仑《蔡元培先生二三事》:钱玄同——黄侃。

辜鸿铭:长辫子、紫红马褂。嗜烟好茶。主讲《英诗》,精通英、法、德、希腊文。

王昆仑认为:蔡先生主张兼容并包,是“要从长期的暮气沉沉中看到朝气蓬勃,从矛盾重重中认识光明的真理。

蔡先生是赞助革命,保护民主的。”

22、、坚坚持持百百花花齐齐,,百百家家争争鸣鸣 • 邓小平说:“把开展批评同‘双百’方针对立起来,却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或曲解。‘双百’方针的目的

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 “有些人把‘双百’方针理解为鸣放绝对自由,甚至只让错误的东西放,不让马克思主义争。这还叫什

么百家争鸣?这就把‘双百’方针这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歪曲为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方针

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6~4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3

((三三))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基基本本路路径径

● 一元二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 马魂中体西用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三者之间

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三者的关系摆正了、处理好了,当代中国新文化建设的途径也就找到了,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其现代转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三))文文化化建建设设的的基基本本路路径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的不竭源泉(土);

• 马克思主义居于核心和指导的地位,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理论基础(种·元) ;

•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新文化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

式(树干);

• 外来文化在新文化建设中居于辅助地位,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补充(枝)。

11、、寻寻找找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源源((土土))

• 当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

•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母体·源泉·动力?

•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由此进一步推导下去,当代文化的重建就应当依赖于儒家文化,

应当在儒家文化中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各种“基因”。

• 按照这种观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的源泉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传统文化是当

代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1、、寻寻找找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源源((土土)) • 这一观点的实质就是观念自己产生自己,而不是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实践中寻找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因此,是唯心主义的。 • 海外一些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对待当代文化建设的态度上大多因循的就是这样一种思维路数。

11、、寻寻找找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源源。。 •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Jede wahre Pilosophie ist Die geistige

Quintessenz ihrer Zeit)本质、核心、主要点、大意、精髓、结果。

11、、寻寻找找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源源。。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是不会自动反映到人的

头脑中来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人们的实践对象时,才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为人们所认识。从人类

认识的历史来看,任何认识的产生,从最终意义上说,都来自实践。

• 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不是外来文化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的文化在中国的自然发展。离开了

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任何外来文化都仅具有资料的意义。

时时代代问问题题的的形形上上解解答答 • 下学当上达。君子不器。 • 形上与形下的圆融。 • 仰望天空与立足脚下。 • 温家宝总理参加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时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

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22··撒撒播播文文化化创创新新的的种种子子::坚坚持持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种种子子)) • 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道)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4

•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 为什么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一元化与文化繁荣

33··扶扶植植中中国国优优秀秀文文化化之之干干::正正确确认认识识中中国国文文化化((树树干干)) • 何为文化创新之具?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优秀文化

• 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冯友兰先生在50年代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很好地解决了文化继承的理论依据问题。这一理论的基本

观点是,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为抽象的意义,一为具体的意义。抽象的意

义可以继承,具体的意义不能继承。

第第一一,,自自强强不不息息的的奋奋斗斗精精神神。。

• 张岱年先生最早用“自强不息”来概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了这个民族的发展,维系了这个民族的存

在。因此,一个民族如果基本精神没有了,这个民族也就要临近灭亡了。

• 《易传·象上》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道刚健,君子效法天道,以顽强的奋斗

来实现自己不息的宏愿。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孜孜不倦,颠沛一生,乃至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也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显现。

第第二二,,厚厚德德载载物物的的仁仁爱爱精精神神。。

• 自强不息是强调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阳刚的一方面,厚德载物则是强调我们民族精神中的博大的仁爱宽容

精神。

•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 《易传·象上》云:“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要求人们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视人类为胞,以万物为朋友,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 张岱年先生把《易传·象辞》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合起

来,统称为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自强不息”倡导的是一种阳刚向上的奋斗和拼搏精神,厚德载物则

提倡一种阴柔宽容、兼收并蓄、恢宏宽厚的精神,二者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由此形成我们的中华精神。

第第三三,,爱爱国国爱爱民民的的集集体体主主义义精精神神。。

•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国、家和个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其利益具有一致性。

• 孟子讲:“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为了修身,修身是为了齐家,齐家则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其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第第四四,,明明道道正正义义的的治治功功途途径径。。

• 有人喜欢拿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来说明和论证中国文化具有重义轻利

的思想倾向。其实,董氏之本义决非真的不谋利、不计功,而只是认为不应过分的急于“谋利”、“计

功”。

• 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因此,

世界上决没有“耕种而不谋收获者”,也没有“荷网持钩而不计得鱼者”。但是,如果一耕耘马上就要

求有收获,一垂钓马上就要求得鱼,一正义马上就要求谋利,一明道马上就要求计功,在董仲舒看来,

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往往欲速不达,于事无补。颜元的上述解释应当是合乎以“为天下兴利”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5

“要务”的董仲舒的本义的。

第第五五,,信信以以待待人人的的处处世世原原则则。。 •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晋人傅玄更明确地警示人们:“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君主应当“以信训其臣”,

因为假若“君不以信御臣”,那么,臣也就“不信以奉君”,如是则势必造成“君臣相疑于朝”、“祸

莫大焉”的局面。

第第六六,,推推己己及及人人的的忠忠恕恕之之道道

• 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忠恕”是孔子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儒家达“仁”的基本方法。

• 简言之,“忠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达仁方法,它要求人们应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自己喜欢什么,

同时就应想到别人也会喜欢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

•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

第第七七,,乐乐行行忧忧违违的的人人生生境境界界。。 •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尤为注重道德的存养和理想人格的完善,把树立远大的志向和追求崇高

的理想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需要。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可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 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孔子又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44··嫁嫁接接西西方方优优秀秀文文化化之之枝枝::科科学学利利用用西西方方文文化化((树树枝枝)) • 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 • 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 首先是全盘西化论。本世纪全盘西化论的两个著名代表人物是胡适、陈序经。但是,在全盘西化问题上走

的最远的是陈序经,而非胡适,因为陈序经是所谓百分之百的全盘西化,即全盘照抄照搬西方文化模式和

价值观念。

全全盘盘西西化化论论

• 胡适则被称为是有策略的全盘西化。因为在胡适看来,任何一种文化就其本性而言,都是保守的,因此,

中国文化的“本位”地位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它对外来文化有一种本能的拒斥和自身的免疫功能。在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流涤面前,本土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自然而然地会得以保存。在这一意义上说,胡适

要求“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不要怕模仿。„„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全盘西化在胡

适那里是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使用的。

中中体体西西用用论论 • 郑观应则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 张之洞则明确地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西体体中中用用 • 李泽厚先生在1986年1月28日的《文汇报》上提出了“西体中用”论,同年7月9日,他又在《中

国文化报》上发表了《“西体中用”简释》一文,对“西体中用”做了具体的阐释,后来,李先生又在

198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系统地发挥了自己的这一思想。李泽厚先生认为,他所讲的

“体”首先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然后才是精神生产。

西西体体中中用用 • 正如他自己所说:“严格说来,‘体’应该是社会存在的本体,即现实的日常生活。这才是根本、基础、

出发点。忽视或脱离开这个根本来谈体用、中西,都是危险的。就中国来说,如果不改变这个社会存在

的本体,则一切‘学’,不管是何等先进的‘西学’,包括马克思主义,都有被原有的社会存在的‘体’

——即封建小生产经济基础及其文化心理结构即种种‘中学’所吞食掉的可能。” 李泽厚《中国现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6

思想史论》,1994年1月第1版。

55、、驾驾驭驭文文化化创创新新之之具具 • 第一,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立足本国又成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

在对待西方的态度上坚持“西体中用”的理论是错误的。因为 “西体中用”的实质是全盘西化,退一

步说,起码也是折衷了的全盘西化论。

按照李泽厚先生对“西体”的论释和理解,所谓的“西体”,就不仅仅是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和科学

技术,同时还包括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进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政治体制。 • 第二,既要抓繁荣,又要抓管理。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在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基础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

五五、、当当代代中中国国文文化化之之根根本本::

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核核心心价价值值体体系系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知道)

•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道、

行道)

五五、、中中国国当当代代文文化化的的核核心心内内容容 ::

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核核心心价价值值体体系系 • 灵魂——马克思主义 •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 精髓——时代精神 •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六、、推推进进文文化化创创新新,,建建设设当当代代中中国国新新国国学学

(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新国学

(二)、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先进文化)

(三)、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谢谢大家!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思想源流

空想社会主义主义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

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傅立叶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和谐制度”,是一种

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

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他还为“法朗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

建筑物叫“法伦斯泰尔”,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

生活住宅区。“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

傅立叶幻想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

共有共享、和谐自由的新社会蓝图。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试验。1824年欧文带着信徒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进行“新和谐公社”

试验,引起美国和西欧的广泛注意。1828年公社试验失败,几乎耗尽了欧文的全部财产,但他并未失去信心。

1839—1845年间,又在英国的汉普郡进行建立和谐公社的尝试,仍以失败告终。德国的魏特林1842年在瑞士出

版他的主要著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书中分析了社会病态的产生,强调私有制是罪恶之源,揭露批判

金钱拜物教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虚伪性;提出“社会改革的理想”,描绘他心目中共有共享、和谐自由的

新社会蓝图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和“人为”的合一。《道德经》讲:“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在《天道》中讲:“夫明

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

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就是说,人只有明白了自然界规律,才能把握根本,体现人对自然的尊重,成为

与自然和谐的人。唯有如此,才能军调天下,达到与人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天人合一”。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人和”在治国中是最重要的。孔子讲:“礼之用,和为

贵”。就是说,礼的价值,“和”是最重要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更是成为人们在家庭和经济生活

中的准则。

(二)现实挑战

• 1、国内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多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

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

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 第一,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 第二,就业压力巨大。

• 第三,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8

• 第四,人与自然没有实现和谐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恶化、人口数量失控、环境质量下降等严重

问题,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 第五,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相当严重

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面临各类极其严重的人类不安全和发展挑战,具体表现为:1、工作不安全;2、收入不

安全;3、养老不安全;4、健康不安全;5、文化不安全;6、社会不安全;7、环境不安全

社会不安全最为直接的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影响着全社会的人心向背。

• 第六,社会不稳定因素积累到严重地步

表现1: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

据《瞭望东方》的一份权威资料显示,仅2002年7月1日到8月20日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到北京市委门前上访的

人员达1.9万人次,群体上访达347批;到中纪委门前上访的人员达1万多人次,群体上访453批,平均每天达100多

人,最多一天达到152人,创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

表现2:社会各类案件迅速上升,诉讼标的金额巨大

1998-2002年期间,全国法院共审结和执行各类案件4188万件,平均每万人口326件,比前5年增长36%。其

中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商案件2362万件,比前5年增长20%,诉讼标的金额31971亿元,增长2.4倍,

相当于同期GDP总量的7.2%。

2003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不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687905件,涉案标的金额7685亿元,分

别比上年上升0.78%和8.33%,涉案标的金额相当于2003年GDP的6.6%。

表现3:犯罪率显著上升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犯罪率一直很低,犯罪率维持在每10万人30起至60起刑事案件的水平,每年刑事案

件不过20万起至30多万起,是世界上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1978年全国发生的刑事案件只有53万多起,犯罪率为56%000(每10万人56起刑事案件); 2003年为439万多

起,犯罪率为340%000。这就是说1978-2003年,全国刑事案件以年均8.8%的速度在增加,刑事犯罪率以年均

7.5%的速度在上升。

1986年全国治安案件为111万多起,发案率为104%000;2003年达到约600万起,发案率高达464%000 。这就是

1986-2003年,全国治安案件以年均10.4%的速度在增加,治安案件发案率以年均9.2%的速度在上升。

• 经济发展并不能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稳定,相反,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的经济发展会加剧社会不稳定。

从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最容易发生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乱的国家,既不是穷国,更不是富国,恰恰是一

些由穷变富的过程中、社会变革速度过快、社会分化过大且超出了社会承受力的国家。世界银行2000年编辑的

评估报告指出,暴力性犯罪和财产犯罪对拉丁美洲六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哥伦比亚和萨尔瓦多,

由犯罪造成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

在拉丁美洲,被调查的企业中有50%以上认为,犯罪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巨大障碍。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东亚,

25%以上甚至更多的企业都持上述同样的看法。

•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

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三)提出过程

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89

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

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2、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

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

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3、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中,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

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4、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具体规划和部署。

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特别是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等问题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5 、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1)“和谐”的含义。“和”即和睦之意,含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即为相合之意,强调

顺畅、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因此,“和谐”应该是和睦协调之意,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相互统一、

相互协调、相互调和的状态。

(2)“和谐社会”的含义。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

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有它的“细胞”、“器官”、“神经中枢”、“骨骼”和“血肉”,处在一

种动态整体的联系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主要素的作用的发挥不相互冲突、不相互抵消,而是

相互促成、相互促进的,从而不浪费社会系统的能量。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制度优越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

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

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

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国家建立机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全总文工团为基层农民工演出

从百姓身边小事做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第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需要。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

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

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

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

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

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这个作为报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出来,也就是

说突出强调了民生问题。

应该说,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是有很大创新意义的。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讲社会建设并不多,而

是比较多地使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的概念。

为什么在当前的中国,执政党把社会建设不仅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提出来,而且作为我国的四大建设任

务——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一提出来呢?

当前社会建设的六大方面

•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当前社会建设的六大方面:

第一,教育。

第二,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三,收入分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第一、社会建设的涵义,最突出的是建设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强调的是社会的总体利益。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阶层分化了,产生了比较多的不同利益群体。既然有不同的阶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1

表全社会呢?这确实是个难题。社会虽然是由不同人群、各个阶层构成的。但是我们应该强调它的总体最优,

即“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 第二、社会建设的涵义还在于,它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建设,这和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但我们一定要理解“基本需

求”这个概念。

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层次有很大差别,能不能按照最高的需求满足呢?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建设对

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最重要的,有些收入很高的群体,他们的基本需求早就满足了,所以在社会建设中要重视弱

势群体。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

• 第三、社会建设的提出,实际也是针对于过去单纯强调GDP、单纯强调经济指标的做法。

我国经济改革在29年的时间里,成果非常突出,我们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第四位,和第三位的差距不断缩小。但

是单靠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目前众多的社会问题,要对过去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纠偏。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这就像一架飞机的两个翅膀一样,只有一个就不

平衡了。所以,社会建设的意义在于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

会。

• 第四、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正。

什么是社会公正呢?过去相当一段时期,我们强调社会分配的结果要公平,即认为如果收入不均等,收入差距

比较大就不公正。但是,后来变成了平均主义,公正的概念就走向了极端,出现了偏颇。

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社会保障领域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偏颇。

我们今天对于公正概念的理解,是主张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是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

强调统筹考虑问题,我们对公正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 主讲人:王 燕(副教授)

一、祖国统一与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一万官兵达到“夷州”,吴人沈莹

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2、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

3、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

4、元、明两朝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等。

5、明朝后期开始出现台湾的名称。福建当局曾有组织到移民台湾。

6、郑成功收复台湾

7、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机构,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立台湾省。

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日本。

9、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告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

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开罗会议

光复?

终战?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2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建国后 初期)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

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

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中美1982年八·一七公报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

☆ 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

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 凡当美国法律提及或涉及外国和其他民族、国家、政府或类似实体时,上述各词含义中应包括

台湾,此类法律亦应适用于台湾 。

☆ 兹授权总统对台湾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给予为有效执行其职务所必需的特权和豁免。

————与台湾关系法

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

一 纲 四 目

一纲:台湾必须回归祖国

四目: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3、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同意后进行。

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蒋经国主政时期的台湾(1978-1988)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于右任

1、改革政治2、举贤任能3、廉政高效4、坚持一国 5、重视经济 6、关注民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3

李登辉主政时期的大陆政策(1988-2000)

2004年李登辉一身日本剑道武士服,全力为台联“立委”参选人拉抬选情,被讽刺为“台湾皮,日

本骨”。

◆陈水扁主政时期(2000-2008)

民进党缘何2000年上台?

1、党禁开放为民进党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气候。

2、李登辉执政时期,大搞黑金政治,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统治丧失信心。

3、李登辉对台独思想及势力的纵容致使民进党力量壮大。

4、民进党反黑金政治, 淡化极独色彩,赢得民心。

5、国民党内部严重分裂削弱了选举力量。

“一边一国论” “四要一没有”

台湾要独立 台湾要正名 台湾要新宪 台湾要发展

台湾没有左右路线 只有统独问题

台独路线: “一边一国”论 “四要一没有”

1、在政治上去除带有中国或统一象征的符号和标志。

2、加快对军队思想的改造,实现军队本土化。

3、在教育领域推行文化台独。

4、在外交领域以台湾名义拓展国际空间。

5、大搞台湾正名运动 。

陈水扁的台独言论:

•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

的事实。

• 台湾是一个主权在民、享有充分自由与人权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具备充分治理的政府

及完整的政治制度。

• 中华民国主权独立就是现状,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

台湾前途任何的改变,只有2300万台湾人民有权作最后决定。台湾绝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

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存于世且互不隶属,这就是台海长久以来的现状。

马英九(2008——)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举击败陈水扁获得胜选

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

•我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张“九二共识”。

•在两岸问题上将采取“不统不独不武”的原则。不会在任内与大陆谈有关统一的问题,也不会支持“台湾独

立”。

•台湾一定要改善与大陆的关系,未来将在“经贸关系的正常化”、“签订和平协议”、“台湾在国际社会空

间”等三个议题上与大陆协商。

• 坚持清廉与法治 杜绝违法滥权 推动政经改革 朝野包容对话 开放两岸三通 拓展国际空间

一、创新强国”:以创新提升台湾竞争力。

二,“文化兴国”:以文化发扬台湾优势。

三,“环保救国”:以绿能打造低碳家园。

四,“宪政固国”:以廉能强化政府治理。

五,“福利安国”:以福利建构社会安全网。

六,“和平护国”:以和平建立台海秩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4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

策(后被称为“叶九条”)。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东大学华裔教授杨力宇时,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

想(后被称为“邓六条”)。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阐述了邓小平关

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后

被称为江八点)

◆自2003年3月以来,胡锦涛对于发展两岸关系提出6个四点意见、主张、看法、建议。(后被称为胡四点)

叶九条

(1)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

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

关协定。

(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

事务。

(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

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7)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9)祖国统一,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

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江八点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

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早日完成祖国统一。

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辨证关系。要想统一,关键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胡四点

——2003年3月11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审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

的对台工作谈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

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在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历史性会谈时,就发展两岸关系提

出四点主张: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第二,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

同发展;第三,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第四,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

——2005年5月12日,胡锦涛在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会谈时,就当前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再

提出四点看法:第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确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政治基础;第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5

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第三,早日恢复两岸平等对话和谈判,求同存异、扩

大共识;第四,增进相互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

——2005年7月12日,胡锦涛在会见郁慕明率领的新党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大陆访问团时,就当

前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看法: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切实照顾和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权益。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两岸经贸论坛上百位与会人士,

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

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解读中共对台政策演变?

一、解释“一个中国”内涵的三个“三段论”

二、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没有时间的“时间表”

三、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两手准备”

四、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五、台湾在统一后中国的地位问题

六、台湾统一后的权利问题

一、解释“一个中国”内涵的三个“三段论”

1、一纲四目,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63年的中共方针。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政府,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971年《人民日报》发表的《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的评论员文章。

3、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邓小平的《中国大陆和台湾

和平统一的设想》(即“邓六条”)。

第第一一个个““三三段段论论””::

世世界界上上只只有有一一个个中中国国,,台台湾湾是是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的的一一部部分分,,中中国国的的主主权权和和领领土土不不容容分分割割。。义,认知各有不同———

台湾海基会表述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大陆海协表述

“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

———1998年1月,钱其琛副总理在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即“江

八条”)发表三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

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

———1998年10月14日,海协会长汪道涵在上海与来访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会晤时的谈话。

第第二二个个““三三段段论论””::““世世界界上上只只有有一一个个中中国国,,台台湾湾是是中中国国领领土土的的一一部部分分,,中中国国的的主主权权和和领领土土绝绝对对不不容容分分割割。。””

————11999999年年77月月1188日日,,江江泽泽民民在在同同美美国国总总统统克克林林顿顿的的谈谈话话

————2000年8月24日,钱其琛在会见台湾联合报系访问团时的讲话

————2001年10月29日江泽民接见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代表团成员时的讲话

第三个“三段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

第一个三段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第二个“三段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对不容分割。”

第三个“三段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6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的讲话

二、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

没有时间的“时间表”

虽然我们希望“早日”完成统一,但“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定时间”,“解决台湾问题要花时间,太急了不行。”

“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

———邓小平语

“„台湾独立‟是背叛国家民族的意识与行为,决不容许其滋长蔓延。台湾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可分的。过

去如此,今日如此,将来为大陆重光的中兴圣地更是如此。因此,所谓„台独‟的主张和行为,决不见容于任何

爱国的中国人。” ———蒋

经国语

台湾“陆委会”委托各民调机构所做的有关台湾民众统独立场调查(%)

台湾政大选举中心有关台湾民众统独立场的调查

台湾“陆委会”委托各民调机构所做的有关族群认同方面的调查(%)

台湾“政治大学选举中心”有关族群认同方面的调查(%)

“台湾问题马上解决有困难,但不解决是不行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坦率地讲,台湾问题不可能一直拖下

去,要有一个时间表。” ——1998年6月27日,江泽民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会谈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完成祖国的统一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总要有一个时间表。”

——1998年10月14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

新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三、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两手准备”

“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

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1955年5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全体(扩大)会议上 的

讲话。

“解放台湾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希望一切有爱国心的台湾军政人员,同意用和平谈

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

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

—— 1956年,毛泽东在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

“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右手争取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要力量大

一些,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我们在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灵活性。” ——1978

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 的讲话。

“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

样的承诺。……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6—87页。

一、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江八条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比我们更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提出并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7

———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

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中共十六大报告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之福,是地区和世界之福。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

力。 ———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十

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的讲话

二、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

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 ——中共十四大报告

“只要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中共十五大报告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

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中共十

六大报告

“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不仅可以谈

我们已经提出的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台湾

当局的政治地位、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等议题,也可以谈在实现和平统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

———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的讲话

三、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

的图谋的。我们完全相信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理解我们的这一原则立场。”———江八条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

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决不会坐视。”“如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

不可能。” ———江泽民语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

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

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

益。

四、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归根到底,中国的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首先希望两岸的领导人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来做这件好事,这在历史上是要大书特书的。希望台湾的一些领导人把眼界放宽一点,放远一点。”

“如果国共两党能共同完成这件事,蒋氏父子他们的历史都会写得好一些。”

“同台湾的统一谈判问题,要谈,只能以台湾当局为对手。如果国民党要谈判,才能考虑是否包括台湾的党外人

士和台湾本地人民的代表。”

——摘自《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8

“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中共十五大报告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中共十六大报告

第一,台湾同胞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台独”

分裂势力越是想把台湾同胞同我们分隔开来,我们就越是要更紧密地团结台湾同胞。

第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会

努力做好。

第三,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

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

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

第四,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

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

二、外交战略

第一时期(1946—1960):一边倒与结盟战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第二时期(1961—1971):两条线战略

这一时期的外交,与苏联保持形式上的盟友,但实际上已逐渐从盟友关系变成敌对关系,苏联从

中国最好的朋友变成了中国最危险的敌人,甚至是比美国还危险的敌人。另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继续敌对。这

段时期,中国外交既反美又反苏,中国这段时期的外交重点是企图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来对抗两个超级

大国,主要特征是把外交重点放在第三世界。

第三时期(1972—1981):一条线战略

“毛主席当时提出的国际战略有当时的历史条件,那时苏联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美国加上西欧都处

于劣势,是很大的劣势。我们当时面临的形势是,从美苏力量对比来看,苏占优势,而且张牙舞爪,威胁中国。

我们的判断是,苏联处于进攻态势,而且是全球性进攻,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于苏联。为了避免战争,毛主席

提出了建立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以对付苏联的挑战。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改善了,日本和欧洲与

中国的关系也改善了。”

————邓小平

• 珍宝岛上空的苏军直升机(1969年1月25日)

第四时期(1981—至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

1、不结盟 2、不孤立 3、不对抗 4、不针对第三国 5、进行全方位的外交活动

邓小平现实主义外交三原则

1、在中国国际地位的定位问题上,提出中国不要急于争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则,并提出28字方针:冷静观察、

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2、强调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搞国家间的意识形态争论,不搞制度的对立,一切外交活动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 。

3、实力外交论。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

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0 年春季 PPT 文字版-整理 by Hikahika

99

————邓小平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

毛泽东:刚中带柔 邓小平:柔中带刚 江泽民:以柔克刚 胡锦涛:刚柔相济

考考量量国国际际环环境境的的世世界界观观

应应对对世世界界形形势势的的认认识识论论

处处理理国国际际事事务务的的方方法法论论

考量国际环境的世界观

时代主题观 战争和平观

世界格局观 国际秩序观

社会制度观

应对世界形势的认识论

自我认识论 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论 世界多样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论 国家关系互动论

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法论

机遇挑战并存论

国家利益与对人类作贡献的关系

外交布局中发达大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不结盟与战略协作的关系

党际交往与国家外交的关系

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关系

中国外交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智慧谋略

一、和谐世界论 二、伦常道义论

三、绥靖怀远论 四、和纵连横论

关关于于中中国国外外交交战战略略研研究究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及及争争论论

一、关于中国有没有外交战略的问题

二、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争论

三、关于多极化战略的讨论

四、关于国际新秩序战略的讨论

五、关于“韬光养晦”战略的分歧

六、关于和平崛起的争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