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四平市的一些中小学 校,有一个“道德超市”:没有 收银员,也没有售货员,学生 来买东西,交钱、找零全凭自 觉。一名中学生说,每去一次 “道德超市”,就受到一次心灵 净化。一位家长说,孩子买来 的是方便,收获的是诚信。 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思 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四平 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以 新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不断构筑道德高 地。 传承国学精粹 弘扬传统文化 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开展 “品国学经典,做知礼少年”活 动,分年级编撰《濡养童年》教 材,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唐诗宋 词、《三字经》、《弟子规》、《千 字文》等名诗名篇。课余时 间,同学们自己编出快板、三 句半、小品、歌舞、相声、情景 剧等,鲜活生动地展示身边的 新人新事。 四平二中在教学楼多个 楼层大厅,建立敞开式阅览 室。种类繁多的书籍、丰富多 彩的内容,吸引了许多学生。 在这里可以翻阅《诗经》、《论 语》等国学经典,可以聆听老 子、孔子、庄子等哲人的教诲, 可以畅游科海艺苑,攀登文山 书峰。 演讲比赛最受欢迎。课 前3分钟的演讲,既锻炼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 道德观念。学生讲、学生评, 内容涉猎广泛。讲爱国人物、 讲孝顺故事、讲诚信事例、讲 尊老爱幼典范—言者津津 乐道,闻者若有所思。 六马路小学开展了“名片 式学生20会”和各种劳动实 践教育活动,贯彻“一面读书、 一面劳动”的教育思想,让学 生全面发展。现在,一年级的 同学就能自己洗衣服、叠被 子、擦玻璃。 知书达理明德 打造书香校园 走进八一希望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拐角处的“诚信书 吧”。以其为基础,学校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以年组为单位,梳 理同学们捐献的图书,一班读完后传给二班,以此“漂流”下去。刚 实行的时候曾担心漂下去的书拿不回来,但后来每本书都没有损 坏,有的还包了书皮。 在五年六班,同学们正在进行“图书漂流”,争先恐后地挑选图 书,并在漂流单上写下读书感想。一位女同学写到:“我和妈妈看 了《非常女生》这本书,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写的是和我同龄的女 生心理和思想,让我们女生更加懂得了自己,教会了我怎么为人处 事,更充实了我的头脑。” 教室里,四年二班的陈妍竹同学正在阅读《淘气包马小跳》。 她说:“这本书我一直想看,但是前几天被别的同学借走了,今天好 不容易才轮到了我。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及时归还,让更多的同学 读到这本好书。” “‘分享、信任、传播’是‘图书漂流’活动的主旨。孩子是祖国 的希望,从点滴小事做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让书籍在流动中发 挥作用,实现知识的传递,让他们读后有感,感后有学,学后有新。” 八一希望小学校长朱亚玲说。 “书友会”是地直街小学的一大特色。每到午休时间,很多学 生和老师都会来到这里读书,读书活动室也成为接孩子的家长最 好去处。 “这是我推荐的书《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 无论哪一章都把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处处扣人 心弦,感人肺腑。”“书友会”上,三年四班的陶禹诺一板一眼地向全 班同学介绍着。 地直街小学校长高明告诉记者:“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学生们 既找到了学习乐趣,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讲文明、懂礼貌渐 成风气。” 浇灌爱心之花 陶冶道德情操 走进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德育长廊,墙上挂着的一棵模型树吸 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棵“红领巾爱心树”缀着18颗心型果实,每一 颗写着某某年全校学生的捐赠数额。“爱心树”从1996年开始结 果,“树龄”已有 18 年了。学校老师又叫它“成长图板”,因为其见 证了孩子们“每天节约一分钱,颗颗硬币献爱心”的成长历程。学 校每年开学后第一堂德育课,就是让孩子们了解“爱心树”,参与培 育“爱心树”,在树下懂得节约、学会奉献、收获快乐,在助人为乐中 认知社会责任。18 年来,“爱心树”逐渐枝繁叶茂—共筹集爱心 基金 13 万余元,先后捐助 1000 多名贫困、病困学生。 与“爱心树”共同成长的,还有该校的“红领巾道德超市”。 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大队部里都会热火朝天,小管理员们争先 恐后地向辅导员老师汇报班级的“诚信“情况:“老师,今天我们 中队的超市一角钱都不缺”、“老师,我们班今天奉献的爱心最 多”…… 各校“道德超市”的盈利部分,全部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 生。“道德超市”还设立了“爱心义卖”专柜,鼓励学生将自制手工艺 品、图书、玩具拿到“道德超市”义卖,利润所得也全部纳入学校爱 心基金。 截至目前,各试点学校的“道德超市”销售额累计 6 万余元,资 助了39名农民工子女及50名生活困难学生。如今,“道德超市”已 在全市中小学推开。 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 吉林日报社四平记者站 31 星期五 2014 10 第( 2014 33 第九版 主办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强基固本,形成奋发向 上、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今年3月下发的《四平市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吹响了“培育和践行”的 号角,向上向善之旅,阵容更加强大,步伐更加坚定。 营造氛围,“24字”入脑入心 四平市加大宣传力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立体化宣传, 全方位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平日报》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核心价值 观进行解读,并深入报道各单位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 迹;四平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区)广电台在每天的新闻背板 上突出核心价值观“24 字”及宣传内容提要,《四平新闻》 及都市类节目中,也开设了以报道好人好事、身边感动等 为主要内容的专栏;各级政府网站均在网站首页背板上突 出了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开设专题网页,进一步对核心 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进行解读,并对 区域内活动情况集中报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 一体传播。 组成宣讲团,奔赴基层宣讲。道德模范的身影遍布全市 社区、村镇、学校、军营、企业,实现互动交流。今年 6 月初开 展的“吉林好人走进校园”活动,四平文明办为每位“吉林好 人”拍摄了时长约6分钟的专题片,在吉林好人与师生交流前 播放,提升了感染力。铁东区对巡讲全程进行了录制,刻成光 盘,分发给全区各类学校,让“吉林好人”覆盖校园。梨树县在 吉林好人与师生交流后,组织了捐助贫困学 生活动,用行动传递温暖和感动。 创新载体,彰显四平特色 四平市创新活动载体,“吉林好人引领 风尚”、“最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大行动”、“道德超市”、 “在中小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等活动,行之 有效地开展起来,彰显出“四平特色”。 “最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 传递社会正能量。6月18日起,四平以“最 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为主题,集 中宣传30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党员 干部典型。镜头集聚在“四个着重”:着重 立足工作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 成绩;着重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尽己所能把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的突出事迹;着重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 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实践中,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的典型事例;着重带头践行核心价值 观,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的感人事 迹。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大行动”,开启志愿 者团队服务群众序幕。从3月开始,四平在 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主题志愿服 务大行动”。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结合 自身特点和服务专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 动,诸如中华传统文化、四平地域文化宣讲, 文艺演出,报刊图书、影视作品、科技法律、 医疗环保知识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企 业、进军营、进家庭,农业科技到村屯、农 户、田间地头等。截至目前,已有 600 多个 团队的 4 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上百个志愿服 务项目,受助受益群众达 20 余万人。 道德超市,强化青少年诚信教育。为了使青少年的诚信 教育与理想道德教育不空洞且有成效,四平市在全市中小学 开展了“道德超市”活动,即设立无人售货超市,经营学生日 常用品,学生自愿购买、自行付款,盈利部分全部用于资助家 庭贫困的学生。道德超市还设立了“爱心义卖”专柜,鼓励学 生将自制手工艺品、图书、玩具拿到这里义卖,利润所得也全 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道德超市不仅让中小学生树立起诚 信意识,也培养了爱心。截至目前,各试点学校的道德超市 销售额累计达6万余元,资助了39名农民工子女及50名生 活困难学生。 创新载体,彰显特色,整个四平都行动起来。组织部把培 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选拔任用、干部 考核考察等全过程;宣传部举办长白山讲坛(四平版)首场讲 座,请来省委党校教育长宋文新教授作专题报告;政法委把核 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市实践中,着力推进法治四平建设;住 建局利用户外橱窗、建筑工地围栏广告、标语横幅、LED 广告 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文广新局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 馆、图书馆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 响群众。 扩大涟漪,行动诠释信念 四平市注重“好人效应”,以此为推手,扩大涟漪,让核心 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行 动”、“网络文明行动”四大工程,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 习惯。 广泛开展“六走进”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空巢老人、留守 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 活动达 1200 多次,参与志愿者 80 多万人次,服务群众 167 万 多人次。 行动诠释信念,行动就是样板。盲人籍雅琴是50多个孩 子的代理妈妈,她家还是残疾人“110”中心,常年照顾 60 多户 鳏寡残疾人,帮扶400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资助10名特困 学生,为10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联系就业; 年近古稀的老党员王文忠,几年来义务打扫村里卫生,自 费种树栽花改变村貌; 90 后的崔旺,听到“抓小偷”的呼喊时没有退缩,第一时 间迎上去,虽脸部受伤,却谢绝了失主的酬谢; 出租车司机运亮,与几十名朋友组建起“英城的哥车 队”,从自己家中拿出近10万元作为经费,帮助贫困家庭、 烈士家属。先后3次组织500余辆出租车及私家车为高考 考生提供免费服务;常年扶持一位烈士家属和市内6户特 困家庭…… 在今年前两季度“吉林好人”评选中,四平市共有 43 人成 功入选,其中,20 人荣登“吉林好人”榜,1 人被评为“吉林好 · 每周标兵”,还有 8 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随着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四平 市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总数已达21.8万人,占人口总数 的9.4%,各类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 向上向善之旅 —四平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事 本报记者 张妍 实习生 姚佳男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 广泛开展,提升市民身体素 质和幸福指数,10 月 26 日, 由省体育局、四平市政府主 办的 2014 年“大禹杯”吉林省 环四平南北河长跑比赛暨四 平市万人健康跑活动,在紫 气大路南河大桥路段举行。 四平市领导与来自全省各地 的万余名长跑爱好者参加了 比赛。 市公安局出动警力300 人、警车近 60 辆,全力做好沿 途路口的封闭和治安秩序维 护工作。活动结束后,及时 疏导参与人员有序撤离现 场,防止挤、踩、踏等事故发 生。图为比赛现场。 马德志 摄/文 前段时间,四平市“百度贴吧义工团”忙得团团转。他们 不仅要在吧里忙着发帖回帖,还要到行人密集的地方,为患有 白血病的高胜阳组织募捐活动。好心人带动好心人,人们纷 纷解囊,一天时间就筹得善款5.19万元。 至微至显,善作善成。在四平,像“百度贴吧义工团”这样 的好人还有很多。他们是志愿者,他们用小友善构建起四平 的大和谐。 志愿星亮晶晶 籍雅琴,一位盲人,却是 50 多个孩子的代理妈妈,她家还 是残疾人“110”中心,常年照顾 60 多户鳏寡残疾人,帮扶 400 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资助10名特困学生,为100余名残疾 人和残疾人子女联系就业。辗转40个春秋,数字无言,却诉 说着高尚。 王文忠,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党员,1400多个日日夜夜, 把心思放在团山子村的改观上,义务打扫卫生、自费种树栽 花。如今,团山子村绿树成荫,花团紧簇,街路整洁。 崔旺,“90”后,他在听到“抓小偷”的呼喊声时没有退缩, 第一时间迎上去扭住,虽脸部受伤,却谢绝了失主的酬谢。 运亮,出租车司机,与几十名朋友组建起“英城的哥车 队”,从自己家中拿出近 10 万元作为经费,帮助贫困家庭、烈 士家属;先后3次组织500余辆出租车及私家车,为高考考生 提供免费服务…… 聚起来一团火,撒出去满天星。四平市志愿者队伍还在 不断壮大,总数已达 21.8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9.4%;党员志愿 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等 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有1156支,遍布城乡。 为志愿服务“安家落户” 为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四平定下了“有场所、有标识、有 专人、有制度、会服务”的目标。今年 3 月起,在四平市志愿者 协会的倡导下,市区窗口单位80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0 余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作为先行试点在全市铺开。目前, 这些岗、站已成为百姓日常出行、办事、咨询、解难的重要服务 平台。 志愿者有了组织,志愿行动就有了规模。一天,“英城的 哥车队”的司机,都听到队长运亮的呼叫:“英城的哥车队队员 请注意,四平市中心医院正在抢救一名危重患者,急需B型 血,请队员志愿到中心血站验血捐献!”20 分钟后,22 名队员 赶到血站,在验血台前排起了长队。当登记验血人的职业和 单位时,医护人员听到的全是一样的回答—“我们是‘英城 的哥车队’的”。 四平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科科长李文志说,从2012年 起,四平就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科,为志愿 服务提供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构建动态 数据库,实现即时检索、有效对接。 打开动态数据库,已有13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和65000 余名志愿者登记在册,他们的个人信息、服务方向、服务专长、 服务需求等信息尽在其中。 市文明办还设立了“四平好人”微信公众平台,讲述好人 故事,推荐好人典型,有 4 人入选第三季“吉林好人”榜。平台 开展的“三万分之一”活动,为5岁白血病患者张寓晴筹集到 治疗费64823元。6月初,四平市文明办举办了“吉林好人进 校园”活动,共开展了 37 场,参与者达到 12 万人。 特殊的志愿者 2012 年 10 月 9 日,四平市中央东路上,清扫街路的铁东 区环卫工人队伍,加入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就是中国歌剧舞 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 出生于四平的李玉刚,承载着家乡人的厚望,从一位草根 歌手成长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这次回到家乡不是演出, 而是“受封” —四平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四平市志愿者形象 大使”称号。李玉刚激动地说:“如果说我是一个风筝,家乡就 是拉着我的那根线,无论我走多远,心都始终牵挂着四平!”李 玉刚特意赶到铁东区小塔子小学和四平市十二中,为20名贫 困学生每人捐赠3000元,还为两所学校各捐赠了价值5万元 的教学设备。 高云鸿也是一位特殊的志愿者。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 名字已成为一个集体的符号。高云鸿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 家乡后,每年冬天他都义务扫雪,并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时间长了,他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在2010年春, 牵头成立了四平市网络志愿者之家—四平市红十字志愿服 务队爱心集结号分队,还主动将自己用于经营的房屋,无偿提 供给志愿者做办公室。如今,这个服务队的规模已发展到 600 人,有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还有机关干部……春夏秋 冬,志愿者们随时随地做着好事,或帮助贫困学生,或资助孤 儿院孩子,或为养老院送去爱心,或义务献血。这个活跃在城 乡的集体,也时时闪现在人们的心里。 小友善构建大和谐 —四平市志愿服务活动素描 本报记者 刘艳 于悦 李暄 在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道德超市”里,同学们利用课间时间选购学习用品。 袁松年 摄

向上向善之旅 校园绽放道德花 - cnjiwang.com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10/31/09/9bc.pdf · 的希望,从点滴小事做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让书籍在流动中发

  • Upload
    others

  • View
    3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向上向善之旅 校园绽放道德花 - cnjiwang.com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10/31/09/9bc.pdf · 的希望,从点滴小事做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让书籍在流动中发

在四平市的一些中小学校,有一个“道德超市”:没有收银员,也没有售货员,学生来买东西,交钱、找零全凭自觉。一名中学生说,每去一次

“道德超市”,就受到一次心灵净化。一位家长说,孩子买来的是方便,收获的是诚信。

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四平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以新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构筑道德高地。

传承国学精粹弘扬传统文化

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开展“品国学经典,做知礼少年”活动,分年级编撰《濡养童年》教材,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名诗名篇。课余时间,同学们自己编出快板、三句半、小品、歌舞、相声、情景剧等,鲜活生动地展示身边的新人新事。

四平二中在教学楼多个楼层大厅,建立敞开式阅览室。种类繁多的书籍、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许多学生。在这里可以翻阅《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可以聆听老子、孔子、庄子等哲人的教诲,可以畅游科海艺苑,攀登文山书峰。

演讲比赛最受欢迎。课前3分钟的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道德观念。学生讲、学生评,内容涉猎广泛。讲爱国人物、讲孝顺故事、讲诚信事例、讲尊老爱幼典范——言者津津乐道,闻者若有所思。

六马路小学开展了“名片式学生 20会”和各种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贯彻“一面读书、一面劳动”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全面发展。现在,一年级的同学就能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擦玻璃。

知书达理明德打造书香校园

走进八一希望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拐角处的“诚信书吧”。以其为基础,学校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以年组为单位,梳理同学们捐献的图书,一班读完后传给二班,以此“漂流”下去。刚实行的时候曾担心漂下去的书拿不回来,但后来每本书都没有损坏,有的还包了书皮。

在五年六班,同学们正在进行“图书漂流”,争先恐后地挑选图书,并在漂流单上写下读书感想。一位女同学写到:“我和妈妈看了《非常女生》这本书,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写的是和我同龄的女生心理和思想,让我们女生更加懂得了自己,教会了我怎么为人处事,更充实了我的头脑。”

教室里,四年二班的陈妍竹同学正在阅读《淘气包马小跳》。她说:“这本书我一直想看,但是前几天被别的同学借走了,今天好不容易才轮到了我。我一定要认真阅读,及时归还,让更多的同学读到这本好书。”

“‘分享、信任、传播’是‘图书漂流’活动的主旨。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从点滴小事做起,才会有更好的未来。让书籍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实现知识的传递,让他们读后有感,感后有学,学后有新。”八一希望小学校长朱亚玲说。

“书友会”是地直街小学的一大特色。每到午休时间,很多学生和老师都会来到这里读书,读书活动室也成为接孩子的家长最好去处。

“这是我推荐的书《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无论哪一章都把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书友会”上,三年四班的陶禹诺一板一眼地向全班同学介绍着。

地直街小学校长高明告诉记者:“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学生们既找到了学习乐趣,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讲文明、懂礼貌渐成风气。”

浇灌爱心之花陶冶道德情操

走进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德育长廊,墙上挂着的一棵模型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棵“红领巾爱心树”缀着18颗心型果实,每一颗写着某某年全校学生的捐赠数额。“爱心树”从1996年开始结果,“树龄”已有18年了。学校老师又叫它“成长图板”,因为其见证了孩子们“每天节约一分钱,颗颗硬币献爱心”的成长历程。学校每年开学后第一堂德育课,就是让孩子们了解“爱心树”,参与培育“爱心树”,在树下懂得节约、学会奉献、收获快乐,在助人为乐中认知社会责任。18年来,“爱心树”逐渐枝繁叶茂——共筹集爱心基金13万余元,先后捐助1000多名贫困、病困学生。

与“爱心树”共同成长的,还有该校的“红领巾道德超市”。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大队部里都会热火朝天,小管理员们争先恐后地向辅导员老师汇报班级的“诚信“情况:“老师,今天我们中队的超市一角钱都不缺”、“老师,我们班今天奉献的爱心最多”……

各校“道德超市”的盈利部分,全部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道德超市”还设立了“爱心义卖”专柜,鼓励学生将自制手工艺品、图书、玩具拿到“道德超市”义卖,利润所得也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

截至目前,各试点学校的“道德超市”销售额累计6万余元,资助了39名农民工子女及50名生活困难学生。如今,“道德超市”已在全市中小学推开。

四平周刊中共四平市委宣传部

吉林日报社四平记者站31 星期五2014年10月

第(2014)33期第九版

主办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强基固本,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今年3月下发的《四平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吹响了“培育和践行”的号角,向上向善之旅,阵容更加强大,步伐更加坚定。

营造氛围,“24字”入脑入心

四平市加大宣传力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立体化宣传,全方位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平日报》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并深入报道各单位进展情况和先进典型事迹;四平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区)广电台在每天的新闻背板上突出核心价值观“24 字”及宣传内容提要,《四平新闻》及都市类节目中,也开设了以报道好人好事、身边感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专栏;各级政府网站均在网站首页背板上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开设专题网页,进一步对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主要内容、重要意义等进行解读,并对区域内活动情况集中报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一体传播。

组成宣讲团,奔赴基层宣讲。道德模范的身影遍布全市社区、村镇、学校、军营、企业,实现互动交流。今年6月初开展的“吉林好人走进校园”活动,四平文明办为每位“吉林好人”拍摄了时长约6分钟的专题片,在吉林好人与师生交流前播放,提升了感染力。铁东区对巡讲全程进行了录制,刻成光盘,分发给全区各类学校,让“吉林好人”覆盖校园。梨树县在吉林好人与师生交流后,组织了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用行动传递温暖和感动。

创新载体,彰显四平特色

四平市创新活动载体,“吉林好人引领风尚”、“最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大行动”、“道德超市”、“在中小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等活动,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彰显出“四平特色”。

“最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传递社会正能量。6月18日起,四平以“最美四平人——身边的共产党员”为主题,集中宣传 30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党员干部典型。镜头集聚在“四个着重”:着重立足工作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绩;着重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尽己所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突出事迹;着重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实践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典型事例;着重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的感人事迹。

“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大行动”,开启志愿者团队服务群众序幕。从3月开始,四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主题志愿服务大行动”。各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结合自身特点和服务专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诸如中华传统文化、四平地域文化宣讲,文艺演出,报刊图书、影视作品、科技法律、医疗环保知识进社区、进村屯、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农业科技到村屯、农户、田间地头等。截至目前,已有600多个团队的4万多名志愿者参与上百个志愿服

务项目,受助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道德超市,强化青少年诚信教育。为了使青少年的诚信

教育与理想道德教育不空洞且有成效,四平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道德超市”活动,即设立无人售货超市,经营学生日常用品,学生自愿购买、自行付款,盈利部分全部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道德超市还设立了“爱心义卖”专柜,鼓励学生将自制手工艺品、图书、玩具拿到这里义卖,利润所得也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道德超市不仅让中小学生树立起诚信意识,也培养了爱心。截至目前,各试点学校的道德超市销售额累计达6万余元,资助了39名农民工子女及50名生活困难学生。

创新载体,彰显特色,整个四平都行动起来。组织部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考察等全过程;宣传部举办长白山讲坛(四平版)首场讲座,请来省委党校教育长宋文新教授作专题报告;政法委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市实践中,着力推进法治四平建设;住建局利用户外橱窗、建筑工地围栏广告、标语横幅、LED广告屏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文广新局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

扩大涟漪,行动诠释信念

四平市注重“好人效应”,以此为推手,扩大涟漪,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旅游行

动”、“网络文明行动”四大工程,引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广泛开展“六走进”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达1200多次,参与志愿者80多万人次,服务群众167万多人次。

行动诠释信念,行动就是样板。盲人籍雅琴是50多个孩子的代理妈妈,她家还是残疾人“110”中心,常年照顾60多户鳏寡残疾人,帮扶400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资助10名特困学生,为10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联系就业;

年近古稀的老党员王文忠,几年来义务打扫村里卫生,自费种树栽花改变村貌;

90后的崔旺,听到“抓小偷”的呼喊时没有退缩,第一时间迎上去,虽脸部受伤,却谢绝了失主的酬谢;

出租车司机运亮,与几十名朋友组建起“英城的哥车队”,从自己家中拿出近 10万元作为经费,帮助贫困家庭、烈士家属。先后 3次组织 500余辆出租车及私家车为高考考生提供免费服务;常年扶持一位烈士家属和市内 6户特困家庭……

在今年前两季度“吉林好人”评选中,四平市共有43人成功入选,其中,20人荣登“吉林好人”榜,1人被评为“吉林好人·每周标兵”,还有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随着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四平市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总数已达21.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4%,各类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

向上向善之旅——四平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事

本报记者 张妍 实习生 姚佳男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

广泛开展,提升市民身体素

质和幸福指数,10 月 26 日,

由省体育局、四平市政府主

办的2014年“大禹杯”吉林省

环四平南北河长跑比赛暨四

平市万人健康跑活动,在紫

气大路南河大桥路段举行。

四平市领导与来自全省各地

的万余名长跑爱好者参加了

比赛。

市公安局出动警力 300

人、警车近60辆,全力做好沿

途路口的封闭和治安秩序维

护工作。活动结束后,及时

疏导参与人员有序撤离现

场,防止挤、踩、踏等事故发

生。图为比赛现场。

马德志 摄/文

前段时间,四平市“百度贴吧义工团”忙得团团转。他们不仅要在吧里忙着发帖回帖,还要到行人密集的地方,为患有白血病的高胜阳组织募捐活动。好心人带动好心人,人们纷纷解囊,一天时间就筹得善款5.19万元。

至微至显,善作善成。在四平,像“百度贴吧义工团”这样的好人还有很多。他们是志愿者,他们用小友善构建起四平的大和谐。

志愿星亮晶晶

籍雅琴,一位盲人,却是50多个孩子的代理妈妈,她家还是残疾人“110”中心,常年照顾60多户鳏寡残疾人,帮扶400多名下岗职工及家属,资助10名特困学生,为10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联系就业。辗转40个春秋,数字无言,却诉说着高尚。

王文忠,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党员,1400多个日日夜夜,把心思放在团山子村的改观上,义务打扫卫生、自费种树栽花。如今,团山子村绿树成荫,花团紧簇,街路整洁。

崔旺,“90”后,他在听到“抓小偷”的呼喊声时没有退缩,第一时间迎上去扭住,虽脸部受伤,却谢绝了失主的酬谢。

运亮,出租车司机,与几十名朋友组建起“英城的哥车队”,从自己家中拿出近10万元作为经费,帮助贫困家庭、烈士家属;先后3次组织500余辆出租车及私家车,为高考考生提供免费服务……

聚起来一团火,撒出去满天星。四平市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总数已达21.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4%;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等

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有1156支,遍布城乡。

为志愿服务“安家落户”

为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四平定下了“有场所、有标识、有专人、有制度、会服务”的目标。今年3月起,在四平市志愿者协会的倡导下,市区窗口单位80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0余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作为先行试点在全市铺开。目前,这些岗、站已成为百姓日常出行、办事、咨询、解难的重要服务平台。

志愿者有了组织,志愿行动就有了规模。一天,“英城的哥车队”的司机,都听到队长运亮的呼叫:“英城的哥车队队员请注意,四平市中心医院正在抢救一名危重患者,急需B型血,请队员志愿到中心血站验血捐献!”20分钟后,22名队员赶到血站,在验血台前排起了长队。当登记验血人的职业和单位时,医护人员听到的全是一样的回答——“我们是‘英城的哥车队’的”。

四平市委宣传部志愿服务科科长李文志说,从2012年起,四平就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科,为志愿服务提供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构建动态数据库,实现即时检索、有效对接。

打开动态数据库,已有13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和65000余名志愿者登记在册,他们的个人信息、服务方向、服务专长、服务需求等信息尽在其中。

市文明办还设立了“四平好人”微信公众平台,讲述好人故事,推荐好人典型,有4人入选第三季“吉林好人”榜。平台开展的“三万分之一”活动,为5岁白血病患者张寓晴筹集到

治疗费64823元。6月初,四平市文明办举办了“吉林好人进校园”活动,共开展了37场,参与者达到12万人。

特殊的志愿者

2012年 10月 9日,四平市中央东路上,清扫街路的铁东区环卫工人队伍,加入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就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

出生于四平的李玉刚,承载着家乡人的厚望,从一位草根歌手成长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这次回到家乡不是演出,而是“受封”——四平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四平市志愿者形象大使”称号。李玉刚激动地说:“如果说我是一个风筝,家乡就是拉着我的那根线,无论我走多远,心都始终牵挂着四平!”李玉刚特意赶到铁东区小塔子小学和四平市十二中,为20名贫困学生每人捐赠3000元,还为两所学校各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教学设备。

高云鸿也是一位特殊的志愿者。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名字已成为一个集体的符号。高云鸿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每年冬天他都义务扫雪,并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时间长了,他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在2010年春,牵头成立了四平市网络志愿者之家——四平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爱心集结号分队,还主动将自己用于经营的房屋,无偿提供给志愿者做办公室。如今,这个服务队的规模已发展到600人,有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还有机关干部……春夏秋冬,志愿者们随时随地做着好事,或帮助贫困学生,或资助孤儿院孩子,或为养老院送去爱心,或义务献血。这个活跃在城乡的集体,也时时闪现在人们的心里。

小 友 善 构 建 大 和 谐——四平市志愿服务活动素描

本报记者 刘艳 于悦 李暄

在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道德超市”里,同学们利用课间时间选购学习用品。 袁松年 摄

创新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

校园绽放道德花

本报记者

袁松年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