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岭南学刊 2012 年第 1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 小玲 咸宁学院副教授 摘要 音乐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必然也是现实政治的反映,为政治服务。政治体制 定音乐 的管理机制,政治影响音乐作品的题材 容,政治影响音乐的体裁形式,政治影响音乐的社会地位;音 乐对政治有能动作用,能 进和谐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 键词 音乐;政治; 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 [编号] 1003-7462 2012 01-0010-04 音乐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必然表现现实政治、为政治服务。音乐最早作用于社会是缘 于它的政治作用。《乐记 认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政乖;亡 国之音哀,以思 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1]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对音乐与政治的 系有 了研究,并且认为政与声是相通的,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执政治国效果。 一、音乐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 早在远古时代,音乐以巫乐为主。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音乐逐渐注 了阶级的意识,统治 阶级利用音乐来为自己歌功颂德,运用 有政教意义的音乐统御人民思想,服务 统治需要。纵 观我国历史,每一个朝代或社会形态音乐的 衰,都与当时社会现实、统治阶级或执政者所施行 的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荀子指出:“夫声乐之 人也深, 化人也速”,认为音乐“足以率一 道,足以治万变”,是“治人之盛者”。 [2] 比如唐初的执政者政治比较开明,政策比较开放,实施 “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战略,在文化艺术方面采取“ 蓄并收,群花同放”的政策;唐朝从而 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 、文化艺术各方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 一,是亚洲政治、经 和文化的中心。但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音乐由盛而衰,有力证明了音乐 与政治是同向、同性的 系,即同呼吸 荣。在鸦片战争以后,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成为一个 相当长时期的政治目标。山东民歌《四月榴花火样红 、《甲午战争 、广东民歌《三元里抗英童 等, 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 情。在国 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最大的政治是抗日救亡、民族独立,从而革命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如聂 耳的 《义勇 进行曲 、 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贺绿汀的《 家乡 等歌曲,给予当时各阶层 的爱国群众以极大的鼓舞。20世纪40年代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创作了大量的“红歌”, 情歌颂 、歌唱人民领袖和子弟 ,歌唱解放区的新生活。如《东方红、《边区十唱、《拥 花鼓 、 《解放区的天 等。解放初和 50 年代的音乐作品主要表现了人民对 的颂扬,对新中国的 爱, 展示人们乐观向上、建设新社会的时代精神。如《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洞庭鱼米乡 等。 二、政治制度 定音乐的管理机制 历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对音乐权的掌控。《尚书舜 有载:“帝曰:夔,命汝 乐,教胄 10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cssn.cn · PDF file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 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cssn.cn · PDF file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 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

《岭南学刊》2012年第 1期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夏小玲

(咸宁学院副教授)

[摘要]音乐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必然也是现实政治的反映,为政治服务。政治体制决定音乐

的管理机制,政治影响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政治影响音乐的体裁形式,政治影响音乐的社会地位;音

乐对政治有能动作用,能促进和谐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音乐;政治;关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462(2012) 01-0010-04

音乐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必然表现现实政治、为政治服务。音乐最早作用于社会是缘

于它的政治作用。《乐记》认为:“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

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1]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有

了研究,并且认为政与声是相通的,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执政治国效果。

一、音乐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

早在远古时代,音乐以巫乐为主。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音乐逐渐注入了阶级的意识,统治

阶级利用音乐来为自己歌功颂德,运用具有政教意义的音乐统御人民思想,服务其统治需要。纵

观我国历史,每一个朝代或社会形态音乐的兴衰,都与当时社会现实、统治阶级或执政者所施行

的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荀子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认为音乐“足以率一

道,足以治万变”,是“治人之盛者”。[2]比如唐初的执政者政治比较开明,政策比较开放,实施

“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战略,在文化艺术方面采取“兼蓄并收,群花同放”的政策;唐朝从而

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发展的鼎盛时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

一,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音乐由盛而衰,有力证明了音乐

与政治是同向、同性的关系,即同呼吸共兴荣。在鸦片战争以后,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成为一个

相当长时期的政治目标。山东民歌《四月榴花火样红》、《甲午战争》、广东民歌《三元里抗英童

谣》等,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在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最大的政治是抗日救亡、民族独立,从而革命歌曲和抒情歌曲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如聂

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贺绿汀的《保家乡》等歌曲,给予当时各阶层

的爱国群众以极大的鼓舞。20世纪40年代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创作了大量的“红歌”,热情歌颂共

产党、歌唱人民领袖和子弟兵,歌唱解放区的新生活。如《东方红》、《边区十唱》、《拥军花鼓》、

《解放区的天》等。解放初和50年代的音乐作品主要表现了人民对党的颂扬,对新中国的热爱,

展示人们乐观向上、建设新社会的时代精神。如《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洞庭鱼米乡》等。

二、政治制度决定音乐的管理机制

历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对音乐权的掌控。《尚书·舜典》有载:“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

政 治

·· 10

Page 2: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cssn.cn · PDF file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 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

《岭南学刊》2012年第 1期

子”[3]。说明夔是舜时的专职乐官,是乐舞的组织领导者,也反映了执政者重视音乐管理的思想。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音乐机构是周王室创立的春官。《周礼·春官》写道:“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

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也焉”[4],明确了春官的功能。周初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

其作用是根据最高统治者的要求,配合周王朝的礼乐教育。秦王朝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中央集

权制的封建国家体制,音乐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秦初建立了名为“乐府”的音乐

机构,乐府在汉武帝时达到兴盛时期。隋、唐时期在中央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太常寺辖下设

立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分工明确、各主一事。

隋、唐的音乐机构规模复杂庞大,为中国历史之最,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刺激音乐文化的发展;

宫廷音乐的发展刺激了音乐的社会化,促进音乐机构扩张、音乐人才需求增大、音乐服务细化。

尽管各类音乐机构职能不完全相同,但为统治阶层和政治服务的目标与作用是一致的。如安史之

乱导致了宫廷音乐机构由盛转衰;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国运日衰,梨园解散。而李隆基作为一代

“乐帝”,是盛唐音乐的缔造者和传教者,为音乐机构建立了严格而完整的体制和运行管理制度,

直接推动音乐社会化和宫廷音乐的发展,充分证明帝王政治对音乐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影响。宋、

元、明、清时期,宫廷音乐活动与民间音乐共同发展,重心下移导致宫廷音乐机构逐渐消解。宋

代教坊初期完全延用旧制,宋孝宗时教坊被废。元代宫廷设太常寺、大乐署等音乐机构。明代的

太常寺掌管雅乐,教坊掌管宴乐,民间俗乐向宫廷雅乐和宴乐渗透。清初沿用明制,设神乐观和

教坊司,后分别改为神乐署、和声署;民间开始出现由文人、艺人构成的班社组织(机构)。鸦片

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我国音乐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的音乐机构和明清时期大体

一样,但作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动思想的解放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主要任务。辛

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废除清政府的教育宗旨,将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必修课。左翼文

化联盟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深刻影响;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为革命音乐、人民音乐代替古代统治阶级音乐、传统音乐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文化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成立了中华全国音乐

工作者协会,在每个县市都有音乐家协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机构的行政职能从计划管理

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分工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接轨,开展全面合作交流,

中国音乐坚实走向世界大舞台。我国古代朝廷设立音乐管理机构,是为统治阶级和王宫贵族服务

的;而近现代音乐机构突出了为社会政治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以反帝反封建、民族解放独

立、民族复兴和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次政权的更迭兴衰,直接影响音乐管理机构兴

衰,决定着音乐管理和教育的制度及实施原则。

三、政治影响着音乐的体裁形式

从古到今,统治阶级极为重视音乐,音乐的体裁形式也受到政治的影响,认为“治世之音

安,乱世之音怨”。历代宫廷中演奏的雅乐,讲究严格的用乐等级制度。商周时期,《大夏》、《大

濩》一直是奴隶主用来祭祀山川、夸耀武功与威慑人民的乐舞,是具有政教特点的音乐。自秦

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到五代时期,歌舞乐是宫廷的主流音乐。汉代乐府创建了歌舞大曲。隋唐时

期的宫廷燕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燕乐是在一定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催化下

产生的,是我国封建音乐文化的精华。宋代随着国家的安定以及政治言论上的自由,音乐的发展

空间逐渐扩大,由大曲向宋词元曲转变,戏剧戏曲繁荣起来;宫廷雅乐与民间音乐共存,开始趋

向于全民化、社会化。元代杂剧的兴盛与元代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元朝统治者实行残酷的

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成为当时杂剧作品的重要主题。《牡丹

亭》、《长生殿》、《桃花扇》等著名作品,其故事情节就是当时政治背景与大众心理的反映。20世

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体裁形式与时俱进,美声、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发展,通俗和原

政 治

·· 11

Page 3: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cssn.cn · PDF file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 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

《岭南学刊》2012年第 1期

生态唱法大行其道,并呈现燎原之势。这不仅是声乐技术的突破,更是人们对个性和欲望表达的

突破,是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通俗歌曲的普及速度和广度,是和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的政策分不开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任何音乐体裁都离不开政治的影响,都是当时的现

实政治在音乐上的反映。乐与政通,即是指音乐要和着政治的节拍和主旋律。

四、政治影响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

政治对音乐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的直接影响。众所周知,十年“文革”是中

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时期,中国的音乐事业不但没有因为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而发展,还差点被“革

命”;音乐不再是革命艺术,而是反革命集团的政治工具。从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内容来看,可分

成两个比较特殊的阶段:一个是“语录歌”时期,即将《毛主席语录》中的各个段落配上曲谱来

演唱的新形式,如《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另一个是“四支歌”时期,只能公开

演唱四首歌:《国际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果一不留神

演唱了其他歌曲,极有可能被扣上一顶什么“政治帽子”。“文革”时期政治上的错误导致音乐发

展的阻滞,音乐功能工具化,音乐形式单一化,音乐内容极端政治化,是中国音乐政治化的一个

典型时期。

五、政治影响音乐的社会地位

《礼记》中把乐和礼并立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

悖,则王道备矣。”[5]就是说用礼(即典章制度、等级规范等)来控制人民,用乐来调和、统一舆

论,就能使政通人和、民心谐调、赏罚行政顺而不逆,王道的理想社会条件就具备了。古代君王

都沿袭着礼乐并重的原则。统治者和人民大众都需要音乐,但是对音乐功用的认识不同。统治者

用音乐来表彰他们的德行,宣扬他们的功业,赏赐有功之臣。《乐记·魏文侯篇》说:“生民之道,

乐为大焉”[1];《乐记·乐化篇》又说:“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

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1]这说明统治者重视音乐是为了利用音乐的诱导作用,与礼、

刑、政配合,共同达到治民的目的。《乐记》称古代圣人之乐为“德音”,在《师乙篇》中说五帝

之遗声使人“临事而屡断”,三代之遗声使人“见利而让”[1]。把三黄五帝以来一切统治者的音

乐,一切歌颂统治阶级的作品都褒之为“德音”。相反,它对一切民间音乐,无论艺术性怎样,都

贬作“奸声”、“邪音”,说它们“淫于色而害于德”[1]。由此可见政治对音乐的社会地位之影响。

历代统治者都接受和秉承《乐记》的思想,垄断音乐并把它当作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用音乐为

统治者歌功颂德,宣传统治阶级政治主张。在内容和形式上贬低、排斥和否定民间音乐,不允许

它反映人民的心声。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们的社会却注入了民主和自由的

活性血液。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也是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党的“三个代表”新形象已经被历史证明,为全国人民认可。改革开放以

来,党的执政兴国形象在音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如歌曲《永远跟你走》、《走进新时代》、《中国

永远收获着希望》等等,既歌颂了党励精图治的丰功伟绩,也歌颂了全国人民复兴中华的伟大实

践、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开创了今天的美好时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音乐的阶级性表现的越微

弱,音乐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就越高,社会影响力就越大,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

六、音乐对政治的能动作用

《史记》中《乐书》在谈到音乐对国家的影响时写道:“帝纣……使师涓,作新淫声,……靡

靡之乐。周武王遂率诸候伐纣。”[6]汉代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把音乐看得高于一切。他认为音乐不

仅影响社会政治,而且音乐的存亡直接制约着国家、政治、君主的存亡。他在《新书》中写道

政 治

·· 12

Page 4: 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cssn.cn · PDF file试论我国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 学院的创建,对中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 更细更合理更专业;我国音乐文化与国际

《岭南学刊》2012年第 1期

“夫乐者所以载国,国者所以载君。彼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亡而君从

之。”[7]这种观点过于夸大音乐的政治作用而走向极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

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音乐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

政治。”[8]866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分析音乐的政治

价值,就是要唱响、唱准时代音乐的主旋律。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之一,正确把握音乐的能动性

特征,科学合理运用音乐体裁、内容和表现形式,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首先,音

乐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社会。音乐发展至今,不仅具有政治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文艺搭台,经贸唱

戏,已经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音乐艺术,而音乐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

与经济、社会是一种相互辉映、互动发展的功能再现。艺术产业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两大经济支柱

之一。音乐经济方兴未艾,一个巨大的音乐生产和消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直接

经济效益和叠加效应。其次,音乐有利于提升精神文明。音乐的精神影响力,在于它能够体现一

定时代、阶级、民族的社会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经典红歌在五四运动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真实

表达人民心声和情感,在团结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起到难以

估量的作用,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和独特的教育优势。近年来,《祝福祖国》、《五星红

旗》、《太阳的儿子》、《中华大家园》等一大批优秀音乐作品,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主流价值观念,有效抵制了低俗腐朽思潮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参考文献:

[1]乐记[M].

[2]荀子·乐论[M].

[3]尚书·舜典[M].

[4]周礼·春官[M].

[5]礼记[M].

[6]史记·乐书[M].

[7]新书[M].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武晟)

政 治

·· 13